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17:41:35

典藏范文篇1

【摘要题】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典藏

【正文】

典藏是文献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采访、编目成鼎足之势,共同支撑着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直接影响着文献的布局结构及其利用。然而在高校图书馆,典藏历来不被重视,常常是采、编人才济济,流通班子臃肿,而用于典藏的人力资源却捉襟见肘。近年来,随着高校扩并,各高校图书馆在采、编及流通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使典藏显得更加囊中羞涩。总体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当前高校图书馆还远未形成真正规范实用的内部典藏制度。典藏工作已不容再忽视。

几年来笔者一直兼事中、西文典藏。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影响高校图书馆典藏的几种主要因素,旨在抛砖引玉、共同进步。

1学校宏观政策及图书馆微观制度的影响

宏观方面,近年来,受“教学、科研中心主义”思想支配,各高校针对图书馆的人事编制都不约而同地逐渐功利化、两极化。一方面,一味追求高学历,不太尊重图书馆依据实际作出的人事请求;另一方面,又把图书馆变成了解决教学、科研人才及有关领导后顾之忧的基地,优先安排其配偶或子女。就目前而言,此两方面可谓平分秋色。但依据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后者会渐渐占上风。这是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之一大忌,而受害最大的则是典藏,因为学校宏观政策的盲目性必然导致图书馆微观制度的不合理性,从而最终导致典藏队伍建设的迟滞。

众所周知,典藏区别于采访、编目及流通服务的是,它还涉及文献流通前的批次挪架、分架、清点、交接等。这些都是重、累活。而图书馆的具体规定又不能违背学校人事安排的初衷:稳住人才;解决有关人士的后顾之忧。要想调整各方利益,就只好在岗位安排上细细斟酌。权衡利弊的结果必然是,典藏不能由受照顾的人士去做(其实也不能胜任),因为他们是特权阶层,而高学历者又好像只适合从事采访、编目之类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可能专业不对口)。那么,典藏只能由以上两者之外的人员担纲。他们一般都不年轻,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图书馆知识,大多乐于被动地接受工作安排,还往往身兼数职,却又没有明确的职责范围。他们的工作不受重视,使用的基本上都是要淘汰的微机,也很少随同参观学习兄弟馆的先进经验。最为重要的是,与其它岗位比较,他们人数比例极低。许多高校图书馆典藏部都只配备一至两人。有些馆甚至没有专门的典藏人员,而由他人兼事。

2网络环境的影响

2.1“滚动排架”的冲击

网络环境直接催生了数字化图书馆,使过分强调流通管理员因素、适合于封闭服务模式的撒胡椒面式的“混合排架”方式受到了挑战。近几年来,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推行,“滚动排架”模式渐渐深入人心。其表现形式是新文献集中排架,且放在库室较为醒目之处,一般为入口处。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为了使读者能在进入库室之初就能看到新书刊,通过视觉激发其读书的热情,而根本目的却是为了提高文献的利用率。但这却给图书典藏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为所谓“滚动排架”只能是相对的,一旦文献信息老化,必然迎来最终的“混合排架”。这就意味着典藏原则不可避免地复杂化、多元化。也就是说必须进行毫无时间规律可言的二次典藏,即流通中的典藏,表现为流通中据实对文献进行合理调配、剔旧、注销,以使馆藏结构合理、布局实用。此时工作量的增加是隐藏在对新书利用率的网络跟踪及利用效果的读者调查中的,这是一个除非亲身体验否则难以感受、表象平静内含暗流、看似容易其实很难,却又往往被决策者忽视的环节。

2.2典藏人力资源的进一步削弱

网络环境实现了书目数据机读化,使典藏从繁琐的手工方式向完全数字化方向发展。书目数据机读化对典藏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除应具有原有的图书馆学理论知识、文献标引技能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还应具备相当的微机操作技术、网络知识并熟知本馆的相关管理软件系统;同时过硬的机读目录知识不可或缺;另外,还须具备一定的外语基础。这一切必然要求高校图书馆吸才纳贤充实典藏队伍。但事与愿违,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典藏人员都年龄老化,甚至还要分担其它工作,使得典藏越来越不专业化。从这一点来看,当前网络环境下,书目数据机读化实际上削弱了典藏的人力资源。这是典藏之一大忌。

3高校合并、扩招的影响

3.1馆藏布局模式的复杂性及多样性

合并前受规模及管理模式的影响,各高校图书馆在馆藏模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些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院校原已实行了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开放式图书馆管理模式,文献布局大多采用三线馆藏制,实行以全开架为主体、部分半开架及闭架的借阅制度;而一些规模相对较小、条件较差的高校馆由于受服务对象及经费的限制,多采用二级馆藏制,采用半封闭或全封闭借阅的传统的藏书布局模式。

由于高校合并大多采用大并小、优并劣的模式,因而合并后高校图书馆馆际之间的差异就转化为一馆多校区各分馆之间的差异,从而导致整体馆藏布局的复杂性及多样性。并且,受多种因素制约,学校对各新、老分馆的投入也不尽均衡,使得这种复杂性及多样性进一步加剧。

馆藏布局的复杂多样决定了典藏过程的迂回曲折。不同的文献去向不同,不同的藏所又有不同的借阅状态。对于典藏人员来说,每一批次的文献,即使种类再多,也须每种概读,悟其要旨,做到使其去向合理、状态正确;即使数量再少,也须查、分、调面面俱到,尽量做到复本在分馆间、库室间最优化分配。

文献的交接也会耗去大量的时间。典藏人员不得不奔走在各分馆之间,打捆扛包、监督清点、提供清单,事必躬亲,一样不少。正是在这些人们熟视无睹的“稀松小事”上,典藏人员花费了大量时间,付出了极大的耐心。

3.2读者需求的复杂性及差异性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伴随着改革开放长大,许多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概念,诸如效益观念、个人利益观念等深深地烙在其脑海中,决定了其图书馆需求共性基础上的复杂的差异性。而扩招、合并又使读者人数急增,使差异性进一步加剧。并且,即使是对于特定的读者个体或读者群体,即使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范围,这种差异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特别是受“以人为本、读者至上”观念的支配,许多高校图书馆纷纷增设名称古怪的库室,以期满足复杂多样的读者需求。对此,典藏人员必须对读者需求倾向的变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目的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藏书布局。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首先要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实时跟踪读者需求的差异,另外,还要认真总结,找出规律。这些都是不能上台面的、不为人知的幕后工作,需有巨大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心做支撑。

4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4.1学校专业设置的多元化

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要求有与之相配套的各类专业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专门人才最重要的基地,其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务于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同时其存在也需依赖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适应其服务目的及生存方式,高等学校必然要使其专业设置多元化,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专业设置的多元化趋势对典藏的硬性要求是毋庸置疑的。典藏人员必须熟悉不断变更着的本校各专业的学科建设与课程设置情况、科研部门的课题及项目情况。为此,必须很好地协调与各教学单位的关系,以便及时掌握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意向,同时也为文献采集人员提供素材,使他们在经费允许的范围内,制定出能满足本校教学和科研需要的采购方针,从而使本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向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由此,不难看出,现时的高校图书馆典藏工作的物理范围已经辐射至整个校园,不能再与若干年前相提并论。其中的任何环节皆不是观之即明,而需仔细琢磨、花大功夫方能做到既不拘束于表象上的面面俱到又能熟门熟路、驾重就轻。而要达此目的,谈何容易。姑且不论大量个人时间及精力的牺牲,单要取得馆外的支持就极不易,甚至于不能,非借助馆行政支持而不能收场。而馆领导往往不屑于此,其原因一般都是不了解实情。

4.2文献采访指导思想的转变

市场经济对图书馆的另一冲击是文献价格不断上扬,从而导致采访观念的根本转变。一般说来,在高校各项基础建设预算中,文献购置费的同比增长率大体都不容乐观。除去占相当比例的电子文献的使用及维护费,纸质书刊的购置费则少之又少了。为使文献的“类”利用率符合既定的要求(尤其是为了达到教学评估对文献种数及其“类”利用率底线的强制性指标),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购置费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最终将曾盛极一时的“保质量、保复本”(二保)的文献采集方针淡出视线,转而投向带有浓厚功利色彩的“保品种、减复本”(一保一减)的采访指导思想。这一转变的必然结果是文献品种杂乱纷呈,文献质量良莠不齐。这势必引起文献典藏微观上的巨大调整。

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对典藏人员素质有一项不成文的要求,即使馆藏结构合理、布局实用。这一要求源自“二保”方针,也确实在传统典藏中发挥过巨大影响。但在眼下“一保一减”思想的支配下,再要求典藏人员演绎此类要求,实在是勉为其难。对于多校区文献典藏,简直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由此可见,受以上因素不同程度的束缚,高校图书馆的典藏,就像一双沉重的翅膀,难以展翅高翔。要使其与采访、编目等比翼齐飞,首先,学校及图书馆需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从根本上转变传统观念,重新确认典藏的地位和作用。其次,需多方入手加强典藏队伍建设。关键是要争取校方的政策支持,不断补充典藏人力资源。同时,要建立健全典藏工作制度,明确典藏人员的职责范围与评价尺度,切忌典藏人员兼职,而应让其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对馆藏的探讨和研究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上。

总之,随着高等教育及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图书馆数字化的进一步完善,作为文献走向流通的重要环节之一,典藏不能再被等闲视之,否则高校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功能就无法彻底实现。

【参考文献】

1梁洁.优化典藏工作,提高图书利用率.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5):107-108

2王丽琴,何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典藏工作模式与素质要求.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4):107-109

3孙玉鹏.多校区图书馆的典藏工作.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3(3):74-75

4吴国臣.论院校合并后图书馆典藏部的职能.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1(7):17

5符早雯.图书馆典藏工作初探.三峡大学学报,2001(5):96-97

典藏范文篇2

【摘要题】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典藏

【正文】

典藏是文献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采访、编目成鼎足之势,共同支撑着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直接影响着文献的布局结构及其利用。然而在高校图书馆,典藏历来不被重视,常常是采、编人才济济,流通班子臃肿,而用于典藏的人力资源却捉襟见肘。近年来,随着高校扩并,各高校图书馆在采、编及流通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使典藏显得更加囊中羞涩。总体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当前高校图书馆还远未形成真正规范实用的内部典藏制度。典藏工作已不容再忽视。

几年来笔者一直兼事中、西文典藏。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影响高校图书馆典藏的几种主要因素,旨在抛砖引玉、共同进步。

1学校宏观政策及图书馆微观制度的影响

宏观方面,近年来,受“教学、科研中心主义”思想支配,各高校针对图书馆的人事编制都不约而同地逐渐功利化、两极化。一方面,一味追求高学历,不太尊重图书馆依据实际作出的人事请求;另一方面,又把图书馆变成了解决教学、科研人才及有关领导后顾之忧的基地,优先安排其配偶或子女。就目前而言,此两方面可谓平分秋色。但依据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后者会渐渐占上风。这是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之一大忌,而受害最大的则是典藏,因为学校宏观政策的盲目性必然导致图书馆微观制度的不合理性,从而最终导致典藏队伍建设的迟滞。

众所周知,典藏区别于采访、编目及流通服务的是,它还涉及文献流通前的批次挪架、分架、清点、交接等。这些都是重、累活。而图书馆的具体规定又不能违背学校人事安排的初衷:稳住人才;解决有关人士的后顾之忧。要想调整各方利益,就只好在岗位安排上细细斟酌。权衡利弊的结果必然是,典藏不能由受照顾的人士去做(其实也不能胜任),因为他们是特权阶层,而高学历者又好像只适合从事采访、编目之类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可能专业不对口)。那么,典藏只能由以上两者之外的人员担纲。他们一般都不年轻,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图书馆知识,大多乐于被动地接受工作安排,还往往身兼数职,却又没有明确的职责范围。他们的工作不受重视,使用的基本上都是要淘汰的微机,也很少随同参观学习兄弟馆的先进经验。最为重要的是,与其它岗位比较,他们人数比例极低。许多高校图书馆典藏部都只配备一至两人。有些馆甚至没有专门的典藏人员,而由他人兼事。

2网络环境的影响

2.1“滚动排架”的冲击

网络环境直接催生了数字化图书馆,使过分强调流通管理员因素、适合于封闭服务模式的撒胡椒面式的“混合排架”方式受到了挑战。近几年来,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推行,“滚动排架”模式渐渐深入人心。其表现形式是新文献集中排架,且放在库室较为醒目之处,一般为入口处。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为了使读者能在进入库室之初就能看到新书刊,通过视觉激发其读书的热情,而根本目的却是为了提高文献的利用率。但这却给图书典藏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为所谓“滚动排架”只能是相对的,一旦文献信息老化,必然迎来最终的“混合排架”。这就意味着典藏原则不可避免地复杂化、多元化。也就是说必须进行毫无时间规律可言的二次典藏,即流通中的典藏,表现为流通中据实对文献进行合理调配、剔旧、注销,以使馆藏结构合理、布局实用。此时工作量的增加是隐藏在对新书利用率的网络跟踪及利用效果的读者调查中的,这是一个除非亲身体验否则难以感受、表象平静内含暗流、看似容易其实很难,却又往往被决策者忽视的环节。

2.2典藏人力资源的进一步削弱

网络环境实现了书目数据机读化,使典藏从繁琐的手工方式向完全数字化方向发展。书目数据机读化对典藏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除应具有原有的图书馆学理论知识、文献标引技能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还应具备相当的微机操作技术、网络知识并熟知本馆的相关管理软件系统;同时过硬的机读目录知识不可或缺;另外,还须具备一定的外语基础。这一切必然要求高校图书馆吸才纳贤充实典藏队伍。但事与愿违,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典藏人员都年龄老化,甚至还要分担其它工作,使得典藏越来越不专业化。从这一点来看,当前网络环境下,书目数据机读化实际上削弱了典藏的人力资源。这是典藏之一大忌。

3高校合并、扩招的影响

3.1馆藏布局模式的复杂性及多样性

合并前受规模及管理模式的影响,各高校图书馆在馆藏模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些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院校原已实行了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开放式图书馆管理模式,文献布局大多采用三线馆藏制,实行以全开架为主体、部分半开架及闭架的借阅制度;而一些规模相对较小、条件较差的高校馆由于受服务对象及经费的限制,多采用二级馆藏制,采用半封闭或全封闭借阅的传统的藏书布局模式。

由于高校合并大多采用大并小、优并劣的模式,因而合并后高校图书馆馆际之间的差异就转化为一馆多校区各分馆之间的差异,从而导致整体馆藏布局的复杂性及多样性。并且,受多种因素制约,学校对各新、老分馆的投入也不尽均衡,使得这种复杂性及多样性进一步加剧。

馆藏布局的复杂多样决定了典藏过程的迂回曲折。不同的文献去向不同,不同的藏所又有不同的借阅状态。对于典藏人员来说,每一批次的文献,即使种类再多,也须每种概读,悟其要旨,做到使其去向合理、状态正确;即使数量再少,也须查、分、调面面俱到,尽量做到复本在分馆间、库室间最优化分配。

文献的交接也会耗去大量的时间。典藏人员不得不奔走在各分馆之间,打捆扛包、监督清点、提供清单,事必躬亲,一样不少。正是在这些人们熟视无睹的“稀松小事”上,典藏人员花费了大量时间,付出了极大的耐心。

3.2读者需求的复杂性及差异性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伴随着改革开放长大,许多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概念,诸如效益观念、个人利益观念等深深地烙在其脑海中,决定了其图书馆需求共性基础上的复杂的差异性。而扩招、合并又使读者人数急增,使差异性进一步加剧。并且,即使是对于特定的读者个体或读者群体,即使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范围,这种差异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特别是受“以人为本、读者至上”观念的支配,许多高校图书馆纷纷增设名称古怪的库室,以期满足复杂多样的读者需求。对此,典藏人员必须对读者需求倾向的变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目的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藏书布局。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首先要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实时跟踪读者需求的差异,另外,还要认真总结,找出规律。这些都是不能上台面的、不为人知的幕后工作,需有巨大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心做支撑。

4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4.1学校专业设置的多元化

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要求有与之相配套的各类专业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专门人才最重要的基地,其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务于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同时其存在也需依赖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适应其服务目的及生存方式,高等学校必然要使其专业设置多元化,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专业设置的多元化趋势对典藏的硬性要求是毋庸置疑的。典藏人员必须熟悉不断变更着的本校各专业的学科建设与课程设置情况、科研部门的课题及项目情况。为此,必须很好地协调与各教学单位的关系,以便及时掌握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意向,同时也为文献采集人员提供素材,使他们在经费

允许的范围内,制定出能满足本校教学和科研需要的采购方针,从而使本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向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由此,不难看出,现时的高校图书馆典藏工作的物理范围已经辐射至整个校园,不能再与若干年前相提并论。其中的任何环节皆不是观之即明,而需仔细琢磨、花大功夫方能做到既不拘束于表象上的面面俱到又能熟门熟路、驾重就轻。而要达此目的,谈何容易。姑且不论大量个人时间及精力的牺牲,单要取得馆外的支持就极不易,甚至于不能,非借助馆行政支持而不能收场。而馆领导往往不屑于此,其原因一般都是不了解实情。

4.2文献采访指导思想的转变

市场经济对图书馆的另一冲击是文献价格不断上扬,从而导致采访观念的根本转变。一般说来,在高校各项基础建设预算中,文献购置费的同比增长率大体都不容乐观。除去占相当比例的电子文献的使用及维护费,纸质书刊的购置费则少之又少了。为使文献的“类”利用率符合既定的要求(尤其是为了达到教学评估对文献种数及其“类”利用率底线的强制性指标),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购置费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最终将曾盛极一时的“保质量、保复本”(二保)的文献采集方针淡出视线,转而投向带有浓厚功利色彩的“保品种、减复本”(一保一减)的采访指导思想。这一转变的必然结果是文献品种杂乱纷呈,文献质量良莠不齐。这势必引起文献典藏微观上的巨大调整。

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对典藏人员素质有一项不成文的要求,即使馆藏结构合理、布局实用。这一要求源自“二保”方针,也确实在传统典藏中发挥过巨大影响。但在眼下“一保一减”思想的支配下,再要求典藏人员演绎此类要求,实在是勉为其难。对于多校区文献典藏,简直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由此可见,受以上因素不同程度的束缚,高校图书馆的典藏,就像一双沉重的翅膀,难以展翅高翔。要使其与采访、编目等比翼齐飞,首先,学校及图书馆需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从根本上转变传统观念,重新确认典藏的地位和作用。其次,需多方入手加强典藏队伍建设。关键是要争取校方的政策支持,不断补充典藏人力资源。同时,要建立健全典藏工作制度,明确典藏人员的职责范围与评价尺度,切忌典藏人员兼职,而应让其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对馆藏的探讨和研究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上。

总之,随着高等教育及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图书馆数字化的进一步完善,作为文献走向流通的重要环节之一,典藏不能再被等闲视之,否则高校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功能就无法彻底实现。

【参考文献】

1梁洁.优化典藏工作,提高图书利用率.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5):107-108

2王丽琴,何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典藏工作模式与素质要求.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4):107-109

3孙玉鹏.多校区图书馆的典藏工作.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3(3):74-75

4吴国臣.论院校合并后图书馆典藏部的职能.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1(7):17

5符早雯.图书馆典藏工作初探.三峡大学学报,2001(5):96-97

典藏范文篇3

【正文】

目前的中国出版业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出版职业经理人,更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出版职业经理人制度,但许多准职业经理人正在涌现。我们真诚地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使我们的出版职业经理人能够脱颖而出。

人才关系到出版社的全局,人才竞争是出版竞争的关键。出版职业经理人制是一种科学的开放式的企业管理人才制度。据有关资料显示,90%的公司认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缺乏高素质的职业化员工。香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先生主张用职业经理人制改革国有企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说,未来中国企业能否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湘泉同志曾讲:“中国迫切需要的是管理的职业化,而目前中国管理职业化的程度还很低,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职业化。”

一、出版职业经理人的含义

原始的资本所有者一般也是资本的管理者。随着社会和生产的发展,企业管理的工作日趋繁重,一些资本所有者对资本的规模和自己的管理能力不对称,资本所有者已经不能胜任自己企业的管理工作,于是开始需要一些专业人员来替自己管理企业。企业所有者与管理工作分离。这些职业管理者就是最初的职业经理人。

按照中国企业联合会的《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标准》规定,职业经理人是“能够运用所掌握的企业管理知识、方法和手段,以及所具备的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领导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企业提供管理服务,经营业绩突出的职业化的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出版职业经理人是指熟知中国出版国情,懂得运用经营管理和出版业务知识、经验及技能,以出版经营管理为职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一般是指以经营管理出版企业为职业,在出版企业中负责经营管理,对法人财产拥有经营权和管理权,承担法人财产的保值和增值责任的人。出版职业经理一般都经过系统的管理和专业培训,取得一定任职资格,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各项资源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高层次的人力资本的所有者。

2003年8月1日通过的《国家职业经理人标准》及培训、评价体系对中国出版经理人市场的形成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职业经理人的规范发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标准。

二、出版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出版业自身生存竞争的迫切需要

出版管理是一种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社会职业。随着出版改革的深入,出版行业正在受到内外两种势力的冲击——来自于外资的冲击和来自于民间资本的冲击。外资企业一般来讲都是经过长时间市场化检验较为成功的企业,管理较为先进,资金较为雄厚,一般来讲在短期内不准备在华赢利,而是一种战略投资,而这更加剧了市场竞争的程度。而民营资本也多是或明或暗地在书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他们经营管理灵活,对市场把握较准,成本低,其力量不可小视。一些业外资本也在虎视眈眈,时刻准备进入出版领域。面对严峻的出版竞争局面,出版社只有引入科学管理机制,建立职业管理制度,才能在出版大潮中站稳脚跟,赢得一席之地。出版转企之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必然要求出版管理职业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非此不能适应现代出版市场的发展要求。而我们的现有的出版管理人员队伍管理水平有限,还存有官员心态,管理人员的本位意识不够,出版职业化不够,过去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还在很多单位延续,出版社的管理者缺乏管理专业的教育背景,这些都制约了出版社的发展。而出版职业经理人具有以出版专业为终身职业的职业追求,并以出版经营为自己的谋生手段。他们应该具备出版专业经营管理经验、管理技能,这是其在出版行业站稳脚跟的基石。出版道德素养和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品德操守也是不可缺少的。

三、变委任制为招聘制是出版职业经理人进入出版社的唯一途径

(一)招聘制能使出版社迅速找到出版社需要的优秀管理人才

改变国企经营管理人员的任用方式,这是出版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现在大多数出版社的管理者是上级任命的。有不少上级任命的管理者对出版专业、经营懂得不多,把出版社的领导位置当官来做。上级在任命出版社的领导时对政治性的考虑多于对专业的考虑,把保证大方向不错放在首位。在任用出版社领导的标准上政治高于专业。长期以来,这一导向使出版管理层沾染了许多官僚习气,缺少科学管理与经营。不少出版社管理人员的任命不要说公平竞争,就连公开也谈不上,不少出版社管理人员的任命采取暗箱操作,群众很不满意。虽然也有民主评议、公示制度,但大多流于形式。任命的管理人员良莠不齐,很多人不能胜任管理工作,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很多人为了进入管理层,行贿受贿,助长了不正之风。不少上级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认为,出版社是一个处级事业单位,可以用来安排一些剩余干部。一些干得好的领导不一定能干长,有可能被以种种借口调走,同时安插一些对出版并不在行的人进来。出版社的领导们干起来也是劲头不大,谁知道自己干好后还能不能继续做管理者。一些领导得过且过,以稳定为第一,不敢改革。

委任制使得不少出版社的管理者只对任命自己的领导负责,而不对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员工的利益负责,不少人“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少出版社的管理者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上,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与政府搞好关系上。

在出版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哪家出版社率先聘用了训练有素、称职可靠的出版职业经理人,并及时转变经营机制,在出版竞争中就能大显身手,出人头地。现在的出版管理人员对出版成本控制、出版营销了解不多,几乎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不少人甚至不知道如何搞一项严密科学的市场调查,在决策时缺乏量化的市场数据,盲目拍脑门的时候较多。对自己的产品特色、区域占有量及客户的年龄、性别、爱好、职业等了解不多,大多靠感觉管理,靠在实践中去摸索,很多人要在失败中学习摸索,代价太高,造成很多决策性失误,而决策失误是企业管理中的最大失误。目前全国各出版社海量的库存图书,大多是决策失误造成的。当然也有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在任命的管理者中当然也不乏成功者,他们不以个人进退为本位,兢兢业业扎扎实实造就’了一批在市场上较为突出的出版社,他们虽没有职业经理人的资格认证,但却具备职业经理人的能力,只要在管理专业方面稍加培训,就是很好的出版职业经理人。外研社的李朋义先生、长江出版集团的周百义先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陈昕先生、商务印书馆的杨德炎先生等,都是在行业内较为突出的人物,只是他们的管理岗位的获得还是旧的委任制产生的,不太符合职业经理人的要求。他们只是行业内的少数,大多数在委任制情况下产生的出版管理者的管理缺乏科学性,效率不高,人力财力浪费严重,延误战机。这种管理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出版社所有岗位全部采用招聘制,避免领导个人决定就可进人的局面,同时也避免上级向下压人等不良用人问题。职业经理人的招聘不能局限在本地,应该放眼全国。企业为了效益,对人才的使用不能自设绳缚。职业经理人市场本身是开放的,不存在地区封锁,企业更不应该自缚手脚。只有放眼全国才能选拔最优秀的人才。

(二)出版职业经理人制需要出版界整体用人体制改革

出版职业经理人大显身手不是一两个出版社改革的事情,需要整个出版界人事体制的整体改变,需要所有出版管理岗位对所有出版职业经理人开放,只是一两个企业的改变是无济于事的,不能形成健康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可能在市场上有一批职业经理人,由于出版社大多没有改变用人机制,他们得不到聘用,就无法大显身手。而一些不称职者还在尸位素餐,得不到替换。

全员聘任制喊了很多年,现在还没有得到实行,这将严重制约出版职业经理人的使用。出版社用人上的终身制、铁饭碗还没有打破,现有管理岗位没有开放,职业经理人不可能被录用。所以建立出版管理职业经理人制首先应该全面贯彻新闻出版署的三项制度改革,彻底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员工能进不能出等局面。

出版行业缺的不是编辑人员,而是职业管理人员。从编辑中选拔出来的管理人员一般来讲缺乏管理专业训练,没有管理专业的教育背景,管理能力受到限制。这样的管理人员管理的出版社在与专业管理人员管理的出版社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出版改革应该为人才流动创造好的环境,职业出版经理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在出版行业内部自由流动性。在当今出版人才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出版职业经理人的作用要受很多制约。一旦在现有出版社干得不顺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不能自由选择其他出版社,这就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要想实现出版产业的管理职业经理人化,就必须进行全行业人事整体改革。这样才能为出版职业经理人提供一个合适的大发展空间。

3数字资源典藏管理政策及内容

3.1数字资源典藏管理的内容及其定位

传统典藏是文献加工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典藏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文献布局是否合理。数字化及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使传统馆藏建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馆藏资源的概念被重新定义为“现实资源+虚拟资源[8]”,而且馆藏结构也呈现出多元化、信息化、动态化的特征。从理论上讲数字资源典藏管理就是一种馆藏数字资源的组织与管理,它包括了馆藏数字资源组织和馆藏数字资源管理两个方面。简单地说,馆藏数字资源组织就是将摄取的数字资源按照一定要求,进行合理布局、排列、保护和清点的过程;馆藏数字资源管理则是对馆藏数字资源组织的控制、调节活动,它是按照一定目标,通过馆藏资源利用效果、统计、评价等信息反馈,有效地控制馆藏资源运行的方向、速度、范围和密度,从而使馆藏系统和用户系统有序结合运转,并处于均衡饱和的最佳状态。因此,数字资源典藏管理工作定位于既是记载、验收、统计、存储、保护馆藏数字资源的技术性工作,同时又有复审、分配、清点、核查、处理馆藏数字资源的行政职能。

3.2数字资源组织中的规范控制政策

数字资源组织政策,就是按照一定科学规则和方法,来对数字资源的特征进行描述和序化的过程,以方便用户对馆藏资源的检索和利用为目的。数字资源馆藏由“现实资源馆藏+虚拟资源馆藏”复合组成,因此数字资源馆藏政策也据此复合而成:(1)现实资源组织方法包括:按照学科内容的组织法、数据库组织法和数字资源整合工具法。(2)虚拟资源组织方法较为复杂,从数字资源组织的类型看,有一次虚拟资源组织和二次虚拟资源组织两大类。一次虚拟资源组织法包括WWW信息组织、FTP信息的组织等;二次虚拟资源组织法有导航网站、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等。但图书馆目前常用的组织方法主要为:学科导航、联机编目法、数据组织法。Calis联机编目系统已成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组织的成功范例[9]。XML被广泛应用于对数字资源进行组织,通过XML可将数字资源、目次信息及其标引信息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据专家预测,在未来的几年里,元数据和内容标准将继续朝着以XML框架及与之相关的技术环境发展。这些发展将使得图书馆应用技术更少专门化和领域特定性(DomainSpecific)。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MARC等已经在向适应XML的方向发展,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MARCXMLSchema等[10]。数字资源组织的方式有多种,各馆数字资源数量种类和服务对象不同,组织方式也要因馆而异,也就是各馆要制定具有自己个性化特色的数字资源组织政策。

元数据可以理解为“关于数据的数据或描述其它数据的数据”。元数据具有对数字对象的描述、定位、搜索、评估和选择的功能。元数据与数字对象的关系就如同书目数据与图书的关系一样,能比较完整地反映出数字对象的全貌。为了便于用户有效获取数字资源,进行资源共享,图书馆在对数字资源典藏入库时,有必要对数字资源进行标准化标引。对此,国际上制定了对数字资源的标引方法,即DC元数据。DC元数据集是元数据格式发展中比较熟悉和成功的一种,已成为对数字资源标引事实上的标准。DC元数据标准的创建,是通过对数字资源的提供者对资源属性的描述并对其内容进行缺省的标引方法,进一步保证了数字资源建设的标准化。在提供标准化标引方法的同时,数字资源库与应用软件系统也可以提供图书馆创建自己的标引方法,即系统提供标引模版,图书馆可以根据本馆的性质设计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同时,DC元数据资源描述方案又称为网上资源的编目。由于DC元数据已被结构化,并支持字段查询,为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的编目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11]。

3.3数字资源典藏保护和存取政策

作为对数字资源管理政策的一部分,典藏保护和存取是有长期计划的。任何政策的制定必须解决对典藏资源的安全性跟踪并保证经过一段时间后资源的可存取性。这包括两个含义:一是保护政策也称安全管理政策:在制定安全管理政策时,应考虑数字资源的保护与纸质文献保护的区别。在制定对数字资源安全管理政策时,各馆应考虑本馆各因素的重要性和不可预见的灾难事故,也要考虑典藏员素质的因素。科学的安全管理政策应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防护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对不同的因素,依据其重要性的不同分类分级分别采取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12]。二是存取政策,这需要解决三个问题:(1)历史遗留典藏资源如何存取和激活;(2)当前典藏资源怎样快速存取;(3)未来典藏资源如何存取及控制。这三个问题涉及潜在复杂的法律问题,在对这样的数字资源进行存取时应持慎重的态度。因此,存取政策的制定应包括:连续存取数字资源的特定策略,移植策略的不断发展及标准。数字资源存取需要在法定许可范围内进行规范操作。

3.4数字资源典藏管理权限控制政策

数字资源典藏管理权限控制政策不同于对纸质文献的典藏规则,对数字资源典藏控制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包括许可授权、法律障碍及解决、技术解决方案等问题。当前最紧迫的是如何解决这几个问题:(1)如何确定数字资源的存储等级,由谁管理;(2)哪些数字对象可以被移植至永久存储;(3)数字对象如何合法对外传输;(4)呈缴数字版本典藏操作与权利如何界定;(5)如何对被典藏资源进行灾难防范与安全管理;(6)如何确定数字对象的生命周期;(7)多馆协同合作典藏系统的对外服务权限。妥善解决数字资源典藏的管理权限问题,是建立可信赖的数字资源典藏机制的基础,否则图书馆难以获得资源商和版权拥有者的积极合作,也难以形成可靠的协同合作典藏关系。就图书馆现状看,作为数字资源保存和服务机构,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法中的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的相关规定,通过与版权所有者或拥有者签订典藏许可协议等方式保证图书馆的典藏权利,同时建立可靠的用户管理机制[13],加强对图书馆馆员和用户的法制观念,并积极解决或协助解决可能出现的侵权行为,从而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管理机制和合作氛围。4结束语

在制定数字资源典藏管理政策时,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信息产业界、图书情报界和软件开发商参与讨论制定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各种元数据、多媒体资源能相互包容的标准,数字资源协同管理机制建立的关键在于能否发挥政策、法规和市场调节的作用,形成合理的具有互惠互利经济结算机制的数字资源利用共同体,以实现在统一的协议下,充分地满足各方对数字资源共享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宛玲,张晓林.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3)

[2]陈文翠.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面临的技术挑战及解决方案.情报科学,2004(1)

[3]RothenbergJ.AvoidingTechnologicalQuicksand:FindingaViableTechnicalFoundationforDigitalPreservation.ToCouncilonLibraries,1998

[4]WatersD.TheDigitalLibraryFederation:ProgramAgenda.AprogramoftheCouncilonLibraryandInformationResources,1998(6)

[5]KahleB.PreservingtheInternet.SciencificAmerican,1997,276(3)

[6]NationalLibraryofAustralia.OnlineAustralianPublications:SelectionGuidelinesforArchivingandPreservationbytheNationalLibraryofAustralia.[2005-05-25]..au/selectionguidelines.html

[7]ElizabethMartinManagementofNetworkedElectronicPublication:ATableofStatusinVariousCountries.[2005-10-28].www.collectionscanada.ca/obj/r7/f2/r7-100-e..pdf

[8]顾扬.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典藏工作探讨.情报探索,2004(12)

[9]索传军.论数字馆藏管理政策.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5)

[10]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3)

[11]郝亚玲.Metadata: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序.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5)

典藏范文篇4

【摘要题】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资源/典藏管理/管理政策

【正文】

图书馆数字资源典藏管理是一个新的复杂问题。笔者检索了国内三大数据库,发现专门讨论图书馆数字资源典藏管理的文章很少,这说明,目前图情部门对数字资源典藏管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就国内现状来看,有些大型馆对数字资源典藏管理还是比较重视的,都有一定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虽然不一定科学,但至少体现出重视管理的思想。就国外现状来看,世界各国在数字资源典藏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一些国家通过立法予以保证,进行应用性部署,积累大量的知识和经验。充分了解国外进展,学习别国经验,开展国际合作,对于推动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典藏管理的规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基于分析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典藏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国外数字资源典藏管理相关立法的基础上,研究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典藏管理的对策。

1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典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典藏摄取过程中的典藏权问题

“摄取”是指对数字资源进行典藏管理时,从资源拥有者那里获得或接收要典藏的数字资源过程。从知识产权管理的角度,典藏过程中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图书馆是否获得对数字资源进行收集、复制、存储和传播的权力,即所谓对数字资源的典藏权。典藏权不仅涉及直接的内容数据,还涉及两类相关数据:(1)与内容数据的典藏和使用相关的“元数据”;(2)支撑典藏系统运行的软件及硬件、资源组织体系、利用与链接环境等有效利用内容数据“复原”技术的数据服务。数字资源典藏权与其生产方式、获取途径和资源体系制度安排相关。典藏资源的摄取方式:(1)自建数字资源,包括对馆藏文献数字化和创建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资源。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第8款规定,对有版权的馆藏资源应合法地数字化,合法取得典藏权。但仍存在对数字资源典藏管理权和对外服务权受限问题。(2)外采数字资源,指图书馆通过采购获得数字资源的使用权,但它只具有网络使用权。这涉及三个问题:永久使用权;采购合同范式;协同合作典藏。(3)呈缴数字资源,指依据国家法律形式规定数字资源生产者向国家指定图书馆免费呈缴的数字资源,即包括电子出版物,也包括职务作品版权拥有者向单位呈缴的电子版作品。对这类数字资源的典藏权,其核心问题是呈缴制度是否包括数字版本。(4)网络公开资源,指在网络上可公开使用的数字资源。这包括:在版权保护期限外的作品及按照著作权法不予保护的公共资源;开放资源,指在网络上经版权拥有者允许使用的资源,但“允许使用”在使用方式上和使用目的上存在限制[1]。

1.2数字资源组织中的规范控制问题

所谓数字资源组织,是指对摄取的数字资源进行分析、选择、标引和处理,为数字资源提供有序化的结构,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数字资源在有序化的基础上必须有足够存储空间和简单快速的存储算法,从而有利于对数字资源的快速存取。根据关联性、结构性和功能性的方法原则,在对数字资源的组织中,需要揭示数字资源的关联、层次和功能的组织,即如何反映数字资源对象间的结构和语义的内在关系,来保持数字资源对象学科的完整性,同时对数字资源进行多维整合,体现资源整合的结构性和层次性。这需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才能使数字资源得到优化组合,取得最好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为方便用户获取有效资源,进行资源共享,在数字资源组织时应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需要利用数据管理模块对它们整理并编制长期保存元数据,将数字资源和元数据存入长期存储系统,并根据需要维护被存储数据的持久可用性,以便使典藏资源库中组织起来的分布式海量资源在各数据库之间自由流动。规范控制是数字资源组织的关键。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对数字资源规范控制制定标准。现用的规范控制如:传统的文献资源规范控制采用CNMARC或UNMARC标准。MARC标准是针对纸质文献而设计的,而大量数字文献的出现,过于精细的基于RICH格式MARC标准已无法适应。DC元数据只是一种标引方式,如处理不好标引资源的存储,其功能将弱化。对如何处理针对文献种类提供特定的目次信息、期刊文献跳页、文集的页号、按文章标引等问题,远不能适应对数字资源标引需要。XML目前被广泛用于对数字资源的组织,同时作为元数据数字资源载体,在数据交换领域被广泛应用,有优异的跨平台、跨语言等特性。通过XML可将数字对象、目次信息及其标引对象有机组织在一起,方便用户与系统之间交换数据[2]。因此全面支持XML是数字资源典藏建设与应用软件之间实现无缝整合必须解决的问题。

1.3数字资源典藏管理存储问题

随着馆藏资源建设中产生的数字对象越来越多,海量数据的生成和积累意味着馆藏知识财富的增加。但也意味着这些宝贵的馆藏记录和文档面临因技术过时和载体变质而引起损失的危险。JeffRothenberg指出,“‘21专家组’的研究给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结论:目前根本无法对数字信息存储的效果做出任何保证[3]”存储问题在档案馆和图书馆表现得尤其突出,其突出问题表现在:数字对象被永久存储于物理媒体并不等于具有持久的可用性。数字图书馆联盟指出了数字对象的存储和永久性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存储涉及一个对象的技术寿命和质量,持久性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含了存储,但也指对象是否仍然在将来以任何形式存在。持久性暗含了对对象维护的概念,同时也意味着对其可访问性的持续保持[4],否则会缩短数字图书馆的平均寿命[5],降低被存储资源的可访问性。存储策略、存储框架、政策、法律等相关问题是数字资源存储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4数字资源典藏管理的权限控制机制问题

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图书馆没有专门的典藏部门,典藏工作只是作为采编工作的一部分,即使是设立了专门典藏部门的图书馆,其典藏部门的管理工作也多是有责无权。从知识产权管理的角度,如果典藏权不明确,那么馆藏资源的调拨、分配、清点等各项工作的监督,以及协调馆藏建设与用户工作部门在馆藏资源利用上的关系等将无法进行,况且在网络环境下,典藏工作的内涵增加了,其职能也必将得到延伸,典藏管理权限的不明确将成为新时期典藏工作职能发挥的一大障碍。从以上分析已经看出,在对数字资源摄取、组织、标引、存储过程中必须获得授权才可得到典藏的权利。但数字资源涉及的权限关系比较复杂,因此有必要针对具体问题分析具体的权利归属。

2国外数字资源典藏管理政策简介

美国法定典藏以1976年版权法和theCodeofFederalRegulation为标准。版权法中407节和408节规定,在本土出版的作品一律要求典藏并符合强制典藏要求的伴随可自愿登记。美国在线作品的自愿典藏是通过电子登记与典藏递送系统CORDS完成,很多类型的电子作品可以通过它注册电子版权和进行典藏。1989年,计算机程序机器、可识别的出版“数据”,成为强制典藏的对象。但对于网络出版物美国版权法中规定“出版”与传播联系在一起,在网络上创建复本被认为是出版过程或展示的自然组成部分,而不是“出版”。存取方面的限制和在线资料的复制被定义“有限出版”,依据版权法被认为“未出版”而不强制典藏。

荷兰出版作品版权典藏法案对原版权法案进行修订,同时将网上的电子作品也包括在规定典藏范围,但是规定只限于表态作品,对于数据库,则由版权典藏机构来完成典藏。荷兰皇家图书馆(RLD)通过国家书目可以了解所有出版作品的信息,根据修正案,所有符合RLD典藏标准的网络出版物都必须被典藏。

1992年2月澳大利亚版权法评审委员会做出一项决议,建议将“图书馆资料”的概念范畴予以扩大,将电子资料包括在强制典藏范围内,但典藏的资料在存取受限的基础上可拟利用。同年国家图书馆又向联邦政府提请对版权法案典藏立法中的相关条款进行修正。1995年国家图书馆向版权法评审委员会提出对电子出版物典藏做出规定。1996年澳大利亚创建PandoraProject,开发选择、搜索、存档网络出版物的程序,并公布一项网络出版物选择标准指南,只收录具有国家象征的电子出版物[6]。2000年澳大利亚政府实施数字议程法案,对1968年版权法案的修正考虑了互联网这样的新事物,但没有对法定典藏进行修正。

加拿大于1995年通过修订各种物理格式出版的电子出版物而颁布国家图书馆法案和国家图书馆图书典藏制度,但不包括网络出版物。国家图书馆EPPP系统通过开放存取、远程控制和在线咨询3种方式完成接受、分类和典藏网络出版物。目前网络电子出版物典藏和保存是自愿的,但存取受制于出版商[7]。

德国的自愿典藏从1998年7月开始,其选择典藏的是商业出版物、在线学位论文、期刊和大学出版物,免费存取的资料采用自动传播方式,直接由出版商传播的是成本、正式出版物、与出版物同时提交的还有出版的格式,提交的电子格式是国家图书馆基于长期存取目标规定的提交格式。

新西兰国家图书馆法案2003(TheNationalLibraryofZealandAct2003)要求图书馆收集、保存新西兰电子文档,并提供访问服务。为了正确执行该法案,新西兰国家图书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研究建立长期保存数字资料的仓储条件等。

3数字资源典藏管理政策及内容

3.1数字资源典藏管理的内容及其定位

传统典藏是文献加工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典藏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文献布局是否合理。数字化及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使传统馆藏建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馆藏资源的概念被重新定义为“现实资源+虚拟资源[8]”,而且馆藏结构也呈现出多元化、信息化、动态化的特征。从理论上讲数字资源典藏管理就是一种馆藏数字资源的组织与管理,它包括了馆藏数字资源组织和馆藏数字资源管理两个方面。简单地说,馆藏数字资源组织就是将摄取的数字资源按照一定要求,进行合理布局、排列、保护和清点的过程;馆藏数字资源管理则是对馆藏数字资源组织的控制、调节活动,它是按照一定目标,通过馆藏资源利用效果、统计、评价等信息反馈,有效地控制馆藏资源运行的方向、速度、范围和密度,从而使馆藏系统和用户系统有序结合运转,并处于均衡饱和的最佳状态。因此,数字资源典藏管理工作定位于既是记载、验收、统计、存储、保护馆藏数字资源的技术性工作,同时又有复审、分配、清点、核查、处理馆藏数字资源的行政职能。

3.2数字资源组织中的规范控制政策

数字资源组织政策,就是按照一定科学规则和方法,来对数字资源的特征进行描述和序化的过程,以方便用户对馆藏资源的检索和利用为目的。数字资源馆藏由“现实资源馆藏+虚拟资源馆藏”复合组成,因此数字资源馆藏政策也据此复合而成:(1)现实资源组织方法包括:按照学科内容的组织法、数据库组织法和数字资源整合工具法。(2)虚拟资源组织方法较为复杂,从数字资源组织的类型看,有一次虚拟资源组织和二次虚拟资源组织两大类。一次虚拟资源组织法包括WWW信息组织、FTP信息的组织等;二次虚拟资源组织法有导航网站、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等。但图书馆目前常用的组织方法主要为:学科导航、联机编目法、数据组织法。Calis联机编目系统已成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组织的成功范例[9]。XML被广泛应用于对数字资源进行组织,通过XML可将数字资源、目次信息及其标引信息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据专家预测,在未来的几年里,元数据和内容标准将继续朝着以XML框架及与之相关的技术环境发展。这些发展将使得图书馆应用技术更少专门化和领域特定性(DomainSpecific)。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MARC等已经在向适应XML的方向发展,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MARCXMLSchema等[10]。数字资源组织的方式有多种,各馆数字资源数量种类和服务对象不同,组织方式也要因馆而异,也就是各馆要制定具有自己个性化特色的数字资源组织政策。

元数据可以理解为“关于数据的数据或描述其它数据的数据”。元数据具有对数字对象的描述、定位、搜索、评估和选择的功能。元数据与数字对象的关系就如同书目数据与图书的关系一样,能比较完整地反映出数字对象的全貌。为了便于用户有效获取数字资源,进行资源共享,图书馆在对数字资源典藏入库时,有必要对数字资源进行标准化标引。对此,国际上制定了对数字资源的标引方法,即DC元数据。DC元数据集是元数据格式发展中比较熟悉和成功的一种,已成为对数字资源标引事实上的标准。DC元数据标准的创建,是通过对数字资源的提供者对资源属性的描述并对其内容进行缺省的标引方法,进一步保证了数字资源建设的标准化。在提供标准化标引方法的同时,数字资源库与应用软件系统也可以提供图书馆创建自己的标引方法,即系统提供标引模版,图书馆可以根据本馆的性质设计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同时,DC元数据资源描述方案又称为网上资源的编目。由于DC元数据已被结构化,并支持字段查询,为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的编目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11]。

3.3数字资源典藏保护和存取政策

作为对数字资源管理政策的一部分,典藏保护和存取是有长期计划的。任何政策的制定必须解决对典藏资源的安全性跟踪并保证经过一段时间后资源的可存取性。这包括两个含义:一是保护政策也称安全管理政策:在制定安全管理政策时,应考虑数字资源的保护与纸质文献保护的区别。在制定对数字资源安全管理政策时,各馆应考虑本馆各因素的重要性和不可预见的灾难事故,也要考虑典藏员素质的因素。科学的安全管理政策应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防护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对不同的因素,依据其重要性的不同分类分级分别采取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12]。二是存取政策,这需要解决三个问题:(1)历史遗留典藏资源如何存取和激活;(2)当前典藏资源怎样快速存取;(3)未来典藏资源如何存取及控制。这三个问题涉及潜在复杂的法律问题,在对这样的数字资源进行存取时应持慎重的态度。因此,存取政策的制定应包括:连续存取数字资源的特定策略,移植策略的不断发展及标准。数字资源存取需要在法定许可范围内进行规范操作。

3.4数字资源典藏管理权限控制政策

数字资源典藏管理权限控制政策不同于对纸质文献的典藏规则,对数字资源典藏控制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包括许可授权、法律障碍及解决、技术解决方案等问题。当前最紧迫的是如何解决这几个问题:(1)如何确定数字资源的存储等级,由谁管理;(2)哪些数字对象可以被移植至永久存储;(3)数字对象如何合法对外传输;(4)呈缴数字版本典藏操作与权利如何界定;(5)如何对被典藏资源进行灾难防范与安全管理;(6)如何确定数字对象的生命周期;(7)多馆协同合作典藏系统的对外服务权限。妥善解决数字资源典藏的管理权限问题,是建立可信赖的数字资源典藏机制的基础,否则图书馆难以获得资源商和版权拥有者的积极合作,也难以形成可靠的协同合作典藏关系。就图书馆现状看,作为数字资源保存和服务机构,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法中的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的相关规定,通过与版权所有者或拥有者签订典藏许可协议等方式保证图书馆的典藏权利,同时建立可靠的用户管理机制[13],加强对图书馆馆员和用户的法制观念,并积极解决或协助解决可能出现的侵权行为,从而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管理机制和合作氛围。4结束语

在制定数字资源典藏管理政策时,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信息产业界、图书情报界和软件开发商参与讨论制定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各种元数据、多媒体资源能相互包容的标准,数字资源协同管理机制建立的关键在于能否发挥政策、法规和市场调节的作用,形成合理的具有互惠互利经济结算机制的数字资源利用共同体,以实现在统一的协议下,充分地满足各方对数字资源共享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宛玲,张晓林.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3)

[2]陈文翠.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面临的技术挑战及解决方案.情报科学,2004(1)

[3]RothenbergJ.AvoidingTechnologicalQuicksand:FindingaViableTechnicalFoundationforDigitalPreservation.ToCouncilonLibraries,1998

[4]WatersD.TheDigitalLibraryFederation:ProgramAgenda.AprogramoftheCouncilonLibraryandInformationResources,1998(6)

[5]KahleB.PreservingtheInternet.SciencificAmerican,1997,276(3)

[6]NationalLibraryofAustralia.OnlineAustralianPublications:SelectionGuidelinesforArchivingandPreservationbytheNationalLibraryofAustralia.[2005-05-25]..au/selectionguidelines.html

[7]ElizabethMartinManagementofNetworkedElectronicPublication:ATableofStatusinVariousCountries.[2005-10-28].www.collectionscanada.ca/obj/r7/f2/r7-100-e..pdf

[8]顾扬.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典藏工作探讨.情报探索,2004(12)

[9]索传军.论数字馆藏管理政策.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5)

[10]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3)

[11]郝亚玲.Metadata: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序.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5)

典藏范文篇5

1.新建高校教材样本管理现状

新建高校由于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和历史积淀不足,造成教材样本管理经验缺乏,大多数新建高校尚未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教材样本管理体系。1.1教材样本库建设层次偏低。新建高校的教材样本库建设尚处在起步摸索阶段,收藏的教材种类单一,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尤其是一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教材样本和参考资料比较缺乏。教材管理部门仅仅局限在对教师推荐的课堂教材样本的收藏,缺乏对教材样本的深度管理(包括教材研究、教材评价、教材前沿信息收集、整理等)。另外,由于受到硬件设施、管理手段、管理人员能力素养等条件限制,对现有教材样本不能进行信息化的流通管理,使用效率不高。1.2教材样本存在形式单一。教材样本主要有两种形式:纸质教材和数字化教材。直观、明了的纸本教材是传统教材的存在形式,也是目前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教材资料。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占地少、数据量大、使用方便快捷、保存持久的数字化教材迅速成为教学资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目前新建高校由于存储条件限制及缺少经费等原因,教材样本的收藏仍然以纸本教材为主,数字化教材样本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师生对教材样本的多样性使用需求,限制了教材样本功能的进一步发挥。1.3教材样本建设的关注度不高。新建高校在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深化内涵建设过程中,上至学校管理层下至普通教师往往更多地着眼于教材建设和研究,对教材样本库建设的关注度不够。一种观点认为:教材样本是图书资料的一种,教务处不具备教材样本陈列展示的空间条件和硬件设施,教材样本管理不在教务处的管理职责范畴内。另一种观点认为:教材属于学科类专业图书,并且教材有特有的知识更新特性,需要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不断更新、再版,图书馆一般不会专门购入教材馆藏进行流通展示。教材样本归属不明确,直接导致教材样本库建设停滞不前,教材样本库建设的重要性被忽视。

2.教材样本归入图书馆藏的积极意义

如何借助高校现有的资源配置,让教材样本“活”起来是值得每个教材管理工作人员思考的问题。教材样本如果只是简单的收藏不加以充分利用,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对教学科研更起不了任何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不断扩充馆藏资源,优化馆藏文献体系,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保障,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师生对文献情报的需求,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工作[1]。教材样本入藏不但改进了教材样本管理的方式方法,而且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一举两得。选择图书馆进行教材样本建设是让教材样本“活”起来的最佳途径。2.1教材样本入藏是图书馆发挥自身职能的重要途径。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各领域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任。无论是教师在教学科研过程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接受、消化、吸收,都离不开各类教材信息和文献资料。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收集中心,教材样本入藏是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的重要补充。丰富、合理的教材样本馆藏由图书馆进行统一的流通管理既可以为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又可以为乐于知识拓展或急需教材的学生提供一条快速获取教材的便利捷径。因此,图书馆开展教材样本入藏是充分发挥其文献开发、资源共享、文化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2.2收藏教材样本可以凸显图书馆的功能优势。第一,教材样本的存贮与展示需要相当的藏书空间与书架设备,图书馆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二,教材样本的借阅使用,需要成熟、有效的流通管理制度确保借还工作的正常开展。图书馆成熟完善的公共图书流通服务体系,可为教材样本的流通提供经验参考。第三,教材样本入藏时对教材的分类编目、上架等工作必不可少。这项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成的图书编目系统完成,这是图书馆的专业优势。第四,拥有丰富图情专业知识和相当工作经验的图书馆员是教材样本馆藏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教材样本入藏后使其具有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性的特点不但便于教材样本的借阅流通,而且改进教材样本存储管理的方式方法,是教材样本管理的创新举措。2.3教材样本入藏实则是教学档案的存档。教学档案是学校在教学评估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资料。教材样本留存实则是教学资料的存档,管理好教材样本有助于应对各种评估。高校评估离不开对各种教学档案、资料的查阅,教材样本是日常课堂教学的重要体现,通过调查教材样本,了解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所涵盖的知识深度与广度,体现出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能力,为专业评估提供有效的人才培养参依据。2.4教材样本入藏有利于促进教材建设和选用。收集、陈列系统、全面的教材馆藏,方便教师查阅参考相关教材的实物资料。一方面,通过借鉴不同层次、不同版本的教材,全面系统地掌握国内外同类教材的编写水平及研究成果,开阔教师在编写教材时的学术视野[2]。为教师编写特色、质量、国际化的教材提供翔实的参考资料,提升新建高校教材建设的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对比各版本的教材,从中选择适合本校专业特色的教材版本,提高教材选用质量。

3.教材样本馆藏建设的原则

教材样本管理与图书馆藏功能融合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发挥教材样本的价值与图书馆的助学服务功能,因此,在制定教材馆藏建设策略时必须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建设发展方向等结合起来,根据自身条件,“量身定做”最适用的教材样本馆藏。教材样本典藏原则必须围绕这一目的展开。3.1全面性原则。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样本馆藏的全面性。面向本科人才培养教育的教材文献资源建设时,更多考虑的是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设置的需求。教材是体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教学方向的作用。展现课程内容的教材样本很有必要全面入藏,这样才能完全体现学校人才培养能力与水平。3.2重点性原则。从特色学科、重点专业建设出发,注重样本馆藏的重点性。围绕学科建设需求的教材文献资源建设时,主要考虑的是教材样本资源的权威性与可研究性。普遍研究重点学科的同类教材,在比较中寻找差距,不断提升,才能编写出高水平的教材。因此,必须收集国内外重点院校的权威论著和经典教材。更要注重收集专业领域内处于学科发展前沿的优秀科研论文和学术成果,以此满足科研工作者的需要,促进学科发展、课程建设。3.3发展性原则。高校图书馆在购置教材样本资源时,要注重教材样本的发展性。要与学科的发展变化、时代的发展趋势、社会的信息网络化进程符合。同时,要考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读者阅读需求和方式的转变。根据学校的学科发展计划、读者的实际阅读需求,建立合理的、动态的文献信息保障。及时跟进国内外优秀版本的更替,及时补充最新教材形式及版本入藏。保持资源的时效性,才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4.新建高校图书馆教材样本馆藏建设的困境

首先,由于部门职能分工的不同及图书馆和教材管理部门、各院(系)之间沟通协调不足,图书馆不能及时掌握各专业教材和教辅资料的准确信息,影响教材馆藏建设计划的精准性和全面性。其次,现阶段图书馆在图书典藏过程中:教材和其他普通图书一样按学科分类到不同书库,没有专门针对与本校专业发展课程设置相关的教材类图书进行特殊采集和分类。另外,若仅仅依靠图书馆采编部的图书采购经验与经费,则肯定会影响教材馆藏的采购质量。我们需要改进当前工作的方式方法,促进教材馆藏建设的实施。

5.教材样本馆藏建设途径

典藏范文篇6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典藏范文篇7

关键词:典藏;图书馆;图书管理;管理制度

一、引言

为了能够方便读者更好地利用馆内各项图书资源,高效开展各种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还需要正确认识典藏及其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价值作用。并主动立足自身实际,探寻更多行之有效的图书典藏工作路径,使得图书管理成效得以进一步优化。

二、典藏的简要概述

在图书馆常规业务流程当中,图书典藏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旨在方便读者快读、准确地获取各项所需知识信息。并通过切实结合读者需求,在积极引导其提高对馆内藏书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对藏书范围、来源去向等进行相应控制并科学处理馆内藏书。具体来说,图书典藏工作主要包括图书排架、倒架与储藏、图书验收校对、归整审核馆藏目录等[1]。通常针对图书典藏工作,馆内会专门设置相应的典藏部门,其通过积极与馆内其他部门进行协同合作,共同深入落实图书馆图书管理。

三、图书馆图书管理中典藏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信息反馈对接读者。在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中,需要构建完善的图书信息资源,使得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馆内典藏部门需要调查统计读者借阅量,以此为基础对读者阅读喜好、阅读需求及阅读行为习惯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及时将得到的分析结果反馈至采购部门,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采购图书,既可以有效满足读者阅读需求,同时也可避免出现图书资源浪费的情况。以笔者所在图书馆为例,馆内典藏部门通过长期对馆内读者的阅读类型、阅读行为等进行认真观察,在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掌握读者借阅量,把握其最感兴趣的图书类型和借阅需求后,将最受读者喜爱的图书放置在馆内显眼位置,便于读者随时翻阅并有效激发其阅读兴趣。针对部分学生读者群体经常需使用的工具书、教辅书,原本典藏人员统一将此类图书存放至库藏室内,但在发挥典藏信息反馈作用与该类读者群体直接对接下,典藏人员直接将工具书和教辅类图书调配至资料检索处。学生只需利用馆内信息检索系统键入相关关键词,即可快速查阅、浏览所需图书。而图书馆也可立足读者的实际阅读量,对图书采购量进行相应调整。(二)有助于优化配置图书资源。典藏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的另一大重要价值作用,体现在有助于实现馆内图书资源的优化配置。典藏部门在管理馆内图书前,需要采编部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规范完成图书采编,而后由典藏部门对所有完成采编且符合规定要求的图书,对其数量、名称、序列号等进行统一登记[2]。以笔者所在图书馆的采编部采购一批新书为例,当新购图书数量较多时,典藏人员将依照图书具体类型及内容将其科学分类,分成两部分分别用于典藏和供读者任意阅读。当新购图书量不多时,典藏人员将主要调配此类图书资源供读者自由阅读,以充分发挥图书应有价值作用。在此过程中,馆内典藏人员需要对新购图书进行编号,该编号相当于图书的“身份证号”。读者在查找所需图书时,只需利用馆内信息检索系统输入该编号进行有效索引,准确获取所需图书。同样,在验收图书时,典藏部门通过根据读者据图需求,将各类图书放置在有文献检索之处,不仅可实现对馆内图书资源的合理调配,也可为读者查找、阅读所需图书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图书管理服务成效。(三)有助于图书除旧更新清点。图书馆图书管理当中,典藏所具备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有助于馆内图书的除旧更新与全面清点。随着读者阅读需求的逐渐发展和愈发多样化,馆内图书资源也需要及时更新更换,否则将影响图书资源价值作用的有效发挥。这也要求在图书馆进行图书管理时,工作人员需有意识地更新馆内典藏图书,保障其具有较高时效性和多样性[3]。针对馆内存在严重破损或过于老旧、利用率极低的书籍,也需要工作人员将其及时提出,并将利用率更高的最新图书放置在原位置上。在这一过程中,馆内典藏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及时、认真登记各项图书资料,并对其质量情况进行全面清点。如笔者所在图书馆中的典藏部门,通过详细调查统计图书借阅量及其他相关信息,确定其中利用率较低的上架数目,将其及时换下而后放置采购部门按照读者最新需求及其借阅量较高的书籍类型所采购的新书。在切实满足读者阅读需求之余,也有利于优化馆内典藏图书结构布局,提升整体典藏工作质量与图书管理服务质量水平。

四、关于典藏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重要性发挥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为使得典藏能够更好地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作用,本文认为图书馆首先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健全典藏管理制度。一方面,典藏管理制度中需要对包括典藏部门、采购部门在内的图书馆各部门工作人员,在典藏工作与图书管理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进行统一明确,将责任落实到位,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典藏,并充分了解其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自觉配合典藏人员共同完成图书馆各项图书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典藏管理制度还需要对图书分类与图书编码的具体标准、方式以及图书采购渠道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细化和明确统一。为图书馆规范化、标准化地完成典藏管理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指导依据。最后,本文认为在典藏管理制度中,图书馆也应当有意识地将相关奖惩措施列入其中,例如对于馆内装帧不合格或是盗版图书,需要在及时将其剔除的同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责任追求和相应惩处。而针对读者满意度较高,能够主动为读者提供个性化、高质量图书借阅等服务的工作人员,则需要对其给予适当的物质与精神奖励。以此有效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内在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图书馆典藏管理工作中,为全面优化图书馆图书管理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二)灵活运用多项先进技术。在信息化时代下,图书馆典藏图书资源总量越来越多,为了能够高效完成图书管理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典藏在其中的优势效用。相关工作人员也需要主动转变自身保守的管理理念,在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将更多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引入其中,从而有效加强图书馆典藏管理信息化建设。例如笔者所在图书馆,典藏部门人员在进行图书编码录入与归整审核时,通过对馆内现有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与局域网等优势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利用,而后运用专门的数据库与编码工具软件,配合使用扫描仪等其他现代化设备。使得典藏人员能够快速、精准地完成海量图书编码工作,所有图书编码将根据图书类型等自动进行分类整理,并妥善存储在相应的数据库中。馆内工作人员与读者用户,可直接运用数据库中的检索引擎,键入相关图书编码即可快速获取其想要的图书信息。(三)严格管控图书资源质量。根据上文可知,典藏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对于图书资源的除旧更新与全盘清点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基于此,图书馆有必要加强对图书资源质量的严格管控,典藏人员需要定期对馆内图书进行查询、审核,及时淘汰馆内破损、老旧的图书以及盗版图书、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的图书。在根据典藏部门调查统计得到的读者借阅量等相关信息数据,对读者阅读喜好、阅读行为等进行分析后,有针对性地采购新书时,相关工作人员同样也需要利用正规采购渠道完成新书采购。所有采购的新书还需采用抽样检验的方式,对其装帧情况、纸张质量、文字清晰度等各方面进行严格审核。图书馆还可以鼓励广大读者参与图书资源质量监督管理中,引导读者利用馆内微信号、意见簿等途径,及时举报其发现的馆内劣质图书资源。在读者与馆内工作人员的通力配合下,使得馆内图书资源始终具有较高质量水平。为深化图书馆图书管理及各项阅读推广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图书馆需要主动根据自身实际,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尽快制定出规范完善的图书管理制度。并通过灵活运用更多的先进管理技术手段,重视加强对图书资源质量的严格管控,使得典藏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的重要价值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图书馆在新时期下真正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曲才慧.典藏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的作用[J].长江丛刊,2017(07):182.

[2]刘方方.图书馆图书管理中典藏的作用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7(08):196.

典藏范文篇8

关键词:图书馆;书目;数据规范

图书馆馆藏目录是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揭示馆藏、宣传图书、辅导阅读和读者检索的工具。[1]图书的、检索、统计、管理等系列工作必须依据系统目录来完成。高质量的书目数据库则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能否全面投入使用,各个子系统功能能否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它直接影响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运行。[2]为了使图书目录的统一和规范。2005年国家图书馆组织专门的修订组修订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目前联机编目都是依据这一规则对图书进行著录和编目的。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书目数据的质量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如对同一类别图书分类级别不一致、分类标引与主题标引不准确、不规范、同类图书归类不一致、对丛书的分类方式标准不统一、对交叉学科的图书归类不一致、对新学科和交叉科学图书的主题标引不准确;著录标准不统一,著录内容不规范;书目数据著录内容不全,格式不标准、不规范;由于疏忽造成的错录、漏录现象;在图书投入流通后的典藏记录不规范操作。这些不规范直接影响了馆藏图书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降低了读者服务质量,而且质量不高的书目数据还关系到馆藏文献的收集、整序、组织管理。目前上述的前四个问题都得到了图书馆的重视,而上述的第五个问题却没有得到相当的重视。其实图书典藏数据是图书的档案记录,同样是书目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目数据再完美,典藏数据不规范,同样影响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笔者对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书目数据不规范的原因

1.编目业务外包可能留下数据隐患。目前,大多图书馆对图书的采购实行了采购招标。由此造成了图书的集中到馆,为了不影响其基本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外部企业资源和管理高效率的优势,达到降低图书馆运作成本、节约人力、缩短新书加工周期,也为了缓解图书馆自身编目压力,大多图书馆对图书编目也实施了业务外包。编目外包所利用的基础数据是源自馆外编制过的机读目录数据,外来数据本身就不可能做到十分的标准、规范和精确,加上编目人员水平高低不一,在检索、核对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差。外来编目人员对各馆的具体情况不熟悉,在分类级别和类目上没有按馆内的特定规则进行,如多主题书、丛书的归类没有根据学院学科的特点和馆内习惯规定处理,因此造成数据的不统一、不规范。另外,对题名中的外文字母、阿拉伯数字、空格、标点等录入也会因为对CNMARC规则的理解偏差错误著录。在效益就是金钱的商业理念影响下,供应商为了抢时间、节省劳动成本,他们会更重数量而轻视质量,因此,错录、漏录现象也经常出现在文献著录、标引、格式和字段中。

2.领导规范意识不强造成疏忽。在网络化的今天,许多图书馆管理者只把实现本馆各项工作的自动化和提高本馆工作效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甚至片面强调数量,以致在书目数据库建设时,对数据的规范不够重视,对数据项目著录简单化,而没有考虑到主题标引和建立规范档。这样表面上是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实际上给数据规范留下了隐患。这种隐患日积月累会造成更大的隐患,重新修改、规范大量的书目数据则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3.编目人员不稳定和培训不力也是造成数据不规范的原因。在目前图书馆专业队伍建设中,管理者往往注重了岗位的轮流,以便使馆员能换位思考和熟悉图书馆各项业务的工作流程和业务技能。但是对于专业技能较强的编目人员,过于频繁地更换人员,又不注重其岗前的培训,使得部分分编人员边学边干,在摸索中工作,一人一种思路,加之对一些规则理解的偏差,自然会造成数据的不规范操作。如著录依据的不统一、不标准;编目格式的不标准,著录简单化、字段、指示符和代码使用不当、误录入问题的存在;文献标引不规范等等。

4.非人为因素。计算机机本身的性能差也会直接影响着图书、数据录入、数据转录等工作的效率和速度,有时由于计算机的原因会在数据制作过程中出现错误。二、书目数据规范的措施

1.加强编目外包质量验收程序。编目业务外包是目前各馆图书编目业务的必然趋势。为了消除数据不规范隐患,图书馆本身应把好质量关。选派有良好敬业精神,工作认真负责,有着丰富的机编经验,熟悉机读目录格式的同志担任专职校验员,对编目人员已编好的每条数据进行认真查对校验,力求正确,严把数据的质量关,通过校验及时发现并改正数据错误。

2.制定规范细则。(1)制定分类标引细则。由于《中国图书分类法》类目的设置总是跟不上新学科的发展,因此有的多主题、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图书难以归类,中图法的不断修订也造成部分图书分类类目的不一致。所以各馆应有适合自己的分类标引细则,应结合自身馆藏特点和学院学科结构来制定,让编目人员有章可循。(2)制定主题标引细则。主题标引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但是如果没有制定主题标引细则,就很难做到标引深度的一致性。(3)制定著录工作细则。这几年,有关机构和部门相继制订、颁布了国家标准《文献著录规则》、《普通图书著录规则》和行业标准《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等,这些都为书目数据的制作提供了原则及标准。但是著录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详简级次,各馆应有各馆的要求。为了使书目数据做到标准化、标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于同一个馆,应执行同一个标准,以保证相同的问题在不同的人手里得到相同地处理,保证数据的前后一致性。

3.稳定、精选编目工作队伍。编目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岗位,而且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应保持编目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防止因编目人员变动而给书目数据带来人为的质量下降。一个称职的机读编目人员应具备自觉地提高编目质量的意识、认真负责的态度、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还应熟悉业务工作流程;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熟悉编目工作的各种标准、规范以及机读目录格式,能准确地对文献进行学科分类和主题标引;具有广博的其它学科知识;懂得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方面的知识,并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具备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等。因此开展灵活多样的业务学习交流活动,提高编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质量意识,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编目人才队伍,是控制书目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

4.对书目典藏数据的规范操作。典藏数据是读者获得馆藏图书资料的重要依据。再规范的前期标引、著录,如果不清楚馆藏状态和馆藏状态不实,则给获得图书资料带来困难。因此,在重视编目数据规范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典藏数据的规范。正确输入馆藏地点、流通类型、流通等级,对图书的丢失、破损、调拨、剔旧等变动要严格修改典藏数据。使书刊典藏实际与书目典藏数据完全一致,确保数据的真实可信。

作者单位:湖北黄冈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典藏范文篇9

FLCS系统组成

图书管理系统FLCS分为图书采访子系统、编目子系统、流通子系统、典藏子系统、期刊子系统、全文管理子系统、书目检索子系统、阅览管理子系统八部分,系统各部分既相互独立,又能进行各部分之间的数据调用。该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接口功能,可以实现系统数据与MARC(ISO2709)数据的相互转换,也可以将系统数据转换为相应的文本数据,以供字处理软件如WORD、条形码打印软件如EZ2等调用。该系统还具有联合编目功能,可将本地或外地其他系统数据转换为本系统数据,并能通过倒排文档对其进行多途径、高速检索。另外,系统可以由用户进行功能设置,根据各馆实际情况灵活设置系统参数。系统帮助则是对本系统的详细介绍及问题解答,帮助初学者迅速掌握并能够实际应用。

总之,FLCS不但是一个标准的完整的图书信息管理软件,它还是一个开放的具有数据转换与通讯功能的管理系统。

系统特点

√面向最终用户,全部操作可视化

√系统代码为32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软硬件性能并具有高度安全性。

√自动化程度高:出版者、出版地、书目号自动调出、可自动套录所购采访或编目数据、自动判断图书借出与还回、自动计算超期罚款、读者超期书自动提示等。

√系统参数设置灵活:可对图书借阅期限、超期罚款金额等参数自由设置。

√具有数据转换与通讯功能:系统数据与MARC(ISO2709)数据相互转换、系统数据转换为各种文本数据。

√具有联合编目功能。

√系统开放性好:可将光盘数据或互联网上数据复制到本系统建立全文数据库以供读者网上调用。

√完全实现INTERNET实时数据交互。

√系统全部采用4位记时,彻底解决2000年问题。

√允许自动即时存盘,避免数据掉电丢失。

√显示器分辨率自动识别,充分适应多种显示器。

√可存贮图书具体内容及附带图片、声音、动画等信息。

√系统能自动检测图书输入的复本与登录号错误,确保图书流通时正确无误。

√系统具有图书错误码修复功能,对由于停电、死机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系统数据错误均可自动恢复。

√FLCS有完整的历史功能,可记录图书借还、罚款、销证、现金等多种数据信息。

√通过特殊算法,实现高速包含式检索。

标准的软件

一、标准的32位WINDOWS应用软件

图书信息集成管理系统FLCS应用平台为:PC机操作系统:WINDOWS95及以上版本;网络操作系统为:WINDOWSNT、NOVELL。FLCS彻底抛弃了16位操作系统,在WIN95以下版本的PC机操作系统上不能运行。FLCS全部代码为32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软硬件性能并具有高度安全性。

图书信息集成管理系统FLCS完全采用图形界面,支持WINDOWS下的不同软件传递数据,不同软件同时运行等所有功能。

二、标准的网络软件

图书信息集成管理系统FLCS为标准的网络软件,通过FLCS我们可以实现几十台计算机同时编目、借还、检索等操作。通过特殊的算法,FLCS在网络上运行时,图书借还、模糊检索等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FLCS的记录限制为十亿条,系统测试用HP(166/32M/2.1G)服务器,联想(166/32M/2.1G)PC机工作站,管理200万册图书,在10M网络上运行时,检索、借还等操作时均实现秒级延时。FLCS系统适用的网络规模只受网络操作系统限制,也就是说,只要所购网络操作系统允许,您可以随意增加入网微机数量。

三、标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系统支持CNMARC/USMARC/LCMARC(ISO2709)数据,书目及连续出版物著录符合《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和《中国文献著录标准(GB3792)》,书目条码符合中国图书馆行业条码标准(Code39)。

FLCS60新增功能

√允许自动即时存盘,避免数据掉电丢失。在进行数据录入、图书借还等操作时,系统可将数据随时存盘,以防因机器异常错误而造成数据丢失。

√显示器分辨率自动识别,充分适应多种显示器。操作窗口中的项目随窗口的大小自动调节

√可存贮图书具体内容及附带图片、声音、动画等信息。

√集成科技论文管理系统。

√多条件组合数据处理。在打印、统计、数据转换等操作时,用户可根据自已的需要进行组合数据处理,只输出自己所需要的数据。

√彻底抛弃数据接口,完全实现INTERNET实时数据交互。系统通过C/S运算模式,将数据运算置于服务器端,实现了大批量数据的包含式检索。

√所有打印均具有预览功能,所有报表列超过长度均可自动折行。

√系统允许多个窗口同时操作,例如在不关闭借还窗口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图书预约、流通查询、罚款登记等流通系统下的所有操作。

√增加多种统计功能。系统增加如编目阶段统计、流通分类统计、流通明细流通、藏书分类统计等功能。

√增加多个数据字典

√增加欲超期查询,可检索出将要超期的读者并可打印输出。

√可方便的打印图书借阅证。

√可进行批量销证。

√可进行批量典藏及分册典藏。

√检索结果与检索条件分离,可保留多个检索结果。

√丰富借阅制度,可对不同类型读者、不同类型图书,设置不同的借阅权限。

√可将系统临时文件放于本地,加快了程序运行速度。

图书采访

图书采访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记录采访信息并向编目子系统提供数据。图书采访子系统主要由数据处理、查询、统计打印、图书验收、信函定书几部分组成。下面就几个功能做一点解释说明。

一、数据录入:通过ISBN号可以调入MARC数据、出版者数据并在输入ISBN号时进行。

图书馆可以外购采访数据或从互联网上下载图书采购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录入功能自动追加到采访系统中来。在进行数据录入时系统自动记录图书出版者信息,保证一次录入多次调用。在进行数据录入时系统自动,也就是说,如果您要采购的图书已订购或已收藏,系统会给您相应的提示。系统安全性校验。例如,如果没有输入正题名、复本为0或过大,系统会给出相应的提示。数据携带。报纸科别、出版日期、复本、书商名信息系统会自动携带。

二、批量自动:系统将采访录入库数据根据ISBN号、书名去采访主库、编目主库依次查找,如找到则系统提示为重书。如果为重书,则可以修改其订数据或将其删除。

三、打印订单:系统可打印标签格式的订单,此订单格式已得到新华书店等书商允许。

四、图书验收:FLCS提供图书验收功能,通过图书验收,FLCS自动分配图书登录号。我们也可以不使用图书验收,而图书编目时编目验收一次完成。

图书编目

图书编目时系统自动调用采访子系统数据及所购MARC数据,图书编目完成后,可将数据交送到编目主库及流通子系统进行图书典藏及流通。图书编目子系统大致有图书编目、自动、统计打印、数据转换、数据维护几部分组成。

一、图书编目:FLCS采用固定条目式录入方式,通过多种辅助功能加快了图书编目速度。

√图书编目时可以自动调入图书采访数据、图书验收数据、所购MARC数据、出版者数据等。

√在键入ISBN号时进行自动。

√可以输入图书内容。在此,可以输入图书文本内容,也可以将图书内容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将图书内容复制到系统中。

√嵌入文件:在此,可以利用WINDOWS的嵌入功能嵌入图片、声音、动画等。

√出版地、出版者等数据自动记忆。

√开本、页数等自动加"cm"、"页"。

√丛书名等字段自动携带。

√种次号自动给出。

√正题名、分类号、复本、登录号错误提示。

二、编目:FLCS提供自动的批量功能,如果有重书系统则将新书与库存图书同时显示出来,用户可以对其直接进行修改。

三、检查登录号排序:图书登录号是图书馆每一册书的唯一标识,图书管理系统实际上是通过登录号进行图书借还的,如果在图书录入过程中登录号或复本输入错误,则会造成图书借还错误。FLCS提供了"检查登录号排序"功能,通过它,我们可以检查出重复的及不连续的图书,并可打印输出,以供我们改正。

四、打印统计:FLCS允许用户进行多条件打印和统计,各条件可任意组合。例如我们可以统计某段时间加工的某类中的某语种的图书编目情况。

五、数据转换:FLCS允许用户外购MARC数据、允许用户建立联合编目,FLCS还允许用户将系统数据生成MARC数据及各种文本数据以便和其他软件交换数据。

六、数据交送:FLCS允许批量调拨交送,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要交送的数据指明其馆藏位置、是否流通、条码号与登录号是否一致等图书典藏信息,在进行图书交送时每一册图书都使用这一信息,对少量具有不同典藏信息的图书,我们再通过图书典藏子系统将其更正。这样就避免了对每一册都进行典藏调拨,从而简化了手续,加快了图书加工速度。

图书流通

图书流通是用来记录图书借还信息的,必需有书有证才能进行图书流通,流通子系统中的图书数据来自编目子系统。

一、图书借还:FLCS的借还操作简捷、高效,无论借还操作还是借还速度都在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

√图书借还自动识别,在借还过程中不用任何键盘切换操作。

√图书还回时自动计算图书超期罚款。

√图书借还时自动检测借书或还书读者是否有超期书,如有超期书则出现提示。

√可自动建立图书条码号与登录号的对应关系。

√自动检测读者数据:包括读者借数、挂失、资格、押金余额、书证限期等。

√自动检测图书数据。

√自动还约书记到。在图书被还回时,如果此书已被预约,系统则自动所约图书记到。

二、借阅统计:FLCS可按分类法统计出所有大类在某段时间的借阅种数、册数及罚款多额。FLCS可统计出某段时间内的详细借还情况。

三、图书预约:如果读者检索到的图书已被借完,他可以办理预约手续,以取得下次借阅的优先权。读者可以通过INTERNET网络查询到自己的约书是否已到,图书馆也可以定期打印预约到书单发给相关读者以通知其约书已到。

四、查询:

1.用户可通过六种不同的渠道查询图书流通或读者借阅情况。

2.FLCS有查询欲超期读者功能,通过对查询日期的设置,可以检索出已到期的读者和将到期的读者,以通知读者提前还书。

3.通过对图书借阅频率的查询,用户可以评出各类热门书和滞借图书。

4.FLCS有详细的借还记录,通过借还历史查询,用户可以方便的知道某段时间内某书曾被哪些读者借过。如果出现撕书等违规现象,FLCS的历史查询会很大的缩小所要调查的读者范围。

五、罚款:FLCS系统的罚款只是从读者押金中扣除而不涉及到现金。FLCS的罚款有详细的历史记录,读者可通过INTERNET对自动的罚款情况进行查询。

六、书证管理

1.在进行读者办证时,系统携带除姓名之外的所有数据,而加快的办证速度。在进行读者办证时,可以嵌入读者照片,以供打印读者借阅证及图书借还时使用。

2.FLCS可以方便的打印读者借阅证。

3.FLCS进行单个或批量销证,可方便的打印出某一单位的到期或将要到期的读者清单,并标其借阅信息及押金余额等。这对学校图书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一功能,用户可以只对班级进行销证工作,而不涉及到单个读者。

4.FLCS的账务管理工作实用而严谨,用户只有在办证、销证、交款与退款处涉及到现金,其他罚款都是从押金扣除而不涉及到现金流动。FLCS有详细的现金流通记录以供查询。

5.图书错误修正:图书在流通过程中会自动关联许多数据库,如果在关联过程中发生停电、死机等异常错误而使数据失去关联,则会造成图书借还不成功,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图书错误修正功能修复图书和读者数据,以使图书可以继续借还。

期刊管理

期刊管理由期刊订购、现刊管理、过刊管理三部分组成,过刊编目完成后,可以通过数据交送,将数据交送到流通子系统进行过刊借还。

一、期刊订购:期刊订购是用来记录期刊订购信息的。

1.期刊增订:在进行期刊增订时,系统自动检测所录入期刊是否已订购,并给出提示信息。

2.打印订购清单:用户可以对不同书商、语种、出版频率打印订购清单,并可以将期刊订购数据生成EXCEL文档,以用来数据交换。

二、现刊管理:现刊管理要调用期刊订购数据并为过刊管理积累数据。

1.现刊记到:现刊记到时,系统自动调入订购数据,自动计算应到期号,自动生成本期订价,自动对应语种及排架号,自动检测已到期与缺期。

2.打印装订通知单:系统自动检测已到齐期刊并打印输出,用户可根据此清单进行现刊下架。

三、过刊管理:过刊管理由过刊编目、打印著录卡片、财产账等几部分组成。

过刊编目:过刊编目时系统自动调用订购数据、现刊数据及现刊下架数据,系统自动计算现刊合订价,自动给出分类号等。

图书典藏

通过图书典藏,用户可以指明每册书的条码号、馆藏位置、是否允许流通等信息。FLCS允许用户进行批量交送典藏然后再对个别图书进行典藏登记的方式,从而简化了典藏手续,加快了典藏效率。

一、图书典藏:在图书典藏时,用户可以指定每册书的条码号也可以不指定,如果不指定,用户可以在图书借还时再建立图书登录号与条码号的对应关系。

实际上,FLCS允许用户不经过图书典藏而直接进行图书流通,这反应了FLCS的可简可详的设计思想

二、统计打印:通过统计打印功能,用户可以方便的知道在某段时间内向图书馆各部门交送了多少图书,并可打印出那些图书的详细列表。

三、图书剔旧:FLCS允许用户进行单册书剔旧,剔旧书作为历史保留并可随时打印输出。

论文管理

FLCS60论文全文管理系统,通过这一系统,用户可以从光盘上、互联网上等媒体上下载信息,建立自己的全文数据库。FLCS的论文管理系统允许用户通过WINDOWS的OLE功能存放WORD文档、图片、声音、影像等多媒体信息,它是一个有效的多媒体管理工具,同时又是一个得利的办公助手。

用户建立的全文数据可以通过FLCS的INTERNET检索系统通过网络。

FLCS的INTERNET检索系统

FLCS提供一个C/S结构的INTERNET检索系统,通过该系统,用户可以利用WWW浏览器,从所有上网的计算机上检索到图书馆的馆藏书目、读者基本信息、读者借书、预约到书、超期读者、罚款记录、最新图书、借阅频率最高的图书及借阅频最高的读者、期刊数据、科技论文数据等信息。

该系统的服务器端配置为NT4、IIS3、ASP3、VFPODBC6、TCP/IP协议。

一、书目检索:通过INTERNET检索功能,用户可以很方便的检索到自已所需要的图书,并能查到各分册的馆藏位置、及是否在馆等信息。由于系统采用C/S结构,检索运算在服务器端进行,网络上传输的只是检索式及检索结果,从而大大减轻了网络传输负担,加快了检索速度。

二、读者检索:通过读者检索功能,读者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检索到自已的基本信息、所借图书、罚款记录、预约到书等信息。

三、论文检索:FLCS允许用户建自己的全文数据库,并允许用户将自己的全文数据库通过INTERNET。通过论文检索功能,用户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下载图书馆论文数据,并可进行下载、打印等处理。

触摸屏检索系统

FLCS提供了一个"傻瓜式"读者检索系统,该系统通过对整部中图法的引用和书名、作者提词索引,使触摸屏检索成为可能,适合于各学校图书馆。读者检索时,完全脱离键盘,不懂计算机和图书馆学知识的人员,也能用触摸屏或鼠标很快检索到所需图书。系统采用前台书目检索,后台自动打印借书单的方式,方便了读者和图书管理人员。

用户关心的问题

1.计算机停电或死机会不会造成数据丢失

FLCS有即时存盘功能,被修改的数据会立即存盘,不会因计算机异常错误而丢失数据。

2.FLCS能否存贮多媒体信息

FLCS能存贮每册书的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通过FLCS的科技论文管理系统,用户还能建立自已的多媒体资料库。

3.FLCS能否打印读者借阅证

FLCS能根据读者办证日期、读者单位、读者姓名或证码打印读者借阅证。

4.FLCS能否批量销证

FLCS既能单个销证,又能批量销证。

5.FLCS系统是否易学易用

FLCS系统是标准的WINDOWS应用程序,界面友好,操作容易,只要有计算机常识就可维护使用。FLCS系统的数据流程与图书馆工作流程是相符的,只要懂图书馆业务,在一、两周时间内就可熟练使用。

6.FLCS系统是否实用、是否具有先进性

FLCS的研制人员有图书馆学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有从事多年图书馆工作的老馆员,FLCS的研制人员决定了其实用性。FLCS系统采用CLIENT/SERVER结构,实现Internet/Intranet信息,FLCS能从互联网和光盘上下载信息,能存贮多媒体数据,所以FLCS系统当然是先进的系统。

7.FLCS能存放多少数据、能用于多大规模的网络

理论上讲,FLCS系统的记录限制为十亿条,系统测试用HP(166/32M/2.1G)服务器,联想(166/32M/2.1G)PC机工作站,管理200万册图书时,在检索、借还等操作时均实现秒级延时。FLCS系统适用的网络规模只受网络操作系统限制。

8.我们是否可以外购数据及与其他图书馆交换数据

FLCS系统可以自动调用所购采访数据、编目数据,FLCS可以生成标准MARC(ISO2709)数据以用于数据交换,FLCS也可以接收其他图书馆的MARC数据建立联合编目。FLCS还可以和其他软件如WORD、EXCEL等交换数据。

9.FLCS系统是否容易出问题、出了问题时怎么办

系统全部代码为32位,具有高度安全性,很少出问题。FLCS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例如因停电、死机、机器硬件故障等原因造成FLCS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时,可由系统自动修复。有纵横公司用户的地方即有纵横公司商,纵横公司已基本做到了服务本地化。

典藏范文篇10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藏书布局藏书管理布局体系增加流通率

我校新的图书馆已经建成投放使用近三个月了,图书馆从一个只有一间大教室到现在占地一千多平方米,拥有了现代化设备齐全的学生阅览区、教师阅览区、电子阅览区、密集型书架藏书室、书库以及工具书库,在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和因地制宜地布局自己学校藏书的过程中有了一点小小的认识和体会。

目前绝大多数图书馆均是按照文献类型及读者对象,分设学生书库、教师书库、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及教师资料室等,这样“二库三室”的布局模式,不分藏书新旧,不考虑图书利用率高低,使馆藏资源不能科学地分散于各科室中,针对这些现状,改变当前的布局模式,确定合理的藏书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按照图书文献利用率的高低及新旧程度,结合服务方式,将藏书依次划分为四个区域,根据图书的流通率分为四个藏书书库的布局体系,我认为中学图书馆的藏书体系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我个人的设想是这样的:

一、图书主库1

该书库实行借阅一体,服务对象是全体师生,其藏书的特征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流通率高、参考性强、近期出版的图书。

在该书库里,我们还增设了一个本校特色阅览区,鉴于我校是全省的体育、文艺特长学校,每年都为全国各著名的文艺、体育学院输送大批的优秀特长生,我们在最醒目的地方利用12组书架把近期出版的、参考性强的、时效性强的有关文艺、体育方面的专业图书开架借阅,这样就大大缩减了师生的找书时间,提高了效率,也增加了图书的利用率和流通率。

该书库我们尽量做到了藏的图书无“死书”,藏书数量保持在3万册左右。该书库要具有推荐书库的作用,所藏图书要体现和服务于中学教育教学的原则,图书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政治和品德修养方面的读物,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启迪学生知识和智力发展的读物,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中外文学名著和其它作品,艺术和美学知识普及读物等。还有做好对学生的导读工作,每一个月有新书介绍、热门书排行榜。

二、图书主库2

该书库也称为“工具书库”。将教育教学必备的、常用的工具书,在该书库中设闭架书柜,便于查阅。这种“师生一体”、“借阅一体”、“书报刊一体”、“管理一体”的布局模式,体现了“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实现了资源共享,而且一切都是从读者方便利用的角度考虑设置的。这样的书库基本上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师生的需要,节省了师生各室奔走的时间和精力。

该书库中,还保留了2组书架典藏精美、核心图书的复本,为了保证核心图书在流通过程中出现丢失、破损可以及时的补充,每套、每本流通快的图书,我们都将一套或一本复本典藏在不流通的工具书库中。

三、典藏书库

其藏书特征是:线装古籍书、善本书、利用率较低的资料性书刊、过期失效书刊及装订成册的报纸和3年以前的期刊合订本等,这些藏书只供教师教研参考时临时在馆内查阅。

四、阅览室的藏书区

在教师和学生阅览区,利用的一角增设期刊装订成册的藏书区,10组成列柜有将近三年内装订成册的精品期刊分编、加工后按照查阅功能分类上架流通,使以前一直压架的资料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四个藏书区域的图书也不是静止不变的,而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随着新书的补充,滞书的剔旧,以及教育教学的具体需要对各类书库进行合理的布局,更好地为师生服务,由于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大大提高了师生阅读的热情,图书馆成为每个师生每天课余时间必去的场所。

期刊与图书相比,它具有出版周期短、传递信息快、内容观点新,定期和不定期连续出版不断更新、种类多的特点。而且期刊非常适合信息社会的需求,对学校教育教学教研以及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增长知识、了解社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的主要读者就是教师和学生,最重要的工作还是掌握读者的脉搏,了解读者的心理。期刊的摆放要有针对性,不同的读者群体对期刊的需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单是文化层次,职业差别也有很大影响。阅览室分为教师阅览区和学生阅览区,能够照顾到不同阅览群体的需要。

教师阅览区:主要是提供各学科方面的参考期刊,首先了解本校各学科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体现了国家对本学科在培养规格上的统一要求,一般简要地规定了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和体系结构。掌握各门学科大纲要求,就可以针对性地订阅教学参考期刊:《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地理教学》等各科期刊。教师阅览区的核心期刊:文学刊物一贯是期刊的核心,如:《十月》、《啄木鸟》、《当代》、《收获》等权威性和代表性强的期刊,《诗刊》、《散文》、《幽默与笑话》等期刊作品做为搭配,以满足各层次读者的阅读要求。生活、健康、情感、心理类的刊物也很受教师的欢迎,主要刊物有《家庭》、《家庭医生》、《心理健康》、《交际与口才》、《科技新时代》等。工作之余的娱乐减压期刊有《瑞丽风尚》、《家用汽车》、《旅游》、《时尚家具设计》、《贝太厨房》等,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而且还减轻了工作中的压力。公务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