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20:12:02

财务预警

财务预警范文篇1

1.财务预警模型运用不成熟

我国的企业在财务预警模型的运用更多的是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及统计数据,由于运行环境的不同,使得财务预警模型根本不能适用我国企业,原因是我国企业发展晚,存在规模小、计准则尚没有与国际接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模型本身的发展和创新方面脆弱,而与国外成熟的金融环境区别明显。

2.企业没有财务预警模型相关的人员与技术

由于没有相关的人员与技术支持,使得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自成体系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和更新,同时由于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及使用也非常单一,仅仅通过财务部门一个部门完成,财务预警模型不能及时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交换数据,企业的现实状况没有在第一时间表现出来,使得财务预警模型的时效性非常落后,准确性差。

3.现金流量指标少

我国企业往往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灵活设计、改进、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使得财务预警模型中少了现金流量指标这个极其重要的指标,这往往是企业能否构建合理的财务预警模型的关键所在。

二、企业在构建和使用财务预警模型中相关对策

1.扩宽数据渠道

我国企业的统计数据大都来源于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而这些数据往往不准确,因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比美国,还不够成熟,样本容量比较小,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需要得到不断改善。所以对于一个企业,在构建了财务预警模型之后,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不能简单地套用国外的理论,需要不断拓宽数据渠道,从更广的范围来提高财务预警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比如从非上市企业等方面着手进行数据收集。

2.将企业所有管理信息都纳入财务预警模型中

企业的管理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财务预警模型也是基于企业管理特点,进行数据化和信息化企业的管理方式,将企业存在或将要产生的财务失败风险信息全面保存,不应由财务部门来独自完成,需要和企业的其他业务信息系统进行共同完成,包括企业内部其他的管理信息,诸如生产、销售、采购等全方位实物量信息也纳入到财务预警模型系统当中,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和功能的集大成者,反映企业与同行业相比的差异情况,提供有可能出现财务危机的信息,真正发挥其财务危机预警的重要作用,将其视为企业诊断的重要工具,以此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对是对企业各方面信息的全面分析,

3.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

财务预警范文篇2

关键词:企业;财务预警系统;防范

财务风险财务预警系统就是针对财务状况做出的预警,它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更好的应对财务问题,解决可能存在的风险。但是,对于企业而言,要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预警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企业必须明确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与实际结合做好应用。

一、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重要意义

第一,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需要。2008年美国的一场次贷危机席卷了全世界,对我国企业而言也带来了不小的危害。能够抵御风险的企业基本上都具备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掌握着企业的动态结构,可以提供全面、安全、可靠的信息。第二,有助于企业领导对经营发展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在经济去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严峻,建立起财务预警系统,用完善的制度强化企业的经营,能够让企业领导在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经营的状况,对各项支出、财务报表等有一个统筹的了解,并树立企业的危机意识,更好的防范风险。第三,与中国梦的发展理念相契合。中国梦是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它强调中国国民的整体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建立财务预警系统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

(一)建立科学的财务预警系统。健全的财务系统是防范财务风险,化解企业经营危机的有效办法。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下,企业要全面反映财务状况,坚持系统性、全面性、动态性和普遍性的原则,构建周转能力、盈利能力、偿还能力等模块。同时,系统的建立还要考虑各个指标之间的互补状况,综合反映财务数据。企业应该确立一个警戒线,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设定数据,当财务资金降到警戒线一下,或者不足总资产的80%的时候,就要发出预警。(二)建立财务电算化体系。电算化技术的应用是财务预警系统防范最关键的内容,它能够加快数据收集、分析、计算的速度,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并在对比中得出结论。由于计算机的自动性特征,企业还能够发挥财务预警的“标杆”作用,如果企业的实际数值超过了警戒线,就会发出警报,帮助企业解决不必要的问题。(三)明确财务预警系统分析工作的具体流程。明确、系统的财务预警流程,是提高企业防范能力,降低企业风险的科学办法。按照步骤而言,要考察好企业要收集的主要数据,多方面的获取信息和资料,包括企业经营状况、盈利情况、数据统计、经济数值的分析等等;然后,要做好数据的收集、整理、编辑工作,并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做好防范;最后再作出决策,提出化解危机的科学办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财务预警系统是企业化解财务危机的主要方式,对于企业可持续的经营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此,企业要结合市场的经营状况,以及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系统的防范策略,构建多模块集中分析的办法,做好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明确具体的工作流程,并突出电算化技术的优势,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增强其实用性,在数据的整合、归纳和分析下,帮助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在市场中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玉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构建及风险防范措施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22.[2017-09-07].

[2]杨秀端,卢月根,贾强.出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J].财务与会计,2015,(10):71-73.[2017-09-07].

[3]姚能霞.企业的财务风险[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35-37.

财务预警范文篇3

1财务预警的功能

一个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具有以下五大功能:

1.1信息收集

它通过收集政治、经济、政策、科技、金融、各种市场状况、竞争对手、供求信息、消费者等与企业发展有关的信息,集中精力分析处理那些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有重大或潜在重大影响的外部环境信息,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

1.2预知潜在的财务危机

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获得财务危机的先兆信息,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以减少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1.3控制发生的财务危机

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一方面财务预警系统密切跟踪危机的进展,另一方面迅速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1.4提供对策

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能够提供有效的、便于操作的处理财务危机的基本对策和方法,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1.5避免类似财务危机再次发生

财务预警系统通过详细地记录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处理经过、解决的措施以及处理的反馈与改进意见,对企业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同时不断完善财务预警系统。

2财务预警的意义

任何企业的财务危机绝非朝夕之间突如其来,往往是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监测与危机前的种种征兆重视不够,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以至于财务危机不断恶化,最后引致危机爆发。因此,对企业的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早察觉财务危机的信号,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使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状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预防失败,以提高管理质量。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财务运营进行监控预警,无论从哪个立场分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对于监控部门来说:

根据财务预警系统提供的信息,可以进行监测和预警;对于经营者来说,能够在财务危机尚未出现时或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预防失败;对于上市公司,可依据此揭示财务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公司经营策略,以避免沦入ST、PT的行列;对于准备借“壳”上市或买“壳”上市的公司来说,可以通过关注预警信息寻找到宝贵的“壳”公司;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根据财务预测指标的动态分析进行正确的投资选择,并在发现企业的财务危机萌芽后及时处理现有投资,避免更大损失;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可以利用这种预测,帮助做出贷款决策并进行贷款控制,防止坏账发生;对于审计人员、法律人员来说,可以据此更为准确地对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和前景做出判断,避免因未能准确披露而招致的法律诉讼。

2.2从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而言:

自从1997年东南亚引发金融危机并迅速波及到全球以来,人们开始反思探讨造成危机的根源,各项研究表明,除了经济、金融体制和腐败等深层次原因外,引发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的经济信息不全,缺乏必要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因此就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而言,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可操作性强的危机监测预警系统十分必要。

2.3从企业所处的国际环境来看: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经济处在危机四伏、动荡不安的态势下,亚洲经济危机从本质上讲是现金流量的危机,是资金短缺的危机,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一是公司过度负债的筹资观,二是公司盲目向高风险行业扩张和大肆推进国际化的投资观。事实上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东南亚企业早已潜伏的财务风险和危机。曾经名噪一时的韩国大宇集团一夜之间神话般的破灭了,成为亚洲金融危机最迅速的牺牲品,其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没有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危机并早做处理。

2.4从企业所处的国内环境来看:

财务预警范文篇4

从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角度看,财务危机是指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应有的经营策略,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的比重大,偿债能力弱,则财务风险大,反之,债务资本比重小,偿债能力强,则财务风险小。基于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角度,财务危机主要表现有:(1)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导致诉讼或破产的财务危机。如果企业用负债进行的投资不能按期收回并取得预期收益,或是企业现金流出现困境,必将面临无力偿还债务的信用风险甚至导致诉讼或破产危机。(2)利率变动风险。企业在负债期间,由于通货膨胀等的影响,负债利率发生增长变化而导致企业资本成本上升,从而抵减了预期收益。(3)再筹资风险。由于负债经营使企业负债比率加大,相应地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从其他渠道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

财务危机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企业财务失败。虽然很多企业在财务失败后能够采取了债务重组、资产重组、拍卖等很多补救措施,但无论何种形式的补救措施都会使股东或债权人遭受重大损失。财务预警系统就是这样一种机制,使企业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提前发现财务恶化的信号,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系统。在实际的企业中,通常会设置三个监测模块。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财务预警系统中包括许多方面,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负债能力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本文仅从负债中结构危机的角度对财务预警系统进行初步的分析。

二负债结构分析

一负债结构的重要性

负债结构是指企业负债中各种负债数量的比例关系,尤其是长、短期负债资金的比例。

(1)负债结构决定了企业债务的多样化程度,影响着已有负债的稳定程度。一个企业的全部债务通常不可能单独从某个渠道获得或是得到充分保证。如果负债结构不合理,可能导致企业所需的资金不足。

(2)负债结构决定着筹资总成本和筹资总风险的高低。不同的负债结构会带来不同的筹资总风险和总成本。如果负债结构合理,就会使企业以最小总筹资风险取得总筹资成本最低的资金。对某一单项负债资金来说,企业难以实现以较小的筹资风险去筹集资金成本较低的资金。但是,负债结构的不同搭配却会改变企业的筹资总成本与总风险,因此,通过优化负债结构,企业就可以使综合筹资风险及成本降低,从而达到企业所期盼的最优资本结构。

(3)负债结构对企业筹资能力与市场竞争力有很大影响。合理的负债结构是影响企业筹资能力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个企业在负债总额中,短期负债比例过大,会造成企业当期偿债压力过大,短期偿债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筹资能力。

(4)负债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较大。短期负债由于其偿还期短,属于企业风险较大的融资方式,但也是资金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因此,负债结构影响到当期偿债能力和综合资本成本,从而影响企业价值。合理的负债结构就是要通过分析各种负债之间的比率关系,揭示财务风险与资金成本是否达到均衡。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随着资本市场和各种金融工具的发展,短期债务资金由于其可转换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更便于企业资金结构的调整。

二财务危机与负债结构的关系事实上,财务危机并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和逐步发展的过程,在财务危机发展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表现,这种财务危机的不同阶段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财务危机的各个阶段都和负债有重要的关联,负债结构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一般来说,企业的负债比例的高低只能表明整体偿债能力的大小,过高的负债比例只是一种潜在可能的财务危机,这种可能的危机是否最终转变成现实的支付还取决于负债结构。如果负债总额中大部分是三到五年的长期负债,只要企业发展良好,有足够的营业现金流并保持一定的盈利和筹资能力,这种潜伏的财务危机就不会成为现实。相反,如果负债总额中大部分是一年内到期的短期负债,就意味着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现金支付压力,企业一旦财务失控或没有良好的财务能力,企业就会马上陷入困境。因此,依据企业的营业现金流量和筹资能力合理规划负债结构,可防止负债到期日过于集中而增加还款压力,甚至无法支付到期的债务而导致财务失败。

三负债结构预警指标框架的构建

一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这个指标一方面反映了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另一方面说明了企业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活动的能力,是判断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对债权人而言,此比率越低越好,说明企业的资产多,长期偿债能力强;对企业而言,该比率应控制在一定的限度,资产负债率过低就无法得到财务杠杆利益,过高则导致企业未来偿债压力增大,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必须全面考虑,在利用负债经营获取收益和承担风险之间做出权衡,通过确定最佳资本结构,以此来确定对企业适宜的负债比率。

二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用于反映企业在短时间内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而言,流动比率越高,短期偿还能力越强,对债权人权益的安全保障程度越高,因此,从债权人的角度讲,此比率越高越好。但是,对企业来说,此比率过高,可能是拥有过多的货币资金未能很好地利用,也可能是应收及暂付款项过多,未能及时冲销的结果,则均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率不高。一般而言,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1,即流动资产至少等于负债,企业才能保证有偿债能力。如果该指标大于1,表明企业财务运行状况良好,具备偿债能力;反之则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差,难以偿还负债,财务风险较大。

三短期负债比率

短期负债比率=一年内到期的短期负债/负债总额

一般来说,企业一定时期的短期负债比重越大,企业当期所面临可能的财务风险就越大。如果企业一定时期的短期负债比率很高,而且又没有充分的现金流量来保障必要的支付能力,企业就有可能直接面临财务危机。所以,如果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连续保持较高的短期负债率,企业的管理当局和相关职能部门就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四,速动负债占短期负债比率

速动负债占短期负债比率=速动负债/短期负债

速动负债占短期负债的比率中的速动负债是指在三个月内到期并预期无法延期支付的负债。这个比率是对短期负债占企业总负债比率的一个补充指标,它更能敏感的说明企业短期财务风险的危机和程度,因为如果企业无法安全支付速动负债,就可能立即陷入财务危机。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补充速动负债的绝对数预警指标,反映在速动负债比率达到警戒值且速动负债总额超过企业预期的现金净流量时,企业面临实际的财务风险。

五,本期安全系数

本期安全系数=(本期资金收入-本期资金支出)/本期需偿还的负债

该指标用于反映企业本期资金运作情况。如果该指标大于1,表明企业本期内资金运作基本有保障;如果这个指标小于1,则表明企业本期内资金运作会遇到困难,还需要另筹资金,在本期预算时应着重考虑。

流动比率

短期负债比率

速动负债占短期负债比率

本期安全系数

资产负债率

负债结构财务预警框架

通过对以上指标的分析可知,企业负债结构预警的财务指标基本框架如图3

以上负债结构的财务预警体系中,资产负债率反映了企业长期和总体的偿债能力,短期负债比率、速动负债占短期负债比率和本期安全系数则是对反映企业当前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及危机程度的指标。通过对这五个重要指标的分析,判断企业是否会出现财务危机,在预知财务危机出现以前,企业管理部门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加速应收账款的收回、适当变现流动资产、及时的与银行、供货商等各类债权人进行沟通,尽可能的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制定恰当的债务重组计划,有效的处理各项债权债务关系,适时的处理负债结构不当所引发的财务危机。

参考文献:

财务预警范文篇5

一、相关概念的理论分析

(一)预警信息系统。信息是财务预警的主要依据,因此建立健全敏锐的预警信息系统是必要的。把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而产生的结果就是预警信息。要建立一个合理的预警系统必须要有遍及国内外的强大的信息网来进行支持。我们可以通过上述信息网来对信息进行收集、统计与传递。(二)预测系统。预测系统的主要用途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主要包括预测收集到的信息及其发展形势;预测有关因素的关联影响程度;预测预兆信息及其可能出现的结果;预测偶然性事件的一些信息,包括发生概率、发生时间、维持时间、发生周期以及其预计未来影响等。(三)预警指标体系。之所以建立预警指标体系,是为了使预警信息能够得以量化,同时具有一定逻辑性和可行性。不同类型的行业的预警指标不同,并且不同行业的公司的预警指标体系也会有一定的不同。然而相比之下,正确选择重点指标和敏感指标是预警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任务。因为这样可以使预警指标体系能够更真实、更准确地反映企业所面临的具体风险。

二、产生集团公司特殊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所有者缺位。在我国大部分的集团公司都是由国家来控股的,因此,内部人控制问题和所有者缺位问题一直都困扰着我们。多数大的集团公司的所有人都不是法律上所说的自然人,通常情况下选择集团内部的高管来担任。因为集团公司人员结构的特殊性,在集团需要重大决策时,会出现决策过慢或决策不科学的问题,严重影响到集团公司的发展,这是很多集团公司都会面临的问题。集团公司内的子公司财务与集团其他公司是相互独立的,其对自身的资产由处置和管理权,但这样会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发生。在子公司与集团其他公司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子公司会顾及到自身得到利益,把集团公司的利益抛于脑后,子公司更注重自身眼前的利益,而不顾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这种利益上的冲突会影响到整个集团公司的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会触发集团内部潜在的经济风险,最终使得母子公司的利益均受到损害。(二)内部的担保。集团公司的母子公司是相互独立的法人主体,其在财务上也拥有相对的独立性。在集团公司内部经常会出现母公司为子公司做担保或者是子公司之间相互担保的情况发生,集团公司内部的公司之间互相做长期恶性的财务担保会降低集团公司的偿债能力,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最终会引起集团内部潜在风险的发生,因为母公司没有有效的措施去应对不可预料的潜在风险,因此会给整个集团带来影响。通常情况下子公司发生财务风险不会对整个集团公司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蝴蝶效应”,那么其引发的财务风险也将不堪设想,甚至可能更引发大范围的危机发生。(三)追求经营多元化。集团公司一般拥有较强的实力,包括较大的资产规模、较强的筹资投资实力。因此,集团公司经常制定多元化的经营战略。此类现象在经济危机时期更为常见,其目的是为分摊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在特殊的时期,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高回报,会走多元化的经营战略道路来拓宽自身的经营领域。倘若企业在选择走多元化战略道路前对多元化经营做了充分的考察,并且调研工作做得很到位,对可能遇到的风险也做了全面的防范措施,那么走多元化战略道路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我们想的这样,大部分集团公司走多元化战略道路都是通过兼并或者收购其他企业的方式来迈向新的领域,这就违背了集团公司本身的发展战略。这样的多元化道路是不可取的,原因是由于不规范的管理方式、较小的经营规模、薄弱的竞争优势以及较差的盈利能力和抗压能力,从而使得原本集团公司的资产储备量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主业的经营,与此同时还会给集团公司带来潜在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预警综合指标的确定与模型建立

(一)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测度系统的一般操作步骤。首先,先确定财务预警系统中的需要的关键指标以及辅助指标;其次,测度各项财务预警监测指标的“平均指标值”;再次,测度各项财务预警监测指标的“实际指标值”;从次,利用第二、三步测度的各项财务预警监测指标的“实际指标值”和“平均指标值”,计算各项财务预警监测指标的综合指数;最后,分析评价测度的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检验其实效。(二)财务预警综合指数中的核心指标与辅助指标设计。在对财务预警综合指数的指标进行测度时会遇到两个难点问题:一是财务预警综合指数中的核心指标与辅助指标的权重多少的确定;二是不同公司的财务预警临界值。我将重点分析关于财务预警综合指数的核心指标、辅助指标及其权重。本文对财务预警综合指数的内容主要概括为三点:经营、投资和筹资预警综合指数。每一点都需要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来诠释。监测指标的预警指数测算方法如下:界值本企业监测指标预警临指标实际值本企业监测标预警临界值本企业监测指变量指标的预警指数区间型与愈小愈好型−=上述公式得到的结果是正数时说明该指标是安全的,得到的结果为负数时则说明该指数为预警指数。当测度的指标在一个区间内变化或者指标越小越好时,则预警指数公式的分子中的“实际指标值”和“预警临界值”进行对换。对之前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的研究进行总结,将原本的权责发生制指标更改为现在的现金制指标,与此同时得出财务预警的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表1为预警的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及其权重。(三)财务预警综合指数预警模型。首先先计算出投资、经营和筹资的预警综合指数,然后将占比分别设为分析期”的警兆特征做定性“恶化财务风险恶化期,结合的特征,作定性分析作期”预警警兆识别中的“发合财务财务风险发作期,可结性分析预警警兆识别系统作定合财务财务风险潜伏期,可结财务状况良好重警和巨警中警轻警无警(四)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结合。形成集团公司财务危机的动因分为两种:财务动因和非财务动因。其中,非财务动因比财务动因更加抽象和宏观,属于外部因素范畴。因此,公司很难获得相关的外部数据和外部指标。因此大部分现有的模型大都只选取财务指标来构建模型。这样做就容易导致建立的模型缺乏对外部因素的预测评估能力,从而也影响模型的预测的精确性和实效性。虽然就目前来看,搜集来自公司外部的非财务因素的数据并且建立模型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困难,但是这些因素又是实实在在对公司产生影响的,因而不能不关注。例如,许多微观的非财务指标如公司治理、审计意见、公司文化以及宏观的非财务指标如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等都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施加影响。

四、预警流程设计

(一)收集信息。集团公司在进行财务预警前先要确定需要设有哪些重要指标来配合考核的工作,通常情况指标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两大类,指标的选择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外界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情况来定。集团公司的财务指标的选择要能够实时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比如现金流量指标体系,其具体包含获现能力分析指标和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等。此外,由于集团的母子公司的财务独立性,因此母子公司的指标选择要分别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切忌一概而论,照搬照抄。如果整个集团公司的偿债能力与偿债期限不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那么集团内部的偿债压力就会大大增加,所有母公司在财务预警指标中要特别注意对偿债能力指标的选择。(二)预警分析。预警分析是对预警指标进行赋值,要反映整个集团公司的财务状况,就需要从盈利能力、变现能力、运营能力及偿债能力四个面来着手。同时对每一个指标都要设有单项功效系数,对功效系数进行分析来判断集团公司是否由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对单项功效系数的设定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准则:1、期望指标数值尽可能小的,我们称之为极小型变量;2、期望指标数值尽可能大的,我们称之为极大型变量;3、期望指标在一个区间范围内最佳的,我们称之为区间型变量;4、期望指标数值在某一个特定点最好时,我们称之为稳定型变量。(三)危机处理。1、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要实时修整:第一步是要明确集团公司今后的发展目标和经营理念;第二步是将集团公司内部的人员结构进行改善;第三步是改变集团公司现有的规章制度。集团公司出现财务危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内部管理者的决策失误,所以当对集团公司的发展目标和经营理念进行调整时,要先对集团公司所在的外部市场环境进行考察。另一方面,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也要及时进行修正,特别是集团的经济结构要进行实时优化。2、制定危机处理方案和设立相关管理部门。首先企业要设立一个相关部门专门去处理企业遇到的重大风险,该部门通常情况下是临时成立的。当企业深陷危机时,危机处理部门要立即启动,先要制定危机处理方案,危机处理方案的制定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方案制定要具有超前性和科学性,使制定好的方案能及时对危机作出处理。3、向外界宣传集团形象,构建和谐信誉关系。良好的集团形象不仅能够为母公司带来声誉,同时也为子公司带来一定的连锁效应。因此,集团公司的优势与实力要在债权人面前表现出来,与债权人的相处要和谐,使得两者的合作能协调。因此,集团公司与其主要债权人之一——银行保持良好的信誉关系是非常正确的。

参考文献:

[1]黄益容.集团公司财务预警制度分析[J].商业经济,2011(7).

[2]句小晋.财务预警系统模型分析[J].财会通讯(理财),2008(8).

[3]罗宗举.如何建立与完善集团公司财务预警制度[J].市场研究,2010(7).

财务预警范文篇6

【关键词】财务预警财务危机财务困境

财务预警(FinancialForecast),又称为“财务危机(危机)预警”,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进行预警,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预先告知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情况,同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发现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排警对策的财务分析系统。

1财务预警的功能

一个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具有以下五大功能:

1.1信息收集

它通过收集政治、经济、政策、科技、金融、各种市场状况、竞争对手、供求信息、消费者等与企业发展有关的信息,集中精力分析处理那些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有重大或潜在重大影响的外部环境信息,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

1.2预知潜在的财务危机

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获得财务危机的先兆信息,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以减少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1.3控制发生的财务危机

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一方面财务预警系统密切跟踪危机的进展,另一方面迅速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1.4提供对策

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能够提供有效的、便于操作的处理财务危机的基本对策和方法,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1.5避免类似财务危机再次发生

财务预警系统通过详细地记录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处理经过、解决的措施以及处理的反馈与改进意见,对企业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同时不断完善财务预警系统。

2财务预警的意义

任何企业的财务危机绝非朝夕之间突如其来,往往是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监测与危机前的种种征兆重视不够,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以至于财务危机不断恶化,最后引致危机爆发。因此,对企业的财务运营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早察觉财务危机的信号,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使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状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预防失败,以提高管理质量。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财务运营进行监控预警,无论从哪个立场分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对于监控部门来说:

根据财务预警系统提供的信息,可以进行监测和预警;对于经营者来说,能够在财务危机尚未出现时或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预防失败;对于上市公司,可依据此揭示财务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公司经营策略,以避免沦入ST、PT的行列;对于准备借“壳”上市或买“壳”上市的公司来说,可以通过关注预警信息寻找到宝贵的“壳”公司;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根据财务预测指标的动态分析进行正确的投资选择,并在发现企业的财务危机萌芽后及时处理现有投资,避免更大损失;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可以利用这种预测,帮助做出贷款决策并进行贷款控制,防止坏账发生;对于审计人员、法律人员来说,可以据此更为准确地对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和前景做出判断,避免因未能准确披露而招致的法律诉讼。

2.2从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而言:

自从1997年东南亚引发金融危机并迅速波及到全球以来,人们开始反思探讨造成危机的根源,各项研究表明,除了经济、金融体制和腐败等深层次原因外,引发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的经济信息不全,缺乏必要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因此就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而言,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可操作性强的危机监测预警系统十分必要。

2.3从企业所处的国际环境来看: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经济处在危机四伏、动荡不安的态势下,亚洲经济危机从本质上讲是现金流量的危机,是资金短缺的危机,造成这一危机的原因:一是公司过度负债的筹资观,二是公司盲目向高风险行业扩张和大肆推进国际化的投资观。事实上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东南亚企业早已潜伏的财务风险和危机。曾经名噪一时的韩国大宇集团一夜之间神话般的破灭了,成为亚洲金融危机最迅速的牺牲品,其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没有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危机并早做处理。

2.4从企业所处的国内环境来看: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竞争日益激烈,财务失败以及由此导致的破产清算已成为许多企业可能面临的问题,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适时、准确地对企业财务失败进行预测分析是市场竞争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保障。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面对国外企业参与国内竞争的形势,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更成为企业以现今财务管理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于1998年3月16日颁布了证监交字[1998]6号文件《关于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股票特别处理方式的通知》,要求当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异常,导致投资者对该公司前景难以判断,可能损害投资者权益的情形时,证券交易所应对其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Specialtreatment,简称ST)。特别处理的规定给上市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近年来,证监会对一批ST公司的处理也给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上市公司迫切需要一个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以起到警报器的作用,提醒有关方面的注意。而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普遍存在财务结构脆弱、财务控制不健全的问题,为企业的生存埋下隐患。“生存重于利润”、“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越来越为企业所认同,它们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居安思危、安全理财的重要性,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成为企业永续经营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鸣,张艳.财务困境预测的实证研究与评述.财经研究,2001,12.

[2]尹侠.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实证分析.网,2002,1,3.

财务预警范文篇7

国外财务预警研究起步较早,通过学习和对比,可以大大开拓我们继续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思路。尽管到目前为止,财务比率在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前的预测能力还没有得到任何一个理论说明,但财务预警模型已经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我国在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有着诸多启示。

1.选取与财务危机相关性较高的会计数据和财务比率。对比国外财务预警模型,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在模型中均运用了会计数据和财务比率。国外以破产做为界定财务危机的标准,学者们纷纷选取那些在债务契约中经常用来限制管理人员行为的数据和比率,并把它们做为破产可能性的计量指标。他们普遍认为,违反契约并不必然导致破产,但那些数据和比率的恶化,将会导致债务人违约,债权人就有权迫使企业破产。因此我们在研究中,首先应当以适当的标准来衡量财务危机,同时应当选取那些与财务危机高度相关的会计数据和财务比率。

2.单变量模型与多变量模型相结合。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各有优势。单变量模型简便易操作,而且可以同时选取多个适当的指标进行分析。多变量模型则建立在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基础上,能较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我们在研究和运用财务预警模型时,应把二者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做到优势互补,进而提升模型的使用效果。

3.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中国实际。国外的预警模型是基于国外的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背景。我们在借鉴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国内上市公司的具体特点,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预警模型。到目前为止,在这一领域占据着核心地位的仍数国外最具权威的爱德华•奥特曼的Z模型。

二、建立和实施财务预警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从国内目前的情况看,有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把上市发行新股和配股看成是公司“圈钱”的最佳方式。同时由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存在着“一股独大”、“内部人控股”等现象,使得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管理者手中拥有很大的权利,他们为了夸大自己的经营业绩,同时也为了获得上市发行新股和进一步配股的资格,不惜冒着巨大的风险粉饰公司的财务报表。而作为广大的投资者,却无法事先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在公司发生财务危机时遭受损失。为了保护与上市公司有关的各利益方的正当权益,上市公司建立和实施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势在必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和实施都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作过程,为了提高模型的预警效果,在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同时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力求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和及时。财务预警是建立在对会计信息进行一系列处理和分析基础上,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和质量。作为企业,首先必须严格遵守有关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财务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2.确定合理的预测期间。由于企业的财务指标在破产前两三年才开始发生变化,过早预测财务危机可能会影响到预测结果的准确程度。对此,应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可能,选择适当的财务危机预测期间,以保证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在财务预警分析中不应该缺少定量分析,但也不能过分强调其重要性。这是因为财务预警本质上是保守的。事实上,任何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只是能提供一个关于企业财务危机发生可能性的线索,而并不确定财务危机是否真的会发生。而定性分析则是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分析人员的经验判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定量分析的不足。定性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专家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等。如当企业过度依赖贷款、过度依赖某家关联公司、过度大规模扩张、总资产和收益急剧下降、企业股价急剧下降、财务预测在较长时间不准确等情况,则预示着企业存在着发生财务危机的潜在可能。为此,企业不但要通过定量分析对企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把握,而且要结合定性分析作出专业判断。

财务预警范文篇8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财务危机;预警指标;预警作用 

1企业中财务分析的作用

企业财务危机是由企业长期经营活动日积月累而引发的,如果在财务危机爆发前仔细观察财务报表,并对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对于财务危机的爆发还是有迹可循的。企业中财务分析不仅能评价企业以往经营业绩以及财务收支情况,还能有效降低经营及财务风险,更能改进生产工艺、降低产品成本,可以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分析。

2财务危机

2.1财务结构恶化

(1)筹资结构不合理。流动债务和非流动债务搭配不当,如此便会引发一个问题,能否取得预期收益,能否满足投资人的投资期望,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样就产生了筹资风险,当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偿债期同时到来时,资金全部用来偿债,就会造成资金周转困难,降低盈利额,更有甚者会造成资金链断裂从而导致破产。

(2)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可以分为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由于市场形势复杂多变,竞争激烈,企业的投资效益就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若投资比例失当,需要长期投资时项目资金投入过多,那么就会造成货币变现能力弱,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若投资项目没选准,或者投入资金超过风险限度,就会造成回报率低,拉低营利能力等后果。

(3)存货、应收债权比例不合理。众所周知,当存货比例大时,那么企业货币资金比例就会相对变小,从而对运营资金的正常运转产生影响。不仅如此,还会产生存货跌价的风险,造成企业的重大损失。

2.2企业信誉降低

信誉,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当企业资金周转不过来,需要申请银行贷款时,信誉就显得尤其重要。毕竟,没有哪个银行会向一家信誉不佳、无法按时偿债的企业贷款。当然,投资者在选择投资企业时也是十分重视企业信誉的。

2.3市场竞争力减弱

如果企业市场占有率很大,说明这家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且有充足的营利空间,说明企业竞争力强;相反,则反之。而一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减弱,企业就无法按照原定计划销售所生产的产品,容易造成货物积压,净利润减少等后果,从而引发财务危机。

3预警机制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除了可以从已经发生的数据或者报表进行分析外,还可以对财务状况进行预警,建立适当的财务预警机制指标。

3.1偿债能力预警指标的建立

(1)现金状况预警指标。对于现金的确认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收付实现制,一种是权责发生制,但企业某一个特定的会计期间要求使用权责发生制,但其结果一般与实际金额有所差异,而保持一定的速动比率对企业十分重要,所以财务人员应对企业的现金流量给予高度重视,可以用现金短缺率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等。

(2)流动比率预警指标。由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可知,企业绝大部分的财务危机来自流动负债,也就是短期借款。若流动比率恶化,短期债务没有偿还,且债权人没有提供可以延长偿债时间的可能性,企业极有可能面临破产的危机,这种情况就可以采用流动比率、运营资金比率等指标。

(3)信用状况预警指标。企业的信用状况是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客户对本企业经营活动的评价,这侧面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如果偿债能力弱,那么债权人对企业的评价就不高,企业信用状况就不好,不仅如此,更关系着企业潜在的偿债能力。

3.2营运能力预警指标的建立

(1)经营状况预警指标。是否发生财务危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企业经营状况如何,如果一家企业经营状况十分糟糕,意味着企业很快会面临财务危机,企业已经没有足够的资金等来维持正常运转。具体可以选取如销售增长率等指标进行预警。

(2)周转状况预警指标。企业的周转过程过于缓慢,造成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企业资金将会减少,可获得收益也会减少,连带利润会降低,导致企业逐渐步入财务危机。具体可以采用如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进行预警。

(3)投资状况预警指标。正确的投资可以给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促进企业的成长,为企业的业绩带来新的增长点;但错误的投资往往会使企业万劫不复,且无法通过经营管理来挽回,因此,要杜绝盲目的扩张,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也是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具体可以采用如投资收益率等指标进行预警。

4预警系统作用

4.1从现金来源分析现金流量预警作用

企业现金来源主要有三点,一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二是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三是筹资活动现金流入。企业资金流转若想形成完美的良性循环,单单靠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主要还是需要企业自身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只有良好的经营活动才会使企业产生盈利,有足够的资金去偿还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使企业财务状况产生良性循环。但一个企业想要不停地发展,不能仅依赖外部筹资,因为外部筹集到的资金只是一时的,但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往往才占大头,坚实的积累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一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出现异常,但其账面利润高,其财务状况却也令人堪忧,例如蓝田事件,因为没有资金流入,等于这家企业失去了血液,从而导致破产。

4.2从现金主要方向分析短期作用

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起伏变化一般不会太大,如果出现较大的起伏,需要进一步去寻找原因;而投资活动的现金大多数是由于构建固定资产或者对外投资,主要是由于投资者是否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引起的;筹资活动主要为了发行债券、支付股利、偿还到期债务等各个目的而筹集资金,但随着债务的偿还度变大,财务风险也随之降低,但现金流出过大也会引发资金周转问题。企业能真正用于偿还债务的,还是现金流量,因为企业一般是由现金去偿还债务,所以现金流量能更好地反映偿债能力,主要由现金流量比来反映流动性财务预警指标。且现金流量比是现金流量中最核心指标,它克服了传统模式现金流量的缺陷,能动态地观察短期偿债能力。

5健全财务预警机制建议

5.1政府应为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完善关于财政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面的制度,用来保障市场经济体系的有序发展,使我国经济体系更加完善,我国企业发展趋势更为良好,能够更好地将外部环境利用起来,更适合企业的发展,从而降低财务危机的发生率。此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还要加强宏观调控管理,规范企业财务体系。

5.2健全企业内部控制

每一项制度的完善不仅为了保护企业的资产完整,更是为了保证会计报表、分析报告等会计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且为了提高经营成果,促进经营方针的贯彻实施,可以采用一系列方法———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相互联系却又相互制约的方法,比如将每一项工作内容以及职责落实到相应的财务人员身上,采用连带制的方法等,并确定规范的程序与行为准则等。而内部制度的健全性更是直接关系到各种财务指标,因此,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一致实行,如此企业才能够发展态势越来越好。

5.3加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后续管理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构建健全的财务预警体系的必要性,但后续管理同样是不能轻视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不仅保证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还能够保证预警功能的充分发挥。后续管理工作有各种各样的内容,通常包括:保证预警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之间数据接口通畅等操作,不仅能保证数据库的安全和完整,保证预警系统和其他管理系统之间数据接口通畅、数据共享充分;财务数据、预警临界标准等有序更新,保证预警功能全面、及时准确。

参考文献:

[1]杨健.论大数据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J].纳税,2018(7).

[2]周诚.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0).

财务预警范文篇9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预警务预警的分析也多在定性的角度分析。

一、建立集团公司财务预警体系的必要性

(一)从集团公司里的公司相互间的关联性来看

从金融危机时期至今,众多集团公司在危机中或破产或重组。部分公司因为子公司的或经营不善或资金缺口“牵一发而动全身”,最后导致母公司也受到牵连。这与集团公司的徇私舞弊有很大的关联。集团公司都是多级结构的统一体,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是控制和被控制的投资关系。子公司具有相对独立的财务权利,就母公司而言,只能从整体上远程控制着子公司,集团公司的这种特征使得其财务预警制度明显区别于非集团企业。这就决定了集团公司的财务预警制度必须要从集团公司的整体角度来考虑,在形成多层次的财务预警体系的同时,处理好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即统一和灵活,集权和分权的关系。

(二)从制度和环境现有缺陷来看

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公司的发展都十分的快,因此没有相适应的预警制度与之匹配。极少部分公司会拥有一套财务预警制度,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和不足,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我国经济总体上成持续上涨的趋势,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很多企业管理者没有忧患意识,对预警制度不重视;

2、我国企业对预警制度的研究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并且企业在对制度的改进和创新方面不足。

3、大部分公司过分强调成本,尚未结合企业本身的特点直接照搬外国企业的预警制度。我国的市场环境特殊,外国的预警制度不适用于国内企业从而导致了决策层缺乏运用和关注财务预警制度现象的发生。

(三)从预警制度的用处来看

集团公司采用预警制度是为了预测财务危机是否存在,如果有财务危机的可能集团公司就会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危机扼杀在摇篮里,假使预警制度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称不上是个合格的预警制度。许多公司把财务预警制度的建立作为一种“门面”,并未意识到其能够带来的实际效果。从而会出现财务预警制度与公司环境不匹配的现象发生,最终会导致财务预警制度不能发挥其作用。同时部分公司的财务预警制度只是暂时的,只能特定的时间内发挥实效,而无法随机进行调整改善。可见,此类财务预警制度是单调呆板的。建立合理的财务预警制度有利于降低外部影响因素对公司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也能为公司提供既安全又稳定的外部环境,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及高效性,最终实现公司长远战略目标并在具有强大竞争压力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建立与完善财务预警制度是集团公司防范财务风险的有力途径。只要运用财务预警体系,集团公司就可以提前获取财务危机的警示预兆,从而能及时研究剖析出导致集团公司财务恶化的诱因,继而管理层就能提前敏锐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把隐藏的危机扼杀在摇篮时期。这样就能从根本上防范危机的发生,使企业能够正常发展。

二、财务预警的含义

财务预警系统是包含了预警对策系统、预测系统、预警指标体系、预警准则及方法和预警信息系统等的综合系统。

(一)预警指标体系

预警指标体系的作用是将获取的预警信息得以量化,同时具有一定逻辑性和可行性。不同行业的预警指标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所采用的预警指标体系也不一样。然而相比之下,正确选择重点指标和敏感指标是预警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任务。因为这样可以使预警指标体系反映出的风险更直观、更易懂,方便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预警准则及方法

预警准则是对于预警系统的一系列判别准则。我们可以利用预警准则来判断企业是否处于财务危机中或者即将面临财务危机得到困扰。预警准则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及时对财务危机做出应对措施。企业一般采用因素预警法、指标预警法和综合预警法等三种预警方法。因素预警法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某风险指标出现时警报;另一种是某风险指标不出现时警报。指标预警法是通过观察预警指标的变化,当预警指标不在合理范围时,发出警报。综合预警法是将指标预警法和因素预警法结合在一起,从而得出综合预警法。

(三)预警对策系统

预警对策系统是事先准备好应对措施来应对可能发生的所有财务风险。当警报响起时,第一时间将警报进行分析,然后选择应对措施来及时处理财务风险。

(四)财务预警的特点

1、以完成经营战略为目的的财务预警制度。我国的集团公司要时刻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优点,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并且满足市场环境变化的经营战略,与此同时要加大力度在整个集团公司执行此项经营战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集团公司与时俱进。因此集团公司制定的财务预警制度要与经营战略相匹配,保证集团公司更好地发展。

2、多层次的财务预警制度。我国的集团公司中的母子公司以及投资公司等都是通过资本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孙公司、母公司与孙公司处于组织结构的三个层次。其之间的联结纽带越长,也就是说其资本投资的中间环节越多,所获得的财务信息也就越少。因而集团公司的财务预警制度也需要分成多个层次来分析不同层面的组织。换而言之,对于层次越低的财务预警制度要求应该越严苛(正常水平之上),而针对高层次的母公司的财务预警制度则应该保持正常水平。

3、以高水平的现代信息系统支撑的财务预警制度。集团公司的财务预警组织结构要与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相统一,即“集团公司财务预警——子公司财务预警——孙公司财务预警”的结构模式。通过运用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可以将子公司的财务预警制度归纳到母公司的财务预警制度中。高水平的现代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软硬件信息系统技术以及专业的管理人才,通过高水平的现代信息系统可以帮助集团公司制定的财务预警制度更加合理合法。

三、集团公司财务预警机制建立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增强集团公司风险防范意识

集团公司制定的财务预警制度是否能够顺利在集团内部执行的关键集团内部人员对风险防范意识的了解,因此增强集团公司风险防范意识是财务预警制度顺利执行的基础。集团公司需要有丰富经验的管理团队以及风险防范意识极强的决策人。集团公司在建立自己的财务经营战略时应当将财务预警机制也纳入其中,财务预警机制对集团公司的财务经营影响深远。当财务风险即将来临时,集团公司决策人应当第一时间带领管理团队制定出合理措施来应对风险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将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为消灭危机做准备。

(二)完善集团的指标体系

完善集团指标体系对于集团公司财务预警制度的执行至关重要,指标体系决定着预警体系的结果。集团公司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以及所处市场环境的特点,选择一套最符合自身要求的集团财务预警模型,并将财务预警模型与集团指标体系相结合,使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对集团公司可能遇到的财务危机进行把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财务风险管理措施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集团公司创建财务预警机制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可以帮助集团公司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将社会的可用资源合理分配。因此,集团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采用科学合理的预警方式,创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财务预警机制,尽最大努力保障集团公司的利益,同时也满足了集团公司成员们的心声,只有这样才能将集团公司遇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最终确保了集团公司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凯颂,焦菲.公司风险与财务困境预警分析[J].财会通讯,2012(9下).

[2]黄益容.集团公司财务预警制度分析[J].商业经济,2011(7).

财务预警范文篇10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预警;问题探讨

一、财务预警研究综述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诸多专家学者对财务预警开展了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相关理论也逐渐成熟。最早研究财务预警的学者是Fitzpatrick,其在193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首次运用单一财务比率指标进行判别分析。之后,Beaver(1966)使用单变量判别模型对企业财务预警进行的研究最具影响力,该方法的提出为财务预警的定量研究起到了奠基性作用。鉴于单变量判别模型存在的种种缺陷,20世纪60年代起多变量判别模型便得到了迅猛发展。Altman(1968)基于差异分析方法,建立了5个变量的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模型表达式为z=1.2x1+1.4x2+3.3x3+0.6x4+0.999x5,这就是著名的Z计分模型。为了扩展Z计分模型的应用领域,Altman(1977)基于Z计分模型先后提出了针对非上市公司的Z'财务预警模型和跨行业的ZETA财务预警模型。周首华等(1996)考虑到Z计分模型没有充分考虑现金流量变动等情况,提出了F分数模型。杨淑娥等(2003)则提出了适用于我国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Y分数模型。

到了20世纪80年代,条件概率模型成为主流模型。Martin(1997)首次在财务危机研究领域引进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发现Logistic回归模型比Z计分模型和ZETA模型预警性能更好。1980年由Ohlson提出的Logistic回归财务预警模型引用最为广泛,Zmijewski(1984)则首次将Probit回归模型应用到企业财务危机预测研究中。蒋亚奇(2014)构建了最有效的多元Probit回归模型对旅游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预警模型的正确有效性。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方法,而纷纷引进人工模型用于风险预警预测研究。Odom于1990年首次将BP神经网络应用到财务预警中,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的精准度优于判别分析模型。Bryant(1997)对案例推理模型在财务预警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刘新允(2007)将财务指标作为模型的条件属性,企业状态作为模型决策属性,构建了基于粗糙集的财务预警模型。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财务预警的研究在不断完善,模型方法也逐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关于财务预警的研究历史并不长,现阶段关于财务预警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财务预警概念内涵问题

对研究对象的概念进行界定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首要条件,不能够明确概念内涵也就无法准确地搜集和分析对象的研究资料,进行科学的推理论证也就无从说起了。对企业财务预警进行研究,那首先需要明确财务危机的概念,而目前相关研究对其概念内涵的认知还存在问题。关于财务危机的概念,国内外研究中均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这可能就会导致学术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时概念不匹配的问题,造成理论并不能够很好的服务于实践。在一些经典的财务预警研究文献中,关于财务危机的定义就多种多样。Beaver(1966)的研究中使用企业失败界定财务危机,指企业出现债务违约、拖欠优先股股利、破产等情况;Altman(1968)则使用公司破产来衡量财务危机,指的是一些根据公司法进入法定破产程序的公司。Foster(1986)认为出现财务危机即企业不得不进入大规模重整以解决存在的问题;Ross(1999)从无法支付债务、无法如期履行债务、加入申请企业破产程序、账面净资产资不抵债四个方面界定财务危机。周首华等(1996)在构建的新财务预警模型中使用的是宣告破产重组的公司;吴世农(2001)认为企业严重亏损即陷入财务危机;吕长江等(2004)则认为财务危机应该是流动比率小于1且该状态持续较长时间的一个过程。在国内财务危机研究中,大部分都是将ST(SpecialTreatment)公司作为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标志。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主要表现特征是丧失偿债能力或破产,但是将财务危机的概念等同于财务破产是不合适的。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财务状况是一直处于变化的过程中,而财务危机和财务破产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所出现的时刻是不一样的。财务风险具有持续性的特点,这个过程中企业可能会化解危机也可能会继续恶化,如果出现财务破产,则是该企业的消亡方式。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财务危机,但不一定会财务破产;而财务破产的企业,其之前一般会发生严重的财务危机,这是需要我们引起注意的问题。因此,在进行财务预警实证时,对财务危机的概念需要明确并加以理解。

三、指标体系构建问题

为了对企业的财务预警进行系统分析,第一步就需要构建合适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目前,财务预警指标的体系大多数是基于财务报表分析框架的,因此指标体系中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财务比率指标最为常见。例如,Altman(1968)建立的Z计分模型中,选取的财务指标比率依次代表企业的流动能力(营运资本/总资产)、获利能力(留存收益/总资产)、财务杠杆(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偿债能力(权益市场价值/总债务)和资产周转能力(销售收入/总资产),之后的诸多研究都是延续这个思路进行指标体系的选择。但是,Altman在选择这些财务比率指标的时候仅仅根据通用性及主观认为,并不是在充分的科学理论下完成的。

许多的财务预警实证研究中,由于财务指标具有量化性、易得性,同时也易于改善模型表面的预测性能的特点而得到大量使用。但是关键问题在于,在没有理论依据的情况下仅仅选择财务指标,而忽略其他因素对财务危机的影响,这种情况下模型的有效性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单纯地使用企业财务指标数据建立预警模型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观点如下:第一,财务指标数据的易操控性。公司的管理层如果想让企业对外展现其较好的财务状况,就可能存在会计人员人为主观地操控财务数据并起到装潢粉饰的作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财务报表数据并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财务预警分析也会存在较大问题。

第二,财务指标数据的滞后性。根据我国证券法规规定,年度财务报表的披露时间为会计年度结束起四个月内,那么,这样会使得实际披露结果相比于财务危机预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影响模型的时效性。

第三,财务指标数据的非全面性。财务指标数据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但是并不是公司整体情况的全部反映,财务危机不仅仅是财务指标就能够反映出来的。比如,治理结构因素等非财务因素也可能会显著影响财务危机,忽略这些重要非财务因素可能导致预测结果的失真性。总体来说,财务预警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使用财务指标,应该引入适量的非财务、非量化的指标,使指标体系得能从不同角度全面识别出财务危机。同时,许多研究在选择指标体系的时候,不具体考虑研究对象的属性进而选择合适的指标,而仅仅直接运用相关研究已经建立的指标,或者只为了迎合模型效果而选择特意选择指标,这些问题同样都会很大程度上使得研究结论与实际情况产生偏差。

四、预警模型设计问题

在深刻理解财务预警概念内涵并构建出合适的预警指标体系后,最主要的在于设计出科学有效的预测模型。目前基本上都是利用定量模型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模型结果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样本的选择以及模型的本身特点。对于财务预警模型,从统计学意义来看即为判断企业是否出现财务危机的一个二分类问题,而选取有效样本数据是建立起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基础。

Beaver(1966)在建立的单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首先随机选取了1954年至1964年间的79家破产公司,然后运用配对样本法挑选行业及规模类似的79家正常企业进行研究,目前这种1:1的配对法是预警模型选取样本的主流方法。国内研究主要是以财务状况正常的企业与“ST”企业进行1:1配对,但是“ST”企业是上市公司中非常特殊的一小部分,其实际数据的应用会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特征,并且采用的抽取方法并非都是随机的,而是为了模型效果而有选择性的抽取样本。笔者认为,对于样本数量的选择,采用1:1配对选择样本是没有理论依据的,应该针对不同的行业建立多种比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到最为合理的样本抽取比例进行研究。另外,当前财务预警一般选取前一年或者前两年的数据对当年进行预测,但是财务危机的发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预警研究时应该考虑从更远的时点进行分析。

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经历了单一变量模型、多元变量模型、条件概率模型、人工智能模型的发展过程,各类模型均有优缺点,前提条件要求也不同。判别分析模型计算简便易操作,但是对数据的统计分布要求严格;条件概率模型虽然对数据分布不再有要求,不过模型对指标的多重共线性颇为敏感;人工智能模型对数据分布无要求且模型容错性好,但也存在样本量不足、泛化能力差等问题。笔者发现,在实际财务预警研究中,许多研究建立的模型是并没有严格遵守模型所要求的前提条件,这样得到的实证结果可能精度较高,但是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同时,鉴于单一模型应用上的局限性,可以考虑综合多种模型方法的优势,组成新的预测效果更好、性能更优的财务预警组合模型。

五、总结

本文对财务预警研究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总结如下。首先针对财务预警概念内涵问题,文章提出,在进行财务预警实证时,需要对财务危机的概念进行明确并理解。然后针对指标体系构建问题,文章指出,财务预警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使用财务指标,应该引入适量的非财务、非量化指标;同时,应该具体考虑研究对象的属性进而选择合适的指标。最后针对预警模型设计问题,文章认为,对于样本数量的选择,应该针对不同的行业找到最为合理的样本抽取比例,同时,预警研究应该考虑从更远的时点进行分析。对于预警模型的特点,应该严格遵守模型所要求的前提条件;另外,可以考虑综合多种模型方法的优势,组成更优的组合预警模型用于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复初.公司高级财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帆,杜志涛,李玲娟.企业财务预警模型:理论回顾及其评论[J].管理评论,2011,23(9):144-151.

[3]吕长江,徐丽莉,周琳.上市公司财务困境与财务破产的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2004(8):64-73.

[4]吴星泽.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存在问题与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11(2):59-65.

[5]郑鹏,李雅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改进的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50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