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5:45:28

采编

采编范文篇1

在采编部度过了半学期的时间,我充分体会到了学姐学长们给我的关怀关注。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大学生活活的目标,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温暖,看到了团结,成熟了心智。每一位成员都是那么的热情真挚,都是那么的努力刻苦。在我们精诚合作之下,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任务,部长:我们亲切的博哥,永远是笑着分配我们的任务,似乎那不再是繁重的作业,而变成了我们愉悦的游戏;平哥,永远热心的帮我起着节目的名称,无论什么时间,他都是细心帮我;张瑶学姐时而故作严肃却平易近人的笑脸,会在我们迷茫糊涂的时候心急跺脚,流眼泪;唐明凤学姐那张抹真诚的温柔的笑容总会在我们心灰意冷时给予最大鼓励;时尚学姐可爱滑稽的和我们一起蹦蹦跳跳,苗苗姐耐心的指导帮助,陈钦仰学长多情洪亮的歌喉,还有溪细柳学姐的书,那般看了看不懂,却舍不得还回去的书。

原来,短短的三个月,可以回忆这么多,这么多。

无聊时,还可以清晰的记得当初过五关斩六将的来到这里,而如今,剩下的战友却寥寥无几。有几分落寞,几抹忧伤,几缕愁思。那些可爱的战友们,真心的希望,你们可以再找到你们的天堂啊,而这里,采编部,就死我的天堂了。

采编,虽然每天繁重的埋头在文字的海洋中,没有过多的游戏娱乐,要斟酌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每一个词语,文字;忙到深夜,还要仔细斟酌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语病,还要考虑到是否朗朗上口,播音读起来会不会拗口,尽管,我们睡得比别人晚,但当我们,站在播音间,听到波音认真的斟酌字句,悠扬婉转的通过麦克风转到校园各地时,一切都不重要了,只要有这一刻的满足,一切真的都微不足道了。

作为一名采编,所追求的也便是这么半小时的时间了啊!

我们来到采编部的初衷,都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因为在这个飞速发展,竞争如此激烈的二十一世纪,只有强大了自己,才能立足于社会,发迹于人潮,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但这不仅需要我们干练的能力,还需要我们有过硬的素质,和高尚的人格修养。而这些又从何而来呢?只有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积累总结,才能一步步完善自己。通过工作,我也确实获取良多,受益匪浅。但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从而完善自我。

采编范文篇2

两个月的磨刀练阵,按理说,自己到底是宝刀还是锈铁应该可以从这些日子的点滴表现中露出应有的光泽了,然而直至目前,我却对自己这些许的光泽没有信心——虽然我坚信自己不是锈铁!

两个月来,我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岗位上练兵,前个月在电编部学习新闻采编,后一个月是在办公室做临时的文秘工作。

首先说说在电编部的工作心得。在电编部一个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新闻工作可以在快乐中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这期间我一直都是在远离父母亲人的视线之外享受着逍遥自主的生活。虽然在学校里也有师长的关爱与教诲,但总有一种仰承的距离感,缺少家庭特有的温馨。本以为毕业参加工作后,这种人际关系的距离感、层次感只可能加强,但在电编部工作让我惊喜地发现自己原先的判断错了。电编部容主任、韦副主任、廖副主任三位领导都对我们这些新人亲切有加,特别是容主任,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态经常和我们一起打球,坦怀聊天,非但不摆领导的架子,而且还以慈父的关爱之心在引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温情。而其他大部分的老同事,也对我们这些新人投以真挚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们随时给予热情地指导;工作之余,大家开怀谈笑,不分彼此。记得刚到一周的时间,电编部新老同事以及三位领导就已经打成一片,给我的感觉是上下同心。正因为如此,在电编部工作,让我体会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欢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1、基本学会使用和维护摄影机;2、基本掌握会议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拍摄和采写的区别;3、基本了解并初步学会编辑新闻摄像带;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摄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一个月的时间,我配合各位师兄一起完成新闻采写近15篇,自己独立完成的采写作品5篇。主任每次安排的采访任务都基本可以顺利完成。

在这期间,工作上最大的不足主要有:1、新闻拍摄技术相对落后,画面的稳定性不够;2、新闻的采写比较古板,缺乏新意;3、新闻的敏感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对与会议新闻相关联的社会性新闻把握不足等。

8月初我开始被调到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协助钟主任开展日常办公接待和文秘拟写等。

显然,办公室的工作环境与电编部迥然相异。虽然钟主任与电编部的容主任一样,对我关爱有加,体贴不减,同样让我深深感受到一种父爱的慈祥与特有的威严,另外还有同事彭秋霞姐和周光明兄的友情关心与帮助,但却逃脱不掉办公室特有的按部就班的沉静环境。这多少让我喜欢热闹的性格有些不很适应。幸好有钟主任以及其他几位同事的友情关心帮助下,我较早地克服了波动的心思,全身心投入到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环境中。

经过一个月的工作学习,我做出了一定的成绩:1、独立完成并印发了两期《简报》;2、配合办公室其他同事开展日常接待、后勤服务和卫生清理工作,并具体负责杨副局长办公室的卫生打理;3、负责部分公文打字和复印登记工作;4、在钟主任的具体指导下,负责拟写相关公文,如较好的完成了自查自纠工作总结;干部职工培训工作总结;拟写完成《文字、图片、音像规范化管理》规定,并顺利通过领导审核等;5、协助钟主任组织召开“行风评议自查自纠座谈会”,并根据要求,完成“行风评议调查”统计和上送工作;6、与同事梁伟耀共同策划完成两个版面的“四五”普法教育宣传板报。

在办公室工作不足主要有:1、缺乏基本的办公室工作知识,在开展具体工作中,常常表现生涩,甚至有时还觉得不知所措;2、对我局各部门的工作情况缺乏全面具体的了解,从而影响到相关公文写作的进行;3、对电脑知识的掌握度较低,这直接影响到相应的工作质量;4、工作细心度不够,经常在小问题上出现错漏;5、办事效率不够快,对领导的意图领会不够到位等。

就总体的工作感受来说,我觉得这里的工作环境是比较令我满意的。首先是领导的关爱以及工作条件在不断改善给了我工作的动力;其次是同事间的友情关怀以及协作互助给了我工作的舒畅感和踏实感;第三就是目前正在营造形成我们局特有的“企业文化”氛围给了我工作的信心。

我知道,上面的工作表现也许不能让领导感到满意,如果完全依据这些表现来决定是否可以继续留在这里工作学习,坦白说,我自己并没有太大的信心。但我坚信自己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会表现得更好,保证让领导满意。

如果承蒙领导的信任,准许我继续留在这里参加工作,那么我想借这次机会提两点想法:

第一点:我希望能调回电编部做记者,可以的话请允许我进“思灵天地”专题组工作。理由主要是:(1)、我是中文专业,自信能够胜任该专题的文字采写;(2)、我平常喜欢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而且自以为颇有些见地,如果能够在该专题组工作学习,我的潜能应该可以得到较好的发挥;(3)、我对应急性工作不是很感兴趣,且常常感到吃力不讨好,但青睐于需要花时间思考和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真理”。这应该很适合“思灵天地”的专题策划和制作。

采编范文篇3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采编;能力;培养;策略

新媒时代,新闻传播较之前发生较大变化,呈现出及时性、多样性、个性化特点,尤其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与习惯发生较大改变,为促进新闻信息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更好传播,新闻单位应充分意识到这一改变,在新闻采编工作上积极寻求创新与突破,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采编能力,更好地满足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不同需求。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人们迎来了新媒体时代,同时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如何把握新媒体时展机遇,深入掌握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习惯,不断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综合技能,更好地适应时展,应引起新闻单位的高度重视。分析发现,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具有以下特点:交互性、个性化、多样化。交互性指新闻信息传播不再是受众单纯地接受,而是为受众提供交互的渠道,即受众阅读新闻内容后能及时反馈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进行观点交流。与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相比,交互性更具吸引力与粘性。个性化指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推送受众感兴趣的新闻信息,这一特点要求新闻采编工作对不同领域做进一步细分,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阅读要求。多样化指新闻传播渠道更为多样化,不再依赖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播。如微博、微信以及各类APP等媒介,新闻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面更广。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中出现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对新闻采编工作要求较高,研究发现,部分新闻单位的新闻采编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新闻单位长远、稳步地发展,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培养机制落后。部分新闻单位不注重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点的研究,受传统思想影响较严重,在培养采编人员上仍使用以前的制度,使所的新闻信息关注度下降、阅读群体逐渐减少。二、适应能力差。新媒体时代,人们阅读新闻信息的内容、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更愿意利用碎片时间阅读新闻信息,而部分新闻采编人员并未意识到这一变化,仍采编一些内容较长的新闻,这就很难吸引人们的阅读兴趣。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与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要求不相符合,严重影响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深度与广度,长此以往,必然影响新闻单位的稳步发展,因此新闻单位应提高认识,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尤其应在培养工作人员的采编能力上增加投入,多下功夫。

三、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能力的培养

为提高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能力,新闻单位可考虑采用以下措施:(一)改进人才培养机制。新闻单位应认真分析传统新闻采编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在明确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点以及人们对新闻信息需求改变的基础上,改进人才培养机制,尤其要认真落实以下内容:一、做好原有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新闻单位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重新审视原有人才培养制度内容中,哪些符合新媒体时代要求、哪些需要改进,同时组织专家及管理人员做好分析评估工作。二、深入分.1News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应用研究析新媒体时代对新闻采编工作的要求。新闻单位应从广大受众的角度思考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哪些采编内容符合人们的阅读需求以及读者的阅读习惯等。三、有针对性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新闻单位应结合新媒体时代要求及原有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善人才培养方式,优化人才培养内容,不断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新闻采编工作更好地满足当今时代的要求。(二)创新新闻采编形式。新闻单位应明确新媒体时代给新闻采编工作造成的影响,转变观念,需求突破,不断创新,以迎合时展趋势,为此新闻单位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调整新闻采编工作思路。新媒体时代,人们不再满足获取新闻信息这一种追求,部分人还会充当新闻信息者,新闻采编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变化,拓展新闻内容来源,调整工作思路,加强新闻采编业务方面的学习,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新闻信息的筛选与采编工作。另一方面,创新稿件内容形式。新闻单位应鼓励采编人员创新新闻内容形式,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应用一些流行语、穿插一些有趣的图片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在迎合人们阅读习惯、审美习惯的同时,促进新闻内容的广泛传播。(三)提升新闻采编能力。所谓新闻采编适应能力,指新闻采编人员能灵活采编各种类型的新闻信息,使新闻信息符合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要求,促进新闻信息更好地传播,为此新闻单位应注重采编人员业务技能的培养。一、积极开展新媒体采编技能培训活动。新闻单位应定期组织采编人员开展新媒体采编技能培训活动,邀请业内专家讲解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技巧与方法,鼓励采编人员总结新闻采编经验、分析采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讨论问题解决方案,不断提高其新闻采编水平。二、做好新闻采编工作的演练。新闻单位应注重组织采编人员开展新闻采编工作演练活动,列举具体的案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使新闻采编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同时鼓励新闻采编人员相互分享采编技巧与方法,促进新闻采编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四)提高新闻敏感度。新闻单位应注重采编人员新闻敏感度的培养。一、培养良好的新闻采编习惯。在新闻采编工作中,新闻单位应引导采编人员从不同角度解读同一新闻事件,让受众从全新的视角了解新闻事件,加深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印象,促进新闻更好地传播。二、引导采编人员注重分析不同受众的特点。为采编出更多满足人们阅读需求的新闻信息,新闻单位应引导采编人员分析不同社会阶层阅读新闻的习惯与规律。例如要求新闻采编人员浏览相关阶层的微博内容,掌握其关注及感兴趣的话题等,有针对性地采编新闻。另外,鼓励采编人员根据新闻信息的阅读情况做自我分析,使其明确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不足,多向其他同事请教,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新闻采编工作流程,及时捕捉有价值且具有良好传播效应的新闻。

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更为灵活,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层次化,新闻单位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及工作实际,研究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加强新闻采编人员能力的培养,采编出更多符合人们生活习惯、兴趣的新闻内容。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较之前发生较大改变,更加强调交互性、个性化、多样化,新闻单位应抓住这一特点,积极研究相关对策,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新闻采编能力,更好地满足时代要求。(二)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新闻单位的新闻采编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人才培养机制落后,采编人员无法及时补充新的新闻采编理念与知识,所采编的新闻信息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采编人员适应能力差,受传统新闻采编观念影响较大,采编方式单一,采编内容不符合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三)针对部分新闻单位采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新闻单位应提高认识,积极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鼓励新闻采编人员加强新闻采编新知识的学习,创新新闻采编形式;采取相关培训措施,不断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采编适应能力;加强采编人员新闻敏感度的培养,使其更好地捕捉有价值、受众感兴趣的新闻信息。

参考文献:

[1]王影.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闻传播,2016,(04):114+116.

[2]陈立新.新媒体时代下新闻采编能力的培养方法[J].新闻传播,2017,(04):109+111.

[3]李薇.新媒体时代下提升新闻采编能力的策略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7,(11):138-139.

采编范文篇4

您好!

很遗憾在这个时候向中心正式提出辞职,或许我还不是正式职工,不需要写这封辞职信。当您看到这封信时我大概也不在这里上班了。

来到广告中心也快两个月了,开始感觉中心的气氛就和一个大家庭一样,大家相处的融洽和睦,在这里有过欢笑,有过收获,当然也有过痛苦。虽然多少有些不快,不过在这里至少还是学了一些东西。

在这一个多月的工作中,我确实学习到了不少东西。然而工作上的毫无成就感总让自己彷徨。我开始了思索,认真的思考。思考的结果连自己都感到惊讶――或许自己并不适合电视采编这项工作。而且到这里来工作的目的也只是让自己这一段时间有些事可以做,可以赚一些钱,也没有想过要在这里发展。因为当初连应聘我都不知道,还是一个朋友给我投的资料,也就稀里糊涂的来到了这里。一些日子下来,我发现现在处境和自己的目的并不相同(一个月工资还不够您扣的,当然也不够一个网站的制作费用)。而且当初您好说的网线端口的事情一直没有音信了,开课的事也没有听说。我一直以为没有价值的事情还不如不做,现在看来,这份工作可以归为这一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白白浪费掉了。我想,应该换一份工作去尝试了。

我也很清楚这时候向中心辞职于中心于自己都是一个考验,中心正值用人之际,不断有新项目启动,所有的前续工作在中心上下极力重视下一步步推进。也正是考虑到中心今后在各个项目安排的合理性,本着对中心负责的态度,为了不让中心因我而造成失误,我郑重向中心提出辞职。我也将这几天(月号—月号)的事情给做完。至于剩下的事,留给其它的同事去做吧。

离开这个中心,离开这些曾经同甘共苦的同事,确实很舍不得,舍不得同事之间的那片真诚和友善。

但是我还是要决定离开了,我恳请中心和领导们原谅我的离开。

祝愿中心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采编范文篇5

大河网其实没有太多可以说的。不过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网络在现代的传媒环境中的地位真是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呀。但他却难以成为主流,至少现在不是;他缺少理性的力量,有理性的声音,但被大众的平庸声音所淹没;他的方向是什么,一时还很难说。导师说,自己的方向要兼顾网络,他的考虑是不无道理的。我也不是什么有层次的人,却有点排斥网络,尤其是我留意新闻网站的点击率时,那些最高的难有几个是真正的新闻,人们猎奇,人们发出缺乏理性的言论,人们人云亦云……我想一个有点新闻理想的人,是不会把网络当成事业。传媒对我而言现阶段我还是抱着一种理想主义的憧憬,幼稚也罢,天真也罢,我希望他是一个事业而不是一份职业。

政文部实习的时间相对比较长,去的时候正好赶着的时间比较巧。彼时正召开两会,记者们比较忙碌,所以我的机会比较多。最后的实习下来我一个半月的时间署名稿子有近50篇左右。算是比较多,主要是还有老师的照顾,真正自己写的改的有一大半。上个实习生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达到这个量的。所以是很是辛苦。谈谈收获:

一个是熟悉了的采编行情。其实我发现这个东西比新闻采编的业务更重要。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对比。在南方实习的时候老师一般第一个问题是问“你是那个学校的,学什么的。”在日报老师们则第一个问题是“你是谁的亲戚,或者谁介绍过来的。”我说不来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后来以“文化深厚”概之。如此不恰当的概括,看来这种东西真是超出了我的经验范围。断了我毕业后回的信心,这条路对我封闭的,颇为郁闷。

二是接触认识一些前辈。像一些编辑记者还是很有功底的,他们的才华不在新闻纸上体现,而是在业余的随笔之中,或者本身有一种气质。刘亚辉、宋华茹老师,尹红杰、胡延征老师,远望师兄……都是很有才华,阙爱民老师的为人给我也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不一而足。中原这篇死水微澜的地方,他们还是给我力量。

三是见识了更广的世面。这次实习对我应酬交际,以及视野的开阔,帮助很大。也培养了我一些兴趣。

四是对新闻采编的进一步认识。党报的新闻风格熟悉。

这段时间来欠缺的地方主要是跟老师主动交流请教的机会不多。对他们写作风格的认识不深。只写了自己一篇很满意的文章后来被删减了三分之一sigh。

在夜班实习,让我从来没有这般关注过版面。与此同时,让我第一次见识了报纸的编辑流程。熬了好几天还是比较满足,唯一遗憾的是没能自己亲手画画版试试。时间太短。

采编范文篇6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图书馆;采编服务创新

高校图书馆作为收纳智慧传递知识的宝库,受大数据浪潮的影响,广大师生对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需求指数不断攀升,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采编服务工作紧跟大数据发展步伐,调整图书馆数据资源结构,通过创新性举措优化图书馆采编服务水平,提高图书馆采编工作效率,实现对馆藏资源利用最大化,为新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各项业务的发展壮大夯实基础。

一、大数据影响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新特征

图书馆作为知识收集、存储和传播的中心,服务是其价值实现的集中体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图书文献,让读者享受高质量的图书馆借阅服务,搭建好各类文献资料与读者之间的纽带,是图书馆采编工作的使命。高校传统的图书馆采编服务模式是作为高校资源建设管理的一部分,主要承担文献搜集、资源购置,进行图书加工、典藏等一系列工作。然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传统的采编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对各类文献日益增长的需求,创新采编服务模式是高校图书馆顺应时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在这一时代化进程中,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新特征愈加明显。首先,受到来自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的影响,高校图书馆采编对象逐步由传统的采编对象载体单一化向多元化、复合化转变,高校图书馆采编服务工作由过去主要以纸媒为载体的时代可谓一去不复返,磁盘、光盘、硬盘、云端等等现代化介质的出现及运用,为采编对象载体带来了多元化选择,也赋予高校图书馆采编服务多元化的新特性。大数据带来的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让图书馆运用网络化的采访工作方式成为可能,而且网络化的采访工作方式逐步为多数高校图书馆所采用,这一采编服务模式的改变,让采编人员通过后台提供的相关数据,就可以全面、有效的实现对馆内文献信息的统计管理,同时可以根据大数据解析出读者的需求偏好,列出受读者喜爱的图书清单,为接下来的图书采访提供参考标准,从而降低图书馆的图书缺藏率,提高读者借阅体验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全方位需求。另外,为全面提高采编服务水平,要求采访人员建立有效的图书采访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对读者提出的关于图书采购方面的意见反馈信息的及时收集,为开展图书采访工作提供依据,为高校图书馆采编服务工作的创新和提升不断注入力量。其次,图书编目工作是图书馆采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传统采编方式为人工作业方式,编目工作繁琐耗时,而大数据互联网的引入推动了高校图书馆图书编目方式自动化转变,大大提高了图书编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采编载体、采编方式的变化促使采编人员适应互联网信息化发展要求,图书信息资源管理、数据资源维护等现代化工作职能的转变,使采编人员的工作职能由传统的单一性的作业方式向复合化发展,对采编人员的计算机操作使用技能提出了高要求,因此采编工作人员能力复合化、综合化也是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特征之一。

二、高校图书馆采编服务工作问题探析

大数据的普及和运用,为高校图书馆采编服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带来契机,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不断进行内部结构调整,带来了服务质量与水平的双重提升,然而,在这一时代化进程中图书馆采编服务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应该引起注意。“人才”作为推动高校图书馆采编服务工作创新的内核,搭建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采编人员队伍是根本要求。由于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自动化发展,要求采编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图书馆管理经验和精湛的计算机运用技能,然而纵观当前国内高校图书馆采编人员队伍结构存在明显不足,主要存在年龄结构分布不均匀、学历层次、知识架构与岗位职责不匹配等问题,如果不及时作出人员结构调整势必影响采编服务水平的提升增速。由于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造成馆藏图书资源与学科建设发展需求方面存在差异,无法实现全面均衡的满足读者的图书借阅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建立系统化的图书检索功能,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探讨出读者借阅偏好,继而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采编服务内容,在更好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避免馆藏图书与读者需求不匹配,而出现的大量图书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提高图书的利用率,真正发挥出高校图书馆的采编服务能力。

三、借势大数据构建完善的采编服务体系

为强化高校图书馆采编服务能力,全面推动图书馆采编工作现代化、信息化发展,为高校图书馆采编服务工作实现健康稳步发展夯实基础,各大高校应针对图书馆采编服务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新时代高校图书馆采编服务工作的完美蜕变。比如,高校可以通过搭建科学合理的图书馆采编人员培养机制,加强专业化的采编人才队伍建设,秉持尊重人才发展人才的原则,采用科学的配置方式对人才层次结构进行细分,以促进采编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高校可以通过制定健全的采编服务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以现实需求为依据编制符合高校图书馆采编人员的管理条例,以合理有效的方法对采编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做出考量,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带动采编人员工作热情,激发服务创新潜能。此外,高校可以充分挖掘利用大数据的作用,对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流程做出进一步优化,通过撤销冗余环节进而实现采编工作效率的提升,通过对人工手动编目与自动化编目工作流程的资源整合对采编结构进行调整优化,以简洁、高效、精准的服务风格树立高校图书馆采编服务新风。

参考文献:

[1]来存霞.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策略优化[J].中外企业家,2017(05):236+238.

采编范文篇7

1.现阶段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问题

1.1内容单一乏味,形式过于模式化。广播电视争取受众的关键点就在于其内容方面,只有做贴近群众生活的内容,提高内容质量,展现具有创新形式的音频和画面才能吸引受众。而内容单一乏味,形式过于模式化恰巧是广播电视目前发展中面临的严重问题,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广播电视采编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要性,对相关的采编工作问题没有进行系统有效的分析解决,导致问题一拖再拖。在内容上,采编工作进行中过于注重对政府部门会议的报道,贴近群众生活的题材较少,没有抓住人们日常所关心的话题。由此看出,广播电视采编工作不仅要从工作形式上进行创新,播报内容也要牢牢抓住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达到吸引受众的良好效果。1.2采编内容流于表面。广播电视采编工作往往流于表面,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造成内容没有对问题形成深刻的认识,达不到受众对所播内容的要求。广播电视采编工作在进行过程中体现的一大问题是,对内容进行采编时缺乏针对性,往往是多个角度的拼凑,广播电视内容应该是纵向、深层次发展,而采编工作体现的是横向、多角度限于表面的挖掘,造成内容没有深度的现象出现。这样的后果是造成广播电视没有起到应有的播放效果,记者的采访角度往往不是受众想了解的内容,应在日后工作过程中,加强对采编人员的培养。1.3工作人员业务素养不高。广播电视采编人员业务素养不高是目前广播电视发展中面临的另一重大问题。现阶段,由于新媒体力量的冲击,很多广播电视工作人员消极工作,看不到工作发展的前景,加上采编人才的大量流失,导致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较慢。很多采编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没有体现出专业性和高素养,对内容的采访、剪辑与报道抱着应付的工作状态,广播电视受众日渐减少。还有很多采编人员在采访过程中,没有进行专业性的采访,而是以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采访,严重影响了广播电视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创新广播电视采编工作的有效途径

2.1发展多渠道采编工作。首先,要保证广播电视采编工作紧跟时展的步伐。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工作,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挖掘内容的真相。广播电视要想具有创新性的内容,就要拓宽内容资料的收集,从多个层面进行材料的丰富,为受众提供喜闻乐见的节目。其次,以往的广播电视采编工作方式过于传统化,没有从受众的角度去看待广播电视的发展,没有更好地了解受众的心理。新时期的广播电视采编工作要从根源上抓住受众的心理诉求,展现广播电视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赢得受众的信任,这才是广播电视制胜的法宝。2.2内容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广播电视以往的横向、多角度挖掘形式要继续保留,新时期广播电视发展还要结合纵向、更深层次的挖掘,确保广播电视内容的有效性。采编工作人员要做好内容上的充实工作,思考如何才能引起受众的兴趣,让受众主动投入到节目收听和观看过程中。例如,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要从新闻事件真实性内容上着手,还原事情的真相,向受众展现广播电视存在的新闻价值。记者进行采访时,要运用理性思维进行采访,在编辑过程中,从细节入手,将新闻事件的每一个角度展现在受众面前。2.3重视采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采编工作人员是做好广播电视采编工作的重要因素,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要从采编工作入手,对现有的采编工作人员进行积极的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和基本素养,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扎扎实实的工作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对采编人才的引进工作,多方面引进采编人才,加强采编人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工作不断充实,加强自身理论内容的扩充和新型设备的使用技能。

3.未来广播电视发展的新趋势

3.1进行深度采编工作。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要做好采编工作的创新。实现内容上的创新,以提升广播电视内容的质量和播放价值。采编人员要多方面关注社会发展态势,注重新闻事件的挖掘与真实报道。从受众所期待的角度进行内容的介入,展现广播电视内容播放的特点和出发点。3.2提升广播电视的公信力。广播电视采编工作的进行要从提升广播电视的公信力角度入手,突显广播电视发展的时代精神,从时展方向给受众还原一个真实可靠的信息获取来源。要从政治立场宣扬积极的政治理念,跟紧党的引领步伐,响应党的号召,将政治措施落到实处。广播电视内容的播报要从引领受众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角度进行,宣扬积极向上的正确内容,从内容上做好政治导向工作,将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引领正确价值观工作做到位。3.3体现采编工作的高效率。现阶段社会发展迅速,信息更新快,广播电视采编工作要抓住这一发展要点,从采编工作自身做起,提高采编工作效率。广播电视采编工作要搞好策划,实际工作要围绕策划方案进行。要立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求,展现广播电视报道的时效性,将社会发展前沿最新动态提供给广大受众,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优化广播电视采编工作的方式,增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后劲。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广播电视采编工作要从内容上、形式上、技术上进行创新,不断展现广播电视业发展的新时期特点。抓住受众的心理,从更深层次的内容角度进行广播电视的发展,促进广播电视发展的进程。广播电视要做好创新工作,延伸广播电视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从更高的层面上展现广播电视发展的创新角度,是新时期广播电视发展面临的新要求。只有将广播电视工作做到位,才能激励广播电视工作不断地发展前进。

作者:张安玲 单位:榆林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李芬.新时期广播电视采编工作的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6,07:140.

[2]李莉娜.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4,21:105.

采编范文篇8

关键词:采编播;人才培养;教学思维

融媒体的概念要与传统媒体对比分析。融媒体时代,通俗来讲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介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实现资源互通、利益共融目的,融合是一种合作,这种合作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高等艺术院校在进行专门人才培养时,应顺应时展趋势,保留原有的优势,在新媒介背景下培养出更符合时展趋势的人。

一、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文的核心概念是“融媒体”“人才培养”。首先,人才培养一直以来是各大高校教学的过程中研究的核心内容。人才培养是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被选拔的人才需要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而高等专业艺术院校正是对艺术类人才进行专门化、专业化的培养。其次,本文的研究背景聚焦于融媒体时代,“融媒体”不仅是传播方式、手段、载体的融合,也是传播组织和传播机构的融合,是将“媒介”与“媒体”两个概念融合在一起的全新概念[1]。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它覆盖了“全媒体”的内容,在“全”的基础上进行“融会贯通”。国内大多数学者致力于融媒体时代记者的发展方向及角色转变的研究,但是,专门针对采编播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与融媒体时代背景相结合的研究较少。而国外并没有播音主持以及采编播这个专业,相关人才的培养也都在传播学、新闻学以及其他学科中的相对应专业领域内研究和培养。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所开设的采编播专业是各大艺术类高校中较早开办的。采编播专业是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下的一个专业方向,该专业方向正是基于教育环境的改革,并根据自身专业方向的特点进行的全新的定位和研究[2]。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将采编播这一专业置于大的环境——融媒体环境中。在这一环境中,去思考采编播专业的人才培养,则思路能更清晰、明确,也能更符合当下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采编播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传播理念、传播内容、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的改革,以真正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采编播人才的需求。

二、融媒体环境对采编播人才的新要求

采编播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纵观现今媒介环境的大变革,要求采编人员具备复合型的能力,需要能适应传统媒体又能适应新媒体的发展,面对社会媒体迅速发展的现状,努力培养及采访、编辑以及播音于一体的传媒人才,研究要如何进一步推进采编播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研究抑或是对采编播专业学生应对未来发展,均具有积极的意义。正是基于融媒体的大环境,采编播专业人才的培养更需要能够在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进行更加深入地转变。采编播专业原有的培养方向注重采访、编辑等内容,对其人才的培养更多地集中于记者方向的培养。如今,教师根据全新的媒介环境,对其原有的培养方向、培养定位进行了全新的改革,逐渐转变为采、编、播这三种方向同步进行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比播音与主持专业中的主持与播音方向的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拍摄、编辑等技能,即具备从编导策划一直到拍摄、后期这三方面的能力。作为一名传播者,采编播专业的学生可以运用播音技巧进行播报,传播给更多的观众真实的信息;可以运用采访,将新闻中最为关键的内容第一时间真实地传播给观众;可以运用镜头,拍摄更多新闻画面,让观众能直观、清晰、真实地看到新闻的第一现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是采编播专业的学生所具备的一专多能的专业技能,这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去除了传统的“播音腔”,不再一味地安于现状,传播的内容也不再单一化,这也是采编播专业与纯播音专业的学生之间的最大区别。在融媒体环境下,传播者不再仅仅局限于公共传播机构。在传播内容上,互通互联的传播方式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并且是最为有效地、及时地、真实地传播给大众。这样,大众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接收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地去选择。主持人、记者也不再是单纯地局限于要字正腔圆、语音规范这样的传播形式,需要面对融媒体的发展,对自身的角色进行更加合理的定位。在有声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方面,被赋予了主动权的受众打破了单一的评价标准。单一的播报让观众产生距离感,好似所讲述的新闻内容、节目内容与身边发生的事情较远,这种传播方式仍然处于单纯的语言讲述,大众也只能单一化地去收听。在融媒体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改变这种传播形式,要能真正地将内容做到全面、细致,易于受众接受。融媒体大环境的到来,必然会给节目带来分众化,这也就要求主持人要更专业化。这对于采编播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将已经具备的采、编、播这三种能力都做到精、细、准,才能对所要传播的内容进行具象性地传播。专业化成为采编播专业需要不断加强的内容。根据上述情况,采编播专业进行了教学大纲的全面调整,将原有的偏重于播音与主持专业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删减。在添加了更多的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内容的同时,更注重实践性。同时,针对如今自媒体平台公众号的制作、短视频的拍摄也进行了相应的基础性的课程训练,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就开始接触并具备独立制作的能力,以此使培养的人才成为复合型人才。现如今信息传播速度迅猛,而内容的繁杂又使信息具备一定的标准化和多元化的形式,给受众更多直接地接触信息的机会。这便需要主持人、记者及自媒体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更多准确的信息内容,通过图片、文字、图文结合、音频、视频等多元化形式进行信息内容的传播。这对播音员、主持人、自媒体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融媒体环境中越来越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新闻报道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为传播带来更大的变化。如今,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在新闻采访报道中已经成为常态,传统的采访、编辑和制作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这就要求媒体工作人员能够对各种技术应用自如,方能更好地驾驭节目的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三、采编播专业人才培养思维的转变

面对媒体的迅速发展,高校应培养集采访、编辑、播音于一体的新型传媒人才。如何进一步推进采编播人才的培养,适应新时展的要求。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应进行思维的转变。如今媒介环境的大变革要求采编人员具备复合型的能力,即既能适应传统媒体又能适应新媒体的发展。笔者在之前《采编播的教学探索与思考》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教学思维的改变、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以及学生未来就业等问题进行过细致的预测和分析。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主要针对采编播专业学生“文字—视频”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理论素养、“播”技能的培养进行了更加系统的实践和总结,对专业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那么,如何转变原有的采编播专业人才培养的思维,运用新媒体思维、短视频思维进行多维度教学?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突出新媒体技术

进一步深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突出新媒体技术核心培养理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大数据分析传统媒体主持人与新媒体主持人的受众和被关注程度的差异性。教师要能够根据采编播专业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其个性化特点进行思维方式的培养,根据现代社会和媒介环境的变化进行全方位的节目内容的设计和策划,从而真正培养个性化的采编播人才。融媒体时代,无论是主持人还是记者都应不断地转变思维模式,以此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受众对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喜欢有创新性的节目内容,媒体从业者固守原有的思维方式,其创作则会失去创新性,也就无法留住受众,无法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从而影响节目的收视率。互联网思维需要媒体从业者能够更熟悉互联网的传播特点,根据其传播特点进行内容的制作和传播,如网络节目、短视频以及由短视频而产生的微综艺、微节目等形式。节目传播形式的不断改变,主持人的语言、沟通技巧及其制作方式、传播形式、运营方式等都需要据此而改变以适应互联网的传播特点。互联网思维的运用,丰富了节目的形式和主持人的语言,在此可以将众多的互联网流行语合理地融入其中,促使主持人与网络视频节目相互融合,通过主持人的创新思维,使融媒体的传播环境得以优化。创新思维的产生,传统思维的转变,新思维与节目思维的契合,形成了节目内在的思维模式,进而形成了品牌节目风格化的内在思维特征。对于学校、教师而言,能够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目的、方向,真正地实现人才培养教学计划的每门课程和内容,才能够既体现学院自身的专业特长,又能与现代的媒介发展吻合。而所有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一个递进化的排序,从大一到大四这4年里,除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外,与实践的全面结合更能体现教学计划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采编播专业人才而言,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再以单一的记者为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媒体的发展,让采编播专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不断地提高专业素养、职业素养是采编播专业人才未来发展的有效路径。

(二)紧扣核心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采、编、播思维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将“播”作为核心能力来培养,过多地注重学生语言能力、语言素养的塑造和个性化培养。而纵观媒介环境对人才的需求,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各大电视台、电台、自媒体平台、企业等都将从原有的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也就是说,所需要的人才应该能够具备从策划到拍摄再到后期的剪辑等能力,同时又具备制片人等多方面素养。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因材施教,真正让学生从思维到能力都得到提升。采访、编辑、播音等能力的综合提高,不单纯局限于传统媒体,还立足于新媒体的制作思维、播出思维、受众思维等多方面,从而使其采访更新颖、全面,编辑更具个性化,播音更符合新媒体语言习惯等。面对采编播的多元化思维,学生要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社会所需和自身所长,不要盲目去迎合,失去了原有的专业特性和专业优势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自媒体的迅速兴起,也使众多的传统媒体开始走融合发展的道路,这为采编播专业的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因自媒体的发展,网络节目的制作、短视频的制作、网络电台的制作逐渐兴起,传统媒体纷纷进行改革。随着媒体的改革与发展,对采编播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样需要思维的改变。采编播专业从节目的制作、视频制作、电台制作等方面均具有相对完善的课程设置,而从传统媒体制作理念转变至融入新媒体、融媒体的理念,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向多维度、多视角、多元化方面发展。当然,在进行采编播人才培养中,更多的依然需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有意识、自主地选择,能够更加熟悉自身的优势所在,从而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对自身的定位有所欠缺甚至不够明晰,较为迷茫,这更需要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准确地进行引导,让采编播专业的学生能够从意识上有所认知。此外,教师也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全方面的素养。

(三)注重专业化采编播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类面临的问题也日趋复杂、专业,需要通过专业化的分工让专门人才解决专业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真正地从自身的教学思维上进行全面的转变,提高综合运用专业化工作方法的能力,熟练地运用信息化手段、互联网思维,以专业化工作的精神与态度,更好地服务于媒介。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所具备能力的程度,再进行某一项能力的深入学习和培养。让具备文字能力的学生,从策划到撰写文案都能形成文字语言,构思的内容符合整体节目的设计要求等,而不会造成策划与后期制作有误差。这样的培养能够真正地符合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同时又能够使学生的某一项技能的潜力得以激发。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社会所需人才。面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采编播的专业化培养更为重要,需要既具有互联网思维又具有专业化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以此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专业化”这一词语已经成为众多品牌的需求和必要。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有所发展,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其所在部门、企业做出贡献,真正地实现自身价值。

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以往的传播形式、传播模式、传播特性有所改变,并能真正地在信息传播上达到共享,传播的形式及内容更具大众化、平民化特点,同时能带动大众通过网络平台获取相关资源和讯息。面对日益变化的媒介环境,各大高校也开始做出改变,以真正地满足和符合时代的发展。因媒介环境的变革,社会对于传媒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当各大高校进行相关人才培养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的趋势,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叶.新媒体在推动播音主持艺术开放式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科技传播,2010(21)。

采编范文篇9

[关键词]电视问政;采编特点;采编方法

电视问政问题短片是电视问政类节目的主要内容,按照采编方法的不同,分为新闻采访和新闻编辑两部分。其中前者指的是常见的采访和访问,对民众感兴趣、比较新鲜的实时性新闻进行专题采访和报道。而后者则指的是对采访得到的新闻进行编辑、整理,从而达到全面、综合的新闻内容。无论是哪种方式,采编都贯穿整个电视问政类节目的全过程,需要结合采编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才能提升节目质量,促使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稳健发展。基于此,开展电视问政问题短片的采编特点与方法的分析研究尤为必要。

电视问政问题短片的采编特点

1.突出一个主题

一期电视问政节目一般是60到90分钟,每场问政节目都会设置一个主题,沧州广播电视台的《问政面对面》节目大多是以市直某个部门为问政单位,有时也对敏感的民生关注热点进行问询。电视问政节目具有很强的舆论监督性,根据市委市政府围绕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抓落实的重要举措,进行主题的选择和裁定。此外,市民的各种爆料线索也是采编工作的宝贵素材。从选题、策划、拍摄到最后的编辑制作播出,一定要紧扣节目主题,针对某个事件抓好纵深,透过现象体现问题本质,对报道问题进行充分把握,找准问题要点。同时,电视问政问题短片还具有很强的保密性质,需要在节目直播或者正式录制的现场进行播放,而不能提前公布,从而在现场起到营造主题氛围,托起整期节目的效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契合群众生活

为提升节目播出效果,电视问政问题短片采编,要更加讲求节目的节奏和受众人群的关注点,比如,“马路菜市场”是“创城”中存在的问题,此种电视问政问题短片能够让受众人群更有耐心地倾听嘉宾的回答。通过刨根问底式的访问,能够将“马路菜市场”的形成原因、解决方案等进行更好的体现,让观众明白“马路菜市场”对“创城”造成的影响,给城市进程稳步推进带来的问题,从而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促使“创城”相关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问政问题短片的播放形式愈发多样化,不同的播放形式有不同的采编标准。电视问政问题短片作为具有舆论监督性质问政类节目的核心,在进行采编过程中,不但要符合节目主题的基调,更要兼顾整个电视节目的推进节奏和观众的密切关注点,以便使问政问题能够得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和处理。电视问政问题短片的基本定位是“群众问政议政、部门承诺整改”,要能够反映影响当地老百姓生活的关键性问题,并且具有整改条件。比如,“城市排水”“污水治理”“商品房销售”“棚户区改造”等。这些问题信息来源采集方便,采编难度适中,在采访时更加容易进入状态,对受众人群而言,能够受到更多的关注,能够营造一种简洁、明快、直接、干脆的印象。

3.“加法”和“减法”相互结合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全部问题阐释清楚是电视问政问题短片采编的主要工作,这就需要采编人员,懂得应用“加法”和“减法”提升播出质量。采编“加法”。包含两部分内容:其一是需要加强问题现场拍摄工作。要通过大量的现场镜头,尽量全貌地反映问题,后期编辑制作中也要展示更具说服力的镜头。比如:水污染问题是很多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采编水污染问政问题时,需要拍摄到企业排污的镜头,取得污水排放的证据,同时,还要对污染水进行取样,送到环境检测部门进行检测,提升证据的说服力。其二是充分体现采编人员对问题的应变上。要多角度、多视觉采访,通过大量的采访和分析,提炼出问题的核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采编“减法”。通常情况下体现在文稿写作和后期制作上,电视问政一部分是通过来电、来信、来访来收集线索,随着网络的发展,除原先传统的方式外,还开通官方微博账号,申请微信公众平台,开设掌上手机APP以及专门的网站等各种新兴媒体平台,信息来源多了,就需要采编人员做好“减法”。一方面,对大量的线索来源进行综合比对分析、评估分类,甚至采访核实,在甄别真假后,挑选出更能反映主题、更有利于解决矛盾、更贴近群众和中央省市中心工作的线索。另一方面,对拍摄完的素材进行取舍,选取视觉冲击力强、矛盾冲突更鲜明的镜头与采访内容,进一步提升电视问政问题短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通过素材的选择,让短片吸引更多受众。

提高电视问政短片采编效果的方法

1.保证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电视问政问题短片具有很强的舆论监督性,必须保证各项问题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以便将最新的问题、最新的解决措施告知每位受众人群。电视问政问题短片属于新型的新闻节目,如果播放的新闻是过去好几天之前的事情和问题,就不能称之为新闻。这就要求电视问政问题短片采编人员,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及时进行整理,通过“加法”和“减法”相互结合措施进行及时汇总、剪辑,在播放之前,需要对采编的内容进行检查确认,以保证电视问政问题短片播出后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2.选择更加新颖的编辑方式

编辑方式也是电视问政问题短片采编的核心内容,更是增强新闻传播舆论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电视问政问题短片采编中编辑方式单一、不及时的问题,需要结合电视问政问题短片的内容和类型,采取更加先进、科学、有效的编辑方式,确保第一手新闻素材和资料能够得到及时编辑。比如电视问政问题短片题目,对提升播放效果、增加观看量、提升宣传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一个准确、精练的题目,能够让观众对电视问政问题短片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促使实时新闻能够更快地传播。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提升编辑方式的新颖性,从而提升电视问政问题短片的冲击力和传播效果。

3.选择更加高效的采访手段

电视问政问题短片采编中,采访是核心环节,只有保证采访内容的质量,才能提升节目播放和传播的效果。针对目前电视问政问题短片采编中存在采访手段单一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扩宽采访渠道,选择多样化的采访手段,以提升采访效率。在短片采访中,采编人员要掌握说话艺术,按照采访对象的性格,问合适的问题,说合适的话,以保证被采访者就相关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讲出最真实的内容,提升电视短片采编质量。

4.“拆”与“合”做到最佳结合

电视问政节目中,短片是围绕问政部门的职责采编制作的,有时围绕某一方面,会产生一系列的采访内容,为了使节目的节奏感更强,就需要把一个问题的多方面,在前期采访中做到“合”,跳出问题看问题,在有效节约采访成本的同时,更深地挖掘新闻资源。而在后期编辑制作中,做好“拆”,把差不多类型的大问题,拆解成多个问题小片,既能保证在后期主持人发力时的针对性,又不至于短片太长,影响传播效果。

结语

电视问政问题短片要明确采编特点,选择合适的采编方法,才能提升节目的播放效果,更好地传播和扩散,从拓展采访手段、保证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加强编辑方式的新颖性等方面同时入手,可大幅度提升采编质量,保证电视问政问题短片的播出效果,提升节目的收视率,促使我国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毅.周密准备灵活采访适时微调——电视问政视频短片采编刍议[J].视听纵横,2020,194(01).

[2]高启迪.电视问政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治理能力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483(7).

[3]李尧,马冬.电视问政类节目的会话策略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450(10).

[4]张晓伟.电视问政主持人角色定位与主持策略思考[J].青年记者,2020,667(11).

[5]李嘉,田龙过.电视问政节目的组织与策划路径研究——以《请人民阅卷》为例[J].出版广角,2019,331(01).

采编范文篇10

1明晰的受众针对性

健康生活类纸媒采编人事绩效管理首先体现其较为明晰的受众针对性。该类纸媒的目标群体趋于老龄人群,兼顾中青年女性,产品必然要服务于老龄人群、中青年女性,这样才能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因而,员工绩效管理就要对各自岗位进行绩效目标确定。具体落地到编辑每一篇稿件、采写每一篇报道,落实到绩效考核上就要体现在绩效管理方案中。健康时报在采编导向上表现为,绩效考核对采编量化基本分值进行区分。如重点版面量化分值比普通版面高一些,在转版分值上也进行区分,内页版文章转至新闻版加30分,转其他内页版加20分,文章在新闻版之间互转不加分,等等。

2即时的“三向”互动性

所谓“三向”,即“‘三向’持续沟通”,是一种以读者、编者、媒体管理者三方为各自主体的开放性的互动沟通形式。这种沟通形式贯穿于采编绩效管理始终。受众需求为第一位,媒体通过网上调查、纸质报纸调查问卷、新媒体即时反馈等形式回收受众反馈的需求,编者进行采写的动态调整,媒体管理者进行绩效考核管理的动态“纠偏”等。健康时报鼓励编辑间互相写稿,但编辑给自己负责的版面写稿,稿件不计算基本工作量(新闻版除外)。这样有效地避免了编辑本人给自己编辑的版面写稿,造成内部循环、信息不流通的弊端。编辑间互为写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最后实现稿件水平的“营养均衡”,满足受众的需求。3循环的有机综合体纸媒的人事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更是一项循环往复的有机综合体。这个有机综合体既包括绩效计划的合作制订、绩效实施的动态调整、绩效评估的监控激励、绩效反馈的改进等线性过程,同时还包括各个环节中的各类考核指标设定、完成,相关主体互动、反馈等。着力于通过绩效管理过程使员工的能力提升、工作质量改进。通过绩效管理的指标管理达到对员工绩效管理的目的,最终达到通过产品(报刊)满足受众的需求。按照胡雷的绩效管理理论来讲就是要形成一套改进报刊的生产力、质量、时效性、回应性以及有效性的综合系统。

二采编人事绩效管理环节解析

1绩效计划的合作制订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流程中的首个环节,该环节由人事管理人员、采编管理人员与员工合作,对下一周期应该实现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在这个环节,健康时报采编管理人员、编务(采编中心行政主管)和员工的共同参与是前提。通过合作,制订绩效目标(量化考核内容、预期完成效果等),明确工作内容、职责。采编中心前期通过沟通合作,制订具体的、可量化的,并富挑战性的采编绩效计划目标,为下一步的绩效实施做好准备。

2绩效实施的动态调整

绩效实施是一个管理者、实施者双方追踪进展情况、找到影响绩效的障碍以及得到使双方成功所需信息的过程。合作制订的绩效计划随着工作的开展,根据外界或内部的情况、条件变化,会有相应调整。整个过程始终要保持一种动态、持续的沟通。在绩效计划制订后,健康时报采编人员按照采编选题、工作安排开展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人事管理者、具体业务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督导,几方在绩效实施的整个过程随时保持沟通,追踪计划进展情况,及时对绩效实施进行动态的修订、调整,进而提高管理者的落地水平。

3绩效评估的监控激励

健康生活类纸媒人事绩效评估是一个按预先设置的工作目标及量化标准,考核员工实际完成绩效情况的过程。绩效评估的依据既有在绩效考核开始时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关键绩效指标,也包括在绩效实施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能够说明员工绩效表现的数据和事实。健康时报绩效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定期进行量化考核公示,分周公示和月公示。周公示起到流程监控、激励的作用。月公示即月度绩效排名,直接与月薪挂钩。绩效反馈的循环改进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的末端环节,该环节利于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的改进。该环节由纸媒管理者针对绩效评估的结果与相关员工进行沟通。沟通形式包括谈话、会议研讨、业务拓展等诸多形式,通过沟通使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健康时报通过各类业务培训提高绩效考核排名列后的员工,并建立“师徒制”,结成“员工对子”,由资深员工对列后员工进行帮助,通过拟写周工作日志、会议交流、业务帮带等诸多形式提高绩效列后员工的绩效成绩。

三、采编人事绩效管理提升策略

1实施量与质的有效结合

绩效管理要多方位考虑,生活类纸媒采编人员的绩效评价,可选择稿件量化考核与内部职级评定相结合的方法,量化考核基于可计算的量化业绩,按发稿数量、转载数量、转版数量等情况设置关键的绩效指标,内部职级评定基于工作年限、岗位和能力,由评定小组评定,对采编人员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另外,在稿件产品的量化设置上建立更为完善的考评体系。一篇好的重点稿件从分值设置、周期完成要求、社会影响力等多项指标进行考评。“硬”的数量绩效考核与实质性的“软”考核结合,进行更趋于合理、科学的比例划分。最终激发员工创造力,编出、采出、拍出更为优秀的新闻作品。

2加强第三方绩效评估

考虑稿件产品的特殊性,读者和相关机构的第三方评估更有说服力。实施形式可采用报纸读者版互动、报刊读者调查问卷、其他多种新媒体形式及各类新闻评比活动等。例如网站读者稿件评价调查问卷、微信公众账号互动评价、微博稿件留言评价、参加各类机构组织的专项作品评选等等。以公正、透明为原则,增强绩效评估的公信力,达到绩效管理的预期效果。

3建立完善培训学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