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02:55:34

低分子肝素范文篇1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与护理。方法70例冠心病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加强用药前后的护理,观察药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程度及心电图改变有明显好转,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好,且较安全。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冠脉综合征;护理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作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规范治疗的一部分,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2]。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包括正确的注射方法、病情观察、疗效判断、不良反应等。我科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期间配合积极的健康教育和人性化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择2004年6月~2004年12月住院患者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42~74岁,平均56.4岁。患者用药前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在正常范围,无严重的凝血障碍,近期无活动性出血、手术或外伤史。

1.2方法

70例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扩冠、调脂、阿司匹林抗凝等)的基础上,给予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次/12h,7~10天为一疗程,共注射1140例次。腹部皮下注射方法:选择脐周围U状区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形成隆起的皱褶,右手持注射器紧贴皮肤,垂直进针,抽吸无回血,缓慢注射完毕,以原进针角度快速拔针。

1.3观察指标

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观察以下指标:(1)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及持续时间。(2)心电图ST-T改变。(3)有无猝死及心脏事件的发生。(4)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5)出血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2.1疗效

住院期间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猝死及其他严重的心脏事件,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表1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略)

2.2不良反应

62例次注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淤斑;5例次注射局部有皮下硬结,并伴有压痛感;1例次注射部位针眼处出血;4例患者皮肤黏膜出现淤斑;2例患者大便潜血阳性;2例患者有牙龈出血;未发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出血现象,未出现过敏反应。

3护理

3.1注射前护理

询问患者近期有无手术外伤史、消化道溃疡等,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低分子肝素费用高,腹部皮下注射部位特殊,患者易产生疑虑和紧张情绪。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讲解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及腹部皮下注射的必要性。腹部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3],使药物发挥更好的作用。腹壁脐周皮下脂肪层较厚,组织疏松,对药物吸收渗透作用好,同时不易误入肌层引起出血[4]。大部分患者听了我们的讲述,非常乐于接受此项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3.2注射时护理

操作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感受,尽可能少暴露患者,同时观察上次注射部位的情况。注射时容易忽视的问题:(1)一次性预灌制剂(法安明、速碧林、海普宁)注射前不排气,第一确保药液使用完全,剂量准确,保证药效;第二可以有效减少注射部位出现淤斑。研究表明:针尖及针柄外附着药液,注射时随针头带入针眼刺激皮肤,可致针眼处血管出血,形成皮肤淤斑[5]。同样道理,如果不是一次性预灌制剂,例如:临床上常用的博普青,需用1ml注射器和针头吸尽安瓿内药液,再吸入约0.07ml空气,并将空气全部弹至活塞端,注射完毕注射器内少量空气进入针头腔内,起封堵药液外流的作用,这样不使药液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避免了拔针时残余药液对组织的刺激[5],减少局部淤斑。因为注射器的乳头及针头内残留量为0.07~0.08ml[6],因此,这样做是安全的。(2)操作轻稳,避免用力过猛,损伤毛细血管,保证垂直进针,垂直拔针,减少组织损伤。(3)注射完毕,不用干棉签按压,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损伤,引起血管壁破裂出血[7]。临床观察,按压力度越大,时间越长,出血的可能性越大。这一点应与患者其他部位注射、输液、抽血后延长按压时间相区别。(4)左右交替,严格执行12h注射1次,以保证药效的持续稳定,因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后2~5h达到药效高峰,8~12h抗Xa因子活性下降[8]。

3.3注射后护理

操作后嘱患者避免热敷,按摩注射部位,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教会患者重视并进行自我监护,包括观察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倾向,注意观察尿液、大便颜色,发现问题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的主诉,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及心理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药效,分析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及特点,观察心绞痛发作的程度和次数以及心电图ST-T改变,给患者高度的信任及安全感。

4讨论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比较其抗凝血因子Xa活性增强,而抗凝血因子Ⅱa活性减弱,理论上引起出血的危险性明显下降。临床上无需相应的实验室检测,易放松对可能发生的出血合并症的警惕性,忽视对患者的临床观察。本研究中,共有8例(11.4%)患者出现注射部位以外的出血,均出现在用药后7~9天。提醒护理人员在用药期间及每次注射前均应详细检查患者的局部情况,询问患者尿液、大便颜色、有无牙龈出血等情况,及早发现出血征象。注射部位出血共68例次(5.96%),主要是由于部分护理人员对药物的性能不熟悉,或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引起。2例患出现注射部位较大面积淤血和皮下硬结是由于患者腹胀时,按揉、热敷腹部引起出血,提醒护理人员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宣教工作,使患者明白各项要求的意义,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3例患者出现皮下硬结,是由于患者消瘦,注射时误入肌层引起。提醒我们要加强全员培训,提高护理操作技术。然而,低分子肝素为抗凝药,损伤小血管后易引起出血,临床上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偶尔可见注射部位出血现象,考虑为注射时损伤小血管所致,嘱患者不要紧张,并给予积极的对症处理。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常因注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引起患者的紧张、不满,甚至投诉,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我科改进了注射方法,提出了防范出血的措施,并严密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及时给患者讲解有

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得到了患者的信任和支持,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710-725.

2BraunwaldE,AntmanEM,BeasleyJW,etal.ACC/AHA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unstableanginaandnon-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Circulation,2000,102:1193-1209.

3吴怀英,刘玉英,雷长英.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及部位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53.

4刘世岭,赵清华,曾荣华,等.低分子肝素钙并发皮下出血4例临床观察与护理.航空航天医药,2003,14(3):177-178.

5程立,梅瑞杰.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探讨.中原医刊,2003,30(21):60.

6李凌彦,冀鸿霞,李艳华.避免皮下注射小剂量药液残留法.护理研究,2002,16(1):9.

低分子肝素范文篇2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与护理。方法70例冠心病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加强用药前后的护理,观察药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程度及心电图改变有明显好转,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好,且较安全。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冠脉综合征;护理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作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规范治疗的一部分,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2]。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包括正确的注射方法、病情观察、疗效判断、不良反应等。我科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期间配合积极的健康教育和人性化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择2004年6月~2004年12月住院患者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42~74岁,平均56.4岁。患者用药前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在正常范围,无严重的凝血障碍,近期无活动性出血、手术或外伤史。

1.2方法

70例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扩冠、调脂、阿司匹林抗凝等)的基础上,给予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次/12h,7~10天为一疗程,共注射1140例次。腹部皮下注射方法:选择脐周围U状区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形成隆起的皱褶,右手持注射器紧贴皮肤,垂直进针,抽吸无回血,缓慢注射完毕,以原进针角度快速拔针。

1.3观察指标

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观察以下指标:(1)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及持续时间。(2)心电图ST-T改变。(3)有无猝死及心脏事件的发生。(4)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5)出血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2.1疗效

住院期间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猝死及其他严重的心脏事件,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表1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略)

2.2不良反应

62例次注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淤斑;5例次注射局部有皮下硬结,并伴有压痛感;1例次注射部位针眼处出血;4例患者皮肤黏膜出现淤斑;2例患者大便潜血阳性;2例患者有牙龈出血;未发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出血现象,未出现过敏反应。

3护理

3.1注射前护理

询问患者近期有无手术外伤史、消化道溃疡等,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低分子肝素费用高,腹部皮下注射部位特殊,患者易产生疑虑和紧张情绪。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讲解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及腹部皮下注射的必要性。腹部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3],使药物发挥更好的作用。腹壁脐周皮下脂肪层较厚,组织疏松,对药物吸收渗透作用好,同时不易误入肌层引起出血[4]。大部分患者听了我们的讲述,非常乐于接受此项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3.2注射时护理

操作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感受,尽可能少暴露患者,同时观察上次注射部位的情况。注射时容易忽视的问题:(1)一次性预灌制剂(法安明、速碧林、海普宁)注射前不排气,第一确保药液使用完全,剂量准确,保证药效;第二可以有效减少注射部位出现淤斑。研究表明:针尖及针柄外附着药液,注射时随针头带入针眼刺激皮肤,可致针眼处血管出血,形成皮肤淤斑[5]。同样道理,如果不是一次性预灌制剂,例如:临床上常用的博普青,需用1ml注射器和针头吸尽安瓿内药液,再吸入约0.07ml空气,并将空气全部弹至活塞端,注射完毕注射器内少量空气进入针头腔内,起封堵药液外流的作用,这样不使药液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避免了拔针时残余药液对组织的刺激[5],减少局部淤斑。因为注射器的乳头及针头内残留量为0.07~0.08ml[6],因此,这样做是安全的。(2)操作轻稳,避免用力过猛,损伤毛细血管,保证垂直进针,垂直拔针,减少组织损伤。(3)注射完毕,不用干棉签按压,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损伤,引起血管壁破裂出血[7]。临床观察,按压力度越大,时间越长,出血的可能性越大。这一点应与患者其他部位注射、输液、抽血后延长按压时间相区别。(4)左右交替,严格执行12h注射1次,以保证药效的持续稳定,因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后2~5h达到药效高峰,8~12h抗Xa因子活性下降[8]。

3.3注射后护理

操作后嘱患者避免热敷,按摩注射部位,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教会患者重视并进行自我监护,包括观察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倾向,注意观察尿液、大便颜色,发现问题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的主诉,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及心理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药效,分析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及特点,观察心绞痛发作的程度和次数以及心电图ST-T改变,给患者高度的信任及安全感。

4讨论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比较其抗凝血因子Xa活性增强,而抗凝血因子Ⅱa活性减弱,理论上引起出血的危险性明显下降。临床上无需相应的实验室检测,易放松对可能发生的出血合并症的警惕性,忽视对患者的临床观察。本研究中,共有8例(11.4%)患者出现注射部位以外的出血,均出现在用药后7~9天。提醒护理人员在用药期间及每次注射前均应详细检查患者的局部情况,询问患者尿液、大便颜色、有无牙龈出血等情况,及早发现出血征象。注射部位出血共68例次(5.96%),主要是由于部分护理人员对药物的性能不熟悉,或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引起。2例患出现注射部位较大面积淤血和皮下硬结是由于患者腹胀时,按揉、热敷腹部引起出血,提醒护理人员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宣教工作,使患者明白各项要求的意义,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3例患者出现皮下硬结,是由于患者消瘦,注射时误入肌层引起。提醒我们要加强全员培训,提高护理操作技术。然而,低分子肝素为抗凝药,损伤小血管后易引起出血,临床上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偶尔可见注射部位出血现象,考虑为注射时损伤小血管所致,嘱患者不要紧张,并给予积极的对症处理。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常因注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引起患者的紧张、不满,甚至投诉,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我科改进了注射方法,提出了防范出血的措施,并严密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及时给患者讲解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得到了患者的信任和支持,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710-725.

2BraunwaldE,AntmanEM,BeasleyJW,etal.ACC/AHA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unstableanginaandnon-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Circulation,2000,102:1193-1209.

3吴怀英,刘玉英,雷长英.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及部位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53.

4刘世岭,赵清华,曾荣华,等.低分子肝素钙并发皮下出血4例临床观察与护理.航空航天医药,2003,14(3):177-178.

5程立,梅瑞杰.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探讨.中原医刊,2003,30(21):60.

6李凌彦,冀鸿霞,李艳华.避免皮下注射小剂量药液残留法.护理研究,2002,16(1):9.

低分子肝素范文篇3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冠脉综合征;护理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作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规范治疗的一部分,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2]。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包括正确的注射方法、病情观察、疗效判断、不良反应等。我科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期间配合积极的健康教育和人性化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择2004年6月~2004年12月住院患者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42~74岁,平均56.4岁。患者用药前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在正常范围,无严重的凝血障碍,近期无活动性出血、手术或外伤史。

1.2方法

70例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扩冠、调脂、阿司匹林抗凝等)的基础上,给予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次/12h,7~10天为一疗程,共注射1140例次。腹部皮下注射方法:选择脐周围U状区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形成隆起的皱褶,右手持注射器紧贴皮肤,垂直进针,抽吸无回血,缓慢注射完毕,以原进针角度快速拔针。

1.3观察指标

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观察以下指标:(1)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及持续时间。(2)心电图ST-T改变。(3)有无猝死及心脏事件的发生。(4)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5)出血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2.1疗效

住院期间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猝死及其他严重的心脏事件,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表1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略)

2.2不良反应

62例次注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淤斑;5例次注射局部有皮下硬结,并伴有压痛感;1例次注射部位针眼处出血;4例患者皮肤黏膜出现淤斑;2例患者大便潜血阳性;2例患者有牙龈出血;未发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出血现象,未出现过敏反应。

3护理

3.1注射前护理

询问患者近期有无手术外伤史、消化道溃疡等,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低分子肝素费用高,腹部皮下注射部位特殊,患者易产生疑虑和紧张情绪。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讲解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及腹部皮下注射的必要性。腹部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3],使药物发挥更好的作用。腹壁脐周皮下脂肪层较厚,组织疏松,对药物吸收渗透作用好,同时不易误入肌层引起出血[4]。大部分患者听了我们的讲述,非常乐于接受此项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3.2注射时护理

操作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感受,尽可能少暴露患者,同时观察上次注射部位的情况。注射时容易忽视的问题:(1)一次性预灌制剂(法安明、速碧林、海普宁)注射前不排气,第一确保药液使用完全,剂量准确,保证药效;第二可以有效减少注射部位出现淤斑。研究表明:针尖及针柄外附着药液,注射时随针头带入针眼刺激皮肤,可致针眼处血管出血,形成皮肤淤斑[5]。同样道理,如果不是一次性预灌制剂,例如:临床上常用的博普青,需用1ml注射器和针头吸尽安瓿内药液,再吸入约0.07ml空气,并将空气全部弹至活塞端,注射完毕注射器内少量空气进入针头腔内,起封堵药液外流的作用,这样不使药液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避免了拔针时残余药液对组织的刺激[5],减少局部淤斑。因为注射器的乳头及针头内残留量为0.07~0.08ml[6],因此,这样做是安全的。(2)操作轻稳,避免用力过猛,损伤毛细血管,保证垂直进针,垂直拔针,减少组织损伤。(3)注射完毕,不用干棉签按压,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损伤,引起血管壁破裂出血[7]。临床观察,按压力度越大,时间越长,出血的可能性越大。这一点应与患者其他部位注射、输液、抽血后延长按压时间相区别。(4)左右交替,严格执行12h注射1次,以保证药效的持续稳定,因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后2~5h达到药效高峰,8~12h抗Xa因子活性下降[8]。

3.3注射后护理

操作后嘱患者避免热敷,按摩注射部位,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教会患者重视并进行自我监护,包括观察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倾向,注意观察尿液、大便颜色,发现问题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的主诉,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及心理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药效,分析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及特点,观察心绞痛发作的程度和次数以及心电图ST-T改变,给患者高度的信任及安全感。

4讨论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比较其抗凝血因子Xa活性增强,而抗凝血因子Ⅱa活性减弱,理论上引起出血的危险性明显下降。临床上无需相应的实验室检测,易放松对可能发生的出血合并症的警惕性,忽视对患者的临床观察。本研究中,共有8例(11.4%)患者出现注射部位以外的出血,均出现在用药后7~9天。提醒护理人员在用药期间及每次注射前均应详细检查患者的局部情况,询问患者尿液、大便颜色、有无牙龈出血等情况,及早发现出血征象。注射部位出血共68例次(5.96%),主要是由于部分护理人员对药物的性能不熟悉,或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引起。2例患出现注射部位较大面积淤血和皮下硬结是由于患者腹胀时,按揉、热敷腹部引起出血,提醒护理人员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宣教工作,使患者明白各项要求的意义,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3例患者出现皮下硬结,是由于患者消瘦,注射时误入肌层引起。提醒我们要加强全员培训,提高护理操作技术。然而,低分子肝素为抗凝药,损伤小血管后易引起出血,临床上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偶尔可见注射部位出血现象,考虑为注射时损伤小血管所致,嘱患者不要紧张,并给予积极的对症处理。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常因注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引起患者的紧张、不满,甚至投诉,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我科改进了注射方法,提出了防范出血的措施,并严密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及时给患者讲解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得到了患者的信任和支持,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710-725.

2BraunwaldE,AntmanEM,BeasleyJW,etal.ACC/AHA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unstableanginaandnon-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Circulation,2000,102:1193-1209.

3吴怀英,刘玉英,雷长英.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及部位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53.

4刘世岭,赵清华,曾荣华,等.低分子肝素钙并发皮下出血4例临床观察与护理.航空航天医药,2003,14(3):177-178.

5程立,梅瑞杰.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探讨.中原医刊,2003,30(21):60.

6李凌彦,冀鸿霞,李艳华.避免皮下注射小剂量药液残留法.护理研究,2002,16(1):9.

低分子肝素范文篇4

患者,男,70岁,身高165cm,体质量65kg。2015年9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右下肢痛,疼痛未向下肢放射,无肩背痛,无尿频、尿急,无下肢麻木及肿胀。无发热,无胸闷、气促,恶心、腹胀,无呕吐、腹痛。2016年2月疼痛加剧,无法行走,2016年3月前转身时突然疼痛加剧,无法站立,到我院就诊,发现右股骨干病理骨折,PET-CT显示右股骨异常放射浓聚,行局部固定术,病理提示浆细胞瘤。为进一步诊治到我院就诊,门诊以“多发性骨髓瘤”收入院。

2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行血常规示:WBC9.4×109•L-1,Hb126g•L-1,Plt451×109•L-1;纤维蛋白原(FIB)4.6g•L-1,D-二聚体(D-D)3.28mg•L-1,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7.7mg•L-1。生化检查:ALT35U•L-1,AST22U•L-1,SCr122μmol•L-1。血免疫球蛋白G(IgG)25.70g•L-1,κ轻链(KAP)28.40g•L-1。行骨髓检查骨髓瘤细胞占41%。可明确诊断多发性骨髓瘤IgG-κIII期A(DS分期)。入院后于2016年5月4~7日行TAD方案化疗:沙利度胺100mgqn,多柔比星脂质体40mgd1,地塞米松40mgd1~4,过程顺利。医嘱给予阿司匹林100mgqd预防血栓形成。5月9日应用沙利度胺第6日,患者右上肢及右下肢水肿(患者10d前已完善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未见明显异常),并再次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5月10日深静脉彩超示右小腿腓静脉、肌间静脉血栓,D-D3.99mg•L-1,FDP9.9mg•ml-1,主管医生咨询临床药师给药方案,药师考虑下肢静脉血栓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疾病本身和使用沙利度胺联合多柔比星的化疗方案相关,患者Ccr45.8ml•min-1,建议给予低分子肝素钠1mg•kg-1,ih,q12h抗凝治疗,无需调整剂量。主管医生采纳,但降低了给药剂量,给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40mg,ih,q12h抗凝治疗。同时,血管外科会诊与临床药师一致,建议低分子肝素严格抗凝治疗,及时复查凝血指标,观察D-D变化,并嘱患者卧床制动,抬高患肢。5月16日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1周,患者D-D1.34mg•L-1,FIB441.7g•L-1。5月20日患者复查彩超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较前减少,凝血指标D-D1.63g•L-1,FIB451.2g•L-1,医嘱继续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注40g,ih,q12h治疗。

3讨论

3.1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肿瘤患者VTE与多种因素相关,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指南[2]指出肿瘤患者VTE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肿瘤相关因素,治疗相关因素、患者因素和生物标记4大方面,其中包括的危险因素与国内2015年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指南[3]和NCCN在2016年的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指南[4]基本一致。(1)肿瘤因素:肿瘤本身是VTE发生的重要高危因素。恶性肿瘤细胞及其产物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产生高凝状态,引起机体防御血栓形成的功能减低。恶性肿瘤患者多有凝血机制异常,表现为FDP增高、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纤维蛋白溶解低下和高FIB血症等。普通人群中静脉血栓栓塞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年发病率为0.1%[5]。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较非肿瘤患者至少增加4~7倍[6,7],并导致其存活率显著下降。该患者多发性骨髓瘤,高黏滞血症,发生VTE的风险增加[8]。(2)治疗因素:主要包括化疗、放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药、促红细胞生成素、输血、手术、深静脉置管等。本例患者的化疗方案为TAD方案,含有沙利度胺和地塞米松。沙利度胺为免疫调节药,可多靶位攻击浆细胞微环境,使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和细胞因子环路,并产生其他抑制作用,在初诊和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均有显著疗效,而且价格便宜,国内2015版指南[9]将其推荐为初始治疗方案的药物,但是NCCN2017V2版多发性骨髓瘤指南认为沙利度胺毒性较大(包括血栓风险等),已不再推荐,仅保留DT-PACE一个含有沙利度胺的方案。沙利度胺促使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如下:①在沙利度胺治疗的第1个月内,抗凝途径辅因子血栓调节蛋白的血清水平出现暂时性降低,并在随后的2个月逐渐恢复[10];②暴露于蒽环类药物后,沙利度胺可增加内皮细胞表达蛋白酶激活受体-1(proteaseactivatedreceptor-1,PAR-1)[11],可导致与血管内皮结合的凝血酶增加,并可部分解释沙利度胺与某种蒽环类药物联用时所见的血栓形成风险增加;③一项研究表明,接受沙利度胺治疗的MM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和FⅧ的水平极高,而在普通人群中,已知这两者与发生VTE的风险增加有关[12];④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的基因分析显示,在药物转运/代谢、DNA修复和细胞因子平衡方面重要的基因和通路中富含与MM患者的沙利度胺相关性VTE事件有关的那组SNPs[13~15];⑤通过免疫调节衍生物(如沙利度胺和来那度胺)下调PU.1可导致骨髓成熟阻滞,进而引起早幼粒细胞蓄积,而早幼粒细胞的嗜天青颗粒含有较高水平的组织蛋白酶G[16]。组织蛋白酶G是一种血小板功能激动药,可促进VTE的风险。然而,研究证实,沙利度胺单药治疗并不会显著增加血栓形成风险[8]。但是,多发性骨髓瘤采用基于沙利度胺的联合化疗方案(包括高剂量地塞米松、多柔比星和其他多药联合方案)会使VTE风险增加[8]。该研究指出与地塞米松合用VTE发生率可达26%,与多柔比星合用可达27%。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CooperativeOncologyGroup,ECOG)一项大型随机试验,在102例接受thal/dex方案治疗的患者中,17例(17%)患者出现DVT发作;而在102例仅接受地塞米松治疗的患者中,仅有3例(3%)。另有报道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的方案,VTE风险明显增高约35%,并与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呈相关性[17]。值得注意的是,糖皮质激素单药也与VTE风险增加相关[18]。一项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对比了将近39000例VTE患者与无VTE的年龄性别匹配对照组中糖皮质激素使用的比率。相对于之前使用过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为VTE前超过3个月),最近使用(少于3个月)与VTE风险增至前者的1.2到2倍相关。该风险在初次使用者中最高(发生率比3.06,95%CI2.77~3.38),且随着累积剂量而增加(以泼尼松龙等效剂量计,泼尼松龙1~2g的发生率是小于10mg的2倍)。并且,此相关性似乎与基础疾病的严重度和存在已知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的疾病等混杂因素无关。糖皮质激素致血栓形成的机制可能是:使血浆中凝血酶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抗凝血酶水平增加,纤维蛋白原和纤溶酶原水平下降。此外,Tran等[19]研究报道,在血液肿瘤患者中,中心静脉置管VTE的发生率为7.8%,但发生主要是上肢深静脉血栓。本例患者化疗方案包括了沙利度胺、地塞米松和脂质体多柔比星,而且使用PICC置管,因此VTE发生风险较大。(3)患者因素:主要有高龄、种族(非洲、美洲人高,亚洲人低)、肥胖、既往VTE病史、合并症(感染、肾脏疾病、肺部疾病)、遗传因素等。(4)生物标记:主要包括WBC(≥11×109•L-1)、Hb(≤10g•dl-1)和Plt(≥350×109•L-1)3项,本例患者Plt为451×109•L-1。本例患者年龄70岁,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入院时Plt451×109•L-1,FIB4.6g•L-1,D-D3.28mg•L-1,FDP7.7mg•L-1,采用含沙利度胺和地塞米松的多药联合化疗方案,均为VTE的危险因素。患者入院前检查没有静脉血栓,在TAD方案治疗第6日右上肢和右下肢水肿,下肢静脉彩超示右小腿腓静脉、肌间静脉血栓,D-D3.99mg•L-1,FDP9.9mg•L-1较前升高。根据血栓形成的时间及VTE危险因素分析,临床药师认为本例患者右小腿腓静脉、肌间静脉血栓形成与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和多柔比星的化疗方案密切相关。3.2患者抗凝治疗方案评价国内指南鼓励对所有住院肿瘤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对于无抗凝治疗禁忌的所有肿瘤住院患者(或临床疑似肿瘤患者),若患者的活动量不足以减少VTE的危险(例如卧床)或属于VTE高危患者,则应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应贯穿整个住院期间。对于联合使用沙利度胺、地塞米松和多柔比星化疗的患者推荐预防性抗凝治疗,低危患者推荐使用阿司匹林预防,高危患者推荐使用低分子肝素或足量华法林。目前主要推荐的VTE风险评估量表主要有Khorana预测模型和Caprini量表等,在ASCO及NCCN指南中推荐Khorana预测模型用于预测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而该模型仅包括了危险因素中肿瘤相关因素及生物学标记2部分6项内容,临床药师认为此模型方便操作,但缺少患者因素及治疗因素,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门诊或初始治疗患者的评估可能更合适,而NCCN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指南引入了Palumbo[20]提出的针对使用沙利度胺、来那度胺或泊马度胺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VTE危险因素的风险评估模型,适用于本例患者。在Palumbo的评估模型中,使用含沙利度胺方案治疗的患者,对于无危险因素或只有1个危险因素推荐阿司匹林预防;而≥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则推荐使用低分子肝素或足量华法林。本案例中患者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即为1个危险因素,加上使用多柔比星脂质体(地塞米松160mg每月属于低剂量),以及血液高黏滞共3个危险因素,应该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或者口服华法林预防性治疗,指南认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用于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支持的证据不足,因此不推荐使用。医生在开始化疗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qd预防静脉血栓栓塞,不大适宜,但是考虑到华法林治疗窗较窄,且与药物食物相互作用较多,需要密切抽血监测,一旦使用不当患者出血风险明显增高,低分子肝素长期使用,需要注射不方便,还会出现皮肤青紫,也会带来出血风险。临床药师认为顾虑到以上情况,患者开始的抗凝治疗方案选择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是存在风险的。3.3患者腓静脉和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后治疗方案的调整该患者发现左腿胫后静脉血栓时,临床药师首先建议医生停用沙利度胺,并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按NCCN和ASCO指南推荐1mg•kg-1ihq12h治疗,国内2015年版指南推荐治疗量需要80~100U•kg-1(0.8~1mg•kg-1)ihq12h,患者体质量65kg,需要剂量为52~65mg,ih,q12h。临床医生认为患者70岁,Ccr45.8ml•min-1,给予40mg,ih,q12h。10d后再次复查患者静脉彩超时未见腓静脉血栓,肌间静脉血栓减少,同时患者D-D1.63mg•L-1,FIB451.2g•L-1,较前下降,可见使用低分子肝素对于肿瘤患者新发血栓治疗作用是肯定的,表明在肿瘤患者新发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使用低分子肝素钠40mg,ih,q12h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但可能足量给予治疗效果会更加显著。3.4后续防治建议及药学监护通过对既往方案以及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药师建议:沙利度胺作为免疫调节药对多发性骨髓瘤具有很好的反应率,特别是对于经济基础较差的患者,仍是首选药物之一。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并积极治疗后,可以重新考虑恢复使用沙利度胺,同时积极预防静脉血栓栓塞。如果患者继续使用含沙利度胺的治疗方案,根据Palumbo模型,目前已有多发性骨髓瘤、血液高黏滞、联合使用多柔比星、既往VTE病史4项危险因素,推荐使用低分子肝素钠40mgqd或口服足量的华法林预防,不推荐阿司匹林预防。应注意的是,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需要对患者抗Ⅹa因子活性进行监测,并定期监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口服华法林需监测INR值,以提高用药安全性;如果患者采用不含沙利度胺的化疗方案,可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应嘱患者沙利度胺在睡前服用,如果出现严重皮疹等过敏反应,咳嗽、咳痰、发烧等感染征象,以及严重的头晕等须立即就医。

4小结

低分子肝素范文篇5

【关键词】血栓;风险评估;心内科疾病;预防对策

心内科在临床上属于血栓风险较高的科室之一,多种疾病都是血栓的高风险病种,需要进行血栓风险评估,做好预防措施,降低血栓发生率。心内科患者大部分属于中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比较差,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加上心内科疾病病情变化快,多有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患者对于疾病的耐受性各不相同,因此需要特别关注。本院心内科收治的9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采取caprini预测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血栓评估,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1日~2018年6月953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7例,女426例,年龄41~86岁,平均(65.9±4.2)岁;所有患者在参与临床研究前均签署同意书全程配合医护人员,排除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等疾病,确保不会影响研究结果。

1.2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caprini预测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血栓评估,具体评分项目和标准如表1:每一例患者评分大于等于3分时为高风险血栓患者,评分低于3分的为低风险血栓患者。

1.3观察指标

统计953例心内科疾病患者血栓评估结果,评分大于3分的高风险患者采取合理的预防对策,旨在降低血栓的发生率,促进心内科疾病患者早日康复,也为临床上心内科疾病患者血栓的预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2结果

953例心内科疾病患者经过caprini预测评分系统的血栓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血栓评分为高危的有89例患者(9.3%);血栓评分为中危的有234例患者(24.6%);血栓评分为低危的有630例患者(66.1%);血栓高风险患者采取合理的预防对策,最终953例患者在出院时前发生血栓的有6例患者,血栓发生率0.63%,明显得到改善和降低。

3讨论

血栓风险评估系统在国内的应用目前还不普及,缺乏大样本的社区人群和住院病人的流行病学研究。过去大多数临床专家认为血栓在亚洲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些年来随着对血栓报道的增多,人们对血栓的认识越来越多,也更加重视血栓的预防。血栓的发生对于心内科疾病患者来说不仅影响其生活质量,增加住院天数及治疗费用,严重的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保障患者安全和减少住院费用。血栓风险评估是指判断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级别,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为了让临床医务人员更好的评估血栓风险,诸多学者致力于血栓风险评估的研究,包括危险因素的研究和风险评估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本次研究采取的是caprini预测评分系统,根据评估结果显示953例心内科疾病患者经过评估,血栓评分为高危的有89例患者(9.3%);血栓评分为中危的有234例患者(24.6%);血栓评分为低危的有630例患者(66.1%);血栓评分为针对血栓高风险患者群采取如下预防对策:

第一是非药物预防,为了降低心内科疾病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要督促患者采取适当的活动,也可给予机械性预防措施,例如使用逐级加压长筒袜。机械性预防血栓是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价值的,可通过不断的施压推动浅静脉血流进入深静脉系统,增加深静脉血流速度和容量,增强局部和全身纤溶活性,缩短血栓溶解施加;而且机械性预防最大的优势是不增加出血的风险。有学者提出早期活动是预防血栓发生的有效方法,但针对此说法尚存在争议,因为在实际临床中发现很多发生血栓的患者发生于活动过程中。机械性预防措施虽然不增加出血的风险,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患者如果穿加压袜会影响患者的活动;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等慢性病,加压袜还可导致皮肤皮损或溃疡,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几率。

第二是药物预防,心内科住院患者在药物预防血栓方面是给予抗凝药物,有研究发现心内科住院患者通过使用抗凝药物能够降低症状性血栓的发生率,但对全因病死率没有改善作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是用于预防血栓比较经典的药物,但最新的研究表明使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的作用比较有限;也有部分心内科学者认为阿司匹林用于预防血栓比抗凝药物更安全。普通肝素:临床上预防血栓使用时间最长的药物是普通肝素,过去有研究者将普通肝素和安慰剂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普通肝素在预防血栓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安慰剂,因此推荐作为预防血栓的常用药物。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中预防血栓中使用的肝素剂量存在一定差异,但对于如何选择剂量目前仍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低分子肝素:多种低分子肝素已经用于血栓的预防,其血浆半衰期明显长于普通肝素。FDA批准依诺肝素和达肝肝素可用于内科住院患者血栓的预防,其他多种低分子肝素没有进行过直接的对比研究,但达肝素标明了要谨慎用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磺达肝癸钠:磺达肝癸钠也是FDA批准可用于内科住院患者血栓预防的药物,注射给药后通过抑制活化的X因子达到抗凝作用;磺达肝癸钠通过肾脏排泄,其半衰期比其他低分子肝素要长,通过与安慰剂在60岁以上内科住院患者中对比研究发现,磺达肝癸钠可显著减低血栓发生率。

综上所述,血栓风险评估在心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可通过风险评估筛选高风险患者群,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降低血栓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范肖春,余小春,程旭峰.心内科患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4):874-876.

[2]冯玉,魏素花.产科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6,10(1):116-118.

[3]罗华,李小青.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8):3367-3369.

[4]孙媛,李保,王绪太,等.苛养颗粒链球菌致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173-174.

[5]陈晓春,彭春仙,卢伟力,等.医院相关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7):3864-3866,3889.

低分子肝素范文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且患者均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6.28±2.21)岁,孕周21~38周,平均孕周(28.99±2.46)周,初产妇有21例,经产妇有10例;研究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6.67±2.13)岁,孕周21~38周,平均孕周(27.36±2.75)周,初产妇有22例,经产妇有9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护理方法。予以对照组一般护理,予以研究组基础护理管理,其方法如下:(1)健康知识宣传:将健康知识教育宣传手册发放给孕妇及其家属,并鼓励其平时多阅读一些有关妊娠糖尿病的刊物和书籍,提升孕妇及其家属对妊娠糖尿病的监测能力,然后将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和治疗中需注意的事项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讲解,以此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并产生自我控制血糖的意识。(2)心理护理:护士要用热心积极的态度来对待患者,沟通和交流时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及时疏导患者焦虑、忧愁等不良的情绪,并将不良情绪在治疗会产生的影响告诉患者,使其能够保持心情的舒畅,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自身的条件,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要注意少量多餐,每餐要做到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合理搭配,菜谱应多样化,分量要均匀。糖尿病患者可以少量进食一些如黄瓜、西红柿、苹果等糖分含量较少的水果,要多食用蔬菜和粗纤维食品,禁止食用动物性脂肪、高淀粉、高油脂的食物。还要在饮食中搭配足够的精蛋白食物,如豆制品、鱼类、蛋、瘦肉、奶等。(4)运动护理:根据患者自身的条件,进行合理的运动安排,可在每餐结束后让孕妇散步0.5~1h,以患者不感到疲惫为适宜。每周还可以进行两次如瑜伽、爬楼梯、跳舞、有氧健身操等动作轻柔的运动,但注意要在饭后2h之后进行,运动前可以先做一些热身运动,如缓慢的拉伸,热身后再开始进行锻炼。1.3观察指标。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饭后2h血糖进行对比。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饭后2h血糖均有明显的改善,但是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讨论近年来,由于一些不合理的营养生活方式的产生,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经过很复杂,医学上认为孕妇在孕周增长的过程中,其体内胰岛素的需求量和各种拮抗胰岛素的分泌会增加,从而产生糖尿病。该疾病极有可能通过胎盘,刺激胎儿胰腺,从而引发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会使胎儿产生一系列病理和生理上的改变,且会提升孕妇并发症的发生率[3]。该疾病如果不能得到规范化的管理,将会对孕妇及胎儿的健康产生严重的损害。本次研究通过采取基础护理管理方式,首先要让孕妇及其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了解,并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对话,从而减少孕妇的心理压力,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然后对患者的饮食和运动进行科学有效的计划安排,能指导患者保持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基础护理管理的研究组,其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饭后2h血糖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且效果相比于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通过实施基础护理管理能有效改善血糖状况,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3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及处理措施

3.1出血。3.1.1预防措施。(1)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2min,直至皮肤发红;仔细寻找注射部位,防止血管被刺破(如果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出,棉棒压迫穿刺口后,换部位注射);(2)注射全程始终保持皮肤皱褶状态(特别对于年老体弱极度消瘦的患者,注射时皮褶要保持一定的高度);垂直进针约1cm(根据患者体脂情况选择注射深度),避免过浅(进入浅筋膜)或过深(进入腹外斜肌);注射完毕停留3~5sec,垂直(沿注射角度)拔出注射器。注射完毕后保持捏起皮肤,以3个手指用棉球压迫,注意不要移位,以皮肤下陷1~1.5cm为宜。若无凝血功能障碍,注射后一般压迫时间为5min,凝血功能障碍或大剂量使用抗凝剂者可适当延长局部压迫时间并加大力度。注射后不要用力按压注射部位,避免揉搓,以免引起皮肤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禁止热敷,防止血管扩张出血;(3)气塞技术结合局部涂抹脂肪酸酯可以有效减少皮下出血发生[3]。3.1.2处理措施。(1)小于5mm的局部小血肿可选择自行吸收;(2)局部应用云南白药贴敷或水胶体透明贴外敷;(3)血肿形成时,立即报告医生,局部按压30min,防止继续出血,随即毛巾包裹碎冰块局部冷敷(注意防止冻伤);(4)血肿很大,经上述治疗仍不能吸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或给予皮下血肿切开清除术。操作完毕后使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如一次抽吸不净,可多次抽吸,直至血肿消退。3.2硬结形成。3.2.1预防措施。(1)注射前嘱患者放松,以免皮肤紧绷;(2)仔细观察患者以往的注射位置,穿刺点之间距离应>2cm,左右交替,注意避开炎症、瘢痕、皮肤破损处;(3)注射药量不宜过多,推注速度缓慢均匀,减少对局部的刺激;(4)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穿刺口感染。3.2.2处理措施。(1)停止继续在此部位注射;(2)硫酸镁热敷;(3)伤湿止痛膏或土豆片贴敷;(4)云南白药与白醋调和外敷。

4讨论

由于老年重症患者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皮肤松弛,皮下脂肪较少,大多长期口服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导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并发症,尤其是皮下出血风险显著增加[4]。另外,由于老年重症患者罹患多种慢性病,精神状态过于紧张、焦虑,常常给护理工作带来挑战[5]。因此,护理干预对于减少老年重症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并发症的发生率尤为重要。作为护理人员,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过程中应该熟练掌握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及时观察患者接受皮下注射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做出准确判断并给与相应处理。我们通过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病种之间老年重症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总结护理预防及处理此类并发症的措施和经验,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另外,由于老年患者易于产生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以及对社会、家庭生活状况的不满,护理人员不仅要依靠精准的操作技术消除患者的疑虑、增进信任、提高依从性,更需要增加人文关怀,切身为患者减少痛苦,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刘华敏.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致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06):62-64.

[2]唐文娟,季梅丽.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磺达肝癸钠注射皮下出血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5(15):7-9.

[3]侯新蕊,唐素美,李榕彬.老年冠心病患者低分子肝素注射策略对皮下淤血和疼痛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09):112-113.

[4]杨林,陈洁,芦丹,等.老年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不同按压方法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0(01):52-53.

低分子肝素范文篇7

我所在的岗位是化学合成部低分子原料班组,我们所生产的低分子肝素钙是很昂贵的原料,我们也是全公司生产此产品的第一道把关人。我们所制作的低分子原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成品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剂的后续流程是否质量合格,稍有大意或疏忽就会给公司的效益和信益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我在工作中坚决按照sop标准操作规程工作,尽力对原料每步反映过程都做到严肃认真,每道工序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最好,能为公司做出保质保量的原药是我工作中应尽的职责。

平时在一点一滴的工作中,我对不懂的专业知识,会虔诚向领导及技术人员和老同志请教,同时我也会毫无保留的把自己所积累的一些工作技能,传教给新来的每位同事。尽可能的让自己和大家都能够独立完成领导交给我们的工作任务。

我知道,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更需要有平和的心态,确保自己分内的工作不出任何差错,才是一名有责任心的好员工。虽然我没有大的业绩,但是我坚信只要对工作恪尽职守,把每天一点一滴的日常工作做好,才能积累出好的技能,有了好的生产力才能为公司良好的效益添砖加瓦。

回首过去恍然如梦,聚首今天我们辉煌依旧,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今后我会恪守红日人勤奋努力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扬吃苦耐劳的企业精神,听从领导的指挥和安排,积极配合好同事做好班里的工作。

面对蒸蒸日上的红日企业文化,我愿意用自己敏锐的眼睛来观察和发现它的美,愿意用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灵来歌颂它的宏伟,愿意用自己诚实的人格来描绘红日的发展,愿意用自己乐观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来感染和带动身边的每位同事,让大家带着快乐的心情,更好的完成工作,更快乐的生活,更加信心百倍的创造和维护我们的企业,是我下一年里最大的心愿。

低分子肝素范文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共13例,其中男6例,女7例;平均年龄62.3(42~73)岁;身高体重指数(BMI)平均23.8(17.7~29.7)kg/m2。合并高血压病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下肢静脉曲张1例;既往有手术史3例。术前行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11例,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例,均未见异常。手术方式:左肺上叶切除术6例,左肺下叶切除术3例;右肺下叶切除术2例,右肺上叶切除术2例。从麻醉开始至恢复时间平均246(170~330)min,ICU停留时间平均1.7(1~6)d,胸腔引流管置留时间平均4.7(1~9)d,肿瘤直径1~3.8cm。术后病理检查:腺癌10例,鳞癌3例。病理分期(TNM):IA期7例,IB期4例,ⅡA期1例,ⅢA期1例。术后有10例患者应用止血药物1次,有2例于术后第1d即给予速碧林抗凝预防治疗。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1。

1.2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包括晕厥、休克1例,气促、胸闷11例,心悸1例,出现症状平均时间为术后7(2~14)d,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时间平均2.2(1~8)d。全部患者均经胸部螺旋CT肺动脉造影(SCTPA)确诊。确诊前化验D-二聚体11例,平均4117(1582~7204)μg/L。确诊后行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7例,2例出现右心室增大、三尖瓣反流、右心室壁运动减弱征象。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0例,8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肌间静脉血栓4例、腓静脉血栓3例、胫后静脉血栓2例、大隐静脉、小隐静脉曲张并血栓1例。13例按照Wells评分[2]均为中高度PE的可能性;按照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治疗指南[3]危险分层为,高危1例,中危1例,低危11例。

1.3治疗方法

确诊后均绝对卧床、吸氧,监护各项生命体征,并给予速碧林0.1ml/kg皮下注射2~9d,平均7.1d。速碧林应用后第2d开始口服华法林3~5mg/d抗凝,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控制在2.0~3.0,3个月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口服华法林。均无胸腔出血、伤口渗血等并发症。

2结果

本组13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9例患者SCTPA复查显示栓塞消失或明显吸收。1例患者确诊后13d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肺动脉造影阴性,当晚进食后窒息死亡。其余12例均顺利出院。随访1~3个月均未发现复发。复查结果见表1。

3讨论

PE是指血栓、脂肪、羊水和空气等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引发的一组疾病或综合征。其他栓子很少见,一般指血栓性。发病时间在14d以内,新鲜血栓堵塞肺动脉者称急性PE。有关肺叶切除术后发生PE的资料很少,以个案报告居多,可能与其很难诊断,易漏诊、误诊及其发生率低于骨科、普外科、妇产科术后有关。PE的临床症状、体征如胸痛、气促、心动过速、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可被认为与手术引起的切口疼痛、血容量减少、肺不张有关,或者被镇痛措施如硬膜外麻醉掩盖,并需与术后发生肺水肿、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及支气管痉挛等鉴别[4]。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较传统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切口疼痛减轻、恢复快等优点。一项关于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比较的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组肺漏气时间、心律失常、肺炎和病死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甚至可以降低复发和提高生存率[5]。目前尚无胸腔镜术后发生急性PE的报道。本组患者术后急性PE发生率为1.17%,低于Ziomek等报道的开胸术后PE发生率(5%),低危患者发生的比例较高(11/13),与术后患者对早期下床宣教依从性高、活动意愿强有关。ICU停留时间平均1.7(1~6)d,出ICU后均可下床活动,与传统开胸术后比较卧床时间明显缩短。为降低术后急性PE的死亡率和缩短住院时间,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本组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是气促、胸闷、血氧饱和度下降。术后出现此类症状需要考虑到急性PE的可能,并与痰液堵塞、肺部感染、支气管痉挛、胸腔积液、心功能衰竭等相鉴别。出现症状时间为术后2~14d,平均7d。从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平均2.2d,此时间与症状轻重有关,症状重的患者较易得到早期诊断。1例高危患者拍胸部X线片时出现晕厥并迅速苏醒,急诊胸部SCTPA显示为侧肺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栓塞,因此对术后出现晕厥症状的患者更应积极找出病因。对术前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肢静脉曲张、心律失常及既往有手术史的患者应提高警惕。本组13例患者中左侧肺癌9例,发生右侧PE12例,与国外报道符合。Nagahiro等[7-8]提出手术时右侧卧位易导致PE发生,可能与髂骨压迫综合征及右侧股静脉流速减慢有关,并提出由于重力及左肺叶切除后右肺动脉血流增多,更易发生右侧PE。因此,对右侧卧位患者也应提高警惕。临床中怀疑PE时应尽早行相关检查排除或确诊,诊断方法包括D-二聚体、胸部SCTPA、肺通气灌注显像、磁共振成像(MRI)、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肺动脉造影、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

手术、肿瘤、孕妇、住院和老年患者等情况可使D-二聚体升高,因此D-二聚体阳性在肺叶切除术后意义不大,而D-二聚体阴性对排除急性PE有较大的价值,无需再进一步做其它诊断PE的检查。正常的通气灌注扫描阴性预测值为97%,基本上可以排除PE。然而,只能对30%~50%可疑PE的患者诊断。同时很多疾病可以同时影响患者通气和血流状况,需密切根据临床情况进行判读,目前仅用于肾功能衰竭、造影剂过敏患者和孕妇。超声心动图可以在床边操作,用于评价右心室功能,与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结合诊断PE的敏感性为96%、特异性83%,大多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P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探查肺动脉主干中血栓。对于高危PE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是首选方法。它对非高危PE诊断意义不大,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PE,主要用于危险度分层。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一种新的诊断技术,技术复杂,可用于碘造影剂和电离辐射禁忌的患者,其检查时间长、患者接受性差、不能检查出除PE外的其他心肺疾病、不适用于植入起搏器及其他设备的患者。导管法肺动脉造影属于有创检查,费用高,可导致危重患者死亡、增加溶栓治疗局部出血并发症,目前一般用于经皮取出栓子的术前检查。SCTP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部分或完全包围在不透光的血流之间,或者完全充盈缺损,远端血管不显影,有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以及动脉不透光的特性,具有非侵袭性、使用方便、快速获得结果等优势,大型前瞻性研究发现其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95%[9],对肺动脉干内栓子敏感性为97%,CT阳性结果的阳性预测值在中或高度临床可能性患者中较高(92%~96%),但在低临床可能性的PE患者中较低(58%)[10],本组患者均为中高度临床可能性。而且胸部SCTPA还可以同时了解有无肺部感染、肺不张、肺水肿、胸腔积液等异常,并与PE相鉴别。本组患者全部经胸部SCTPA而非肺通气灌注显像、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可作为确诊的首选方法。急性PE一经诊断需立即治疗,治疗前应先根据临床特征及心肌功能不全、损伤标志等迅速进行危险分层,以更好地有针对性的治疗。高临床可能性PE患者在确诊前就应行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范文篇9

【关键词】肝素钠;海普林;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

【Abstract】ObjectiveTheeffectoftreatingcorticosteroid-dependentdermatitisbyheparinsodiumcreamwasinvestigated.MethodsWesampledthecasesatrandomtothecontrolandtreatmentgroup,usingsimpleemulsionandheparinsodiumcreamspreadonlesionsrespectively,andtookoralagentsatthesametime.Theresultswascomparedandanalyzedinstatistics.ResultsTheeffectiverateoftherapywas24.81%incontrolandwas52.24%intreatmentgroup,theresultscomparedinsignificantdefference.ConclusionWetreatedcorticostiroid-dependentdermatitisbyheparinsodiumcreamwithsatisfiedeffect.

【Keywords】heparinsodium;heparin;corticosteroid;corticosteroid-dependentdermatitis

我科从2005年1月~2006年4月应用肝素钠软膏(海普林)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共34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入选标准连续外用一种或多种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超过1个月者;阶段性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总量达到1管以上;停药后出现症状反复发生,再次用药后缓解者;使用疑似含有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化妆品后出现面部皮炎症状,常规用药不能缓解者。

1.1.2排除标准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的皮肤病;已知对治疗药物成分有不良反应者;入选前10天内曾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H1受体拮抗剂;有出血倾向者。

1.1.3病例资料3425例病人均来自门诊,随机抽取13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8例,女1082例,年龄14~72岁;治疗组2075例,其中男362例,女1713例,年龄16~80岁。两组患者病程1周~20年,皮损分布于面部、躯干及四肢。

1.2治疗

1.2.1治疗方法对照组以单纯乳剂外涂患部皮损,每天3次;治疗组以肝素钠软膏(海普林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外涂患部皮损,每天3次,连续60天后判断疗效。治疗期间,配合开瑞坦口服,10mg/d,停止使用其他内服或外用药物。

1.2.2疗效判定标准皮损完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为痊愈;皮损消退>50%,稍有痒感为显效;皮损消退在30%~50%,瘙痒症状略有改善为进步;皮损消退<30%,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1.2.3统计学分析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治疗结果两组治疗疗效比较见表1。经χ2检验,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253.5,P<0.001)。表1肝素钠软膏治疗激素依赖皮炎疗效观察

2.2不良反应29例激素依赖皮炎患者外用药物治疗后出现局部发红加重,自觉灼痛,停药后症状消失。部分皮损有破损的病例最初感觉局部刺痛,继续使用,数天内症状消失。

3讨论

肝素钠软膏(海普林)是一种油/水型乳剂,其主要成分是酸性粘多糖类药物低分子肝素及类肝素,配以天然保湿剂玻璃酸钠、高级脂肪酸、角质软化剂以及促透皮吸收剂月桂氮卓酮等组成的外用药物。低分子肝素钠具有抗血栓及抗凝活性,并能中和致炎因子、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和扩散、中和氧自由基、灭活毒素、抗炎、改善微循环、抑制肉芽组织增生的作用。玻璃酸钠为大分子酸性粘多糖,其大分子支架维持组织空间有利于营养物质流通,强大的吸水性能维持皮肤弹性、柔韧性,阻挡氧自由基破坏组织。故具有保湿、润肤以及抗衰老的作用。尿囊素具有增强细胞活力、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局部循环、消退充血水肿、加速细胞再生、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月桂氮卓酮可使药物易于通过角质层并吸收。以上各种成分作用相互配合,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性皮炎是由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制剂使用不当或滥用所导致的皮肤非化脓性炎症。由于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制剂,患处皮肤对该药产生依赖性,称为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简称激素依赖皮炎。这种依赖性具有如下特点:用药后原发病迅速改善,但不能根治;治疗持续数周或数月后,一旦停药,1~2天内用药部位发生红斑、丘疹、触痛、裂隙、脓疱、脱屑、疼痛、瘙痒、灼热、紧绷感,原发病恶化;当重新外用激素后,上述症状很快减退,如再停用,反跳性皮炎迅速发生,而且比以前更重。患者为避免停药后反跳性皮炎再发的痛苦,完全依赖于外用激素。有的外用原来的制剂,效果不佳,必须更换作用更强的激素外用制剂,或加大用量,或缩短用药间隔时间,以求症状的改善,药量的多少与病程的长短成正比,病程越长,用药越多,病情越重。

对于激素依赖皮炎目前没有特效疗法,治疗原则主要是局部保护和安抚,更重要的皮肤的自我更新作用。由于表皮通过时间较长,加上激素引起表皮营养障碍和表皮屏障功能受损,导致本病恢复较慢。我科应用肝素钠软膏连续外用60天治疗激素依赖皮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痊愈率21.45%,有效率52.24%,明显优于对照组。肝素钠对表皮的生物活性表现为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促进营养供给和废物排泄,利于皮肤的更新代谢,可显著缩短治疗周期。玻璃酸钠是最新的天然保湿剂,具有保湿作用,可保存表皮内水分,保持皮肤润泽,缓解皮肤干燥。含有的角质软化成分也有利于抑制过度角化。因此,应用肝素钠软膏治疗激素依赖皮炎可以迅速控制炎症、增加皮肤含水量、加速皮损恢复,避免了外用激素所引起的各种副作用,单独或配合其他药物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疗效。在治疗中笔者还发现,海普林具有的芳香气息、迅速吸收不油腻的优点令绝大多数患者乐意接受,使治疗过程变得容易。部分重度激素依赖皮炎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皮肤灼痛、局部红热加重及刺激症状,停用后消失,而改用布特等外用药物一段时间后再次使用海普林则上述不良反应消失。因此皮肤炎症反应严重以及皮肤有明显破损时最好暂时不使用,待炎症反应减轻及皮肤破损恢复后再应用较为妥当。

低分子肝素范文篇10

【关键词】肝素钠;海普林;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

【Abstract】ObjectiveTheeffectoftreatingcorticosteroid-dependentdermatitisbyheparinsodiumcreamwasinvestigated.MethodsWesampledthecasesatrandomtothecontrolandtreatmentgroup,usingsimpleemulsionandheparinsodiumcreamspreadonlesionsrespectively,andtookoralagentsatthesametime.Theresultswascomparedandanalyzedinstatistics.ResultsTheeffectiverateoftherapywas24.81%incontrolandwas52.24%intreatmentgroup,theresultscomparedinsignificantdefference.ConclusionWetreatedcorticostiroid-dependentdermatitisbyheparinsodiumcreamwithsatisfiedeffect.

【Keywords】heparinsodium;heparin;corticosteroid;corticosteroid-dependentdermatitis

我科从2005年1月~2006年4月应用肝素钠软膏(海普林)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共34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入选标准连续外用一种或多种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超过1个月者;阶段性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总量达到1管以上;停药后出现症状反复发生,再次用药后缓解者;使用疑似含有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化妆品后出现面部皮炎症状,常规用药不能缓解者。

1.1.2排除标准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的皮肤病;已知对治疗药物成分有不良反应者;入选前10天内曾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H1受体拮抗剂;有出血倾向者。

1.1.3病例资料3425例病人均来自门诊,随机抽取13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8例,女1082例,年龄14~72岁;治疗组2075例,其中男362例,女1713例,年龄16~80岁。两组患者病程1周~20年,皮损分布于面部、躯干及四肢。

1.2治疗

1.2.1治疗方法对照组以单纯乳剂外涂患部皮损,每天3次;治疗组以肝素钠软膏(海普林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外涂患部皮损,每天3次,连续60天后判断疗效。治疗期间,配合开瑞坦口服,10mg/d,停止使用其他内服或外用药物。

1.2.2疗效判定标准皮损完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为痊愈;皮损消退>50%,稍有痒感为显效;皮损消退在30%~50%,瘙痒症状略有改善为进步;皮损消退<30%,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1.2.3统计学分析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治疗结果两组治疗疗效比较见表1。经χ2检验,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253.5,P<0.001)。表1肝素钠软膏治疗激素依赖皮炎疗效观察

2.2不良反应29例激素依赖皮炎患者外用药物治疗后出现局部发红加重,自觉灼痛,停药后症状消失。部分皮损有破损的病例最初感觉局部刺痛,继续使用,数天内症状消失。

3讨论

肝素钠软膏(海普林)是一种油/水型乳剂,其主要成分是酸性粘多糖类药物低分子肝素及类肝素,配以天然保湿剂玻璃酸钠、高级脂肪酸、角质软化剂以及促透皮吸收剂月桂氮卓酮等组成的外用药物。低分子肝素钠具有抗血栓及抗凝活性,并能中和致炎因子、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和扩散、中和氧自由基、灭活毒素、抗炎、改善微循环、抑制肉芽组织增生的作用。玻璃酸钠为大分子酸性粘多糖,其大分子支架维持组织空间有利于营养物质流通,强大的吸水性能维持皮肤弹性、柔韧性,阻挡氧自由基破坏组织。故具有保湿、润肤以及抗衰老的作用。尿囊素具有增强细胞活力、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局部循环、消退充血水肿、加速细胞再生、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月桂氮卓酮可使药物易于通过角质层并吸收。以上各种成分作用相互配合,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性皮炎是由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制剂使用不当或滥用所导致的皮肤非化脓性炎症。由于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制剂,患处皮肤对该药产生依赖性,称为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简称激素依赖皮炎。这种依赖性具有如下特点:用药后原发病迅速改善,但不能根治;治疗持续数周或数月后,一旦停药,1~2天内用药部位发生红斑、丘疹、触痛、裂隙、脓疱、脱屑、疼痛、瘙痒、灼热、紧绷感,原发病恶化;当重新外用激素后,上述症状很快减退,如再停用,反跳性皮炎迅速发生,而且比以前更重。患者为避免停药后反跳性皮炎再发的痛苦,完全依赖于外用激素。有的外用原来的制剂,效果不佳,必须更换作用更强的激素外用制剂,或加大用量,或缩短用药间隔时间,以求症状的改善,药量的多少与病程的长短成正比,病程越长,用药越多,病情越重。

对于激素依赖皮炎目前没有特效疗法,治疗原则主要是局部保护和安抚,更重要的皮肤的自我更新作用。由于表皮通过时间较长,加上激素引起表皮营养障碍和表皮屏障功能受损,导致本病恢复较慢。我科应用肝素钠软膏连续外用60天治疗激素依赖皮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痊愈率21.45%,有效率52.24%,明显优于对照组。肝素钠对表皮的生物活性表现为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促进营养供给和废物排泄,利于皮肤的更新代谢,可显著缩短治疗周期。玻璃酸钠是最新的天然保湿剂,具有保湿作用,可保存表皮内水分,保持皮肤润泽,缓解皮肤干燥。含有的角质软化成分也有利于抑制过度角化。因此,应用肝素钠软膏治疗激素依赖皮炎可以迅速控制炎症、增加皮肤含水量、加速皮损恢复,避免了外用激素所引起的各种副作用,单独或配合其他药物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疗效。在治疗中笔者还发现,海普林具有的芳香气息、迅速吸收不油腻的优点令绝大多数患者乐意接受,使治疗过程变得容易。部分重度激素依赖皮炎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皮肤灼痛、局部红热加重及刺激症状,停用后消失,而改用布特等外用药物一段时间后再次使用海普林则上述不良反应消失。因此皮肤炎症反应严重以及皮肤有明显破损时最好暂时不使用,待炎症反应减轻及皮肤破损恢复后再应用较为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