低谷效应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3:32:01

低谷效应

低谷效应范文篇1

【关键词】后奥运低谷效应国际经验应对措施

如今的国际经济环境正经历着剧烈的波动,美国次贷危机、世界经济整体呈现通胀,国际粮价、油价高等相继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随着08北京奥运会的圆满落幕,在欣喜之余,中国人难免心生忧虑,毕竟几乎没有哪个奥运会承办城市能完全摆脱“后奥运效应”即是指奥运会在其结束后2-7年甚至更远时期内对其举办国、举办城市的后续影响。

奥运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潜在的、可变的、究竟通过奥运能获得多大的机遇和利益,能够把消极因素降低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筹备奥运的思路是否正确,战略规划和体制安排是否科学。因此我们应密切结合科学发展的思想,充分发挥其优势,挖掘其资源,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

1后奥运低谷效应

1.1后奥运低谷效应的定义

通过往届奥运会,可以肯定奥运经济将会促进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但奥运建设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效应。这主要指奥运会后,投资活动大为减弱,大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将会闲置或利用不足,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出现衰退。奥运经济的这一特性被称作“后奥运低谷效应”。

1.2后奥运低谷效应的影响

后奥运低谷效应的影响一般有3点:(1)比赛场馆赛后闲置问题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并给举办地区造成一定财政负担;(2)奥运前期及奥运会期间举办地的房地产市场会受到追捧,进而房地产市场高涨,但奥运会结束后,房产市场会有一定程度的冷却,形成一定的落差;(3)投资总量在奥运会前后存在巨大的落差,导致总需求明显下降。

2后奥运经济效应的国际经验

奥运会结束后,首都经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规划得当,是可以避免由于奥运会筹备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增长减速和产业发展过热可能带来的泡沫风险。就北京情况而言,最需要关注的是场馆的赛后利用。在这方面,一些国家在场馆赛后利用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1)雅典赛后的三项原则:一是不孤立地考虑某一场馆,而将其与周围地区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实现场馆利用效益最大化。二是创造和开拓新的需求市场,拓宽场馆利用渠道。三是场馆赛后利用的招标面向国内外,尽量让民间资本参与到赛后场馆的利用上,对场馆实行项目管理。

(2)韩国的经验与做法:首先,政府专门成立办公室,负责对主要体育场馆宣传介绍,受理在体育场馆内举行非体育性活动的申请并进行安排等工作。其次,开发场馆的“副业”。最后,实现体育场馆功能多元化。

(3)悉尼的后奥运战略:悉尼奥运会的筹办者在筹办期间就提出了后奥运战略,充分利用其在举办奥运会的经历寻求新的商机。例如,营销奥运举办经验,首创了奥运史上举办知识转让的市场机制。经营体育赛事,应对场馆闲置,恢复了人们对经营使用奥林匹克公园和主体育场的信心。

3防范我国后奥运低谷的相关建议

虽说后奥运经济效应不足以撼动我国的经济体系,但它一旦发生,再加上其他经济形势的放大作用,将会引起我国经济不小的波动。本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正确面对目前我国所存在的上述潜在因素及不利条件,我们必须做好应对措施,把后奥运经济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3.1综合利用奥运场馆

(1)大量引进国际高水平体育赛事奥运会后,奥运场馆能否得到较为充分利用,关键在于体育、文化、会展、旅游等活动的组织。

(2)根据场馆特点,采取恰当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

(3)利用场馆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会展产业奥运文化遗产,力争在奥林匹克运动实践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普遍价值的物质与精神遗产。

3.2保障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稳定房地产市场信心、预期和投资,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并可通过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如把部分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补充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等方案,达到减缓房地产市场的冷却程度的效果。

3.3防止资产价格泡沫化对后奥运经济负效应的扩大作用

奥运会势必给举办国的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带来推动力,但当奥运会结束,推动力消失之后,股市很可能伴随着泡沫的破灭而进入熊市。同以往的其他举办国相比,中国股市起步最晚,整个市场还不成熟。但不成熟的市场也具有一定的好处:政府可以充分利用调控手段引导股市向健康、平稳的方向发展,避免奥运会后出现泡沫破灭的危险,这将为赛后资本市场的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旅游业等相关服务产业的经济推动作用

借助奥运的契机,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奥运过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硬件条件以及国际形象必定已迅速提升。要想保持国外游客人数在赛后长期持续增长,就必须巩固并继续发展“奥运”这一个“品牌”,加快北京市的工业结构调整,同时要积极发展能够体现北京地区资源优势和特点,进行合理的营销,发展北京市的商业、文化、休闲产业,逐步形成具有普遍价值的物质与精神遗产,对奥运品牌价值进行更深入的发掘与利用。

3.5合理调整赛后经济,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作用

奥运后,各类需求有所下降,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使用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可能也会带来经济的萧条,再加上经济周期性的规律,奥运后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可能比近几年稍慢一些,适当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运用政府的采购职能,进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务员工资水平、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甚至减税等手段来刺激总需求,进而防止经济的较大波动。

参考文献:

[1]胡永红,宋允清.后奥运现象及2008年奥运会的预防对策.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

低谷效应范文篇2

“奥运经济”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及由它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其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会使奥运会直接投资在会前对拉动当地经济,并因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增长的突然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所谓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就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受需求不足制约,举办地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现象,是由投资需求下降而引起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我国整体经济状况,注重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研究,力争在后奥运时期完成发展“后奥运经济”的战略部署,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化解“低谷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成因

历史上有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出现过后奥运经济“低谷”现象。1964年东京承办奥运会,日本经济在1961至1965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但奥运会后,日本投资却大幅滑坡,进入了长期经济萧条时期。而1976年蒙特利尔因举办奥运会而负债累累,震惊了世界,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产生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来看,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奥运会举办前过量投资和奥运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风险;第二是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利用不足带来的投资风险。

(一)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波动

这是造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突出的表现。因为在筹备奥运会阶段,主办地固定资产投资相对比较集中,短期投资需求膨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场馆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投资将直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奥运会后,与奥运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就会结束,若未能对投资加以合理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主办地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自1984年洛杉矶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中,除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外,在奥运会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因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低谷”的现象。另外一些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的行业,由于奥运会后需求的迅速下降,使其发展受到市场突然缩小的制约。如建筑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环保产业、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等。如果未加以合理有效的调控,这些行业受到“低谷效应”的困扰,在一定时期有可能出现衰退现象,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减缓、就业率增幅减少、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二)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

奥运筹备期间需新建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往往就成为举办地的沉重负担。奥运会比赛所使用的场馆、奥运村等体育设施的闲置将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浪费。纵观现代奥运会的历史,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奥运会,为保证奥运会举办时比赛顺利进行,比赛场馆的位置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且场馆布局不合理,未能考虑日后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另外奥运会作为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规模大、要求高、筹备时间长但举办时间短,这本身就可能造成为奥运会准备的大量设备赛后闲置。最后,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往往出于自身政治、经济等目的,重金新建、改建和扩建造价极高的体育设施,以树立其形象,并达到获得举办权的目的。因此,奥运举办后往往出现奥运场馆闲置或亏损的现象。另外,奥运会举办前后,举办地房地产业发展过热和城市分散开发建设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也可能产生泡沫及风险。

三、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效引导消费

奥运会通过增加投资拉动经济的加速发展,但随时间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资拉动。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时,经济回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从本质上讲,造成往届奥运会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如果政府能有效引导消费,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可以有效的避免。目前中央和北京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已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展开了积极的应对。

(二)合理避免赛后场馆闲置,实现奥运场馆功能多元化

低谷效应范文篇3

历史上有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出现过后奥运经济“低谷”现象。1964年东京承办奥运会,日本经济在1961至1965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但奥运会后,日本投资却大幅滑坡,进入了长期经济萧条时期。而1976年蒙特利尔因举办奥运会而负债累累,震惊了世界,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产生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来看,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奥运会举办前过量投资和奥运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风险;第二是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利用不足带来的投资风险。

(一)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波动

这是造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突出的表现。因为在筹备奥运会阶段,主办地固定资产投资相对比较集中,短期投资需求膨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场馆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投资将直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奥运会后,与奥运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就会结束,若未能对投资加以合理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主办地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自1984年洛杉矶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中,除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外,在奥运会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因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低谷”的现象。另外一些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的行业,由于奥运会后需求的迅速下降,使其发展受到市场突然缩小的制约。如建筑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环保产业、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等。如果未加以合理有效的调控,这些行业受到“低谷效应”的困扰,在一定时期有可能出现衰退现象,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减缓、就业率增幅减少、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二)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

奥运筹备期间需新建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往往就成为举办地的沉重负担。奥运会比赛所使用的场馆、奥运村等体育设施的闲置将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浪费。纵观现代奥运会的历史,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奥运会,为保证奥运会举办时比赛顺利进行,比赛场馆的位置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且场馆布局不合理,未能考虑日后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另外奥运会作为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规模大、要求高、筹备时间长但举办时间短,这本身就可能造成为奥运会准备的大量设备赛后闲置。最后,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往往出于自身政治、经济等目的,重金新建、改建和扩建造价极高的体育设施,以树立其形象,并达到获得举办权的目的。因此,奥运举办后往往出现奥运场馆闲置或亏损的现象。另外,奥运会举办前后,举办地房地产业发展过热和城市分散开发建设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也可能产生泡沫及风险。

二、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内涵

“奥运经济”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及由它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其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会使奥运会直接投资在会前对拉动当地经济,并因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增长的突然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所谓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就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受需求不足制约,举办地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现象,是由投资需求下降而引起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我国整体经济状况,注重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研究,力争在后奥运时期完成发展“后奥运经济”的战略部署,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化解“低谷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效引导消费

奥运会通过增加投资拉动经济的加速发展,但随时间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资拉动。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时,经济回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从本质上讲,造成往届奥运会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如果政府能有效引导消费,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可以有效的避免。目前中央和北京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已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展开了积极的应对。

(二)合理避免赛后场馆闲置,实现奥运场馆功能多元化

低谷效应范文篇4

1.1后奥运低谷效应的定义

通过往届奥运会,可以肯定奥运经济将会促进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但奥运建设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效应。这主要指奥运会后,投资活动大为减弱,大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将会闲置或利用不足,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出现衰退。奥运经济的这一特性被称作“后奥运低谷效应”。

1.2后奥运低谷效应的影响

后奥运低谷效应的影响一般有3点:(1)比赛场馆赛后闲置问题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并给举办地区造成一定财政负担;(2)奥运前期及奥运会期间举办地的房地产市场会受到追捧,进而房地产市场高涨,但奥运会结束后,房产市场会有一定程度的冷却,形成一定的落差;(3)投资总量在奥运会前后存在巨大的落差,导致总需求明显下降。

2后奥运经济效应的国际经验

奥运会结束后,首都经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规划得当,是可以避免由于奥运会筹备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增长减速和产业发展过热可能带来的泡沫风险。就北京情况而言,最需要关注的是场馆的赛后利用。在这方面,一些国家在场馆赛后利用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1)雅典赛后的三项原则:一是不孤立地考虑某一场馆,而将其与周围地区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实现场馆利用效益最大化。二是创造和开拓新的需求市场,拓宽场馆利用渠道。三是场馆赛后利用的招标面向国内外,尽量让民间资本参与到赛后场馆的利用上,对场馆实行项目管理。

(2)韩国的经验与做法:首先,政府专门成立办公室,负责对主要体育场馆宣传介绍,受理在体育场馆内举行非体育性活动的申请并进行安排等工作。其次,开发场馆的“副业”。最后,实现体育场馆功能多元化。

(3)悉尼的后奥运战略:悉尼奥运会的筹办者在筹办期间就提出了后奥运战略,充分利用其在举办奥运会的经历寻求新的商机。例如,营销奥运举办经验,首创了奥运史上举办知识转让的市场机制。经营体育赛事,应对场馆闲置,恢复了人们对经营使用奥林匹克公园和主体育场的信心。

3防范我国后奥运低谷的相关建议

虽说后奥运经济效应不足以撼动我国的经济体系,但它一旦发生,再加上其他经济形势的放大作用,将会引起我国经济不小的波动。本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正确面对目前我国所存在的上述潜在因素及不利条件,我们必须做好应对措施,把后奥运经济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3.1综合利用奥运场馆

(1)大量引进国际高水平体育赛事奥运会后,奥运场馆能否得到较为充分利用,关键在于体育、文化、会展、旅游等活动的组织。

(2)根据场馆特点,采取恰当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

(3)利用场馆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会展产业奥运文化遗产,力争在奥林匹克运动实践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普遍价值的物质与精神遗产。

3.2保障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稳定房地产市场信心、预期和投资,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并可通过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如把部分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补充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等方案,达到减缓房地产市场的冷却程度的效果。

3.3防止资产价格泡沫化对后奥运经济负效应的扩大作用

奥运会势必给举办国的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带来推动力,但当奥运会结束,推动力消失之后,股市很可能伴随着泡沫的破灭而进入熊市。同以往的其他举办国相比,中国股市起步最晚,整个市场还不成熟。但不成熟的市场也具有一定的好处:政府可以充分利用调控手段引导股市向健康、平稳的方向发展,避免奥运会后出现泡沫破灭的危险,这将为赛后资本市场的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旅游业等相关服务产业的经济推动作用

借助奥运的契机,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奥运过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硬件条件以及国际形象必定已迅速提升。要想保持国外游客人数在赛后长期持续增长,就必须巩固并继续发展“奥运”这一个“品牌”,加快北京市的工业结构调整,同时要积极发展能够体现北京地区资源优势和特点,进行合理的营销,发展北京市的商业、文化、休闲产业,逐步形成具有普遍价值的物质与精神遗产,对奥运品牌价值进行更深入的发掘与利用。

3.5合理调整赛后经济,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作用

奥运后,各类需求有所下降,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使用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可能也会带来经济的萧条,再加上经济周期性的规律,奥运后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可能比近几年稍慢一些,适当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运用政府的采购职能,进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务员工资水平、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甚至减税等手段来刺激总需求,进而防止经济的较大波动。

参考文献:

[1]胡永红,宋允清.后奥运现象及2008年奥运会的预防对策.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

[2]董杰.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12.

[3]陈剑,如何应对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人民网,2008.

低谷效应范文篇5

“奥运经济”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及由它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其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会使奥运会直接投资在会前对拉动当地经济,并因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增长的突然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所谓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就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受需求不足制约,举办地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现象,是由投资需求下降而引起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我国整体经济状况,注重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研究,力争在后奥运时期完成发展“后奥运经济”的战略部署,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化解“低谷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成因

历史上有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出现过后奥运经济“低谷”现象。1964年东京承办奥运会,日本经济在1961至1965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但奥运会后,日本投资却大幅滑坡,进入了长期经济萧条时期。而1976年蒙特利尔因举办奥运会而负债累累,震惊了世界,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产生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来看,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奥运会举办前过量投资和奥运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风险;第二是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利用不足带来的投资风险。

(一)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波动

这是造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突出的表现。因为在筹备奥运会阶段,主办地固定资产投资相对比较集中,短期投资需求膨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场馆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投资将直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奥运会后,与奥运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就会结束,若未能对投资加以合理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主办地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自1984年洛杉矶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中,除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外,在奥运会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因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低谷”的现象。另外一些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的行业,由于奥运会后需求的迅速下降,使其发展受到市场突然缩小的制约。如建筑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环保产业、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等。如果未加以合理有效的调控,这些行业受到“低谷效应”的困扰,在一定时期有可能出现衰退现象,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减缓、就业率增幅减少、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二)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

奥运筹备期间需新建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往往就成为举办地的沉重负担。奥运会比赛所使用的场馆、奥运村等体育设施的闲置将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浪费。纵观现代奥运会的历史,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奥运会,为保证奥运会举办时比赛顺利进行,比赛场馆的位置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且场馆布局不合理,未能考虑日后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另外奥运会作为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规模大、要求高、筹备时间长但举办时间短,这本身就可能造成为奥运会准备的大量设备赛后闲置。最后,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往往出于自身政治、经济等目的,重金新建、改建和扩建造价极高的体育设施,以树立其形象,并达到获得举办权的目的。因此,奥运举办后往往出现奥运场馆闲置或亏损的现象。

另外,奥运会举办前后,举办地房地产业发展过热和城市分散开发建设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也可能产生泡沫及风险。

三、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效引导消费

奥运会通过增加投资拉动经济的加速发展,但随时间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资拉动。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时,经济回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从本质上讲,造成往届奥运会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如果政府能有效引导消费,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可以有效的避免。目前中央和北京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已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展开了积极的应对。

(二)合理避免赛后场馆闲置,实现奥运场馆功能多元化

北京奥运会在安排奥运场馆的建设时,已充分考虑了具体项目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如将很多比赛场馆建设在高校中。此外在功能设计上,北京奥运场馆都充分考虑了全民健身和有关活动的需要,避免了日后巨额的改造费用。而对奥运场馆的后期利用,可以采取商业开发,展览等综合手段,提高其利用价值。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为例,这一区域将包括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会展中心、智能化多功能厅、购物中心等,将成为现代健身休闲、展览中心。另外,可以结合场馆特点,采取适当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如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或引入专业的体育经理和管理公司。他们具有丰富、科学的体育经营管理经验、制度及一整套手段,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及市场定位,并扩大场馆的创收范围。因此,北京奥运会赛后场馆闲置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同时建立配套的产业链,聚集人气和资本,使得这些大型场馆的经济效益可得以有效发挥。

综上所述,北京举办奥运会为中国更快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们必须有效的把握住这个机会,真正把奥运经济拉动作用发挥到极致,将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负面影响减小甚至消灭。那样的话,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将给中国企业和国民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陈剑,《降低奥运风险的国际经验与对策建议》[J],前线,2007,(10):10-12

[2]陶建刚,《浅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预防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4):232-233

[3]王燕珍,于淼,《奥运经济的负面效应及应对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7,(7):377

[4]樊晓,喻坚,《试析奥运经济的负面影响》[J],生产力研究,2007,(13):74-76

[5]邱斌,《对“后奥运经济”的探究》[J],商场现代化,2007.(9):395

低谷效应范文篇6

[论文摘要]奥运会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充分发挥奥运经济的辐射功能,极大地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但在后奥运经济时期,如何应对“低谷效应”以保持经济高效平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低谷效应”的成因出发,从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后奥运经济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降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扩大正面影响,以促进我国及北京的整体经济在后奥运时期持续健康的发展。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作为一种现代经济发展的崭新形式,奥运经济将充分发挥奥运会的经济辐射功能,极大地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但随着北京第二奥运会及残奥会圣火的熄灭,如何应对后奥运时期“低谷效应”以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对这一问题的妥善解决无疑会对2008年后我国以及北京市经济的平衡发展大有裨益。

一、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内涵

“奥运经济”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及由它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其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会使奥运会直接投资在会前对拉动当地经济,并因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增长的突然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所谓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就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受需求不足制约,举办地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现象,是由投资需求下降而引起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我国整体经济状况,注重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研究,力争在后奥运时期完成发展“后奥运经济”的战略部署,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化解“低谷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成因

历史上有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出现过后奥运经济“低谷”现象。1964年东京承办奥运会,日本经济在1961至1965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但奥运会后,日本投资却大幅滑坡,进入了长期经济萧条时期。而1976年蒙特利尔因举办奥运会而负债累累,震惊了世界,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产生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来看,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奥运会举办前过量投资和奥运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风险;第二是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利用不足带来的投资风险。

(一)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波动

这是造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突出的表现。因为在筹备奥运会阶段,主办地固定资产投资相对比较集中,短期投资需求膨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场馆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投资将直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奥运会后,与奥运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就会结束,若未能对投资加以合理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主办地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自1984年洛杉矶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中,除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外,在奥运会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因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低谷”的现象。另外一些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的行业,由于奥运会后需求的迅速下降,使其发展受到市场突然缩小的制约。如建筑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环保产业、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等。如果未加以合理有效的调控,这些行业受到“低谷效应”的困扰,在一定时期有可能出现衰退现象,主要表现为

(二)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

奥运筹备期间需新建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往往就成为举办地的沉重负担。奥运会比赛所使用的场馆、奥运村等体育设施的闲置将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浪费。纵观现代奥运会的历史,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奥运会,为保证奥运会举办时比赛顺利进行,比赛场馆的位置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且场馆布局不合理,未能考虑日后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另外奥运会作为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规模大、要求高、筹备时间长但举办时间短,这本身就可能造成为奥运会准备的大量设备赛后闲置。最后,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往往出于自身政治、经济等目的,重金新建、改建和扩建造价极高的体育设施,以树立其形象,并达到获得举办权的目的。因此,奥运举办后往往出现奥运场馆闲置或亏损的现象。

另外,奥运会举办前后,举办地房地产业发展过热和城市分散开发建设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也可能产生泡沫及风险。

三、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效引导消费

奥运会通过增加投资拉动经济的加速发展,但随时间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资拉动。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时,经济回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从本质上讲,造成往届奥运会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如果政府能有效引导消费,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可以有效的避免。目前中央和北京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已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展开了积极的应对。

(二)合理避免赛后场馆闲置,实现奥运场馆功能多元化

北京奥运会在安排奥运场馆的建设时,已充分考虑了具体项目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如将很多比赛场馆建设在高校中。此外在功能设计上,北京奥运场馆都充分考虑了全民健身和有关活动的需要,避免了日后巨额的改造费用。而对奥运场馆的后期利用,可以采取商业开发,展览等综合手段,提高其利用价值。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为例,这一区域将包括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会展中心、智能化多功能厅、购物中心等,将成为现代健身休闲、展览中心。另外,可以结合场馆特点,采取适当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如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或引入专业的体育经理和管理公司。他们具有丰富、科学的体育经营管理经验、制度及一整套手段,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及市场定位,并扩大场馆的创收范围。因此,北京奥运会赛后场馆闲置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同时建立配套的产业链,聚集人气和资本,使得这些大型场馆的经济效益可得以有效发挥。公务员之家

综上所述,北京举办奥运会为中国更快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们必须有效的把握住这个机会,真正把奥运经济拉动作用发挥到极致,将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负面影响减小甚至消灭。那样的话,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将给中国企业和国民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陈剑,《降低奥运风险的国际经验与对策建议》[J],前线,2007,(10):10-12

[2]陶建刚,《浅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预防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4):232-233

[3]王燕珍,于淼,《奥运经济的负面效应及应对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7,(7):377

[4]樊晓,喻坚,《试析奥运经济的负面影响》[J],生产力研究,2007,(13):74-76

低谷效应范文篇7

一、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内涵

“奥运经济”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及由它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其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会使奥运会直接投资在会前对拉动当地经济,并因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增长的突然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所谓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就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受需求不足制约,举办地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现象,是由投资需求下降而引起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我国整体经济状况,注重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研究,力争在后奥运时期完成发展“后奥运经济”的战略部署,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化解“低谷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成因

历史上有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出现过后奥运经济“低谷”现象。1964年东京承办奥运会,日本经济在1961至1965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但奥运会后,日本投资却大幅滑坡,进入了长期经济萧条时期。而1976年蒙特利尔因举办奥运会而负债累累,震惊了世界,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产生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来看,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奥运会举办前过量投资和奥运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风险;第二是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利用不足带来的投资风险。

(一)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波动

这是造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突出的表现。因为在筹备奥运会阶段,主办地固定资产投资相对比较集中,短期投资需求膨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场馆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投资将直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奥运会后,与奥运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就会结束,若未能对投资加以合理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主办地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自1984年洛杉矶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中,除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外,在奥运会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因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低谷”的现象。另外一些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的行业,由于奥运会后需求的迅速下降,使其发展受到市场突然缩小的制约。如建筑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环保产业、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等。如果未加以合理有效的调控,这些行业受到“低谷效应”的困扰,在一定时期有可能出现衰退现象,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减缓、就业率增幅减少、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二)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

奥运筹备期间需新建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往往就成为举办地的沉重负担。奥运会比赛所使用的场馆、奥运村等体育设施的闲置将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浪费。纵观现代奥运会的历史,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奥运会,为保证奥运会举办时比赛顺利进行,比赛场馆的位置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且场馆布局不合理,未能考虑日后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另外奥运会作为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规模大、要求高、筹备时间长但举办时间短,这本身就可能造成为奥运会准备的大量设备赛后闲置。最后,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往往出于自身政治、经济等目的,重金新建、改建和扩建造价极高的体育设施,以树立其形象,并达到获得举办权的目的。因此,奥运举办后往往出现奥运场馆闲置或亏损的现象。

另外,奥运会举办前后,举办地房地产业发展过热和城市分散开发建设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也可能产生泡沫及风险。

三、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效引导消费

奥运会通过增加投资拉动经济的加速发展,但随时间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资拉动。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时,经济回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从本质上讲,造成往届奥运会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如果政府能有效引导消费,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可以有效的避免。目前中央和北京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已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展开了积极的应对。

(二)合理避免赛后场馆闲置,实现奥运场馆功能多元化

北京奥运会在安排奥运场馆的建设时,已充分考虑了具体项目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如将很多比赛场馆建设在高校中。此外在功能设计上,北京奥运场馆都充分考虑了全民健身和有关活动的需要,避免了日后巨额的改造费用。而对奥运场馆的后期利用,可以采取商业开发,展览等综合手段,提高其利用价值。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为例,这一区域将包括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会展中心、智能化多功能厅、购物中心等,将成为现代健身休闲、展览中心。另外,可以结合场馆特点,采取适当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如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或引入专业的体育经理和管理公司。他们具有丰富、科学的体育经营管理经验、制度及一整套手段,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及市场定位,并扩大场馆的创收范围。因此,北京奥运会赛后场馆闲置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同时建立配套的产业链,聚集人气和资本,使得这些大型场馆的经济效益可得以有效发挥。

综上所述,北京举办奥运会为中国更快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们必须有效的把握住这个机会,真正把奥运经济拉动作用发挥到极致,将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负面影响减小甚至消灭。那样的话,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将给中国企业和国民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推波助澜。

低谷效应范文篇8

一、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内涵

“奥运经济”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及由它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其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会使奥运会直接投资在会前对拉动当地经济,并因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增长的突然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所谓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就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受需求不足制约,举办地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现象,是由投资需求下降而引起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我国整体经济状况,注重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研究,力争在后奥运时期完成发展“后奥运经济”的战略部署,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化解“低谷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成因

历史上有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出现过后奥运经济“低谷”现象。1964年东京承办奥运会,日本经济在1961至1965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但奥运会后,日本投资却大幅滑坡,进入了长期经济萧条时期。而1976年蒙特利尔因举办奥运会而负债累累,震惊了世界,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产生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来看,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奥运会举办前过量投资和奥运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风险;第二是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利用不足带来的投资风险。

(一)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波动

这是造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突出的表现。因为在筹备奥运会阶段,主办地固定资产投资相对比较集中,短期投资需求膨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场馆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投资将直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奥运会后,与奥运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就会结束,若未能对投资加以合理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主办地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自1984年洛杉矶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中,除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外,在奥运会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因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低谷”的现象。另外一些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的行业,由于奥运会后需求的迅速下降,使其发展受到市场突然缩小的制约。如建筑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环保产业、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等。如果未加以合理有效的调控,这些行业受到“低谷效应”的困扰,在一定时期有可能出现衰退现象,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减缓、就业率增幅减少、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二)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

奥运筹备期间需新建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往往就成为举办地的沉重负担。奥运会比赛所使用的场馆、奥运村等体育设施的闲置将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浪费。纵观现代奥运会的历史,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奥运会,为保证奥运会举办时比赛顺利进行,比赛场馆的位置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且场馆布局不合理,未能考虑日后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另外奥运会作为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规模大、要求高、筹备时间长但举办时间短,这本身就可能造成为奥运会准备的大量设备赛后闲置。最后,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往往出于自身政治、经济等目的,重金新建、改建和扩建造价极高的体育设施,以树立其形象,并达到获得举办权的目的。因此,奥运举办后往往出现奥运场馆闲置或亏损的现象。公务员之家

另外,奥运会举办前后,举办地房地产业发展过热和城市分散开发建设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也可能产生泡沫及风险。

三、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效引导消费

奥运会通过增加投资拉动经济的加速发展,但随时间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资拉动。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时,经济回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从本质上讲,造成往届奥运会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如果政府能有效引导消费,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可以有效的避免。目前中央和北京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已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展开了积极的应对。

(二)合理避免赛后场馆闲置,实现奥运场馆功能多元化

北京奥运会在安排奥运场馆的建设时,已充分考虑了具体项目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如将很多比赛场馆建设在高校中。此外在功能设计上,北京奥运场馆都充分考虑了全民健身和有关活动的需要,避免了日后巨额的改造费用。而对奥运场馆的后期利用,可以采取商业开发,展览等综合手段,提高其利用价值。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为例,这一区域将包括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会展中心、智能化多功能厅、购物中心等,将成为现代健身休闲、展览中心。另外,可以结合场馆特点,采取适当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如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或引入专业的体育经理和管理公司。他们具有丰富、科学的体育经营管理经验、制度及一整套手段,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及市场定位,并扩大场馆的创收范围。因此,北京奥运会赛后场馆闲置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同时建立配套的产业链,聚集人气和资本,使得这些大型场馆的经济效益可得以有效发挥。

综上所述,北京举办奥运会为中国更快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们必须有效的把握住这个机会,真正把奥运经济拉动作用发挥到极致,将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负面影响减小甚至消灭。那样的话,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将给中国企业和国民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推波助澜。

低谷效应范文篇9

历史上有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出现过后奥运经济“低谷”现象。1964年东京承办奥运会,日本经济在1961至1965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但奥运会后,日本投资却大幅滑坡,进入了长期经济萧条时期。而1976年蒙特利尔因举办奥运会而负债累累,震惊了世界,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产生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来看,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奥运会举办前过量投资和奥运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风险;第二是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利用不足带来的投资风险。

(一)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波动

这是造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突出的表现。因为在筹备奥运会阶段,主办地固定资产投资相对比较集中,短期投资需求膨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场馆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投资将直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奥运会后,与奥运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就会结束,若未能对投资加以合理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主办地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自1984年洛杉矶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中,除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外,在奥运会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因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低谷”的现象。另外一些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的行业,由于奥运会后需求的迅速下降,使其发展受到市场突然缩小的制约。如建筑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环保产业、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等。如果未加以合理有效的调控,这些行业受到“低谷效应”的困扰,在一定时期有可能出现衰退现象,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减缓、就业率增幅减少、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二)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

奥运筹备期间需新建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往往就成为举办地的沉重负担。奥运会比赛所使用的场馆、奥运村等体育设施的闲置将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浪费。纵观现代奥运会的历史,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奥运会,为保证奥运会举办时比赛顺利进行,比赛场馆的位置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且场馆布局不合理,未能考虑日后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另外奥运会作为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规模大、要求高、筹备时间长但举办时间短,这本身就可能造成为奥运会准备的大量设备赛后闲置。最后,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往往出于自身政治、经济等目的,重金新建、改建和扩建造价极高的体育设施,以树立其形象,并达到获得举办权的目的。因此,奥运举办后往往出现奥运场馆闲置或亏损的现象。

另外,奥运会举办前后,举办地房地产业发展过热和城市分散开发建设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也可能产生泡沫及风险。

二、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内涵

“奥运经济”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及由它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其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会使奥运会直接投资在会前对拉动当地经济,并因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增长的突然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所谓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就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受需求不足制约,举办地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现象,是由投资需求下降而引起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我国整体经济状况,注重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研究,力争在后奥运时期完成发展“后奥运经济”的战略部署,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化解“低谷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三、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效引导消费

奥运会通过增加投资拉动经济的加速发展,但随时间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资拉动。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时,经济回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从本质上讲,造成往届奥运会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如果政府能有效引导消费,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可以有效的避免。目前中央和北京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已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展开了积极的应对。

(二)合理避免赛后场馆闲置,实现奥运场馆功能多元化

北京奥运会在安排奥运场馆的建设时,已充分考虑了具体项目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如将很多比赛场馆建设在高校中。此外在功能设计上,北京奥运场馆都充分考虑了全民健身和有关活动的需要,避免了日后巨额的改造费用。而对奥运场馆的后期利用,可以采取商业开发,展览等综合手段,提高其利用价值。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为例,这一区域将包括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会展中心、智能化多功能厅、购物中心等,将成为现代健身休闲、展览中心。另外,可以结合场馆特点,采取适当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如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或引入专业的体育经理和管理公司。他们具有丰富、科学的体育经营管理经验、制度及一整套手段,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及市场定位,并扩大场馆的创收范围。因此,北京奥运会赛后场馆闲置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同时建立配套的产业链,聚集人气和资本,使得这些大型场馆的经济效益可得以有效发挥。

综上所述,北京举办奥运会为中国更快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们必须有效的把握住这个机会,真正把奥运经济拉动作用发挥到极致,将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负面影响减小甚至消灭。那样的话,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将给中国企业和国民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推波助澜。

低谷效应范文篇10

奥运经济是指奥运会举办前后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与奥运会举办有联系的,具有经济效果或经济价值的各类活动。

后奥运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奥运会后的经济效应,一般是在奥运会闭幕之后,奥运会的积极效应开始递减,奥运经济中的消极效应将更明显。这是由于投资突然失速,且国内、国际的消费需求在奥运举办期和后奥运初期释放得差不多了,没有了有效消费需求的支持造成的。

历届奥运会主办国后奥运时期经济发展分析

一般从奥运会举办前一年至结束后的第二年,奥运会主办国的GDP增长平均下降4%。而投资水平的变化就更为明显,平均下降幅度高达10%。工业生产增长也同样呈现下降趋势,幅度居于上述两者中间为6%。1984-2004年20年间共举办了6届奥运会,除1996年的美国以外,其它举办国的经济在奥运会后都放缓了。不过,这些国家经济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类情况:

(一)奥运会前经济加速增长而奥运会后经济增长放缓

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例:奥运会开幕前两年的经济加速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拉动,而在奥运会当年,投资增速就已经开始下滑,从而使经济增长放缓;奥运会之后投资下滑的幅度加大(汉城奥运会除外),经济增长也随之更加疲软(韩国在汉城奥运会后投资和消费依然强劲,其经济放缓更多地是因为经常项目的缘故;悉尼房地产行业是唯一奥运会后继续受到正面刺激的行业)。

(二)奥运会前后的经济增长都趋放缓

例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西班牙从奥运会前几年至奥运会后一年的投资和消费增速均逐年大幅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根本无法观察到奥运会对举办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三)经济在奥运会之前经历了加速增长

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时,美国经济在奥运会之前经历了加速增长,这是符合人们预期的;但出乎意料的是,奥运会之后美国经济增长并没有放缓,而是继续加速增长,背后的动力则来自于消费和投资的持续增长,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要归功于当时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即“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经济”(肖炼,2002)。可见,各国“后奥运低谷”现象的形成有着不同的原因。

北京奥运会后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一)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我国举办奥运的国情和发达国家或者亚洲新兴国家的情况不相同:首先,我国人口众多;其次,奥运之后市场需求会进一步释放;第三,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仍然处于2000多美元的较低阶段,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不会因为奥运结束而受到太大影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仅在基础设施投资上要增加很多,在产业上的升值空间也非常大,还可以再不断地往更高附加值的产业上投资,这些都会带来经济增长。

我国的经济规模比其他办奥运会的国家大很多。我国整体的经济规模是希腊的16倍、澳大利亚的8倍。蒙特利尔和悉尼为举办奥运会动用了全国GDP的五分之一,因此,“后奥运低谷效应”比较明显。但北京奥运会投资占全我国总投资的比例不超过1%,奥运经济对主办城市北京经济影响有限,即使北京在奥运会后经济产生波动,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影响也是有限的。因为举办奥运会对于我国这样高速增长的经济体而言,“后奥运低谷效应”几乎不存在。

我国办完奥运会以后的未来几年还有很多重大的国际活动,可以弥补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减少的基础设施投资。另外,除了和国际会议、国际活动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各个城市、各个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空间也较大。

奥运会后我国经济走势还受着国际环境的影响。复杂的国际环境,特别是欧美经济走势趋缓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2007年,中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17万亿美元,外贸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一员,其经济增长愈来愈受到国际经济、特别是主要国家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国际石油、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美元贬值、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对我国经济带来了极大考验,不过我国有能力像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一样应对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保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北京奥运会后首都北京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北京正处在城市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处在人均GDP从7000美元向10000美元甚至更高水平迈进的发展阶段。历史实践表明,处在这个阶段的城市,经济始终会保持向上的活力,不会因为举办奥运会而引发“后奥运低谷效应”。

从经济增长角度看,我国长期增长潜力为9.3%-9.5%,北京的长期增长潜力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能在10%左右,因而不存在后奥运时期北京经济增长大幅度下降的问题。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2008年奥运会以后,北京将加强新城建设的基础设施投资,这将会部分弥补奥运场馆投资的减少;北京的地铁建设不会因为奥运会的结束而停止;从2007年初开始,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将会减小2008年以后投资减少所带来的落差。

从房地产市场来看,奥运会举办之前的最近几年,北京的房价虽然一直在快速上涨,但这并不能完全归因于奥运会的因素。后奥运会时期,只要影响房价上涨的这些因素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要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不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就不会出现大幅下跌的现象。

从消费需求的角度来看,由于北京2006年常住人口已经突破1581万人,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以来人口总量最多的奥运会举办城市,其内在的消费需求潜力较大。奥运会后外国运动员离开所导致的消费需求下降相对来说不会很大。奥运会后外国游客的数量应该也不会大幅减少,而国内游客数量更不会因此而减少。

从场馆建设的角度来看,北京奥运会31个场馆中有2/3为改扩建和临建场馆,较好利用了原有体育设施。并吸取其他主办城市的成熟做法,对国家体育场等6个大型场馆及相关设施项目实施了项目法人招标。这种市场化运作模式为控制政府债务压力,保障场馆赛后利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场馆在空间布局安排上,与城市规划、大学建设、社区发展相结合,也为赛后更好地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我们国家和首都北京的经济不会出现“后奥运低谷效应”,且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这不等于说在经济持续增长的道路上没有障碍,主办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才是决定经济波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明义,方芳.“后奥运低谷效应”之探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邹飞鹏.后奥运经济的分析与对策[J].企业活力,2008

3.梅松.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07~2008)[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