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氟病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21:29:55

地氟病范文篇1

一、加强领导,确保项目工作有组织保障

为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实施,县、乡两级分别成立领导小级及办公室,制定操作性较强的《技术方案》、《管理方案》和《健康教育方案》,明确了相关部门及项目乡镇职责,召开了县、乡、村项目启动会和培训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格局中,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抓好基线调查,确保达到项目实施的目的

为及时完成我县燃煤型地氟病防治的改炉改灶任务,确保达到项目实施的目的,我县切实抓好基线调查,确定了项目乡、村、项目户。一是以乡镇为单位召开了乡镇、村干部大会和以组为单位的村民大会,宣传和动员病区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项目工作;二是由乡村两级干部分组包干完成基线调查任务;三是深入细致地开展入户摸底调查工作,认真审核确定项目户;四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派专业人员指导并参与基线调查工作,使基线调查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全县最后确定新安装1500套回风炉,修复火管1500户共6000米。

三、广泛深入宣传,切实把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为使项目区群众能全面了解项目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地氟病防治相关知识,我县采取了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一)复制防氟专题片,每个项目乡镇一份,在项目村社循回播放。

(二)以项目村为单位召开村民大会,反复讲解开展中央支持贫困地区地氟病综合防治项目的重大意义和目的,以及地氟病防治相关知识,全面村民防病意识。

(三)项目乡镇各中小学均开设了健康教育课。学校制定了教学计划,教师认真备课并开展了课堂测试,书写了永久性标语,出墙(板)报平均达2次以上。部分学校还带领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

(四)发放各种宣传材料。全县累计发放教师手册530本,学生课本2350本,宣传小册子7400本,宣传年画1830幅,宣传单9500余份。大小标语20余条(幅),使地氟病防治相关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加强督导,促进项目更加完善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项目管理方案》、《技术方案》、《健康教育方案》的要求,对改炉改灶进度和质量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导,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项目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并及时落实整改措施。项目乡镇将整改情况及时反馈,互通信息,促使项目工作顺利推进。

五、加大投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为确保改炉改灶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结合我县实际,研究解决地氟病防治经氟18000余元,主要对计策政策落实户给予优待和补助,县项目办拟定资金使用计划,严格按照项目资金使用办法使用和管理资金。

六、严格采购程序,确保降氟炉灶质量

为按时完成上级下达我县的3000户改炉改灶工作任务,县项目领导小组经认真研究并请示相关部门,确定我县的炉子采购采取议标询价采购。议标评定组根据市场调查情况,制定了采购方案,严格按照技术参数要求,邀请了两家炉俱厂进行议标,。最后根据两家报价及资质等条件,确定并于2005年9月30日与昭通市福光炉俱厂签订了供货合同。

七、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项目资金划拨到位后,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卫生局)立即设立了地氟病防制项目资金专户,严格按照《云南省卫生厅和省财政厅资金管理办法云卫发》(云卫发[2005]81号)文件规定使用和管理资金。

(一)经费总投入。省级54万元;市级3万元;县级1.9元;农民自筹7.9万元。总合计66.8万元。

(二)购炉俱620310元,项目实施过程中宣传培训、基线调查等共支出元,总支出合计元。

八、改炉改灶工作完成情况

为在项目方案要求时间内完成安装任务,我县的炉子及配件由厂家直接送货到项目乡镇,并严格按照安装及改造要求,指导群众及时安装或维修使用。总计新安装1500套回风炉,维修火管1500户,即既定3000户改炉改灶任务全面完成。

九、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是项目资金及炉灶配套原因,改炉改灶受益群众面较窄,部分病区群众防病需求得不到彻底。

二是项目资金有限,改炉改灶工程的质量和数量很难兼顾。

三是全市各县同时开展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给炉子的招标采购工作带来了难度。

四是地氟病防制健康教育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是由于人力物力等原因,基线调查工作未能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展开。

十、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认真总结今年地氟病防制项目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不足,积极争取对地氟病防制项目工作的领导,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的原则。注重组织协调,部分密切配合,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确保项目工作顺利进行。

(二)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争取项目资金投入,为群众谋更多更大的利益。

地氟病范文篇2

地氟病防制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炉降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我县抓住机遇,积极实施改炉降氟项目,为病区人民群众改善了生活条件。今天我们召开2010年全县地氟病防制工作会议,表明了县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对改炉降氟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09年改炉降氟工作,部署2010年改炉降氟工作任务。刚才,县卫生局董局长宣读了2010年改炉降氟实施方案,鸭子口乡马连坪村介绍了去年改炉降氟的经验,县人民政府与各项目乡镇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请大家结合各地的实际,认真落实,确保圆满完成任务。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2009年地氟病防制工作情况

2009年5月29日,我们在资丘镇召开了有病区乡镇分管领导、地方病防治办公室主任、相关村委会主任和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地氟病防制工作会议,县政府分别与改炉降氟乡镇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各乡镇认真落实责任,科学制定方案,扎实组织实施。由于各乡镇、各部门高度重视,地方病防治办公室组织管理措施得当,村、组干部认真负责,2009年改炉降氟项目去年底顺利通过了省、市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达到了任务质量要求,受到了上级好评。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在实施改炉降氟过程中,多数乡镇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深入实地检查督办,了解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村组干部不辞劳苦,走村串户发动群众,登记、建卡、收款、发放炉具,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比如鸭子口乡在去年改炉降氟工作中行动迅速,措施得力,效果很好。他们的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是加强宣传。由乡政府、卫生院及村组干部分头组织召开了改炉降氟群众会议,对改炉降氟的任务、政策及要求向群众进行了广泛宣传、讲解和动员,使农户对改炉降氟工作有充分的了解。二是专班负责。村委会组织专班,逐户上门进行宣传引导、调查摸底、建立户卡和收款,保证了改炉降氟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条件成熟一批改一批,在全县率先完成了改炉降氟工作任务。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和发扬。

2、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本着“保证质量,节约能源,使用方便,农户自愿”的改炉降氟原则,全县改炉降氟工作在县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做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补助标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招标采购,统一建立户卡,统一检查验收。县地方病防治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地病办”)以及有关乡镇地方病防治办公室分别成立了改炉降氟项目工作组,按照“五统一”的标准认真开展工作,确保了改炉降氟任务的完成。

3、深入调查,科学决策。在下达2009年改炉降氟任务前,县地方病防治办公室派专业人员到地氟病区进行走访调查。县地病办制定了改炉降氟基本情况调查表、基本情况登记表和年度计划表,由乡镇卫生院和任务村对原地氟病区基本情况重新进行核查。对已经改炉且质量合格的农户进行登记,对需要改炉和愿意改炉的农户登记建卡,做到簿卡相符。通过调查,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按轻重缓急、先易后难的原则科学下达了当年改炉降氟工作任务。

4、认真检查验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按照省、市改炉降氟的工作部署和我县年初改炉降氟实施方案的要求,县地病办抽调14人组成4个检查验收组,于2009年12月6日至8日对有改炉降氟任务的4个乡镇7个村的改炉降氟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组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抽查、审验资料等方式对4个乡镇7个村的14个村民小组145个农户进行了检查验收。检查的情况表明:达到回风炉标准的139户,占96%;知晓地氟病防制知识的110户,知晓率76%。按省制定的改炉降氟质量标准,改炉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使用情况及农户反映普遍良好。除渔峡口镇、资丘镇根据实际情况在改炉任务村之间作适当调整外,各乡镇任务完成率均达到100%。

5、加强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去年对改炉降氟项目经费和配套经费实行了两个直达,省划拨的改炉降氟项目经费县设立专用帐户,新改的降氟炉按村委会与生产厂家签订的生产合同每炉补助200元直接划拨到生产厂家;自购炉补助经费直接划拨到乡镇,由乡镇补助到农户。由县划拨的改炉配套经费,在改炉检查验收结束后一次性划拨到村。改炉降氟经费做到了专帐专户,专款专用。

(二)存在的问题

去年我县改炉降氟虽然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务,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村组干部责任心不强,加之村干部换届选举,一度影响了改炉降氟工作的进程;二是宣传工作还不到位,县地病办虽然印制户卡和宣传资料合二为一的折页3000份,但个别村干部没有组织上门宣传,只是将宣传资料在组长会上一发了之,甚至出现丢失的现象,因而地氟病防制知识知晓率低,个别村的农户对地氟病防制知识知晓率仅30%左右,甚至还有农户不知道改炉降氟的政策;三是农户对降氟炉期望值较高,但有经济条件的有些已经自改,尚未改的农户多数经济条件较差,一时拿不出钱来购炉,从某种程度影响了改炉降氟工作的开展。

二、2010年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今年是实施改炉降氟项目的第二年,县地病办已按照省市地病办对改炉降氟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为了确保完成2010年2000户的改炉降氟工作任务,提出以下要求:

(一)进一步深化对改炉降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改炉降氟工作的责任感。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是严重危害我县氟病区人民身体健康、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方病。由于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流行,病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危害,青少年儿童牙齿缺损,成年人骨关节僵硬、变形,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阻碍了病区人民脱贫致富,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病防制工作,总书记、总理多次对我国氟中毒地方病的防制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中央决定从2008年起每年投入1亿元资金用于中西部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防制,这也体现了党中央对病区人民身体健康的关心,也是落实党的富民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真正为农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搞好改炉降氟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病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从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来认识做好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制工作的重要性,把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防制工作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护病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任务来抓,认真把这件实事办实,好事办好。有任务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负全责,采取得力措施全面完成2010年改炉降氟工作任务,早日消除地氟病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危害。

(二)坚持标准,强化目标责任管理。

改炉降氟工作要坚持当地政府统一领导,地病办牵头主抓,乡村干部具体实施,动员病区群众广泛参与。改炉降氟工作实行项目目标责任制。县人民政府与改炉降氟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项目工作责任书,乡镇人民政府也要与改炉任务村签订工作责任书,明确项目责任人。所有降氟炉质量必须达到回风炉标准,且烟管必须配套。定点厂家必须使用合格的新钢材,确保产品质量。降氟炉的订购,由村、组干部先调查摸底。每个村要放几套降氟炉样品,供改炉户自愿选择。村委会与定点厂家签订降氟炉生产合同,生产厂家生产后必须送炉到村。在改炉过程中,要增加透明度,把改炉降氟工作纳入村务公开的内容,做到“三公开”即改炉任务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和资金补助帐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使降氟炉真正落实到需要改炉的病区农户。乡镇地病办要准确掌握本地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的有关情况,及时督查工作进度,每月汇总改炉工作情况上报县地病办;县疾控中心要承担起技术指导、健康教育、技术培训和防制效果监测评价的任务;县地病办要随时掌握工作情况,抓好质量监管,做好督导检查;县财政部门要加强项目经费监管,落实必须的工作经费;病区中小学校要深入开展好健康教育;有任务的村组干部要当好改炉降氟的宣传员和技术员,在接受培训后承担本村的改炉指导工作。各乡镇改炉任务必须在10月底以前完成,县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检查验收。

(三)切实加强经费管理。

今年对改炉降氟项目经费和配套经费继续实行两个直达。改炉降氟经费要做到管理规范,帐目清楚,并要进行公示。县地病办对去年农户补助经费发放情况要进一步核查。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挪用、套用项目资金,违者将按有关法规和纪律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四)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发生是一种不科学的燃煤方法而导致的。尽管我们在健康教育方面已做了许多工作,但病区许多群众不知道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是怎样发生的,有的甚至还不能正确使用降氟炉灶。各乡镇在利用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进行宣传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要组织人员逐户上门宣传,使农户真正了解改炉降氟的政策、地氟病的危害及防制知识,指导改炉户正确使用好降氟炉灶。县地病办编印的宣传资料一定要发放到群众手中。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逐步提高群众对地氟病的自我防护意识,地氟病防制知识知晓率要达到90%以上,改炉后正确使用率要达到90%以上。

(五)分级负责,认真搞好督导检查。

县地病办、县卫生局要加强对乡镇改炉降氟工作的督导和检查。有任务的乡镇要成立专班,加强对改炉降氟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督办,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不负责任的直接责任人,要及时进行调整。这次会议结束后,各乡镇要根据今年的改炉降氟任务要求,迅速组织专班,逐户上门登记,确保今年改炉工作的顺利实施。省、市将对改炉降氟工作进行督查,检查的结果将在全省进行通报。改炉任务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今后项目的争取,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检查督办,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公务员之家:

(六)认真做好其它地方病的防制工作。

地氟病范文篇3

地球化学元素与健康——硒

一、硒与人体健康:

人体主要通过摄取并吸收食物、水和空气中的硒来满足肌体对硒的需要,但一般情况下通常是膳食中的硒决定人体硒含量水平。硒在地表分布极不均匀,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处于硒不富足环境中。

已有文献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约有300多个县、近3亿人口处于低硒或缺硒环境中,仅个别地区处于高硒环境。

二、硒缺乏会引起疾病

人体摄入硒的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疾病。当人体硒缺乏时出现肌营养不良,严重缺硒会导致克山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手足冰凉、头晕气短、恶心呕吐,死亡率较高。

三、硒过剩会产生硒中毒

1817年瑞典科学院JonJakobBerzelius在实验室发现了硒。1860年美国Nebraska州首次发现了使马致死的一种疾病碱毒病;另外在中国、哥伦比亚、墨西哥、南科达州等其他一些地区,还出现了一种名为“蹒跚病”的家畜病,后来经实地考察与动物实验证实,硒中毒是碱毒病和蹒跚病的病因。

地球化学元素与健康——氟

氟缺乏与过剩与人体健康

摄取适量的氟对人体健康有益。人体从水、食物、空气中摄入氟化物。氟在地理环境中属于易迁移元素,其含量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使得有些区域氟对人体供不应求,而有些区域则可能过量。

人体缺氟有什么害处?自然环境缺氟的地区,儿童中往往流行龋齿病。据文献报道,当饮水含氟量小于0.5毫克/升时,龋齿发病率高达70%~90%;当饮水含氟量为0.5%~1.0%毫克/升时,龋齿发病率为40%左右。据我国的经验,在供水中加氟6年,儿童的龄齿发病率降低了50%。使用氟化物牙膏也可以降低龋齿发病率。

人体氟过量会产生氟中毒。氟中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地方性疾病,世界每个高氟地区,都有地方性氟中毒患者。主要症状有:

(1)氟斑牙:氟斑牙是地方性氟中毒最早出现的、最明显的体症。

(2)骨骼、关节系统症状:疼痛是最普遍的自觉症状。通常由腰、背部开始,逐渐累及四肢大关节及足跟等部位,也可遍及全身。

(3)神经系统症状:地方性氟中毒神经系统受损约占10%,特点是沿受损神经根走向的放射性疼痛。

(4)氟骨症:氟骨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关节的病理性矿化过度,需通过X射线拍片检查才能进一步确诊。

地方性氟中毒可以预防吗:

预防氟中毒的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氟的摄入量。饮水型氟中毒地区,应以改水降氟为原则;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应以改灶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防污染为主。作为预防,不但能控制新发,而且对原有氟骨症患者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地球化学元素与健康——碘

碘是什么?

碘是人类发现的第二个生物必需微量元素,是人体内合成甲状腺激素、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的主要原料。碘在自然界中含量稀少,在地壳的含量位居第47位。除在海水中含量较高(每升海水含50~60微克)以外,在大部分土壤、岩石、水中的含量都很低。

自然环境为什么会缺碘?

人体需要的碘主要来源于食物,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土壤和水(不包括海水)中缺碘导致植物(粮食或疏菜)、动物缺碘。人吃了含碘低的食物,造成碘摄入不足。自然环境缺碘实际上是指土壤和水碘不足。在距今8000~18000年第四纪冰川期,由于冰河溶解,冰水冲刷,将富碘的成熟土壤大量冲走,而由岩石形成的新土壤,其碘含量仅为原成熟土壤的四分之一,造成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碘缺乏,这就是世界上自然环境碘缺乏的主要原因。此外,洪水泛滥、沙漠化和雨水冲刷,致使局部地区土壤中的碘连同土壤被冲走而加重碘缺乏。

正常人每天需要多少碘?

为保证人类正常生理功能,每日需要的碘量是:

a)成年人每日约100~150微克;

b)青少年每日约200微克;

c)儿童每日约75微克;

d)婴儿每日约30微克;

e)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则每日需400微克;

f)食用碘盐是在原盐中加入1∶20000的碘酸钾,供缺碘地区的居民食用。这是最经济实惠、最简便有效和安全的补碘方法。因为食用碘盐来补碘经济、简便、有效、安全。因此,普及食用碘盐是最好的补碘方法。

地氟病范文篇4

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年度全县地氟病防治项目启动会。目的是推进全县年度万户改炉改灶工作进度,安排部署年新增1.7万户改炉改灶任务,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打赢全县地氟病防治歼灭战,确保在年底全面完成地氟病改炉改灶任务。县地氟病领导小组于月日召开供应商选定会,明确了电炊具供应商6家,铁炉供应商2家。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确保实现-年度2.7万户改炉改灶任务的圆满完成。刚才县卫生局同志传达了《县年度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项目改炉改灶工作方案》,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县地氟病防治工作情况回顾

根据年全省地氟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县属于病情控制区,病区主要分布在我县西北部,年完成改良炉灶5000户,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公共卫生项目安排我县1万户改炉改灶任务,目前已在实施。今年安排我县1.7万户改炉改灶任务,这是卫生部、省委、省政府及地委、行署对我县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年月日任务完成后,我省将提前一年实现《全国重点地方病—年防治规划》要求的目标。

经过近年来的共同努力,我县地氟病防治工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办法,可以概括为“三个明确”。一是防控策略明确,就是以健康教育为基础、改炉改灶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二是工作机制明确,就是政府领导、卫生部门指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参与的管理体系和可持续发展机制;三是工作流程明确,就是以“兑换券”的方式实施“货币直补”。“兑换券”集中体现了项目户基本信息、政府补贴资金数额、项目户自筹资金数额等核心信息,项目户凭“兑换券”直接购买炉灶,更加有效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参与权,同时也提高了资金的安全性。

二、全县年1万户改炉改灶任务进展情况

目前,和三个乡镇在年月底以前已完成项目启动,在月底前已完成摸底调查工作,现在马上进入产品展示阶段。从引入合格供应商的工作来看,县地病办的工作做得比较严谨规范,严格按照《县—年度防治地氟病供应商选定办法》的要求操作,未出现举报、违规、扯皮等现象。

三、明确目标、加强领导,集中力量打赢地氟病防治歼灭战

(一)在年月日前完成年1万户改炉改灶任务,并通过考核验收。

(二)在年月日前完成今年1.7万户改炉改灶任务,并通过考核验收。为此,我们要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地氟病防治工作是一件重大的民生工程,一直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也是总书记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要把这一民生工程,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各乡镇党委、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今年项目的非凡任务和艰巨性,要充分发挥在项目工作中的核心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政府对项目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卫生部门作为项目执行的牵头单位,要积极主动协调沟通有关部门,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打好全县地氟病防治歼灭战。县委已将今年地氟病防治项目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对各乡镇实行双考双评双挂钩,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2、统筹安排加快进度。第一要认真研究、分析当前项目进展情况,启动“倒计时”工作方式,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加快实施进度,已确定的供应商要尽快组织产品展示,发放兑换券,收取自筹金,组织供货,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年月日前完成年万户任务。从现在起,改炉改灶进程实行周报制度,对进展缓慢的乡镇,由县地病办进行督导,督导结果要报告县委、政府,通报给各乡镇党委、政府。

第二,各乡镇一方面要按时完成年的任务,另一方面要立即启动年的任务。要统筹安排、合理部署,抓紧时间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要掌握真实数据,摸清底数,尽快确定项目户,将任务分配到位。由于两年的任务都在年实施,各项目乡镇可将两年项目的炉灶供应商统筹进行安排,以合法简化程序、节省时间。要制订出详细的项目实施时间表,忙而不乱,按时完成进度,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今年项目实施时间紧、任务重,要加大对项目实施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三,是强化程序,规范操作。今年的任务十分繁重,各乡镇要严格按照《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项目实施流程》的要求实施,规范操作程序,防止忙中出错。一是不能因为任务重而随意违规简化程序。《流程》对确定项目户、项目户备案、确定炉灶具供应商、项目户知情选择、发放兑换券及项目户缴纳自筹金、签订供货合同、炉灶具购买、炉灶具补贴结算等步骤均作了详尽规定,要严格按照实施流程执行,不得自行更改。二是在今年项目实施中,全部采取“兑换券”方法实施“货币直补”,这是对“货币直补”模式的深化和完善。三是为加快项目进度,各乡镇可以根据任务数量继续与年度项目供应商签订年度项目供货合同。各乡镇要做好相关调查工作,防止由于供应商供货能力不足和产品质量不合格而影响项目实施进度的情况发生。四是要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资金安全是项目实施的重中之重,由于今年要实施两个年度的任务,项目资金量十分巨大,各项目乡镇要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管理的督导检查,确保资金绝对安全。

第四,是加强管理,持续发展。今年任务完成后,全县改良炉灶工作即宣告完成,但这并不是说全县地氟病防治工作的结束,而是意味着又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即项目后期管理和地氟病防控持续发展工作的全面开始,今后全县所有氟病区都面临着这项任务,这是关系到我县地氟病流行最终得到完全控制的大事。要在工作中积极研究、探索、总结有效的后期管理办法和经验,为全县项目后期管理工作多出谋划策,使我县地氟病防治成果得到有效巩固,持续保持群众的身体健康,真正从源头上控制住地氟病的发生。

地氟病范文篇5

一、主要防治工作项目

(一)加强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

1、与盐业、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协作,加大盐业市场管理力度,抓好合格碘(硒)盐供应,确保病区群众食用合格的碘(硒)盐。全省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和碘盐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硒碘盐含硒合格率保持在80%以上。

2、利用国家转移支付专项资金,以安康市为重点,完成不少于3.2万户12万人口的防氟(砷)改灶炉任务;利用部分国家转移支付防氟(砷)改灶专项经费作为周转资金,解决历年来已改传统炉灶破损部件的更换问题。

3、通过扶贫异地搬迁、退耕还林(草)换粮,再有一批地方病区群众得到有效防治。

4、加强鼠疫防治工作,重点抓好与宁夏和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接壤地带、经济开发区、定边疫区及其周围地区农田、草原、林区和农户的灭鼠及疫区灭蚤工作,严格控制以长爪沙土鼠为重点的野鼠密度,控制动物间疫情,严防人、鼠间疫情发生。

5、与农业(畜牧)部门协作,狠抓以畜间免疫为主,免、检、处相结合的布病综合防治措施,迅速遏制畜间疫情,减少人群发病。

(二)组织有效的现患治疗工作。全省治疗各类地方病患者不少于5万例。其中:在已改水、改灶的氟中毒病区,选择1000例氟骨症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在大骨节病重病区完成手术治疗300例,并在一定范围推广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重症病例;选择4.45万例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实施碘剂药物治疗;在克山病调查、监测点治疗慢型患者不少于60例;对当年新发的布病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予以免费治疗,力争在急性期得到治愈。现患治疗要向病情底子比较清楚的已建成的示范县倾斜。通过采取上述治疗措施,总有效率力争达到90%以上,以减轻患者病痛,改善和增强生活自理及劳动能力,使更多的地方病患者得到治愈。

(三)做好病(疫)情监测。

1、继续加强陕北北部鼠疫疫区的疫情监测工作,在做好榆林市定边县部级监测点的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做好靖边、横山、榆阳、神木、府谷、子洲、吴起、安塞8县(区)省级流动监测及自毙动物的收检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采取相应调查和控制措施。陕北其它历史疫区县要继续开展鼠疫疫情监视。

2、按照《**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开展榆林市部级和省内10市、区23个县(点)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流行趋势,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3、按照《**省碘盐监测方案(修订)》,在11市、区1**个县(市、区)实施碘盐监测,并继续参与全国碘缺乏病实验室网络外质控考核;按照新修改的《**省硒盐监测方案(试行)》,在8市重点县及省内硒盐生产企业实施硒盐质量检测,及时反馈质量信息。

4、完成渭南市2个防氟改水效果监测点的年度监测任务;按照国家和我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监测方案,完成国家和安康市防氟改灶效果监测任务。

5、做好咸阳市彬县、榆林市榆阳区2个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点监测;完成旬邑、黄陵2个全国克山病监测点及富县、凤县、商州、黄龙4个省、市、县监测点的监测任务。

(四)开展病区环境和病(疫)情调查。

1、高氟水筛查和改水工程水质检测:利用国家下达我省1040处防氟改水工程水氟检测项目,调整安排146个村的高氟水筛查、894处改水工程水氟检测工作,检测水样不少于4300份。

2、高砷水筛查:按照国家计划,在可疑高砷地区安排150个村饮用水源的砷含量检测,检测水样不少于2250份。砷含量大于0.15mg/L的人群进行病情普查,普查率不低于90%。

3、大骨节病活跃病区病情调查:在10市完成国家下达80个村的病情调查任务,调查7-13岁儿不少于4000人,并拍右手X线正位片确诊病人。

4、克山病病区调查:完成国家下达的调查任务,在全省重、中、轻病区中各选择2个病区县共6个病区县12个乡镇12村作为调查点,调查人数不少于600人。

5、对人间有新发病例或畜间有布病流行的县,及时开展疫情调查,查清流行范围和强度,迅速采取控制措施。

(五)全面推广示范县创建经验。在尚未实施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的县(市、区),以市、县投资为主,全面推广示范县创建经验,加快完善和建立地方病防治的长效工作机制和新型防治模式的步伐。

二、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

(一)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召开2006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启动会、20**年全省地方病防治工作会议,总结、评估2006年工作,安排部署新一年国家防治项目和省内地方病防治工作任务,签订年度地方病防治目标责任书。

(二)加强部门之间协作。努力做好与计划、财政、水利、扶贫、农业、教育、工商、广电、盐业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统一认识,紧密合作,开展综合防治,使“**”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的防治项目和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组织督导检查验收。按照省上与各市和省级业务单位签定的年度目标责任书,以国家下达的防治项目为重点,省、市要组织开展不定期的、有重点的督导检查、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予以纠正;对年度工作进展要安排中期综合检查,实施年终考评验收、评比表彰。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碘缺乏病中期考核评估和中央转移支付有关项目的督导验收工作。

(四)加强防治能力建设。一是加强鼠疫防治能力建设。派员参加国家举办的技术培训和进修,邀请国内有关专家为我省举办鼠疫防治技术培训班,以提高各级业务人员的检诊水平;通过加强实验室建设,使省疾控中心定边鼠疫监测站实验室具备对鼠疫菌株的复判与鉴定、血清阳性标本确证,使榆林市地病所鼠疫血清学实验室能够协助县级完成现场监测,并具备鼠疫血清阳性标本的复判能力。二是利用国家投入,强化省地病所硬件装备,使更加适应全省地方病防治、检测、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三是举办一期市、县(区)地方病防治人员业务培训班,解决因人员变动而出现业务技术工作上的脱节问题,提高我省地方病专业人员的总体业务素质。

(五)深化宣传和健康教育。开展以燃煤型氟砷中毒为重点的地方病危害及防治科学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制定《**省燃煤型氟砷中毒健康教育行动计划》并付诸实施,将病区群众特别是在校学生和家庭主妇作为重点目标人群进行干预,强化全民防病意识,为推行和自觉接受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保证。

(六)坚持疫情报告制度。继续加强鼠疫和布病疫情报告,强化疫区干部、群众疫情报告意识,发现自毙动物和可疑布病病人、病羊后,及时报告当地医疗和疾病控制机构。对于被确诊的新病患者,要按疫情报告制度逐级上报。

地氟病范文篇6

一、移民安置区现况调查

任何一种传染病或者地方病的发生及流行均朽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致病生物的繁殖均需一定的光照、空气、温度、湿度、营养等环境条件.由于地理环境和人类物质生存条件在地球上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如果移民安置区选在自然疫源地、虫媒传染病、地方病等流行区,或肿瘤高发区、逆温天气多发区、缺水地区、洪涝灾害频发区以及其他不利健康的环境因素,其危害往往是长期的、积累性的、不易察觉的.一旦效应显露出来,常常是灾难性的,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影响也是难以挽回的.

(一)株归县的自然条件称归县地处鄂西山区西陵峡畔.位于北纬30“39’一31011’,东经110“一111“.面积2272.57km,,地质构造属大巴山断裂褶皱带,境内地势险峻,群山环列.地貌类型可分为高山、半高山和低山,处中纬度亚热带大陆型季风区,气侯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常年平均气温18.5℃,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气温一3.1℃,相对湿度70一80关,年降雨量950一190omm,年均蒸发量1429.4mm,雾天多,年均日照时数14286h.植被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常绿阔叶林区.山地多生长着次生林、人工林、灌丛草地,丘陵及低山区多开垦为农田.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小麦、水稻等,经济作物盛产柑桔,这种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野生动物、昆虫等的栖息、繁衍.

(二)秘归县的移民情况按长江办公室1987年提供的资料,长江三峡工程175m方案将淹没全县面积93.95k耐,占总面积的4.13多,房舍51636间.涉及38个乡(镇),146个村,531个村民小组.按1986年统计,全县将搬迁人口7453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6汤,按年增长率12痴,到1998年将搬迁87034人.城关归州镇地处全县的中心,将要搬迁11“9人,占全镇人口”.4多;房屋512051耐,占全城房屋面积97.4多.该镇计划搬迁到离县城39km茅坪乡人烟稀少的农村.两地基本情况是归州镇人口密度大,非农业人口多;而茅坪则相反,人口密度低,农业人口占多数.

(三)生命统计指标解放以来,该县总的趋势是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由解放前25知下降到8.2痴.平均寿命由32岁上升到1982年的51岁,归州镇人口平均寿命为全县最高.人口增长率一直处于高水平达30一40痴.随着计划生育开展,近年来有所下降.从归州镇、茅坪乡1978一1987年十年的人口自然变动中可知,茅坪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归州,属于农村人口增长型,这与归州经济、文化、卫生水平比茅坪乡发达有关.株归县1951一1986年的35年中,流脑、钩端螺旋体病等16种法定传染病都有疫情报告,总的发病率在261.67一6221.85/10万之间,死亡率在2.75一127.16/10万之间.1978年发现1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有外地疫区接触史.丝虫病、夭花已消灭.现将1977一1986年归州、茅坪两地传染病发生情况分列比较见表1.秘归县的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很快.截至”兮4年,每千人拥有床位1.18张,卫生技术人员2.35人,医生1.27人.与全国平均水平比,仍有一定的距离.归州镇的卫生设施水平比茅坪乡高.

(四)饮用水源与介水传染病调查表明,该县居民饮用水水源以大口井、泉水、溪水为主,使用人数占52.35多;用江、河水占23.0%.全县有大小水厂171个,使用人数不到8多,其中只有11个水厂经过沉淀,2个消毒处理.人均用水量每日不足SL.归州镇水厂自1987年投产,日供水量约3000t,饮用人数约1万.近几年出厂水监测达标的仅占25.0外,水质pH>7.5.茅坪乡大部分居民取用河、沟、泉、井水,取水点大多数在溪边、田边、村前房后,易受生活污水、垃圾、农用化学物质等的污染.常可见到井内杂物漂浮或沉积井底.由于用水缺乏,有些居民用退田溪水洗菜,沾染病菌和寄生虫卵是难免的.痢疾、病毒性肝炎、疟疾是归州镇和茅坪乡的常见病,多发病,见表2.从表2可知,痢疾发病率归州明显高于茅坪,用间接血凝方法(RPHA)对977份正常人血清检测HBsAg结果见表3.统计分析表明两地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意义(xz~6.83)茅坪高于归州.

(五)蚊传疾病及流行条件1.疟疾稀归县常见传染病,1951一1986年的35年间,年均发病率为2.25/万.全县1952年和1963年发生两次暴发流行,发病率分别达384.24/万和,7.39/万.从表2可知,1977一1986年归州、茅坪疟疾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意义.从1983一1987年对61.720例发烧病人血涂片检查结果(见表4)来看,不同月份疟原虫检出率不同,5一8月最高,这与蚊虫消长季节一致.疟原虫的种类主要是间日疟.影响疟疾发病率除气象因素外,稻田面积也很重要.移民安置区茅坪乡,双季稻面积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预测搬迁后,茅坪的稻田面积还会扩大,有加剧疟疾流行的可能性.2.流行性乙型脑炎称归县自1951年有疫情报告以来,以1971年发病率最高达32/10万,年均发病率在0.33一16.32/10万之间,总的趋势是下降的.1972年茅坪乡暴发流行,发病174人,死亡38人,1977一1986年的十年平均发病率为3.6/10万.每年3一11月均有发病,7一9月为高峰.对两地568份血清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侧定抗体的水平,结果见表,.统计分析表明,茅坪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归州(尹一10.36);学生与成人之间阳性率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意义(矛一2.51);两地平均血凝抑制抗体滴度为1:60.茅坪乡人房内致倦库蚊为优势种,三带嚎库蚊为常见种.可见乙脑有流行的潜在条件.

(六)自然疫源性疾病与生态条件1.钩端螺旋体病株归县自1963年开始有本病记载.此后每年几乎均有发生,196,年发病率最高为”.03/10万.从地区分布看,茅坪的发病率不仅高于归州,而且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其发病率占全县总发病率的90.16关,死亡率在0.26一1.11八0万之间.鼠类是一种与人类接触最多的动物,无论是数量还是密切程度,都是任何一种家畜不可比拟的。株归县有鼠类8属16种.茅坪鼠密度较高,且黑线姬鼠、黄胸鼠为优势鼠种.1972年从采集的不同鼠肾分离培养,黑线姬鼠的带菌率为16.7呱,其次为小家鼠2.7务;而黄胸鼠和大家鼠为阴性.同年对猪、牛进行血清学检查,带菌率分别为45.8务,27.2务.可见,鼠、猪、牛感染钩体病是相当严重的.在归州镇、茅坪乡共采集968份人血清,用补体结合的方法测定抗体水平,结果见表6。经统计分析表明:茅坪乡明显高于归州.成人在田里劳动,接触疫水机会多,时间长,感染率高.2.肺吸虫病对5个乡7条主要水系及11条支流进行调查,发现在海拔20一1098m的范围内均可见到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泥泞拟钉螺和第二中间宿主锯齿华溪蟹存在,并从中查出子雷蜘、雷尾蝴和囊勤.1980年对肺吸虫病流行状况调查表明:归州镇居民感染率为1.91务,茅坪乡为730外,差异有显著意义.

(七)地方病与水碘、水氟含量1.地方性甲状腺肿1979一1980年普查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简称地甲病)表明:称归县地甲病的患病率为2.29并,其中二度弥漫型占95.5外.按规定患病率低于3关的不属于流行县,只有梅家河、磨坪、杨林和郭家坝4个乡患病率高于3多,为轻病区。归州镇患病率为1.53并,茅坪乡为2.07外。统计分析表明,茅坪乡患病率明显高于归州(扩~19.84).地甲病流行与水、食物、土壤中碘的含量、海拔高度、地形等有关.从采集的28份饮用水源样品测定碘含量,归州镇18份水样碘含量在0.60一5.80雌压之间,茅坪10份水样,碘含量在0.50一8.64邢/L之间,经统计分析差异有极显著意义,茅坪高于归州.归州滇水碘均值小于3雌/L,而茅坪高于3雌/L.长期以来,株归县供应碘盐,经监侧碘能满足人体的需要量(100雌/人•d).因此,地甲病对移民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2.地方性氟中毒1983年对全县8一”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表明:氟斑牙患病率在35沁以上的有69个村。茅坪、归州氟斑牙的患病率分别为23.0务和1.7并均较全县低,茅坪患病率高于归州,病情也严重些.分析氟斑牙患病率差异的原因:①饮水中含氟量不同,茅坪水氟含量均值为0.39mg/L,归州为0.24mg/L.但都未超过饮用水标准;②归州居民有的家庭烧煤气,耗煤较少,且通风设备好,室内空气污染较轻.芽坪石煤资源丰富露天开采,且煤中氟和硫含量高,燃烧造成室内污染重;③归州居民多食用国家供应粮,以大米为主。茅坪居民以自产粮食为主,且有长期用煤、柴禾烘烤包谷、辣椒的习惯,玉米中氟含量为76.42mg压g,大米1.47mg/kg,辣椒面17.somg/kg,茶叶141.6omg/kg.可见,食物中氟含量高是茅坪乡氟斑牙患病率高于归州的原因.3.克汀病地甲病流行区发生的一种先天性疾病,主要健康损害表现为:智力低下,身材矮小,听力语言障碍.1979一1980年在归州镇检查17,432人,未发现克汀病例;茅坪44102人,发现有本病3例患者.

二、新城镇的卫生规划要点

挺1987年10月株归县政府《关于三峡工程175m水位方案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县城关归州镇因淹没将迁到茅坪乡水.按迁建规划拟分两个阶段实施.近期基础设施以2.5万人口规模建设,移民房屋以1,8万人准备,占地3kmZ,远期规划为5万人,占地达到skm2.新城建设目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工业集中地,既有西陵峡风光,又有举世瞩目的三峡大电站等,应建成面临大江、独居坝区的旅游新城。

(一)新城选址与规划布局

经过多方的论证,决定将归州镇迁建到茅坪乡的九里坪地区的剪刀鱼、郑家花园一带,南起三坝溪,北至杨寺庙,西止金缸城,平均坡度为40务,可供城市用地sk耐.按高程主要分布在180一30om之间.当茅坪防护坝建好后,尚有180m以下的少量可供建设的土地.高于300m的地区则作为远期发展备用地.将来的城区主轴线为南北向.按照规划方案新城将有南北两个中心.剪刀鱼一带为主要中心,郑家花园为副中心.为了开发库区旅游资源,利用水陆交通方便和地势高差的优势为镇内居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尽量发挥临江城镇的风貌.为了交通安全和减少环境噪声污染,公路干道避免穿过市中心,尽量摆在城镇边沿.新城区在全面绿化的基础上,配置园林小品和富有地方特色的雕塑等增加环境美感与大坝风光协调.

(二)饮用水源问题

城市供水无论是水量还是水质都刘、城市发展、居民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移民安置区的水源问题,尚不落实.茅坪镇内虽有一座自来水厂,但是大部分居民仍取用河、沟、泉、井水等.茅坪河本是该地区的主要水系,年逸流量为0.78亿m”.该河污染严重,水呈黑色,表面浮有大量泡沫,有腥臭味,因每年接纳大量造纸废水和生活污水.河内不见任何浮游生物和鱼类.鉴于上述情况,规划中拟议在水库蓄水后取以大坝水为新城内的供水水源.在城市上游将建日产3万吨水厂一座,并在求雨包建一个高位水池,以解决地势较高地区的用水问题.生活用水量指标取18oL/人•d,工业用水设计为每日1万吨,供水普及率为100呢.排水问题,在充分利用山区地形条件下,拟采雨污分流制,雨水以明渠暗沟汇流,分四处排放,其中3个在镇南就近排人茅坪河;东南l个直接排人流速小的水库内.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由各区污水管道截流于干管后,送到镇东南的污水处理厂,达标后再排人茅坪河的引流涵洞,该厂处理能力为2.3万吨/日.

(三)新城镇卫生事业管理规划

地氟病范文篇7

综合防治项目工作总结

××年中央财政支持燃煤型氟中毒综合防治项目于××年月份启动以来,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我们按照“政府领导、齐抓共管、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群众参与”的原则,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推动病区改灶降氟工作,使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群众树立了正确的氟中毒防制观念,以改灶为主的防氟意识明显增强,自觉接受改灶和改变不良卫生习惯的观念增强。现将我县改灶降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

我县梅田、麻田、浆水等燃煤型氟中毒乡镇共计有农户户,均不同程度受到燃煤型氟中毒危害,按方案要求,通过摸底造册,确定了户改灶户,现已完成余户,预计月中旬全部完成,新改的炉灶降氟合格率达。通过改灶降氟宣传,病区群众自觉接受改灶并改变了不良卫生习惯,病区中小学生燃煤型污染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农户的知晓率达,炉灶的正确使用率达。

二、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

⒈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按照卫生部《关于印发××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省卫生厅《××年中央财政支持湖南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综合防治项目管理实施和技术方案》要求,县人民政府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组,负责全县项目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肖峰任顾问,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尹娥任组长,成员由卫生局、财政局、发改委、教育局、农业局、广电局、梅田镇政府、麻田镇政府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工作组由卫生局副局长黄庆林任组长,抽调疾控中心名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成立了改灶降氟办公室,专职负责项目工作。梅田镇、麻田镇及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组织,由副镇长任组长,同时,县疾控中心又抽调名工作人员,两镇各抽名防疫专干分成个组长期驻镇专职从事改灶降氟工作。县项目办每星期督查次。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的成立,为项目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⒉制定了方案。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宜章县××年中央财政支持燃煤型氟中毒综合防治实施方案》,制定了《宜章县燃煤污染氟中毒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方案》下发到病区乡镇和有关部门。同时,把各项工作分解到责任单位、责任村。

⒊召开了项目工作启动大会。月日,县人民政府召开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项目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项目村委会支书、主任、卫生院院长和防疫专干参加的全县项目工作启动大会。领导小组组长尹娥副县长作了《部门配合,狠抓落实,切实搞好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项目工作》的主题报告,就我县项目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工作指标。卫生局谭若龙局长宣读了《宜章县××年中央财政支持燃煤型氟中毒综合防治项目实施方案》。会上,梅田镇、麻田镇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县人民政府签定了责任状,梅田镇、麻田镇各村委会与两镇人民政府签定了责任状,明确了改灶降氟成员单位和镇村的目标任务、责任内容和奖惩措施。

⒋落实工作经费。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工作,解决县级工作经费万元。同时,梅田镇、麻田镇各落实到位配套经费万元,各村委会也都安排了一定的工作经费所有安排经费全部到位。县项目办添置了台空气采样器、台氟离子计、台电脑。

⒌领导督促检查项目工作。县委副书记肖峰、副县长尹娥、卫生局副局长黄庆林、疾控中心主任王义华每月对项目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尹娥副县长还经常督促进度,要求两镇书记随时汇报工作进度。

(二)深入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我们始终坚持以健康教育推动改灶降氟这条主线,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增强群众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制意识。

⒈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宜章县电视台、梅田电视台、麻田电视台建立固定栏目,每周播放两次以上地氟病卫生知识和防氟技术的专题内容和讲座。梅田、麻田镇两镇采取关闭所有频道,只播氟中毒防治知识的措施,把氟中毒防治知识宣传光碟在有线电视上每月滚动播了天。通过广泛宣传地氟病防治知识,群众氟中毒防治知识明显提高,改灶降氟意识明显增强。

⒉通过培训深入宣传。月日在梅田镇举办了项目培训班,培训病区项目办工作人员、防疫专干、驻村干部、村干部、中小学校长、乡村医生,共培训人。上述受训人员又培训群众、学生。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向目标学生传播地氟病卫生知识和防氟技术。驻村干部、村干部、乡村医生、防疫专干挨门逐户的向群众宣传地氟病卫生知识和防治技术。共举办培训班期,接受健康教育学生达人,接受健康教育居民人数人。

⒊通过健康教育咨询广泛宣传。在病区乡镇赶集日,利用宣传单、展板及答疑形式广泛宣传地氟病卫生知识和防制方法。

⒋通过书写永久性标语和张贴宣传画持久宣传。在镇、村中心地带、交通路口书写永久性宣传标语和张贴宣传画宣传地氟病防制知识,共书写永久性标语余条。我们把省卫生厅印制的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宣传画份发放到梅田、麻田镇及各村委会,同时,我们印制了精美的改灶降氟宣传挂历万份,编印了地氟病防治知识宣传单万份,发放到村民手中。

(三)认真开展基线调查

为掌握改灶降氟的第一手资料,使改灶降氟工作达到科学防治、因地制宜、群众接受的目的,县项目办指定名工作人员长期驻村,由乡镇政府干部牵头,村干村配合,认真开展了基线调查。完成了本底情况调查、氟中毒线索调查和改灶村调查工作。调查的主要内容有:⒈调查改灶村一般情况,如人口情况、受教育程度、病情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⒉入户调查家庭妇女和小学年级学生氟污染途经及氟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⒊调查麻田、梅田村小学岁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计算氟斑牙患病率及氟斑牙指数;⒋调查浆水岁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计算氟斑牙患病率;⒌对岁以上居民进行临床氟骨症调查,每村调查人以上;⒍每村抽查名岁学生进行尿氟含量检测;⒎每村抽检户进行室内空气样品氟含量及饮用水氟含量检测。改灶降氟项目实施前家庭妇女和小学年级学生氟污染途径及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和;改灶村调查岁学生名,其中氟斑牙人,氟斑牙患病率;调查浆水岁学生名,其中氟斑牙人,氟斑牙患病率;对岁以上居民进行临床氟骨症调查人,氟骨症患者人,氟骨症患病率检测病区室内空气样品份,饮用水样品份,食物样品份,尿样份。

(三)扎实认真落实炉灶安装

燃煤型氟中毒防治的主要措施就是改灶降氟。我们按照“保证需要安全卫生节约煤炭经济易行”的要求认真落实改灶降氟工作

⒈广泛征求意见确定灶型。我们广泛征求农户意见,按照“保证需要、安全卫生、节约煤炭、经济易行”的要求,基本确定我县改良型灶。灶型确定后,报省卫生厅审批,试点使用后再组织生产。

⒉炉灶生产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炉灶的采购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由政府采购办公室进行招投标采购,长沙沃森有限公司中标。

地氟病范文篇8

一、主要防治工作项目

(一)加强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

1、与盐业、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协作,加大盐业市场管理力度,抓好合格碘(硒)盐供应,确保病区群众食用合格的碘(硒)盐。全省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和碘盐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硒碘盐含硒合格率保持在80%以上。

2、利用国家转移支付专项资金,以安康市为重点,完成不少于3.2万户12万人口的防氟(砷)改灶炉任务;利用部分国家转移支付防氟(砷)改灶专项经费作为周转资金,解决历年来已改传统炉灶破损部件的更换问题。3、通过扶贫异地搬迁、退耕还林(草)换粮,再有一批地方病区群众得到有效防治。

4、加强鼠疫防治工作,重点抓好与宁夏和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接壤地带、经济开发区、定边疫区及其周围地区农田、草原、林区和农户的灭鼠及疫区灭蚤工作,严格控制以长爪沙土鼠为重点的野鼠密度,控制动物间疫情,严防人、鼠间疫情发生。

5、与农业(畜牧)部门协作,狠抓以畜间免疫为主,免、检、处相结合的布病综合防治措施,迅速遏制畜间疫情,减少人群发病。

(二)组织有效的现患治疗工作。全省治疗各类地方病患者不少于5万例。其中:在已改水、改灶的氟中毒病区,选择1000例氟骨症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在大骨节病重病区完成手术治疗300例,并在一定范围推广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重症病例;选择4.45万例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实施碘剂药物治疗;在克山病调查、监测点治疗慢型患者不少于60例;对当年新发的布病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予以免费治疗,力争在急性期得到治愈。现患治疗要向病情底子比较清楚的已建成的示范县倾斜。通过采取上述治疗措施,总有效率力争达到90%以上,以减轻患者病痛,改善和增强生活自理及劳动能力,使更多的地方病患者得到治愈。

(三)做好病(疫)情监测。

1、继续加强陕北北部鼠疫疫区的疫情监测工作,在做好榆林市定边县部级监测点的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做好靖边、横山、榆阳、神木、府谷、子洲、吴起、安塞8县(区)省级流动监测及自毙动物的收检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采取相应调查和控制措施。陕北其它历史疫区县要继续开展鼠疫疫情监视。

2、按照《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开展榆林市部级和省内10市、区23个县(点)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流行趋势,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3、按照《陕西省碘盐监测方案(修订)》,在11市、区107个县(市、区)实施碘盐监测,并继续参与全国碘缺乏病实验室网络外质控考核;按照新修改的《陕西省硒盐监测方案(试行)》,在8市重点县及省内硒盐生产企业实施硒盐质量检测,及时反馈质量信息。

4、完成渭南市2个防氟改水效果监测点的年度监测任务;按照国家和我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监测方案,完成国家和安康市防氟改灶效果监测任务。

5、做好咸阳市彬县、榆林市榆阳区2个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点监测;完成旬邑、黄陵2个全国克山病监测点及富县、凤县、商州、黄龙4个省、市、县监测点的监测任务。

(四)开展病区环境和病(疫)情调查。

1、高氟水筛查和改水工程水质检测:利用国家下达我省1040处防氟改水工程水氟检测项目,调整安排146个村的高氟水筛查、894处改水工程水氟检测工作,检测水样不少于4300份。

2、高砷水筛查:按照国家计划,在可疑高砷地区安排150个村饮用水源的砷含量检测,检测水样不少于2250份。砷含量大于0.15mg/L的人群进行病情普查,普查率不低于90%。

3、大骨节病活跃病区病情调查:在10市完成国家下达80个村的病情调查任务,调查7-13岁儿不少于4000人,并拍右手X线正位片确诊病人。

4、克山病病区调查:完成国家下达的调查任务,在全省重、中、轻病区中各选择2个病区县共6个病区县12个乡镇12村作为调查点,调查人数不少于600人。

5、对人间有新发病例或畜间有布病流行的县,及时开展疫情调查,查清流行范围和强度,迅速采取控制措施。

(五)全面推广示范县创建经验。在尚未实施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的县(市、区),以市、县投资为主,全面推广示范县创建经验,加快完善和建立地方病防治的长效工作机制和新型防治模式的步伐。

二、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

(一)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召开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启动会、2007年全省地方病防治工作会议,总结、评估年工作,安排部署新一年国家防治项目和省内地方病防治工作任务,签订年度地方病防治目标责任书。

(二)加强部门之间协作。努力做好与计划、财政、水利、扶贫、农业、教育、工商、广电、盐业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统一认识,紧密合作,开展综合防治,使“十一五”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的防治项目和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组织督导检查验收。按照省上与各市和省级业务单位签定的年度目标责任书,以国家下达的防治项目为重点,省、市要组织开展不定期的、有重点的督导检查、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予以纠正;对年度工作进展要安排中期综合检查,实施年终考评验收、评比表彰。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碘缺乏病中期考核评估和中央转移支付有关项目的督导验收工作。

(四)加强防治能力建设。一是加强鼠疫防治能力建设。派员参加国家举办的技术培训和进修,邀请国内有关专家为我省举办鼠疫防治技术培训班,以提高各级业务人员的检诊水平;通过加强实验室建设,使省疾控中心定边鼠疫监测站实验室具备对鼠疫菌株的复判与鉴定、血清阳性标本确证,使榆林市地病所鼠疫血清学实验室能够协助县级完成现场监测,并具备鼠疫血清阳性标本的复判能力。二是利用国家投入,强化省地病所硬件装备,使更加适应全省地方病防治、检测、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三是举办一期市、县(区)地方病防治人员业务培训班,解决因人员变动而出现业务技术工作上的脱节问题,提高我省地方病专业人员的总体业务素质。

(五)深化宣传和健康教育。开展以燃煤型氟砷中毒为重点的地方病危害及防治科学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制定《陕西省燃煤型氟砷中毒健康教育行动计划》并付诸实施,将病区群众特别是在校学生和家庭主妇作为重点目标人群进行干预,强化全民防病意识,为推行和自觉接受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保证。

(六)坚持疫情报告制度。继续加强鼠疫和布病疫情报告,强化疫区干部、群众疫情报告意识,发现自毙动物和可疑布病病人、病羊后,及时报告当地医疗和疾病控制机构。对于被确诊的新病患者,要按疫情报告制度逐级上报。

地氟病范文篇9

一、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地方病防治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单位和病区群众的积极性,继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新病例的发生,满足病区群众最基本的健康需要,促进病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建立稳定的“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经费保障”的长效工作机制,完善“本底清楚、网络健全、宣教到位、措施落实”的防治模式,以地方性氟中毒为重点,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危害,巩固和扩大大骨节病和克山病防治成果,杜绝人间鼠疫发生。到“十一五”末,使我县地方性氟中毒、碘缺乏病、布病、大骨节病和克山病发病得到稳定控制,达到消除危害目标。

二、任务和工作目标

(一)地方性氟中毒

抓住“2005年中央补助地方防治饮水型氟砷中毒项目”实施的机遇,对全县饮用水进行水氟监测。到2010年,完成现饮水含氟量在1.5mg/L以上尚未落实改水措施的病区村改水任务。对已建改水工程但水氟含量仍然超标(1.5mg/L以上)的要更换水源,对运行不正常,停用、报废的改水工程要进行修复、重建或改建,使历年改水工程保持良好运行状态,水质符合国家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碘缺乏病

1、全县碘盐供应、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碘盐合格率和城乡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保持在90%以上。

2、免费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每年不少于1000例,有效率达到80%以上,治愈率达到50%以上。

3、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

(三)大骨节病和克山病

l、继续坚持在全县范围内实现硒碘盐防治,覆盖率达到100%,硒碘盐含硒合格率稳定在80%以上。

2、继续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巩固防治成果。

(四)布病

畜间阳性检出率和重点人群感染率力争降到3.0%以下。

(五)鼠疫

对建华及镰刀湾两乡镇历史鼠疫区进行每年两次的鼠密度监测,野鼠密度单公顷样方盗洞率控制在5%左右。

三、预防控制措施

(一)积极推进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地方病预防控制要坚持因地制宜和综合防治的原则,重点预防控制措施是:实施病区改水,改水措施已落实的村、户,要封闭原高氟、高砷水源。

继续推行硒碘盐配售制,严禁非碘(硒)盐、不合格碘(硒)盐流入市场。为保护胎儿脑发育和智力发育不受缺碘的损害,在保证坚持食用合格碘盐后碘营养水平仍然偏低的孕妇,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一定时期内辅助性补碘措施。认真落实病区换粮、国家安全饮水项目、异地搬迁等有效措施,预防控制新发大骨节病和克山病。

(二)加强病情监测。结合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地方病病情及防治信息网络,加强地方病病情和防治效果监测、碘(硒)盐和室内空气及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检测,准确、及时地分析和预测全县地方病病情和流行趋势、碘(硒)盐质量和氟对空气及水的污染程度,为制订防治计划,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大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把地方病特别是氟中毒、碘缺乏病、布病危害及防治科学知识的传播,作为“十一五”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使地方病的危害和科学防治知识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增强病区群众的健康防病意识,自觉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卫生习惯和传统生活方式。要提高病区中小学校地方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课的开课率,通过学生向家长和社会进行宣传,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四、治疗措施

在已改水病区,对氟中毒病人实施治疗,以缓解临床症,减轻病痛,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对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病人继续采用碘化治疗,辅以其它药品;对大骨节病人适合手术治疗的以实施清理关节游离体为主的手术治疗,还可探索其他有效治疗方法,以缓解病人症状,改善体征,提高劳动能力;对急型、亚急型克山病病人,要予以紧急抢救,降低病死率;对部分慢型克山病病人实施治疗管理,改善心脏功能,延长生存时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领导和组织机构建设。全县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经费保障”的地方病防治长效工作机制,将地方病防治纳入主要领导的任期目标,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全县地方病防治规划和工作项目,将任务指标和工作职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多部门协同工作,共同完成规划任务;落实同级财政预算,保证防治经费按时、足额到位;研究制订促进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政策和措施,督导、检查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对规划的执行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规划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指标实现情况,定期组织评估。要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充分发挥地方病防治办公室的职能作用;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工作进度,发现和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和预定目标的实现。

(二)强化部门协作,明确工作职责。全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依据规划要求,加强协作,切实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主动完成属于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任务。

卫生部门要开展病情调查、预防、治疗、监测、环境因素与水质检测、技术培训,实施宣传和健康教育、质量评估、科学研究等,制订防治策略,提出防治措施,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病区范围、病情资料和相关技术支持。

经济发展部门要将地方病防治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国家规划,安排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计划,并落实相应配套资金;优先安排病区扶贫开发项目。

财政部门要将地方病防治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财政监督,掌握防病效益;对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划拨给贫困地区重大地方病防治项目的补助,要及时予以审批下达,并尽可能简化资金拨付手续。

水利部门要依据卫生部门筛查的高氟、高砷病区村资料,认真进行工程方案论证,编制防氟防砷改水科研报告,并按照先重后轻的原则抓好组织实施。同时,要加强改水工程的建后管理,保证长期受益。

扶贫部门要把扶贫工作与地方病防治相结合,将生存条件差的大骨节病区和无低氟水源的饮水型氟中毒中、重病区的贫困户列为扶贫搬迁对象,优先组织实施;在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中,按照当地的实际需要,将地方病防治作为工作内容予以实施。

林业、粮食部门实施的退耕还林项目,要向大骨节病和克山病区倾斜,使继续实行粮食补助的病区群众利用改变生态环境和食用从异地调入粮食的办法得到防治。

盐业、工商、质监、公安、交通部门要加强碘(硒)盐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管理、质量监督以及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保证全县范围合格硒碘盐的供应,并做好职责范围其它相关工作。

教育、广电、残联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在地方病区中小学健康教育课中要增加地方病防治基本知识教学内容,做好特需人群补碘的教育工作,预防智力残疾的发生。

民政、环保、科技等部门要做好地方病致残和致贫特困户救助、水和空气及土壤等环境因素导致地方病发生的治理及重点科研项目的立项工作。

(三)坚持监督检查,实施依法管理。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督查工作机制,对重点项目的实施情况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和验收评估,及时向政府和牵头单位报告工作进度和结果。要严格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建立审计制度,对截留、挤占、挪用者严肃查处。要加强法制宣传,实施依法治理,保障地方病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四)改善工作条件,提高防治水平。各级政府和经济发展、财政、卫生部门,在安排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建设、配备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安排外援合作项目时,要将地方病防治机构作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考虑。“十一五”期间,在各级财政列支的地方病防治专款中,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改善地方病防治管理和专业单位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和防治水平。要加强地方病防治专业人员在职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地方病防治专业队伍。要妥善解决地方病防治专业人员的待遇问题,落实好相关政策。

(五)拓宽投资渠道,落实防治资金。县级财政用于地方病防治的经费要根据财政收入增加情况逐年适当增加,在保证地方病防治所必需工作经费的基础上,提高防治专项经费标准。

根据省市要求,地方病防治经费在原有基础上逐年增加,2007年达到辖区人口年人均0.6元、2008年人均0.7元、2009年人均0.8元,到2010年达到辖区人口年人均1元,列入财政年度预算,专项用于地方病防治工作。同时,要认真落实中、省、市下达的重大地方病防治项目配套经费。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规划要求和各自承担的防治任务,安排相应的防治资金。要按照“渠道不变、加强管理、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退耕还林、扶贫开发、农村沼气建设等资金,实施防氟防砷改水改灶(炉)、病区换粮、异地搬迁等地方病综合防治,集中力量努力消除我县主要地方病的危害。

地氟病范文篇10

一、目的和意义

通过地方病防治示范县的建设,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地方病发病情况,建立稳定的地方病防治长效工作机制,控制新病例的发生,最大限度保障病区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病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工作内容和任务

(一)县、乡、村工作任务及要求

1.建立县、乡、村三级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

2.建立健全县、乡、村地方病防治网络。

3.开展病情调查,摸清病情本底,现症患者登记建册,并将病情及其动态变化、防治资料制作图表上墙。

4.落实防治措施,全面开展全民普服碘盐活动,全县碘盐监测合格率达99%以上,全民普服碘盐率达100%。落实防氟改水工程,全面降低病区饮用水的氟含量。对监测出的氟骨症患者实施现症治疗。

5.开展地方病健康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等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民对地方病的防范意识和知晓率,使群众(以家庭主妇为主)的防病知识知晓率达到60%以上,中学生地方病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80%以上,家庭主妇卫生行为形成率达到60%以上。

(二)本底调查

本底调查共涉及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三种地方病。根据病区划分,要对调查对象和现症患者全部登记建册,为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碘缺乏病的普查对象为县境内全部人员。其中中学生普查率必须达95%以上,其余人群普查率达90%以上。碘缺乏病普查以筛查甲状腺肿患者为主,甲状腺肿检查采用触诊法对所有对象逐人进行普查。

2.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普查范围为辖区内历年监测确定的地方性氟中毒(轻、中、重)病区的乡镇,对8—12周岁儿童氟斑牙调查不低于95%,16周岁以上成人氟骨症调查不少于90%。

3.大骨节病调查对象为确定为大骨节病病区的所有乡镇7-16岁在校学生及16岁以上人群。其中7-16岁在校中、小学生临床普查率不小于95%,16岁以上人群临床普查率不小于80%。

4.本底调查由县疾控中心结合实际,划分责任区域。碘缺乏病普查由所在地乡镇政府牵头,卫生院具体负责对辖区内所有人口进行全面普查并登记造册。在普查中,对疑似病人登记造册后,由县疾控中心复查确诊,进行规范管理。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普查由所涉及的乡镇政府牵头,卫生院负责实施。

(三)展室建设

县级展室设在县疾控中心,必须有全县普查资料、现患者登记表、健康教育知识及宣传图片、有关法规,全县病区分布图,病区防治效果图及各种制度、数字、上级下发文件。

乡镇级展室设在卫生院。各乡镇卫生院要设置地方病防治资料专柜,普查资料,按村组、病种装订成册、实行档案化管理,乡镇级病区分布图、乡镇级病区防治效果图,现患者登记册及各种制度和有关文件,本乡镇地方病防治小组名单和工作职责。

村级展室设在卫生室。各卫生室有现患者登记册,本村发病情况,本村地方病防治小组名单及工作职责。展室内要配有所需的资料柜、壁柜、登记册、记录本等硬件设施。

三、实施步骤

我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创建工作从2012年8月开始至11月底全部结束,具体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培训阶段(2012年8月15日至8月31日)。主要任务是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级组织机构及防治网络,召开启动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印制调查表格,抽调人员开展地方病普查前的专业知识、表册填报、统计分析等相关知识培训。

第二阶段:病情普查阶段(2012年9月1日至9月30日)。主要任务是深入乡村及居民户开展碘缺乏病、地氟病和大骨节病的摸底与调查查,填写登记表,实施逐人查体和统计汇总及总结上报工作资料,同时做好本级各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

第三阶段:展室建设阶段(2012年10月1日至10月20日)。主要任务是筛选县、乡、村上墙展示材料,收集整理音、像、图资料,完成展室布置,购置资料柜(箱),完善资料并做好归档入柜(箱)工作。

第四阶段:自查验收阶段(2012年10月21日至11月31日)。主要任务是各乡镇、部门对照上级要求逐项自查,确认达到示范县建设标准及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后,向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由县创建办组织检查验收。做好示范县建设迎接省、市验收各项准备工作。

四、检查验收标准

(一)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领导是否重视示范县建设,是否逐级下达任务书,机构是否健全,经费是否落实。

(二)是否做到病情底子清楚、资料规范完整并能装订成册,实行档案化管理,病情变化防治资料是否制成图表上墙。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地方病防治展室:县地方病概况图、病情分布图、防治图片、病情图表、健康教育知识及宣传图片。防治资料是否装订成册,并实行专柜归档管理。

2.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地方病概况(以病情为主)、人口统计表、碘缺乏病、氟病地方性变化示意图、现患治疗计划、治疗统计、汇总表、健康教育知识及图片是否上墙,病情普查原始登记册。各项工作安排、总结是否纳入地方病防治专柜归档管理。

3.村卫生室:人口统计表、健康教育知识画图、现患病例一览表、汇总表上墙,病情普查原始资料装订成册,现患病例花名册、治疗花名册、登记册等归档管理。

(三)防治管理人员是否落实,能否胜任本辖区内的地方病防治管理和专业技术工作。

(四)对地方病的防治工作是否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防治措施是否落到实处,地方病防治任务能否按期完成。

(五)健康教育项目是否落实,中小学生地方病健康教育开课率(含课程入课表、教案和学生成绩)、群众防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全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卫生局局长任副组长,县计划、财政、教育、民政、公安、农牧、水利、广电、扶贫、工商、盐务等部门负责人及各乡镇长为成员的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建设的组织领导及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具体负责示范县建设工作的日常事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精心制定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辖区地方病防治及示范县建设工作任务按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