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14:22:10

稻草

稻草范文篇1

关键词:平菇;生物习性;稻草栽培

平菇是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很强、原料来源广泛、生长周期较短、生物效率高、栽培方式多样等优点。平菇生长发育的过程分菌丝体和子实体两个阶段。菌丝体为白色绒毛状,是平菇的营养器官,主要吸收利用培养料中养分;平菇子实体丛生,菌柄基部互相连结,有些叠生,菌盖为贝壳状或扇状,直径4~10cm或更大,发育初期青灰色,后变为浅灰色或褐黄色,成熟时呈灰白色,菌肉白色,肥厚柔软。

平菇在生育的全过程中,有自己特有的规律。因此其生长发育,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了解平菇的生长规律,对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很重要。在平菇的生育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水分、光线、空气、营养以及酸碱度等条件。平菇菌丝生长的温度最佳范围是15~36℃,以24~28℃最适宜。菌丝体发育阶段,要求栽培料的含水量在60%~70%左右,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平菇的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有光反而使菌丝生长速度下降;子实体发育必须有散光,没有光子实体就不能生长,但不能有强光,否则也会阻碍其生长。

稻草栽培平菇现已推广普及,但产量高低悬殊。笔者经过长期反复探索与实践,总结稻草栽培平菇要取得高产稳产,要把握以下关键技术。

1培养料的选择与处理

稻草要干燥无霉变,色泽金黄,最好是中稻草和糯稻草,并经过三方面处理:一是曝晒2~3d,以杀死部分粘附在稻草表面的病菌和虫卵;二是用1%~2%的石灰水浸泡1~3d,以去掉表面的蜡质达到软化,进一步灭菌、杀虫;三是将浸过石灰水的稻草用清水冲清后上堆发酵,使堆温达60℃以上,其间翻堆1次。经过处理的稻草,质地柔软,病虫害少,含水量适宜,播种后利于发菌。

2选用优良菌种

菌种的优良标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菌种的种性,如品质、产量、抗逆性、温型等;二是菌种的纯度;三是菌种的适应性。要选用种性好、抗逆性强、纯度高、无虫无杂菌以及适合在稻草上生长的、具有较强的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如高邮955、秋丰500等优良菌株。

3适当加大菌种用量

由于稻草质地疏松,同量的稻草培养料较棉子壳料的体积要大,因而菌种用量要由棉子壳料用量的10%~15%提高到20%~25%,这样才能形成生长优势,阻止杂菌污染。

4加强发菌期管理

平菇栽培成败的关键在于发菌期的管理,发菌期管理重点在于水分管理。一要科学管理水分。发菌时的水分管理原则是要保水,使水分不易失掉,而不是失掉后重新补水。要保证拌料时60%的水分能长久维持,这样菌丝才能发得好。发菌时补水还易造成污染,所以应尽量避免。床栽保水的办法用塑料薄膜,防止水分蒸发。二要压料发菌。因稻草质地疏松,常规法稻草栽培平菇播种初期难发菌或不发菌,而一旦菌丝吃料后稻草纤维素被分解,疏松的菌床就会下陷,致使料内水分溢出,菌丝难以继续生长。因此,要夺取高产必须压料发菌。其做法是:室内栽培,播种后覆盖薄膜,膜上放木板再压重物;室外栽培,在膜上放些稻草,草上再加泥土。这样既可保温保湿,又可使草料结实,有利发菌。现蕾前,去掉压料物,拱膜出菇。

5后期喷施营养液

稻草与棉子壳相比,所含营养略差。因此后期要喷施营养液,以复壮菌丝,更好地分解吸收稻草基质中的有机物。具体做法是:采收第2批菇后可选喷下列营养液:在100kg水中,加尿素100g、磷酸二氢钾100g和白糖1kg,每l00kg草料喷此液4~6kg;在100kg水中,加蔗糖2kg和尿素200g,每100kg草料喷此液3~4kg;在100kg水中,加三元复合肥1kg和白糖1kg,每100kg草料喷此液3~4kg。通过后期喷施营养液,一般可增产15%~20%。

稻草范文篇2

关键词稻草全量还田;沤制时间;晚稻;生长;产量;影响

为探讨稻草全量还田不同沤制时间对优质常规晚稻的影响,进一步完善稻草还田技术,为大面积推广稻草还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1-2]。2008年7—11月,笔者进行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田位于永福县广福乡广福村玉坪屯,供试田块土壤为潴育型沙泥田,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水稻,试验前测定供试土壤(耕层0~20cm)性状:速效磷21.80mg/kg,速效钾81.00mg/kg,全氮1.68g/kg,有机质30g/kg。供试水稻品种为桂华占,为常规优质水稻品种,作晚稻种植[3],全生育期122d。供试肥料为:尿素(含N46%,武汉尿素厂生产);过磷酸钙(含P2O512%,贵港核工业公司产);氧化钾(含K2O60%,加拿大产)。供试腐熟剂,北京产。稻草若干。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稻草全量还田+腐熟剂30kg/hm2沤制3d插秧(A);稻草全量还田+腐熟剂30kg/hm2沤制7d插秧(B);稻草全量还田+腐熟剂30kg/hm2沤制10d插秧(C);稻草不还田插秧(CK)。3次重复,随机排列。每小区面积30m2,各小区间田埂用薄膜包裹相隔,稻草还田处理每小区撒鲜草54kg(按鲜草全量18t/hm2计)[1]。各处理所施化肥总量及施肥时期均相同(沤草时施用的尿素时期不同),即施肥总量为尿素330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氯化钾225kg/hm2,折施纯氮151.80kg/hm2、五氧化二磷45kg/hm2、氧化钾135kg/hm2。

1.3试验实施

试验于7月22日播种,7月26日、7月29日、8月2日分别撒下处理A、处理B、处理C3个处理的稻草,并于撒草的同时施尿素75kg/hm2、稻草腐熟剂30kg/hm2,人工将稻草踩下,整平;不施稻草的处理于8月2日施尿素75kg/hm2。8月5日各处理施过磷酸钙375kg/hm2、氯化钾90kg/hm2、尿素37.5kg/hm2作基肥,整平混匀当日插秧。插28.05万穴/hm2,保苗168.30万根/hm2。田间管理方法按当地高产栽培管理方法进行;8月11日各处理追肥施尿素142.5kg/hm2、氯化钾135kg/hm2,9月6日各处理施尿素75kg/hm2作为穗肥。禾苗生长期间先后防治病虫害4次,采用薄水插秧,浅水立苗分蘖,够苗晒田,抽穗扬花期灌浅水,灌浆期后干干湿湿至成熟,11月13日收割。

1.4调查内容与方法

试验前和试验结束后各处理取土进行理化性状的分析。稻草还田后观察稻草颜色和手感软化程度和气味,插秧后记载各处理水稻分蘖动态和生育期[3-4],成熟期调查各种理有效穗数,取样考种,收割时分小区单收单晒,晒干后称干谷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沤制时间对稻草腐熟程度的影响

由表1可知,稻草还田不同沤制时间对稻草的颜色无明显的影响;软化程度和腐化的程度随沤制时间越长,软化、腐烂越快,8月10日处理C的稻草已经较软,而处理A、处理B为软;在稻草的气味方面,各处理的气味差别不明显。

2.2不同沤制时间对水稻生长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2、表3、表4可知,不同处理的禾苗进入分蘖初期和盛期的时间相同,处理A的抽穗期比其他3个处理的推迟2d,处理B、处理C、CK的抽穗期相同,3个稻草还田处理的穗实粒数和结实率都比不还田的CK高。营养生长期间,CK比处理C、处理C比处理B、处理B比处理A的禾苗叶色稍青绿。从表3的8月29日可看出,处理A、处理B、处理C的最高苗数均比不还田的CK高,不同沤制时间对最高苗数的影响不大。由以上情况分析说明,稻草全量还田不同沤制时间对水稻分蘖量、分蘖高峰期,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无明显影响。

2.3不同沤制时间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5可知,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稻草还田的3个处理中,随着沤制时间的增加,产量有小幅的增加,处理B比处理A、处理C比处理A分别增产2.01%、5.61%,而处理C、处理B、处理A比CK分别增产9.95%、6.28%、4.18%。由此说明,随着稻草沤制时间的增加,产量相应地增加,处理C与处理A比较,多沤制7d,可增产5.61%。

2.4不同沤制时间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由表6可知,随着沤制时间增加,速效磷增加,处理B、处理C分别比处理A增加2.1、4.7mg/kg;速效钾的含量处理B、处理C分别比处理A增加48.5、62.3mg/kg;全氮含量处理B、处理C分别比处理A增加0.05、0.14g/kg;有机质含量处理B、处理C分别比处理A提高1、3g/kg。由此说明,随着沤制时间的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稻草分解的氮、磷、钾就越多,使得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全氮量增加。

稻草范文篇3

论文摘要介绍了平菇的生物习性,并总结了稻草栽培平菇高产稳产技术,包括:培养料的选择和处理、选用优良菌种、适当加大菌种用量、加强发菌期管理、后期喷施营养液以及加强病虫防治。

平菇是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很强、原料来源广泛、生长周期较短、生物效率高、栽培方式多样等优点。平菇生长发育的过程分菌丝体和子实体两个阶段。菌丝体为白色绒毛状,是平菇的营养器官,主要吸收利用培养料中养分;平菇子实体丛生,菌柄基部互相连结,有些叠生,菌盖为贝壳状或扇状,直径4~10cm或更大,发育初期青灰色,后变为浅灰色或褐黄色,成熟时呈灰白色,菌肉白色,肥厚柔软。

平菇在生育的全过程中,有自己特有的规律。因此其生长发育,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了解平菇的生长规律,对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很重要。在平菇的生育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水分、光线、空气、营养以及酸碱度等条件。平菇菌丝生长的温度最佳范围是15~36℃,以24~28℃最适宜。菌丝体发育阶段,要求栽培料的含水量在60%~70%左右,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平菇的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有光反而使菌丝生长速度下降;子实体发育必须有散光,没有光子实体就不能生长,但不能有强光,否则也会阻碍其生长。

稻草栽培平菇现已推广普及,但产量高低悬殊。笔者经过长期反复探索与实践,总结稻草栽培平菇要取得高产稳产,要把握以下关键技术。

1培养料的选择与处理

稻草要干燥无霉变,色泽金黄,最好是中稻草和糯稻草,并经过三方面处理:一是曝晒2~3d,以杀死部分粘附在稻草表面的病菌和虫卵;二是用1%~2%的石灰水浸泡1~3d,以去掉表面的蜡质达到软化,进一步灭菌、杀虫;三是将浸过石灰水的稻草用清水冲清后上堆发酵,使堆温达60℃以上,其间翻堆1次。经过处理的稻草,质地柔软,病虫害少,含水量适宜,播种后利于发菌。

2选用优良菌种

菌种的优良标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菌种的种性,如品质、产量、抗逆性、温型等;二是菌种的纯度;三是菌种的适应性。要选用种性好、抗逆性强、纯度高、无虫无杂菌以及适合在稻草上生长的、具有较强的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如高邮955、秋丰500等优良菌株。

3适当加大菌种用量

由于稻草质地疏松,同量的稻草培养料较棉子壳料的体积要大,因而菌种用量要由棉子壳料用量的10%~15%提高到20%~25%,这样才能形成生长优势,阻止杂菌污染。

4加强发菌期管理

平菇栽培成败的关键在于发菌期的管理,发菌期管理重点在于水分管理。一要科学管理水分。发菌时的水分管理原则是要保水,使水分不易失掉,而不是失掉后重新补水。要保证拌料时60%的水分能长久维持,这样菌丝才能发得好。发菌时补水还易造成污染,所以应尽量避免。床栽保水的办法用塑料薄膜,防止水分蒸发。二要压料发菌。因稻草质地疏松,常规法稻草栽培平菇播种初期难发菌或不发菌,而一旦菌丝吃料后稻草纤维素被分解,疏松的菌床就会下陷,致使料内水分溢出,菌丝难以继续生长。因此,要夺取高产必须压料发菌。其做法是:室内栽培,播种后覆盖薄膜,膜上放木板再压重物;室外栽培,在膜上放些稻草,草上再加泥土。这样既可保温保湿,又可使草料结实,有利发菌。现蕾前,去掉压料物,拱膜出菇。

5后期喷施营养液

稻草与棉子壳相比,所含营养略差。因此后期要喷施营养液,以复壮菌丝,更好地分解吸收稻草基质中的有机物。具体做法是:采收第2批菇后可选喷下列营养液:在100kg水中,加尿素100g、磷酸二氢钾100g和白糖1kg,每l00kg草料喷此液4~6kg;在100kg水中,加蔗糖2kg和尿素200g,每100kg草料喷此液3~4kg;在100kg水中,加三元复合肥1kg和白糖1kg,每100kg草料喷此液3~4kg。通过后期喷施营养液,一般可增产15%~20%。

稻草范文篇4

关键词稻草全量还田;沤制时间;晚稻;生长;产量;影响

为探讨稻草全量还田不同沤制时间对优质常规晚稻的影响,进一步完善稻草还田技术,为大面积推广稻草还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1-2]。2008年7—11月,笔者进行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田位于永福县广福乡广福村玉坪屯,供试田块土壤为潴育型沙泥田,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水稻,试验前测定供试土壤(耕层0~20cm)性状:速效磷21.80mg/kg,速效钾81.00mg/kg,全氮1.68g/kg,有机质30g/kg。供试水稻品种为桂华占,为常规优质水稻品种,作晚稻种植[3],全生育期122d。供试肥料为:尿素(含N46%,武汉尿素厂生产);过磷酸钙(含P2O512%,贵港核工业公司产);氧化钾(含K2O60%,加拿大产)。供试腐熟剂,北京产。稻草若干。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稻草全量还田+腐熟剂30kg/hm2沤制3d插秧(A);稻草全量还田+腐熟剂30kg/hm2沤制7d插秧(B);稻草全量还田+腐熟剂30kg/hm2沤制10d插秧(C);稻草不还田插秧(CK)。3次重复,随机排列。每小区面积30m2,各小区间田埂用薄膜包裹相隔,稻草还田处理每小区撒鲜草54kg(按鲜草全量18t/hm2计)[1]。各处理所施化肥总量及施肥时期均相同(沤草时施用的尿素时期不同),即施肥总量为尿素330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氯化钾225kg/hm2,折施纯氮151.80kg/hm2、五氧化二磷45kg/hm2、氧化钾135kg/hm2。

1.3试验实施

试验于7月22日播种,7月26日、7月29日、8月2日分别撒下处理A、处理B、处理C3个处理的稻草,并于撒草的同时施尿素75kg/hm2、稻草腐熟剂30kg/hm2,人工将稻草踩下,整平;不施稻草的处理于8月2日施尿素75kg/hm2。8月5日各处理施过磷酸钙375kg/hm2、氯化钾90kg/hm2、尿素37.5kg/hm2作基肥,整平混匀当日插秧。插28.05万穴/hm2,保苗168.30万根/hm2。田间管理方法按当地高产栽培管理方法进行;8月11日各处理追肥施尿素142.5kg/hm2、氯化钾135kg/hm2,9月6日各处理施尿素75kg/hm2作为穗肥。禾苗生长期间先后防治病虫害4次,采用薄水插秧,浅水立苗分蘖,够苗晒田,抽穗扬花期灌浅水,灌浆期后干干湿湿至成熟,11月13日收割。

1.4调查内容与方法

试验前和试验结束后各处理取土进行理化性状的分析。稻草还田后观察稻草颜色和手感软化程度和气味,插秧后记载各处理水稻分蘖动态和生育期[3-4],成熟期调查各种理有效穗数,取样考种,收割时分小区单收单晒,晒干后称干谷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沤制时间对稻草腐熟程度的影响

由表1可知,稻草还田不同沤制时间对稻草的颜色无明显的影响;软化程度和腐化的程度随沤制时间越长,软化、腐烂越快,8月10日处理C的稻草已经较软,而处理A、处理B为软;在稻草的气味方面,各处理的气味差别不明显。

2.2不同沤制时间对水稻生长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2、表3、表4可知,不同处理的禾苗进入分蘖初期和盛期的时间相同,处理A的抽穗期比其他3个处理的推迟2d,处理B、处理C、CK的抽穗期相同,3个稻草还田处理的穗实粒数和结实率都比不还田的CK高。营养生长期间,CK比处理C、处理C比处理B、处理B比处理A的禾苗叶色稍青绿。从表3的8月29日可看出,处理A、处理B、处理C的最高苗数均比不还田的CK高,不同沤制时间对最高苗数的影响不大。由以上情况分析说明,稻草全量还田不同沤制时间对水稻分蘖量、分蘖高峰期,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无明显影响。

2.3不同沤制时间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5可知,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稻草还田的3个处理中,随着沤制时间的增加,产量有小幅的增加,处理B比处理A、处理C比处理A分别增产2.01%、5.61%,而处理C、处理B、处理A比CK分别增产9.95%、6.28%、4.18%。由此说明,随着稻草沤制时间的增加,产量相应地增加,处理C与处理A比较,多沤制7d,可增产5.61%。

2.4不同沤制时间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由表6可知,随着沤制时间增加,速效磷增加,处理B、处理C分别比处理A增加2.1、4.7mg/kg;速效钾的含量处理B、处理C分别比处理A增加48.5、62.3mg/kg;全氮含量处理B、处理C分别比处理A增加0.05、0.14g/kg;有机质含量处理B、处理C分别比处理A提高1、3g/kg。由此说明,随着沤制时间的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稻草分解的氮、磷、钾就越多,使得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全氮量增加。

稻草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稻草援助基金的基本概念

在街镇乡范围之内,通过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捐助资金,对辖区内生活困难或突遭不幸的居民及时实施援助的专项基金,是利用社会慈善资源救助困难群众,帮助其渡过生活难关的“救命之草”。

(二)建立稻草援助基金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精神,拓宽慈善捐赠渠道,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创新救助管理机制,延伸社会救助触角,推动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三)建立稻草援助基金的目标任务

不断增强慈善公益意识,完善慈善救助平台,健全慈善救助网络,逐步形成覆盖城乡、方便快捷、公开透明的慈善捐助体系,及时有效地救助城乡困难群众,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基金来源和使用范围

(一)稻草援助基金的主要来源

广开渠道、多措并举筹集资金,是建立稻草援助基金的首要前提。其来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市、县民政局一次性资助每个街镇乡启动资金3万元;

——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组织、民间团体捐款;

——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捐款;

——街镇乡财政投入;

——基金利息收入和其它合法收入。

(二)稻草援助基金的使用范围

充分发挥稻草援助基金在使用中灵活、及时的特点,合理界定基金使用范围。其使用范围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救助街镇乡辖区内生活贫困的老人、孤儿、残疾人、重症疾病患者;

——资助贫困学生完成阶段学业;

——救助因灾或突发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

——为贫困家庭提供项目、技术、信息等服务;

——按照捐赠者意愿进行援助。

三、基金管理和审批程序

(一)稻草援助基金的管理组织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和民间组织管理相关法规,各街镇乡建立稻草援助基金,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制定组织章程和基金管理办法,报县民政局审批。

——基金管理组织名称。街镇乡稻草援助基金管理组织名称为:“☆☆乡镇(街道)稻草援助服务中心”。若捐赠单位或个人为基金主要捐资者,也可根据其意愿在稻草援助服务中心前直冠其名。其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均为县民政局。

——组织章程和管理办法。县民政局借鉴巴南区界石镇的经验,初拟组织章程和基金管理办法样本下发各街镇乡参考使用。

——管理组织职能职责。坚持“民办、民管、民享”原则,基金管理组织应独立履行管理职能,按照章程规定设置议事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明确基金筹措渠道和基金管理办法。基金在金融机构开设专户,实行专户储存,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管理组织要定期将稻草援助金接收、审批和拨付情况进行公示,并向当年所有捐赠者书面通报,接受社会监督。

(二)稻草援助基金的审批程序

本着简便快捷的原则,稻草援助基金的使用按照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相应的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求助对象提出救助申请后,尽快确定相应的救助档次、救助金额,及时审批办理,确保救助及时有效。对定向捐赠项目的审批,根据捐赠者意愿和基金管理办法规定的时限,将援助金落实到项目。

四、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

(一)建立稻草援助基金的工作步骤

我县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每年均要遭受洪涝、干旱、地质滑坡等灾害的袭击,给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困难。为及时有效救助困难群众,各街镇乡稻草援助基金在5月底之前要全部建立并规范运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

——宣传发动阶段(4月10日至4月25日)。各街镇乡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板报标语广泛宣传建立稻草援助基金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建立“小稻草”,促进“大和谐”的社会氛围。结合实际,给社会各界特别是在外老乡和成功人士发出《携手慈善共创和谐》、《共担社会责任支持慈善事业》等信函,尽最大限度发动社会各界积极捐款。

——收集捐款阶段(4月26日至5月10日)。各街镇乡安排专人与捐赠者主动联系,落实捐款金额和捐款方式,并将捐款及时存入账户。

——建立管理组织阶段(5月11日至5月25日)。召开由捐款人或捐款人代表参加的稻草援助服务中心成立大会,推选产生理事会成员。由理事会选举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监事;聘任中心主任及其提名聘任的副主任和财务负责人。审议通过稻草援助服务中心章程和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并按民间组织管理规定报县民政局审批。

稻草范文篇6

一、种植季节

马铃薯生长温度低、生育期短,在江南乃至江淮是能与单季中稻接茬的早春或晚秋作物。“春薯—中稻”一年两熟:春薯于1月下旬或2月上、中旬下种,5月下旬收获,可获得全产量;“早中稻—秋薯”一年两熟:秋薯于早中稻收获后9月10日前下种,11月下旬降霜后收获,可获得4~6成产量。

二、技术要点

1.整地稻田免耕,开挖丰产沟(排灌沟),沟宽15厘米,深15厘米,相邻沟距(畦宽)150厘米。挖出的土不可堆在沟沿上,应使畦面微呈弓背形,避免积水。一般的小草和稻茬并不影响种植,若有大草可踩倒或锄去,但不要使用除草剂。

2.选种选用适合的早熟品种,例如东农303、中薯3号等,或当地农家品种。种薯应催芽,以带1厘米左右长度的壮芽播种为佳。一般选用30克左右小种薯整薯播种效果较好;大薯种应切块,每个切块至少要有一个健壮的芽,切口距芽1厘米以上,切块形状以四面体为佳,避免切成薄片。切块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500倍液浸过,稍晾干后用草木灰拌匀,隔日即可播种。

3.播种每畦播4~5行,行距30厘米,株距25厘米,畦边各留20厘米。将种薯摆放在土面上,芽眼接近土面,然后均匀地盖上8~10厘米厚的稻草(所谓8~10厘米不是将稻草压实后的厚度,而是“轻轻拍实,压而不实”)。稻草应铺满整个畦面不留空。

4.施肥根据稻田肥力和产量要求一次施足基肥,不追肥。若以腐熟的厩肥作基肥,可适当兑土在播种时直接分放在种薯上;若使用化肥,以复合颗粒肥为佳,可将肥料放在两株种薯的中间,也可放在种薯近旁但需保持5厘米以上的距离,以防烂种,亩施50~60公斤。

5.灌溉自然降水一般已能满足本项技术的要求。但是,新稻草吸收水分较少、较慢,容易干燥使薯苗受旱,可由丰产沟适时适量灌水,水层宜浅以不使稻草漂移为度,并及时排水落干。秋季播种时天高气爽、气温偏高,特别要注意及时灌溉,保证苗齐苗壮。相反,稻草一度腐烂后其保水性增强,尤其是接近土面的稻草湿度大、不易干燥,对薯苗生长不利,所以遇到连阴雨天气要注意排水。

6.植保稻草全程覆盖能抑制杂草生长,一般不用除草;病、虫害也轻,可以做到不使用农药。

7.收获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的结果是70%以上的薯块在土面上,拨开稻草即可拣收;少数生长在裂缝或孔隙中的薯块入土也很浅,很容易挖出;在劳力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分期采收,即将稻草轻轻拨开采收已长大的薯块,再将稻草盖好让小薯块继续生长。这既能选择最佳市场行情,及时上市,又能有较高的产量,提高总体经济效益。

三、两个值得重视的技术关键点

1.争取苗齐、苗壮与种子播种不同,马铃薯通过块茎繁殖,在常规方法中出苗约需20~30天,而且总是参差不齐。在这一时期,应更加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优质种薯,妥善贮藏:种薯贮藏应注意温、湿度,避免堆放时局部温差过大,出芽长短不一。

(2)打破休眠,催芽适度:催芽长度在1厘米左右为宜,长芽播种时易折断,需要等其它潜伏芽萌动,反而滞后使出苗严重不齐。

(3)稻草整齐,覆盖厚度适当:稻草覆盖与土栽不同,马铃薯幼芽穿过的不是3厘米左右的松土层,而是8~10厘米厚的稻草。稻草过厚,不但出苗迟缓,而且茎基细长软弱。如果稻草厚薄不匀,出苗不齐的情况将会明显加重。整齐摆放的稻草容易出苗;相反,如果稻草交错缠绕,有时会有“卡苗”现象。

(4)及时排灌,防燥防涝。

2.防止产生绿薯关键是稻草层不能漏光,应从以下几点加以防范。

稻草范文篇7

关键词:腐秆剂;水稻;应用效果

为了验证水稻腐秆剂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了该试验,从而为更好地推广应用腐秆剂提供参考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09年设在江西省宁都县石上镇的角源村和湖岭村。角源村前作为水稻,土壤为灰黄泥土,肥力中等,有效磷2.76mg/kg,有机质3.31%,水解氮167.1mg/kg,速效钾111mg/kg。湖岭村试验点前作为水稻,土壤为黄泥土,肥力中等,有效磷24.9mg/kg,有机质0.89%,水解氮113.8mg/kg,速效钾104mg/kg。

1.2试验材料

腐秆剂(佛山金葵子植物营养有限公司生产);稻草。供试水稻品种角源村为皖稻199;湖岭村为香优818。

1.3试验设计

角源村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不撒稻草也不撒腐秆剂(A1);既撒稻草也撒施腐秆剂(B1);只撒稻草(C1)。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66.7m2,无重复。湖岭村试验设2个处理,即只撒稻草(A2)和既撒稻草又撒施腐秆剂(B2)。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200.0m2,无重复。2试验点小区间均设置宽0.3m,高0.2m的田埂,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实行单灌单排,以防相互渗透;成熟后单收单晒单计产[1-3]。

1.4试验实施

角源村6月30日播种,处理B1于7月27日撒稻草15t/hm2和腐秆剂3kg/hm2,然后一同翻耕;处理C1于7月27日撒稻草15t/hm2并进行翻耕。7月29日施45%(15-15-15)贵溪三元复合肥225kg/hm2和九化尿素112.5kg/hm2作基肥。7月30日移栽,栽插规格为20cm×20cm。8月6日施45%(15-15-15)贵溪三元复合肥150kg/hm2和九化尿素150kg/hm2作追肥;分别于8月7日、8月26日、9月18日用药各1次防治病虫害;8月20日、9月15日各晒田1次;10月28日收割。

湖岭村6月30日播种,处理A27月25日撒稻草7500kg/hm2,然后一同翻耕;处理B2撒稻草7500kg/hm2和腐秆剂5kg/hm2,并进行翻耕;7月27日施45%(15-15-15)双联三元复合肥300kg/hm2和九化尿素75kg/hm2作基肥;7月28日抛栽,抛栽规格为28蔸/m2。8月4日施45%双联三元复合肥150kg/hm2和九化尿素150kg/hm2作追肥;分别于8月7日、8月14日、8月31日、9月20日各用药1次防治病虫害;8月15日、8月30日、9月13日各晒田1次,晒到田面起鸡爪裂为度。10月25日收获。

2结果与分析

2.1各处理对田间杂草和水稻返青期的影响

经田间观察,角源村处理B1在整个生育期都未见杂草,并且水稻返青时间要比处理A1和处理C1早2~3d。田间泥也要比其他2个处理烂,撒了腐秆剂的比没有撒的,稻草要提早腐烂。湖岭村处理B2要比处理A2提早2~3d返青,且田中泥烂,未见杂草。处理B2的稻草也比处理A2的先腐烂掉。

2.2各处理对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角源村处理B1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都是最高的,其次为处理C1;其中处理B1比处理C1有效穗数增加0.30万穗/hm2,每穗总粒数增加1.1粒,每穗实粒数增加1.3粒,结实率提高了0.3个百分点;处理B1比处理A1有效穗数增加0.4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增加1.4粒,每穗实粒数增加1.8粒,结实率提高0.5个百分点;而处理C1比处理A1有效穗数增加0.1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增加0.3粒,每穗实粒数增加0.5粒,结实率提高0.2个百分点。湖岭村处理B2比处理A2有效穗数增加1.3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增加1.3粒,每穗实粒数增加1.2粒,结实率提高0.1个百分点。

从表1还可以看出,角源村处理B1的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7477.5kg/hm2,比处理C1增97.5kg/hm2,增幅为1.32%,不明显;比处理A1增产135kg/hm2,增幅为1.84%,不明显;处理C1比处理A1增产37.5kg/hm2,增幅为0.51%,不明显。湖岭村处理B2比处理A2产量增加220.0kg/hm2,增幅为2.84%,不明显。

3结论

试验表明,施用腐秆剂不仅能使水稻提早返青,有效控制田间杂草的生长,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4-6];但提高幅度不大。

参考文献:

[1]谢柱存,何伟松.三种秸秆腐熟菌剂在稻田上的比较试验[J].广西农学报,2008,9(6):17-19.

[2]葛秀文,李四斌,罗时明.晚稻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在油菜上的应用效果[J].湖北农业科学,2008(6):650-651.

[3]韦目阔,覃相妮,蓝飞任,等.稻草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09(11):93-95.

[4]韩玮,聂俊华,李飒.外源纤维素酶在秸秆还田上的应用探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5(11):72-75.

稻草范文篇8

一、秋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种植技术的改革和创新点

1理论依据马铃薯地下茎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才能生长,正是根据这个特点,将稻草覆盖在种薯上,制造相类似的成长环境,从而实现地表结薯。2两大改革1改革了中方县稻田耕作制度在推行这项种植技术前,中方县的稻田耕作制度从一熟增加至了两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实现粮食的增产和增收。2改革马铃薯的种植方式推行这项种植技术后,马铃薯的种植方式从翻耕挖窝的传统方式变成了在地面上直接摆放,然后覆盖稻草的新型方式。这种简化过的种植方式不但降低了人工投入,节省了相关成本,也提高了秋马铃薯收成。3四大技术创新1秋马铃薯施肥技术的创新新的种植方法因为加盖了稻草,只需在播种时施肥,就可以保存土壤的肥料含有量,这样,就减少了施肥次数,降低了肥料的使用率。2秋马铃薯管理技术的创新使用这种新的种植技术,覆盖的稻草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保持地表温度,抑制杂草生长,从而省略了相关的田间管理工作,简化了管理过程,提高产量。3薯块收获技术上的创新之前收获马铃薯时需要挖开土壤,且只能收获一次。通过新的种植方式,就可以直接揭开稻草直接拣薯,收获方式直观方便,而且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收获马铃薯,提高其经济效益。4马铃薯播种密度的创新种薯新的种植方式是将种薯按适当密度摆放在地面上,这种播种方式比之前的播种方式增加了种薯的密度,从根本上增加了马铃薯的产量。

二、主要配套栽培技术

1挖沟排湿,整理厢面待收获已选好的稻田(土壤肥沃、良好的灌溉排水渠道、有机肥料丰富)里的水稻,就需要马上进行挖沟排湿工作,然后整理厢面。当然,要根据田间的水量排出情况确定厢面的宽度,尽量将厢面整理成弧形,方便排水。2选择良种,催芽抢时播种中方县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日间温度基本稳定在25℃左右,非常适宜马铃薯的播种。种薯的品种选择主要以薯块生长速度快、生育周期较短为标准。对大于40g的种薯切块、小于40g的种薯整薯催芽。其中切块时尽量使切块有30~40g,且有健壮芽,经过一定浓度的多菌灵溶液短时浸泡并晒干后方可催芽。一般的催芽方法有温床、温室和薄膜覆盖或湿沙等。芽体发育期间温度需保持15~18℃,避免温度过高过低对芽体造成的损坏。待芽体长到适当长度即可进行播种,播种时根据套作田块与净作田块不同的种植规格进行播种,注意芽体向上。3科学配方施肥因为秋马铃薯生长期不长,所以在施肥时要按比例混合并一次性施用其生长过程所需的肥料,一般包括:腐熟的有机肥、三元复肥(可用尿素代替)、过磷酸钙、草木灰等。其中腐熟的有机肥可直接撒施在厢面上或盖施在种薯上,复合肥或尿素应施在与种薯有一定距离的行间,以免造成腐烂种薯。4稻草覆盖用稻草覆盖摆好的种薯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稻草的厚度以8~12cm最佳;稻草的使用量根据耕种地不同也有所差别;稻草覆盖的方向要顺着马铃薯摆放的方向,覆盖要紧密并适当压实;稻草覆盖后,需要用清沟的泥土固定,并用水或粪水浇透稻草,这样做是加固了稻草的覆盖力度,防止遭到强风的破坏,同时也能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5水分管理在薯块快速生长时期,对分量的需求也最多。使用稻草覆盖的方式虽然不需要进行追肥、中耕除草等工作,但鉴于新稻草对水分吸收量少、速度慢,而且也极易流失,所以应该适时适量进行灌溉,不但能保证地下茎生长时有充足的水分,而且能促进稻草腐烂。6适时收获马铃薯从种植到收获大约需要2~3个月的时间。此技术种植,只有3成左右的马铃薯全在地表之下,其余的都在地表之上覆盖在稻草下面。因此,可以直接拨开稻草采摘个头比较大的马铃薯供给市场需求,让个头相对较小的马铃薯可以继续生长。如此一来,既增加了马铃薯的产量,又可以维持市场供需平衡,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作者:周生华黄世海单位:湖南省中方县农业局

稻草范文篇9

冬种是下一年度农业生产的开始,认真抓好冬种生产,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夺取农业丰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推动冬种生产,实现“绿色过冬”,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冬种生产的指导思想

今年冬种生产要以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增粮与增收并举、政策扶持和机制创新齐抓,以组织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示范为载体,统筹安排冬种生产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粮、经、饲、肥等多种作物,积极扩种大(小)麦,大力发展双低油菜,扩大市场适销对路的鲜食蚕(豌)豆、马铃薯,稳步发展冬季蔬菜瓜果、食用菌、花卉苗木和中药材,加快发展冬季设施农业,鼓励种植冬季绿肥,力争冬季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10%以上。

二、突出重点,抓好冬季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

为培肥地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全县计划建立10000亩绿肥示范基地和千亩双低油菜、蚕豌豆示范基地。为切实抓好示范基地建设,要求各乡镇、街道做好落实工作,并于10月20日前将示范方落实情况及分户清册报县农业局粮油站汇总。

三、制止耕地抛荒、提高土地利用率

冬季耕地弃耕抛荒,不仅造成土地和温光水资源的浪费,也是造成来年越冬害虫大发生的重要原因。各地要采取措施,减少冬闲田,引导农户实行季节性流转,同时鼓励种养大户季节性承包经营冬闲田。

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冬种质量

一是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双低”油菜重点示范推广浙油18、浙双72、浙双6号等品种。“浙油18”是*省农科院育成的高产双低油菜新品种,20*年被农业部列入全国5个油菜主导品种之一。2007~20*年度油菜生长期间遭受苗期干旱,越冬期长期低温阴雨、大雪冰冻,花期又遭遇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但浙油18试种表现较好,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性强、千粒重高、出油率高、综合性状优良的特点,特别是其株型紧凑,成熟度较一致,适合机械化栽培收割等优势,深受种植农户的欢迎。小麦重点推广温麦10号;蚕豆重点推广慈溪大白蚕、双绿5号等;豌豆重点推广中豌4号、中豌6号;马铃薯重点推广东农303、克新4号;绿肥推广紫云英宁波种、弋江种;冬种牧草重点推广牧杰和特高等高产黑麦草。

二是推广轻型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大小麦、油菜、蚕(豌)豆、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免耕栽培技术。

三是大力推广高产增效技术。主要包括“双低”油菜秋冬发栽培技术,油苔两用技术,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鲜食蚕(豌)豆促早熟栽培技术。马铃薯稻草加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省工、省本、省力,促早熟,减轻病虫害,提高马铃薯商品性等优点,一般每亩可节省翻耕费、整地作畦、播种、采收等成本150元,降本增效显著。同时,有利于充分利用稻草资源和土壤培肥,提高地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配套技术措施。1)选用早熟高产优良品种东农303,中薯3号;2)适期播种,合理密植。一般12月中下旬播种,东农303掌握亩栽6000~6500株;中薯3号植株高大,应降低密度,以亩栽4500株左右为宜;3)科学播种,确保齐苗。春薯块切口朝上,芽眼朝下摆放,最好在薯块上面盖一小撮细泥,有利于芽眼接触土壤,起到保温保湿促进生根发芽、提早出苗和提高出苗率;4)科学施肥。一次性施足基肥,亩施含N、P2O5、K2O各15%的含硫复合肥70~80公斤加尿素10公斤。先播种再施肥,采用点播,肥料撮施于两块种薯之间,防止肥料与薯块接触而引起烂种;5)覆盖稻草,开沟压草;条状覆盖稻草,方向与畦向相同,厚度8~10厘米,同时还要注意保持稻草松散,根部和顶部相接,并覆盖均匀不留空隙,避免互相交错缠绕,以免影响出苗。覆盖稻草后,将细沟泥土均匀压在稻草上;6)适时覆膜,清沟压膜。一般在1月中下旬覆膜,采用免耕栽培稻草地膜双重覆盖技术,必须等降雨使稻草充分湿透后才可覆盖地膜,这样可防止稻草吸水导致土壤水分少而影响出苗;7)及时破膜,合理控苗。一般在2月中下旬陆续出苗时及时破膜放苗,并用湿泥封实破口,防止冷空气进入,降低膜内温度,或遇大风引起掀膜,当薯苗长到30厘米时,喷200PPm的多效唑,以控制地上部分的生长,促进地下块茎膨大;8)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积水和干旱。适时收获,提高效益。

四是大力推广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采用水旱轮作、中耕除草、化学除草等措施抑制田间杂草发生,降低病虫害越冬基数。

五是积极开展以油菜、春粮、冬季蔬菜为主的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覆盖率。

六是积极发展冬季绿肥和蚕(豌)豆、冬季蔬菜等经济绿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加强地力建设,努力提高耕地质量。

五、切实做好冬种生产各项服务工作,及早落实扶持政策

稻草范文篇10

冬种是下一年度农业生产的开始,认真抓好冬种生产,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夺取农业丰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推动冬种生产,实现“绿色过冬”,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冬种生产的指导思想

今年冬种生产要以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增粮与增收并举、政策扶持和机制创新齐抓,以组织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示范为载体,统筹安排冬种生产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粮、经、饲、肥等多种作物,积极扩种大(小)麦,大力发展双低油菜,扩大市场适销对路的鲜食蚕(豌)豆、马铃薯,稳步发展冬季蔬菜瓜果、食用菌、花卉苗木和中药材,加快发展冬季设施农业,鼓励种植冬季绿肥,力争冬季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10%以上。

二、突出重点,抓好冬季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

为培肥地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全县计划建立10000亩绿肥示范基地和千亩双低油菜、蚕豌豆示范基地。为切实抓好示范基地建设,要求各乡镇、街道做好落实工作,并于10月20日前将示范方落实情况及分户清册报县农业局粮油站汇总。

三、制止耕地抛荒、提高土地利用率

冬季耕地弃耕抛荒,不仅造成土地和温光水资源的浪费,也是造成来年越冬害虫大发生的重要原因。各地要采取措施,减少冬闲田,引导农户实行季节性流转,同时鼓励种养大户季节性承包经营冬闲田。

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冬种质量

一是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双低”油菜重点示范推广浙油18、浙双72、浙双6号等品种。“浙油18”是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高产双低油菜新品种,20*年被农业部列入全国5个油菜主导品种之一。20*~20*年度油菜生长期间遭受苗期干旱,越冬期长期低温阴雨、大雪冰冻,花期又遭遇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但浙油18试种表现较好,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性强、千粒重高、出油率高、综合性状优良的特点,特别是其株型紧凑,成熟度较一致,适合机械化栽培收割等优势,深受种植农户的欢迎。小麦重点推广温麦10号;蚕豆重点推广慈溪大白蚕、双绿5号等;豌豆重点推广中豌4号、中豌6号;马铃薯重点推广东农303、克新4号;绿肥推广紫云英宁波种、弋江种;冬种牧草重点推广牧杰和特高等高产黑麦草。

二是推广轻型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大小麦、油菜、蚕(豌)豆、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免耕栽培技术。

三是大力推广高产增效技术。主要包括“双低”油菜秋冬发栽培技术,油苔两用技术,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鲜食蚕(豌)豆促早熟栽培技术。马铃薯稻草加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省工、省本、省力,促早熟,减轻病虫害,提高马铃薯商品性等优点,一般每亩可节省翻耕费、整地作畦、播种、采收等成本150元,降本增效显著。同时,有利于充分利用稻草资源和土壤培肥,提高地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配套技术措施。1)选用早熟高产优良品种东农303,中薯3号;2)适期播种,合理密植。一般12月中下旬播种,东农303掌握亩栽6000~6500株;中薯3号植株高大,应降低密度,以亩栽4500株左右为宜;3)科学播种,确保齐苗。春薯块切口朝上,芽眼朝下摆放,最好在薯块上面盖一小撮细泥,有利于芽眼接触土壤,起到保温保湿促进生根发芽、提早出苗和提高出苗率;4)科学施肥。一次性施足基肥,亩施含N、P2O5、K2O各15%的含硫复合肥70~80公斤加尿素10公斤。先播种再施肥,采用点播,肥料撮施于两块种薯之间,防止肥料与薯块接触而引起烂种;5)覆盖稻草,开沟压草;条状覆盖稻草,方向与畦向相同,厚度8~10厘米,同时还要注意保持稻草松散,根部和顶部相接,并覆盖均匀不留空隙,避免互相交错缠绕,以免影响出苗。覆盖稻草后,将细沟泥土均匀压在稻草上;6)适时覆膜,清沟压膜。一般在1月中下旬覆膜,采用免耕栽培稻草地膜双重覆盖技术,必须等降雨使稻草充分湿透后才可覆盖地膜,这样可防止稻草吸水导致土壤水分少而影响出苗;7)及时破膜,合理控苗。一般在2月中下旬陆续出苗时及时破膜放苗,并用湿泥封实破口,防止冷空气进入,降低膜内温度,或遇大风引起掀膜,当薯苗长到30厘米时,喷200PPm的多效唑,以控制地上部分的生长,促进地下块茎膨大;8)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积水和干旱。适时收获,提高效益。

四是大力推广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采用水旱轮作、中耕除草、化学除草等措施抑制田间杂草发生,降低病虫害越冬基数。

五是积极开展以油菜、春粮、冬季蔬菜为主的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覆盖率。

六是积极发展冬季绿肥和蚕(豌)豆、冬季蔬菜等经济绿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加强地力建设,努力提高耕地质量。

五、切实做好冬种生产各项服务工作,及早落实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