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3:26:03

鼻内镜范文篇1

关键词:鼻内镜;扩展应用;基层医院

目前大多数县级医院都有鼻内镜系统设备,极大地改善了鼻科的诊断及治疗水平。1901年Hirshman首次用改良的膀胱镜对鼻腔、鼻窦行内镜检查[1]。受此启发,我们不仅将鼻内镜应用于鼻科,还将其应用到其他学科中,现将我院2002年6月—2008年12月期间鼻内镜在耳科、咽喉科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试对更大地发挥鼻内镜作用进行探讨。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下咽异物97例,其中男38例,女59例,年龄17~68岁。(2)腺样体肥大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3.5~10岁,均在全麻下经0°鼻内镜直视下行腺样体刮除或应用电动切割吸引器切除。(3)会厌囊肿6例,男4例,女2例,年龄36~56岁。(4)声带息肉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26~53岁。(5)耵聍栓塞、外耳道胆脂瘤经鼻内镜处理耵聍栓塞225例,外耳道胆脂瘤10例。男147例,女88例,年龄4.5~82岁。

1.2方法(1)对于下咽异物可以在表面麻醉下左手持30°鼻内镜检查舌根、会厌谷及梨状窝,右手持喉钳在直视下取出。(2)进行鼻咽检查时先收缩鼻腔黏膜,用鼻内镜从鼻底和下鼻道进镜,从前向后逐步观察,达鼻咽部进行检查,多用30°或70°镜[2];以山下众一为代表的日本学者也从鼻咽部内镜检查入手,开始了鼻内镜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广泛应用[1]。腺样体刮除术时可以用0°鼻内镜照明并在直视下刮除或用电动切割吸引器切除。由于能直接观察到咽鼓管圆枕,可以避免误伤。(3)可以在喉咽部表面麻醉下经30°鼻内镜直视下摘除会厌囊肿。(4)在喉咽部表面麻醉下可以经70°鼻内镜直视下用喉钳摘除息肉。(5)门诊常见的外耳道耵聍、外耳道胆脂瘤可以在0°鼻内镜直视下取出或吸出。尤其是处理鼓膜表现时优势更加明显。

二、结果

上述病例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利用鼻内镜的光源亮度高及特殊角度照明的特点可以在鼻科以外的咽喉科、耳科更充分地运用鼻内镜开展诊断检查及治疗。公务员之家:

三、讨论

基层医院由于资金、设备及人员技术条件所限。耳鼻喉科工作开展相对困难。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开展诊疗工作,值得我们思考。我院扩展了鼻内镜的应用范围,在有限的设备基础上提高了耳鼻喉科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实现了微创化、节约化、功能化,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鼻内镜范文篇2

关键词:鼻胆管引流护理

鼻胆管引流术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基础上将长约250cm的6-8Fr聚乙烯导管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胆管进行减压引流,目的是通过引流达到减压、减黄、消炎。我院2007年6月-2010年3月共行ERCP检查106例,施行ENBD2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07年6月-2010年3月共开展内镜下行ERCP及EST106例,其中因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预防感染或防止结石嵌顿等而施行ENBD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35-77岁,其中,胆管结石8例,胆管狭窄4例,胆管癌2例,壶腹部周围癌1例,胆源性胰腺炎7例。鼻胆管放置时间最长14天,最短2天,平均7天。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内镜检查及置管前,患者及家属通常会产生紧张及恐惧心理,在护理中向患者及家属作耐心细致解释工作,告之ENBD操作属较先进治疗技术;在操作过程中,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进行,内镜通过咽部时有轻微不适感,其余反应均能忍受;置导管后一般无特殊不适,消除其心理压力,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

2.1.2术前准备行碘过敏试验,胸片、心电图、血常规、血淀粉酶、出凝血时间等检查。术日前禁食12h、禁水8h。年老、体弱及病情较重的患者可酌情补液支持。术前15min肌肉注射山崀菪碱10mg,抑制胃肠蠕动,放松oddi氏括约肌,口服达克罗宁胶浆咽部麻醉及消泡剂,对精神紧张的患者静脉注射安定10mg,使之安静配合。内镜器械由专职护士准备。

2.2术中护理

术中主要由内镜室护士配合医生进行操作,责任护士协助摆好体位,密切观察面色、P、R、BP、SPO2等,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开通静脉便于用药和应付意外情况。备氧气、心电监护仪。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术后禁食24h,卧床休息,继续观察面色、T、P、R、BP的变化并记录,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情况,听取患者主诉,如有不适报告医生处理。术后3h及次晨分别查血、尿淀粉酶。

2.3.2鼻胆管护理(1)妥善固定鼻胆管,在鼻孔处用胶布做一记号,以观察鼻胆管有无脱出,每日更换固定胶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保持引流管通畅的重要性。(2)鼻胆管接负压引流袋,避免打折、扭曲,保证引流通畅,负压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部位,及时清倒引流液,定期更换引流袋。(3)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并准确记录。胆汁引流量超过300ml,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接近正常,为引流效果满意。

2.3.3饮食护理术后一般禁饮食24h,或根据病情禁食,遵医嘱补液,防止发生低血糖。第2天血淀粉酶正常,无腹痛、恶、呕吐等症状后,进少量温开水无异常后,可进流食,以后再半流食→清淡饮食逐渐过渡为普通低脂饮食。鼓励病人少量多餐,进低脂、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鼻胆管引流术后病人禁食,口腔细菌易繁殖,给予口腔护理每天2-3次及餐后漱口,以防口腔感染。

2.4并发症的护理

2.4.1恶心、咽喉痛护理中,保持口腔清洁,给予硼酸溶液漱口及雾化吸入外,向患者耐心解释,消除其紧张心理。

2.4.2急性胆管炎防治:(1)插管及治疗护理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2)引流部位不合适者,应重新置管引流;(3)术后常规使用广谱抗生素3-5d,发生感染后,可根据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调整使用抗生素。本组无急性胆管炎发生。

2.4.3急性胰腺炎本组发生胰腺炎2例。给延长禁食时间,抗感染、补液,抑酸、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治疗后好转。

2.4.4鼻胆管阻塞鼻胆管较细,术后易被胆泥、癌栓及脱落的坏死组织堵塞,可用稀释的抗生素溶液冲洗疏通,操作时,动作应轻柔,避免用力抽吸,并严格无菌操作。

2.4.5鼻胆管脱出本组1例鼻胆管脱出,因患者睡眠时不慎误拉引起。因此,应妥善双重固定鼻胆管,强调患者自身保护引流管的重要性。当鼻胆管引流量突然减少或引出胃肠内容物时,应怀疑鼻胆管脱出的可能。可通过透视或造影检查证实,必要时重新置管引流。

3小结

ENB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非手术胆道外引流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易于观察,并发症少等特点,从而使患者病情迅速得到控制,缓解,为择期手术提供了条件。ENBD做好术前患者心理护理,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ENBD引流效果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鼻内镜范文篇3

鼻腔疾患病种多,较为复杂,特别是鼻窦炎和鼻息肉是鼻科常见疾病之一。由于鼻窦炎部位特殊,常规手术容易复发,鼻内镜手术是将传统的根治术变成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鼻内镜手术具有术野清晰、手术彻底,安全、创伤小、痛苦少,手术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等优点。我科长期开展鼻内镜手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九病区耳鼻喉科共收治慢性鼻窦炎患者272例,鼻息肉患者113例,鼻中隔偏曲58例。其中男297例,女146例,年龄14~50岁。平均住院(7±2)天。除1例因脑脊液鼻漏引起高热转往他院治疗外,其余均取得良好效果。

2护理

2.1术前护理(1)了解患者病史,协助医生完善术前各项相关检查。(2)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鼻内镜手术的优点,讲述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3)术前准备:遵医嘱全身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3天,以减轻局部炎性反应,减少术中出血;嘱增加营养,预防感冒,保持口腔与鼻腔清洁;术前1天给予剪鼻毛,训练用嘴巴呼吸;全麻患者术晨禁食水。

2.2术后护理(1)体位:全麻患者返回病房后给予去枕平卧位6h,头偏后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清醒后给予半卧位,嘱将口腔内分泌物轻轻吐出。必要时,心电监护,测BP、P、SpO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局部麻醉加表面麻醉的患者返回病房后,测量其血压、脉搏、呼吸,观察面部颜色及精神状况,根据患者体征给予适当的卧位,如正常者给予半卧位,利于鼻腔内分泌物引流及呼吸道通畅,减轻鼻及前额部胀痛;对疼痛明显患者适当使用镇痛药物。(2)观察伤口渗血及渗液情况:观察患者有无频繁的吞咽动作,有无血液或血凝块从口中流出,或前鼻孔有无持续血液流出。如有活动性出血,立即汇报医生给予止血处理。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如有水样物从鼻腔内流出,即为脑脊液鼻漏,应立即汇报医生,嘱患者半卧位,不要用力擤鼻、剧烈咳嗽,预防便秘。(3)鼻部护理:嘱患者术后24h内禁止擤鼻,勿用力咳嗽。欲打喷嚏时,应深呼吸或用舌尖抵住上腭,以防止鼻腔内填塞的止血海绵和凡士林油纱条松动、脱落,引起出血。(4)口腔护理:由于术后大多数患者双侧鼻孔均填塞,患者只能张口呼吸,因此口腔护理尤为重要。全麻患者,用双层湿纱布覆盖口腔,或用湿棉签湿润口唇;局麻加表麻的患者,除鼓励患者多饮水外,还要督促其经常保持口腔湿润,努力减轻患者张口呼吸引起的口干,同时应尽量减少咽干引发的咳嗽,避免因咳嗽加重伤口疼痛或出血问题的发生。(5)饮食护理:全麻和局麻加表麻的患者,术后均禁食6h。6h后鼓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为主。食温不宜过高,勿进食刺激性食物。(6)并发症观察:由于鼻窦解剖部位毗邻关系复杂。因此,术后特别是术后48h应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如出血、眶周瘀血、眶内血肿、视神经损伤、颅内感染、脑脊液鼻漏等。同时应注意体温变化,术后1~2天部分患者有体温升高,如不超过38.5℃不需处理。若超过38.5℃以上并有剧烈疼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则提示有颅内感染,应立即报告医生。

3出院指导

3.1健康指导嘱患者注意鼻腔卫生,1周内勿用力擤鼻,以防逆行感染;加强体质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勿过度劳累,尽量避免感冒;勿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鼻内镜范文篇4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护理

鼻息肉和鼻窦炎是鼻科常见病,手术后症状不改善或病变复发已成为颇为棘手的问题,一直为鼻科医务人员关注。随着鼻内镜的临床应用,给鼻科带来了全新的局面,它的出现使鼻部解剖、生理得到重新认识,既往存在的误区被纠正,由此产生的新手术方式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具有组织损伤小、良好保存鼻腔生理功能、复发率低的优点,是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的一次飞跃。我科2003年11月~2005年7月对154例鼻腔鼻窦疾病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54例,男98例,女56例,年龄15~76岁,其中鼻窦炎和(或)鼻息肉148例,上颌窦囊肿4例,鼻腔乳头状瘤2例。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鼻部疾病多为一种慢性病,患者对治疗往往丧失信心,对疾病的治愈也产生疑虑,加之鼻内镜手术属新开展的技术,患者对新疗法缺乏认识,对疾病的预后有顾虑,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忧虑,有的甚至产生消极情绪。针对这些现象,为取得患者的合作,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成功,术前应首先向患者说明新手术方法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通过耐心提示和启发、病友的现身说法等手段,使其解除心理负担,主动接受手术治疗。

2.1.2术前准备说明原因并做好相关辅助检查,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术前准备。特别是血常规、出凝血时间、鼻窦CT等检查。术前1天备皮、剪鼻毛、洗头、洗澡,术前晚保持足够睡眠,必要时口服安定。术前按医嘱给予阿托品、鲁米那钠肌肉注射,并把鼻窦CT片带入手术室,供医生术中参考。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1)全麻术后未清醒病人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局麻术后病人取半卧位,以减轻头面部的充血和肿胀,减少不适。(2)术后48h内可行鼻额部冷敷,以减轻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组织肿胀、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可起到减轻鼻部渗血,有效控制疼痛的目的[1]。(3)术后由于鼻腔堵塞,需张口呼吸,嘱患者多饮水,湿润口咽部、补充水分等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及不适感,对疼痛明显者,可服用镇痛药(如瑞普乐等)。(4)加强口腔护理,预防伤口感染。

2.2.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术后3日内可有吸收热,如持续发热或高热提示伤口感染或发生并发症,全身应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控制炎症,预防颅内感染发生。

2.2.3伤口出血的预防及护理(1)术后给予温凉的半流质饮食,避免过热、过硬及刺激性强的食物,减少出血因素。(2)患者术毕回病房,取弯盘于床头,嘱其将口内分泌物吐在弯盘中,以便较准确地估计出血量。注意检查咽后壁有无新鲜血液流出,如有频繁吞咽动作,反复从口中吐出血液或血凝块,或前鼻孔有持续血液滴出,应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医生行鼻腔填塞止血,加速止血药物的输入并经常巡视,避免大出血导致休克。(3)嘱患者勿大声说话,不要挤压鼻部,注意鼻腔填塞物固定,若鼻腔填塞物自后鼻孔脱出,可沿软腭游离缘水平剪断,切忌随意拉出。告知当有打喷嚏感觉时,应立即张口呼吸或用手指按压人中穴,以免填塞物松动脱出引起出血[2]。

2.2.4注意观察眼部情况严密观察有无眶内血肿、眼球移位或眼球内转障碍、复视或视力下降等症状,若发现上述症状常为术中损伤纸样板所致,损伤纸样板引起眶内感染可导致视神经炎,引起失明[3]。因此,发现纸样板损伤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患者发生纸样板损伤1例,经及时松解鼻腔堵塞物、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等处理而痊愈。

2.2.5注意观察有无脑脊液鼻漏的发生脑脊液鼻漏是鼻内镜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常为术中损伤硬脑膜所致。如发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病例未发生此并发症。

3出院指导

3.1健康指导嘱患者注意鼻腔卫生,加强体质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勿过度劳累,避免感冒,尽量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3.2用药指导出院后注意按时使用滴鼻剂,防止粘连,滴鼻时方法要正确,使药物能充分进入鼻窦,发挥药效。

3.3按时复查向患者说明鼻内镜术后复查及定时清洗鼻腔的重要性,出院后定期随访半年以上,3个月内一般1~2周复诊1次,3个月后每月复诊1次,尤其术后1个月内应在鼻内镜下清除鼻腔内痂皮,保持鼻腔清洁,促进黏膜上皮生长,恢复鼻窦功能。

「参考文献」

1郭育华,黄幼凤。鼻内窥镜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原医刊,2005,32(4):64。

鼻内镜范文篇5

我科自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鼻内镜下行慢性鼻窦炎手术120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0(男65,女55)例,年龄15~70(平均45)岁。其中慢性鼻窦炎18例,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45例,并发鼻中隔偏曲30例,并发上颌窦囊肿9例,并发肥厚性鼻炎13例,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全部患者均经术前检查及鼻窦CT扫描而确诊。

1.2手术方法采用中德合资杭州尖端内窥镜有限公司的冷光源、鼻内镜、咬骨钳和息肉钳,鼻内镜镜头直径4.0mm,偏角视野为0、30、70度。患者取仰卧位,先用2%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切口用1%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镜下先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矫正结束后,再次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继续下一步手术。常规方法行动能性鼻内镜手术,均采用Messerklinger手术[1]。对于上颌窦囊肿,采取开放上颌窦前壁,在0度镜下摘除,或采取上颌自然孔利用特制吸引器管搅动,破坏后再吸出的方法摘除,对于鼻甲病变者,则行鼻甲成形术修正。

2结果

疗效判定采用海口标准[2],120例中治愈81例(67.5%),好转36例(30.0%),3例无效。

3讨论

在行鼻内镜手术前,应常规行鼻窦CT检查,仔细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解剖结构有无变异,以确定手术治疗方案。鼻中隔偏曲同时伴有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者,首先要解决偏曲问题,这样既可矫正偏曲侧鼻腔狭窄,扩大手术视野,又从根本上解除致病因素。本组30例患者均同期行一次性手术。联合手术要求手术者要熟练掌握手术技能,否则将给手术带来麻烦。本组1例在凿除鼻中隔上颌骨鼻嵴时,由于凿除过深,造成大出血后只有改变体位,压迫止血。

切除钩突,开放前筛房是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最基本步骤。钩突肥大阻碍额隐窝与筛漏斗的交通。切除钩突后,半月裂和筛漏斗均直接暴露于视野[3],由于钩突与筛泡共同形成了半月裂,是筛漏斗与中鼻甲交通的门户,只要切除病变的钩突与筛泡就有利于恢复鼻窦的引流,本组钩突及筛泡切除81例均获得1期治愈。当然还有部分较为复杂的鼻窦炎,病变超过中鼻甲基板累及后组筛窦或蝶窦,手术涉及全筛切除,额隐窝开放,上颌窦自然开口及部分作蝶窦开放。本组部分病例疗效差与手术涉及深度有关,有待进一步提高。

鼻腔手术因为涉及有开放筛窦和上颌窦,术中术后易出血。近来,我们常规采用美国的美敦力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鼻腔,疗效很好。患者出院前,常规行上颌窦冲洗窦内残留血块。

【参考文献】

1孔维佳、王斌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8.

鼻内镜范文篇6

我科自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鼻内镜下行慢性鼻窦炎手术120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0(男65,女55)例,年龄15~70(平均45)岁。其中慢性鼻窦炎18例,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45例,并发鼻中隔偏曲30例,并发上颌窦囊肿9例,并发肥厚性鼻炎13例,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全部患者均经术前检查及鼻窦CT扫描而确诊。

1.2手术方法采用中德合资杭州尖端内窥镜有限公司的冷光源、鼻内镜、咬骨钳和息肉钳,鼻内镜镜头直径4.0mm,偏角视野为0、30、70度。患者取仰卧位,先用2%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切口用1%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镜下先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矫正结束后,再次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继续下一步手术。常规方法行动能性鼻内镜手术,均采用Messerklinger手术[1]。对于上颌窦囊肿,采取开放上颌窦前壁,在0度镜下摘除,或采取上颌自然孔利用特制吸引器管搅动,破坏后再吸出的方法摘除,对于鼻甲病变者,则行鼻甲成形术修正。

2结果

疗效判定采用海口标准[2],120例中治愈81例(67.5%),好转36例(30.0%),3例无效。

3讨论

在行鼻内镜手术前,应常规行鼻窦CT检查,仔细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解剖结构有无变异,以确定手术治疗方案。鼻中隔偏曲同时伴有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者,首先要解决偏曲问题,这样既可矫正偏曲侧鼻腔狭窄,扩大手术视野,又从根本上解除致病因素。本组30例患者均同期行一次性手术。联合手术要求手术者要熟练掌握手术技能,否则将给手术带来麻烦。本组1例在凿除鼻中隔上颌骨鼻嵴时,由于凿除过深,造成大出血后只有改变体位,压迫止血。

切除钩突,开放前筛房是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最基本步骤。钩突肥大阻碍额隐窝与筛漏斗的交通。切除钩突后,半月裂和筛漏斗均直接暴露于视野[3],由于钩突与筛泡共同形成了半月裂,是筛漏斗与中鼻甲交通的门户,只要切除病变的钩突与筛泡就有利于恢复鼻窦的引流,本组钩突及筛泡切除81例均获得1期治愈。当然还有部分较为复杂的鼻窦炎,病变超过中鼻甲基板累及后组筛窦或蝶窦,手术涉及全筛切除,额隐窝开放,上颌窦自然开口及部分作蝶窦开放。本组部分病例疗效差与手术涉及深度有关,有待进一步提高。

鼻腔手术因为涉及有开放筛窦和上颌窦,术中术后易出血。近来,我们常规采用美国的美敦力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鼻腔,疗效很好。患者出院前,常规行上颌窦冲洗窦内残留血块。

【参考文献】

1孔维佳、王斌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8.

鼻内镜范文篇7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疗效的高低,不仅依赖于精湛的手术技术,也依赖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和综合性治疗方法,特别是围手术期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我科自2007年1月~2007年12月间,对1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20例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5~73岁,平均31岁;病程6个月~35年。根据术前鼻内镜检查及鼻窦冠状位CT扫描结果,按照海口标准分型分期[1],Ⅰ型9例(其中1期2例、2期3例、3期4例),Ⅱ型100例(其中1期6例、2期54例、3期40例),Ⅲ型11例。手术以Messerklinger术式为主,Ⅰ型病变切除钩突,开放前筛、上颌窦自然口和额隐窝,Ⅱ型病变切除息肉、钩突,全筛开放,上颌窦自然口和额隐窝开放或全鼻窦开放,Ⅲ型病变作全鼻窦开放术。术后松除纱条后,隔3~5日清理鼻腔,局部滴用血管收缩剂、抗生素药水及伯克纳等,全身应用抗生素及类固醇激素7天。出院后继续应用口服抗生素、类固醇激素1~2周。局部继续应用血管收缩剂,抗生素及类固醇激素(伯克纳或辅舒良)3~6个月。依具体情况每1~2周复查冲洗鼻腔、鼻窦1次,清除术腔囊泡、肉芽及息肉,并分离粘连,3个月后每月复诊1次,持续6个月以上。

2结果

Ⅰ型治愈率100%(9/9),Ⅱ型治愈率90.00%(90/100),Ⅲ型治愈率81.81%(9/11),总治愈率为90.00%,并发症7例次,分别是严重鼻出血2例,眶周血肿3例,术腔粘连2例。

3围手术期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无论手术大小,患者都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我们针对不同年龄、具体心理问题做好心理疏导。有反复多次手术史的患者,常有忧虑、紧张、恐惧心理,此时耐心介绍该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手术大夫良好的医德、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成功的病例,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因为患儿亲属的各种心理反应将直接影响患儿[2],对此,向家属介绍鼻内镜手术的优点,并说明手术的大概过程、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使他们对鼻内镜手术有初步的认识。使家属从未知到已知,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选用治疗性游戏与患儿沟通,如游戏、讲故事等方式,以减轻患儿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老年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身体应激能力差,常担心出现意外,这些情绪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鼓励其和已行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使老年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并增强信心,解释基础疾病治疗的必要性,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得到尽早控制,以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青年患者由于工作忙,早期未能重视和及时治疗,致鼻塞、头痛等影响工作和休息才来诊治,在手术前常产生后悔、焦虑或恐惧情绪。他们常担心的是麻醉的危险性、手术的并发症以及术区的瘢痕等问题,应耐心细致地指导患者了解手术过程,使其消除顾虑并积极配合手术及治疗,提高治愈率。

3.1.2术前治疗术前应用一些抗生素及其他相应药物,以期减少并发症,增加治愈率等。①局部及全身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局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地缓解鼻窦炎症状,使手术视野清晰。术前连续5天应用静脉或口服糖皮质激素,对严重鼻息肉患者可能起到减轻局部炎性反应和减少术中出血的可能性。②抗生素的应用:术前连续3天的抗生素的应用,可减少术后感染。

3.1.3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做好各项辅助检查,注意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以帮助判断术中是否有出血倾向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协助进行视力、视野、眼球运动、瞳孔、眼底等检查。术前1天给患者洗头、剪鼻毛;术前一晚禁食禁饮6~8h;术前30min肌内注射止血药。

3.2术后护理

3.2.1常规护理协助医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全麻患者手术后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禁食6h,防止呕吐引起窒息;注意出血情况,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变化。嘱患者全麻清醒6h后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及引流通畅,以减轻鼻痛和额部胀痛。局麻患者术毕回病房后,立即了解术中出血情况,并测量血压、脉搏及观察面部颜色;如果正常,也采取半卧位;如果血压、脉搏异常,采取平卧位,经处理生命体征正常后改为半卧位。观察敷料填塞情况,防止患者因打喷嚏、咳嗽等使敷料脱出阻塞或误入呼吸道。

3.2.2出血的观察护理嘱病人注意后鼻孔有无血液流出,口中的分泌物都应吐出,不要吞咽。注意检查咽后壁有无新鲜血液流出。如果病人有频繁的吞咽动作,反复从口中吐出血液或血凝块,则提示有出血的可能,少量渗血者,中鼻道用抗生素纱布条微型堵塞即可。术腔出血或渗血多时,立即通报医生,用凡士林或碘纺纱布条中鼻道或鼻腔堵塞。术后48h嘱患者不要用力喷嚏或咳嗽,若有咳嗽或打喷嚏先兆时,嘱其张口深呼吸或用舌尖顶住上腭,以避免引起鼻腔活动性出血。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活动,以免诱发血压升高而致术腔出血。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额部冰敷,应用止血药等可预防出血加重。本组2例患者术后严重鼻出血,经上述处理转危为安。

3.2.3疼痛护理在麻醉药消失后,由于手术创伤,术后堵塞物压迫黏膜组织致反应性水肿可引起头痛、鼻额部胀痛及伤口疼痛等,护理人员要告诉患者填塞物去除后症状即可缓解或消失。另外护理人员还要用心理支持等疗法来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疼痛阈。情绪紧张、焦虑与痛觉之间有密切关系[3]。应多给予患者生活帮助和心理安慰,消除其紧张、恐惧等心理,可减轻疼痛。对疼痛明显者,适当给予止痛药。

3.2.4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3.2.4.1脑脊液鼻漏的观察护理严密观察患者有无水样分泌物自鼻腔内流出,低头时加重,一经发现及时送检,发现脑脊液鼻漏时,患者取半坐卧位,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咳嗽及鼻腔滴药,以预防颅内血压增高及颅内逆行感染,必要时做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等。

3.2.4.2眼眶及视神经损伤的观察护理由于造成的原因不同,可以出现在手术中或术后数日内。术后要注意有无眼睑水肿、淤血;有无球结膜水肿、出血;有无复视,动态观察视力变化。眶内血肿者给予松除纱布减压,视神经损伤者可给予血管扩张剂地塞米松、能量合剂等以利视力恢复。本组1例糖尿病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眶内疼痛、眼球运动受限,护理过程中得以及时发现,由主管医生抽出鼻腔填塞物,保持鼻腔引流通畅,减少对眼球的刺激,加之抗生素及激素运用有效地控制和防止视神经的间接损伤。

3.2.4.3术腔粘连和闭塞的预防及护理加强术后换药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定时嘱患者复诊并协助医生在内镜下清理新生的病变组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以保持窦口的通畅。每次换药都应用麻黄素棉片,以收缩整个术腔和各个通道。一旦发生鼻腔粘连,给予手术分离。本组2例患者未按时复诊致术腔粘连,经分离治愈。

3.2.4.4饮食指导鼻腔填塞期间(24~48h),半流饮食,少量多次喝开水,鼻腔填塞物拔除后改普通饮食,但避免煎、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鼓励多吃粗纤维素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3.2.4.5鼻腔冲洗及用药为减少术后鼻腔结痂、中鼻道粘连、上颌窦口封闭,应促进分泌物排出及黏膜炎症、水肿消退。根据病情不同配制相应鼻腔冲洗液,如术侧鼻腔黏膜明显水肿者,加入具有收敛作用的药物配制冲洗液,发生感染、脓性分泌物较多时选用呋喃西林液加庆大霉素等具有抗炎作用的冲洗液。常规冲洗液为生理盐水。

4出院指导

病人手术出院后,仍需进行多次鼻腔冲洗和定期换药。因此,在病人出院时,要做好出院指导。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鼻腔冲洗器,自行配制盐水定期冲洗,以利于鼻腔鼻窦黏膜功能的恢复。嘱病人鼻内镜检查当天避免冲洗鼻腔,防止出血。平时多吃蔬菜、水果;注意避免受凉,预防感冒;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

鼻内镜范文篇8

【关键词】鼻;内窥镜检查;喉肿瘤;声带;息肉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clinicalvalueoftreatingbenigntunmoratlarynxwithnasalendoscopiy.Methods:42patientswithpolypatvocalcord,5patientswithcystofepiglottiswereoperatedbynasalendoscopiyornasalendoscopiycombinedwithsupportinglaryngoscope.Thepatientswerefollowed-upfor3monthsto1yeras.Theclinicaldataandtheresultsof47patientsfollowed-upwereretrospectivelyreviewed.Results:46casesof47patientswerecured,andrecurrencehappenedon1case.Thesuccessratewas97.8%.Conclusion:Theclinnicaleffectsofnasalendoscopyaresignificantandworthofspreading.

【KEYWORDS】Nose,Endoscopy,Laryngealneoplasms,Vocalcords,Polyps

喉部良性肿瘤,尤其是声带息肉及会厌囊肿是常见多发病,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可采用间接喉镜、直接喉镜、支撑喉镜、纤维喉镜下等不同术式摘除或切除肿瘤。但受到手术视野的暴露,病人的耐受程度及手术并发症等多种限制。我科采用单独鼻窦镜下或鼻窦镜联合支撑喉镜下切除病变组织经临床观察,在治疗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06-10—2008-07月行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42例,会咽囊肿5例。其中22例声带息肉患者选择表面麻醉下手术。25例患者中,选取其中因不同原因造成声带息肉手术困难的病例20例,应用鼻内窥镜联合支撑喉镜。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1~70岁,平均47.3岁。左侧13例,右侧7例。会厌囊肿5例病变靠近会厌缘,采用自动开口器撑开暴露视野,鼻内窥镜下直接切除病变。男3例,女2例;年龄32~52岁,平均37.9岁。

1.2手术设备术中使用0°、70°鼻内窥镜(史塞克)、20寸彩色显示器(日本索尼)、支撑喉镜(杭州天松牌)、冷光源、监视系统及摄录系统(日本松下)。

1.3手术方法22例病人取坐位,采用丁卡因喷布表面麻醉,70°鼻内窥镜放置于口咽部,通过电视显像系统钳取声带息肉。其余25例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均经口麻醉插管。肌肉松弛满意后采用支撑喉镜暴露声门,0°鼻内窥镜,伸入喉腔充分暴露声门病变。通过电视显像系统或直视下钳取、切除声带息肉。会厌囊肿采用自动开口器撑开暴露视野,0°鼻内窥镜下通过电视显像系统,游离切除囊肿组织。

1.4术后处理

所有病例术后均予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抗感染消肿及雾化吸入治疗,并严格禁声1周。出院后1个月来院复查观察疗效情况。

2结果

本组患者均一次钳取、切除病变组织,创缘损伤小,术后无一例出现呼吸困难。其中会厌囊肿1例6个月后在会厌舌面根部再次发现囊肿组织,行二次手术切除。其余4例患者随访1年无复发。声带息肉患者第2天即感觉声嘶改善,术后1~4个月复查纤维喉痛。

3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依据喉部肿瘤的大小、部位、基底以及喉镜下声门暴露情况,患者的合作程度等因素可采用间接喉镜、直接喉镜、支撑喉镜、纤维喉镜下及喉裂开等不同术式摘除或切除肿瘤[1-2]。原则以简便易行,最大限度地彻底去除喉内病变的前提下保留喉功能,术中、术后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为宜。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对于窄蒂的声带息肉,病变靠近声带后1/2处的,病人咽反射不敏感者,我们采用表面麻醉70°镜子下,直接切除病变组织。有效的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也大大减少了病人的费用。对于较大或基底较广的息肉患者及咽反射特别敏感而无法耐受表麻,且支撑喉镜暴露困难的患者。采用全麻支撑喉镜联合鼻窦镜辅助下手术。由于全麻后声带固定,可以相对较长时间从容进行手术,对于创面出血可彻底止血。支撑喉镜联合鼻窦镜及显像系统减少了单独使用支撑喉镜的一些弊端,例如颈粗短、小下颌、尖牙患者、支撑喉镜暴露困难及颈椎病患者[3]则无法进行手术。但借助不同角度的鼻窦镜看清病变组织切除彻底,避免残留;另外,支撑喉镜联合鼻窦内窥镜及显像系统使视野清晰,立体感强,微小病变能切除彻底,使声带边缘更加平整,克服了支撑喉镜下手术粗糙的缺点。针对会厌囊肿,尤其是靠近会厌尖部的病变,我们采取开口器撑开鼻窦内窥镜下,切除囊肿组织,有效的克服了支撑喉镜视野狭小的缺点,便于操作。也避免了支撑喉镜下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生较多的缺点[4]。本组病例中,46例治愈,1例复发,治愈率为97.8%。1例复发考虑有多发囊肿的可能性存在。术中囊壁切除不彻底。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喉良性肿瘤具有视野清晰,定位准确,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0,215.

2韩鹰鹏,宋成君,菅秀惠,等.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38(1):65.

鼻内镜范文篇9

[关键词]瑞芬太尼;异氟醚;内镜手术;控制性降压;全身麻醉

微创鼻腔内窥镜手术,因其具有创伤小、直观性强等优点,受到患者及手术医生的青睐,但由于鼻腔狭窄,血管丰富,手术中出血量多,常常导致术野显露不清,影响手术的进程或大量出血。麻醉中控制性降压方法较多,本研究观察瑞芬太尼与异氟醚在控制性降压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鼻窦炎及鼻息肉患者共64例,均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所制定的诊断标准I级~lI级,按数字随机法分为降压组和对照组各32例。降压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13岁~53岁,体重38kg~76kg;对照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11岁~49岁,体重24kg~68kg;两组患者ASA分级、年龄、性别、体重、血红蛋白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麻醉方法实验组:术前肌肉注射鲁米那2mg/kg,东莨菪碱0.3mg,入室后予监测仪监测HR、DBP、SBP。实验组诱导:顺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1mg/kg,利多卡因1.5mg/kg,维库溴铵0.2mg/kg,瑞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mg/kg,去氮给氧3min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利多卡因2mg/kg·h,丙泊酚1μg/kg·min~2μg/kg·min,瑞芬太尼0.25μg/kg·min~0.5μg/kg·min,维库溴胺首剂量的一半注入(视手术时间的需要)。在手术结束前45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输注丙泊酚、利多卡因。对照组以芬太尼(6μg/kg)等效价代替瑞芬太尼镇痛,余诱导同试验组,维持用芬太尼0.1μg/kg·min~0.2μg/kg·min输注,吸入2%~3%异氟醚。则在手术结束前30min~45min停注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吸入异氟醚与丙泊酚的输入。

1.3控制性降压目前公认为的控制性低血压的“安全限”为平均动脉压≥50mmHg或基础血压的1/2以上[1],本组病例将平均动脉压均控制60mmHg~70mmHg。

1.4监测麻醉前局部麻醉下做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心电图(ECG)、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1.5统计分析患者的出血量、拔管时间、降压及复压用时、用药量及循环变化情况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本观察降压时间为45min~95min,平均降压时间(52.8±7.5)min,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0mmHg~70mmHg。两组虽出血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总量均较少不足体重的10%,无需输血。实验组降压及恢复血压用时实验组较对照组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麻醉复苏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期间心率(HR),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降压过程中均未出现心律失常。

表1两组降压用时恢复血压用时、异丙酚的用量及出血量(略)

表2降压期间循环变化(略)

注:a为与对照组比较:ta1=15.4566,P=0.0000;ta2=5.8453,P=0.0000;ta3=6.9413,P=0.0000;ta4=10.1197,P=0.0000;ta5=45.8144,P=0.0000;b为组内与麻醉前比较:tb1=8.9319,P=0.0000;tb2=5.3246,P=0.0000;tb3=4.8000,P=0.0000;tb4=5.9262,P=0.0000;tb5=27.4647,P=0.0000;tb6=26.1132.P=0.0000;tb7=7.5723,P=0.0000;tb8=7.9363,P=0.0000;tb9=10.7582,P=0.0000。

3讨论

在麻醉和手术期间,根据手术需要,使用药物有意识地将患者血压暂时降低至适当水平,称为控制性降压。理想的控制性降压药应起效快、药效稳定、半衰期短、无毒副作用,不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快和反跳性高血压。控制性降压是麻醉常用的技术,其目的是通过降压减少出血,节约用血或使术野清晰利于手术。本组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降压用时较迅速,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降压维持期间心率与术前比较变化不大,组内比较(P>0.05);对照组心率则维持较高水平,与术前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降压维持期间两组比较心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认为异丙酚具有剂量依赖地直接扩张血管,包括动脉、静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2,3],其扩血管机制与非选择性钙通道阻滞作用有关[4]。异丙酚麻醉诱导迅速,深浅容易调节,苏醒迅速良好[5],异丙酚可降低交感缩血管神经活性,降低压力反射敏感性[6],尤其是抑制降压刺激所致的交感活性增强,可降低快速耐药性及反跳性高血压的发生率,使麻醉恢复期也无兴奋现象,避免了血压迅速升高使创面再度出血的可能,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瑞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松弛外周血管平滑肌来达到减慢心率及降压的目的[7]。它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阿片类受体激动剂,降压效果较柔和,无反射性心率增快[8]。郭向阳等[9]报道瑞芬太尼的麻醉和镇痛效果强,可是术中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异氟醚降压主要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但其扩张血管能力不强,降压程度有限。单纯异氟醚降压存在一些不足,往往需要高浓度(4%~5%),而且降压速度慢,有时降压作用很弱,甚至加深麻醉后仍达不到降压的目的。需注意异氟醚吸入浓度>1.6MAC(麻醉药的半数有效浓度,ED50)时脑血流成倍增加[10],所以高浓度吸入异氟醚有增加颅内压的潜在危险,若协同异丙酚能增降压效果,则可减少其用量。停用异丙酚后血压也能很快恢复到降压前水平且稳定,降压及维持过程心率平稳[11]。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具有有效的、迅速的调节血压作用且不引起心率增快。实验组术毕呼醒及拔管时间较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显示全静脉麻醉比静吸复合麻醉在麻醉复苏方面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1]安刚,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72482.

[2]王祥瑞,孙大全,杭燕南,等.异丙酚的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6,16(5):292294.

[3]KamitaniK,YamazakiM,YuktiakaM,etal.Effectofpropoflonisolatedrabbitmesentriearteriesandveins[J].BrJAnaesth.1995Oct;75(4):45761.

[4]ChangKSK,DavisRF.PropofolproducesendotheliumindependentvasodilationandmayactasaCa2+channelblocker[J].Anesth,1993,76:2432.

[5]徐金娥,赵文翠,孙福先.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02,8(12):5455.

[6]SellgrenJ,EjnellH,ElamM,etal.Sympatheticmusclenerveactivity,peripheralbloodflows,andbaroreeeptorreflexesinhumanduringpropofolanesthesiaandsurgery[J].Anesthesiology,1994,80:534.

[7]ChristianS,DegouteF,MarieJ,etal.Remifentanilandcontrolledhypotension,comparisonwithnitroprussideoresmololduringtympanoplasty[J].CanJAnaesth.2001Jan;48(1):207..

[8]RandaKN,DavidJF,AnjanaK,etal.Sympatheticandvascularconsequencesfromremifentanilinhumans[J].AnesthAnalg,2003;96(6):164550.

[9]郭向阳,易杰,叶铁虎,等.瑞芬太尼用于手术中麻醉[J].中国医科学院学报,2004,26(1):6669.

鼻内镜范文篇10

【关键词】垂体腺瘤鼻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中护理

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肿瘤,手术进路主要为经额入路和经鼻入路。随着近年来手术器械的发展及影像诊断和导航技术的进步,在鼻内镜下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因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肿瘤切除彻底、患者恢复快等优点,而成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我院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对16例垂体腺瘤患者在鼻内镜下经蝶窦行肿瘤切除术,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22~65岁,平均392岁。其中泌乳素腺瘤9例(血泌乳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其中3例>200μg/L),生长激素腺瘤5例(血生长激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其中1例>100μg/L),无功能腺瘤2例。均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时间40~80min,平均502min。术中无输血,手术出血量100~150ml。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影像学证实12例为全切,4例为亚全切除。

2手术配合

2.1术前准备

2.1.1术前访视:鼻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属近年来新开展的手术,患者由于缺乏对手术及麻醉知识的了解,存在忧虑与恐惧心理。术前访视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向患者讲明该手术的优越性,向其交待因手术可能带来的不适,如轻度头痛、双鼻腔由于填塞纱条而引起的阻塞感等,让患者知道这是正常情况,放松情绪有利于改善症状。此外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方式及需要患者配合的方面,如手术结束时,麻醉师会呼叫患者睁眼、握手来判断患者肌张力、神志、自主呼吸的恢复情况。只有让患者事先了解,才能促其更好地与麻醉师配合,及早解除全麻插管的痛苦。

2.1.2物品准备:①体位用物准备。备宽15cm、长45cm、高5cm肩枕1个,弯弧形沙袋2个。②器械准备。监视器,摄像显示系统,美国Stryker直径4mm,视角0°、30°、70°硬性鼻内镜及冷光源,内镜冲水系统及管道,双极电凝头,各种型号微型吸引头等设备。内镜器械、各种连线及冲水管道术前30min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等离子消毒柜消毒备用。德国Leica公司生产的手术高倍显微镜用一次性无菌显微镜罩套好备用,常规经鼻蝶窦肿瘤切除器械采用高压蒸气灭菌。③其它。无菌保温杯内盛60~80℃无菌蒸馏水,供术中预热镜头用,以减少镜头上的雾气。

2.2术中配合

2.2.1巡回护士配合:①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用BD18~20号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外接三通长管,并用3M留置针敷贴牢靠固定。配合麻醉医师进行全麻插管后,于患者肩部置一软枕,使头部后仰15°~30°,并向右侧旋转30°。头部以2个弯弧形沙袋固定。②患者眼内涂红霉素眼膏以保护角膜和结膜,并协助眼睑闭合,双眼外敷盖棉球,并用3M留置针敷贴将双眼密封,以防止消毒时消毒液流入眼内。③面部皮肤用0.5%活力碘消毒,鼻黏膜用05%活力碘纱条填塞。铺无菌巾仅暴露前鼻棘及双侧鼻孔。无菌区用3L眼科手术薄膜覆盖。④连接好各种连线,并调试其功能。术中密切观察血压及失血量,由于手术出血量较少,16例手术无1例输血。⑤手术完毕前,备好止血纱布、生物蛋白海绵、凡士林纱条、碘仿纱条用于鼻腔内填塞。手术完毕,将术中取出的标本及时送检。

2.2.2器械护士配合:①术前检查手术物品是否齐全,如有遗漏及时补充。②协助常规消毒铺巾,术者将鼻腔内05%活力碘纱条取出后,递0°内镜给术者,在内镜引导下,协助将肾上腺素盐水浸泡过的纱条(一般取1%肾上腺素15gtt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40ml中,高血压病患者减至5gtt)沿总鼻道填塞至蝶筛隐窝,以收缩中鼻甲、总鼻道及蝶筛隐窝黏膜的血管。③准备鼻中隔撑开器给术者撑开鼻中隔两侧黏膜,暴露蝶窦前壁,递鼻窦钳及上颌窦咬骨钳沿蝶窦开口开放蝶窦,使其前壁形成大小约2cm×2cm骨窗,用上颌窦咬骨钳咬除蝶窦骨隔,进入蝶窦,在X线辅助定位下切除鞍底骨质,形成直径10~15cm骨窗。④递双极电凝灼闭鞍底硬脑膜上的血管后,用纤细尖刀“+”字形切开,此时准备好吸引器、取瘤钳、剥离子及筛窦刮等切除肿瘤。切除大部分肿瘤后,递30°及70°鼻内镜插入肿瘤囊腔,用来观察残余肿瘤和方向。通过麻醉医师正压通气升高胸内压的方法增加颅内压,迫使鞍上残余肿瘤下降至鞍内,用筛窦刮多方向操作,进一步切除鞍内、鞍上残余肿瘤[1],并用双极电凝止血,待肿瘤切除完毕,备95%乙醇小棉球烧灼术腔周围防止肿瘤复发。⑤协助术者取颞嵴筋膜及肌肉填塞修复脑膜后,用涂有耳胶的胶原蛋白海绵、止血纱布、碘仿纱条、凡士林纱条依次填压止血。凡士林纱布术后2d取出,碘仿纱条术后3~5d拔出。

2.3术后物品处理一般用物按常规处理,鼻内镜头用软布于流水下清洗。镜头用擦镜纸上油保养。光导纤维、转换器连接线切忌打折、扭曲盘绕,绕圈直径不小于30cm。清洗擦拭过程动作轻柔,切忌粗暴重摔。

3讨论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为实现微创技术切除垂体腺瘤创造了有利条件。该手术入路的内镜解剖学研究可清晰显示鞍旁的海绵窦、颈内动脉、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等重要解剖结构。临床应用显示,内镜经鼻蝶窦手术入路适合切除鞍旁、鞍上扩展的肿瘤[2]。本组患者通过内镜清晰地显示手术视野及以往显微手术的视野盲区,对于彻底切除肿瘤及术中检查肿瘤有无残留有重要作用。并且有暴露组织少,对脑组织牵引相对较轻,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优点。由于镜下手术操作与直视手术操作不仅有深浅粗细的差别,更有视觉、定向及运动协调上的差别,所以在手术配合过程中,器械护士在熟悉各种手术用物的名称及用途的同时还要密切观看显示屏才能默契传递手术器械,达到平面视觉的适应和协调统一[3]。

【参考文献】

[1]沈志森,姜智南,赵侃,等.鼻内镜下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19例[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05,19(8):34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