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21:21:24

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范文篇1

纳税评估是指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财务资料和日常掌握的征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对纳税人一个纳税期限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分析,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人纳税行为中错误和异常申报问题,从而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达到对纳税人整体性和实时性控管的目的。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43号)中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作为评估分析的方法之一,这也就充分说明了在纳税评估中运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数据的重要性。

税务部门作为财务报表主要使用人之一,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纳税情况、遵守税收法规的情况。财务报表分析是认识过程,通过分析通常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只能作出评价而不能改善企业的状况,而纳税评估恰恰就是利用报表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运用约谈举证、实地核查等手段,以确定纳税人纳税申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企业通过编制财务报表,可以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以书面的形式提供给社会各有关方面。阅读会计报表如果不运用分析技巧,不借助分析工具,只是简单地浏览表面数字,就难以获取有用的信息,有时甚至还会被会计数据引入岐途,被表面假象所蒙蔽。做好财务报表分析,正确揭示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主要就是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主要报表着手,收集完整资料,对企业各期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主要包括对数据的横向分析、纵向分析,趋势百分率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横向分析就是将企业连续两年或几年的会计数据进行绝对金额增减和百分率增减的分析,以揭示各会计项目在这段时期内所发生的绝对金额变化和百分率变化的情况;纵向分析是同一年度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的比率分析,即将会计报表中的某一重要项目的数据作为100%,然后将会计报表中的其余项目的余额都以这个重要项目的百分率的形式做纵向排列,从而揭示出各个会计项目的数据在企业财务中的相对意义;趋势百分率分析是将连续多年的会计报表中的某些重要项目的数据集中在一起,同基年的相应数据百分率比较,揭示企业在若干年内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财务比率分析是指通过将两个有关的会计项目数据相除而得到各种财务比率来揭示同一张会计报表中不同项目之间或不同会计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关系的一种分析技巧。

三、财务报表分析指标在纳税评估中的具体应用

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不是孤立的,要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计算出的指标应有的作用。

结合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中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财务指标分析在纳税评估中的具体应用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盈利结构分析的具体应用

根据企业的年度损益表,首先分析利润构成情况,弄清企业当年利润总额的形成来源,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四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具体组成及增减变化、结构变化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估人员应结合会计制度及税法有关规定及两者存在差异,重点审核税法和会计的差异之处,企业在申报纳税时是否按规定进行调整。

1、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销售毛利率变动率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

销售毛利率变动率=(本期销售毛利率-基期销售毛利率)÷基期销售毛利率

在企业内部管理及外部经营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这四个指标的变动趋势、幅度应趋于一致,一旦那个指标变动较其他指标变动出现异常,评估人员应结合企业报表其他数据进行分析。具体来说,如果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幅小于主营业务成本的增幅(主营业务利润率及销售毛利率必定下降),评估人员一方面应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进行分析,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往来款项科目的期初、期末数额进行分析,如果“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情况,应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少计收入问题,通过分析存货中委托代销商品、发出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结合企业有关购销合同及应收账款变化情况,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帐务上少计收入问题,根据企业增值税及所得税申报情况,审核企业有无按会计制度不应确认收入而按税法应确认收入企业未作纳税调整的情形;另一方面评估人员应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项的具体构成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分析企业是否存在对成本中“料”的部分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多计发出成本,少计存货(含产成品、在产品和材料)等问题,对成本中“工”的部分重点查看应付工资科目年末结余情况、工资计算表、企业员工花名册、工时产量统计表等辅助资料,分析企业工资是否存在多提多列支问题,对“费”的部分应重点结合固定资产变动及累计折旧变动,分析是否存在改变折旧计提方法,多计成本的问题。

2、分析三项期间费用增减变动率、三项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三项期间费用增减变动率=〔本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之和-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之和〕÷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之和×100)×100%

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营业(管理、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具体分析:三项期间费用增减变动率应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结合起来分析,本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应与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占基期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结合起来分析,前后两个指标变动情况应基本保持一致,如果变动太大,需结合企业“应付账款”、“其他应付账款”、“预提费用”、“应付工资”等往来科目,看企业是否存在通过预提费用形式多列支费用,有没有将应列入长期待摊费用的项目一次性进入管理费用,有没有将应资本化的利息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对营业费用则应分析具体项目构成,如果其中运输费用变动较大,一方面应和企业当期销售的变动结合起来分析,看企业是否存在产品发出应确认销售而未确认的情况,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取得运输发票的审核协查,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使用虚假运输发票抵扣增值税、列支费用的情形;此外还应结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看企业超过税法允许列支部分的费用有没有作纳税调整,如工资及计提的“三费”、交际应酬费、开办费、广告费的扣除、业务宣传费的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递延资产的摊销等。

3、营业外收支增减变动分析

营业外支出变动率=(本期营业外支出数-基期营业外支出数)÷基期营业外支出数×100%

营业外收入变动率=(本期营业外收入数-基期营业外收入数)÷基期营业外收入数×100%

分析:营业外收支是指企业发生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及支出,一般情况下,发生数额不会太大,如变化较大或本期发生额较大,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企业是否将收取的价外费用、包装物押金等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是否按规定纳税。

(2)、企业处置的固定资产是否应当缴纳增值税。

(3)、结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相关资料,判断企业处置资产的损失是否报税务机关审核批准或备案,企业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是否进行了纳税调整。

(4)、企业与生产经营无关的罚没支出、捐赠支出等是否按规定进行了纳税调整。

(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具体应用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其中平均数=(年初数+年末数)÷2

分析:这几个指标应和基期数结合起来考虑,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加快,表明企业存货占用水平较低,流动性较强,销售能力增强,存货转变为现金、应收账款速度加快,而如果企业应纳税额减少,应考虑企业可能存在隐瞒销售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此时应重点审核存货收、发、存记录的真实性及存货计价方法前后的一致性,核实企业是否存在人为调节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从而虚增发出存货的成本减少库存存货成本。

(三)、税负指标与财务报表相关指标的综合分析

1、增值税税收负担率

增值税税收负担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收入×100%

将此指标与行业指标对比,如果与行业指标偏离较大,应结合财务报表具体项目和其他指标开展分析。

如果销售收入增幅较大,而税负指标下降,首先根据财务报表查看企业存货与期初比是增加还是减少,结合存货收发记录,查看有无隐瞒销售行为,有无发生视同销售行为不按规定计提销项税的行为;其次,分析存货的主要构成,将存货的销售价格、购进价格与上期相比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进项税金构成情况,查证有无扩大抵扣范围,对四小票抵扣比例较高的应重点开展核查;此外还需查看销售收入的主要构成,查证有无价外费用、混合销售行为等不提销项税金或错用税率问题。

2、所得税税收负担率

所得税税收负担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财务报表范文篇2

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体现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与整合的组织机制——委托制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分层授权产权控制模式经理层执行经营权,直接指挥并控制企业、会计部门的核算及报告活动,掌握了充分的内部信息;大股东凭借优势股权成为董事会成员,能够直接从企业取得较为详细可靠的信息并监督经理层,经理层和大股东作为公司管理者控制了会计信息的生成与披露;中小股东由于股权比例小而远离企业最终控制权,他们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完全局外人,对会计信息的占有上处于先天劣势,只能以间接的方式获取信息来监督经理层和大股东的履约情况,会计信息的需求方正为了适应众多且分散的中小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强烈需求,上市公司采用了公开披露的方式提供财务报表但,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客观存在着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利益不一致的矛盾而经营者与大股东作为经济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他们有动机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优势为自身谋取利益优势,直接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以达到不公平地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可以说,利益不一致财务报表粉饰产生的经济诱因,信息不对称财务报表粉饰产生的客观环境如果对财务报表粉饰者进行有力的监管,使造假行为不现实、不经济,那么造假者在理智权衡中会放弃造假然而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的监管不力,监管效率低下,使得财务报表粉饰得以成为现实因此可以说,监管不力财务报表粉饰得以存在的现实基础。

二、财务报表粉饰的类型与常见手段

1.财务报表粉饰的类型

财务报表粉饰大致分为两大类型:粉饰经营业绩与粉饰财务状况下面分别论之

(1)企业经营业绩以利润指标表示,根据粉饰经营业绩的需要,操纵利润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①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容易理解,它不外乎希望通过提升企业业绩水平获取本不能获得的经济利益操纵的典型做法有: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收益性支出混为资本性支出、减少各项准备的计提、增加折旧年限、亏损挂帐、关联方交易等②利润最小化利润最小化除了可减少纳税之外,还可以将以后年度的亏损前置于本年度,回避企业连续多年亏损的事实典型的利润最小化的操纵方法有: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结转成本、使用加速折旧法、减少折旧年限、增加各项准备的计提、将应予资本化的费用列入当期损益等③利润均衡化企业将利润均衡化的主要目的:塑造企业生产经营稳定的外部形象,以获取较高的资信等级,为对外筹措资金打下基础典型的做法有:利用应收应付帐户、跨期摊提帐户和递延帐户来调节利润,精心设计出企业利润稳步增长的趋势④利润清洗(利润巨额冲销)利润巨额冲销的目的,一般为了回避责任典型做法有:将坏账、积压的存货、长期投资损失、闲置的固定资产、待处理资产盈亏等一系列不良或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

(2)粉饰财务状况的类型: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与其资产负债状况密切相关因此,粉饰财务状况主要从操纵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入手具体地看,有以下类型:①高估资产高估资产除可获得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有利于对外筹资的利益之外,还可获得股权方面的潜在利益②低估负债低估负债可从形式上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有利于对外筹措资金典型做法:将负债隐藏在关联企业、对或有负债不加以披露等。

综上所述,就粉饰财务报表对与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经济利益的影响来看,危害性最大的财务报表粉饰利润最大化,即所谓的虚盈实亏、隐瞒负债以及高估资产、低估负债的类型。

2.财务报表粉饰的常见手段

为了识别被粉饰财务报表,必须深入分析各种具体的粉饰手段实际操作中,常见的粉饰手段有:

(1)虚构交易事实虚构交易事实最常使用的一种粉饰财务报表手法它通过构造各种实质上虚假的业务来实现报表粉饰例如:某公司某年通过“一条龙”造假手段实现粉饰其经营业绩,通过假购销合同、假货物入库单、假出库单、假保管帐、假成本核算等,公司资产虚增8996万元,扣除虚增的1956万元负债,共虚增所有者权益7413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凭空增加1.5亿元,由此导致利润总额虚增8679万元。

(2)不恰当地选择会计核算方法和变更会计政策由于会计应计制和收付制的差别,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同一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上可能给出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因此,对于急于粉饰报表的上市公司来说,会计政策的选择无疑一条良策,但过度的滥用会计核算政策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变更就会造成对会计报表的粉饰。

(3)掩饰交易或事实由于财务报表格式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规定性,只能提供货币化的定量财务信息决策者如果想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仅仅依靠财务报表的信息不够的,往往需要比报表资料更详细、更具体的信息,这些一般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体现但目前公司出于粉饰报表的目的,在报表附注中通常掩饰交易或事实,常见作假手段有对于重大事项(诉讼、委托理财、大股东占用资金、关联交易、担保事项等等)隐瞒或不及时披露。

(4)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谨慎原则,企业的潜亏应当依照法定程序,通过利润表予以体现然而,许多企业,特别国有企业,往往在股份制改组、对外投资、租赁、抵押时,通过资产评估,将坏账、滞销和毁损存货、长期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资本公积”,从而达到粉饰会计报表,虚增利润的目的。

(5)操纵现金流量上述几种粉饰手段主要会计盈余的操纵,操纵现金流量近年来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较为“流行”的手段由于传统的会计盈余指标弹性过大,使得人们对会计盈余质量产生了极度的不信任另外,大量破产公司不断提醒人们,对于公司的生存来说,现金流量状况远比会计盈余能力重要得多随着人们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关注,作为受托管理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自然会为了改善公司以及自身的形象而对现金流量产生兴趣,当公司现金流量不佳时存在进行修饰的动机如恶意计提,用“其他应付款”方式年末审计时收款,年初随即抽回等企业可以通过经济业务、结算方式等巧妙安排来调控年度内现金流量状况。

三、防范财务报表粉饰的若干对策

1.建立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机制激励对经理人员的正面刺激,即通过给予足够的报酬使作为被激励者的高层经理人员乐意付出全部的努力,达到激励提供者的利益要求会计报表粉饰本质上一种趋利行为如果能够通过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使经理层收益和企业的长期业绩挂钩,就会自发地激励经理层摈弃对财务报表粉饰,转而关注企业经营,削弱其会计信息造假的动机。

2.开展诚信教育诚信守则原则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体系中一个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原则仍然社会信用的基础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的一般来讲,制度的制定往往落后于实践那么怎样解决制度落后于实践而引发的虚假行为,那就要靠加强道德建设,依靠伦理道德规范。

财务报表范文篇3

纳税评估是指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财务资料和日常掌握的征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对纳税人一个纳税期限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分析,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人纳税行为中错误和异常申报问题,从而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达到对纳税人整体性和实时性控管的目的。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43号)中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作为评估分析的方法之一,这也就充分说明了在纳税评估中运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数据的重要性。

税务部门作为财务报表主要使用人之一,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纳税情况、遵守税收法规的情况。财务报表分析是认识过程,通过分析通常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只能作出评价而不能改善企业的状况,而纳税评估恰恰就是利用报表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运用约谈举证、实地核查等手段,以确定纳税人纳税申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企业通过编制财务报表,可以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以书面的形式提供给社会各有关方面。阅读会计报表如果不运用分析技巧,不借助分析工具,只是简单地浏览表面数字,就难以获取有用的信息,有时甚至还会被会计数据引入岐途,被表面假象所蒙蔽。做好财务报表分析,正确揭示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主要就是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主要报表着手,收集完整资料,对企业各期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主要包括对数据的横向分析、纵向分析,趋势百分率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横向分析就是将企业连续两年或几年的会计数据进行绝对金额增减和百分率增减的分析,以揭示各会计项目在这段时期内所发生的绝对金额变化和百分率变化的情况;纵向分析是同一年度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的比率分析,即将会计报表中的某一重要项目的数据作为100%,然后将会计报表中的其余项目的余额都以这个重要项目的百分率的形式做纵向排列,从而揭示出各个会计项目的数据在企业财务中的相对意义;趋势百分率分析是将连续多年的会计报表中的某些重要项目的数据集中在一起,同基年的相应数据百分率比较,揭示企业在若干年内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财务比率分析是指通过将两个有关的会计项目数据相除而得到各种财务比率来揭示同一张会计报表中不同项目之间或不同会计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关系的一种分析技巧。

三、财务报表分析指标在纳税评估中的具体应用

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不是孤立的,要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计算出的指标应有的作用。

结合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中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财务指标分析在纳税评估中的具体应用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盈利结构分析的具体应用

根据企业的年度损益表,首先分析利润构成情况,弄清企业当年利润总额的形成来源,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四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具体组成及增减变化、结构变化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估人员应结合会计制度及税法有关规定及两者存在差异,重点审核税法和会计的差异之处,企业在申报纳税时是否按规定进行调整。

1、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销售毛利率变动率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

销售毛利率变动率=(本期销售毛利率-基期销售毛利率)÷基期销售毛利率

在企业内部管理及外部经营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这四个指标的变动趋势、幅度应趋于一致,一旦那个指标变动较其他指标变动出现异常,评估人员应结合企业报表其他数据进行分析。具体来说,如果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幅小于主营业务成本的增幅(主营业务利润率及销售毛利率必定下降),评估人员一方面应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进行分析,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往来款项科目的期初、期末数额进行分析,如果“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情况,应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少计收入问题,通过分析存货中委托代销商品、发出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结合企业有关购销合同及应收账款变化情况,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帐务上少计收入问题,根据企业增值税及所得税申报情况,审核企业有无按会计制度不应确认收入而按税法应确认收入企业未作纳税调整的情形;另一方面评估人员应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项的具体构成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分析企业是否存在对成本中“料”的部分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多计发出成本,少计存货(含产成品、在产品和材料)等问题,对成本中“工”的部分重点查看应付工资科目年末结余情况、工资计算表、企业员工花名册、工时产量统计表等辅助资料,分析企业工资是否存在多提多列支问题,对“费”的部分应重点结合固定资产变动及累计折旧变动,分析是否存在改变折旧计提方法,多计成本的问题。

2、分析三项期间费用增减变动率、三项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三项期间费用增减变动率=〔本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之和-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之和〕÷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之和×100)×100%

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营业(管理、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具体分析:三项期间费用增减变动率应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结合起来分析,本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应与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占基期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结合起来分析,前后两个指标变动情况应基本保持一致,如果变动太大,需结合企业“应付账款”、“其他应付账款”、“预提费用”、“应付工资”等往来科目,看企业是否存在通过预提费用形式多列支费用,有没有将应列入长期待摊费用的项目一次性进入管理费用,有没有将应资本化的利息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对营业费用则应分析具体项目构成,如果其中运输费用变动较大,一方面应和企业当期销售的变动结合起来分析,看企业是否存在产品发出应确认销售而未确认的情况,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取得运输发票的审核协查,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使用虚假运输发票抵扣增值税、列支费用的情形;此外还应结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看企业超过税法允许列支部分的费用有没有作纳税调整,如工资及计提的“三费”、交际应酬费、开办费、广告费的扣除、业务宣传费的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递延资产的摊销等。

3、营业外收支增减变动分析

营业外支出变动率=(本期营业外支出数-基期营业外支出数)÷基期营业外支出数×100%

营业外收入变动率=(本期营业外收入数-基期营业外收入数)÷基期营业外收入数×100%

分析:营业外收支是指企业发生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及支出,一般情况下,发生数额不会太大,如变化较大或本期发生额较大,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企业是否将收取的价外费用、包装物押金等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是否按规定纳税。

(2)、企业处置的固定资产是否应当缴纳增值税。

(3)、结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相关资料,判断企业处置资产的损失是否报税务机关审核批准或备案,企业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是否进行了纳税调整。

(4)、企业与生产经营无关的罚没支出、捐赠支出等是否按规定进行了纳税调整。

(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具体应用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其中平均数=(年初数+年末数)÷2

分析:这几个指标应和基期数结合起来考虑,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加快,表明企业存货占用水平较低,流动性较强,销售能力增强,存货转变为现金、应收账款速度加快,而如果企业应纳税额减少,应考虑企业可能存在隐瞒销售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此时应重点审核存货收、发、存记录的真实性及存货计价方法前后的一致性,核实企业是否存在人为调节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从而虚增发出存货的成本减少库存存货成本。

(三)、税负指标与财务报表相关指标的综合分析

1、增值税税收负担率

增值税税收负担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收入×100%

将此指标与行业指标对比,如果与行业指标偏离较大,应结合财务报表具体项目和其他指标开展分析。

如果销售收入增幅较大,而税负指标下降,首先根据财务报表查看企业存货与期初比是增加还是减少,结合存货收发记录,查看有无隐瞒销售行为,有无发生视同销售行为不按规定计提销项税的行为;其次,分析存货的主要构成,将存货的销售价格、购进价格与上期相比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进项税金构成情况,查证有无扩大抵扣范围,对四小票抵扣比例较高的应重点开展核查;此外还需查看销售收入的主要构成,查证有无价外费用、混合销售行为等不提销项税金或错用税率问题。

2、所得税税收负担率

所得税税收负担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财务报表范文篇4

财务分析是基于公司财务报表等信息,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过程。财务分析有很多方法,包括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本文分析以苏宁易购近三年的年报为依据,运用几种分析方法对该企业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从而展现财务分析对研读公司整体状况的作用。

二、苏宁易购财务效率分析

(一)公司概况。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5月15日,总部位于南京。苏宁易购是苏宁易购集团有限公司的新一代B2C在线购物平台,现已涵盖传统家电、3C家电和日用品百货等领域。2011年,苏宁易购加强了虚拟网络和实体店的同步开发,不断提高网络的市场份额。2015年8月17日,苏宁易购正式入驻天猫。目前位居中国B2C市场份额前三强。(二)苏宁易购财务指标分析。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反映了企业偿还日常到期债务的能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该企业是否有支付现金和偿还债务的能力。由表1可知,苏宁易购2015~2017年速动比率均处于1:1上下浮动,且浮动幅度不大,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主要得益于期末公司将相关长期负债分类到短期负债,由此带来2016年速动比率有所下降,2017年由于开展投资理财,带来速动资产增加,比率较上年也有所增加。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对债务的承担能力和对偿还债务的保障能力,是企业债权人、投资者、经营者和与企业有关联的各方面等都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2015年~2017年该企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3.75%、49.02%及46.83%,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2016年之前资产负债率明显高于同行业比率,但在2016年这个转折点之后,资产负债率下降迅速并低于同行业,主要是由于2016年内公司实施完成非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募集资金净额290.85亿元,由此带来公司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负债率水平下降14.73%。较低的资产负债水平,为公司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较大的运作空间。通过分析可知,该企业长期偿债能力高于短期偿债能力,因此,企业在考虑借款时,因首选长期借款,此时企业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利于自身发展。3.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是指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它表明企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运用资金的能力。苏宁易购总资产周转天数均小于360天,说明企业的资源利用率较高,获得利润的周期较短,获得的利润较大。2015~2017近三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总体增加,周转率下降,主要是公司业务的发展带来应收款项增加,债务人拖欠时间长,资信度低,增大了发生坏帐损失的风险;同时也说明公司催收账款不力,这对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是不利的。该企业近三年来,存货周转天数下降,存货周转率上升,公司持续优化供应链建设,加强商品研究,合理部署库存,存货周转持续加快,以此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公司近三年的流动资产周转率较高,说明资金比较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营运能力。主要是由于公司营业收入的持续增加,2016年公司资产规模进一步增加,由此带来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有所增加,而2017年公司业务保持快速发展,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公司流动资产余额较期初变动较小,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有所下降。4.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就是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一般来说,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指正常的营业状况。总资产报酬率总体上升,在2016年下降明显,主要是由于扩大投资与规模,造成主营业务成本的增长,2016~2017年,总资产报酬率突飞猛进,说明此时企业盈利能力增长迅速。

三、苏宁易购综合分析

通过财务综合分析可以明确财务活动与经营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综合评价企业经营业绩,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明确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由计算可得,2015~2016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了1.46%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销售净利率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为-0.44%,资产周转率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为-0.42%,权益乘数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为-0.6%。同理计算可知,2016~2017年净资产收益率增长了4.36%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销售净利率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为4.88%,资产周转率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为-0.19%,权益乘数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为-0.33%。由杜邦综合分析可以看出,2015~2016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主要是由于权益乘数的变动,2016~2017年净资产收益率增长主要是由于销售净利率的变动,但总体来说2015~2017年净资产收益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销售收入不断增加,盈利能力、销售能力、资产利用率也在逐步增强,企业发展前景好,态势优。

四、财务分析结论及建议

根据苏宁易购公司的各项具体数值指标都清晰地反映出公司的运营能力正通过不断地改变、创新使其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提高,这有利于提高公司的信誉,便于从银行借款进行资金周转。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在迅速提升,发展空间巨大,应该充分利用公司资产,提高收入。自2009年以来,苏宁易购推动了转型和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设计了业务流程和组织系统,并建立了覆盖整个客户群、所有渠道、所有类别的运营能力,成为主流零售行业中唯一具备线上和线下双向销售和服务能力的公司。从以上财务数据综合分析,在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苏宁易购推动了结构优化,扩大了经营规模,更新了发展战略,转型升级,使得企业向好发展,前景辉煌。

参考文献:

[1]孙芳.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8).

[2]刘海燕,田瑞.财务管理实务[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3]刘林.财务分析视角下的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探讨[J].市场研究,2017(02).

财务报表范文篇5

(一)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同等重要(一)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通过对审计从业人员的识别能力情况进行监督控制,对其在列报、识别财务资料以及相关审计业务方面的操作方法进行科学的审计,并且及时对相关从事人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失误进行公正的评价,同时能够给予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审计方面的建议。财务报表的审计过程中,审计从业人员则对财务报表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检验,根据自身会计专业能力对财务报表中的每一项内容存在的问题或者细节失误进行严格的审计。所以,内部控制的审计和财务报表的审计工作都是针对财务报表的内容进行审计,对其重要性的审核判断开展工作,两者在审计过程中同等重要。(二)测试内控效果所运用的方法相同(一)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内部控制审计过程要求审计从事人员要对内部控制的工作设计存在的合理性和时效性进行有效判断,并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审计意见。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审计从事人员则需要对整个财务工作过程和其他相关的经济业务等方面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此同时,要对其内部控制效果进行合理测试,以此基础作为最终审计意见依据。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都需要通过询问、检查以及测试等方式对于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判断和分析,并都需要取得相关的审计证据,最后通过审计流程和系统的审计方法相结合,对内部控制运行结果进行审计。所以,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对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测试的时候所运用的方法是存在相似性的。(三)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都具有风险导向理念(一)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都具有风险导向理念,财务报表审计在对审计企业进行评估的时候会用风险导向理念审计模式,在对财务报表审计大体掌握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情况会出现错误的风险进行审计,如审计从业人员没有按照设计好的流程对重大事项错误风险判断,整体上采取的相应措施就未能降低审计风险。内部控制审计采取内部系统化的审计方式,由审计从业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风险进行有效评定,从财务报表的系统层面出发,结合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对整体经营情况进行有效评定,最后确定财务的问题或者错误产生的根源。内部控制的审计也是通过模拟测试形式,对企业财务进行控制表现出了风险导向理念,和财务报表审计一样都存在风险的导向理念。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基础及其制度规范

(一)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理论基础主要有声誉理论、受托责任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一)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声誉理论主要是反映个别主题的信息质量的传播信号,是各企业历史演变沉淀积累而成的,通过不同路径在公众中进行传播,致使企业拥有了自身独特的评价特征。在不同的领域里,学者们对于企业的声誉问题看法不一。有的学者认为,企业声誉关乎着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企业发展看不到的而拥有无形资源。一方面,良好的声誉会给企业带来很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不良的声誉则会使企业在经济发展上受到一些阻碍。经济专家在资源整合及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发现声誉对于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有多方面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声誉如何形成机制进行研究,从而慢慢形成了声誉理论。由于声誉的信息会在不同的利益市场的相关方或者多方之间传播,为防止企业信息在传播中信息的真实性被他人扭曲,更利于企业信息的透明化,更能明确信誉对企业在发展中的长期影响,多数国家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的披露上,实行强制性的审计制度。在此制度管理控制下,内部控制管理好的上市企业更愿意选择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会计事务所来进行审计。另一方面,能提高公司在经济市场的声誉,还能提高向公众和监督部门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作为受委托专业会计审计单位也能证明自身拥有专业声誉影响力,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会更加细心和谨慎,工作态度会更加端正,避免因审计工作质量与企业实际财务状况有所出入而导致声誉受到损失。所以,声誉的机制设立从双方的利益以及内部控制审计质量考虑都有利于其理论发展。(二)受托责任理论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产物就是受托责任理论。当公司财产所有人不再直接从事管理以及相关经营活动但依然拥有此财产的所有权时,所有人为了能够使资产保值、增值,将经营管理权全权委托他人,就导致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别在不同的利益相关人员掌控中,因此这种委托与受委托经济责任关系形成现代企业治理的主要受托责任理论基础,这也是受托责任理论的核心。其根源是委托方与受托方利益目的不同,委托方让企业资产保值和增值,受委托方实现经营绩效利润最大化和经营成本最少化,只要双方利益不冲突,双方就不会出现矛盾或者纠纷。公司财产所有人将其资源交付于委托方进行经营管理,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合约明确双方义务和权利。受委托方应按照规章制度科学有效经营管理委托方财产资源,并定期向委托方进行经营业绩和财务报告,要维持好双方委托责任关系,就必须从外部审计角度对财务进行检查和监督。只要企业不断完善治理、正常合法经营、资金链完整,受委托方责任就会向外不断延伸,审计业务就要不断改革创新,推动审计方法向更多发展。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壮大,企业存在的问题会受到公众更多关注,公众对于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披露的信息采信度更高,仅从受委托责任关系来了解公司财务状况是不够的,还要对内部控制信息全面了解,再对财务审计和内部控制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管理,才能使企业最大程度展现出全面经营状况,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三)信息不对称理论(一)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随着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经营利益出现偏差,企业的经营者与企业的所有者所获取的信息出现不对称。作为企业所有权人的权益者,能够制定相关运营政策、管理模式、经营思路,对委托企业内部进行高效管理与控制,在获取企业信息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企业的所有者只能获取人所报告的间接信息,处于劣势,因此就会在企业利益分配中出现欺诈或者伪造情况。要解决这个信息获取的优劣失衡和利益分配不均的情况,就通过第三方对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效果进行监督和审查,并将审查鉴定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真实性的信息及时披露,有效防止人对企业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掩盖、伪造或者是欺诈。并要促使第三方保证内部控制审计、监督中保持公正、公允和真实。由于存在这种内部控制信息不对称性,促使内部控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壮大。

三、由内部控制审计提高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建议措施

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也间接与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有很大关系,为了保证财务报表的审计质量,整体提高相关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必不可少的。要提高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首先要选聘系统学习过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要对相关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考试,对其进行面试,综合选取优秀人员。其次,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培养。会计师事务所除对审计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外,还要进行职业道德和从业素质两方面教育,通过培训后再投入审计工作,并要在审计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对于工作疏忽或者出现审计失误的,要对其进行正确指导和工作失误记录,防止今后再次发生。对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要做到有目的性、严谨性和逻辑性。在审计工作期间,还要不定期进行系统知识与职能素养的巩固培训,提高审计从业人员自身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执行能力。不仅要在审计效率上要有所提高,而且在审计质量上做到精准无误;不仅要提高自身审计工作的业务能力,同时要更好促进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发展。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政策规章和业务流程

从当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相关政策、规章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欠缺完整性,特别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政策对于内部的审计工作的范围权限不够明确,少数企业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只是简单财务报表以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工作,对于内部控制审计范围、界限是模糊状态。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制定的内部控制审计相关的规章、政策只是形式上的,对于实际情况和现实的内部操作根本无法有效实施控制。因此,完善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规章、政策是很有必要。一方面,要提高企业领导层对于内部审计工作性质的全面认识,减少其在没有完整的内部控制审计规章、政策的规范下出现伪造、隐瞒情况,提高领导层对企业真实经营情况进行如实报告的责任;另一方面,企业应积极系统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政策,合理科学地进行经营管理,为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不断努力。

五、合理规划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和人员安排

对审计从业人员在工作期间的执行效率以及工作态度进行评估,对于能力较强的给予奖励措施,而对于效率较低和工作态度不积极的审计从业人员给予适当的批评纠正,再结合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能力,合理规划其审计工作范围、审计对象,使得从业人员之间在配合上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对于原来留存的工作,审计人员之间也要详细和谨慎地办理完交接工作,保证企业内部的控制审计工作准确、真实、有效。

六、科学测评内部控制审计从业人员工作效率

审计从业人员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都需要按照基准日对从业人员的工作有效性实行评估,不仅对财务审计报表的整体内部控制的效果提出有效合理建议,而且还要对于整个内部控制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解答分析,找寻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期间,审计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工作测试,同时还要提出相关的工作意见,并且能有效实施执行,保证企业审计工作质量有明显提高。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显现多样化和复杂化,对于内部控制的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而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经济竞争压力不断加大,面临的融资渠道也越来越广。企业在面对高竞争力的经济市场,要不断加强自身技术创新,提高自身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也要对内部加强管理与控制,提高财务报表审计质量,以保证企业未来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得到市场的肯定。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两者存在着许多共同性,因此两者间的相关性是紧密的。在内部控制审计相关理论基础上会发现,财务报表的审计质量直接受到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而本文所重点提出的相关措施建议,正是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的根源所在。

作者:李进 单位:长沙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银香,王子腾.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影响———基于沪市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6,(18):111-114.

[2]蔡云云.内部控制审计、整合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相关性分析[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6.

[3]王子腾.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6.

财务报表范文篇6

关键词:战略财务报表分析;企业发展;思路财务报表分析是报表使用者判断企业过去经营业绩,预测未来走势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财务报表分析的固有局限性,报表分析者常常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甚至是完全错误的结论。结合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提出基于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思路。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常用方法

通观目前市面流行的财务报表分析的有关书籍,可以大胆地把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统括为比率法和趋势法。所谓比率法就是分析财务报表中某个数据(指标)与另一相关数据(指标)的比率,藉以做出结论。趋势法是对不同时期财务报表的同一数据(指标)进行分析,藉以发现某种变动趋势。

至于财务报表分析的切入点,一般地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基于盈利质量的报表分析。常用的比率指标有:毛利率、税前利润率;常用的趋势分析法有:收入的趋势分析,成本的趋势分析,各项费用的趋势分析等。盈利质量分析关注的重点是成长性和波动性。

(2)基于资产质量的报表分析。常用的比率指标有:各项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率,资产对应负债的比率(比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常用的趋势分析法有:各项资产的趋势分析。资产质量分析关注的重点是资产结构和现金含量,而资产结构关注的重点是退出壁垒、经营风险和技术风险,现金含量关注的重点是财务弹性和潜在损失。

(3)基于现金流量的报表分析。基于现金流量的报表分析主要是采用趋势分析法,尤其是分析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变化趋势。

二、不同行业生命周期和企业发展阶段的财务特征

通常,每个行业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个过程便称为行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地,行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创阶段(也叫幼稚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同时,每个企业也要经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行业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财务特征是:(1)初创阶段:没有或极少现金流量,需要利用财务杠杆积极筹资;(2)成长阶段:有少量至增长的现金流,需要生产和技术能力;(3)成熟阶段:现金流量逐步增长,需要采取控制成本的财务策略;(4)衰退阶段:从能产生大量现金流到开始衰竭,需要采取提高管理控制系统效率的财务策略。

三、基于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的思路

基于以上不难得出从企业战略的角度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是多么的必要。

3.1基本思路。第一,分析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所处行业的生命周期。这是财务报表分析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获取这方面的大量信息是成功地分析财务报表的前提。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行业周期,其财务报表的数据是不能相互比较的。第二,研究企业发展的路径。同一行业,不同的财务报表数据也是不能轻易比较的,因为企业的发展路径不同。最明显的例子,两个处于成熟期的企业都在经营处于成熟阶段的行业,一家企业意识到行业处于成熟期,在维系企业发展的同时,及时地为企业转向做准备,投入大量的财力研发新的行业;而另一家企业还在扩张,将大量财力投入扩大再生产或广告费用,两家企业的财务数据显然会有很大的不同,前一家企业的财务数据很可能不如后一家企业,但从企业的发展路径来看,前一家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显然要比后一家企业强。

第三,研究企业转向的退出壁垒。即使企业在成熟期都能意识到要开发新的行业,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其过程中的成本和代价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因为,企业转向是要付出退出代价的,如果企业转向于一个完全不相关的行业,其退出壁垒是很大的。实践中,很多企业多元化经营之所以未获成功,就是因为退出成本很高。因此,如何在既有行业积累的基础上实现企业转向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3.2需要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

3.2.1流动性。流动性一般是指企业资产变现的时间安排、金额及其不确定性,广义的流动性也指负债的到期(偿还)日期、金额及其不确定性。流动性主要考察资产负债表的资产与负债的构成,并研究企业一年内可以变现的资产和应偿还的负债而加工获得的信息。流动性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现金流的分布和通过理财活动对现金流的重新安排,因此,基于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在关注流动性指标时,不能仅局限于财务报表的分析,还应同现财手段相结合。例如,对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分析,一般是通过按先前的赊销合约来分析他们的时间安排(还款时间)、金额和信用风险来计算的,但是,在现财环境下,我们还应当考虑可以通过一个“特殊的主体”(SPE)予以证券化,这样就能迅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现金流,大大提高应收账款作为流动资产的流动性。

3.2.2财务弹性。财务弹性又称财务灵活性、财务适应性,是指企业及时采取行动来改变其现金流入的金额、时间分布,使企业能够应对意外现金需求并把握意外有利投资机遇的能力。财务弹性既影响到盈利能力和未来现金流量的评估,又影响到风险的评估。因此,要得到这一信息,既要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又要离开财务报表去了解企业的一些不能在财务报表反映的资源如声誉、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比如:(1)在短期内增发新股或发行债券;(2)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及时贷到急需的借款;(3)调整理财和经营策略,如在不损害持续经营的前提下,销售一切可能销售的资产,改变可扩大销售迅速增加现金流入的经营策略。

3.2.3预期现金未来流量。现金既是价值(财富)的存在形式,又是支付和交换的手段。一个企业如果没有预期的未来现金流入,就等于人体缺乏生命所需的血液,交易和事项有可能停止,企业将面临着在市场上消亡的命运。过去的现金流量信息,现金流量表就可以基本提供。但决策是人们决定未来的经济行动,它所需要的对决策有用信息主要是预期的现金未来流量。

3.2.4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概念。盈利,通常指反映企业当期经营业绩的那一部分核心收益(利润)。不过,现代企业的经营是十分复杂的,属于主营业务的商品生产或劳务提供,当然属于企业的核心业务,但许多企业不但包括多种经营,而且经常进行投资与理财活动,后两方面甚至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带来的收入会大大超过主营利润,而他们可能引起的风险会使主营利润化为乌有。

财务报表范文篇7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分析;财务报表

财务分析产生于20世纪初,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财务分析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其相关理论已比较完善。财务分析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要求,在以知识资本为首要资本的21世纪,同样对其产生更高的要求,财务分析将向更高层次发展。但是,什么是财务分析呢?通过大量学者对财务分析这一概念的概括与总结,笔者认为,财务分析是指财务分析主体利用会计资料及与之有关的其他数据资料,通过计算财务指标,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及财务活动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为财务决策、财务诊断、咨询、评估、监督、控制提供所需财务信息,其实质是财务分析主体对会计信息进一步进行加工、运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财务分析主体对财务分析的要求就是财务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财务分析主体是与企业主体有关的需要分析信息的部门、单位、法人、自然人等。

一、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不足,企业分析人员的地位不高

据相关权威调查,在我国有65%的企业基本不做财务分析,50%的企业一年只做一次简单的财务分析,甚至有些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认为,本企业的所有财务及业务资料都是在自己的全程参与和控制之下形成的,情况清楚,无需再做什么财务分析。同时,由于企业管理层诸多思想上的误区,表现为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序列中的地位不高,缺乏话语权。长此以往,分析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开拓性不足,工作效率就不高,使财务分析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资料来源方面的问题

1.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会使不同企业同类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有差异。举例来说,根据现行制度的规定,企业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处理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外币报表折算汇率、所得税会计中的核算方法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分批实际法等多种方法。即使是单个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完全相同,不同的方法对期末存货及其销售成本水平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会有所不同,使得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不准确。

2.汇总数据不能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情况。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是分类汇总性数据,它不能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详细情况。

3.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所反映的时间不同。以比率的形式将两种报表的数据比较,可比性程度不一致。损益表是时期报告,反映的是跨越了整个会计年度的数据信息,而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报告,只反映企业某一时点财务状况,将两种报表的数据进行比较会有一些困难。

(三)财务分析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无论是何种方法均是对过去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反映。另外,会计报表使用者取得会计报表的时间,与业务发生的时间就时隔更长了,可谓时过境迁,因此,用过去的数据去判断企业目前甚至将来的财务状况,往往不切实际。同时,可比性是两种分析法的灵魂,只有具有可比性的指标采用比较分析才有价值,而由于报表数据的局限,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均缺乏可比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两种分析法的运用必然受到影响。另外,现行财务分析指标常常是重“量”而忽视“质”,会计报表较难揭示详实的资料,因而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较难取得诸如存货结构、资产结构、批量大小、季节性生产变化等信息。

(四)手工进行财务分析,成本高,耗时多

进行财务分析所依据的资料,除财务报表以外,还会涉及日常核算资料(凭证、账簿等)和生产技术方面资料。但是,在会计电算化尚未普及、系统不完善、效率不高的情况下,财务分析的工作仍主要由手工执行,凭手工对庞大的日常数据进行财务分析成本高、耗时多。

二、企业财务分析中问题的对策

(一)应该引起公司企业高层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足够重视

决策者和财务人员要把企业财务分析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落实其在企业正常运作过程中应起到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好财务分析的各个方面,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

1.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表等作为基本报表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同时,应更加注重对财务状况说明书的编制工作,其信息披露应反映企业的生产状况、采用的会计政策、或有事项、非货币性的与财务事项密不可分的信息以及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受物价变动影响的因素等。

2.把经营情况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仅从财务指标数值上无法看出企业经营的具体情况,这些数值本身的意义是有限的。只有详细分析董事会报告及其他信息来源中与该企业经营情况有关的信息之后,把经营情况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对财务报表数据做出更深层次的理解。

3.详细分析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都是汇总数据,要了解这些数据的具体内容,必须详细分析会计报表附注中的细分内容,这样才不会被汇总数据表面所蒙蔽。比如,从债权资产的项目结构和账龄结构,可以分析其质量状况;根据投资项目的构成与变化可以分析各投资项目的真实价值。

(三)财务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

首先,要剔除各种影响因素。在分析时可以将不同会计方法的影响差异剔除,将某些特殊的、个别事件或因素剔除,选择同行业同等规模企业进行横向比较,等等。其次,要注意各种分析指标的综合运用。如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与比率分析相结合,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相结合,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发挥财务分析的总体功能效应。

财务报表范文篇8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会计估计

一、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企业通过对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转情况等做出判断,提出管理建议的管理活动。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有利于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状况进行总结,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合理的进行建议和改进,以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1.反映内容不全面

在资产的反映方面,由于会计技术手段的限制,目前的财务报表体系还只能反映那些能以货币较准确计量的资产,有的经济资源比如人力资源价值、企业文化资源等尽管符合资产的基本定义,但由于无法用货币准确计量,一直没有纳入资产负债表项目中。另外,由于我国谨慎性会计原则的要求,一般对于或有负债也不得进行反映。

2.提供的数据不精确

由于会计核算中存在大量的会计估计,即对企业经营中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出的判断。比如对于各类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就属于会计估计,虽然会计准则对于各类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条件做出了规定,但是在具体的会计业务中会计人员如何判断该项资产已经达到减值准备的条件,计提多少金额的减值准备还是有一定的判断和选择空间,这样的人为判断多少会有误差,造成提供的数据有时没有准确的反映实际的发生情况,更难以达到精确的标准。

3.披露的大部分是事后信息

在现行的财务报表体系中,财务报表大多是反映会计业务发生后的信息,预测性的信息很少见,这其实并不符合会计核算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核算的要求;但由于目前的会计技术有限,提供不了实时财务报表,也不能做准确的事前预算,所以财务报表中所做的依然主要是事后核算的财务信息。

(二)财务报表分析者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者由于各自的立场、经验、素质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份财务报告也完全有可能得出不同的分析结论。通常债权人分析财务报告,主要是考虑自己的债权能安全收回,因此会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要求比较高,主张企业采取保守的经营方式。而投资者由于能享受利润分红,一般最为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倾向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多元化经营、从事投资性业务,对于偿债能力则容易考虑不足。另外,没有一定经验和素质的财务报表分析者往往缺乏会计专业知识,形成的分析报告专业性不强;或是主要重视财务信息的分析,对于与企业经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分析则分析的很少,导致形成的分析观点不够全面、客观。

(三)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比如因素分析法可以对企业内部的成本、费用变动的原因进行分析,但这种方法计算较复杂,而且几乎只能用于内部成本费用的分析,适用范围很窄。目前还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达到所有的分析目的和要求。

三、改进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财务报表分析活动

1.财务报表分析活动还需要不断改进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认识和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经营水平及经营趋势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种种局限性的存在,即使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仍然有可能得出并不太正确的结论,尤其是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影响,根据财务报表分析企业未来的经营趋势未必正确。因此,企业应该在不断的改进新财务报表分析活动。

2.财务报表分析活动的目的是进行管理建议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种会计工作,会计本身是一种管理工具,因此财务报表分析活动应该能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绝不能仅仅就报表论报表,而是应该着重于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角度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进行建议,提出改进意见。如果在分析结论中没有对企业进行管理建议,也就等于没有达到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这需要会计人员转变观念,在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学习和利用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提高财务报表的分析水平。

(二)综合利用各类资料

1.尽可能多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财务报表分析程序中的关键性环节,将关系到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和成败。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针对企业财务报表所进行的分析,但绝不仅仅是只针对财务报表所做的分析,其分析资料应该还包括能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一切资料,比如审计报告、财务情况说明书,与企业经营有关的市场和行业信息等。它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帮助报表分析者了解企业的经营信息,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正确的把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趋势。

2.对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

在众多的分析资料中,需要尽可能搜集各类资料,但也需要对资料进行有效的挑选、整理。首先,要确定分析目的才能得知哪些是主要分析资料,哪些是次要分析资料。一般来说从财务报表分析活动本身的涵义出发,应该还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为主要资料,而以其他资料为辅助性资料的。但还应该根据具体的分析目的对这些分析的报表资料予以明确,比如如果是需要对企业的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则最好选用连续的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主要资料。如果分析的目的是进行长期的趋势分析,则应该以3年或5年以上的年度财务报表作为主要分析对象,而如果是考虑对对目前的经营状况作短期的经营变化分析,则应该以近期每个月的月度财务报表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其次,应该按照资料来源的渠道,对资料进行必要的整理。哪些资料是企业对外提供的资料,是否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核;哪些资料是企业以外的机构、个人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所做的分析,其形成的结论是否具有参考价值,这些都应该在整理过程中加以区别。按照资料来源的渠道对资料合理的分类、挑选、整理将极大的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效率。

(三)结合多种分析方式

1.综合分析与专题分析相结合

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是指对企业一定时期全部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的财务分析,这种分析方式几乎包括了财务报表分析内容的方方面面,耗时多、工作量大,但内容全面、综合性强。而专题分析是指企业主要针对经营活动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专项分析,这种分析往往根据企业的临时需要决定,虽然涉及面小,但有极强的针对性、效果突出。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活动既需要有综合分析,也需要有专题分析,这样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以应对企业的各种情况。全面分析是专题分析的基础,而专题分析则是全面分析的深入和补充。

2.定期分析与不定期分析相结合

定期分析是指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一般是安排在会计期末,最常见的是在年末进行报表分析。不定期分析是企业根据临时需要在非规定时间开展的报表分析,不定期分析主要是在企业财务状况、盈利状况出现问题时进行的。企业的报表分析在时间上应该把定期分析与不定期分析结合起来,定期的报表分析由于时间固定,便于企业组织人员和力量,故可以进行综合分析;而不定期的报表分析需要临时开展,时间仓促,适宜进行专题分析。定期分析与不定期分析的结合可使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在时间安排上更灵活。

作者:肖利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虎头电池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徐月.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5(2).

[2]湛江.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及局限性[J].区域金融研究,2015(11).

[3]胡文集.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4(15).

财务报表范文篇9

一、对财务报表自身的改革

对现行财务报表的改进可以沿着两条路径进行:一条是充分披露方向;另一条是简化披露方向。沿着前一方向的改进:一方面报表附注越来越丰富,已进入“附注时代”;另一方面其他财务报告的内容和品种也越来越多,可能涉及的有管理当局的讨论与分析、中期报告、简化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增值报告、人力资源报告、财务预测报告、分部信息报告、物价变动影响报告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等。这都是为了弥补财务报表的局限所作的努力和尝试,受到了信息使用者的欢迎。因此,这种改进成为改革财务报表的主流,可以预见这一改革方向不会改变,只是对现有改革成果的完善与丰富(应是有增有减),并对报告方式进行创新。然而,一味地朝充分披露方向改进,有可能滑入信息过量的泥潭,反而导致信息有用性的降低。为了防止信息过量化,财务报表改进的另一方向——简化披露应运而生,目前的成果主要是提供简化的年度报告。在不减少年度报告信息量的前提下,另外提供一份简化的年度报告,是否真的能降低披露成本和防止信息过量呢?除非使用者只需阅读简化的年度报告,而且企业也只提供简化的年度报告。由此可见,这一方向的改革仅是伴随充分披露进行的,作为对信息过量倾向的矫正手段而已,难以成为改革的主流。也许正因为如此,简化的年度报告也融入了其他财务报告中,与充分披露方向合流了。

二、财务报表分析主体的改善

一是多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减少由于分析人员主观的偏好而发生的财务报表分析失真现象;二是可以采用分析人员外部化,即请系统外部人员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以减少主观性;三是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素质要求。

三、分析指标的改进

(一)从发展及实务的角度来看,现金流量分析指标应加入到现行财务报表指标体系中。这是因为,企业经营获取的现金及其等价物较之会计利润,从理论上去讲,更具客观性和稳健性;从实务上讲,分析现金流量,有助于投资者客观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及其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正确评估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进而测度企业经营安全程度。具体而言,在目前的分析指标体系中,可加入若干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以补充前述盈利能力指标,如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营业利润),全部活动现金流量(净利润),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这四项指标能从总体上反映出在企业利润中现金支持的比例有多大,从而帮助使用者判断利润)的保障程度。

(二)完善偿债能力的指标,如现金比率,现金利息保障倍数,这两项指标能有效地反映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对到期债务的保障程度,避免了全部账面利润可以进行全部及时支付的假象,能稳健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培养增强前述营运能力的指标,(如经营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入,经营现金流量资产总额等)以充分提示正常的经营活动带给企业的现金及其等价物。

四、分析方法的改进

(一)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判断

在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时,不仅要寻找挖掘出其投资价值,同时也可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财务风险,并判断是属于系统风险还是非系统风险以及企业的克服能力,从相反的方向来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和投资价值。例如运用静态分析和趋势分析就揭露了曾震惊市场的“蓝田股份”造假案。“蓝田股份”(现名“生态农业”)自1996年以来股本扩张了360%的骄人业绩,创造了中国股市的神话,被认为是中国蓝筹股的代表,但对其财务报表通过静态分析和趋势分析后,却发现“蓝田”已失去了持续经营的能力,由此导致了高增长神话的破灭,并被“ST”。

(二)在采用财务指标比率分析时要注意与动态分析结合

各项财务指标比率分析的数据都是企业过去或历史的经营实绩,用这些数据去分析和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仅仅是投资分析的一个方面,还必须根据行业背景、企业自身的特点、经营条件和宏观经济形式,采用连续的动态分析做出全面的判断。如2003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曾被人们认为“夕阳产业”的钢铁、煤炭、建材等产业就出现强劲的增长,还有“韶钢松山”也是最好的例证,净利润比2002年增长18123%,股价在送股除权后又长了一倍多。

(三)比率与趋势分析可以结合使用

这两种方法是互相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同时也各有局限性,在运用时不能孤立地使用一种方法做出投资判断。一般的投资者往往只根据每股收益的净资产收益率等“单位化”后的指标,或仅仅依靠比率分析来实现投资策略,很容易走入误区。所以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来确定目标投资公司,都必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否则就失去了现实指导意义。

五、财务报表披露的改进

正因为报表分析的资料绝大部分来源于财务报表本身,外部财务报表中信息的表达方式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将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因而要力求改进财务报告披露的局限性,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增加披露内容。目前财务报表对企业未来的机会风险、表外融资风险、企业软资产(如人力资源)、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披露太少,改进后的财务报表附注应包括承诺事项、或有事项、期后事项和其它重要事项的披露。

(二)适用的多样化呈报,多种形式披露。目前,财务披露的手段和方式主要是数字和文字,为了满足报表使用者的多种需求和利于比较,可以采用数字、文字和图表结合的多种方式和手段,也可借助于“网络”这一日益广泛使用的媒介,提高报表分析者分析的效率。

(三)及时披露。财务报表信息要尽量由“过去时”向“现在时”转变,并同时要求企业披露更多的能够据以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的相关信息,即所谓的“流动性趋势”。财务报表的披露必须及时有效,不得延误,并强调分析的重点应放在内容实质的揭示上,而不是表面形式上。

六、注意对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及企业竞争优势的分析

财务报表范文篇10

[关键词]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案例

财务报表是各类业务机构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各机构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是从财务视角对各机构经管责任履行情况的全面反映。财务报表审计是鉴证、评价和监督各业务机构和内部单位经管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审计业务类型之一。本文根据新的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的重大变化,结合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用指引的规定和当前审计实践,全方位对编制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为撰写优秀审计报告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只是探索性论述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模式,在此基础上能举一反三,持续更新完善相关底稿内容对于审计人员更加关键。

1底稿模式的构建框架

1.1第一部分初步业务活动工作底稿。该部分共包括初步业务活动审计工作核对表、业务承接评价表、业务保持评价表3个表,审计目标3个,沟通函2份,回复函1份,审计业务约定书1份。1.2第二部分风险评估工作底稿。该部分共包括审计目标1个,涉及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层面的5个层级的风险评估程序共24大类风险63种风险;涉及被审计单位整体层面和7个业务循环层面的内部控制的工作共32条、审计工作底稿共26份(例如各类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汇总表、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的涉及与执行等);项目组对重大错报和舞弊等风险评估的讨论纪要;涉及风险评估结果汇总表共4张,用于记录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中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及应对方案;总体审计策略1份,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时间安排等;6大类重要性的工作底稿。1.3第三部分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该部分包括测试采购与付款循环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工作有3个,测试该循环控制运行有效性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有2个;涉及55个会计科目的审计目标与认定、审计程序的工作底稿和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工作底稿,共包括394类工作表和4类询证函、1个存货监察报告、1个存货盘点计划问卷。1.4第四部分其他项目工作底稿。该部分共包括31个审计目标;涉及舞弊风险评估与应对审计工作底稿5个;涉及法律法规、与前任CPA沟通、持续经营、期初余额审计、期后事项、对应数据、诉讼和索赔、分部信息等审计程序共48项,沟通函2份,确认函3份,对审计报告的考虑意见1份;涉及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的审计工作底稿共4个;涉及会计估计的审计工作底稿共3个;领用内部审计人员工作、利用CPA专家工作、利用管理层专家工作共3份底稿;涉及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的审计工作底稿13个。1.5第五部分业务完成阶段工作底稿。该部分包括业务完成阶段审计工作13项,错报累积和评价表的目标有2项和审计工作底稿7份,试算平衡表1份,总结会议纪要1份,与治理层的沟通函1份,项目经理复核声明书1份,项目合伙人复核声明书1份,质量控制复核人复核声明书1份,管理层声明书1份,审计总结1份,审计工作完成情况核对表1份,审计报告范例1份。1.6第六部分附录。该部分包括审计工作底稿索引目录共分5大类102个审计工作底稿索引;永久性档案清单共98份,内容涉及审计项目管理、公司历史沿革及法律资料、组织机构、主要业务与技术资料、关联方资料、财务管理资料、重要经济合同或协议、重要实物资产、政府机构和监管部门资料、中介机构报告、会议纪要共11个方面。

2底稿模式的实施途径

2.1审计作业系统是审计底稿的实施工具。审计作业系统(如用友审易系统)是审计人员进行现场工作的审计工作工具,它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引入、审计查询分析、报表指标、模型预警等功能,从而最后形成各类审计工作底稿。系统输入项目数据、项目信息及项目管理信息,审计人员再对数据应用查询分析,分析疑点进入管理平台,审计工作记录后进入底稿管理平台,系统工作成果输出为审计工作底稿和调查了解记录、审计疑点、审计报告等。2.2规章制度是审计底稿的执行依据。以经济法律系统获取的国家及地方相关管理规定是审计工作标准,各被审计单位从属行业通用制度和业务部门的内部管理制度均为审计工作执行依据,形成了内部审计业务开展的法律法规支撑或审计手册,以电子规章制度库形式存档,是审计工作开展并形成审计底稿的执行依据。2.3审计资料和审计数据是审计底稿的形成基础。审计部门日常开展的审计监控过程中产生的审计数据和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要求提供的各类资料,在经过审计人员汇总分析后体现了特定业务特点,作为审计工作底稿形成的基础来源。2.4智能化分析是审计底稿的重要支撑。智能化审计是将来引入人工智能的基础,2017年开始德勤、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就尝试运用智能机器人进行审计。审计人员选择审计疑点,实现审计数据自动抓取,通过审计问题排行、重大风险预警完成内部审计监控与预警,归纳审计热点,最终筛查问题,形成底稿。2.5审计问题整改是审计底稿的效果体现。针对每一项审计问题,被审计单位应明确责任单位与责任人,实行审计整改归零确认制,对未按期完成整改或整改力度不够的单位要实施约谈与问责,年终未归零的,纳入责任人业绩考核,审计整改情况也是事务所下次审计的重点关注事项,并形成审计整改工作底稿。审计整改的问题同时也是风险事项,纳入改进管理事项,防范化解风险。

3底稿模式的具体运用

经统计,2019年我国共有40家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1265家上市公司(沪市主板586家,深市主板205家,中小企业板279家,创业板195家)出具了2018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包括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1263篇和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篇。其一,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包括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1247篇、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4篇、带持续经营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12篇、带其他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0篇。其二,非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包括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篇、否定意见审计报告0篇、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0篇。40家会计师事务所中,出具审计报告最多的是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共出具了174篇审计报告。3.1审计底稿在审计案例中的运用。以立信会计出版社出具的财务报表审计案例为基准,文章共抽取了24个优秀国内外财务报表审计案例,进一步说明了良好的财务报表审计底稿是最基本支撑。3.1.1审计底稿在案例领域中的具体运用。24篇财务报表审计案例内容涉及领域共10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为财务报表审计行业发展及其规范体系共2篇:一是立信会计事务所财务报表审计行业发展审计案例1篇;二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即夏新电子利润造假审计案例1篇。第二部分为审计法律责任共4篇:一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2篇(美国女王真空吸尘器公司之会计截期和安然公司倒闭案);二是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2篇(意大利的“安然”帕玛拉特的内部审计失效和广东科龙电器审计报告虚假陈述)。第三部分为审计证据共2篇:一是审计证据的含义及其主要类型(施乐公司审计证据获取失败);二是环境证据审计(庞大集团收购萨博汽车失败———海外并购内部控制评估失败)。第四部分为风险评估与应对共1篇:中原大地传媒审计对风险评估与应对失败。第五部分为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共3篇。一是营业收入审计(九华集团销售收入造假和参仙源新三板财务造假第一例);二是IPO企业财务报表审计(胜景山河上市叫停)。第六部分为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案例共2篇:一是存货计价审计———法尔莫公司存货水桶账户舞弊;二是存货监盘审计———獐子岛巨额扇贝去哪儿了。第七部分为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共2篇:一是股东权益相关项目审计———潍坊亚星化学股份公司大股东亚星集团资金占用问题;二是投资活动相关项目审计———五粮液股份公司投资价值分析。第八部分为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责任共4篇:一是国内上市公司舞弊案例及注册会计师责任(西安达尔曼主动纳税之财务舞弊和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公司财务舞弊);二是国外上市公司舞弊案例及启示(美国南方保健公司会计造假之集体规避审计和法国兴业银行财务舞弊)。第九部分为特殊项目审计共3篇:一是会计估计审计———杭萧钢构与安哥拉天价合同质疑;二是信息披露审计(重庆啤酒投资乙肝制药信息披露存在严重问题和酒鬼酒股份公司塑化剂严重超标信息披露严重滞后)。第十部分为审计报告共1篇:美国废物处理公司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3.1.2审计底稿在案例内容中的具体运用。财务报表审计底稿分别在24个审计案例的案例介绍、问题梳理、案例分析三部分得到运用,每一个独立案例体系的形成除了优秀的现场审计底稿的支撑外,还有共97篇参考文献的引导。案例介绍部分主要针对案例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说明,该部分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简介、案例背景、公司背景、案例简单陈述及其案件结果等。针对案例的审计工作底稿,梳理出案例中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分析厘清思路,24个财务报表审计案例共梳理出87个案例问题,形成专项问题案例库。结合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原理、概念,解释案例涉及的梳理出案例焦点问题,提出建议对策和解决方案,提高审计分析思维和综合判断能力。3.2审计底稿促成构成审计信息共享资源库。通过审计人员的经验交流、项目组的经验轨迹、专家的咨询与讲座,形成了审计经验库。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积累了审计相关规章制度,形成审计手册和规章制度库,进一步提高了审计人员的制度执行力。审计人员长期积累审计问题形成了审计疑点库,梳理发现普遍问题和屡查屡犯的问题,增强审计人员的问题敏感性。审计整改情况底稿汇总为整改库同时也是风险点,促进业务单位实施风险应对并管控。

4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