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17:47:48

蚕桑产业

蚕桑产业范文篇1

11.1桑园基础设施较差。喿园的排灌系统和桑树病虫害联防联治设施都比较落后,机械化设施配备水平也比较低。目前大多数地方通过截断水源来推动大田种桑,这种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对桑园排灌不利。除此之外,桑园的喿树病虫害防治难度由于缺乏联防联治设施而增大。而且,桑园基本上都是人工操作,劳动效率低下。1.2桑园缺乏正常管理。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报酬上涨,导致桑园里没有工人对桑园的土壤、杂草及排水等进行日常管理,导致桑园内出现积水现象,土壤板结和肥效流失现象也日益加重严重,桑树的生长受到了影响,同时抗病能力及抗逆性也在下降。桑叶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连年降低,导致经济效益下滑。1.3先进实用技术推广面不大。蚕桑产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采用了大蚕省力化饲育和方格蔟营茧等技术,但是像“十天养蚕法”饲育模式和6连片方格蔟上蔟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推广范围小,覆盖面积窄。加上在政策上,上级部门政府对桑园联防联治和大蚕词育场地建设不够支持,也制约着蚕喿规模效益和蚕桑产业效益的提高。

2提离蚕桑产业质置效益的对策

2.1加强桑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治虫能力。蚕桑产业的基础在桑园,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好坏与桑园关系密切。虽然桑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最近几年有所加强,但是绝大多数的桑园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当落后。应该加强桑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强喿园的排灌系统,确保桑园在出现干旱或内涝的时候依然能够丰收。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帮助蚕农购买机械翻耕桑园或是给桑树治病,鼓励蚕农购买小型农机具,帮助推动桑园机械化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2.2加强桑园曰常管理,提高桑园产质量。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在桑树的树型养成、修枝、封园、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时期组织培训班,引导农户科学规范地管理桑园。告诉农户如何合理搭配肥料,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大力推广专门适合桑树使用的复合肥。在管理喿园的过程中,尽量较少使用除草剂,按时对喿园进行深耕翻耕,以防土壤板结,对桑树生长不利,降低产量。2.3推行“民办公助”式的蚕桑病虫害防治,提高蚕桑病。虫害虫防治效果蚕桑病虫害防治要实行“民办公助”的模式,扩大消毒环境和联防联治范围,实行“政府负责药品、物质,养蚕农户投人劳动力”的形式,以切实推进蚕喿病虫害统治防治工作。实行联防联治工作应该统一时间、标准和农药,分户治虫。这样可以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达到防虫治虫的目的。定期组织农户打扫卫生,清理垃圾,污水及时排除,杂草铲除干净,然后撒上新鲜的石灰粉,提髙蚕室蚕具的消毒效果。2.4推进省力化养蚕技术,提高蚕桑规模效益。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推广简易蚕室大蚕地蚕育技术,这么做可以有效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政府要想办法解决养蚕大户资金紧缺的问题,播放一定的款项用来搭建简易蚕室用地,为大蚕地蚕育技术推广提供物质保障,使蚕桑规模效益最大化。2.5利用桑园多种经营,提高蚕桑综合经济效益。近年来,蚕桑经济效益下滑,面对这种情况开展桑园多种经营。目前,广西蚕桑产业的生产效益主要停留在“蚕苗”和“生丝”上,有许多产品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如桑枝、喿叶、桑果、蚕沙等,实际开发利用不足30%。另据农业部门调査统计,2017年广西栽培桑枝食用菌超过三亿棒,产值约10亿元,综合效益很高。可以探索采用桑园间作蔬菜、桑园套作药材、桑园养殖,综合开发利用蚕桑副产品前景非常广阔,桑枝粉可以用来繁育食用菌,桑叶也可以研制成食品、保健品和药品,走生态综合经营之路,不断提髙蚕桑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覃鲜花.充分利用优势积极稳步地发展蚕业[J].广西蚕业,2006,21(5):71-73.

蚕桑产业范文篇2

西山三乡是指杨柳乡、瓦房乡、瓦马乡,属隆阳区西部少数民族聚集区,东临保山坝,南接蒲缥镇、道街乡,西至怒江边,北交泸水、云龙县。最高海拔3655.9m,最低海拔680m。西山片区属西南季风区,亚热带高原山区气候,呈现北亚带和南温带2个气候类型,垂直变化大,季节变化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季节分明,晴雨昼夜有别,小范围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北亚热带包括杨柳、瓦马西部和芒宽江东4村,年平均气温18.2℃,年降雨量729mm;其余地区属南温带,年平均气温15.1℃,年降雨量1400mm。区内大部分以石灰岩和沙页岩风化的黄壤、宗红壤为主。总耕地面积7733.6hm2,劳动力逾5万人。适宜种植水稻、麦类、包谷、甘蔗、烤烟、香料烟、山葵、蚕桑、红花、经济林果和热带水果等。西山片区3个少数民族乡集中了近9.3万人的贫困人口,是全区扶贫开发的重点和难点。

2适宜养蚕区的比较优势

一是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适宜栽桑养蚕,加之高原空气清新,污染源少,具有发展蚕桑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二是隆阳区工业副业不发达,特别是广大山区,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加之2009年外出打工农民返乡上升的情况下,农民增收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而蚕桑产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解决山区劳动力就业问题;三是蚕桑产业是经济型和效益型并存的产业,可作为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的项目来实施;四是在适宜的地方种桑养蚕效益高于其他作物。新植桑园当年种桑、当年养蚕、当年见效。3年后进入盛产期,产值可达2.25~4.50万元/hm2,而种植玉米按9000kg/hm2,1.4元/kg计,产值1.26万元/hm2。因此,种桑养蚕与玉米相比经济效益增长1.7~3.0倍。

3蚕桑发展存在的问题

3.1产业间争地矛盾突出,蚕桑合理布局难以保证

由于近几年西山三乡产业发展比较多,很多地方难以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导致一村多业,产业争地、争劳力比较明显。比如杨柳乡立体气候明显,地形复杂,最高海拔2864m,而最低海拔为670m,适宜种植的作物有很多。2008~2009年,区政府下达的产业种植任务主要有甘蔗600hm2,香料烟333.3hm2,核桃266.7hm2。烤烟233.3hm2,蚕桑266.7hm2。这就导致多数桑园规划在不适宜的山地上,套种在核桃树下和其他作物里,坡度陡、土壤贫瘠、没有水源、土地条件差而造成零星分散,形不成规模。

3.2认识不到位

蚕桑产业是一个既种又养的产业,种好桑树,养好蚕,夺得蚕茧丰产丰收,才能体现这个产业的经济效益。而多数乡村干部认为把桑树种下去,完成上面下达的种植任务就算了事,存在“重栽轻管”的思想。而广大农民也只是被动地接受,只将发来的种苗栽好,并不对其进行管理。

3.3交通条件差,技术服务不到位

西山三乡种桑产业和养蚕户分布比较零散,交通不方便,蚕桑技术辅导员下乡时多数走路和骑摩托车,有时连下几天雨,辅导员根本无法到农户家进行指导,不能及时很好地解决饲养中存在的问题。而多数蚕农饲养水平低,在饲养过程中,关键技术不会处理,影响了蚕儿的发育,导致蚕茧产量和质量降低。

3.4桑园有效面积(养蚕面积)少,种桑不养蚕农户所占比例大

西山三乡有种桑户3204户,而2008年养蚕户499户,所占比例为15.6%,还存在毁桑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投入不足,导致茧质茧量低。栽桑养蚕需要对桑园和蚕房建设蚕用物资的投入,而西山三乡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农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还存在人畜共室的现象,因此多数农户桑园和蚕房投入不足,导致桑树长势差,叶质不好,蚕房建设不标准、不规范、保温效果差,升温升不起,空气不对流,养蚕业绩无法体现。二是价格波动影响了群众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全球性经济危机,直接影响茧丝行情,2007年白蚕丝价格为20~22万元/t,2008年降到13万元/t。全区鲜蚕茧收购价格降了2.1元/kg,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4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4.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合理调整产业区域布局,调整作物结构,做到一村一品,适当压缩低效益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择优布局。把桑地规划建设在生产条件好、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最佳适宜区,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4.2提高认识,增加投入

从乡到村,从村到组到农户,必须提高对蚕桑产业的认识,克服“重栽轻养”、“重栽轻管”的思想,加大对桑园建设和蚕房建设、蚕用物资的投入力度,改善生产条件,蚕桑产业才可持续发展。

4.3典型引路,样板带路,打造专业示范村

要认真抓好标准化高产示范样板建设,充分发挥丰产桑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到优质、高产、高效。样板要办到村、办到组,让广大农户能看到、能体验到蚕桑产业确实是一个好产业,只有实实在在能受益,农户才会自觉自愿发展。在建设示范样板园的同时,要在种植面积大、有条件和基础好的村打造蚕桑专业示范村,严格按照专业示范村建设标准,切实抓好指导和服务工作,用事实说话,真正起到典型引路,推动面上生产的发展。

4.4广泛宣传,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会,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做到干群思想统一。要高度重视技术培训工作,重点对蚕桑辅导员和农户进行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以村组为单位培训的方式,就近培训,服务上门,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争取每个村在不同环节都能进行1次培训,让广大农户熟悉种桑养蚕技术,不断提高辅导员和农民种桑养蚕水平,挖掘潜力,提高效益。

4.5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要加强桑园的施肥、除草、病虫防治、剪伐工作,确保桑树健康成长,同时要合理套种作物,最好是套种矮杆的豆类、辣椒、生姜等作物,不能套种高杆的玉米等作物。养殖环节要建设标准化蚕房,提高饲养技术,增加农民收入。

4.6健全技术服务体系

要健全区、乡两级技术服务体系,充实技术力量,健全机构,配齐技术人员和辅导员。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素质和待遇,实行效益与付出挂钩、技术分片包干、相互协作制度,解决专人不专职问题,建立以考核奖惩为主的工作激励机制,营造齐抓共管良好环境。

蚕桑产业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调优做强、典型引路、扎实推进”的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重点发展,整合各种资源,提高种桑养蚕经济效益,实现强场富民目标。

二、发展任务

今冬明春全场新增蚕桑种植面积300亩,其中:一分场150亩,二分场150亩。

三、时间安排

从年9月上旬开始到年2月完成,共分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9月上旬—10月中旬):宣传发动,任务到组,分解到户,公司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收取农民蚕桑苗款。

第二阶段(10月中旬—11月下旬):由总场负责组织调运桑苗,按成本价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做到分户造册,领苗登记,付款签字,严防错发、错登、乱收费现象,同时,各农户蚕桑基地要基本完成移栽前整地施肥工作。

第三阶段(11月下旬—年1月下旬):组织劳力进行蚕桑移栽工作,把蚕桑移栽工作推向高潮,完成移栽任务80%以上。

第四阶段(年1月下旬—2月底):进行蚕桑移栽扫尾战,全面验收今冬明春发展的各项任务。

四、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成立发展蚕桑产业领导小组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要有自己的示范点,建立统一的田间档案,树立标牌标明各示范点领导姓名、规模、户数、大棚数等项目,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人人抓,切实做到发展一片,成效一片。

2、搞好宣传,营造氛围

要加大宣传力度,每个分场要刷写1—2条宣传标语,开好群众会,大力宣传发展蚕桑产业的目的和意义,及有关优惠政策,并同群众算好蚕桑和水稻、棉花的经济效益对比帐,使广大群众在思想上进一步认识蚕桑产业是致富产业。

3、科学规划,狠抓管理

各分场对新发展桑园要科学规划,遵循先近后远,先肥后瘦,集中连片的原则,对新规划的桑园中夹杂有棉花、水稻和其他农作物的插花田,或者周边棉花,水稻田对现有桑园产生药害的,要搞好土地流转和调整,把土地集中起来并在有药害的方位,形成2—3米的防护带。

新增桑园原则上户均规模在2—10亩之间,不宜太多,以免管理困难,造成弃管,影响效益。也不宜太少,以免蚕农不把它作为主要产业来抓,造成饲养管理粗放,容易失败,新栽桑田每亩需优质桑苗1000株,采用一步成林的模式,使之当年成林当年见效,管理要及时到位,避免产生“小老树”的低产桑园。

4、落实扶持政策

①桑苗投资政策:桑苗每亩投资300元左右,其中农民自筹100元,蚕桑公司垫付100元,县政府两年贴息贷款100元,垫付款和贴息贷款由公司分期在回收蚕茧中扣回,多退少补;②收购蚕茧奖励政策:公司按蚕桑基地管理办法每公斤蚕茧奖励分场0.2元;③扶持大棚养蚕政策:竹木结构大棚每座200元或每亩600元予以补助,钢管和水泥结构大棚按每座300元或每亩900元予以补助。

蚕桑产业范文篇4

调查地点: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国庆村、太平桥村共15个农户。调查内容:粮食产业,调查小麦、晚稻平均每667m2的成本与收入及效益;蚕桑产业,调查每667m2的培桑成本、张种养蚕成本、张种茧款收入及全年生产的效益情况。

2调查结果

2.1基本情况15户农户多数是既从事粮食生产又经营蚕茧生产,共计家庭人口79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人口32人。共有水田面积65032m2,2016年,种植小麦18009m2、种植晚稻65032m2;共有桑园面积45022.5m2,2016年,饲养蚕种:春蚕75.5张、夏蚕16张、中秋25张、晚秋41.5张,全年合计158张。2.2效益计算15户农户实际种植面积和养蚕数量所花的费用、获得的收入,平均后得出(走访口头调查)。人工费以8h为1工,种粮食的因劳动强度大、以壮劳力为主、每工以120元计算;培桑养蚕的以老年人为主、每工以70元计算。2.3粮食产业的成本支出与收入情况2016年15户农户粮食产业的成本支出与收入情况,见表1、表2。从表1、表2可见,种植小麦每667m2的成本为339.00元、收入为542.46元、利润为203.46元;种植晚稻每667m2的成本为775元、收入为1467.46元、利润为692.46元。从表中也可以看出,种植的成本都超过利润,说明现在粮食生产的成本都较高。15户农户65032m2的水田全年种粮共得利润为73008.27元,平均每667m2水田的利润为748.8元,户均净收入为4867.22元。2.4蚕桑产业的成本支出和收入情况2016年15户农户蚕桑产业的成本支出和收入情况,见表3、表4和表5。从表3、表4可见,15户农户45022m2桑园,全年培桑成本总支出达52021.75元,平均每667m2的培桑成本为770.70元;全年饲养蚕种158张,养蚕成本总支出达137238.80元,平均每张蚕种的饲养成本为868.60元;全年培桑养蚕合计成本为189260.55,其中人工成本占88.6%。从表5可见,15户农户全年饲养蚕种158张,总产蚕茧7279.05kg,总茧款收入240794.67元,平均张种茧款收入1524.02元。从表3、表4、表5可见,15户农户蚕桑生产的总收入为240794.67元,而培桑养蚕总支出达189260.55元,总利润为51534.12元,张种利润为326.16元,平均667m2桑园的利润为763.47元,户均全年蚕桑收入为3435.61元。

3分析与思考

蚕桑产业范文篇5

1蚕桑养殖业的产业链发展现状

1.1蚕桑生产的自然风险大。广西玉林的气候环境是促使蚕业发展的重要优势之一。它位于亚热带,该气候带雨量充足、气温较高的特征非常适合桑树的生长,因此蚕茧的生产具有次数多,产量大的特点。但是这个特点成为了桑树病原体传播与感染的源头,同时温度高且湿度大的环境会增加其传播速度。台风、干旱等等一系列的自然灾害非常容易对桑园产生破坏性行为。工业区排放的废水、固体废弃物等也将对桑园产生污染。因此,蚕桑的生产存在较大的自然隐患。同时这些自然风险集中在桑树的成长收获期间,所以这时候如果发生自然风险,则受影响的不仅仅是整个蚕业,还有付出了精力和财力的蚕户们。1.2丝绸出口依存度高。虽然我国作为丝绸的出口大国和生产大国,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对于蚕丝定价却没有话语权,因此我们只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国际金融一旦出现了动荡的话,蚕丝的出口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这样一来降低国外需求,国内的蚕丝便会因为供过于求而下调价格。玉林作为我国的蚕丝生产量最大的产地,受到影响可想而知。1.3市场风险大。蚕茧制品作为一种商品流通于市场中,必然会受到价值规律的影响。肯定是会受到价值规律的约束,供需的转变引起价格的上下浮动,但是农户们也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价格会上涨什么时候价格会下调,也是等到蚕茧上市后才知晓的,所以前期他们并不能做一些准备工作,储存时间较短蚕户只能凭市场价格来销售了,因此市场的变化时刻影响着蚕户的收益。1.4生产及科研基础较为薄弱。当前,玉林的蚕桑生产主要是采取小农生产的经营方式,并没有转变为规模化和现代化的经营模式。虽然玉林桑蚕业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缺乏专业的蚕桑种养和茧丝绸的人才。因此人才的匮乏和科技设备的落后是阻碍玉林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足之处。

2加强蚕桑产业链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对策

2.1提高蚕桑资源开发及综合应用能力。其实在食品、医药等等领域中,对于蚕、桑、茧、丝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因此蚕桑业的综合应用具备非常大的发展前景,可以从中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广西玉林首先应该做的是,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实现多元化需求作为发展目的大力发展蚕桑业,打造一个具备市场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新型蚕桑产业,实现整个桑蚕产业的稳定高速发展,为农户的稳定收益提供有效保障。2.2蚕桑茧丝从规模经济朝范围经济转变。范围经济是指,生产从单一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利用多种资源而扩大经营范围的模式。其范围经济主要是充分利用土地面积差与时间差,将蚕桑生产从种桑养蚕到桑园立体种养以及桑叶、桑枝、蚕沙等多用途应用来从事多种生产经营活动。这样就提高养蚕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但是,土地的数量限制了蚕桑业的发展,虽然说可以不断地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其种植的面积,提高种植的技术来扩大规模经济,但是还是会受到养蚕次数的限制。因而通过蚕桑资源多元化应用和桑园的多种经营模式是广西蚕桑业通过范围经济达到经济效益的重大举措。2.3延长产业链聚集。玉林的蚕桑业想要稳定高速发展,必须要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实施“东绸西移”,鼓励相关企业一步一步实现产业升级,推进织绸领域的深加工,促成印染项目的成立和发展,将蚕桑茧丝引往织绸家纺以及服装加工等系列的企业中去,实现缫丝到丝织再到印染的产业链,抢占国内茧丝绸产业高地。进一步对蚕桑资源能够进行综合利用的企业进行管理和扶持,逐渐形成品牌战略,提高蚕茧制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2.4加强科技创新。这些年来,玉林蚕桑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是还不能称之为“先进水平”。应该通过培养专业人才,从而建立“蚕业研发基地”,将学术研究作为提高生产力的重要保证;政府应当给予相应的鼓励措施,鼓励各个蚕桑企业加大自身的科技投入,积极的投身于研发新品中去。同时政府也可以成立一个相关的科研组,为蚕桑业的科技创新争取一个新的突破口。玉林应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将目光放在国际的交流合作上,通过共同的研究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共同推进热带亚热带地区蚕桑产业的发展。

作者:黄瑀 单位:广西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

参考文献

[1]肖丽萍,朱方容.广西蚕茧价格变迁与蚕业生产发展的研究[J].蚕业科学,2016(2).

[2]朱方容.从蚕桑大省到蚕丝大省的发展思路[J].广西农学报,2015(4).

蚕桑产业范文篇6

去年月22日和今年7月9日,县政府分别召开了全县优化蚕桑产业布局会和秋蚕生产形势分析会,这两次会议基本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工作重心,以实施“”工程(在32个蚕桑重点村建设核心桑园2万亩,年养蚕2万张)为抓手,扎实推进蚕桑重点村建设。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效果明显。为落实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抓好年乃至“十二五”期间蚕桑产业工作,我讲四点意见。

一、看到年蚕桑产业成绩,坚定“十二五”期间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

(一)目标任务得以实现。年,蚕桑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县产鲜蚕茧151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比上年77.5吨蚕茧增长95%。

(二)养蚕农户有所增加。通过组织、引导、培训等措施,引导种桑户发展养蚕生产,春、秋两季养蚕总户数达到1854户,比上年1530户增加324户,增长21%。

(三)产业基础得到巩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核心桑园得到巩固。31个蚕桑重点村调拨优质嫁接桑苗480万株,通过新建、补植、改造等方式推进核心桑园建设,桑园质量和规模得到进一步提高。对重点村桑园进行核查,15731亩核心桑园基本兑现了退耕还林补贴。二是蚕桑重点村得到巩固。通过实施“3222”工程,32个重点村除1个村淘汰外,其余重点村的桑园、蚕茧产量均得到明显提高,并且有7个村的桑园面积达到600亩、年产茧达到5吨以上。三是养蚕设施不断完善。组织220个养蚕户新建(改造)养蚕专用房7100平方米,并配套了相应的蚕具及设备,改善了养殖条件,提高了蚕茧质量。六郎乡罗坡垭村组织种桑户建设养蚕专用房18间430平方米,解决了消毒防病不彻底、采桑叶费工费时、桑园管理不方便等难题,今年全村发放蚕种145张、产蚕茧5062公斤、平均售价达到31.2元/公斤,全村种桑养蚕积极性高涨。四是生产效益得到提高。全年发放蚕种5000张,产茧151吨。发种张数比去年减少了76张,但产茧量增加73.5吨,平均单产由去年的11公斤提高到30.4公斤,实现养茧收入460万元,基本达到了干部满意、群众放心。

(四)蚕茧销售价格看好。金融危机后,全球茧丝绸行业稳步回升,蚕茧价格进入快速上涨周期。中国茧丝绸交易网月17日现货交易的生丝价格每吨接近40万元,比年金融危机时每吨13.6万元上涨了290%;干蚕茧报价达到每吨11.5万元,比低谷时的3.6万元也涨了319%;鲜茧收购价由最低的14元/公斤上涨到31元/公斤,上涨222%。今年,我县蚕茧实际平均收购价达到30.40元/公斤,比县政府出台收购价29元/公斤高1.4元,比去年平均售价20.8元/公斤上涨9.6元。蚕农收入户平养蚕收入达2500元以上,比去年1300元增加1200元。

蚕桑是一项长远产业、朝阳产业、生态产业,县委、县政府明确要求在“十二五”期坚持发展。各蚕桑重点乡镇、重点村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推进蚕桑产业持续发展。

二、正确认识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有难度、有应付。蚕桑产业面临困难较多。蚕桑目前是全县“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中基础最弱、发展难度最大、干部群众付出最多、产业规模最小的产业,普遍存在着上热下冷、中间不得力的现象。但从长远看,发展蚕桑产业符合国家政策,有利于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有利于中部地区蚕桑主产区建设,有利于避灾减灾,并且桑树全身是宝,桑叶、桑根、桑椹均可入药。因此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期坚持发展。但是,蚕桑产业中存在应付因素。目前,有少数乡镇分管领导没有深入研究蚕桑工作,桑园按调苗量报面积,养蚕按领蚕种量报张数,理不清工作思路,说不出工作亮点,落不实工作措施,不思进取,被动应付。部分农户对蚕桑生产被动接受,只种不管、只栽不养。影响了蚕桑产业的稳步发展。

(二)桑园建设水平低。目前,31个蚕桑重点村有15731亩桑园,按核心桑园每亩养1张蚕计算可达到1.5万张,年仅养蚕5000张,不到1/3。主要原因是桑园没建好、没管好,养蚕缺桑叶。一方面说明对种桑户没有组织、引导到位,放任自流;另一方面证明桑园管理不规范,要么没修剪,要么从兜砍,都没有按技术要求养树留拳成形,甚至有部分桑园因缺苗或砍伐过低导致退耕还林检查不合格。

(三)养蚕设施不够配套。从年开始,县政府连续出台了养蚕房新建和改造补贴政策,—年共兑现了养蚕专用房新建资金48.5万元,新建蚕房仅20间、改造蚕房553间;年又新建蚕房33间1500平方米,改造蚕房187间5600平方米,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养蚕户养蚕设施简陋,人蚕混居。农户对蚕桑生产投入不足,县政府补贴建设蚕房效果不理想。

(四)技术服务不到位。我县是蚕桑新区,技术是困扰产业发展关键问题。由于养蚕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有的实用技术不能及时、全面的传授给养蚕户,蚕茧质量和产量不稳定。有的养蚕户未按技术要求采用“预防为主”综合生产措施,消毒不严格、防病不科学、桑叶不优良、喂养不及时,特别是缺乏应对长期阴雨、低温多湿、高温高湿等异常天气的应急处理能力,诱发了部分蚕病,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甚至绝收。

(五)弄虚作假有苗头。少数乡镇领了蚕种,养蚕户却寥寥无几,收购蚕茧又“变”出来了;个别乡镇甚至开假票、套数字,任务观念严重,这对乡镇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不仅会毁坏名声、而且会毁掉产业。蚕桑产业发展要真抓实干,要有实实在在的发展基础,关键是提高产业履盖人群和养蚕户收入。

三、齐心协力、再接再厉,推进年蚕桑产业上台阶

(一)年蚕桑工作指导思想

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年,也是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要按照“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产量;加强大户培育,提高蚕农数量;加强技术服务,提高蚕茧质量”的指导思想,通过加强桑园管理、大户培育、技术服务等措施,实现桑叶产量、蚕农数量、蚕茧质量的提高,达到村尽其业、园尽其力、桑尽其用、户尽其收的目标。“村尽其业”——培植核心桑园600亩,年产蚕茧5吨以上的蚕桑专业村,逐步实现“一村一品”。“园尽其力”——要加强桑园的修剪、追肥、除草等管理,最大程度的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桑尽其用”——积极组织和引导更多的种桑户养蚕,每个村至少有80%的种桑户参与养蚕生产,做到每一块桑园都有人管理,每一棵桑树都产生效益。“户尽其收”——通过技术培训和服务,努力增加养蚕户数和养蚕张数,提高种桑养蚕户的收入,使蚕桑收入发展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发展目标

进一步建设和巩固高效核心桑园2万亩;单季养蚕户达到1300户,全年产鲜正茧180吨;新建养蚕专用房4000平方米以上,推广方格蔟10万片;培植核心桑园600亩、年产蚕5吨以上的大村20个;培植年产茧100公斤以上的养蚕大户200个;扩大蚕丝被生产规模,做好缫丝厂建设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实现蚕桑产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

(三)工作重点

1、加强桑园管理。年是基地管理年。一是继续推进核心桑园建设。各蚕桑重点乡镇、重点村,特别是桑园面积未达到600亩的村,要早规划、早动员,在年必须新建高标准桑园100亩以上,力争分两年将桑园面积建到600亩以上。同时,鼓励桑园达到600亩以上的重点村,根据需要新建高标准桑园。年力争培植核心桑园600亩、年产蚕5吨以上的大村20个以上。二是要加强现有桑园管理。要组织、引导所有种桑户按技术要求加强桑园的施肥、修剪、除草等管理,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三是积极探索桑园流转和桑叶集中采收、交易(入股)养蚕等方式,确保每一块桑园都产生效益。四是桑园退耕还林政策兑现。林业部门要早落实重点村桑园核查和退耕还林政策兑现。

2、加强大户培育。养蚕户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培养一批规模适度的种养大户,蚕桑产业才能稳定、持续发展。一是加强宣传、组织和引导,不断提高农户对蚕桑的认知和参与程度。二是干部带头发展蚕桑生产。村干部一定要带头示范、带头发展、带头关心蚕桑生产,只有这样,群众才能真心、安心、放心的发展蚕桑产业。村干部参与蚕桑生产,才了解和掌握群众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以便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三是实现蚕桑生产增点扩面。在组织种桑户管理好桑园的同时,积极引导种桑户参与养蚕生产,每个重点村最少有50%以上的农户或80%的种桑户参与蚕桑产业发展。年全县每季养蚕户要达到1300户以上,养蚕户数将纳入明年蚕桑产业考核内容。四是培养产业大户。大户要规模适度,标准为年养蚕4张、产茧100公斤、收入3000元以上。每个重点村至少要有40个大户,才能支撑产业发展。

3、加强技术服务。一是坚持蚕桑标准化生产,普及小蚕集中共育、多批次发种、省力化养殖、方格蔟营上茧等实用技术,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二是加强技术培训。通过“阳光工程”、农广校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培训等项目,组织所有种桑、养蚕户开展蚕桑技术培训,吸引更多的种桑户参与养蚕生产。三是建立技术服务责任制。要建立蚕桑技术服务责任制,每个养蚕户要有蚕桑技术服务日志,实行技术人员包技术、乡镇(村)干部包监督落实的双重管理机制。四是加强蚕茧收购服务。中绫丝绸公司要积极参与蚕桑生产的各个环节,积极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走“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发展之路。继续实行约时点收购和茧站收购相结合,确保蚕农就近销售蚕茧。

4、加快蚕房建设。年,继续对新建养蚕专用房进行补贴。新建蚕房必须达到标准并且用于养蚕生产,要有水泥地坪、有对开纱窗、有消毒池,墙面平洁,独立开门。每个养蚕专用房配置能养3张蚕的蚕具(蚕箔、蚕台、蚕网、方格蔟等)。

5、实行末位淘汰。继续对蚕桑重点村中工作不主动、种桑不管理、养蚕不积极的村实行末位淘汰。对非重点村中无基础好、干部群众发展积极性高的村,由村、乡镇申请,经蚕桑产业领导小组验收后,纳入蚕桑重点村管理。

(四)政策措施

年蚕桑产业扶持政策主要有八项:

1、蚕茧价格补贴。对本县蚕农生产的鲜正茧在市场收购价的基础上每市斤补贴1元,补贴资金在蚕茧收购时直接兑现到养蚕户。

2、蚕种补贴。对张平产鲜正茧达到50市斤以上的重点村,养蚕户所需蚕种实行全额补贴。

3、退耕还林政策。对发展蚕桑产业重点村的大块连片高效桑园,经林业部门验收合格后继续享受退耕还林补贴政策。

4、蚕房建设补贴。对有5亩以上的高标准桑园,年养蚕4张以上,产茧100公斤的大户扶持新建的标准蚕房1间(不少于25㎡),并配置3张以上的蚕具,每平方米补贴100元。

5、蚕药蚕具补贴。对蚕农在蚕前消毒和回山消毒中所需的蚕药实行全额补贴;方格蔟实行半价补贴(即买一送一)。

6、嫁接桑苗补贴。对新建高标准桑园所需嫁接桑苗,实行差额补贴。

7、蚕桑重点村奖励。对建设高效核心桑园600亩、年养蚕300张,产鲜正茧5吨、7吨、10吨以上的蚕桑重点村,经考核合格后,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3万元的奖励。

8、落实有偿技术服务。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指导农户每生产销售1市斤鲜正茧,补贴服务费0.3元。

四、当前蚕桑工作安排

(一)落实桑园管理。迅速组织农户,按照冬季桑园管理的技术规范对桑园进行修剪、追肥、除草管理,为明年春蚕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蚕房验收。按照年蚕桑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对31个蚕桑重点村的今年新建或改造的养蚕专用房进行逐户验收,报县蚕桑产业领导小组审定后统一兑现。养蚕专用房验收标准如下:墙面、地面要水泥抹平、涂白;蚕室独立开门,有对流窗,安装纱门窗;配套3张以上的蚕具;年养蚕4张,产茧100公斤以上;新建养蚕专用房按室内使用面积计算;改造养蚕专用房室内使用面积必须达到25平方米以上。

蚕桑产业范文篇7

大家好!

镇党委、政府及全镇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蚕桑产业发展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现将镇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敬请各位领导予以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镇辖16个村民委员会,96个自然村,164个村民小组。年末,全镇共有人口40227人,总耕地面积30192亩,其中,水田18238亩,山地11954。多年以来,镇党委、政府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牢“三农”工作,结合的地理区位特点,初步形成了“烟上西山,东植蚕桑,集镇招(经)商,做强畜牧,做大劳务输出”的发展思路和产业框架。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1992.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36元。

在蚕桑产业发展方面。从2001年开始,经历了由农户的不接受到接受的反复历炼,终于在年,打造成全市的两个“万亩蚕桑基地镇”之一,实有桑园11276亩,其中,丰产期桑园3200亩。年养蚕14572张,产鲜茧量46.3万公斤,产值突破1千万元。

年,上级规划我镇新植蚕桑11500亩,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全镇干部群众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组织、购进桑苗1155.87万株,截止5月10日已全部移栽结束。

二、主要做法

年是我镇蚕桑产业发展任务最为艰巨的一年,主要是因为之前绝大部份山地已种植了蚕桑,今年85%以上的蚕桑都要种植在水田上,而我镇农户“有粮心不慌,无米睡不安”的思想极其突出。鉴于此,我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针对群众怕养不好,怕价格低迷,怕有风险,怕无粮食的“四怕”心理,我镇相继召开了镇村干部会,村“两委”、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会,户长会,向全镇10245户农户发了《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并发出了《致镇共产党员,离退休干部家属,国家在职干部家属,困难群众的一封公开信》,让群众理智看待猪价、粮价上涨,分析蚕桑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年后两批养蚕收益低的主客观原因,要求共产党员、离退休干部家属起好带头、带领致富的作用,鼓励困难群众克服困难,发展蚕桑产业。

二是高位推动,强势推进。根据《土地承包法》和《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不能强行要求农户种植蚕桑,但是,年我镇的发展任务重,同时,蚕桑产业的发展也有其特殊性,最主要是防止药害,必须连片种植。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认为,只有产业发展了,绝大多数群众增收致富了,才是最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社会也才能和谐,而不能片面地理解以人为本,片面地理解和谐。于是,我镇统一以村“两委”提出规划,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确定塘图,连片推进,使想种的群众放心种,犹豫的群众跟着种,困难的群众大家在后推着种。为使工作得到落实,我镇领导班子成员都一一挂村,副主任科员以上在职干部也挂村,每个村都派出工作队员,每个队员都挂到塘图;同时,加大奖惩力度,书记、镇长责任制押金每人4000元,副职(含副主任科员)每人2000元,工作队员每人1000元,完成任务退还押金,同时等额奖励,完不成任务则不退还押金。

三是加大扶持提质增效。一方面是小额信贷资金扶持,解决群众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技术扶持,从种植规范、中耕管理到蚕房建盖等都有辅导员全程指导,如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我镇推行了宽行窄株的种植模式,每亩种植1300—1400株,蚕房标准上,要求新建蚕房都要建地火龙等,以促蚕桑产业迅速提质增效。

三、存在困难的问题

1、群众的产业投入能力低,抵御风险的能力低,阻碍产业的迅速发展;

2、种养技术水平低,影响产业效益的提升;

3、物价、工价上涨幅度较大,种桑养蚕的比较优势不如前些年明显;

4、各级干部敢于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负责的信念亟待树立和加强。

四、今后打算

1、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投入提升产业效益;

2、创新工作,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找到激发党员的自豪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着力点;建立充分发挥党领导下的青年、妇女、老协等组织作用的工作机制,形成聚精会神谋发展的氛围;探索新时期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行之有效的路子,为蚕桑产业规模化打下基础;

3、进一步健全细化责任制,在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强化勇于、敢于为经济社会发展负责的信念;

蚕桑产业范文篇8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九资河镇巩固发展蚕桑产业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汇报,敬请批评指正。我汇报的题目是“认清形势上认识,优化服务促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继续把蚕桑生产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围绕建设蚕茧产业强乡目标,坚持发展与改造并重的原则,大力巩固发展蚕桑生产。全镇蚕桑生产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新建基地1000亩,改造老基地3000亩,育苗500亩,全镇春季发种3000张,实现蚕茧收入100万元。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宣传发动,着力在“引”字上做文章

近年来,由于受市场行情,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广大蚕农对发展蚕桑生产存在兴趣不浓、信心不足、认识不高的问题,存在怕养不好、怕价不高、怕担风险的“三怕”心理。针对上述问题,镇党委、镇政府及时召开党政成员联席会,通过集中讨论,充分酝酿,大家一致认为:发展蚕桑生产这一支柱产业仍然是我镇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最现实、最可靠、最有效的途径,要始终如一的抓紧、抓好、抓牢蚕桑生产。我们首先在干部身上统一思想,消除杂念,形成共识,接着,我们又相继召开了村干部大会、村代表会、部分群众会。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既要认识到当前的不利因素,更要清楚地看到当前发展蚕桑生产的有利因素:一是我镇具有植桑养蚕良好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产业规模优势;二是我镇广大群众有较好的种桑养蚕技术;三是蚕桑市场尽管近年来不算景气,但价格始终保持在单价7元左右,群众养蚕还是有利可图;四是县领导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蚕桑生产工作,积极为蚕农争取相关优惠政策和解决实际难题;五是搞好蚕桑生产始终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头戏,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特别是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打消了群众顾虑,使全镇广大蚕农放下思想包袱,自觉地增强了发展蚕桑生产的信心和决心,自觉地把思想真正统一到镇党委、镇政府的决策上来,统一到发展蚕桑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思想的高度统一,为我镇今年搞好蚕桑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突出重点,着力在“实”字上做文章

巩固和促进蚕桑生产,关键在于落实。为此,我们在发展蚕桑生产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不贪大、只求实”的原则,不一味地追求规模,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巩固发展好现有的蚕桑基地,使全镇今年蚕桑生产不流于形式,做到了在巩固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保稳定:一是狠抓现有基地改造建设。始终坚持“建一块,成一块,受益一块”的原则,对老基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改造,统一管理,注重提高现有的桑树品种优良率。开年以来,我们把七娘山、马岔河、九资河、麒麟畈、汪家畈、罗家畈等村作为改造重点,促使每村改造老基地200亩以上,使全镇优质湖桑面积达到90%以上。通过大力改造原有老基地,继续巩固了我镇发展蚕桑生产的资源基础。二是狠抓典型大户示范。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年以来,我们及时发现、总结、推广身边典型,通过现身说法,培养和调动了全镇蚕农的积极性,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千家万户之路。全镇涌现出了胡孟金、徐金莲、周春台等一批养蚕大户。在年初召开的蚕桑生产动员会上,我们对这些养蚕大户给予了一定奖励,并组织部分蚕农到养蚕大户家参观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引导,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蚕农植桑养蚕的积极性。一大批养蚕大户、大组、大村脱颖而出,象汪家畈、罗家畈、七娘山等村产茧过3万斤。九资河村四组、麒麟畈村四组、罗家畈村二组等25个组产茧过300斤,养蚕6张以上的大户全镇近400户。三是狠抓科技效益推动。上半年,我们继续推广和普及种桑养蚕新技术,镇村两级专门配备种养技术专业干部50名,长年抓推广,通过督导、培训等措施,仅今年上半年全镇共培训蚕农500人次,使科技普及率达到95%以上,基本上达到一户一张“明白图”,一户一个种养“明白人”。四是狠抓协会组织。自去年以来,由镇政府牵头,网络全镇养蚕大户、技术能人,组建了蚕桑生产协会,制订了协会章程,为全镇蚕农提供技术服务,交流养蚕经验,提供市场信息等。目前全镇15个专业养蚕村,村村成立了蚕桑协会,有力地推动了蚕桑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服务,着力在“优”字上做文章

蚕桑产业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立足资源优势,坚持科学发展,夯实产业基础,优化产业布局,依靠科技兴蚕,实施品牌战略,强化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迎难而上、乘势而进,推进蚕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十一五”蚕业发展目标。

二、目标任务

全*新建优质桑园2万亩,生产优质蚕种65万张,优质蚕茧40万担,优质生丝900吨,蚕农收入达到5亿元。

三、主要措施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坚持发展目标不动摇。公务员之家

2009年以来,国内茧丝价格一路上扬,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逐渐缓解,国际茧丝市场也逐渐复苏,进而进一步稳定和拉动茧丝市场和茧丝价格。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蚕业生产初具规模,生产经营机制和管理服务体系比较健全,茧丝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各县市要认真分析形势,抢抓发展机遇,坚定蚕业发展信心不动摇,强化目标责任落实不走样,狠抓各项措施落实不松懈,努力完成2010年蚕业生产目标任务,确保“十一五”期末产茧40万担目标的实现。

(二)优化布局,夯实基础,推进蚕业规模化发展。

1.坚持优势优先,实现重点突破。

蚕桑产业要实现规模化发展,必须坚持优势优先、重点发展的原则。今后一段时期全*蚕业发展的方向是:把资金、技术、人力、物力向重点区域集中、向优势区域转移,重点抓好以宁南为龙头,幅射带动西昌、德昌、会东、普格、冕宁等产业基础较好、群众积极性较高、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的循环区域发展,其余各县结合本区域自然条件和蚕业发展现状,集中抓好重点乡镇、重点村社或重点大户的发展,做到发展有起色、产量有突破、蚕农有收益,确保全*蚕桑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2.狠抓基础建设,增强产业后劲。

(1)加强蚕桑基地建设。相对集中连片发展“6215”和果叶兼用桑园,不断扩大蚕业生产规模,进一步优化蚕业生产布局,妥善处理好不同产业间的种植矛盾,实现蚕桑产业和其它产业互融并进,协调发展。

(2)提高桑园综合效益。加大桑园间作套种和综合利用力度,走桑叶养蚕、桑园套种、桑枝加工、桑果酿酒、桑园养鸡、蚕沙提取叶绿素等综合发展之路,提高桑园综合效益,促进桑园管护,稳定桑树发展基础,增加蚕农收入,调动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

(3)加强桑园管理。切实加强退耕还桑管理,加强桑园水肥管理,提高桑园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加大统防统治力度,减少病虫危害,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为完成产茧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4)积极探索蚕业专业化生产模式。本着就地就近和依法自愿原则,引导蚕农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对桑园进行合理流转,切实解决“桑园无人管、有桑不养蚕”等问题,培育养蚕专业大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三)科技兴蚕,打造品牌,推进蚕业标准化生产。公务员之家

1.抓好蚕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坚持优化布局、科技支撑、规范管理、典型示范、效率优先、循环发展的原则,以“五化六配套”为主要内容,把园区建设成规范化、标准化养蚕的样板和亮点,以园区带动农户发展。

2.加强桑蚕新品种、蚕业新科技的引进试验推广工作。筛选一批体质强健、抗逆性强、单产高、质量好、适合我*气候特点的桑蚕新品种进行推广。

3.加强技术指导,搞好综合服务。继续巩固和完善蚕业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和服务网络,加强技术培训,狠抓养蚕常规技术的普及,着力抓好桑园栽培及管护、蚕房建设、小蚕共育、消毒防病、大蚕饲育管理等各个环节技术规程的落实。加强养蚕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省力化、优质化的蚕业生产新技术、新机具,在提质增效、减工降本上下功夫,提高蚕业生产综合效益。

4.打造特色品牌,推进蚕业标准化生产。2010年是*委、*政府确定的品牌建设年,各地要认真组织实施《**桑蚕茧饲育技术规程》等6个地方标准,提升蚕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产品档次,以质量创品牌、以标准化生产打造特色品牌,打好“绿色牌”、“生态牌”,努力提高*茧丝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四)培育龙头,创新机制,推进茧丝产业化发展。公务员之家

1.培育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积极支持茧丝企业实施资本运作,盘活存量资产,整合生产要素,内引外联、强强联合,打造茧丝企业集团,增强产业发展的带动力。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立足优势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吸引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到我*兴办茧丝深加工企业,扩大生丝加工规模,加快对桑葚、桑条、蚕沙、蚕蛹等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拉长加宽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行业综合效益。

3.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坚持稳定产业基础、兼顾各方利益、促进产业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蚕农、企业、政府三者的利益关系,进一步完善订单蚕业、保护价收购、二次返利等政策措施,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蚕农、企业互动双赢,产业良性发展。

(五)强化管理,优化服务,营造良好的生产和经营秩序。

1.强化蚕种质量监督管理。切实加强蚕种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市场管理,严把蚕种市场准入关和蚕种质量关,坚决杜绝假冒伪劣蚕种流入蚕区坑害蚕农,危害蚕业生产。

2.稳定蚕业发展政策。坚持“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蚕业生产经营模式,明确经营和服务主体,做到投入主体、服务主体、受益主体统一,建立规范有序的蚕业生产经营机制,防止摘桃式和掠夺式经营。

3.加强蚕茧收购和经营管理。认真贯彻执行《茧丝流通管理办法》,坚持鲜茧收购经营资格认定,严格市场准入,建立规范有序的蚕业生产经营机制,维护正常的蚕业生产经营秩序。

(六)加强领导,强化保障,推进蚕业又好又快发展。

1.强化组织领导。要从培育新农村支撑产业的高度认识蚕业发展的重要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配合抓,用抓烤烟、马铃薯产业的力度、措施和办法抓好蚕业生产。

2.严格目标管理。把蚕业发展纳入对各县市的目标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严格考核,逗硬奖惩。今年,*上除对年度目标进行考核外,还将对“十一五”蚕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对发展快、增产多、完成任务好的县市给予奖励。

3.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以蚕业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投资项目对我*蚕业发展的支持,*、县市财政要适当增加对蚕业发展的投入,把国家和省的项目资金、*及各县市配套资金和龙头企业扶持补助资金、农民自筹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进行桑水、桑路、养蚕设施、蚕桑专用肥推广等蚕业生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蚕业生产条件,提高蚕业综合生产能力。

蚕桑产业范文篇10

xx镇党委、政府及全镇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蚕桑产业发展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现将xx镇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敬请各位领导予以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xx镇辖16个村民委员会,96个自然村,164个村民小组。20*年末,全镇共有人口40227人,总耕地面积30192亩,其中,水田18238亩,山地11954。多年以来,镇党委、政府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牢“三农”工作,结合xx的地理区位特点,初步形成了“烟上西山,东植蚕桑,集镇招(经)商,做强畜牧,做大劳务输出”的发展思路和产业框架。2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1992.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36元。

在蚕桑产业发展方面。从2001年开始,经历了由农户的不接受到接受的反复历炼,终于在20*年,打造成全市的两个“万亩蚕桑基地镇”之一,实有桑园11276亩,其中,丰产期桑园3200亩。20*年养蚕14572张,产鲜茧量46.3万公斤,产值突破1千万元。

20*年,上级规划我镇新植蚕桑11500亩,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全镇干部群众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组织、购进桑苗1155.87万株,截止5月10日已全部移栽结束。

二、主要做法

20*年是我镇蚕桑产业发展任务最为艰巨的一年,主要是因为之前绝大部份山地已种植了蚕桑,今年85%以上的蚕桑都要种植在水田上,而我镇农户“有粮心不慌,无米睡不安”的思想极其突出。鉴于此,我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针对群众怕养不好,怕价格低迷,怕有风险,怕无粮食的“四怕”心理,我镇相继召开了镇村干部会,村“两委”、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会,户长会,向全镇10245户农户发了《致xx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并发出了《致xx镇共产党员,离退休干部家属,国家在职干部家属,困难群众的一封公开信》,让群众理智看待猪价、粮价上涨,分析蚕桑产业的发展前景和20*年后两批养蚕收益低的主客观原因,要求共产党员、离退休干部家属起好带头、带领致富的作用,鼓励困难群众克服困难,发展蚕桑产业。

二是高位推动,强势推进。根据《土地承包法》和《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不能强行要求农户种植蚕桑,但是,20*年我镇的发展任务重,同时,蚕桑产业的发展也有其特殊性,最主要是防止药害,必须连片种植。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认为,只有产业发展了,绝大多数群众增收致富了,才是最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社会也才能和谐,而不能片面地理解以人为本,片面地理解和谐。于是,我镇统一以村“两委”提出规划,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确定塘图,连片推进,使想种的群众放心种,犹豫的群众跟着种,困难的群众大家在后推着种。为使工作得到落实,我镇领导班子成员都一一挂村,副主任科员以上在职干部也挂村,每个村都派出工作队员,每个队员都挂到塘图;同时,加大奖惩力度,书记、镇长责任制押金每人4000元,副职(含副主任科员)每人2000元,工作队员每人1000元,完成任务退还押金,同时等额奖励,完不成任务则不退还押金。

三是加大扶持提质增效。一方面是小额信贷资金扶持,解决群众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技术扶持,从种植规范、中耕管理到蚕房建盖等都有辅导员全程指导,如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我镇推行了宽行窄株的种植模式,每亩种植1300—1400株,蚕房标准上,要求新建蚕房都要建地火龙等,以促蚕桑产业迅速提质增效。

三、存在困难的问题

1、群众的产业投入能力低,抵御风险的能力低,阻碍产业的迅速发展;

2、种养技术水平低,影响产业效益的提升;

3、物价、工价上涨幅度较大,种桑养蚕的比较优势不如前些年明显;

4、各级干部敢于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负责的信念亟待树立和加强。

四、今后打算

1、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投入提升产业效益;

2、创新工作,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找到激发党员的自豪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着力点;建立充分发挥党领导下的青年、妇女、老协等组织作用的工作机制,形成聚精会神谋发展的氛围;探索新时期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行之有效的路子,为蚕桑产业规模化打下基础;

3、进一步健全细化责任制,在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强化勇于、敢于为xx经济社会发展负责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