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组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8:07:29

财务组

财务组范文篇1

关键词:财务战略;财务组织;支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信息交换的方式、效率与效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得企业获取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与效果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和提升竞争优势,企业必然会对涉及影响其全局、长远性的方面,即对企业的相关战略进行调整、规划,以有效的获取和整合资源,最终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在这其中,战略能否成功实施,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许多方面的支持,作为职能战略之一的财务战略亦是如此。

一、战略实施支持系统分析

战略实施过程中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组织结构、企业文化、领导者风格、信息沟通、资源分配、管理制度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战略实施的支持系统。战略实施支持系统进一步归类主要形成三个方面的支持系统:组织支持系统、资源支持系统和管理支持系统。(一)组织支持系统是指企业组织结构等应按照战略实施的要求进行调整,包括组织结构调整、业务流程调整、权责关系调整等。任何战略的实施都不能离开有效的组织结构,不同的战略要求企业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创建支持企业成功运营的组织结构是战略实施支持系统的基础与关键。(二)资源支持系统是指调动企业不同领域的各种资源来适应新的战略,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和信息资源等,促进公司战略和经营战略的成功。(三)管理支持系统是指企业战略实施时,需要改变企业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及企业文化。因此,企业应围绕战略实施进行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要使企业的文化、管理理念及风格与企业战略选择相一致[1]。

二、组织结构支持战略的分析

企业财务战略就是企业对财务活动制定和实施的中长期目标和战略规划。企业战略决定组织结构,战略的变化要求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而组织结构同样能够对战略的实施起到支持和保障作用。可以说,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组织结构的保障作用非常关键。(一)组织结构是战略实施的载体。组织结构就好比战略的落脚点,没有组织结构的保障,战略实施中将无法形成有效的体系。战略的适应性决定了组织结构的动态性,因此在企业运用已有的资源和可能占有的资源,去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变化的复杂的调整过程,要求企业不断推出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以适应战略的转变。(二)当前的组织结构能够影响未来的战略制度。组织结构本身具有刚性,企业在重新制定战略的时侯,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原有的组织结构特征和组织变革的风险。当对现有组织结构的变革存在重重阻力,或者现有结构的调整成本过高的时候,组织高层可能会让战略变革对现有组织结构做出妥协,换言之,组织结构在新的战略中将得到保持[2]。一个成功的企业就在于制定适当的战略以达到其目标,同时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以贯彻其战略。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市场、产品和规模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时,企业应采用适当的战略,并要求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反应。

三、财务组织结构对财务战略实施的支持分析

众所周知,每个企业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是不同的,由于内外环境的动态变化,企业必须对每个周期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如所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内部优势与劣势等,然后对企业相关战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以打造持续的竞争优势。作为职能战略的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方向是对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本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是企业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资源的重要方面之一。由于在每个发展阶段,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财务战略所配置和利用资本资源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作为财务战略实施基础和关键的财务组织结构,也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构建和完善的,最终达到支持财务战略实施的作用。(一)在初创期,此时企业所面临的环境竞争对手相对少、销售收入少、资金流量与需求都较小,所以经营风险非常高而财务风险非常低,企业多采取稳定型财务战略,关注的重点多在权益资本的投入与内部资源的配置上。此时,企业的财务组织结构的设计侧重于与内部其他组织部门的协同,如财务部门的层级与职能岗位的设置重点需与研发、生产、仓储等部门与岗位的协同上,讨论生产标准定额、工时标准、费用标准、成品率、数据统计的范围、流程、节点、考核的指标等。此阶段,财务组织结构设置的重心在数据管理中心、成本中心、核算中心等部门与职能岗位,以支持财务战略的实施。(二)在成长期,此时企业所面临的环境竞争对手增多、销售进入高增长、资金流出大于流入、资金需求较大,所以经营风险较高、财务风险相对低,企业多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即不仅关注权益资本的投入与配置,而且开始关注对债务资本(包括有息债务和无息债务)的获取与使用。此时,企业的财务组织结构的设计不仅要关注与内部其他组织部门的协同,还需要考虑到与外部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同,如与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客户与供应商等,不仅开始讨论销售完成情况、生产成本控制情况、费用控制情况,而且还讨论营运资金、资金“浮游量”、最低库存、有息债务规模等。此阶段,财务组织结构设置的重心在合同与信用管理中心、预算管理、经营与财务分析、投融资等职能部门与岗位,以支持财务战略的实施。(三)在成熟期,此时企业所面临的环境竞争对手开始相对稳定、销售收入开始进入饱和期、现金流充裕,故资金需求较小,在投资上会作些尝试,所以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处于中等水平,企业多采取稳定型财务战略,开始积极关注对债务资本(包括有息债务和无息债务)的获取与使用。此阶段,企业的财务组织结构的设计与成长期趋同,但由于开始积极关注债务杠杆,故需要强化合同与信用管理中心、投融资等职能部门与岗位的功能,以更好支持财务战略的实施。(四)在衰退期,此时企业所面临的环境竞争对手不断减少、销售收入停止增长甚至开始出现下滑,现金流在前期有积累的背景下,资金需求量不大,在投资上往往采取进退自由策略,所以经营风险低而财务风险上升,此时企业多采取防御型财务战略。这一时期,企业开始强化债务资本(包括有息债务和无息债务)的获取与使用,债务杠杆比提高。此阶段,企业的财务组织结构的设计与成熟期趋同,但由于财务风险上升,风险管理部门的建设显得非常重要,以更好配合财务战略的实施。在公司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变革,只有通过树立明确的目标,有效地沟通,并利用跨职能部门的组织机构,才能突破樊篱,使组织的各个部门协调运转。组织结构是战略成功实施支持系统的基础与关键,同时,组织结构支持战略实施。故此,要成功实施财务战略并实现财务战略目标,需要财务组织结构作为支撑。

四、结语

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财务组织结构有利于财务战略的实现;同时,只有将财务战略与财务组织结构综合考虑,才能够保证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对实现财务战略的实施目标起到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15.

财务组范文篇2

新年伊始,结合当前形势,制订今年工作计划:

一、医院总业务量大致恒定(指医保总量恒定)的情况下,财务赢利结构显得成为重要,我院主要是医、药的比例结构,以去年为例,这些指纯业务比例,药品收入、医疗为分别65%与35%,而药品收入成本占74%,另加上交药品收入的5%,共计79%,而医疗收入成本占10%,且全年计提超劳务都在这一块,由此得出1%,即37.1万,如是增医疗收入1%,成本仅3.71万,赢利7.8万,两者相差25.6万,同样以去年为例,药品收入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分别为62%、61%、65%、74%,去年一季度是比较正常的,二季度为非典期,三季度过渡期,四季度追医保数,因此二、三、四季度均列为不正常,因此说今年医、药比例定为38:62是可信的,我也希望通过领导能调节到这个比例,我希望在比例结构达到目标时,每月能超计划数5%,这样今年预计超180万左右,在最后两个月适当控制药品处方,此时,医、药比例将更佳,而今年计划数呈略超状态,医、药比例希望达31:69,此时将贡献利润100左右,我将每月结果报告领导,借领导掌握来实现]方案-范文''''库.整理.之。

二、收款、挂号进后勤服务中心马上实施,真正改革到谁的头上,各种思想都会涌现,发牢骚也是难免的,我作为财务组长,应配合领导作好工作,受点气,委屈点是正常的,权当是为改革做点贡献。

1.进中心人员有顾虑,怕经济上吃亏,财务组配合领导,把改革意义讲透,主要是已有人员编制不动,改革是引入机制,并非侵害他们的利益。

2.人员进入中心之后,会出现管理上的衔接问题,我们财务组多与中心工作人员联络,同时充分发挥管理员曹娟的管理职能,倾听他们的意见,配合医院领导完成开展的各项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并按要求每月对托管人员评定优劣而打分向中心汇报,财务组在业务上多指导,使这一工作平稳过渡。

财务组范文篇3

二、真正改革到谁的头上,收款、挂号进后勤服务中心马上实施。各种思想都会涌现,发牢骚也是难免的作为财务组长,应配合领导作好工作,受点气,委屈点是正常的权当是为改革做点贡献。

怕经济上吃亏,1.进中心人员有顾虑。财务组配合领导,把改革意义讲透,主要是已有人员编制不动,改革是引入机制,并非侵害他利益。

会出现管理上的衔接问题,2.人员进入中心之后。财务组多与中心工作人员联络,同时充分发挥管理员曹娟的管理职能,倾听他意见,配合医院领导完成开展的各项工作,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并按要求每月对托管人员评定优劣而打分向中心汇报,财务组在业务上多指导,使这一工作平稳过渡。

财务组范文篇4

二、真正改革到谁的头上,收款、挂号进后勤服务中心马上实施。各种思想都会涌现,发牢骚也是难免的作为财务组长,应配合领导作好工作,受点气,委屈点是正常的权当是为改革做点贡献。

怕经济上吃亏,1.进中心人员有顾虑。财务组配合领导,把改革意义讲透,主要是已有人员编制不动,改革是引入机制,并非侵害他利益。

会出现管理上的衔接问题,2.人员进入中心之后。财务组多与中心工作人员联络,同时充分发挥管理员曹娟的管理职能,倾听他意见,配合医院领导完成开展的各项工作,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并按要求每月对托管人员评定优劣而打分向中心汇报,财务组在业务上多指导,使这一工作平稳过渡。

财务组范文篇5

一、实施内容

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由村民大会推选出5—7人(包括组班子成员3个和村民代表若干人),组成本组组级财务公开小组。该小组负责组级财务账目的核算、审计,审计完成后,对组级财务先后在村民大会和组级公示栏上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实施步骤

1、各组认真自查组级财务情况,并在村民大会及公示栏中进行公开、公示;

2、纪检组成立组级财务监督、诉求中心,接受群众的举报和投诉,对群众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及时查实。

3、组级干部在组级财物管理方面经查实有违规操作、违纪问题的,纪检组将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作出相应处理。

三、实施要求

1、各村民小组要成立组级财务公开小组,负责对组级财务情况进行核算、审计;

2、组级财务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组长管审批,出纳管现金,会计管账目和票据;

3、资金使用严格实行一支笔(组长)审批,票据上要有三个以上人(组长、经办人、证明人等)签字,否则不予认可和做账。

4、自“意见”下发后,组级收入要完善手续,开出的收据由场统一领取盖场“组级财务章”。同时收据必须有组长和会计的签章。

5、《意见》下发后,各小组财务进行自查、自纠,年3月底前进行公示、公开。

四、保障措施

1、成立组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督导小组,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财务室、各分场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对组级财务公开、公示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督察;

2、场财务室负责对组级财务公开、公示工作进行指导,确保组级账目的规范;

财务组范文篇6

一、坚持教育为先,弘扬廉政文化,形成“尊廉崇洁”风尚。

将反腐倡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创建文明村(户)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廉政文化进村入户,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廉荣贪耻”氛围,树立“尊廉崇洁”风尚,为推行“双代制”创造良好舆论导向。在试点村设置了大型廉政公益广告牌,刷写了廉政警句格言,印制了廉政漫画,开辟了“双代制”宣传专栏;利用农村文化阵地,组织开展了廉政文化文艺演出、廉政书刊阅读、观看廉政影视片等活动,弘扬正气,倡导新风,鞭挞丑恶,促进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奉公,增强村民崇尚廉洁的意识。

二、以“六项原则”为本,规范管理为要,确保农村和谐稳定。

按照积极稳妥、确保稳定的要求,深入走访调研、参阅有关法规,制定了“六项原则”,赋予“双代制”法制性、可操作性和规范管理功能。一是权属不变原则,村民小组集体资金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挪用。二是群众自愿原则,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三是财务公开原则,财务收入及时公开,支出情况每半年至少公开一次。四是一事一议原则,重大事项履行民主决策程序。五是民主理财原则,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对村小组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定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六是责任追究原则。凡是不按规定配合财务清理或不办理财务移交的,销毁凭证、破坏账簿、涂改账目等违反法律法规的,未经村民小组同意而挪用、平调村小组集体资金的,截留、私吞村集体资金的,按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三、以干部自律为重,群众监督为辅,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双代制”具体操作人员为村小组、村委会和乡镇(场)经管站干部,他们的自律意识是该项制度落实的关键,必须围绕强化干部自律意识、提高干部执行力这个目标,建立健全监督网络和约束机制。一方面加强监督。在行政村设立了信访接待室,乡镇(场)建立了投诉监督站,弋阳廉政网开通了投诉和信访举报平台,在试点村、行政村、乡镇(场)分别设1名廉情信息员、2名信访协调员、3名信访办理员,各村支部设立纪检委员,每个试点村成立理财监督小组,建立健全监督网络;在试点村设立财务公开栏,将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村小组财务收支情况及时向群众公开,搭建信息交流互动平台。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印发了《弋阳县关于违反村级财务管理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着力推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和村组财务监管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对举报基层干部利用职权侵害群众利益的信访件,坚持从快从严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决不姑息迁就,形成强大的法纪震慑力。

四、抓住三个环节,落实三个到位,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财务组范文篇7

关键词ERP系统;会计流程重组;销售业务

一、ERP系统及业务流程重组概述

(一)ERP系统概述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集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体的管理系统,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集成和综合,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企业能够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正确的对应决策,最终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能力。

(二)业务流程重组概述

业务流程重组(BPR)或业务流程再造,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面对3C(顾客、竟争、变化)的挑战,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新的管理观念和方法。它的内涵是指基于信息技术的、为更好的满足顾客需要服务的、系统化的、企业组织工作流程及相关活动,它突破了传统劳动分工理论的思想体系,强调企业组织形式以“流程导向”替代原有的“职能导向”,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业务流程重组的核心是彻底重新设计企业流程,使得在成本或时间上获得显著的改善。

(三)ERP环境下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实施ERP系统后效益的提高,一方面来自ERP系统软件本身,另一方面得益于业务流程重组。在ERP系统中应用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ERP系统的产生背景要求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ERP最早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是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下诞生的。而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很不完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都相当的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实施相对先进的ERP系统,就有必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企业必须按照ERP软件中国化的先进管理理念的要求,对当期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造,使流程真正适合ERP系统的要求,只有这样实施ERP系统才有意义,不至于失败。

2.成功实施ERP系统的相应功能模块需要开展业务流程重组

ERP系统有一系列功能模块组成,这些模块固化了当前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它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按照功能分为财务、销售、人事管理、库存、决策支持等几大模块。实现这些模块的功能,使ERP系统产生应用价值,就必然要求我们对企业原有的管理架构、部门设置、工作流程进行重组,这样才能使组织的现实职能结构与ERP内的功能模块相适应,才能保证ERP功能的真正实现。

3.落后的供应链管理要求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大部分企业仍沿用旧的经营管理模式,经营管理思想相对落后,仍然以质量、成本、生产周期为管理核心。出于对原材料和生产过程控制的直接考虑,一部分企业也扩大了自身规模,甚至参股到供应商企业中去,从而形成了纵向一体化、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这样的结果带给企业的却是对市场需求反应迟钝,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机构臃肿,市场竞争力下降,失去竞争优势。

4.企业开展ERP系统的最终目的要求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实施ERP系统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实施ERP系统的同时,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造,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传统销售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事件触发规则存在缺陷

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多变,规范化的销售管理模块并不能反映所有的经济业务。在ERP系统中,为避免实物风险,将销售成本的确认与实物的交付关联起来即:只有实物交付后,风险才真正转移。但这样一来,在ERP环境下,规范化的销售管理模块的销售收入依据发票确认,销售成本依据实物交付确认。在企业的实际销售业务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商品交付的时间和发票开具的时间不在同一会计期间内的情况,譬如“货票不同期”业务。对于这类业务,在ERP环境下无法实现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相匹配。目前国内所使用的主流ERP系统均采用这种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确认模式。另外,有些触发规则存在漏洞也给会计造假提供了机会,譬如:在销售系统开具发票环节,只要销售发货单经过审核就可以在销售系统开出发票,而不需要参考是否开具货运单。

(二)会计处理与实际脱节

在ERP环境下要求会计处理与经济业务无缝连接:即所有经济业务在发生时即反映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能实时反映企业的现实情况。但有些财务软件的会计处理和实际情况脱节,不能反映真实的业务情况,譬如在委托代销中就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委托代销的处理程序是:销售部门在接到受托方转来的“委托代销结算单”后,将以前填制的“委托代销出库单”传递到库存系统,经库存审核后又在存货系统登记存货的减少并制单结转成本,传递到总账;同时销售系统依据“委托代销结算单”开具发票,发票传递到应收系统,在应收系统制单确认收入。在这种流程设计下,企业只有收到委托代销清单后才在存货系统确认存货的减少,而实际情况是库存系统在填制“委托代销出库单”时存货已经发出了。所以,这种会计处理程序会导致在收到“委托代销清单”之前,存货的账存数大于实存数,与实际情况不符。

还有一种特殊的销售业务在ERP环境下也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即商品已发出,但该销售还不符合收入的确认条件,故不能确认收入和结转成本,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应在货物发出当天全额确认计税收入并据此交纳增值税。因此,这种处理程序不能处理此类业务。

三、ERP环境下销售业务的会计流程重组方案

(一)完善事件触发规则

针对事件触发规则存在的缺陷,笔者认为应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设置尽可能完善的触发规则,以防止会计舞弊的发生,同时反映真实的销售情况。譬如:在开具发票环节增加触发规则,不仅需要调用销售部门的发货单和仓库的出库单,还需要调用货运部门的“货运结算单”。随着现代物流业的专业化发展,货物的运输一般由专业物流公司承担,物流公司的“货运结算单”作为一种外来凭证,能在很大程度上证明销售业务的真实性。所以,通过将“货运结算单”纳入开具发票环节触发规则中可以在程序上防止虚开发票行为。

对于“货票不同期”业务主要是由于商品交付的时间与发票开具的时间不在同一会计期间内所产生的,要是能将这两个时间调整到一个会计期间,这类问题就不复存在了。基于这种假设,笔者建议如下:首先,在ERP系统内设置两个虚拟的特定保管区域,即“待开票区”和“待交付区”,分别对应“货票不同期”中的“货先票后”和“票先货后”两种不同的情况;其次,虚拟的特定保管区域设定如下:在移出“待开票区”时,所移出商品的成本为销售成本,在移入“待交付区”时,所移入的商品成本为销售成本;第三,修改销售业务处理流程,将商品交付环节分解为虚拟交付和实际交付两个环节,虚拟交付环节负责完成商品从正常保管区域移置虚拟的特定保管区域。最后,在库存实物盘点和与财务对账时,需考虑两个特定保管区域的库存实物。

(二)重组会计处理的业务流程

在信息化方式下,要重组会计处理的业务流程,充分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处理,实现二者的无缝连接。譬如,对销售相关处理流程的改进建议:将销售出库区分为不同类别,有“委托代销发货”、“发出商品发货”和“普通销售发货”。销售部门填制销售发货单时应征询会计人员的意见,委托代销类销售应填制“委托代销发货单”、尚不能确认收入的销售应填制“发出商品发货单”、能确认收入的普通销售填制“普通销售发货单”。存货系统对不同类型的发货单设计不同的自动转账模板,销售部门收到“销售发货单”、仓库的“出库单”及“货运结算单”后,开票部门与计税系统联机套打发票,每张发货单都对应一张发票。发票传递到应收系统,调用应收系统的自动转账模板制单。这里需要对应收系统的自动转账模板重新设计,即设计两个自动转账模板:一个是“纳税申报模板”,生成凭证为:借:应收账款;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一个是“收入确认模板”,生成凭证为: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之所以可以将税费和货款分开编制凭证,是因为在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存储与输出是分离的,存储过程发生变化不会影响会计的输出方式。在应收系统制单时,会计人员根据销售的实际情况决定何时调用何种模板:对于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销售,按《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只调用“纳税申报模板”;对于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销售,需调用“纳税申报模板”和“收入确认模板”。这种分类方法可以确保在纳税申报和收入确认时间不一致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自动转账。

四、结语

业务流程重组被许多企业认为是一场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变革,而企业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关键就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销售管理又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借鉴业务流程的理论和方法在ERP环境下对销售业务的会计流程进行重组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但是技术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以的业务都可以量化,也不是所以的控制手段都可以通过程序加以实现。ERP系统只是一种管理工具,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还取决于管理层的支持程度、系统使用者的综合素质以及企业的文化传统、经营方式等环境因素。因此,只有将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完美结合才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真正有效的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张光.探讨中国企业成功实施ERP系统的模式和方法[J].科学管理研究,2006(11).

[2]苏新建.浅析ERP系统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影响[J].绿色财会,2007(8).

[3]鲁文丽.基于ERP环境下会计流程重组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8).

财务组范文篇8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直处在一个中等的发展水平阶段,虽然没有严重的滞后,但是发展也不是很迅速。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壮大,就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与创新已经是势在必行的。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可以发现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落后,对于预算外的经费管理处于一种“捆不住、收不拢”的局面;第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方面的缺陷,相当一部分的事业性费用支出没有计划,在资金使用的时候没有进行提前的预算,只有在使用之后才发现是否已经超出了预算;第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难以体现,在出现利益分歧的过程中,单位成本会计往往都是先考虑自身的利益,或者是只维护自身部门的利益,对全局利益的考虑不够全面。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一)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测功能

许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测的功能,往往会造成在经费的开支上面超出了基本预算。在通常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的时候没有进行提前的预算,只有在使用之后才发现是否已经超出了预算,明显没有将财务管理预算功能放进日常管理之中,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够对资金有效控制的想象出现。因此,财政部门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现实情况和自身特点,对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预测,将资金的优化设计提高到一个更深的层次。在一般情况下,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任务,对于任务的有效完成,就需要扩大事业性支出的比重。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实践,能够看出用于事业性支出的额度不能够低于整体额度的80%,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支出,要不断地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我国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定》中的标准,有效的制定资金使用的额度。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事业性支出额度与整体额度的比例,并定额行政事业单位中各个部门的最高资金支出额度,对出现超额的部门要进行处罚,对有大量结余的部门要进行奖励。

(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核算功能

就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成本会计的引用,能够有效的在一些情况下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支出,并且通过对资金额度的计算看出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工作状态:一是成本会计在单位月、季、年的结转时,对各项账目、应收账款、应付费用等进行审核,并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预算,利用成本会计所核算出来的所有资金,对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工作和费用做出效益分析;二是要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中各个部门使用的费用进行分摊,虽说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都是独立的工作单位,但是,正是因为独立的个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之间的工作和任务都不同,却有着一定的联系。以为一个单位是统一的整体,分出了各个独立的分散个体,所有个体都是为了整体而服务,所以,互相之间是一种承接的关系,有的部分所作的工作就是为其它部门进行服务的。

(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监督功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就要对财务人员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能够真正发挥出财务管理监督功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单位的领导把管的,在进行单位财务收支的过程中,只有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明确情况,其余的人员基本上都不会清楚。单位的财务人员直接受命与领导,在领导对财务的控制不合理使用的过程中,单位财务人员不能按照事实反应情况,所以成本会计就发挥不出自身的作用。想要充分的发挥出财务管理监督的功能,就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任命与罢免,都要由单位财务部门进行批准;第二,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的特点,对单位内所有的财务人员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不用直接受命与领导,改变传统的管理机制。

财务组范文篇9

为便于理解,作者建立了在财务管理中融人组织管理的模型,如下面五角星图所示(略):

五角星图左上角:组织结构本身要在财务管理中融人组织管理,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企业分工与协调的基本框架与形式,是对企业人财物、供产销等一切资源与流程的指挥协调系统。组织管理,就是要使组织对环境变化迅速作出恰当反应,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调整,减少无序和混乱,从而保持竞争优势。

组织结构就象企业的骨胳系统,承担着企业内外各种压力。组织结构设计可以分为五个步骤进行,即明确各管理层的分工与定位、设计部门职责和每个岗位职责、分配权力使责权对等、根据管理线条设计沟通协调渠道、设计规章制度。

五角星图上角:从组织结构影响战略的方式来优化财务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应根据战略进行总体设计,并确保企业各管理层在战略制定上没有重大分歧,这要求财务预算和预测尽可能准确,为战略决策提供财务信息等支持,以财务专家的水准提供内部管理的专业意见;其次表现在能够形象化地表述财务意见,充分地与管理层进行沟通,从而使财务真正成为企业家的左右手。

战略实施中各级管理人员应配合默契,这要求针对不同业务的特点设计财务报告,落实基层业务部门应提供的财务信息种类和加工传递流程,使财务信息充分反映战略实施的情况,从而使财务配合组织结构管理在战略实施中扮演重要角色。管理风格与企业文化相匹配,要求财务管理风格适应企业文化氛围,财务部门应在财务信息保密的基础上,对其他部门开放财务信息,改变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隔阂的局面,使其他部门更多地了解财务部门,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其他部门的业务活动和管理风格,使财务管理风格与企业文化相匹配。

五角星图右上角:从组织结构影响流程的方式来优化财务管理体系各部门业务管理线条应清晰有效,要求设计各类业务凭证和单据时,要做到清晰、规范、全面,既方便业务人员操作,又易于获取财务信息,使财务信息重点反映业务部门所关心的问题。会计核算工作最难的就是分类。财务人员需要对业务进行科学、清晰地分类,提供能够纵向、横向多种方式汇总的财务表格与报告,让非财务专业的人员能够读懂财务报告。这样做能够促使财务管理深入业务当中去,提升财务管理的地位。

决策者应熟悉业务而使管理具有针对性,高效的管理决策要求各级财务人员熟悉业务,不能光靠形式上的严厉控制而要以合理的低控制成本去控制业务流程上的关键点,从而科学地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要营造更加规范的内部控制环境,使业务、财务、人事、质量管理等各专业管理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保持和谐、信任的关系,以事前预算、事中追踪、事后审查的全程管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流程跟踪控制,实现营造崇尚效率、业绩与能力的氛围。

五角星图左下角:从组织结构影响人力资源的方式来优化财务管理体系组织结构设计要求权力文化鼓励创新和打击守旧势力,财务部在配合人力资源部设计考核指标时,就要在充分反映业绩的基础上,增加对创新、效率等方面指标的考核权重与考核力度。企业领导都喜欢熟悉业务、稳健成熟的人才。但是,企业在当今激烈变化的环境中,被动地守业是要不得的,只有主动地创业才是生存之道。正如海尔董事长张瑞敏所说,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企业就象斜坡上的球体,向上的推力一旦减弱,企业就会下滑,再想阻止企业下滑的趋势,就会难上加难。企业需要创新人才,不仅局限于业务部门,管理部门也是如此。因此,设计对创新、效率等方面的考核指标,为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提供相关的信息,是财务管理有效的增值服务之一。

管理人员的无能、过于保守、不负责任,应能够从其财务报告、考核指标中得到明确反映,这要求财务考核指标体系必须全面,可以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的方法进行设计,以做到奖惩分明。

五角星图右下角:从组织结构对财务管理的直接影响出发来优化财务管理体系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应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其管理层次包括从母公司到各部门、事业部、子分公司等各个层面;管理范围应当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等各类活动;管理内容应当包括预算与计划、资金管理、财务指标考核、采购与销售管理、会计核算、财务风险预警等;而支撑这些的则是财务信息系统。

组织结构是一种辩证法,它包含着集权与分权、集中与分散、调和与对立、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这四对基本矛盾,这就要求使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设计财务管理体系,以确保财务管理能够与组织结构无缝连接,具体表现在下面五个方面:

1.各管理层的定位应当是,基层管理人员以遵循制度进行督导为主,中层管理人员注重通过改善获得实效,高层管理人员则需要不断创新以推动企业发展。这要求合理配置财务决策权,在确保有效控制的基础上,企业规模越大,技术越复杂,则应赋予中层管理人员更大的财权,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2.部门设置的依据是业务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这要求会计核算的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等也根据业务活动的逻辑关系设置,使财务分析能够深入业务,实现会计核算与业务活动的无缝连接,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根据每个关键岗位业务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设置其权力与责任,做到责权对等,这要求仔细分析主要业务活动的所有关键控制点上都有适当的财务控制并切实得到有效执行。同时,重要管理岗位的相互兼职不能破坏财务控制的有效性。

财务组范文篇10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财务;财务控制

一、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及其范围界定

非营利组织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几乎提供了从教育到科学、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环保及公用、农业等方方面面的服务,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非营利组织运行的目的通常不是为了赚取利润,而是为了满足社会及其成员各种社会性的需要。非营利组织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其建立与运营的动机不以营利为目的。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动机,既包括形式上的,也包括实质上的;既包括组织活动开始前的阶段,又包括组织活动过程及活动结束后的阶段。具体来说,这种非营利动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营目的。非营利组织业务运营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追求利润或利润等同物。虽然有的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收支也有差额,但总体上不是以微观的经济效益而是以宏观的社会效益为目的的。

2.资财的来源。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归纳非营利组织的特征时,指出非营利组织“大部分资财来源于资财的供给者,他们不希望收回或据以取得经济上的利益”。在我国,非营利组织所需要的资财,全部或部分来自各级政府的预算拨款、单位收支结余以及接受捐赠等,政府或捐赠人并不期望按期收回所提供的资财,也不约定按所提供资财的一定比例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3.所有者权益。非营利组织不存在可以明确界定并可以出售、转让、赎买的所有者权益,即使非营利组织解体,资财提供者也没有分享一份剩余资产的明确的所有者权益。

4.纳税。美国国内税务署规定,如果非营利组织取得了免税身份,除特别指明的情况外,可以免交联邦所得税。在我国,有经营性收入的事业单位仅就其经营结余部分计算交纳所得税,通过预算拨款的非营利组织无需交纳所得税。

(二)非营利组织的范围界定

1.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类型。目前国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称谓并不统一。有的国外学者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并称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有的则统称为非营利组织。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将类似于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组织称为公立单位或公共部门,其在1994年10月的第4号研究报告《利用其他审计人员的工作——公立单位观》中认为:“公立单位是指中央政府、地区(例如州、省、区域)政府、地方(例如城市、城镇)政府以及相应的政府主体(例如机构、局、厅、部、委员会和企业)。”

尽管称谓不统一,但其中包含的组织类型却基本相同。这些组织或单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政府单位:包括联邦(中央)政府,州、县、市、镇、村等地方政府单位;(2)教育机构: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3)卫生福利组织:包括医院、诊所、护理所、福利组织、疗养院、红十字会等;(4)各种宗教组织与机构;(5)各种慈善组织与机构;(6)各种基金会;(7)政府企业(即国有企业)。

在上述组织或单位中,通过将诸如教育机构、卫生福利机构、宗教机构、慈善组织和各种基金会等组织并称为非营利组织,而且还对它们按照所有权性质区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对于公立非营利组织和公立企业,通常也将它们视为政府的一个组成单位。虽然从组织职能和业务运行目的来看,公立非营利组织和私立非营利组织还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的,它们事实上也可以成为一类较为特殊的社会组织。但国外还将政府、公立企业和公立非营利组织归属于一类组织,它们基本按照政府管理社会的目的行使职能,业务运行不以营利为目的。在美国,州和地方政府的这类组织,统一执行由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会计规范。私立企业和私立非营利组织属于另一类组织,它们不执行政府职能,业务运行以营利为目的,或需要依靠其自身的业务活动维持持续运行。美国目前的这类组织统一执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会计规范。

鉴于国外例如美国目前由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有关政府会计规范统一适用于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以及归其所有的公立诸如学校和医院等非营利单位,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立单位委员会也将其研究报告的适用范围定位于中央政府、州和地方政府及其公立非营利单位。

2.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类型。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个名词。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可以取得法人资格,从而确立了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如前所述,西方国家通常采用非营利组织一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内涵上近似于西方的非营利组织,但两者又不完全相同。为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我们对事业单位的范围需要作一些具体分析。所谓事业单位通常可理解为不具有物质产品生产和政府事务管理职能,主要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性服务的单位。其范围习惯上涵盖较广,包括不同的行业和经济类型。从行业来看,可以分为24类;科学研究事业单位;教育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勘察设计事业单位;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卫生事业单位;体育事业单位;农林牧水事业单位;交通事业单位;气象事业单位;地震事业单位;海洋事业单位;环保事业单位;测绘事业单位;信息咨询事业单位;质量监督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事业单位;物资仓储事业单位;房地产、城市公用事业单位;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经济监督事业单位;机关后勤事业单位;公证服务等其他事业单位。

我国事业单位的范围是应该而且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市场经济推动了事业的发展,过去事业单位的范围较广,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一些单位逐步由社会性、公益性为主转向营业性、开发性,资金供给的自给率不断提高,经营的目的和单位的性质实际上发生了变化。一些事业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如体育事业的产业化已经率先实施。

事业单位的发展从近期看有如下的趋向:有些单位,如大多数的中小学、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兴办的文艺团体、图书馆、博物馆等,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公益性,主要由国家财政供应资金,以社会效益为目的,这些单位就应该按事业单位进行登记注册,按事业单位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和控制;而有些单位,如会计师事务所、应用型和开发型科研院所、民办的文艺团体、体育场馆等,具有较强的营业性、开发性,而且以营利为目的,这些单位不妨按企业进行登记注册,并按企业财务规则和会计准则、制度来进行财务管理和控制。如果这样,我国事业单位同西方公立非营利组织在范围上就可以基本上一致起来。

在我国,习惯于将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放在一起并称行政事业单位。这主要基于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往往依附于行政单位,而一些行政单位也在办事业。部分行政单位基于机构、人员编制等诸方面的限制,将行政管理职能转到事业单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政事不分。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均由财政拨款,所不同的是,行政单位的经费全部由国家拨款取得,通常走的是“行政经费”科目,而对事业单位在管理形式上虽然不同,有的经费也全部由国家财政供应,有的则实行定额或定项补助(预算拨款走的是“事业经费”科目)。现时行政事业单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这种区别。

综上所述,尽管各种类型的政府机构与诸如教育事业单位、卫生福利事业单位、各种中介组织等在组织职能、运行机制、以会计主导财务报告的要求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本文还是将那些应该被排除在财政供养范围之外的事业单位剔除出来。因此,本文以下研究中所指的非营利组织,是指经费全部或部分通过政府财政供给的事业单位。并且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并未完全到位,国有企业尚未退出竞争性领域,因此我们的研究也将国有企业摒弃在外。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特征及其内涵分析

从财务的概念上来理解,财务的本质是指社会财富方面的事务(或业务)。货币出现以后,人们便开始用价值来衡量财富。由于价值运动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体现为资金运动,因此,财务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资金运动。在营利组织中,资金运动从货币资金开始,经过若干阶段,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完成一个周期的循环。营利组织的资金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循环,即为资金周转。资金的循环、周转,都是营利组织资金运动的具体形式。营利组织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分配五个方面的经济内容。而非营利组织的资金运动则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

非营利组织的存在及其运转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它的任务是按政府发展计划的要求,开展业务活动。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供应,部分来自自身的其他业务活动,其资金运动主要表现为经费的筹集、领拨、使用、报销等事项。因此,非营利组织财务实质上是非营利组织在执行国家事业发展计划、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有关经费的筹集、运用、管理和监督的活动。

从会计体系来看,我国政府把事业单位会计作为预算会计的一个分支而单独制定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为我们与国际惯例转轨,根据非营利组织财务的特点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设计财务控制规则并实施财务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它有助于适应形势发展而加强政府财政部门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同时更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内部财务控制和管理。其所以要确立非营利组织财务和会计的相对独立分支地位,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非营利组织的财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阶段非营利组织财务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项:(1)部分非营利组织除财政拨款外还有自己的事业收入。(2)非营利组织虽然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但却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并要实行经济核算,其事业收入和事业支出大都与业务活动相联系,因而其可通过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增收节支,争取改善自身的运营条件。(3)非营利组织虽然不提供物质产品,但向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即知识形态的产品)和劳务,它具有一定的生产性。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各种非营利组织,大都属于第三产业中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有人把这种提供精神产品和劳务的行为称为第四产业)。这些部门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智力劳动和智力开发的作用就越显著,物质产品再生产的发展就越依赖于精神产品再生产的发展。正是非营利组织经济活动的特殊性,使得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成为预算会计中的一个单独的分支,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也成为政府财政对单位控制的一个独立的分支。

从我国目前的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状况来看,非营利组织的财务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家包办事业已成过去,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及社会共同需求的标准,应重新确定财政对事业单位供应资金的范围和标准,并体现多渠道筹集事业发展资金、多种形式办事业的特点。第二,树立统一的预算概念,彻底改变以前将事业收支分解为预算内、外两部分,事业单位只反映财政拨款的收支情况,其他收入与支出相脱节的状况。将财政补助收入和非财政补助收入以及包括事业支出和其他支出在内的全部收入和支出,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建立一个能够全面反映非营利组织财务收支的财务体系,以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第三,借鉴企业财务的一些管理概念和方法,运用经济手段,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我们研究我国目前的非营利组织财务的特征,是为了按照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效地制定法规制度,使之更好地适应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工作的需要。但是,这决不意味着非营利组织财务已经企业化了,已经按企业财务的规则运行了。这是因为:

首先,我国目前的非营利组织财政拨款并非资金来源的唯一渠道,但是财政拨款在非营利组织收入中还占据着重要地位。从总体上说,其他资金来源仍处于辅助地位。个别非营利组织虽然能做到日常收支相抵,但重大工程项目依然要依靠国家财政扶持。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活动同政府财政资金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应该受到国家财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约束,而且其财务会计法规制度的建设也主要由财政部门负责,内部控制制度也需要报财政部门备案,财政部门在财务控制中有责任纠正其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缺陷,使单位内部的财务控制和外部财务控制很好地衔接起来。

其次,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及资金来源,决定了绝大多数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水利、林业、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均是公共产品,而追求利润必须会使其业务活动偏离政府事业发展的方向。这里还要指出,一些单位虽然能够实现收支相抵后还有结余,但这是它们加强管理、量入为出的结果,绝不等于在主观上就是以营利为目的。

三、对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基本运作

(一)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本质

控制(Control),可以看作是修正、影响、操纵和调节的同义词,而不是强制(特别是现代控制)的同义词。高级汉语大辞典将控制定义为:“掌握住对象不使其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控制的这一定义明确了控制是由控制主体、控制客体、控制目标、控制方式等要素组成。控制主体,即控制者;控制客体,即控制对象;控制目标,即控制者的意愿;控制方式,即控制的实现形式。

通常而言,财务控制是指财务监管部门及其人员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在财务管理中,如果仅有财务计划(预算),但对实现目标的行动没有控制,就难免出现财务失控现象。从三者间的关系来看,预算是为财务控制指出方向,提供依据,而财务控制则是预算落实的保证。正是从上述意义,可以说,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

对于营利组织来说,财务控制的核心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通过对资金运动的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增加企业的财富,也就成为其财务控制的核心目标。对非营利组织而言,控制的目的是保证其财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由此,我们可以把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定义为以制度、预算等为主要手段,通过规范和约束非营利组织及其内设机构的财务行为,保证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事业发展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从机制的角度分析,财务控制以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为宗旨和标志。由于任何个体都有其目标,财务控制从内部而言,首先就是要减少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冲突,同时从外部还要减少组织行为与政府财务管理目标的冲突。因此,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是一种管理活动。财务控制是一种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最强的控制。它在非营利组织经济控制系统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起着保证、促进、监督和协调等重要作用。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主体

财务控制的基本功能是限制委托人和人之间的财务信息的不对称性、财务契约的不完全性和财务责任的不对等性。根据委托——理论,关系存在于一切组织、存在于经济组织的每一个管理层次上。前面我们已经得出结论,存在于非营利组织中的委托——关系具有三个层次,因此,其财务控制也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进行的财务控制,由于它来自组织以外,我们把它作为外部财务控制来研究;第二个层次是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对其内部各职能部门的控制;第三个层次是其内部职能部门对员工的控制。由于第二、三两个层次的控制来自于组织内部,属于内部财务控制的范畴。因此,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来自于两个层面:一是来自于组织以外的控制——主要是政府财政部门的控制;一是来自于组织内部的财务控制——这一层次控制主体主要是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而财务人员的作用是最基础的。

虽然外部财务控制与内部财务控制都不可偏废,但就大部分非营利组织而言,外部财务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财政部门是政府专司国有资产和财政性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通过财政政策及其他手段,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制度相比,执行财务控制制度同样重要。一项制度如果没有人执行,则形同虚设,不建立制度和不执行制度在效果上是一样的。因此,内部财务控制也不可偏废。

相对而言,在非营利组织建立起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目的,首先是执行外部财务控制制度,为外部财务控制的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从一定意义上说,其外部财务控制目标实现了,也部分地实现了内部财务控制的目的。当然,在围绕外部财务控制实施内部财务控制的同时,内部财务控制也要为实现内部管理目标服务。

从机制的角度分析,财务控制决不只是财政部门和组织内部财务的事情,也不是非营利组织管理者的责任,而是政府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的综合的、全面的管理。在非营利组织,一个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的体现。反过来,财务控制体系的健全也会促进财政管理体制的完善。

(三)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目标

1.总体目标。目标是系统所希望实现的结果。财务控制目标是财务控制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财务控制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目标是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如前所述,财务控制的对象是非营利组织及其内部机构的财务行为。应该说,非营利组织外部财务控制的目标与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即促使其单位内部建立和完善符合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结构;依法、科学地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收支行为;督促非营利组织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履行职能过程中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通过财务控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财务、财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非营利组织外部财务控制的目标。非营利组织外部财务控制的实现除总目标之外,还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非营利组织属于非物质生产领域,但也同样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营利组织一方面为社会提供科学、文化、教育等等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又是商品、劳务的购买者和消费者。非营利组织必然要介入市场,必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去办事。

(2)市场经济要求非营利组织要引入竞争机制,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实践证明,非营利组织仅仅依靠政府投入谋求发展是不够的,只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建立自我发展的新机制,才能持续存在,健康发展。因此,客观上要求不断改革和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制度,在财政政策上为非营利组织降低成本,合理利用组织内部的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为了在市场经济的机制下获得良性发展,非营利组织必须摆脱依赖思想,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项事业基本由政府包办,财政是资金的唯一供应者,单位需要多少钱,财政就供多少钱,由财政来平衡单位的预算。这种体制不利于有效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助长了非营利组织的依赖思想,加重了财政的负担,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也缺乏内在的生机和活力。因此,财政部门必须规范资金供应范围,改革资金供应方式,建立起一个有利于非营利组织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财务控制体制。

3.非营利组织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非营利组织的内部财务控制的总体目标是保证组织内部的财务活动规范、高效,并保证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具体说来,必须达到以下目标:(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政、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组织收入和支出活动。(2)建立和完善符合管理要求的财务机构,形成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3)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各项财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和财产的完全完整。(4)依法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主要方式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对组织控制的实现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控制方式的变化不仅影响着对组织的控制,而且通过组织控制方式的改变,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控制。传统的控制是通过一条指挥链来行使控制权,即控制权人逐层向下级被控制者指令,并要求下级必须服从的强制性控制。这种控制方式中的关键要素是严厉的纪律,并且需要通过强制性的实施细则加以实行。这种控制方法与官僚政治体制相匹配,目前在西方市场化国家已经不作为控制方式使用的重点。

目前公认的较为有效的控制方式有以下几种:(1)制度控制。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程序的建立,使对组织的控制有了明确的依据。这种控制方法将传统的以纪律为核心的指挥链式的控制融于其中。其核心是通过制定严格的制度(当然也包括政策、程序等),确立组织及其内部岗位人员的行为规范。有效的制度不仅可以约束被控制者的行为方式,而且可以限制控制者滥用控制权,由于制度控制方法与法规社会相匹配,而成为现代社会实施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2)技术控制。这种控制通常指的是通过控制作业程序而进行的控制。它的另一个意义是通过对业务运转程序的改革,增强业务运转程序的可控性,使业务运转程序更加科学、合理并有效率,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3)激励控制。激励控制提供了一种进一步控制的机制。为了降低成本,实现管理目标,必须设计一套完整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是与业绩紧密相关的。由于大部分组织的业务是可以考核的,如果将组织的管理者及职工个人收入水平、晋升机会与业绩联系在一起,管理者与普通职工的工作质量与个人利益就形成了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从而达到控制组织的管理者及其员工行为方式的目的。

结合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上述几种方式在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中,可以具体化为预算控制、制度控制、收入控制和支出控制。其中收入和支出行为是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主要对象,而财务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预算以及用以规范收支行为的各种法律、法规、行政组成的制度体系。

1.预算控制。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非营利组织的预算是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在财务上的体现,也是政府分配资源方式的具体体现。因此,它是搭在政府财政部门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桥梁,也是对非营利组织进行财务控制所使用的主要手段。通过对预算管理方式的改革,可以增强预算管理方式的合理性,增强政府财政部门控制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收支行为的能力和效率。

2.制度控制。制度控制是控制的基础。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在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制度非常广泛,但核心是两大制度体系:一是预算管理方面的制度,一是财务收支方面的管理制度。

3.收入控制。经费筹集是非营利组织财务行为的起点,也是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起点。在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当中,收入控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决定着预算、支出控制的有效性。

4.支出控制。支出行为是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重点,财务性资金的分配和有效利用是包括非营利组织在内的公共支出管理的核心问题,如果说预算控制主要控制的是资源的分配方式,那么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则是支出控制的使命。

参考文献:

1.J.斯蒂格里茨。1988.政府经济学。北京:春秋出版社。

2.詹姆斯。M.布坎南等著。类承曜译。2000.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郭复初。1998.财务专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4.冯建。1999.财务理论结构研究。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5.冯巧根。2000.会计控制与委托分析。会计研究,11:20.

6.罗飞。2001.论国家作为出资者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会计研究,4:4.

7.王庆成等:论事业单位会计的地位。中国财会网。

8.宋德福主编。1998.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中国方正出版社。

9.汤谷良。2000.财务控制新论。会计研究,3期。

10.R.威尔逊著,苏通等译。1987.实用成本会计控制指南。北京:北京在学出版社。

11.夏恩。桑德著,方红星等译。2000.会计与控制理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2.李斯特。1983.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北京:商务印书馆。。

13.RobertSimons.1995.ControlinanAgeofempowerment,HARVARDBUSINESSREVIEWMarch-April.

14.JohnFanning.1998.Budgetinginthe21SLcentury.ManagementAccounting.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