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方格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1:19:37

蚕桑方格蔟

蚕桑方格蔟范文篇1

论文摘要利用方格蔟供蚕上蔟作茧,具有省力、清洁、上蔟率高等优点,为加快其推广普及率,须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包括蔟室蔟具准备、上蔟方法、蔟中管理、采茧及注意事项等。

方格蔟是引进日本回转蔟改进而成的一种先进蔟具,是蚕桑生产蔟具改良的方向,目前在蒙城县以单片框架式方格蔟应用为主。该种蔟具具有省力、清洁、上茧率高等优点,但对蔟室小环境的要求更为严格,近年来推广普及迟缓。根据工作实践,笔者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1蔟室蔟具准备

(1)蔟室选择。要通风,坐北朝南,光线均匀,水泥或三合土地面。

(2)蔟片用量。饲养一种蚕种(盒重量按DB34/T056桑蚕种繁育质量标准)需要162孔或156孔方格蔟190~200片。

(3)结扎蔟片。新蔟片使用前,将其放在通风处晾2~3d,排除异味,然后取1kg桑叶,加开水浸泡30min,再搓揉一下桑叶,去渣取汁,用喷雾器喷洒在方格蔟上晾干待用。搁挂式双片方格蔟用1.3m长的通直小竹或竹片结扎2只顺向蔟片的长边框,每边用细铁丝捆扎5处,2片之间扎2处,木条、小竹或竹片的两头各伸出10cm长,以便挂蔟和翻蔟。“单片框架式”将纸板方格蔟片展开,四角用小竹或竹片结扎,每个框架一般10层,每层间隔7~8cm。

(4)搭设搁蔟架。用养蚕的蚕架搭2对平行2~3层搁架,或用吊绳挂好搁蔟的平行长竹竿,上下层距离60cm,最下层离地50cm。“单片框架式”不用搭蔟架,在蚕室直接上蔟的,要事先做好蚕座拆并计划。

2上蔟方法

2.1适期上蔟

发育正常的5龄蚕在盛食期后,食欲逐渐减退,大量排出绿色软粪,体躯缩短,胸部透明,前半身昂起,左右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时蚕为适熟蚕,此时上蔟为上蔟适期。

2.2上蔟密度

生产中合理的上蔟密度一般为:纸板方格蔟的进空率达80%~85%,折蔟350~400头/m2,蜈蚣蔟400~450头/m2,伞形蔟350头/m2左右。

2.3上蔟方法

(1)人工拾取法。由人工逐头拾取适熟蚕,收集到一定数量后及时送到蔟室,均匀投放在蔟具上。此方法能做到适熟上蔟,但很费劳力,特别在高温时,蚕老熟齐涌,要组织好人力及准备好蔟具,同时上蔟动作要轻,以防损伤蚕体。

(2)自动上蔟法。利用熟蚕向上爬行的习性,在蚕座上直接放置蔟具,让熟蚕自动爬上蔟具结茧。本方法省力且工效高,但难以全部让蚕都能适熟上蔟。实际生产操作一般为:先拾去初熟蚕,当熟蚕达30%~40%时,给薄薄一层桑叶,然后将蔟具放在蚕座上。为了促使蚕老熟齐一和及时入蔟,可采取以下措施:大眼起蚕要分批饷食,分批饲养,使同一批蚕能老熟齐一;在见熟5%时添食蜕皮激素,可促使蚕老熟齐一;使用月桂醇、樟脑油、庚醛、鱼腥草等“登蔟剂”。

(3)振落上蔟法。先人工拾取始熟蚕,待蚕大批成熟时,用枝条或大蚕网放在蚕座上,吸引大批熟蚕爬上,再取出枝条或蚕网,将熟蚕振落在蚕匾或塑料薄膜上,然后再收集撒放到蔟具上。本方法简便工效高,但易损伤熟蚕体,条桑育可直接取出桑条以振落熟蚕。

3蔟中管理

①清场。将游离在孔外找不到茧位置的蚕儿捉出另行上蔟。一般春蚕在上蔟后24h,夏、秋蚕在上蔟后12~18h。清场一般只需1次,但在清场后的5~6h需再检查一下,捉出漏清蚕。②光线。熟蚕有避光性,防止蔟室偏光和强光直射,保持光线均匀。③通风排湿。清场后要及时敞开门窗,加强通风排湿,清除蚕沙,撤去蔟架层间隔离的薄膜,保持蔟室通风、清洁、干燥。④调节温湿度。蔟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3~25℃,湿度60%~75%,营茧期温度适当提高。上蔟后如遇22℃以下的低温,会影响熟蚕进孔速度和入孔率,要用微火多处加温,务必使蔟室保持24℃。

4采茧

(1)适时采茧。在适宜温湿度下,春蚕和晚秋蚕7~8d、夏秋蚕5~6d,蛹皮呈黄褐色为采茧期。

(2)手工采茧。用手指将蚕茧从方格蔟的孔中捅出。

(3)采茧器采茧。用一块与方格蔟横径等长的木板,按照蔟孔的距离,依次在木板上钉上小于格孔的短木棒制成采茧器。用采茧器在方格蔟上成排捅出蚕茧。

(4)分级采茧。先剔除死蚕烂茧,再采薄皮茧、双宫茧,最后采好茧。采下茧要按照GB9176-1988桑蚕茧(干茧)分级、GSBW40001桑蚕茧(干茧)下茧实物样照标准分级装篮。

蚕桑方格蔟范文篇2

论文摘要利用方格蔟供蚕上蔟作茧,具有省力、清洁、上蔟率高等优点,为加快其推广普及率,须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包括蔟室蔟具准备、上蔟方法、蔟中管理、采茧及注意事项等。

方格蔟是引进日本回转蔟改进而成的一种先进蔟具,是蚕桑生产蔟具改良的方向,目前在蒙城县以单片框架式方格蔟应用为主。该种蔟具具有省力、清洁、上茧率高等优点,但对蔟室小环境的要求更为严格,近年来推广普及迟缓。根据工作实践,笔者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1蔟室蔟具准备

(1)蔟室选择。要通风,坐北朝南,光线均匀,水泥或三合土地面。

(2)蔟片用量。饲养一种蚕种(盒重量按DB34/T056桑蚕种繁育质量标准)需要162孔或156孔方格蔟190~200片。

(3)结扎蔟片。新蔟片使用前,将其放在通风处晾2~3d,排除异味,然后取1kg桑叶,加开水浸泡30min,再搓揉一下桑叶,去渣取汁,用喷雾器喷洒在方格蔟上晾干待用。搁挂式双片方格蔟用1.3m长的通直小竹或竹片结扎2只顺向蔟片的长边框,每边用细铁丝捆扎5处,2片之间扎2处,木条、小竹或竹片的两头各伸出10cm长,以便挂蔟和翻蔟。“单片框架式”将纸板方格蔟片展开,四角用小竹或竹片结扎,每个框架一般10层,每层间隔7~8cm。

(4)搭设搁蔟架。用养蚕的蚕架搭2对平行2~3层搁架,或用吊绳挂好搁蔟的平行长竹竿,上下层距离60cm,最下层离地50cm。“单片框架式”不用搭蔟架,在蚕室直接上蔟的,要事先做好蚕座拆并计划。

2上蔟方法

2.1适期上蔟

发育正常的5龄蚕在盛食期后,食欲逐渐减退,大量排出绿色软粪,体躯缩短,胸部透明,前半身昂起,左右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时蚕为适熟蚕,此时上蔟为上蔟适期。

2.2上蔟密度

生产中合理的上蔟密度一般为:纸板方格蔟的进空率达80%~85%,折蔟350~400头/m2,蜈蚣蔟400~450头/m2,伞形蔟350头/m2左右。

2.3上蔟方法

(1)人工拾取法。由人工逐头拾取适熟蚕,收集到一定数量后及时送到蔟室,均匀投放在蔟具上。此方法能做到适熟上蔟,但很费劳力,特别在高温时,蚕老熟齐涌,要组织好人力及准备好蔟具,同时上蔟动作要轻,以防损伤蚕体。

(2)自动上蔟法。利用熟蚕向上爬行的习性,在蚕座上直接放置蔟具,让熟蚕自动爬上蔟具结茧。本方法省力且工效高,但难以全部让蚕都能适熟上蔟。实际生产操作一般为:先拾去初熟蚕,当熟蚕达30%~40%时,给薄薄一层桑叶,然后将蔟具放在蚕座上。为了促使蚕老熟齐一和及时入蔟,可采取以下措施:大眼起蚕要分批饷食,分批饲养,使同一批蚕能老熟齐一;在见熟5%时添食蜕皮激素,可促使蚕老熟齐一;使用月桂醇、樟脑油、庚醛、鱼腥草等“登蔟剂”。

(3)振落上蔟法。先人工拾取始熟蚕,待蚕大批成熟时,用枝条或大蚕网放在蚕座上,吸引大批熟蚕爬上,再取出枝条或蚕网,将熟蚕振落在蚕匾或塑料薄膜上,然后再收集撒放到蔟具上。本方法简便工效高,但易损伤熟蚕体,条桑育可直接取出桑条以振落熟蚕。

3蔟中管理

①清场。将游离在孔外找不到茧位置的蚕儿捉出另行上蔟。一般春蚕在上蔟后24h,夏、秋蚕在上蔟后12~18h。清场一般只需1次,但在清场后的5~6h需再检查一下,捉出漏清蚕。②光线。熟蚕有避光性,防止蔟室偏光和强光直射,保持光线均匀。③通风排湿。清场后要及时敞开门窗,加强通风排湿,清除蚕沙,撤去蔟架层间隔离的薄膜,保持蔟室通风、清洁、干燥。④调节温湿度。蔟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3~25℃,湿度60%~75%,营茧期温度适当提高。上蔟后如遇22℃以下的低温,会影响熟蚕进孔速度和入孔率,要用微火多处加温,务必使蔟室保持24℃。4采茧

(1)适时采茧。在适宜温湿度下,春蚕和晚秋蚕7~8d、夏秋蚕5~6d,蛹皮呈黄褐色为采茧期。

(2)手工采茧。用手指将蚕茧从方格蔟的孔中捅出。

(3)采茧器采茧。用一块与方格蔟横径等长的木板,按照蔟孔的距离,依次在木板上钉上小于格孔的短木棒制成采茧器。用采茧器在方格蔟上成排捅出蚕茧。

(4)分级采茧。先剔除死蚕烂茧,再采薄皮茧、双宫茧,最后采好茧。采下茧要按照GB9176-1988桑蚕茧(干茧)分级、GSBW40001桑蚕茧(干茧)下茧实物样照标准分级装篮。

蚕桑方格蔟范文篇3

论文摘要利用方格蔟供蚕上蔟作茧,具有省力、清洁、上蔟率高等优点,为加快其推广普及率,须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包括蔟室蔟具准备、上蔟方法、蔟中管理、采茧及注意事项等。

方格蔟是引进日本回转蔟改进而成的一种先进蔟具,是蚕桑生产蔟具改良的方向,目前在蒙城县以单片框架式方格蔟应用为主。该种蔟具具有省力、清洁、上茧率高等优点,但对蔟室小环境的要求更为严格,近年来推广普及迟缓。根据工作实践,笔者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1蔟室蔟具准备

(1)蔟室选择。要通风,坐北朝南,光线均匀,水泥或三合土地面。

(2)蔟片用量。饲养一种蚕种(盒重量按DB34/T056桑蚕种繁育质量标准)需要162孔或156孔方格蔟190~200片。

(3)结扎蔟片。新蔟片使用前,将其放在通风处晾2~3d,排除异味,然后取1kg桑叶,加开水浸泡30min,再搓揉一下桑叶,去渣取汁,用喷雾器喷洒在方格蔟上晾干待用。搁挂式双片方格蔟用1.3m长的通直小竹或竹片结扎2只顺向蔟片的长边框,每边用细铁丝捆扎5处,2片之间扎2处,木条、小竹或竹片的两头各伸出10cm长,以便挂蔟和翻蔟。“单片框架式”将纸板方格蔟片展开,四角用小竹或竹片结扎,每个框架一般10层,每层间隔7~8cm。

(4)搭设搁蔟架。用养蚕的蚕架搭2对平行2~3层搁架,或用吊绳挂好搁蔟的平行长竹竿,上下层距离60cm,最下层离地50cm。“单片框架式”不用搭蔟架,在蚕室直接上蔟的,要事先做好蚕座拆并计划。

2上蔟方法

2.1适期上蔟

发育正常的5龄蚕在盛食期后,食欲逐渐减退,大量排出绿色软粪,体躯缩短,胸部透明,前半身昂起,左右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时蚕为适熟蚕,此时上蔟为上蔟适期。

2.2上蔟密度

生产中合理的上蔟密度一般为:纸板方格蔟的进空率达80%~85%,折蔟350~400头/m2,蜈蚣蔟400~450头/m2,伞形蔟350头/m2左右。

2.3上蔟方法

(1)人工拾取法。由人工逐头拾取适熟蚕,收集到一定数量后及时送到蔟室,均匀投放在蔟具上。此方法能做到适熟上蔟,但很费劳力,特别在高温时,蚕老熟齐涌,要组织好人力及准备好蔟具,同时上蔟动作要轻,以防损伤蚕体。

(2)自动上蔟法。利用熟蚕向上爬行的习性,在蚕座上直接放置蔟具,让熟蚕自动爬上蔟具结茧。本方法省力且工效高,但难以全部让蚕都能适熟上蔟。实际生产操作一般为:先拾去初熟蚕,当熟蚕达30%~40%时,给薄薄一层桑叶,然后将蔟具放在蚕座上。为了促使蚕老熟齐一和及时入蔟,可采取以下措施:大眼起蚕要分批饷食,分批饲养,使同一批蚕能老熟齐一;在见熟5%时添食蜕皮激素,可促使蚕老熟齐一;使用月桂醇、樟脑油、庚醛、鱼腥草等“登蔟剂”。

(3)振落上蔟法。先人工拾取始熟蚕,待蚕大批成熟时,用枝条或大蚕网放在蚕座上,吸引大批熟蚕爬上,再取出枝条或蚕网,将熟蚕振落在蚕匾或塑料薄膜上,然后再收集撒放到蔟具上。本方法简便工效高,但易损伤熟蚕体,条桑育可直接取出桑条以振落熟蚕。

3蔟中管理

①清场。将游离在孔外找不到茧位置的蚕儿捉出另行上蔟。一般春蚕在上蔟后24h,夏、秋蚕在上蔟后12~18h。清场一般只需1次,但在清场后的5~6h需再检查一下,捉出漏清蚕。②光线。熟蚕有避光性,防止蔟室偏光和强光直射,保持光线均匀。③通风排湿。清场后要及时敞开门窗,加强通风排湿,清除蚕沙,撤去蔟架层间隔离的薄膜,保持蔟室通风、清洁、干燥。④调节温湿度。蔟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3~25℃,湿度60%~75%,营茧期温度适当提高。上蔟后如遇22℃以下的低温,会影响熟蚕进孔速度和入孔率,要用微火多处加温,务必使蔟室保持24℃。4采茧

(1)适时采茧。在适宜温湿度下,春蚕和晚秋蚕7~8d、夏秋蚕5~6d,蛹皮呈黄褐色为采茧期。

(2)手工采茧。用手指将蚕茧从方格蔟的孔中捅出。

(3)采茧器采茧。用一块与方格蔟横径等长的木板,按照蔟孔的距离,依次在木板上钉上小于格孔的短木棒制成采茧器。用采茧器在方格蔟上成排捅出蚕茧。

(4)分级采茧。先剔除死蚕烂茧,再采薄皮茧、双宫茧,最后采好茧。采下茧要按照GB9176-1988桑蚕茧(干茧)分级、GSBW40001桑蚕茧(干茧)下茧实物样照标准分级装篮。

蚕桑方格蔟范文篇4

目前,国内外茧丝绸市场行情已稳步回升。为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快我区蚕桑产业发展,做大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现就做好全区2008年蚕桑产业发展工作通知如下:

一、狠抓扩桑工作,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1.明确目标任务。目前桑苗价格较低,市场苗源充足,是扩桑的大好时机。2008年,全区扩桑10600亩,由蚕桑重点乡镇完成,其中大兴镇、丁嘴镇、侍岭镇各2000亩,仰化镇、关庙镇、新庄镇各1000亩,来龙镇600亩,保安乡、井头乡各500亩。

2.强化栽桑举措。各乡镇要及时落实栽桑地块、筹集栽桑资金、适时组织调苗栽植。坚持连片发展原则,培养蚕桑专业村组和规模大户,实行集约化生产经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积极推动蚕茧加工企业在各乡镇与蚕农合作或流转土地建设规模化蚕桑生产基地,每个企业的基地面积要不少于500亩。2008年,各乡镇的零星补植面积不再计入任务完成面积。

3.严格栽桑序时要求。各乡镇要按照栽桑工作进度要求,在2月底前将栽桑地块落实到具体村组、田块和农户,并将栽桑资金筹措到位,3月中旬调苗栽植,3月底前全面完成栽桑任务。

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蚕桑生产水平

4.推广新品种。充分发挥品种资源优势,大力引进推广高产优质新蚕品种,逐步淘汰品质差、产量低、效益不高的桑蚕品种。新栽桑要全面采用育7—11等高产优质品种。

5.推广新技术。以项目实施为带动,推广速成丰产桑园栽培管理、病虫害统防统治、小蚕集体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方格蔟生产等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蚕桑产业发展水平。

三、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扶持服务能力

6.提高新扩桑扶持标准。进一步加大对新扩桑的扶持力度,扶持资金从区财政预算中安排,扶持标准为160元/亩。凡是新扩桑的,当年6月底经区蚕桑产业领导小组组织验收合格的,拨付扶持资金的50%;次年6月底组织复验,复验合格的拨付剩余部分扶持资金。鼓励挂钩建基地的蚕茧加工企业对新扩桑蚕农予以资金扶持。

7.继续扶持推广方格蔟。继续做好方格蔟推广工作,巩固提高方格蔟推广水平。对2005年以前购进,目前已经报废或将要报废的蔟具,要及时淘汰和更新,确保全面使用优良的方格蔟。对新推广使用或更新方格蔟的蚕农,区财政将继续予以补贴,补贴标准为方格蔟款的25%。

四、强化监督管理,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8.加强蚕桑资源保护。鼓励蚕农相互监督和自我约束,加强桑树资源保护,避免毁桑现象。对未经批准擅自毁桑的,将参照《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对私自毁桑影响其他蚕农正常养蚕的,追究赔偿责任。毁桑面积将抵扣乡镇扩桑完成面积,且抵扣部分扶持资金由毁桑乡镇自行负责,区财政不予补助。加强新扩桑保护,乡镇与村、村与新扩桑农户要分别签订扩桑责任书,明确管护责任。对当年验收合格的新扩桑,在次年复验时已毁的,除向责任农户追回扶持资金外,还要给予扶持资金等额的处罚。进一步优化桑园管理,桑园地不得栽植其他树木和高秆作物,已经栽植的要全面清除。

9.加强蚕茧收购市场管理。坚持蚕茧收购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蚕茧收购市场监管,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各收购单位要按质论价收购蚕茧,不得压级压价损害蚕农利益,对违规收购的要予以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取消收购资格。对无证经营的非法站点,坚决予以取缔,依法拆除其收烘设施。对小商小贩的违法经营行为,依法严惩重罚。

10.加强蚕种管理。严格加强蚕种市场经营管理,严厉打击经营小路蚕种行为,减少蚕种质量事故,保障蚕桑生产安全和蚕农利益。

五、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奖惩

蚕桑方格蔟范文篇5

一、主要成绩

㈠蚕桑生产形势好转

1、蚕茧价格回升,养蚕经济效益明显。全县全年实现养种4.3万张,比去年同期增长5%。全县蚕茧平均价格达30.5元/公斤,晚秋茧最高价格达44元/公斤,创下历史最高价位。农户平均张种收入达1300余元,全县蚕农售茧收入达5185万元,比去年增加1800万元。镇蚕农养种50张,产茧达4100市斤,收入达6.5万元,加上小蚕共育全年蚕桑收入超过7万元。

2、蚕茧单产和质量逐步提升。今年我县狠抓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指导,蚕茧的单产和质量提升较快。全县蚕茧平均张种产茧近40公斤,蚕茧茧色白净,质量优良,上车率达92%以上,解舒率达50%以上,特别是方格蔟蚕茧解舒率达60%以上。

㈡小蚕专育、方格蔟推广应用力度加大

今年我县加大小蚕专育和方格蔟推广力度,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全县新建批养种100张的小蚕专育公司25个,配备叠式蚕台、切桑机、升温补湿器等省力化养蚕设备。县对每个小蚕专育公司给予3万元的补助。二是今年新推广使用方格蔟5000张,县给予蚕农每张方格蔟50%的蔟款补助,合作社对蚕农方格蔟蚕茧每市斤给予1-3元的补价,激励蚕农推广使用方格蔟营茧。太阳升、水源、漫江、、马坳上衫、征村、黄沙等乡镇方格蔟推广数较多,使用率较高,特别是镇使用率达60%左右。

㈢项目建设势头向好

在去年引进一家实业有限公司亿元茧丝绸深加工项目后,今年我县又引进养蚕人实业有限公司1亿元的茧丝绸家纺深加工项目,目前两个项目进展均较顺利。

㈣企业改制稳步推进

县一丝厂和丝织厂两个企业改制工作涉及面广、改制职工多、情况复杂,在确保职工稳定的同时,认真做好企业的破产、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部分可动固定资产处置等工作。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筑牢基础,极力巩固蚕桑基地

我们牢固树立蚕桑基地就是蚕桑产业第一车间的理念,十分注重基地建设,使桑园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去冬今春,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全国桑园面积普遍减少的情况下,我县不但保持了桑园面积的稳定,而且新扩低改桑园5000亩;2011年在霜冻灾害和洪涝灾害严重的情况下,蚕种订购比2009年增加5000张;至目前,全县又新扩低改桑园3300多亩,太阳升镇与马坳镇分别落实1200亩、553亩,均超额完成年初任务。

(二)科技兴蚕,努力提升蚕茧质量

我局作为技术服务部门,牢固树立“服务第一”宗旨,开展科技兴蚕,蚕茧质量得到普遍提升。一是加强技术培训。全年举办了各类培训班120期(含各乡镇自行办班),培训蚕农10000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2万余份。二是加强蚕桑技术服务。县乡蚕桑站技术员实行包片包户负责,按照“栽桑服务到田、养蚕服务到户、售茧服务到站”三服务宗旨,切实为农服务。特别对25个新建的小蚕专育公司都派驻技术员,小蚕共育期间坚持吃住在村,实地示范指导。付朝元、陈承发、莫春生、朱友明、邱衍发、张小玲、李桂林等乡镇技术人员也积极抓点示范,到村到点服务指导;三是以小蚕共育和方格蔟推广为重点,加强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全县建设批养100张小蚕专育公司25个,小蚕共育点329个,推广使用方格蔟5000张,全县小蚕共育率和方格蔟使用率得到普遍提升。叠式蚕台、切桑机、升温补湿器、大棚饲养等省力化养蚕设备和自动热风循环烘茧机等应用范围逐步增大。

(三)做强龙头,全力抓好项目建设

一家公司与养蚕人公司二个投资亿元丝绸深加工项目是我县的重点建设项目,我局安排一个班子成员和一个干部长期搞好跟踪服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原一家公司、五星制丝公司和广东潮州高雅印务有限公司强强联合组建一家公司,今年新增8组自动缫生产线和1条丝绒生产线。祥辉制丝公司引进浙江嵊州悦龙领带服饰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创办了养蚕人实业有限公司,养蚕人公司3栋厂房主体工程已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将于2012年3月完工并试产。茧丝绸深加工项目建设,为我县蚕桑产业发展发挥增添后劲。

(四)完善体制,加强合作社运作与管理

全县组建的19个蚕桑生产合作社,负责对蚕农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和鲜茧收烘,在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家公司投资100多万元在太阳升镇建设万亩高产优质蚕桑基地和蚕桑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真正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全县大部分合作社和一家公司、养蚕人公司建立收烘对接关系,还在建立茧源基地方面采取了措施。

(五)统筹兼顾,其他工作有序开展

蚕桑局以优化服务为重点,全面提升机关效能,助推产业发展。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局党组从思想、组织、制度、作风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勤政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确保全局无一例违纪违法案件发生。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机关面貌呈现新气象。三是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年”和“机关创业服务年”活动,转变作风,优化服务,无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无吃拿卡要和办事推诿拖拉现象,群众满意度提高。四是综合治理、依法普法、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工作扎实推进。全行业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无一例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无经济环境投诉,无一例违法生育情况,杜绝“黄、赌、毒”,行业安全稳定。五是全力抓好创卫工作,在全县创卫工作通报中,多次得到表扬。六是群团工作齐头并进。积极支持工会、妇联、协会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充分发挥。七是切实做好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①认真做好人大政协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得到政府的肯定。②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包村帮扶工作,安排3万元资金用于三都镇坪段村老大队自然村建设和桑园连片开发。③切实抓好镇村包村帮扶工作,对镇资助9.5万元用于建设养蚕大棚、新扩桑园基地、抗洪救灾、计生大会战、完善办公设施及活动场所等,努力建设和谐稳定发展的新农村。

三、存在问题

我县上半年虽然在蚕桑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对蚕桑产业发展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

1、气象环境异常变化蚕桑生产受影响。3月9—11日霜冻、6月19日洪涝、中秋蚕高温和晚秋蚕低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使蚕桑生产受到影响。

2、茧丝绸深加工项目建设还处在建设阶段,龙头企业牵引作用要到项目建成后才能得到更好发挥。

3、少数乡镇蚕桑站技术人员服务指导和抓点示范工作不到位,造成蚕桑生产工作被动,桑园面积连年减少。

四、2012年工作打算

1、加强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在确保桑园面积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新扩低改桑园5000亩。实现年养种8万张,产茧6万担,蚕农售茧收入8000万元。

2、加大科技兴蚕力度,加强优质高产桑园建设,推广标准化养蚕技术,打好提升茧质攻坚战,努力提升蚕茧产量和质量。

3、加强茧丝绸深加工项目建设,做好一家公司、养蚕人公司在建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按规划要求竣工投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在蚕沙、桑叶等副产品开发利用方面争取有新进展,提升产业效益。

4、进一步深化收烘体制改革,加强合作社建设和运作管理,促进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使合作社与公司和基地结合更加紧密,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同时有序组织协调好全年蚕茧收购。

蚕桑方格蔟范文篇6

关键词桑蚕饲育技术;发展历程;安徽金寨

金寨县是安徽省9个重点蚕茧生产县之一,产业的规模曾连续34年居全省之首,养蚕技术通过几十年的摸索和创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蚕种催青

解放前蚕农不懂蚕种催青与补催青技术,每年春天桑树发苞时,农家妇女把蚕种放在胸前暖种,15d左右孵出蚁蚕。1954—1981年,采用木炭加温,室内四壁喷水补湿。1980年由“渐温常规催青法”改为“三段简易催青法”,简化调温补湿操作程序。1982年购进2台电热加温补湿器,并配有自动控制装置。1983年又购进7台,基本上实现电气化催青。1987年以后,催青室安装空调器调节温度,用自动补湿器调节湿度。催青式具也进行革新,1985年之前,一直采用木条作插种线架放置蚕种进行催青,从1986年开始改用木制催青框,可以放置双层蚕种,插种简便速度快,同时提高催青室利用率,且洗刷消毒方便。2006年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项目实施,借此机会进行了全自动化蚕种催青室改造,目前蚕种催青实行全自动化操作,紫外线消毒,电脑模拟控制,设定温湿度室外进行操作[1]。

2养蚕方法

1956年以前,农家养蚕多为普通饲育法,一般不加温,桑叶切成“面条叶”喂蚕。1956年推广前苏联养蚕模式,即“高温、感光、快速饲育法”,每隔1h给1次桑,每昼夜给桑10~12次。1959年推广小蚕防干纸育和大蚕全芽育,20世纪60年代后期采用方块叶喂养。1974年开始推广小蚕地火龙育、塑料薄膜覆盖育,大蚕采用简易蚕台育、地蚕条桑育、室处土坑育。1978年以后推行小蚕地窖育、小蚕围攻帐育、全龄少回育,小蚕每昼夜喂养3次,大蚕4~5次。小蚕喂叶推广倪金兰给桑经验,采用“连脉叶”喂养。80年代以后,推广小蚕共育、全龄少回育、大蚕条桑育、蚕台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一是增建小蚕共育室,共育规模达到20~30张/室。二是推广地火龙加温,严防煤气中毒。实行清洁养蚕,把蚕病的综合防治切实建立在预防为主上,改变传统落后的重治轻防的生产方式和生产习惯。一是推广小蚕立体片叶育,隔离蚕与蚕粪。二是重视蚕前消毒,减少蚕期醛类蚕药用量。三是创造条件,小蚕加温,大蚕开门,大蚕勤除沙和蔟中大排湿。80年代中后期以来,养蚕技术革新上主要是提倡小蚕共育和大蚕省力化,90年代后期又倡导大棚养蚕等实用新技术,1999年原古碑和众丝厂率先进行大棚养蚕,后槐树湾乡部分农户进行大棚养蚕,2006借“东桑西移”项目实施,又新建了近3000m2养蚕大棚。80年代后的小蚕共育,是金寨县较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养小蚕方法。80年代开始,首先在燕子河等地开始实行小蚕商品化共育,以后逐步推广到全县。90年代中期以后,西片小蚕共育有所下滑,东片一直延续,时至今日,燕子河、长岭等乡镇小蚕共育率保持在90%以上。小蚕共育基本上是专户共育,由技术水平较高的且设备条件较好的蚕桑专业户组织小蚕共育,共育中所需的一切费用按蚕种张数分摊,桑叶、劳力一般各户自理或由专业户自行负责,共育至3龄后分给蚕户饲养,也有共育至2龄后分发的,同时向蚕户收取一定的报酬。在90年代蚕桑大发展时期,小蚕共育每年作为蚕桑检查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大蚕省力化饲养主要是大蚕条桑育。条桑育是指将桑叶树条直接放在蚕座上,让蚕取食桑叶的饲养方法。其优点是能够延长保持桑叶新鲜的时间,减少给桑回数,节约采叶和养蚕劳力。此外,还能保持蚕座通风干燥。全县一般以春蚕和晚秋蚕较为适用。条桑育有平面条桑育和立体条桑育2种,主要采用平面条桑育。将桑条平放在蚕座上给桑,一般采用蚕台育或地蚕育的方式。选择枝条节间密且细直、发芽率高、耐剪伐的桑品种,在小蚕前期尽量不采叶。一般在早晨露水未干前和傍晚17∶00—18∶00收获桑条;5龄起蚕饷食后移至蚕床上,用条桑饲养,每天给桑2~3次,桑枝平行并梢部与基部交替排列,粗细桑条相互搭配,使蚕座平整、桑叶分布均匀。为提高蚕座的平整度,给桑前剪去弯曲枝条和着叶稀少的桑条基部;地蚕条桑育,不除沙,在多湿环境下撒新鲜石灰粉和短稻草。蚕台条桑育,则在5龄中期抽去下层枝条,除去蚕沙;饷食第1、第2次和见熟前一天给片叶或芽叶,撒新鲜石灰、短稻草等干燥材料,并结合使用蜕皮激素,促使上蔟齐一。上蔟时,直接将蔟具放在蚕座上,让熟蚕自动上蔟。由于条桑育蚕头密度大,放上蔟具前先提出40%左右的熟蚕,另行上蔟。大棚养蚕目前主要在槐树湾乡存在,采用的大棚一般为自行设计的简易大棚,但使用材料一般均为空心砖建房及竹制蚕台养蚕,主要是现有的房屋不能满足养蚕生产的需要或新建农宅装饰高档的住房不愿用于养蚕而建[2]。大棚建造一般分为多层蚕台,4龄起全部采用条桑育,不除沙。蚕病主要是防治僵病,4~5龄起蚕饷食前用大蚕防病1号蚕体蚕座消毒。以后每隔1d撒药1次,15min开两头门通风排药味。4龄第3天、5龄第2、4、6天体喷300倍灭蚕蝇,饷食起,添食氯霉素防治细菌病,给桑前撒石灰粉。

3上蔟技术

1956年以前,农家养蚕多采用人工捉老蚕的方法,把熟蚕捉到油菜秸秆或竹丫、树枝上进行上蔟,蚕儿结出的茧柴印多、黄斑多,茧质差,同时费工。1956年以后逐步改用“草笼”上蔟。1976年以后改为自动上蔟。1988年推广塑料折蔟。1996年开始推广方格蔟。2004年以后,除“草笼”外,燕子河等老蚕区又大量使用塑料折蔟上蔟。而中部的槐树湾等乡镇,大量推广使用方格蔟具,2006年和2007年茧质大幅度提升,方格蔟茧已可全部缫制5A级以上生丝。在上蔟技术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蚕农上蔟规范,“草笼”使用居多。进入90年代后期,粗放式上蔟方法有所抬头,西片南溪、双河等地出现松枝、竹枝上蔟。由于收购方与蚕农利益冲突,更多蚕农上蔟后关闭门窗,造成空气湿度加大,蚕茧解舒差[3]。

4采售茧

迄今为止全县采茧基本上都是人工采茧。20世纪80年代以前,装茧售茧基本上都是农户自制的竹篮装茧出售。80年代以后,由于仿真塑料袋的出现,致使一些农户装茧售茧使用塑料袋,影响茧质。其中尤以西片居多,东片绝大部分蚕农仍使用竹篮装茧出售。

5消毒防病

分为蚕前消毒防病、蚕中消毒防病和回山消毒。采取的主要是预防为主的原则。20世纪80年代以前,蚕病为害较少。90年代中后期以后,由于微粒子病泛滥,造成养蚕环境污染,全县大面积强化消毒防病,主要防治传染性蚕病。蚕前主要对蚕室内外和蚕具消毒,按扫、洗、刮、刷、消的步骤进行。消毒药品主要是使用氯制剂、生石灰以及毒消散进行熏烟。蚕期中主要是蚕体蚕座消毒,隔离和淘汰病蚕。80年代以后,逐步建立了防病卫生养蚕制度。即饲养人员给桑前除沙后洗手,进入小蚕室要换鞋,未经消毒用具不进室,起蚕、老熟蚕进行蚕体消毒,病蚕投入消毒缸,除沙轻,地面净。尤其是对小蚕共育操作要求更严。更强调回山消毒,养蚕采茧结束后,对可再使用的蔟具集中用1%有效氯漂白粉水或1%~2%石灰浆消毒,蚕室内外和蚕具打扫清洗。公务员之家

6养蚕布局

1954年以前,1年只养1季春蚕。1955年开始1年养2季蚕(春蚕和秋蚕),1957—1972年全年养3季蚕(春、夏和秋蚕),夏秋蚕饲养量占春蚕的44%左右。1973—1983年,全年3季5次养蚕(春蚕、夏蚕、早秋蚕、中秋蚕和晚秋蚕),夏秋蚕饲养量占春蚕45%左右。1984年养蚕布局作了调整,改1年5次养蚕为1年3次养蚕,夏秋蚕采用多丝量的春用品种,夏秋蚕饲养量为春蚕的140%左右,实行春种秋养[4]。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期,各乡栽桑养蚕,大都为1年养3季蚕(春蚕、夏蚕、中秋蚕),其中燕子河、果子园、斑竹园等地增养晚秋蚕,1年养4季蚕。90年代中后期以来,蚕茧产区逐步集中到12个重点乡镇,一般均为1年养3季蚕,而燕子河、长岭、白塔畈等极少数乡镇增养晚秋蚕,1年养4季(春蚕、夏蚕、中秋蚕和晚秋蚕)。

7参考文献

[1]郭辉,汪洪.新形势下的金寨桑蚕茧丝绸产业[J].中国蚕业,2006(1):53-55.

[2]杨兴华.金寨县蚕桑生产的特色和发展思路[J].安徽蚕业,1997(2):6-9.

蚕桑方格蔟范文篇7

我发言的题目是:“抓好新闻报道工作,服务三个文明建设”。

今年以来,我们大兴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突出抓好新闻报道工作作为传达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引导全镇上下干事创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和反映本地“三个文明”建设新经验、新成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较好成绩。1-6月份,我们大兴镇共向市级以上新闻单位投稿200余篇,被采用180多篇,其中《宿迁日报》用稿76篇,用稿率达90%以上,受到了区委宣传部和上级新闻单位的充分肯定。

我们的主要做法: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一是党委重视,多方支持。及时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和反映本地“三个文明”建设成果,是新闻报道员的重要职责。对此,镇党委年初就把新闻报道工作摆上了重要议程,多次开会研究新闻报道工作,加强新闻报道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及时捕捉撰写各类新闻稿件,党委书记丁必煜同志亲自过问,经常与报道员一起研究新闻报道重点,指导采写技巧,检查督促投稿,从而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报道人员主动抓的良好局面。为让报道员有诸多渠道和足够时间采访撰写稿件,我们首先为报道员方便工作大开绿灯。在具体操作中,党委、政府尽可能地让报道员参加镇里的各种会议,包括党委会、三套班子研究工作等重要会议,除了涉及人事安排,一般都要求报道员参加,让报道员了解和掌握全镇的工作重点、工作要求,为采写新闻稿件积累素材。其次为报道员“减负”。在报道员的工作安排上,突出一个“专”字。镇党委、政府在正常情况下,不安排,不分配其它工作任务,让其专职从事新闻报道。今年初,我们在定村人员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宁愿抽调事业单位女同志定村,也不安排报道员驻村,就连今年几次大动作计划生育、植树造林和最近开展的大病合作医疗资金收缴等突击性工作,我们也都不随意调遣,让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搞好新闻报道。第三,更换报道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及时把各种新闻稿件及时快速地投送到各级新闻单位,今年,我们镇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将原损坏多时的传真机进行更换,配备了一台新型传真机作为投稿专用,同时投资7000余元添置一台微机,实现与上级新闻单位网络相沟通,确保新闻稿件及时、准确投送。在此基础上,为多形式、多样化做好全镇的新闻报道工作,前不久,镇里又投入4000多元,为报道员配备了一台数码摄像机,使文字报道与图片报道并驾齐驱。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是明确任务,实出重点。没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就不能产生内在动力。因此,今年初,我们对新闻报道工作也和经济工作一样,下达年内任务指标,签订目标责任状。为确保任务的完成,镇党委还将年内指标任务分解到季度、到月份,让报道员明确每个季度、每个月份的采写投稿任务。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我们镇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点。首先是中央和省、市、区作出重大决策后全镇干群的思想反映,以及贯彻落实情况;其次是全镇“三个文明”建设涌现的新人新事和取得的新成果,总结的新经验;三是为群众传递生产经营有关信息。今年3月,市场稻米价格上涨,按说农民作为生产者,理应获得满意的收入,可实际上农民根本没有从粮价上涨中得到实惠。为了弄清实情,党委书记丁必煜立即让报道员进入村组农户家中和粮食流通环节、加工企业搞调查,很快,一篇“稻米价格上涨谁是赢家”的调查报告就被《宿迁日报》经济观察栏目刊出和市电台采用,并被《宿迁日报》评为3月份好稿。蚕桑生产一直是我们大兴的一个支柱产业,多年来,由于蚕农一直沿袭草笼营茧的习惯做法,致使蚕茧质量上不去,蚕桑生产的潜在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今年春季蚕桑生产中,党委、政府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下大力气推广方格蔟营茧蔟具,结果全镇使用方格蔟数量仅占发种的30%左右。为了做好草笼蚕茧与方格蔟蚕茧收入比较,引导全镇蚕农秋季全面使用方格蔟,在春茧采摘上市之后,党委书记丁必煜再次点题,让报道员进入全镇各个蚕茧收烘站点采访,很快,一篇题为《方格蔟蚕茧叫响春茧市场》的新闻稿件发到各级新闻单位,《宿迁日报》以最快的速度,在农业资讯版头条位置,一字不漏地全文刊发。

三是加强考核、奖罚兑现。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没有明确的奖罚措施,要搞好新闻报道工作无疑是一句空话。为此,今年以来,镇目标考核小组对报道员的工作实绩、完成任务情况,与定村驻片同志一样,一月一考核,一考核一兑现,该奖的奖,该罚的罚,不打和牌,不搞下不为例。在此基础上,镇党委、镇政府还将报道员的平时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工作实绩作为年终综合考核奖惩、评比先进的重要依据,多途径调动发报道员采写新闻稿件的积极性。

蚕桑方格蔟范文篇8

去年月22日和今年7月9日,县政府分别召开了全县优化蚕桑产业布局会和秋蚕生产形势分析会,这两次会议基本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工作重心,以实施“”工程(在32个蚕桑重点村建设核心桑园2万亩,年养蚕2万张)为抓手,扎实推进蚕桑重点村建设。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效果明显。为落实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抓好年乃至“十二五”期间蚕桑产业工作,我讲四点意见。

一、看到年蚕桑产业成绩,坚定“十二五”期间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

(一)目标任务得以实现。年,蚕桑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县产鲜蚕茧151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比上年77.5吨蚕茧增长95%。

(二)养蚕农户有所增加。通过组织、引导、培训等措施,引导种桑户发展养蚕生产,春、秋两季养蚕总户数达到1854户,比上年1530户增加324户,增长21%。

(三)产业基础得到巩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核心桑园得到巩固。31个蚕桑重点村调拨优质嫁接桑苗480万株,通过新建、补植、改造等方式推进核心桑园建设,桑园质量和规模得到进一步提高。对重点村桑园进行核查,15731亩核心桑园基本兑现了退耕还林补贴。二是蚕桑重点村得到巩固。通过实施“3222”工程,32个重点村除1个村淘汰外,其余重点村的桑园、蚕茧产量均得到明显提高,并且有7个村的桑园面积达到600亩、年产茧达到5吨以上。三是养蚕设施不断完善。组织220个养蚕户新建(改造)养蚕专用房7100平方米,并配套了相应的蚕具及设备,改善了养殖条件,提高了蚕茧质量。六郎乡罗坡垭村组织种桑户建设养蚕专用房18间430平方米,解决了消毒防病不彻底、采桑叶费工费时、桑园管理不方便等难题,今年全村发放蚕种145张、产蚕茧5062公斤、平均售价达到31.2元/公斤,全村种桑养蚕积极性高涨。四是生产效益得到提高。全年发放蚕种5000张,产茧151吨。发种张数比去年减少了76张,但产茧量增加73.5吨,平均单产由去年的11公斤提高到30.4公斤,实现养茧收入460万元,基本达到了干部满意、群众放心。

(四)蚕茧销售价格看好。金融危机后,全球茧丝绸行业稳步回升,蚕茧价格进入快速上涨周期。中国茧丝绸交易网月17日现货交易的生丝价格每吨接近40万元,比年金融危机时每吨13.6万元上涨了290%;干蚕茧报价达到每吨11.5万元,比低谷时的3.6万元也涨了319%;鲜茧收购价由最低的14元/公斤上涨到31元/公斤,上涨222%。今年,我县蚕茧实际平均收购价达到30.40元/公斤,比县政府出台收购价29元/公斤高1.4元,比去年平均售价20.8元/公斤上涨9.6元。蚕农收入户平养蚕收入达2500元以上,比去年1300元增加1200元。

蚕桑是一项长远产业、朝阳产业、生态产业,县委、县政府明确要求在“十二五”期坚持发展。各蚕桑重点乡镇、重点村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推进蚕桑产业持续发展。

二、正确认识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有难度、有应付。蚕桑产业面临困难较多。蚕桑目前是全县“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中基础最弱、发展难度最大、干部群众付出最多、产业规模最小的产业,普遍存在着上热下冷、中间不得力的现象。但从长远看,发展蚕桑产业符合国家政策,有利于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有利于中部地区蚕桑主产区建设,有利于避灾减灾,并且桑树全身是宝,桑叶、桑根、桑椹均可入药。因此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期坚持发展。但是,蚕桑产业中存在应付因素。目前,有少数乡镇分管领导没有深入研究蚕桑工作,桑园按调苗量报面积,养蚕按领蚕种量报张数,理不清工作思路,说不出工作亮点,落不实工作措施,不思进取,被动应付。部分农户对蚕桑生产被动接受,只种不管、只栽不养。影响了蚕桑产业的稳步发展。

(二)桑园建设水平低。目前,31个蚕桑重点村有15731亩桑园,按核心桑园每亩养1张蚕计算可达到1.5万张,年仅养蚕5000张,不到1/3。主要原因是桑园没建好、没管好,养蚕缺桑叶。一方面说明对种桑户没有组织、引导到位,放任自流;另一方面证明桑园管理不规范,要么没修剪,要么从兜砍,都没有按技术要求养树留拳成形,甚至有部分桑园因缺苗或砍伐过低导致退耕还林检查不合格。

(三)养蚕设施不够配套。从年开始,县政府连续出台了养蚕房新建和改造补贴政策,—年共兑现了养蚕专用房新建资金48.5万元,新建蚕房仅20间、改造蚕房553间;年又新建蚕房33间1500平方米,改造蚕房187间5600平方米,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养蚕户养蚕设施简陋,人蚕混居。农户对蚕桑生产投入不足,县政府补贴建设蚕房效果不理想。

(四)技术服务不到位。我县是蚕桑新区,技术是困扰产业发展关键问题。由于养蚕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有的实用技术不能及时、全面的传授给养蚕户,蚕茧质量和产量不稳定。有的养蚕户未按技术要求采用“预防为主”综合生产措施,消毒不严格、防病不科学、桑叶不优良、喂养不及时,特别是缺乏应对长期阴雨、低温多湿、高温高湿等异常天气的应急处理能力,诱发了部分蚕病,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甚至绝收。

(五)弄虚作假有苗头。少数乡镇领了蚕种,养蚕户却寥寥无几,收购蚕茧又“变”出来了;个别乡镇甚至开假票、套数字,任务观念严重,这对乡镇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不仅会毁坏名声、而且会毁掉产业。蚕桑产业发展要真抓实干,要有实实在在的发展基础,关键是提高产业履盖人群和养蚕户收入。

三、齐心协力、再接再厉,推进年蚕桑产业上台阶

(一)年蚕桑工作指导思想

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年,也是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要按照“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产量;加强大户培育,提高蚕农数量;加强技术服务,提高蚕茧质量”的指导思想,通过加强桑园管理、大户培育、技术服务等措施,实现桑叶产量、蚕农数量、蚕茧质量的提高,达到村尽其业、园尽其力、桑尽其用、户尽其收的目标。“村尽其业”——培植核心桑园600亩,年产蚕茧5吨以上的蚕桑专业村,逐步实现“一村一品”。“园尽其力”——要加强桑园的修剪、追肥、除草等管理,最大程度的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桑尽其用”——积极组织和引导更多的种桑户养蚕,每个村至少有80%的种桑户参与养蚕生产,做到每一块桑园都有人管理,每一棵桑树都产生效益。“户尽其收”——通过技术培训和服务,努力增加养蚕户数和养蚕张数,提高种桑养蚕户的收入,使蚕桑收入发展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发展目标

进一步建设和巩固高效核心桑园2万亩;单季养蚕户达到1300户,全年产鲜正茧180吨;新建养蚕专用房4000平方米以上,推广方格蔟10万片;培植核心桑园600亩、年产蚕5吨以上的大村20个;培植年产茧100公斤以上的养蚕大户200个;扩大蚕丝被生产规模,做好缫丝厂建设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实现蚕桑产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

(三)工作重点

1、加强桑园管理。年是基地管理年。一是继续推进核心桑园建设。各蚕桑重点乡镇、重点村,特别是桑园面积未达到600亩的村,要早规划、早动员,在年必须新建高标准桑园100亩以上,力争分两年将桑园面积建到600亩以上。同时,鼓励桑园达到600亩以上的重点村,根据需要新建高标准桑园。年力争培植核心桑园600亩、年产蚕5吨以上的大村20个以上。二是要加强现有桑园管理。要组织、引导所有种桑户按技术要求加强桑园的施肥、修剪、除草等管理,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三是积极探索桑园流转和桑叶集中采收、交易(入股)养蚕等方式,确保每一块桑园都产生效益。四是桑园退耕还林政策兑现。林业部门要早落实重点村桑园核查和退耕还林政策兑现。

2、加强大户培育。养蚕户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培养一批规模适度的种养大户,蚕桑产业才能稳定、持续发展。一是加强宣传、组织和引导,不断提高农户对蚕桑的认知和参与程度。二是干部带头发展蚕桑生产。村干部一定要带头示范、带头发展、带头关心蚕桑生产,只有这样,群众才能真心、安心、放心的发展蚕桑产业。村干部参与蚕桑生产,才了解和掌握群众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以便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三是实现蚕桑生产增点扩面。在组织种桑户管理好桑园的同时,积极引导种桑户参与养蚕生产,每个重点村最少有50%以上的农户或80%的种桑户参与蚕桑产业发展。年全县每季养蚕户要达到1300户以上,养蚕户数将纳入明年蚕桑产业考核内容。四是培养产业大户。大户要规模适度,标准为年养蚕4张、产茧100公斤、收入3000元以上。每个重点村至少要有40个大户,才能支撑产业发展。

3、加强技术服务。一是坚持蚕桑标准化生产,普及小蚕集中共育、多批次发种、省力化养殖、方格蔟营上茧等实用技术,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二是加强技术培训。通过“阳光工程”、农广校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培训等项目,组织所有种桑、养蚕户开展蚕桑技术培训,吸引更多的种桑户参与养蚕生产。三是建立技术服务责任制。要建立蚕桑技术服务责任制,每个养蚕户要有蚕桑技术服务日志,实行技术人员包技术、乡镇(村)干部包监督落实的双重管理机制。四是加强蚕茧收购服务。中绫丝绸公司要积极参与蚕桑生产的各个环节,积极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走“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发展之路。继续实行约时点收购和茧站收购相结合,确保蚕农就近销售蚕茧。

4、加快蚕房建设。年,继续对新建养蚕专用房进行补贴。新建蚕房必须达到标准并且用于养蚕生产,要有水泥地坪、有对开纱窗、有消毒池,墙面平洁,独立开门。每个养蚕专用房配置能养3张蚕的蚕具(蚕箔、蚕台、蚕网、方格蔟等)。

5、实行末位淘汰。继续对蚕桑重点村中工作不主动、种桑不管理、养蚕不积极的村实行末位淘汰。对非重点村中无基础好、干部群众发展积极性高的村,由村、乡镇申请,经蚕桑产业领导小组验收后,纳入蚕桑重点村管理。

(四)政策措施

年蚕桑产业扶持政策主要有八项:

1、蚕茧价格补贴。对本县蚕农生产的鲜正茧在市场收购价的基础上每市斤补贴1元,补贴资金在蚕茧收购时直接兑现到养蚕户。

2、蚕种补贴。对张平产鲜正茧达到50市斤以上的重点村,养蚕户所需蚕种实行全额补贴。

3、退耕还林政策。对发展蚕桑产业重点村的大块连片高效桑园,经林业部门验收合格后继续享受退耕还林补贴政策。

4、蚕房建设补贴。对有5亩以上的高标准桑园,年养蚕4张以上,产茧100公斤的大户扶持新建的标准蚕房1间(不少于25㎡),并配置3张以上的蚕具,每平方米补贴100元。

5、蚕药蚕具补贴。对蚕农在蚕前消毒和回山消毒中所需的蚕药实行全额补贴;方格蔟实行半价补贴(即买一送一)。

6、嫁接桑苗补贴。对新建高标准桑园所需嫁接桑苗,实行差额补贴。

7、蚕桑重点村奖励。对建设高效核心桑园600亩、年养蚕300张,产鲜正茧5吨、7吨、10吨以上的蚕桑重点村,经考核合格后,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3万元的奖励。

8、落实有偿技术服务。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指导农户每生产销售1市斤鲜正茧,补贴服务费0.3元。

四、当前蚕桑工作安排

(一)落实桑园管理。迅速组织农户,按照冬季桑园管理的技术规范对桑园进行修剪、追肥、除草管理,为明年春蚕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蚕房验收。按照年蚕桑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对31个蚕桑重点村的今年新建或改造的养蚕专用房进行逐户验收,报县蚕桑产业领导小组审定后统一兑现。养蚕专用房验收标准如下:墙面、地面要水泥抹平、涂白;蚕室独立开门,有对流窗,安装纱门窗;配套3张以上的蚕具;年养蚕4张,产茧100公斤以上;新建养蚕专用房按室内使用面积计算;改造养蚕专用房室内使用面积必须达到25平方米以上。

蚕桑方格蔟范文篇9

11.1桑园基础设施较差。喿园的排灌系统和桑树病虫害联防联治设施都比较落后,机械化设施配备水平也比较低。目前大多数地方通过截断水源来推动大田种桑,这种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对桑园排灌不利。除此之外,桑园的喿树病虫害防治难度由于缺乏联防联治设施而增大。而且,桑园基本上都是人工操作,劳动效率低下。1.2桑园缺乏正常管理。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报酬上涨,导致桑园里没有工人对桑园的土壤、杂草及排水等进行日常管理,导致桑园内出现积水现象,土壤板结和肥效流失现象也日益加重严重,桑树的生长受到了影响,同时抗病能力及抗逆性也在下降。桑叶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连年降低,导致经济效益下滑。1.3先进实用技术推广面不大。蚕桑产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采用了大蚕省力化饲育和方格蔟营茧等技术,但是像“十天养蚕法”饲育模式和6连片方格蔟上蔟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推广范围小,覆盖面积窄。加上在政策上,上级部门政府对桑园联防联治和大蚕词育场地建设不够支持,也制约着蚕喿规模效益和蚕桑产业效益的提高。

2提离蚕桑产业质置效益的对策

2.1加强桑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治虫能力。蚕桑产业的基础在桑园,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好坏与桑园关系密切。虽然桑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最近几年有所加强,但是绝大多数的桑园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当落后。应该加强桑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强喿园的排灌系统,确保桑园在出现干旱或内涝的时候依然能够丰收。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帮助蚕农购买机械翻耕桑园或是给桑树治病,鼓励蚕农购买小型农机具,帮助推动桑园机械化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2.2加强桑园曰常管理,提高桑园产质量。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在桑树的树型养成、修枝、封园、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时期组织培训班,引导农户科学规范地管理桑园。告诉农户如何合理搭配肥料,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大力推广专门适合桑树使用的复合肥。在管理喿园的过程中,尽量较少使用除草剂,按时对喿园进行深耕翻耕,以防土壤板结,对桑树生长不利,降低产量。2.3推行“民办公助”式的蚕桑病虫害防治,提高蚕桑病。虫害虫防治效果蚕桑病虫害防治要实行“民办公助”的模式,扩大消毒环境和联防联治范围,实行“政府负责药品、物质,养蚕农户投人劳动力”的形式,以切实推进蚕喿病虫害统治防治工作。实行联防联治工作应该统一时间、标准和农药,分户治虫。这样可以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达到防虫治虫的目的。定期组织农户打扫卫生,清理垃圾,污水及时排除,杂草铲除干净,然后撒上新鲜的石灰粉,提髙蚕室蚕具的消毒效果。2.4推进省力化养蚕技术,提高蚕桑规模效益。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推广简易蚕室大蚕地蚕育技术,这么做可以有效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政府要想办法解决养蚕大户资金紧缺的问题,播放一定的款项用来搭建简易蚕室用地,为大蚕地蚕育技术推广提供物质保障,使蚕桑规模效益最大化。2.5利用桑园多种经营,提高蚕桑综合经济效益。近年来,蚕桑经济效益下滑,面对这种情况开展桑园多种经营。目前,广西蚕桑产业的生产效益主要停留在“蚕苗”和“生丝”上,有许多产品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如桑枝、喿叶、桑果、蚕沙等,实际开发利用不足30%。另据农业部门调査统计,2017年广西栽培桑枝食用菌超过三亿棒,产值约10亿元,综合效益很高。可以探索采用桑园间作蔬菜、桑园套作药材、桑园养殖,综合开发利用蚕桑副产品前景非常广阔,桑枝粉可以用来繁育食用菌,桑叶也可以研制成食品、保健品和药品,走生态综合经营之路,不断提髙蚕桑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覃鲜花.充分利用优势积极稳步地发展蚕业[J].广西蚕业,2006,21(5):71-73.

蚕桑方格蔟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十五届十三次全会提出的“主攻矿业经济、做大中心城市、全力以赴上项目、铁心硬手优环境,财政收入三年翻番,综合实力位列全市第一方阵”战略部署和县委、县政府提出“主攻产业、决战工业,五年实现工业300亿”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促进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蚕业发展。以“十百千”蚕桑工程为载体,积极实施科技兴蚕战略,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提高蚕桑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健全蚕桑产业化保障体系,巩固蚕桑特色产业的地位,实现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转变,努力促进蚕农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为实现全国蚕桑先进县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二、活动主体

局机关各站股室、下属茧丝企业、蚕桑生产合作社及基层蚕桑站全体工作人员。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基地建设。按照“十百千”蚕桑工程(10个5000亩桑园以上的乡镇,100个500亩以上的村,1000个100亩以上的村民小组,10000户5亩以上的专业户)建设要求,2012年重点抓好太阳升万亩蚕桑基地和太阳升镇坪段村、马坳镇黄溪村、渣津镇司前村、山口镇桃坪村等蚕桑基地建设,培植100户5亩以上的蚕桑科技示范户,逐步推动蚕桑基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

2、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科技兴蚕力度,完善园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在示范区新建小蚕共育点20个、养蚕大棚50个,推广方格蔟2000张;加强桑园肥培管理,提高单产与质量,确保示范区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3、完善经营体制。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强对蚕桑生产合作社的指导与服务,全力搞好一家公司和养蚕人公司项目建设跟踪服务,引导龙头企业与示范基地进行有效对接,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

4、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资争项目,争取财政、扶贫移民、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农业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充分利用省财政厅整合资金支持蚕桑产业发展项目和国家扶贫办“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资金,在新增桑园基地、小蚕共育、大棚养蚕等方面给予资金扶助,使其成为我县蚕桑生产的核心示范区、生产试验区、效益辐射区。

5、强化服务指导。按照“服务企业、服务基地、服务蚕农、服务合作社”四服务要求,切实为蚕桑产业提供全程跟踪服务指导。一是优化项目跟踪服务。全力以赴做好茧丝绸深加工项目建设服务工作,由一名班子成员带1名干部长抓项目建设,长驻项目工地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县将组织集中培训4期,印发各类技术资料1万余份,各乡镇每季蚕期至少举办1期以上。全县全年培训蚕农2000人次以上。三是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县、乡蚕桑站技术人员要落实包片包户责任制,按照“栽桑服务到田、养蚕服务到户、售茧服务到站”三服务宗旨,切实为农服务。特别是对新建的小蚕共育点、大棚养蚕和方格蔟营茧等技术人员要驻点帮扶,实地示范指导。

上述五项工作责任领导:;责任人:局驻片技术人员和基层蚕桑站技术人员。

四、工作步骤

活动分为学习动员、组织实施、总结考评三个阶段。

㈠学习动员(2012年3月25日—2012年3月31日)

局各站股室和乡镇蚕桑站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具体工作方案。

㈡组织实施(2012年4月1日—2010年10月31日)

相关责任人员要按工作目标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确保发展提升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㈢总结考评(2012年1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根据以上五个方面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为主要内容,制定量化、细化的考核方案进行考核,并认真总结。

五、工作要求

㈠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加强对发展提升年活动工作的领导,局成立发展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活动的领导和具体的组织实施。各相关责任人要明确责任,确保活动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