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2:58:09

补充范文篇1

近年来,四川省信鸽协会就信鸽公棚举办竞赛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文件,明确了分级管理,逐级规范,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为了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引导公棚竞赛健康有序发展,现就有关问题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信鸽公棚竞赛是信鸽竞赛市场化的产物。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必然是以优取胜,以诚信赢得参赛者的支持。有志于事业发展的信鸽公棚竞赛举办者都应履行社会责任,诚实守法,取信于民。相关市信鸽协会要根据本地实际,按照中国鸽协、省鸽协的规定,制定公棚举办竞赛的市场规范,明确和细化公棚举办比赛的市场准入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公棚,市、州级鸽协不得批准其举办比赛,不得派裁判到不规范的公棚执裁。

二、申请省鸽协审批公棚竞赛的条件是:1、经当地体育行政部门或信鸽协会审查合格,并同意举办比赛的公棚;2、申报时所设奖金全额到位,并进入监管帐户;3、已举办的比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参赛者满意度高;4、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全部符合中鸽协的规定。申请省鸽协派裁判员执裁的公棚条件是:1、比赛经所在市鸽协批准;2、清棚前,奖金全额监管到位;3、公棚志愿全力配合裁判组工作。

三、信鸽竞赛是群众参与性较广的体育项目,其奖赛带有性质,操作不当可能会给社会稳定带来危害。各市、州信鸽协会要坚持原则,对经营性质的奖赛严格申办条件,严格审查把关,批准一个,办好一个。除体育行政部门和市、州信鸽协会之外,其他部门无权审批公棚竞赛。信鸽协会负责人原则上不得入资办公棚,已经办了公棚或有直系亲属参与公棚入股者,应选择其一,要么作协会负责人,退出公棚投资,要么辞去协会职务,去公棚入股。在没有退出公棚投资前,该协会负责人在审批该公棚申办竞赛时应予以回避。

四、未经体育行政部门和市、州级以上信鸽协会批准,公棚不得冒用和盗用协会名义,擅自印发竞赛规程,或在网站、杂志、传单等媒体进行集鸽广告和虚假宣传,更不得擅自举办比赛。否则构成侵权或涉嫌非法集鸽敛财和聚众。对比赛违规作假的公棚,信鸽协会有责任向公棚注册登记机构反映。由该机构对其经营的资质和合法性进行重新审理。未经信鸽协会批准的公棚,其竞赛经营行为不在协会监赛之列,其引发的纠纷概与信鸽协会无关。

五、公棚举办比赛,必须申请由市、州(包括市、州)以上信鸽协会派遣三名国家一级以上裁判员执裁,司放裁判长必须是国家一级裁判。公棚不得自行邀请裁判执裁,否则,认定比赛无效,以违规造假论处,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信鸽裁判员未经所属协会委派,其裁判行为无效,裁判员不得擅自接受邀请参加公棚比赛执裁,作为信鸽裁判的一条纪律规定,违者必须严肃处理。公棚竞赛结果不仅涉及参赛者荣誉,也涉及参赛者经济利益,相关利益群体十分关注。裁判人员必须严肃认真,高度负责,公正准确地执裁,不能敷衍了事,甚至参与作假。违者根据裁判员处罚条例,报请主管部门予以相应处罚,直至撤消裁判资格。

补充范文篇2

一、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滩涂围垦、旧村复垦等项目来落实耕地补充任务是各级政府造福子孙后代的工作,是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我区经济建设,确保我区项目用地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主动采取有效措施,深入宣传耕地补充工作的重要意义,动员发动全体干部职工和群众积极参与、支持耕地补充工作,通过落实补充耕地项目,保证全区耕地占补平衡。

二、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1、各镇街是补充耕地项目业主和责任单位,负责制定补充耕地方案、项目申报和组织实施,负责对项目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的管理。抽调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专职负责耕地补充工作,同时要特别重视已动工及已申报未动工项目的组织实施,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2、国土资源分局是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各镇街申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海滩涂围垦开发耕地项目及旧村复垦项目,负责区级土地开发项目立项审批、验收等工作,并积极配合做好项目的日常管理、资金拨付等工作。区财政局负责项目省市级补助资金拨补、监管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立项。区海洋与渔业办负责指导配合区国土资源分局做好海滩围垦开发耕地项目的申报等工作。区农业局负责指导配合区国土资源分局做好区级耕地开发项目的立项审批、验收等工作。区效能办负责督促、检查各镇街、区直有关单位年度补充耕地任务和往年补充耕地项目完成情况。

补充范文篇3

一、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企业管理职能未得到发挥。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多采用自主管理、基金封闭运行的管理方式。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补充医疗保险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方式保守;对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政策研究不透彻,致使补充医疗保险未能发挥应有的保障和补充的作用。2.岗位人员配备制约管理服务水平提升。企业因人力资源所限,未配置专人负责社保管理工作,多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由于非社保专业管理人员缺乏补充医疗保险管理经验,在补充医疗保险政策把握、工作流程规范、支付及时率、业务进度查询等方面无法满足管理服务工作需求,致使广大参保职工对补充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存在不理解、不满意情绪。3.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主要体现在:一是报销系统无法满足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差异化给补充医疗保险报销带来的需求;二是补充医疗保险信息数据无法实现统一和共享,单一的应用功能严重影响业务处理工作效率和报销的准确性。

二、提升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水平的措施

第一,充分发挥企业的管理职能。企业指定补充医疗保险运行的相关政策时,需要兼顾企业的偿付能力和企业职工的医疗需求。职工的补充医疗报销需求与企业所处的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报销水平是负相关的。补充医疗是对基本医疗不能兼顾的费用报销的一种补充,在考虑到企业偿付能力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向大病、重病的报销倾斜。由于基本医疗保险会根据基金收支情况及时调整对药品目录以及不同病种报销的比例。企业补充医疗也应根据资金的收支情况以及职工的病种情况及时调整报销的政策。在全面了解属地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基础上,将其有效的糅合,本着兼顾公平、提升保障的原则,制定统一的住院及门诊大病报销比例,提高企业职工,特别是患大病重病职工的医疗保障水平。制定住院及门诊大病报销比例的数据模型,优先保障职工住院、门诊大病,以及患大病重病职工医疗待遇,剩余基金用于补助职工门诊医疗费用及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外的费用。每季度对各分公司住院及门诊大病报销数据做出评估,年底计算各分公司住院及门诊大病费用支出平均数,用于测算次年各项报销的支出的比例和侧重点。第二,大型企业在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时候应设置相关专业管理岗位,由专人负责补充医疗保险的管理。补充医疗保险资金也应设置专门账户,做到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专人管理有利于补充医疗保险政策的及时更新、资金运行的安全可控和执行相关政策报销医疗费的效率提升。第三,提升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企业职工个人医疗档案。创建一体化信息管控平台,实现管理流程与信息系统有力聚合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创建集参保人员信息管理、基金计提、统筹金上缴、基金结转、统筹金管理、报销进度情况查询、补充医疗保险政策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补充医疗信息化管控系统平台。实现企业对基层单位补充医疗保险管理实时监控,职工可自行发起报销流程,形成“自助式”职工医疗费用报销模式。通过状态触发功能将补充医疗保险业务流程与职工管理、薪酬管理等人资其他专业业务流程有效衔接,形成人资管理各专业业务流程的闭环管理。第四,创新补充医疗保险报销服务方式为适应管理模式、经办方式、参与主体等一系列的变化,创新引入“第三方”报销服务专业机构,通过专业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可有效设立防火墙,有力防范和化解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业务操作风险。第三方服务机构根据公司制度办法的要求,配置报销理赔及后续服务的专业团队,凭借其专业、灵活、多样性和差异化定制的特点,为员工提供专属化服务,使补充医疗保险报销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作者:杨梦之 范仁军 单位:国网大连供电公司

补充范文篇4

关于拦标价设定

依据《省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评标、定标暂行办法》(建【】)第二十条:“拦标价综合计算法主要是为了控制投资和防止投标人相互串通抬高标价,采用不正当竞争所确定的评审方法。拦标价可分为‘明拦标价’和‘暗拦标价’,通常情况下应采用‘明拦标价’的规定,凡市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标均采用明拦标价。招标项目经预算审计后,拦标价由招标人会同发改、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及检察机关和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研究确定,结果报市政府批准后,于开标截止时间3日前书面通知所有投标人。

关于工程造价编制

招标项目由设计单位编制工程概算,招标人委托具有相应资格能力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编制工程量清单及工程预算,审计部门负责招标项目工程造价的预算审计。

关于招标项目标段划分,工期和保证金比例确定

需要划分标段、确定工期和保证金比例的招标项目,招标人应合理划分和确定,并在编制招标公告前报市政府审批。招标人不得随意对招标公告中的开标时间、地点、工期和保证金比例等条款进行更改,如确需变更的,招标人应以书面形式上报监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政府批准。

关于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方案编制

BT项目应编制项目建议书和BT融资建设方案,经市发改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评审后,报市政府批准。

BT融资建设方案包括下列内容:

(一)项目融资建设基本内容、范围、数量;

(二)BT投资人应具备的条件和资质;

(三)投资建设期限;

(四)项目移交方式及相关程序;

(五)竞标方式和评标标准;

(六)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七)项目资金、质量、进度的监管措施;

(八)投资成本与收益测算,资源来源安排,支付合同对价计划;

(九)项目履约保障措施;

(十)项目风险和应对措施;

(十一)其他事项。

关于招标机构的采购、选定和管理

招标机构采购。按照建设工程、水利工程、土地开发整理等不同行业和不同投资额度对招标机构的甲乙级资质不同条件的要求,每个行业、每个级别以采购不少于5家为宜,原采购机构行业和资质未达到管理要求的进行补充采购。

招标机构选定。招标机构的选定工作在监察部门、检察机关和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由市招标办在采购确定的招标机构中根据招标项目的行业、资质要求,通过电脑随机选定。

招标机构管理。凡被市采购的招标机构由市招标办公室统一管理。依据《省建设工程招标机构诚信管理办法》规定,对招标机构信用考评实行动态管理,对不合格者,取消在市的资格。

关于评标专家的确定

评标委员会专家成员由招标人在招投标监管部门的监督下,从全省综合评标专家库内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通过网络终端随机抽取确定。对标的额500万元以下的项目,在地区专家库中抽取;对标的额500万元至3000万元(不含3000万元)的项目,在省内周边地级市专家库中抽取;对标的额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在沈阳、连市专家库中抽取。

关于评标办法的完善

按照《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七部委第号令)的相关规定,评标办法包括经评审的合理低价法、综合评估法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

经评审的合理低价法一般适用于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项目。

关于中标候选人的确定

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推荐1至3名合格的中标候选人并表明排列顺序,依法定程序确定中标人。招标人也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

进一步明确招投标监管部门职责

发改部门作为招标投标工作的统一指导、协调、管理、监督部门,负责全市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范围、招标方式、招标组织形式、公告、招标文件及内容的核准把关,督促属地纳税等相关事项的落实,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进行监督管理。

城乡规划建设部门负责对全市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项目以及市政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执法,受理投标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投诉,对投标人的相关资格审查,中标后合同的内容事项管理及履行情况,依法监督建设工程质量及竣工验收备案登记。

财政部门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和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

审计部门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管理,严把预算或决算审计关。

法制部门负责对招标投标活动提供法律支持。

监察部门和检察机关根据职责分工,对投标人进行行贿档案查询、登记、审批,同时对招标投标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如发现围标、串标、贿标等违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交通、国土资源、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内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执法,受理投标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投诉,对投标人的相关资格审查、中标后合同管理及履行情况、依法监督建设工程质量及竣工验收备案登记。

补充范文篇5

一、进一步扩大后备干部选拔范围和方式

(一)扩大后备干部人选范围

后备干部人选可以是机关干部也可以是事业单位干部,对于特别优秀的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经考察符合条件的也可列为后备干部人选进行管理。

(二)规范后备干部推荐程序和产生方式

后备干部推荐人选的产生可采取组织提名、考试公选、个人自荐、干部群众10人以上联合提名推荐等方式产生。

县委组织部根据组织提名、个人自荐、干部群众10人以上联合提名情况,到相关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民主推荐和测评,根据民主推荐和测评情况决定是否确定为后备干部考察人选。民主推荐、测评确定后备干部考察人选应坚持以下原则:

民主推荐中无记名投票得票未超过参加推荐人数的四分之一,个别谈话推荐未超过三分之一,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五分之一的不得确定为后备干部考察对象。

(三)组织考察。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对确定为后备干部考察人选的干部进行综合考核、考评,在考察前应对考察对象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考察预告。

(四)县委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的基础上,由县委组织部提出意见报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

后备干部名单以适当方式向呈报单位党(工)委(党组、总支、支部)反馈。

二、进一步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结构,不断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

后备干部的数量一般按照领导班子职数正职1∶2和副职1∶1的比例确定,正副科级后备干部动态保持在100名左右(正科40名、副科60名)。正科级后备干部一般应以30岁至35岁的干部为主体,30岁以下的干部要有一定数量;副科级后备干部一般应以25岁至30岁的干部为主体,25岁以下的干部要有一定数量,特别优秀的也可适当放宽上述年龄限制。

后备干部队伍中,条件比较成熟、近期可提拔使用的人选,一般不少于同级后备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

后备干部队伍中女干部的比例,应当不少于15%,少数民族和非党干部要占一定比例。

后备干部队伍中应当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干部,形成合理的专业和知识结构。

三、实行后备干部分类和动态管理,始终保持后备干部的生机与活力

(一)对后备干部进行科学合理分类。根据后备干部所学专业、工作表现、工作需要等实际,将后备干部分为党政类、经济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政法类四个类别。党政类指熟悉党务工作,大局意识强,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干部;经济管理类指懂经济、会管理的“经济型”干部;专业技术类指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达到一定业务水平的干部;政法类指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的干部。后备干部的分类采取后备干部个人申报,县委组织部根据后备干部工作能力、工作经历、专业知识、个性特点等情况进行考核认定,分类管理。

(二)加强对后备干部的跟踪考核。县委组织部和各相关单位党组织要加强对后备干部的跟踪考核和管理。单位党组织每半年要负责组织对后备干部进行一次考核或谈话,主要从后备干部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态度和贯彻落实情况、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目标情况、工作思路创新和廉洁自律情况等方面多视角、全方位地考察后备干部,并作出一个阶段性的评价报县委组织部。

(三)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对后备干部要多压担子,加强对他们的帮助教育,强化后备干部树立全局观念,群众观念,善于站在宏观高度分析和处理复杂问题,使后备干部养成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处事风格,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形成开拓进取的创优意识和淡泊名利的良好风尚。同时,要对后备干部在维护班子团结,严格纪律上提出明确的要求。在后备干部思想出现波动或其它苗头性问题时要及时谈心,及时督促,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大限度地教育和爱护干部。

(四)实行备用期限时制度,确保后备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后备干部最长备用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县委组织部要适时对后备干部进行了解、掌握,根据单位党组织对后备干部的评价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对那些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廉洁自律方面出现问题,工作实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群众意见较大或威信不高和有其它不良表现,不适宜再作为后备干部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并补充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和充足的数量,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四、拓展后备干部培养方式,切实提高后备干部综合素质

县委组织部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后备干部进行培训,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后备干部实行“交叉互补式”培训。对党政类、政法类后备干部,要重点进行经济、法律、科技、金融等内容的培训;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后备干部,要重点进行政治理论、领导方式方法等内容的培训,避免担任领导后“只讲政治、不懂经济”或“只懂业务,不讲政治”的瘸腿现象发生。培训采取选送到党校、行政学院和高等院校学习深造,开办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村委会或县属部门挂职锻炼,适时对后备干部进行轮岗、交流,组织到经济发达地区、革命老区考察和学习,组织对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或者理论研讨等方式,保证后备干部每年参加理论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20天,切实提高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

五、抓好“备用结合”,创新使用途径

县委组织部要围绕全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促使后备干部早日走上领导岗位。

补充范文篇6

1试验区基本概况

试验区位于2010年建成的宁夏中部干旱带下马关高效节水限额灌溉区内,该区总面积1万hm2。区域设计供水流量1m3/s,设计灌溉定额750m3/hm2。试验区选择在下马关限额灌溉区的以色列滴灌技术示范区西三单元,采用蓄水池调蓄,库容80万m3,年供水总量540万m3,蓄水池正常水位与试验区相对高差40~125m,实施自压滴灌。试验区主要土壤类型为黄绵土及灰钙土,0~30cm土壤容重为1.43g/cm3,30~60cm土壤容重为1.56g/cm3,试验区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为16.3%、pH值8.36、土壤有机质5.23g/kg、速效氮35mg/kg、速效磷5.3mg/kg、速效钾151mg/kg。试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57mm,其中7-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8%。试验区种植的主要特色作物为红枣,套种作物有马铃薯、玉米、向日葵、大葱、西瓜。本研究选择玉米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限额灌溉制度研究。

2试验设计

(1)试验设计。试验玉米品种为宁原单1号,限额补灌方式采用滴灌、穴灌方式[1]。滴灌试验采用3因素(覆膜、灌溉次数、灌溉定额)、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其中各因素试验水平为:覆膜(双垄沟全覆膜、平地起垄半覆膜);灌溉次数(3次、4次、5次);灌溉定额(225、450、675m3/hm2),共有10个处理。穴灌试验采用3因素(覆膜情况、灌溉次数、灌溉量)、3水平正交设计,各因素试验水平为:覆膜(全覆膜、平地起垄半覆膜)、灌溉次数(3次、4次、5次)、灌溉定额(225、375、450m3/hm2),共有7个处理。(2)试验小区布设。玉米滴灌灌溉制度试验共布置2种集成模式[2][3]的试验处理10个,其中半覆膜膜侧种植小区5个,双垄沟全覆膜种植小区5个,每个处理重复3次。玉米穴灌灌溉试验共布置2种集成模式的试验处理7个,其中半覆膜膜侧种植小区4个,双垄沟全覆膜种植小区3个。每个小区宽6m、长100m。双垄沟全覆膜为机械覆膜,半覆膜均为人工覆膜,播前施复合肥300kg/hm2。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追施二铵1次、75kg/hm2,锄草2次。全覆膜种植在宽6m的小区内覆膜3条,每条膜种植2行玉米,每行玉米配置1条毛管;半覆膜种植小区覆膜4条,每条膜种植2行玉米,每2行玉米配置1条毛管、玉米株距为35cm。

3试验监测结果

(1)玉米限额灌水监测。试验区灌水用水表计量。实际各试验区灌水与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别。各试验区设计灌溉定额、供水次数、灌水量与设计灌水情况的对比见表1。(2)生育期土壤含水率监测。对作物生育期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进行跟踪监测。根据试验监测成果,各试验中,玉米种植期、孕穗期及收获期土壤含水率比较充分,在10%~18%范围内。但在玉米拔节期、抽雄期前期、乳熟期土壤含水率偏低,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土壤含水量在6%~12%,土壤含水率低于玉米灌溉关键期控制灌溉下限指标[4-5]:拔节期50%θf(8.2%)、抽雄前期60%θf(9.8%)的标准。只是在试验灌溉定额大于35m3时缺水期稍短,灌溉定额小的缺水期稍长,总体上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均缺水受旱,说明7-8月实际试验灌水量仍不能满足作物关键生育期最低下限含水率的指标要求,作物的产量受到影响。(3)产量监测结果。由于宁夏中部扬黄延伸限额灌溉区作物全部采用套种农业措施,下马关试验基地采取红枣套种玉米农业生产模式。在套种前提下,种植的玉米单位面积留苗数量较正常单种有较大的差别,留苗数量在2.5~4.0万株/hm2,其留苗数量为单种玉米留苗数量的47%~76%,为方便与单种作物作比较,同时将产量折算为正常种植留苗5.25万株/hm2时的产量。测产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根据折算单种产量,全覆膜膜上滴灌产量最高,其次为全覆膜穴灌,再次为半覆膜膜下滴灌,产量最低的是半覆膜穴灌。根据试验测产结果分析,试验设计的灌水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不显著,但不同覆膜方式对作物的产量影响极显著,主要的主要因素。结合试验中作物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分析,实际灌水量和灌溉定额,均不能满足作物关键生育期土壤含水率下限指标要求,各试验均因关键期受旱,造成不同幅度的减产。(4)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结果分析各灌溉制度试验小区水分利用效率分析见表3。由表3可见,在滴灌灌溉制度试验中,全覆膜双垄沟种植+膜上滴灌模式的平均产量为11040kg/hm2,灌溉水生产效率达到16.65kg/m3,考虑降水资源的利用,总体水分利用效率达到3.2kg/m3。半覆膜膜侧种植+膜下滴灌模式的平均产量为9360kg/hm2,灌溉水生产效率达到33.3kg/m3,考虑降水资源的利用,总体水分利用效率达到3.42kg/m3。在穴灌灌溉制度试验中,半覆膜膜侧种植+膜下穴灌模式的平均产量为5700kg/hm2,灌溉水生产效率达到21.4kg/m3,考虑降水资源的利用,总体水分利用效率达到2.03kg/m3,全覆膜双垄沟种植+膜下穴灌模式的平均产量为10800kg/hm2,灌溉水生产效率达到20.3kg/m3,考虑降水资源的利用,总体水分利用效率达到3.0kg/m3。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不同覆膜种植时玉米滴灌灌溉制度试验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分利用率,其中半覆膜膜侧种植+膜下滴灌模式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全覆膜双垄沟种植+膜上滴灌模式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6.2%,是值得在扬黄延伸限额灌溉区推广应用的玉米滴灌灌溉技术模式,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玉米穴灌灌溉试验模式也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分利用率,其中全覆膜双垄沟种植+穴灌模式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半覆膜膜侧种植+膜下穴灌模式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47.8%,是值得在扬黄延伸限额灌溉区推广应用的玉米穴灌灌溉技术模式,能够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补充范文篇7

1、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干部必须按照中组部《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的要求,经常地、有计划地将反映干部的德、能、勤、绩的材料收集归档,不断补充干部档案内容。

2、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与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形成部门互相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形成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信息,不断补充干部档案内容。

3、收集补充的档案材料必须内容真实、齐全完整、文字清楚、手续完备、规格一致,凡使用圆珠笔、铅笔或红色及纯蓝墨水和复写纸书写的材料一律不得归入档案。

4、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认真按照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范围的要求,将本部门、本单位形成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及时报送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积压或滞留档案材料。

补充范文篇8

一、现阶段养老保险的制度缺陷

养老保险制度的现行模式是“统账结合”。制度设计的目标是把现收现付制的社会统筹与储备积累制的个人账户结合起来,既体现社会共济,又体现自我保障。这样设计主要出于两个考虑:一是为了应付预计在2025年前后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高峰;二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配合国企改革,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形成合理的责任分担格局,但是,这种制度设计存在着误区。

1.为了推行“统账结合”,中国实行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已退休的老职工,仍沿用现收现付的办法给付养老金,并且保持原来的水平不变;对尚在劳动年龄的职工则要建立个人账户。这就使正在工作的这一代,不仅要为已经退休的上一代人缴费,还要为自己未来的养老金向“个人账户”缴费。

2.中国企业养老全的平均工资替代率目前高达80%以上,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追根溯源,是因为中国的退休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镇职工的工资只够吃饭穿衣。到退休时,仅维持本来就很低的生活水平。

表面看来,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在向“三良柱”的方向努力。其实不然。一是我国政府承诺的基本养老保险目标过高,包揽过多,责任过大,甚至引发了兑现承诺的危机。另外职业退休金和个人养老储蓄缺乏立法保障,无法规范操作。归根结底,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还是一个支柱———政府保险。

在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仍然只有政府一家有积极性,企业和个人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都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社会团体更是要耐心等待政府的号令。但是,如果没有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保障的社会化就不可能形成,所谓社会保障最终也只能是政府保障。

二、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对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有多种解释。具有普遍意义的解释来自世界银行专家,即三个支柱的设计。第一支柱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建立,通过税收或缴费筹资的,现收现付确定给付的,广覆盖(全体就业人员或全体公民)、低水平(工资的15%-25%)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是国家依法强制推行,依靠企业和个人缴费筹资,通过个人帐户管理的,养老金待遇与缴费挂钩的(工资的40%-50%)完全积累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第三支柱是个人自愿购买的、商业性的养老保险,用以改善老年生活。

从目前国家改革的方向来看,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和趋势均是以企业为载体推动和发展第二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

1.改进现行的现收现付制度。通过降低支付标准,取消过度保障,增加各种税收,以维持现行体制的运转。

2.从“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模式转变。尽量在人口深度老年化阶段到来之前,保持养老基金的盈余状态,并通过投资使之不断增值。

3.从社会统筹向“个人帐户”模式转变,减少政府在养老保险基金上的财务责任,最终建立一个多支柱的养老保障制度。

企业退休金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采取非强制方式,缴费与给付计划由雇主和雇员共同商定。政府退休金采取强制方式,由政府确定交费与给付比例。与基础养老金不同的是,这部分的资金储蓄采用完全积累制记到每个人的账上。总体而言,这部分在退休后的所得大约占到社会平均工资的40%,要高于基础养老金的总水平,是支持退休后老年生活的第二根支柱,也是最重要的支柱。它的目的是为在职职工退休时,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不至于因为不能工作而降低得太多。这项制度目前被称为补充养老保险。不过,对基本养老而言,它是补充,对保障个人老年生活水平而言,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在第二支柱中的作用与第一支柱不同。政府的责任是制定整个制度运营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应该包括资本运营服务的需求者———企业和职工,资本运营服务的提供者———信托公司、基金投资公司、中介咨询服务公司,资本运营服务的监督者———信托公司及基金投资公司的行业工会、证券监察委员会,以及专门为职业退休金计划成立的监管机构。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以企业集团为突破口推动个人帐户的发展

庞大的、需要中国政府承担的社会保障债务直接制约了以个人帐户制为主导的社会保障模式的实施。因此从当前一些企业集团着手,以企业集团为突破口推进以个人帐户制为主导的社会保障模式是比较适当的改革思路。

之所以选择一些大型的企业集团,是基于以下一些理由:

(1)政府对于政府机关、不同形式的企业、城市和农村等不同单位的职工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承诺本来就存在差别。从政府对于社会保障的承诺强度看,可以说是从政府机关、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依次减弱的,企业集团作为国有经济的主导性力量,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对企业集团的承诺是较强的;从企业集团着手推进个人帐户制,能够获得各个方面的认同。

(2)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将“减人增效”作为一个重要的措施;在实施“减人增效”的改革中,国有企业为安置下岗人员已经承担了不少成本,这些成本中可以说主要就是社会保障成本;从企业出发建立个人帐户制,可以说是对这些支出的规范化。

补充范文篇9

内容提要:我国《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第2款规定了学校侵权补充责任,即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时学校有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但是这样的规定却很不明确,没有把补充责任如何承担及承担的范围清楚明白的表述出来,造成了两种不同的解释。解决学校与第三人的责任承担问题并且正确理解及适用补充责任,应该结合过错程度和原因力理论分析责任形态及责任范围,区分过错的大小与原因力的大小。不同的过错应采用不同的责任形态来划分学校和第三人的责任范围,兼采按份责任形态与补充责任形态来处理学校侵权补充责任案件对学校、第三人更为公平。

一、引言

我国《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后,补充责任在校园侵权案件中的适用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对学校承担补充责任的评论也是好坏参半。肯定者认为补充责任使受害人的权益得到了最大化的保护,否定者则认为让学校就第三人的侵权行为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违反了侵权损害赔偿法的基本原理[1]。因而就有必要对学校侵权补充责任是否合理进行反思。

二、由学校侵权补充责任案件引发的问题

学生张某平时就与校外无业人员接触,并曾经因为与外来人员一起勒索本校学生,受到学校处分。一天,张某正在学校上课,校外无业人员朱某来到学校,将张某叫出教室,在教室外的走廊上,与张某口角后,将张某打伤。学校老师发现双方口角后动手打架等出面劝止,没有奏效后拨打了报警电话。事后,张某的监护人将学校诉至法院,认为学校没有尽到管理义务,让外来无业人员朱某擅自进入学校,导致张某被打伤,学校在管理上存在过失。在这里,学校确实没有及时发现并阻止恶意外来者,故存在管理上的漏洞,从法律上讲,也即未尽到谨慎注意的义务,所以法院认定其有过失行为,判定其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因朱某不能承担赔偿责任,最后由学校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

依据我国《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第2款的规定“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这个“相应的”怎么去理解?是理解为如果学校有过错,就应当承担由此的补充责任,还是让学校在其过错行为的限度内承担补充责任呢?这样的规定是否合理呢?

从上述的案例来看,法院是按第一种理解去处理案件的,因第三人朱某无力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就要承担补充责任,而这个补充责任却是侵权赔偿的全部责任,因为学校从朱某那里得不到追偿,实际上学校成了最终的责任承担者。但从案情来看,学校虽然没有及时发现并阻止恶意外来者朱某,但是学校发现双方口角后动手打架等出面劝止,没有奏效后拨打了报警电话,还是尽了一定的义务,只是没有很好的尽到义务而已,但却让学校最后承担了全部的责任。

对于这类的案件,是否应适用补充责任,该如何适用补充责任呢?

三、对学校侵权补充责任承担规则的反思

(一)补充责任的含义及承担规则

1·补充责任的含义

学界对于补充责任的内涵有不同的表述,其中张新宝教授的表述是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的,他认为补充责任的含义是在能够确定加害人时,由加害人或其他负有责任的人承担责任,补充责任人不承担责任;只有在加害人无法确定时,由补充责任人承担全部责任;如果能够确认加害人,但是加害人或者对损害负有赔偿责任的人的资力不足以承担全部责任时,则先由加害人或者对损害负有赔偿责任的人尽力承担责任,剩余部分由负有补充责任的人承担。

2·补充责任的承担规则

依据补充责任的内涵,学界对补充责任的承担规则有如下的认识:

(1)权利人应当首先向主责任人请求赔偿,在主责任人承担了全部的赔偿责任后,补充责任人的赔偿责任终局消灭,权利人不得再向补充责任人要求赔偿,直接责任人也无权向补充责任人追偿。

(2)权利人直接向补充责任人请求赔偿的,补充责任人可以向权利人赔偿也可以拒绝赔偿;权利人同时向主责任人和补充责任人请求赔偿的,补充责任人仅对主责任人承担不足的部分承担责任。

(3)当权利人请求主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而主责任人无法确认或不能赔或赔偿不足时,权利人可以向补充责任人请求赔偿,此时补充责任人应当按照规定满足权利人的请求。

(4)在补充责任人承担了全部或部分赔偿责任后,对于其已经承担的部分补充责任人有权要求主责任人承担,主责任人应当赔偿补充责任人的损失。[3]

由此可见,补充责任人承担的责任范围取决于主责任人的实际履行能力和情况,可以是主责任人不能赔偿时的全部责任,也可以是主责任人赔偿不足时的剩余部分,同时也与补充责任人自身的过错相关,可以是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责任,一般依法律规定得以确定。

(二)学校侵权补充责任承担规则存在的问题

基于前面的阐述,现在来分析最初提出的问题,如何理解“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如果是理解为前者,基于补充责任的原理,如果第三人不能承担责任或不能完全承担责任,学校作为补充责任人就要承担因第三人无法承担的部分责任或全部责任。学校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但是,如果第三人根本就无法承担责任,而由学校全部承担了责任,学校赔偿后也是无法从第三人那里得到追偿的。这样对学校而言多少是不公平的。

如果理解为后者,实际上也有问题,可能与侵权责任原则中的过错责任原则、实际损害赔偿原则相悖,因为按照实际损害赔偿原则因过错行为人的责任应该是确定的。但是以补充责任的承担规则,补充责任人要承担的补充责任很不确定,即使法律规定补充责任人承担过错范围内的补充责任,也会因主责任人承担能力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主责任人没有赔偿能力,学校需要在全部责任的基础上依据过错承担补充责任;如果主责任人有40%的赔偿能力,学校只需要在60%的剩余责任的基础上依据过错承担补充责任;如果主责任人有80%的赔偿能力,学校只需要在20%的剩余责任的基础上依据过错承担补充责任。

所以,采用这两种理解方式去解决学校与第三人的侵权责任都是存在问题的,也就是说司法解释对学校侵权补充责任的规定是有问题的。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学校、第三人对受害人承担的侵权责任呢?

我认为,该司法解释规定学校承担补充责任仅仅是考虑到了第三人的侵权行为是主要责任和直接责任,而学校的侵权行为(违反法定义务的不作为)是次要责任和间.

接责任,忽略了过错程度对侵权责任的作用。

四、从过错程度与原因力理论结合的角度分析学校与第三人的侵权责任

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充分的认识补充责任承担的依据之一———过错,我们只考虑到认定学校承担补充责任时,需要学校有过错,但是却没有认识到学校的过错是有程度不同的,学校的过错程度不同,可能承担的责任也会有差别。

1·过错程度

依据侵权责任理论,过错程度以严重程度作降次排列,可以分为:恶意、一般故意(故意)、重大过失、一般过失(过失)和轻微过失。[4]我认为,在学校与第三人侵权案件中,不存在恶意和故意的可能,一般表现为重大过错和一般过错。按照过错程度的不同,如果学校根本没有尽到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则为重大过错;如果学校虽尽了一定的义务但没有很好的履行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则为一般过错。在数人侵权中,过错程度不同,对侵权责任承担的作用也不同。

2·过错程度与原因力理论综合说

有学者认为补充责任的责任设计是原因力理论的体现[5],原因力是指在导致受害人同一损害后果的数个原因中,各原因对于损害后果发生或扩大所发挥的作用力。[6]主责任人与补充责任人责任承担有顺序的差别,就是因为主责任人的行为是造成受害人损害的主要原因,而补充责任人的行为是造成受害人损害的次要原因。但单纯的采用补充责任去处理学校与第三人的侵权责任又会存在问题,我认为可以将过错程度与原因力理论结合起来从而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过错比较和原因力的比较,确定双方当事人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份额,分担责任。第一,当加害人过错程度相当时,应以各自行为的原因力大小,确定各自责任的比例。第二,当加害人过错程度不相当时,依其过错应承担主要责任或次要责任时,双方当事人行为的原因力起微调作用:原因力相等的,依过错比例确定赔偿责任;原因力不等的,依原因力的大小相应调整主要责任或次要责任的责任比例,确定赔偿责任。

如果学校根本没有尽到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存在重大过错,这种情况下过错对侵权责任承担的作用与原因力大小对侵权责任承担的作用是相同的、一致的,因为学校与第三人的主观过错都比较大,依据各自行为的原因力大小,就应当对其过错行为对受害人造成的损失承担直接责任,属于侵权行为类型中的数人侵权,应和第三人一起按照过错的大小承担按份责任。只不过学校的这种侵权行为不是作为形式的侵权行为,而是不作为形式的侵权行为,因为学校违反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保护义务,这种义务是法定的义务。这种情况下,让学校在过错的范围内承担补充责任,与过错责任原则不相符合。实际上这种情况下,采用按份责任形式处理案件,对第三人、学校、受害人都是公平的。

如果学校虽尽了一定的义务但没有很好的履行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存在一般过错,这种情况下,过错对侵权责任承担的作用与原因力大小对侵权责任承担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因为学校与第三人的主观过错悬殊很大,而且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和学校没有很好的履行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虽都是受害人损害结果发生的原因,但原因有主次之分,这时就不能采用纯粹的按份责任来分担责任。这时第三人的过错很大而且第三人的侵权行为是侵害受害人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让学校在其过错范围内按份承担补充责任是比较合理的,既照顾到受害人的利益,也平衡了学校与第三人的责任。但这里的补充责任的承担规则与前文提到的不同,是在按份责任基础上的补充责任。

五、对我国学校侵权补充责任问题的解决

依据以上的讨论,学校所承担的侵权责任的范围应与其过错程度相一致,应当与其尽到职责范围内教育、管理、保护义务及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相一致。也就是说,学校承担的责任是基于过错程度承担的一种有限度的责任,无论承担何种形式的责任,都不是无限的责任。所以我认为对学校与第三人的侵权行为的处理应该区别对待,使得责任承担方式更加清晰、更加合理,其具体解决规则如下:

第一,如果学校根本没尽到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存在重大过错,依据过错责任原则及原因力理论,学校和第三人都是直接的侵权行为人,学校对其不作为的侵权行为就应当承担直接的赔偿责任,应按照按份责任去划分第三人和学校的责任,按照过错的大小划分第三人与学校的各自责任,学校只在其过错范围内承担过错责任。

第二,如果学校只是一般的过错,没有很好的履行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这种情况下,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和学校没有很好的履行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都是受害人损害结果发生的原因。但是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起主要作用,是主要的原因;学校没有很好的履行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对损害结果的发生起次要作用,是次要原因。对损害责任的承担,第三人和学校应根据各自原因的大小,按比例分担责任。这样,就可免除学校为第三人的侵权行为承担全部责任。同时,第三人的侵权行为是损害结果发生的直接原因,学校没有很好的履行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是损害结果发生的间接原因,结合我上述的过错程度与原因力理论综合说对学校承担责任的分析,应先由第三人承担直接责任,在第三人不能承担责任的时候,再由学校在自己因过错应承担的责任内承担补充责任。

参考文献

[1]张民安主编:《侵权法报告(第一卷)》,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

[2]杨立新主编:《侵权行为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杨立新著:《侵权行为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4]梁慧星主编:《侵权行为法上的安全注意义务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补充范文篇10

各乡镇场党委、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党组织、各党工委:

5月21日,县委组织部发出“交一次特殊党费、献一份特殊爱心”的倡议后,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积极响应,踊跃交纳,用实际行动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群众抗震救灾。截止目前,全县共收到特殊党费290427元。根据省、市委组织部有关要求,现就继续做好我县“特殊党费”交纳工作作如下补充通知:

1、各地各单位党组织要通过文件、会议、电话等方式,广泛宣传上级有关要求,积极动员本地本单位党员踊跃参与“交一次特殊党费、献一份特殊爱心”活动,力争实现党员交纳“特殊党费”工作全覆盖。

2、县委组织部将继续接收党员交纳“特殊党费”。各地各单位党组织对所属党员交纳的“特殊党费”要及时进行接收汇总,并列出具体名单及数额(个人一次性交纳1000元以上的,按县委组织部5月21日倡议书所附表格要求及时上报)。各乡镇场以党委为单位汇总、县直单位以党委、直属总支和支部为单位汇总后,直接汇缴至中共**县委组织部党费户(帐号:15092*********6263),然后凭银行进帐单,连同具体名单及交纳数额到县委组织部核实登记。

3、各地各单位党组织在做好“特殊党费”交纳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发现典型,及时做好信息上报和新闻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