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份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8:36:47

备份范文篇1

关键词:备份;存储;分布式;P2P;技术

1存储与备份技术的高效性

1.1高性能多源下载过程

(1)服务器根据相关信息返回存储需要下载文件的Slave的具体信息;(2)根据文件大小和Slave的负载状态,选择合适的Slave建立socket连接对文件进行分块下载;(3)下载完成后把各个文件块合并成为原始文件。

1.2静态下载

在静态下载中,不考虑备份文件的大小,服务器的负荷量,采取统一的模型进行下载。算法如下:(1)得到备份文件所在服务器的个数n,以及每个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2)得到文件的总大小size,按照文件分割算法,把文件分割为n块;(3)与每个服务器建立连接,从每个服务器上下载一块文件;(4)下载完成后,把所有文件块合并成一个完整的文件,存储在备份介质上;(5)保存备份文件的相关元数据信息;(6)文件下载、备份完成。

1.3动态下载

在动态下载模型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动态决定文件是否分块进行多源下载,以及文件块的大小,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进而提高备份效率。对于没有冗余的文件,只能从一个节点上下载。对于较小的文件,使用单线程下载;对于较大的文件,可以采用多线程下载。对于有多个冗余的文件,可以动态选取从负荷量较低的节点进行下载。伪算法表示如下:

首先定义如下变量:文件大小阀值Tl,当文件大小大于Tl时采用多源下载;节点标准负荷T2,若节点负荷大于T2,则节点处于重负荷状态;文件大小size文件冗余数n。

算法表示如下:

if(文件没有冗余)

{

无须分块下载,可以采用多线程从存储文件的节点上下载文件;

}

else{

if(文件大小size<阀值T1)

{

无须多源下载,从存储文件的节点中选取负荷最小的节点,下载文件;

}

elsel

得到存储文件的n个节点的信息;

从n个节点上选择负荷小于阀值T2的节点,节点数目为m;

利用文件分割算法把文件分割为m块;

与选中的m个节点建立连接,从每个节点上下载一个文件块;

下载完成后,把m个文件块合并成为完整的文件;

把文件存储在备份介质;

}

}

2存储与备份技术的一致性

2.1锁和快照技术

锁就是当进行数据备份时,对需要备份的数据加锁,此时禁止对数据进行修改。由于备份时禁止对数据的修改,锁技术对数据的可用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会影响到系统的效率。快照就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生成原存储系统的瞬时映像,该映像生成之后,备份就可以根据该映像来进行,而不用担心数据的不一致性。快照技术的实现有两种方式:更新复制方式和Split-mirror方式。更新复制技术就是当进行快照时,并不立刻复制数据,只有当数据发生变化时才进行复制。Split-mirror是使用和主存储系统一样的快照存储系统,数据同时保存在主存储系统和快照系统,此时快照系统就可作为备份数据。

2.2在线备份

在分布式文件访问平台中,存在着海量的文件,文件的信息较多,若把文件的信息逐个复制则要浪费大量的时间、空间,对系统的可访问性造成影响。WAFL文件系统使用了更新复制技术。当创建系统快照时,并不立刻复制所有文件信息,而是创建新的快照根节点,它与原文件系统根节点有相同的信息,文件系统中根节点的子节点也为快照根节点的子节点。此时以快照根节点为根节点生成了一棵快照树,它和原文件系统树除了根节点以外,其余部分相同。当文件信息需要修改时,创建新的节点,把文件信息赋给此节点,并把节点作为快照节点插入快照树中,同时修改原节点的信息,具体分为以下情况:

(1)修改文件信息:当对文件的基本信息进行修改时,如更改文件名称等,此种情况下比较简单,伪算法如下:if修改文件)

{

创建新的节点作为快照节点;

把原节点的信息复制到快照节点;

把快照树中指向原节点的指针指向快照节点;

快照节点儿子节点的指针指向原节点的儿子节点;

修改原节点的信息;

}

修改文件信息具体过程如图3:

(2)移动文件:当把文件或者目录从一个目录移动到另外一个目录下时,具体伪算法如下:

if移动文件)

{

创建新的快照节点;

把原节点的信息复制到快照节点;

复制原父目录的信息,添加到快照树中;

把快照树中指向原节点的指针指向快照节点;

快照节点儿子节点的指针指向原节点的儿子节点;

复制新父目录的信息,修改子节点,添加到快照树中;

修改原节点的信息,把原节点移动到新的目录下;

}

移动文件过程如图4所示:

(3)新建文件:当新建文件时,具体伪算法如下:

if(新建文件)

{

创建新的节点,并给节点赋予相应的文件信息;

在文件系统树中找到节点的父目录;

if(若父目录己经创建了副本),

{

把创建的节点插在文件系统树中父目录节点下;

}

else{

父目录创建副本;

副本赋予相应的信息;

父目录副本儿子节点即为父目录的儿子节点;

快照树中指向原来父目录的指针指向副本;

新建节点插在文件系统树中父目录节点下;

}

}

新建文件过程如图5所示:

2.3备份的实现

在创建好快照树之后,就可以进行在线备份。快照树保存的信息就是开始备份瞬间所有文件的信息,进行在线备份时,首先从快照树的根节点开始,逐个访问节点,按顺序对快照树进行遍历、备份,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并且可以在备份的同时允许对数据进行修改,不影响用户的访问。

3存储与备份的可靠性

在分布式系统中存储着海量的数据,数据量大,备份的时间较长,在备份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情况或者发生意外的中断。因此备份过程中需要随时记录备份的进度,这样在备份发生错误或者异常时,下次备份能够在上次备份的出错点继续进行,实行断点备份,而不用重新开始备份。断点备份过程中,使用日志表来记录备份过程,把每次备份的信息写入日志表。日志表如表1:

3.1伪算法

if(日志表为空)

{

无须查找断点位置,直接开始备份,备份时把每一个文件的备份信息添加

到日志表;

}

else{

while(日志表尚未查找完毕)

{

对于表中每一项,查找此项对应文件在树中的具体位置;

if(此文件尚未备份完成)

记录此文件,即为断点位置;

}

当日志表查找完成后,即可得到未备份完成的文件;

从断点位置开始继续备份,并把文件备份信息添加到日志表;

}

本次备份完成后把日志表清空

名称定义

ID文件独一无二的ID

TYPE备份类型,可以是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差量备份

STARY_TIME开始备份时间

FINISHED是否完成

ISFOLDER是否为文件夹

PARENTID文件父节点ID

3.2算法复杂度

若日志表中的记录个数为K,文件总数为N。则对于每一个记录项,要查找其在文件树中的位置,当前一个记录项查找到时,由于遍历的顺序性,后一个记录项可以从前一个的位置继续向后查找,这样,可以保证K个记录项查找次数为K,也即为O(n)。当备份发生错误或者中断时,通过此算法,能够在相当少的时间内,找到断点位置,下一次备份时可以直接从断点位置继续进行,实现断点备份,保证了备份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牛云,徐庆.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张联峰,刘乃安,张玉清.P2P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12).

[3]刘天时,赵正.一种通用数据库数据整理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7,(2).

备份范文篇2

关键词:U盘文件;智能备份;云存储

2018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指出,互联网发展又快又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较快,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不断增强,信息经济蓬勃发展,互联网的生态系统发展态势良好。在享受互联网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互联网安全同样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各类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事件频繁出现。2017年5月,一种名为“WannaCry”的电脑软件勒索病毒肆虐全球,共计150多个国家遭受攻击,对金融、能源以及医疗行业造成严重的影响,中国部分Windows系统受到感染,其中,校园网受害严重,大量重要数据和毕业论文被加密,无法正常使用。这次事件再次敲响了信息安全的警钟,各个机构和个人都更加重视信息安全和数据备份的问题。在所有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的措施中,数据备份的工程量最大,使用的技术也最多[1],数据备份作为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重要性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在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交换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数据故障,此时,如若没有采取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的措施,就会导致数据的丢失[2]。U盘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但与此同时存在U盘损坏或者丢失的风险。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U盘文件智能备份系统,能够对U盘中的文件进行备份,本方案界面简单,使用方便快捷,同时能有效地保护用户的重要资料。

1备份需求和备份方案

1.1备份需求。摩尔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的进步速度,在过去的半个世纪,计算机的性能每隔18~24个月就翻一倍。随着计算机硬件制造水平的上升,移动储存设备的可存储空间在不断扩大,同样的价格可以购买的移动存储设备的容量越来越大。常见的移动存储设备有移动硬盘、U盘、SD卡以及MS卡等,这些存储设备都可以存放数据,区别在于存储方式和读写功能,其中使用最多的设备就是U盘。U盘,全称USB闪存盘,它是一种使用USB接口的无需物理驱动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产品,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连接,实现即插即用。U盘一般体积较小,方便携带,同时还具备价格便宜、性能可靠的特点。但是这些移动存储设备在有利的同时也存在丢失、被盗的风险,另外,由于本身技术存在的问题,这些移动存储设备还存在数据损失和毁坏的风险,如若没有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备份,那么这些数据就可能会完全丢失。对重要数据和文件进行备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方案之一。市场上关于备份文件的软件有很多,备份方法也越来越复杂,但是大多数备份软件都是为移动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如QQ同步助手能够对手机通信录、短信、通话记录等提供全面备份,常用的还有安智备份、备份和恢复、软件备份等。对于U盘用户,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备份需求:(1)实时地对用户U盘里的所有文件进行备份,不需要用户手动拷贝。(2)备份速度要能够和文件复制的速度一致。1.2备份方案。近年来,云计算技术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高性能的云存储是现实云计算服务的基本条件[3]。互联网上有很多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云存储以及共享服务的产品,如百度网盘、360安全云盘等,这些产品将用户的数据存储到云端服务器上,不管何时何地,用户只要通过网络连接到云存储服务系统,就能够使用已经上传的文件,云存储能够实现跨平台同步和共享,支持PC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云存储的访问控制以及数据安全问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4]。从用户需求出发,考虑到备份的实时性,本文设计的U盘文件智能备份系统,先对U盘中的文件进行备份,将U盘中的所有文件都备份到电脑中,包括照片、音乐、视频、文档、程序代码等;然后通过云储存服务再将这些文件上传到云端(见图1)。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时地实现用户文件的备份、同步和共享。本系统在U盘数据和云存储服务器之间起到了联结和转发的功能。

2U盘文件智能备份系统的特点

本系统能够将U盘中的所有文件自动备份到电脑并且配合其他云存储系统上传到云端,从而对用户的重要资料进行双重备份,达到双重保护的效果。系统的具体特色如下。(1)支持多种文件格式:只要U盘插入电脑,该系统就开启线程检查,如果系统检测到U盘中有文件,包括照片、音乐、视频、文档、程序代码等,就会自动对这些文件进行备份。备份过程中,该U盘可以正常使用,不影响U盘的基本功能。(2)不对文件重复备份:U盘再次连接电脑时,会对U盘中的文件和已经备份的文件夹里的文件做文件名称的匹配,只对其中的新增文件进行备份。(3)能够自由选择是否备份:用户可自行选择是否进行备份,这样设定就只对用户自己的U盘进行自动备份,而不对其他人的U盘进行备份,不会出现信息的交错杂乱。(4)可以与其他云存储系统结合:本系统能够与百度网盘或者其他云存储系统的文件夹自动备份功能相结合,当电脑接入网络的时候,自动备份到云端,从而实现双重备份。(5)文件备份速度快:通过对不同大小的文件进行测试,文件备份的速度和电脑复制文件的速度一致。

3系统运行测试

3.1测试环境。处理器:Intel(R)Core(TM)i3-4005UCPU内存:8GB硬盘:465GB操作系统:Windows7Java环境:jdk1.8.03.2运行步骤。(1)电脑启动程序后,本系统就开始运行,对盘符线程进行检查,当有U盘连接到电脑时,首先会弹出隐藏窗口界面(见图2),其本质是让用户自行选择是否后台监听,点击隐藏窗口按钮则系统后台运行,如果关闭窗口则不运行程序即不备份,U盘正常使用即可。图2隐藏窗口界面(2)点击隐藏窗口后,窗口隐藏(见图3),系统后台执行备份程序,此时,U盘正常使用。经过多次测试,备份速度和复制文件速度一致,并且系统可备份各类文件如文件夹,文档,PPT,镜像文件,压缩包等。(3)当U盘再次连接电脑时,首先检查U盘中的文件是否等同于已备份过的文件,对文件名称做匹配后,只对新增文件进行备份,已经存在的文件不重复备份,这样能够节约备份时间。(4)系统默认保存路径为D盘内的USB文件夹,如果要实现将该文件夹内容备份到云端的需求,则需在电脑上下载百度网盘、360安全云盘等云存储服务提供商,并且指定该文件夹自动备份到云端。这样,只要电脑连上网络,即可自动备份该文件夹。

4结语

通过对系统的全面测试,所有测试模块均已通过,能够对U盘文件进行智能备份,但是系统仍存在两个需要改善的地方,一方面,系统默认保存路径为D盘内的USB文件夹,可以增加界面供用户选择文件保存的具体路径;另一方面,系统每次对于U盘中新增文件是在重插U盘之后对于U盘内新增文件进行备份,目前不能达到即增即备的功能。为了保护数据的安全,在备份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用户需求对不同文件进行加密和访问控制,以期构建不同层次的文件备份和防护系统。

[参考文献]

[1]杨义先,钮心忻.安全简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2]孙一丹.移动终端数据备份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7.

[3]王德政,申山宏,周宁宁.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存储[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4):81-84.

备份范文篇3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的思路和现代化手段,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立和完善档案登记备份制度,构建新形势下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的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以重要涉民档案为重点,加快档案资源整合,逐步构建结构优化、充分共享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通过实施档案登记备份工作,不断提升档案部门的资源统筹和监管服务能力,着力提高档案工作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二、目标任务

(一)建立全县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中心。按照全省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建设有关要求,结合我县数字档案馆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在县档案馆建成规范的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全面开展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同时,根据国家有关容灾备份的要求,在馆际间建立异地备份库。

(二)开展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有关单位要按照文档一体化要求加强对本单位重要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加快重要传统载体档案(包括纸质、声像、音像、照片等)的数字化转换,为开展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打下基础。全县开展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示范数字档案室创建活动,条件好的进馆单位率先启动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

(三)开展涉及民生的重要档案的登记备份工作。“十二五”期间,逐步完成重点涉民单位(部门)的电子业务数据、其他电子文件和档案数字化成果的登记备份工作,根据国家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有关要求,全面开展机关单位的电子文件归档工作。

(四)开展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备份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对县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档案由县档案局进行登记备份,作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专项验收(行政许可)的必备条件之一。

三、档案登记备份的范围、数据形式

(一)范围

根据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的权属关系和进馆要求,列入登记备份的范围主要包括:

1.法定进馆单位的重要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包括县级各部门、乡镇、有关企事业单位形成的尚未到移交进馆年限的归档电子文件、档案数字化成果等。

2.相关重点领域形成的重要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主要是:(1)涉及公共利益或者单位、个人权益的重要民生领域的档案,重点是全县各业务主管机关、人民团体及下属单位形成的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重要业务档案和电子数据(包括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国土资源、建设、医疗卫生、教育、民政、农林、住房公金积及其他重要民生领域形成的业务档案和电子数据);(2)有关企事业单位形成的事关国计民生、具有重要法律凭证价值或现实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3)县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长久保存价值、较高凭证价值和现实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4)重大活动档案。

3.在自愿基础上,对民营企业、基层自治组织和个人保存的重要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进行登记备份。

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二)登记备份数据形式

根据各单位业务工作实际和信息化水平情况,移交备份的档案数据有以下三种数据形式:

1.电子业务数据。指各行业主管部门及下属单位通过专业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的现行电子业务数据(库)以及经CAD系统设计产生的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电子图纸等。电子业务数据(库)是档案登记备份工作的重点,应依据各主管部门的不同业务需求与安全保障条件具体制定数据安全备份频率,采取实时或定期(间隔一周或以上)的移交备份方式。

2.电子公文。指各单位在处理公务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的公务电子文件(一般为版式公文或文档、图表等形式,包括相关元数据和机读目录等)。

3.档案数字化成果。指各单位传统载体档案经数字化转换后的数据成果,包括全文和机读目录等。

四、档案登记备份工作流程

(一)登记

各单位在移交档案备份数据前做好以下工作:

1.各单位在做好重要档案(电子文件)形成与管理情况调查,档案数字化转换和电子文件备份导出等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应填报《档案管理情况登记表》(见附件1)。

2.根据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的要求,将纳入登记备份范围的数字档案在移交前生成备份包或导出到脱机载体(同步生成唯一性认证信息),并做好备份载体(包)的登记管理工作,填写《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备份情况表》(包括续表,见附件2)、《档案备份数据移交、接收检验表》(见附件3)。

(二)报送与移交

各单位可通过在线传输、光盘移交等方式,将登记备份载体(包)按规定时间报送给县档案局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中心。

(三)受理、审核

县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中心根据各单位报送的书面材料和移交的登记备份数据,结合国家、省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受理、审核。审核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材料审核。审核各单位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范围是否符合浙委办〔2009〕140号文件和有关档案法规政策规定,《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备份情况表》等报送材料是否完整、有效。

(2)技术检测。移交的登记备份载体是否符合《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等规范要求,载体质量是否完好,介质是否携带病毒,备份载体(包)的摘要信息是否与已登记信息一致等。

(四)反馈

县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中心根据审核结果,填写《档案备份数据移交、接收检验表》(附件3)并反馈给报送单位,对于登记备份数据(或书面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报送单位应在收到反馈通知后按照登记备份中心的要求重新移交、报送。

(五)保管

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应妥善保管各单位报送的备份数据,对于在线备份的数据要定期下载,脱机保存;及时做好对各单位备份数据包的整理编目。

五、各类数据备份要求

(一)电子业务数据

根据各单位不同业务需求与安全保障条件具体制定数据备份策略(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等),并采用在线和离线相结合的存储备份方式。报送单位应负责备份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应确保移交备份数据的原始性和安全性。备份数据是否需要加密,可根据移交单位实际情况,由双方协商确定。

电子业务数据的登记备份时间可根据各单位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安全需求具体确定。对于数据变动频繁的,可每天备份;对于数据变动较少的,可每周、每月或每季备份,但每年至少一次以上。

(二)电子公文

登记备份方式和要求按照国家和省有关电子文件管理的规定执行。

各单位电子公文每年进行一次登记备份,一般应在第二年6月底前完成前一年度的电子公文的登记备份。

(三)档案数字化成果

各单位应按照《省综合档案馆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参照《省省直单位纸质档案数字化实施细则》的规定,将数字化扫描图像和目录数据按规定格式存储到一次写光盘或磁带等介质,再备份至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各单位应保证档案数字化成果数据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读性。

档案数字化成果每年进行一次登记备份,一般应在第二年6月底前完成前一年度的电子公文的登记备份。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县档案局要切实承担起主管部门职责,明确登记备份工作具体实施方案,认真抓好全县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的组织实施,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县级各部门、乡镇要把电子文件管理和登记备份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认真做好电子文件管理和登记备份的各项基础工作,确保电子文件管理和登记备份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备份范文篇4

Abstract:StartingfromthearchitectureofORACLE,thispaperdiscussesthebackupmethodandstrategyofdatabaseOracle,includingIMP/EXP,PMANandOStheoreticallyandpractically.

关键字:Oracle,备份,恢复,RMAN

Keywords:Oracle;Backup;Restoration;RMAN

概述

在大型软件运行系统中,存在着很多备份策略,如RAID技术,CLUSTER技术等等。很多时候,这些系统的备份就能够解决数据库备份的问题。但是,这种备份成本很高。同时,硬件的备份有时根本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如果用户不小心误删了一个表,又想恢复的时候,数据库的备份就变的重要了。

Introduction:Intherunningsystemofsomebigsoftware,thereexistmanybackupstrategiessuchasRAIDtechnologyandCLUSTERtechnologyetc.Inmostcases,thesesystembackupstrategiescanfulfillthedatabasebackup.Howeverthecostisratherhigh.Atthesametime,hardwarebackupsometimesisfarfromtheactualrequirement.Thedatabasebackupbecomesveryimportantwhenatableisdeletedbyaccidentandneedstoberestored.

Oracle的运行方式

Oracle数据库有两种运行方式:一是归档方式(ARCHIVELOG),归档方式的目的是当数据库发生故障时最大限度恢复数据库,可以保证不丢失任何已提交的数据;二是不归档方式(NOARCHIVELOG),只能恢复数据库到最近的回收点(冷备份或是逻辑备份)。根据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用户可承受丢失的工作量的多少,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库,强烈要求采用为归档方式;不归档方式只用在那些开发和调试的数据库等。

如何改变数据库的运行方式,在创建数据库时,作为创建数据库的一部分,就决定了数据库初始的存档方式。一般情况下为NOARCHIVELOG方式。当数据库创建好以后,根据我们的需要把需要运行在归档方式的数据库改成ARCHIVELOG方式。操作如下。

1.关闭数据库,备份已有的数据,改变数据库的运行方式是对数据库的重要改动,所以要对数据库做备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保护。

2.修改初试化参数,使能自动存档。

修改(添加)初始化文件init[SID].ora参数:

log_archive_start=true#启动自动归档

log_archive_format=ARC%T%S.arc#归档文件格式

log_archive_dest=/archdir/arch#归档路径

在8i中,可以最多有五个归档路径,并可以归档到其它服务器,如备用数据库(standbydatabase)服务器。

3.启动Instance到Mount状态,即加载数据库但不打开数据库。

$>svrmgrl

SVRMGRL>connectinternal

SVRMGRL>startupmount

SVRMGRL>alterdatabasearchivelog;//使数据库运行在归档方式

SVRMGRL>alterdatabaseopen;

Oracle的备份方案

按照备份的方式,可以分为逻辑备份、冷备份(脱机备份)、热备份(联机备份),其中冷备份与热备份又可以合称为物理备份。按照备份的工具,可以分为EXP/IMP备份、操作系统备份、RMAN、第三方工具备份,如VERITAS等。下面分别介绍Oracle本身提供的几种备份工具和操作。

1.EXP/IMP备份(逻辑备份)

EXP/IMP属于逻辑备份的范畴,逻辑备份是指只备份数据库中的数据但不记录数据物理位置的一种备份。导出为数据库作一个二进制的备份,并且这个备份只能由其姊妹程序imp(import)来读取。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因为EXP和IMP使用上参数基本相同,所以只以EXP为例。)

EXP的命令格式和参数

格式:KEYWORD=value或KEYWORD=(value1,value2,...,valueN)

例程:EXPSCOTT/TIGERGRANTS=YTABLES=(EMP,DEPT,MGR)

USERID必须是命令行中的第一个参数

关键字说明(默认)关键字说明(默认)

USERID用户名/口令FULL导出整个文件(N)

BUFFER数据缓冲区的大小OWNER所有者用户名列表

FILE输出文件(EXPDAT.DMP)TABLES表名列表

COMPRESS导入一个范围(Y)RECORDLENGTHIO记录的长度

GRANTS导出权限(Y)INCTYPE增量导出类型

INDEXES导出索引(Y)RECORD跟踪增量导出(Y)

ROWS导出数据行(Y)PARFILE参数文件名

CONSTRAINTS导出限制(Y)CONSISTENT交叉表一致性

LOG屏幕输出的日志文件STATISTICS分析对象(ESTIMATE)

DIRECT直接路径(N)TRIGGERS导出触发器(Y)

FEEDBACK显示每x行(0)的进度FILESIZE各转储文件的最大尺寸

QUERY选定导出表子集的子句

注:可以通过exp-help命令查看exp的使用方法;imp-help命令查看imp的使用方法.

2.操作系统备份(冷备份和热备份)

操作系统备份有两类,冷备份(Coldbackup)和热备份(Hotbackup)。操作系统备份和上面的逻辑备份有本质的区别,它将拷贝整个的数据文件。

&#61548;冷备份

在文件级备份开始前数据库必须彻底关闭。关闭操作必须用带有normal、immediate、transaction选项的shutdown来执行。

数据库使用的每个文件都被备份下来,这些文件包括:所有数据文件、所有控制文件、所有联机重做日志文件和INIT.ORA文件(建议)。

作冷备份一般步骤是:

1)正常关闭要备份的实例(instance);

2)备份整个数据库到一个目录

3)启动数据库

即:

SVRMGRL>connectinternal

SVRMGRL>shutdownimmediate

SVRMGRL>!cp<file><backupdirectory>

or

SVRMGRL>!tarcvf/dbbak/fullbk.tar/u01/oracle/oradata/dbname

SVRMGRL>startup

&#61548;热备份

热备份是当数据库打开时的操作系统备份。热备份只能用于ARCHIVELOG方式的数据库。热备份没有必要备份联机日志,但必须是归档状态,在实例恢复的时候,可能需要用到归档日志。当前联机日志一定要保护好或是处于镜相状态,当前联机日志的损坏,对于数据库的损坏是巨大的,只能以数据的丢失来进行数据库的恢复工作。对于临时表空间,存放的是临时信息,在热备份是也可以考虑不用备份,如果临时文件发生故障,可以删除该数据文件与表空间,重建一个临时表空间。

热备份备份的内容和冷备份备份的内容一样,操作一般步骤是:

1)备份的表空间通过使用ALTERTABLESPACE……BEGINBACKUP使表空间进入热备份方式。

2)用类似冷备份的操作系统命令对组成表空间的数据文件进行拷贝。

3)使用ALTERTABLESPACE……ENDBACKUP命令使表空间脱离热备份方式。

4)使用ALTERDATABSE……BACKUPCONTROLFILE命令备份控制文件。

即:

SVRMGRL>connectinternal;

SVRMGRL>altertablespaceUserbeginbackup;

SVRMGRL>!cp/u01/oradata/dbname/user01.ora/dbbak/user01.ora

SVRMGRL>altertablespaceUserendbackup;

SVRMGRL>alterdatabasebackupcontrolfileto<fielname>;

or

SVRMGRL>alterdatabasebackupcontrolfiletotrace;

注意:因为热备份的时候,用户还在操作数据库,所以最好是让每个表空间处于备份状态的时间最短,这样就要求一个表空间一个表空间的备份,不要一起使表空间处于备份状态而同时拷贝数据文件。

3.RMAN

RecoveryManager(RMAN)是一个使DBA能很方便地对数据库执行备份和恢复任务的Oracle应用工具,能够提供DBA对企业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操作的集中控制。RMAN只能用于ORACLE8或更高的版本中。它能够备份整个数据库或数据库部件,其中包括表空间、数据文件,控制文件和归档文件。RMAN可以按要求存取和执行备份和恢复。

RMAN支持六种不通的类型的备份,经常用到的有两种:

FULL数据库全备份,包括所有的数据块。

INCREMENTAL增量备份,是指只备份在同级别或更低级别上进行的前一次备份之后的作过改动的那些数据块。这其中需要一个0级的增量作为增量的基础,它备份包括全部曾经被数据库使用过的数据块(但不是完全数据库备份)。RMAN共可以支持7级增量。

BACKUP,RESTORE,RECOVER是RMAN最基本的三个命令,分别可以进行数据库的备份,复原以及恢复操作。restore命令用于恢复来自备份集或映像拷贝的数据文件、控制文件或归档重做日志。recovery命令用于进行介质恢复应用重做日志文件。

RMAN的备份信息一般保存在恢复目录中,恢复目录也是一个数据库,只不过这个数据库用来保存备份信息,一个恢复目录可以用来保存多个数据库的备份信息。RMAN也可以在没有恢复目录(NOCATALOG)下运行,这个时候备份信息保存在控制文件。这种情况比较危险,因为一旦控制文件被破坏,将导致所有数据库备份信息的丢失和恢复的失败,而且,没有恢复目录,很多RMAN的命令将不被支持。所以对于重要的数据库,建议创建恢复目录。

创建恢复目录一般有以下步骤。(例子数据库为db)

1)为目录创建一个单独的表空间

SQL>createtablespacetsrmandatafile’/dbbak/rman/rsrman.dbf’size50M;

2)创建RMAN用户

SQL>createuserrmanidentifiedbyrmandefaulttablespacersrmantemporarytablespacetemp;

3)给RMAN授予权限

SQL>grantconnect,resource,recovery_catalog_ownertorman;

4)打开RMAN

$rman

5)连接恢复目录数据库

RMAN>connectcatalogrman/rman@db

6)创建恢复目录

RMAN>createcatalogtablespacetsrman在对某个数据库进行备份之前,必须先在恢复目录上注册该数据库,这一过程操作如下(假定目标数据库连接字符串为db100)。

1)连接到恢复目录数据库

$rmanrman/rman@db

2)在RMAN中连接到目标数据库(即要进行备份的数据库)

RMAN>connecttargetsys/change_on_install@db100

3)注册数据库

RMAN>registerdatabase;

注册完数据库后,就可以进行数据库的备份了。有完全数据库备份、表空间备份、控制文件备份、和归档日志备份等。操作分别如下。

1)完全数据库备份

要求:ARCHIVELOG模式,在DBOPEN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库完全备份。

RMAN>run{

allocatechannelc1type=disk;

backupdatabase;

releasechannelc1;

}

2)表空间备份

要求:ARCHIVELOG模式

RMAN>run{

allocatechannelc1type=disk;

backuptablespace“ts_users”filesperset3format‘aatst_%t%s.%p’;

releasechannelc1;

}

3)控制文件备份

RMAN>run{

allocatechannelc1type=disk;

backupcurrentcontrolfiletag=weekly_sat_backup;

releasechannelc1;

}

在对数据库进行完全备份时,控制文件自动包含其中。也可以在表空间或数据文件的备份中包含一个控制文件。

RMAN>run{

allocatechannelc1type=disk;

backuptablespace“ts_users”

filesperset3format‘aatst_%t%s.%p’;

includecurrentcontrolfile;

releasechannelc1;

}

4)归档日志备份

通过查询数据字典表V$ARCHIVED_LOG获取要备份的日志序列号,然后执行命令:

RMAN>run{

allocatechannelc1type=disk;

backuparchiveloglowlogseq3highlogseq10thread1;

releasechannelc1;

}

Oracle的备份策略

正确的备份策略不仅能保证数据库服务器的24*7的高性能的运行,还能保证备份与恢复的快速性与可靠性。我们将以RMAN的多级增量备份作为一个备份策略的例子来讨论。采用多级备份就是为了减少每天备份所需要的时间,而又保证系统有良好的恢复性。恢复时间与备份时间要有一个权衡。比如只要进行一个数据库的全备份,然后就只备份归档也可以保证能把数据库恢复到最新的状态,但是这样的恢复时间将是不可容忍的。多级备份也正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结合某些应用的特点,可以采用如下的备份策略:

&#61548;每个月做一个数据库的全备份(包括所有的数据和只读表空间);

&#61548;每个星期一做一次零级备份(不包含只读表空间);

&#61548;每个星期三做一次一级备份;

&#61548;每天做一次二级备份。

&#61548;每天做一次恢复目录的热备份。

&#61548;任何数据库的更改需要重新同步CATALOG目录并重新备份(如添加数据文件)或重新备份(如修改表空间为只读)。

&#61548;每次备份后都可以备份归档日志或定期备份归档日志。如果可能,可以直接备份到磁带上。

Oracle的恢复

下面的操作约定恢复目录存储在db118中,目标数据库是db100。

1.数据库恢复

1)启动SQL*PLUS,使用正确的init.ora文件,使用NOMOUNT选项启动目标数据库实例。

2)启动RMAN并连接到恢复目录,如下:

$rmancatalogrman/rman@db118

恢复管理器:Release9.2.0.1.0-Production

Copyright(c)1995,2002,OracleCorporation.Allrightsreserved.

连接到恢复目录数据库

RMAN>

3)连接到目标数据库

RMAN>connecttargetinternal/oracle@db100

连接到目标数据库:db(DBID=1142471523)

4)一旦连接到目标数据库,执行restore命令执行全数据库恢复

RMAN>run{

2>allocatechannelc1typedisk;

3>restoredatabase;

4>releasechannelc1;

}

2.表空间和数据文件恢复

要执行表空间或数据文件恢复,数据库必须以ARCHIVELOG模式运行,并且用户需要拥有介质恢复所需的归档重做日志文件。在试图恢复表空间之前,必须保证表空间已脱机。RMAN命令如下:

run{

allocatechannelc1typedisk;

sql“altertablespaceusers_dataofflineimmediate”;

restoretablespaceusers_data;

recovertablespaceusers_data;

sql“altertablespaceusers_dataonline”;

}

上面的脚本执行了以下的工作:

1)RMAN分配通道从c1用于恢复操作。

2)将表空间users_data脱机

3)RMAN从备份集中恢复属于表空间的数据文件

4)通过介质恢复提供所需的归档日志文件,恢复属于表空间users_data的数据文件。

5)RMAN将表空间联机。

在脚本执行期间,如果不能把数据文件恢复到指定位置,在执行restore命令前使用setnewname命令。

3.控制文件恢复

1)启动SQL*PLUS,使用正确的init.ora文件,使用NOMOUNT选项启动目标数据库实例。

2)启动RMAN并连接到恢复目录,如下:

$rmancatalogrman/rman@ora8i.oracle

恢复管理器:Release9.2.0.1.0-Production

Copyright(c)1995,2002,OracleCorporation.Allrightsreserved.

连接到恢复目录数据库

RMAN>

3)连接到目标数据库

RMAN>connecttargetinternal/oracle@demo.oracle

连接到目标数据库:db(DBID=1142471523)

4)一旦连接到目标数据库,执行restore命令恢复控制文件

RMAN>run{

2>allocatechannelc1typedisk;

3>restorecontrolfile;

4>}

小结

保证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是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设计完善的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方案。Oracle提供的各种工具结合起来使用能够使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变得简单。在实际的Oracle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中,会有许多不通的和复杂的情况出现,针对不同的情况,要本着使数据具有最大的可恢复性和恢复时间最短的原则去进行数据库的恢复,这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经验积累。

参考文献

[1]Oracle8iBackupandRecoveryGuideOracleDocument

[2]Oracle8iRecoveryManagerUser’sGuideandReferenceOracleDocument

备份范文篇5

统计信息化就是应用核算机收集技能和现代通信技能进步统计机构和人员的工作效率,以较少的投入,获取更多、更快、更准的统计信息,进步统计的时效性。因而,统计信息化建立是国民经济和县政府信息化建立的主要构成局部,其基本目的之一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能革新传统的统计数据生产形式,以顺应经济发展和科技提高的需求,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近年来,随着统计信息化技能革新的不时深化,区统计局的服务器和各专业人员的核算机中存储着很多的主要信息和统计数据。仅年,区统计局承当了11项专业的日常报表共1130家报表单元的统计数据搜集和录入工作,年发展了11项查询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且各类普、查询绝大局部都进行了核算机录入,很多的主要数据和统计辅佐材料该若何平安的备份存储,在发作报酬或天然灾难的状况下,保证数据不丧失,是统计信息平安治理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

一、数据备份需求剖析

核算机和通讯技能在统计数据和信息的搜集、处置、存储、传输和分发中饰演着极端主要的人物,也大大进步了统计工作效率,然则,随之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个中最值得我们存眷的就是系统掉效,数据丧失或遭到毁坏。要挟数据的平安,形成系统掉效的首要缘由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硬盘驱动器损坏,因为一个系统或电器的物理损坏招致文件、数据的丧失;二是报酬错误,报酬删除一个文件或花样化一个磁盘(占数据灾难的80%);三是黑客的进击,黑客侵入核算机系统,毁坏核算机系统;四是病毒,使核算机系统传染,甚至损坏核算机数据;五是天然灾祸,火警、洪水或地动也会无情地消灭核算机系统;六是电源浪涌,一个霎时过载电功率损害核算机驱动器上的文件;七是磁搅扰,生活、工作中经常见的磁场可以毁坏磁碟中的文件。

因而,树立完好的统计数据备份必需思索以下几个内容:

1、核算机数据备份的主动化,以削减服务器的操作系统治理员和统计专业人员的工作量;

2、使数据备份工作准则化、科学化;

3、对介质治理的有用化,避免读写操作的错误;

4、对数据构成分门别类的介质存储,使数据的保管更认真、科学;

5、主动介质的清洗轮转、进步介质的平安性和运用寿命;

6、以备份服务器构成备份中间,对各类平台的使用系统及其他信息数据进行集中的备份,系统治理员可以在恣意一台工作站上治理、监控、装备备份系统,完成散布处置,集中治理的特点;

7、维护人员可以轻易地恢复损坏的整个文件系统和各类数据;

8、备份系统还应思索备份服务器的平台选择及平安性,备份系统容量的适度冗余,备份系统优越的扩展性等要素。

二、建议

(一)建立合用于统计工作的数据备份系统

随着国家统计局增强底层基本工作建立和加速推进统计信息化建立工作的推进,国家统计局树立了B/S构造的根本单元名录库系统、Intranet网、CHINAPAC、CHINADDN广域网,给县区也装备了PC级服务器。在核算机及收集情况下的数据备份工作应根据数据分歧的不变水平和运用方法而辨别制订分歧的战略。故笔者建议统计信息数据备份视分歧状况分为以下三种方法:

1、日常统计报表数据的备份

每年依照全国、省、市一致准则的统计准则的统计报表,由各底层单元如期照实填写上报。这些信息源数据经各专业人员录入、编纂、审核、传输、汇总加工,发生各类综合报表和各类专业报表,进行统计剖析,向各级县政府供应信息、征询、监视服务,并向社会。

在日常统计信息处置中,数据备份工作由数据服务器的操作系统治理员和各专业数据处置操作人员辨别以分歧方法一起执行。各专业数据处置操作人员进行本工作的即时备份,例如,凡从下一级采纳的报表,经历收后即时备份并上传至服务器;在每次报表完毕后即时将上报数据、汇总数据及辅佐资料和上级反应数据备份一份上传至服务器等等;操作系统治理员担任规则周期的具体备份,以文件方法备份到刻录光盘上,例如每半年备份1次,每次备份的光盘保管3年。

统计数据根本处置完成后,还有很多深加工、统计剖析等处置工作,这些工作宜在统计数据库所治理的数据的基本长进行。当前,绝大大都统计目标数据库中普通存有5年的数据,局部常用主要目标应寄存10年。昔时的统计数据处置完成后,个中的少量目标在第二年数据处置或抽样查询,特殊是大型普查后,还需求做必然批改。日常数据处置中的局部工作也可以在数据库方法下完成。因而,数据库中常驻的这些数据应该做好备份工作。

2、日常查询及大型普查数据库的备份

日常查询数据,样本单元并不像普查数据量那么宏大,但数据备份工作依然不容无视,数据备份的中心是数据库的备份,当前统计查询运用的统计查询软件并不一致,所运用的数据库也并不一样,而当前主流的数据库如oracle、sybase、my-sql等均有本人的数据库备份东西,但它们还有无法完成准时备份功用,也不克不及驱动磁带库等主动加载设备。明显应用数据库自身的备份东西无法到达要求,故建议采器具有主动加载设备与数据库在线备份功用的主动备份软件。例如:legatonetworker、caarcserver、hpopenviewomnibackii、ibmadsm等。各家软件在线备份治理方法上各有所长,它们都具有主动准时备份治理、备份介质主动治理,数据库在线备份功用。但还应依据统计顺序运用的数据库分歧而选择合适的备份软件。

大型普查数据处置工作因为时间紧、工作重,采纳与查询工作相同的备份方法会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数据库备份软件固然可以完成主动备份,却无法做到及时备份,普通状况下,每半天备份一次,一旦数据库呈现问题只能导回半天前的数据,影响工作进度;其二,假如系统呈现问题,重装系统和装备软件需求破费较长时间,即便数据库有备份,仍然严厉影响工作进度。笔者建议在前提答应的状况下,尽量选择运用双机热备,所谓双机热备,就是将数据服务器装置成互为备份的两台服务器,而且在统一时间内只要一台服务器运转。当个中运转着的一台服务器呈现毛病无法启动时,另一台备份服务器会敏捷的主动启动并运转(普通为2分钟左右),然后包管整个收集系统的正常运转。如许即能包管工作效率又能包管普查数据的平安。

3、永久性数据备份

备份范文篇6

从备份策略来讲,现在的备份可分为三种: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累加备份策略。下面来讨论以下这几种备份方式:

完全备份就是拷贝给定计算机或文件系统上的所有文件,而不管它是否被改变。

增量备份就是只备份在上一次备份后增加、改动的部分数据。增量备份可分为多级,每一次增量都源自上一次备份后的改动部分。

差异备份就是只备份在上一次完全备份后有变化的部分数据。如果只存在两次备份,则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内容一样。

累加备份采用数据库的管理方式,记录累积每个时间点的变化,并把变化后的值备份到相应的数组中,这种备份方式可恢复到指点的时间点。

一般在使用过程中,这三种策略常结合使用,常用的方法有:完全备份、完全备份加增量备份、完全备份加差异备份、完全备份加累加备份。

完全备份会产生大量数据移动,选择每天完全备份的客户经常直接把磁带介质连接到每台计算机上(避免通过网络传输数据)。这样,由于人的干预(放置磁带或填充自动装载设备),磁带驱动器很少成为自动系统的一部分。其结果是较差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人力花费。

完全备份加增量备份源自完全备份,不过减少了数据移动,其思想是较少使用完全备份。比如说在周六晚上进行完全备份(此时对网络和系统的使用最小)。在其它6天(周日到周五)则进行增量备份。增量备份会问这样的问题:自昨天以来,哪些文件发生了变化?这些发生变化的文件将存储在当天的增量备份磁带上。

完全备份加差异备份的思想也是较少使用完全备份。比如说在周六晚上进行完全备份,在其它6天(周日到周五)则进行差异备份。做差异备份时,将会把自上星期六以来发生了变化的文件存储在当天的增量备份磁带上。

二、容灾系统的等级及实现技术

容灾是一个范畴比较广泛的概念,广义上,我们可以把所有与业务连续性相关的内容都纳入容灾。容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支持用户业务的方方面面。而容灾对于IT而言,就是提供一个能防止用户业务系统遭受各种灾难影响破坏的计算机系统。容灾还表现为一种未雨绸缪的主动性,而不是在灾难发生后的“亡羊补牢”。从狭义的角度,我们平常所谈论的容灾是指,除了生产站点以外,用户另外建立的冗余站点,当灾难发生生产站点受到破坏时,冗余站点可以接管用户正常的业务,达到业务不间断的目的。为了达到更高可用性,许多用户甚至建立多个冗余站点。

容灾系统是通过在异地建立和维护一个备份存储系统,利用地理上的分离来保证系统和数据对灾难性事件的抵御能力。

根据容灾系统对灾难的抵抗程度,可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数据容灾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对本地系统关键应用数据实时复制。当出现灾难时,可由异地系统迅速接替本地系统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应用容灾比数据容灾层次更高,即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数据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可以同本地应用系统互为备份,也可与本地应用系统共同工作)。在灾难出现后,远程应用系统迅速接管或承担本地应用系统的业务运行。

设计一个容灾系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备份/恢复数据量大小、应用数据中心和备援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和数据传输方式、灾难发生时所要求的恢复速度、备援中心的管理及投入资金等。根据这些因素和不同的应用场合,通常可将容灾系统分为四个等级。

第0级:没有备援中心这一级容灾系统,实际上没有灾难恢复能力,它只在本地进行数据备份,并且被备份的数据只在本地保存,没有送往异地。

第1级:本地磁带备份,异地保存在本地将关键数据备份,然后送到异地保存。灾难发生后,按预定数据恢复程序恢复系统和数据。这种方案成本低、易于配置。但当数据量增大时,存在存储介质难管理的问题,并且当灾难发生时存在大量数据难以及时恢复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灾难发生时,先恢复关键数据,后恢复非关键数据。

第2级:热备份站点备份在异地建立一个热备份点,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备份。也就是通过网络以同步或异步方式,把主站点的数据备份到备份站点,备份站点一般只备份数据,不承担业务。当出现灾难时,备份站点接替主站点的业务,从而维护业务运行的连续性。

第3级:活动备援中心在相隔较远的地方分别建立两个数据中心,它们都处于工作状态,并进行相互数据备份。当某个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另一个数据中心接替其工作任务。这种级别的备份根据实际要求和投入资金的多少,又可分为两种:①两个数据中心之间只限于关键数据的相互备份;②两个数据中心之间互为镜像,即零数据丢失等。零数据丢失是目前要求最高的一种容灾系统方式,它要求不管什么灾难发生,系统都能保证数据的安全。所以,它需要配置复杂的管理软件和专用的硬件设备,需要投资相对而言是最大的,但恢复速度也是最快的。

在建立容灾系统时会涉及到多种技术,如:SAN或NAS技术、远程镜像技术、基于IP的SAN的互连技术、快照技术等。

衡量容灾系统的两个技术指标:RPO(RecoveryPointObjective):即数据恢复点目标,主要指的是业务系统所能容忍的数据丢失量。

RTO(RecoveryTimeObjective):即恢复时间目标,主要指的是所能容忍的业务停止服务的最长时间,也就是从灾难发生到业务系统恢复服务功能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周期。

RPO针对的是数据丢失,而RTO针对的是服务丢失,二者没有必然的关联性。RTO和RPO的确定必须在进行风险分析和业务影响分析后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确定。对于不同企业的同一种业务,RTO和RPO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三、数据容灾与数据备份的联系

从定义上看,备份是指用户为应用系统产生的重要数据(或者原有的重要数据信息)制作一份或者多份拷贝,以增强数据的安全性。因此,备份与容灾所关注的对象有所不同,备份关系数据的安全,容灾关心业务应用的安全,我们可以把备份称作是“数据保护”,而容灾称作“业务应用保护”。备份最多表现为通过备份软件使用磁带机或者磁带库将数据进行拷贝,也有用户使用磁盘、光盘作为存储介质;容灾则表现为通过高可用方案将两个站点连接起来。

备份与容灾是存储领域两个极其重要的部分,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在备份与容灾中都有数据保护工作,备份大多采用磁带方式,性能低,成本低;容灾采用磁盘方式进行数据保护,数据随时在线,性能高,成本高。其次,备份是存储领域的一个基础,在一个完整的容灾方案中必然包括备份的部分;同时备份还是容灾方案的有效补充,因为容灾方案中的数据始终在线,因此存储有完全被破坏的可能,而备份提供了额外的一条防线,即使在线数据丢失也可以从备份数据中恢复。

要保护数据,企业需要数据备份和容灾系统。但是很多企业在搭建了备份系统之后就认为高枕无忧了,其实还需要搭建容灾系统。数据容灾与数据备份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据备份是数据容灾的基础

数据备份是数据高可用的最后一道防线,其目的是为了系统数据崩溃时能够快速的恢复数据。虽然它也算一种容灾方案,但这种容灾能力非常有限,因为传统的备份主要是采用数据内置或外置的磁带机进行冷备份,备份磁带同时也在机房中统一管理,一旦整个机房出现了灾难,如火灾、盗窃和地震等灾难时,这些备份磁带也随之销毁,所存储的磁带备份也起不到任何容灾功能。

(二)容灾不是简单备份

真正的数据容灾就是要避免传统冷备份所具有先天不足,它能在灾难发生时,全面、及时地恢复整个系统。容灾按其容灾能力的高低可分为多个层次,例如国际标准SHARE78定义的容灾系统有七个层次:从最简单的仅在本地进行磁带备份,到将备份的磁带存储在异地,再到建立应用系统实时切换的异地备份系统,恢复时间也可以从几天到小时级到分钟级、秒级或0数据丢失等。

无论是采用哪种容灾方案,数据备份还是最基础的,没有备份的数据,任何容灾方案都没有现实意义。但光有备份是不够的,容灾也必不可少。容灾对于IT而言,就是提供一个能防止各种灾难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从技术上看,衡量容灾系统有两个主要指标:RPO(RecoveryPointObject)和RTO(RecoveryTimeObject),其中RPO代表了当灾难发生时允许丢失的数据量;而RTO则代表了系统恢复的时间。

(三)容灾不仅是技术

容灾是一个工程,而不仅仅是技术。目前很多客户还停留在对容灾技术的关注上,而对容灾的流程、规范及其具体措施还不太清楚。也从不对容灾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认为只要建立了容灾方案即可高枕无忧,其实这具有很大风险的。特别是在一些中小企业中,认为自己的企业为了数据备份和容灾,整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结果几年下来根本就没有发生任何大的灾难,于是放松了警惕。可一旦发生了灾难时,后悔晚矣!这一点国外的跨国公司就做得非常好,尽管几年下来的确未出现大的灾难,备份了那么磁带,几乎没有派上任何用场,但仍一如既往、非常认真地做好每一步,并且基本上每月都有对现行容灾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进行实地演练。

参考文献

[2]文瑞映,ORACLE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23期

[3]吴飞承,容灾备份未雨绸缪,软件世界:2007、2

备份范文篇7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的思路和现代化手段,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立和完善档案登记备份制度,构建新形势下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的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以重要涉民档案为重点,加快档案资源整合,逐步构建结构优化、充分共享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通过实施档案登记备份工作,不断提升档案部门的资源统筹和监管服务能力,着力提高档案工作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二、目标任务

(一)建立全县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中心。按照全省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建设有关要求,结合我县数字档案馆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在县档案馆建成规范的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全面开展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同时,根据国家有关容灾备份的要求,在馆际间建立异地备份库。

(二)开展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有关单位要按照文档一体化要求加强对本单位重要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加快重要传统载体档案(包括纸质、声像、音像、照片等)的数字化转换,为开展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打下基础。全县开展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示范数字档案室创建活动,条件好的进馆单位率先启动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

(三)开展涉及民生的重要档案的登记备份工作。“十二五”期间,逐步完成重点涉民单位(部门)的电子业务数据、其他电子文件和档案数字化成果的登记备份工作,根据国家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有关要求,全面开展机关单位的电子文件归档工作。

(四)开展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备份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对县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档案由县档案局进行登记备份,作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专项验收(行政许可)的必备条件之一。

三、档案登记备份的范围、数据形式

(一)范围

根据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的权属关系和进馆要求,列入登记备份的范围主要包括:

1.法定进馆单位的重要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包括县级各部门、乡镇、有关企事业单位形成的尚未到移交进馆年限的归档电子文件、档案数字化成果等。

2.相关重点领域形成的重要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主要是:(1)涉及公共利益或者单位、个人权益的重要民生领域的档案,重点是全县各业务主管机关、人民团体及下属单位形成的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重要业务档案和电子数据(包括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国土资源、建设、医疗卫生、教育、民政、农林、住房公金积及其他重要民生领域形成的业务档案和电子数据);(2)有关企事业单位形成的事关国计民生、具有重要法律凭证价值或现实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3)县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长久保存价值、较高凭证价值和现实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4)重大活动档案。

3.在自愿基础上,对民营企业、基层自治组织和个人保存的重要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进行登记备份。

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二)登记备份数据形式

根据各单位业务工作实际和信息化水平情况,移交备份的档案数据有以下三种数据形式:

1.电子业务数据。指各行业主管部门及下属单位通过专业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的现行电子业务数据(库)以及经CAD系统设计产生的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电子图纸等。电子业务数据(库)是档案登记备份工作的重点,应依据各主管部门的不同业务需求与安全保障条件具体制定数据安全备份频率,采取实时或定期(间隔一周或以上)的移交备份方式。

2.电子公文。指各单位在处理公务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的公务电子文件(一般为版式公文或文档、图表等形式,包括相关元数据和机读目录等)。

3.档案数字化成果。指各单位传统载体档案经数字化转换后的数据成果,包括全文和机读目录等。

四、档案登记备份工作流程

(一)登记

各单位在移交档案备份数据前做好以下工作:

1.各单位在做好重要档案(电子文件)形成与管理情况调查,档案数字化转换和电子文件备份导出等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应填报《档案管理情况登记表》(见附件1)。

2.根据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的要求,将纳入登记备份范围的数字档案在移交前生成备份包或导出到脱机载体(同步生成唯一性认证信息),并做好备份载体(包)的登记管理工作,填写《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备份情况表》(包括续表,见附件2)、《档案备份数据移交、接收检验表》(见附件3)。

(二)报送与移交

各单位可通过在线传输、光盘移交等方式,将登记备份载体(包)按规定时间报送给县档案局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中心。

(三)受理、审核

县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中心根据各单位报送的书面材料和移交的登记备份数据,结合国家、省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受理、审核。审核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材料审核。审核各单位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范围是否符合浙委办文件和有关档案法规政策规定,《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备份情况表》等报送材料是否完整、有效。

(2)技术检测。移交的登记备份载体是否符合《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等规范要求,载体质量是否完好,介质是否携带病毒,备份载体(包)的摘要信息是否与已登记信息一致等。

(四)反馈

县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中心根据审核结果,填写《档案备份数据移交、接收检验表》并反馈给报送单位,对于登记备份数据(或书面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报送单位应在收到反馈通知后按照登记备份中心的要求重新移交、报送。

(五)保管

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应妥善保管各单位报送的备份数据,对于在线备份的数据要定期下载,脱机保存;及时做好对各单位备份数据包的整理编目。

五、各类数据备份要求

(一)电子业务数据

根据各单位不同业务需求与安全保障条件具体制定数据备份策略(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等),并采用在线和离线相结合的存储备份方式。报送单位应负责备份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应确保移交备份数据的原始性和安全性。备份数据是否需要加密,可根据移交单位实际情况,由双方协商确定。

电子业务数据的登记备份时间可根据各单位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安全需求具体确定。对于数据变动频繁的,可每天备份;对于数据变动较少的,可每周、每月或每季备份,但每年至少一次以上。

(二)电子公文

登记备份方式和要求按照国家和省有关电子文件管理的规定执行。

各单位电子公文每年进行一次登记备份,一般应在第二年6月底前完成前一年度的电子公文的登记备份。

(三)档案数字化成果

各单位应按照《*省综合档案馆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参照《*省省直单位纸质档案数字化实施细则》的规定,将数字化扫描图像和目录数据按规定格式存储到一次写光盘或磁带等介质,再备份至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各单位应保证档案数字化成果数据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读性。

档案数字化成果每年进行一次登记备份,一般应在第二年6月底前完成前一年度的电子公文的登记备份。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县档案局要切实承担起主管部门职责,明确登记备份工作具体实施方案,认真抓好全县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的组织实施,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县级各部门、乡镇要把电子文件管理和登记备份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认真做好电子文件管理和登记备份的各项基础工作,确保电子文件管理和登记备份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备份范文篇8

关键词:医院数据中心;容灾备份;数据备份;方案;设计策略

在科技时代下,医院已经建立了信息系统,医疗系统也相对完善,整个医院内部也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网络体系,各项业务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强,这也就意味着医院每天产生的海量数据,都会在医院的数据中心予以体现。信息系统中关键的业务数据已经成为医院最为重要的资产,数据中心内一旦发生故障,数据质量将会直接受到影响,需采取有效策略来保证数据安全。因此,联系实际分析医院数据中心容灾备份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1容灾备份概述

容灾、备份是两个不同概念,均是医院数据中心使用过程中涉及的重要内容。

1.1容灾

容灾主要是指在发生人为或者自然灾害时,尽可能地保证业务不间断运行,其途径有很多种,比如加强建筑安全、购买优良设备等。然而,这些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数据安全,还需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备份机制,也就是保留一套后备系统,与原有系统相同,在功能、性能上高度一致,这样即使在原系统出现问题以后,备份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科技资讯系统也能够较好地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实现全面备份与容灾保护。通常情况下,一个较为完善且系统的容灾方案,应当包括目标规划、软硬件选配、日常备份制度制定等部分,只有保证这些工作都能顺利完成,才能提高容灾有效性,规避可能产生的数据丢失问题[1]。

1.2备份

数据备份通常都是指数据从在线状态剥离到离线状态的过程,忠于服务器高可用集群技术与远程容灾技术有着本质区别。严格意义上来说,数据备份的主要目的,就是消除意外事件发生,为数据中心系统带来的危害与影响,然而由于侧重点、侧重方向、目标差异,实现数据备份的手段、产生的最终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从备份技术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看,其目标主要是将整个系统的数据、状态都较好地保存下来,减少损失,较好地恢复数据,提高数据的有效利用率。根据现如今大多数医院的经营情况,以及对数据中心的需求情况来看,容灾备份系统必须具备如下功能。(1)数据实时备份功能。由于医院每天都会产生较多数据,若是数据无法及时备份,很有可能出现丢失、不完善的情况,很难为医院工作提供参考。(2)故障自动切换与恢复。当发生故障以后,必须能够及时切换到备份系统,并且在故障排除以后第一时间切换回主系统,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信息及时有效,提高数据中心运行效率。(3)保证数据备份的全面性与及时恢复,提高数据有效利用率[2]。

2数据备份的主要方式

现阶段应用比较频繁的数据备份方式大体分为本地备份异地保存、远程磁带库和光盘库、远程关键数据和定期备份、远程数据库复制、远程镜像磁盘以及网络数据镜像这6种。

2.1本地备份异地保存

主要指在一定时间期限内,如一天,将系统某个时期数据备份至光盘、磁带或磁盘等载体中,然后实时传递至离开运行中心且非常安全的地方进行存储。

2.2远程磁带库、光盘库

主要指借助互联网将数据传输至离开生产中心的光盘库或是磁带库系统。此方式规定在生产系统和磁带库或是光盘库系统中间搭建通信线路。

2.3远程关键数据和定期备份

此方式主要指定期将全部数据进行备份,并且生产系统要随时向备份系统传输数据库每日记录或是应用系统交易记录等重要信息。

2.4远程数据库复制

生产系统进行分离的备份系统中组建生产系统上关键数据库的一个镜像复制,利用通信线路将生产系统的数据库日志传输至备份系统,让备份系统数据库和生产系统数据库进行相同的数据变化。

2.5网络数据镜像

此方式主要是指生产系统的数据库数据以及关键的数据和目标文档实时跟踪与监控,同时对出现数据和目标文档操作日志利用互联网实时进行传输至备份系统上,而备份系统就需要结合操作日志对磁盘内数据加以更新和完善,从而确保生产系统和备份系统获得同步数据信息。

2.6远程镜像数据

通过高速光纤通信线路以及特别的磁盘控制技术把磁盘放置在离开生产系统的位置,镜像磁盘的数据和主磁盘数据按照同步或是异步方式维持一致状态。磁盘镜像可以对全部类型的数据进行备份。

3常见的容灾和备份方案

根据现阶段医院数据中心容灾备份设计的实际情况来看,大致方案有以下几种:第一,双机热备方案,是最为常用的方案类型,但安全性较为薄弱,数据很有可能会出现丢失、被篡改的情况,并且投入比较大;第二,云平台方案,此方案的数据安全是必须考虑的重点,因此现在对于数据上云存在一定的争论;第三,备份软件和备份一体机方案,此方案主要存在RPO和RPO较长,一旦出现灾难性故障,系统宕机时间较长并且数据丢失较多;第四,连续数据保护方案,能更多得解决备份中RTO和RPO问题,但是投入需很大[3]。目前,这些方案在单独应用的过程中均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其有效性很容易受到设备以及其他方面因素影响,因此综合多方面在实际的数据中心的容灾备份体系建设中,主要采用备份和连续数据保护相结合的策略。

4数据中心容灾备份设计策略

基于此,可以了解容灾备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较好地应对可能发生的以外,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因数据丢失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对于医院经营管理而言十分重要。具体来说,在设计数据中心容灾备份系统时,应涵盖可靠的软硬件支撑、全面的灾备策略以及完善的信息化制度这几个方面。其具体分析如下。

4.1可靠的软硬件支撑

优秀的软硬件是容灾备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网络、灾备软件和灾备存储等。在网络方面,利用万兆光纤,将其作为传输介质,采用双链路冗余方式进行连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备份性能;在存储方面,我们应该选用具有重删压缩功能,高消重比的存储。医院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中包含大量的重复数据,对存储池内的数据进行高效的去重,进而能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在软件方面,目前市面上的灾备软件五花八门,挑选一款适合且能满足需求的灾备软件就变得很重要。结合目前市面上的存储多数为目的端数据去重,因此最好选择具有源端去重的灾备软件与相应的硬件配套,减轻带宽压力,提升备份速率[4]。

4.2全面的灾备策略

数据是医院的最核心的资产之一,容灾和备份是数据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等保法中要求,三甲医院数据中心需要有本地容灾,还要有异地容灾,因此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灾备策略的完善非常重要。要想制定全面的灾备策略,首先需明确有哪些数据或者应用需要做灾备。在医院的生产系统中,除了核心的数据库做物理集群,将其他的生产系统都迁移到虚拟化中,因此需要对核心数据库、基于VMware的虚拟化业务系统和包含影像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做容灾和备份[5]。对于数据库和虚拟化业务系统,一般都采用备份和连续数据保护相结合的灾备方式。其中对于核心的数据库和核心的业务系统,包括HIS、LIS、PACS、HIP、预约、线上支付等系统才采用每天增量备份,每周采用全量备份的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留一个月的副本,并且对这些数据库和系统部署连续数据保护并且RPO实现秒级的恢复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留一周内的恢复点;对于非核心业务数据库和业务系统,可以根据相应实际只需进行备份,无需部署CDP。针对数据库和业务系统,除了本地机房做备份和连续数据保护,还需将数据通过IP网络同步到容灾机房[6]。例如:EMC的RecoverPoint系列产品可以CDP到本地容灾存储、CRR到异地容灾存储。对于Oracle数据库还可以在异地容灾机房搭建DataGuard。近年来,勒索病毒时刻在威胁着网络系统,现有备份数据也会受到勒索病毒的攻击,因此也需要通过对备份数据进行有效的隔离和防护后远端复制到异地的容灾机房,CyberRecovery是一种新型的解决方案。影像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通常存储在NAS存储中,由于这些数据比较庞大并且非结构化,传统的灾备策略太消耗存储资源,因此对于这些数据,一般在本地采购一套离线存储,通常为蓝光光盘塔存储,定期将生产的非结构化数据备份到离线存储中,备份的周期可以为一周或者一个月。同时再通过NAS存储本身自带的远端复制功能,通过IP网络同步到容灾机房的NAS中,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制定策略,让远端数据不可被同步删除[7]。

4.3完善的信息化制度

制度的建设是医院容灾备份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掌握科学的方法,制定完备的容灾和备份制度,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指导着系统灾备体系的建设和规范着系统日常的运维和巡检,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8]。

5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医院经营来说,每天都会产生与患者相关、医院内部医务人员相关的多样化数据,这些数据记录着医院的经营活动,对于其今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为避免出现信息数据丢失的情况,医院就必须做好容灾备份设计,满足容灾备份的功能性要求,确保容灾备份系统更加具有实效性与应用价值,在制定医院数据中心容灾备份设计策略时,可以从可靠的软硬件支撑、全面的灾备策略以及完善的信息化制度这3个方面着手展开,进而加强对医院数据的各项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其昶,雒东香.医院数据中心容灾备份策略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2):158-158,160.

[2]许建宝.医院信息系统数据中心容灾建设[J].硅谷,2015(4):145-158.

[3]鄂晓峰.大数据在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8):146-147.

[4]陈诗唐,赖小琴.医院信息化应用容灾的设计与实践[J].数字通信世界,2019(11):106,139.

[5]刘赛.大数据环境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创建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6):188-189.

[6]马如慧.基于智慧医院的数据中心建设实践[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9):47-50.

[7]王金贵.数据中心节能的五种可行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7):137,139.

备份范文篇9

一、模型设计

对于数据人们最直观的认识是文件。在对数据备份过程中,我们也希望在不改变文件夹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对重复冗余的数据进行删减,从而节省磁盘空间;同时,没有改变的数据就不需要花额外的时间处理。提高空间效率和时间效率是最重要的目标。图1是针对需求所设计的模型。图1中椭圆形是文件的文件域,阴影长方格是文件的数据域。这个模型反映几个问题:备份结果文件结构必须与备份目标文件结构相同;备份过程需要判断数据是否改变。当数据没有改变时,文件不需要进行数据拷贝,只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域指向原来的数据域;当数据改变时,文件需要建立新的文件域和数据域。

二、备份策略工作原理

(一)建立Rsync备份策略

为了实现增量备份,需要在数据的操作端即A端拥有可对文件夹的移动、删除权限,如果把备份服务器放在RsyncServer即B端就不能实现。备份后的文件夹结构清晰明了,能够很容易恢复。但是这样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它增加了数据存储主机B的运算负荷。

(二)文件结构

图3就是文件模块的功能结构图,它反映了所有程序文件之间的关系。

(三)Rsync_exe处理流程

这个方案的核心是三个:采用Rsync算法同步备份远程数据,利用计算来换取最小的网络传输开销;采用硬链接控制重复文件对磁盘空间的开销;采用这样的流程,产生的文件夹可以利用其本身的创建时间作为时间戳,可以对用户产生很直观的时间概念。同时这个设计也存在一个问题:硬链接不能跨越文件系统,就算是同一种文件系统也不可以,所以系统的扩展性受到制约。如果使用在本地备份,那么这个方案还是可行的。如果利用到网络中多个存储节点的时候就会产生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数据在进行远程迁移的时候采用Rsync算法来实现差异备份迁移。

三、物流企业实际运用中的体验

贵州商业储运(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有五十余年历史的国有企业,由于客户网络的日趋复杂,贵州商储必须借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管理体系。在实施文件级备份策略后,当采用策略是每周五个工作日的周循环备份,每周六上午1:00做全备份,剩下4个工作日作增量备份。例如,当前目标的数据量是10GB,按照全备份策略,所需要的空间是10GB×5=50GB,然而使用增量备份,每次增量备份大小为原数据大小的50%,需要的数据空间约为10GB+5GB+5GB+5GB+5GB=30GB,即可以节约40%的空间,而且随着备份频率的增加,备份的效率能进一步提高。图5显示了效率提高过程。

备份范文篇10

关键词:档案异地备份基地;建设;筹资方式

2010年来,全球性灾难频发,海地大地震、巴西里约热内卢持续暴雨引发洪灾、智利8.8级地震触发海啸等一系列自然灾害让人触目惊心。2010年的中国更是多灾多难,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连续不断,使我们强烈意识到灾难近在咫尺。档案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安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因此,尽快建立档案信息异地备份基地,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保管,是档案部门责无旁贷的义务。

要搞好基地建设,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是其长期有效运行的物质基础。在我国,档案馆属于公益性的服务机构,其运营和发展的费用主要由政府财政负担,每年的经费有限。因此,经费不足成为制约档案异地备份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本文结合档案部门的特点,对基地建设的筹资方式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档案异地备份基地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1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

由于档案事业是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接受市场调控的空间十分有限,很难依靠自身积累满足可持续发展中各项保护工作的经费需要。[1]因此,基地的建设要积极依靠政府,加强中央对档案保护的重视程度,使财政支出能更多地向档案馆倾斜,加大对档案保护的财政投入力度,确保稳定的中央财政支持成为基地建设的坚实后盾。此外,政府向基地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可使基地得到直接的经费支持,起到财政示范作用,引导和刺激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基地。

2增强基地自身的“造血功能”

虽然档案馆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但并不排除从事经营性活动和市场化开发,只要是获得的盈利不在个人间分配,只用于档案领域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2]因此,基地运行后,可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后的资源优势,对其进行深层次加工,以取得一定的效益。

2.1尝试构建“基地-影视业-城市形象-公众共赢循环模式”。与影视文化机构合作利用档案资源创作影视作品是可运用的一种有效方式,为此,笔者尝试构建了“基地-影视业-城市形象-公众共赢循环模式”,详见下图:

此模式图着眼于充分发挥各单元的作用,优势互补。基地应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集成及人才集中的优势,系统地整合基地所拥有的资源;影视业则应负责策划档案馆整体档案信息开发,筹集开发影视作品所需资金,利用设备和人才优势进行影视作品创作,对开发出的影视作品进行市场调查、包装、宣传和推销;动员对开发档案影视产品感兴趣的人士,主要是一些学者和文艺工作者,争取他们加盟,发挥其专业优势,对档案内容进行深层次研发,为影视作品拍摄提供咨询和导向服务,预期开发档案影视产品所产生的影响;政府宣传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档案影视的正确认识,制定出相应政策,如,鼓励档案部门参与档案影视摄制,促进与影视公司的广泛交流合作,加大优秀档案影视作品的宣传、支持、资助力度等。[3]

通过上述四个不同构成单元的努力,开发出优秀的档案影视作品,可促进影视业的健康发展,促使基地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确保档案安全的同时扩大档案事业的影响力,推动其快速发展,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同时,提高其档案保护及利用意识。此外,基地所备份的档案中尤其是城建档案中记载了大量有关城市记忆,包括文化、历史、风俗、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的资料,以影视作品为载体和平台,可全方位展示城市风貌、宣传城市形象,从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感,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2.2借助“档案展览”平台,开发档案展览文化产品。基地建成后,可以拓宽思路,创造条件,以流动展、固定展、网展等多种形式举办档案展览。可以充分发挥整合后档案信息的价值,扩大基地的影响力。由于公众接触档案展览的时间有限,在展览现场获得的信息和记忆短暂,而展览文化产品的开发可以实现与公众长时间接触这一目标。[4]因此,可以把档案展览作为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并入市场化的平台,如,上海徐汇区档案馆举办的“上海徐汇百岁老人档案展”,以一百幅画卷,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徐汇区近百位世纪老人的人生轨迹和多彩生活,并公布了这些老寿星的“长寿秘籍”。基地可从有关健康养生的档案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编研出版档案书刊,适时推出,一定会受到公众青睐。[5]还可针对展览开发限量门票,推出限量的个性化邮票,做成纪念封、邮册;将印章拓片装帧、加衬、封框编号;制作展览服装、书包及礼品;将观众感兴趣的展品复制并售出拍卖等。[6]

2.3开展增值的集成服务。为档案信息的利用者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也是可供选择的方式之一,即备份基地与管理、利用部门沟通,了解用户可能用到的档案信息内容,综合利用多方资源,进行充分调研,然后,运用人工智能、网络等多种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满足其需要的信息,同时,将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转化为知识与技术的增值服务。基地的构建,联合了多方资源,清除了异构数据库相互连接的障碍,使分散在不同区域、不同载体上的档案信息点化为资源流,从而实现异构数据库在最大范围内的资源整合,这就为档案信息的集成服务奠定了基础。

集成服务的形式是多样的,简要介绍以下几种:①多方合作档案信息服务模式,即,由基地作为发起方,根据需要引入博物馆、信息技术部门等第三方、第四方等,对用户所需的档案信息进行主体分析,同用户一起对其进行搜集、整理,在此过程中不断听取多领域专家学者的建议,从而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质量。同时,用户的全程参与也可避免档案信息取向的偏差,在最大限度上确保服务流程的正确性。②网络参考咨询服务,即提供在线的参考咨询,通过电子邮件、web表格、QQ聊天工具、BBS等多种形式向用户提供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信息服务。可以充分利用基地所构建的网络化共享平台开展网络化合作咨询服务,由于基地备份了大量珍贵的档案文献遗产信息,因此,可以与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的文献遗产信息保障系统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分布”式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网络。根据正式协议,传递各种咨询服务项目,服务中心可以把本中心无法解决的咨询问题,按协议规则,交给本系统中的任何一个成员,从而获得满意的咨询结构,并提供给利用者。[7]③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即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档案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整理、整合,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定做或由用户自己定制个性化的信息产品,定期通过internet由智能软件完成全自动的信息推送服务或借助E-mail进行人工推送服务。

3寻求国内社会的援助

目前,在图书馆界,社会援助已经成为支撑其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外,钢铁大王卡耐基在一个多世纪前,先后向图书馆事业捐赠了3.3亿美元,使美国新添了遍布各地乃至穷乡僻壤的1679座卡耐基图书馆和106座受捐而建的大学图书馆。在国内,我国香港同胞邵逸夫所捐资建设的大学图书馆也是遍布大江南北。[8]像这样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但同为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档案馆所接受的社会援助却少之又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档案部门应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积极争取各种形式的社会支持,这对于档案馆加快自身发展,用于异地备份基地的建设,更好地保存好历史的记忆、服务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如何更好地寻求社会援助并对捐赠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档案异地备份建设保障基金会是一项可行的措施。

《世界基金会指南》一书中指出:“基金会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性的组织,它有自己的资金,由其受托人或董事会管理,旨在资助教育、慈善、宗教等社会公益事业。”同时,在我国国务院颁布的《基金会管理办法》中指出:“基金会是指国内外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及个人自愿捐赠资金进行管理的非营利性组织,是社会团体法人。基金会活动的宗旨是通过资金推进科学研究、文化研究、社会福利和其他公益事业的发展。”[9]由此可见,建立档案异地备份建设保障基金会符合国内外的有关标准,可将其纳入社会公益慈善机构的范畴,合法地接受社会捐赠。由于基金会的设立要通过国家相关机构的严格审核,并对其运作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基金会的建立,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档案事业的各项捐赠活动的法制化管理。

当前,在我国对公益事业的捐助,政府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与法规激励与引导。早在1996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其中,明文规定:“为了鼓励社会力量资助文化事业,纳税人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批准成立非营利性公益性组织的捐赠,其资金额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则用“法”的形式,把以上对公益文化事业的优惠政策固定下来。[10]2007年,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发文,提出:“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国家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或国家机关对宣传文化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经税务机关审核后,纳税人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在其年度应缴纳所得税额10%以内的部分,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纳税人缴纳个人所得税时,捐款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11]这一系列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出台,调动了热爱文化事业、关心公益事业发展的企业、个人参与国家公益文化建设的热情,为档案馆寻求企业和个人的关注和捐助提供更多的契机。

因此,档案部门要立足本职,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注入“以人为本”、“按需服务”的理念,体现“民有、民治、民用”,培育潜在的援助者外,同时,还应主动地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吸引社会的捐助。在筹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找到档案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合点,让公众充分了解档案馆,在档案事业周围形成一个“拥护群”。所谓“拥护群”,是指基金会的理事、董事、赞助者、志愿者、受惠者、专家学者、媒体组织和政府中的支持者等组成的群体。通过各种活动,使他们经常关心本基金会和公益事业,[12]以“拥护群”为辐射点,聚集公众视线,赢得社会对档案馆更多的了解和关注,吸引各方援助。此外,需要注意,在获得资助后,对捐赠的资金要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使这项资金的利用透明化,呈现“金鱼缸现象”,让社会任何一方能看到这笔款项用到了实处,保证基金会的有效运行。

4积极寻求国际相关机构的帮助与协作

基地备份了大量的珍贵档案,这其中,有不少是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这些文献遗产不仅是我国的,也是人类共同的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世界记忆即文献遗产”,它是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记忆。国际一些组织和团体近年来不断为保护文献遗产做了大量的工作,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下属的“危机预防和恢复办公室”(BureauofCrisisPreventionandRecovery);联合国“国际减灾策略”组织;蓝盾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tteeoftheBlueShield,ICBS),这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个组织,它是1996年由国际档案理事会、国际博物馆理事会、国际名胜理事会和国际图联在巴黎共同创建的,其目的是保护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和战争而处于危险状态下的世界文化遗产;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的有关规定,成立了“世界遗产基金会”,为世界各地濒危文化遗产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及时拯救了大批珍贵的遗产。与此同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泛美银行等多家机构近年来也积极地在为保护各国文化遗产提供资金支持。[13]由此可见,当今保护策略的关键是跨学科、多方协作、立法、筹集资金以及教育。[14]因此,档案部门应加强对文献遗产的宣传,引起国际社会的足够重视,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国际援助,为基地的建设和运维筹措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