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6:53:16

采收技术

采收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杜仲;栽培;管理;采收

杜仲为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经济林树种之一。杜仲皮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益腰膝、除酸痛、降血压等功效;杜仲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及人体需要的10余种元素;杜仲除木质部外均含有重要的工业原料杜仲胶,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粘着性,广泛应用于电器工业、化学工业和电讯器材工业;杜仲干直,枝叶茂密,根系发达,树姿优美,适应性强;既是优良园林绿化树种,又是丘陵山地和平原造林的重要经济林树种。现将杜仲育苗、栽培管理及采收技术总结如下。

1播种繁育

杜仲播种育苗一般春、秋播均可,但以春播为多。播种的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肥沃、排水性能良好、微酸性至中性的砂壤土。播种前要对圃地进行翻耕冻垡,并做成宽1m、高15~25cm的苗床。同时,结合翻耕,施腐熟有机肥30t/hm2。为了减少地下害虫,还可适量施生石灰、福尔马林等对圃地进行消毒。为保证种子纯度和质量,提高发芽率,播种前要精选种子,并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将种用30℃左右的温水浸泡2~3d,每天换水2次,待种子吸水膨大时,捞出晾干,即可播种。杜仲播种常采用条播方法,播种沟深3cm,行距20~25cm,用种量一般为150~225kg/hm2。播种后覆1~2cm细土,并浇水盖草保墒。种子出芽后,要趁阴天或傍晚揭草,幼苗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进行除草。当幼苗长出2~4片真叶时,要进行间苗,并进行第1次追肥,施用尿素22.5~30.0kg/hm2,此后每月结合除草追肥1次,并逐渐增加施肥量,最后1次追肥应在立秋前进行,以钾肥为主。当幼苗形成5~6片真叶时,结合间苗进行移稠补稀,保留30~45万株/hm2左右。

2造林

2.1造林地选择和造林密度

杜种造林地应选择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杜仲造林密度主要根据作业方式和立地条件来确定,一般株行距为2m×2m或2m×3m,栽植1500~2400株/hm2。

2.2整地

杜仲为深根性树种,主根明显,深达1m以上,所以杜仲造林要实行大穴。对缓坡和平地造林,要力求做到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对坡度超过15°的造林地,除局部可以全垦外,一般应进行带状整地;对坡度25°以上的地,禁止全垦,应进行带状或穴状整地。带状整地必须沿等高线进行,带间保留2~3m原有植被;穴状整地要求规格为60cm×60cm×60cm,挖穴时,表土与心土应分开放穴旁备用。

2.3栽植

栽植宜在3月上旬进行。在栽植前,要修整好根系,浸沾泥浆。栽植时,先将表土与基肥混合后垫入穴底,然后放入苗木,埋入细土,轻轻提苗,让根系舒展,再填土至穴满,踏实,上覆心土。栽植深度稍深于苗木原土痕处即可,切勿深栽。

3抚育管理

3.1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每年进行2次,第1次在4~5月份,第2次在7~8月份,中耕除草宜浅。对土壤粘重、板结林地,从栽植后第2年开始,必须进行深翻,以后每隔1年进行1次。同时,提倡间种豆科作物或绿肥,增强土壤肥力。

3.2追肥

结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2次。追肥以腐熟有机肥加尿素混施为好,每株每次施入0.3~0.5kg。

3.3病虫害防治

杜仲在苗期易发生立枯病,在幼苗出土后1个月内,用0.5%等量式波尔多液每10d喷洒1次,1个月后用1.0%等量式波尔多液每15d喷洒1次,2~3次即可。地老虎、蝼蛄等害虫用毒饵诱杀。地下水位高或排水不良的林地,杜仲易发生根腐病,导致整株死亡。因此,要加强排水。同时挖出病株烧毁,对树穴用5%福尔马林进行消毒;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150g/株,施入树冠土壤中防治根腐病。猝倒病和叶枯病在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4采收与贮藏

4.1叶的采收和贮藏

4.1.1采叶时间。一般采叶时间可在7~10月,8月是采叶最佳时期。选择无病虫害和没有喷洒过农药的树木,要采绿叶,忌采发黄的叶,因绿叶有效成分含量高,发黄叶含量少。

4.1.2树叶采集后的处理。为防止腐烂,杜仲叶采收后要先摊放在室内,并及时进行杀青处理。常见杀青方法是以普通铁锅作为炒锅,翻炒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色暗绿、叶质柔软、手握叶不粘手、失重30%左右即可。

4.1.3贮藏。杀青处理后的杜仲叶要及时烘烤或晾干,去杂质装袋。制胶用的杜仲叶也要晾干装袋,存放于干燥、通风的仓库里,注意防潮、防晒、防虫、防鼠害。

4.2皮的采收和贮藏

4.2.1剥皮时间。杜仲在生长季节的5~7月剥皮效果最好。剥皮宜选择气温25~35℃、相对湿度80%以上的阴天或晴天16时后进行。注意不要在下雨天剥皮。

4.2.2剥皮方法。在水利条件好的地方,可在剥皮前7d将杜仲树浇透1次水;不能浇水的地方,最好在下透1次雨以后抢时剥皮。要选长势旺盛、枝叶茂密、树径6cm以上的中龄树为剥皮对象。剥皮时先在主干分枝以下5cm处横割1圈,深达木质部,再从地面上10cm处同样横割1圈,然后从上下两刀口之间纵割1刀,深达形成层,注意不要损伤木质部表面的幼嫩木质部的细胞。轻轻将树皮全部剥掉,再对树杆木质部喷施杜仲“增皮灵”或杜仲“促生剂”,最后用地膜将裸体部位包扎好,上部包扎要紧,下部稍松,剥皮40~45d后揭开地膜。

采收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杜仲;栽培;管理;采收

杜仲为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经济林树种之一。杜仲皮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益腰膝、除酸痛、降血压等功效;杜仲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及人体需要的10余种元素;杜仲除木质部外均含有重要的工业原料杜仲胶,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粘着性,广泛应用于电器工业、化学工业和电讯器材工业;杜仲干直,枝叶茂密,根系发达,树姿优美,适应性强;既是优良园林绿化树种,又是丘陵山地和平原造林的重要经济林树种。现将杜仲育苗、栽培管理及采收技术总结如下。

1播种繁育

杜仲播种育苗一般春、秋播均可,但以春播为多。播种的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肥沃、排水性能良好、微酸性至中性的砂壤土。播种前要对圃地进行翻耕冻垡,并做成宽1m、高15~25cm的苗床。同时,结合翻耕,施腐熟有机肥30t/hm2。为了减少地下害虫,还可适量施生石灰、福尔马林等对圃地进行消毒。为保证种子纯度和质量,提高发芽率,播种前要精选种子,并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将种用30℃左右的温水浸泡2~3d,每天换水2次,待种子吸水膨大时,捞出晾干,即可播种。杜仲播种常采用条播方法,播种沟深3cm,行距20~25cm,用种量一般为150~225kg/hm2。播种后覆1~2cm细土,并浇水盖草保墒。种子出芽后,要趁阴天或傍晚揭草,幼苗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进行除草。当幼苗长出2~4片真叶时,要进行间苗,并进行第1次追肥,施用尿素22.5~30.0kg/hm2,此后每月结合除草追肥1次,并逐渐增加施肥量,最后1次追肥应在立秋前进行,以钾肥为主。当幼苗形成5~6片真叶时,结合间苗进行移稠补稀,保留30~45万株/hm2左右。

2造林

2.1造林地选择和造林密度

杜种造林地应选择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杜仲造林密度主要根据作业方式和立地条件来确定,一般株行距为2m×2m或2m×3m,栽植1500~2400株/hm2。

2.2整地

杜仲为深根性树种,主根明显,深达1m以上,所以杜仲造林要实行大穴。对缓坡和平地造林,要力求做到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对坡度超过15°的造林地,除局部可以全垦外,一般应进行带状整地;对坡度25°以上的地,禁止全垦,应进行带状或穴状整地。带状整地必须沿等高线进行,带间保留2~3m原有植被;穴状整地要求规格为60cm×60cm×60cm,挖穴时,表土与心土应分开放穴旁备用。

2.3栽植

栽植宜在3月上旬进行。在栽植前,要修整好根系,浸沾泥浆。栽植时,先将表土与基肥混合后垫入穴底,然后放入苗木,埋入细土,轻轻提苗,让根系舒展,再填土至穴满,踏实,上覆心土。栽植深度稍深于苗木原土痕处即可,切勿深栽。

3抚育管理

3.1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每年进行2次,第1次在4~5月份,第2次在7~8月份,中耕除草宜浅。对土壤粘重、板结林地,从栽植后第2年开始,必须进行深翻,以后每隔1年进行1次。同时,提倡间种豆科作物或绿肥,增强土壤肥力。

3.2追肥

结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2次。追肥以腐熟有机肥加尿素混施为好,每株每次施入0.3~0.5kg。

3.3病虫害防治

杜仲在苗期易发生立枯病,在幼苗出土后1个月内,用0.5%等量式波尔多液每10d喷洒1次,1个月后用1.0%等量式波尔多液每15d喷洒1次,2~3次即可。地老虎、蝼蛄等害虫用毒饵诱杀。地下水位高或排水不良的林地,杜仲易发生根腐病,导致整株死亡。因此,要加强排水。同时挖出病株烧毁,对树穴用5%福尔马林进行消毒;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150g/株,施入树冠土壤中防治根腐病。猝倒病和叶枯病在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4采收与贮藏

4.1叶的采收和贮藏

4.1.1采叶时间。一般采叶时间可在7~10月,8月是采叶最佳时期。选择无病虫害和没有喷洒过农药的树木,要采绿叶,忌采发黄的叶,因绿叶有效成分含量高,发黄叶含量少。

4.1.2树叶采集后的处理。为防止腐烂,杜仲叶采收后要先摊放在室内,并及时进行杀青处理。常见杀青方法是以普通铁锅作为炒锅,翻炒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色暗绿、叶质柔软、手握叶不粘手、失重30%左右即可。

4.1.3贮藏。杀青处理后的杜仲叶要及时烘烤或晾干,去杂质装袋。制胶用的杜仲叶也要晾干装袋,存放于干燥、通风的仓库里,注意防潮、防晒、防虫、防鼠害。

4.2皮的采收和贮藏

4.2.1剥皮时间。杜仲在生长季节的5~7月剥皮效果最好。剥皮宜选择气温25~35℃、相对湿度80%以上的阴天或晴天16时后进行。注意不要在下雨天剥皮。

4.2.2剥皮方法。在水利条件好的地方,可在剥皮前7d将杜仲树浇透1次水;不能浇水的地方,最好在下透1次雨以后抢时剥皮。要选长势旺盛、枝叶茂密、树径6cm以上的中龄树为剥皮对象。剥皮时先在主干分枝以下5cm处横割1圈,深达木质部,再从地面上10cm处同样横割1圈,然后从上下两刀口之间纵割1刀,深达形成层,注意不要损伤木质部表面的幼嫩木质部的细胞。轻轻将树皮全部剥掉,再对树杆木质部喷施杜仲“增皮灵”或杜仲“促生剂”,最后用地膜将裸体部位包扎好,上部包扎要紧,下部稍松,剥皮40~45d后揭开地膜。

采收技术范文篇3

近年来甘肃、内蒙古、新疆等地也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2012年嘉峪关市胡萝卜的种植面积也达到了167hm2,但其采挖大都是采用人工采挖,劳动力成本高,且嘉峪关市劳动力紧缺,导致雇工成本进一步增加。另外,胡萝卜种植区域虽然集中,但是种植面积却相对较小和分散,造成机械不能连续作业,直接影响了作业效率,也影响了种植农户的收入和种植积极性,因此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小型采收机械尤为重要。

目前,国外胡萝卜收获机械的技术水平相当高,高新技术已融于机具之中,而我国的胡萝卜机收水平较低,收获方式还是主要以人工收获和半机械化分段收获为主,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收获率不到10%,嘉峪关市的机收率更低,只有少部分农户购买了采收机械。胡萝卜采收机械的开发推广工作已经迫在眉睫。随着科技的进步,胡萝卜的种植技术和产量也得到很大提高,各地都开展了胡萝卜种植技术的规范和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实行科学种植和管理,特别是胡萝卜起垄种植技术的推广使胡萝卜机械化更加方便,这些都为胡萝卜机械采收的大面积应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甘肃省永昌县胡萝卜应用起垄种植和地膜覆膜种植技术,使胡萝卜的机械采收得到广泛应用。比较人工采收和机采收作业成本,采收机每天可收获0.13hm2,机采收费用为7500元/hm2,人工采收每人每天可收获0.0083hm2,人工日工资为100元/人,机械作业降低采收费用9000元/hm2,并且效率为人工作业的10倍以上,为农户节省了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

二、胡萝卜机械化采收的发展对策

(1)加大宣传,提高认识。一是农机管理部门要尽快出台机械采收基本技术内容,建立培训示范基地,通过召开机械采收演示会、观摩会,增强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机械化采收大面积推广应用。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科技下乡和科技入户行动,组织农机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实施胡萝卜机收的意义、效果,提高农民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

(2)加强政府引导。一是加大政策补贴力度,争取把胡萝卜采收机械列入甘肃省农机购置补贴和支持的范围。二是加强引导,成立以村为单位、以农民为主体、以土地入股为主要形式的胡萝卜专业合作社,以解决胡萝卜种植地分散的问题,便于机械采收作业。

(3)推行标准化种植。胡萝卜种植要强化标准化,要有一整套的操作规程,而不是随意种植。推动栽培标准的统一,统一种植优质、高产品种,统一播种模式、实现周年种植,便于机械化采收。

(4)加强和研发企业沟通合作,加快示范推广。面对当前胡萝卜采收机械的现状,加强和农机科研、生产厂家、推广部门的协作,开发和研制更能适应市场需求的设备,满足不同种植户的需求。

采收技术范文篇4

[论文摘要]:目前,微生物采油技术引起了微生物学界、石油工业界、石油地质界和地球化学界等相关学科的广泛兴趣和关注。详细介绍微生物采油技术概况,明确分析微生物采油技术概况机理,并探讨其发展方向。

微生物原油采收率技术(microbialenhanancedoilrecovery,MEOR)

是利用微生物在油藏中的有益活动,微生物代谢作用及代谢产物作用于油藏残余油,并对原油/岩石/水界面性质的作用,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增加低渗透带的渗透率,提高采收率的一项高新生物技术。该项技术的关键是注入的微生物菌种能否在地层条件下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能否有效地改善原油的流动性质及液固界面性质。与其它提高采收率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地层和环境等优点。

一、微生物采油技术概况

1926年,美国科学家Mr.Beckman提出了细菌采油的设想。1946年Zobeu研究了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从砂体中释放原油的机理,获得微生物采油第一专利。I.D.shtum(前苏联)及其它国家等学者也分别作了大量的创新性工作,奠定了微生物采油的基础。美国的Coty等人首次进行了微生物采油的矿物试验。马来西亚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Bokor油田做先导性矿物试验,采油量增加了47%。2002年至2003年,我国张卫艳等在文明寨油田进行了微生物矿场应用,累计增产原油1695t,累计少产水1943t,有效期达10个月。

美国和俄罗斯在微生物驱油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有1000多口井正在利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增加油田产量,微生物采油项目在降低产水量和增加采油量方面取得了成功。1985年至1994年,俄罗斯在鞑靼、西西伯利亚、阿塞拜疆油田激活本源微生物,共增产原油13.49x10t,产量增加了10~46%。1988年至1996年,俄罗斯在11个油田44

个注水井组应用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共增产21x10t。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对微生物采油技术进行研究,但发展缓慢。80年代末,大庆油田率先进行了两口井的微生物地下发酵试验(30℃)。大港、胜利、长庆、辽河、新疆等油田与美国Micro~Bac公司合作,分别进行了单井吞吐试验。1994年开始,大港油田与南开大学合作,成功培育了一系列采油微生物,该微生物以原油和无机盐为营养,具有降低蜡质和胶质含量功能,并在菌种选育与评价、菌剂产品的生产、矿场应用设计施工与检测等诸方面取得了成绩。1996年以来,吉林油田与13本石油公司合作,探究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扶余油田东189站的29口井进行的吞吐试验,21口井见效,见效率达70%。2000年底,大庆油田采油厂引进了美国NPC公司的耐高温菌种,在Y一16井组进行了耐高温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研究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收率达43.41%,增加可采储量1.81×10t,施工后当年增油615.5t。胜利油田罗801区块外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2.66%。

二、微生物采油技术机理

(一)微生物采油技术与油田化学剂

在大庆油田开发的各个阶段都会使用不同性质的化学剂,现以大庆油田为例。当大量化学剂进入油藏后,将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对微生物采油过程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化学剂既可引起微生物生存环境(渗透压、氧化还原电位、pH值)的改变,又可直接改变生物的生理(呼吸作用、蛋白质、核酸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大分子物质的合成)以及影响微生物细胞壁的功能,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降低采收率。

(二)微生物驱油机理

因为,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作用涉及到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除了具有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外,微生物生命活动本身也具有提高采收率机理。虽然目前的研究不断深入,但仍然无法对微生物采油技术各个细节进行量化描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油乳化机理。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酸及其它有机溶剂,能降低岩石一油一水系统的界面张力,形成油一水乳状液(水包油),并可以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降低原油相对渗透率和粘度,使不可动原油随注入水一起流动[1引。有机酸能溶解岩石基质,提高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加原油的流动性,并与钙质岩石产生二氧化碳,提高渗透率。其它溶剂能溶解孔隙中的原油,降低原油粘度。

2.微生物调剖增油机理。微生物代谢生成的生物聚合物与菌体一起形成微生物堵塞,堵塞高渗透层,调整吸水剖面,增大水驱扫油效率,降低水油比,起到宏观和微观的调剖作用,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封堵,改变水的流向,达到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在较大多孔隙中,微生物易增殖,生长繁殖的菌体和代谢物与重金属形成沉淀物,具有高效堵塞作用。

3.生物气增油机理。代谢产生的CO、CO2、Nz、H、CH和C3H等气体,可以提高地层压力,并有效地融入原油中,形成气泡膜,降低原油粘度,并使原油膨胀,带动原油流动,还可以溶解岩石,挤出原油,提高渗透率。

4.中间代谢产物的作用。微生物及中间代谢产物如酶等,可以将石油中长链饱和烃分解为短链烃,降低原油的粘度,并可裂解石蜡,减少石蜡沉积,增加原油的流动性。脱硫脱氮细菌使原油中的硫、氮脱出,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原油的流动性。

5.界面效应。微生物粘附到岩石表面上而生成沉积膜,改善岩石孔隙壁面的表面性质,使岩石表面附着的油膜更容易脱落,并有利于细菌在孔隙中成活与延伸,扩大驱油面积,提高采收率。

(三)理论研究

1.国内外的数学模型。20世界80年代末,国外的Islam、Zhang和Chang等建立了微生物采油的数学模型并开展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Zhang模型优于Islam模型在于可描述微生物在地层中的活动,却难于现场模拟。Chang模型是三维三相五组分,能描述微生物在地层中的行为,不能描述在油藏中的增产机理。

2.物理模拟。物理模拟研究基本上是应用化学驱的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过程。微生物驱油模型的核心是岩心管部分,其长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应建立大型岩心模型,使微生物充分繁殖,便于分析研究微生物的驱油效果。通过物理模拟研究微生物驱油法,可获得微生物在岩心中的推进速度及浓度变化,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等信息。

(四)源微生物的采油工艺

国内油田(大庆等)已进人高含水开发期,是采用内源微生物驱油还是采用外源微生物驱油,要根据具体油藏内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若具体油藏中内存在有益微生物驱油的微生物群落,宜采用内源微生物驱油工艺,这是目前国内致力于运用最新微生物采油技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油田中,特别是大庆油田,在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对大多数的油藏都能充分发挥微生物采油的优势。制约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主要因素在于油藏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现场试验工艺及物理模拟实验的局限性。外源菌种的选育和评价指标、特性,微生物的研究、菌液的生产和矿场试验等方面还需深化。

参考文献:

采收技术范文篇5

[论文摘要]:目前,微生物采油技术引起了微生物学界、石油工业界、石油地质界和地球化学界等相关学科的广泛兴趣和关注。详细介绍微生物采油技术概况,明确分析微生物采油技术概况机理,并探讨其发展方向。

微生物原油采收率技术(microbialenhanancedoilrecovery,MEOR)

是利用微生物在油藏中的有益活动,微生物代谢作用及代谢产物作用于油藏残余油,并对原油/岩石/水界面性质的作用,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增加低渗透带的渗透率,提高采收率的一项高新生物技术。该项技术的关键是注入的微生物菌种能否在地层条件下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能否有效地改善原油的流动性质及液固界面性质。与其它提高采收率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地层和环境等优点。

一、微生物采油技术概况

1926年,美国科学家Mr.Beckman提出了细菌采油的设想。1946年Zobeu研究了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从砂体中释放原油的机理,获得微生物采油第一专利。I.D.shtum(前苏联)及其它国家等学者也分别作了大量的创新性工作,奠定了微生物采油的基础。美国的Coty等人首次进行了微生物采油的矿物试验。马来西亚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Bokor油田做先导性矿物试验,采油量增加了47%。2002年至2003年,我国张卫艳等在文明寨油田进行了微生物矿场应用,累计增产原油1695t,累计少产水1943t,有效期达10个月。

美国和俄罗斯在微生物驱油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有1000多口井正在利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增加油田产量,微生物采油项目在降低产水量和增加采油量方面取得了成功。1985年至1994年,俄罗斯在鞑靼、西西伯利亚、阿塞拜疆油田激活本源微生物,共增产原油13.49x10t,产量增加了10~46%。1988年至1996年,俄罗斯在11个油田44

个注水井组应用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共增产21x10t。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对微生物采油技术进行研究,但发展缓慢。80年代末,大庆油田率先进行了两口井的微生物地下发酵试验(30℃)。大港、胜利、长庆、辽河、新疆等油田与美国Micro~Bac公司合作,分别进行了单井吞吐试验。1994年开始,大港油田与南开大学合作,成功培育了一系列采油微生物,该微生物以原油和无机盐为营养,具有降低蜡质和胶质含量功能,并在菌种选育与评价、菌剂产品的生产、矿场应用设计施工与检测等诸方面取得了成绩。1996年以来,吉林油田与13本石油公司合作,探究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扶余油田东189站的29口井进行的吞吐试验,21口井见效,见效率达70%。2000年底,大庆油田采油厂引进了美国NPC公司的耐高温菌种,在Y一16井组进行了耐高温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研究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收率达43.41%,增加可采储量1.81×10t,施工后当年增油615.5t。胜利油田罗801区块外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2.66%。

二、微生物采油技术机理

(一)微生物采油技术与油田化学剂

在大庆油田开发的各个阶段都会使用不同性质的化学剂,现以大庆油田为例。当大量化学剂进入油藏后,将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对微生物采油过程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化学剂既可引起微生物生存环境(渗透压、氧化还原电位、pH值)的改变,又可直接改变生物的生理(呼吸作用、蛋白质、核酸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大分子物质的合成)以及影响微生物细胞壁的功能,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降低采收率。

(二)微生物驱油机理

因为,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作用涉及到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除了具有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外,微生物生命活动本身也具有提高采收率机理。虽然目前的研究不断深入,但仍然无法对微生物采油技术各个细节进行量化描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油乳化机理。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酸及其它有机溶剂,能降低岩石一油一水系统的界面张力,形成油一水乳状液(水包油),并可以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降低原油相对渗透率和粘度,使不可动原油随注入水一起流动[1引。有机酸能溶解岩石基质,提高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加原油的流动性,并与钙质岩石产生二氧化碳,提高渗透率。其它溶剂能溶解孔隙中的原油,降低原油粘度。

2.微生物调剖增油机理。微生物代谢生成的生物聚合物与菌体一起形成微生物堵塞,堵塞高渗透层,调整吸水剖面,增大水驱扫油效率,降低水油比,起到宏观和微观的调剖作用,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封堵,改变水的流向,达到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在较大多孔隙中,微生物易增殖,生长繁殖的菌体和代谢物与重金属形成沉淀物,具有高效堵塞作用。

3.生物气增油机理。代谢产生的CO、CO2、Nz、H、CH和C3H等气体,可以提高地层压力,并有效地融入原油中,形成气泡膜,降低原油粘度,并使原油膨胀,带动原油流动,还可以溶解岩石,挤出原油,提高渗透率。

4.中间代谢产物的作用。微生物及中间代谢产物如酶等,可以将石油中长链饱和烃分解为短链烃,降低原油的粘度,并可裂解石蜡,减少石蜡沉积,增加原油的流动性。脱硫脱氮细菌使原油中的硫、氮脱出,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原油的流动性。

5.界面效应。微生物粘附到岩石表面上而生成沉积膜,改善岩石孔隙壁面的表面性质,使岩石表面附着的油膜更容易脱落,并有利于细菌在孔隙中成活与延伸,扩大驱油面积,提高采收率。

(三)理论研究

1.国内外的数学模型。20世界80年代末,国外的Islam、Zhang和Chang等建立了微生物采油的数学模型并开展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Zhang模型优于Islam模型在于可描述微生物在地层中的活动,却难于现场模拟。Chang模型是三维三相五组分,能描述微生物在地层中的行为,不能描述在油藏中的增产机理。

2.物理模拟。物理模拟研究基本上是应用化学驱的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过程。微生物驱油模型的核心是岩心管部分,其长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应建立大型岩心模型,使微生物充分繁殖,便于分析研究微生物的驱油效果。通过物理模拟研究微生物驱油法,可获得微生物在岩心中的推进速度及浓度变化,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等信息。

(四)源微生物的采油工艺

国内油田(大庆等)已进人高含水开发期,是采用内源微生物驱油还是采用外源微生物驱油,要根据具体油藏内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若具体油藏中内存在有益微生物驱油的微生物群落,宜采用内源微生物驱油工艺,这是目前国内致力于运用最新微生物采油技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油田中,特别是大庆油田,在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对大多数的油藏都能充分发挥微生物采油的优势。制约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主要因素在于油藏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现场试验工艺及物理模拟实验的局限性。外源菌种的选育和评价指标、特性,微生物的研究、菌液的生产和矿场试验等方面还需深化。

参考文献:

采收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崇明小菠菜;设施栽培;机械化生产;整地;播种;采收

崇明小菠菜是上海市崇明区地方特色品种,该品种不同于普通直立型菠菜品种,其植株呈匍匐状,个头矮小,茎叶圆润肥厚,营养价值高,可炒食或凉拌,深受上海地区消费者的喜爱,在上海地区绿叶菜消费中占比较大。但是,由于崇明小菠菜株型奇特,其栽培主要依靠人工(不仅成本高,而且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目前崇明区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少,出现了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再加上适用于崇明小菠菜生产的农业机械偏少等,限制了崇明小菠菜这一特色蔬菜的产业化发展。在此背景下,为提高崇明小菠菜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笔者于2020—2021年开展了崇明小菠菜设施栽培中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最终通过从农机选型、配置方案等关键生产环节入手,同时根据土壤状态、崇明小菠菜农艺特征等不断对农机具进行参数调控和设定,顺利集成了崇明小菠菜设施栽培中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栽培技术。现拟将相关技术要点总结介绍如下,以期促进该技术在崇明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进而实现崇明小菠菜生产的省工节本、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

1机械化整地作畦

1.1整地

在崇明小菠菜播种前(崇明小菠菜的常规播种时间为9月),按照“深、平、齐、碎、墒、净”的标准对设施大棚进行整地,并通过多次旋耕达到细碎耕层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崇明小菠菜根系生长的目的。具体措施为:在播种前10d左右,在前茬作物清理完毕的基础上,每667m2设施大棚施入商品有机肥1000~2000kg,然后使用上海田惠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深翻机(1G-152)进行深翻,要求深翻均匀、翻土深度达30cm,从而确保能将杂草、上茬根系和秸秆等翻入到土壤层以下,促进其腐熟和灭活有害物质,进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消灭土传病虫害,为崇明小菠菜前期健康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在播种前5d左右,设施大棚使用上海田惠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旋耕机进行第1次机械旋耕,旋耕后立即进行机械平整,平整后每667m2施入复合肥10kg,然后再进行第2次机械旋耕,以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且碎土率达90%以上。

1.2作畦

在崇明小菠菜机械化生产中,可使用上海田惠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起垄机(1GLZQ-120)进行机械作畦(该机器可同时进行旋耕、埋石、作畦、镇压、整平等作业,从而使畦面平整、畦形饱满,有利于后期进行机械化采收,且其作畦效率比人工作畦高90~100倍)。为配合后期崇明小菠菜的机械化采收,根据采收机械的采收幅宽和崇明小菠菜的种植农艺要求,一般要求畦底宽1.5m、畦面宽1.2m、畦高15cm,畦的整齐一致性≥95%、偏离性≤5%,畦面平整。

2机械化播种

2.1种子处理

在崇明小菠菜播种前,要精选种子,及时剔除霉籽、瘪籽、虫籽等,确保种子的净度≥99%、纯度≥97%。在精选种子后,采用山东省天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种子破壳机器进行种子处理(该机器可在不损伤种子的基础上,达到种子破壳效果好、损耗率低的目的,且经过破壳处理后种子的出苗率和整齐度高,且菠菜生长一致,有利于后期进行机械化采收)。

2.2播种

待崇明小菠菜种子处理好后,可使用上海田惠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播种机(2BS-18)进行机械播种(该机器可一次性完成开槽、播种、压实等作业,且播种后不需要进行二次覆土;该机器一次播种最多可播种18行,并可根据需求设定株行距,具有播种均匀、高效的优势)。具体播种要求为:株距为4~6cm、行距为6.8cm,每畦播种18行,单粒播种,每667m2播种量为3kg(可较常规人工撒播每667m2节省种子2kg),播种时应尽可能地减少中途停车频率,确保每畦作业不间断,控制漏播率≤3%、重播率≤3%。

3田间管理

3.1温湿度管理

崇明小菠菜生长的最适温度为5~15℃、空气湿度为60%~80%,应依据设施大棚内的具体情况及时做好通风、降温、降湿工作。

3.2水分管理

播种后宜采用轻浇水、勤浇水的方法,但要严格控制浇水量(可利用铺设好的水肥一体化设备进行滴灌浇水),初次浇水以湿透畦面而畦沟内不见水为宜,以防止湿度过高导致病害发生或种子腐烂影响出苗率。在播种后5~7d,崇明小菠菜即可齐苗,此后需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70%,一般结合追肥进行适时、适量浇水即可。值得注意的是,浇水均应在晴天下午进行。

3.3施肥管理

在施好基肥的基础上,应视崇明小菠菜的生长情况进行追肥,一般应遵循“天热宜稀、天冷宜浓”的原则,利用水肥一体化设备进行追肥,且肥料一般要求选用叶菜专用水溶肥,并要求依据推荐使用量进行施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崇明小菠菜采收前20d要求不再浇水、施肥,以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4病虫害防治

崇明小菠菜的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蚜虫等,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化学防治等措施,以保证崇明小菠菜绿色、安全生产。

4.1农业防治

具体措施为:及时清除设施大棚内的杂草和病株残体,合理轮作,科学施肥、浇水,保持设施大棚透光通风等。

4.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以黄板、杀虫灯、性诱剂等绿色防控为主,其中黄板(大小为25cm×20cm)一般每667m2悬挂25~30张,悬挂高度为距离地面25cm左右。

4.3生物化学防治

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其中,霜霉病可采用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银法利)800~1500倍液,或47%春雷·王铜(2%春雷、45%王铜)可湿性粉剂(加瑞农)600~800倍液,或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超赞)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蚜虫可采用1.5%苦参碱可溶液剂(雅刻)500~800倍液,或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隆施)900~1500倍液进行防治。值得注意的是,在崇明小菠菜采收前15d,应停止用药。

5机械化采收

采收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红椎菌;产业现状;优化措施

红椎菌(Russulasp)是真菌植物门、弹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1],是一种只能生长在特定环境下的野生菌根型食用菌[2]。由于其生长需与红椎菌林数目的根系共生[3],又需要特定的气候条件才能出菇[4],所以至今未能完全实现人工栽培,其本身又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导致供不应求。近年来浦北县许多林农试图通过人工干预等手段进行促产,但其栽培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收效甚微。本文总结了浦北县红椎菌的产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措施,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依据。

1浦北县红椎菌产业现状

1.1红椎林分布情况

浦北县土地总面积24.21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16.2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29%,森林覆盖率73.27%,有原始次生红椎林面积1.7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龙门、北通、小红、张黄、福旺、三合等镇,其中龙门镇连片分布0.77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五皇岭山脉一带,2001年起被列为部级公益林重点保护对象。

1.2红椎菌产业发展情况

浦北县红椎菌生产分布在龙门、福旺、小红、张黄、三合等镇,主要产区在龙门,具有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在红椎林中盛产珍贵的纯天然绿色产品——红椎菌,每年产干菌20万千克以上,市场价格800~1200元/kg,总产值2亿元以上,是龙门镇最大的支柱产业。

1.3红椎菌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地红椎菌产业长期处于自然发展状态,现阶段陆续出现产业发展瓶颈,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改善,该产业将无法走出困局。第一,红椎菌生产管理技术严重缺乏,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化管理规程。第二,采集、加工和销售环节相对滞后,无法保证该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第三,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公益林业保护制度、红椎菌技术和有关法律等宣传不到位。

2优化措施

2.1结合红椎菌的生长环境特点,整理规范其管理技术

2.1.1改良红椎菌林下生长环境通过人工干预红椎林的环境因子,达到提高红椎菌产量和质量的效果。主要是林地杂灌木和杂草的清理。郁闭度太大,可间伐部分树木或者疏除部分树枝,改善林下光照,增加林地透光度;安装喷淋装置,喷水来改善林下湿度;施用花生麸、麦糠等有机质进行营养补给等[5-6]。2.1.2撒放有机物质调节酸碱度把椎木叶或椎木糠、牛粪和生石灰混合后用薄膜密封堆沤,经过高温发酵腐熟6个月以上,再撒施林地,经过雨淋冲刷、分解,渗透林地,可以增加营养基质,疏松土壤,调节林地酸碱度(pH),为红椎菌健康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7-10]。2.1.3做好病虫害防治红椎林虫害主要是竹节虫,竹节虫能吃光树叶,致林地曝晒,影响红椎菌生长。提倡生物防治,减少污染,每年3月初可用白缰菌或苏亚维粉喷撒林木进行生物预防。对于吃菌害虫,如土鳖、蝼蛄、蜈蚣等,可用少量敌百虫和麦糠混合,定点撒施在林地,预防效果较好。

2.2规范红椎菌的采收、加工和销售环节

2.2.1采收时间采收分两个时间段,第1批在07:00前采收,防止成熟红椎菌伞盖见光开裂,以免影响品质,太小的红椎菌暂时不要采。第2批在17:00后采收。2.2.2采收方法采收技术至关重要,传统的采收方法是连根拔起,这样会拔断菌丝,破坏错综复杂的根系和菌丝共生附生体系,影响以后的繁殖生产[11],最好的采收方法是用小刀片平地割收,这样红椎菌不带泥巴,又不破坏菌丝和树根共生体系[12],一般用竹蓝盛装新鲜菌,因软袋容易压坏。先采收开菌再收菌菇,这样采收红椎菌的质量好,商品性佳。2.2.3烤干技术烤干技术也是关键环节,把采收回来红椎菌排放在竹筛上,放进专用的烤房慢火烤干,温度控制在35~37℃,持续24h即可,红椎菌干度在95%左右,不要在太阳下暴晒,需则容易发生氧化变黑变色,降低等级。烤好的干菌进行分级包装,并用透明薄膜袋密封包装好上市,防止转潮。2.2.4销售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红椎菌的销售管理,引导客商到指定市场交易,也可通过加入合作社保价收购。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福建客商不间断收购红椎菌转运到福建沿海一带,并通过重新包装转卖到沿海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在本地也有400多个企业长期从事红椎菌收购,价格比较稳定,销路畅通,形成了稳定的“产销一条龙”,也达到当地林农稳产稳收的目的。

2.3加强红椎菌种植技术培训

邀请技术专家到村进行技术培训,特别是对示范户开展红椎菌促产技术培训班,进行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提高红椎菌种植管理技术水平;通过红椎菌示范基地的示范效果,以点带面,扩大示范范围,增强林农发展红椎菌产业的信心,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红椎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2.4加强宣传有关红椎菌产业的法规和政策

采收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苋菜;生理特性;无公害;栽培技术

苋菜又名青香苋、红苋菜、野刺苋、米苋等,为苋菜属中以嫩叶为食的一年生蔬菜[1]。苋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以增强体质,苋菜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所含的蛋白质比牛奶更能充分被人体吸收,所含胡萝卜素比茄果类高2倍以上,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强身健体,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长寿菜”之称,苋莱中铁的含量是菠菜的1倍,钙的含量则是菠菜的3倍,在新鲜蔬菜中是比较高的。而且苋莱中不含草酸,所含钙、铁进入人体后很容易被吸收利用。因此,苋菜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对骨折的愈合具有一定的食疗价值,并能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防止肌肉抽筋;苋菜中丰富的铁和VK,可以促进凝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并提高携氧能力,促进造血功能等[2];此外,苋菜性味甘凉,可以清利湿热,清肝解毒,凉血散瘀,对于湿热所致的赤白痢疾及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目痛、咽喉红肿等,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苋菜原本是一种野菜,近几年才摆上餐桌。由于其耐热性较强,所以是夏季的主要绿叶菜类之一。随着设施蔬菜栽培的发展,苋菜可以进行周年生产,供应市场需要[3]。

1生理特性

苋菜喜温暖,较耐热,生活适温为23~27℃,20℃以下植株生长缓慢,10℃以下种子发芽困难,植株生长基本停止,高于30℃,产品品质变劣。要求土壤湿润,不耐涝,对空气湿度要求不严。属短日照蔬菜,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易抽薹开花。在气温适宜、日照较长的春季栽培抽薹迟,品质柔嫩,产量高[4]。

2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2.1.1圆叶种。叶呈长卵圆形至阔卵圆形,先端钝圆,叶面常有皱纹,全缘,生长期50~60d,生长较慢,晚熟,产量高,品质柔嫩。如成都蛾蛾苋、重庆大红袍、上海红圆叶和白米苋、南京木耳苋、武汉红猪耳朵等。

2.1.2尖叶种。叶呈披外形,叶面稍皱,全缘,生长期40~50d,早熟。如成都剪刀苋、浙江一点红、南京秋不老、上海尖叶红米苋。

2.2栽培季节

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在2月播种,可在4月上中旬上市;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分期播种,其生长快,采收早,可在8~9月蔬菜淡季供应;在11月中下旬播种,春节前后上市。

2.3整地作畦

播前15d耕深15~17cm晒垡。结合整地施有机肥22.5~30.0t/hm2、饼肥300~375kg/hm2、高效复合肥225~300kg/hm2作基肥。然后作畦,畦宽2.8~3.0m,畦间挖宽25~30cm、深18~22cm的沟,畦面整细整平,上虚下实。

2.4播种覆盖

苋菜多数采取直播,也可移栽。因种子细小,播种前要精细整地,一般采用撒播,用种量11.25~15.00kg/hm2。播种时为了均匀撒播,可将种子掺上适量细沙均匀撒播到畦面,用脚踩实镇压或覆盖1层粪土,再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播种时地温最好稳定在15℃,温度控制在23~27℃。

2.5田间管理

在浇足底水的基础上,出苗前不再浇水,5~7d即可出苗。子叶出土后,撤除地膜进行第1次除草间苗。长出2片真叶时再进行第2次除草间苗,并追第1次肥、浇第1次水,一般追施氮磷复合肥150kg/hm2,隔15d再结合浇水施第2次肥,施复合肥75kg/hm2,以后每采收1次,追肥浇水1次,每次施肥75~150kg/hm2,或施稀薄人畜粪尿肥15t/hm2[5]。

2.6中耕、整枝

幼苗生长期间要及时中耕除草,以免草荒影响苋菜苗生长。苋菜多次采收的还要整枝,当主枝采收后,可在主枝基部留2~3节,促进侧枝萌发,以达到提高产量的作用。

2.7病虫害防治

苋菜抗病性较强,主要病害是白锈病,可用粉锈宁或代森锰锌防治。虫害是蚜虫,可用吡虫啉或避蚜雾喷雾防治[6]。

2.8分批采收

苋菜是一次播种、分批采收的叶菜。第1次采收,多与间苗结合。一般在播种后40~45d,当苗高10~12cm、具有5~6片叶时,陆续间垄采收。苋菜主要以其嫩叶为食,因此采收要及时,否则纤维增多,品质降低。采收时要掌握收大留小、留苗均匀的原则,以增加后期产量。采收后追肥。

3参考文献

[1]习再安,藏辉先.大棚早苋菜套种早辣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2001(3):23-24.

[2]洪花.夏露地苋菜栽培措施[J].农业知识:瓜果菜,2009(6):11.

[3]沈亚丽,丁克友,刘鹏程.早春苋菜种植技术[J].上海蔬菜,2009(3):47.

[4]滕雪梅.苋菜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06(10):18.

采收技术范文篇9

论文摘要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了辽南地区银杏丰产栽培技术,以供生产者参考。

银杏又叫白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银杏树寿命长,树干挺拔,材质优良,果实营养丰富,兼有药用价值,发展果材兼用银杏,可以帮助农民致富。据预测,21世纪初国际银杏市场白果的总需求量约为6万吨,而目前产量仅为需求量的10%;银杏叶的总需求量约为10万吨,而目前产量仅为需求量的20%。可以断言,银杏果、叶产品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笔者根据多年来对银杏栽培技术的观察和实践,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目前,主推品种有洞庭佛手、大园铃、大佛指、扁佛指、大金坠、大马铃、七星果、龙潭皇等。

2育苗

2.1种子处理

银杏于10月份采收果实,采收后种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发育才能发芽。通常采用沙藏的方法,雌雄种子分开沙藏,一般雌核圆形,具二棱;雄核尖头,且具三棱。将去除外种皮的白果用清水洗净,将手握成团、手松即散的河沙按果沙体积l∶3混合,置于阴燥处,沙藏期间要防止高温和沙过干或过湿。3月底筛出种子洗净后催芽,方法是用30~35℃的温水浸泡2~3d,每天换1次水,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摊放在席子上,约5cm厚,种子上面盖上麻袋片;每天早晚揭开麻袋片,用温水对种子淋浴l次,室内温度保持30℃左右,48h左右种子可全部发芽。

2.2育苗移栽

育苗地宜选择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施腐熟渣肥30t/hm2,适量混入磷肥和尿素,深翻整地,锄碎耙平;做成高畦,畦宽1.2m,宽窄行点播,宽行40cm,窄行20cm,株距15cm,沟深3cm。播种时将种子侧放于沟底,使胚根向下,胚轴向上生长。覆土3~4cm厚,压实,然后盖草保温。苗期加强肥水管理、中耕除草和病虫防治。为培育成优质砧苗,一至二年生苗木可于秋季落叶后进行移栽。移栽时剪断主根,以促发侧根。经2~3年,根颈直径粗度约1cm以上时可作嫁接砧木用。

3定植管理

3.1定植

定植一般在秋季落叶后到翌春萌芽前均可进行。矮密早果园株行距为2m×4m,按5%配植授粉树;矮密早叶园株行距为0.5m×0.8m。每定植穴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与过磷酸钙或饼肥混合堆沤的复合肥20kg,与底土混拌均匀,上盖细土10cm厚。然后将嫁接苗主根留20cm左右切断,修理过长的细根,栽入穴内,使根系舒展,回土压实,浇透定根水,再覆细土稍高于原地面。

3.2土肥水管理

由于本地土壤属比较黏,所以定植后前3~4年要做好松土、除草、施肥等工作,一般于4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各深翻1次,深15~20cm,可提高土温,有利于根系生长。在每年7月中旬以前最好能做到15~30d施1次肥,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适量配合磷、钾肥,促进枝梢老熟(最好施用腐熟的人畜肥),施肥要结合灌水。银杏根系不耐涝,春夏雨水多要提前准备清沟排渍。夏秋干旱要注意灌水。在定植后的第3年,6月中旬以后要开始控制肥水,特别要控制氮肥,以利于形成花芽,为翌年进入丰产期奠定基础。4病虫害防治

4.1银杏叶枯病

加强肥水管理,促使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如7月份前多施锌肥或硼、锰、锌等微量元素混合液(1∶500)泼浇银杏根基附近地面,能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此外,在发病初期,对苗木或幼树喷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进行防治,视发病轻重隔15~20d喷1次,连喷2~3次。

4.2银杏早期黄化病

该病主要由土壤水分不足或地下害虫危害,或土地积水、缺锌等引起,发病后易感染叶枯病而早期落叶。发病时期多在6月中旬出现,7月上旬黄化增多。防治上要找准病因,注意干旱灌水、积水排湿;如缺锌应施锌肥,如硫酸锌或多效锌等。

4.3霉烂病

在贮藏期危害银杏种仁,在温度25℃左右、湿度较大的条件下蔓延致病,未成熟或破碎种子发病较多。种子必须充分成熟后采收,同时避免损伤种皮。贮藏前要充分晾干,拣去碎种、病种,贮藏室要保持低温,并注意通风。贮藏前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min,或用40%甲醛稀释10倍喷洒消毒。

4.4银杏超小卷叶蛾

成虫羽化盛期前用2.5%溴氰菊酯2500倍液进行防治。幼虫孵化初期用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喷洒被害枝。用油雾剂喷洒树干,防治已蛀入树皮的幼虫。用涂白剂涂刷树干,防治羽化成虫。

4.5银杏大蚕蛾

8~9月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在幼虫3龄前摘除群集为害的叶片。发生严重时,在低龄幼虫期喷洒2.5%溴氰菊酯2500倍液或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

5采收

5.1白果采收及处理

银杏的适宜采收期是以自然落种始期为主要指标,黄河以北白果采收期大约在10月上旬,黄河以南至长江流域一带大约是在9月下旬。银杏果实充分成熟后,外果皮橙黄色,较松软,果面现白霜,此时即可采收,我地时间约在10月中下旬,密植果园宜人工采摘。银杏采收后,可采用传统堆沤的方法至外种皮腐烂有臭味,然后反复揉搓除掉外种皮,用清水漂洗干净。注意此过程中,人体不要与银杏有直接接触。洗净后的白果应立即进行漂白,方法是:将0.5kg漂白粉用适量温水化开,过滤去渣,再用清水稀释,约50kg溶液,不要用铁容器。一般1kg漂白粉可漂白100kg白果,漂白时间5~6min。捞出后,用清水冲洗至果面不留药迹药味,摊放在通风处阴干,干后可自行分级或直接出售。如需贮藏,量少时可用麻袋装好置于阴凉通风处,贮藏时间不宜过长;量多时可放入地窖或冷库中,温度维持在2~5℃、湿度应低于50%,并注意检查,防止过干、过湿。

5.2银杏叶的采收及处理

为了不影响银杏叶的药用成分,保证银杏树的正常生长,银杏叶的采收标准应是药典规定的黄绿色,这个时间与白果采收基本一致,甚至略有提前。采收方法以人工采摘为主,如是秋末一次性采收,不能将叶片采光,应保留枝梢先端的叶片,采叶量为叶片数的70%~80%。叶片采摘后应摊开晾干,厚度不要超过10cm,严禁太阳曝晒,注意经常翻动,干至用手抓起能脆碎为好,然后打包贮藏或销售。

参考文献

[1]曹福亮.中国银杏[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采收技术范文篇10

关键词:苋菜;生理特性;无公害;栽培技术

苋菜又名青香苋、红苋菜、野刺苋、米苋等,为苋菜属中以嫩叶为食的一年生蔬菜。苋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以增强体质,苋菜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所含的蛋白质比牛奶更能充分被人体吸收,所含胡萝卜素比茄果类高2倍以上,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强身健体,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长寿菜”之称,苋莱中铁的含量是菠菜的1倍,钙的含量则是菠菜的3倍,在新鲜蔬菜中是比较高的。而且苋莱中不含草酸,所含钙、铁进入人体后很容易被吸收利用。因此,苋菜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对骨折的愈合具有一定的食疗价值,并能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防止肌肉抽筋;苋菜中丰富的铁和VK,可以促进凝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并提高携氧能力,促进造血功能等;此外,苋菜性味甘凉,可以清利湿热,清肝解毒,凉血散瘀,对于湿热所致的赤白痢疾及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目痛、咽喉红肿等,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苋菜原本是一种野菜,近几年才摆上餐桌。由于其耐热性较强,所以是夏季的主要绿叶菜类之一。随着设施蔬菜栽培的发展,苋菜可以进行周年生产,供应市场需要。

一、生理特性

苋菜喜温暖,较耐热,生活适温为23~27℃,20℃以下植株生长缓慢,10℃以下种子发芽困难,植株生长基本停止,高于30℃,产品品质变劣。要求土壤湿润,不耐涝,对空气湿度要求不严。属短日照蔬菜,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易抽薹开花。在气温适宜、日照较长的春季栽培抽薹迟,品质柔嫩,产量高。

二、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2.1.1圆叶种。叶呈长卵圆形至阔卵圆形,先端钝圆,叶面常有皱纹,全缘,生长期50~60d,生长较慢,晚熟,产量高,品质柔嫩。如成都蛾蛾苋、重庆大红袍、上海红圆叶和白米苋、南京木耳苋、武汉红猪耳朵等。

2.1.2尖叶种。叶呈披外形,叶面稍皱,全缘,生长期40~50d,早熟。如成都剪刀苋、浙江一点红、南京秋不老、上海尖叶红米苋。

2.2栽培季节

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在2月播种,可在4月上中旬上市;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分期播种,其生长快,采收早,可在8~9月蔬菜淡季供应;在11月中下旬播种,春节前后上市。

2.3整地作畦

播前15d耕深15~17cm晒垡。结合整地施有机肥22.5~30.0t/hm2、饼肥300~375kg/hm2、高效复合肥225~300kg/hm2作基肥。然后作畦,畦宽2.8~3.0m,畦间挖宽25~30cm、深18~22cm的沟,畦面整细整平,上虚下实。

2.4播种覆盖

苋菜多数采取直播,也可移栽。因种子细小,播种前要精细整地,一般采用撒播,用种量11.25~15.00kg/hm2。播种时为了均匀撒播,可将种子掺上适量细沙均匀撒播到畦面,用脚踩实镇压或覆盖1层粪土,再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播种时地温最好稳定在15℃,温度控制在23~27℃。

2.5田间管理

在浇足底水的基础上,出苗前不再浇水,5~7d即可出苗。子叶出土后,撤除地膜进行第1次除草间苗。长出2片真叶时再进行第2次除草间苗,并追第1次肥、浇第1次水,一般追施氮磷复合肥150kg/hm2,隔15d再结合浇水施第2次肥,施复合肥75kg/hm2,以后每采收1次,追肥浇水1次,每次施肥75~150kg/hm2,或施稀薄人畜粪尿肥15t/hm2。

2.6中耕、整枝

幼苗生长期间要及时中耕除草,以免草荒影响苋菜苗生长。苋菜多次采收的还要整枝,当主枝采收后,可在主枝基部留2~3节,促进侧枝萌发,以达到提高产量的作用。

2.7病虫害防治

苋菜抗病性较强,主要病害是白锈病,可用粉锈宁或代森锰锌防治。虫害是蚜虫,可用吡虫啉或避蚜雾喷雾防治。

2.8分批采收

苋菜是一次播种、分批采收的叶菜。第1次采收,多与间苗结合。一般在播种后40~45d,当苗高10~12cm、具有5~6片叶时,陆续间垄采收。苋菜主要以其嫩叶为食,因此采收要及时,否则纤维增多,品质降低。采收时要掌握收大留小、留苗均匀的原则,以增加后期产量。采收后追肥。

参考文献:

[1]习再安,藏辉先.大棚早苋菜套种早辣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2001(3):23-24.

[2]洪花.夏露地苋菜栽培措施[J].农业知识:瓜果菜,2009(6):11.

[3]沈亚丽,丁克友,刘鹏程.早春苋菜种植技术[J].上海蔬菜,2009(3):47.

[4]滕雪梅.苋菜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0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