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6:54:14

春晚范文篇1

1.1历史沿革

美国1929年的大力水手动画片,将菠菜罐头融入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从此开启了植入式广告的大门。在国内,上世纪90年代家喻户晓的室内情景戏剧《编辑部的故事》剧中的道具“百龙矿泉壶”在一时之间名声鹊起;1999年,冯小刚的《没完没了》首开中国植入式电影广告之先河,植入式广告开始了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2010年虎年春晚,将植入式广告发挥到了“极致”,遭来观众的骂声一片和对植入式广告的广泛关注,春晚亟需找到其症结所在,植入广告是否能运用到春晚中、应当如何运用?本文选取2006年到2010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为样本,研究植入式广告发展进程加快的这五年来本植入式广告作为春晚的营销策略是如何运用的,并且应该如何发展。

1.2植入式广告的定义

植入式广告是指把某个产品、品牌、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等有计划地与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有机地契合,在节目的播出中把某项产品或者品牌作为一种道具表现出来,从而把产品或者品牌的特点植入电视观众的潜意识里面的广告营销方式。

2植入式广告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2.1植入式广告的表现形式

植入式广告表现形式多样,按照其载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广播、网络等,每种载体都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总体而言,程梦琦将植入式广告的表现形式概括为:

(1)简单植入。这种植入方式通常使用冠名、赞助等形式,产品的特性与节目内容一般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单纯孤立地植入。如安徽电视台的“小洋人妙恋剧场”等。

(2)整合植入。这种植入方式主要是通过场景或者道具进行融合性植入,它让宣传融入节目中,无形地传递品牌,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对品牌和产品的认可意识。蒙牛与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的广告赞助合作,就体现了这种方式。

(3)焦点植入。该种植入方式,是植入式广告的最佳的形式。它灵活地将产品的特性和诉求点,融入到整个节目中,产品品牌与节目真正地完美结合,观众自然而然地认可,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做广告。虎年春晚刘谦开场的果汁魔术,以及贯穿在各小品中的道具广告都属于此种形式。

2.2植入式广告的特点

植入式广告与传统的插播广告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从营销方式上来说,植入式广告属于渗透营销,是一种与顾客之间的沟通,通过不同的载体将广告信息渗透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而传统的广告属于干扰营销,在观众收看电视剧或电视节目的中途插播广告,影响了观众对信息的接受,因而会引起观众的反感。

(2)从干扰程度上来说,植入营销对节目或电视剧的收看几乎没有影响,因为它是贯穿在剧情或节目当中;而插播广告打断了收看的进程,对信息接收的干扰程度很大。

(3)从品牌特征方面来说,植入式广告的品牌特征比较弱,只是在电影、电视等当中一闪而过,没有对品牌或产品特别的介绍或阐述,因此对产品的识别性具有很高的要求;而插播广告是围绕品牌或产品展开的,品牌特征比较强。

(4)从受众态度上来说,受众比较愿意接受植入式广告,因为它不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因此相比于传统插播广告观众被动接受信息的形式相比,植入式广告是一种更加积极的令观众接受的营销形式。

3央视春晚的植入式广告的发展与效果

3.1央视植入式广告的发展

1984年是我国春节联欢晚会的第一届,我国的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先生的相声《宇宙香烟》,正式开启了在春晚做广告的帷幕。至此以后,随着春晚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广告也开始以各种身影出现在春晚的荧屏上。特别是植入式广告,受到广告主的推崇和欢迎。

3.1.1一般形式总的来说“,视觉上的、听觉上的以及视听觉结合的植入方式”是春晚的基本广告植入形式。表1以2006年春晚为例列出了春晚植入式广告的赞助品牌和不同表现形式。

3.1.22006~2010年春晚植入广告形式的发展广告主们最喜欢的春晚广告表现形式就是视听结合的植入式的广告宣传方式。于是新年报时、广告字幕、企业贺电等显然已不能满足企业想要在消费者留下深刻映像的需求,于是植入式广告便开始向春晚的核心内容——春晚的节目当中渗透,其中语言类节目又成了植入式广告的最大载体“。春晚”的笑星本来就是重量级明星,在短短几分钟节目里,语言来节目表演者不仅要给观众留下欢声笑语,还要为植入广告的产品做一回免费代言人,他们在台上表演的过程中,将企业的产品、品牌或者广告词都进行了编排,在表演中穿插植入,以达到宣传的效果。作者用表2统计了这5年来春晚节目中渗透植入式广告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语言类节目已经成为植入式广告表现载体的重点。

3.2央视植入式广告的效果

(1)品牌传播效果。就节目评选活动进行的植入式广告宣传效果最好:观众对评选方式(移动、联通、小灵通)和评选活动冠名(郎酒)的注意率分别达到了64%和73%。此外,企业贺电注意度也较高:约67%的观众对企业贺年板块中发来贺电的企业的关注度比较高。

(2)经济效果。我国不少企业对在春晚能有机会做植入式广告,是十分的认可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好效益。例如:春晚植入式广告的长期投入者蒙牛集团,他们认为蒙牛从一开始行业排名1116位到如今的行业前三甲是与在春晚的投资密不可分的。蒙牛集团副总孙先红就明确表示“:在央视春晚做广告按投入和产出比来说是最合算的”。哇哈哈也以春晚广告的形式打开了农村、城镇和小城市消费者的市场。

(3)舆论效果。2006年有学者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了一项居民对春晚植入式广告态度的问卷调查。该调查显示:对于不影响节目观看或者刻意宣传的植入广告,86.67%的人持不反对态度,只有不到13.33%的被访问者觉得在节目中不应出现广告。大多数人对有计划的融合式植入广告是认可的,也大大的导致社会舆论对产品和品牌的追捧热度。但是2010年植入式广告确遭来骂声一片,过于粗糙的置入方式、低劣的制作、生硬的镜头将2010年春晚的植入式广告推到了方口浪尖上,使植入式广告在观众心中蒙上了污点,也导致了很大的舆论压力。

4央视春晚主办方方面存在的问题

分析上表可以得出春晚植入式广告由于每年只举办一场,实践经验少、起步晚,相对电影植入式广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可借鉴的地方。

(1)春晚植入式广告信息过多,4个多小时充斥了各种形式的广告,从节目的冠名到观众席上的饮料、主持人报幕、演员的道具等让观众应接不暇,作为一场综艺晚会其植入广告数量之多堪比商业电影,给观众造成“在广告中插播春晚”的感觉。根据香农-韦弗的的传播模式,信息过多会在相互之间形成干扰,也就是所谓“噪音”,这就影响了广告信息的接受,因此过多的植入广告反而会影响传播的质量。

(2)植入广告的形式比较单一、老套。近些年来春晚植入式广告的形式没有多大改变,手法没有明显的进步,但是数量却在增多,而且除去企业贺电、评选节目冠名、评选奖品赞助商、新年报时等固定环节,广告商更多开始对语言类节目进行广告植入,形式都是以演员的道具或者台词为主,植入不明显不容易引起关注,可是太明显又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

(3)植入形式过于刻意,无端的特写镜头、直白的语言、与情节不符合的道具相比电影植入式广告太过刻意,不能让观众产生认同感。观众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春晚舞台上的小品、相声等很多都是生活的浓缩和反映,语言类节目中诙谐幽默的植入更容易引发认同感,但是太过刻意的植入与生活和情节都不能融合地植入广告,其效果无异于显性广告,甚至效果更差。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总结植入的方式和时间段,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

春晚范文篇2

关键词:春晚;传播学;集体记忆

1春晚集体记忆的形成原因

集体记忆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涂尔干的“集体意识”理论。他认为集体通过对记忆的共享可以形成一种精神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规约着群体成员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对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维系作用。法国学者莫里斯•哈布瓦赫在此基础上提出“集体记忆”的概念,他认为“记忆是社会建构的,通过在特定组织或群体中建构集体记忆,以此来强化群体的凝聚。”[1]春节联欢晚会(文中简称春晚)作为一种集体记忆的载体,每年经过周密的策划和精心的排演向观众们呈现,成为国人心中对于春节这个传统节日无法磨灭的记忆。1.1内因:引起观众情感共鸣。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情感寄托最多的一个传统节日,是植根于国人心中共同的一种文化。春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自然而然被国人当成了能够唤醒集体记忆的重要符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春晚在春节的各种传统庆典中应运而生,将原本每个家庭的庆典变成了举国欢庆,成为另一种特殊的民俗,春晚将春节的集体记忆不停承接和再创造,通过充满仪式感的传播方式,将群体的情感共鸣变为了真正的集体记忆。除春节赋予春晚的这种最原始的情感共鸣外,春晚还为我们传递了价值共识。“春晚是领导阶层、节目制作者和观众一起操演的一场仪式,这场仪式目的在于向观众传递某种精神价值的共识。春晚的仪式化叙事操作将春晚从一台娱乐晚会升格为一台具有意义的集体盛宴。”[2]春晚是领导阶层、节目制作团队和观众共同完成的一场庆典,这个活动从原本的一台娱乐性质的晚会被赋予了无限意义,在这些意义中,包含着向观众所传达的价值取向,观众在观看时,不仅享受晚会娱乐的一部分,更多是接收这些精神价值导向,共享其中的集体观念。1.2外因:电视媒体对集体记忆建构的强大力量。在当今社会,意义的生产和传播绝大多数是通过大众传媒进行的,它们通过截取具体素材,以种种方式来建构集体记忆[3]。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介,通过对图像的截取为观众呈现画面,远比文字和语音要生动得多,在外在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上,春晚就足够吸引观众。不仅如此,人们通常在观看春晚时,都会有一种平等感,无论是什么身份的人,当除夕夜打开电视时,会感受到和全国各地各种身份的人都在同一时间同一状态下享受同一场盛会,庆祝共同的节日,在这个过程中,阶级观念被弱化,达到一种理想的平等状态。电视是一种家庭媒介,它不仅能够将家庭内部与宏大的外部世界联系起来,还能将一起看一台电视的家庭成员联系起来,也许平时家庭成员看电视的习惯不尽相同,但在观看春晚时,不再是独自观看的过程,而是一种和至亲一起的集体行为,它不仅给了我们所有人平等的感觉,还给了我们与家人将狭小的家庭空间与广阔的外部世界连接起来,同时也将一起看电视的其他家庭联系起共享的感觉,一种基于共同的观看喜好和理念认同之上的自觉共享。在没有春晚时的春节,人们的共享行为就是和家人一起守岁,而春晚出现后,将宏大的国家民族叙事与家庭的私密情感叙事相融合,在新的共享行为中创造新的集体记忆。春晚直播虽然只有除夕夜的4个多小时,但通过这段时间电视的传播,它的影响力是持久的,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在同一时间观看同一台晚会,在春节这个走亲访友、团圆欢聚的时节,春晚无疑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共同谈资,新媒体流行之前,也许只是面对面交流,但在微博这些社交平台被人们广泛使用后,春晚在春节期间变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陌生人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对春晚进行评价和交流,这就更加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同时深化了大家对春晚的集体记忆。

2春晚建构集体记忆的途径

2.1叙事表达方式上具有节日的仪式感。4个多小时的春晚每年都有固定模式,衣着华丽的主持人、绚丽夺目的舞台设计、准时的跨年钟声,甚至是每年的结束曲《难忘今宵》等,这一切的晚会设置都充满节日仪式感,有仪式感,就意味着有固定的环节,就容易被观众记住,每次快到零点时,人们都在期待电视里的钟声敲响。春节作为农业文明的产物,代表着新旧交替的时刻,而这样的时刻,在中国人眼中也代表着一切归零、重新开始的神圣意义。所以,春晚为国人提供了一个共同度过这个神圣时刻的机会,特别是现在技术发达,钟声响起前,当看到电视里的主持人和观众开始倒数时,春晚的大屏幕上还会出现世界各地的华人在一起等待钟声响起的场景,无形中将这个神圣的时刻赋予每个人与其他人共享的机会,并且可以被人们真切感受到。这种强烈的仪式感对集体记忆的建构是一种升华,那样激动人心的时刻,会长期留存在人们的春晚记忆里。2.2“家国”概念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运用与表达。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的宗族家庭观念较浓厚,认为家庭是个人生存的依托和根本,家庭团圆是一个家庭发展中的最理想状态以及最终的目的,所以在春节这个重要时刻,无论万水千山,总是要不远千里回家与亲人团聚,因而在除夕这个特殊的夜晚,“家”的意义较平时更加突出,同时,“家”也是组成“国”的每一个小单位。在春晚的叙事手法中,总是将“国”和“家”的概念巧妙融合在一起,比如:1996年春晚中的歌曲《大中国》就是将爱国与爱家的概念进行替换。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人意识里“没有国哪有家”这样的概念早已植入在每个人心里,“国”和“家”的概念是共生的、相互依存的。除“家国”概念以外,“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概念更是在春晚的叙事手法中得以强化。安德森认为,“民族”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因为即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们大多数的同胞,和他们相遇,或者甚至听说过他们,然而,他们相互联结的意象却活在每一位成员的心中。”[4]我们虽然不认识我们民族的大多数同胞,但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这些类似的符号早已深入人心,在人们的意识里,我们的民族就是一个大的共同体,而在春晚中,更是通过“龙”“长江”“黄河”等符合来构建我们这个共同体的共同的认知和记忆。比如:1985年的春晚歌曲《龙的传人》,就是借助“龙”这个意象,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塑造得更加丰满,尤其是时隔二十多年后,2012年的春晚上,流行歌手王力宏又将这首《龙的传人》再次演绎,这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在时空上实现了延续和贯穿,深化了人们内心对民族的情感依赖。2.3通过故事叙述重现集体记忆。哈布瓦赫曾说:“我们保存着对自己生活的各个时期的记忆,这些记忆不停地再现;通过它们,就像是通过一种连续的关系,我们的认同感得以终生长存。”[5]所以,如果不同群体之间有着一些相同的记忆,并且这些记忆不断被唤醒和回忆,那么这些不同群体之间的就有了持续不断的认同感,在此基础上,集体记忆的形成也更加稳固,而春晚这个特殊的集体盛宴正是为唤醒这种相同的记忆提供了契机,在每年中发生的关乎整个集体的事件很多,每年一次的春晚会把承载这些记忆的故事再次叙述,达到重新集体记忆的效果,比如:在每年的语言类节目中,总是会出现一些年度热门词汇,这些热词背后往往有大家共同知道的一些事件,通过重现这些热词,对集体记忆进一步塑型。除此之外,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节目就是2008年春晚的诗朗诵《温暖2008》,在那段时间,南方雪灾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这个节目通过诗朗诵的形式,将灾难重新叙述,并通过饱含情感的语言对观众的情绪进行再次安抚,通过这个节目,不仅重现了集体记忆,也让观众感受到我们的祖国时刻关注着我们每个人的平安,也将个人和家庭的记忆转换成为一个国家共同的记忆。

3全媒体环境下春晚对集体记忆的建构

3.1春晚的全媒体融合传播。在全媒体大环境下,春晚不仅可以从电视上看到,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视、网络等很多渠道都可以看到。春晚的全媒体融合传播,让更多人通过更多不同的方式观看春晚,尤其是在爱奇艺播放时,还有实时弹幕的功能,即在观看春晚时,观众可以在屏幕上留下3s的实时评论,这为观看春晚的观众们提供了全新快捷的交流方式,比微博上的春晚热门话题的讨论更有实效性,这对春晚集体记忆的建构无疑是一种更便捷、打破时空障碍的方式。3.2“跨屏互动”使受众参与感提升。从2014年春晚微信的“摇一摇”到近几年春晚的“咻一咻”,春晚不仅与微信进行跨屏互动,还与支付宝进行了实时联动,增加了许多趣味环节,2016年春晚的支付宝集五福人数超过1.63亿,春晚不仅在为观众们提供试听盛宴,更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将传统春晚变成了一场全民大联欢。在与支付宝的合作活动“五福临门贺新春”中,不仅只是集齐五福分红包,里面更是体现着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对人们美好生活的祝愿,不仅打造趣味活动,还传递“富强”“爱国”“和谐”“友善”“敬业”的价值共识,受众参与感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接收价值传递的效果也大大增强。除此之外,春晚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的热门话题讨论和互动,都为春晚集体记忆的构成添砖加瓦,春晚集体记忆不仅再局限于4个多小时的直播产生的实时效果,而是成为一种延续的、绵延不断的集体记忆的积累和升华。

4结语

春晚作为一档全民参与、经久不衰的集体视听文化盛宴,创造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集体记忆,而集体记忆作为实现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依然保持着持久的生命力,我们通过春晚对集体记忆的建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在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春晚对集体记忆的建构又有了新的途径和方式,这为我们春晚集体记忆的未来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我们还应认真思考,集体记忆如何才能更好地建构和被珍藏。

参考文献:

[1]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马路平.关于春晚建构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3]吴迪.春晚:属于中国人的集体记忆[J].新闻研究导刊,2014(1):14-17.

[4]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M].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5-6.

春晚范文篇3

关键词:春晚的意义意识形态宏大叙事凝聚和谐

春节联欢晚会问世于1983年的除夕夜,春节晚会剧组采用了现场直播的节目传输形式,并用现场开辟的4部热线电话加强这种“共时性”与临场感。这样,人们在观看晚会节目时,就不再是简单地与己无关的“观看”,而是要“在春节晚会中过年三十”了——春节晚会把能够看到电视的中国观众都卷入到了这台晚会之中。这天晚上,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骤然上升,人们普遍爱上了这种通过现场直播与亿万同胞在春节晚会中高高兴兴“过节”的新样式。论文百事通春晚发展到今天,也引起了大众的一些思考,它对于国家,对于社会的发展又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一、春晚所蕴涵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我们从春晚走过的这24年中不难看出春晚每年的节目形式都涵括了歌舞、相声、小品、戏剧、杂技等传统的文化节目,有的还增加了西方的歌剧、魔术等吸引人的新颖节目,虽然节目众多,但每一年的晚会都有一个主题。这些主题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如1984年春晚的主题是爱国、统一、团结;1996年春晚的主题是欢乐、祥和、凝聚、振奋、辉煌;2002年春晚的主题是爱国颂、社会主义颂以及改革开放颂。所有的主题都深刻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应该从劳动者的立场出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积极吸收现代意识形态发展的成果,在公共利益与个体权利的平衡框架内,确立社会主义的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从而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和为贵,追求社会的和谐;以劳为美,尊重劳动的价值;以法为基,维护公民的权利;以公为善,保障公民当家作主;以家为安,实现安居乐业。

二、春晚的定位与主题构成

众所周知,多年来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基本都被定位于诸如喜庆、欢乐、团结、祥和与开拓、奋进、昂扬、向上等等。这不是电视文艺编导包括晚会创演者的一厢情愿,而是全体中华儿女千百年来年节庆典的普遍意愿与共同心声的高度概括与集中体现。内容决定形式。春节联欢的特殊需求,决定了这台电视晚会的形式特征。

很显然,特殊的形式构成、特殊的题材内容和特殊的风格追求,使得春节联欢晚会的艺术展演活动融入了年节民俗的文化意味,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生活理想。节庆联欢的实用目的与辞旧迎新的功利追求,赋予这台晚会更为丰富多彩的思想内涵。交流和宣传国家与民族在过去一年里的巨大成就,历数和展示各行各业在过去一年里的风云变幻,更是春节联欢晚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春晚的丰富内涵及寓意

事实上,春节联欢晚会在运用艺术展示的手段进行娱乐联欢的同时,或通过主持人之口,或通过节目的题材内容,或引入与当年的成就与辉煌密切相关的杰出人士如科技英才、体育明星、抗洪英雄、劳动模范包括海外学子、驻外人员乃至世界政要等等祝福拜年,已然将对过去一年的回顾总结与清理盘点,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与普遍愿望,包括国际友人的良好祝福,集中地予以展现、宣示和传递。在营造辞旧迎新欢乐氛围的同时,也契合着电视荧屏前亿万观众的节庆心理,激发着大家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在用艺术的展示渲染年节的同时,也用审美的祈愿来宣示情怀、昭告理想。在这样一种将个人、家庭与国家、民族的愿望及理想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异常热烈而又激情澎湃的节庆语境里,春节联欢晚会与其说是一台主题确定的特殊节目,毋宁说是一个使思想与情感加快传递、精神与理想高速交流的技术平台:东西南北中,广袤的国土,56个亲如一家的民族家庭,以春节的名义,在艺术与节庆的审美互动中,构成了一道传统年关的特殊风景。从而藉现代科技,突破了传统年节仅限于家庭式团聚和亲情式祝福的庆典模式;借电视传媒,扩大并提升了年节团圆的节庆境界。每到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谁能说春节联欢晚会只是一台明星荟萃的文艺节目呢?实质上它是一次借助现代传媒与电视手段,宣示、交流和凝聚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思想情感与生活理想的艺术文化手段和精神审美纽带。

而这些国家宏大叙事的传播确实是非常隐性的,它隐藏在宏大的春晚节目中,却在晚会的过程中深深进入人们的心。因为百姓对于春节联欢晚会的支持和信任,春晚所要传达的信息也将非常具体地深入百姓的心中,而这些信息通常是对于某种精神或者思想的宣传,特别是对于我国核心价值体系形成有重要意义的思想和观念。例如在2006年的春晚中,专题节目《赴台大熊猫》分为四个章节穿插在其他的节目板块之间,向世界人民传达的是大陆对台湾人民的友好以及对祖国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熊猫团团、圆圆也象征了我们对于团圆的向往。这样的专题,很显然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于统一的决心和信念。别的题材如何,春晚是不容有失的,始终是作为“灵魂”的重大题材。具体到今年的春晚,以下的节目担负着这一重要任务:“雪灾”题材的“配乐诗朗诵”、《温暖2008》;奥运题材的《百年圆梦》、《火炬手》以及以市民与民工“城乡和谐”为主题的相声剧《公交谐奏曲》。公务员之家

春晚范文篇4

关键词:春晚流行语;艺术语言学;情感逻辑;语言变异

艺术语言遵循的是情感逻辑而非理性逻辑,这种情感逻辑就是想象、直觉、意象等思维活动。情感逻辑的实质就是发话主体对客体的属性所产生的主观的心理反应。艺术语言的运用遵循情感逻辑,是为了充分体现和理顺发话主体的情感思绪和情感结构,因此,艺术语言的特点有别于规范语言。春晚流行语会打破语言的常规形式,忽略固定的意义或用法,创造出奇特醒目的变异形式。春晚流行语中存在大量的语言变异形式。“从艺术语言的语言形式来看,它可分为词语的语音变异、词语的义位变异、词性类属变异、词语的组合和搭配变异、词语色彩变异等。”[1]春晚流行语变异形式主要是词语的义位变异、词语的色彩变异、词语的搭配变异。

一、词语的义位变异

词语的义位是指一个词所具有的各个义项。词语的义位变异是词义的超常用法,也就是词的各个义项在句子中具体运用过程中发生变异。艺术语言学中的曲解、反语等就是由词语的义位变异而形成的。春晚流行语中有大量的词语义位的变异,主要通过曲解的形式突显。曲解是一种自觉的语言行为,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和目的,有意地歪曲地解释某些词语的意思。春晚流行语曲解的运用,活跃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增加了语言幽默诙谐的特色,有时也能达到辛辣嘲讽的效果。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外国生的,就是外甥。——相声《五官新说》人们常用“暗送秋波”来比喻男女间暗中眉目传情,表达相互爱慕之义。其中“秋波”是指美人如秋水的眼波,形容美女的眼睛像秋天的水波一样清澈明亮。“秋波”含义是很明确的,没有任何歧义。但在这里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和表达的需要,故意歪曲解释成“秋天的菠菜”。同样把“外甥”曲解为“外国生的”,也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这种荒唐有趣的解释增加了春晚流行语幽默诙谐的特色,使人印象深刻。

二、词语的色彩变异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语言中的词都有固定的意义和用法,这些意义用法是约定俗成的,比较稳固的。但是为了表达的需要,会改变某些词语的固定意义和用法,赋予这些词语临时的新的意义和用法,这种新的意义和用法会取得巨大的艺术效果,这也是艺术语言的目的所在。春晚流行语词语的色彩变异的艺术效果显著。词语的色彩主要包括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语体色彩等,春晚流行语词语的色彩变异主要表现在感情色彩方面。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最重要的工具是语言。根据不同的感情倾向可以把语言中的词语分成三大类,即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褒义词表示的是喜爱、尊敬、赞赏、美好、吉祥、嘉许、褒扬的感情色彩;贬义词与褒义词的感情色彩正好相反,主要表示厌恶、否定、贬斥的感情色彩;中性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一般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都有各自的固定用法,但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它们会发生异变,出现易位现象。这种异变形式主要表现在褒义词贬用、贬义词褒用、中性词贬用或褒用三个方面。褒义词贬用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提高表达效果,褒义词失去了原来的褒义色彩,而临时产生了贬义色彩,褒词贬用使春晚流行语通常具有讽刺的意义,能够体现春晚流行语幽默性的特征。你是男服务员吧,长得挺委婉。——小品《不差钱》“委婉”的意思是言词、声音等婉转动听或态度诚恳。“委婉”本是褒义词,在这里含蓄地嘲讽一个人的长相,具有了贬义色彩。“委婉”的感情色彩由褒义变为贬义,妙趣横生,增加了这句流行语的风趣幽默感。贬义词褒用和褒义词贬用正好相反,是贬义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失去原来的贬义色彩,而具有了褒义色彩,贬义词褒用能使表达诙谐、幽默,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贬词褒用运用得当,就会使语言别有一番风趣。我们女人是喜欢这种长得坏坏的男人,但我们不喜欢长坏了的男人。——相声《这事儿不赖我》“坏”是贬义词,这个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为“坏坏”,“坏坏”在这里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喜欢”的感情色彩同化了“坏坏”的感情色彩,受“喜欢”这个褒义词感情色彩的影响,“坏坏”由贬义色彩变异为褒义色彩。“坏坏”与“坏”感情色彩的对比,更是增加了语言的诙谐幽默,使这句春晚流行语更具感染力。中性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为了语言表达的需要,有些中性词在一定的语境里会产生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这种色差义异变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中同其他词配合才会产生,感情色彩浓郁,语言表现力强。同样是孙子,你这孙子咋这么孙子啊!——小品《扰民了您》这句春晚流行语中前两个“孙子”是中性词,后一个“孙子”摒弃了其固定的用法,发生了异变。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即做事缺少原则、不地道,后一个“孙子”临时产生了贬义色彩,这也是语言表达的需要。这样的异变增强了语言艺术的表达效果。

三、词语的搭配变异

词语一般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律进行搭配,形式比较稳定,但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词语会进行超常搭配,这也是艺术语言学的主要特点。春晚流行语突破了语言理性的逻辑,遵循情感逻辑或利用语境,把不具有搭配能力的词语进行整合,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变异性和商讨性给人一种空间和能力以便仿造或创造出新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些语言或者反映社会现实,或者表达和宣泄某种情绪,往往具有勃勃的生命力,加之借助春晚这个家喻户晓,闻名海内外的文艺舞台,这些语言便有了更强大的感染力。”[2]春晚流行语奇特的语言形式赋予其超强感染力的语言魅力。春晚流行语中镶嵌外语词语的这种变异搭配特点比较突出。春晚流行语在汉语语言传统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像英语等外语这样的语言因素。春晚流行语利用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加深了观众的感官印象,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Hello哇,饭已OK了,下来咪西吧。——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来宾,Ladisand乡亲们。——小品《还钱》以上的春晚流行语利用镶嵌英语等外语因素的语言形式吸引观众的兴趣,这种变异的语言形式,新颖独特,生动地塑造了小品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彰显了小品语言的幽默性,更大程度地提升了语言的表达效果。艺术语言的特点在春晚流行语的情感活动和语言变异中得到了很好的阐释。春晚流行语的艺术语言情感状态极富张力,它突破了人们审美惯有的准则。艺术语言遵循情感逻辑,人们为了表达对世界的情感体验就需要对语言进行创新。艺术语言就是对语言常规的故意偏离,也就是语言的变异。这种语言变异的形式比较奇特和精辟,使春晚流行语的语言表达新颖别致、诙谐幽默,增强了春晚流行语的感染力和幽默性。

参考文献:

[1]骆小所.艺术语言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春晚范文篇5

酒菜满席,领导跚跚而来。满座起身相迎,一片寒喧之声。 旁边侍宴的服务小姐甚美,新来的,经验不丰,颇有些紧张。 众人落座,有人招呼:“小姐,茶!” 小姐忙近前用手指点:“1、2、3、4、5、6、7,共七位!” 众人哂笑,领导补充曰:“倒茶!” 小姐忙又“倒查”了一遍:“7、6、5、4、3、2、1,还是七位。” 有人发问:“你数什么?”小姐犹豫了一下小声答道:“我属狗。” 众人怒,急呼:“叫你们经理来!”,经理入,垂手讪笑,问:“诸位,传我何事?” 领导曰:“别多问,去查查这位小姐年龄属相。” 经理纳闷,依命而行,旋来回复:“18岁,属狗!” 领导大笑,众人大笑。领导海量不做追究,众人雅量不便追究。 小姐、经理如坠五里云雾。 酒过三旬,上来一道菜:“清炖王八!” 众人皆喜,然未忘规矩,有人以箸拨王八头曰:“领导动动,领导动动!” 领导看着被拨得乱颤的鳖头,心中不悦,既不愿谐了此言的尾音又不愿违背了众人美意,于是乎持勺酌汤,曰:“好,好!大家请随意。” 又有人奉称曰:“对----王八就该喝汤!”领导气得几乎喷饭。 未几,汤将尽,有物圆圆浮出,问:“小姐,这是什么?” 小姐忙答:“是王八蛋。”众人又惊喜:“领导先吃,领导先吃!” 这次领导没听到“晦气”之言,甚悦,唤小姐:“给大家分分!” 良久,小姐不动,领导怒问:“怎么,这也分不清楚吗?” 小姐为难的说:“七个人,六个王八蛋,您叫我怎么分啊?” 众人听罢,个个伸脖瞪眼,满口美食,难以下咽。(推荐网友:在水一方)

春晚范文篇6

各种相声,小品引得观众笑声掌声不断,歌舞表演美轮美奂,别出心裁的近身魔术更是羸得人们阵阵叫好。

最后依然是在熟悉的难忘今宵的乐曲声中,结束了11年“春晚”这一盛宴。

回想这台晚会,把祖国浓郁而不平凡的10年全部都浓缩在了这台晚会上。随着节目的进行,我们仿佛又经历了那个令我们流泪,欢笑,悲愤,自豪的2010年。

春天,本该是播种希望的季节,而西南的一场大旱,让绿色的梦想成为奢望,干涸的土地一寸寸龟裂,西南的大旱牵动着中国亿万人的心。我们的温总理不辞辛劳,风尘仆仆赶来,带来党中央的关怀和慰问。白发的总理蹲在干裂的农田里,像一位慈祥的父亲,他慈爱的眼神是西南人民心中的一道清泉。

当我们为西南人民久旱遇见甘霖欢呼的时候,又一场灾难光顾了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四月十四日玉树发生了里氏7.1级强烈地震。废墟下孩子的哭泣,老人的惊恐让国人心痛,让我们寝食难安。孩子坚强些!大爷大妈别怕!我们的总理来了,我们的子弟兵来了,我们的医疗队来了,我们的志愿者来了,祖国和我们是你们强大的后盾。

爱心可以创造奇迹,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玉树的废墟上将有一个崭新的城市诞生,这就是我们强大祖国的力量和雄心。

历经磨难的祖国战胜了自然的挑战,迎来了世博会——当今世界人类创意的最大盛会。五月的天空辽阔而高远;五月的鲜花芬芳绚烂;五月的歌声响彻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五月的上海向世界展示了非凡的魅力。

这个夏天,我和儿子在上海世博园里漫游,像是走进了国际大都会,近距离感受到“让城市更美好”这个主题的含义,城市与经济、城市与环境、城市与多元文化……有太多的发现和惊喜让我们领略和接纳。中国馆宏大的气势唯美的创意,沙特馆充满创意的WA空间,大韩民国的五彩瓷砖的外部造型,还有丹麦馆的小美人鱼……都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上海世博向世人展示的不仅仅是科技文化的内涵,也像世人展示了一个文明向上的上海,更向世人展示了我们民族的核心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还有我们祖国的和谐繁荣。

世博刚刚落下帷幕,广州的亚运会残运会又为祖国增添一笔靓丽的色彩,我们的运动健儿佳绩连连,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雄壮的国歌一次次在体育场奏响,作为中国人是何等的荣光!199枚奖牌将载入史册,体育强国早已不是梦想。“Asia太阳升起的地方,Asia古文明的殿堂,Asia古文明的殿堂,这里的阳光最亮”激昂的会歌是对我们这个古老而昌盛的祖国最恰当的诠释。

春晚范文篇7

旁边侍宴的服务小姐甚美,新来的,经验不丰,颇有些紧张。

众人落座,有人招呼:“小姐,茶!”

小姐忙近前用手指点:“⒈⒉⒊⒋⒌⒍,共七位!”

众人哂笑,领导补充曰:“倒茶!”

小姐忙又“倒查”了一遍:“⒎⒍⒌⒋⒊⒉,还是七位。”

有人发问:“你数什么?”小姐犹豫了一下小声答道:“我属狗。”

众人怒,急呼:“叫你们经理来!”,经理入,垂手讪笑,问:“诸位,传我何事?”

领导曰:“别多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问,去查查这位小姐年龄属相。”

经理纳闷,依命而行,旋来回复:“岁,属狗!”

领导大笑,众人大笑。领导海量不做追究,众人雅量不便追究。

小姐、经理如坠五里云雾。

酒过三旬,上来一道菜:“清炖王八!”

众人皆喜,然未忘规矩,有人以箸拨王八头曰:“领导动动,领导动动!”

领导看着被拨得乱颤的鳖头,心中不悦,既不愿谐了此言的尾音又不愿违背了众人美意,于是乎持勺酌汤,曰:“好,好!大家请随意。”

又有人奉称曰:“对王八就该喝汤!”领导气得几乎喷饭。

未几,汤将尽,有物圆圆浮出,问:“小姐,这是什么?”

小姐忙答:“是王八蛋。”众人又惊喜:“领导先吃,领导先吃!”

这次领导没听到“晦气”之言,甚悦,唤小姐:“给大家分分!”

良久,小姐不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动,领导怒问:“怎么,这也分不清楚吗?”

春晚范文篇8

关键词:春晚的意义意识形态宏大叙事凝聚和谐

春节联欢晚会问世于1983年的除夕夜,春节晚会剧组采用了现场直播的节目传输形式,并用现场开辟的4部热线电话加强这种“共时性”与临场感。这样,人们在观看晚会节目时,就不再是简单地与己无关的“观看”,而是要“在春节晚会中过年三十”了——春节晚会把能够看到电视的中国观众都卷入到了这台晚会之中。这天晚上,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骤然上升,人们普遍爱上了这种通过现场直播与亿万同胞在春节晚会中高高兴兴“过节”的新样式。春晚发展到今天,也引起了大众的一些思考,它对于国家,对于社会的发展又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一、春晚所蕴涵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我们从春晚走过的这24年中不难看出春晚每年的节目形式都涵括了歌舞、相声、小品、戏剧、杂技等传统的文化节目,有的还增加了西方的歌剧、魔术等吸引人的新颖节目,虽然节目众多,但每一年的晚会都有一个主题。这些主题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如1984年春晚的主题是爱国、统一、团结;1996年春晚的主题是欢乐、祥和、凝聚、振奋、辉煌;2002年春晚的主题是爱国颂、社会主义颂以及改革开放颂。所有的主题都深刻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应该从劳动者的立场出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积极吸收现代意识形态发展的成果,在公共利益与个体权利的平衡框架内,确立社会主义的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从而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和为贵,追求社会的和谐;以劳为美,尊重劳动的价值;以法为基,维护公民的权利;以公为善,保障公民当家作主;以家为安,实现安居乐业。

二、春晚的定位与主题构成

众所周知,多年来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基本都被定位于诸如喜庆、欢乐、团结、祥和与开拓、奋进、昂扬、向上等等。这不是电视文艺编导包括晚会创演者的一厢情愿,而是全体中华儿女千百年来年节庆典的普遍意愿与共同心声的高度概括与集中体现。内容决定形式。春节联欢的特殊需求,决定了这台电视晚会的形式特征。

很显然,特殊的形式构成、特殊的题材内容和特殊的风格追求,使得春节联欢晚会的艺术展演活动融入了年节民俗的文化意味,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生活理想。节庆联欢的实用目的与辞旧迎新的功利追求,赋予这台晚会更为丰富多彩的思想内涵。交流和宣传国家与民族在过去一年里的巨大成就,历数和展示各行各业在过去一年里的风云变幻,更是春节联欢晚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春晚的丰富内涵及寓意

事实上,春节联欢晚会在运用艺术展示的手段进行娱乐联欢的同时,或通过主持人之口,或通过节目的题材内容,或引入与当年的成就与辉煌密切相关的杰出人士如科技英才、体育明星、抗洪英雄、劳动模范包括海外学子、驻外人员乃至世界政要等等祝福拜年,已然将对过去一年的回顾总结与清理盘点,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与普遍愿望,包括国际友人的良好祝福,集中地予以展现、宣示和传递。在营造辞旧迎新欢乐氛围的同时,也契合着电视荧屏前亿万观众的节庆心理,激发着大家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在用艺术的展示渲染年节的同时,也用审美的祈愿来宣示情怀、昭告理想。在这样一种将个人、家庭与国家、民族的愿望及理想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异常热烈而又激情澎湃的节庆语境里,春节联欢晚会与其说是一台主题确定的特殊节目,毋宁说是一个使思想与情感加快传递、精神与理想高速交流的技术平台:东西南北中,广袤的国土,56个亲如一家的民族家庭,以春节的名义,在艺术与节庆的审美互动中,构成了一道传统年关的特殊风景。从而藉现代科技,突破了传统年节仅限于家庭式团聚和亲情式祝福的庆典模式;借电视传媒,扩大并提升了年节团圆的节庆境界。每到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谁能说春节联欢晚会只是一台明星荟萃的文艺节目呢?实质上它是一次借助现代传媒与电视手段,宣示、交流和凝聚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思想情感与生活理想的艺术文化手段和精神审美纽带。

而这些国家宏大叙事的传播确实是非常隐性的,它隐藏在宏大的春晚节目中,却在晚会的过程中深深进入人们的心。因为百姓对于春节联欢晚会的支持和信任,春晚所要传达的信息也将非常具体地深入百姓的心中,而这些信息通常是对于某种精神或者思想的宣传,特别是对于我国核心价值体系形成有重要意义的思想和观念。例如在2006年的春晚中,专题节目《赴台大熊猫》分为四个章节穿插在其他的节目板块之间,向世界人民传达的是大陆对台湾人民的友好以及对祖国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熊猫团团、圆圆也象征了我们对于团圆的向往。这样的专题,很显然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于统一的决心和信念。别的题材如何,春晚是不容有失的,始终是作为“灵魂”的重大题材。具体到今年的春晚,以下的节目担负着这一重要任务:“雪灾”题材的“配乐诗朗诵”、《温暖2008》;奥运题材的《百年圆梦》、《火炬手》以及以市民与民工“城乡和谐”为主题的相声剧《公交谐奏曲》。公务员之家

春晚范文篇9

各种相声,小品引得观众笑声掌声不断,歌舞表演美轮美奂,别出心裁的近身魔术更是羸得人们阵阵叫好。

最后依然是在熟悉的难忘今宵的乐曲声中,结束了11年“春晚”这一盛宴。

回想这台晚会,把祖国浓郁而不平凡的10年全部都浓缩在了这台晚会上。随着节目的进行,我们仿佛又经历了那个令我们流泪,欢笑,悲愤,自豪的2010年。

春天,本该是播种希望的季节,而西南的一场大旱,让绿色的梦想成为奢望,干涸的土地一寸寸龟裂,西南的大旱牵动着中国亿万人的心。我们的温总理不辞辛劳,风尘仆仆赶来,带来党中央的关怀和慰问。白发的总理蹲在干裂的农田里,像一位慈祥的父亲,他慈爱的眼神是西南人民心中的一道清泉。

当我们为西南人民久旱遇见甘霖欢呼的时候,又一场灾难光顾了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四月十四日玉树发生了里氏7.1级强烈地震。废墟下孩子的哭泣,老人的惊恐让国人心痛,让我们寝食难安。孩子坚强些!大爷大妈别怕!我们的总理来了,我们的子弟兵来了,我们的医疗队来了,我们的志愿者来了,祖国和我们是你们强大的后盾。

爱心可以创造奇迹,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玉树的废墟上将有一个崭新的城市诞生,这就是我们强大祖国的力量和雄心。

历经磨难的祖国战胜了自然的挑战,迎来了世博会——当今世界人类创意的最大盛会。五月的天空辽阔而高远;五月的鲜花芬芳绚烂;五月的歌声响彻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五月的上海向世界展示了非凡的魅力。

这个夏天,我和儿子在上海世博园里漫游,像是走进了国际大都会,近距离感受到“让城市更美好”这个主题的含义,城市与经济、城市与环境、城市与多元文化……有太多的发现和惊喜让我们领略和接纳。中国馆宏大的气势唯美的创意,沙特馆充满创意的WA空间,大韩民国的五彩瓷砖的外部造型,还有丹麦馆的小美人鱼……都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上海世博向世人展示的不仅仅是科技文化的内涵,也像世人展示了一个文明向上的上海,更向世人展示了我们民族的核心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还有我们祖国的和谐繁荣。

世博刚刚落下帷幕,广州的亚运会残运会又为祖国增添一笔靓丽的色彩,我们的运动健儿佳绩连连,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雄壮的国歌一次次在体育场奏响,作为中国人是何等的荣光!199枚奖牌将载入史册,体育强国早已不是梦想。“Asia太阳升起的地方,Asia古文明的殿堂,Asia古文明的殿堂,这里的阳光最亮”激昂的会歌是对我们这个古老而昌盛的祖国最恰当的诠释。

为祖国争光,为祖国自豪。这不仅仅是亚运健儿的心声,也是中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春晚范文篇10

我们从春晚走过的这24年中不难看出春晚每年的节目形式都涵括了歌舞、相声、小品、戏剧、杂技等传统的文化节目,有的还增加了西方的歌剧、魔术等吸引人的新颖节目,虽然节目众多,但每一年的晚会都有一个主题。这些主题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如1984年春晚的主题是爱国、统一、团结;1996年春晚的主题是欢乐、祥和、凝聚、振奋、辉煌;2002年春晚的主题是爱国颂、社会主义颂以及改革开放颂。所有的主题都深刻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应该从劳动者的立场出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积极吸收现代意识形态发展的成果,在公共利益与个体权利的平衡框架内,确立社会主义的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从而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和为贵,追求社会的和谐;以劳为美,尊重劳动的价值;以法为基,维护公民的权利;以公为善,保障公民当家作主;以家为安,实现安居乐业。

二、春晚的定位与主题构成

众所周知,多年来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基本都被定位于诸如喜庆、欢乐、团结、祥和与开拓、奋进、昂扬、向上等等。这不是电视文艺编导包括晚会创演者的一厢情愿,而是全体中华儿女千百年来年节庆典的普遍意愿与共同心声的高度概括与集中体现。内容决定形式。春节联欢的特殊需求,决定了这台电视晚会的形式特征。

很显然,特殊的形式构成、特殊的题材内容和特殊的风格追求,使得春节联欢晚会的艺术展演活动融入了年节民俗的文化意味,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生活理想。节庆联欢的实用目的与辞旧迎新的功利追求,赋予这台晚会更为丰富多彩的思想内涵。交流和宣传国家与民族在过去一年里的巨大成就,历数和展示各行各业在过去一年里的风云变幻,更是春节联欢晚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春晚的丰富内涵及寓意

事实上,春节联欢晚会在运用艺术展示的手段进行娱乐联欢的同时,或通过主持人之口,或通过节目的题材内容,或引入与当年的成就与辉煌密切相关的杰出人士如科技英才、体育明星、抗洪英雄、劳动模范包括海外学子、驻外人员乃至世界政要等等祝福拜年,已然将对过去一年的回顾总结与清理盘点,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与普遍愿望,包括国际友人的良好祝福,集中地予以展现、宣示和传递。在营造辞旧迎新欢乐氛围的同时,也契合着电视荧屏前亿万观众的节庆心理,激发着大家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在用艺术的展示渲染年节的同时,也用审美的祈愿来宣示情怀、昭告理想。在这样一种将个人、家庭与国家、民族的愿望及理想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异常热烈而又激情澎湃的节庆语境里,春节联欢晚会与其说是一台主题确定的特殊节目,毋宁说是一个使思想与情感加快传递、精神与理想高速交流的技术平台:东西南北中,广袤的国土,56个亲如一家的民族家庭,以春节的名义,在艺术与节庆的审美互动中,构成了一道传统年关的特殊风景。从而藉现代科技,突破了传统年节仅限于家庭式团聚和亲情式祝福的庆典模式;借电视传媒,扩大并提升了年节团圆的节庆境界。每到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谁能说春节联欢晚会只是一台明星荟萃的文艺节目呢?实质上它是一次借助现代传媒与电视手段,宣示、交流和凝聚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思想情感与生活理想的艺术文化手段和精神审美纽带。

而这些国家宏大叙事的传播确实是非常隐性的,它隐藏在宏大的春晚节目中,却在晚会的过程中深深进入人们的心。因为百姓对于春节联欢晚会的支持和信任,春晚所要传达的信息也将非常具体地深入百姓的心中,而这些信息通常是对于某种精神或者思想的宣传,特别是对于我国核心价值体系形成有重要意义的思想和观念。例如在2006年的春晚中,专题节目《赴台大熊猫》分为四个章节穿插在其他的节目板块之间,向世界人民传达的是大陆对台湾人民的友好以及对祖国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熊猫团团、圆圆也象征了我们对于团圆的向往。这样的专题,很显然更加坚定了我们对于统一的决心和信念。别的题材如何,春晚是不容有失的,始终是作为“灵魂”的重大题材。具体到今年的春晚,以下的节目担负着这一重要任务:“雪灾”题材的“配乐诗朗诵”、《温暖2008》;奥运题材的《百年圆梦》、《火炬手》以及以市民与民工“城乡和谐”为主题的相声剧《公交谐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