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份技术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6 08:0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备份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备份技术论文

备份技术论文篇1

一、计算机云备份技术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云备份技术的概念是由美国的IBM公司在2007年提出的,其具体的定义指的是:所谓计算机云备份技术,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将计算机里面所要进行运算的任务都收集起来,然后,再把这些任务分配到那些大型的大规模的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或者是大规模计算机联机群体构成的计算机资源池里面去,这样就可以使得更重需要运算的程序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来从大型数据处理中心获得相应的计算处理功能、数据存储功能以及各种相关的软件信息服务等功能。目前,计算机云备份技术常见的实现方式主要包括云存储服务和混合云备份。计算机云备份作为场内软件和次级存储的一种替代,它运行在远程的系统中并被集中控制,并通过浏览器的界面来访问计算机云备份。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之下,计算机云备份具有多个客户共享架构,并且需要付费才能够使用。被保护的系统上运行轻量级的程序,并将数据从主站点传输到云端上。

二、计算机云备份技术的优势

2.1效率高和可靠性强

在计算机数据库之中,现在使用的比较先进的存储技术,主要包括磁盘的备份、压缩、加密和存储虚拟化等保护。计算机云备份技术不仅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还应该考虑计算机云备份技术的效率和可靠性。但是,计算机云备份技术的效率和可靠性是由存储设备的服务机构来提供的。因此,计算机云备份技术的效率高和可靠性强是其重要的优势之一。

2.2可扩展性和投资少

计算机云备份技术还可以依靠第三方提供商的无限扩展能力,并且计算机云备份技术的投资比较少。但是,计算机云备份技术可以减少数据备份和实施中的问题,这种数据存储方式使得企业能够管理计算机云备份技术的运行费用。

2.3降低数据量的恢复时间

计算机云备份技术一般是磁带开始恢复,计算机云备份技术管理人员只需要找到磁带,然后将其加载,就可以找到数据的位置再恢复数据。但是,从云中恢复数据一般较快,而不需要从磁带存放点运送磁带和寻找的恢复时间。同时,恢复的数据也是通过广域网进行传输,从而可以有效地节省时间,并且不需要建设本地磁带设备。

2.4可用性较强

为了提高存储的效率和降低公司的成本,计算机云备份技术更加具有吸引力。因而,计算机云备份技术具有可用性较强的特征。但是,数据副本能通过任何的因特网连接或设备来访问,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三、云备份软件可用性评估模型的运用

3.1启发式的可用性评估

云备份软件可以利用启发式可用性评估在少量用户参与的情况下对主流的云备份软件进行可用性评估,并且需要参与可用性评估的成本较低,从而获得相关的数据。目前,国内外主要的一些云备份软件都是选择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云备份软件,主要包括诺顿在线备份、在线备份系统和远程数据备份等等。因此,启发式的可用性评估是匀备份软件评估模型中的主要应用。

3.2用户测试法可用性评估

目前,用户直接参与的可用性评估可以发现很多可用性问题,用户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因此,在真实环境中用户测试法可用性评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云备份软件可用性评估对象是云备份软件,但是,用户测试法可用性评估存在很多问题。然后,通过收集、组织、存储和管理备份的数据,提供开放访问,从而可以促进数据的共享,以制备出一个比较完善的云备份软件设计方案。在选择可用性评估各种人员时,应该充分考虑评估人员的专业背景、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英语水平等,以保证可用性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企业和政府机构的存储备份需求,选择素质较高的可用性评估设计方案更加重要。同时,用户测试法可用性评估还应该根据用户的备份目的,使得云备份存储软件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主要包括备份软件的登录、备份、恢复和删除等操作。

四、总结

备份技术论文篇2

    近十几年以来,现代化电视采、编、播技术领域掀起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数字化革命,数字技术给电视行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新的技术与新的设备,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电视行业里的渗进,专业电视制作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也将越来越短,电视节目制作的手段、模式甚至是工作流程都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作为电视技术的最终使用者与受益者,电视技术人员在面对各大公司强大的宣传攻势和各种各具特点、各有所长的新技术、新设备时,必须掌握主动地位,不断地捕捉最新的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动态,广泛地比较各种电视设备的性能优劣、价格高低,深入的了解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情况,为将来的发展掌握第一手资料。这种新的形势就为开展专业电视技术的科技情报工作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更多要求。

二、科技情报工作的步署与实施

    开展电视技术科技情报工作是一种提高业务能力、把握专业领域最新技术,开拓视野的有效途径,其主要目的是随时跟踪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动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技术依据。整个科技情报工作共分三个方面:收集、管理和情报的分析、研究与提供。

1.收集

    范围   以现代电视技术为中心、相关视听技术为周边,以数字为主模拟为辅的现代电视采编制作的技术文献、视听产品等。主要类型包括:技术说明、产品说明、产品操作手册、技术标准、产品宣传品、相关科技工具书、技术期刊、技术会议文献、技术论文以及光盘录像资料等。主要内容包括音频、视频、计算机技术三个部分。

    方法 根据技术工作情况,收集方法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随机资料 这部分资料是随着买进的设备一起附送的,既各种已引进设备的 说明书、操作手册及附本等。 订购 主要是通过每年的邮局期刊预订或汇款邮购工作,收集电视技术 专业期刊、会议论文文献及各种标准等。 索要 通过与厂家联系,直接索要某一产品的详细资料。 网络下载 定期上网搜索,访问各个电视技术网站,下载、收集电视技术领 域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 现场收集 主要是通过参加各种产品展示会、技术交流会,较为集中地收集 某一技术领域最新、具有发展性、趋势性的技术资料及介绍。 2.管理

    由于收集工作是在专业范围内开展,规模不大,其管理、检索方法可沿用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大概分五个部分:

验收盖章 每份收集来的资料都必须验收盖章,作为单位财产的标志。 登录 每份资料都必须在入藏前登录,包括时间、来源、类型、价格、 出版单位等。统计按入藏时间为序,统计所得的报表结果即是技 术资料财产清单,可以作为转手、交接的凭据。 分类(编目、排架) 根据电视工作的实际情况,可将所有资料分为音频、视 频和计算机三大领域,每一领域又可分为不同的种类:1、设备 说明书及副本 2、技术性期刊 3、图书 4、工具书 5、系统图 6、 技术论文 7、行业标准 8、产品宣传材料 9、音像资料等。 建立查询系统 根据分类,及时地为每一份资料都制作一份独一无二的检索 卡。合理科学组织、管理检索卡,建立简易方便的查询方式。 保管 科技情报工作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其它人员也应严格遵守借阅 制度。科技情报人员应负责技术资料的整理、分类、清点工作。 3.情报的分析、研究与提供

    这项工作主要有三个部分:定期总结、专题服务与资料提供。

定期总结报告 以一年或半年为一终结周期,以简单报表的形式概括整个电 视技术的发展的最新动态,并预计其发展趋势。 专题服务 根据领导的决策需要或工作中的咨询需要,针对某个特定的专 题或领域进行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归纳、分析与终结。 为技术人员提供完善的资料查询系统。 三、我台科技情报工作工作的开展

    我台的科技情报站是根据技术工作的实际需要,经台监委会审批之后,在原有由台资料室转交的部分技术期刊的基础上,于1999年3月份建立的。科技情报站由技术部专人管理,1999年全年共计收集各种技术资料、期刊、工具书达400多册。2000年,又根据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特点以及大家的反馈意见,更改了部分的技术期刊的征订,增订了一批更加符合专业业务需求的专业技术期刊。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共收集了500多份技术资料,其中包括设备技术说明书128册、技术期刊19种200多册,和部分专业论文、系统图和业务交流录像带等,内容涉及视音频工程、计算机视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维修和艺术灯光等。

    (一)关于科技情报的收集方面,我台主要将其分为了三个方面来考虑:主管部门颁布的技术规范标准、厂家提供的技术支持和用户方进行的技术交流。收集工作的具体开展如下表:

订购 网络下载 现场收集

 

    (二)在管理上,我台科技情报站采取了现代化微机管理、查询系统,每册书刊在我频道的内部办公网络上都具有唯一的登记号,并保存有著者、出版 社、价格、出版年月、摘要以及备份等检索信息,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技术人员的资料查询。

验收盖章 每份资料都加盖有“都市频道科技情报站”字样,将技 术资料与其他节目资料区分开,同时作为单位财产的标志。 登录 每份资料都以唯一的9位数字登录号登录在办公网络上,左4位数为收集年份,右3位数为序列号(与收集前后顺序有关)。同时要在微机中录入收集时间、来源、类型、技术领域、摘要、价格、出版单位等。 分类(编目、排架) 资料分为音频、视频和计算机三大领域,每一领域又分9个种类:1、设备说明书及副本 2、技术性期刊 3、图书 4、工具书 5、系统图 6、技术论文 7、行业标准 8、产品宣传材料 9、音像资料等。其中设备说明书及副本、图书、工具书、系统图、技术论文、行业标准、音像资料保存在闭书库中,技术性期刊和产品宣传材料因数量较大、借阅人次多而保存在开架书库。 建立查询系统 利用现有办公网络的检索功能及与每一份资料都唯一对应的电子检索表,只要输入关于所需查询资料的任何一个信息,都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每份资料的内容摘要、备份情况以及借阅情况。电子检索表设计如图一。 保管 科技情报站的管理与保管工作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来负责。由于电视技术的行业专业性较强,其科技情报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以便对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管理,同时对新出的资料进行涵盖内容、技术领域、适阅范围等方面的鉴定,以最终确定它是否适合本科技情报站收藏。非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技术资料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科技情报站的建立为我台创造了一个自觉学习业务、集体交流、集体提高的业务学习环境。科技情报站为我台的日常技术保障、技术人员的自我培训与自我提高、我台系统设备的升级改以及技术交流论文的写作等各方面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大量的专业资料与信息。以前,我台的设备说明书都由个人自 由保管,时间一长资料一多就难免有丢失现象发生。科技情报站建立以后,对所有的技术设备说明书和操作手册进行集中的闭架管理,中英文分开保管,注意保留适当的备份资料,有利的保障了设备维护、新来技术人员对设备熟悉的资料要求。每月在节目制作之余,近20种涉及视频、音频、计算机、灯光等专业技术领域的技术期刊为我台技术人员的业务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信息跟踪服务和资料选择余地。另外,科技情报站为每年技术人员的论文写作也提供了大部分的资料查询。

(图一)

 

四、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借阅出入的登记

保留资料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日后查询,资料的流动性较大,常常是一个人借出库,看完后另一个人又借走,最后却是由第三个人或第四个人来归还。这样就要求资料管理员一定要做好资料的借阅出入登记工作,由谁借出就由谁负责。其它人员也应严格遵守借阅制度。 设备技术资料与普通的技术期刊分开管理

设备技术资料主要是在日常设备维护、设备维修以及系统改造时使用 到。普通的技术期刊则主要是为了满足技术人员的自我业务提高和论文写作的需要。二者分开管理十分常必要的。首先是因为他们的重要性不同:设备技术资料往往是一个设备一份资料的独本,丢失后无法补订;而技术期刊是可以日后补订的。其次二者的使用特点也不同:设备技术资料借出是一般是针对于某一种设备,借出量很小;技术期刊的借阅常常是针对某一个问题,借出时常常是几本、几十本,管理起来工作量相对较大。单独保管设备技术资料,可以确保技术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摘要的重要性

摘要是利用电脑网络检索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前期资料的摘要录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技术期刊,每月都有20多本期刊新到,每一本期刊至少刊登十几篇技术文章,在摘要中输入这些文章的题目(和著者),将为以后的专题查询提供极大的方便,查询者只需在检索条中输入一个关键词,在案下搜索建后,所有题目中包含这个关键词的文章都会被显示出来,同时提供刊登这些文章的期刊的期数与保存架位。 互联网搜索

在我台内部办公网上的科技情报站中,专门有一留言板模式的简讯板块,是专为下载互联网上的信息而设。有一点是应注意的,科技情报站中只有这一个板块是设置为全体技术人员都有写权的,其他板块都是只有管理人员才有写权。全体设置写权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台大,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完全承担网上业内信息的搜索与发展动态的跟踪工作的。全体技术人员都有写权,无论谁在上网时“网”到了有价值的业内信息,都可以把他放到科技情报站的简讯终于他人共享,无形中扩大了收集范围。 管理人员的时间统筹安排

由于我台的科技情报工作由我台的技术制作人员专人兼职,不可能在此项工作上花费大量时间,故采取每月月初集中管理的方式。每月月初首 先将上月还入的资料整理归架,然后将上月新来的资料登记、入架,最后整理、清洁书架。平日里只需及时在借出资料的电子检索表上标注出借阅人员或去向即可。 年终清点

备份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1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与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类信息极度丰富,数字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达,使得在计算机应用已经普及并不断发展的今天,掌握计算机基本技术和具备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是当今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它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本文就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1 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是实现数据存储、组织和管理的有效形式,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可以实现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是数据库系统安全使用的保障。但是,在使用数据库的过程中其安全性至关重要,在一个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系统中,数据很容易被用户非法越权使用、盗取、更改甚至破坏险,无论发生哪一项,都将严重损害数据库的安全性并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使用是数据库管理技术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下面从三方面阐述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问题。

1.1 操作系统的问题

数据库操作系统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就是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病毒和木马程序、服务器操作系统后门以及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关联方面都是操作系统中存在风险的地方。

第一,病毒是最常见的风险,由于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木马程序的产生,这种病毒会对数据库的安全性构成极大的威胁。木马程序可能会修改计算机程序的密码,这样系统的新密码可以随时被入侵者盗走,进而篡改数据库信息,大大地破坏了数据库的信息内容。

第二,我们在设置操作系统时,不可避免地会在在服务器操作系统中留有一个后门,这是伴随着数据库系统的特征参数设置的,它使得数据库的信息通过这个途径可以被电脑黑客们盗取,极大程度地破坏了数据库的安全性。

第三,数据库系统和操作系统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因为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所提供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所以一旦问题出现在操作系统环节上,例如操作系统允许直接存取数据库文件,这样子无论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怎样的措施都无法保证数据库的安全。

1.2 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般网络用户只注意获得网络资源的时候网络是否方便、高效,这样的情况下当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用户缺少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时,也就是保密意识薄弱,且对实际存在的风险与后果不能够正确认识,从而忽视了网络安全问题。这样子一旦安全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又或者安全防范措施落实的不够充分,就会发生安全事件,都是管理工作失职的表现。

1.3 数据库系统自身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关系数据库的特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与应用,近十几年已广泛被人们所使用,各方面技术已趋于成熟。但是在如今的计算机时代,存在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与十几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如今的网络操作环境和应用系统对于数据库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关系数据库系统所具备的安全特征不够充分,系统的安全特征还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与实现,这也是数据库系统中不成熟的一部分。

2 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分析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数据库管理技术进行了技术分析,来解决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加密技术

现今数据库里存储着重要的机密数据,一些网络黑客却出于特殊目的,通过非常规手段非法窃取他人的用户名和密码,越权打开其偷取数据库文件和篡改信息,这样尤为重要的机密文件与信息就会外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进而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采用的数据库技术―加密技术,通过对重要数据的加密处理,就可以保护数据库里存储的数据。当一些重要的信息数据存储在数据库后,加密技术可以阻止数据在未授权下被访问,这样子就算数据库管理系统崩溃了,数据的安全性也不会受到影响与威胁。例如,一些重要文件如商业机密、金融数据或是网络游戏的虚拟财产等,在数据库系统中对它们进行加密,这样就能防止数据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被访问,哪怕整个系统崩溃了,也不用担心其安全性,因为加密技术在保护着数据的安全致使不会被非法盗取。

2.2 存取管理技术

存取管理技术是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访问控制技术和用户认证技术两大部分。其中访问控制技术是指对已经进入系统的用户的控制,涵盖了数据的修改控制和浏览控制,在计算机系统处理功能方面对数据进行保护,在最前方保护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库管理系统一般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访问控制:第一种是将数据库系统的使用权限交给用户,一般使用的是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以达到加强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的效果;第二种是利用数据功能模块设置用户使用权限,并且针对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而用户认证技术相对访问控制技术而言是由系统提供的最外层安全保护方式,来达到是阻止用户的越权访问的目的,因此系统必须在用户每次请求进入数据库前对用户身份进行合法身份的识别和认证以确保安全性。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设置口令法,近几年也发展出像指纹、虹膜、智能卡认证技术等高技术身份验证方法,达到了更高的安全标准。

2.3 备份与恢复技术

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是不可避免的,经常会损坏或丢失数据,这样以来提前做好数据库备份,即使系统突然发生故障或崩溃,数据库中的文件与信息也不会遭到破坏,数据库还是可以完整地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和状态。数据库常用的备份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逻辑备份,即通过软件实现原始数据的镜像拷贝;二是静态备份,即在结束数据库系统时将其备份;三是动态备份,即在数据库系统使用过程中将其备份。

4.结论

数据库管理技术如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几乎涉及社会各行各业,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与此同时,数据库管理技术也有着它的不成熟性正待提高与改善,数据库系统安全问题一直是数据库管理技术最为重要的核心问题,是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亟待重点解决与提高的地方。本文对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安全问题和应对技术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相信不久的将来,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将会更加成熟与完善,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与服务。

参考文献

[1]石伟.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

备份技术论文篇4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increase of informationazation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 Grid Company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reliability is a serious problem faced by core business systems such as marketing,production and GIS. For example,the happening of disaster results in the shutdown or inability of restoring of core business systems not only brought huge economic loss for power supply bureau but also brought hug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fluence to society. Starting from the features of power industry VSF,the paper discusses the latest VSF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at core business system of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关键词:核心业务系统;远程容灾;深圳供电局;容灾应用

Key words: core business system;VSF;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VSF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200-01

1灾备技术手段的种类

1.1 容灾技术概述。容灾(disater tolerant)是指除了本地系统以外,用户另外建立的冗余系统,当灾难发生本地系统受到破坏时,冗余系统可以接管用户正常的业务,达到业务不间断的目的。容灾表现为一种未雨绸缪的主动性,而不是在灾难发生后的“亡羊补牢”。

1.2 容灾原理。容灾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是指为防止由系统故障所导致的数据丢失,而将全部或部分生产数据中心的主机系统存储设备复制到其他的存储介质的过程。数据备份是用户进行容灾系统建设的第一步,也是最终容灾系统恢复的基础。

1.3 容灾系统的构成。容灾系统应包括两个层面的问题: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

1.4 容灾关键技术。在建立容灾系统时会涉及到多种技术,目前,关键的技术主要有:远程复制技术、快照技术、基于SAN的互连技术、虚拟存储等。

1.4.1 远程复制技术。远程复制技术是将主点数据中心的数据复制到远程的备份数据中心,随着更新在主站点的执行,远程站点保持与主站点的同步,远程复制技术是容灾备份技术的核心技术,同时也是保持远程数据同步和实现灾难恢复的基础。

1.4.2 快照技术。快照是通过软件对要备份的磁盘子系统的数据快速扫描,建立一个要备份数据的快照逻辑单元号LUN和快照cache。在快速扫描时,把备份过程中即将要修改的数据块同时快速拷贝到快照cache中。快照LUN是一组指针,它指向快照cache和磁盘子系统中不变的数据块(在备份过程中)。在正常业务进行的同时,利用快照LUN实现对原数据的一个完全的备份。它可使用户在正常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时提取当前在线业务数据。其“备份窗口”接近于零,可大大增加系统业务的连续性,为实现系统真正的7×24运转提供了保证。

远程复制技术往往同快照技术结合起来实现远程备份,即先通过远程复制技术把数据备份到远程的存储系统中,再用快照技术把远程存储系统中的信息备份到远程的磁带库、光盘库中。

1.4.3 基于SAN的互连技术。主点数据中心和备点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备份,可通过运用SAN的远程复制技术来实现。目前,出现了多种基于IP的SAN的远程数据容灾备份技术。它们是基于IP的SAN的互连协议,将主点数据中心SAN中的信息通过现有的TCP/IP网络,远程复制到备援中心SAN中。当备点数据中心存储的数据量过大时,可利用快照技术将其备份到磁带库或光盘库中。这种基于IP的SAN的远程容灾备份可以跨越LAN、MAN和WAN。

1.4.4 虚拟存储。虚拟存储技术在系统弹性和可扩展性上开创了新的局面,它将几个IDE或SCSI驱动器等不同的存储设备串联为一个存储池。存储集群的整个存储容量可以分为多个逻辑卷,并作为虚拟分区进行管理。

2电力行业远程容灾系统的特征

广东电网公司深圳供电局核心业务系统的远程容灾系统,相比与其他行业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特征:①对可靠性要求非常高。供电局核心业务系统涉及到资金量和客户数,必需做到数据非常精确。因此对于数据正确性的比较和修复就尤为重要。②要求延迟尽量小。因为大量的实时数据只有被及时复制到容灾系统上以后,才具有抵御生产系统上各种风险的能力。因此在供电局核心业务系统复制的实时性上,必需尽可能缩短延迟。③带宽保证。对于深圳供电局来说,由于存在电力调度数据网等专网,带宽一般都有充分的保证,但如何提高网络的Qos、减少数据延迟、加快数据同步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3深圳供电局远程容灾系统的建设目标

将原有营销、GIS、生产等核心业务在主、备数据中心间容灾手动切换时间,从8个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

4远程容灾技术在深圳供电局核心业务系统中的应用

4.1 主中心系统构成主要包括:2台RP8400主机3个分区,1台RP8420主机,分别运行营销、GIS、生产、历史等四个应用生产数据库;1台XP512磁盘阵列,容错机制采用RAID5;2台FC 2/16 16端口光纤交换机;一台MSL6030 磁带库。

4.2 容灾数据中心系统构成主要包括:1台rp8420 2个分区,在灾难发生需要紧急切换时分别运行营销/GIS/生产等应用数据库;1台XP128磁盘阵列;2台FC 2/16 16端口光纤交换机。

4.3 容灾系统软件采用HP MetroCluster CA XP,Metrocluster集成Continuous Access XP即为Metrocluster CA XP。作为集成的容灾解决方案,它利用XP存储产品的远程复制功能(Continuous Access)提供HP StorageWorks Disk Array XP系列存储的自动重新配置。

5小结

本文对广东电网公司深圳供电局核心业务远程容灾系统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结合对容灾技术手段的比较和分析,采用了HP MetroCluster CA XP进行远程容灾。

建立性能稳定的容灾系统并不意味着从此可以高枕无忧,还必须要制定容灾的管理制度。深圳供电局从远程容灾的基础理论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日常备份制度和灾难恢复措施,如灾难恢复流程,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评估、演练并加以完善,以保证远程容灾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内容,能真正意义上确保主业务系统故障情况下业务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李涛.信息系统容灾抗毁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备份技术论文篇5

[论文摘要]随着因特网的扩大、数据库技术的成熟,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问题显得日益重要。从层的安全和核心层的安全两个方面阐述网络数据库安全性策略和应用。

现在的网络数据库更多的是互联的、多级的、不同安全级别的数据库。由此,网络数据库安全不仅涉及到数据库之间的安全,更多地涉及到了一个数据库中多级功能的安全性。理想的网络数据库安全防护应考虑两个层面:一是层的安全:操作系统与WEB服务器以及应用服务器的安全;二是数据库核心层的安全,即数据库本身的安全。

一、层的安全

层的安全包括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来说,最主要的安全威胁来自病毒侵犯,对此,层中应避免病毒利用网络平台隐藏、扩散及破坏整个系统的运行,采用防、杀、管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可采用VPAN技术构筑网络数据库系统的虚拟专用网,保证网络路由的接入安全及信息的传输安全,通过防火墙技术,实现网间隔离和网段间隔离,保证网络边界安全,确保系统免受病毒等非法入侵的危害。

(一)操作系统安全技术

操作系统是大型数据库系统的运行平台,为数据库系统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目前操作系统平台大多数集中在Windows2000和Unix,安全级别通常为C1. C2级。主要安全技术有操作系统安全策略、安全管理策略、数据安全等方面。操作系统安全策略用于配置本地计算机的安全设置,包括密码策略、账户锁定策略、审核策略、IP安全策略、用户权利指派、加密数据的恢复以及其它安全策略。具体可以体现在用户账户、口令、访问权限、审计等方面。

(二)SQL Server数据库通用安全模型

标准的SQL Server数据库安全模型由用户、SQL Server登录、权限和基本表组成,SQL Server的安全认证模式

安全认证是指数据库系统对用户所输入的账号和口令进行确认,它包括确认用户的账号是否有效、能否访问系统、能够访问哪些数据等。安全性认证模式是指系统确认用户的方式。SQL Server有标准安全认证模式、Windows2000安全认证模式(也称集成安全模式)以及Windows 2000和SQL Server的混合安全认证模式。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下的安全防范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如果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机制非常强大,则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能就较好。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是关系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其安全很弱,这就导致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威胁。我们从提供身份认证和数据完整性认证、授权访问控制、对机密信息实施加密保护和审计追踪和攻击检测等几个方面着手,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下的安全防范,保证数据库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二、核心层的安全

(一)数据库的加密

网络数据库中的数据加密是数据库安全的杨心问题。为刘抗黑客利用网络协议、操作系统安全漏洞绕过数据库的安全机制而直接访问数据库文件,对数据库文件进行加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据库的加密不同于一般的文件加密,传统的加密以报文为单位,网络通信发送和接收的都是同一连续的比特流,传输的信息无论长短,密匙的匹配都是连续的、顺序对应的,它不受密匙长度的限制;在数据库中,记录的长度一般较短,数据存储的时间较长,相应密匙的保存时间也视数据生命周期而定。若在库内使用同一密匙,则保密性差;若不同记录使用不同密匙,则密匙太多,管理相当复杂。因此,不能简单采用一般通用的加密技术,而必须针对数据库的特点,研究相应的加密方法和密匙管理方法。传输数据库数据的使用方法决定了它不可能以整个数据库文件为单位进行加密。符合检索条件的记录只是数据库文件中随机的一段,通常的加密方法根本无法从中间开始解密。

(二)数据分级控制

根据数据库安全性的要求,根据存放数据的重要程度,应对敏感程度不同的数据实行一定的级别控制。比如,为每一数据对象都赋予一定的密级:公用级、秘密级、机密级、绝密级。对于不同权限的用户,系统也定义相应的级别加以控制。这样一来,DBMS A通过建立视图,管理员也可以根据查询数据的逻辑归纳,续团戎一个或多个视图,并将其查询权限授予一个或多个指定用户。这种数据分类的操作单位是以授权矩阵表中的一条记录的某个字段形式进行的。数据分级作为一种简单的控制方法,其优点是系统能执行“信息流控制”,可避免非法的信息流动。

(三)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数据库万一遭受不测被摧毁,数据库的备份就是最后的一张牌了。有了备份就可以恢复系统运行。所以建立严格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WN是保障所有网络数据库系统安全的有效手段。数据备份不仅要保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而且要建立详细的备份数据档案。系统恢复时使用不完整或日期不正确的备份数据都会破坏系统数据库的完整性,导致严重的后果。数据备份可以分为2个层次:硬件级、软件级。硬件级的备份是指用冗余的硬件来保证系统的连续运行。软件级的备份指的是将系统数据保存到其它介质上,当出现错误时可以将系统恢复到备份时的状态,这种方法可以完全防止逻辑损坏。数据恢复是数据备份的逆过程,数据恢复也称为数据重载或数据装入,用于当磁盘损坏或数据库系统崩溃时,通过转存或卸载的备份重新安装数据库的过程。恢复技术主要有:基于备份的恢复技术、基于备份和运行日志的恢复技术和基于多备份的恢复技术。基于备份的恢复技术周期性地恢复磁盘上的数据库内容或者转存到其他存储介质上,一旦数据库失效,它可将最近一次复制的数据库内容进行数据库恢复,将其内容复制到数据库中。一般来说,网络数据库的恢复可以通过磁盘镜像、数据库备份文件和数据库在线日志三种方式来完成。

(四)网络数据库的容灾系统设计

容灾就是为恢复数字资源和计算机系统所提供的技术和设备上的保证,其主要手段是建立异地容灾中心。异地容灾中心首要保证的是受援中心数字资源的完整,其次是在完整数据基础上的系统恢复,基础技术就是数据的备份,如完全备份、增量备份或者差异备份。对于数据量比较小,数据重要性较小的一些资料文档性质的数据资源,可采取单点容灾的模式,主要是利用冗余硬件设备保护该网络环境内的某个服务器或是网络设备,以避免出现该点数据。还可选择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托管服务来保障数据安全。如果要求容灾系统具有与主处理中心相当的原始数据采集能力和相应的预处理能力,则需要构建应用级容灾中心。这样的容灾系统在灾难发生、主中心瘫痪时,不但可以保证数据安全,而且可以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备份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现状与问题;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09

1 计算机数据库概述

计算机数据库即Database,指因特定操作目的而对文件、记录等有结构的信息数据进性储存集合,具有数据结构化、冗余度低、高共享性与易扩充、高独立性以及由DBMS进行控制管理的特性。比如,数据面向整个系统,多应用程序与用户可共享数据,节省储存,减小数据冗余,避免数据间不统一性;具有逻辑独立性与物理独立性,比如磁盘数据与应用程序的独立,DBMS管理磁盘数据,用户可不用了解。即使改变数据逻辑,用户程序依然独立。

由于市场的需要,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理论逐渐融合在一起,这就使得数据库理论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展。在当前国内外各个行业和产业之中,数据库理论作为关键技术保障,能够有效提升新型管理的效率,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数据库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环节,在不断调整升级之后,其操作性不断提高,适应性不断增强,有效的支撑了信息管理的正常运行。由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需要,在理论上和实际操作方面都在不断研究,所以数据库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其实用性和安全性也非常强。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尤其是在网络环境运行中,数据库的正常运行还经常会受到一些严重的威胁,如管理方面的风险、用户操作过程中的风险以及其他一些软件的风险等,都有可能会威胁到数据库的操作。如果这些风险变为威胁,那么对于信息管理将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害。因此,将网络方面的威胁进行有效的屏蔽,就必须要将管理技术能力增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操作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化网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技术方面的工作。

2 当前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的数据库可能会面临各种风险的威胁,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后果,有些风险还可能会通过制约数据库进而影响用户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经过分析和研究,影响计算机数据库的风险,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数据库管理方面存在着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

作为信息系统的衍生物,数据库同时也作为存储器在运行,存储各类信息资料和不同的数据文件,这些资料和文件都由用户来管理。用户在使用网络的时候,主要关心的是网络资源的快捷和高效,但是如果用户在使用网络资源的时候没有做到有效的保密,错误认识了网络风险的存在,那么用户的信息安全就有可能会遇到风险,甚至受到威胁。很多用户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都没有足够重视网络的安全性,缺乏相应的安全防护意识,导致使用数据库时管理失职,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一旦在操作过程中导致数据库受到损害,可能会丢失数据库中的一些重要的信息,最终会给用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2.2 数据库自身存在的问题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相关技术也得到了非常大的进步,数据库相关信息也不断得到完善。但是,数据库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暴露,计算机病毒的发展也随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而越发猖狂。由于一些计算机用户操作的不合理或者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一些计算机病毒趁虚而入,侵入到计算机中,尤其是特洛伊木马病毒,经常会盗取一些用户的密码,威胁计算机用户的安全。同时,计算机数据库本身还存在着一些漏洞,这些漏洞是设计方面是,有些甚至无法避免,这就为黑客的入侵提供可可乘之机。另外,由于操作环境和网络环境与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人们对于计算机以及数据库系统的各方面要求也明显不同。这种发展现实导致人们的需要同数据库存在的安全防护方面的缺陷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用户的需要越来越不能被满足了。

2.3 数据库操作系统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数据库的操作系统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各种负面影响也不断暴露了出来。各种计算机病毒和木马程序的不断出现,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数据库信息系统的安全。因此,加强数据库操作系统的不断完善已经越来越重要了。首先,病毒入侵的风险不断提高。木马程序的产生一般是由于用户进行了不恰当的操作,一旦产生木马程序,病毒入侵的风险就会迅速提升。木马病毒的侵入最大的危险是用户的密码可能会被盗取,进而数据库信息有可能会被其他用户修改,造成信息的损害。其次,有些用户为了方便服务器操作系统,会在设置操作系统时留设后门。这种情况在用户自身方便的同时,也无形中增加了数据库的风险,留下了安全隐患,因为电脑黑客很容易就可以将数据库内信息盗取。最后,由于数据库系统与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硬件设施就决定了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性能。如果操作系统出现问题,比如数据库文件存取受到操作系统允许,则不论何种措施数据库安全都无法保证。

3 加强数据库管理技术的有效方法

3.1 增强用户安全意识,做好管理工作

作为计算机和数据库使用的主体,用户的管理工作是加强数据库管理技术的首要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用户的安全意识一定要增强。在用户使用计算机和数据库之前,一定要做好用户身份认证相关工作,协调系统登录和数据库连接之间的相关环节,确保身份认证工作的有效开展。用户的安全意识不到位,安全防护意识薄弱或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行为等,都有可能会损害到计算机和数据库。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首先要用户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操作相关的知识,具备安全防护的能力做到规范操作,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以专业化的操作技能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其次是要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始终贯彻安全管理的意识。只有具备了正确的安全操作意识,才能出现正确的操作结果。所以,在思想上用户或者数据库操作人员要重视数据库的管理工作。

3.2 不断提升存取管理技术

存取管理技术包括用户认证技术与访问控制技术。用户认证技术是在计算机网络中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而产生的有效解决方法。计算机网络世界中一切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都是用一组特定的数据来表示的,计算机只能识别用户的数字身份,所有对用户的授权也是针对用户数字身份的授权。如何保证以数字身份进行操作的操作者就是这个数字身份合法拥有者,也就是说保证操作者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身份认证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为防护网络资产的第一道关口,用户认证技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访问控制技术针对系统中已有用户的控制,包括数据库的浏览控制与修改控制,数据的保护在系统的处理性能中实现,是前沿性的数据安全性保护。访问控制在数据库系统中的表现为:首先,用户要获得一定的使用权限,作为角色访问控制,其作用是加强身份认证以及访问控制。其次,用户使用权限的实现,是通过数据库功能模块来实现的,但是由于不同的用户在使用权限方面又存在着不同的。当前使用过程中,应用最多的设置是口令设置法。随着控制技术的不断增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认证技术也在不断的实验中,例如虹膜认证技术、智能卡认证技术以及指纹认证技术等,这些对于安全标准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3.3 加密工作的不断增强

很多用户将机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里面,但是有些黑客为了各种利益而采取各种手段盗取用户密码,进而获取用户的机密信息。黑客通过非法手段修改数据库的信息资料,越权浏览数据库内的数据,导致重要文件信息的泄露,用户隐私权遭到破坏,甚至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以上情况的出现,就要求用户做好防护措施,对数据库等机密文件做好加密工作。在数据库加密环节中,进行加密设置系统的健全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新型的算法公式的应用,确保数据信息的有效安全防护,确保其加密模块及其解密模块的协调优化,实现数据库信息各个加密模块的积极配合。只有对数据库进行了有效的加密处理,才有保证存储的数据库安全运行。如果存储了关键信息的数据库进行了加密处理,一些访客就不能正常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就算数据库系统出现其他问题甚至瘫痪,数据库内的信息也可以被用户正常读取。

3.4 数据恢复和数据备份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如突然停电或出现故障,这就有可能导致数据的损害或者丢失。因此,提前做好数据库的备份故障就非常有必要。数据备份与恢复是网络数据库保障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的一种有效机制,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技术方案。做好有效的数据备份,一旦网络出现故障甚至系统崩溃,数据库中的问卷也不会被破坏。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先前的数据备份文件,经过维修和数据恢复,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网络数据库回到故障发生之前的数据状态。数据库中的文件可照常读取。目前比较常用的数据备份方法是逻辑备份法。比如原始数据通过软件实现镜像拷贝;静态备份,数据库操作结束时进行备份动态备份,使用数据库时对其进行的备份。

4 结束语

当前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技术已经在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方便。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当前的数据库管理工作还不完善,技术还不太成熟,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缺陷,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计算机数据库的完全性问题是数据库管理工作中的关键问题,需要在未来计算机管理技术中重点解决。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进行不同技术方案的协调,提升网络数据库的整体安全性,同时也需要我们做好日常安全管理的内外工作,进行数据库自身安全性的提升,确保用户信息操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黄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风险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0):89-90.

[2]罗家贵.强化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的有益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0):138+147

备份技术论文篇7

恢复时间的要求

RTO――恢复时间目标,是备份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当我们考虑备份系统在做数据备份时对应用生产系统的影响最小化,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备份作业的同时,同样要考虑的是将来的恢复过程是否能够满足时间上的要求。

决定恢复时间的主要因素是选择什么样的技术。在备份介质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采用磁盘或者D2D2T的存储结构,来进行备份和恢复;同时,很多基于磁盘快照的备份技术也可以较好地解决恢复时间的问题。目前,在许多企业级数据保护产品中都融入了这些技术,例如赛门铁克的VERITAS NetBackup 中的磁盘缓冲备份和高级备份客户端选件。

恢复点的要求

RPO――恢复点目标,是备份系统设计时考虑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这项指标决定了我们希望系统和数据能够被恢复到哪一个时间点。随着企业对数据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对恢复点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能够恢复到哪一个时间状态,直接影响到业务恢复的状态和灵活性。

CDP是目前十分流行的一项备份技术,它可以在数据发生变化时及时将其捕捉,并且能够支持恢复到任意时间点,从而提高系统的恢复能力。CDP可帮助企业解决经常造成业务运营中断的常见灾难,例如数据误删除、病毒侵害、磁盘和系统故障等。借助CDP,IT管理员只需将数据回溯到事故发生前的时间点,就可有效规避其导致的风险。

从恢复的角度来讲,CDP是实现任意时间点恢复的理想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CDP备份技术对应用性能的影响,也会采取一些折衷的方法,不必做到理论上的连续。例如,在赛门铁克的BackupExec产品系列中,已经引入了针对文件和Exchange Server进行连续数据备份的技术。

恢复特殊应用数据的要求

当我们面对许多特殊应用时,必须考虑到数据恢复与特定应用的相关性,比如数据库服务器、邮件服务器、Web服务器、AD服务器等。于是产生了多种备份客户端的应用,针对不同的应用处理相关问题,比如数据库程序,能够使我们在数据库不停顿的情况下作在线数据备份;细粒恢复技术,可以让我们灵活地选择恢复项目,可以恢复单个文件、单个邮件或者单个邮箱;快闪备份能够让我们快速地备份和恢复大量的小文件,而且,针对不断产生的新应用,同样会有相应的备份程序解决这些特殊应用的需求。

恢复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

备份技术论文篇8

【 关键词 】 多级数据;容灾系统;设计实现

1 前言

本文以建立新型的容灾系统作为研究的重点,阐述了新型容灾系统构建:主要包含主站和备站两个数据库系统,当主站受到了外界的信息攻击时,或者是面临紧急的情况则会主动启动备用站进行信息管理,此时的备用站与主要的数据信息呈现的同步态势,能够为数据处理紧急状况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2 传统数据容灾技术

通常情况下,所说的传统数据容灾则是仅仅是数据的复制,在复制的过程中存在着错误的复制,即有时会将本身系统存在的逻辑错误进行了复制,那么在运行时,仍然会出现当前出现的错误。

对系统的数据进行复制,其实也是通常所说的“数据备份”,即是在某个时间的节点将系统的数据进行备份,即以一种信息数据存储的方式,将整个系统的状态进行数据的保存。其中对于数据的恢复指标主要是根据恢复的速率以及恢复的数据完整度来判断容灾系统的数据恢复功能好坏,通常情况下当系统出现错误时,使得整个系统不能够正常的运行,此时需要对系统进行处理,但是又不能停止当前的工作,所以就会启动备站的数据来支持整个系统的运行,然后再根据系统出现的错误对其主要的信息数据进行恢复处理,以达到数据容灾系统发挥功效。

3 对容灾系统现状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多级数据容灾系统的建设的中,会采用一种数据库远程复制的技术作为数据库的核心系统,该技术就是oracledata guard软件实现的数据级容灾系统,此软件在进行数据保护的进程中结构图示如图1所示。

各种数据库都处于活跃状态,便于操作,并通过oracledata guard的软件技术实现数据库之间的同步功能。oracledata guard软件技术只能将数据拷贝,不能处理掉由于逻辑失误产生的麻烦。因为此时rpo和rto起不到作用,故需要利用虚拟带库中的备份系统来解决此类问题。共享式文件系统使用的是replicator软件和快照技术,二者有机地结合实现数据级容灾。replicator软件仅是一种复制资料的技术,而“快照”的意思就是将系统数据集合按照某种方式进行拷贝,可以将数据在某个时间点的状态完全反应出来。可以为数据制造复制品,也可以使其成为数据系统的副本。一旦数据系统出现逻辑错误或其他需要恢复数据的情况时,快照功能就会立即调节快照映像,将数据恢复到最近的时间点,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

某企业为了做到数据的安全保护,在其自己的业务系统建立完善的容灾管理模式,该企业设立了两个备用的机房,两个机房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由于该业务系统的数据库主要是依靠复制的技术来完成数据容灾任务的,每30分钟备份一次,每天进行一次完整的备份。此时的rpo的值为“30分钟”。但是共享式的文件系统的容灾是利用复制的技术来完成数据容灾过程的,但rto和rpo都没有办法预估。

4 新技术下的数据容灾系统

4.1 新技术下容灾系统

企业的容灾系统,其系统的设计如图2所示,包含了主站和备站,他们之间的数据连通方式则是根据ip和fc网络,以此来实现数据的交换。在新型的容灾系统中,采用的san技术进行存储时,则会利用cdp技术来解决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容灾问题,在存储过程中在主站和备站对数据进行备份和处理。

另外,还有nas存储,这种是一种常用的文件共享方式与快照技术联合存储,这是在备站进行备份处理所使用的技术,在备份的过程中采用的虚拟磁带或者是数据离线的备份,完成数据备份之后形成一个镜像文件包,此包对系统的数据涵盖的完整程度能够达到95%,因此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地根据备份数据进行处理,采用新型的容灾系统可以为整个企业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提供更好的保障。

4.2 cdp技术的定义

cdp的意思是数据持续保护。该技术的功能就是可以实时跟踪数据信息的变化,实现数据的独立存放,能在最短时间内将系统数据恢复到过去的某个时间点的状态,最大程度的保存了数据的完整。则该cdp技术原理图示如图3所示,该持续数据保护系统恢复的限度很小,可以将很小的文件、块或应用实现恢复到最初状态,恢复无限多个时间点。

当事故发生后造成了数据丢失

这时可以利用cdp在最靠近于事故时间点的位置将数据恢复,达到零丢失的效果,此时的rpo就为0。在一定程度上,该数据备份恢复的技术达到了飞跃性的突破,对于数据容灾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该模式只能存储san 形式的文件,不能存储nas形式的文件,应用范围有限。

4.3 快照功能

对于共享式的nas文件来说,cdp技术没有办法解决数据容灾问题。但利用跟cdp技术类似的快照技术可以解决此类问题。emc公司发明了快照+软件技术,二者相互配合,在出现问题恢复数据时,可以在数据拷贝的同时利用快照技术复制出资料的映像数据,该数据点的时间点为“5分钟”或者“10分钟”。这样就可以实现nas共享式文件存储数据的容灾。目前很多企业都在使用快照技术,来恢复丢失的数据。

4.4 对数据容灾的建议

首先,数据容灾建立之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制定可以切换的演练体系,能够及时在实际状态和演练状态中自由切换,避免因出现故障时的慌乱而造成不必要的数据丢失情况。其次,在数据容灾系统的建设初期,必须要加大对该系统应用的测试和检验的力度,从多个角度、多种环境,运用多种方式加以检验,防止在实际生产运行中出现差错,导致后悔莫及。最后,在数据容灾系统建设完成后,必须在系统运行时 定期安排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可以使该系统在使用中随时切换。

5 结束语

数据信息安全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整个企业的发展,不论是从其发展的技术,还是其发展的前景来看,通过对数据的信息安全处理,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所以应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采用多级数据容灾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为企业各类业务信息数据提供有力的安全性保障。目前的多级数据容灾体系虽不能到到完美,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达到近乎完善的水平了。期待着更便捷、更快速、更完善的数据容灾系统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蔡皖东,刘卫平.一种多级网络容灾系统模型及其实现技术[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4,21(12):116-118,122.

[2] 薛仓.多级数据容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科技信息,2013,(2):91,95.

[3] 舒彬.北京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数据集中存储、多级容灾备份的探索[c].//第四届输配电技术国际会议论文集.2003:692-697.

[4] 冯雪.面向军用业务容灾需求的远程数据复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

[5] 任星,韩军,张来顺等.基于san的可信容灾备份系统的设计[c].//河南省计算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122-125.

[6] 郑胜利.容灾备份系统中备份服务器及系统安全机制的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1.

[7] 董宁,韦凌霄,张君毅等.调度中心存储备份及容灾的应用模式探讨[c].//2004全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2004:61-67.

[8] 徐永士.数据密集型大规模作业处理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备份技术论文篇9

关键词:数据库;备份恢复;应用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6-11494-02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银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保证综合业务信息实时处理系统(以下简称综合业务系统)7×24小时不间断的安全生产运行,银行通常采用磁盘阵列机、双机热备份、流带备份等软硬件容错技术,以有效提高综合业务系统的安全性。管理的数据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允许在系统运行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丢失任何数据,DBMA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应该保证应用系统即使发生故障,也能够在故障清除之后恢复故障发生所丢失的数据。

在当今信息社会,最珍贵的财产并不是计算机软件,更不是计算机硬件,而是计算机内的宝贵数据。建立网络最根本的用途是要更加方便地传递与使用数据,但人为错误、硬盘损坏、电脑病毒、断电或是天灾人祸等等都有可能造成数据的丢失。所以应该强调指出,数据是资产、备份最重要的部分。

鉴于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各大企业,尤其是十分重视数据安全的企业,都采用了数据备份系统。在中国,数据的安全性己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许多商业银行都采用了远程数据备份系统,以保障数据的安全。随着,企业对数据的重视程度的提高,数据备份将成为企业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

2 数据存储备份和恢复概述

2.1 备份和恢复的基本概念

总的来说,备份以及恢复包括了为了预防数据库的数据丢失,以及为了能够重建数据而采取的任何策略与手段。

2.1.1 数据库备份

备份(backup)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复制数据。对于数据库来说,需要复制的不仅仅是用户数据,还包括一些重要的数据库组件,比如控制文件、数据文件等。在发生数据丢失或应用程序错误时,可以利用备份来重新建立应用程序所需的数据与环境。

备份可以分为“物理备份”与“逻辑备份”两种类型。

物理备份(PhysicalB ackup)

物理备份,是指将数据库文件从一个位置复制到另一个位置上,需要进行备份数据库包括数据文件、归档重做日志以及控制文件等。物理 备 份 就是数据库文件的复制,这是在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策略中最常使用的一种备份方式。一般利用操作系统自带的命令和工具来制作物理备份。

逻辑备份(LogicalBackup)

逻辑备份,是利用export(导出)等工具执行SQL语句的方式将数据库中的数据读取出来,然后再写入到一个二进制文件中。在需要恢复的时候,可以利用import(导入)等工具从这个二进制文件中读取数据,并通过执行SQL语句的方式将他们写入到数据库中。对应地,逻辑数据恢复的并不是操作系统物理文件,而是逻辑数据(比如,表和存储过程)。可以利用export等工具将逻辑数据读取到一个二进制文件中。在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策略中,逻辑备份通常作为物理备份的一种补充方式。和物理备份相比,通过备份导出的数据库和数据文件完全脱离了关系,并且可以被导入到其他的数据库,甚至运行于其他操作平台的数据库中,因此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2.1.2 数据库恢复

数据库系统中的恢复主要是指恢复数据库本身,即在故障引起数据库瘫痪以及状态不一致之后,将数据库恢复到某个正确状态或一致状态。从数据库理论的角度看,数据库恢复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即“冗余”。换句话说,数据库是否能够恢复,主要取决于在系统其他位置是否冗余地保存了当前数据库的所有信息,而冗余主要是通过数据库物理备份来实现的。

数据库的恢复实际上包括了两个概念:数据库修复和数据库恢复。

数据库修复:数据库修复是指利用备份的数据库文件来替换已经损坏的数据库文件,这项操作主要是在操作系统级完成的。

数据库恢复:数据库恢复是指利用重做日志文件的增量备份来重新建立己经丢失的数据,这项操作主要是在操作系统级别完成的。

对于发生介质损坏的数据库来说(即数据库文件丢失或损坏),通过数据库修复可以弥补数据库的物理缺失,即数据库文件的损坏与丢失;而通过数据恢复则可以弥补数据库的逻辑损失,即数据库中的逻辑数据的损失与丢失。

对数据库进行物理备份,保留的只是数据库在进行备份时刻的一个精确副本。通过数据库修复可以将数据库恢复到进行备份的那个时刻。但是如果将数据库恢复到发生故障的那个时刻,就必须通过应用归档重做日志和联机重做的方式进行数据库恢复。也就是说,先将数据库恢复到进行备份的那个时刻,然后再在数据库备份的基础上,通过应用重做数据而重现从备份时刻开始到故障发生之前这一段时间中所有的数据修改操作,从而将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发生之前的状态。

2.2 数据安全的因素分析

曾有一位计算机专家说过,系统灾难的发生,不是是否会,而是迟早的问题。造成系统数据丢失的原因很多,有些还往往被人们忽视。正确分析威胁数据安全的因素,能使系统的安全防护更有针对性。一般,导致系统失效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系统物理故障

主要是系统设备的运行损耗、存储介质失效、运行环境(温度、湿度、灰尘等)对计算机设备的影响、电源供给系统故障、人为的破坏等。

(2)系统软件设计的缺陷

现今操作系统环境和应用软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软件设计上的缺陷也会造成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另外,版本的升级、程序的补丁等都会对系统造成影响。

(3)使用人员人为失误

由于操作不慎,使用者可能会误删除系统的重要文件,或者修改了影响系统运行的参数,以及没有按照规定要求、操作不当导致系统失灵。

(4)自然灾害

首先,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具有较高的自然灾害发生率,如地震、严重的洪涝灾害等。其次,火灾也是一大隐患。火灾的发生概率要比自然灾害高得多。一般来讲,一个大型城市每年平均都会发生几百起火灾事故。虽然灾害与其他因素相比发生的频率并不高,但这样的灾害只要发生一次,就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麻烦。

3 数据存储备份和恢复的现状

3.1 目前,银行业内数据存储备份和恢复存在如下问题:

其一,目前的系统备份有着和目前的竞争环境不适应的地方。首先,每天的备份均采用手工将数据导出的方法进行,这种备份方式当出现流带问题或数据库系统崩溃时,恢复将耗费很多的时间,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恢复,这将导致整个业务系统的瘫痪。

其二,在非工作时间如果系统意外宕机,必须由系统工程师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系统的重启和恢复,由于路途耽误,到达现场后再进行启动恢复将耗费很多时间,这将对业务造成很大的影响。

同时,现存备份方式存在如下隐患:

第一,由于生产用机不能停机,使开发和测试用的数据和生产数据卷无法完全分离开来,开发系统影响生产系统的性能,生产系统的安全性无法保证。由于开发过程无法完全使用真实的生产数据,因此新开发的应用程序无法具有更高的代码质量。备份速度慢,不能适应数据量的增长。

第二,不少的系统管理员每天都在做着同一样的工作― 对数据进行备份。一旦哪一天疏忽了,而这一天系统又恰恰发生了故障,需要进行数据恢复,那么此时就无能为力了。由于整个备份工作完全依赖于系统管理员手工完成,备份无法保证规范性和高可靠性。一方面,日复一日的备份工作加重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另一方面,由于是手工作业,数据备份的质量更多地依赖系统管理人员的自觉性,由于出差、生病等各种原因,都可能造成备份工作的疏漏。有时,还可能发生失误,如误将有用的磁带内容覆盖了。

3.2 ORACLE备份与恢复的基本策略

在开始创建数据库之前就应该考虑如何指定备份策略,以保证数据库在发生各种故障时都可以得到恢复,尤其是针对介质故障的情况,如果在创建数据库之前没有考虑到备份策略,那么根本就无法应付类似硬盘损坏这样严重的介质故障。在建立备份策略的时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操作系统的资源配置、数据库系统的运行要求等都会对备份的策略产生重要的影响。Oracle数据库作为数据库领域的主流数据库产品,其备份准则与策略如下:

如果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那就是“冗余”。为ORACLE数据文件、控制文件以及重做日志文件建立的备份可以统称为数据库的一个“冗余集”。

ORACL 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采用了如下的黄金法则:存储冗余集的硬盘或其他介质,应当独立于存储数据文件、联机重做日志文件以及控制文件的硬盘或其他介质。通俗地讲,所谓法则就是不要把备份的数据和系统当前的正在使用的数据放到同一个位置上。遵循这个法则,就能够保证即使存储当前的数据库文件的硬盘发生损坏,也不会影响到恢复数据库所需的备份文件,这样数据库仍然是可恢复的。

由此可知,一个产品化的ORACLE数据库至少要求使用两个硬盘:一个硬盘用于存储冗余集(应当通过ORACLE的复合功能将联机重做日志文件以及控制文件复合到这个硬盘中),另一个硬盘用于存储当前的数据库文件。

4. 银行系统备份与恢复方案实现

4.1 利用BCV卷进行快速数据备份

银行需要全天24小时运作,这给的备份工作留下的时间微乎其微,而随着银行的进一步扩展,可供备份的时间将会更少。

BCV ( BusinessContinuanceVolume,业务连续性卷)是EMC存储上的一块空间,利用BCV卷可以对STD(Stand volume)标准卷进行快速的数据备份。BCV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将ORACLE数据库系统和EMC的设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对BCV生成的备份数据有三个方面用途:

(1)用于数据库崩溃时进行数据的恢复,由于每天进行的BCV卷是ORACLE数据库在每天某个时间点的物理备份,如果数据库崩溃后需要进行恢复,就可以利用该BCV卷加上archive log进行恢复。由于有当天的数据库物理全备,所以可以对数据库进行快速的恢复,以减轻对业务的影响;

(2)将备份出来的数据分流到其他机器上进行报表的分发和处理,以减轻主机的工作压力,使交易能够正常进行;

(3)用于程序的测试,由于数据是最近的生产数据的全备份,可以给程序测 提供全真的环境,这样测试出来的程序有很大的实用性。

要完成基于ORACLE 的BCV联机备份,需要两个步骤,第一步是BCV的建立,第二步是BCV的分离。建立BCV是为了得到数据,而分离BCV,则是为了使用数据。BC V一旦建立,就使图中R1及R2的STD卷和BCV卷处于同步状态。处于同步状态时,STD卷所作的一切更改均同步到BCV上,而且这种镜像过程非常快,对于数十GB的数据量来说,在10分钟之内均可完成,一旦分离,就可以得到一个数据库的物理全备,该物理全备可用于数据库测试和恢复。

利用EMC公司的BCV工具对硬盘或逻辑驱动器进行的镜像,即将当前的数据库系统数据精确地复制一份到其它设备中,然后通过分离镜像的方式就可以得到一个独方的与当前数据库完全相同的备份。

4.2 利用SRDF建立容灾系统

利用磁带拷贝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是最常见的传统灾难备份方式。这些磁带拷贝通常都是按天、按周或按月进行组合保存的。使用这种方式的数据拷贝通常是存储在盘式磁带或盒式磁带上,并存放在远离基本处理系统的某个安全地点,不过,从使用磁带拷贝方式进行的系统备份和恢复过程可以看出,基于磁带拷贝方式的传统灾难备份方式存在明显缺陷,越来越不适合用户不断发展的业务系统的需要。

为满足当前业务需求,我们选择了EMC的高端智能存储系统使用SRDF技术规划。SRDF技术是EMC公司Symmetrix存储系统用于保护本地数据的磁盘镜像(RAID-1)技术的一种发展。EMC SRDF解决方案是基于存储系统的智能解决方案,与主机的操作类型及应用无关。使用SRDF时,其数据保护机制与服务器CUP、HBA、IO卡及应用处理程序无关,不占用服务器的资源,同时,可自动保护任何服务器类型和任何操作系统中的数据。同时,该智能存储平台,通过优秀的CACHE算法使数据尽可能使用CACHE I/0操作替代硬盘I/0操作,将对整个系统硬件性能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

SRDF有如下特点:

SRDF的运行完全独立于主机和主机操作系统,不额外占用任何主机CPU、主机通道和网络资源,且支持几乎所有主流商用主机配置,SRDF是目前较为成熟的远程实时容灾热备份解决方案。

由于EMC SRDF方案中只要求企业存储系统之间直接互通,无需对应用作任何修改。系统在进行容灾切换时,只需几条命令即可,整个切换过程简单,对网点用户透明。SRDF还支持备份现场到生产现场的恢复(Restoration )。

使用在线的、独立于主机的镜像数据解决方案,将生产站点数据复制到一个或多个物理上独立的目标Symmetrix系统,而勿需考虑位置的远近。提供的能力包括:同步和异步远程复制,将数据快速地从源卷传输到位于灾备中心的远程卷。并且能彻底改变传统的白天营业,晚上备份的工作方式。当数据中心运行中断时,SRDF可以在几分钟内从镜像目标获得数据,恢复系统的运行。另外,SRDF可以实施数据在不同环境间的实时有效复制―无论这些环境相距远近。

采用EMC智能存储系统的SRDF远程磁盘镜像技术等作为数据备份技术,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之间通过直连光缆实现数据备份通道,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通过广域网的IP协议相连接。

5 结束语

论文首先对数据库系统的备份和恢复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结合某银行系统的综合业务系统的需求,通过ORACLE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并利用EMC的BCV,对综合业务系统的备份和恢复进行了开发。并阐述了数据备份和恢复的重要性,由于数据的重要性,许多大的企业和单位都将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随着数据备份和恢复的发展,今后的发展前景将十分的广阔。

参考文献:

[1]王海亮.精通Oracle10g备份与恢复[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滕永昌,高杨.Oracle数据库系统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孟小峰等.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J].软件学报,2004(15),12:1822-1836.

[4]赵广利,赵焕忠.基于Oracle数据库安全管理技术的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36),4:98-99.

备份技术论文篇10

一、高级会计师申报条件

申报高级会计师的基本要求,包括政治思想水平,这里不再敷述。另外还需要达到学历的基本要求,各地方的要求都会存在一些差异,但一般定为本科以上学历。如为专科,或相当于专科学历,甚至更低学历,申报评审会比较困难,除非在从业资历和工作实绩方面特别突出,才有机会获取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

申报高级会计师应附资料:(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4份(不得用复印件、打印件);(2)《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一式30份,由推荐单位填报,要求统一使用“A3”复印纸并打印;(3)破格晋升人员要填写《破格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批表》一式两份;(4)获得中级职称之后的个人业务工作总结一份;(5)学历、专业工龄证明、资格证书及文件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书、获中级职称以来的获奖及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等证书的复印件各一份;(6)全国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书复印件一式2份。如职称外语考试不及格,应填写《外语成绩审定表》一式2份,并附准考证原件;如属计算机免试者,应填写《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审核表》一式2份,并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7)获中级职称以来的专业论著、译作、论文和反映工作业绩的总结、调研报告、经济可行性研究或复核报告、起草的规章制度等原件或复印件各l份。(8)近三年的专业技术职务历年任期考核材料各1份。(9)二寸彩色近照一张,照片背后用铅笔注明姓名。(10)所有送审材料的清单1份。所有材料必须真实、可信,各种复印件证明材料应经单位人事部门(或人才交流中心)和主管部门的人事部门审核确认;有关的证明复印件经与原件核对后要签署“与原件相符”的意见,由原件核对经办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二、高级会计师考试内容

(一)外语(也包括日语等小语种) 主要考核语种是英语――职称综合英语B级。其考试内容难易程度相当于四级,但不考听力,也不考写作,只有选择题。考题大多为阅读题,只有少量的语法题。如果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经过较好的准备,通过该测试一般不太困难。试卷上有一定比例的考题是辅导教材曾出现过的内容(约40%左右),考试的时候还可以查字典。考试及格的比例相对比较高,合格率将近70%。

(二)计算机(A级) 计算机能力测试共可选考三个内容(模块),大部分考生选择《Word》,《网络基础知识》和《会计电算化》(用友软件),其中《会计电算化》是必选模块。该项考试只要充分准备就可以通过,可以说比较简单,通过率较高。

(三)高级会计实务考试 该考试是新设考试科目,主要是针对高级会计师评审中,主观评判的份量过重,而考试考核的内容占比较轻,受到大量的质疑而采取一项举措。2003年在浙江和湖北两省试点,2004年扩大至北京市、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海南省、四川省、重庆市、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6个地区进行试点,现已全面实施。主要考核应试者运用会计、财务、税收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对所提供的公司相关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从考试的内容看,难度适中。对于平时重视学习,尤其是参加过CPA考试的人员相对而言比较容易通过。

三、其他形式考试

各地也可以组织申报高级会计师评审的人员进行一些相关的测试,如上海进行人机对话测试,该测试没有规定范围,所以也无法专门准备。评高级会计师除了各个科目考试外,更重要的是论文和资质。可以说,考试、论文和资质是评判高级会计师的三大要素。

(一)论文要求 高级会计师评审有一项重要标准就是学术水平。学术水平主要参考在省市级以上刊物上所发表的论文。对于平时不做研究,很少动笔写文章的人而言,这的确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即便是写出文章,也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发表。全国财会类核心刊物有限,其不仅要满足财经院校研究生毕业的需要,还需刊登其他财务执业人员的文章。对一般的财会人员而言,要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并刊登是不容易的。

如果要写出高质量的高级会计师论文,平时应做“有心人”,至少提前五年开始准备。多看所在工作单位订阅的财会杂志,了解其他人发表的文章所探讨的内容。积极参加会计学会这一类的协会,与会计学术界的人士多沟通交流。经常选择一些当前财务会计方面的热点研究思考,学习撰文分析热点问题并向财经杂志投稿。尽量不要涉及理论性过强的内容,以日常的工作实践作为论题比较好。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特点,写有自己企业特色的东西比较容易,也比较熟悉。而对于一些普遍性和理论性的热点,高校的教授和研究生关注较多,学术性较强,难以超越。应从考完会计师后就开始做论文的准备工作,即使论文被杂志录用,等待刊的时间也接近一年。同时,各地对论文的要求不太一样,但最低要求至少刊发两篇。确定了论文题目后,要利用网络和各方面的资源,尽量将内容相关的资料收集齐全,研究透彻,并进行深入思考,即使所写论文不被录用,对学术水平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