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2:38:56

财务数据

财务数据范文篇1

关键词:财务数据操纵、契约摩擦、沟通摩擦、会计的模糊性

近年来,"财务数据操纵"(financialnumbermanipulating)作为一种企业利润调控的手段被实务界广泛运用,它往往被称之为"会计戏法"(accountingmagic)或者"数字游戏"(numbergames)。相应地,它也受到会计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什么是财务数据操纵,本身尚无定论。财务数据操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财务数据操纵,其实就是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代表性观点是Hedy和Wahlen于1999年的解释:财务数据操纵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structure)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的时候,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报告数字的契约。广义的财务数据操纵包括了合法的盈余管理和非法的利润操纵。它是企业管理当局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前提,以目标利润为中心,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有目的性的干预,或者"真实地记录虚假的经济业务"。本文所采用的财务数据操纵指的是广义上的观点。

人们往往很痛恨财务数据操纵,认为这是对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欺骗,但很少有人分析财务数据操纵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本文尝试从财务数据操纵产生的根源着手,来分析财务数据操纵滋生的内、外部环境及诱因,并进而分析如何才能够减少财务数据操纵。

一、财务数据操纵内部条件--滋生的土壤

(一)委托机制--契约磨擦

企业契约理论的创始人科斯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包括管理当局与股东、债权人、政府、职工等之间的契约。其中企业与股东之间是一种典型的委托关系。在委托关系的模型中,常常事先设定一整套管理契约和报告规则,来划分双方的权、责、利。而事实上,无论是管理契约还是报告规则都具有不完全性和刚性(它们通常被看作是固定的、僵化的,缺乏弹性,即使有变化也跟不上外部环境变化的步伐),而现实需要是随着经济环境和企业本身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这就产生了契约与现实需求的矛盾。再加上经济主体的自利性,使得企业管理当局既有动机又有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去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财务数据操纵便应运而生。在这里,财务数据操纵常被用来解决由于管理契约和报告规则与现实情形发生磨擦所引起的问题,而管理契约和报告规则就成为财务数据操纵问题存在的内生变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契约磨擦"(blockedcontract)。

"契约磨擦"需要两个条件:利益冲突和合约的不完全性。以管理者和投资者为例,如果签订双方目标一致,即不存在冲突,管理者就可以完全按照投资者的要求行事,也就没有进行财务数据操纵的需要;如果合约是完全的,未来完全按合约的预期进行,即使存在冲突,因为合约规定是明确的,管理者也无法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达到有利于自己的目标。

一般来讲,契约越有效,越完全,"契约磨擦"就越小。一个有效的契约应该能够恰当地激励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使得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也就是,通过契约,迫使人分担其行动的后果,以此来激励人竭尽全力地工作。常见的手段是根据企业的盈余,来签订管理人员的报酬计划契约。

(二)信息不对称--沟通磨擦

仅仅用契约磨擦是无法完全解释财务数据操纵的产生与存在的。人们之所以无法消除财务数据操纵,还因为存在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asymmetry)。在委托--关系中,委托人和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人拥有私人信息(privateinformation),占有信息优势。这种信息不对称阻碍了信息交流和沟通,使得二者之间存在沟通磨擦(blockedcommunication),人不会也不可能把他所掌握的全部私人信息传递给委托人,这种披露也会受到披露成本、会计准则以及制度性和契约性的限制。正是有了沟通磨擦,企业管理当局才会在财务数据操纵中大有作为。

委托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信息不对称,还会带来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问题。信息不对称下,管理者将会有选择性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隐藏不利信息--逆向选择;在管理过程中,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福利而不是最有利于投资者福利的行为--道德风险。只要不存在一种能够反映企业行为的充分的信息指标,人就会利用其信息优势来侵犯委托人的权利。

信息不对称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通常只能减少其影响。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建立一种有效的报酬契约。在委托人无法了解人努力程度的情况下,有效的契约能够使两者的目标趋同,从而最大程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另一种办法,就是委托人要求人提供相关的财务报告信息。但是,由于以下原因的存在:管理人员的信息优势、管理人员和股东的利益不一致、内部控制不健全、会计和审计规则固有的缺陷,财务报告的作用变得相当有限。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契约安排的修正和信息的交流并不能完全消除沟通磨擦。这就使得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控制信息优势和编报方法的选择,来进行财务数据操纵。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三)会计信息的内部需求不足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有用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在我国,会计信息的需求先天不足。在委托-机制下,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得所有者的地位不断弱化,管理人员的地位不断强化,成为事实上的控制者。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一方面,管理当局成为会计信息的垄断提供者,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而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最为有利的政策。这就是我们前面讲到?quot;契约磨擦"、"沟通磨擦"。另一方面,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讲,在我国国有企业占绝大部分比重的情况下,所有者缺位、所有者虚化现象严重。作为会计信息的最大使用者的国家,天然缺乏对会计信息质量需求的内在动力。

而对于上市公司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来说,他们更多关心的是股市行情,而不是企业的财务报表。许多投资者根本就不了解会计报表,甚至看不懂财务报表。这一状况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内部需求不足。由于内部需求不够,对企业的有效监督自然不够,从而为企业实施财务数据操纵提供了机会。

(四)委托关系下的成本效益分析

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监督和强化沟通来消除或者减少"契约磨擦"和"沟通磨擦",但是在实践上往往行不通。主要就是因为成本效益分析。一方面,如果委托者通过强化监督来干预者的行为,确实可以使得管理者的目标与委托者的目标趋同,也就是减少"契约磨擦"。这一监督包括委托者自己的监督和聘请会计师严格审查,但这么不仅有很高的监督成本,而且还会严重影响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存在很高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如果委托者要求管理者披露全部的管理信息,而不仅仅是财务信息,这当然会减少"沟通磨擦"。但这样会产生很高的披露成本,其收益却很有限,得不偿失。

综合成本和效益分析,委托者和者会对二者进行权衡,选择一种效益最大化的方案。不会因为过分考虑"契约磨擦"、"沟通磨擦",而采取极端行为。因为成本效益分析不允许这么做,技术上也会有很大的困难。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财务数据操纵滋生的土壤,有赖于"契约磨擦"、"沟通磨擦"等内生变量。而"内部需求不足"、"成本效益分析"则是这些内生变量存在的温床。

二、财务数据操纵外部条件--滋生的环境

财务数据操纵的存在,还需要一系列的外部环境,具体包括会计、审计的缺陷、法律的不健全等。本文就其对财务数据操纵的影响作深入的分析。

(一)会计本身的缺陷

会计作为一种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本身并不是很完善,这既是它的特点,也可以讲是它的局限性。具体来说,主要有权责发生制、会计政策可选择性和会计的模糊性等。

1、权责发生制。

财务数据操纵的对象是"会计数?quot;。而由于会计本身计量基础的缺陷为财务数据操纵提供了机会。权责发生制是国际上通用的会计确认基础,它不以现金的收支期间作为确定收入或者费用的期间,而是以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来确定,于是就产生了许多待摊和应计项目。在权责发生制下,会计利润既包括本期经营收回的现金,还包括应计项目。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人为地调节应计项目来影响会计利润的大小。管理当局可以提前确认收入或者递延确认费用来调高利润,或者以相反的方式来调低利润。譬如,企业可以改变信用条件来刺激销售,从而改变收入的确认时点,同样,企业也可以推迟研发,机器维修等大项支出,来递延确认费用。权责发生制的存在,为管理当局的财务数据操纵提供了可能。

2、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

对于同一类经济业务,会计准则规定了很多可选择的会计政策。一方面是因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本身就是多方利益权衡的结果,各利益相关方都会对准则制定机构施加压力,来影响准则的制定。为了在利益相关方之间求得平衡,就比须赋予企业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另一方面,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使得不同企业的经营情形千差万别,个性更为鲜明,共性不再很突出。会计准则不可能事无巨细都制定的很完备,势必留下一定的空间,即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会有多种备选方案。从而使得企业能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更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政策。譬如,就固定资产折旧而言,就有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有选择,就有财务数据操纵的可能。企业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挑选更有利于自身而不是更合适的会计政策。

3、会计的模糊性

会计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会计提供的信息具有不清晰性、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往往带有许多人为和估计的成分,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如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残值,另外对费用的预提、摊销、递延,对某些收入收回可能性的未来确认,等会计事项,都需要会计人员某种程度的人为估计和判断。虽然,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力求准确,但是,有些经济业务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或有损失等,因而不得不根据经验来做出估计。这就使得会计确认和计量不具备精确性,也给财务数据操纵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二)审计的不足

审计报告作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试金石",在保证其质量、防范利润操纵行为等方面,功不可没。但目前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审计人员对客户的妥协,也使得上市公司的虚假会计信息畅通无阻地登堂入室。长此以来,证券市场将充斥着虚假地财务信息,严重影响会计的信用,最终会导致自身审计责任的加大。

审计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审计的执业环境和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目前,我国审计人员的生存环境虽然有很大的改善,但还是很不令人满意。大家一直在抱怨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不够,却没有考虑其所处的尴尬境地。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审计的委托方是企业管理当局,而不是股东大会。其形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管理当局聘请注册会计师来监督管理当局。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企业管理当局是注册会计师的顾客,在这个市场经济社会里,对顾客说"不"的后果,不言而喻。实证研究表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的提高和审计市场是相背离的(李树华,2000),所以审计意见在很大程度上是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当局妥协后的结果。这种"审计弹性"使得企业虚假的信息能够以合法的面孔出现。但另一方面,我国审计人员目前的风险意识还很弱,很多审计人员还没有意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和风险性。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银广夏"这样的案例出现。

(三)法规的不健全

法规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会计法规的不完善和经济法规中的罚则不明。

1、会计法规的不完善

由于客观的、主观的原因,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等法规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而这些不足就会给职业道德方面有问题的会计人员进行财务数据操纵提供条件。会计准则等法规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会计准则不可能制定的很完备,总存在一些没有规范的地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缺位会使企业在准则外会计事项的计量和确认上有很大的弹性,造成"无法可依"的局面。第二,会计准则和会计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滞,准则的制定往往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这也会产生一些"真空带",为财务数据操纵提供空间。第三,会计法规的制定机构比较多,也导致会计及相关法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第四,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规定不完善。在现有的信息披露规定中,使用了大量的模糊性字眼。这就使得对模糊字眼的理解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给财务数据操纵提供了很大的弹性。

2、罚则不明

罚则不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在现行经济法规中,还缺乏对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民事诉讼的详细规定。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刚从计划经济中脱胎而来,在制定与会计问题有关的法律规范时,往往比较重视行政及刑事的法律处罚,而轻视民事法律关系的调节。而现行民法通则难以调节证券市场中各方的民事关系。2、有些罚则措施有待商榷。我国的法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操纵行为造成了公布的信息失真,最终导致投资者受损,处理方案往往对上市公司罚款。如果我们分析一下上市公司资金的来源,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一过程中,投资者其实遭受了双重损失。

三、财务数据操纵诱因--催化剂

内部条件、外部条件,还只是为财务数据操纵提供了土壤和生存的环境。也就是说,只是为企业管理当局进行财务数据操纵提供了可能。各种诱因,就成为财务数据操纵的催化剂,激励或者刺激着管理当局进行财务数据操纵。具体来讲,财务数据操纵的动因主要有以下的几种:

(一)筹资动因

筹资动因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而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筹资动因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操纵的直接动因,具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IPO阶段。《公司法》对上市有着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为取得上市资格,企业便采用财务数据操纵,通过财务包装,合规合法地"骗"得上市资格(李志文,2000)。同时,盈余粉饰后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有利于较多地筹集资金,降低筹资成本。(2)配股阶段。中国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配股,要求"最近三年内净资产平均收益率在10%以上,计算期内任何一年都必须高于6%"。为了达到配股资格线,上司公司积极利用财务数据操纵调整净资产收益率,10%现象引人注目(蒋义宏,1998)。(3)增发新股。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定价政策由承销商与发行公司协商,这也会导致财务数据操纵行为。(4)退市压力。《公司法》规定,"最近三年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应暂停其股票上市。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首次出现亏损年度明显地非正常调减盈余;而在扭亏为盈的年度,又明显地存在调增收益的行为。

(二)管理当局的业绩考核。

管理当局的报酬往往建立在盈余的基础上。所以,当委托人与人(管理当局)在签订奖金计划时,一方面企业的业绩好坏影响到管理当局的利益;另一方面,管理当局作为企业经营的人,拥有各种操纵盈余的权力。这两方面结合的唯一结果是管理人员有很强的动机去修饰公司业绩指标,以尽可能地获取更多的奖金。

(三)政治成本动因

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企业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导致严厉的政策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面临的政治成本越大,管理者就越可能调整当期报告盈余。特别是战略性产业、特大型企业、垄断性公司,其报告盈余较高时,会引起媒介或消费者的注意,政府往往会对其开征新税,或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为了避免发生政治成本,管理者通常会设法降低报告盈余,以低盈利的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此外,许多私营企业也因害怕"树大招风",而通过财务数据操纵来减少利润。而与之相反,一些国有企业为蒙骗上级主管和捞取政治资本,往往会调增利润,以避免企业及其管理者受到的政策管制和行政处罚。

(四)债务契约动因

债权人与企业签订债务契约是为了限制管理者的"逆向选择"选择的问题。债务契约中通常包含一些保证条款以保护债权人利益,如不能过度发放股利、不进行超额贷款等等。有些商业银行甚至规定不得向亏损企业贷款。这些都使得企业不敢轻易违反有关条款,因为违反这些条款会招致很高的违约成本。如果企业的财务状况越接近于违反债务契约,管理者就越有可能调增报告利润,以减少违约风险。如果是长期债务合约,企业管理者通常会将各期收益均衡化,避免偿债能力比率大起大落,从而减少违约的可能性。这样,财务数据操纵就成为企业减少违约风险的一个工具。

四、财务数据操纵的对策分析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财务数据操纵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财务数据操纵本身并不完全是一个会计问题。无论从其生存条件还是从其主体看,财务数据操纵涉及一系列的经济管理问题。

财务数据操纵的存在有其特定的条件和环境,具体包括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诱因,他们共同构成了财务数据操纵的滋生条件。要消除或者减少财务数据操纵,就有必要从这些条件入手,一旦这些条件不具备了,财务数据操纵也就无法存在了。

(一)内部条件的减少。

在内部条件中,人们不可能完全消除契约磨擦和沟通磨擦。尤其是在信息沟通方面,人永远都会拥有一部分私人信息,这些信息也永远不可能全部被委托人或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完全知晓。因为,法律不允许这样做,成本效益原则也不赞成这样做,技术上也还存在问题。因此,财务数据操纵的内生变量不会完全消除,财务数据操纵也将会继续存在下去,除非市场经济不存在了。但是,它可以通过"经理人市场"的建立来有效的抑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同时,内部需求不足的问题是可以通过产权明晰和市场规范来解决。产权明晰使得所有者缺位的现象的以消除,市场的规范使得投资者更多地关注会计信息,从而产生较强的内部需求。

(二)外部条件的消除和减少。

在外部条件中,会计本身的缺陷是无法解决的,或者说解决的成本太高。而其他的外部条件则可以通过法规的规范来减少财务数据操纵的可能性。具体来说,有以下的对策:

1、审计局限的减少

审计局限的减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改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和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改善执业环境就要提高股东大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由股东大会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从而改变管理当局聘请的局面。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发挥审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增强风险意识,就要加强注册会计师风险意识的培养。风险意识的培养有两种途径: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不断提高其执业水平,另一方面,典型案例的处罚将有效地培养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

2、会计法规的完善

(1)加强准则的制定工作,特别是目前问题较多的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等准则。并在广泛征求国内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认真补充和修订已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制度,尽可能多减少准则外事项,从而规范企业的经济业务,为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在制订过程中,还要注意协调各部门的规定。准则和法规的制定部门应多作沟通,从而保持制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2)加强上市公司对相关信息的披露。如上市公司发生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变更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室事务所时,应对事情发生的背景、原因、或者理由作充分陈述并予以披露。这样做不仅利于发现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操纵行为,而且给监管部门提供了极好的监管线索。监管部门还应该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建设,要求公司披露的信息是公司披露的最低限度,公司披露信息时应作到"从多不从少"的原则。

3、经济法规的完善

(1)明确相关的法律责任。政府部门应该通过现有的会计诉讼案例,加强对我国会计法律问题的研究。"琼民源"、"红光实业"、"ST猴王"、"银广夏"等案例的出现,为研究中国的会计法律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素材。通过认真研究这些重大的诉论案件,寻求其理论根源及对策,从而界定相关重要概念:如虚假会计信息的认定、如何处理其民事责任、如何在责任人之间分担等等。尤其应该明确虚假会计信息的责任,严惩随意操纵行为,从而加大财务数据操纵的机会成本。

(2)修改《民法通则》中"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和相关的罚则。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作为原告负有举证义务,其艰难可想而知,这也给财务数据操纵以可乘之机。

(3)修改相关的罚则。若因上市公司确有利润操纵行为提供了虚假会计信息,而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应当受到惩罚的是公司主要负责人,即直接负责的董事和经理人员,而不应是广大投资者共同承担罚款。

(三)诱因的减少和消除

1、IPO不必以发行股数作为控制标准,而以募集资金总额为控制标准。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家宏观掌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规模,而且上市公司为提高发行价而对历史数据过度包装的利益驱动也会有所削弱;上市公司申请配股资格,改单变量控制为多变量控制,改绝对数控制为相对数控制。因为利润是一个含有太多主观因素的人工产物,会计上净资产收益率的计量受到利润确定和资产计价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多变量和相对数,将大大提高财务数据操纵的难度?quot;停市"的规定也值得商榷。会计损益是一个人工变量,小幅度调整易如反掌,以亏损与否作为暂停或中止交易的唯一标准未免过于简单。建议还可以考虑是否有多次违法违规行为、是否严重资不抵债、是否不再具有投资价值等因素。

2、改变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现行的考核机制是一种典型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现象,这显然成为管理当局财务数据操纵的直接动因。当管理人员的报酬不再和盈余单项联系时,企业财务数据操纵的动机自然就减弱了。譬如可以将报酬和现金流量、市场占有率等多指标相联系,这些指标的可操纵性很弱,显然可以弱化财务数据操纵的利益驱动。也可以尝试用股票期权来激励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期权将管理当局的报酬和未来的股价挂钩,有一段时滞效应,这也可减少引发财务数据操纵的因素。政府部门、银行部门考核和评价企业业绩,也不应该是单指标体系,最好和现金流量相结合,或者建立多指标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Scott,WilliamR.1997,FinancialAccountingTheory;

2、Healy,PaulM.AndPalepu,KrishnaG,1993,TheEffectofFirm''''sFinancialDisclosureStrategiesOnStockPrices,AccountingHorizons,Vol.7No.1-11;

3、JosephAharony,chi-wenJevonsLeeandT.J.Wong,2000,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Vol.38No.1Spring;

4、蒋义宏,1998:《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实证研究--EPS和ROE的临界点分析》,《上市公司会计研究论从》;

5、李树华,2000:《审计独立性的提高和审计市场的背离》,上海三联书店;

6、PaulM.Hyaly&JamesM.Wahlen撰,王学军、肖华译,2000:《盈余管理研究回顾及期对会计准则建设的启示》,《会计研究》第11期;

7、李东平、黄德华、王振林,2001:《"不清洁"审计意见、盈余管理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会计研究》第6期;

8、魏明海,2000:《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会计研究》第9期;

TheAnalysisOfFinancialNumberManipulating

财务数据范文篇2

一、企业财务数据质量评价的现状

目前随着企业管理职能的增强,企业逐渐提高了对财务数据质量评价的关注,虽然部分企业对于财务数据质量的评价还缺少一定的认识,但就其目前发展来看已初步形成相对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就现在财务数据质量评价的主体来看,其企业大多为上市公司,该类型的公司多都具有完善了财务数据管理流程和标准的评价,其次对于财务数据评价方法来看,大都建立了相关的数据模型,通过对数据对比和分析,利用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以及其他相关测评方法运用来实现对财务数据的质量评价。就整体的评价流程来看虽然比较系统,但对于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来说,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完善财务数据的质量评价体系,才能更好的指导企业生产和经营。

二、企业财务数据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

(一)企业盈利性的相关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从企业的利润构成来看,主要分为了两部分内容,一种投资利润,一种是企业的实际盈利,站在投资的利润角度看,对于企业财务数据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投资回报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等,他在一定程度上展现的是企业的资产投入产出的对比,通过对总资产报酬率、投资回报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等和分析和评价可以有效的了解企业投资的盈利情况。指标值越高,可以说明企业的投资资产盈利性越强。反之就可以看出企业的投资收益性较差。而站在盈利的利润角度来看,其实际的内容是比较复杂的,具体涵盖了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利润等几个方面,营业利润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和销售来实现的经营利润,是企业利润重要来源。对此的数据质量评价分析,可以通过营业利润占据企业利润总额的具体比率来分析企业的实际盈利情况。

(二)企业资产相关数据质量评价的指标。从企业的资产数据来看,可以通过企业资产周转状况和现金流量的角度来分析和考核数据指标,资产的周转状况也是财务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他和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企业的资产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具体可以通过资产周转率来分析和评价财务数据,流动资产占比大的企业其资产周转就比较快,对企业的利润也都有一定的影响。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资产周转率才保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与之相比,现金流量的数据分析则比较复杂,具体包括现金流入流出比以及现金周转率的分析等。通过现金流入流出比可以看出企业现金的实际分布情况,运用现金周转率可以有效分析现有企业资金持有量是否合理,看出企业对现金的利用率。以上都是企业财务数据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数据的质量评价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不仅对于企业经营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也可以提高科学预测数据,新时期完善企业财务数据的质量评价体系是经济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财务数据的科学评价也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发展依据。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减少分公司或部门违规操作的可能性,提高对资金管控的效率,从而保证资金安全,促进资金良性循环。因此,在企业内部可以设置一个财务信息平台,将企业的财务发展和战略决策全部纳入信息平台中,以便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

作者:夏璐 李勤 单位:安徽三联学院

参考文献

财务数据范文篇3

一、互联网为管理会计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的发展使管理会计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大数据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迎来了管理会计的机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互联网+”带来技术支持。“互联网+”给管理会计带来的技术支持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一,会计信息的处理上速度得到提高,效率也得到提升,对各个数据核算精确度不足的缺点也得到了改善。其二,信息采集和数据的获得上,软件开发技术得到提升,实现了通用管理系统的运行,不论何时都能得到企业内外或是任何部门的信息,减少了信息报告的过程。其三,信息的保存上,电子信息相较于纸质信息更有利于长时间的储存和查看。(二)“互联网+”刺激财务管理转型。“互联网+”及其承载的技术和思想,正在推动着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也推动着会计行业的深刻变革与跨越式发展,为管理会计应用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互联网+”时代下,已经在无形中构建了企业之间的数字通道,而管理会计可以借助互联网中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等渠道,将使业务管控的范围从企业内部顺利延伸到上下游产业链,带来包括服务模式、技术革新、数据整理、信息集成等全方位的优化升级。这种改变对企业的会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部门需要采取行动进行自我改革,让传统核算、管理模式逐渐和互联网融合在一起,以适应这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为企业的决策给出根据,促进企业的发展进步。

二、“互联网+”促进财务数据转型存在的问题

(一)大数据使管理会计数据变得有风险。大部分管理会计数据储存在云端,然而,当前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安全保障取得了不小成绩,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工作亟待加强,难以有效抵御有组织大强度的网络攻击,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网络立法系统性不够;用户信息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保护能力弱,数据和信息泄露等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综上,我们可以知道,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能给企业管理与决策迎来机遇,也会给其带来潜在风险。(二)互联网和管理会计融合的实用性低。在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储备上,软件开发者几乎是无,“互联网+管理会计”融合中,专业知识人员并不熟知软件开发,其二者融合为的是采取数据挖掘这一作用给决策奠定基础。然而软件开发者太注重技术和算法的精益求精,反而忽视了实用性也是软件本身很重要的一点。

三、怎样在互联网时代促进财务数据转型

如今我们所说的事后使用,即在业务产生后才录入财务数据,但在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极其关键的一步是把财务数据转变为业务发生前记录,为了发展管理会计需开辟途径,培养与其有关的精英。随着互联网发展的一日千里,管理会计的发展也变得容易很多,给管理会计的改革更新注入了新能源,这是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所以,本文给出了以下几点想法,希望能充分利用管理会计改革的机遇,成功完成管理会计改革中的挑战,促进财务数据的转型。(一)建立实用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互联网能够给出大数据作为支柱,目的在于给管理会计技术上的支持,我们应该尽可能通过这些长处,让软件技术人员与管理会计专业人员再三交流讨论,改变以往极度的完美主义,将管理会计的目标作为一切的前提,关注管理会计的一般设计系统流程,让决策能够根据财务数据进行决定,并利于有关机构的沟通与信息的查找,建立一个恰当的系统来管理会计信息。(二)提升管理会计业务才能。现如今人才问题在当今社会形势紧迫,建立国内管理会计专业人才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建设管理会计系统不仅仅是局限于工具上的改善,人才培养才是让数据由事后转为事前的关键。基于此,企业应高度关注对管理会计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从而提高管理会计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完成工作的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这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财务数据转型是非常必要的,而这就必须推动促进“互联网+管理会计”,这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唯有关注管理会计,使其与互联网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财务数据的完美转型。

参考文献:

[1]陈雪.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实践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7,(04):74-75.

财务数据范文篇4

2007新会计准则颁布38条基本准则,在上市公司中执行,该准则经过多年执行可以看出在治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上市公司为了保持相对稳定的经营业绩增长率,则采取关联方交易、买售参股或控股公司股权、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变更、资产重估、债务重组、大额坏账收回、接受大股东捐赠等手段粉饰,这些公司靠“讲故事”避开了证券法的监管,在沪深两市上我们会看到少量因连续两年亏损戴上“ST”帽子的公司,但我们却无法找到因连续三年亏损被暂停上市或退市的上市公司,究其原因不乏两个,一是“壳资源”稀缺引起临死前的资产重组,二是这些公司“讲故事”的能力特别强,它们都在“合法”的条件下操纵财务数据,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也无法解决这一财务失真问题。使得目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公信力降低,危及国内证券市场秩序。

二、解决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讲故事”的建议

(一)从财务数据分析层面发现财务数据失真。财务粉饰手段中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影响公司经常性损益,如关联交易、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变更、收回大额坏账,资产重估;第二类影响非经常性损益,如买售参股或控股公司股权、出售房产地产、债务重组、大股东捐赠大额货币和非货币资产。作为财务数据的使用者,首先,如果非经常性损益不具有持续性,在评估财务报告时就应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对财报的影响,只考虑经常性损益来计算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其次,考虑不易操纵的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逐年变化情况以评估企业的成长性,如果营业收入与成本是逐年增长的,说明该公司的业绩较好;最后,查看公司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否为正值,如果为正值,说明该公司的销售回款能力可能是正常的,再考虑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是否为负值,如果为负值,说明该公司可能正在加大投资,扩大规模,具备较好成长性,失真风险要小一些。

(二)从准则设计层面应对财务失真1、上市公司与关联企业进行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手段增加营业收入,很轻松的就制造出利润,针对关联交易,会计准则已作出诸多限制性规定,如果关联交易要有经济实质,定价不能偏离市场价三成以上,这样对关联交易如此宽松的制度限制差不多等于没限制,对此准则应该给予更加严格的限制,遵循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的要求,不多计资产、收入,不少计负债、费用的原则,从关联方购进,价从高,售往关联方,价从低,压缩关联交易的水份。如:甲乙系关联企业,甲公司将市值100万元的商品出售给乙公司,甲公司以90万元确认营业收入,乙公司以110万元确认采购成本。2、公司为了调高或调低当年收益,变更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例如在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会计估计中,开始的年度使用加速折旧法必然会比年限平均法产生的折旧费用要多出不少,如果当前年度有业绩压力,企业更乐于选择年限平均法进行折旧;又如在存货发出计价的会计政策选用中,若当前材料成本持续上涨,企业往往会想方设法改变当前的发出成本计价方法为先进先出法,这样就可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而针对这样的操作利润的行为,目前的制度层面显得很无力,因为根据准则要求,只要企业的变更是有合理理由的,会计政策36个月内保持稳定即可,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只需要企业管理层开会,董事会秘书出一个关于变更理由的会议纪要文件即可作为变更理由。针对此,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政策变更可考虑建立在互联网思维治理模式,整个行业或整个区域选用的方法应该是相对可确定的,可以组建一个关于某行业或某区域统一使用的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然后提供给企业参照使用。3、本期收回以前年度已提坏账的大额债权,收回时将直接冲回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很明显地操纵各期财务业绩。此方法实际上也属于关联交易之一,同时也属于会计估计的使用,先通过关联方交易或直接成立皮包公司,建立大额债权,在业绩压力小的年度大量计提坏账准备,然后等到业绩压力大的年度,突然将该债权实现,此时就会转回以前年度的资产减值损失,实现本年度扭亏目标。制度层面应限制关联企业之间坏账的计提与转回,跨年度收回的债权,转回已提坏账不再计入当期损益,直接计入资本公积。4、持有在非公开市场上交易的流动性资产,如存货、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这类资产和证券资产不一样,它们的价格不是唯一可确定的,正因为没有可确定的公开交易价格,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熟低比较时,企业可以选择的空间很大,可以在业绩好的年度多计提该流动资产的减值准备,再在业绩差的年度编造一个理由将减值准备转回,灵活地实现的各年度业绩的调剂。对此,准则可考虑将持有的非公开市场上交易的流动性资产计提与转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一律不得计入或冲回当期损益,而计入资本公积。5、有的上市公司提前组建多家子公司或参股多家公司,以成本法计量计入长期股权投资账户,被投资企业经过多年经营操作,运筹进入新三板交易或者直接IPO上市之后,市值上升,公司提前“收藏”这一类子公司、参股公司,在业绩正常年度一直持有。目前有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里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占年度净利润的比重相当巨大,以某上市公司为例,2015年年度报告中长期股权投资1136808657.18元,而2015年度净利润仅有3716121718.91元,长期股权投资占净利润的比重为30.59%,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如果该长期股权投资不按成本法计量,而突然按公允价值计量或直接出售,价值膨胀带来收益远比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高出很多倍。对此,在制度设计时可通过限制上市公司对外进行权益投资,对外权益投资产生收益一律不得记入当期损益,直接计入资本公积账户,同时改变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表的列报的方式,单列对外权益投资现金流量项目,让投资者容易识别出权益投资和实体投资的界限。6、卖房卖地或者将企业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整体由成本模式核算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最近10年内,国内一二线城市房地产至少上涨了10倍以上,若企业将10年前持有以成本核算的房地产现在出售或改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势必导致在交易、转换年度利润急剧增加,所以有的上市公司在实体经济不佳年度就处置持有的房地产,从而拉升了当年业绩。因为当前适用的会计准则产生于2007年,当时国内房地产还没被如此疯狂的炒作,故没考虑到房地产成本与公允价值之间的操作漏洞,所以现在应更新原来的准则要求,持有的房地产若一开始就以公允价值计量,出售时可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一开始以成本模式计量,出售时产生的折溢价一律不得计入当期损益,而直接计入资本公积账户。7、当上市公司已经连续两年亏损,戴上了“ST”的帽子,即与债权人协商进行债务重组,如接受债权人的直接债务减免或者以本企业滞销产品抵债同时减免部分债务,此时势必会产生大量的债务重组利得和营业利润,本来即将面临“斩首”的上市公司一下就扭亏为盈了,在当前的准则框架下,债务人发起的债务重组可谓是一剂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面对这样的财报扭亏操作路径,可考虑将将上市公司债务重组产生的债务重组利得直接计入资本公积账户,而不计入营业外收入,重估以物抵债产生的营业收入,这样可以看到企业正常的经营业绩情况。8、在上市公司存在连续亏损压力的情况下,本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可能通过捐赠大额货币和非货币资产给本公司的方式进行利润操纵,现有制度规定,公司实际控制人赠送本公司的资产不得计入营业收入,而直接计入投资人权益,不得影响当期损益,但是制度未规定接受赠送的资产产生的后续滋息也不得影响当期损益,故有公司这样“讲故事”,预计本公司本年度亏损2000万元,控制人即在年初赠送本公司50000万元,受赠公司将这笔钱直接用于无风险投资,年收益率按5%计算,受赠资产产生的滋息就达2500万元,当年产生利润500万元,此笔赠送款在以后亏损压力小的年度再通过收益分配或回赠控制人的方式归还。面对这样的利润操纵手段,可考虑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赠送上市公司的货币、非货币资产以及低价或低息转让给上市公司的资产产生的后续收益一律不得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将该资产单独归类管理,与上市公司的其他资产严格分开。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存在诸多财务报告操纵漏洞,国内证券市场正逐步进入国际市场,沪港通、深港通已经开启,如果不加快规范上市公司业绩评估体系,将直接阻碍国内资产证券化,还会影响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望此文能在国内资产证券化与国际金融接轨的洪流中起到绵薄之力。

作者:梁富勇 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财务数据范文篇5

政策促进数据无缝连接是标准化前提

2005年9月26日,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二届保险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保标委”)正式成立,保险业标准化工作从此掀开崭新的一页。中国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到会作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保险标准化工作要总体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本着‘急用先行’的原则,把能尽快立项、尽快出成果的项目先确定、先启动,尽快着手制定保险业一系列基础标准、数据接口标准,为保险行业信息共享以及对外信息披露提供标准接口”。

如何快速、高效地推进保险行业数据接口标准化工作,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宁波保监局统研处通过对辖区内保险机构信息化建设和数据结构情况的调研,初步制订了数据接口标准化工程的实施方案。

《保险法》第一百二十二条明确指出“保险公司的营业报告、财务会计报告、精算报告及其他有关报表、文件和资料必须如实记录保险业务事项,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保监会在《保险机构开业信息化建设验收指引》(2004年11月15日保监发[2004]137号)中明确指出“公司应具有核心业务系统,系统应具有可稽性,并具备授权、分权制约、超标警示等功能,经营保险业务的公司应能够实现电脑出单;业务、财务系统数据实现无缝连接”,而在《中国保监会保险统计现场检查工作规程》中更是把“业务、财务系统数据是否实现无缝连接”作为一个检点。

急用先行保险业急需统一数据标准

第一就是“快速”的原则,数据接口标准一定要在短时间内确定。数据接口标准的确定是一个严谨、复杂的过程,从确定初步标准后经专家论证,从试点实施到反馈并修改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需要大量的时间。但是,目前保险行业的信息化水平现状急需一个统一的数据标准。一个有待完善的标准出台比一个非常严谨的标准酝酿更加符合目前的监管需要。

第二就是“简单”原则,也就是在满足目前监管和信息披露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数据结构嵌套层次较少、实施步骤较易、花费时间较短、所需费用较省。

根据以上两大原则,可提出一个通过对已有数据模型进行简单修改形成数据接口标准的思路。现场稽核软件采用的产险公司7张数据表、寿险公司6张数据表的数据模型基本上能反映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情况,如果再根据中国保险统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增加相关的财务数据表,那么这套数据模型就完全可以满足现场和非现场监管的需要。同时这也是最节约时间、人力和财力的方案。在此就不对具体的数据模型展开讨论了。

三阶段推行加强数据关联性

本次调研通过对几家保险公司数据标准化情况的详细了解,并借鉴中国保险统计信息系统和稽核软件的设计思路,本着“急用先行”的原则给出了保险行业数据接口标准化实施的简单思路,笔者认为,应按以下三个阶段逐步推行保险标准化。

第一阶段:采用定期生成数据导入标准数据模型的方法确保数据接口标准化。

按照所确定的数据接口标准设计统一的监管数据结构,并放置在各公司的数据库服务器中,要求定期从业务、财务系统中提取数据导入监管数据库。这种方法类似与目前稽核软件使用过程中,要求各公司编写程序从自身的数据库中提取相关信息导入稽核数据库的过程。只是把数据采集的时间周期从检查前提取改为定期提取,这即可增加检查的突然性,使人为修改数据的可能性降低,又可使公司有时间对数据提取程序的合理性进行反复测试,减少技术上的差错。

第二阶段:修改各公司的业务、财务系统,把数据操作痕迹实时地记录在监管数据库中。

经过第一阶段对数据提取程序的反复测试和修改,各公司的信息技术人员已对监管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字典有了相当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要求修改业务和财务软件,使得相关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能够实时的反应在监管数据库中。技术上是很容易实现的,采用诸如“beginwork……commitwork”之类的事物操作语句可以把对多张数据表或者多个数据库的操作作为一个原子事物来执行,这样就可以实时地保持公司自身数据库和监管数据库信息的一致性。

第三阶段:分解监管数据库,使之以分散的数据表的形式嵌入公司自身数据库,并且采用主键技术保证监管数据表数据的真实性。

财务数据范文篇6

(一)数据可视化的概念。数据可视化是借助于图形将难懂的信息通过简易的方式表达传递出来,也就是将隐藏在数据中的信息通过图形或线条,转化成画面的方式直接展现在人们面前,变得更为通俗易懂。(二)数据可视化的来由。一方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的财务数据量堆积,密密麻麻的数据的可读性较差并难以抓住重点。数据可视化更加直观有意义,帮助数据更易被人们快速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大脑在记忆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数据,如今信息化发展已经普及、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企业的管理方式必然要从传统的人工流水管理方式过渡到大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财务数据可视化,把传统的用表格或数字展现财务数据的方式,替换为将财务数据用图片和线条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使数据更加客观、更具说服力,直观的图表展现财务数据,显得简洁、可靠,更能够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帮助人们快速理解和掌握。

二、数据可视化的常见形式

除了传统的饼图、柱状图、折线图等常见图形,通常来说还有气泡图、雷达图、甚至还有GIS地图,都可以加以利用,将复杂的财务数据进行合理性整合为图表形式,使财务报表内容更为直观可感,财务趋势更加明显,以达到为企业的决策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的目的。

三、财务数据可视化流程

(一)数据采集。通过财务报告和报表等企业出具的基本财务数据获取该企业所需最基本的信息。(二)数据可视化。利用Excel等工具将不同的数据类型进行分类以不同的颜色或图形进行表达和标记,根据财务信息的基本类别区分方法和结果,实现通过基本财务信息即可掌握所需的结果,对症下药。(三)数据处理。根据使用者身份不同进行数据再分类,能够以适应不同角色的需求,如外部使用者、管理会计、审计部门等,从而达到了解企业各方面的信息,发现闪光点继续精进和及时修正不足的目的。(四)数据验证。由于用户才是数据可视化的直接受益者,那用户就要将这些数据形成的可视化,反复的进行验证,只在验证成功以后从而向公众或者上司展示数据。

四、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一)实现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经营的提前预测,企业以主营业务为前提,通过数据可视化可以及时迅速地将收入与成本等相关数据呈现出来,使得财务预算更加精准。(二)适应不同需要者。财务数据通过数据对于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进行计算,将各项能力以图形、表格、线条的形式展现,适应了不同的需要者。(三)经济效益提高。财务数据可视化,能够高效精确掌握企业的相关情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财务数据可视化提高了财务预算能力,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人力物力资源能够及时地整合更好地利用,找出矛盾、发掘潜力从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五、财务数据分析可视化可行性分析

(一)市场分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想得到发展既存在较大压力也蕴含着一定机遇。只有适应大时展、能够利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的企业才能够抓住机遇,创新管理方式,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不被时展所抛弃。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预算、决策、经营、发展的好坏,因此企业合理利用财务数据可视化的数据信息则是整个企业运营情况的方向舵,是更新企业管理者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是企业长足发展的关键。真正的财务数据可视化是结合财务数据和分析逻辑,制定企业的高效决策和预算。良好的财务数据可视化的体验,是通过简易有效的表达更好的分享和传达财务数据信息。财务数据可视化给众多企业带来了检验依据,大量的财务数据信息可以通过数据合理的数据可视化实践,经过验证和证实得到了众多企业的认可。目前数据可视化产品已涉猎的领域有:互联网、计算机、电商企业、O2O、物流、金融和教育事业等行业,并且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数据可视化趋势也会随着不断扩大,财务数据可视化全面实施一定会实现,并为行业接受和普及。(二)财务数据分析。财务数据就是指能够表现一个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分析数据,其中包括偿债能力数据、运营能力数据、盈利能力数据、发展能力分析等。其中财务数据中涉及的专业名词、计量公式和反馈结果较为繁多,高度抽象且具备专业性,难以为不具备财务专业背景的信息使用者所理解。而财务数据可视化的出现正可有效改善这些难题。财务数据可视化将大数据与财务信息相结合,对于企业和一般应用者来说,将数据与图形相结合使得数据更加立体,便于理解。一个企业的兴衰必然与财务数据息息相关,直观准确的财务数据分析才能做出更优秀的财务决策,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随着如今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信息化和互联网化,利用财务数据可视化设计来整合大量的财务数据信息,利用EXCEL和TABLUE等工具挖掘财务信息中有价值的部分,并将这些信息转化成企业管理者以及非财务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的图表。对企业的盈利、预算和决策来说都无疑是最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是企业运营的核心和关键,报表分析涉及的数据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决策和预算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注重财务数据的分析,才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因此,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财务数据可视化终将成为一种趋势,为财务管理提供更为直观明了的方式和途径。

参考文献:

[1]赵怡然,郭小婷.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在投资者经济决策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30)

[2]金亚文.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36)

[3]张爱娜.关于财务报表分析在投资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

[4]赵晶.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12)

[5]田国双,郭红.财务会计报告分析[M].科学出版社,2007.

财务数据范文篇7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税率VLOOKUP函数速算扣除数

在国民经济普遍提高的今天,有相当一部分人每月都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尤其是在不扣税基数可能变化的情况下。特别是当一些单位由于人数多,其工资档次参差不齐,个人所得税九级累进税率计算过程更显得繁锁,耗时又易错。我们可以利用Office2000中的Ex?鄄cel2000软件计算个人所得税。通过运用Excel中的公式和多种函数,只要将每月个人收入输入到表格中,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及应纳税额就会自动生成,我们可以灵活改变各扣税分段界限值及其扣税率等方法计算个人所得税,充分利用Excel强大的表格数据处理功能,使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准确、简单、易行。

1按照国家税务部门规定的相关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

首先根据工资额和纳税基数看所得税算法,因为不同的应税所得额有不同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其他复杂的情况都可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变化得到:当月应纳税所得额=当月计税总额-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

以X代表应缴税(减去免税基数)的工薪(这里的个人所得税仅以工薪为例),

Tax代表应缴所得税,那么:

当500<X≤2000,则TAX=(X-500)×10%+500×5%=﹥TAX=X×10-25

当2000<X≤5000,则TAX=(X-

2000)×15%+(2000-500)×10%+500×5%

=﹥TAX=X×15-125

……

根据《税法》规定依此类推,计算个人所得税的通用公式为:个人每月应纳所得税=个人每月应纳税所得额粮梅段奥剩偎憧鄢?

因此,扣除数=上一范围上限×本范围税率-上一范围上限×上一范围税率+上一范围扣除数。

例1:某人将自有机器一台,转让给另一个人,取得价款15000元,减除机器原值及同时发生的拆迁费、运输费8800元,其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额=(15000-8800)×20%=

1240(元)。

上述公式说明:个人每月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资额-非纳税项目(如住房公积金等)-800(元)。

2使用函数法巧算个人所得税

了解了应税额的计算方法,具体计算操作如下:

2.1用函数法巧算个人所得税

(1)充分利用Excel中IF函数嵌套功能,可使上面问题得到解决,假设L列为“应纳税所得额”,M列为“应纳个人所得税”,在M列输入公式(假设首位人员应纳税所得额位置L2):IF(L2<500,L2×0.05,IF(L2<2000,L2×0.1-25,IF(L2<

5000,L2×0.15-125,IF(L2<20000,2×0.2-375,IF(L2<40000,L2×0.25-1375,IF(L2<60000,L2×0.3-3375,IF(L2<80000,L2×0.35-6375,IF(L2<100000,L2×0.4-

10375,L2×0.45-15375))))))))

确认后,得出首位人员应纳个人所得税,拖动填充句柄,则所有人员应纳税额全部出来。该公式说明:①公式虽复杂,但只要一次输入即可自动完成全部计算;②此公式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可作为固定公式运用;③根据单位人员工资档次情况,可简化该公式。

根据税务部门要求,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做好个人所得税征缴和代扣代缴工作,现将在职人员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予以公示。

(2)当月计税总额是指当月全部工资、薪金、讲课费、加班费、各项补贴、劳务等扣除公积金、社保支出后的余额。

(3)当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当月计税总额扣除减除费用、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4)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国家各项政策性补贴不计税;其他部分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后按20%征收,超过4000元的减除20%的费用后按20%征收。

(5)外聘教师、其他劳务人员当月在本院各项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后按20%征收,超过4000元的减除20%的费用后按20%征收。

例2:在职教师王某10月份:①工资应发数为1850元(另扣公积金140元、社保支出40元);②讲课费1200元;③校内津贴900元;④加班费200元;⑤其他劳务700元。则王某当月计税总额为1850-140-40+1200+900+200+700=4670元;其当月应纳税所得额为4670-800-400=3470元(800为全国统一减除费用额,400计税方法1:

3470元分为三级,500+1500+1470;第1级税款为500×5%=25元;第2级税款为1500×10%=150元;第3级税款为1470×15%=220.5元;王某应缴税款合计数为25+150+220.5=395.5元。

计税方法2:

3470×15%-125=395.5元(125为3470元所在第三级的速算扣除数);王某应缴税款395.5元。

2.2常规方法计算个人所得税

(1)常规方法计算。扣除数=应纳税范围下限×本范围税率-应纳税范围下限×上-范围税率+上一范围扣除数。

那么公式为(以E3为例),E3=B3×D3-B3×D2+E2。E4~E10:根据E3填充得到。

(2)G4~G7分别输入:“工资总额”、“纳税基数”、“应纳税额”、“个人所得税”四项。应纳税额等于“工资总额”减去“纳税基数”,如果“工资总额”小于“纳税基数”,那么应纳税额为0,在H6=IF(H4-H5>0,HE-H5,0)。

(3)选择“插入”|“名称”|“定义”,在定义名称对话框输入max,在引用位置中输入VLOOKUP($H$6,$B$2:$B$10,1),查阅应纳税额属于哪个扣税范围。

(4)选择H7=H6×VLOOKUP(max,$B$2:$E$10,3)-VLOOKUP(max,$B$2:$E$10,4)。

分析公式:VLOOKUP(max,$B$2:$E$10,3)查阅该扣税范围扣税税率;VLOOKUP(max,$B$2:$E$10,4)查阅该扣税范围应减的扣除数。

(5)在“工资总额”和“纳税基数”中输入数值,即可得到个人所得税额,也可以改变各应纳税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以及税率。由于个人所得的税率分为九级,如果使用IF嵌套的方式非常复杂,而且容易出错,且一旦税率发生变化或税率等级增加,不宜修改。这里使用VLOOKUP函数来计算。

选择工作表Sheet2,更名为“tax”,然后输入所需税率及扣除数。其中,扣除数一列可以直接输入,也可以通过公式计算。那么公式为(以E3为例),E3=C3×D3-C3×D2+E2。E4~E10:根据E3填充得到。

计算个人所得税。选择单元格L2,输入公式-(K2×VLOOKUP(VLOOKUP(K2,tax!$C$2:$C10,1),tax!$C$2:$E410,2)-VLOOKUP(VLOOKUP(K2,tax!$C$2:$C10,1)tax!$C$2:$E$10,3))。

由于这里引用工作表tax中固定的单元格,所以使用地址的绝对引用,这样在后面用自动填充功能复制公式时,所引用的tax中的单元格地址才不会改变。公式前面加一个“-”(负号),是因为在这个工资表中,所有应扣除项都是用负数表示。

分析公式,其中:VLOOKUP(K2,tax!$C$2:$C10,1)查阅应纳税额属于哪个扣税范围;VLOOKUP(VLOOKUP(K2,tax!$C$2:$C10,1),tax!$C$2:$E410,2)查阅该扣税范围和扣税率;VLOOKUP(VLOOKUP(K2,tax!$C$2:$C10,1)tax!$C$2:$E$10,3)查阅该扣税范围应减的扣税数。

利用自动填充功能,快速求出了所有职工的个人所得税。

最后计算实发工资,实发工资应为“合计应发”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数值,即在M2=J2+L2,然后利用自动填充功能,得到所有职工的实发工资。

2.3实际代扣个人所得税时使用“取整”函数的方法

计算的个人所得税额经常带有角、分单位,给实际发放工资时代扣个人所得税带来很多不便。如利用电话费的缴费方法,将使代扣个人所得税操作简便。

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取整函数ROUND()四舍五入,舍角分取元为单位,其多交或少交的差额在下次抵补,累计计算。计算时需增加“上次结余”、“累计应代扣额”、“实际代扣额”、“本次结余”四个栏目,其中“上次结余”是反映上次多扣或少扣的金额。

3使用排序分段核算法计算个人所得税

在工资表中只要增加“应纳税额”和“应纳个人所得税”两项。

(1)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对应发工资,薪金减除800元和扣除项目后,得出“应纳税所得额”。

(2)排序。将“应纳税所得额”应用Excel排序功能进行从小到大排序处理。

(3)输入公式。按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段输入对应公式进行核算得出“应纳个人所得税”。

财务数据范文篇8

【关键词】建筑企业;挖掘财务数据分析;经营战略

一、财务数据挖掘相关概述

(一)财务数据挖掘的概念。财务数据挖掘是数据库发现中的一种算法,能够从纷繁冗杂的财务数据中提取有助于经营决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在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财务数据逐渐被应用于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各个领域,在支撑企业经营战略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二)财务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于建筑企业的财务数据挖掘而言,常采用的方法如下:1.信息分类。信息分类是建筑企业内部使用最为广泛的数据挖掘方法之一。信息分类就是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将数据项中与之匹配的相应数据整体出来,并根据相应类别进行存放,比如可以对建筑企业财务采购的具体材料、属性、价格等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以为下一次采购活动提供重要依据。2.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常常应用于建筑企业的销售利润预测活动中。回归分析本身就是大数据中运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去预测相关数据信息的方法,通过研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同因素间的依存关系,以此去对数据的变化进行相对科学的预测。3.差异分析。差异分析一般被应用于建筑企业财务预警方面。差异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对比分析方式,如在建筑企业中,通过对预计销售收入与实际销售收入及其相关指标进行差异分析,就能够很容易发现预计销售与实际销售不符的原因所在,以此反馈给企业管理层,并作出科学的管理决策。4.聚类分析。聚类分析与信息分类有相似之处,但是相比而言,聚类则更为笼统,并不需要按照特定的标准进行相应分组,只要数据之间存在共性就可以进行聚类统计,以此更能够发现不同数据之间的微妙关系。5.web信息挖掘。web信息挖掘是建筑企业获取外部其他企业信息的重要数据挖掘形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建筑企业间信息在网络平台的公开,通过web数据挖掘能够有效搜集网络上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以为建筑企业在同行业中竞争力的提升提供重要参照数据。(三)财务数据挖掘的步骤。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挖掘财务数据往往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获取数据。建筑企业财务数据挖掘是基于海量数据进行的,所以进行财务数据挖掘的首要前提在于从企业内部、企业外部及其他途径去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2.整理数据。建筑企业对所获取的海量信息进行整理,发现其中有价值的数据内容,去掉没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在整理数据中,最关键的在于指标选取,对于建筑企业财务数据挖掘而言,选取数据指标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其中包括企业流动负债相关指标如流动比率、流动速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以此去反映建筑企业流动负债偿还能力。②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其中包括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等财务指标,由此分析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③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其中具体的指标包括资本利润表、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率等等指标,以此去反映企业内部是否存在财务风险。④非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的选取可以包括客户满意度、战略目标、市场份额等指标内容,将其进行量化分析,也能够得出与企业财务、经营、决策相关的结论。3.数据分类。通过数据分析中的聚类、分类,对于具有联系的、同一类别的数据内容进行整理,进而才能够去发现数据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提升数据分析的针对性与有效性。4.搭建数据模型。在数据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算法搭建相应的数据模型,以进一步发现数据与数据间的联系,并对数据的变化与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测,以此去支撑企业的经营与决策。5.得出结论。通过财务数据挖掘得出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指标未来的变化趋势,以此得出相关的结论,这对于提升建筑企业经营与决策而言将有重要意义。(四)财务数据挖掘的重要性。传统的财务数据整理与数据分析存在数据不及时、工作量大、数据提取困难等问题,大大影响财务工作效率,不能有效将财务数据转化为经营决策信息。在智能化时代,运用财务数据挖掘功能,就能够从大量零散、重复数据中提取对经营有效的数据,其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数据范围宽、数量大。财务数据挖掘相比于传统财务分析而言,具有数据挖掘范围广泛、数据信息数量庞大的特点,同时这些数据不仅仅涵盖基本的财务指标,而且还包括非财务的但有助于财务优化的指标。2.更具针对性、价值性。财务数据挖掘可以基于海量的数据信息,对数据进行聚类、分类整理,而这样的处理方式将更具针对性,根据企业所需去挖掘相应的信息、得出相应的结论,而基于此信息所做的决策也将更有价值。3.时效性强、准确度高。财务数据挖掘相比于传统数据分析处理而言,基于计算机、大数据的技能进行具体数据挖掘分析,而非人工的统计计算,这样的数据挖掘的处理速度将更快,准确度也将更高,并能够根据需要及时搜索、建模,在最短时间范围内获取企业所需的数据信息。

二、企业经营战略中挖掘财务数据的应用

(一)掌握公司生产经营的规律。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企业的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都是具有一定规律的,而这种规律主要表现于企业投入与回报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企业投入数据信息与企业成本回报信息数据的数据挖掘,参照企业的财务报表,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变化规律,制定出更适合于企业经营战略发展的决策,这样的决策对于企业而言将更为科学、有效。(二)及时发展生产经营的问题。通过对建筑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并分析这些数据的未来变化趋势,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企业现状,并更及时地发展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对财务数据进行风险预警,并根据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以弥补企业经营战略方面的不足之处,这对于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三)为筹资经营提供数据支撑对于建筑企业而言,筹资活动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经营活动,同样也是对企业财务状况、未来发展影响较大的活动,因此,通过财务数据挖掘去分析筹资活动相关指标关系,分析企。业综合的盈利能力,去为企业筹资经营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选择有助于企业盈利的最佳筹资形式,这对于企业最终筹资结果的有效性而言将有重要帮助。(四)为债权人、投资者提供经营决策。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并非建筑企业本身,同样也包括债权人、投资者等多方主体,通过对建筑企业财务数据的数据挖掘,将更有助于了解建筑企业相关信息,并及时发现其中的风险以加以调整。当然,对于建筑企业本身而言,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多,债权人、投资者的数量也不断增多,所以建筑企业也需要及时掌握外部财务数据的变化,以股东利益为前提,遵循责任共同担当的原则,以此去更有效地利用所挖掘的数据信息,并为建筑企业本身带来更多的价值。(五)促进企业经营决策与时俱进发展。由于企业财务数据挖掘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生产与经营中的问题,并根据数据指标的变化趋势,在建模的基础上对这些数据指标进行调整,以作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活动提供最优方案。当然,现代社会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对于建筑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建筑企业还应该根据数据挖掘的结论,结合外部企业的数据变化趋势,制定出与时俱进的企业经营决策,并尽可能地保证经营决策的可行性,以此去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足发展。

三、结论

通过上文的分析,发现财务数据挖掘对于企业经营、决策等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很多企业在经营、决策活动中也纷纷引入大数据信息挖掘技术,建筑企业也同样如此,通过建筑企业财务数据的挖掘,将能够帮助企业更了解自身现状,并制定出适合于企业未来发展的经营方案与战略调整决策。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可以展望数据挖掘技术将会越来越智能化,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快速普及,为企业的价值创造保驾护航,实现经营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丘燕华.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分析研究[J].时代经贸,2020(2).

[2]杜晓荣.能力视角的企业战略管理财务支撑研究[D].河海大学,2007.

[3]吴卫国.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在经营分析系统中的运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14).

[4]陆晓雨.信息数据统计的经济效益挖掘[J].中国集体经济,2018(12).

[5]程成.大数据技术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0).

财务数据范文篇9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

高等教育处于国家教育金字塔的顶点,统领国家整体教育体系的灯塔作用是其他层次的教育不可替代的。而教学模式的改革又是高等教育质量改革的基石。因此,必须从作为教育教学体系的基础——教学模式出发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策略和具体路径。“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提出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指出一条全新的道路。下面将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思考如何创建研究性教学模式。

一、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发展背景

财务报表分析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率先采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的是美国的银行家,依据财务比率对贷款者的偿债能力以及信用情况做出衡量与评价。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报表分析技术又逐渐被一般工商企业所借鉴,全面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目前,财务报表分析已成为西方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

在我国传统的课程体系中,并没有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设置,相关的财务比率分析内容散见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之中。这种状况的结果是,学生片面的认为会计就是被动的记帐和编制报表,财务管理就是投资、筹资和进行股利分配,严重缺乏运用财务信息,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整合分析的能力。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商学院、管理学院才陆续开设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并将其作为财会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对于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而言,迫切需要具备对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加以综合分析和利用的能力。为此,从2005年起,我校开始在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教学中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并随后将其纳入MBA、EMBA教育体系。

然而,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非常年轻的一门课程,教学方法普遍沿袭会计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侧重讲授式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挤压性教学方式,存在着重知识轻思维、重记忆轻运用的缺陷,迫使学生进行机械学习,抑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研究性教学思想也应运而生,以应用特点见长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模式面临改革。

二、研究性教学思想的提出及特征

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高等教育改革的几份重要报告掀起了高等教育理念的一场革命,研究性大学及延伸的研究性教学的教育价值导向成为共识。《面临危机的国家》(1983),《构建理工科本科教育的未来》(1986),《构建理工科本科教育的未来的新期望》(1995),《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性大学蓝图》(1998),以及《重建本科教育——博耶报告三年回顾》(2001)等报告构成发展研究性大学的重要理论支撑文献。这些报告是在对美国本科教育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反思和回顾后写成的。报告指出:(1)教育如同一个“过滤器(filter)”,筛选出极少数极高质量的毕业生,而其余大多数学生成为“宇宙中无归宿者”(homelessintheuniverse);(2)许多新教师没有充分准备就开始教学,他们缺乏科学发现的激情和信心以及帮助学生进入科学领域的能力;(3)太多的学生在学完理工科课程后感到这些课程枯燥无味,失去兴趣;(4)学生一般是修满学位要求的学分,但缺乏对知识的系统认识,不知如何思考,不了解知识间的联系;(5)太多的毕业生工作时没有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缺乏继续学习的技能和动机[]。

研究性教学是伴随研究性大学的建设而提出来的,高等教育教学的重心应从传授知识转移到以研究、探索为基础的教学上来,采用现代教学方法,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和文化的接受者变成探索者,其目标与“储蓄式教学”、“继承性教学”、“复制式教学”等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杜威曾指出:学习应基于有指导的发现,而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探究式的学习要求教学模式的深刻变化,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标准,激励主动而非被动式的学习,鼓励学生成为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者是研究性教学的根本特征[]。

三、研究性教学价值取向及应用

(一)研究性教学理念与基于问题的学习

研究性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课程演绎中,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与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提出、分析、解决和评价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实现研究性教学精髓的一种较好的思维方式。学习过程不是始于教师讲解基本原理,然后学生运用原理应试,而是从现实问题出发,学生自己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疑问和兴趣点,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进而形成探究性的良性认知循环。基于问题进行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为学生准备好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问题,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挑战学生进行高层次的思维。例如,在学习表外资源对目标企业财务评价的影响时,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作为学习起点:小金库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小金库现象普遍存在?这是一个有“噱头”色彩的提问,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建议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对此问题展开调研,对初步调研结果进行讨论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小金库的存在对企业财务报表以及业绩方面的影响。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必然会对表外其他资源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冲动,最终水到渠成的深刻理解了表外资源对目标评价企业的各方面影响,同时,针对具体问题主动求解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研究性教学的思想应体现在教学模式中的每一个环节。基于研究性教学的课程模式的改革流程参见图1。

(二)师生角色定位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例,学生应是教室中的主角,教师以问题设计为起点,启发、引导学生展开研究式学习,并对学生探究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在研究性课程教学中,学生要实现以下的角色转变:从接受式和拷贝式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探索式的自主学习;从个体学习考试到团队共同研究、沟通和讨论;从单纯储备知识到锻炼创新思维和决策能力。教师则要实现以下的角色转变:教师不再是讲台上倾倒知识的翻斗车,而是把学生看做足球场上的队员,自己是经验丰富的场外教练,以学生为中心,提供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学习建议,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调整和监控,并在关键环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励、指导和评价,让学生在“干中学”(“learningbydoing”)。

应用性和综合性是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突出特点,由于分析目的和目标企业的不同,决定了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思维。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中,教师更应将学生领上舞台,抛砖引玉,指出问题的方向,由学生自己披荆斩棘,选择学习道路。即使走了错路、绕了弯路,这种体验也是一种学习能力的积累。

另外,课堂师生互动次数可以作为评价师生角色定位是否正确的一个重要指标,启发式的提问是实现互动目标的有效途径[]。师生互动可以体现在课程设计的许多方面,例如课堂上的案例研讨,教师引导学生在国内外著名上市公司中,根据行业或其他特点选择案例,然后参加学生小组案例研讨并给出自己的看法。师生互动也可以从课堂延伸到课堂之外,例如,美国空军学院的诺瓦科教授等人建立的及时教学法(JustInTimeTeaching,JITT)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内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借助于网络的即时性特点,师生互动跨越了时空的限制。

(三)实现研究性教学的几种方式

研究性导向的课程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课程目标的定位,其实现更依赖于课程的具体组织方式。教学方式的创新是一项富于激情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创造性和弹性都较大,需要持续的思考和点点滴滴的经验总结。根据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特点,我们认为,下列方式与研究性教学思想有较好的契合度:

案例研究教学法(Casestudy)。学习过程从一个具体公司的财务问题出发,经过学生自己的分析,得到可能的解决方案,案例成为架接教科书和现实世界间的桥梁。案例法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提高学生对财务报表系统分析能力非常有效的手段。案例研究的设计包括财务分析技术方法的应用,财务报表分析范例的提供,以及引导学生如何采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方面。案例的选择注重经典性、财报时效性、以及行业选择的多元性。

专题论文研究(PaperResearch)。学生进行专题论文研究,从设计和安排研究过程到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从数据或资料采集到整理成文,经历的是一个主动研究过程。作为课程设计中的专题论文工作量不宜过大,选题应较为具体,例如,盈余管理手段的分析,ST公司摘帽方式的剖析等均是较为合适的研究专题。

体验式教学(Experiencing-teaching)。体验式教学以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设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自我体验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式教学直接来源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维德罕管理学院的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体验式学习理论在实践中也得到了有效的验证,体验式学习的效果远远优于单纯的读、听、看等传统方式的学习效果。传统学习强调过去的知识和记忆,很少学生参与,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标准化学习。而体验学习则强调做中学,即重视的是感觉体验、领悟和认知,集体参与学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观察”、“实验”、“探究”、“调查”、“实践”、“模拟制作”及“设计”等教学方式,均表现了体验式教学的思想。从广义上来看,我们前面所讨论的问题导向的研究性教学、师生角色定位、案例研究、专题论文研究均从不同的侧面表达了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体验式教学的手法非常丰富,很难通过列举的方式一一表达。古人云:天在山边,走近山边,天又远;月浮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我们的教育如同这天边远山、水里浮月,追求永无止境。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课堂体验式教学展开了一片新天地。影音手段极易充分展现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调动激情,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并实现认知目标[]。例如,在理解“CFO(ChiefFinancialOfficer,首席财务执行官)如何看报表”这个主题时,首先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播放几个跨国公司CFO关于报表阅读观点的录像,生动的再现了实际商业社会中的相似情景,学生的情感体验将非常深刻。

四、结论及展望

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都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者们持续的热情、脚踏实地的耐心和富于灵感的思考。研究性教学思想的前瞻性已得到高等教育领域的认可,但要有效地实施到教学实践中去并非易事。由于课程性质的不同,以特定课程为研究目标的研究性教学也将体现差异性。

财务数据范文篇10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管理;转型

大数据背景下对财务管理信息的获取,财务管理的方法、管理的内容带来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大数据不但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思维、资源,同时,使企业重新审视未来的挑战。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极为发达,企业可采用信息技术对行业内部资源进行整合,进而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更为准确、有利的信息。最终成功实现企业财务管理转型,提升企业价值,促使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大数据对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1、大数据增加了财务信息的获取渠道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是确保企业获取准确财务信息的基础,其利用自身的信息技术优势来对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财务信息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这样所得出的财务信息数据更为准确,进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利的信息支持。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下增加了企业获取财务数据的渠道,相应的便提升了企业获取财务信息的效率。[1]

2、大数据降低了财务数据错误率

企业财务管理受外界各类因素的影响,财务数据出现错误、丢失的情况概率较高,这势必对财务管理带来不利影响。财务数据的价值并未被充分的发挥出来,将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对企业的利润获取、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而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则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对财务数据进行整合,有效降低财务数据错误率,对企业财务管理结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3、大数据提高了财务数据分析的效率

以往由于外在信息管理技术不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多重视财务核算内容,即看管好财务货币资金、做好账务核算、准确的完成税款缴付等工作。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以后,财务人员可以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对相应财务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以此数据分析为依据,高效的完成财务管理工作。

二、大数据背景下面临的主要财务管理问题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到来后,原有的财务管理方法、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财务管理面临着以下问题。

1、财务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含量不够

由于传统财务管理的方法信息技术含量较低,多数财务工作需要由专业财务人员来完成。该情况的存在极大的影响到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例如,在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财务管理中时,财务人员采用手工记账的方法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在进行相应销售数据的统计编制时,需要通过手工翻阅凭证来完成编制,这无形中便影响到了财务工作效率。而在信息化财务电算化系统下,财务数据完善后,便可从系统中直接调阅报表和凭证,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不仅如此,由于财务管理方法较为单一,相应的便影响到了财务信息的获取。此时,财务人员获取到的财务信息层次较低,也无法对财务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而随着企业的经营发展,这种单一的、落后的企业财务管理方法依然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2]2、财务管理人员数据应用能力不足

大数据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信息化技术支持。原有的一些财务数据分析难题,可通过大数据来进行深入的分析。但是由于财务人员自身综合运用大数据能力不足,无法有效的来对财务大数据进行整合、归纳和分析,进而得出合理的、科学的、准确的财务管理数据。这将严重的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同时,随着信息化数据大量的被应用到财务管理中,很多财务人员,在操作上出现了操作不熟练、运用不清楚等情况。还有一些财务人员,虽然经过培训,但是由于接受能力、自身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依然无法熟练的操作财务软件。财务管理人员数据综合应用能力不足是大数据时代下财务管理中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3、财务管理内容不适应大数据要求

一直以来做好财务核算工作便做好了财务管理的理念扎根于财务工作人员的脑海。原财务管理内容的重心放在了数据的核算、税务报表、财务报表、税款的缴纳等项目工作上。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外界复杂的市场环境、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外在变化,企业不得不加大对财务数据的关注。企业经营决策需要财务部门提供更为准确的、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决策性数据依据,从而提升企业项目投资、发展规划的准确度,有效的规避、降低因投资而带来的风险。而当前的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模式无法达到企业的这一要求,无法有效的利用大数据资源来对企业未来经营变化进行科学的、具有洞察力的预测。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重心不适应大数据要求,不利于企业健康的、可持续化的发展。

三、大数据背景下做好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几点建议

企业应针对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制定有效措施对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完善和改进。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更充分有利的财务数据支持,促使企业健康的、稳定的、快速的发展。

1、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方法

大数据为财务数据的获取、信息收集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技术支持。企业财务部门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财务数据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不仅如此,财务人员还应做好业务数据的收集,进而将各类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在大数据背景下,当前企业内财务管理数据量急剧增加。因此应强化财务部门的数据管理意识,针对财务数据管理制定出可行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对当前的财务硬件设备、软件设施进行维护、构建财务数据库。以确保财务数据的妥善保管、有效应用,避免因数据管理不当而发生数据毁损、缺失等不利情况。为日后财务管理工作的事后分析、比较等提供有力的查询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对财务管理方法进行革新。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应以数据为基础来开展,于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应根据财务管理需要来扩展数据获取的渠道、提升财务数据的质量,进而实现多元化来收集财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为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型提供有利的支持。

2、做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奠定转型基础

大数据对企业内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数据应用要求。为了让财务人员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胜任财务管理工作。企业应针对当前财务人员工作中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做好相关大数据应用的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先认识到,大数据时代下需要的已经不单单是财务专业人才,而是具有数据分析能力的财务专业性人才。大数据时代下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转变原有的财务管理视角,从大数据业务的角度来审视财务管理工作。以达到通过财务管理来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通过相应的财务数据分析来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进行合理引导。有效的推动企业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提升企业自身运营的效率。在培训的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同时还应进行管理方面、信息网络知识、会计电算化软件知识、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培训。促使财务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强化其战略全局观念的形成,组织协调规划能力的提高,为大数据时代下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奠定良好的基础。

3、改变财务管理模式实现财务管理转型

传统财务管理内容的重点在于做好企业日常的资金控制、财务核算、报表的出具,而忽视了资产融资、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事前事项的财务预测、事后财务分析等内容。在大数据背景下,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型则必须完善财务管理内容、科学的对财务管理业务模式进行转型。具体而言,企业应结合资本市场运营情况来进行自身资本结构改变,合理完成资金融资,将单一的资金财务管理业务模式转变为集产业经营、资本运营、企业资产管理、价值管理于一体的财务资产管理业务模式。[3]同时,企业应充分的利用大数据资源,以明确成本动因、准确的对成本进行计算,于过程中全面的进行财务管控,达到合理的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企业还应借助于大数据技术优势,对当前行业的背景、市场的竞争力、企业产品价值、当前自身的财务状况、是否存在隐形资产等内容进行相应的分析。做好企业的事前财务预测,为事后的财务分析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最终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业模式转型的目的。

作者:老祎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参考文献】

[1]苏浩宁.大数据时代下的财务管理转型探讨[J].中国商论,2016(0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