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5:34:20

编审范文篇1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报告,是指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就审计实施情况和审计结果向派出的审计机关提出的书面报告。

第三条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并完成既定的审计目标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

第四条审计报告包括下列基本要素:

(一)标题;

(二)主送单位;

(三)审计报告的内容;

(四)审计组组长签名;

(五)审计组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的日期。

第五条审计报告的标题应当包括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事项的主要内容和时间。

第六条审计报告的主送单位是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

第七条审计报告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一)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起讫时间;

(二)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财政财务隶属关系,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状况等;

(三)被审计单位对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承诺情况;

(四)实施审计的步骤和采取的方法及其他有关情况的说明;

(五)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及其评价意见;

(六)审计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事实以及定性、处理、处罚的法律、法规规定;

(七)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审计报告应当内容完整,结构合理,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用词恰当,格式规范。

第九条审计组应当根据审计工作底稿以及相关资料,在综合分析、归类、整理、核对的基础上,编制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

第十条审计组组长应当对提出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审计人员和审计组组长均不得将审计过程中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行为隐瞒不报。

第十一条审计报告应当经审计组集体讨论并由审计组组长定稿,按照规定及时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第十二条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意见;被审计单位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并由审计人员予以注明。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审计组应当进一步研究、核实。如有必要,应当修改审计报告。但是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的审计报告应予保留,不得遗弃、增删或者修改。

第十三条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及时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提出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六十日。

审计组应当将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及审计组的书面说明或者修改意见,一并报送审计机关,由审计组所在部门接收。

第十四条审计组所在部门收到审计报告后,应当对审计报告及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审核,提出书面审核意见。

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对审计报告的审核意见负责。审计组所在部门根据审计报告及审核意见提出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代拟稿,连同审计报告及审核意见报送复核机构或者专职复核人员复核。

第十五条审计机关对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代拟稿进行审定。一般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代拟稿,可以由审计机关主管领导审定;重大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代拟稿,应当由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会议审定。

第十六条审计机关对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代拟稿中的下列事项进行审定:

(一)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

(二)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是否恰当,复核机构或者复核人员提出的复核意见是否正确;

(三)审计评价意见是否恰当;

(四)定性、处理、处罚意见是否准确、合法、适当;

编审范文篇2

一、部门决算编制现状

禄丰县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的编审水平和质量在不断提升和改进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共性问题,如:编制过程缺乏严谨性、编报口径不统一、部分报表数据信息失真、报表质量参差不齐、决算成果利用率低,编制日趋流于形式等等。

(一)编制环境薄弱,相关单位重视程度不够

良好的编制环境是部门决算编制质量的首要决定性因素,但目前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了编报环境的薄弱,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算单位对部门决算的认识和了解比较有限,难以意识到部门决算的价值及其重要性。在单位看来,部门决算不如部门预算那样“有利可图”,其作用仅是应付财政部门的普通会计报表,只要能通过财政部门审核即可。基于此故,预算单位很难认真编报部门决算报表。(2)预算单位会计队伍建设滞后,单位理财水平不高,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科学合理的部门决算编制是以准确、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为前提,部分预算单位在尚未进行往来款项清理和扎平账务的情况下就编制报表,降低了报表的质量和可信度。(3)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淡化了财政部门对部门决算报表编审工作的重视程度。当前推广实施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以“重预算,轻决算”的理念为出发点,对政策的误读使财政部门认为对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应以预算为重心,导致其对部门预算编审的重视和关注程度远大于部门决算。

(二)编报口径不统一,缺乏严谨性和法定性

据实列报是会计报表编制的本质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人为局部调整变更部门决算报表数据的情况。(1)行政干预导致列报口径的变更。各级政府部门出于考核达标之需会对医疗卫生、科技、文体传媒、社会保障等指标进行局部调整,调整后的部门决算数据虽总数保持不变,但已无法真实反映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要求。(2)编制单位为了掩盖不合理支出而自行更改列报项目标准,如把超支的“三公经费”并入其他项目列报。(3)预算执行有待规范和完善。由于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的缺失,忽略了部分支出项目的预算调整,造成单位预算指标与单位实际支出项目不符,但编制部门决算必须以预算指标为基准,从而使账表的口径难以统一。(4)审核模板的编制与单位实情相矛盾,理论与实际脱节,为了适应审核模板不得不变更列报口径。

(三)行政监管乏力,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

预算单位之所以能虚列错报,除自身缺乏法律意识外,很大程度上与相关部门监督职能的缺位有关。(1)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监管者,应按《会计法》及相关财经法规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及账务处理情况进行检查,以此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合法合规及有效性。但据实情来看,财政部门除上级明文规定的专项例行检查外,对本辖区内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情况进行专项督察的力度不够。(2)审计部门作为一级政府财务收支情况的审验者,对部门决算数据的真实合法性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3)单位部门决算报表公开程度低,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能力弱。由于法律约束力不强,以上情形给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数据的不实列报提供了空间和余地。

二、有效提升部门决算编报质量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注重部门决算的编审工作

涉及部门决算编审的相关部门应抱持求真务实的态度,重新审视和思考部门决算的编审工作。(1)预算单位应高度重视部门决算的编审工作,切实以科学、合理、据实、严谨的态度来列报部门决算报表,特别是单位领导要加强对部门决算编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创造良好的编制环境,并对列报的数据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各种弄虚作假,虚报漏报现象发生,努力做到知法守法,实事求是。(2)财政部门应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为预算单位树立标杆。财政部门应避免受片面“重预算轻决算”观念的影响而忽视部门决算编审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处理好预算与决算的关系,从编审成果中提取有用信息,为日常的公共财政资源的管理及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强培训,切实提升经办人员的编审能力

部门决算编制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算单位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专业技能的娴熟与否及法律意识的强弱,为此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势在必行。(1)建议财政部门以历年的会计继续教育为契机,对本辖区内的会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切实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为预算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年终的部门决算工作做好充分准备。(2)单位要强化法律意识,积极倡导“知法守法,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不做假账”的会计工作理念,并把《会计法》及相关财经法规的精髓和要求融入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去。

(三)统一口径,规范报表指标列报体系

统一的列报口径是部门决算编制的前提和基础。标准不清、口径模糊让我们无法对部门决算的编制质量加以判别。切实改进部门决算编制过程中的口径混乱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1)规范部门决算报表体系指标的初始设置。建议财政部门(财政部国库司)在制定部门决算报表时,关注各种列报指标及审核公式设置的严肃性和合理性,特别是指标含义、审核公式应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保持高度一致,实现指标体系明朗化、科学化。(2)完善考评机制,纠正部门决算考核评比的负面影响.。财政部门应严格按部门决算的初始指标及审核公式进行审查,杜绝因争夺名次而自行设置审核标准而将部门决算的编审工作简单化。(3)财政部门要精心组织,加强对部门决算的布置培训工作,认真讲解布置,避免因预算单位对编报口径产生误解而导致的各种错报。

(四)强化执行,加大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管力度

部门决算的虚报、错报、漏报与相关部门行政监督力度息息相关。(1)财政部门作为行政辖区内会计工作的管理者和部门决算报表的布置编审者,应把对行政事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部门决算编制的合法性进行督察作为一项长效机制贯彻执行,并做好日常的督促检查、指导帮扶及跟踪问效工作,以《会计法》、《预算法》等相关法规来约束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部门决算编制工作,加大查处力度,严格执法,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力,以此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和维持部门决算的法定性。(2)审计部门要结合历年常规审计工作,在执行经济责任制审计和各项专项审计工作的同时,强化对单位会计核算的审计监督力度,据实执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检查行政事业单位的账务情况,把账表、账证、账实是否相否作为审计的重点领域来抓,分析部门决算是否存在重大错报和遗漏,是否真实、完整、公允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3)强化社会监督,如纪委、政协、人大、信访等部门也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的监查工作,支持社会公众利用网络平台等手段对预算单位进行举报和监督。

编审范文篇3

一、我县财政总收入继续呈上升趋势,协调配合组织收入工作,超额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任务。

2000年至2020年县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经济取得了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进步,财政收入规模也随之逐步增长扩大,财政总收入从2000年的21145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493312万元,增长了23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00年的11567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191086万元,增长了16倍。

为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均衡入库,协同各组织征收单位认真分析财政收入增减变化原因,协调解决组织收入中存在的问题,各征收单位坚持依法征税不动摇,落实税收政策不打折,千方百计深挖潜力,想方设法攻坚克难,竭尽全力堵漏增收,努力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

2020年,我县财政总收入完成493312万元,占年计划的92.56%,比上年增长10.70%,增收4767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1086万元,占年计划的107.41%,比上年增长14.93%,增收24816万元。

二、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支出进度,保障重点支出增长需求。

今年以来,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不断适应新常态,积极筹资,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调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民生指标等各项政策性支出资金需要,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目标,各项重点支出都得到有效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2020年我县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三农”、教育、公共安全、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住房保障、文化、科技支出支持力度,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执行345548万元,同比增长16.42%,增支48742万元,民生等重点支出达到29819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30%。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2020年,我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0735万元,比上年增长43.84%,增支12415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2020年,我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8008万元,比上年下降7.23%,减支1404万元。

(四)财政支出预算执行中出现的特点

1.上级财政下达的专项指标全额到位。加快上级专项指标文件传阅速度,各股室及时督促有关单位安排下达文件,下拨款项,要求年底市级专项指标支出要达到100%。

2.项目支出限期达到支出正常进度。各有关股室要督促各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及时安排下达今年预算批准通过的支农专项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排污费支出、教育费附加支出等专项项目支出。

3.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及政府性工程支出资金需要。一是保证了公教人员以及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及各项津贴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个人工资账户;二是保证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费、离休人员离休费及社会保障指标的足额发放;三是保证了农业、科技、教育、卫生健康、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重点支出资金需要;四是保证了救灾、优抚和防汛资金的及时拨付到位;五是保证了政权机关正常运转资金需要,政法机关和纪检监察机关公用经费按上级规定标准得到了保障,从而保证了社会稳定;六是千方百计筹措和调度财政资金,保证了重点工程建设及归还到期本息资金需要;七是妥善调度财政资金,压缩控制一般性支出,堵塞铺张浪费现象,保证当年收支平衡。

三、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及时清理往来借款。

财政部门根据多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盘活和统筹使用财政存量资金”要求,认真落实和扎实推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一是严格执行政策,着力分类盘活。对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一律收回总预算统筹使用。其中对于预算单位的财政代管户资金进行了两次核实甄别,同时要求预算单位申报2020年当年不再实施的项目资金,进一步核实上报本单位连续两年未用完的资金,2020年,清理收回总预算财政存量资金9468万元。二是动态监控支出,提高资金效益。对于对继续结转使用的资金和编入2020年预算的项目,积极督促各预算单位围绕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积极推进项目实施。我们加强跟踪监控,提高预算执行均衡性和有效性。

根据《省财政厅关于严格规范市县财政暂付性款项管理的通知》(晋财办 [2020]4号)和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清理暂存暂付等往来款项的通知》(晋市财库[2015]11号)文件要求,我县近几年不断加强对财政往来的清理,出台了《县财政局关于加强财政往来借款清理工作的通知》(阳财字[2020]146号)文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对各项往来借款特别是煤炭企业借款实时关注并督促其还款,同时下发催缴欠款通知书,今年共计清理财政往来借款4.6亿元,对未清理的往来款项,在今后及时进行清理。

四、严格执行相关文件,按规定比例在土地出让金收入中提取专项资金。

2020年,我县从土地出让价款中按规定比例提取教育资金100万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00万元,政府住房基金20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124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114万元。

五、认真审核单位财务决算收支数据,如实编报财政决算,进一步提高决算编审质量。

为保证我县财政总决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我们继续严格遵循“真实、准确、全面、及时”的原则,着重从政策性、技术性两方面进行了认真审核汇总,提高了财政决算的报表质量,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注重培训,提高决算质量。财政决算工作既是财政管理的一项全局性工作,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做好财政决算工作意义重大,它既综合反映一年来全县经济发展的运行情况,财政工作最终结果的全面总结,同时也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因此历来重视财政决算工作,由局长负责,分管局长主抓,开展决算培训,加强基本业务知识学习,规范总预算会计各项基础工作,提高具体承办人员业务素质,确保决算工作圆满完成。

(二)定期对账。为了保证预算执行的准确、及时,在财政部门内部、单位之间每月定期核对预算指标和支出数,保证了一致性和准确性,为年底决算编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认真学习有关财政决算编审工作文件。掌握2020年市与县财政年终结算事项计算办法,涉及到当年财政收支方面的政策依据,财政结算事项的计算公式、计算口径,结算事项的有关资料进行了认真的整理收集,做好年终清算和结算,及时与市局核对上下级往来,并根据结算数字进行年终结账。

(四)加强年终收支清理工作。我们在认真核实预算数字的基础上,全面清理本年应收应支款项,力争做到应收尽收,应支尽支。加强了财政、税务、国库之间的对账工作,对财政收入全面清理核对,及时更正,做到财、税、库三家数字在预算级次、分成比例和预算科目上完全一致,做到了不混库,不乱收,确保准确无误。

(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基层财务决算的审查。我们在审查单位财务决算报表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审核:一是审核财政拨款数是否足额填报,预算科目款项是否和预算指标一致;二是审查单位专项指标专款专用,是否有挪用问题;三是审核单位是否按照新的预算收支科目报表,报表数字是否完整真实。以上问题一经发现,及时通知有关单位调整和纠正,以此保证财政总决算全面、真实、可靠准确上报。

编审范文篇4

第一条为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查和报批,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承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

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市、村镇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专项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编制和审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第五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等部门落实规划编制工作经费,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规划编制

第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县和乡(镇)五级。

根据需要可编制跨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村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各地应当在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对村庄土地利用的总体布局作出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

第七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

第八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前,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现行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开展基础调查、重大问题研究等前期工作。

第九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以真实、准确、合法的土地调查基础数据为依据,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前款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包括:规划背景,指导思想和原则,土地利用战略定位和目标,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布局总体安排,规划实施措施等内容。

第十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经审查通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与所在地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第十一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对涉及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和城乡协调、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优化、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重大问题,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

第十二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可以向社会公众征询解决方案。

对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利益的规划内容,应当举行听证会,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

采取听证会形式听取意见的,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十四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方面专家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论证,论证意见及采纳情况应当作为报送审查材料一并上报。

第十五条承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体编制工作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具有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工作业绩;

(三)有完备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

(四)有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国土资源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符合本条规定条件的单位目录。

第三章规划内容

第十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二)规划背景与土地供需形势分析;

(三)土地利用战略;

(四)规划主要目标的确定,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安排等;

(五)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节约集约用地的优化方案;

(六)土地利用的差别化政策;

(七)规划实施的责任与保障措施。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前款规定的内容。

第十七条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部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情况;

(二)重大土地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各区域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

(四)对市(地)级土地利用的调控;

(五)土地利用重大专项安排;

(六)规划实施的机制创新。

第十八条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省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

(二)土地利用规模、结构与布局的安排;

(三)土地利用分区及分区管制规则;

(四)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五)对县级土地利用的调控;

(六)重点工程安排;

(七)规划实施的责任落实。

前款第(四)项规定的中心城区,包括城市主城区及其相关联的功能组团,其土地利用控制的重点是按照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确定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布局安排,划定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扩展边界。

第十九条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市级土地利用任务的落实;

(二)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的具体安排;

(三)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及其管制规则;

(四)城镇村用地扩展边界的划定;

(五)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的确定。

第二十条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点突出下列内容:

(一)基本农田地块的落实;

(二)县级规划中土地用途分区、布局与边界的落实;

(三)各地块土地用途的确定;

(四)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展边界的划定;

(五)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安排。

第二十一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包括: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图。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图,包括规划现状图、专题规划图和规划分析图。

第二十二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

第四章审查和报批

第二十三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两个阶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逐级上报审批机关同级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二十四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基础数据、规划目标、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调整等内容进行审查。

第二十五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未通过审查的,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重新申报审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通过审查后,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审查通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二十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自上而下审查报批。

第二十七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规划文本及说明;

(二)规划图件;

(三)专题研究报告;

(四)规划成果数据库;

(五)其他材料,包括征求意见及论证情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意见及修改落实情况、公众听证材料等。

第二十八条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人民政府转来的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自收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规划审查工作。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较大分歧时,有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各方进行协调。因特殊情况,确需延长规划审查期限的,可以延长审查。

第二十九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下列规定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审查:

(一)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

(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

(三)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四)土地利用相关规划;

(五)其他可以依据的基础调查资料等。

第三十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点内容包括:

(一)现行规划实施评价;

(二)规划编制原则与指导思想;

(三)战略定位与规划目标;

(四)土地利用结构、规模、布局和时序;

(五)土地利用主要指标分解情况;

(六)规划衔接协调论证情况和公众参与情况;

(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三十一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审查情况和相关部门意见,提出明确的审查结论,提请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可以编制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行业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行业特点编制行业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行业土地利用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编审范文篇5

一、高度重视“两个规划”的编制工作

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快西部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未来十年。也是促进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新挑战,迫切需要我认真编制好“两个规划”科学合理地提出我省妇女儿童发展的目标任务,为妇女儿童发展统筹配置资源,创造条件,提高妇女儿童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编制好“两个规划”重大意义,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组织完成好“两个规划”编制工作。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妇女儿童发展。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妇女和男性一样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坚持儿童优先原则,颁布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妇女儿童发展,保障妇女儿童权益。这为我做好妇女儿童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优化妇女儿童生存环境、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199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颁布实施了两轮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省政府也同期制定并颁布实施了陕西省妇女和儿童发展“两个规划”两个规划”实施以来,省妇女儿童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男女平等和儿童优先的原则进一步深入人心,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经济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不断巩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实践证明,制定和实施“两个规划”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妇女儿童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推动妇女儿童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是以妇女儿童为主体。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中平等权利的重要经验。但是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传统观念影响,省妇女儿童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妇女儿童的生存、发展与保护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比如妇女儿童发展还存在一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不协调的地方,城乡、区域之间妇女儿童发展不平衡,男女还没有完全平等地享有发展机会、发展资源和发展成果,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全面促进妇女发展,进一步推进男女平等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二、高标准做好“两个规划”的编制工作

这次编制的“两个规划”是未来十年全省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编制工作既要具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又要注重科学性,做到“定组织、定方向、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定责任、定效果”。同时要注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找准定位,注重把握大局。把握下一个十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把握陕西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把握陕西三大地域的发展特点,抓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一核心,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要紧紧围绕我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总体目标,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充分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农业和农村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等情况对妇女儿童发展带来的影响,深入分析教育、医药卫生体制、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各项改革措施,进一步推动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向妇女儿童倾斜,切实为妇女儿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创造条件。

(二)要创新理念,注重吸纳借鉴经验。编制规划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开门纳谏。要认真总结、汲取过往的经验和教训,注重发挥我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比较集中的优势,充分调动专家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注意听取和吸收他们在妇女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好的意见、建议。注意搜集国内外先进、前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及时全面地了解掌握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及其他省市规划编制的动态,学习借鉴他们好的经验和做法,用先进理念指导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层次和水平。

(三)要高瞻远瞩,注重统筹兼顾。规划的编制是抓当前、谋长远的系统工程,要注意统筹兼顾。一是全面和重点的关系。既要全面涵盖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又要突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既要着眼于推动妇女儿童整体发展,又要充分考虑城乡、区域差异,特别要注重解决好农村和困难群体中妇女儿童的发展问题。二是统筹兼顾长远和当前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注意研究解决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紧迫的现实问题,又要站高望远,科学预测未来十年妇女儿童的新需求、新期待;既要充分研究、考虑制定宏观的总体目标和长期目标,又要设置分步实施的阶段性量化指标,便于评估和考核,有利于推进规划的落实。

三、高效率推进“两个规划”的编制工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做好“两个规划”的编制工作,省政府决定成立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在座各位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员也是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大家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发挥好领导作用,将编制“两个规划”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摆上议事日程,进行认真研究和部署。要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制订和完善规划工作方案,明确规划编制进度,落实工作责任,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人员、时间和经费,为按时完成“两个规划”的编制工作创造条件。

二要明确职责分工。一是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和“两个规划”的基本框架提出规划目标和策略措施,教育、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等主要指标单位要抽调精干力量参与起草工作,具体承担分领域的编制工作;二是有关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要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并大力支持“两个规划”编制工作,研究制订出本领域妇女儿童发展的重点目标指标、策略措施;三是社科院编写组的同志要对各方面的意见进行汇总、调研、论证、把关,按时限要求拿出规划草案。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全程发挥好协调、推动作用,具体负责组织指导规划编制工作。

三要加强协调联动。规划编制的过程也是统一认识、协调利益、整合资源的过程。“两个规划”编制涉及多个部门,因此,必须加强部门信息沟通和相互协调配合。要跳出业务部门的视角和思维惯性,从有利于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角度,整合调动有关部门掌握的资源为妇女儿童服务。在规划编制中,要及时了解国家和省上有关工作要求,协调好与国家、省级和有关部门法规政策之间的关系,确保“两个规划”与相关法律法规、国家纲要、我省“十二五”规划及部门规划顺畅衔接。通过编制和实施“两个规划”,汇集政策、整合资源,形成共同推动妇女儿童发展的强大合力。

编审范文篇6

市政工程建设出现工程最终结算突破投资控制的概预算,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设计深度不足,合同管理不规范,设计概预算和竣工结算编审工作质量粗糙。

1.设计深度不足

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深度不足,是造成工程最终结算突破投资概预算的最主要原因。一是项目业主为了尽快获得投资回报,随意缩短勘察设计周期,设计工作无时间的保障。二是设计单位设计工作的方案不合理,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对设计方案把关审查不严,对方案随意放行;三是在设计过程中,工作态度不够严谨,成果审核不严;四是部分设计单位存在挂靠设计资质,实施设计的设计负责人和设计项目技术负责人设计经验不足,设计成果粗糙,设计主体单位审核不够认真,依靠图审部门把关。五是勘察单位工作粗糙,勘察成果不实。六是图审部门往往只注重“强条”审查,对设计方案和可行性、合理性没有进行深入认证,有些设计文件还在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的水平上。这此因素共同作用,势必导致工程实施中有较多的设计变更或施工现场签证。

2.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不规范

第一,变更设计控制不到位。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出于自身利益出发,对工程合理设计编造客观理由,提出变更要求,提高工程造价,其中,最主要的是变更基础处理和变更弃方地点。建设监理单位疏于管理,对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设计,未履行严格审查。第二,施工过程中未严把审核关,随意签证。施工单位往往把经包涵在某分项工程中的某项工作,或者已经在工程费用中包涵的某项工作,提出签证要求,监理、业主单位相关负责人又因业务不够熟练,或工作不够认真,进行签认。甚至部分签认意见含糊,为施工单位提高结算留好了接口;或平时工作拖拉,到结算时集中签证,甚至有违心签认的现象。第三,合同条款不够严谨。合同条款是工程结算审核的最主要条款。如果施工合同约定不严谨、不闭合随意开接口,势必给施工单位提高结算留出了很多机会。第四,招标文件把关不严,出现不平衡报价。招标工程,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都是工程结算的主要依据。如果招标文件对不平衡报价进行以预见的约束,投标单位编制投标报价文件时,就会采取不平衡报价,施工时工程量有潜在减少的工程项目,综合单价主观报价低,把工程量少的项目或工程量有潜在增加的工程项目报价提高。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提出变更申请,单价报价低的工程项目减少或者取消,单价报价高的工程项目拉加。第五,未严格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有一系列的要求,首先,招标单位要准确编制工程量清单,准确描述工程项目特征,如果清单编制不准确,项目特征描述不清楚,就可能给施工单位提高结算价创造机会。其次,要严格执行清单计价规范,如一般的措施项目不能签证计价。

3.设计概预算和竣工结算编审工作质量粗糙

首先,概预算编制质量粗糙的原因。工程结算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在结算的编审过程中由于编审人员所处的地位、立场和目的不同,而且编审人员的工作水平也存在差异,因而编审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出现有意压低造价或高估冒算的可能性。其次,概预算和竣工结算编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良莠不齐,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一是编制人员无施工经验,往往无法对工程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一些非实体工程项目可能出现疏漏,非实体工程的施工方案不合理;二是编制人员业务不够熟练,尤其是对施工工艺流程不够熟悉,出现综合单价组价不合理或者漏算项目;三是编制人员没有考察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没有花精力去详细研究工程项目的情况,概预算结果脱离实际,与实际出入较大;四是疏于材料市场体格的调查,对于材料预算价格,往往是信息价套信息价,无信息价时随意估价或套用定额基价;五是未对材料预算价格按定义进行预算价格进行修正。再次,是概预算审查不到位。概预算审查流于形式,未能发现主要问题,审查时仅随机找出几处非重要的“不合适”或“不合理”,未进行全面的审查,甚至审查方法本身不合理。最后,是结算审核不够认真。工程结算一般要经过监理单位、业主单位的初审和审计、财审和中介单位的终审程序。工程审核过程中,审核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挤结算水份”有重要的影响。虽然工程最终结算要过三关,但如果审核者“你依靠我,我指望你”工作态度不够认真,必然导致一些水分不能过滤,甚至有一些结算审核过程就是补计价依据的过程,监理单位审核时要求补充资料,建设单位审核时还是补充资料,审计单位终审时还是补充资料。最后结算虚高。

二、市政工程概预算的控制策略

1.强化市政工程勘察设计管理

工程勘察设计管理主要通过合同管理、行政管理来实现。针对工程竣工结算超概预算方面,勘察设计环节主要在合同上要明确工程勘察设计的深度,通过勘察设计招标和勘察设计合同,明确设计深度规定。在勘察设计的各个阶段,严格执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加强市政工程勘察设计审查,把设计方案中的可行性、合理性列入审查内容中,最好在组织专家审查的基础上,提交图审部门审查,尽量减少施工阶段的变更设计。此外还要强化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和审查工件,十分注重市政工程概预算工作,使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尽量反映工程设计的工实际情况,保证市政工程概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加强施工招标投标和合同管理

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对市政工程造价的影响,主要在合同条款、工程量清单编制、招标控制价编制和工程变更设计及施工现场签证等方面。主要对策是严格执行招标投标范本,对合同专用条款和项目合同专用条款中与项目有关的属性、指标等要明确;准确编制工程量清单、准确描述清单项目特征。

3.加强工程造价编审人员的业务培训

工程造价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感,也对工程造价有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工程造价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责任心。

4.加强对概预算和结算的审查

影响概预算和竣工结算准确性的因素较多,有客观上的因素,也有主观上的恶意。为此必须加强审查,根据工程的规模、性质、合同约定的情况,综合灵活地运用全面审查法、重点审查法、分解对比审查法、标准预算审查法、筛选法、分组计算法及结算手册审查法等各种审查方法,使编审成果能反映工程的实际造价。

三、结语

编审范文篇7

一、史志工作法规政策落实到位

全市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后,市中区志办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并围绕深入贯彻学习《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纪念《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继续加大“三个中心”建设力度,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区政府办公室向全区各办镇、区直各部门下发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通知》,提出了深入学习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具体要求;按照文件精神,制定了稿件审批工作制度、业务培训制度及业务培训标准等一系列工作规范,正确把握史志稿件写作、审阅的基本要求,保证文稿的编撰质量;采取区志办内部人员学习及号召全区各单位共同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切实搞好《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将国务院和山东省的两本《条例》单行本下发给全区各办镇、区直各部门,进行学习,同时将《条例》内容上网(市中区情网),利用互联网面向全社会宣传条例,增进了公众对《条例》和地方志工作的了解;明确各单位地方志工作分管领导及地方志工作的基本要求,使地方志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和法制化;把握重点,不断提高编纂水平,抓好史志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员的工作水平;建立健全了史料收集管理制度建设,在占有档案材料的基础上广泛收集、积累各种工作信息,确保史志资料的真实、准确。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贯彻活动,解决了我区史志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编纂业务经费得到保障、编审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也为正在进行的续志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将贯彻《条例》的先进做法及时上报,市情网录用我办相关信息3篇、省情网1篇。

二、人员机构设置完整

市中区志办是区政府正处级事业单位,是独立的史志工作机构。编制4人,实有11人,在职8人。主任1人,副主任1人,调研员1人,主任科员3人,科员2人。具有专项业务经费并能按时拨付。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健全,有《工作职责》、《请示报告制度》、《工作计划制度》、《编审工作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业务培训制度》、《业务培训标准》、《档案管理规范》等一系列工作规范。在全年的工作当中,我办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尤其在《市中年鉴(1998~2004)》的编纂工作及《市中区志》的准备工作中,严格按照《编审工作制度》、《业务培训制度》、《业务培训标准》的要求认真进行稿件的收集、编写、审查工作。

三、修志工作开展顺利

新一轮修志工作开展后,我办及时调整了新一届史志编纂委员会,并积极落实了“一纳入、五到位”1991~*)>编纂要求》等一系列编纂方案。目前,修志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

四、年鉴工作基本完成

*年,《市中年鉴(》编纂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为确保编纂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年初以来,区志办按照编纂计划将任务逐一分解细化,明确了年内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按照编审工作要求,对每一份资料、稿件审阅,在此基础上,着眼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总体格局,适当增补、修正部分内容。具体做法是:一、针对不同单位的实际,做好指导和协调工作。由于史志稿件的特殊要求,各单位负责该项工作的同志对资料内容理解存在着一定差异,上报的稿件质量参次不齐,区志办编审人员对不符合体例规定的稿件,及时与撰稿单位、撰稿人沟通;对应该编入的、真实反映本单位工作情况的文字内容予以录入;凡与事实不符及空洞无物的文字予以剔除,针对个别单位出现原始资料丢失、缺项或没有记载的情况,编审人员积极帮助搜集,按年鉴编写的要求,耐心细致地帮助指导,使他们较好地掌握了史志资料的收集、整理、撰写要求,保证了一审稿件的质量。在图片资料的采集整理工作中,对在全区有重要影响的工作,给予重点指导与帮助,优选精品图片入书,做到图文并茂确保稿件的真实性、可读性。二、依照年鉴特点和编审工作程序做好初审、复审和排版调整工作。编审人员认真研究市中区近七年来发展过程,对提供上来的年鉴资料及图片进行严格审查,完成初审稿件123份,160万字;收集图片712张;从有关部门查阅文件资料百余份。复审实行集体会审制和主编负责制,对初审后的稿件按条目顺序编写排版,整体打印后人手一份,本着出精品的目标对本书的内容、格式、字体等全方位审阅,字字斟酌、反复修改。复审120万字,调整、增删内容20万字,定稿文字100万;整理精选图片400张。

五、信息化建设有成果

通过2个月时间的建设,投入经费3.5万元,购置了微机、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等网站建设专用硬件及地情资料入库软件,安排专职人员参加业务培训、负责网站操作与管理。通过资料收集、整理一系列筹备工作,市中区区情网站于8月12日正式上网开通;9月15日,完成全部入库资料的标引加注及录入,建立了地情资料库,录入区情资料240万字,采用图片120张,顺利通过了市史志办的验收。同时,我办制定了严格的网站管理制度:内容编排方面,建立了由主任挂帅、副主任抓审批的网站管理责任制;专职人员做好网站的日常管理、维护,史志资料的采集、整理以及史志信息的充实、更新;进一步把好材料的政治关、事实关、语言文字关,提高内容的准确性、规范性、时效性。安全保密方面,严格按照上级保密工作的规定,抓管理、抓落实,制定了由专职人员规范操作、副主任严格监督的网络安全保障制度,切实确保网站健康运行。

加强了史志工作的宣传,将工作动态及时报送省、市、区网站及信息部门。目前,共报送信息44篇,其中,在山东省情网发表信息1篇、在市情网发表16篇、市中区政务信息发表3篇、市中区委工作情况发表1篇、区政务公众信息网发表8篇。并按要求报送了我区数字化资料。

六、部署了地情研究工作

*年,我办积极开展方志理论研究,特别是在《市中年鉴》的编审工作中以及地情资料信息化建设中,积极研究探索史志资料征集、整理、编写及运用方面的新方法、新路子,并按要求组织上报资政文集稿件,在全区有较好的影响。

七、其他任务圆满完成

4月份,完成了《*年鉴*》、《山东年鉴*》市中板块情况资料的撰写和编辑。向其提供市中概况、15个办镇情况资料14000余字,彩页10余张;同时为《山东年鉴大全》提供了我区作为精神文明先进区的事迹材料5000余字及彩页5张。9月份,完成了省史志办下达的整理历史文化村镇资料的任务,征集整理上报了一镇七村的资料。12月1日,我办组织全区各办镇、区直各部门有关人员积极参加*日报刊登的史志工作条例知识竞赛,参赛人员百余人,上报答卷100份。

八、公文管理井然有序

我办对各级部门下发的公文管理有序,尤其上级业务部门下发的文件,要经过办公室领导批示,并及时办理后进行完整存档。

*年工作计划

一、认真做好《市中区志》的编纂准备工作。

二、做好《年鉴》、《*年鉴》的供稿工作,并协助做好发行工作。

三、采取多种方式贯彻学习宣传《条例》。

编审范文篇8

一、预算编制原则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

()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各项法律法规为依据。

()必须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基础。

()必须以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为准则。

()必须遵循完整性原则。单位的预算必须包括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不得遗漏。

()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单位的预算收支项目的数字必须依据充分确定的资料,按批准部门认可的计算依据和计算方法计算得来,不允许估算。

()统一性原则。预算编制必须按照统一的预算科目和规定的收支标准、程序进行计算编制。

()年度性原则。要求各事业单位的预算必须按财政年度进行编制。

()讲政治的原则。事业单位的预算要体现强烈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二、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和程序

单位预算的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

⒈摸清家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所有可供使用的资源进行清理和计算,产生本年度的收入和可供使用的资源预算。

⒉对部门和单位的本年度人员机构和所有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排队,然后,根据轻重缓急,确定本年度本部门本单位必须做的几项工作,同时计算每项工作的实际成本,确定每项工作完成后所达到的最终效果,

⒊核定每项工作所需经费,并在预算编制时和预算执行过程中要考核每项工作经费的使用效果和效率,采取一定的方法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实行追踪问效制度。

单位预算需经过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一上由部门(或单位)按照财政部门的布置,根据本地区财力状况、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和本部门的工作需要,按照人员经费支出定额标准和公用经费定额标准,采取规定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门;一下由财政部门对部门的预算建议数审核后下达预算控制数;二上部门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本部门预算报送财政部门;二下财政部门根据人代会批准的预算下达部门预算。

三、部门预算编制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建立预算编审班子。建立以法人代表为主、由财会部门参加的预算编审班子。预算编审班子要明确分工、严格规定各自的工作职责,以保证预算编制任务的完成。

预算编审班子根据上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经济发展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制定本部门本单位本年度的总体目标。

第二步:做好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⒈对各预算单位的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全面清查登记,对债权债务进行认真核实,理清资金来源渠道和支出结构情况,在全面弄清“家底”的基础上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⒉摸清各预算单位人员编制、实有人数和人员经费支出结构,对人员情况登记造册,并做好编制和人员情况的核对。

⒊真实报告清产核资工作结果,对资产清查中发现的资产盘盈盘亏、资产损失等问题,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清产核资政策,经申报和核实后进行账务处理。

⒋针对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堵塞各种管理漏洞,促进提高国有和集体资金的使用效益。

⒌认真分析上年度收入和支出结构,把握本年度收入和支出中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增收节支的潜力。

做好上面五项准备工作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

⒈人员: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人事部门核定的人员登记造册,本部门本单位无权增加或者减少人员。

⒉人员经费: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执行人事部门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核定的标准,本部门本单位无权增加或减少人员经费的开支标准。

⒊临时工:应属于完成专项工作任务的临时用工,编制预算时不在人员经费中反映。

⒋对上年收支的分析,应分析到最具体的收入单位和支出单位,分析到具体的收入项目、征收次数。

第三步:编制收入预算。

⒈明确具体的收入项目、征收标准,确定具体的收入征收科室和责任人。

⒉由具体征收科室和责任人根据上年度的收入情况和本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按照规定的要求,编制出最基本的具体征收科室和责任人的收入预算。

⒊财会部门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收入预算进行审核、汇总,要将通过挖掘潜力,尽可能实现的收入编入到预算中来。

⒋在预算编制与审核过程中,要分析单位占有的资产、往来款等的使用效率。同时要保证本年度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四步:编制支出预算。支出预算要充分体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

⒈人员经费。人员经费按照人事部门核定的人数和人员经费的标准(其中一部分按照社保部门核定的标准)直接计算编制。

⒉维持机构正常运行的公用经费。按照财政部门制定的定额标准直接计算编制。

⒊专项工作任务经费。按照效率最优的方法计算专项工作任务成本编制预算。

⒋专项工程项目经费。专项工程项目分本年度完成项目和跨年度项目,应单独编制专项工程项目预算,其经费在使用时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单独建账核算。本年预算只能反映本年预算中安排的专项工程项目经费。

⒌在支出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有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利用,讲究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

⒍往来款,作为对收支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债权债务,必须有预算,以正确认识本单位的承受能力和考核往来款的使用效益。净资产,作为收支任务完成后实现的目标,必须编制预算。

第五步: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经财会部门层层汇总审核后,报经预算编审班子对照本年度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审核和研究后,形成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建议数,同时还要编写好预算编制说明书,一同上报财政部门。预算编制说明书是对预算进行的书面分析与说明,是预算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步: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本地区的财力可能、政府及有关方面政策、文件规定和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建议数进行审核,下达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控制数。

第七步:各部门各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对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建议数进行调整,编制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上报财政部门。

第八步:财政部门根据人代会批准的预算及时下达到各部门各单位。

四、部门预算的执行

一分解落实预算指标。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编审班子对经法定程序批准的预算要进行分解,层层落实到具体的科室和个人,不得留有未落实的预算。

二制定实施预算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为了保证预算的完全执行,预算编审班子必须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具体应包括如下内容,各部门各单位可以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加和修改。

⒈建立日常的管理机构和组织。建议仍然由预算编审班子负责。

⒉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和可变即可控的原则,合理确定各职能科室和个人在预算执行中应负的责任和应享的权利。

⒊制定各种支出控制定额。

⒋制定预算执行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奖惩制度。

三单位的非财政预算内拨款的收入,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财政专户管理。财政拨款按照单位的季度用款计划每月从财政国库拨到各单位支出户;单位取得的收入必须首先直接缴入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然后根据单位年度收支预算和季度用款计划,结合预算内拨款情况按月从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拨入单位支出户,财政拨款和财政专户拨款二者共同形成单位可以直接使用的收入来源。

(四)及时、真实、准确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认真编制预算执行情况月报表及相关报表,认真编写预算执行情况说明书。

(五)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编审班子要经常对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照本年度的总体目标,分析预算执行中的不正常因素和对预算执行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和环节,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六)预算调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遇到不可克服的因素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就应该对预算进行调整。具体的预算调整程序应按有关规定进行。

五、年度决算

单位的决算工作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决算前的准备,编制决算草案,编写决算说明书。具体工作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决算前的准备。

⒈清理各项收支。对照预算,认真检查各项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将尽可能实现的收入完全列入本年度,将本年度的支出,尽可能清理净化,加以压缩。

⒉清理资产与负债。清理检查各项资产的盘盈盘亏及资产的运行质量;清理检查各项往来款的情况及使用质量。

⒊与有关部门核对好各项基本数字及进一步审查各项开支标准。

⒋考核预算执行情况,落实奖惩措施。

(二)编制决算草案。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及时、真实、准确地编制本部门本单位的决算报表。

(三)编写决算说明书。按财政部门规定的格式,认真、详细编写决算说明书。决算说明书应包括如下内容:

⒈单位总体概况。第一部分,单位基本概况。包括人员的总量与构成,资产的总量与构成,工作职能,工作范围等等。第二部分,单位预算完成概况。包括预算收支的完成情况,要与预算对比、与上年对比。

⒉收入完成情况分析。要具体分析到收入的明细项目,要与预算、与上年对比,分析收入的增减变化原因,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等。

⒊支出执行情况分析。要具体分析到支出的“节”级科目。要与预算、与上年对比,分析出支出的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⒋对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绩效分析。一是要与预算、与上年对比,分析专项工作经费的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二是要分析专项工作经费的使用效益。

⒌跨年度专项工程项目经费的安排及使用情况及效益分析。

⒍详细介绍本部门本单位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及有关制度、措施的落实情况。

⒎分析研究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六、部门预算的监督

(一)部门和单位自身的监督。事前对预算编制审核汇总,事中监控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事后检查核证对预算的审核汇总。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重视自身的预算监督工作。

(二)财政监督。这是财政部门固有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财经法规正确执行和财政资源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从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的布置,到预算执行的结束,财政部门始终在履行监督职能,考核整个预算过程的绩效情况。

编审范文篇9

关键词:校企会合作;协同;造价;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提出对于工程造价应用性、实操性强的专业来说开展校企合作育人具有广阔的前景。2017年广东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达402家,甲级资质225家,从业人员29000多人,注册造价工程师4500余人,平均企业规模80人左右,造价工程师占比15.6%。尽管造价行业拥有千亿级的规模,但造价咨询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不高的客观事实使校企合作育人受到一定制约,主要是企业吸纳的实习生人数受限。因此,依托行业协会组织与多个企业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在企业规模小的造价行业便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意义。

二、校企会协同育人的新优势

工程造价专业从2002年本科目录外专业到2012年教育部本科专业以来发展迅速,已有超过200所高校开办专业,专科院校数目更多,本、专科招生数量分别达到1.6万人和近7万人之巨。造价专业师资紧缺,教学资源不足,造价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使行业参与人才培养具有可操作性。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或高校在相关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模式已较为普遍,一来符合人才培养要求,二来弥补教学资源不足,有着一举两得的积极作用。但也由于造价咨询企业规模小,吸纳学生数量受到限制,往往与在校生规模不相适应;学校与多个造价咨询企业开展合作,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各合作单位因其业务特长各异而教育目标贯彻时会受到一定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广州大学与广东工程造价协会合作开展基于校企会协同育人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协会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从多个会员单位中选择部分优秀企业参与校企会协同育人,参与的企业具备较好实践教学资源,拥有各类实际工程案例、工程预算结算资料和数字化教学资料,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造价师、咨询师、建造师、监理师等作为指导学生学习、实习的教师队伍,并参与部分课程的讲授,在实习阶段指导学生实习,设计阶段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设计。参与的软件公司,具有丰富的岗前培训经验,软件应用课程的培训效果显著。显然,这种校企会协同育人模式比只与一家企业合作或建立多个实习基地的分散实践教学具有更大的优势。

三、校企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新思路

工程造价从工程管理的方向之一成为独立的专业,这个变化过程说明工程造价具有其独特的专业优势。工程管理造价方向要适应这一转变,针对造价专业特点,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优势,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工程造价人才。学校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不同,还担负着素质教育的责任,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在从业技能的要求上,企业与高校有着不同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就有了充分合作的基础。校企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目标就是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在行业协会的平台上建立起与企业合作的教育机制,取长补短、合作育人,同时考虑为企业订单式培养。校企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思路,就是在省造价协会的支持配合下,与几家造价咨询(含软件公司)实体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优势资源,在学历教育的框架下最大限度地强化应用能力,培养卓越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校企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正是切合了“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精神,顺应了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针对造价专业的各项业务,诸如工程概、预算的编审,清单、控制价、投标报价的编审,合同价款的签订、调整、工程款支付与索赔等,在培养方案中分别设置相关课程由校企老师和工程师共同进行讲授及指导,增加实训环节,着力解决实操训练不足以及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问题。

四、校企会协同育人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学校成立校企会合作育人班教师小组,负责组织教学活动,建立指导教师责任制。负责指导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定期到企业了解实习情况,检查实习表现和效果,并与企业导师沟通,确保学生学习和实习效果。成立校企会协同育人协调领导小组,由学院主管院长和协会秘书长任组长,成员包括各合作企业领导。由企业派出部分业务骨干任指导教师,指导不超过3名学生,定期指导实训;在大四实习阶段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指导学生具体业务,毕业设计阶段与校内教师一起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聘请企业导师参与校企共建课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综合实训、课程设计等课程的讲授和指导。实施中,理论课按校内教学方式,请校外导师参与部分课堂教学;开展双师制教学的课程,实践环节的表现占总成绩的比例不低于40%;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完成业务日志,记录学习、讨论、实习、设计等各类实际工作的收获和体会等,最后提交总结报告;最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企业导师的意见占比不少于30%。

五、校企会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实施内容

《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中明确造价师执业范围:(1)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的编审,项目经济评价,工程概、预、结算、决算的编审;(2)工程量清单、标底或控制价、投标报价的编审,合同价款的签订及变更、调整、工程款支付与索赔费用的计算;(3)设计方案的优化、限额设计等工程造价分析与控制,工程保险理赔的核查;(4)工程经济纠纷的鉴定。这同时是造价专业毕业后就业的主要岗位,因而成为了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深入学习和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与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理论基础雄厚和企业实操能力强的优势,通过修订培养计划和课程大纲,改革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手段,对人才培养规格准确定位,突出专业特色和协同育人的人才特色,在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让课程实践现场化和项目化,提升学生从事专业工作的执业能力。校企会协同育人教学实施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课程结构,与企业资源结合起来,在课程教学和企业业务实践中围绕几个关键业务环节和核心技能,如招投标、造价编审,合同管理业务实践、BIM技术应用等来组织教学。课程安排上,将这些业务实践的教学和实践采用双师制,即每门课程安排两个环节,一是教学环节,由学校老师负责,二是实践环节,由企业工程师负责,并且使两者在一个时间段内平行进行,结合一个正在实施的项目,边讲边看边做,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联动起来。为了适应造价专业从事相关业务的工作状态和发展趋势,加大软件课程的学习和增加BIM技术及应用。校企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设置了工程造价依据编审、全过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研究方法论和工程伦理与职业操守等课程;在企业实习期间,安排了安装估价实训、市政估价实训、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训和BIM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环节,学生在企业完成真实的项目,缩短学业与就业的距离,实现大学与社会的无缝衔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合作企业也是学生的优先就业单位,更利于解决就业问题。

六、结论

校企会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合作方之一的省造价协会是行业组织而非单一企业,合作各方有丰富的专业教学资源,合作内容广泛,除了合作育人,教师还参与行业协会的课题研究,从而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由学校与企业、协会共同开发相关的“理论与实务”双师制课程,在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训环节,理论教学由学校教师讲授,实践教学由企业教师负责,形式新颖,理论联系实际。实施过程中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在学校指导意见的框架内,增加校企联合建设的系列课程,涉及核心业务的主干课程增加实践环节,并依托实际项目开展教学。拟开发诸如“工程造价编审业务理论与实践”等课程,教学采用双师制。企业实训中由多名工程师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确保实训效果。校企合作中依托的是省工程造价协会会长、理事等单位的资源与学校工程管理的师资,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企业提供的实训场地以及实习岗位充足,使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军红,陈德义.基于执业能力视角的卓越造价工程师的培养[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4,(2).

编审范文篇10

第一条为加强东城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和北京市有关政府采购管理规定,结合东城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区属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采购人”)。

第三条政府采购预算纳入部门预算编审范围,采购人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凡符合年度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的项目,均应具体编报政府采购预算的相关内容,最终汇总形成政府采购预算。

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及执行遵循部门预算的统一布置、统一编制、统一审核、统一汇总、统一批复的原则。

第二章政府采购预算编制

第四条采购人在编制部门预算时,须对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具体填报政府采购项目和资金预算。政府采购预算作为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待部门预算提交区人大审议后,政府采购预算随之确定。

采购人在年度综合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经批准追加、追减预算,其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财政部门应同时追加、追减采购人的政府采购预算。

第五条东城区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在编制下一年度部门预算前公布。集中采购目录按照东城区年度政府集中采购目录执行,限额标准由区财政局根据市财政局有关规定和东城区政府采购项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在政府采购预算表中予以明示。

第六条政府采购预算编报的主要内容:

(一)采购项目。符合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的项目,分项目、类别填报,含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

(二)采购目录。政府采购实行目录管理。采购人依据东城区年度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填写具体品目。

(三)采购形式。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范围内的采购项目,填报集中采购。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外、限额标准以上的采购项目,填报分散采购。

(四)采购方式。分为公开(邀请)招标方式和非招标方式。

(五)资金支付方式。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非财政直接支付。

(六)项目实施时间。指采购人预计实施该采购项目的时间。

(七)规格要求。指采购项目中货物类的具体品牌、型号。

工程、服务类项目有具体规格标准的,要明确填制。

(八)数量、单价、总价。货物类填写数量、单价,工程、服务类不填写数量、单价。整体项目中应明确具体项目和数量。

(九)资金来源。指政府采购项目的资金来源渠道。政府采购资金是采购人进行采购时支付的资金,包括财政拨款、预算外资金和其他资金。

第七条采购人根据区财政局安排的项目支出预算,在填报项目申报书时,应按照东城区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的品目和限额标准详细列示政府采购预算项目。

第八条区财政局对部门预算中编报的政府采购预算,依据项目申报书进行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

(一)形式审核:是否符合规定的填报要求,采购项目是否齐全等。

(二)内容审核:项目资金来源是否清楚,项目预算是否合理等。

第九条政府采购预算编审工作按照当年部门预算编审工作的具体要求及编审程序执行。

第三章政府采购预算执行

第十条年度政府采购预算一经核定,原则上不再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采购项目发生终止、撤消、变更、追加预算的,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

第十一条列入年度政府采购预算的采购项目,采购人进行采购时,通过区财政专网进行申报。区财政局根据年度政府采购预算及实际采购需要进行审核。

第十二条未列入年度政府采购预算的采购项目,采购人进行采购时,通过区财政专网进行申报。区财政局对下述内容进行审核后,方可实施采购。

(一)采购项目的可行性;

(二)采购项目的资金来源;

(三)采购项目的采购形式和采购方式。

第十三条政府采购流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北京市有关政府采购规定和《东城区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政府采购预算财政直接支付范围为:

(一)品目:新购公务用车及保险;以协议定点采购方式单项采购金额达到20万元以上的计算机、办公家具、空调设备等采购项目。

(二)额度:采购资金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符合财政直接支付条件的政府采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