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9 01:05: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笔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笔记

读书笔记范文

1.读书笔记的概念

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自己阅读书籍的心得体会和精彩内容整理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

2.读书笔记的作用

(1)作读书笔记可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

(2)做读书笔记可锻炼思考能力。读完书用笔记记下来,想一想,这便是思考,常思考,可锻炼人的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分析综合能力。

(3)可积累有用材料,开拓视野,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查看全文

党员廉政准则笔记

编者按:以《廉政准则》为镜,可以知可为和不可为。对照《廉政准则》中“八禁止52不准”,领导干部就对自己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不能做了然于胸,从而确保领导干部“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当官、踏踏实实做事”,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能够不为所动,起到一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后,就给部队定下了不准拿老百姓一块红薯的纪律,后来逐渐发展到“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并写进了《红军士兵会章程》,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言行准则”,从而赢得了民心。然而,在和平稳定发展的今天,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却逐渐的丧失了共产党人廉洁的本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演变为“全心全意为自己牟取私利”,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条路线“走”成了“群众想也是空想,群众急与己无关”,虽然是“从群众中来”,却根本没有“到群众中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所谓“准则”,就是言论、行动、思想等所依据的原则。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顾名思义,就是党员领导干部言论、行动、思想的依据,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必须按照廉政准则规定的“八禁止”及“52不准”去严格要求自己。

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后,就给部队定下了不准拿老百姓一块红薯的纪律,后来逐渐发展到“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并写进了《红军士兵会章程》,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言行准则”,从而赢得了民心。

与此相对应,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由于缺乏“准则”的约束,四处明偷硬抢老百姓的财物,所过之处一片狼藉,惹得众怒民怨,最终不得不吞下自己一手酿制的“苦果”。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最终能够带领广大的无产阶级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依靠的正是“铁”的纪律。

然而,在和平稳定发展的今天,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却逐渐的丧失了共产党人廉洁的本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演变为“全心全意为自己牟取私利”,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条路线“走”成了“群众想也是空想,群众急与己无关”,虽然是“从群众中来”,却根本没有“到群众中去”。长此以往,不但会伤了老百姓的心,还会给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巨大的损害。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大权在握的党员领导干部自然也应该有具体的书面准则来规范言行。在现实中,很多位高权重的贪官污吏在落马后都惊人一致的称自己腐化源于权力缺乏有力的监督。不可否认,由于制度上存在的缺陷,所谓的监督到了他们这里都变成了一种形式,没有人和机构敢于充当“出头鸟”监督他们,除非是上级机关或是忍无可忍的民意喷发。由此可见,要让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有效的监督固然必不可少,但最要的还是需要党员领导干部自己能够廉洁自律,随时坚守廉政底线。

查看全文

读书笔记随笔文本

仔细阅读了建国以来几位领导人的谈话从中可以深深体会到领导人对青年所寄予的厚望。

从大的方面来讲国家需要我们。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激烈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不求上进不开拓创新我们的国家就将受制于人就难以立足于民族之林。

从小的方面来说我们不能自甘堕落我们应该胸怀大志及早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理想的实现努力拼搏。我们应该将自己培养成为一个顺应时展能从容面对一切挑战符合国家需要的有用人才在国际化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正如所说的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正处于人生最辉煌精力最充沛的阶段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这段短暂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牢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健全人格做不负重望的时代栋梁。

在物质生活极大改善的今天我们这一代人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斗志便在这日复一日的碌碌无为中被销蚀。我们很少考虑到他人因为我们心中只有自己;我们很少思考未来因为我们满足于现状;我们遇到问题就退缩因为害怕去尝试……我们正一点点地沦落难道我们真的要成为“垮掉的一代”吗?不不能!

在此我向我的同龄人提出几点建议:

查看全文

独家原创:联想笔记本校园营销计划

在进行了充分的市场比对之后,我们决定采用——联想NBA纪念版笔记本机型作为此次营销策划的主体,我们将以*个月为期,面向云南昆明各高校,展开一场促销活动。其目的在于,将联想品牌打入高校内部,使大学生这一广泛的消费团体成为公司日后的坚实拥护者,同时,借助NBA在高校的广泛群众基础,建立品牌威信,发扬企业文化,从而达到最广泛的销售。整个策划分为“准备”“行动”“呈现”三个部分,其中的主体部分“行动”以前期宣传,中期促销,后期问题解决为思路进行,主要考虑完整性,创新性,可实施性及节约性四个方面,强调合理性、团队性以及未来可发展性。

(一)准备

此部分集中处理市场分析和资源整合,我们需要在销售开始之前确定我们的优势,挑选可供利用的资源,这与鸟类择良木而栖的道理类似,关键是要有所取舍。

1、市场分析

经过市场调查,与我们的笔记本处于同一价位的竞争机型有很多,经过分析我们寻找出了彼此之间的差异和我们的相对优势,具体如下:

1、服务。相对国外的品牌,联想的各大维修点遍布全国,更加方便快捷。对于国内的品牌,联想在各项服务上都有明显的优势,包括质量、员工素质等。

查看全文

读《山居笔记》有感-读后感

读《山居笔记》有感《山居笔记》是继《文化苦旅》之后我所读余秋雨先生的第二部文集。因为真实喜欢所以看,因为炒作的厉害所以急着看,因为它的人文气息不可不看。余秋雨先生的这部书从《一个王朝的背影》开始,以《历史的暗角》结束,这本书是在2003年1月出版的,他在这本新版的自序中说他写这本书历时两年有余(从92年----94年),而且牺牲是相当大的,他辞去了学院的行政职务,十分纯粹地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仅仅十一篇文章却耗费了两年多的时间。这,并不是他的写作效率低,而是那有股坚韧的探求精神,正是他的那种认真态度和永无止境的追求让人心悦诚服。多年来他通过边走边想,有机地将写作与考察结合在了一起,很多写到的地方,他是一次又一次的拜访求证。曾经就为了核对海南岛某古迹的一副对联上面的两个字,在几度函询都得不到准确回答后,只得亲自再次去海南,很多时候,他就是这样不得不一去再去,在追求真理和对文学的无比热爱方面,他是毫不吝啬的,不管时间还是金钱。对他的文章,他真正做到了“得失寸心知”,是不会在乎他的经济和得失的。按照余先生的话说:“全书是我以直接感悟方式探访中华文明的第二阶段记述”。他还说:“写作这本书的最大困难,不在言论之勇,不在跋涉之苦,也不在考证之烦,而在于要把深涩嶙峋的思考粹炼得平易可感,把玄奥细微的感触释放给更大的人群,这等于用手掌碾碎石块,用体温焐化坚冰,字字句句都要耗费难言的艰辛,而艰辛的结果却是不能让人感受到艰辛。”我被他的这种治学精神和严谨的求实作风以及认真的求学态度所折服,我深深地被他的文字和精神打动了。这种境界早已超越了文字本身,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穿梭,在东西南北的古老土地上走过。余先生的文章带给我们的都是精彩纷呈的人文、地理、历史、故事……上下求索,展示出人类人文历史的绚丽诗篇,给我们掀开了精神的家园、文化的粮仓。我最喜欢《天涯故事》和《十万进士》这两篇.从《天涯故事》里,我终于知道了寻求已久的“鹿回头”,一解我长期的牵挂。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段美丽动人的传说,那“清澈而美丽,无奈而凄凉”的鹿的目光和那对闪耀着渴求生命光彩的眼睛,它们从遥远的地方投过来,穿透了时空,一直走进了我们的心里,这种震撼力是无疑置否的。每当身临绝境,总会产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美丽与快感,以及顿悟生命的意义,如果不是天涯海角,不是绝壁死谷,不是生命被逼到了最后的边界,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不会有这么深刻的场景。纵观海南,从战国到当今,那些历史的片段强烈地吸引着我,特别是先生谈到的海南历史中的女性文明。洗夫人、黄道婆带来的整个中原大地的兴旺繁荣,还有从这里走出去的宋氏三姐妹,都带着海南强劲的浪潮,是我们女性的骄傲。女性文明派生并推动了家园文明。苏东坡、李光他们是泪涔涔地来,却在家园文明里破涕为笑;海瑞、邱浚他们虽然是气昂昂地走,却也放不下这里的家园文明,终究乐极生悲……通过余先生的笔,经过大脑细胞的溶解、过滤的排列组合,于是一个以非历史学家的思绪和眼光,让我们最广大的读者读懂了海南,让我们寻找到了海南的灵魂所在。海南已经成为我的一种向往和追求,闭上眼睛,一阵啪嗒因熟透而掉下来的椰子声敲打着我的心,更加勾起了我对椰汁的占有欲望。我飘身过去摸摸这个,摇摇那个,完全沉浸在了这片惊喜之中。看完这个故事,我陷入了久久的品味中,将自己的头深深地埋在书页中,仿佛嗅到了椰子的香味和浓浓南国的水果大拼盘,贪婪吮吸着……《十万进士》是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先生将科举以来的考场好好地嘲弄了一回,“一种巨大的不信任,横亘在考场内外”,古代如此,当今亦如此,甚至连“天下文章也是一大抄”依然横行当代。通过余先生的这篇文章我才知道“”一词原来有其悠久的历史,身份显赫啊,如此经久不衰,必定是“有用之才”,而且是身经百战,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花样翻新的,只是在不同的时代也赋予了不同的内涵罢了,不得不五体投地。从“”看智慧,从纵横的历史轨迹中,发现原来早在唐朝就有了极大的市场,没想到如此熟悉的诗人温庭筠竟然是一等作弊高手,而且是远近闻名的,从先生的文章中知道温庭筠有一次竟然同时交上了八位考生的试卷,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这让我想起当今的许多考生那品种繁多的作弊手段,真的是很高明啊。曾经戒备森严的高考禁地,如今却每每有作弊大暴光的事件发生,这就更不用说在校学生的考试、各类成人考试……如果没有看先生的这篇文章,我会以为“”只是新时代的产物,真的没有料到会延伸追溯到了唐代!还有一种现象也是多见的,在宋代就有“其取人畏于讥议,多公而审”,因此考官们在推荐人才上必然力求公正和慎审。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权力网络上的可攻击性,致命点就在“人情不洽”。这样一来练达在无奈中,劳累在灵活中,规范在机巧中,消融在网络中。其次是一种座主声誉上的可攻击性,“拜谢座主”的仪式抬高了考官的声誉,长此以往“受命公朝,拜恩私室”。再次就是文化资格上的可攻击性,这是考官们在权力和声誉上都难于自立了,那么就只剩下文化上的资格了,可悲的是这种资格也是非常脆弱的。由于种种也闹出很多的笑话来。科举、考官……“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种千年的需要,又是一种千年的无奈。抓住它,满手芒刺;丢弃它,步履艰难。”我很欣赏先生的这句话,叫人怎么能不沉思呢?“鼓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于无言。”是我在这本书里学到的先生的另外一种境界吧。

查看全文

名著读后感:山居笔记

名著读后感

读《山居笔记》有感《山居笔记》是继《文化苦旅》之后我所读余秋雨先生的第二部文集。因为真实喜欢所以看,因为炒作的厉害所以急着看,因为它的人文气息不可不看。余秋雨先生的这部书从《一个王朝的背影》开始,以《历史的暗角》结束,这本书是在2003年1月出版的,他在这本新版的自序中说他写这本书历时两年有余(从92年----94年),而且牺牲是相当大的,他辞去了学院的行政职务,十分纯粹地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仅仅十一篇文章却耗费了两年多的时间。这,并不是他的写作效率低,而是那有股坚韧的探求精神,正是他的那种认真态度和永无止境的追求让人心悦诚服。多年来他通过边走边想,有机地将写作与考察结合在了一起,很多写到的地方,他是一次又一次的拜访求证。曾经就为了核对海南岛某古迹的一副对联上面的两个字,在几度函询都得不到准确回答后,只得亲自再次去海南,很多时候,他就是这样不得不一去再去,在追求真理和对文学的无比热爱方面,他是毫不吝啬的,不管时间还是金钱。对他的文章,他真正做到了“得失寸心知”,是不会在乎他的经济和得失的。

按照余先生的话说:“全书是我以直接感悟方式探访中华文明的第二阶段记述”。他还说:“写作这本书的最大困难,不在言论之勇,不在跋涉之苦,也不在考证之烦,而在于要把深涩嶙峋的思考粹炼得平易可感,把玄奥细微的感触释放给更大的人群,这等于用手掌碾碎石块,用体温焐化坚冰,字字句句都要耗费难言的艰辛,而艰辛的结果却是不能让人感受到艰辛。”

我被他的这种治学精神和严谨的求实作风以及认真的求学态度所折服,我深深地被他的文字和精神打动了。这种境界早已超越了文字本身,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穿梭,在东西南北的古老土地上走过。

余先生的文章带给我们的都是精彩纷呈的人文、地理、历史、故事……上下求索,展示出人类人文历史的绚丽诗篇,给我们掀开了精神的家园、文化的粮仓。我最喜欢《天涯故事》和《十万进士》这两篇.从《天涯故事》里,我终于知道了寻求已久的“鹿回头”,一解我长期的牵挂。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段美丽动人的传说,那“清澈而美丽,无奈而凄凉”的鹿的目光和那对闪耀着渴求生命光彩的眼睛,它们从遥远的地方投过来,穿透了时空,一直走进了我们的心里,这种震撼力是无疑置否的

。每当身临绝境,总会产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美丽与快感,以及顿悟生命的意义,如果不是天涯海角,不是绝壁死谷,不是生命被逼到了最后的边界,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不会有这么深刻的场景。

查看全文

在园林企业的见习笔记

1.前言3月6日,我开始了在××*有限公司的见习工作。

此前,与公司总经理*总的一次面谈,以及随后从各方面对××*企业相关信息的摸底调查,我对××*企业的历史与现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对*总的观念、思维与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自身的发展,我的原则并非仅从经济收入方面考虑,而是特别看重两个问题:一是发展的平台是否适合自己,以及自己能否在这个平台正常发挥、发展;二是该平台的掌权者是否“靠得住”,是否值得自己追随。该次面谈及从其它渠道所了解到的信息,让我能够作出“大胆一试”的决定——其一,××*公司确实是在近十多年来在广东省内发展得较快、目前较具规模、较为成熟的园林企业,其架构、机制、业绩、前景等综合条件均表明,相对于我原来的工作平台来说,这是一个更大、更有潜力的发展平台;其二,作为企业董事长,*总其人对企业管理与发展的概念清晰,观念前卫,思维活跃,待人处世不拘一格,有量度。这两方面所构成的主体已符合我对生存与发展环境的要求,其它的细节问题已无需拘泥多虑,关键就在于自己如何去适应生存与努力发展了。至于自己能否适应这个环境,能否在这个平台上有所作为,唯有“见习(试用)”这个途径能够考察,所以我姑且将自己看作一个产品、××*企业是一个正待开发的新市场,如果确实是个好产品,其市场地位与价格也就无需过忧了。

由于我原在××市××公司除行使常规行政管理职权外,还分管规划设计、工程项目、苗木采购、绿化管护、宣传、外联业务、部分生产班组的经营管理等工作,事务较多,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交接、协调,幸获原公司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知悉我的动向之后仍暂时保留我在××公司的职权,所以我基本上每周都是在××*上班两到三天,即赶回××处理交接的相关工作。尽管这样奔波很累,压力大、难度大,但只有这样才能对双方有所交待,有始有终,我也自信能够处理好这个过渡时期各方面的关系与事务。三周来,原公司属我分管范围的事务都能保持着正常的运作。

在××*见习期间,由于各部门工作、业务都十分繁忙,所以我没有兴师动众的活动,主要依靠在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观察各方面的工作状况、走访公司属下各级部门与机构、参与一些目前能够介入的工作、适时与相关人员沟通等方式来加速对公司各方面情况的熟悉。这是见习期的主要内容,也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我希望能够努力将这个阶段缩到最短。

2.见习主要经历

(1)走访了公司属下的××花木场、××花木场,并与××场的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了初步的沟通;

查看全文

党员廉政准则学习笔记

所谓“准则”,就是言论、行动、思想等所依据的原则。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顾名思义,就是党员领导干部言论、行动、思想的依据,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必须按照廉政准则规定的“八禁止”及“52不准”去严格要求自己。

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后,就给部队定下了不准拿老百姓一块红薯的纪律,后来逐渐发展到“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并写进了《红军士兵会章程》,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言行准则”,从而赢得了民心。

与此相对应,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由于缺乏“准则”的约束,四处明偷硬抢老百姓的财物,所过之处一片狼藉,惹得众怒民怨,最终不得不吞下自己一手酿制的“苦果”。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最终能够带领广大的无产阶级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依靠的正是“铁”的纪律。

然而,在和平稳定发展的今天,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却逐渐的丧失了共产党人廉洁的本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演变为“全心全意为自己牟取私利”,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条路线“走”成了“群众想也是空想,群众急与己无关”,虽然是“从群众中来”,却根本没有“到群众中去”。长此以往,不但会伤了老百姓的心,还会给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巨大的损害。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大权在握的党员领导干部自然也应该有具体的书面准则来规范言行。在现实中,很多位高权重的贪官污吏在落马后都惊人一致的称自己腐化源于权力缺乏有力的监督。不可否认,由于制度上存在的缺陷,所谓的监督到了他们这里都变成了一种形式,没有人和机构敢于充当“出头鸟”监督他们,除非是上级机关或是忍无可忍的民意喷发。由此可见,要让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有效的监督固然必不可少,但最要的还是需要党员领导干部自己能够廉洁自律,随时坚守廉政底线。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细细研读新颁布的《廉政准则》,与其说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言论、行动、思想的准则,不如说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一面“镜子”。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的贪污腐化分子在因为在落马后发出了自己的堕落源于“温水煮青蛙”的悔恨,这些人最初也曾一身正气,只因为一时不慎,让别有用心者钻了“空子”,从而一发不可收拾,一步步的坠入贪腐的“深渊”。

查看全文

党员政治学习笔记

我们共产党员不能把理论学习和思想意识修养互相割裂开来。我们共产党员,不但要在革命的实践中改造自己,锻炼自己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而且要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改造自己,锻炼自己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

在一些共产党员中,有一种比较流行的想法:就是认为坚定而纯洁的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立场,对于一个共产党员了解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是没有关系的。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无产阶级立场虽然不很坚定,思想意识虽然不很纯洁(即还残留着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也可以彻底了解和真正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他们认为,只靠书本学习,只靠书本知识,就可能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只有彻底站在无产阶级立场的人,以无产阶级的理想为理想的人,才能彻底了解和掌握它。没有坚定纯洁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和理想,是不能彻底了解和真正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门科学的。如果他不是真正的革命者,不是无产阶级的彻底的革命者,不是要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他不想革命,或者不想坚持革命到底,而想半途而废,那末,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门科学,对他也是没有用处的,或者是用处不大的。

我们常看到某些由工人出身的最好的党员,虽然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准备比较少,若要考试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和公式,他不一定比别人记得多。但是,在他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时候,只要能用他懂得的话解释给他听,他的兴趣,他所了解的程度,常比某些知识分子出身的党员还要高得多。比如《资本论》中关于剩余价值一段,对于某些党员来说,是不容易了解的。但是对于这些由工人出身的党员就不同。因为工人在生产中,在同资本家斗争中,深切了解资本家如何计算工资、工时,如何剥削工人取得利润,如何压迫工人等。因此,他也常常比某些其他阶级出身的党员能够更深刻地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我们说,许多由工人阶级出身的党员比较容易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当然并不是说,他们由于出身关系就是天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而是说,一切具有坚定而纯洁的无产阶级立场的同志,一切没有任何个人成见和其他不干净的东西的同志,只要虚心努力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切实掌握实事求是的方法,他们在观察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一定会比其他同志更敏捷而正确。他们在斗争中,也能够更好地洞察真理,能够更勇敢地拥护真理,而没有任何顾虑。

我们也常看到许多非无产阶级出身的党员,由于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意识修养之间的关系采取不同的态度,而得到不同的结果。一般地说,这些出身于非无产阶级的党员,在他们参加革命的时候,无产阶级立场不很坚定和明确,思想意识也不很正确和纯洁,还有或多或少的、各种各色的、旧社会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的残余。显然,这些东西都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直接相冲突的。但是,由于不同的人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因而在这种冲突中也就有了不同的结果。有的人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时候,把这种理论学习同他的思想意识的修养正确地结合起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去抵制和克服自己思想意识上的旧东西,这样,他就端正了自己的无产阶级立场,纯洁了自己的思想意识,并且能够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去处理实际问题。这样的党员是很多的。另外有的人则走了相反的道路,他身上的旧东西积累得很多,有许多固习、成见和个人的物欲私念,而又没有改造自己的决心。在他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时候,不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去批判他思想意识中的这些旧东西,相反,他企图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作为达到他个人目的的武器,甚至用他原来的成见去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因而他就不能够正确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不能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和实质。在他处理革命斗争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会因为他有旧社会的习惯和成见,有个人主义的打算,而患得患失,顾此失彼,徬徨动摇,不能无阻碍地洞察事物,不能勇敢地拥护真理,不自觉地以至自觉地掩蔽和歪曲真理。这种人根本不能正确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就不能敏捷地、正确地、实事求是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去处理各种实际问题,有时在党组织或别的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正确地解决了实际问题以后,他甚至采取拒绝的态度。这种情形,也并不是怎样少见而奇怪的事情,而是可以常常见到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一个共产党员如果没有明确而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没有正确而纯洁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要彻底了解和真正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并使之成为自己的革命斗争的武器,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说,一个共产党员要有比较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修养,就必须有崇高的无产阶级的立场。

查看全文

公务员考试笔记之宝典

1、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4、中国的水力资源很丰富,在世界上是第一位。

10、人们把长江流过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三段峡谷叫作长江三峡。

11、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多千米,水力资源丰富。正在建设的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三峡工程。

12、长江从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级行政区流过。

13、黄河从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自治区、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级行政区流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