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种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15:39:35

病种范文篇1

关键词:单病种;成本核算;医疗规范;按病种付费

如今,随着我国医疗付费制度的改变,社保部门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增加,按病种付费是现阶段完善医院付费方式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支付方式,有利于改善医院乱收费现象。单病种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基于按病种付费理念,将一定时间内的支出进行核算,是目前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现阶段单病种成本核算管理方法

(一)目标成本法。运用目标成本法是当前医疗体系改革的内在需求,借助目标成本法管理,能够对医院投入的医疗资源进行核算,并且对消耗的资源进行补偿,通常使用医疗收费与财政补助两个方式对当前医院消耗的医疗资源进行补偿。(二)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将“成本动因”作为当前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在实际应用中,将核算中发生的成本按照作业的消耗量进行分配,能够对作业链中不同的成本之间进行有效区分,对医疗成本进行控制,优化工作流程,能够提升当前医院成本管理效率。(三)临床路径的病种成本核算。病种测算管理工作一直以来便是一项研究热点,能够控制当前医疗费用增多的现状,寻找合适的管理方法,改革医院支付制度,将社保部门通过职工参保的方式,为患者支付费用。基于临床路径的病种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依据当前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不同消耗进行实际核算,得出标准化的病种管理工作。(四)实际成本法。在当前医院管理中,采用实际成本法,依据《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将病种作为核算对象,对不同的服务过程中产生的耗费进行记录和归集,形成有效的病种成本。该种核算管理方法主要是基于科室全成本核算基础上的,在实际应用中,与科室成本管理项目一致。目前我院在手工方式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核算病种成本的:①病区成本:由病区折旧费、每床日水电费、人力、其他费用(含印刷、洗涤费、维修费、物业费等)、诊疗项目成本构成。②药品成本:病人实际用药的成本。③医技项目成本:根据医技检查项目的收费额(从his系统的病人清单中查找)乘以各医技科室上年度的成本费用率(手工测算)计算而来的。④手术麻醉成本:由麻醉医生与手术护士总耗时人力费、高压消毒费、不计费的材料费、折旧费、水电费、其他费用组成。⑤医疗风险金。⑥其余需要分摊的成本。

二、我国按病种付费具体应用

当前重视按病种收费制度的应用,即患者在生病期间所有费用,除了部分列入“除外内容”的费用,总费用不应该超出收费标准,如果超出部分,需要由医院自身承担。在现阶段收费制度改革后,医保参保人员需要将列入按病种收费的病种费用,按照相应的政策依据,进行支付。目前,我国在进行医疗体系改革工作中,推进单病种付费方式的使用,将患者住院的总费用进行有效划分,分别为合作医疗补偿费用与个人付费。单病种付费制度的使用,主要是降低患者的支出,避免患者家庭因病返贫。现行按病种付费制度的实施,结合国内外对于患者疾病的划分,将住院病人的基本按照轻重程度与有无并发症等因素进行分级,并且对不同级别的患者疾病诊治费用进行统计,制订统一的标准,从而限制医院在病人诊治过程中,存在医疗资源耗费严重等不良现象。现阶段患者在入院之后,需要及时填写申报材料,并且医院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将患者的入院签入证以及相关文件及时传输给经办机构。经过医院的诊治之后,医院工作人员向经办机构送达出院小结,然后由经办机构进行审核,并且进行支付报销,完成病种付费业务流程,从而达到规范医疗行为的主要目的。

三、提升我国单病种成本核算管理的建议

(一)试行部分病种单病种成本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按病种付费的投入较大,在操作中存在较大的难度,难以统一管理。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疾病种类复杂,现阶段我国难以全面实现按病种付费。因此,需要管理部门针对一些易于控制的病种,开展按病种付费,不断提高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等到整个体系得到完善之后,推广到更多病种,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现阶段推广单病种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将临床中发生频率较高的病种纳入管理,对诊治费用进行有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医疗资源。上级主管部门在制订病种收费标准的时候,应该咨询有关专业人士,不断完善病种组成,及时了解各大医院的病种诊治费用,制订合理的项目收费标准。针对同一病种,需要对病症的危重程度进行有效划分,避免单病种统一费用,影响到整个医疗体系的合理性。医保科工作人员重视对相关医生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医生在临床整治过程中,了解到单病种成本管理的利与弊,便于医生从意识形态上接受单病种成本管理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引用。(二)制订合理医疗规范。医院工作人员在日常诊治中,应该按照合理的医疗规范,对医生日常工作进行限制,有效避免“以设备养医”现象的出现,节约患者支出。在日常工作中,为了让患者能够得到合理的医疗,结合按病种付费制度,确保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能够得到必要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诊治工作质量,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医院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医疗规范制度,提高自身责任意识。管理部门重视医生医德培养,在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管理部门结合专家建议,对医院规范化诊治工作进行引导,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现阶段新医改工作不断推进,结合按病种付费制度的推行,单病种成本核算工作对医生诊治行为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有效转变医护人员工作态度,最大化利用现有医疗资源,需要医院结合国内外大型医院的医疗规范,对不同科室进行管理,有效制约医生的不合理操作。通过这种改变来提高医院管理能力,结合按病种收费制度,减小医患之间的矛盾。医生在为患者提供诊治服务时,应该重视医疗规范相关制度,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高效使用,确保诊治工作科学合理。并且,在与患者签订相关知情同意书时,医生需要将医保局的相关要求详细落实到位,从而改善当前工作质量,及时将单病种成本控制工作宣传到位。(三)加强对医院的监管力度。为提高医院服务质量,需要医保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力度,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在医院日常诊治工作中,结合医保目录药品,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药品。为有效提高单病种核算工作,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医院的抽查力度,从而提升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管理部门应该对医院实行的出院标准进行审查,加强对医院工作的约束力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医院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对于按病种付费制度的落实有着重要作用。新医改工作深入推进,对医疗卫生体系中存在的众多问题进行深入改革,合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加强对医院的监管,能够对医生诊治工作进行有效规范,提高医生自身素质,重视自身能力的提升。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结合医保,有效减少患者的支出,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改善患者自身生活质量。例如,医保管理部门加强对医院的监管力度,对医疗机构采取增加住院次数来增加收入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从制度上对医疗机构之间进行有效监管,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改善医疗工作质量。(四)重视对按病种付费的管理工作。医院在落实按病种付费的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的管理,对于不同科室工作人员,医院管理层应该及时将单病种核算工作具体内容展开介绍,确保不同科室工作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引起重视,及时避免不必要的支出。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需要医生做到因病施治,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与药物治疗工作,切实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为提高单病种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应该对患者诊治费用进行有效记录与审核,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超出病种诊治标准额度的部分,需要审核人员对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制订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降低医保资金的耗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单病种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推广,有利于医院降低医疗支出,对现有医保机构进行改革。医院可以试行部分成本核算较为便利的病种,提高工作效率,管理人员制订合理的医疗规范,上级主管部门加强对医院的监督管理力度,为基于按病种付费的单病种成本核算工作进行规范指导,健全医疗卫生体系。

参考文献:

[1]刘雅娟.基于成本费用率的病种成本核算方法在医疗机构内部运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20,24(05):13-15.

[2]虞丽娟.公立医院单病种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建议[J].中国总会计师,2019(06):88-89.

病种范文篇2

[关键词]临床路径;病种成本核算;标准成本

病种成本的核算方法主要有两类,分别是实际成本核算法和标准成本核算法。前者基于病种实际发生的消耗测算成本;后者通常在确定标准临床路径的前提下,通过项目叠加法计算病种成本。临床路径是指医疗机构的多学科专业人员共同制定、针对某一特定疾病或手术的标准化照顾计划[1]。临床路径的思想通常包括4个关键要素:对象是针对一组特定诊断或处置,某个ICD编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等;临床路径的制定是综合多学科医学知识的过程;路径设计要依据住院的时间流程,结合检查治疗的效果,对检查治疗的项目、顺序和时限进行规定;其结果是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最终达到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的目的[2]。目前,国家公布的临床路径标准文件分为医师版、护理版和患者版。其中,医师版临床路径以时间为主线,确定每日诊疗内容,具体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主要诊疗工作、重点医嘱、护理工作,变异记录及原因分析,退出原因及分析,医护人员签名[2]。本研究以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项目标准成本测算为基础,以临床路径为指引,叠加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计算病种标准成本,以了解医疗成本与补偿水平之间的差异,为医院成本管控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临床路径,并结合样本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规范,以及课题组前期按作业成本法测得的各项目成本。2009—2019年国家卫健委共发卫生经济研究2020年10月第37卷第10期总第402期注:括号内为项目权重。表15个基于临床路径的病种成本布1212个临床路径,本研究选取了5个较为成熟的路径进行探讨。1.2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公立医院病种成本核算实施的基本情况;采用现场调查法,选择2家三级公立医院收集成本数据,并进行病种标准成本测算的实证研究;通过专家咨询,对病种临床路径进行优化,使临床路径的设计更科学、更合理。1.3核算方法。1.3.1作业成本法核算项目成本。在前期核算中,作业成本法有效梳理了医疗服务流程,从而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按照劳动相关性,直接成本被划分成劳动相关成本(标准人力成本)及劳动无关成本(包含药品、耗材、固定资产折旧及维修分摊),间接成本按照相关比例系数分摊。标准人力成本参考《全国医疗服务水平管理规范》(2012版)的人员投入时间,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3.3倍计算;药品及耗材成本主要采用市场调研及参考样本医院采购价格确定;房屋折旧成本主要采用样本医院房屋建筑实际成本并结合专家咨询确定。1.3.2项目成本叠加法。项目叠加法以出院病人病案记载的主要诊断和主操作为集合,将该病种实际发生的多个项目成本进行叠加,加上通过市场调研得到的实际发生药品成本和单独收费的卫生材料成本,形成该病种的总成本[3,4]。运用项目叠加法需要以项目成本核算为基础。1.3.3病种临床路径中可选医疗服务项目的确定。临床路径确定了标准化的诊治流程,但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选择的医疗服务项目会存在一些差异,因此某临床路径通常包括“必选”医疗服务项目和“可选”医疗服务项目。本研究提取了样本医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例数据,分析病种临床路径中各医疗服务项目的使用概率,作为该医疗服务项目在样本病种中的成本权重系数。其中,“必选”项目出现的概率为100%;“可选”项目出现的概率为0~100%。由此,基于临床路径的病种成本模型为:某病种标准成本=(∑必选项目成本×项目数量+∑可选项目成本×权重系数×项目数量)×地区调整因子。

2结果及分析

2.1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咨询了卫生健康领域专家120位,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12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对象为三级综合医院(占68.6%)、三级专科医院(占20.7%)、三级中医院(占7.4%)和其他医院(占3.3%);被调查者大部分为医院财务(或经济管理)负责人(占45.5%)和总会计师(或其他院领导)(占20.7%)。调查结果显示,仅28.9%的医院开展了病种成本核算,且认为合理的病种成本核算方法为:项目成本叠加法(占56.2%)、基于临床路径的标准成本法(占39.7%)和系数分摊法(占33.1%)。74.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病种成本核算过程中应将劳动相关成本与劳动无关成本区别处理。其中,劳动相关成本包括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诊察费、检查费、检验费;劳动无关成本包括床位费、药品费、卫生材料费。2.2部分病种成本实证结果。本研究选取5个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变异相对较少的病种进行成本实证分析,包括白内障(单眼)、阑尾炎、甲状腺肿瘤、Ⅱ型糖尿病和大肠息肉,样本医院统计时段5个病种入组病例数分别为301例、69例、13例、1168例和1195例,次均费用分别为9491.67元、21110.62元、24365.71元、12069.90元和10751.16元(见表1)将劳动相关成本与劳动无关成本区别处理,对5个病种进行项目成本叠加。对劳动相关成本,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扩大样本,按照每项医疗服务项目的操作人员类别、人数、工作时长进行采集,测算劳动相关成本的相卫生经济研究2020年10月第37卷第10期总第402期对系数。对劳动无关成本,根据临床路径确定的药品、卫生材料等,进行市场调查获得均价。基于此,计算得到各病种成本分别为9359.12元、22314.28元、23577.15元、9666.87元和9970.49元(见表1)。可见,白内障(单眼)和甲状腺肿瘤的劳动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占比约为5∶5;其他3个病种的劳动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占比约为6∶4。在劳动相关成本中,除糖尿病外,其他4个病种均以手术成本占比最高;劳动无关成本以卫生材料成本为主,其次为药品成本,两者合计占比达95%以上。

3讨论与建议

3.1基于临床路径的病种成本核算具有独特优势。基于临床路径的病种成本核算方法,是根据国家公布的临床路径指导诊疗活动,结合对病种成本的科学分解,保证了核算结果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其次以项目成本为依托,核算过程与具体医疗服务项目紧密关联,既保证了成本核算条理分明,又反映出各医疗服务项目的轻重关系,体现了精确性。因此,依据临床路径进行成本核算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意义可以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显示了医疗成本与补偿水平之间的差异。在按病种付费的情况下,通过计算病种标准成本,可以了解医院成本与实际补偿之间的差异,为有关部门确定和调整病种偿付标准或补偿政策提供依据。二是可用于制定病种付费标准。由于按项目付费模式对医疗服务供方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按病种付费势在必行。但要实施按病种付费,需要确定病种付费标准,确定病种之间的比价关系,而病种成本是制定病种付费标准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开展临床路径,推行单病种付费,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5]。三是有利于成本管控。通过病种成本核算,可以了解医院收治某一病种患者的损益情况,进而为医院改进成本管理和提高决策水平提供依据。彭荣等[6]研究表明,临床路径下的病种成本与实际发生的费用相比,降低幅度较大(41.8%),构成也更合理。其中,药品、耗材占比普遍下降,反映医务人员知识价值和人力价值的手术费用占比上升。陈笑[7]对某市妇婴医院实行基于临床路径的成本测算前后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院住院次均费用由1330元下降至1231元,平均住院天数由8.2天下降至6.4天,药品费用占处方费用的比重由98%下降至26%,患者满意度由80%提高至90%。总体说来,与以往的回顾性病种成本核算不同,基于临床路径的病种成本核算对诊疗过程进行了干预,是标准成本核算的一种形式,使收费行为和治疗行为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治疗最优、成本最低的目的;同时,其成本构成也更趋合理;各项目成本来源于事先核算的结果,因此基于临床路径的病种成本核算与项目成本核算是一脉相承的关系。3.2按劳动相关性分开核算显示了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和地位。调查结果显示,74.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病种成本核算过程中应将劳动相关成本与劳动无关成本区别处理,对5个病种成本的实证分析也体现了按劳动相关性将成本分开核算的思想。然而,当前在病种成本结构中,物化劳动成本的占比仍较大,其中卫生材料成本超过药品成本,值得引起重视。近年来开展的“4+7”带量采购等措施,就是要挤压药品和卫生材料的价格水分,为提高人力成本占比腾空间。3.3基于临床路径的成本核算仍面临挑战。标准化治疗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治疗习惯,同时,这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临床路径之外的针对个体变异的治疗,医院为此可能需要承担昂贵的费用[8]。对此,应根据国家要求,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年度目标、考评机制及监督通报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应用临床路径的积极性;定期修订《临床路径管理办法》,持续优化临床路径;针对不同科室不同层级的医务人员开展临床路径审批流程和系统使用操作、国家相关政策等方面的培训,保证医务人员及时更新临床路径相关知识储备;同时,为确保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可围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效率、费用控制、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6个维度[9]实施效果监测。3.4进一步完善基于临床路径的病种标准成本核算方法。为扩大基于临床路径的病种标准成本核算的适用范围,应把握几个实施的关键:如何细化与优化临床路径;如何确定间接成本分摊标准;在确定好临床路径与间接成本分摊系数后,最终计算应采用社会平均成本数据或单个医院成本数据。为实现方法学的优化,要从源头上加大临床路径制订的专家审核力度,且设计一套临床路径建立、修订和审批标准流程。在本研究成本核算应用中,鉴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选择的病种比较有限,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使核算结果更加完备。

参考文献

[1]白洁,薛迪.临床路径的发展与我国实践[J].中国卫生资源,2018,21(5):378-381.

[2]张蕾,杨霓芝,刘旭生,等.国内外临床路径用特点[J].中医药信息,2010,27(1):1-3.

[3]高丽敏,刘国祥.卫生经济学(第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54-172.

[4]徐元元,田立启,侯常敏,等.医院经济精细化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288-300.

[5]李青,吴志坚,雷瑜,等.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的应用与探索[J].管理观察,2019(25):191-192.

[6]彭蓉,高建民,吕毅,等.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单病种定价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2):39-42.

[7]陈笑.基于临床路径的YC市妇婴医院成本控制研究[J].财经界,2018(8):92-94.

[8]杨萌.以临床路径为基础实施单病种管理[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5):58-62.

病种范文篇3

[关键词]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病种成本

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是深化卫生改革的需要,可以促使医院加强经济核算,促进内部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可以增强医院员工的成本费用意识,节支降耗,降低服务成本,获取较大的社会效益;可以增强医院自身竞争力,使群众享有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下,如何控制医疗成本是医院经济管理中的重要课题,而政府引导的医疗模式和医疗付费模式下的病种成本管理在医院成本管理中被提到了重要地位。

1医院成本管理体系

公立医院根据《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规定,有自身的成本管理体系,主要还是围绕着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内容、方法,以及成本的控制、分析与考核等,由财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工作,相关部门配合。现行的医院财务制度中的成本管理体系中则是按成本核算级次,由医院总成本、科室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病种成本、诊次成本和床日成本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核算标准成本、药品成本和销售成本等。医院成本核算意识已逐步形成,以各医疗专业组为成本中心,划清管理范围、明确经济责任进行单独业绩考核,由成本中心负责人(科主任)进行领导,用医院提供的所需资源,受命完成医疗任务。成本核算过程中的医疗成本明细账、药品成本明细账、辅助业务成本明细账、管理费用明细账等为医院全成本核算提供基础数据。

2病种成本管理现状

病种成本核算是在没有并发症的单病种疾病管理基础上对其产生的成本进行核算。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历史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用于制定按病种收费的价格及评价病种收费的合理程度。目前,多数医院采用了历史成本法下的回溯、调查病种成本,这要求医院具有较完善的可供回顾的医疗和财务信息记录,是由在规范标准的临床路径下病房床日成本、检查治疗成本、药品成本、材料成本等所有在院诊治的成本所构成,其中医技检查成本、手术成本费用、ICU成本费用、病种科室成本按人员或物耗分摊。

2.1病种成本管理现状的积极一面

2.1.1病种成本管理对降低医疗费用有一定作用公立医院改革开展了单病种管理,从诊疗过程的规范有序到成本管理的节约有效,对于医患来说都是有益的。以病种成本作为核算对象,建立同一病种下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在成本费用管理上更能进行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对比,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不但完善了医院成本管理,从而也促进医院不再乱开药、滥检查,能合理控制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和降低疾病诊治成本,增加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1]。2.1.2病种成本管理为科学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付费提供依据公立医院病种成本核算不仅是医院自身用来评价单病种管理情况的手段,也是为物价管理部门、医保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付费提供了有效依据。病种成本,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回顾性调查样本,在特定明确的临床路径、诊疗方案无特殊状况、医疗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对该病种所涉及到的相关医疗服务成本进行归集、分摊、汇总。而物价部门、医保部门以此为基础,加上相关政策的多方面因素考虑,最终给医院制定了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要求的病种付费模式的支付标准。2.1.3病种成本为完善政府补偿机制和正确评价医院绩效提供依据实行病种成本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深化卫生改革的需要,使公立医院步入良性循环走综合效益、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一种尝试。政府机构通过病种成本,是了解到公立医院在运行过程中合理的医疗成本与标准医疗费用之间的差异,从而使政府能更恰当地建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并制定对公立医院更有效的绩效考评方案。研究单病种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公立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力,和降低患者的就医负担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2病种成本管理现状的不足一面

2.2.1病种成本采集数据存在困难现阶段很多公立医院仍处于成本信息系统的构建中、成本数据准确归类中,各类成本多数采用的方法是按人员分摊法,物耗领用摊入法等[2]。在成本管理上,采用的是预算控制及同期对比的方法,每年下达成本控制目标数,病种成本管理的特殊性,使得许多医院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开展核算工作和管理工作。许多公立医院还不具备较完善的医疗信息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就不能很好地开展医疗病种成本核算,现有的项目成本核算系统开发与医院HIS系统、财务会计系统存在对接问题,无法采集完整的数据,导致病种成本核算结果误差率存在。2.2.2病种成本数据准确性有待提高在病种成本核算工作中涉及物资管理、医疗统计、人员费用、财务核算等多个方面,较为复杂,由于医疗行业发展的特殊性,医院成本管理基础还处于薄弱阶段,对基础数据采集的规范性以及费用分摊方式的理解存在着偏差,或是数据采集不完整带来了病种成本数据归集的不够准确。例如,病种成本核算中,对水、电、燃气、低值易耗品等间接成本进行分摊,其中用人员数量进行分摊的话,由于医院临床科室有部分人员有轮转、借用等现象,而人事部门对这些人员往往不能清楚、准确、及时调整通知成本核算部门。成本数据的准确性不能令人满意。2.2.3病种成本与实际付费限价之间存在差异目前各医院多数采用单病种最高限价付费模式,根据该地区实际生活水平、健康医疗环境,由该地区物价部门、社保部门和卫计委根据单病种标准治疗方案,计算出并下达一批单病种的标准定额费用。病种成本核算与医疗诊治过程直接挂钩与医政管理有密切联系,所以它对控制医院成本也具有直接作用[3]。但是,在公立医院实际运行过程中单病种实际成本与标准定额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3讨论和建议

3.1确保病种成本数据采集准确性

准确的病种成本测算,依据于医院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在完善不同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增强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将HIS、LIS、PACS的数据实现共享,加强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利用,但对不同年龄、性别、危重程度、并发症等因素的病种成本有一定影响,而且不同地区医院的物价水平、工作效率、设备配置、材料成本、管理水平等差异,测算出的病种成本也不相同,这就存在着社会水平的测定和标准化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病种成本管理中研究,寻找解决。例如,可以对病种成本进行追踪调整,任何医疗技术、生存环境、社会状况都不断变化的,要以发展的眼光考虑病种成本核算问题,所提供的数据要有说服力,准确反映当前的病种成本情况。

3.2完善病种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的病种成本核算方法有其各自的利弊,核算方法的不同会使得最终算出来的结果存在差异,影响病种成本的可比性,或是影响上层的决策。因此,全方位考虑病种成本多个影响因素,符合公立医院核算需求,来统筹协调医保、医院、患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制定出更为科学可比的病种成本核算方法。例如,可设立医院成本中心,搜集成本中心的相关资料,将直接成本归属于成本中心,确定非收益中心成本分摊的基础,进行成本分摊,可利用信息化工具作为采集数据的有效工具,树立工作责任心,确保数据的准确,在科室成本核算及项目成本核算等基础上进行病种成本核算。这也有利于同类地区同级别医院的相同病种成本互相比较,达到政府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

3.3病种成本管理要集众人之力

公立医院病种成本管理并不是医院财务部门一家的事情,相关部门要分工合作,总务部门、医教部门、器械部门、药剂部门、护理部门、临床医技部门等上上下下齐抓共管,收集汇总病种成本相关的核算数据。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均能按照要求开展病种,但要做好病种成本管理这件事,还要医院行政得以支持加强管理。例如,可以制定奖惩方案,考虑病种成本管理与科室绩效挂钩,来严格执行成本核算要求及控费政策,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有结余者给予奖励[4]。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与公立医院的沟通协调,切实了解医院病种管理的实际状况,给予政策上、舆论上的支持和引导。

作者:胡小君 单位: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权.浅析医院实行单病种付费的管理模式和策略[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3(2):75-77.

[2]沈红.新医改下单病种付费与成本核算模式选择[J].财会通讯,2013,12(2):101-102.

病种范文篇4

关键词:单病种成本核算;案例研究

一、单病种成本核算概述

单病种是指不会产生并发症的单一的疾病,通常包括剖宫产、胆囊炎、非化脓性阑尾炎等。单病种在医疗保险政策中是一种付费方式,指对于一部分的疾病诊断实行按病种付费。单病种付费就属于后付制的一种方式,由参保人员自付额和医保基金支付额两部分构成。参保人员自付额部分在患者出院时自行缴纳,医保基金支付额部门则先由医院记账,然后再与医保部门结算。单病种付费下的医保基金支付额只与病种付费标准有关,而与医院的实际收取的医疗费用无关。单病种成本核算以单纯的、少多发病的疾病作为核算对象。在核算过程中,它需要分类、归集和分配病人在住院过程中发生的,与该病种有关的所有费用,然后计算出病种成本。单病种成本核算的核算单元是选定病种,类似于单一产品的生产成本,涵盖了住院病人从门诊检查、诊断、住院手术、术后护理治疗到出院的全过程,最终计算出其实际发生的成本。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包括:实际成本法、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以及基于临床路径的单病种成本核算。

二、甲医院基本情况介绍

甲医院是江苏一所以甲状腺病和糖尿病为主的二等甲级专科医院,自2017年11月起试运行按病种付费,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甲医院有3个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分别是: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良性肿瘤和甲状腺恶性肿瘤,结算标准是10000元,10000元和16200元。2018年1-4月共发生352例病种病例,总收费为4686545元,医保病种结算标准为4325000,超支了8.36%,说明了有361545万多的费用不能得到社保基金的补偿。其中,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最多,共228例,它的两个项目甲状腺癌根治术和甲状腺癌扩大根治术的平均收费都超过了结算标准,不过甲状腺癌扩大根治术的超支比例较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发生104例,超支了14.06%,是3个病种中超支比例最大的。甲状腺良性肿瘤发生次数最少,只有20例,超支比例是8.46%。2018年1-4月甲医院实施的3个病种的平均收费标准都超过了病种结算病种,说明甲医院在按病种收费方面需要进行控制和改进,特别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它占了病例数的30%,但是超支比例也是最高的,为14.06%。2017年,甲医院实际开展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578例,平均费用为11979元;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74例,平均费用为12337元;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1469例,平均费用为16211元。与2017年相比,自2018年实行按病种付费后,甲医院的3类病种的平均收费都有所降低,分别为11406、10846和14400。其中,甲状腺良性肿瘤的降低比例最多,为12.09%;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降低比例最小,为4.78%;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下降比例居中,为11.17%。由此可以看出,实行按病种付费以来,甲医院已经有意识地开始降低病种收费,但仍有改进的余地,特别是计划实施的基于临床路径的按病种收费方式,病种诊疗的临床路径要在规定模式下进行,会对甲医院的按病种收费有更积极的影响。

三、甲医院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

在进行单病种成本核算之前,必须通过全成本核算确定临床科室成本。根据全成本核算理论,结合甲医院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其科室主要分为以下四类:直接医疗类科室,又称临床科室,如外科、内科,是直接向患者提供住院和门诊服务的科室。医疗技术类科室,如心超室、检验科,是为直接医疗类科室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的科室。医疗辅助科室,如挂号处、供应室,服务对象是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主要提供各类辅助服务。管理类科室,如院长办公室等,是协助院长组织和管理医院各项事务的部门。甲医院的三级成本分摊体系,如下所示:1.一级分摊,即管理成本分摊,主要是将计入院办的各项成本按照适宜的分配率分摊入直接医疗类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和医疗技术类科室。分配率按照支出的性质不同可以采用房屋面积、科室人数、床位数等比例。2.二级分摊,即医疗辅助成本的分摊,是将分配后的医辅成本(包括其本身的成本和分摊的管理成本)分摊计入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3.三级分摊,即医技科室成本分摊,是将分配后的医技成本(包括其本身的成本和分摊的医辅成本、管理成本)分摊入直接医疗类科室。甲医院临床科室全成本=直接计入成本+分摊成本=直接计入成本+(管理成本+医辅成本+医技成本)其中,第二、三级分摊时,分摊成本=服务量*内部服务价格内部服务价格类似于企业的内部转移价格。内部转移价格的类型包括:以成本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以利润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以及协商确定的内部转移价格。内部转移价格制定的好,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协同效应,促进企业发展;但是如果制定不好,会激化部门间的矛盾,降低员工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发展。医院制定的内部服务价格应当在成本和市场价之间,以成本加成法制定内部服务价格,既能调动服务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又能让被服务科室所接受,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但是,成本加成率还需要协商确定。由于甲医院的3项病种都属于外科,因此计算出外科科室成本后,才能计算出单病种成本。甲医院外科成本=直接计入成本+分摊成本=直接计入成本+(管理成本+医辅成本+医技成本)以甲医院甲状腺恶性肿瘤为例,其病种成本可以分为直接计入成本与间接成本。其中,直接计入成本包括药品成本、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按采购成本计入病种成本。间接成本中科室直接成本计算方法如下:工资福利支出=科室工资福利支出*某病种住院天数合计/该科病房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商品与服务支出(不含药品成本、专用材料)=科室商品与服务支出*某病种住院天数合计/该科病房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科室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某病种住院天数合计/该科病房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其他资本性支出=科室其他资本性支出*某病种住院天数合计/该科病房实际占用总床日数科室间接成本分摊与科室直接成本分摊方法一致病种成本=直接计入成本+间接成本四、甲医院单病种成本核算实施建议1.甲医院实施单病种成本核算,前提是对疾病进行准确的分类。分类标准是《国际疾病分类》,即ICD-10。单病种成本核算的对象是单病种,只有明确了疾病种类,才能将各项费用准确地记录、归集和分配入病种内。在日常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临床医师填写的病案首页上。临床医生的病案填写质量至关重要,并应对填写质量负责。临床医生应当在病案首页上正确填写疾病名称,然后交由上级医生和主任医生审核,以保证填写的准确性。如果疾病无法确诊,那么应当另行统计。2.为了更好地实施单病种成本核算,必须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医院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精确性、快捷性和便利性,减少人力成本,但同时也是一项更加细致、更高要求和需要更多数据的工作。医院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以减少手工记账环节的种种差错,使病种成本核算更加准确和细致。同时,需要甲医院在原来的HIS系统中增加一些功能,比如现在系统中只能简单地归类各项病种的医疗费用总额,但不能统计出按病种收费下的各项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只能手工查找。这需要财务科和信息科人员的共同努力。3.关于病区医护人员工作量的分配。如果该病区只有一种病种,那么医护人员的支出可以直接计入该病种成本。如果包括了几种病种,可以按照医护人员的工作时分配进入各个病种。4.关于手术室费用和医疗辅助科室费用的分配。手术室费用包括医护人员费用和各种耗材费用。其中,如果能明确费用消耗的,可以直接计入病种成本。如果不能明确费用消耗的,可以按工作时间来分配;手术专用设备折旧也可以按照实际使用时间分摊入病种成本中去。辅助服务可以按照内部转移价格计入相关科室,最后汇总进入病种成本;领用的耗材可以按照实际价格计入科室成本在分摊入病种成本。5.开展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任何好的管理方式都离不开监督,单病种成本核算也是如此。医院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开展单病种成本核算的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组应当直接向院长负责,由财务科、物资供应科、设备科、人事科、信息科等相关职能部门构成,主要审核医疗收费的合理性,单病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等等,为医院发展提供建议。6.降低医院的经营风险,购买医疗事故责任保险。为医护人员,特别是临床、医技人员投保,是降低医疗风险的有效手段。保险费可以直接计入相关科室成本。目前,新的医疗体制正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而不断建立与完善,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必须做好成本核算这一最基础的工作。随着按病种付费成为我国医保付费的主要一种方式,医院成本核算必须与之结和起来,即单病种成本核算应当越来越受重视。在医院进行单病种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会促使医院HIS系统的功能愈加完善,并能以临床路径为核心,制作出与之配套的奖惩办法和考核体系,最终完善医院成本管理制度。在实施单病种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过度医疗的现象将会得到抑制,患者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医院能够加强管理效率,医保机构能够降低医疗费用的给付,节约社会资源,缓解日益严重的医患矛盾,是真正实现了“三赢”。

参考文献:

[1]陈健伟.医院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及结果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2]柴冬丽,吴幼斐,张仁华.医院病种成本核算方法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1(12):81-83.

病种范文篇5

关键词:出院人数灰色关联分析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亦即“灰色关联度”,作为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对各子系统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概念,意图透过一定的方法,去寻求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数值关系。因此,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于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提供了量化的度量,非常适合动态历程分析。灰色系统理论是由武汉华中大学教授邓聚龙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该理论已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在医学领域也得到了逐步的应用。

出院人数是医院一项既反映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又能体现医院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统计指标,它受到医疗市场竞争和医院内部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出院人数产生影响的反映医疗质量和效率的部分指标进行关联分析,通过分析、评价,定量地反映出它们对出院人数的影响程度,为医院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源于某院信息科2000~2007年医院工作年报。

2方法与步骤

2.1选取出院人数(X0)为参考数列;选取统计报表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作为比较数列病床周转率(X1)、病床使用率(X2)、平均住院日(X3)、平均开放床位数(X4)、治愈好转率(X5)、入出诊断符合率(X6)、医护人员数(X7)见表1。表12000~2007年出院人数及相关指标值

2.2原始数据初始化处理即将同一数列的所有数据均除以第一数据,其初始化计算公式为:

X′i=Xi(K)Xi(I)(i=0,1…7;k=1,2,…8)

初始化数据见表2。表2各指标初始化数据

2.3计算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绝对差Δi(k)=|Xi′(K)-X0′(K)|

(i=0,1,…7;k=1,2,…8)

结果见表3。表3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绝对差值注:最小绝对差值Δmin=0.000最大绝对差值Δmax=1.2552】

2.4计算关联系数

ξi(k)=Δmin+βΔmaxΔi(k)+βΔmax(i=0,1,…7;k=1,2,…8)

其中,β是分辩系数,取0.5。结果见表4。表4关联系数

2.5计算关联度

ri=1N∑NK=1ξi(K)(i=0,1,…7;k=1,2,…8)

结果见表5。表5各指标的关联度与关联序

病床周转率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平均开放床位数治愈好转率入出诊断符合率医务人员数

关联度0.60760.58130.56300.65680.57730.58730.6385

关联序3571642

3讨论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影响医院出院人数的主要因素是平均开放床位数、医务人员数、病床周转率;其次入出诊断符合率、病床使用率也是影响医院出院人数比较重要的因素;而治愈好转率、平均住院日对出院人数影响较小,这与医院的实际情况相符。近几年来,医院的平均开放床位不断增加,病床周转率不断加快,医务人员也相应有所增加,这是近年该院出院人数持续上升的主要因素。8年来医院出院人数累积增长了113.77%,与之密切相关的开放床位数、医务人员数和病床周转率也分别增长了39.65%、25.27%和21.51%。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得出结论,平均住院日的关联度最低,即对医院出院人数影响最小,这与姚炯、陈美分析结果一致[1,2]。平均住院日的长短,直接影响到病床周转率和病床使用率,在病人多,床位固定的情况下,平均住院日缩短,病床周转率就会加快,出院病人就会增多[3~5]。但该院近几年平均开放床位数不断增加,平均住院日没有持续下降,因此出院人数的持续增加与平均住院日的关联度较小。

作为二级甲等医院,该院地处市中心,周围三级医院林立,但该院找准自己的定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优质、价廉、便捷”的办医模式,抓住机遇不断适应医疗市场变化的需求,及时调整科室布局,增加开放病床数,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态度上下工夫,给病人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吸引了源源不断的病人;同时要求临床各科室缩短病人住院天数,加快病床周转,提高床位利用率,满足病人的住院需求。近几年,该院医疗运作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出院病人数、手术人数不断增加,业务总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也可以看出,该院的平均住院天数仍有下降的空间,病床的周转率有望进一步加快,作为二级甲等医院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为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姚炯.影响住院人次的因素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04,21(4):228-229.

2陈美.应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住院病人收治因素的探讨.中国医院统计,2006,13(4):305-307.

3黄建军.医疗费用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3):163-164.

病种范文篇6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病种成本管理;管理体系;创新

医院为了实现稳定发展目标,需要进一步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并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和优化运行机制。因此,本文结合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病种成本管理体系创新的关键点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其内容与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水平奠定基础,为促进医院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一、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病种成本管理体系创新的关键点

(一)建设财务数据库

医院想要更快、更好的适应新医改环境,就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构建财务数据库。在数据库构建过程中,医院需要将人力资源、医疗业务、成本核算等多种系统进行整合,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医院业务系统,在保证医院数据准确、完整的同时,实现数据共享目标,使财务数据库成为医院各业务开展的“活”资源。在此基础上,医院还应构建一体化财务管理体系,将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二者协调作用,为医院转型和改革奠定良好基础。具体来说,就是将医院预算管理作为引导,将预算管理结果与成本管理、评价等内容相结合,保证医院成本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为医院经济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与此同时,医院还用构建手术室二级库材料管理平台,为医院临床医护人员诊疗工作奠定基础,使其能够结合平台给出的耗材信息和标准规则,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

(二)医院病种成本管理体系创新思路

医院需要构建集业务数据、资源规划于一体的成本管理系统,并结合作业法理进一步对医院价格、价值以及流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政府建立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医院还应根据疾病编码、疾病分类、常见手术、手术编码等内容,引入相对价值理念,并将其与医院病种成本核算相结合,同时构建病种成本核算平台,通过平台对病种成本、技术水平、资源分配等合理性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医院整体结构合理规划奠定基础。

二、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病种成本管理体系的具体应用

(一)构建项目作业库

医院主要以服务患者为基础,所以为了尽快适应新医改需求,需要以患者为核心,构建项目作业库,通过进一步优化和规范医院业务流程,研究医院收费项目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同时将规范后的业务流程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医院成本管理与业务流程之间的关联性,使医院各业务在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的价值链中环环相扣,保证医院所有项目在分配过程中有充分依据,保证能够通过医院服务价格,反映出服务的价值。例如:在电子内镜食管支架置入手术过程中,可以从传统3个作业流程,细化为:咽部麻醉、润滑处理、咽部消泡、电子胃镜插入、导引钢丝植入、食管支架植入、放置支架以及图文报告等多个流程。在该手术过程中,需要消耗的材料包括食管支架、导引钢丝等,同时,该手术需要医护人员共4名,手术时间大概为60分钟左右,通过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业务流程,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会有效提高医院成本效益。这也充分说明,通过规范医院诊疗流程,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和高质量的服务,还能够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同时有利于为政府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定价提供参考依据。2017-2019年某医院电子内镜食管支架置入手术项目成本效益如下:2017年收入156元、成本241.84元,结余-85.84元。2018年收入186元,成本198.06元,结余-12.06元。2019年收入186元,成本172.3元,结余7.7元。

(二)构建病种成本核算体系

为了保证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贯彻和落实新医改支付制度以及相关约束机制。医院需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构建病种成本核算体系,并建立相应的模型,同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保证医院全面落实全成本病种核算。通过分析2017-2019年的病种,可以发现,自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出台后,医院在成本结构、成本结余等方面均产生了相应变化。通过病种成本核算,能够改变医院运营模式,使医院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传统以简单病种为主的陈本管理结构,通过对同科室开展针对性定位,实现资源合理分配目标。有利于医院在各阶段能够结合发展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机制,从而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内涵。

(三)设计病种成本核算模型

通过临床路径的指引,能够为医院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诊疗计划和流程奠定良好基础,有利于医院开展规范的病种成本核算相关工作,具体来说,医院可以结合临床路径下的诊疗流程,建立病种成本核算模型,为医院提高医疗整体管理水平奠定良好基础,从而引导医院临床治疗能够自主减少成本,降低患者住院天数,避免医院在为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诱导性消费问题。近年来,我国公立医院临床路径平均覆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相关建设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病种成本也越来越低,成本结余随之减少。其中药品成本仅占平均下降率的2%左右。由此可见,医院以临床路径为指引,设计病种成本核算模型,在药品成本、病种平均结余、材料成本等方面,均呈明显下降趋势。

三、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病种成本管理体系建设措施

(一)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

医院需要将内部所有临床及科学力量进行整合,通过联合治疗方式,缩短患者诊疗时间和住院时间,以此来降低患者诊疗费用,减少医院运行成本,有利于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促进医院健康发展。结合公立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方式时间情况进行分析,与传统诊疗模式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前者无论在手术天数、住院天数,还是费用成本方面,均明显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看患者负担。

(二)分析新技术对病种结构产生的影响

医院开展病种成本核算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强化了专科管理模式以及运作模式,在此过程中,医院引进了多种新技术,对病种机构带来了多方面影响,具体来说,引入菌群移植治疗技术后,医院在结直肠专科病种治疗方面的人数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在药品、材料等方面的收入占比也随之下降,充分水命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善了临床路径手术结构,还减轻了患者负担,提高医院运行效率。

(三)提高病种成本管理意识

为了能够尽快适应新医改背景,需要医院强化病种成本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病种成本核算为医院稳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并结合新医改需求,对医院内部管理进行细化,同时在此基础上优化医院各项资源配置,通过降低患者住院天数、费用等方式,提高医院整体经济效益和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同时增强患者面一度,这对于医院稳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提高病种成本管理意识,还有利于医院进一步提高对陈本核算以及结果变动的重视程度,医院可以通过定期研究主要原因,及时发现病种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医院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从而保证医院病种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展开,有效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医疗改革背景下,医院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以临床路径为引导,构建病种成本管理体系,同时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等理论知识,创建了规范化、标准化和体系化的医院成本管理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医院改革进程,转变了医院运作模式,不仅降低了患者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还为促进医院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雅娟,郑开源,黄玲萍.XH医院病种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和探索[J].中国医院,2020,24(06):64-66.

[2]吴佳男.创新病种成本管理助推医院绩效提升[J].中国医院院长,2020,12(06):76-79.

[3]陈佳颖,吴丹枫.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病种成本管理体系创新及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19,38(11):88-91.

[4]黄柳.渗透式精细化管理的道与术[J].中国医院院长,2019,27(01):74-77.

[5]李丹花.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2016,14(32):231.

病种范文篇7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各省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官方机构网站,主要检索2010年3月-2013年11月出台的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政策实施方案及相关意见,同时收集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上报的新农合大病保障工作汇报材料和相关统计报表。截止2013年11月,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新农合大病保障实施方案全部纳入研究,天津市未检索到本研究相关的大病保障政策文件,故未纳入分析。

1.2研究方法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类,数据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对比分析方法,从实施方案出台时间、试点病种数量、定点医疗机构级别的确定、医疗费用支付与补偿办法、救治申报程序与费用支付模式、管理与保障措施6个方面,对各省(市、自治区)新农合大病保障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做法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2结果

2.1实施方案出台时间

卫生部于2010年6月《关于开展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的意见》,到2011年6月,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实施方案,西藏虽然于2012年相关文件,但其儿童先心病免费救治工作启动时间较早。2011年4月,卫生部出台文件要求逐步扩大重大疾病救治试点的病种范围(优先考虑妇女两癌、重性精神疾病等病种);2011年,全国共出台扩大病种实施方案及相关文件16份。2012年5月,卫生部《关于做好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要求推开终末期肾病、妇女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耐多药肺结核6种大病保障,同时将血友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唇腭裂、肺癌、食道癌、胃癌、1型糖尿病、甲亢、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结肠癌、直肠癌12个病种纳入试点范围;2012年,各地共出台扩大病种实施方案17份。2012年11月卫生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省(市、自治区)大病保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2013年9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文件进一步要求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全面推开20个病种的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

2.2实施方案覆盖病种

根据卫生计生委要求,2013年各地应全面推开20个病种的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目前,8类大病中,内蒙古妇女两癌及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尚未纳入,宁夏仅开展了儿童两病保障,西藏仅出台了儿童先心病免费救治工作实施方案,其余省(市、自治区)全部纳入;12类大病中,吉林、重庆两地各有4类尚未纳入、陕西只将8类大病纳入,其余省份全部纳入。除国家规定优先纳入试点的20种大病外,16个省(市、自治区)新增了部分病种,其中安徽省新增病种数最多,达到了30种,以冠心病、白血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其余大部分省份新增病种为1-8种。同时,部分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将一些地方病或发病率较高的病种纳入大病保障范围,如内蒙古新增的布鲁氏杆菌病,新疆、青海两地分别增加的肝硬化和肝癌(表1)。

2.3定点医院的确定

卫生部《意见》指出:重大疾病实行分级诊疗制度,20种重大疾病中的大多数病种原则上尽可能在县级医疗机构诊治,复杂疑难病例转诊到三级医疗机构。各地定点医疗机构级别的确定主要包括4种类型。

2.4补偿机制

按照卫生部要求,新农合对相关病种的实际补偿比例原则上应当达到本省限定费用的70%左右,在此基础上,由医疗救助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再行补偿。各省(市、自治区)在实施方案中对按病种付费的费用定额标准和支付方式进行了规定,一些地方探索利用新农合基金建立了大病补充补偿基金或购买商业大病保险。

2.4.1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根据国家要求以及各省实施方案的规定,重大疾病的诊疗费用支付主要采取按病种付费,包括按病种限额付费、按病种定额付费两种形式,其他支付方式有按病种限额与定额相结合、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等形式。

2.4.2费用定额和报销比例。先行试点的儿童“两病”多采取统一规定费用定额标准和报销比例的方式。对扩大病种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就诊的费用定额标准和报销比例的确定大致分为3种形式。对于超出定额标准的费用,除海南省规定由定点医院和参合患者按1:1比例承担外,其余各地普遍规定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青海、河南、湖南、内蒙古等地对儿童两病等病种的报销比例规定有所不同。新疆、西藏、湖南儿童先心病均推行免费救治政策。见表4。

2.5申报及结算程序

卫生部《意见》要求,各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应按照便民、利民原则,简化并规范重大疾病的救治申报和结算报销流程,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和异地结报,推进新农合、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

2.5.1申报程序。对于大病患者救治申报程序的规定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福建、贵州、海南、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江西等地要求患者到定点医疗机构确诊后开具相关证明,经新农合机构审批后再开展按病种付费诊疗;安徽、云南、四川、宁夏、西藏则由定点医疗机构确诊并审查患者参合信息后,对确诊符合大病报销条件的患者按重大疾病类别进行管理,并做好相关材料备案和标注工作,患者出院后由医院向新农合经办机构提交申请补偿的材料。

2.5.2即时结报与“一站式”报销模式。各地大病诊疗费用基本实行即时报销。安徽、海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山东、上海、甘肃等大部分省份规定,大病患者出院时只需按照规定的定额比例支付自付费用,由定点救治医院垫付其余全部费用,并由新农合经办机构将基金应付款和医疗救助垫付款“一站式”拨付医院。云南、河北、浙江、内蒙古等地新农合经办机构仅拨付基金应付款,医院垫付的医疗救助资金则需由医院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贵州、青海两地即时结报则采取由新农合基金向医院预付报销定额的部分费用,医院垫付剩余报销费用,患者支付自付费用的方式。

2.6管理与保障措施

2.6.1申报管理。在重大疾病的救治申报管理方面,针对患者纳入大病报销的限制条件分别作出了规定,主要包括3方面:①参加新农合;②疾病诊断及主要治疗方法符合各省方案规定的保障范围;③在各省指定的重大疾病定点救治医院按规定的临床路径或诊疗方案治疗。同时,安徽、海南、河南等地还在实施方案中规定,在1个参合年度内,重大疾病住院患者同一种疾病限享受1次方案规定的重大疾病保障政策(方案另有规定的除外),再次住院发生的医药费用不纳入大病保障。

2.6.2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各地实施方案中对于大病保障政策的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主要从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加大查处力度几个方面作出了要求。省、市、县各级卫生、民政、财政部门分别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与监督;在确保服务质量方面,一般要求各救治医院要在临床路径基础上制定各保障病种的标准化诊疗方案,严格掌握入、出院指征,从手术、麻醉、治疗、药品及辅助检查等环节着手,确保医疗质量,有效控制费用。同时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经办机构组织对救治医院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重点对诊断升级、分解住院、放宽住院标准、推诿重症患者、降低服务质量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3讨论

3.1大病保障政策目标

逐步缓解农村大病患者家庭的“因病致贫”问题是新农合大病保障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考虑到新农合基金稳定性和使用效率,优先纳入试点的20种重大疾病均为疾病负担相对较重、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较高的病种,如儿童先心病、妇科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各地大病保障政策均能围绕缓解“因病致贫”问题的核心目标,绝大多数地区的试点病种范围和补偿水平达到国家要求,并有1/2的省份结合实际情况新增了部分试点病种。在保障机制方面,尽管仍有少数省份采取提高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的方式,但按病种限额补偿70%与医疗救助相结合仍然是各省大病补偿的主要形式,符合救助条件的患者自付费用不超过定额的10%,并且在按项目付费中特别强调了大病补偿不受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与诊疗项目目录的限制,能够较好地满足重大疾病通常存在报销目录外费用高的特点。在救治申报与报销程序的制定方面,尽管各省份具体步骤存在一定差异,但都遵循“便民利民”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大病诊疗费用“即时结报”和“一站式”报销的普遍推行,能够方便患者即时获得补偿。

3.2大病保障付费方式

按病种付费作为预付费制度的一种,与按项目付费等后付制相比,在兼顾医疗质量与住院费用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也是新农合大病保障费用支付采取的主要形式。然而,并非所有的重大疾病费用支付都适用按病种付费,因该支付方式通常以某个疾病治疗方法的主操作和/或主诊断为基础来确定费用定额标准,因此多适用于诊断清楚、疗效确切和费用离散度低的疾病,对于一些临床上诊断分型较为复杂的恶性肿瘤以及重型精神疾病等病程长短差异较大的病种则并不适用。目前仅内蒙、辽宁、新疆等少数省(自治区)在按病种付费的基础上,对部分病种探索推行其它支付方式改革。同时,有1/3的省份采取了按病种限额付费,在不超过费用最高限额的范围内,同类疾病的诊疗费用高低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按照实际提供的诊疗项目价格和数量而调整,但该种支付方式失去了严格意义上的预付费制度的控费能力,其本质上仍属于后付制,对大处方、大检查等行为的约束作用有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目前国家层面出台的大病保障政策中,针对重大疾病的补偿形式主要强调了按病种付费,而未对不同病种的适宜性作出具体规定或要求;二是由于目前我国按病种付费制度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省级层面仍未建立起统一、细化的疾病分型分类标准,难以根据不同病种的实际需要合理测算预付费的费用标准[1-2]。

3.3大病分级诊疗制度

县级医疗机构作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网络的龙头,应当承担大部分重大疾病的诊疗服务,国家鼓励通过差别化医保报销政策、支付方式改革等措施引导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分工协作和双向转诊机制。从目前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政策看,分级诊疗制度仍未完全建立,1/3的省份并未将县级医疗机构作为主要定点机构,仅有不到1/5的省份开展了重大疾病诊疗费用的差别化报销。即使是在已经推行差别化报销的省份,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报销比例差距相对较小,难以有效引导患者到县级医疗机构就医。导致差别化报销政策以及分级诊疗制度难以推行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县级医疗机构诊疗能力有限、资源配置相对不足,难以成为大病患者就诊的首选[3-4];另一方面,省级层面尚未制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具体的双向转诊标准,大部分省份对于不同病种的首诊、筛查程序缺少明确的规定。

3.4医疗服务监管体制

国家要求各省(市、自治区)纳入试点的20种大病以循环、消化、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为主,这些疾病多具有病程长、诊疗费用高、临床分型较复杂等特点[5]。以儿童白血病为例,根据卫生部制定的费用标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标危组和中危组的定额标准分别为8万元和15万元,相差达到7万元;而对于妇女两癌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等大病,多数省份并未针对同一病种的不同分型或分期分别制定费用标准。在费用定额确定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诊断升级或推诿重症患者以及分解住院、放宽住院标准、不严格执行临床路径等各种逐利行为,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监管和控制体制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尽管各省(市、自治区)在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经办机构对救治医院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但并未对不同部门的监管职能进行细化并制定统一的考核评估标准,对于定点医疗机构内部质量监督机制的建立缺少强制性的制度设计。监管体制的缺陷,首先是由于在按病种付费制度下,医保经办机构尚未充分发挥其作为购买方的职能,未能与医院建立起基于合理的定额协商基础之上的外部监督机制[6];同时,定点医院自身对按病种付费制度下的内部质量管理给予的重视不足。

4建议

4.1大病保障以定额付费为主,探索多种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

各地大病保障按病种付费的具体形式存在差异,为使其控费效果得到更好的体现,建议结合实际情况逐渐由限额付费过度到定额付费,对一些临床分型较为复杂的恶性肿瘤等病种,应分级制定费用标准,并根据重大疾病诊疗过程中病情的异常变化给予一定的费用浮动空间。同时,大病报销工作应与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相结合,充分发挥不同付费制度的激励机制,克服单一付费方式的弊端。根据病种需要,对于一些不适用于按病种付费的疾病类型,如重性精神病、终末期肾病,以及一些临床分类较为复杂的恶性肿瘤等病种,应积极探索按床日、总额预付以及按项目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7-8]。

4.2明确不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的定位,加快推进差别化报销政策

应合理划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对不同病种的诊疗功能定位,确立县级医疗机构作为大病救治定点医院的主体地位,并统筹推进差别化报销政策,合理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差距,引导患者到基层就医[9]。同时,以重大疾病的临床专科能力建设为核心,重点提升应主要在县级医疗机构得到治疗的终末期肾病、妇女乳腺癌、宫颈癌、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疾病的诊疗技术水平,完善相应的设施和设备配置。省级层面应加快制定病种双向转诊标准,确保疑难重症在县级医疗机构初诊后,在必要的情况下及时转诊到三级医疗机构。

4.3建立明确的医疗服务监管职责分工和考核机制

病种范文篇8

一、享受特殊病种门诊补偿的条件

患特殊病种的疾病,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门诊医疗费用补偿。

1、必须是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

2、患特殊病种目录所列疾病〈见附件一〉。

3、病程较长,丧失自理生活能力,需连续治疗、长期服药或达到相关诊断标准。

4、经指定医疗机构鉴定认可的。

二、特殊病种鉴定

1、鉴定机构: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第三人民医院。

2、鉴定程序:

①由患者填写特殊病种门诊补偿申请表,乡村医生签字证明,村委会盖章确认,持表到指定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②鉴定医院抽调内、外、妇及辅检科室骨干组成特殊病种鉴定小组,由业务院长任组长,县合管办派人参与鉴定。各鉴定医院提供的各种检查结果必须真实可靠,严禁弄虚作假,否则,取消特殊病种鉴定资格。特殊病种鉴定标准及费用补偿范围见附件二。

3、鉴定时间:患有本方案规定的六种特殊疾病者,在村卫生室领取申请表后,带上相关的病历资料,可随时到规定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有县级以上近半年内的诊断资料者,鉴定时可免做检查,严禁定点医疗机构借鉴定之名乱检查,增加患者负担。

4、对参加特殊病种门诊补偿者的确认。经指定的医疗机构鉴定后,由县合管办和乡镇合管办领导进村入户走访调查,并在村部予以公示,确系需长期服药或丧失劳动能力或达到相关诊断标准,公示后无异议者,方可确定为特殊病种门诊补偿对象。

三、就医管理

1、持证就医。患者持《合作医疗证》、本人身份证和特殊病种门诊补偿鉴定表到合作医疗定点医院进行门诊医疗,特殊病种门诊补偿鉴定表不得出借、转让、买卖,违者按相关规定处理。

恶性肿瘤病人放、化疗及尿毒症需透析治疗的,应在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诊治,其余四种特殊病种门诊治疗者原则上应在本乡镇卫生院进行,特殊情况可到上级医疗机构诊治。

2、严格管理。各乡镇合管办必须建立特殊病种患者就诊台帐。医疗机构给特殊病种患者进行门诊治疗时,要制定严密的治疗方案,并严格审查患者的“四证”(合作医疗证、身份证、户口本、特殊病种门诊补偿证明),因病施治,合理用药,不得开具有与所患特殊病种治疗无关的药品,且必须使用《临澧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目录》内药品,(《目录》外药品不予补偿)。严禁大处方、人情方。需同时治疗其他疾病的,必须另外开具处方和发票,做人、证、病、药“四相符”,上述人员必须使用二联处方,在处方和病历上注明特殊病种的病名,并认真书写门诊病历。

3、严格审批。合管办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强化费用审核。对提供虚假处方和医疗费用发票的定点医院,在年审年终考核中予以扣分,情节严重的要取消定点医院资格;并按照有关规定对当事人予以处罚。

4、特殊病种门诊补偿时限在患者参合年度内有效。

四、费用结算办法:

1、特殊病种门诊补偿范围:只限特殊病种目录内疾病的治疗(包括药费、血透、放、化疗)费用,其检查诊断等费用自理。

2、门诊补偿时需提供资料:

①本人的“四证”:身份证、户口本、合作医疗证和特殊病种门诊补偿鉴定审批表。

②特殊病种鉴定医疗机构提供的诊断资料(包括疾病诊断证明书、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

③正规医院出示的就诊病历记录、处方、发票。

以上资料均需提供原件,复印件无效。

3、特殊病种患者进行门诊医疗,从确诊之月起,按年度实行病种医疗费用总额控制(附件一),不足一年时间的,按年度费用控制标准除以12个月再乘以实际月数后的得数,即为该患者本年度内的费用控制标准。

4、同时患几种特殊病种疾病的,按其中一种费用控制标准最高的执行;凡超过特殊病种年度费用控制标准的医疗费或者与所患特殊病种诊断、治疗无关的医疗费,均由患者自负。

5、特殊病种患者的门诊医疗费用结算采取后付制。即先由患者现金支付,治疗金额达到年度费用控制标准的,患者即可凭有效资料到县合管办一次性审核补偿,治疗费用未达到控制标准的,按实际发生费用补偿。

6、享受特殊门诊补助的,可同时享受住院补助,但住院当月除外,年度内住院费用补偿已达封顶线者,不享受特殊病种门诊费用补偿(即年度内住院费用补偿和特殊门诊费用补助累计不超过15000元)。

费用补偿范围:限化疗、放疗,其它有抗癌活性的药物治疗〈含中医中药治疗〉及癌性止痛,不进行放、化疗者不予补偿。

三、糖尿病诊断标准及补偿范围:

1、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资料。

2、丧失劳动能力或有合并症的相应诊断依据。

费用补偿范围:只限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治疗用药.

四、晚期肝硬化诊断标准及补偿范围:

1、肝硬化的明确诊断病史资料(含肝脾B超或CT检查)。

2、必须有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及腹水的证据。

3、①肝功能化验ALT>正常2倍,A/G<1.2②合并脾亢时血小板<7×109,WBC<3×109。

费用补偿范围:限治疗用药

五、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诊断标准及补偿范围:

1、脑血管意外病史资料。

2、丧失自理生活能力,有病史资料及相关证据。

费用补偿范围:限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用药

六、甲亢诊断标准及补偿范围:

1、高代谢症状和体征。

2、甲状腺肿伴或不伴血管杂音。

3、血清FT4增高、TsH型减低或T3型甲亢仅有血清T3增高。

病种范文篇9

1.推行单病种付费方式改革能有效控制医院医疗费用总额,降低药品收入比例。由于当前县级医院采用的按服务项目付费方式属于后付制付费方式,这种付费方式服务价格定价困难,容易刺激供方诱导需求的行为。药商通过给医生回扣、提成等方式,促使医生向病人开大处方来增加药品的销售量,特别是大量使用进口高档药、营养制剂、辅助用药、抗生素等,直接导致医疗费用中的药占比超高。因此按服务项目付费方式无法很好地约束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另一方面,县级医院医疗服务定价不合理,比如CT、磁共振等大型仪器检查收费价格偏高,而诊查费、护理费等技术服务收费却偏低。而按单病种付费方式的收费标准相对于按服务项目付费方式更科学。该种付费方式是根据不同患病者的病情以及每位患病者所属的疾病分类和等级定额预付的,因此就要求医生对于患者的治疗、药品的选择和用量以及各种检查都要在该病种的费用限额内考虑。由于按服务项目付费方式遗留下了“以药养医”的局面依然存在,而受药品定价虚高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医院药品收入比重至今仍居高不下。根据已经实施了单病种付费方式的陕西省人民医院的数据显示,医保实行按单病种付费近8年来,陕西省人民医院的药占比在陕西省三级甲等医院中一直是逐年降低的,从2000年的56%下降到近2年的32%-41%。由此可见,实行单病种付费能够严格限制药品使用,有效降低药品费用虚高和药占比过高的问题。

2.推行单病种付费方式改革能促进医疗机构提高诊疗水平,帮助医院加强内部管理。医院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专业机构,人才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在医院综合实力竞争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当前采用的按服务项目付费方式会直接诱导医院只重视尖端设备与医疗器械的购入而忽视人才的引进与管理。高精尖医疗设备的投入能够为医院及医生带来较好的经济利益,却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医生提高医疗技术的积极性,甚至推诿病人,容易引发医患矛盾。实行单病种付费后,医院在收费标准内提供服务,患者的病情也能在限额范围内得到规范的治疗。该种支付方式不仅能够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间接促进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技术,增强工作责任心。也能避免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出现违规现象,有助于医院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

3.推行单病种付费方式改革有利于医院加强成本控制。由于单病种付费方式要求医院只能在该病种的限价内收费,超出部分必须由医院来承担,因此对于该病种的整体治疗方案都要求医院仔细考量。该种付费方式能在保证患者享受到优质诊疗服务的基础上,同时确保医院的基本运营成本。

二、关于单病种付费方式的实施

目前,单病种付费方式的实施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单病种限价付费制度,二是单病种定额付费制度。对比两种制度,对于县级医院来说,想要获得更好的效益就必须有效、合理地控制医疗费用,诸如采取提高诊疗技术、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减少不必要的耗材使用、规范住院检查项目等手段。由于单病种限价付费制度是根据医院历年来的统计数据,测算、制订出每一种常见疾病的平均医疗费用来作为单病种治疗的最高限价。因此该种付费制度的某些作用机理就会显现出一些漏洞。当病患的实际医疗费用低于最高限价时,出于利益动机,一些县级医院会设法通过增加检查项目等方式使费用贴近限额标准,例如磁共振、CT、彩超等大型仪器设备检查。虽然这一系列举措增加了医疗收入,但在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成本。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单病种限价付费制度并不能有效地帮助医院实现成本管理。相比而言,单病种定额付费制度要求患者在入院时将自付费用一次结清,遵循“超出不补,结余不退”的原则,能够很好地规避或降低诱导需求,在帮助患者降低医疗费用的同时,间接地控制医疗成本的上涨。需要注意的是,实行单病种付费方式对于定额结算标准的测算应符合当地医院的实际情况。不同地区的医院有不同的财务状况,定额结算的标准也不一样。以2011年鄂州市中心医院单病种付费情况调查为例,数据显示803名按临床路径治疗的病人中,有262人的实际人均住院费用高于结算标准,有541人的实际人均住院费用低于结算标准。而该医院19个可供比较的病种中,有10个病种的结算标准高于2010年的平均费用,有5个病种的结算标准与2010年的平均费用基本持平,4个病种的结算标准低于2010年的平均费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科学地测算定额结算标准对于医院实行单病种付费方式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制定出的定额标准与临床客观实际差别较大,就无法起到通过该种医保支付方式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因此,制定单病种定额付费结算标准应该要从实际出发,在卫生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化临床路径的基础下,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医疗技术水平和诊疗设备等),既要防止定额标准过低,也要避免定额标准虚高。

三、关于实施单病种付费方式的建议

1.医院应该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合理选定病种。医保机构在确定病种时选定病种应满足以下6个条件:(1)常见病,多发病;(2)没有其他并发症、合并症的单纯性疾病;(3)有比较明确的诊疗规范和治愈标准;(4)治疗处置差异小;(5)病情容易控制、疗效确切;(6)成本易于核算。因此,医院一方面要不断深入研究,精确测算确定病种,并且逐步扩大病种范围,将更多病种纳入按病种付费的管理中。另一方面在实施单病种付费方式之后,要在原有病种的基础上不断评估已纳入按病种付费目录的病种的合理性,并逐步加以修订完善。

2.医院应该要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对于全国其他已实行单病种付费方式的医院,开始之初医务人员对于该种收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存有抵触的心理,因此,如何激发医院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是一个大难题。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研究出新的治疗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单病种付费方式的实施。例如一方面可以组织关于单病种付费方式的专题讲座,促进医务人员对于该种付费方式的了解,另一方面医院可以制定合理的工资薪酬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的信任度。

病种范文篇10

关键词:大蒜病虫害;危害特点;防治措施

近年来,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耕作制度及栽培生态环境不断变化,大蒜植株的抗性逐年降低,大蒜病虫害的发生产生了新的变化,某些病虫呈急剧上升趋势,加剧了对大蒜的危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据调查分析,病虫对大蒜的危害一般损失率达20%~30%,严重年份及地块可以达到50%以上,甚至更高。现将大蒜田主要病虫及其防治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大蒜田主要病害及危害特点

①叶枯病。系真菌性病害,常与霜霉病或紫斑病混合发生,侵染已经衰弱的植株,主要危害叶或花梗。叶片发病初期从叶尖出现花白色小圆点,扩大后呈不规则或椭圆形,表现为灰白色或灰褐色,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枯死,病害向叶茎蔓延,由植株下部向上扩展;花梗受害,症状与叶相似,易从病部折断,最后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严重时不能抽薹。②干腐病。大蒜干腐病在生育期和贮藏运输期可发生,尤其是在贮运输期发生严重。生育期发病初期,从叶尖开始迅速枯黄,根部腐烂,切开鳞茎基部可见病斑向内向上蔓延,呈半渍状腐烂。贮运输期发病,多从蒜根部发病,蔓延至主鳞茎基部,使蒜瓣变黄褐色、干枯,病部可产生橙红色霉层。③紫斑病。在田间主要危害叶片和蒜薹。贮运输期间危害鳞茎。田间发病病斑多从叶尖或花薹中部开始发生,初为白色小病斑,稍凹陷,中央微紫色,扩大为椭圆形至纺锤形、病斑为黄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面产生黑色霉状物常形成同心轮纹,易从病部折断。贮运期间鳞茎受害,常从鳞茎颈部开始变软腐烂,呈深黄色或红色。④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病斑为长椭圆形,初呈浅褐色,后变为灰白色。湿度大时,病斑上密生较厚的灰色绒霉层,致使叶片变褐或呈水渍状腐烂。贮藏期间,蒜头会继续发病,蒜瓣干枯,表面长出灰霉。⑤菌核病。主要危害大蒜茎基部,发病初期病部水渍状,以后病斑变暗色,溃疡腐烂,发出酸臭味。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出绵毛状菌丝。后期病部形成不规则的黑褐色菌核。⑤病毒病(花叶病)。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叶片出现黄色条纹、扭曲、开裂、折叠,叶尖干枯,不抽薹或抽薹后蒜薹上有明显的黄色斑块。贮藏期间可继续发病,表现为蒜瓣僵硬。

二、主要害虫及危害特点

①根蛆(地蛆)。是大蒜的主要地下害虫,常见的是种蝇的幼虫,其次是葱蝇的幼虫。成虫为灰色小蝇,体长6mm左右。幼虫似粪蛆,乳白色而带淡黄,体长7~9mm,尾端有肉质突起7对。幼虫一般以春季危害较重,秋季也有发生。幼虫期约20d,大都在4月潜伏于土壤中蛀食大蒜的鳞茎,引起腐烂,叶色枯黄萎蔫,严重时甚至成片死亡,全田毁种。②葱蓟马。又叫烟蓟马、棉蓟马,主要为害葱蒜类蔬菜,还可以为害瓜类和茄果类蔬菜。主要以成虫和若虫潜藏在葱、蒜类蔬菜的叶鞘内及在杂草、枯枝、落叶和土缝中越冬。翌春开始活动,继续为害。成虫和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吸取叶片中的汁液。被害叶片形成许多长形的灰白色的斑点,严重时叶片扭曲、皱缩,叶类枯黄。③大蒜蚜虫。有萝卜蚜、棉蚜、桃蚜、菜缢管蚜,分别呈黄、绿、黄绿色,也有呈樱桃红色。气温较高时,有利它们继续繁殖和为害。为害造成蒜叶卷缩变形,褪绿变黄而枯干;同时传播大蒜花叶病毒,导致大蒜种性退化。

三、防治措施

①轮作换茬。与非葱蒜类旱作轮作4年以上,水旱轮作3年以上。②选用健壮的蒜瓣作种,搞好种子消毒工作。在无病区留蒜种。选肥大、色质洁白、无病斑、无伤口的大蒜作种,剔除发黄、发软、虫蛀、顶芽受伤或基盘变黄及腐烂的蒜瓣。将精选的蒜种用1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或60%甲霜铝铜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蒜种重的0.3%进行拌种。③选地势平坦、排水好的地块,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早中熟品种控制在67.5万株/hm2以下;科学施肥,做到氮磷钾结合,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有机肥料必须充分腐熟,生长季节增施磷酸二氢钾等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④保持蒜田清洁,及时清除田间病叶、黄叶,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⑤田间操作时,不要造成伤口;贮运期间要控制好温度,尤其是干腐病发生严重的大蒜,贮运期间最好保持在0~5℃。⑥药剂防治。防治叶枯病、灰霉病,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40%多菌灵胶悬剂2.25kg/hm2加磷酸二氢钾2.25kg/hm2,对蒜苗均匀喷雾2~3次,每隔7d左右喷1次;防治干腐病,用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或10%世高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紫斑病、菌核病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病毒病,首先是治虫防病,一般用40%乐果乳剂1500~2500倍液喷雾,其次在发病初期喷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⑤防治根蛆用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喷注于大蒜基部,连续喷2~3次,每次间隔15~20d,或用糖醋液(诱剂配方为:1份糖、1份醋、2.5份水加少量敌百虫拌匀)诱杀。防治葱蓟马于始盛期的傍晚前和阴天用药,防治蚜虫要及早喷药防治,防治葱蓟马、蚜虫可选用2.5%敌杀死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9.5%蚜螨净3号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爱卡士乳油1500倍液喷雾,做到喷药均匀,用药安全期10~15d以上。

参考文献:

[1]张玉翠.大蒜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及综合防治措施[J].河南农业,2006(11):24.

[2]周启江,舒銮斌,陈勇,等.大蒜病虫害发生种类及综合防治措施[J].植物医生,2004,17(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