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8:17:23

道理

道理范文篇1

【摘要】会计伦理建设具有丰富的当代意蕴,其作为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在价值和目标上都是一致的,体现了鲜明的时代价值。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导会计走出伦理困境,解决伦理困惑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采用伦理学理论对会计伦理建设的现实和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会计伦理建设实施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伦理理论基础实施机制二律相融信息披露制度

所谓伦理,按其字面理解,是指事物的次序和条理。“伦理”一词最早出现在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伦理法性是由风俗习惯沿袭而言,因此把习惯一词的拼写方法略加改动,就有了伦理这个名称”,西方伦理学大多在此寻找本义。《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注曰:“伦,犹类也;理,分也。”到后来伦理才被专门用来称谓有关人伦的道理。人伦就是指存在于人类之间的伦常、辈份关系。所谓人伦道理就是指有关人类伦常次序和辈份关系的道理。“伦理”连用其义就是说人们在处理人与人的这种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会计伦理的概念就是人们在从事会计工作过程中所构建起来的人伦关系,以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由此确定了会计伦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人与人之间在会计工作中所应遵循的次序和道理。

1会计伦理建设的理论基础

1.1经济伦理学视角

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化、体系化的学科对在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中伦理道德问题的给予了系统的研究。经济伦理学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本身是建立在人们的“实践理性”的道德基础之上的,经济交往必须有一种道德框架作为基础,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既需要制度约束,也需要道德基础。首先,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生产、流通、分配与消费是靠市场主体间的契约联结在一起的,为了保证这些契约的公正和得到遵守,就需要完备的法律制度;其次不可忽视的是,市场经济还体现为伦理经济,市场经济的经济模式和经济体制都有自身的伦理道德和价值意义,它依靠义务、良心、荣誉、节操、人格来建立相互交往的友好关系,以确保社会成员的行为合情、合法、合理。正如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所说:“自爱、自律、劳动习惯、诚实、公平、正义感、勇气、谦逊、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前往市场之前所必须拥有的”。无独有偶,1970年的获奖者萨缪尔森说“市场是无心的,无头脑的,它从不会思考,也不会顾虑什么”,可见盲目地相信市场的力量必然导致社会失范、市场失序和经济失信,经济离不开正确的伦理价值导向。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作为一门商业语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宗旨在于向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相关的财务信息以助其决策。会计伦理为市场经济中的会计组织机构和会计人员提供一种价值导向,进而调节会计组织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依据经济伦理学理论,市场经济越发展、越成熟,在会计活动中,会计伦理道德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会计伦理建设不仅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道德进步的表现。

1.2新制度经济学视角

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会计行为具有经济性和社会性的特征。“会计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企业各种契约的订立和执行提供相应的数据,以界定契约关系”](林钟高,赵宏,2001),会计行为具有经济后果,会计程序必须公平地对待一切利益集团,财务报告应保持真实和准确,会计数据应当公允、无偏见,因此会计活动具有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可见会计行为本身需要制度约束和规范。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诺思(North)认为:制度是人们之间为实现专业化和分工所带来的贸易收益,并使财富最大化而做出的契约安排,它包含着一套以章程和规则为形式的行为约束,一套从章程和规则出发来检测偏差的程序,最后还有一套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这类规范限定了章程和规则的约束方式的轮廓。由此看来,约束会计行为的制度不仅仅包括会计准则、制度规范,即“正式的制度”,还应包括会计伦理规范这类非正式约束。会计制度约束作用的有效性依赖于非正式制度的支持。原因有三:第一,会计制度中的“正式制度”具有强制性,一般借助国家机器保障其执行。正式的会计制度只有借助于具有高度柔性的会计伦理力量才得以执行和实施;第二,由于会计制度制定者的“有限理性”和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会计正式制度作为一种显性契约,有着其可能存在的不完备性。此时非正式制度可以诱导人们在正义和非正义、合理与不不合理之间做出道德选择,以合理的解释和恰当的方式处理制度不完善所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弥补正式制度的缺失。第三,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良好的伦理道德(非正式制度)能有效地淡化制度遵守主体的机会主义成本,从而进一步减化制度执行的监管成本和制度实施的其它费用。

由此可见,作为一种非正式约束的会计伦理是会计正式制度得以执行和有效运作的重要基础和精神保障。开展会计伦理建设是会计制度不断完善的客观要求,也是会计行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1.3契约论视角

现代契约论认为:企业是一组契约关系的联结,企业内部契约安排按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和会计契约两部分,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规定企业内部生产要素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所有权安排方式,并最终决定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状态,会计契约决定企业剩余的计量方式,而现实中的契约都是不完全的,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的不完全性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会计契约的不完全性表现在经营者拥有剩余的会计规则制定权。经营者既享有剩余索取权又拥有控制剩余计量的会计执行权,其它契约主体必定会担心自己在企业中的契约利益会因会计契约的不完全而受到损害,从而影响其签定企业契约的积极性,但是在现实中各方参与企业组织时,并没有人会因为会计契约的不完全性而对其利益的可能损害给与足够的关注,这一理论与实际中的矛盾称之为“不完全契约的企业签约悖论”。这一理论与实践相互矛盾的企业签约悖论,只能通过会计伦理来解读。这是因为:现行会计规则安排是一种显性契约,它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存在已被契约方广泛接受,因而企业缔约者无需每次重复签定会计契约。这种现象可称之为会计契约的自动签定。但契约方之所以对具有经济后果的会计契约自动签定,其中隐含了这样一个假设:已有会计契约条款是客观公正并且会计契约的执行过程是诚实守信的,即契约方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约定,这个约定就是会计伦理。会计伦理是一种隐性契约,它是由企业物质要素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签订的关于会计执行的一份隐含契约(刘建秋,2005)。可以看出,会计伦理是会计契约不完全的必然要求,正是会计伦理弥补了不完全显性会计契约的天然缺陷,才大大提高了企业契约交易的效率。这样,不完全会计契约的企业签约悖论得到解读。

显然,只有大力提升会计契约签订者双方的伦理道德素质才能使这份心照不宣的隐含契约得以持续,此时会计伦理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2会计伦理建设的实施机制

会计伦理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通过制度创新,采取自我修养与外部监督相结合、道德教育与检查惩戒相结合、行业自律与法律监管相结合相结合等形式,以培养会计人强烈的伦理意识,引导和规范伦理行为,使伦理规范成为广大会计人的行为指南,最终使得会计伦理道德水准逐步迈向理想状态。具体来说,会计伦理建设的实施机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加强会计道德教育是基础

一种伦理道德生长和确定,比任何其他文化形式都更需要教育的辅助。会计伦理也不例外,会计伦理建设与发展离不开道德教育的具体支持,我们认为加强会计人道德教育是会计伦理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现阶段我国会计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对潜在会计人的会计道德教育,即对大、中专院校会计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会计道德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学习和了解会计道德理论,培养职业道德情感和观念等道德意识,为潜在会计人今后进入会计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会计道德规范奠定基础;二是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即对会计人进行持续的再教育,将会计道德教育作为后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把对会计人的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会计工作职业生涯中,让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不仅认知会计道德规范,更要通过道德教化使他们将会计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并指导和约束自身的行为,以提高自律、自省能力,形成良好、稳定的道德品行。第一,制定培训规划,建立规章制度;第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管理制度和形式,针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时间短、内容新、容量大等特点,开展多形式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形式和类别;第三,建立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优化师资队伍配置;第四,各培训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培训教学管理制度和培训人员档案管理制度,严格考勤、考核、考试制度;最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各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应立足于行政管理,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完善规章制度,制订培训规划,审核培训单位,建立师资队伍,强化市场监管,严格培训考核。

2.2实现法律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二律相融是核心

实现法律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二律相融是会计伦理建设的核心。首先实现法律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二律相融具有必要性:会计伦理的建设离不开法律监管和行业自律的双重保障。法律监管对会计行为的调节具有最高的强制力,对其遵守与否受制于外在的约束力,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一种典型的他律型规范。但是,法律规范只限定了会计人的下限而行业道德规范却能从信念、品行、能力等更为本质和深刻的层次来影响并提高会计行为质量,正如思想家庞德所指出的“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系统能深入到人的生活、信念等深层结构,而法律却只能望而却步”。在经济生活中,经常发生没有违反法律制度,但却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此时,会计职业团体可通过自律性监管,对发现的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戒,对会计败德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规范。与法律监管不同的是,行业自律主要通过“执业能力和道德”评价来形成约束,既有“自律”成分,如凭借个人良心、道德上的自觉自省,也有他律的成分,如通过社会舆论的谴责、行业内的纪律处罚等手段,属自律和他律的相结合。行业自律除其核心部分已固化为共同的职业守则,并经由职业团体拟定、颁布、形成文字从而成为正式制度安排之外,其余的仍以伦理、道德、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形式存在。其次行业自律与法律监管的相融具有可行性。二律的相融性具体体现在:由于法律制定、实施和监管成本较高,且会计行为具有复杂多变性,不可能通过法律的形式将方方面面规范到,而道德自律的较大一部分约束力正是因为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和意识中,因而更具广泛性。因此我们在进行会计伦理建设时,“行业自律”和“法律监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2.3明确会计道德评价机制是导向

会计道德评价贯穿于会计道德的教育、修养、遵行等整个会计实践的活动之中,是整个会计道德规范体系发挥功用的“杠杆”。会计道德评价机制的构建由会计道德评价机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三大要素的有机统一所构成。

2.4建立会计伦理信息披露制度是关键

人的行为过程和行为方式是受制度条件约束的,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人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过程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变量,即存在着人的行为对制度架空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便会产生“制度虚置”的难题。而传统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基本特征,在于信息披露主体(信息供给方)的行为除了受上市公司制度、规范和惯例等制度性因素制约外,信息披露的时机、规模与质量主要是受主体自身的道德约束。这种约束结构意味着信息供给者的行为对信息披露制度的吻合程度,主要是由其道德水平决定的。因此,传统的信息披露制度具有较大的“道德风险”。信息披露主体一旦出现“败德”问题,信息披露的失范将是不可避免的。而在信息披露失范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信息不仅无法起到决策有用的功能,甚至也不可能具有监督功能。可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设计,离不开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水平的考量,而这恰恰是现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所忽视的。毫无疑问,在现行的会计信息披露框架中,如何实现伦理秩序与现行制度安排和技术规则的融合,已成为众多学者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认为建立会计伦理信息披露制度,这不仅能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决策有用性,还能规范会计人的道德行为,提高会计人的道德水平。因此我们说,建立会计伦理信息披露制度实则会计伦理建设的关键所在。

2.5开展伦理道德鉴证服务是监督

近些年,国外政府、社会公众及企业界对伦理道德建设越来越重视,由此催生了审计师的新兴服务——伦理鉴证服务,即道德审计。道德审计应是系统地对企业道德各个方面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从道德素质评价、行为审查、利益相关者审查、公司道德管理制度和措施审查、道德困境解决方法审查、员工个人品质和所处环境评估等六个方面进行企业道德审计。他认为,企业道德审计与社会审计不同的是,道德审计包括更多企业道德方面的因素。

纵观现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会计伦理作为企业伦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在道德审计中并未得到专门地反映。我们认为,会计伦理建设的道德审计是指审计组织的审计人员受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衡量会计人(会计实务工作者)是否遵守道德管理制度规定及对会计道德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审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戴海青.会计伦理与会计道德的区别研究.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道理范文篇2

我们知道,论辩赛的论辩并不需要说服对方,而只需要说服评委与听众;只要评委与听众被说服,论辩也就胜利了。以软化对立为目的的日常论辩则不一样,它不仅要求说服对方而且要求自己做好被说服的准备(这一点正是论辩赛的大忌),可以这样说,在日常论辩中,不是一方被另一方说服,而是双方都被道理说服。在论辩中,只有双方都讲道理,对“能够找到真正的对立,才能够真正地软化对立。因此,日常论辩的要求是:力求让道理去说服双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讲清自己的立场,听清对方的立场,将双方的立场辨析清楚,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巧妙地改变自己的立场。

一、自己的立场要讲清楚讲清自己的立场,包括讲清自己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尤其是论点),讲清自己的立场,不致使对方误解自己,引发不必要的新对立。例如:四川的小刘和浙江的小杨是好朋友,零花钱经常一块儿花。一次,两人买榨莱,小刘买了一袋四川榨菜。小杨很不乐意:“你怎么不买浙江榨莱?”小刘:“浙江榨菜的味道哪能有四川榨菜纯正呢?”小杨:“你真不会吃。浙江榨菜的味道才叫纯正呢!”小刘:“我不会吃?我是吃榨菜长大的,吃了几十年,恐怕是你不会吃吧。”……双方都没有把自己的立场讲清楚。什么叫“纯正”?这是一个含义模糊的词。也许双方真正的对立是:小刘是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味的榨菜;小杨是浙江人,习惯吃甜味的榨菜。由于没有讲清立场,反倒引发了新的对立:谁更会吃榨菜?

二、对方的立场要听清对于对方的立场,重在一个“听”字。做一个良好的倾听者,听清对方的立场,有助于正确理解对方,不致发生误会。1.对方已说的话,要注意他是在什么意义上说的。听话听音,一方面指要听出对方有意义的弦外之音(如双关语),这一点做到不难。难的是在另一方面,要听出说话者本人也不一定意识到的含义,例如:奥运会亚洲九强赛中国对巴林一役中,李金羽射入两球让中国以2:1获胜。但他又有两个单刀球没进,让中国队的净胜球难以超过韩国队。经常看足球的甲与经常踢足球的乙展开论辩。甲:“李金羽不行,中国前锋不行。”乙:“李金羽不行?你上去试试看。没踢过球就不要乱讲。”甲:“没踢过球,难道我就没看过球吗?”……球迷甲说李金羽不行,也许是在跟世界级前锋作比较;球员乙说李金羽行,显然是在跟自己作比较,在这个意义上,双方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对立。问题糟糕在:由于互相没有弄清楚对方的话是在什么意义上说的,反而因虚假的对立而引发新的对立:谁有资格评球----经常看球的还是经常踢球的。2.对方没有说出来的,不要贸然替对方下判断。首先,与对方肯定的话相对的判断,对方不一定否定它;与对方否定的话相对的判断,对方不一定肯定它。因为相对判断不是相反判断。举个例子,老师斥责小明:“作文里该用句号的地方你怎么不用句号呢?”日常论辩里人们往往认为老师的话包括这个意思:小明在作文里该用句号的地方没用句号,其实不一定,老师说这句话也许是因为小明的作文里没有句号,或者是仅仅在某一处该用句号的地方用了别的标点。在日常论辩里这类错误也很常见。例如:主人请客。丁一直没来,主人等得不耐烦:“该来的怎么还不来。”甲想主人是想说“不该来的却来了”,于是扭头就走。主人见状,说道:“不该走的走了。”乙一听不乐意了,这不明摆着说:“该走的没走吗?”于是起身就走。主人急了,追了出去:“我没说你。”丙一听,心想是在说我吧,也回家去了。人们一般从这则流传甚广的笑话(其中论辩并未持续,而且语言形式不完整)中引出说话要小心谨慎的教训;但从另一方面看,又何尝引不出听话要小心谨慎的教训呢?甲乙丙若不替主人下判断,对立也就不会不可收拾了。其次,不要任意扩大对方的话。任意扩大对方的结论,使之变得荒谬可笑,这是论辩赛的常用技巧。日常论辩要求用道理说服双方,而非一方战胜另一方,这样做就不妥了。例如:甲乙二人买完体育后,甲说:“发行体育好。可以为体育事业筹集大量资金。”乙说:“我看不好,这是在助长群众的心理。”甲:“毕竟目的不同嘛。买是为体育事业做贡献,哪能等同于?”乙:“既然发行可以集资,是不是要发行航空母舰,登月?是不是我家修房子缺钱,也来发行呢?”……在这场论辩里,乙扩大了甲的论点,甲赞成发行体育,但他不一定赞成凡是缺钱就发行。乙的这种作法是在给软化对立找麻烦。

道理范文篇3

一、坚持实事求是,做老实人

所谓老实人,就是老老实实按科学态度办事的人。做老实人,是对实事求是主体的最基本要求。如果实事求是的主体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主观地、片面地对“实际”和“实事”进行剪裁;如果主体办事唯上、唯书,或把个别经验绝对化;如果主体的利益观念有误,价值取向错位,价值标准失当;如果主体对实事求是的理解简单化,作风浮躁,了解情况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研究问题浅尝辄止,都会成为实事求是实现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或直接障碍。

首先,为人民服务要实心实意。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归根到底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所以,要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树立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实际工作中,要站在人民群众和国家立场上考虑问题,在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如果,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患得患失甚至以权谋私,哪里还会坚持实事求是呢?

其次,在客观规律面前,要老老实实。一切决策、计划、方针、政策都要建立在对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的正确了解的基础之上,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按客观规律的要求办事。

再次,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工作作风要扎实。要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同人民群众时刻保持广泛的、密切的联系,随时了解客观情况的变化,勇于承认和纠正工作中的失误,使各项工作计划、方案、决策力求符合实际。同时,工作要注重实效,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要善于把正确的决策、计划变成群众的实际行动,鼓实劲、干实事、见实效。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了解实际情况的新变化,倾听群众的呼声,使领导的认识更加符合实际,以指导新的实践。

做老实人,贵在求真务实。在实际工作中,一切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弄虚作假的做法,都是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相背离的。有的人整天爬“文山”、游“会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有的人对待上级指示,常常采取照抄照转的态度,草草传达一遍,很少认真研究、认真讨论、认真思考,不问“为什么”,也不问“怎么办”,提不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贯彻意见;有的耍小聪明,凭老经验和想当然办事,甚至“跟着感觉走”,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有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这些现象的存在,制约着实事求是的实现,影响了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

二、坚持实事求是,做明白人

做明白人,是对实事求是活动主体的重要要求。如果主体的理论素质差、文化水平低,缺乏理性思维的能力;如果主体受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观念影响,不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考问题,思维方式陈旧或僵化;如果主体受封建迷信观念的侵蚀,知识结构封闭,又不善于接受新知识,等等,都会妨碍实事求是的实现。

做明白人,必须具有理论思维能力。实事求是,“求”是关键。“求”就是主体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理性思维的过程。因此,主体必须注意提高理论水平,注意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这一点,对于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大领导干部来说,显得更加重要。当代社会非常复杂,特别是当代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很多,变化也很快。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必须做明白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高瞻远瞩,具有分析和解决复杂矛盾的智慧和能力。领导者不仅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还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指导工作,注意克服思想方法上片面性、表面性、绝对化。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以他政治上的睿智,处理了许多高难度的复杂问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经典性的光辉范例。比如,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坚持改革开放,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外交战略上,“朋友还要交心中要有数”;特别是,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等等,都体现了他丰富的政治经验,政治家纯熟的辩证思维,战略家深邃的眼光和谋略。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每临重要关头和重大问题,头脑清醒,胸有成竹;对问题的分析深刻全面,一针见血;处理问题缓急有序,轻重有别,恰到好处。邓小平同志的示范,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无疑是经典性的宝贵财富。许多事情表明,领导者的思想方法一旦出了毛病,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就会不清醒,就会迷失方向,甚至会导致政治上的失误,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

做明白人,就要不断提高主体的科学文化素质。实事求是,不能脱离人类文明的大道,而应该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用科学文化知识,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做明白人,说起来简单,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实际情况错综复杂,新情况又层出不穷。面对这个“实际”,必须具有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高理论水平,并注意知识更新,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善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先进的工具和手段;才能对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深刻的、动态的考察,并使认识不断深化。反之,认识和实践的能力,只能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这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是不能真正实现实事求是的。

三、坚持实事求是,做勇敢的人

勇敢的人,是指具有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这不仅是现代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人格,也是实事求是主体的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一种探索性、创造性的活动。实事求是,不是满足于或拘泥于旧有的思想观念,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发展新的理论。因此,作为实事求是的主体来说,必须勇担风险,勇顶歪风,知难而上,刚正不阿;勇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科学的理性精神,破除一切陈旧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如果主体缺乏胆识和谋略,不思进取,害怕矛盾,回避矛盾,害怕担当责任;如果主体的意志力薄弱,畏首畏尾,缩手缩脚,知难而退,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

做勇敢的人,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我们党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客观规律的历史经验表明,没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没有大无畏的理论勇气,是不可能成功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最富有创造性的理论,是实事求是、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伟大成果。实践证明,没有勇敢精神,我们什么事情也办不成,一步也不能前进。因此,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要有创造性”,一贯倡导勇敢精神。他曾满怀豪情地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开不出新的事业。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邓小平同志这里说的“气”和“劲”,是一种革命的豪气、胆气、冲劲、闯劲,是创新精神和风险意识。

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条彻底的唯物主义路线,只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才有可能完全理解它,始终不渝地坚持它。坚持在一切问题上,一切工作中都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是不容易的。坚持这条路线,往往要担风险,花代价,付出牺牲。比如,对腐败现象和各种不正之风,群众切齿痛恨,纠正起来却困难重重,原因之一就是有的同志不敢讲真话,怕得罪人,怕个人担风险。其实,个人不肯付出小的代价,我们的党和国家就要付出大的代价。日常工作中,评价一项工作、评价一个人、评价一件事,作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或一个地区的领导者,应该讲真话、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但是,如果连这点也做不到,那么,遇到生死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道理范文篇4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名言。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被浩劫推向濒于崩溃的边缘,一片动乱的废墟,百废待兴,经过拨乱反正,持续快速发展,现在我国经济总量已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时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最充分最雄辩地证明:“发展”的的确确是硬道理!有发才有进步,有发展才有希望,有发展才有振兴。停滞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只能自缚窒息。

发展,首先是思想意识和执政理念上的发展。回想十年“”造成的危难局面,不寒而栗。“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严重腐蚀党政的肌体,溃疡社会方方面面,全民痴迷于歇斯底里般的无处不在的无休无止的阶级斗争之中不能自拔,国民经济一片凋零。是发展的意识和理念使党带领人民冲破极左路线歪理邪说的牢笼,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使经济建设出现持续的“井喷”之势。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一切思想和行动的指南,但马克思主义也是发展着的,这从马克思本人就开始了。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概念,是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方方面面的方针政策都必须以此为指导,进行地修正、完善和提高,以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

发展,是科学的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目的,遵守“统筹兼顾”的原则。前些年,少数地方无视群众意愿,为所谓的“形象”和“政绩”,狂热追求GDP,不惜破坏生态环境,损害民生利益。这种所谓的发展,速度愈迅猛、成绩愈显赫,与“科学发展”愈背道而驰。所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遵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道理范文篇5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又要面向未来。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我们敬爱的总理、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与风沙盐碱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焦裕禄、还有助人为乐的雷锋,这些耀眼的名字的背后彰显了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因为他们都知荣辱、求进取、爱万民、乐助人,拥有与时俱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段调子尽量向上扬,制造第1个高潮,引人注目。)

(调子下来,用叙述的语气较好)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积极践行者,最令我熟悉的是金湾平沙实验小学校长温信威。他与钟南山院士等一批知名专家一起被评为"南粤杰出教师",并受到张德江书记接见与颁奖。十年前,他带着妻子和三岁的女儿从老家河源来到了珠海平沙,开始了他第二轮教育生涯,可当时环境的艰苦,用他的话说,想都不敢想。但执着而坚定的信念让他选择留了下来。十年后,正是他的那份执着与努力,现在已经是平沙实验小学的校长,广东省优秀教师。十年间,这片让他憧憬美好未来的西部热土让他甘于用青春与热血诠释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铸就了做人民满意教师的形象。>(舒缓且骄傲)这些光辉的人物告诉我们,不管是过去,今天还是将来,八荣八耻的根本就是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负责,对祖国人民有贡献的人。反之,那些遗臭万年的被钉上耻辱柱的人将会永远被人民和时代唾弃。

“八荣八耻”内容全面,包含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诸多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和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是我们培育正确的道德观、规范自己言行的标尺。“八荣八耻”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一名合格的教师应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孩子服务的思想。

当我来到了伟民学校这个全新的环境里时,深深地感受到了伟民学校教师身上那独有的特点!因为你们的热情,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因为你们的团结,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因为你们的精明强干,年轻有为,让我有了一股向上的冲劲!>(思索且深情地讲,此段以情为重)站在三尺讲台,日复一日地传授知识,十分平淡,也十分平凡,当我的热情慢慢被现实一步步冷却,被烦琐一步步侵蚀时,我看到了许多让我费解的事——我不知道那么多仓促的脚步在追逐什么,那么多疲惫的身影在追求什么,那么多紧促的眉头和欣慰的笑容源头是什么。直到我开了第一次家长会,面对六、七十个家长信任和充满期许的目光时,我顿时感觉到沉重的责任。他们将社会的未来交到了我们手上,让我想到了学校的承诺——今天您交给我一棵小树,明天我还您一棵栋梁,是怎样沉重的负担。一定是这信任催促了那些脚步,一定是这期许鼓舞了那些疲惫的身影,一定是这承诺拧起了那些紧皱的眉头。我渐渐理解了许多人,并被他们深深的感动着。当一个人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就明白自己更多些;当一个人终身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他就能与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们并肩齐高!我们的民族就一定能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时尚。(后半部分语调上扬)

我只是伟民学校的一员,只看到伟民学校风景的一角,可是在我守侯的角落里,我也看到了一片劲松。在这片松林里有周俊耀老师比露珠还早的身影,有佩娣老师写好却装起来的假条,有黄来大老师蹒跚的脚步,还有吴秀琼老师倾力的付出,更有全体毕业老师课余时间支撑不了的深深疲惫。也许你会说,她们太累了,可是她们都没有停下脚步,也许你会说她们渐渐老了,可是我分明看到了她们眼睛深处充满阳光!那阳光是责任,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那阳光是希望,无论是对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那阳光是爱,无论她们年老或是年轻,她们眼底的阳光一律充满激情!(上扬,制造第2个高潮。)

(抒情、优美地讲,此段最合你甜美的声线。)教师的事业是用语言来播种、用粉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的。对学生充满爱的教师的每一堂课,都仿佛在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学生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我听过吴凤娥老师的课,她的课堂所有的知识点都是灵动的、跳跃的;我也走进过陈知芳老师的课堂,文化与涵养的底蕴弥漫在整个教室。看着她们,我总会希望自己也能拥有阳光一样的眼神,阳光一样的心境,教育出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孩子。(最后一句稍稍上扬,以便和下面结尾的爆发衔接。)

道理范文篇6

一、组成街道学习宣讲团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理论宣讲活动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两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推选出了8名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宣讲能力强、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领导干部组成宣讲团。宣讲团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群体、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宣讲。宣讲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紧扣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紧密联系街道工作实际,使“七一”讲话精神真正入耳、入脑、入心,成为改善民生的动力,成为联系群众的纽带。

二、制定多层次宣讲计划

根据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协调小组的部署安排,街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宣讲计划。宣讲计划共分两个个层次:

一是利用周二、周四晚上及周六上午集中学习时间,组织街道宣讲团成员向全体机关干部宣讲了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区委、区政府各方面的重大部署、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政方针、“十二五”规划基本内容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目前,街道全体干部职工普遍反映宣讲效果良好,个人的学习自觉性不断增强,知识总量不断增加,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进一步坚定了干事创业的信念。

二是组织街道理论宣讲团深入到辖区内的农村和社区进行宣讲。街道宣讲团先后到等村及社区、庄社区等农村和社区,采用群众化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宣讲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详细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刻内涵、建设要求和政策取向,并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要求,提高带头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三、宣讲内容及宣讲重点

宣讲内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七一讲话,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街道理论宣讲团为主体,联系广大居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广泛深入地宣讲建党以来的辉煌成就,宣讲我区、街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坚定广大干部群众走改革开放之路的信心,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区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宣讲重点是:

一是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政方针;

二是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

三是“十二五”规划基本内容;

四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推进转方式、调结构;

五是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

六是我区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各行各业发展业绩。

道理范文篇7

1、分数整:0/1=0,1/1=1,-1/1=-1,2/1=2,-2/1=-2,3/1=3,-3/1=-3,

4/1=4,-4/1=-4,5/1=5,-5/1=-5,6/1=6,-6/1=-6,……尽管是分数形式,依然体现整数性质,因此将分数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统称为分数整、体现整数性质。

2、小数整:无限循环小数0.9˙=1,小数形式整数性质,因此将无限循环小数0.9˙简称为小数整、体现整数性质。

3、素数偶:2既是一个素数又是一个偶数,将其简称为素数偶,具有唯一性,将奇素数3,5,7,11,13,17,19,......统称为素数。

4、分数相对整:1/2,-1/2,3/2,-3/2,5/2,-5/2,7/2,-7/2,……既拥有分数性质又拥有相对整性质,因此将其统称为分数相对整,分数相对整拥有相互矛盾的双重性质,其一是体现分数性质,其二是体现相对整性质,因为1/2是最大分数单位,其他普通分数不具备相对整性质,因为其他普通分数的分数单位均小于1/2,一次性彻底排除,以免造成思维混乱。

5、(分数)相对整性质:其他普通分数的绝对值比1/2,-1/2,3/2,-3/2,5/2,-5/2,7/2,-7/2,……的绝对值相比较更零散,换言之1/2,-1/2,3/2,-3/2,5/2,-5/2,7/2,-7/2,……的绝对值比普通分数的绝对值相比较方知其绝对值相对整装,在数值逻辑公理系统中将这一相比较而言得到的相对整装性质统称为相对整性质,为什么拥有相对整性质,因为1/2是最大分数单位,而且在数值逻辑公理系统中占据整数的位置、充分地十足地体现出相对整性质,这才是数学的客观真实面目、本来面目,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认识问题,……。

6、引进小数单位:分数单位1/2,1/3,1/4,1/5,1//6,1/7,1/8,1/9,1/10,……对应下的小数就是小数单位,譬如:0.5,0.33…,0.25,0.2,0.1666...,......,因为1/2=0.5,1/2是最大分数单位(教科书公认的),则0.5是最大小数单位,要率先理解接受小数单位、最大小数单位,方能够正确地理解接受数学最新发现及其数学新知识,……。

7、小数相对整:0.5,-0.5,1.5,-1.5,2.5,-2.5,3.5,-3.5,4.5,-4.5,5.5,-5.5,6.5,-6.5,......既体现小数性质又体现相对整性质,将其统称为小数相对整,小数相对整拥有相互矛盾的双重性质,其一是拥有小数性质,其二是拥有相对整性质,因为0.5是最大小数单位,其他普通小数不具备相对整性质,因为普通小数的小数单位均小于0.5,一次性彻底排除,以免造成思维混乱,小数相对整拥有双重性质,如此一个小小的弯弯绕,本文并不认为我们地球人类不能够理解接受,而是大家风范的数学专家还未有转变数学思维理念,……。

8、(小数)相对整性质:其他普通小数的绝对值比小数0.5,-0.5,1.5,-1.5,2.5,-2.5,3.5,-3.5,4.5,-4.5,5.5,-5.5,6.5,-6.5,......的绝对值相比较更零散,换言之,0.5,-0.5,1.5,-1.5,2.5,-2.5,3.5,-3.5,4.5,-4.5,5.5,-5.5,6.5,-6.5,......的绝对值比其他普通小数的绝对值整装,只有在相比较而言的前提下方知0.5,-0.5,1.5,-1.5,2.5,-2.5,3.5,-3.5,4.5,-4.5,5.5,-5.5,6.5,-6.5,......拥有相对整装性质,在数值逻辑公理系统中,将这一相比较而言得到的整装性质统称为小数0.5,-0.5,1.5,-1.5,2.5,-2.5,3.5,-3.5,4.5,-4.5,5.5,-5.5,6.5,-6.5,......的相对整性质,为什么会拥有相对整性质,因为0.5是最大小数单位,而且在数值逻辑公理系统中占据整数的位置、充分地十足地体现出相对整性质,...,小数相对整拥有相对整性质,相对整性质为奇数(包括素数)能被2相对整除提供科学根据,这才是数学的客观真实面目、本来面目,...。

二、深化对数学基本知识的认识:

1、广义整数:将整数和分数相对整统称为广义整数,亦可以将整数和小数相对整统称为广义整数,...。

2、狭义数学真理:偶数能被2整除、奇数不能被2整除,...,统称为狭义数学真理,...。

3、广义数学真理:偶数能被2整除,奇数不能被2整除、奇数(包括素数)却能被2相对整除,1+1=2或者说2是数学首要公理、潜无限等等深刻内涵的数学真理统称为广义数学真理;

4、算术公理1+1=2蕴涵着的基本原理、道理、哲理:

数学意义(基本原理与道理):偶数能被2整除,奇数不能被2整除、奇数(包括素数)却能被2相对整除,因为0.5拥有相对整性质,1+1=2或者说2是数学首要公理,数学数值逻辑公理系统上存在着完整数学公理,当然包括传统数论的“(1+1)”(即当然包括哥德巴赫猜想),…;

哲学意义(哲理):偶数能被2(绝对)整除,奇数不能被2(绝对)整除却着实能被2相对整除(传统意义的偶数能被2整除、奇数不能被2整除是指奇数与偶数的排斥性对立性,偶数能被2整除、奇数不能被2整除却着实能被2相对整除是指奇数和偶数的异中之同、差异中共性、同一性),因此说,奇数与偶数相反相成对立统一,1+1=2蕴涵着极其深刻的数值逻辑对立统一规律,也就是说蕴涵着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这就是其深刻的哲理,哲学(自然辩证法)以对立统一规律为切入点注入数学基础、注入初等数学,哲学的基本原理大可为数学理论作指导,...,数学既要讲逻辑又要讲基本原理、道理、哲理,自然辩证法为其补充、弥补深刻内涵,修正认识上的偏差,...;

为什么1+1=2,它的确既简单又深奥,其数值运算简单的就是小学生的基本知识,其基本原理道理却深奥地不可思议、不可理喻、它的“庐山”真面目就是如此、并非单纯主观意识的产物,如此基本原理、道理、哲理并非人人都能够理解与接受,更不是小学生阶段能够理解接受的数学原理,它的确需要转变数学思维理念,高度重视,希望数学教师和大家风范的专家要率先转变数学思维理念!...。

偶数与整数相对应(正):

2,4,6,8,10,12,14,16,18,20,22,......,...

1,2,3,4,5,6,7,8,9,10,11,......,...

偶数能被2整除非常直观,凭直觉就能够理解与接受无需论述、无需证明,因为1,2,3,4,5,6,7,8,9,10,11,......,...就是整数、是直观的;

奇数与小数相对整相对应:

1,3,5,7,9,11,13,15,17,19,21,......,...

0.5,1.5,2.5,3.5,4.5,5.5,6.5,7.5,8.5,9.5,10.5,......,...

奇数不能被2整除、奇数能被2相对整除很不直观,所以十分地难以理解与接受,奇数(包括素数)能被2相对整除、是因为0.5,1.5,2.5,3.5,4.5,5.5,6.5,7.5,8.5,9.5,10.5,......,...拥有相对整性质,不仅看到它的小数性质、更要认识到它的相对整性质(相对整性质是数学真理最新发现之一),这才是完整的理性认识,...。

5、为什么1+1=2,数学命题为什么1+1=2并非质疑1+1=2的正确性,而是阐述其深刻的基本原理、哲理,为什么1+1=2,不仅蕴涵着绝对值的算术公理1+1=2也蕴涵着传统数论的“(1+1)”,在数值逻辑公理系统中,二者一脉相承,二者既有差异又有必然的关联(但二者并不等同),这是因为传统数论的“(1+1)”不仅是而且首先必须是绝对值的算术公理,数论的“(1+1)”拥有客观存在性,经典数论要摘取地是完美的,不能因为摘取不下来而否定或者不承认其客观存在性,假设数论的“(1+1)”不拥有客观存在性、那么就没有必要去证明或者说摘取,总之要辩证地看待这一数学矛盾,...,不能绝对地割裂地孤立地看待看待传统经典的数论,更不能绝对地形而上学地看待这一数学矛盾,...。

………

本文存在错误、错字、漏字、多字等等问题所难免,敬请谅解。

参考文献: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哲学名词解释》,人民出版社出版。

3、《古今数学思想》(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史翻译组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1年7月。原作者:(美国)M.克莱因著

道理范文篇8

一、健全制度。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纳入党工委重要议事日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定期督促检查,年底进行考核,落实奖罚措施,彻底消除理论学习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认识,不断从制度上强化学习,规范学习行为,使学习真正长期坚持下去。

按照市区有关理论学习安排,一是做好学习计划。每年年初。结合基层实际,制定街道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计划、机关干部和社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并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进行全面安排,提出明确要求,落实主管、分管领导,每季度召开一次总结汇报会,进行经验交流。同时,要根据形势变化和区委阶段性学习要求,及时调整学习安排和学习内容,增强学习的时效性、针对性。

中心组成员要落实“定时间、定计划、定专题、定进度”自学措施和“中心组成员每年必须精读2本书、撰写2万字以上学习笔记的自学目标要求,二是坚持自学制度。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认真抓好自学;每年要撰写1-2篇调研报告或体会文章,并组织学习交流。

每个周都要安排一个下午集中学习。学习时间可根据中心工作作适当调整,三是坚持集中学习日制度。要保证集体学习的时间。必要时相对集中使用。有需要及时学习传达的重要内容,可随时安排集体学习时间。

对中心组每个成员的参学情况进行考勤登记。对成员学习笔记、学习次数、撰写体会文章等情况实行量化考核。四是严格考勤考核制度。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理论学习纳入干部年终考核。把平时考察与定期考核结合起来。

二、创新理论学习载体。

把培养学习兴趣作为重中之重,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创新理论学习载体作为抓好学习的关键环节。教育引导干部学会学习,不断克服把学习当成形式、当成教条、当成负担的片面认识,由要我学转变到要学,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干部理论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利用每周一全体机关干部例会,一是坚持例会讲评。传达上级会议精神,总结讲评工作,分析工作中存在问题,推广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晰思路。坚持将理论学习纳入到各项会议制度当中,研究某项工作前,先组织干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使干部先了解熟悉掌握规矩再讨论工作,确保会议效果。

由机关干部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进行集中讲解。由业务干部结合工作实际,二是坚持每月一次干部主讲。就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政策法规容易理解偏差的地方进行强调总结,结合实际提出应对措施,先在科室干部会上讲,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后,再在机关干部大会上讲解,并采取领导提问,干部作答的形式,加深理解。

每周由科室负责人对干部工作日志进行检查并签署意见,三是坚持工作日志制度。每季度分管领导检查一次,每半年主要领导检查一次,要求干部记工作日志不能记流水,要有思考,有认识,特别对工作中遇到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应对措施,通过长期坚持,教育引导干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会学习,善思考,有主见的干部队伍。

三、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相结合。

绝知此事须躬行。始终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中总结,实践中应用,有力的推动了各项工作不断出亮点,创特色,上水平。

提高干部执政上级决策的能力。每一项工作,一是注重边学边干。特别是一些政策性、操作性强的工作,始终坚持在工作前先让干部掌握必要的政策法规知识,熟练工作操作程序,确保干部在干工作时不出偏差,确保工作顺利进展。今年两委换届选举中,提前就拉开了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反复组织干部学习中央和省、市、区关于换届选举工作的一系列政策知识,通过周一例会、周三学习日、科室干部会议等集中反复学习,确保了参与换届工作的人员素质、能力过硬,为换届选举顺利完成奠定了人才基础,办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在全区率先完成任务,并实现了零”上访。市区街重要文件精神落实过程中,首先组织干部对文件反复学,深入学,要求干部就自己对文件的历史背景、目的意义、操作程序的理解认识,必须写出心得体会。再由主管科室指派业务骨干进行讲解,加深理解,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同时,召开科级以上干部会议,集思广益,积极采纳干部意见,确保了每一项工作落实前心中有数,落实中行动自如,落实后效果明显。

道理范文篇9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茶道理念;美术教学

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通讯技术和交流软件的更新升级,给中国带来了“互联网+”时代。近年来,QQ、微信等微交流软件以在高校中广泛应用,为大学生带来了新的展现平台,使大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茶道理念正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下,逐渐走进了大学生的视野,成为高校美术教学的新式教学理念,引领者高校美术进入新的辉煌。传统美术文化是中国美术文化发展的精髓,对中国文化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但当前社会发展现状下,传统文化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基于此,在多元发展的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的优良,同时也要积极的创新与发展新式文化。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高校更应该加强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引入,以促进高校学生文化素养的综合提升。茶道理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和教学价值,将茶道理念融入高校美术教学中,能够有效实现美术教学效果的迅猛提升。茶道理念是在中国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并随着中国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形成了茶文化独有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1茶道理念融入高校高校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1.1促进茶道理念的传承与发扬。由于地域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中国茶道理念以发展多年,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占有极大比重,且种类丰富,资源优厚。处于不同区域的茶道理念各不相容,给人带来的美感享受也不尽相同,存在诸多的差异。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茶道理念的融入为进一步挖掘其蕴含的精神理念和文化资源具有极大的帮助,是实现茶道理念传承与发扬的关键。通过对茶道理念的研究,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茶道故事、了解制茶工艺的精髓,在品茶和作画过程中获得别具一格的美感享受。1.2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茶道理念作为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若将其进入到美术教材中,必定实现教材的丰富性,使美术教材知识更加系统全面。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可将茶文化欣赏环节设置到教学中,同时也可引入更多的茶道实践活动,从而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作灵感,促进学生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与创作理念,进而使高校学生能够对中华各民族文化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以激发对美术的创作热情。1.3提升高校学生美学素养。茶道理念集合了中国各个民族最优良的文化特征,具有独特的内涵与风格,在茶道理念中无不彰显各民族的特有风貌与精神,现以三道茶为例,三道茶是白族茶文化的精髓,学生在体会和感知茶文化中,亦能体会到白族人采茶的快乐,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时代下,茶道理念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通过互联网获取白族人的文化,了解白族人的风土民情,在绘画鉴赏中获得与之相应的审美体验。同时茶道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可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厚的美学修养,进而激发对茶文化的喜爱,在创作中才能将茶道理念融入到美术作品中。

2茶画艺术的价值内涵和实施理念

茶道理念中包含诸多的文化元素,它们对人们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茶道理念以及茶画艺术的价值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若想要实现对茶道理念进行深刻而系统的了解,首先要从茶画艺术的多个方面出发,当前,茶文化体系不断趋于成熟,与茶相关的文化元素不断涌现出来,茶元素在不断的融合过程中构成了许多优秀文化。茶道理念中有诸多的元素都是客观存在的,这不仅有效促进了茶道理念内涵的全面化,同时也推动了茶道理念在美学中的本质发展与提升。茶画艺术就是在茶道理念发展体系下的杰出代表。从人文观点而言,茶画艺术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美学启发,这一启发就在于茶画艺术整个体系中都融入了诸多的文化素材以及艺术思维,集中体现了茶画艺术的内涵价值,实现了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茶画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变现形式,对于茶道理念而言,其自身就是文化的一种,是对茶文化的认同。此外茶画艺术有其自身的独立人文内涵,同时也融合了茶道理念与绘画活动,形成了具有艺术色彩和文化特性的新风格,是美术创作的新观念。

3基于“互联网+”茶道理念融入美术教学的新路径

3.1创建多元化的美术创作意识。前苏联油画教学的引入,为我国高校美术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油画的创作历程中,中国美术家的创作能力和创作思维受到严重的制约,过于形式化、规范化的创作理念无法真正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背景,多元化成为“互联网+”时代下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对此,在进行油画创作中,高校学生一定要解放思想,将更多的绘画元素和文化融入到油画的创作中,以提升优化自身的情感价值。同时,创作人员要清楚的了解油画并非单纯的由简单点的造型堆砌而成,也并非单纯的依赖于绘画技巧,而是有感情和文化的融入,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有情感价值的作品。茶道理念的融入打破了传统美术之路上的禁锢,使学生在自身情感的推动下,创作了诸多具有个性化的作品。此外,营造良好的茶道环境也是创造的重点,因此教师要重点对待,将茶道理念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茶道理念的精髓,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修养。3.2创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高校教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此在融入茶道理念中,要实现教学方式的改革。互动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式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活跃课堂氛围,解除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想的禁锢,同时也可使学生在创作中更具有创新性,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学生创建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有效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是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指引着和领导者,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除改革教学模式外,必要的美术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发展也极为重要,在科学的评价下,更有利于学生创作力的发展。3.3创设茶道理念多元化教学情景。茶道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具有极其重大意义,其内部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能够带来诸多的创新化题材。对此,教师在开展茶道理念美术教学活动中,应更多的发扬茶道精神与茶画艺术,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茶文化创作环境,在高度感知下,才能将茶道理念与美术作品完美的结合,尤其是茶所含有的“绿色生态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既含有茶文化理念以及美学价值的作品。此外,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茶道理念作为鉴赏的核心理念,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茶道精神,探究茶画艺术内涵创作价值,从而将茶道理念真实的融入到作品中得到具体的展现。3.4强化茶道理念与美术作品的高度融合。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茶道理念与美术教学融合的真正价值和教学意义,在实际美术教学中,借助于“互联网+”强化茶道理念与美术作品的高度融合。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融入创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在融入茶道理念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在写实创作中融入,更需要在写生创作中融入,以实现茶道理念与学生创作思维的融合,成为其创作中的一部分,并通过具体的绘画展现。二是,设置丰富的茶道理念美术教学素材。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鉴赏诸多包含“茶道理念”的教学素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探索丰富的茶文化素材,以丰富美学作品的创作题材,如,茶叶的采摘、炒制、茶树的管理、与茶相关的民风民俗等都是美术创作中所需要的素材。此外,这些茶元素都具有一定的生活性,这对于美术作品的艺术地位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历史上存在诸多具有生活性的优秀作品,如著名绘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茶道理念的融入,有效的提升了美学教学的优势和思想的高度。

4结束语

基于“互联网+”形势下,茶道理念的融入对高校美术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基于此,在具体的绘画教学中,教师更应该促进多元化创作理念的发展,为高校学生创建优势化的互动教学模式,实现茶道理念与高校美术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张雅晶.高校开展茶文化教育的价值和途径探讨[J].福建茶叶,2017(8):168-169.

道理范文篇10

条街,一盏灯,一个警察"便是珠海当时的写照。

1980年,中共党中央决定把珠海设立为经济特区,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

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划时代的诗篇,"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铿锵之音为珠海市的

经济建设树立了发展航向。有了邓小平理论为依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一

轮改革开放从此理直气壮,珠海也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

近年来,珠海的城市建设一直围绕着把珠海建成一个集大学城、IT产业城、

旅游城为一体的产学研基地而开展的。珠海建设"三城",既有自身的优越条件,

又具有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意义,"三城"建设牵引着珠海走向更开阔的未来。

本文就是围绕.

着珠海建设大学城、IT产业城、旅游城的实际而展开的,分析了珠海建设

"三城"的优越条件和"三城"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指出了珠海可持续发展的问

题,并且从珠海经济建设的成就引出邓小平理论在珠海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首先,珠海建设大学城、IT产业城、旅游城是珠海市政府根据珠海的实际

情况,充分发挥自身优越条件下所订立的目标,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真理。

其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珠海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使经济建设飞速发展。

200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5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6.3%,占工业总产值

的25.8%.

再次,"三城"各初步发挥功能,相互支持促进。大学园区与科技创新海岸

地理上紧密相依,功能上相互影响,互为促进,形成了科技创新海岸以市场为

向导、以产业化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国内外大学和研究所为依托,辐射

周边地区的科技与产业.

良性互动的机制研究开发体系。同时,2001年珠海的旅游业也为珠海带来

78.56亿的收益,比2000年增长了12%.

最后,发展才是硬道理。珠海的发展势头迅猛,短短的20年内国内生产总

值由1980年的1.2亿上升到2001年的367.2亿。但当珠海呈现出又一轮快速发展

的势头时,庞大流动人口队伍的管理、优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可持续发展

问题同样值得珠海人民深思,成为珠海政府所要深讨的课题之一。

总而言之,珠海的建设已走上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再以邓小平理论保驾护

航,以可持续发展为航向,必定一日千里,前景可观,这也是笔者撰写本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