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21:29:43

待遇范文篇1

近年来,**县**镇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意见》,继续解放思想,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确保流动党员享受党委“特殊待遇”,及时了解到党和国家的新形势、新政策。

为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不断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水平,该镇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途径。首先开展发放流动党员“身份证”活动。近年来,该镇党委多次组织开展普查活动,全面摸清辖区范围内外出务工党员的基本情况,并建立了流动党员信息库,及时给他们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极大地方便流动党员正常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动;每月组织一次问暖走访活动。该镇每个月都组织各支部深入每一位流出党员家庭全面了解流动党员工作、生活、家庭情况,及时帮助流动党员家庭解决实际困难,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特殊关怀与温暖;开展每月赠送一份学习资料活动。对外出流动党员,该镇党委通过亲友顺便带、邮寄等形式,及时将党的惠民政策及县镇开展中心工作情况送到党员手中,方便流动党员学习并争取其对家乡建设的支持;其次开展为家庭劳力少的外出流动党员户义务劳动活动。该镇党委组织新农村建设志愿者协会会员帮助劳动力少、生活困难的流动党员户义务劳动。再次是开展每月发送一条政策短信活动。针对部分外出党员学习难的实际情况,每个月落实专人负责收集国内外新形势、新政策,汇编成简短、易学、易懂的政策短信发送给每位流动党员,让他们适时领取“政策低保”,提醒他们“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

待遇范文篇2

1、在人才交流会上,当你递交应聘资料时,可以不失时机地问一声:这个岗位的收入大约是多少?由于交流会人多嘴杂,招聘者忙得焦头烂额,很可能在不经意中露出真相。如果他不愿回答甚至有反感,由于此时乱哄哄的,他也不大可能耿耿于怀记住你的名字,再“秋后算帐”。

2、面试时,在谈到你的工作经历时,招聘者往往会问你现在的收入情况。你可以在回答了对方的问题后,反问一句:这个标准与贵公司的相比如何?招聘者不会回答准确数字,但是因为有了参照物,他的回答也许会含蓄些。比如,“不会低于过去的收入”或“目前我们可能还达不到这个水平,但差距不会很大”之类。通过这些回答,你可以推算出新岗位的大致薪酬水平。即使对方不作正面回答,或对这个问题是“承前启后”后,所以也无法过分怪罪于你。

3、还会有一些招聘单位在面试时会主动问:你期望的薪酬标准大约是多少?此时,你可以以退为进提出反问:我愿意接受贵公司的薪酬标准,不知按规定这个岗位的薪酬标准是多少?这样,你不但没有露出自己的底,反而可能摸清了对方的底。如果你对对方的标准满意的话,那么双方可能一拍即合。

4、其实,要打听应聘岗位的薪酬,不但可以直接从招聘者口中问到,你还可以通过各种社会关系间接打听到你应聘企业或公司、应聘岗位的大致薪酬水平。要提醒的是,根据一般心理,从间接打听到的数字往往会比实际水平低,因此,如果你对打听到的数字能接受的话,那么,你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表现自己了。

待遇范文篇3

一、我市村干部待遇的现状

截止目前,我市共有432个行政村,村“两委”班子成员2530名,村干部2021名。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结合各自实际,在提高村干部待遇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使全市村干部的待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1、村干部的经济待遇有了提高。近年来,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关要求,我们通过积极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精简村干部职数、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基数等措施,使村干部的经济待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个别有条件的镇(乡)制定出台了提高村干部待遇的一些政策或办法,鼓励村级组织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并从当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拿出部分资金作为村干部的奖励工资,使这些村干部的工资待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如城区文昌镇大部分村、滨河镇南关村、官桥村、迎水桥镇夹道村等村干部的月平均工资达到了1000元以上。

2、部分村干部的政治待遇有了提高。前些年,我们对个别工作能力较强、业绩比较突出、群众反映较好的村党支部书记破格进行了提拔使用,先后有2名村党支部书记被提拔为镇(乡)领导干部,其中1名(杨建国)现已被市委提拔为市直部门的处级领导干部。去年下半年,结合乡镇党委换届,我们采取“公推直选”的办法,使17名村党支部书记进入了乡镇党委领导班子,进一步提高了村干部的政治待遇,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部分村干部的养老问题得到了保障。近年来,按照自治区的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在解决村干部的养老问题上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在中宁县和城区文昌镇进行了试点,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对一些任职超过一定年限、达到一定条件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为其办理了养老保险,解决了部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同时,对没有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职村干部,部分镇(乡)按照其工作年限,分别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逢年过节,市、县、镇(乡)、村党组织都对其进行慰问,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生活困难,理顺了他们的情绪,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

虽然我们在提高村干部的待遇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其他市、县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市村干部的待遇相对来讲还比较低,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3个方面:

一是村干部的工资待遇相对偏低。目前,我市村干部工资主要以职务工资、绩效工资为主,每月平均212元,最高的1360元,最低的30元。其中,城区村干部工资每月平均420元,最高的1360元,最低的200元;中宁县村干部工资每月平均210元,最高的733元,最低的42元;海原县村干部工资每月平均工资为55元,最高的100元,最低的30元。

二是村干部的提拔晋级比较困难。村干部不是国家公职干部,在选拔录用方面存在着只能下、不能上的现象。绝大部分村干部既不能进事业单位,更难进入公务员行列。同时,由于地方财力的限制,绝大部分村干部退职后,在医疗保健、政治待遇等方面很少得到照顾,造成家庭不理解,社会有偏见,自己心理上也不平衡。

三是村干部的社会保障不到位。目前,除中宁县和城区文昌镇外,其他在职的村干部社会保障不到位,大部分乡镇没有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村干部退无所依;一些乡镇由于经济拮据,对退职干部没有任何补助,对现任村干部也产生了不良影响;有的村干部在职时由于整天忙于村上的工作,自家经济没有发展起来,离职后老老体弱,无力发展经济,生活落在了群众的后面。

二、提高村干部待遇的对策

“七一”前夕,自治区党委召开了纪念建党86周年暨向任职25年以上村党支部书记颁发荣誉证书大会,向全区任职25年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颁发了荣誉证书和慰问金,充分肯定了村党组织和广大村干部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并对全区村党支部书记提出了5点希望。这次会议的召开,极大地鼓舞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增添了村干部工作的动力,为村干部干好工作注入了“强心剂”。参加表彰大会的城区柔远镇高营村党支部书记吕树聪激动地说:“我当了40多年的村干部,第一次接受自治区党委颁发的荣誉证书和补助金,这使我内心感到非常激动和自豪。今后,我将倍加珍惜荣誉,积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以实际行动回报党的关心和爱护。”广大村干部纷纷表示,要向受表彰的村党支部书记学习,更加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组织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待遇,着力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为实现中卫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一是精简村干职数。按照自治区的安排部署,精心做好合村并组工作,根据各村的规模大小,把小村适度进行合并,扩大村的规模,减少行政村的个数,从而减少村干部数量和工资支出。同时,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积极推行村党支部书记与村主任“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模式,进一步精简村干部职数。

二是改革村干部工作制度。村干部实行结构工资制,由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基础工资列入市、县财政预算,由乡镇统一管理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解决。正职年平均基础工资总额不能低于本村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副职年平均基础工资总额不能低于本村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倍。绩效工资一部分从村干部的基础工资中按月扣留20%-30%作为绩效工资;另一部分从在上年的基础上新增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中提取10%-20%作为绩效工资。

待遇范文篇4

**年4月17日,《民政部、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解决部分老红军、老干部工资过低和生活困难补助问题的通知》规定: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老红军、老干部工资待遇偏低的,予以适当提高。他们不论在国家机关或事业、企业单位工作,凡现在标准工资低于当地国家行政人员十七级的,一般的可以提高到行政十七级,并从**年1月起执行。

省委组织部5号、省委老干部局19号文件称:“经省委讨论决定,对我省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离休后经批准,可享受厅局级住房、医疗、用车和生活品供应方面的待遇。”

二、部分离休干部提高享受司局级和处级待遇的规定

1、离休干部享受司局级和处级待遇的范围或条件。**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行政十四级、十八级以上干部离休后分别按司局级和处级待遇的通知》规定:①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未担任司局(地专)级职务的行政十四级以上老干部离休后,一般可享受司局(地专)级的政治、生活待遇。②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未担任处(县)级职务的行政十八级以上老干部离休后,一般可享受处(县)级的政治、生活待遇。

**年10月8日,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关于国营企业非国家机关行政级干部离休后分别享受司局级、处级待遇的通知》规定:①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企业干部,其标准工资额应高于当地国家机关行政十四级干部的工资额,离休后方可享受司局(地专)级政治、生活待遇。②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企业干部,其标准工资额应高于当地国家机关行政十八级干部的工资额,离休后方可享受处(县)级政治、生活待遇。③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和中央、国家机关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非国家机关行政级干部离休后的待遇问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党组也可以参照本通知精神办理。

**年9月6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关于工资改革后离休的部分老干部待遇问题的通知》(组通字[**]44号)规定:①**年底以前,国家机关、科学文教卫生等部门,按国务院调整工资的规定,工资级别调为行政14级、18级以上的干部,仍按中组发[**]13号文件的规定,分别享受司局(地专)级和处(县)级政治、生活待遇。②国营企业非国家机关行政级干部,**年底以前按国务院调整工资的规定,其标准工资额调为高于当地国家机关行政14级、18级干部工资额的(不包括浮动工资、津贴、补贴和各地区、各部门自行调整的工资),仍按中组发[**]11号、劳人老[**]13号文件的规定,分别享受司局(地专)级和处(县)级政治、生活待遇。

晋组通字[**]37号,即《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中共山西省委老干部局、山西省人事厅关于提高部分离休干部待遇的通知》规定:①、一九三八年底以前参加革命工作,“”前的行政十三级及其以上的离休干部享受正厅级待遇;一九四二年底以前参加革命工作,“”前的行政十三级及其以上,一九八二年底以前担任过副厅级职务的离休干部享受正厅级待遇。②、符合上述条件被批准提高待遇的离休干部,从一九九七年五月起,每人每月增发50元离休费。

2、离休干部提高享受司局级和处级待遇的审批权限。中组发[**]13号文件规定:离休干部按司局级、处级待遇的,应由离休干部所在单位党组(党委)填写《离休干部提为司局或处级待遇审批表》一式三份。属地方的,提为厅局(地专)级待遇报省市区党委审批;提为处(县)级待遇由省市区党委审批,或由省市区党委授权地市委(省直厅局党组)审批。属中央、国家机关的,提为司局级待遇,按照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中央组织部管理干部的分工,分别报送有关部审批,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审批的批复件可抄送中央组织部;提为处级待遇报所在部委党组(党委)审批。

**年4月29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简化离休干部享受司局级待遇审批手续的通知》(组通字[83]29号)规定:为了简化审批手续,决定将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未担任司局级职务的行政14级以上老干部离休后享受司局级待遇的审批工作,委托给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局、办)党组、各人民团体党组办理。各部委审批后将审批表按照管理干部的分工,分别报送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一份备案。

中组发[**]11号、劳人老[**]13号文件规定:国营企业非国家机关行政级干部离休后享受局、处级待遇的,由离休干部所在单位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审批。铁道部所属单位报铁道部审批。

**年5月29日,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中共山西省委老干部局、山西省人事厅《关于提高部分离休干部待遇的通知》(晋组通字〔**〕37号)规定:此次离休干部提高待遇,由离休干部所在单位填写《离休干部提高待遇审批表》一式三份,各地市的由地市委审核,省直机关及各企事业单位的由各主管部门党组(党委)审核,汇总后附本人档案正式报告省委老干部局审批。提高待遇所增加的离休费由各地市委、省直各主管部门党组(党委)办理。

3、哪些离休干部不能提高享受局、处级待遇。中组部组通字[83]29号文件规定:①**年元月以后在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享受薪金制待遇已离休的干部,不提高待遇。②“三种人”,经济上有严重问题的人,生活上腐化堕落屡教不改的人,反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路线的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受过降职、撤职、留党察看、开除党籍以及受刑事处分的人,不提高待遇。受其他处分时间在一年以内的,不提高待遇;一年以后,表现好的,可按规定提高待遇。

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组通字[**]47号文件规定:按中组发[**]1号《关于确定建国前派成员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和享受离休待遇的有关规定》第二条办理离休的派成员中,未担任处(县)级职务的行政18级以上和未担任司、局(地、专)级职务的行政14级以上干部,在**年9月30日前属非供给制待遇的,根据组通字[83]29号文件规定,不能享受处级或局级待遇。

人事部《关于离退休人员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人退发[1992]3号)规定:按照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组通字[**]44号文件精神,离休干部调整工龄津贴标准提高待遇后,其离休费分别达到原行政14级、18级工资数额的,不能按行政14级、18级对待享受局、处级待遇。

三、部分离休干部提高享受部长、副部长级待遇,副部长级医疗或住房待遇的规定

**年3月17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确定部分老同志待遇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中组发[**]4号)规定:

(一)除现任部长级职务的干部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干部,按部长级待遇:①行政六级以上(含六级)的;②**年7月31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前担任副部长级职务,行政七级的;③建国以后担任过部长、省长或相当这一级职务,后因工作需要调任较低职务(不包括犯错误而降级)的。

(二)除现任副部长级职务的干部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干部,按副部长级待遇:①行政八级以上(含八级)的;②**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前担任正局长级职务,行政九级的;③**年7月31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前行政十级的;④建国以后担任过副部长、副省长或相当这一级职务,后因工作需要调任较低职务(不包括犯错误而降级)的;⑤**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转业前在军队担任过正军级职务,“”前行政十级的。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干部,可以享受副部长级医疗或住房待遇:①**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前担任过正局长级职务,“”前行政十级的;②**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前担任过正局长级职务,行政九级的;③**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转业前在军队担任过副军级职务,“”前行政十级的;**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转业前在军队担任过正军级职务,“”前行政十级的。

(四)在省、市、自治区工作的部分老同志,参照以上原则确定其待遇。

(五)对已按照国办发[**]第39号文件精神,已批准提高待遇的老同志用车等问题,按照下列原则掌握:原已配有专车的,待遇不变;按副部长级待遇的,不配专职秘书,不配专车,保证用车。

(六)按部长、副部长级待遇和享受副部长级医疗或住房待遇的,要经过部、委党组申报,其中按副部长级待遇和享受副部长级医疗或

待遇范文篇5

一、享受待遇的对象是:现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职20年以上且正常离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职期间因公致残的离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二、提高后村干部补助工资标准:

1、在1000人以上的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年补助工资不低于2500元。

2、在400--1000人的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年补助工资不低于2000元。

3、在400人以下的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年补助工资不低于1500元。

现任村干部补助工资实行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结构工资制,基本工资不低于村干部补助工资标准的80%,绩效工资由乡镇制定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办法考核确定。其他干部的补助,根据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节余和乡镇财力状况由乡镇确定。

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村干部可实行月薪制或年薪制。

三、连续和累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30年且正常离任的,每年享受1200元的生活补助;任满30年以上的,每年享受1800元的生活补助。受到省、部级以上奖励的,增加100元;因公致残无劳动能力的,增加200元。

四、任职未满20年,任职期间因公致残的离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每年享受1200元的生活补助,受到省、部级以上奖励的,增加100元。

五、离任村干部待遇,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各乡镇党委申报,县委组织部和民政局审定,并由县委组织部建立档案,发给《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领取证》。

六、现任村干部补助工资在县财政下拨的转移支付款中支付,由乡镇负责管理、发放;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由县财政局凭组织部门提供的享受对象名单,于当年七月一日前以专款一次性下拨乡镇,享受对象凭证到当地乡镇政府领取。

七、享受生活补助的离任村干部重新任职的,只享受任职村干部的待遇;已转为国家干部或固定职工的,不再享受离任村干部待遇。在领取生活补助费期间,被判刑或开除党籍的,从当年起取消生活补助;享受期间死亡的,除领取当年待遇外,可延长享受一年生活补助,作为丧葬补贴。

八、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随意克扣、截留和挪作它用,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同时要向村民定期公布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九、县乡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到村任职期间,除享受原工资待遇外,同时享受所任村干部职务补贴。

十、离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待遇,参照离任村干部待遇执行。

待遇范文篇6

1993年,总统克林顿取代共和党总统布什执掌白宫,政府提出了以行政命令取代立法的所谓“灵活”办法,并于1993年5月底宣布了行政命令,即为了获得最惠国待遇,中国必须满足美国提出的种种人权条件。

克林顿政府的这一做法严重损害了美国工商界的切身利益,对华经贸利益受到反华利益集团联盟的直接威胁。让强调人权价值观的反华利益集团及其在国会中的人控制对华政策的制定,将忽视和损害它们的利益。为此,工商界联合政府内外、国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成功迫使克林顿政府改变了把贸易同人权“挂钩”的政策,恢复对华最惠国待遇。

1994年5月底,克林顿政府不得不放弃1993年行政命令的有关规定,明确宣布贸易与人权脱钩,重新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

二、社会联盟理论及相关联盟

一国的对外政策总是与其国内状况紧密相连,贸易政策也不例外。当国家间就某一特殊问题进行协商谈判时,其结果不仅取决于谈判时双方所使用的策略和努力,也取决于国内的相关态度;某一国际协议的最终达成,既是国际上各国间的利益博弈结果,同时也是国内各利益集团的博弈成果。

社会联盟理论提供了一种以利益集团的不同利益为中心的研究视角,与国家相对优势联系较为紧密的生产者较倾向于更为开放的贸易政策;反之,处于劣势的生产者则倾向于要求更多的国家保护。

分析贸易理论、联盟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我们可以找到合适的答案。这里将使用两种主要的模型。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当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时,一个国家供给相对多的要素称为这个国家的充裕要素;供给相对少的要素则称为这个国家的稀缺要素。根据“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对要素所有者的相对收入有很大的影响,而国际贸易导致了相对价格的改变,所以国际贸易具有很强的收入分配效应:一个国家充裕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稀缺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受损。

当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时,李嘉图-维纳模型提供给我们一种解释范式。该模型假定,要素无法在国内自由流动,因此要素收益与它们所处的行业密切相关。自由贸易使出口行业的特定要素的实际收益增加,而进口竞争行业的特定要素的实际收益减少。同一要素所有者会根据所在行业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政治偏好,从而构成基于行业的不同政治联盟。

综合上述两种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在生产要素流动较为活跃的阶段,广泛的、以阶级为基础的政治联盟较容易出现;而当生产要素流动较微僵化时,相对较狭隘的基于行业分化的联盟则比较容易登上舞台。若要素整体流动存在明显差异,则贸易问题便会引发不同的社会分化。

贸易问题不仅会吸引政府的注意力,更由于切身利益而引来社会各种政治联盟的关注。关注贸易问题并对贸易政策产生影响的社会政治联盟主要是工会、商业组织、农业组织等相关社会组织和各种游说集团。工会、商业农业组织等具有比较明显的阶级特征,贸易理论中的阶级偏好基本能概括这类社会组织的政治意见和影响方向。要素流动程度越高,阶级就越团结,其政治偏向性与政党类似。与社会组织相反,游说集团则较多地与行业直接挂钩,代表行业利益。故当生产要素流动性低时,以行业为单位的偏好分化比较明显,此时正是游说集团大显身手之时,游说活动也会相当活跃丰富。

因此,生产要素流动程度极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政治联盟是以阶级或是行业为基础,而不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联盟,则会有截然不同的政治偏好的影响方向。

三、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政策中的社会联盟及运作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虽然摩擦与冲突不断,但是由于经贸关系的飞速发展,两国相互依存的关系大大加深了,真正进入了全面接触的新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机制发生了一个最突出的变化,即不同利益集团彼此竞争,争夺在对华政策制定上的影响力。

以最惠国待遇问题为代表,美国国内在对华政策上形成了两个相互竞争的利益集团联盟。一个是由人权、劳工、政治保守派三方组成的反华利益集团联盟,一个是以工商界为核心组成的支持稳定对华关系的联盟。

坚决维护对华最惠国待遇的社会联盟主要由美国工商企业利益集团组成,大企业在其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1993年克林顿上台伊始即颁布把贸易与人权问题“挂钩”的对华新政策,工商界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威胁,后来经过努力,工商利益集团的影响逐渐压倒劳工、人权与保守势力等利益集团的联盟,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主导力量。

美国人权组织、劳工组织、政治保守组织,以及它们在国会中的代表人物,结成了反对无条件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的利益联盟。对于以劳联—产联为代表的劳工组织和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行业资方来说,它们希望通过取消对华最惠国待遇限制中国对美出口的增长,缓解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受的冲击。

四、结论

回顾美国的最惠国待遇政策,不同利益集团势力的消长仍然是后冷战时期影响美国对华政策方向的最重要因素。1994年中期以后,美国对华政策中开始强调建设性接触的重要性,就其根本原因是支持对华经贸关系的工商利益集团与强调地缘安全考虑的战略家集团的崛起,它们是推动共和、民主两党在对华政策上达成共识的主要动力源,迫使克林顿逐步放弃自相矛盾的对华立场,从而把美国对华政策再次送入现实主义的轨道上。

总的来说,美国的经验表明,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很大程度地决定了社会联盟的结盟方式,并由此进一步深刻影响了各党派的政见、政策过程,以至最终的政策结果。

参考文献:

[1][美]麦克尓•希斯考克斯.国际贸易与冲突政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3]田野.对外经济政策的政治学——社会联盟理论解析.国际政治科学,2008,(2).

[4]韩德强.崛起之路——美国历史上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之争的启示.国际论坛,1997,(07).

待遇范文篇7

1、出口优惠待遇。(1)原关贸总协定关于贸易与发展的规定。GATT内容第四部分关于贸易与发展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对发展中成员出口产品的优惠待遇:①非互惠原则。第36条规定,发达成员在贸易谈判中对发展中成员的贸易所承诺的减少或撤除关税和其它壁垒的义务,不能希望得到互惠。②发达成员尽量承担义务的规定。这些义务是:优先降低和撤除与发展中成员目前或潜在的出口利益特别有关的产品的贸易壁垒,对上述发展中成员的这些出口产品不建立新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或加强已有壁垒;在制定和调整财政政策时,优先放宽或撤除阻碍发展中成员初级产品出口的财政政策。(2)GATT授权条款。该项条款规定,一缔约方可能给予发展中缔约方差别的或更为优惠的待遇,而无须按照最惠国待遇原则将这种待遇给予其他缔约方,也无须得到总协定批准。(3)乌拉圭回合达成的《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1994》)进一步规定:采取维持稳定、公平、有利的价格等手段,为发展中成员的初级产品进入世界市场提供更为优惠和可接受的条件;对发展中成员有特殊出口利益的加工制成品,提供优惠的市场准入机会,发达成员应优先考虑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

2、货物贸易中的农产品和纺织品贸易优惠待遇。根据农业规定(《AA》),WTO对发展中成员的优惠可从三个方面体现:①关税化和关税减让。关税化就是各成员承诺把所有非关税措施转化为同等保护程度的关税措施,即贸易措施关税化,然后再逐步降低进口税率。协定规定,发达成员的农产品进口关税的平均水平在6年内须削减30%,并保证每个税目的减让率不低于15%;发展中成员10年时间削减24%,每个税目的减让率不低于10%。②削减农产品补贴。《AA》规定,自1995年开始,以1986-1988年为基准期,发达成员在6年内逐步削减20%,发展中成员在10年内逐步削减13%。在此期间内,每年的综合支持量不能超过所承诺的约束水平。

在国际纺织品贸易方面,国际纺织品和服装协定(《ATC》)的签订本身就体现了对发展中成员利益的维护。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约占世界贸易的20%左右,是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中的支柱产品。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以前,规范世界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是《多种纤维协定》(《MFA》),《MFA》表现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出口的限制,是对WTO原则的违反。乌拉圭回合达成的《ATC》对纺织品和服装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安排是,1995-2005年分四个阶段逐步取消各种数量限制措施:①1995年元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将不少于1990年附件所列产品进口总量16%的产品实现自由化。②1998年元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将不少于1990年附件所列产品进口总量17%的产品实现自由化。③2002年元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将不少于1990年附件所列产品进口总量18%的产品实现自由化。④2005年元月1日起将所有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实现自由化,取消所有的数量限制。届时《ATC》也自行终止。

3、货物贸易中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规定优惠。WTO乌拉圭回合在过去已达成的多边反倾销规则基础上签订了新的《反倾销协定》。《反倾销协定》对发展中成员优惠规定表现为四个方面:①实施反倾销措施将影响发展中成员根本利益时,可考虑本协定规定的给予发展中成员提供的建设性补救措施。②对发展中成员进口产品进行倾销调查中,若倾销幅度为2%以下,则终止倾销调查。③当来自发展中一成员的进口产品倾销数量不足进口国同类产品3%,同样终止倾销调查,不征收反倾销税。但若数个这种不足3%的单个成员产品,其占进口国同类产品7%时,则倾销调查仍继续进行。

WTO乌拉圭回合达成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规定,当WTO成员方确实因受到某成员方补贴措施,经济利益受到损害时,可允许实施反补贴措施。《ASCM》对发展中成员的规定是:(1)如果反补贴调查发现原产于发展中成员的受调查产品所得到的补贴不及该产品单位价值的2%,或受补贴产品的进口值不到进口成员同类产品进口总值的4%,且所有不到4%的发展中成员合计进口量不及进口成员同类产品进口总值的9%,则应立即取消反补贴调查。(2)最不发达成员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1000美元的发展中成员不必取消禁止使用的出口补贴。其他发展中成员可在协定生效8年内逐步取消此类补贴。发达成员在协定生效后即应取消此类补贴。(3)发展中成员达到出口竞争性标准的产品,在两年内逐步取消补贴,对最不发达成员和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足1000美元的发展中成员,可在8年内逐步取消。出口竞争性标准是指该产品连续两年在世界贸易中占3.25%以上的份额。(4)对于根据国内产品使用情况而定的补贴,其禁令在协定生效后(1995年)5年内不适用于发展中成员。最不发达成员为8年。4、服务贸易中的优惠待遇规定。WTO乌拉圭回合经过长时间艰苦谈判,最终达成《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从而使国际服务贸易纳入WTO多边贸易框架以内。《GATS》的最终目标是要逐步实现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为此对涉及各成员诸如市场准入、权利与义务、争端解决等均作了明确规定。其中对发展中成员也作了一些优惠待遇规定,主要有:(1)发达成员应努力促进发展中成员在国际贸易中更多地参与并帮助它们扩大服务的出口,帮助它们提高国内服务能力、效率和效力。(2)发展中成员对服务贸易实行逐步开放,允许其根据国内服务业务的发展状况和竞争力决定是否开放,如何开放某一服务业,并允许对服务业实行一定程度的补贴和保护。即使在开放服务市场后,如果外国服务业大量进入造成国内服务业的严重损害,也可采取保护措施。(3)发达成员及其他有能力的成员应在《GATS》生效两年内建立咨询点,以便发展中成员服务业提供者获得有关的市场资料。(4)考虑到最不发达成员由于其特殊的经济状况、贸易和财政的需要,在接受协商、承担义务方面存在严重困难,它们可不履行任何义务。(5)发达成员要努力为发展中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提供技术援助和培训,促进其服务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积极作用的实现。

二、发展中国家(地区)从WTO可获得多少优惠

WTO对发展中成员提供的优惠待遇种类多,不胜枚举。然而WTO中的发展中国家(地区)能够尽享优惠吗?长期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告诉这样一个事实,条款规定毕竟是条款规定,现实与条款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中国家(地区)要能真正得到优惠,还要克服诸多困难,努力争取。

其一,经济全球化绝不等于国际经济秩序完全合理化。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世界大多数国家融入经济合作、科技交流、商品交换和国际竞争,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发达国家依然在全球化进程中居主导地位,起支配性作用。尽管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确实在许多方面规定了对发展中成员的优惠,但由于这些优惠是依附于原有的国际经济政治关系基础,并未根本突破原有经济秩序的不平等实质,因而发展中国家(地区)从这些优惠中得到的利益必然有限。

其二,WTO规则中规定的对发展中成员的优惠,大都以发达成员应当作出承诺或者承担义务来体现的,但发达国家在履行承诺和义务时,往往同苛刻的政治条件、价值观念、人权标准相联系,可以认真兑现承诺和义务也可以完全置承诺于不顾,因此发展中国家(地区)从WTO优惠条款中得到的优惠从来就是不充分的。

待遇范文篇8

一、目前村级经济状况及村干部待遇现状

(一)村级经济状况

富平县辖24个乡镇,337个行政村,2105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67.75万人,农村劳动力36.38万人,全县总面积12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万亩。**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2173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5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2309万元,村均收入6.85万元。据统计:

1、收支情况:**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计2242万元,其中机动地发包收入757万元,占33.8%;投资经营及租金收益954万元,占42.6%;上级拨付和补助178万元,占7.9%;其它收入353万元,占15.7%。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支出2619万元,其中村级经营支出1329万元,占总支出50.7%;管理费支出707万元,占27%;村干部工资支出278万元,占10.6%;公益福利及其它支出305万元,占11.6%。

2、村负债情况:**年以前,全县各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债情况,累计达8952万元。**年至**年底,全县村级集体新增负债624万元。新增债务的村有84个,主要是道路铺修、建校等重大建设项目增加的债务。其中负债在1万以下的村有18个,占全县村总数的5.3%,负债1至5万元的村28个,占8.3%,负债6至10万元的村18个,占5.3%,负债10至20万元的村10个,占3%,20万元以上的村4个,占1.2%。

3、村级财务管理情况:全县24个乡镇均实现了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和财务审计制度,村级财务均由各乡镇财政所、农经站统一监管。同时,各村普遍建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均发挥着一定的监督作用。

(二)村组干部待遇现状

全县337个行政村,2105个村民小组,现在职村干部1391名,组干部3110名,其中:专职村干部1371名,组干部2620名,村干部兼组干部447名。

1、村组干部职数设置。村组干部设置上,绝大多数的乡镇都是:村干部设4职,分别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计生专干。也有个别乡镇村干部设3职,分别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组干部设置上,较为统一,基本上设专职或兼职村民小组长、妇代组长两职。

2、村组干部工资水平。以**年为例,全县村干部平均月工资为167.5元,平均年工资为2010元,组长平均月工资为95元,年工资为1140元,村会计、计生专干平均年工资1200元。村组干部工资最高的乡镇为杜村镇,村组干部平均工资为309元/月,最低的乡镇为峪岭乡,平均工资为110元/月;村民小组长工资最高的为美原镇,月工资为250元。各乡镇虽都制定了村组干部工资标准,但兑付情况仍存在不到位情况,如薛镇部分村存在全年未发工资情况,流曲镇也存在10个月未兑现工资情况。

3、村组干部工资构成及来源。在村组干部工资构成上,全县工资标准不尽统一,基本上都以乡镇为单位制定工资标准,工资构成上基本上体现了乡情、村情、组情、任职时间、工作完成情况等方面的因素,在乡镇范围内基本上趋于合理。譬如:美原镇村组干部工资构成为基础工资+绩效工资,绩效工资以村组所辖的户和地为单位,结合上级有关重大事项的完成情况进行计算,村书记、主任的绩效工资为50元。**年以前,村组干部工资基本从村提留中扣发;乡镇税费改革后,村组干部工资转为靠农村转移支付发放。

二、村级经济状况及村干部待遇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经济状况方面。

我县农村集体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离“有钱办事”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集体经济收入少,底子薄弱。据调查,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10万元的村有241个,占到村总数71.5%。由于收入少,底子薄,村党支部无钱办事问题相当突出,一些村的收入只能勉强应付日常的工作开支或做些小修小补的工作,至于建校修路、挖渠引水、建设农村文化阵地等工作却力不从心,只能依靠上级拨款或群众集资投工投劳等方法解决。个别村由于没有收入,村干部出差、招待费、订书订报等只能自己掏腰包,更谈不上办什么公益事业了。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弱、无钱办事的现状,大大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2、各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县24个乡镇中,村集体经济相对较好的有杜村镇、庄里镇、老庙镇、宫里镇、刘集镇等6个乡镇,而白庙乡、峪岭乡、底店乡等7个乡镇相对较差。而且在同一乡镇中发展也不平衡,差距悬殊。如经济条件较好的杜村镇,共19个村,其中杜村、南韩两村收入较高,年收入约在100--200万元左右,姚村、莲湖等村收入一般,约在10万元左右,而莲城、王旦等村年收入为零。

3、发展模式单一,科技含量较低。富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是种养农业,村集体收入也主要来源种养农业方面。据调查,全县村级经济发展中,以种植为发展方向的村占到85%以上,多为农作物、果树、牧业等方面,基本是在原有村组经济场上保留和发展起来的,管理粗放,收入不稳定。此外,除杜村镇、庄里镇部分村有大型的村办企业外,全县大部分集体只有土地承包转让发包一些收入,实行“公司村”、“协会村”等合资合营、引资联营的发展模式的村很少,大大影响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效益。

4、支出比例偏大,村级财务运转较为困难。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乡村两级财政收入锐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支出项目烦杂。村干部工资、村级组织办公费、报刊征订费、通讯费、差旅费等都要从村集体经济中支出,造成村级支出比例偏大,一些村村级经济指标出现负增长现象,财务运转较为困难。**年以来,村级办公费、报刊征订费、村干部工资等支出就占到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支出的22%左右。大部分村的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只够维持日常管理费支出和村干部报酬。一部分村基础设施较落后,虽然集体经济实力不强,但由于村民要求改善的呼声较高,往往东拼西凑上项目,由此带来该项支出的比例偏高,形成了新的债务,使村级财务运转更为窘迫。

5、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不足。经调查,有些村虽然每年稳定收入不多,但近几年通过土地征用、土地整理有了十几万、几十万的一次性收入,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的积余,但是有些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畏难情绪,缺少必要的办法和措施。不是把有限资金首先用在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上,而多用于公益性福利方面,缺乏长远发展眼光。也有一些村干部过分强调客观原因,缺乏创业精神,“等靠要”习惯心理较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信心。

(二)村干部待遇方面。

1、待遇差距悬殊,付出与所得失衡。村民委员会是一种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于村委会干部的具体职责未详细制定,但村干部承担了过多的政府职能工作,如计划生育、税收清缴、综合治理等,部分村干部工作几十年,不论是从工作的难度方面,还是从工作的繁重程度方面看,都远远地大于乡镇机关工作人员,但在待遇方面,则远远不如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在国家工作人员工资大幅度上涨以后,这种差距就更大,导致心理失衡。

2、政绩好坏难分,干好与干坏一样对待。税费改革后,村组集体基本没有经济收入,村组干部工作负担普遍加重,由于国家对村组干部的补助极其有限,有的村干部为了完成上级的有关工作,有时还要以个人名义贷款、借款完成上级各项任务。有的干部虽早已离开干部岗位多年,但仍然背着为集体举债的负担。前些年,农村干部工作确实出色的,可以提拔为乡镇领导干部或招聘为乡镇干部。但现在由于国家干部任用办法的调整,出现了“进无门”的情况。村干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不论是因为违纪违法,犯错误落选,还是因为村干部敢说敢管,得罪人落选;还是宗族势力横行、歪风邪气盛行,被排挤落选;还是因为自身条件限制,因病、因事难以坚持工作,从村干部岗位上退下来后都一样,均无任何补贴,什么待遇都没有,严重的失落感让退位者伤心、后继者寒心。

3、后顾之忧难解,养老与生活保障欠缺。村干部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大多数村干部已人到中年,几十年来为村里各项工作默默无闻地做了大量的工作,与其他干部相比,退休无保障,收入差距大。农村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得罪领导政治上要命,得罪妻室生活上要命,得罪歹人全家不安宁”,村干部感到后顾有忧。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现有村干部不想干,短期行为严重,工作得过且过,撞钟混日子,心情不畅等现象的发生。一是部分村干部感到委屈。干工作几十年,辛辛苦苦、磕磕碰碰,活没少干,气没少受,上级、群众、家庭都不理解,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与认同。二是村干部跳槽严重,后继乏人。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工作尚在调整时期,还未真正进入正规,为此出现了没能力的人想当村干部但干不了,有一定能力的合适人选又大多不愿意干,能人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发家致富,导致村干部撂挑子现象时有发生,后备干部严重匮乏,严重地影响了村干部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农村控制力明显降低,部分地方歪风邪气盛行,得不到有效地遏制,村委会被恶势力把持的现象也屡见报端。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和提高村干部待遇的有效途径

(一)村级经济方面

1、澄清模糊观念,切实提高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乡镇党委要结合乡镇和村工作实际,澄清那些只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了,集体发展不发展无关大局等错误观点,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发展集体经济是保证农民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重要途径;要认识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从而不断深化对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2、完善政策和措施,大力扶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政策上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帮扶力度,制定优惠的财政政策。财政每年都要拿出专项资金,鼓励建立和发展“名、优、稀、特”产品基地,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尤其要对那些发展前景好但缺乏资金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县直、乡镇各涉农部门要深入开展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对口帮扶活动,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人才优势,开展智力支农活动,帮助解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集体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3、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一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提升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集体统一经营优势,加强民主管理,理顺分配关系,增强发展活力。二是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打破区域和所有制界限,把农民劳动合作与社会资本、技术、管理合作结合起来,把土地、山林资源优势与商品开发结合起来,通过对传统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制改造、新办经济实体,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三是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引导村集体与基层农技组织、基层供销社、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开展合作,发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专业中介组织,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延伸和扩张。采取创办集体企业、建设商品基地、开发优势资源、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城镇建设带动、招商引资带动、扶贫开发带动等多种模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4、发展集体经济要结合各地实际。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依法参与城镇建设和发展商贸业、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引资建造厂房、市场、商贸房和仓储设施等二、三产业载体,发展配套服务业。二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建设蔬菜、花卉、畜牧等特色商品基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三是发展特色产业、组织劳务输出,不断带动集体经济发展。

5、增加投入,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县各综合部门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村级的财政投入力度,区别不同情况,逐年适度增加建设项目和经费,不断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各项专项资金直接支付到村,乡镇农经站监督使用,实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封闭运行,任何单位和部门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抵扣、截留、挪用,确保资金足额落实到位和村工作正常运转。同时,加大对财政转移支付兑现工作的督查力度和对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

6、采取有效措施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全面清理乡村各种债权、债务和担保金额,对清理出的不良债务要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化解。一是对村集体因发展社会事业产生的债务,各级财政要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筹集一定数额的资金,有计划地分期偿还。二是积极清收历史欠款,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把经营情况列入公开的范围,接受群众的监督,确保管好、用好资产,防止流失并实现保值增值。三是兴办各种公益事业和企业要量力而行,村集体未经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讨论通过,不得举债建设新项目、新办企业和经济实体,坚决制止新的不良债务产生。

(二)提高村干部待遇方面

建设新农村,必须拥有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充满活力的村干部队伍。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已成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需要。建议通过建立四项机制,不断加强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建设。

1、建立村干部工资支付机制。将村干部工资由乡镇发放列为县财政发放。全额将村干部工资列入财政预算,建立村干部工资专户,专款专用,实现村干部基本工资由财政统一按月发放。绩效补贴由乡镇党委结合年终考核结果确定各村当年具体标准,在村级集体收入中支出,可分档次进行发放。

2、建立村干部工资增长机制。根据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每2-3年由县委基层办提出村干部补贴增长方案,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由县财政列入下年度预算。同时鼓励各乡镇、村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将村干部工资增幅与村集体经济、农民增收挂钩,明确规定村集体经济增长部分主要用于提高村干部待遇,由各乡镇审核发放,进一步增强村干部的自我造血功能,综合提高村干部待遇。

待遇范文篇9

一、看文件、听报告和参加重要会议

1、1978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老干部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通知》(〔78〕组通字40号)中指出:老干部因年龄和身体关系不继续担任实质性工作的时候,其原有的政治待遇不变。要按照规定,组织他们看文件,听报告,参加必要的会议和节日活动。要根据具体情况,参加必要的会议和节日活动。要适当组织老干部参观访问。要建立和坚持在春节等节日期间看望老干部、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的制度。

2、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关于公布〈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1980〕253号)中指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关心离休干部的政治、文化生活,采取具体措施,保证他们能按同级在职干部规定的范围看文件,听报告,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定期召开离休干部座谈会或看望离休干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3、1981年8月26日,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关于离休退休干部阅读文件问题的通知》(厅〔秘〕发〔1981〕36号,组通字〔81〕40号)指出:保证离休、退休干部能够与同级在职干部一样阅读文件,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大事,这是政治上充分尊重老干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有利于老干部继续发挥作用,搞好传帮带。文件规定:(1)按中央文件规定的阅读、发放范围,根据离休、退休干部的人数,给离休、退休干部的所在单位或部门,适当增发中央文件,专供各级离休、退休干部阅读。(2)要让离休、退休干部和同级在职干部一样阅读其他文件、资料。原有份数不够,需增发中纪委的《党风与党纪》、中央党校的《理论动态》、新华社的《内部参考》和《参考要闻》,由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的办公厅,报请主编部门增发。需增加的《宣传动态》,中组部的《组工通讯》等文件资料,由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按照主编部门的规定翻译。发给在职干部的学习材料,应同样发给离休、退休干部。(3)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定期组织离休、退休干部学习文件的制度。对行动有困难的,可以用车接到单位来阅读,也可以在不违背保密原则的前提下,指定专人到家里或医院向他们传达重要文件的精神。对分散安置在农村社队的,可采取分片、定点、定期集体学习或持阅读文件的证明到指定单位阅读文件等办法,保证让每个离休、退休干部都能按规定看到文件。(4)要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发给离休、退休干部专用的文件、资料,所在单位和部门要有专人负责保管。党组织要经常进行保密教育和检查,严防失密、泄密。

4、1982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中发〔1982〕13号)指出:对于一切离休退休的老干部,他们的政治待遇,包括阅读文件、听重要报告、参加某些重要会议和重要政治活动等等,应当一律不变。

5、1982年12月10日,劳动人事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规定中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劳人老〔1982〕10号)中指出:在举行重大庆祝会、纪念会时,邀请离休干部的代表上主席台或荣誉席就座。

6、1994年12月,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铁林同志,在全国离退休干部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注意从政治上关心离退休干部,进一步认真落实他们的政治待遇。各地各单位要按规定组织老同志看文件,定期通报重要情况。特别是涉及本地区本单位的一些重大事项,应及时向老同志通气,作出重要决定之前,应注意征求老同志的意见。可以适当就地就近为老同志组织一些参观活动,要抓好政治理论学习。

二、参加党组织生活

198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安排和组织好离休、退休、退职党员组织生活的通知》(中组发〔1981〕17号指出: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不仅要按照中央有关规定,关心这些离休、退休、退职的党员同志的身体和生活,而且要特别注意从政治上关心他们,组织他们过好党的组织生活,使他们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关心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使他们愉快地度过晚年。离休、退休、退职的党员同志,仍要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注意学习,继续保持革命精神,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教育下一代,在四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文件规定:(一)凡就地安置并归原单位管理的离休、退休干部中的党员、原单位的党组织要负责将他们编入支部,定期过党的组织生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单独建立离休、退休干部党支部或干休所支部。有的居住地离原单位较远,党组织可根据情况,将他们另编小组或支部。由党委指派专人负责联系;也可与居住地的街道党委联系,平时在街道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定期回原单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过去已转归街道党委管理的退休党员干部,可仍在街道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二)就地安置的退休工人党员和退职干部、工人党员,其党的组织关系一般应转到居住地区街道(或农村大队)的党组织,由街道(或农村大队)党组织负责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三)易地安置的离休、退休、退职的党员其党的组织关系应转出,由接受安置地区的党组织负责安排和组织他们过党的组织生活。(四)离休、退休的党员同志,因看病、探望子女和亲属,出外时间较长的(比如六个月以上),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应负责给他们开写党员证明信件,所在单位(或地区)的党组织应接受并安排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五)对于那些年老多病、行动不便的党员,不要勉强地要求他们参加会议活动。党委、支部或小组要满腔热情地予以关心和照顾,应指定党员负责进行联系,向他们传达党内文件的精神,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六)离休、退休党员较多的地区或单位,为使这些党员同志及时看到文件或听到文件的传达,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发一部分文件,作为专用,由专人负责保管。(七)安排离休、退休、退职的党员的组织生活和社会活动,要照顾他们的身体情况,不宜过多。

三、参观工农业生产建设项目

1983年5月16日,《劳动人事部关于离休干部参观工农业建设项目的通知》(劳人老〔1983〕18号)中指出:为了体现党和国家对离休干部政治上的关怀,使他们及时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好形势,有利于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根据各地经验,在他们健康条件允许和本人自愿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组织参观工农业建设项目的一些活动。文件规定:(一)为了照顾老干部的身体情况和减少交通压力,参观活动以就地就近为主,原则上限于在本省、市、自治区范围内进行。对于他们在参观活动中所提出的改进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意见,应当予以充分重视,认真研究。凡是合理建议,均应予以表扬鼓励,经济效益明显者,可给予适当的奖励。(二)跨省、市、自治区参观,应从严掌握经省、市、自治区批准,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省、市、自治区老干部(人事)部门统一组织,并应事先征得参观地区或部门的同意。参观人数,每次十五至二十天左右。参观前须经体检,身体健康状况不适于参观的不要安排,以防发生意外。(三)在参观过程中,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以身作则,为人表率,不要影响当地工作,不要讲排场,不要接受礼物,不要接受宴请。陪同参观的工作人员应当诚恳热情地为离休干部服务。(四)接待参观单位,要积极提供方便,保证参观顺利进行,不要组织欢迎,不要张贴标语,也不要安排党政负责人迎送或会见活动。(五)参观经费,按现行旅差费标准办理,由发放工资单位列报。未经组织批准而自行外出参观者,经费自理,不准报销。

四、春节慰问老干部

1980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在春节期间开展慰问老干部活动的通知》(中组发〔1980〕75号)指出:春节期间做好慰问老干部的工作,对于发扬我党关心爱护老干部的光荣传统和中华民族敬老尊贤的美德,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件要求:(一)党委要重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亲自参加走访慰问和召开座谈会,各级组织部要协同有关部门,认真负责地做好慰问活动的组织工作,要扎扎实实,讲求实效。(二)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慰问活动,重点慰问那些已退居二、三线和在养病治疗的老干部,以及老干部遗属。各级领导干部可以组织慰问组,到老干部家里、干休所、医院和疗养院走访看望;可以召开老干部座谈会;还可以举办老红军、老干部讲传统报告会,对广大青年进行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理想的教育。(三)各级领导同志和负责老干部工作的领导同志,在慰问活动中,要主动征求、虚心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对老干部提出的工作上的意见,要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对老干部反映的实际困难,能够解决的应及时给予解决。文件规定,在春节期间慰问老干部,要作为一项制度,年年坚持下去。

1985年1月20日,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民政部《关于慰问由街道管理的离休、退休干部的通知》(组通字〔85〕5号)指出:在开展慰问老干部的活动中,各级组织、人事、民政部门还要同时慰问过去交由街道管理的离退休老知识分子、科技干部及其他离退休干部,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表示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

五、颁发老干部离休荣誉证和干部退休、退职证

(一)、颁发干部离休荣誉证的规定

1、1982年4月10日,《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几项规定的通知》(国发〔1982〕62号)规定:老干部办理离休手续后,由国务院委托离休干部所在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或中央、国家机关的部委授予“老干部离休荣誉证”,“老干部离休荣誉证”由国务院统一制定。

2、1982年12月10日,劳动人事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规定中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劳人老〔1982〕10号)中指出:“老干部离休荣誉证”,也可以根据情况,由行署或县一级的政府机关。

3、1982年10月18日,《劳动人事部关于颁发老干部离休荣誉证有关事项规定的通知》(劳人老〔1982〕4号)指出:老干部(人事)部门承办授予“荣誉证”的具体事宜。授予“荣誉证”时,举不举行仪式,由各地区、各部门自定。关于填写“荣誉证”的具体问题这个文件指出:“(1)贴相片处由离休干部所在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或中央国家机关的部委加盖钢印(没有钢印的,可用同级政府或部委的办公厅钢印代替),自行编号。(2)发证日期填写批准干部离休时的日期。(3)批准离休和接受安置单位的名称要写全称。为简化手续,可不盖印。(4)原职务一项,应填写批准离休时的职务。(5)未定工资级别的,‘工资级别’一项可不填写。(6)一律用墨笔或钢笔填写,字迹要清楚。

4、1983年5月16日,《劳动人事部印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规定中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问题解答〉的通知》(劳人老〔1983〕20号)指出:(1)多年未安排工作和长期病休的干部,以及因单位合并现未任职的,“原职务”可填写离休前最后一次任命的职务,‘’后没有明确职务的,可填‘’前的最后职务。(2)行政十四级、十八级以上的干部离休后享受司局级和处级待遇的“原职务”的填写,有职务的填写原职务,没有职务的填“干部”,后面注明享受什么待遇。(3)因工作需要调低职务的“原职务”,填调低后的职务。如果仍享受原职务待遇,可以注明。(4)离休前担任顾问的“原职务”,“应填写是哪一级顾问”。(5)易地安置的离休干部的《老干部离休荣誉证》由发给离休干部工资的单位承办发证的具体事宜。(6)民政部门管理并发给退休费的干部改办离休后,并移交干部、人事部门管理的,《老干部离休荣誉证》由接受安置的干部、人事部门发给。

5、1985年1月30日,《劳动人事部关于简化办理老干部离休荣誉证手续的通知》(劳人老〔1985〕4号)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在京外的直属单位办理老干部离休荣誉证,可委托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代盖钢印。

6、1985年12月31日,《劳动人事部关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以后老干部离休荣誉证填写问题的通知》(劳人老〔1985〕13号)对参加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后离休干部的离休荣誉证中“工资级别”一栏的填写办法作出了规定。文件指出:凡已离休的干部,可将其改革后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之和的金额填入该栏。同时用括号注明工资改革前的原工资级别(包括行政级别、技术级、企业级),少数无工资级别的,可注明原标准工资。

待遇范文篇10

从1950年到现在,党和国家先后多次制定政策,对退休干部的退休费标准和计发办法作出了不同的规定。总的来讲,退休费标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有所提高的。从1951年的《劳保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实行前,退休费标准是一次性计发;《劳保条例》实行后,改为按月发给,发到退休人员本人去世为止。在1978年,国发[1978]104号文件下发前,退休费标准,主要是按退休人员工龄(指连续工龄、本企业工龄、工作年限)长短计发,工龄越长退休费所占比例越高。因工致残或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酌量提高,从1978年6月起,退休费标准改为按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和工龄两个因素来确定。下面分别介绍这些规定:

(一)1950年的《退休人员处理办法》规定:退休费是一次性发给,其发放标准:每工作一年发给退休前一月薪资的三分之—,最高不超过本人六个月的薪资数。

(二)1951年的《劳保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企业职工退休费(亦称养老补助费),按其本企业工龄的长短,发给本人工资的35%至60%。本企业工龄满十年者,退休费为本人工资的35%;本企业工龄超过十年者,每超过一年加发2%,至本人工资60%为止。未加入工会者,只能发给上列规定额的半数。因工残废退休费(亦称因工残废抚恤费),饮食起居需人扶助者,为本人工资的75%;不需人扶助的,为本人工资60%。

(三)1953年修正公布的《劳保条例》及实施细则修正草案规定:退休费提高为本人工资的50%至70%(因工残废退休费未改)。本企业工龄未满十年者,退休费发给本人工资的50%;已满十年不满十五年者,发给本人工资的60%;已满十五年及十五年以上者,发给本人工资的70%。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的退休费,为本人工资的60%至80%;本企业工龄未满十年者,为60%,已满十年未满15年者,为70%,已满十五年或十五年以上者,为80%;其中因工残废的退休费为本人工资的100%。

(四)1955年的《退休处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费,发给本人工资的50%至80%。退休人员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发给本人工资的50%,满十年不满十五年的,发给本人工资的60%;工作年限满十五年的,或因工残废丧失工作能力的,或工作年限满十年因劳致疾丧失工作能力的,发给本人工资的70%;因劳致疾或因工残废丧失工作能力,工作年限在十五年以上的,发给本人工资的80%。对革命有重大功绩,或长期从事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事业,并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工作人员的退休费,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或国务院批准,可酌量提高。

(五)1958年的《退休暂行规定》及实施细则,对国营、公私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职工的退休费作了统一规定:①一般年老退休人员的退休费,为本人工资的50%至70%。②年龄男55岁以下,女45岁以下,连续工龄五年以上,一般工龄十五年以上,身体衰弱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人员的退休费,为本人工资的40%至60%;连续工龄不满十年的,为本人工资的40%,十年以上不满十五年的,为本人工资的50%,十五年以上的为本人工资的60%。③专职从事革命工作满二十年的退休人员的退休费为本人工资的70%。④因工残废退休人员的退休费,为本人工资的60%至75%。1953年《劳保条例》中关于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因工残废退休费为本人工资100%的规定,只能在实行劳保的企业执行。⑤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职工(包括专职从事革命工作满二十年的人员)的退休费,可比照上述四项规定标准(不包括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因工残废退休费的标准)斟情提高,提高幅度最高不超过本人工资的15%。

(六)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按参加革命的时期规定退休费;建国后参加革命工作的,按工龄规定退休费。退休费标准一般为本人标准工资的60%至90%。即: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退休费为本人标准工资的90%;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退休费为本人标准工资的80%;建国后参加革命工作,工龄满二十年的,退休费为本人标准工资的75%;工龄满十五年不满二十年的,退休费为本人标准工资的70%;工龄满十年不满十五年的,为本人标准工资的60%。退休费低于25元的按25元发给。因工残废退休人员的退休费,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90%发给,并发给不超过一个普通工人工资的护理费;饮食起居不需人扶助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80%发给;退休费低于35元的,按35元发给。

(七)劳人险[1983]60号,即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关于提高职工退休费、退职生活费的最低保证数的通知》规定:从1983年6月起,职工退休费的最低保证数,每月提高5元。即:年老和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退休的,由25元提高到30元;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由35元提高到40元。

(八)[86]卫人字第158号和[86]教计字190号文件规定:凡国家规定实行教龄津贴和护士工龄津贴单位的工作人员,退休时享有教龄津贴或护士工龄津贴的,其享有的教龄津贴或护士工龄津贴可与本人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合并作为计发退休待遇的基数,包括1985年7月1日以来已经退休的人员,并均从1986年9月1日起执行,以前的不补。

(九)[88]教计字105号文件规定:从1987年10月起中小学和幼儿院教师现行的各级工资标准(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之和)提高10%。在1987年10月以后退休的中小学和幼儿院教师,提高10%的部分,均可作为计发退休费的基数。计发时间从1987年10月1日开始。

(十)国发[1989]82、83号文件规定:1、对1957年以来从未升过级的退休干部,按提高一级工资的数额增加退休费,计入退休费总数。2、退休人员先提高待遇,再按普调的规定,相应增加退休费。3、提高退休费的最低保证数。年老和因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退休的,其退休费的最低保证数由原来的30元提高到50元;因工(公)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退休的退休费最低保证数由原来的40元提高到60元。4、退休人员增加退休费的规定从1989年10月1日起执行。关于上述1和2条中给退休干部增加退休费的办法;与给离休干部增加离休费的办法相同,在第三节的离休费中已详细介绍。

(十一)国发[1991]74号文件规定:从1992年1月1日起,给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职工增加工龄津贴,其增加的办法和数额,同离休干部一样。见第三节。

(十二)国发[1992]28号文件规定:从1993年3月起,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按本人月基本退休金的10%增加退休金,增加额不足10元的,按10元发给。国发[1992]29号文件规定:从1992年1月起,适当增加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具体办法是:(1)未参加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发10元退休金。(2)全民所有制企业退休人员,按本人月基本退休金(包括上述增发的10元)的10%增加退休金,增加额不足10元的,按10元发给。

(十三)国发[1993]79号文件,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的退休金作了调整,国发[1994]9号文件对企业单位退休干部的退休金作了调整,这次给退休干部增加退休金的幅度是历年最大的一次。

1、机关退休干部增加退休金的规定:(1)1993年9月30日前已办理退休手续和已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除经组织批准留任的外,均不实行职级工资制,而是参照同职务在职人员的增资水平增加退休费。具体办法是:退休前有职务的,可按同职务在职人员的平均增资额的90%增加退休费。退休前无职务的退休人员增加退休费的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各地区同职务在职人员的平均增资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在京单位同职务在职人员的平均增资额,由人事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确定;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驻京外单位同职务在职人员的平均增资额,按所在地的规定执行。(2)实行职级工资制后退休的人员,计算退休金的办法是: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按本人原标准工资的全额计发;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按本人原标准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满35年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两项之和按88%计发;工作满30年不满35年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两项之和按82%计发;工作满20年不满30年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两项之和按75%计发。此外,文件还规定,在职人员提高基础工资时,退休人员按照在职人员提高基础工资的数额增加退休费;在职人员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调整工资标准时,退休人员可按调整工资标准的幅度相应提高退休费。

2、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增加退休费的规定:(1)1993年9月30日前已办理退休手续和已到达退休年龄的人员(经组织批准留任的除外),不实行新工资制度,而是按照同职务在职人员的平均增资额的90%增加退休费。退休前无专业技术职务或行政职务的人员,增加退休费的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2)这次工资制度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其退休费按本人职务(技术等级)工资与津贴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退休时工作满35年的,退休费按90%计发;工作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工作人员原享受的政府特殊津贴、教龄津贴、护龄津贴,在退休时均按100%发给。在职人员调整工资标准时,退休人员相应增加退休费。

3、企业退休人员增加退休费的规定:(1)国有企业中1993年9月30日以前退休的人员,从1993年10月起分别按下列标准增加退休费:1978年12月31日以前退休的人员,每月增发60元;1979年1月1日至1985年工资改革前退休的人员,每月增发45元;1985年工资改革后至1988年12月31日退休的人员,每月增发30元;1989年1月1日至1993年9月30日退休的人员,每月增发20元;1993年10月1日以后退休的人员和已实行以岗位技能工资为基数计发退休金的人员,这次不增加退休金;1992年以来,有些地区、部门和单位未按国家规定自行给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增加了退休金的,增加金额高于本规定标准的,这次不增加退休金;低于本通知规定标准的,按实际差额增加退休金。按本通知规定增加的退休金并入退休金基数。(2)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退休人员增加退休金的问题,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照本通知精神制定具体办法,

(十四)劳部发[1995]449号,即《劳动部、财政部关于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的精神和《劳动部、财政部关于1995年调整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劳部发[1995]325)的有关规定,尽快建立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给企业离退休人员增加基本养老金。

(十五)晋政办发[1996]35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按照同职务同条件在职人员确定增加离退休费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规定:1993年9月30日前办理了退休手续和已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经组织批准留任外)均按其所在单位同条件在职人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增资额确定增加退休费(原执行的退休费比例打折扣办法不变)。退休干部,原则上以其退休前(或到达退休前)实际担任的职务及工作年限、任职年限确定增加退休费的数额。

事业单位中,1983年9月1日前取得职称(含待批待授)的人员,在本单位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前退休的人员,可比照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确定增加退休费。

退休前职务不明确或低于以下比照职务的干部,1949年10月1日后参加革命工作,比照副科级职务增加退休费,比照职务的年限按5年计算。本实施意见执行后,原按晋政发[1994]46号文件规定增加的退休费即停止执行,新确定增加的退休费低于原规定标准的,可按原规定标准执行。从1993年10月1日起执行。

关于退休人员按照同职务、同条件在职人员增加退休费的具体办法是:

1、根据退休人员的职务、任职年限、工作年限、职务工资等按照工资制度改革的办法将其退休前的工资套算为在职人员的工资标准,然后再对有关项目打折扣计算出一个离退休费数额,计算出的离退休费与现行离退休费之间的差额即为执行晋政办发[1996]35号文件应增加的退休费,应增加的退休费再减去按晋政发[1994]46号文件增加的部分(包括按参加革命工作时期划分增加的部分)即为退休人员此次实增加的部分。上述“计算出的退休费”,机关干部包括级别工资、职务工资两项按规定比例打折扣后的部分与基础工资、工龄工资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机关工人包括固定工资与按规定比例计算的活工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固定工资与活工资比例按6:4掌握)之后按规定比例打折扣后计发的部分。

上述“现行退休费”,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后的退休人员,应包括以下六项(1)按国发[1978]104号,国发[1982]62号文件计发的退休费或按有关规定提高退休费标准后计发的退休费,以及按晋劳险[1987]第10号文件等按比例增加的生活补贴;(2)随着在职人员1989年的普调和解决工资突出问题,按照国发[1989]82、晋人工字[1990]4号文件规定相应提高退休待遇增加的离退休费;(3)1992年按照在职人员奖金标准增发的离退休费或晋人老字[1992]130号文件规定增加的离退休费;(4)依据国发[1991]74号文件规定按工龄增加的离退休费;(5)按晋劳险字[1988]84号文件规定发放的5元生活补贴;(6)按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规定纳入新工资标准的64元物价、福利性补贴,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前离退休人员,现行退休费除上述六项外,还应包括按国发[1979]245号和国发[1985]6号文件规定发放的5元副食品价格补贴和17元生活补贴。2、此次退休人员套算增加离退休费时,工作年限和任职年限可以在虚算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年。

3、退休干部退休前职务不明确或低于文件规定比照职务的,可按比照职务计算退休费,比照职务的任职年限不得与退休前职务的任职年限合并计算,执行专业技术职务工资标准的干部,按专业技术职务套算增加的退休费低于按比照职务套算后增加的退休费时,可按比照职务套算。

4、退休人员按照退休前的职务套算为在职人员工资标准后,可就近就高靠入退休后的职务工资标准或比照职务的工资标准。

5、退休人员按职务工资额套算时,其职务工资的确认按以下原则掌握,即: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除本人退休前的职务工资外,按照国发[1989]82号,晋人工字[1990]4号文件规定增加的部分可按职务工资对待;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前退休的人员,可将本人退休前的基本工资加上按国发[1979]245号和国发[1985]6号文件规定发放的5元副食品价格补贴和17元生活补贴,以及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可以按职务工资对待的部分,然后再减去40元作为职务工资参加工资套算。

1985年工资制度以来的奖励升级和浮动满8年固定的一档工资,在计算增加退休费时,不能作为职务工资对待。

6、1993年10月1日后退休的干部,凡退休时的职务低于晋政办发[1996]35号文件规定比照职务的行政管理干部,在其办理退休手续时,可将其职务工资额就近就高靠入比照职务的职务工资标准,然后再按一定比例打折扣后计发退休费。对执行职级工资制的干部,1997年底前退休时,如果其比照职务符合晋政发[1994]46号文件规定晋升级别条件的,在其办理离退休手续时,也可以按比照职务重新确定级别工资并按规定比例打折扣后计入退休费。

7、各种物价、福利性补贴发放问题。此次退休人员增加退休费后,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前退休的人员,可将其物价、福利性补贴中的64元纳入基本退休费,超过64元的部分可以按照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后退休人员发放的数额和办法执行。按照[1991]晋财商字第25号文件规定计入基础工资的6元补贴,按物价、福利性补贴处理。

(十六)晋政办发[1996]36号,即《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的通知的通知》规定:机关、事业单位1995年9月30日前退休人员从1995年10月起增加退休费。退休人员按每月20元增加退休费。

(十七)晋人函字[1995]7号文件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女职工,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退休费比例可按95%计算;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二十年不满三十年的退休费比例可按90%计算。

(十八)晋政发[1996]139号,即《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一九九六年调整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规定:从1996年7月1日起,对国有企业1995年12月31日以前退休和退职的人员,适当增加基本养老金。退休人员,在严格执行晋政发[1995]86号文件的基础上,按下列标准增加退休金。1、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前退休的,每人每月增发30元;2、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后至1995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每人每月增发20元。(十九)人函[1996]295号,即《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因公(工)致残完全丧失工作能力人员退休费问题的复函》规定: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在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前,对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后因公(工)致残完全丧失工作能力人员的退休费,仍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精神,根据本人饮食起居是否需要人扶助的情况,按分别高于国家现行规定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最高退休费计发标准的10%或5%计发,但最高不得超过本人原工资。

(二十)晋劳险字[1997]251号,即《山西省劳动厅、山西省财政厅关于一九九七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规定: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中关于“各地应当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基本养老金可按当地职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调整”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决定对国有企业1996年12月31日以前退休的人员,适当增加基本养老金。1、退休人员在严格执行晋政发[1996]139号文件的基础上,按下列标准增加退休金: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前退休的,每人每月增发25元;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后1996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每人每月增发20元。对1952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退休人员,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发10元。2、参加养老金保险社会统筹的企业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由本人工资收入的4%提高为5%,全部记入个人帐户。3、本通知从1997年7月1日起执行。

(二十一)人发[1997]91号,即《人事部财政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的通知》规定:1、从1997年7月1日起,对1997年6月30日前已办理退休手续和已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经组织批准留任的除外),按每人每月20元增加退休费。2、从1997年10月1日起,对1997年9月30日前已办理退休手续和已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经组织批准留任的除外),仍按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的通知》(国发[1995]32号)规定精神,按每人每月20元增加退休费。

(二十二)晋人险字[1997]163号,即《山西省人事厅山西省财政厅关于转发人事部、财政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的通知>的通知》规定。1、1997年6月30日前已办理退养手续的人员,从1997年7月1日起每人每月增加20元退养生活费;1997年9月30日前已办理退养手续的人员,从1997年10月1日起每人每月增加15元退养生活费。2、离休人员按比照职务增加离休费的仍按晋政办发[1996]35号及晋政办发[1996]36号文件规定办理。

(二十三)晋政办发[2000]12号,即《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省财政厅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和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规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按退休前担任(或聘任)的职务增加退休费。

(二十四)晋政办发[2001]61号,即《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省财政厅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和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规定:在在职人员调整工资标准的同时,退休人员按下列标准增加退休费:行政人员,省(部)级及以上职务270元、厅(局)级180元、处级130元、科级100元、科员及办事员80元;专业技术人员,教授及相当职务180元、副教授及相当职务130元、讲师及相当职务100元、助教(含相当职务)及以下职务80元;工人,高级技师和技师100元,高级工以下(含高级工)及普通工80元。

在在职人员正常晋升工资的同时,退休人员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的通知〉的通知》(晋政办发[1993]36号)与《山西省人事厅财政厅转发人事部财政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的通知〉的通知》(晋人险字[1997]163号)的规定精神,继续增加退休费和退职、退养生活费。

(二十五)、晋政办发[2001]103号,即《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财政厅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和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规定:退休人员按下列标准增加退休费:行政管理人员,省(部)级及以上职务280元、厅(局)级185元、处级125元、科级80元、科员及办事员55元;专业技术人员,教授及相当职务180元、副教授及相当职务120元、讲师及相当职务80元、助教(含相当职务)及以下职务55元;工人,高级技师和技师80元、高级工以下(含高级工)及普通工55元。

二、生活补贴和其它待遇

(一)生活补贴。从国发[1978]104号文件下发以来,国家有关部门曾先后六次下发文件给退休干部增发种种生活补贴。这些文件依次是:(1)国发[1979]245号;(2)国发[1985]6号;国发[1985]52号;(3)劳字[1988]42号;(4)国发[1988]23号;(5)[91]财综字第44号;(6)[92]财综字第38号文件。这些文件规定给退休干部和给离休干部增发生活补贴的标准完全一样,这些规定在前面已经详细介绍,这里不再重复。晋老字[1992]39号文件规定:退休干部退休后,继续享受与同级在职干部相同的各项补贴及其它生活福利待遇。

晋市人字[2000]第111号规定:退休人员的补贴标准:市级每人每月225元,处级每人每月180元,科级及以下人员每人每月170元,教授、副教授及相当职务每人每月190元,讲师及以下人员每人每月170元。

(二)安家补助费。1956年11月12日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和工作年限等几个问题的补充通知》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后易地安家的,由原工作机关发给本人两个月工资的安家补助费。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退休干部易地安家的,一般由原工作单位一次发给150元的安家补助费,由大中城市到农村安家的,发给300元。

(三)住房补助。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退休干部的住房,就地安置的,由原单位负责解决;回中小城镇安置的,其住房由接受安置的地区尽量从公房中调剂解决;确实不能调剂解决,需要修缮、扩建或新建住房的,也由接受安置的地区列入基建计划统一解决;回农村安置,住房确有困难的,可以由原单位给予适当补助。

(四)公费医疗。除1950年的《退休人员处理办法》外,《劳保条例》和各个时期的退休办法都规定,退休职工享受公费医疗待遇,有关费用的报销,按公费医疗的规定办理。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退休干部本人,可以享受与所居住地区同级干部相同的公费医疗待遇。晋老字[1992]39号文件规定:退休干部应享受与国级在职干部相同的健康检查、就诊、住院、健康疗养、医药费报销等规定。

(五)取暖补贴。[80]劳总险字1号,[80]民部3号,[80]财事字第8号文件规定,从1979年度起,对退休职工与在职职工一样,按居住地的标准发给宿舍取暖补贴。

(六)护理费。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工作能力,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退休干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给一定数额的护理费,护理费标准,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劳人老[1986]16号文件规定:退休人员的护理费标准从1986年11月起,调整为劳人薪(1985)31号文件规定的当地新五级工标准工资的中线(六类区为51元)。晋人老字[1993]25号文件规定:关于护理费的标准,根据人退发[1993]1号文件规定的比例,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确定为:特等伤残人员发给护理费100元,一等伤残人员发护理费80元,其它享受护理费人员,护理费标准由51元调整为60元。

(七)易地安家车旅费。1955年的《退休处理暂行办法》,1958年的《退休暂行规定》和国发[1978]104号文件都规定,退休人员本人和供养直系亲属前往居住地点途中所需的车船费、旅馆费、行李搬运费和伙食补助费,都按照现行规定办理。

(八)用车待遇。晋老字[1992]39号文件规定:副省级退休干部因公外出,因病就诊等要保证用车,地厅级退休干部每人每月发给乘车费20元,县处级每人每月发给10元,其它干部每人每月发给5元。凡发给乘车费的退休干部用车时一律收费,收费标准比照离休干部的收费标准执行,从1992年10月1日起执行。

省人事厅、财政厅1994年1月10日电话通知,从1994年1月起退休干部乘车费可在原标准基础上增加10元,今后干部退休后只按此标准发给乘车补助费,不再按在职干部发给交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