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3:48:51

藏药范文篇1

全国藏药企业有百余家,西藏、青海的藏药企业较多,甘肃、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有不等的分布。据西藏自治区卫生厅数据显示,仅西藏,现已有藏药生产企业19家,在工商管理部门正式注册的藏药商标有20余个,藏药品已进入国内20个省、市、自治区市场。

2006年,西藏17家通过GMP认证的藏药生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23亿元,销售收入6.27亿元,上缴税费0.93亿元。在这一形势下,不少专家表示,未来的藏药企业应该向着现代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其中,一批优秀的藏药生产企业脱颖而出,如奇正藏药、晶珠藏药等已在全国各大市场上都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却未能真正打响藏药的旗号,并且绝大多数的藏药企业还未能成功走向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大关键的阻碍要素。

一、营销观念的落后

长期以来,西藏的相对闭塞使得医药行业一直处于欠发达的状态,传统的营销模式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法宝。大多数藏药企业在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普遍落后的前提下,也无心于产品的宣传和营销管理。抱着“药好不怕巷道深”的传统观念,以为仅凭药效好就可以卖得好。殊不知内地市场竞争早已异常激烈,多元化的渠道网络、节假日的特色促销和信息完善的数据库营销等,都已成为医药营销必不可少的有力手段。而这些营销手段所需投入的高额费用,是藏药企业从来不曾预想到的。一时之间,很多企业无法拿出资金,进退两难。

二、藏药行业出现严重内讧

藏药行业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生产企业众多,难以形成品牌集中度较高的品种。一些企业为了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视药用植物的生长周期规律,对其进行过度、无序的开采,使得不少藏药资源面临枯竭的局面,这些都加剧了藏药行业存在的严重的市场分散、品种散乱的结构不合理现象。

三、藏药价格相对昂贵

青藏高原地区生长着上千种的野生药用植物,藏药植物以其抗寒、抗旱、药用有效成分积累高、生物活性强等特性成为其他药用植物难以替代的稀奇药物资源。另一方面,由于藏药在炮制过程中严格遵守每一道工艺,因而所制藏药均为真材实料。这两方面都决定了藏药较一般药物的昂贵价格。

四、技术水平落后,科研能力较差

对技术改造的投入不足、缺乏科研创新能力,是大多数藏药企业长期存在的弊病。研发与生产的脱节,导致大多数藏药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低,由此企业的竞争力较弱。虽然我国是以仿制药为主,但是大多数医药企业已经开始重视研发能力。未来的医药市场是高技术壁垒产品的天下,如果藏药企业一味地墨守陈规,那么将很难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

五、通过GMP认证的企业较少

GMP作为医药行业的强制性认证,对医药企业整体的管理、生产等方面水平提升起着的重要的作用。GMP认证是针对所有医药企业而言的,然而,相较于内地医药企业来说起步较晚的藏药企业,在资金不足、生产体系不完整、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的情况下,很难进行GMP的认证,也就很难向药品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因此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种种不利的情况下,藏药企业如何打响自己的旗号呢?笔者认为不妨实施“文化营销”的发展战略。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传统民族,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刚好和藏医药所衍生出的“人文思想”不谋而合。而文化营销的核心正是发现并建立一种品牌与消费者在某一意识形态上能和谐共鸣的契合点。基于此,藏药文化营销的核心应该是神奇的疗效和神秘文化的融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人们日益强调回归自然、追求生态平衡的今天,来自雪域高原的藏药纯净无污染、毒副作用小的特性不正好切合人们对“是药三分毒”的忌惮心理,试问又岂会没有需求?

因此营销藏药的问题关键就在于消费者对其的模糊认知。藏药离我们太远,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平台将其推广出去。在解决这个营销领域上的沟通问题时,藏药企业需要引导消费者明白:我们对于藏药的了解,是与一种向往的文化分不开的。以文化为先导的传播方式,重在告诉大家藏药处在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下,一种什么样的医药背景下。因此采取“文化营销”是陷入困境中的藏药企业冲破阻碍,将步伐延伸至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最根本武器。

藏药文化营销的实施,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市场定位。通过对大量藏文化的分析,笔者将藏药的消费者定位于高档药品的消费群体。他们具备大部分相同的消费特征:中年家庭妇女,有幸福美满的家庭、炫耀心理、高雅的气质,其伴侣是商界的成功人士,具有丰厚的收入、较高的社会地位。由于其伴侣事业繁忙,不太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作为丈夫的好助手,太太更应该密切关注丈夫的身体状况,当他们生病时,应该给予他们及时、体贴的关心。而藏药作为一种文化营销传播的载体,所要传达的就是“对丈夫辛勤工作的感动,对丈夫健康的良好祝愿”这样一种营销理念。简言之,藏药的目标市场应该是“更关怀丈夫健康的太太”。

在准确的市场定位下,藏药企业可以开展以“站在世界脊梁上的藏药文化”为主题的系列营销活动,具体有以下四大营销策略:

六、开展“藏药进社区”活动

藏药产品的目标群体定位在家庭富裕的中年妇女,因此各大城市中的高档社区是藏药推介的首选。藏药企业可以在社区内进行藏药文化的展示会,可以展览出各种有关藏药的资料,如西藏文化的介绍,藏药炮制工艺的展示,各种藏药的图片及功能介绍,藏医学的渊源历史等,使消费者亲身领会藏药与藏文化的奥秘,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品牌影响力,而且还能够挖掘出最具可能的潜在购买者。

七、开展以“探索藏文化奥秘”为主题的西藏医疗旅游路线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开通,举世瞩目。这也为藏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遇。迎合这个契机,可以开通西藏医疗旅游路线。主打产品就是藏药浴,能够为消费者医治疾患、防病健身。旅游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消费者在进行藏药浴的同时领略西藏的特色景点,在异域风情中体会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可以有助于深度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满足文化旅游需求,提升产品档次。

八、拍摄以“藏药文化”为主题的连续剧或记录片

对于藏药产品的目标群体——家庭富裕的中年妇女来说,她们的闲暇时间相对较多,而她们平时最频繁的消遣方式之一就是看电视或上网。企业可以借助电视或网络的传播媒介将藏药文化的历史拍摄成连续剧或纪录片,通过直观的方式,将信息烙印在消费者的脑海中,引起共鸣,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营造出一种藏文化所带来的极具地域色彩的文化氛围。

九、建立“名太太”会员俱乐部

“名太太”会员俱乐部可以提升消费者的社会归属感和荣誉感,使她们感受到某种尊贵身份的象征。定期向目标群体发送邀请函,邀请她们参加企业组织的聊天沙龙活动,让她们自由抒发对藏药文化的认知和感受,同时引导她们对藏药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因为两种不同文化的融合需要一个过程,倾听消费者在不同文化下的声音,可以有助于藏药企业挖掘出更深的文化内涵,塑造强大的品牌力。期间还可穿插一些活动,如免费美容、彩妆推介、流行服饰搭配等,激发消费者的兴趣。

藏药范文篇2

一、加入WTO后西藏藏药产业面临的问题

尽管西藏藏医药产业最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中国加人WT0后,西藏藏医药企业正面临或即将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问题

在人们思想意识中,普遍认为藏医传统方法诊断、治疗,不如西医可靠,效果也不十分明显,传统藏医药只能起辅助治疗作用;不少藏药生产企业在制药工艺上重传统轻创新。同时,大部分藏药生产企业小富即安,知足长乐,对中国加人WTO后藏药产业的机遇与挑战研究不足,认为中国加人WTO以后,藏药市场没有大的变化,藏药市场仍然“风和日丽”。

(二)生产问题

1、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西藏经营与生产藏药的企业有40多家,其中生产企业22家、藏医医疗机构17家、高等教育机构1家,另外,西藏还有数家兼营藏药的商业机构(各级医药公司)。大部分藏药生产企业生产条件简陋,技术水平低,缺乏专业分工,企业规模小,造成西藏藏药产业集中度低、产业关联度低,企业之间低水平重复生产,使资源和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

2、缺乏严格的标准规范,产品质量急需进一步稳定。目前,西藏藏药生产企业能生产360多种藏成药,其中有218种藏成药已经制定了国家标准,还有一部分尚未建立科学的质量规范,缺乏严格的质量标准,疗效不准确,质量不稳定,一些藏成药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毒性过大,达不到国家标准,严重影响了藏药市场的开拓。

3、生产技术落后,部分企业尚未根本摆脱作坊式生产的局面。藏药生产企业基本上是从传统的医院制剂室转向发展为现代药品生产企业的,管理体制上由医院管理,创新乏力,制剂工艺水平和科技含量低。目前,决定医药生产技术水平有两大指标:一是全行业按GMP规范组织生产的企业数量;二是全行业采用全流程自动控制的企业数量。西藏藏药生产企业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离GMP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西藏仅有一家藏药生产企业(西藏自治区藏药股份公司)通过了GMP认证。

(三)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和管理工作问题

1、西藏药品监督管理体制不顺,体制创新有待进一步深化。西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和部分地(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刚成立不久,药品监督执法队伍力量薄弱,监督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所用技术检验设备陈旧,药品监管手段落后,缺少必备的办公设施以及日常监督管理和稽查所需的交通工具。这种状况,致使西藏药品监督管理体制难以适应中国作为WTO成员国的药品监督管理的要求。

2、缺乏管理与评价标准。目前在西藏藏药产品管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制定藏药临床诊断学标准和诊断疗效评价标准,以解决西藏藏药生产企业实现量化管理的“瓶颈”。

3、管理监督的严格性有待继续改进。西藏藏药生产企业具有生产批准文号的产品,重复较多,产品结构不合理,且调整难度大,制约了藏药的发展。在藏药广告宣传方面,还存在监管不严的问题。个别藏药生产企业忽视产品质量的提高,为推销自身产品,不惜作虚假广告,通过不实宣传制造所谓的“轰动效应”,这样一来,严重影响了藏药的信誉,到头来只会砸了自身的牌子,祸及整个藏药行业。

(四)资源问题

西藏对藏药材资源开发和种植规范的研究不够,加之盲目地过度采挖,使一些名贵药材资源生长环境遭到破坏而面临枯竭,野生药材质量不断下降,特别是冬虫夏草、藏茵陈、翼首草、独一味、鬼臼等多种野生动植物藏药材将面临退化,甚至有绝种的危险。如不及时、有效地找到一条合理利用资源的路子,藏药产业长远发展所依托的资源优势将会丧失。

(五)人才问题

西藏藏药产业随着一批藏医老专家相继谢世或退休,高层次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问题日益突出。藏药科研人才缺乏,致使藏医药科学基础与应用研究薄弱,特别是传统藏药的应用和基础研究,使得研究内容多重复,藏药的科技含量低,藏药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缺乏规范可靠的数据证明。目前,西藏藏药产业特别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需立即解决的是人才问题,西藏藏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到工作岗位后改行的较多,即使不改行的部分学生基本上都从事一般性的医务工作,致使人才断层、青黄不接。随着中国加人WTO后关税的进一步降低,国外新药将更加容易进人国内市场,国际大型医药公司在我国将占据越来越大的优势,西藏藏药产业有沦为原材料基地的危险。

二、加入WTO后西藏藏药产业的优势

加人WTO后,西藏藏药产业虽然面临很多的问题,但也还有很多的明显优势和潜在优势可供挖掘。

(一)独特的传统优势

自古以来,我国藏族人民在与自然界和各种疾病的抗争中积累了多种治疗经验,最终形成了颇具高原地方特色的藏医学体系。藏医药作为藏族先祖们代代相传下来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其历史之悠久、典籍之浩瀚、临床经验之丰富、理论体系之独特,是其他国家或地区、其他民族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这种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传统优势,是我们挖掘明显优势和潜在优势、培育和发展藏医药产业的基点。

(二)丰富的资源优势

西藏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为众多野生动植物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西藏共有动植物药材2000多种,这些药材资源都是藏药的重要原料。当今世界植物原料制药越来越被看重,产品进人国际市场的步伐逐步加快,这为西藏开发利用藏药材资源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顺应消费潮流的优势

富足、美好的生活令人们对生命的短暂产生恐惧,珍惜生命、追求质量的生活逐渐代替只求生存这个低水平的消费目标。回归自然反璞归真已不仅仅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有目的的追求,这样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绿色消费,绿色商品恰好能够满足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目标和愿望。众所周知,藏药是西藏天然无污染的商品之一,这正好迎合了时代潮流的发展。

(四)相对低康的成本优势

西藏藏药产业成本优势主要表现为:(1)西藏藏药产业目前基本上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劳动力价格低廉,导致藏药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也就使之具有价格优势。(2)加人WTO后,有利于藏药生产企业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提高藏药生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同时,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之一,可享受140多个WTO成员国的最低关税,这意味着降低了藏药产品的出口成本,将有利于产品的出口创汇。

三、加入WTO后西藏藏药产业应采取的对策

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西藏藏药生产企业在国内外医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必须意识到目前藏药发展面临的问题,要想在医药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就必须积极寻找对策,以应对加人WTO后的国际竞争。

(一)积极实施藏药产业现代化战略

我国加入WTO后,西藏藏药产业的现代化迫在眉睫。到2000年底,西藏藏药生产企业有22家,其中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有西藏药业、奇正藏药、金珠集团和自治区藏药厂4家企业。藏药生产的现代化不是某一家藏药企业所面对的问题,而是22家藏药生产企业所面对的问题,只有形成藏药现代化的产业大军,才能从容应对人世后医药市场的竞争,也才能使藏药在国际上占有应有的地位。

实现藏药产业现代化,藏药生产企业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它既是藏药生产现代化的探索者,又是实践者。藏药生产现代化需要工艺工程化,而工艺工程化的实现,要靠企业的全面技术进步。西藏藏药生产企业应广泛采用适合现代化生产的设备和检测装置,迅速实现生产程序化、检测自动化、输送管道化、包装机械化,探索出一套适合藏药生产特点,符合现代医药工业优质化生产过程的标准,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生产工艺,使藏药生产技术及生产工艺标准化,同时这种标准是被国际认可的。质量标准化、加工技术现代化、生产工艺工程化是藏药产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但是藏药的科技含量低,藏药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缺乏规范的、可靠的数据证明,特别是藏药的质量标准、药效研究等基本以传统经验为主,这成为藏药走向世界的制约“软瓶颈”。藏药生产企业要突破这个“软瓶颈”,就需要根据藏药的自身特点,建立起完善的藏药质量标准控制体系,制订出国际市场接受的质量标准控制体系。

(二)大力推进藏药产业化进程

为促使我国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计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行了历时两年多的深人研究,并结合“十五”计划的实施,2002年正式提出了“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实施方案”。西藏要结合西藏实际情况,积极实施“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实施方案”,培育西藏藏药产业的大品种、大企业、大市场,有目标、有重点地实施现代藏药产业化示范工程,提升藏药产业的内在竞争力。

1、以大品种为核心,延伸藏药产业链。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现代藏药的产业化。以藏药企业为纽带,扩大藏药产业的关联度。在促使一批具有代表性藏药骨干企业技术进步、现代藏药工业化生产的同时,带动藏药农业(藏药材生产基地)、新型制药机械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化。

2、以大企业为龙头,实施“政企研”合作行动计划。选择具有规模优势的大企业为载体,促进其与有科研优势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其他社会资源有效地结合,形成现代藏药的技术支撑体系。特别是在政府的扶持引导下,以藏药生产企业为主体建设自治区级、甚至部级藏药研究开发中心,在藏药材繁育与规范化种植、加工工艺规范、剂型创新与规范等关键技术领域,形成重大科技成果后续工程化研究、单项科技成果系统集成的工程化试验环境,改变西藏藏医科学研究工作薄弱的现状。

3、以大市场为依托,加强市场急需新品种的开发。以藏族聚集区为基本依托,以国内市场为大本营,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立足西藏,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加强市场调研,搞好市场细分,挖掘传统产品,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沛场急需的新品种,使西藏的藏药进人国际市场,通过市场竞争促进西藏藏药产业的技术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三)推进藏药企业集团化、国际化

目前,西藏藏药生产企业规模小、布局散、质量差、科技含量低的现象十分突出。再加之,我国加人WTO以后,意味着要从贸易层次提高到参与国际分工的层次,藏医药企业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即在国际范围内重新组合生产能力。这就要求对整个藏药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快西藏藏药产业的集团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西藏藏药企业应组建和发展藏医药企业集团,要拓宽思路,开阔眼界,打破地域限制,突破行为界限,打破所有制界限,让生产要素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进行优化组合,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生产经营多样化和集团多功能化,进而形成更大的技术经济和规模经济优势。

国际化经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集团发展的一个客观要求,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西藏企业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西藏藏药企业在继续建立和完善海外营销网的同时,要开始到海外投资办厂,逐步实现在制造成本最低的地方制造,在融资成本最低的地方融资,在资源价格最低的地方购买资源。西藏藏药企业只有实施“走出去”战略,组建和发展藏医药企业集团,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有较高层次的国际化经营。

(四)建立应对机制,迎接面临的巨大挑战

大部分西藏藏药企业没有专门的法律部门或者常年法律顾问,即自身没有应对法律问题的机制。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应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的商业竞争了,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面对挑战,西藏藏医药企业应当采取积极措施。1、尽快建立法律应对机制。作为一家规范的企业,必须拥有自己专门的法律部门。西藏藏药企业应尽快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法律部门,其职能是建立一套基本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即在如合同的审核、签订、履行等环节,在投资、合作等项目中预防法律风险的产生,将纠纷的诱因消灭在初始阶段;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倾销投诉,协助有关部门对倾销案件开展调查;督促藏药企业遵守我国的外国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外国投资者在我国投资的审查、批准程序,防止资金雄厚的外国大企业冲击和威胁到西藏藏医药企业的健康发展。

2、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必要的法律培训。西藏藏药企业普遍认为,技术培训、文化培训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我们可以看到,西藏很多藏药企业在业务纠纷中往往处于不利位置或者被迫履行不平等的合约,部分原因是企业员工在业务操作中不够规范,法律意识淡薄。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之一,我国将在更大蔽围内和亘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一大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更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这就更加要求西藏藏药企业及其员工加快转变观念,尽快学会、掌握过去不熟悉的世贸规则、国际惯例和其他经济法律、法规,不仅要懂得“自卫”,还要学会“主动出击”,直接面对全球竞争对手的严峻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为了用较少的费用避免较大的损失,对员工进行法律培训是很必要的。

(五)加快藏药流通体制改革

目前,西藏藏药生产企业基本上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掌控销售终端市场。加人WTO后,加快西藏药品流通体制新的一轮改革,就是要引导医药商业企业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格局发展,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推动产权制度改革。打破地方保护,冲破行业垄断,推动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吸引各行业、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参资人股药品流通企业,促进优势药品流通企业的发展与联合,支持鼓励大型药品流通企业进行改制、改组、改造,积极推进医药商业的合资试点。特别是西藏藏药生产企业要积极采取兼并、重组、联合等多种方式参资人股药品流通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得成熟的销售渠道。

2、实施扶优扶强战略。通过战略重组,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同时,建立一批区域性的药品连锁企业,推广配送制和零售连锁经营制,建立庞大的市场网络。西藏自治区级医药商业企业(药品流通企业)可以对西藏各地(市)医药商业企业进行兼并、联合后改造为区域性配送中心。同时,加快药品行业实行计算机管理,加快药品数据库与条形码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未通过GSP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取消其药品经营资格。

藏药范文篇3

关键词:药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西药结合;应用型人才

药学的社会任务包括为人类的健康研制新药,生产供应药品,保证合理用药,培养药师、药学科学家和企业家,以及组织药学力量。[1]在任何发展阶段,药学教育都离不开药学的社会功能和任务这个核心。西藏是藏医药学的发源地,藏药应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藏医药相关文献众多,因此,西藏成为研究藏药、发现藏药和发展藏药最重要的场所。与国内其它大部分高校相比,西藏高等药学教育具有自身突出的特点,文章通过分析西藏大学药学专业发展情况,探讨西藏高等药学教育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西藏特色高等药学学科的发展及整个藏医药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藏药学专业发展现状

1.1中国藏药相关药学(藏药学)专业发展现状。目前,国内一些院校如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青海大学藏医学院等高校开设了藏药专业,学制四年,主要培养的是具有藏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从事藏药研制、营销和质量监管、教学及藏药开发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开设的主干课程基本以藏医药学理论基础为主,辅以现代药学专业课程。藏药课程包括藏医概论学、藏医人体学、藏医病机学、藏药学、藏医三大基因学、藏医保健学、藏医伦理学、藏药植物学、藏药动物学、藏药矿物学、藏医药物学、水银洗练法、藏医常用配方学、藏药冶炼学、藏药炮制学、藏药方剂学、藏药泻治学等;现代药学课程较少,一般包括了药理学、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制剂分析、生药学、民族药物学、药事管理学。青海大学、甘肃中医学院等采用双语授课,藏医药相关课程为藏语授课,药学相关课程为汉语授课;而成都中医药大学则采用了汉语授课。青海大学藏医学院药学本科开设17门藏医药专业课程,14门现代药学课程。这些院校藏药学专业最主要的特点是在有限的学时下,开设了较完善的藏医药基础理论课程,而现代医药基础课程几乎没有。这些高校培养的藏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藏医药高等人才的空白。然而,因为地理位置以及藏药产业特点限制,内地高等医药人才几乎很难向西藏流动,现代药学人才的缺乏极度限制了西藏藏医药产业的发展。1.2西藏地区高等药学专业发展的现状。高等药学教育的社会任务是培养药学高级人才,创新药学科研成果并促进转化,推动制药工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各类高等药学教育,为社会提供药学服务。[2]西藏现代高等药学教育发展起步晚,药学专业为新兴专业,区内两所本科高等院校西藏藏医药大学和西藏大学医学院的(藏)药学专业分别创建于2001年和2005年,每年大约输出毕业生100人次。截至2017年,西藏藏医药产业相关人才80%以上来自这两所院校,为西藏医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西藏藏医药大学以藏药为主,在传统藏药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药学相关的课程: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等,在现代医药基础课程生物化学、医药数理统计等方面的课程还未开设;而西藏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以现代药学为主,特色定位在“藏西药结合”方面,开设了国内高等院校药学专业必须的所有现代药学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还开设了藏药动物、植物、矿物等方面的课程,藏医基础理论课程较少。西藏的两所高等院校对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各有侧重,但都同时兼具有一定的藏医药理论课程和现代药学相关课程。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藏医药和现代药学的教学过程、教材均完全独立,任课教师背景均为单一的药学背景或藏药学背景,缺乏复合型教师,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存在断层,被分割成零碎片段和模块,两个分枝之间的知识不能融会贯通。长此以往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医药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并具有独特优势,成为西藏高等药学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2西藏大学药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1“藏西药结合”复合型人才是藏药产业发展的关键。《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藏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十二五’末,西藏将建设以藏药产业为主的藏医药产业园区,打造综合性产业;建立3-5个紧缺品种种植研究基地;开发3-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藏药产品;培养2-3家年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人民币的藏药骨干企业;培养藏药中级科研人员220名,高级研究人员50名”等。这一规定明确了未来五年西藏藏药产业的的发展方向,高等药学相关人才的空缺将进一步显现。截止2010年底,西藏全区有包括奇正藏药、甘露藏药、晶珠藏药等知名藏药企业在内的医药企业23家,其中藏药生产企业18家;目前生产并已上市销售的产品包括丸剂、散剂、胶囊剂、颗粒剂、涂膜剂、贴膏剂等8种剂型的700多种,而2010版《中国药典》仅收载了仁青常觉、七十味珍珠丸等19种疗效确切的珍贵藏成药。[3]由此看来西藏藏药医学基础研究薄弱、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疗效及安全性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大部分藏药材及其炮制工艺和质量控制技术尚未健全等一系列因素制约了藏药的现代化进程。因此需要培养具有系统理论基础和学科体系支撑的既懂传统藏医药理论又懂现代药学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2.2西藏大学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内涵。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理论中最基本的核心概念,也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西藏大学本科培养方案每4年修订一次。藏西药结合特色药学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最新版为2014年修订版,培养目标为培养“从事藏、西药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制备、药物及其制剂的分析检验、药品调剂、医院药房及药店管理药品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药学人才”。因此,如果说国内重点院校的药学专业重在培养科研和创新能力,特色藏西药结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则是具有藏药学知识的现代药学复合应用型人才,他们不仅具备国内高等药学院校药学专业人才的相同知识体系和基本技能,还应具有藏药学专业人才同等的藏医药文献调阅、研读、分析能力,在从事藏药的分析、检验、药品监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2.3对接藏药产业人才需求,构建特色课程。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才、如何培养人才而展开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总体规划。课程体系决定了所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依据和最终目的。培养具有藏药知识的复合型现代药学人才是藏西药结合专业教育中的培养目标。因此,在课程体系教育教学的构建中,有别于藏药专业以藏药课程为主,藏西药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现代药学课程为主,藏药课程为补充的特色课程体系。西藏大学药学专业2014版培养方案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32门,其中藏医药课程10门,现代医药课程32门。10门藏医药课程分别为藏医学概论、藏医人体学、藏医病机学、藏医药理学、藏药植物学、藏药动物学、藏药矿物学、藏药炮制冶炼学、藏药方剂学、藏医保健学,这些课程全部采用藏语授课;除了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用植物、生药学等现代药学专业课程外,藏西药结合专业还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系统解剖学、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数理统计学等基础课也列入了药学必修课程中,为藏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2018年藏西药结合专业将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使现代药学与藏医药学课程比例更加合理化,加大两大分支学科之间交流和融合,真正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藏医药理论知识和现代药学技术的人才,可以通过藏医药文献查阅调研、民间探访等发现有特殊功效的藏药,为藏药新药开发、质量控制和临床药物合理使用提供服务。2.4开展特色教材建设,重点建设特色课程。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材直接使用者。与教学主体相适应的教材,对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引领教学方向具有重要的的作用。目前西藏大学藏西药结合特色药学专业的现代药学相关课程采用了“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用汉语授课;开设的藏药课程采用传统藏语教材,用藏语授课。藏药、西药两条主线完全独立进行,学生的知识呈现碎片化、模块化的特征,教学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次,为了适应藏汉双语教学的需要,2005-2017年,西藏大学藏西药结合特色药学专业每年在全区范围内招收藏族学生30-50人不等,十几年来录取分数线一直在200-300分之间,其中还包括藏语文成绩50-90分不等,与医药专业相关密切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成绩仅在20-80分之间。可以看出,西藏大学藏西药结合特色药学专业学生生源的数理化基础薄弱,相应实验技能欠缺,学生对教师汉语授课理解较困难,知识接受也较慢。采用与国内同类高校一样的教材、教学进度和培养要求,在四年之内完成藏药、现代药学的所有主干课程,学生的负荷很重,也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开展特色教材建设,在将传统藏语教材汉化的同时,将现有的藏药植物、藏药动物、炮制冶炼等教材和现代药用植物、生药学等教材进行整合和灵活应用,成为藏西药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材建设的一个主要方向。2.5面向市场,开拓多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调节人才供求矛盾的机制。当前,中国形成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西藏地广人稀,许多高海拔地区无法通过双向选择引进所需的人才。根据西藏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西藏自治区对高校毕业就业生统一采取公开考录制度,这种就业方式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解决了西藏区域人才不平衡的问题,极大地促进了西藏地区的整体发展,尤其是边远地区急需人才的引入。然而,药学毕业生对公开考录的就业方式形成依赖,完全忽视了市场在就业中对人才资源配置的作用。作为刚刚起步的西藏高等药学教育,2009年首批藏西药结合专业学生毕业时,就业率近100%,后面几届的就业率虽然有所降低,但普遍良好。然而,2018年5月,西藏大学藏西药结合特色药学专业通过第一批公招考试招录的比列不到10%,创下历史新低。

市场调研显示,西藏各种医药公司、制药部门等人才缺口很大,专业人才极缺。因此,西藏医药市场出现了毕业生难就业、医药企业人才缺乏的矛盾现象。分析西藏药学专业毕业生近十年的就业情况,不难发现,近十年进入医药公司、制药厂等非事业单位的西藏药学毕业生几乎为零。就业模式单一,就业观念陈旧,成为西藏医药行业人才供需不平衡的决定性因素。药学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离不开市场而生存。研究显示,2006年上海复旦大学药学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性质的仅占36.89%;[4]2017年某高校的药学本科生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进入机关事业、医疗卫生单位的学生仅占14.2%,从事药品营销、医药生产研发和零售等非事业单位的占50%以上。[5]2018年6月至7月,通过企业进校园的方式进行毕业生双选会后,2018年藏西药结合方向药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超过了85%.因此,改变传统就业观念,提前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增加学生在医药、制药企业见习、实习的机会,开拓多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加强对药学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改变学生的市场抗拒心理,引入市场机制,成为民族地区本科特色专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民族地区的本科院校设立特色专业,既可以解决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史遇到的人才瓶颈情况,也可以提高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的专业竞争力。同时,西藏大学“藏西药结合”特色药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为面向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高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铁鸿鹄,任唯贤.民族教育的性质与特点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1991(1):5-9.

[2]涂自良,程晓莉,吴红菱,等.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药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J].药学教育,2007,23(4):15-17.

[3]钟国跃,周福成,石上梅,等.藏药材常用品种及质量标准现状调查分析研究[J].中国中药,2012,37(16):2349-2355.

[4]叶桦.历届药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J].药学教育,2006,22(5):58-60.

藏药范文篇4

全国藏药企业有百余家,西藏、青海的藏药企业较多,甘肃、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有不等的分布。据西藏自治区卫生厅数据显示,仅西藏,现已有藏药生产企业19家,在工商管理部门正式注册的藏药商标有20余个,藏药品已进入国内20个省、市、自治区市场。2006年,西藏17家通过GMP认证的藏药生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23亿元,销售收入6.27亿元,上缴税费0.93亿元。在这一形势下,不少专家表示,未来的藏药企业应该向着现代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其中,一批优秀的藏药生产企业脱颖而出,如奇正藏药、晶珠藏药等已在全国各大市场上都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却未能真正打响藏药的旗号,并且绝大多数的藏药企业还未能成功走向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大关键的阻碍要素。

一、营销观念的落后

长期以来,西藏的相对闭塞使得医药行业一直处于欠发达的状态,传统的营销模式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法宝。大多数藏药企业在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普遍落后的前提下,也无心于产品的宣传和营销管理。抱着“药好不怕巷道深”的传统观念,以为仅凭药效好就可以卖得好。殊不知内地市场竞争早已异常激烈,多元化的渠道网络、节假日的特色促销和信息完善的数据库营销等,都已成为医药营销必不可少的有力手段。而这些营销手段所需投入的高额费用,是藏药企业从来不曾预想到的。一时之间,很多企业无法拿出资金,进退两难。

二、藏药行业出现严重内讧

藏药行业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生产企业众多,难以形成品牌集中度较高的品种。一些企业为了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视药用植物的生长周期规律,对其进行过度、无序的开采,使得不少藏药资源面临枯竭的局面,这些都加剧了藏药行业存在的严重的市场分散、品种散乱的结构不合理现象。

三、藏药价格相对昂贵

青藏高原地区生长着上千种的野生药用植物,藏药植物以其抗寒、抗旱、药用有效成分积累高、生物活性强等特性成为其他药用植物难以替代的稀奇药物资源。另一方面,由于藏药在炮制过程中严格遵守每一道工艺,因而所制藏药均为真材实料。这两方面都决定了藏药较一般药物的昂贵价格。

四、技术水平落后,科研能力较差

对技术改造的投入不足、缺乏科研创新能力,是大多数藏药企业长期存在的弊病。研发与生产的脱节,导致大多数藏药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低,由此企业的竞争力较弱。虽然我国是以仿制药为主,但是大多数医药企业已经开始重视研发能力。未来的医药市场是高技术壁垒产品的天下,如果藏药企业一味地墨守陈规,那么将很难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

五、通过GMP认证的企业较少

GMP作为医药行业的强制性认证,对医药企业整体的管理、生产等方面水平提升起着的重要的作用。GMP认证是针对所有医药企业而言的,然而,相较于内地医药企业来说起步较晚的藏药企业,在资金不足、生产体系不完整、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的情况下,很难进行GMP的认证,也就很难向药品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因此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种种不利的情况下,藏药企业如何打响自己的旗号呢?笔者认为不妨实施“文化营销”的发展战略。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传统民族,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刚好和藏医药所衍生出的“人文思想”不谋而合。而文化营销的核心正是发现并建立一种品牌与消费者在某一意识形态上能和谐共鸣的契合点。基于此,藏药文化营销的核心应该是神奇的疗效和神秘文化的融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人们日益强调回归自然、追求生态平衡的今天,来自雪域高原的藏药纯净无污染、毒副作用小的特性不正好切合人们对“是药三分毒”的忌惮心理,试问又岂会没有需求?

因此营销藏药的问题关键就在于消费者对其的模糊认知。藏药离我们太远,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平台将其推广出去。在解决这个营销领域上的沟通问题时,藏药企业需要引导消费者明白:我们对于藏药的了解,是与一种向往的文化分不开的。以文化为先导的传播方式,重在告诉大家藏药处在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下,一种什么样的医药背景下。因此采取“文化营销”是陷入困境中的藏药企业冲破阻碍,将步伐延伸至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最根本武器。藏药文化营销的实施,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市场定位。通过对大量藏文化的分析,笔者将藏药的消费者定位于高档药品的消费群体。他们具备大部分相同的消费特征:中年家庭妇女,有幸福美满的家庭、炫耀心理、高雅的气质,其伴侣是商界的成功人士,具有丰厚的收入、较高的社会地位。由于其伴侣事业繁忙,不太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作为丈夫的好助手,太太更应该密切关注丈夫的身体状况,当他们生病时,应该给予他们及时、体贴的关心。而藏药作为一种文化营销传播的载体,所要传达的就是“对丈夫辛勤工作的感动,对丈夫健康的良好祝愿”这样一种营销理念。简言之,藏药的目标市场应该是“更关怀丈夫健康的太太”。

在准确的市场定位下,藏药企业可以开展以“站在世界脊梁上的藏药文化”为主题的系列营销活动,具体有以下四大营销策略:

六、开展“藏药进社区”活动

藏药产品的目标群体定位在家庭富裕的中年妇女,因此各大城市中的高档社区是藏药推介的首选。藏药企业可以在社区内进行藏药文化的展示会,可以展览出各种有关藏药的资料,如西藏文化的介绍,藏药炮制工艺的展示,各种藏药的图片及功能介绍,藏医学的渊源历史等,使消费者亲身领会藏药与藏文化的奥秘,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品牌影响力,而且还能够挖掘出最具可能的潜在购买者。

七、开展以“探索藏文化奥秘”为主题的西藏医疗旅游路线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开通,举世瞩目。这也为藏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遇。迎合这个契机,可以开通西藏医疗旅游路线。主打产品就是藏药浴,能够为消费者医治疾患、防病健身。旅游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消费者在进行藏药浴的同时领略西藏的特色景点,在异域风情中体会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可以有助于深度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满足文化旅游需求,提升产品档次。

八、拍摄以“藏药文化”为主题的连续剧或记录片

对于藏药产品的目标群体——家庭富裕的中年妇女来说,她们的闲暇时间相对较多,而她们平时最频繁的消遣方式之一就是看电视或上网。企业可以借助电视或网络的传播媒介将藏药文化的历史拍摄成连续剧或纪录片,通过直观的方式,将信息烙印在消费者的脑海中,引起共鸣,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营造出一种藏文化所带来的极具地域色彩的文化氛围。

九、建立“名太太”会员俱乐部

“名太太”会员俱乐部可以提升消费者的社会归属感和荣誉感,使她们感受到某种尊贵身份的象征。定期向目标群体发送邀请函,邀请她们参加企业组织的聊天沙龙活动,让她们自由抒发对藏药文化的认知和感受,同时引导她们对藏药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因为两种不同文化的融合需要一个过程,倾听消费者在不同文化下的声音,可以有助于藏药企业挖掘出更深的文化内涵,塑造强大的品牌力。期间还可穿插一些活动,如免费美容、彩妆推介、流行服饰搭配等,激发消费者的兴趣。

藏药范文篇5

长期以来,西藏的相对闭塞使得医药行业一直处于欠发达的状态,传统的营销模式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法宝。大多数藏药企业在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普遍落后的前提下,也无心于产品的宣传和营销管理。抱着“药好不怕巷道深”的传统观念,以为仅凭药效好就可以卖得好。殊不知内地市场竞争早已异常激烈,多元化的渠道网络、节假日的特色促销和信息完善的数据库营销等,都已成为医药营销必不可少的有力手段。而这些营销手段所需投入的高额费用,是藏药企业从来不曾预想到的。一时之间,很多企业无法拿出资金,进退两难。

二、藏药行业出现严重内讧

藏药行业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生产企业众多,难以形成品牌集中度较高的品种。一些企业为了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视药用植物的生长周期规律,对其进行过度、无序的开采,使得不少藏药资源面临枯竭的局面,这些都加剧了藏药行业存在的严重的市场分散、品种散乱的结构不合理现象。

三、藏药价格相对昂贵

青藏高原地区生长着上千种的野生药用植物,藏药植物以其抗寒、抗旱、药用有效成分积累高、生物活性强等特性成为其他药用植物难以替代的稀奇药物资源。另一方面,由于藏药在炮制过程中严格遵守每一道工艺,因而所制藏药均为真材实料。这两方面都决定了藏药较一般药物的昂贵价格。

四、技术水平落后,科研能力较差

对技术改造的投入不足、缺乏科研创新能力,是大多数藏药企业长期存在的弊病。研发与生产的脱节,导致大多数藏药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低,由此企业的竞争力较弱。虽然我国是以仿制药为主,但是大多数医药企业已经开始重视研发能力。未来的医药市场是高技术壁垒产品的天下,如果藏药企业一味地墨守陈规,那么将很难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

五、通过GMP认证的企业较少

GMP作为医药行业的强制性认证,对医药企业整体的管理、生产等方面水平提升起着的重要的作用。GMP认证是针对所有医药企业而言的,然而,相较于内地医药企业来说起步较晚的藏药企业,在资金不足、生产体系不完整、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的情况下,很难进行GMP的认证,也就很难向药品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因此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种种不利的情况下,藏药企业如何打响自己的旗号呢?笔者认为不妨实施“文化营销”的发展战略。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传统民族,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刚好和藏医药所衍生出的“人文思想”不谋而合。而文化营销的核心正是发现并建立一种品牌与消费者在某一意识形态上能和谐共鸣的契合点。基于此,藏药文化营销的核心应该是神奇的疗效和神秘文化的融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人们日益强调回归自然、追求生态平衡的今天,来自雪域高原的藏药纯净无污染、毒副作用小的特性不正好切合人们对“是药三分毒”的忌惮心理,试问又岂会没有需求?

因此营销藏药的问题关键就在于消费者对其的模糊认知。藏药离我们太远,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平台将其推广出去。在解决这个营销领域上的沟通问题时,藏药企业需要引导消费者明白:我们对于藏药的了解,是与一种向往的文化分不开的。以文化为先导的传播方式,重在告诉大家藏药处在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下,一种什么样的医药背景下。因此采取“文化营销”是陷入困境中的藏药企业冲破阻碍,将步伐延伸至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最根本武器。

藏药文化营销的实施,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市场定位。通过对大量藏文化的分析,笔者将藏药的消费者定位于高档药品的消费群体。他们具备大部分相同的消费特征:中年家庭妇女,有幸福美满的家庭、炫耀心理、高雅的气质,其伴侣是商界的成功人士,具有丰厚的收入、较高的社会地位。由于其伴侣事业繁忙,不太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作为丈夫的好助手,太太更应该密切关注丈夫的身体状况,当他们生病时,应该给予他们及时、体贴的关心。而藏药作为一种文化营销传播的载体,所要传达的就是“对丈夫辛勤工作的感动,对丈夫健康的良好祝愿”这样一种营销理念。简言之,藏药的目标市场应该是“更关怀丈夫健康的太太”。

在准确的市场定位下,藏药企业可以开展以“站在世界脊梁上的藏药文化”为主题的系列营销活动,具体有以下四大营销策略:

六、开展“藏药进社区”活动

藏药产品的目标群体定位在家庭富裕的中年妇女,因此各大城市中的高档社区是藏药推介的首选。藏药企业可以在社区内进行藏药文化的展示会,可以展览出各种有关藏药的资料,如西藏文化的介绍,藏药炮制工艺的展示,各种藏药的图片及功能介绍,藏医学的渊源历史等,使消费者亲身领会藏药与藏文化的奥秘,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品牌影响力,而且还能够挖掘出最具可能的潜在购买者。

七、开展以“探索藏文化奥秘”为主题的西藏医疗旅游路线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开通,举世瞩目。这也为藏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遇。迎合这个契机,可以开通西藏医疗旅游路线。主打产品就是藏药浴,能够为消费者医治疾患、防病健身。旅游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消费者在进行藏药浴的同时领略西藏的特色景点,在异域风情中体会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可以有助于深度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满足文化旅游需求,提升产品档次。

八、拍摄以“藏药文化”为主题的连续剧或记录片

对于藏药产品的目标群体——家庭富裕的中年妇女来说,她们的闲暇时间相对较多,而她们平时最频繁的消遣方式之一就是看电视或上网。企业可以借助电视或网络的传播媒介将藏药文化的历史拍摄成连续剧或纪录片,通过直观的方式,将信息烙印在消费者的脑海中,引起共鸣,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营造出一种藏文化所带来的极具地域色彩的文化氛围。

九、建立“名太太”会员俱乐部

“名太太”会员俱乐部可以提升消费者的社会归属感和荣誉感,使她们感受到某种尊贵身份的象征。定期向目标群体发送邀请函,邀请她们参加企业组织的聊天沙龙活动,让她们自由抒发对藏药文化的认知和感受,同时引导她们对藏药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因为两种不同文化的融合需要一个过程,倾听消费者在不同文化下的声音,可以有助于藏药企业挖掘出更深的文化内涵,塑造强大的品牌力。期间还可穿插一些活动,如免费美容、彩妆推介、流行服饰搭配等,激发消费者的兴趣。

由于藏药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因此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营销:包装文化,即将特色演绎成品牌内涵,例如在包装上可以将雄伟的青藏高原和神秘的布达拉宫的图案融入,突显出藏药文化的神奇与神秘;礼品文化,即将藏药企业自身的品牌内涵与西藏地区的特色饰品相结合,为消费者打造独一无二的礼品,如注入藏药企业内涵的温度计、台历、水杯等。

以往,传统藏药的营销模式单一,靠招商来积累资金是比较缓慢的,不能保持现金流的顺畅对一个企业来说,就很难做到自主经营与发展。而藏药企业如果继续依靠这种模式走下去,必将自取灭亡。在营销领域中,产品质量、品牌、服务等都是企业竞争的有力手段,但并不是绝对的。每个企业都应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藏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应该是神奇疗效与神秘文化的融合。在新生营销的变革时代,藏药企业应该紧紧抓住文化营销这一强大的竞争武器,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化的文化营销的经营模式,运用藏文化的优势力量,制定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营销策略,集中力量推进藏药与文化营销的建设,打造出一条以藏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与医药的特色经营道路。

参考文献:

[1]中药网.

[2]中国营销传播网.

藏药范文篇6

【关键词】花锚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花锚属植物全球约有八十余种,分布在北半球及南美,其中已进行有关植化研究的只有4种:Haleniacorniculata,H.elliptica,H.campanulata和H.asclepiadea。我国有该属植物两种,为花锚H.corniculata和椭圆叶花锚H.ellipiticaD.Don[1,2]。椭圆叶花锚(又名黑及草;藏语称“去合斗拉果玛”;蒙名为希赫日-地格达),是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2],为龙胆科Gentianaceae花锚属HaleniaBorkh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地,生于海拔2500~4400m的林下或草原[3]。它性味苦寒,全草入药,为藏蒙药系统中治疗肝胆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现代医学验证其对治疗肝炎有疗效。以花锚为主药材研制、开发的治疗肝胆系统疾病的成品藏药,具有疗效稳定,效率高等特点,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我国藏药事业的迅速发展,椭圆叶花锚的药用资源需求量快速增加,由于过度采挖,导致其野生植物资源日益枯竭。为了扩大花锚资源的有效利用,笔者对其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分离到的化学成分、有效活性成分及其药理活性和人工引种栽培技术、组织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为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化学成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花锚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口山)酮及(口山)酮苷类、裂环烯醚萜类、三萜类、黄酮类以及一些生物碱类化合物等。

1.1(口山)酮及(口山)酮苷孙洪发等[4]从椭圆叶花锚中得到五种(口山)酮成分,分别为1,7-二羟基-2,3,4,5-四甲氧基(口山)酮,1,5-二羟基-2,3,7-三甲氧基(口山)酮,1,2-二羟基-3,4,5-三甲氧基(口山)酮,1,5-二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和1,7-二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

孙洪发等[5]又从椭圆叶花锚中得到3种(口山)酮苷成分,分别为1-o-[β-D-木吡喃糖-(1-6)-β-D-葡萄吡喃糖]-2,3,5,7-四甲氧基(口山)酮,1-o-[β-D-木吡喃糖-(1-6)-β-D-葡萄吡喃糖]-2,3,5-三甲氧基(口山)酮和1-o-[β-D-木吡喃糖-(1-6)-β-D-葡萄吡喃糖[-2,3,4,5-四甲氧基(口山)酮。其中1-o-[β-D-木吡喃糖-(1-6)-β-D-葡萄吡喃糖]-2,3,5,7-四甲氧基(口山)酮(花锚苷)和1-o-[β-D-木吡喃糖-(1-6)-β-D-葡萄吡喃糖[-2,3,5-三甲氧基(口山)酮(去甲氧基花锚苷)为该属植物抗肝炎的两种有效成分。

张德等[6]采用元素分析(EA)、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差示扫描量热(DSC)等分析方法首次从藏药花锚中分离得到两种针状结晶化合物,分别为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1-hydroxy-3,7,8-trimethoxyxanthone)和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1,7-dihydroxy-3,8-dimethoxyxanthone)。

高洁等[7]从椭叶花锚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8个(口山)酮化合物,分别为1,7-二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1-羟基-2,3,4,7-四甲氧基(口山)酮,1,7-二羟基-2,3,4,5-四甲氧基(口山)酮,1,7-二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1,5-二羟基-2,3-二甲氧基(口山)酮,1-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1-羟基-2,3,4,5-四甲氧基(口山)酮和1-羟基-2,3,5,7-四甲氧基(口山)酮。

1.2其它成分Rodrigaez等[8]从花锚中分离得到了一种的黄酮类葡萄糖苷;高光跃等[9]从椭圆叶花锚全草中测出含有獐牙菜苦苷和当药苷;Dhasmana等[10]从椭圆叶花锚全草中分离得到齐墩果酸和谷甾醇葡萄糖苷;Rodrigaez等[11]从花锚中分离得到了一种二糖酯裂环烯醚萜。

2药理活性

花锚为藏蒙药中治疗肝胆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其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地藏民族地区,目前对花锚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1保肝降酶作用张经明等[12]采用花锚煎剂(含花锚苷)对CCl4造成的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表明,花锚苷可明显增加核糖核酸;药理实验证明,花锚中的花锚苷和去甲氧基花锚苷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可增加核糖核酸,增加肝糖元,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加速坏死组织的修复,是该植物抗肝炎的主要有效成分。周富强[13]通过不同剂量西宁花锚对CCl4实验性肝损伤后肝糖元的含量的研究,发现西宁花锚对CCl4损伤后小鼠肝糖元的储存的恢复有一定的药效,可显著提高肝糖元的含量。

马学惠等[14]在齐墩果酸防治CCl4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中,发现该药物能使血清GPT明显下降,肝内甘油三酯积累量减少;同时,能使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轻,糖原蓄积增加,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宫新江等[15]的齐墩果酸对环磷酰胺所致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表明,齐墩果酸能抑制环磷酰胺所致的肝细胞上清液ALT,AST及LDH活力升高,肝细胞MTT值减小,说明齐墩果酸可抗环磷酰胺所致肝细胞损伤。

王晓峰等[16]采用原代培养的小鼠肝细胞,以3H-胸腺嘧啶和3H-亮氨酸掺入的方法,研究经齐墩果酸预处理后的小鼠的肝细胞DNA和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变化,结果发现齐墩果酸能促进肝细胞DNA及蛋白质合成,且合成速率明显增高,具有保肝作用。另外王晓峰等[17]报道齐墩果酸在对小鼠肝内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的直接作用时,小鼠血清样品与不同浓度的齐墩果酸分别作用后,谷丙转氨酶活性则显著降低,说明齐墩果酸对谷丙转氨酶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2.2降血糖作用苗德田等[18]研究了齐墩果酸对大鼠血糖的影响,结果显示,齐墩果酸对化学性高血糖模型大鼠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柳占彪等[19]用齐墩果酸对高血糖大鼠治疗,结果发现单一的齐墩果酸具有降低高血糖的作用,同时在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和血清胰岛素均有明显升高。

2.3抗炎作用戴岳等[20]采用多种实验性炎症模型证实齐墩果酸对二甲苯与乙酸引起的小鼠皮肤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对角叉菜胶等多种致炎物引起的大量足垫肿胀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2.4抗氧化活性肝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是造成肝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洁等[7]在研究藏药花锚中(口山)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时,从椭叶花锚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8个(口山)酮化合物,且该类化合物在一定程度上能显著抑制Fe2+-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丙二醛的生成,有效降低肝微粒体膜的氧化损伤。因此,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2.5其他作用椭圆叶花锚的干浸膏可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具有调节体液免疫的作用,使降低的血清溶血素及脾细胞免疫溶血活性提高到正常水平[21]。另有报道椭圆叶花锚全草的氯仿可溶部分(富含口山酮葡萄糖苷)具有抗阿米巴作用[22]。

3人工栽培

高原野生重要植物资源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培育地道地产中藏药材是实现高原地区中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保证中藏药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1人工栽培的重要意义花锚属与獐牙菜属植物等同属于藏茵陈类药物,被称为“藏药中的奇葩”,是治疗肝中毒、肝炎的最佳药物之一。但是这种药物资源一般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高寒缺氧环境中,其再生周期较长甚至不能再生,藏茵陈供需矛盾也由此变得越来越突出。

尽管野生椭圆叶花锚在青藏高原地区分布广泛,资源较为丰富。但是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民族医药特别是藏药事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资藏医药领域,椭圆叶花锚的药用资源需求量快速增加。但是,藏药产业一度出现重成品生产轻药材来源、重开发轻保护的问题,造成过度的采挖及收购现象,特别是在植物生长阶段的花期大量采收导致资源量锐减,野生植物资源日益枯竭。因此,对作为原料植物药的椭圆叶花锚进行人工栽培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人工引种栽培为了解决藏茵陈类药材资源严重短缺的实际问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经过3年的栽培与试验,成功地解决了以往藏茵陈种子萌发率低、出苗率低、人工栽培难以成活等关键技术问题。3种藏茵陈类药用植物——川西獐牙菜、抱茎獐牙菜和花锚人工种植成功,并通过鉴定。经过专家的监测和对比分析,这次人工栽培的3种植物,其主要有效成分齐墩果酸和芒果苷的含量基本接近于天然野生资源,川西獐牙菜的有效成分含量甚至显著高于野生资源,人工条件下栽培藏茵陈类药用植物的质量及其本身的药用价值完全可以得到保证。随着青海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椭圆叶花锚人工引种栽培技术的开发研究,青海省椭圆叶花锚人工种植规模逐渐扩大。椭圆叶花锚人工引种栽培试验在该省也初见成效。陈桂琛等[23]对椭圆叶花锚的引种栽培的研究表明,栽培的椭圆叶花锚植株在植株高度、分枝数量、单株生物量等生长状况指标明显高于野生植株,其有效化学成分接近野生状态的水平,说明野生椭圆叶花锚的人工栽培是可行的。吉文鹤等[24]运用RP-HPLC建立了花锚中青兰苷、去甲氧基花锚苷和花锚苷的含量分析方法,为栽培花锚替代野生花锚入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栽培花锚中花锚苷和去甲氧基花锚苷的含量和在野生花锚中的含量相比无明显差别,可以初步证明栽培花锚可以替代野生花锚入药。纪兰菊等[25]在研究栽培花锚的品质能否代替野生花锚入药时,通过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分析,得出结论:同一产地的野生与栽培花锚药材色谱分离图叠加比较,显示了良好的相似度。证明栽培花锚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数量符合花锚药材的指纹特征,可以代替野生花锚药材入药。

3.3组织培养随着对花锚属植物药用成分不断深入的研究,药用潜力的挖掘,该属植物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造成了该属植物野生资源的日益匮乏且面临枯竭。该属植物的人工引种栽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行,但是,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对其的培育效率。

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及应用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但还有相当多的植物目前尚没有相应的离体培养技术。目前,花锚属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至今尚未见成功的报道,仍然是个空缺。因此,建立该属药用植物的离体快繁技术的需求日渐增加,它也是实现高原地区中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

4最佳采集时期

从生物量的角度考虑,花期的生物量高于果期,更高于其他时期。杨慧玲等[26]在研究不同地区和生长物候期藏药花锚有效成分齐墩果酸的含量变化实验中,比较了野生状态下不同海拔、栽培条件下不同生长时期花锚的齐墩果酸含量,为确定该药材的采收时期、不同地区药材的质量以及栽培地点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发现花锚花期齐墩果酸含量最高,而幼苗期、蕾期和果期都低于花期的含量。因此,花期得到的药材最多质量也最好。

吉文鹤等[24]研究了花锚中去甲氧基花锚苷和花锚苷的含量随着不同生长期的变化趋势,为药材的合理栽培和采收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表明,去甲氧基花锚苷和花锚苷含量在营养期含量最高,从6~9月逐渐降低,从抗肝炎活性成分的含量角度考虑,6月份(营养期)为花锚的最佳采收期。

5结语

花锚属植物是藏蒙药中治疗肝炎类疾病的常用药物,全草入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该属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口山)酮及(口山)酮苷、裂环烯醚萜类、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它黄酮苷等,具有抗肝炎、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等功效。在我国,该属植物药用历史较长,故具有很高的药理研究价值,特别是有关抗肝炎方面的研究显示出较大的市场潜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其降血糖作用、抗氧化活性和调节体液免疫的药理活性研究报道较少,这些研究工作都亟待进一步的深入;另外对野生植物的过度采挖造成资源贫乏,采用人工的方法达到该药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已成为目前及今后对该属植物重点研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包保全,孙启时,包巴根那.花锚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3,26(5):382.

[2]何廷农,刘尚武,吴庆如.中国植物志(第6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91.

[3]黄燕,郁韶明.16种药用植物种子发芽的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2):124.

[4]孙洪发,胡柏林,樊淑芬,等.花锚的三个新口山酮[J].植物学报,1983,25(5):460.

[5]孙洪发,胡柏林,等.花锚的三个新口山酮苷[J].植物学报,1987,29(4):422.

[6]张德,祝亚非,林少琨.藏药花锚中新化学成分的鉴定[J].中草药,2003,34(1):9.

[7]高洁,王素娟,方芳,等.藏药花锚中的(口山)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August:364.

[8]SylvainRodriguez.Xanthones,secoiridoidsandflavonoidsfromHaleniacorniculata[J].Phytochemistry,1995,40(4):1265.

[9]高光跃,李鸣,冯毓秀,等.11种獐芽菜及近缘植物中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J].药学学报,1994,29(12):911.

[10]H.Dhasmana.XanthonesofHaleniaelliptica[J].Phytochemistry,1990,29(3):961.

[11]SylvainRodriguez,etal.Corniculoside,anewbiosidicestersecoiridoidfromHaleniacorniculata[J].HelveticaChimicaActa,1996,79:363.

[12]张经明,鲍文莲,高海平,等.花锚及其(口山)酮苷抗肝损伤和毒性的研究[J].中草药,1984,15(10):34.

[13]周富强,西宁花锚(HaleniaSibiricaBorn)对小鼠肝糖原含量的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84.

[14]马学惠,赵元昌,尹镭,等.齐墩果酸防治实验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J].药学学报,1982,17(2):96.

[15]宫新江,丁虹,邱银生,等.齐墩果酸抗环磷酰胺所致大鼠肝细胞损伤作用[J].医药导报,2006,25(11):1114.

[16]王晓峰,李继尧,于吉人.齐墩果酸对肝DNA和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1999,24(2):117.

[17]王晓峰,李继尧,于吉人.齐墩果酸对肝损伤小鼠血清及肝细胞培养液转氨酶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9,34(6):378.

[18]苗德田,吴小凤,蔡德海.齐墩果酸对大鼠血糖的影响[J].武警医学院学报,1998,7(3):149.

[19]柳占彪,王鼎,王淑珍,等.齐墩果酸的降糖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1994,29(12):726.

[20]戴岳.齐墩果酸的抗炎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89,3(2):98.

[21]张杰.花锚及复方花锚免疫药理实验研究[J].青海医药杂志,1986,(3):17.

[22]H.Dhasmana.XanthonesofHaleniaelliptica[J].Phytochemistry,1990,29(3):961.

[23]陈桂琛,卢学峰.椭圆叶花锚的引种栽培[J].云南植物研究,2004,26(6):678.

[24]吉文鹤,纪兰菊.栽培花锚中抗肝炎活性成分的含量在不同生长期变化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183.

藏药范文篇7

关键词:藏药材;药材种植;农村经济

1当前藏药材种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藏药材的入药历史悠久,用药经验丰富。古往今来,藏药材是居住在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民治病、防病不可缺少的材料。目前,藏药材品种大约有500多种。除了少量产自我国内地、印度、尼泊尔之外,大部分藏药材都产自海拔3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以及周边区域。由于各种原因,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藏药材的使用仅限于藏族地区的医院以及一些寺庙,其生产、使用的规模不大,藏药材的来源基本上是野外采摘,当时的藏药材使用量远远小于药材资源本身的生长量,因而没有药材资源匮乏,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然而20世纪80年代之后,实现藏药产业化生产经营的企业已经超过50家,这些企业生产的藏药品种不少于130多种,每年需消耗8000多t的藏药材,而且还在逐年上升。这样一来,野生藏药材资源出现严重短缺,进而破坏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平衡。据调查红景天、雪莲、冬虫夏草等藏药材的野生资源短缺问题最严重。这些藏药材的对环境的要求独特,分布区域小,采挖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因而面临绝种风险。而这些藏药材一旦绝种,将会对青藏高原的生态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如主要分布与青藏高原沙土坡面上的红景天一旦被绝种,将导致沙土坡面失去植被保护,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和塌方。因此,发展藏药材人工种植产业势在必行,这样不仅可以保护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解决藏药材资源短缺的问题,还可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因此,针对藏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进行探讨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2藏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策略

2.1发展藏药材种植产业,解决农村居民的生存问题

当前,为了探索农牧民脱贫致富新路子,很多的藏族地区农村青壮年远走他乡,去到大城市打拼,客观上限制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多数农村土地只用作粮食种植,经济附加值低。而且农村留守的多为老人、儿童,无法充分发挥农村土地资源的价值。而如果能够发挥当地的区域优势,大力发展藏药材种植产业,充分发挥当地闲置土地资源的价值,基于当地资源的特点,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例如,可以聘请专家对当地农民进行藏药材种植技术的培训,推出各项政策鼓励农民出租或自己利用土地种植藏药材,实现藏药材种植的产业化,规模化,反过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居民的共同富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之,藏药材种植产业是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

2.2发展藏药材种植产业,带动农村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药材种植是中医药产业的基础,也是实现中医药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关键一环。对于经济基础响度薄弱、农民生活水平较低,但药材资源丰富的藏族地区,推广藏药材种植,发展藏药材种植产业对于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来说具有意义重大。因此,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充分结合藏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推动藏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针对当前藏药材种植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积极制定解决防范,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促进藏药材种植产业的良性发展,打造藏药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建立一批成规模,规范化的藏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打造专门的藏药材交易平台。通过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人才吸引力度,云南省的中药企业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的,着力培养一批全国知名的藏药企业,像全国各地区的本地制药企业学习经验,如云南白药集团,该企业拥有多项药品配方专利,企业对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非常关注,也在持续投入建设更加先进的药材种植基地。可见,制药龙头企业对当地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藏族地区政府部门可以借鉴“制药公司+药材基地+种植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藏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促成制药企业与当地农民的合作关系,建立藏药材种植—购销关系,消除农民对藏药材种植销路的担忧,形成企业与农民互利共赢的局面,从而推动藏药材产业链的发展。同时,要为当地种植农户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藏药材的品质,规范化藏药材种植,确保企业和农户的利益。

2.3市场调节与订单模式兼顾,保障藏药材产销良性循环

传统的订单式药材种植产销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当前,我国中药材的市场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市场灵活调节的产销模式已经渐渐取代了传统的订单式药材产销模式。而市场调节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具备更强的决策、管理能力,同时也要求只要企业拥有较高的供需仓储能力,从而显著提升药材种植农户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确保药材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药材种植产业规模尚小,订单式的药材产购销模式在一段时间内依然存在。因为,制药企业与药材种植农户的订单可以有效抵消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在药材开始种植的初期阶段,制药企业与药材种植农户达成采购协议,在收获阶段按照协议的价格进行收购。如果当时市场价格比协议价格高,则企业需要对种植农户进行相应的价格补贴。此外,政府部门的介入也给种植农户的利益增加了一道保护,政府部门可以监督制药企业在收购药材过程中的行为,如企业给出的价格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合同欺诈,采购自己是否到位等等。由于广大药材种植农户处于弱势一方,当地的中药材协会应该积极发挥第三方的作用,作为药材交易的裁判,如果企业与农户之间出现纠纷,应该积极核实情况,负责从中调定,有效保证药材种植农户的利益,从而确保药材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

2.4建立符合地区实际的藏药材生产经营模式

西藏地区的面积虽然广阔,但是熟地面积不多,而且当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耕作技术水平不高。因此,要想发展藏药材种植产业,只能依靠政府、制药企业的力量,这样的方式投入成本较高,而且缺乏群众基础,无法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如果没有当地龙头制药企业的推动和技术帮扶,又无法有效提高当地农民的藏药材种植积极性,也就无法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的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政府、制药企业、种植农户的利益共同体。有政府部门牵头,发挥藏药龙头企业在藏药材种植方面的示范作用和技术支持作用,为广大农户提供技术帮助和种苗资源,同时为农户及时提供藏药材的市场供需信息,制定各方都满意的收购价格,从而调动当地农民种植藏药材的积极性,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药材种植品种和数量。当地政府应该监督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避免出现企业违反合约拒收药材或恶意压价的情况,同时做好农户种植技术培训工作,确保藏药材的质量,保护藏药材种植农户和企业的基本收益,使种收双方都能获益,从而促进当地藏药材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3结语

藏药材种植产业化、规模化是保护藏药材资源,提高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要坚持不懈地开展这项工作,不断推动藏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秦临喜,周生军,赵仕虎.关于藏药材种植研究和产业化问题[J].西藏科技,2007,9(5):11~13.

[2]吴宪.以中药种植发展农村经济刍议[J].农业经济,2012(11):73~75.

[3]丰先红,李健,罗孝贵,等.甘孜州中藏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5(4):317~318.

藏药范文篇8

关键词:藏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架构

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医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藏医药广泛吸收和融合了中药以及古印度、古阿拉伯等地的民族药学的精华,以其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完整的学术思想和对医疗经验、生活经验、解剖经验的整理、总结和升华,逐步积累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拥有悠久历史、理论体系完整、临床经验丰富、文化载体多样的藏医药学理论和实践体系。西藏作为藏医药的起源地和根植之所,自民主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政府都非常重视藏医药的发展。如今,藏医药迎来了繁荣发展的好时机,西藏自治区政府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引导藏医药快速健康发展,如今已成为了我区重要的基本医疗资源、重要的特色经济资源、重要的创新科技资源、重要的优秀文化资源、重要的高原生态资源,它为保障我区各族群众生命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发展藏医药事业意义尤其重大。

一、西藏自治区藏医药产业发展及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现状

(一)西藏自治区藏医药发展现状。藏医药是我国传统民族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藏区人民的繁衍生息与健康生活做出了卓越贡献。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医药工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藏医药产业发展逐步加快:1.藏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发展较快。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关于支持西藏自治区藏医药事业发展意见》(国中医药办发【2011】23号),提出“要加强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医药继续教育制度,积极开展藏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并积极支持藏医药院校的教育工作”。藏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对藏医药事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西藏大学医学院藏医专业和原西藏自治区藏医学校基础上于2018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的西藏藏医药大学,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藏医药高等教育”为办学宗旨,努力培养藏医药人才,现已成为西藏藏医药人才成长的摇篮和重要基地。“十二五”期间,我区科研院所及高校已培养出17名博士研究生、67名硕士研究生和823名大中专毕业生,新建了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立了包括“国医大师”、自治区级名老专家和基层专家在内的多级别传承工作室;实施了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20名继承人已顺利出师,其中2名继承人和8名继承人分别取得师承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位。目前,全区藏医药从业人员已发展到260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160余名,还有470余名民间藏医。2.藏医药产业发展快速,藏医药诊疗服务覆盖率大幅增加。西藏自治区截至2016年12月共有医药制造生产企业23家,其中藏药生产企业17家、重要饮片生产企业5家、医用制氧生产企业1家;全区公立藏医院发展到39所,民营藏医医院7所,林芝和那曲两市率先实现了县级藏医医院的单设,其他未设县级藏医医院的地市均在县卫生服务中心设有藏医科室或部门。“西藏自治区基本用药藏药目录”收录了常用的三百多种藏药和一百二十多种“卡擦”。全区藏医病床数逐年增加,在“十二五”期间发展到了一千五百多张。同时,西藏藏医药服务在全区实现了较大范围的覆盖。截至2016年底,全区范围内县级藏医院相较2012年的20家增加至40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覆盖率也分别提高到了89%和38%。在“十二五”期间,全区基于中央投入的。2.1亿元新建22所县级藏医院、206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藏医馆,基层藏医院服务条件和就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3.藏药产业逐渐规模化,藏医药品牌影响不断提升和平解放后,藏药生产从传统作坊向工业化生产逐步发展壮大,西藏自治区及各地区藏医院均开设了对应的藏药厂或者藏药制剂室,从而保障了全区农牧区的医疗用药需求。“十二五”期间,藏医药企业积极开展新药研发,加快推进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培育发展藏药品牌。截至2016年12月,我区医药企业共获得国家药品批准文号311个,其中藏药品种159种;22个藏药品牌产品包括甘露、奇正、神水、神猴等获得自治区著名商标,2个获得国家驰名商标:通过藏药材标准238个,其中国家标准136个,地方标准102个。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的藏药品种明显增多,达到50个,藏药市场推广基础得到进一步的稳固,全区藏药生产产值达到13亿元。4.藏医药基地建设初见成效,藏医药研发认证效果显著。西藏自治区医药行业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对大宗常用藏药材和名贵濒危野生藏药材的繁育、栽培、种植、推广力度,藏药材资源“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思想共识基本确立,藏药材繁育、种植、推广和技术研究工作相继展开,扶持藏药材生产种植项目11个,下达扶持资金1410万元,种植藏木香、螃蟹甲、独一味、喜马拉雅紫茉莉、波棱瓜、大花红景天、白花秦艽、灵芝、桃儿七、枸杞等药材品种10余种,建成藏药材生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1个。同时,全区医药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和国内外认证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以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重点企业多次获国家、自治区级荣誉称号,并申请专利140项,取得专利证书78个。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123种藏药材通过德国CERES(有机食品认证)质量认证,58种藏药材获得美国、欧洲“通行证”。5.藏医药科研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西藏藏医药越来越重视科学研究的作用,现已建设了国家唯一的民族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并设立了多个科研平台,在临床研究和藏药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十二五”期间,出版发行了《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30卷、20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古籍文献,实施43项省部级藏医药研究项目和课题,其中12项成果获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奖项。藏医药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第一,随着藏药市场化步伐加速,藏药材的采挖量急剧加大,加之保护措施不力,藏药材资源量明显减少,甚至部分名贵药材面临枯竭的局面。如何科学实现藏药材的繁育、栽培和种植是一个急迫且突出的问题;第二,藏成药质量标准建设存在滞后性。截至2016年12月,全区有藏药材品种2000多种,但进入国家药典标准的不到临床常用药的1/3,大量常用、疗效确切的藏药方剂没能进入国家藏药标准体系,这直接制约着藏药产业标准化、市场化和规模化的发展;第三,人才缺乏创新。一方面藏医药本土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较少,缺少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和基层全科性质的实用性人才;另一方面,西藏特殊的环境因素使得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处,区内藏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形成规模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人才依然缺乏,这严重制约了藏药研发和专利药首仿及关键共性技术的资助创新,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迟缓。第四,藏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我区虽然已有十几家藏药企业,但据资料显示,2015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医药企业仅有1家,1亿元以上的仅有2家,一定程度上,企业不断革新经营理念,品牌意识较弱,市场开拓意识缺乏,对外开放包容度较低,缺乏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二)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现状。藏医药作为传统知识的有机载体,内涵丰富:不仅包括藏医药经典论著,也包括大量世代流传、功效显著的偏方和验方等,更包括藏医药的炮制之法等,藏医药要实现长期发展,必须对其进行保护,架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机制是必须且可行的。1.立法现状。从政策层面讲,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藏医药产业的发展。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分别于1986年、1996年、2014年召开了三次全区藏医药工作会议,明确了新时期我区发展藏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方针和政策,为藏医药事业的发展确定了发展目标,并指明了方向。1996年10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藏医药工作的决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10年印发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和促进藏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藏医药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提出了扶持和促进藏医药事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国家中药管理局于2011年出台了《关于支持西藏自治区藏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针对藏医药长远发展明确提出了包括建立健全西藏藏医药服务体系、开展藏医药资源保护与利用、藏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等九项重点任务。上述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西藏藏医药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医药起到巨大的作用。从立法层面讲,因藏医药丰富的学术内涵、文化内涵和产业内涵,其所包含的包括文献、方剂以及技术方案等一系列在内的知识财富均系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调整的对象。就国际社会而言,世界卫生组织于2002年出台了《2002-2005年传统医药战略》,肯定了中医药学和其他传统医学在疾病防治和构建人类安全和谐秩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认可传统医学的知识性。就国内社会而言,《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和《2011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均提出了要加强以中医药为主的传统医药的立法及保护工作;《关于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中医药知识产权既包括利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可获得的权利,也包括无法直接利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实现保护的中医药传统知识相关权益”;2016年我国出台了第一部传统医药保护的专门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明确规定要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鼓励其创新。由此,无论是国际层面还是国内社会,对传统知识进行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已成趋势。基于此,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及相关法律法规可对其进行规范,具体为:国家层面《专利法》及其法律法规可针对药品所对应的产品、方法及其用途等的发明创造进行调整;《商标法》、《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可对藏医药品牌建设及商业秘密信息进行调整;《著作权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可针对藏医药文献、古籍等进行调整;《Trips协议》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可对所关涉的道地药材进行或封闭式的保护,等等;就地方而言,自治区尚未出台相关法律规范,2017年,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着手了《西藏自治区藏医药条例》的立法计划,加快制定藏医药标准,推动自治区级藏医药标准向国家标准升级。2.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现状分析。藏医药产业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法律层面均获得了大力支持,但藏医药作为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天然具有历史传承、群体共享及道地人文等多种因素,加之社会多方影响,对藏医药进行传统意义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足,因此,需要我们突破传统的桎梏,寻求更好的解决途径。第一,专利保护模式。《TRIPs协议》规定“对于所有发明,无论产品或方法,在所有的科技领域,只要是新颖的,具有创造性并能够适合于工业应用都能够申请专利”。截至目前,全世界已经有超过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专利保护制度,其中有130多个国家或地区对药品开展了专利保护。就藏医药而言,从发明专利的角度而言,可进行专利保护的对象为藏药产品、藏药炮制方法及藏药新用途。基于藏药产品可以包括藏药单方专利、藏药复方专利、藏药提取物专利、藏药材专利以及藏药制剂专利等等;藏药炮制方法专利包括其制备方法、炼制方法等等;藏药新用途专利则包括新药品专利、药材新用途专利以及新增加的适应症专利等等。目前,作为藏医药根植之地的西藏自治区已经成为藏医药生产与发展的重要基地,现全区各地区均建立了藏药厂并研发和生产了具有较高声誉和较好诊疗效果的藏医药成药;藏医药企业如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然纳桑培”(珍珠七十)不仅在国内获得好评,甚至远销海外等。但无论是成药、方法抑或是用途,从专利保护角度而言依然存在一定不足,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两点:首先,缺乏专利保护意识。我国专利制度建立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专利保护至今在部分地区依然是新鲜事务,更有甚者,部分地区无论政府还是企业自身,都更加注重产业发展。但正如我们所知,虽然专利保护制度于我国而言较新,但国际社会甚至有些国家已年代久远,专利制度非常完善;在中国与世界不断共建、共享的新时期,我们的不足不能成为阻却西方国家不当掠夺的正当理由,恶劣后果也为国人敲响了警钟:抗疟疾新药青蒿素本是中国医药界的重要发明,就是因为没有及时申请专利,被国外企业抢注,致使我国每年的出口损失达到了2亿到3亿美元。因此,面对开放的市场环境,唯有实施药品专利保护战略,方能阻止藏医药发明创造不被不当抢注。其次,现有专利制度一定程度阻碍了藏医药申请注册。专利制度申请注册的核心是要审查其“三性”,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藏医药系传统民族医药,在接受“三性”审查时一定程度上很难通过:就新颖性而言,发明创造必须不同于“现有技术”,但藏医药大多千年传承,在使用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进行了一定范围的公开,并在传统原住民群体中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适用性,因此,无法达到“新颖性”中“新”的要求;就创造性而言,发明创造应当较之于“现有技术”具备进步性,特别是发明专利应当是“显著的”和“显而易见”的进步。但藏医药或者无法明确界定“现有技术”,或者无法达到“显而易见性”或者“显著性”。就所掌握的数据显示,自治区藏医药企业获权的专利中,多为实用新型专利,还包括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占少数。就实用性而言,专利要求发明创造应当能够复制并具有积极的社会效果。藏医药在传承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其当然功效,但由于藏医药相关标准并未完全统一建立,导致可复制的一贯有用在界定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难度。基于上述,藏医药专利申请量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探索研究和开发利用。第二,商标保护模式。商标,俗称牌子,是生产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用来将自己的货物或服务与他人相同或类似的货物或服务相区别的一种标志,它是商誉的载体。通过商标法律制度保护藏医药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实现消费者的“认牌购物”,购买合心的医药产品。就藏医药而言,自治区各级各类藏药厂及藏医药企业已有了一定的商标意识,我们所熟悉的“甘露”、“奇正”、“金诃”等藏药不仅为区内各族群众广为人知,部分商标也为国家认定为“驰名商标”,甚至走出国门。另一方面商标是商誉的载体,消费者的认牌购物将为藏药生产、制作和销售者不断积累商誉;同时,商标权所体现出的巨大商业利益也有助于藏药厂商和企业始终高度关注商品质量、用心经营商标行为,以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最后,对自我品牌进行注册,可通过国家监管的认可方式为其寻求正当商业行为的“保护盾”,这有利于实现医药市场的秩序化,更有利于防范和打击“生物剽窃”等侵权风险。就藏医药发展现状分析:首先,我区藏医药企业逐年在增加,但总体而言藏医药品牌较少且知名或驰名品牌非常缺乏,虽然也有耳熟能详的品牌,但就正规销售及正常使用的藏药成药或制剂而言,既包括含有注册商标的属于正规企业或机构生产和销售的药品,同时也有未注册的或者没有任何标识的但依然受欢迎的藏医药,如寺院僧人所生产的或者相关科研机构所生产的等。这反映了藏医药与藏民族生活的同源性,彼此信赖又互相宽容,但就产业长远发展而言,品牌意识缺乏将产生被抢注或被“反向假冒”或被仿冒的风险。其次,在调研过程中,凸显出的问题还表现为商标申请注册的时间、续展及与相关权利相冲突的问题。相关资料显示,自治区部分藏医药企业拥有自己的数个或者数十个商标,但不同程度体现出注册时间较早,且有些商标在时效期满后并无续展,商标维护和经营存在一定的不足。另,藏医药企业在商标使用过程中缺乏保护意识,存在在制作或销售过程中多使用商品名称,而非突出使用商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弱化商标作用,有可能导致商标影响削减,最终失去辨识作用;同时,因为商品名称并非商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不特定第三人抢注行为。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药品名称不能注册为商标;我国《药品管理法》又规定,“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为药品通用名称”、“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均为国家药品标准。”由此,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就出现了一是将他人在先的药品通用名称注册为商标的冲突,二是将他人在先的注册商标认定为药品通用名称的冲突。第三,著作权保护模式。著作权是对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可以复制的作品所提供的保护制度。传统民族医药源远流长,其拥有丰富的文学类书籍,还包括“口口相传”的技艺,以及设计图纸、包装、生产流程图和药品说明书等。上述均可为著作权法律制度调整的对象。相关数据显示,藏医药著述、著作等虽然就著作权法律制度而言,其著作权自动产生,但就权利所有人或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或者医药企业而言,更多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对其进行使用并加以保护;另,传统医药更加注重对较为具体的技艺或技术进行开发和研究,对相关文献资料缺乏整理、汇编和分析。因此,整体而言,藏医药资源通过著作权法律保护方式进行保护的较少。但通过著作权保护虽然较为容易,可是能够起到较为直接的法律效果:一方面可以实现先期保护;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文献收集、整理和分析促进藏医药的研发和创新。第四,技术秘密保护模式。商业技术秘密保护模式历来是传统医药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且也是较为稳妥的保护措施之一。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的藏药炼制“秘法”——拥有2600多年历史的“欧曲坐珠钦莫”炼制秘法被称为藏医药传家“宝中宝”,属于国家一级保密科技项目,对脑溢血、麻风病、关节痛风、心脏病和高血压等具有独特疗效。因该炼制法与其他药物的合理配置,甘露藏药造就了藏医药的神奇,为世人所熟知的藏药七十味珍珠丸不仅成为了我国重要的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但就藏医药整体产业整体情况而言,我区藏医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秘密保护模式进行保护的方法或者制剂仍然较少。

二、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对策和建议

藏药范文篇9

论文文章摘要:绿色营稍就是要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青海省藏医药产业,若想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中取得竟争优势,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制定和实施有力的措施,确立绿色营梢观念,实行绿色营梢策略。

随着各国经济贸易往来的密切发展以及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最具特色的藏医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新的挑战。青海省的藏医药的独特魅力在于,所用药物大多采自高海拔、大温差、强日光、没污染的高原地带,其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大大高于其他同类药物,不会产生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据悉,青藏高原共有二千多种植物、一百五十九种动物和八十余种矿物可以人药,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医药都难以比拟的。但营销观念的落后是制约青海省藏药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藏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市场的认同程度。因此藏医药产业要抓住契机,积极落实绿色营销观念。

一、青海省藏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制约因素

青海省藏医药产业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传统优势,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在医疗、教育、科研、生产、学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保障全省各族人民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因素制约,藏医药产业化发展仍相对缓慢。省藏医药的发展与国际上更高程度的现代化、产业化相比还具有一定距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藏医医疗机构大多基础设施较差,自身发展举步维艰。很多医疗机构地处偏远地区,发展中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低、学科带头人匾乏等问题,使得藏医药材质量控制、传统制剂工艺研究、民族资源保护等技术标准研究等问题存在很大的难度,藏医药挖掘继承与藏医药标准化建设工作亟待开展。

其次,藏药生产重复建设严重,无法形成规模优势。我省藏医药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起点较低,多数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而且多为低水平重复建设,藏药生产管理较为混乱。许多企业急功近利,在无资金、技术、设施,更无品牌确切疗效品种保证的前提下,一哄而起,低水平重复建设。

再次,藏医药营销手段落后,缺乏市场优势。许多企业营销网络都不健全,由于其规模小,单品种产值不高,效益差,所以无法有效的进行产品宣传和营销管理,使得产品知名度不高。个别大企业,在产品营销上则抱着“药好不怕巷道深”的经营观念,不重视现代营销手段的运用,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不强。

第四,医药企业理念落后,医药资源面临威胁。藏医药企业受利益驱动的影响互相抢夺药材资源,生产药品雷同,既无法监控质量和形成规模优势,也造成资源和市场混乱,企业经营理念的落后使得其对医药资源保护不力,对野生藏药材资源普遍存在重复开发利用,轻保护和建设,乱采、滥挖现象严重,医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威胁。

二、青海省藏医药产业与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指以保护环境和回归自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绿色营销活动,是指企业在健康、环保观念的主导下,为满足绿色消费需求,从健康安全、保护生态、充分利用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出发,在经营战略制定、目标市场细分与选择,产品定产销过程中实施绿色措施,向消费者提供无污染或少污染的产品和服务,引导并满足消费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身心健康的需求,最终实现企业营销目标。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在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破坏,自然环境状况正在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形成的。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是相互包容的统一体,它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要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也给青海藏医药企业的发展给予了诸多启示。

青海省藏医药产业需要确立绿色市场营销战略,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对我们的藏医药出口提出了更高的贸易要求,绿色壁垒层出不穷,这就要求藏医药企业要树立绿色营销的文化理念,能够将这种理念充分灌输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绿色营销观念的确立,可以帮助藏医药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藏医药产业进行绿色营销就要求企业把绿色营销一贯穿始末,从选择生产技术到产品设计、选择原材料、包装方式直至产品消费的全过程,都必须注意对人们身体健康、环境的影响以及藏医药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开发绿色产品,加强绿色营销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中药GAP法规以及GMP,GSP质量管理标准。采用科学栽培、生产工艺技术,注重提高药材的品质和产量,能最终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的绿色产品,使绿色消费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倡导绿色的藏医药消费理念、二实行绿色营销策略,三加强对藏医药企业绿色文化的培养,使绿色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中心内容,使企业经营理念、营销理念与绿色生态理念相融合。

三、青海省藏医药产业的绿色营销战略对策

随着藏医药的市场开发,“安全、方便、廉价、无污染”为特点青海省的藏药产品被消费者所接受,藏医药产业正悄悄敲开国内外市场的大门。但由于过度开发:藏药资源“亮起红灯”,随着藏医药市场化步伐加快和对藏药材乱采乱挖,藏医药产业发展面临藏药材短缺,甚至无药材可用的危险,这些因素正影响着藏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步伐。与此同时,青海藏医药产业缺少龙头企业和市场名牌。因此藏医药企业应将注意力从单纯追求利润,转变为在营销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实行绿色营销策略,采用更加人性化、健康化的绿色营销新模式。

(一)培养企业绿色文化

树立绿色营销战略观念,就要注重培育绿色企业文化,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营销效率观,树立绿色观念,制订绿色制度,培育绿色文化,把绿色理念植根于企业文化中。传统观念认为人类所需的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导致不少企业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不顾环境效益。而绿色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文化中融人了环保理念,把环保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在满足消费者绿色需求的基础上谋求企业的盈利。作为高原特有的藏药,因其资源有限,各个小型企业为了自{身经济利益,任其自由发展,既浪费了资一源,还破坏了生态,所以应该在经营中树立绿色文化,通过企业兼并或重组的形式,形成藏医药的产业规模化,使藏药资源和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二)倡导绿色的藏医药消费理念

藏医药产业应该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利用青藏高原藏医药纯洁无污染的特点,选择绿色资源,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绿色生产体系,在组织绿色生产过程中实施绿色质量管理,加强绿色监督和控制,使得青海省的藏医药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优势。对消费者大力进行绿色宣传,培养公众参与绿色消费的意识,积极传播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知识,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将眼界由自身扩展到自然生态环境及整个社会范围,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三)绿色营销策略

绿色产品策略。选择青藏高原特有的绿色藏药资源大力开发绿色藏药产品。并且在现有的基础上,利用新兴科技,综合开发新的藏药资源。采用无污染的生产技术与设备,使用符合药用要求和保障人体健康标准的包装材料和技术。同时,研发出绿色品质高的过硬新产品,减少对人体健康的负作用。设计绿色营销名称、包装,和鲜明的“绿色标记”,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获得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及公众的认可,扩大知名度。绿色名称和绿色包装塑造产品形象、提高商品档次,是提高藏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绿色渠道策略,首要保证选择无污染的运输工具,合理设置供应和配送中心,减少储运过程的资源耗费和货损量。并通过“绿色药店”、“绿色药品专柜”或绿色信誉高、绿色形象好的商、批发商品、零售商分销商品,既有利于塑造企业自己的绿色形象,又可借助绿色分销商的信誉、形象推出绿色产品。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样化的营销网点,扩充医院、专业批发商营销渠道,大力开发非处方药市场。

藏药范文篇10

(第三期)

青海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二〇〇六年五月十九日

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领导检查督导公司开展

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5月18日,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局纪检组组长倪景忠同志和安监处处长魏富财同志专程来到公司检查督导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端智总经理详细汇报了公司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情况。

倪组长和魏处长通过对公司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活动计划、专题网站、板报和简报等形式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金诃藏药开展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组织领导有方、部署方案可行、措施到位有力,在宣传动员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希望金诃藏药进一步扎实开展治理工作,全面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把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倪组长在检查时说:中央下大决心治理商业贿赂并就开展此项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充分说明这是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又一重大举措。长期以来,商业领域的腐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它不仅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妨碍公平竞争,从根本上破坏和扭曲了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功能,而且,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党员干部和企事业从业人员,成为滋生政治腐败和经济犯罪的温床,严重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质量、安全。金诃藏药是青海中藏药企业的排头兵,你们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扎实有效,希望你们稳步推进,为全省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作出榜样。

端智总经理表示:感谢省局领导的检查指导。我们一定要把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公司药品生产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商业贿赂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一是要强化管理,建立健全公司自律机制。主要是加强对药品生产经营、采购、销售、项目预决算等重点环节,管理、财务等重点人员的监管,防止因商业贿赂做假账行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加强诚信建设,在药品生产、经营中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建立诚信企业、诚信员工,制定员工行为准则和职业规范,推行反商业贿赂承诺制,严格遵循公平竞争规则;三是坚持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严格gmp、gsp管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商业贿赂;四是修订、完善公司药品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一方面,在修订与公司管理制度,注重完善对药品生产经营规范企业商业行为,杜绝的相关条款。另一方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开展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治理治理商业贿赂,完善药品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的药品原材料采购管理制度,遏制弄虚作假的发生;杜绝药品经营及其管理人员,在药品推销过程中以各种名义给予医疗机构及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回扣提成等财物的行为。

简报二

青海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简报

(第二期)

青海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二〇〇六年五月十八日

强化学习,提高认识,努力营造治理

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活动氛围

4月28日公司召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动员大会结束后,公司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又专门召集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会议,端智组长主持了会议。会议主要学习了中纪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和省纪委、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在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并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端智组长说: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这是中央反腐倡廉工作的又一重大举措。公司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稳步推进。我们还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该看到,开展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既要集中时间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又要抓紧组织生产和市场经营,还要保证藏医药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通过广泛的宣传、学习、教育、动员和思想发动,使公司全体员工普遍受到了一次严格的法制教育课,使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到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澄清了错误观念,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上来,增强了参与的自觉性。

公司还充分利用“金诃藏药网”为载体,制作了“金诃藏药治理商业贿赂专题网站”和黑板报、横幅等形式进行宣传,为全体员工通报公司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情况。

简报一

青海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简报

(第一期)

青海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二〇〇六年四月二十九日

扎实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全面加强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

2006年4月28日,金诃藏药召开了青海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理商业贿赂动员大会,传达贯彻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全面部署公司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公司总经理端智作了重要讲话,阐述了开展金诃藏药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求公司全体员工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药品管理法以及实现藏医药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端总指出,公司全体员工要明确目标任务,扎实开展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首先,要明确治理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总体要求是:通过专项治理,要使金诃藏药员工普遍受到教育,要使我们公司全体员工普遍受到教育,在药品生产、原材料、辅料以及物资采购、药品经销过程当中一些的错误观念基本得到纠正,生产、经营行为基本得到规范,商业贿赂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公司相关制度基本得到完善,推进金诃藏药反腐倡廉工作,形成药品生产、经营行为规范、程序合法、制度健全的公司管理新局面,确保藏医药事业健康发展、金诃藏药员工健康成长。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对我们在药品采购、物资采购、药品经营不正当交易行为进行自查自纠;二是依法查处商业贿赂事件;三是建立健全金诃藏药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其次,要明确治理工作的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和行为主体。重点部位是在药品原材料采购和药品经营两大部位。重点环节是在药材采购和药品推销、市场准入等环节上。第三,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在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安排,实施步骤分动员部署、对照检查、整改落实、巩固成果等四个阶段。

端总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有效扎实开展工作,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健全机构,周密部署。为加强对公司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领导,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端智为组长,孙泰俊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司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立了办公室,设置了举报电话。各部门要切实把治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贿赂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部门负责人亲自抓。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在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结合各自实际,切实履行职责。

(二)坚定信心,抓紧抓实。我公司开展治理药品生产经营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有比较好的基础。长期以来我们注重药品生产、经营领域廉政工作,这些工作和治理商业贿赂密切相关,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要充分利用过去的工作成果,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把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作为继续规范药品生产经营领域廉政工作的良好机遇,使药品生产市场更加规范,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各种规章制度更加健全,改革更加深入,企业更加诚信,全体员工法制意识显著增强。

(三)明确责任,加强督查。各部门对涉及本部门的治理工作,要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和工作落实“三到位”。对措施不到位、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严肃追究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要坚持把治理工作与生产、经营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