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4:36:12

报刊范文篇1

切实有效地开展报纸、期刊的审读工作,是提高报刊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出版管理重要方法。其任务是通过审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报刊出版领域的指导地位,保证报刊出版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及时纠正和处理报刊出版中出现的政治错误,把握报刊的整体格调和思想倾向,提出有关改进报刊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督促报刊出版单位不断提高出版质量和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我市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为此,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工作导向,进一步宏扬主旋律,提升新闻出版工作引领能力和水平;掌握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基本原则,积极改进办报刊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报刊的综合质量和业务水平,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进我市国际性海滨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审读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审读的范围是正式报纸和期刊,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类、经济类、文艺类等江苏省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

审读的主要内容是:

1、报纸、期刊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否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是否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报社、期刊编辑部是否坚持原定的办报、办刊、办社的宗旨和方针。

3、报纸、期刊的出版是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新闻出版法规和保密规定。

4、报纸、期刊刊载的重要新闻报道、理论文章、文艺作品是否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否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否能体现“三贴近”的基本原则。

5、新闻报道、图片是否能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是否有严重失实报道,出现严重失实报道后是否及时公开更正,并采取善后措施。

三、建立健全审读制度

严格执行审读制度,规范审读办法是报刊审读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1、建立定期送交报样刊样制度。各有关报刊社(编辑部)要及时定期送交报样刊样,其中,报纸一式十份于发行当日送达,期刊一式五份于出版后三日内送达,以便审读工作正常开展。

2、完善审读方式方法。把集中审读和分散审读结合起来,专题审读和综合审读结合起来,组织对报刊进行多视角的审读。

3、明确审读员职责。审读员要及时审读报刊,定期写出有份量的书面审读报告,一般要求报纸审读员每两个月至少1篇,期刊审读员每季度至少1篇。

4、定期编报审读报告。市新闻出版局将及时对质量较高的审读报告进行编发和交流,同时报送省报刊审读小组;报告既要有对报刊出版情况的简要判断,又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5、审读工作要进一步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对审读中认定的违规事实清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报刊,要严格依照规定,视情节轻重采取行政措施,对问题严重、事实清楚的,要及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四、加强审读队伍建设

不断加强审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审读工作的基本条件和关键因素。

要选用具有较高政治思想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作风公道正派,熟悉有关法规,学有专长,有审读能力,乐于审读工作,且身体健康的同志从事报刊审读工作。

报刊范文篇2

作为机关报类的派报刊将如何生存发展,笔者认为,还要从新闻的基本理论,从新闻规律和市场规律中去寻找答案,不断提高报刊质量,来求得生存和发展。

一、明确派报刊的定位。

派作为参政党,其主要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因此,派报刊的中心内容应是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中心,运用自己的优势,参政议政,参加国家各种形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活动,深入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所以,派报刊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的同时,要通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为各级政府建言献策,为群众排忧解难,对一些社会热点、焦点、难点,利用派的优势,提出高质量,前瞻性的建议。在百姓和政府之间架起一座理解和沟通的桥梁,为政府帮忙,替百姓排忧,促进社会安定。

二、遵循新闻规律,不断提高派报刊的宣传报道艺术水平。

报刊在体现对受众的指导性的同时,还应避免办得呆板乏味。报纸不生动活泼,不吸引人,同样没人愿看。因此,派报刊应从提高宣传报道艺术水平上下手,增强报纸可读性。

1.突出派报刊的独特视角。

今天的独家新闻概念已经发生变化,不仅意味着“第一时间”,还意味着独家观念,独家视角,独家方法,而这正是派报刊努力发挥自己特色的地方。派报刊要特别善于从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三者结合上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角度,挖掘新闻资源的新意和独特视角。

2.让受众“吃饱”、“过瘾”,全面充分确定受众的信息需求。

派报刊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从时效性上,以及趣味性上无法与综合类日报、晚报、都市报,相比,但派报刊可以从充分满足受众多方面信息需求方面展示自己的优势。要做到这点,需要做好两个饱和度:(1)信息饱和度:从新闻信息的背景过程、结果、影响、前景、意义,后续发展,社会各界的不同看法,专家学者的评估等方面从参政议政的角度展示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深度。(2)感情饱和度代替读者抒发感情,说读者的心里话,通过开辟《读者之声》栏目,让读者自己说话,发表意见,抒发感情,以增强媒体和受众的交流,激发受众的积极参与意识。

3.发挥言论“轻骑兵”的作用,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

派参政议政的内容十分广泛,大到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小到一般百姓的日常生活,可谓无所不包。派成员一般素质较高,忧患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感也很强,因此在参政议政过程中会发现不少问题,并能提出高水平的建议和观点,给言论这种文体提供丰富的材料。

派报刊要善于对当前形势和中心工作,从中共中央有关精神和实际情况的结合点上发现并提出迫切、新颖的论题,善于从方针,政策的贯彻过程中去洞察矛盾的新苗头,尤其善于关注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不正确的,阴暗的、落后的、消极的,违背中共中央精神和人民利益的思想、言行进行批评和揭露,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三、发挥派报刊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特色

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派的重要职责,自然也是派报刊的主要内容,这是与其他报刊相比较而独具的优势和特色。派报刊应不断开掘和发挥这一优势特色,这也是派报刊与其他报刊竞争的基础和资本。

派报刊的优势包括:

1.派成员绝大多数是中高级知识分子,有许多是在各个领域中的旗帜性人物,有众多的院士,专家、学者和各类专业人才,有众多的各级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各种形式的监督员、人民建议员、信息员等。他们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因而具有很高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能力。

2.新闻资源优势

派中的各级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各种形式的监督员、建议员、信息员以及一些在政府部门任实职的派成员,他们在参政议政,协助政府开展各项工作中,广泛深入地进行社会调查,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政策水平,理论水平,以及丰富社会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每年仅就各级政协、人大代表和各派提供的成千上万的党派提案、调查报告,以及各种信息、建议中,既有对国家重大问题的高水平、深层次的理论探讨,也有关系百姓日常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建言献策,内容十分广泛、丰富、深刻,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当丰富庞大的新闻资源。

四、派报刊也要增强读者意识和服务意识。

媒体的竞争最终是对读者的竞争。派报刊要适应市场经济,走出一条新路,一定要调整读者的定位。

派报刊要依据自己的定位,确立自己的受众对象,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满足自己的受众对象才能占有一定的市场。由于派报刊的特点,它的读者群不同于其他报刊。读者群大致分为三个层次:1.广大派成员;2.广大知识分子;3.一般普通读者。

派成员和知识分子是派报刊的主体读者,因为派成员就是知识分子,无论是派中的知识分子,还是一般知识分子,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对国家大事有积极的参与意识,忧患意识。他们关注社会问题,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愿望。因此,派报刊要研究分析这个主体读者群,充分地、全方位地,多方面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报刊范文篇3

《中国共青团》杂志、《**》、《**》杂志和《**报》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思想舆论阵地,在传达上级精神、指导基层工作,以及团结、教育、引导、服务青少年和推动团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日,团市委对团内报刊的发行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为了切实做好明年团内报刊的发行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发行工作的重要意义,确保发行任务圆满完成

各级团组织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团内报刊发行工作当作推进团的工作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克服困难,采取措施,努力实现提高发行数量的目标。要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充分挖掘资源,多渠道筹集订阅报刊经费。要在抓好团内普遍征订的同时,突出重点,发挥各级命名的“青年文明号”集体、各级“五四红旗团组织”及创建单位的骨干带头作用。要积极探索新的征订、发行思路和渠道,不断拓展新领域,扩大读者群,为本单位领导及图书馆、资料室订阅报刊,鼓励团员青年个人订阅。各级团组织表彰先进个人和青年集体,可以把赠订团内报刊作为基本奖励手段。

二、征订办法

报刊范文篇4

关键词:JAVA;SQLSERVER2014;报刊订阅;管理系统

一直以来,大众订阅报刊都是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进行管理报刊的订阅,这种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存在着很多缺点,比如,效率太低,保密性差,且随着订阅周期的变化及订阅人数的增加,将产生的大量的订阅记录和无用的数据文件,对于管理员进行归类整理等操作时很不友好,并且对于报刊订阅信息的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难题。本系统的开发目的就是为解决人工管理报刊订阅的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对数据库的操作实现智能化的管理报刊订阅等问题。

1开发环境

(1)开发语言:JAVA;(2)开发工具:Eclipse2020-06、SQLSERVER2014数据库;(3)操作系统:Windows10;(4)数据库版本:SQLSERVER2014。

2数据库设计

(1)管理员表:Login(UName,UPassword)其中(UName,UPassword)为主码。(2)用户表:Customer(Cid,Cname,Phone,Address)中Cid为主码,Cid,Cname,Phone,Address约束为非空。(3)报刊表:Diretory(Did,Dname,UnitPrice,Ifo)中Did为主码,Dname,UnitPrice,Ifo约束为非空。(4)订单表:OrderDetail(Ono,Did,Cid,Quantity,Qishu,UnitPrice,Total,Odate)其中(Ono,Did)为主码,Cid和Did分别为外码(参照分别为Customer(Cid)和Diretory(Did)),Quantity,Qishu,UnitPrice,Total,Odate约束为非空。

3模块设计及E-R图

(1)主界面:该界面为管理员登录模块,管理员可通过本界面验证登录报刊订阅管理系统;(2)报刊管理模块:该模块负责展示目录中的报刊信息,可实现报刊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按报刊编号或报刊名称查询)等功能,用户可通过此模块查看报刊的报刊编号、报刊名称、报刊单价、季度订价、备注信息等信息;(3)订单管理模块:该模块负责展示已存在的用户订单信息和订单统计,具体功能可实现订单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可按订单编号查询)等功能,用户可通过此模块查看订单的编号、报刊编号、用户编号、订阅数量、订阅期数、报刊单价、订单总价、订单日期等信息;(4)用户管理模块:该模块负责展示用户的基本资料信息,包括用户编号、用户姓名、用户地址、用户电话等,管理员可实现对用户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可按用户编号或用户姓名查询)等操作;(5)管理员账号模块:该模块可实现增加和删除管理员的功能,在进行操作前需输入管理员账号及密码验证管理员身份,验证成功即可进行操作;(6)系统模块:负责介绍本系统,用于后期系统的推广和维护。

4系统功能实现及详细设计系统功能结构图如图2所示。

4.1系统功能实现

(1)登录模块设计:用户通过数据库连接,对管理员账号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验证成功后方可进入报刊订阅管理系统主界面。(2)主界面设计:管理员验证成功后可进入报刊订阅管理系统主界面,此时可查看菜单栏上分布着各项管理功能包括报刊管理模块、订单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账号管理模块、系统模块;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具体操作的模块。(3)报刊管理界面:进入报刊管理界面后可以看到界面上方的五个模块,分别是添加报刊、删除报刊、修改报刊、按名字查询报刊、按编号查询报刊。同时在下方会显示目前所有报刊的信息(报刊编号、报刊名字、报刊单价、备注信息等),管理员可在对报刊信息进行操作后在下方信息展示栏中查看更新后的报刊信息。管理员在添加报刊时需输入报刊编号、报刊名字、报刊单价、备注信息,数据库会根据输入信息对已存在的信息进行判重,如果重复则插入失败,否则插入成功;在删除报刊时需输入所要删除报刊的编号首先进行查询该报刊是否存在,如果该报刊存在则可进行删除操作,否则无法删除;在修改报刊时也需要输入报刊编号进行判断该报刊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可以修改该报刊的信息,否则修改失败;查询报刊功能分为两部分,可以根据报刊名字查询,如果报刊存在则可以看到该报刊的所有信息,也可以根据报刊编号进行查询。(4)订单管理界面:进入订单管理界面后可以看到界面上方的五个模块,分别是添加订单、删除订单、修改订单、按订单编号查询订单,同时在下方会显示目前所有订单的信息(订单编号、报刊编号、用户编号、订阅数量、订阅期数、单价、总价、下订日期)。管理员在添加订单信息时需输入相关订单信息,数据库会对订单信息进行判重,如果重复则插入失败,否则插入成功;在删除订单信息时需输入订单编号查询该订单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无法删除,修改功能同理;订单查询功能也需输入订单编号进行查询,如果订单存在则会显示订单所有信息。(5)管理员界面:展示管理员基本信息,可实现增加和删除管理员的功能,在增加或删除管理员的时候都需输入管理员账号及密码进行验证。(6)系统管理界面:介绍本系统基本功能。(7)退出系统:当前用户可手动点击退出按钮来安全退出系统同时系统将自动保存本次登录更新的所有信息。

4.2数据库索引、存储过程、触发器等结构的设计

(1)创建视图:输入用户姓名,可以查询该姓名所对应的成员的订阅日期、姓名、地址、订阅的报刊名。CREATEVIEWviewsASSELECTCustomer.Address,OrderDetail.Odate,Diretory.Dname,Customer.CnameFROMCustomer,Diretory,OrderDetailWHEREOrderDetail.Did=Diretory.DidANDCustomer.Cid=OrderDetail.Cid;(2)创建存储过程pro2:功能是向Diretory表添加一条记录,该记录各字段的值是在执行存储过程时给出的相应参数值。USEmagazineCREATEPROCEDURE[pro2]图2系统功能结构图(@Did[Varchar](10),@Dname[Varchar](20),@UnitPrice[Float](8),@Ifo[Varchar](50))ASINSERTINTODiretory(Did,Dname,UnitPrice,Ifo)VALUES(@Did,@Dname,@UnitPrice,@Ifo)GO(3)创建DELETED触发器:当从表中删除报刊信息时,检查status属性的状态,如果为“1”则不允许删除,否则可以删除。(‘该报刊信息不允许删除!’,16,1)ROLLBACKTRANSACTIONENDELSERAISERROR(‘成功删除!’,16,1)GO(4)创建带返回值的存储过程进行查询:创建一个带有1个输入参数、3个返回值的存储过程return1,其功能是:接受外部传入的成员号Cid,在数据表Customer中查找成员信息,然后输出成员的的姓名、电话和地址。USEmagazineCREATEPROCEDUREreturn1(@CidVarchar(10),@CnameVarchar(20)OUTPUT,@PhoneVarchar(15)OUTPUT,@AddressVarchar(50)OUTPUT)ASSELECT@Cname=Cname,@Phone=Phone,@Address=AddressFROMCustomerWHERECid=@Cid(5)使用T-SQL创建一个带有输入参数,并使用集聚函数的存储过程进行查询。创建存储过程,分别查询订阅n种报刊的人员名单,要求显示姓名。其中,n作为输入参数在执行系统存储过程时给出。订阅'+convert(varchar(5),@num)+'种报刊的成员姓名:'SELECT姓名=(selectCnamefromCustomerwhereCid=OrderDetail.Cid)fromOrderDetailGROUPBYCidHAVINGCOUNT(*)=@num测试存储过程:。

5系统优缺点

5.1优点

(1)为确保后期软件的实用性及可维护性,本系统在编写代码时严格按照框架进行标准化设计,代码模式一致性较强。(2)在建立数据库时严格考虑各表之间的关联,建立合理的索引结构和外键约束,删除不必要的代码冗余部分,实现数据库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3)界面友好简单,功能方便实用,对于管理员来说易上手,真正提高管理的效率。

5.2缺点

(1)数据库设计时实体的属性数量不够多,系统操作有局限性。(2)各表之间建立的外键约束不够多,建立的索引数量较少,组合查询功能少。(3)在连接数据库进行操作时,事务处理的操作较少,易造成数据操作失误。(4)系统在登录界面并未为普通用户设置登录接口,因此普通用户无法自行登录系统查询信息,这虽然保护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统一性,但缺少了用户自行查询和订阅的模块,损失了系统的普及性,有利有弊。

6结束语

报刊范文篇5

今天的会议是县委研究决定召开的,目的就是把中央、省、市党报党刊征订发行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下去,对全县年度党报党刊征订发行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刚才,县委宣传部和县邮政局对征订发行工作做了具体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我都赞同。下面,我代表县委讲几点意见:

一、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重点党报党刊征订发行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进一步加强党的执行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对舆论工作的领导,牢固占领舆论阵地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党报党刊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做好征订发行工作,增加发行量,扩大待复盖面。长期以来,党报党刊大力弘扬主旋律,充分展现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业绩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大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广泛传播现代科技文化知识,为促进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做好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也是新形势下巩固党的思想阵地,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大力弘扬正气的现实需要。当前,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任务。从国际上看,虽然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分化、西化活动始终没有停止,渗透和反渗透的斗争仍然存在。从国内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等方面不断趋于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也不断发生变化、调整,致使一些人的思想产生混乱,甚至错误,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趁虚而入。面对这些变化,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党报党刊的重要地位,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切实做好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

二、巩固报刊治理整顿成果,为重点党报党刊发行提供有力支持

去年7月以来,中央和省、市委分别下发文件,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的问题,报刊散滥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为重点党报党刊征订发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河北日报》、《日报》等重点党报党刊影响力不断扩大,发行量稳步上升。为巩固报刊治理成果,防止出现反弹。最近中央和省、市分别下发了文件,对重点党报党刊和其它报刊的征订范围,发行渠道等又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优化了重点党报党刊的征订发行环境。但从我县来看,一些单位的领导同志对上级精神的把握还不够全面,不够准确,部分同志仍存在错误认识,要尽快加以纠正。在报刊征订发行工作中,各级各部门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治理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既是为了进一步规范报刊发行秩序,也是为了减轻农民和基层的负担,都是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手段。二是要正确处理好重点党报党刊通过组织渠道发行与通过市场渠道发行的关系。重点党报党刊肩负的重要政治任务决定了其征订发行工作的特殊性,走市场化的发行渠道是一个趋势,但是在现阶段做好重点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还主要通过各级党的组织,依靠行政手段,以有效的方式、方法来完成。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重点党报党刊的征订任务顺利完成

年度党报党刊征订发行工作的重点仍然是《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河北日报》、《共产党员》杂志、《日报》7种。近年来,我县重点党报党刊征订发行的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因各乡镇、各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党报党刊的发行也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有的乡镇连续几年发行情况不错,也有部分单位与任务目标差距较大。在今年的征订发行工作中,希望经济条件较好和发行工作比较好的单位和部门,要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在今年的发行工作中做到总量稳定,为全县完成征订任务做贡献。经济条件较差和发行工作不够得力的单位和部门,要认真查找差距和不足,改进工作,力争今年的发行数量有所突破,做到稳中有升,不拖全县后腿。

年度党报党刊的征订发行工作,要注意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党报党刊征订发行工作的宣传力度。各级各单位要全面传达和贯彻上级精神,宣传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时召开会议,定期进行调度,督促任务的落实。同时对好的典型,好的做法要及时予以宣传报导,营造良好的发行氛围。二是要认真落实公费订阅报刊的种类和范围。中央和省、市委文件对允许公费订阅报刊的种类和范围进行了限定,各单位要严格落实。乡镇以上机关单位和领导干部用公费和党费订阅报刊的,未订足重点党报党刊之前,不得订阅其他报刊。村级党支部、乡镇中小学校报刊订阅实行限额制以后,核定的款额必须首先保证重点党报党刊,没有完成重点报刊征订任务的不准订阅其他报刊。三是要落实使用党费订阅党报党刊的规定。按照上级有关精神,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门要共同研究制定用党费订阅党报党刊的具体办法,拿出适当比例的党费用于订阅党报党刊。四是要积极倡导社会力量订阅党报党刊赠送贫困村、困难企业和中小学校,做好文化扶贫。五是要切实加强对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领导。按照市里的要求,今年县委继续把党报党刊的征订指标直接下达到各党委,由各党委负责征订。各级党委的一把手作为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过问,组织得力人员做好党报党刊发行的宣传、发动、协调和征订工作,制定周密的征订发行计划,支持和帮助有关部门解决在党报党刊发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离休干部的单位和部门,一方面要保证离休干部的征订费用,另一方面要专款专用。县委宣传部已将离休干部订阅《日报》指标分解到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落实。县直机关党委征订发行任务较重,要严密组织,加大力度,所属各支部各单位要认真配合。六是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全县党报党刊征订工作要求12月20日前完成,有效时间只有一个半月,县委宣传部、组织部、两办督查室等部门要加强对党报党刊征订发行工作的督促检查,既要解决重点党报党刊征订发行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发现其它报刊是否存在乱摊派乱发行问题。对发现问题,该曝光的曝光,该通报的通报。县委宣传部要及时掌握和通报各单位党报党刊征订进度。同时,还要特别强调一下,《日报》是市委、市政府的机关报,各单位要更加重视,确保完成任务。

报刊范文篇6

关键词:报刊产业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报刊的种数、发行总量、广告收入等大幅攀升,报刊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形成,报刊产业的经济实力正在不断增强。不过,报刊产业也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问题。因此,报刊产业的发展应更重视战略规划,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报刊产业无可替代的地位

当世界上第一台电视问世时,有人曾悲观地预测报刊时代即将终结。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的菲利普·迈尔教授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甚至给出了时间表:“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但事实上,即便现在网络都已普及,报刊依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日本《读卖新闻》2006年10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90%的人认为报纸是最值得信赖的信息来源。在多媒体时代“需要报纸”或“相比电视更偏爱报纸”的受访者所占比例合计高达92%。针对报纸在报道中是否注重保护个人隐私进行了调查,结果78%的人给出了肯定回答。在日本,每1000名成年人中就有634人每天都购买报纸。《读卖新闻》发行量高达1000万份。这说明,即使在互联网日渐普及的情况下,大多数日本民众还是把读报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从国外报刊产业数据资料来看,办刊业具有重要的地位,仍然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2003年,世界报业协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年会上表示,全球范围内报纸订阅量虽有所下降,但零售额仍上升5%,每天有超过10亿读者阅读报纸。全球五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曾发表的《2001-2005年世界娱乐业及传媒业展望报告》认为,美国、加拿大、欧洲、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的报刊市场将年平均增长4.9%。越来越多的欧洲、亚洲、美洲报业对传统的报业战略进行调整,发行量和赢利持续增长。

从我国报刊产业的主要指标看,报刊产业的发展也处于上升阶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09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937种,平均期印数20837.15万份,总印数439.11亿份,总印张达1969.4亿印张,定价总金额为351.72亿元。全国共出版期刊9851种,平均期印数16457万册,总印数31.53亿册,总印张166.24亿印张,定价总金额为202.35亿元。报纸和期刊的定价总金额相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0.62%和7.96%。据统计,2010年,我国报纸广告收入达381.5亿元,同比增长2.98%;期刊广告收入达32.2亿元,同比增长6%;报刊广告总计达413.7亿元,在全国广告营业额2340.5亿元的总份额中占17.68%。可见,我国大多数受众仍然非常重视报刊媒体,把阅读报纸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二、报刊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报刊产业体制改革较慢

随着报刊产业市场化运作的深入和竞争环境的改变,报刊产业管理体制对于报刊产业市场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行政的过多参与,导致报刊主体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大打折扣。报刊产业市场至今仍有较深的计划经济痕迹,对报刊产业的刊号、编制、投资、购并等方面控制过严,政府的审批和管理政策不够明晰,造成我国很多报刊缺乏创造力,从内容到形式,同质化都极其严重,而很多社会资本无法大举进入报刊产业。

(二)报刊产业竞争过度与无序竞争

我国报刊产业进入到了竞争环境,但竞争并不规范,出现了竞争过度与无序竞争。竞争过度在报刊产业竞争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打价格战。同时,报刊产业市场秩序混乱,竞争无序。如虚报发行量问题,有的报刊发行量虚报数倍。因为缺乏权威的数据调查机构,有些报刊还以国外一些社会组织评审的并不真实的名次来招揽受众。在这种情况下,广告主也无法准确判断广告效果。另外,报刊市场存在着很多没有刊号而发行的期刊以及很多鱼目混珠打擦边球的报刊。

(三)报刊同质化严重,定位趋同

报刊内容的同质化,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南京、武汉、杭州等地都表现得非常突出。大多数报刊版面趋同,风格类似。对相同题材的报道趋同率高达40%以上,定位趋同问题也非常明显。尤其是都市报,读者定位都是市民,如北京的《北京晨报》、《北京晚报》,西安的《华商报》、《三秦都市报》、《今早报》,杭州的《钱江晚报》、《都市快报》、《青年时报》等,定位都没有明显的差异。很多报刊清楚自己的广告主是谁,却不知道自己的受众是谁,更没有明晰而准确的报刊定位。

(四)报刊企业规模不大,实力较弱

我国报刊产业市场化运作后,各地都建立了企业化运作的报业集团和出版集团。与全球知名传媒集团巨额的广告收入和现金流相比,我国的报刊企业规模较小、实力单薄。与法国最大的出版集团相比,该集团期刊广告年收入远高于于我国所有期刊广告收入的总和。与日本相比较,日本期刊总印量在30亿册,但按人均计算是我国人均期刊拥有量的10倍。日本讲谈社期刊年广告收入约为300亿日元,是我国期刊广告收入的1.4倍。除了规模不大,由于外部体制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报刊企业还未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导致报刊企业发展活力不够,效益不佳。

(五)广告收入所占比重过大,资本运作能力较弱

我国报刊产业的广告收入所占比例要大于西方报刊产业,而一些报刊衍生产品、多元化经营的收入要低于西方传媒。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过大,增值业务少,导致报刊产业收入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报刊产业在广告产品提供方面也缺乏有创意的广告计划,在价格、渠道、市场推广、商业合作方面的谈判能力不强。

三、报刊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

如果说报刊产业第一轮的发展是靠政府洗牌的话,新一轮的发展将更多地靠市场推动。我国报刊产业需要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尽快构筑适应市场的运营机制,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政府主管部门应积极转变管理方式,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促进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报刊组织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让市场在报刊组织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我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深化公益性报刊和商业性报刊的管理办法,落实报刊组织的退出机制。推进报刊企业的公司化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塑传媒市场主体。

(二)运用资本运作战略,实现规模扩张

全球传媒产业已开始迈进一个全新的资本时代。通过适度的资本运作,不仅能够为报刊产业带来低成本外部融资,满足资金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报刊产业资本的低成本扩张与增值,改善资本结构,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借助资本运作,很多报刊实现了规模扩张。由于当前报刊产业竞争具有很强的商战性质,更加表现为实力的较量。报刊组织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品牌优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大胆吸收社会资金的投入。报刊产业要逐步摆脱以往对自有利润和银行信贷的高度依赖,打破单一渠道融资格局,广泛拓展上市融资、引进境内外基金、信托融资、合作开发融资等多种渠道。(三)运用差异化竞争战略,增强核心竞争实力

美国品牌研究专家大卫·艾克认为:“什么样的信息最能体现差异化,就最吸引目标市场。”差异化能让受众产生有效的认知,进而产生阅读偏好。核心竞争力是报刊品牌独特的竞争能力,它必须有助于实现受众所看重的品牌核心价值。从长期来看,报刊组织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应立足于在追求受众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向受众提供优于竞争对手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为受众所看重的剩余价值的能力。这种差异化优势由于体现了受众价值导向,难以为竞争对手所模仿。

(四)运用多角化经营战略,改善收入结构

多角化经营战略属于开拓发展型战略,是报刊组织在现有经营状态下增加市场或行业差异性的产品或产业的一种成长方式。报刊组织运用多角化经营战略,可以分散风险,提高经营安全性,改善报刊产业广告收入比重过重的问题,更有利于其向前景好的新兴传媒行业或相关产业转移。以经营理念为指导,实现办报、发行、广告、拓展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不少行业有互相促进的作用,通过多角化经营,往往可以达到促进报刊产业务发展的作用。位居日本印刷出版业首位的大日本印刷公司,在经营主业印刷业的同时,把业务扩展到包揽国际体育会议筹备、承办全国性产品展览、代客市场调查、情报服务等方面。这些新业务离不开印刷。这些新业务,不仅提供了年递增率10%—20%的收入,而且使公司原需补贴的一些印刷部门扭亏为盈。

(五)跨媒介、跨行业、跨地区发展,增强企业实力

报刊范文篇7

网络报刊是基于互联网,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传输,用户在终端设备上读取的连续出版物。它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兴盛于90年代中后期。1987年,位于美国硅谷的《圣何塞信使报》(SanJoseMercuryNews)首次将该报的内容送入初创阶段的因特网,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基于Internet的电子报纸,以此为标志开创了电子报刊和网络媒体的新纪元。随着万维网(WorldWideWeb)和浏览器的推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报刊上网形成浪潮,其中的弄潮儿有显赫的著名大报,也不乏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报。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到1994年底,许多国家和地区受制于因特网基础建设的水平,上网的报纸大多集中在美国,大约有几十家,全世界也不超过百家。1995年底,上网报纸迅速增至1000多家,其后一发不可收拾。网络报纸的数量发展之快,势头之猛,无不令人瞠目。目前美国网上报纸还在以近60%的增长速度在发展。据美国NewslinkAssociation统计,截止1997年底,全球上网的报纸总数已逾3600家。美报协(TheNewspaperAssociationofAmerica)统计报告,至1998年3月1日,全美1520家日报中已有近1/3的日报在互联网上开辟了网络版。同年底全美已有1/2日报上网。另据1998年10月初《美国新闻评论》杂志网站公布的数据表明,全球的网络报纸共计4295家,1998年底越升至4925家,近两年发展更为惊人,全世界在互联网上刊行的报纸早已突破万种大关。

网络报刊的起步与发展是以因特网为依托,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成长壮大的。由于受到20世纪9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报刊电子化的影响,中国报刊界也做出了积极反应。与英、美发达国家报刊电子化源起于一些不知名的小报社相似的是,首开我国报刊电子化先河的不是全国性大报,而是一家地方报纸——《杭州日报》。1993年12月6日,在当时中国尚未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情况下,《杭州日报?下午版》通过该市的联机服务网络——“展望咨询网”进行传输,尽管技术很有限,传播也不广泛,但它开启了中国报纸电子化的大门,意义重大。

1995年,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启动,“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即Internet骨干网和公用网的开通,向世人昭示中国已驶入互联时代。特别是“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和“中国科技网”(CSTNET)三网的于1996年相继开通,带动了中国互联网前进的脚步,同时也为中国报刊的电子化、网络化提供了技术条件,使报刊驶入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可能。

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电子版》捷足先登,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开播演示。成为国内首家在互联网上正式发行的电子日报。该报创立了一种全新的新闻媒介形式,每天上网文字1.5万字,其中中文1万字,英文5000字。通过国际互联网、中央电视台图文电视、全国电子信箱信息服务系统(CHINAMAIL)三大渠道向国内外传播,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

中国国内第一份上网的中文电子刊物是《神州学人》。(它的印刷版最早由原国家教委主管和主办的面向中国在海外留学人员的双月刊杂志,创办于1987年5月,1993年1月4日改为月刊。)该刊由原国家教委投资200余万元,于1995年1月12日正式在因特网上发刊,取名为《Chisa》(ChinaScholarsAbroad的英文缩写)。它的封面由五星红旗和醒目的“神州学人”字样组成。《Chisa》是一份与《神州学人》杂志同名而内容和形式完全迥异的网上中文期刊,属于文摘性新闻周刊,每周从国内几十种报刊中摘取最重要的信息,每周五通过“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国内最早的全光缆计算机网络,1993年12月主干网开通,1994年4月与Internet连接)送入国际互联网。仅在创办的第一年,直接订户就达3000多个,不定期阅读者在15万人以上。《Chisa》在保留《神州学人》作为国内唯一的留学生刊物特点的同时,博采国内外报刊之精华,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以其在国内电子刊物中的首创之举和先进、快速的阅读方式,被海外学子称为“沙漠中的甘泉”、“来自北京的声音”。1995年11月,《Chisa》被美国图书馆电脑网络中心OCLC(OnlineComputerLibraryCenter)正式编目。1997年8月,《神州学人·电子版)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进入中央对外宣传信息平台。1998年9月,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发刊周期由原来的每周五发刊一次改为每周二、周五各发刊一次,每周在网上发刊两次。1998年12月30日,其主页进行了全面更新,共设置近40个栏目,较权威和全面地反映出有关留学的各种信息,特别受到海外华人的喜欢。

1995年是中国计算机业的“网络年”,也是中国报刊网络化的起步年。到1995年底,国内上网的报刊有7、8家。由于网上电子报刊较传统印刷报刊有更强的时效性、多语种跨国界传播、廉价、选择性强、打印复制方便等特点,发展速度很快。据新浪网2000年4月19日新闻报道,网上中文报纸的数量增至273种,占1998年2053种报纸的13.2%,即有近1/7的传统报纸在网上安营扎寨。其中有独立域名的报纸116种,占上网报纸的42.6%。在国家顶级域名.cn下注册的85个,在国际通用顶级域名下注册的31个(.com下24个,.net下6个,org下1个),没有独立域名,但在各网站设有主页的报纸共157种。

从上网报纸的种类和数量看,地方性报纸独领风骚,共有213种在网上抢摊设点,占全国此类报纸1842种的11.6%,其中有独立域名的84个,占该类上网报纸的39.4%。其次是全国性报纸共56种,占全国此类报纸211种的26.5%,其中有独立域名的31种,占此类上网报纸的55.4%。上网晚报28家,占全国此类报纸118家的23.7%,其中有独立域名的13家,占46.4%。上网机关报14家,占全国省级机关报31家的45.2%,其中有独立域名的12家,占此类上网报纸的85.7%。另据《撰稿人之家》和《网报星空联合搜寻到国内上网报纸530余家,平均每月有4、5家国内报纸在网上创立网络版。

2网络报刊的发展模式

从网络报刊的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四川。上网报纸最少的是西北和东北。

网络报刊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电子版阶段。纸质印刷报刊的完全翻版。这是网络报刊的初期形式;(2)超链接阶段。通过网页上具有特定颜色的超链接,从一个网站进入另一网站,可获得更全面、深入的信息。在各网络报的网站还开辟了BBS(电子公告系统),邮件列表等服务,供读者在网上信息;(3)多媒体阶段。提供声、像、图文并茂的网页形式。

从网络报刊的经营方式来看,主要有两种形式:(1)委托成熟的网站,成为别人的附庸,多见于地方报纸、晚报等;(2)拥有自己的服务器和域名。在内部设立网络编辑部或技术部,进行网络版的日常维护与制作,常见于实力雄厚的大报及报业集团。现有印刷报刊以电子版形式进入互联网通常需要ISP提供技术支持。北京易迈电子邮件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金桥工程中电子邮件项目的主要建设者和营运者,1996年1月20日,由该公司和首都新闻出版界联手成立了中国电子报刊联机服务中心,全面提供电子报刊的上网技术服务。实际上,1996年内不断涌现的ISP都开发了这一服务,在它们的网页上均设有名为“国内报刊”、“新闻媒介”的拦目,用户通过搜寻功能,可以找到并进入,浏览相应的报刊,即用户不必记住网上数十种报刊的网址,而只要进入这些ISP的节点即可。收有相对较多的国内电子报刊节点的有:中国教育和科研网、北京卡尔曼、中国比克、中国导航、中国经济信息网、CHINAPAGE等。

2001年中国报纸进入宽带时代。《北京晨报》于2001年5月29日正式在北京推出宽带报纸,这是中国第一份宽带报纸。宽带报纸比纸质报纸更先进的地方,在于读者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报纸文字的大小并可随意打印,而且由于节省了投递时间,报纸到户时间更早。另外,由于这一系统以宽带网络为载体,未来宽带报纸还将为读者提供音频和视频服务。宽带报纸是把报纸的数字化信号送至ISP服务器,再经由宽带网关至小区用户的电脑中,读者利用专用浏览软件,就可以阅读当天印刷出版的报纸。这些数字化信号包括文章、标题、图片、版式、色彩等报纸上的所有信息,这些信息与报纸信息完全一样。

报刊范文篇8

一、白话报刊实现了书写语言的大众化转型

晚清以来以下层民众为主要对象的的社会改革及思想启蒙都是在语言变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白话报刊对白话文的兴起与发展并最终确定白话文的正宗地位起着决定作用。正如施拉姆所说:“媒介一经出现,就参与了一切意义重大的社会变革——智力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以及兴趣爱好、愿望抱负和道德观念的革命。”口白话报刊的出现不仅带来新的传播媒介,而且带来一种新的语言交际工具,文化形态及人的思想、文化观念的本质变化。面对晚清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桐城派古文,维新时期的启蒙知识分子出于开启民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体制的需要大力倡导白话文并通过创办白话报刊扩大白话文的使用范围与社会影响。自黄遵宪首倡“言文合一”的主张起,梁启超、裘廷梁等维新人士的大力推动并通过大量创办白话报刊,使白话文在清末民初社会中得到初步确认,五四时期的报刊宣传与理论倡导终使白话文运动取得成功。维新变法时期,在中国印刷的书籍与出版的报刊主要是文言文,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普通民众阅读困难。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实现“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变法目的兴起了白话文运动,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批白话报刊,其中著名的有《演义白话报》《无锡白话报》《平湖州白话报》《通俗报》《女学报》。这些白话报刊运用浅俗的文字向民众传播变法与启蒙思想,对促进现代白话文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l897年l1月7Kt,维新派第一份以“白话”命名的报纸《演义白话报》在上海创刊。该报在第1号《白话报小引》中道出办报宗旨:“中国人要想发奋立志,不吃人亏,必须讲求外洋情形,天下大势,必须看报。要想看报,必须从白话起头,方才明明白白。”表达了白话报创办的原因:要想使国人不受欺凌,必须了解世界情形,而要了解天下大势,就必须看报,看报首从白话报始,如此才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外部世界。《演义白话报》的白话文风为以后的白话报所仿效并产生实质影响,真正在其上发表白话文纲领性文章并在白话文领域产生深刻影响的是1898年5月l1日由裘廷梁和裘毓芳在无锡创办的《无锡白话报》。《无锡白话报》提倡变法,鼓吹改良。裘廷梁为扩大《无锡白话报》在全国的影响在该报出到第5期时改报名为《中国官音白话报》,他在《无锡白话报》上发表的《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是近代系统阐述白话文理论的著名文章,影响深广。他在文章中批判了文言文的弊端:中国“有文字而不得为智国,民识字而不得为智民”,“此文言之为害矣”。在历数文言文的多种危害后从八个方面阐明了白话文的益处,即省目力,除骄气,免枉读,保圣教,便幼学,练心力,少弃才,便贫民,最后总结为“愚天下之具莫文言若,智天下之具莫白话若”。

“文言兴而实学废,白话行而后实学兴,实学不兴是谓无民”。弘白话报可以“俾商者农者工者,及童塾子弟,力足以购报者,略能通知古今中外,及西政西学之足以利天下,为广开民智之助”。这是对文言弊端与白话益处的理论化总结。裘廷梁的白话文理论经《无锡白话报》的传播产生了广泛影响,此后白话报刊大量创办,适应下层民众阅读的需要,促进了书写语言大众化的进程,也为民民初及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奠定了基础。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满清政府,在识字不多的新军、会党、手工业工人、城市贫民中进行革命宣传而积极创办白话报刊,掀起中国近代史上白话报刊的创办高潮。从数量上看,1901至1911年,新创办的白话报刊多达100余种,地域遍布全国近3O个大中小城市,甚至连最偏僻的拉萨也在1907年创办了《西藏白话报》,在日木东京也出现了9种中国白话报刊。白话报刊数量之多,分布之广都是维新时期所不及的。还有大量用白话或浅说写成的鼓吹改良或民主革命的小册子也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传播。这一时期的白话报在内容上大都倾向革命,如林獬主编的《中国白话报》是革命党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白话报纸;革命作家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完全用白话文来警策世人。它们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下层民众传播革命知识,有的完全用方言进行民主革命思想宣传。林獬在《中国白话报》发刊词中分析了国民的识字情况:中国“四万万人中,其能识字者,殆不满五千万人也。此五千万人中,其能通文意、阅书报者,殆不满二千万人”。而不识字的人主要集中在下层社会,他们无法读懂用文言或半文言出版的书报。因此,将文言改为白话,创办以下层民众阅读的白话报刻不容缓。彭翼仲在创办《京话日报》时有感于文言报刊“文理太深,字眼儿浅的人看不了”等现实而采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出版。陈独秀在创办《安徽俗话报》时就“是要把各项浅近的学问,用通行的俗话演出来,好教我们安徽人无钱多读书的,看了这‘俗话报’,也可以长点见识”。报刊使用白话已是清末民初的重要文化现象,被纳入到社会改革与启蒙运动中。从传播学角度看,语言符号与传播媒介的关系密不可分,媒介是信息的载体,语言是指代信息的符码,一定的语言符号必须与一定的媒介相适应,语言在其传播活动中才具有意义。因而,一定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体制约了人类的语言。白话文的出现既是一种文化发展的需要,又是现代传媒对大众化语言的要求。晚清及民初的白话报刊及白话文还只是作为维新派启蒙民智的一种工具,尚没有演变为一种深刻的思想文化运动,直至经过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洗礼才最终导致了近代文言文向白话文的彻底转型。不可否认的是晚清白话报刊为五四白话文运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如果没有晚清白话报刊的大量创办以及维新知识分子对白话文理论的构建就不会真正演化为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五四时期的白话报刊以语言改革为突破口,被纳入到思想变革的范畴中。白话报刊不仅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而且带来~种新的文化形态,是人的思想、文化观念的本质变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参加者中有多人曾创办或主编过白话报刊,他们从办报实践中体会到现代传媒对文体革命和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胡适在回忆主编《竞业旬报》时说:“这几十期的《竞业旬报》,不但给了我一个发表思想和整理思想的机会,还给了我一年多作白话文的训练”。《竞业旬报》不仅是胡适训练白话文的基地,更是他思想观念存在的家园,这一经历为他在五四时期倡导白话文运动起了重要作用。五四白话文运动最先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开始。1915年9月l5日《新青年》由陈独秀创刊于上海,1917年初随陈独秀一起迁到北京。《新青年》创刊后,发动了一场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运动,这场运动最终使白话文彻底取代了文言文而成为中国主要的书写语言形式。在这一运动中,白话报刊的大量创办与对白话文的广泛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1917年1月,胡适在《文学改良当议》中提出了文学改良“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这“八事”主要从文学语言变革的角度观照文字改良并具体制定了以白话代替文言的方法,同时强调文学应真实、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由于《新青年》的大力传播以及知识分子的鼎力支持及对语言问题的深入研究终将白话文运动引向深入,《新青年》从4卷l期起全部改用白话文,其他报刊也相继白话化。在《新青年》的带动下,不少学生团体开始创办白话报纸并很快席卷神州迅速发展到四百多种。北京的《晨报》《京报》《国民公报》;上海的《民国日报》《时事新报》《小说月报》《东方杂志》等大型报纸、杂志也开始采用白话文,在编排方式和栏目设置上继承了晚清白话报刊的特点。大众传媒对于语言变革的要求在于书面语与口语的一致,白话报刊使用的书面语是来自于民众生活化和现实化的语言,如此才能接近普通民众,达到启蒙目的。而生活化与现实化的语言经过传媒的过滤规范返回到民众中又促进了大众化语言的纯洁与完善,两者互动式的影响推动了语言的现代化转型,实现了晚清启蒙知识分子所追求的“言文合一”。“现代传媒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不仅在于理论倡导和新思想新文化新文学的提倡,而主要在于通过这些媒体所建立起来的体现了新思想新文化新文学的语言符号体系”。传播学家麦克鲁汉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可能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呈现的传播型态。没有众多白话报刊的广泛参与,五四白话文主张难以形成巨大影响,更不会完成书写语言大众化的转型。

二、白话报刊促进了传统文学的现代化转型

晚清到五四时期的文体变革无不与当时的传媒联系在一起。虽然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认为:“白话文学史就是中国文学史的中心部分,中国文学史若去掉了白话文学的进化史,就不成中国文学史了。”但他夸大了古代白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中国古代的白话文“也绝对没能引发横扫旧文学的白话文运动。将白话文作为自觉的文体自然是近代的事”。明晚清白话报刊作为面向中下层民众的启蒙读物,不仅要照顾到读者对报刊的接受能力,还要考虑到启蒙的文化目的。与白话报刊相适应的语言符号就是白话文。五四文学语言从其开始就以报刊为载体,因而文学语言的变革与报刊语言的出现呈同步状态。针对晚清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桐城派古文典雅深奥,晦涩难懂,难以实现启蒙民众目的的现实,梁启超认为实现国家强盛与民族的崛起必须改革书写语言。因为“我支那之民不识字者十人而六,其仅识字而未解文法者,又四人而三乎!””“他认为语言是施教劝学、开通民智的重要手段,但桐城派古文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表达。维新变法前后,梁启超自求解放,先是形成“时务文体”,后经改进并借鉴外来语和民间语发展成“新文体”。他认为这种文体“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要求文章的语言浅显流畅,明白通晓,摒弃矫揉造作、艰涩古僻的文字,同时又允许根据内容的需要使用俗语、韵语及外来词汇、句式和语法来论证问题、说明道理。梁启超的“新文体”主张打破了桐城派古文一统文坛的局面,使当时的文人学子耳目一新,竞相效仿,使白话文学成为报刊文学的主要文体。《民报》《新小说》《安徽俗话报》等刊出的文学作品大都采用白话,如《安徽俗话报》连载的白话小说《痴人说梦》《黑天国》,尽管这些作品还很幼稚,语言也较粗俗,但却显示了白话文学浅俗易懂的特点。梁启超的“新文体”因为可以满足五四白话文学的需要也成为五四白话文学汲取的源泉,他的新文体散文也是五四白话文倡导者喜爱的读物。胡适曾说:“我个人受了梁先生无穷的恩惠”。郭沫若也说“当时的有产阶级的子弟”,“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有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礼”。“新文体”成为五四时期陈独秀、胡适新文学运动的先声。胡适在1917年1月发表《文学改良当议》‘时尚未真正认识到白话文对现代文学的重要意义,没有把语言与思想文化的变革联系起来。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宣言,提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文学观念、文学内容和形式几个方面提出文学革命主张。文章反对远离人民,远离现实的“贵族文学”“古典文学”“山林文学”;反对“尊古蔑今,咬文嚼字”的旧文学形式;也反对“萎琐陈腐的封建思想内容。主张建设一种“平易”“抒情”“新鲜”“立诚”“通俗”的“国民文学”“写实文学”和“社会文学”。1918年4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把白话文提高到“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高度上来,强调文学必须以白话为“工具”,赋予白话文改造现代文学的使命。由此表明,自晚清白话文运动中梁启超提出“新文体”以来,知识分子已开始自觉地思考现代传媒中的文学语言问题。

胡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的呼吁在《新青年》发出后立刻得到许多进步人士的响应,《新青年》也成了在全国推进白话文的重要阵地。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在《新青年》发表的致陈独秀的公开信中力主“言文一致”和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必要性,痛斥桐城派古文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诗人刘半农在《新青年》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打破旧文体的迷信,改革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等建设性意见。为了主动出击批判守旧派言行,钱玄同和刘半农还在《新青年》上发表“双簧信”驳斥守旧派对新文学与白话文的非难,引起社会注意并吸引许多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随后,陈独秀办了《每周评论》杂志,傅斯年、罗家伦等办了《新潮》月刊。这些刊物都致力于提倡白话文和新文学,使文学革命的声势空前高涨。五四时期的报刊语言已经从晚清和民国初年的工具性转变为一种思想文化运动,也与新文学的形成发展发生了密切关系,成为新文化与新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报刊与文学的对接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现代传媒影响下,大批优秀的白话文学作品应运而生并借助白话报刊广泛传播。自1918年5月第4卷第5号起大量刊登用白话写作的小说、散文、评论和译作,其中有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以及20多篇杂文;叶绍钧的白话小说《这也是一个人》;郭沫若的白话新诗《凤凰涅椠》等。这些文学作品使白话文具有了现代属性,获得了大众认可。20世纪20年代后出现的《语丝》《现代评论》《小说月报》等文学期刊表明文字语言现代化转型在创作实践中已逐步完成。

三、白话报刊推动了近代国语教育的开展

报刊范文篇9

[关键词]马克思诞辰纪念;报刊;报道与评论

自20世纪20年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国内对马克思诞辰周年的纪念活动未曾停止过,通过对马克思诞辰周年举行形式丰富的纪念活动,宣传马克思的精神风范及其理论体系。报刊是研究马克思诞辰纪念的一类重要史料。在近代报刊中,有大量记载马克思诞辰周年纪念的史料。通过对这些史料的梳理、分析和比较,还原近代中国对马克思诞辰周年纪念活动的样态,从而激活历史记忆和教育人民大众。

一、近代报刊对马克思生平与品格的介绍

《大公报》作为民国时期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重视国内时事的报道,对国际时局的动向很敏感。在马克思诞辰周年多次纪念活动中,《大公报》都给予了报道。1923年5月6日(马克思105周年诞生日的第二天),《大公报》发表消息,介绍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召开马克思诞辰纪念会的消息,指出:马克思“非但为一社会主义家,且为一社会主义实行家”,马克思“一生悉属困苦生活,但志趣则终不改变”[1]。1933年5月4日,《大公报》在其“世界思潮”栏目登载了《恩格斯在马克思下葬时的演说》(实际上应译为《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介绍了马克思生平及其伟大贡献。[2]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党刊经常刊发社论、纪念文章等评介马克思的生平,树立马克思的伟大形象,扩大马克思在中国的影响。《新华日报》在1943年马克思诞辰125周年之时,发表《调查研究与习作合一———为纪念马克思一百廿五周年诞辰》一文,强调马克思“不是死啃书本的教条主义者”[3];1944年马克思诞辰126周年,《新华日报》发表《向马克思学习切实认真的学风》一文,提倡学习马克思的“勤谨研究务实认真的学风”[4]。创刊于1941年的中国共产党政治理论刊物《解放日报》,在1943年马克思诞辰125周年之时,发表《马克思的科学态度———为纪念马克思诞生一百二十五周年而作》一文,认为“马克思的科学态度,就是我党的学风底最理想的模范”[5],号召大家学习马克思的科学态度。中共中央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机关刊物《解放》于1939年3月发表了《马克思小传》,于1940年5月发表专文《马克思回忆》和《卡尔•马克思传略》,介绍马克思生平与功绩。另外,也有不少报刊在纪念活动中宣传马克思的生平业绩,如1947年4月在香港创刊的综合性政治刊物《自由丛刊》在其1948年第13期发表《共产党宣言一百周年访问马克思故居》[6]。成仿吾和张如心主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解放区出版的综合性文化刊物《北方文化》,在其1946年5月1日出版的刊物中登载了柯柏年的《马克思之为人》一文,分为“学者的风度”“革命的精神”“良师兼益友”“模范的丈夫”“标准的父亲”等五个部分[7];1946年6月在哈尔滨创刊的青年综合读物《知识》杂志,在其1949年2月15日出版的刊物中也登载了柯柏年的《马克思之为人》一文,但内容有所删减,分为“革命的精神”“良师兼益友”“不硬套公式”等三个部分[8]。1938年5月创刊于上海的由英国人马彬和编辑的《众生》杂志在马克思诞生120周年之时,以及1941年8月创刊于上海的《时代杂志》周刊在马克思诞生123周年之时,都曾发文介绍了马克思奋斗而又不平凡的一生。近代报刊评介马克思生平的内容很多,既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也有国外著作的翻译,还有国人的著述,从不同侧面对不同的读者群展示马克思的伟大形象和优秀品格,为中国国内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提供了动力源泉。

二、近代报刊对马克思贡献与地位的评价

《申报》是我国早期的报纸,对马克思诞辰周年的纪念活动给予了关注。如在1922年马克思诞辰104周年之时,《申报》发表消息,认为马克思之所以成为伟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马克思曾从事于法律之研究,凡研究法律者思想类多迂执,而马克思则进取不懈”,“马克思曾从事于哲学之研究,凡研究哲学者思想每陷于玄渺,而马克思则仍努力于现实之社会”,“马克思中年曾一度长期之恋爱生活,凡恋爱程度一高则感情兴旺懈于进取,而马克思终不以恋爱之热情而减杀其理性”[9]。1922年1月在北平创刊的《先驱》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在1923年马克思诞辰105周年之时,《先驱》刊发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马克思诞生百零五周年纪念日敬告中国青年(1923年5月5日)》,指出全世界无产阶级在马克思诞辰周年集会纪念马克思的意义就是“表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的指导原理!”马克思主义是“推翻资本主义、解放无产阶级的唯一的武器!”[10]1931年12月创刊的《红色中华》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在1934年马克思诞辰116周年之时,《红色中华》刊发中共中央宣传部为纪念马克思诞辰而拟定的《“五五”节报告大纲》,指出: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创造了第一国际,留下了全世界工人的国际组织的模范”,“所著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书,永远是革命理论的最丰富的智库”,所创立的理论“是有系统有方法的革命的理论,是一切过去的最好的知识的结合。”[11]、孙伏园、徐志摩曾先后主编过的《晨报》副刊在1922年5月5日,发表署名竞人的《马克思纪念:我们纪念马克斯的意义》和署名燕汀的《马克思纪念:马克思传》等两篇纪念文章。1930年在上海创刊的文学刊物《拓荒者》月刊,在其第1卷中刊发文章,认为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当格外体会马克思主义的意义,担起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12]1938年在上海创刊、主要受众为青年的综合性刊物《学生时代》月刊,在1938年马克思诞辰120周年之时发表纪念文章,指出:马克思是“人类中最伟大的思想家及政治领导者”,“全世界的人类,不论他们的国土上还有着人对人的剥削甚至残杀,或者已经建设了公正幸福的社会主义的社会,都应当深切的纪念这位伟大人物,记着他一生与活动的每个重要的日子。”[13]关东中苏友好协会编辑出版的《友谊》半月刊发表文章指出:马克思“不仅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家,并是参加工人实际斗争的组织家”,“是无产阶级革命与行动的方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中国人民将每年的5月5日马克思诞辰日定为学习节是因为“马克思是学习最用功最得法,学问最渊博的人”[14]。近代报刊在马克思诞辰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刊发的众多文章,对马克思的一生贡献与历史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使马克思在中国民众心目中留下了高大而又具体的形象,从而使中国民众对马克思有了更多的了解与支持。

三、近代报刊对马克思关于中国革命态度的分析

马克思非常关注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进程,近代报刊着力分析与宣传马克思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如《新华日报》在马克思诞辰120周年之时发表社论指出:马克思“是中国人民最热烈的同情者”,“是第一个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问题和中国社会的理论家和政治家”,“马克思不仅热烈的同情中国人民的解放运动,而且对于他生时中国所发生的每一个事变,革命运动他都作了详细的研究”,“指出了中国人民奋斗的目标———‘中华民国———自由平等博爱’”[15]。《申报》在1939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121周年之时撰文指出:马克思是世界伟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者、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热烈拥护者、中国民族解放运动最忠诚的朋友。这种介绍强化了中国民众对马克思及其理论的认同感,拉近了他与中国革命的空间距离。通过开展对马克思与孙中山的联合纪念,寻找马克思与孙中山之间的联系。在1927年马克思诞辰109周年之时,《党星》在其创刊号上说明两个“五五”纪念的意义,指出:“五月五日这个纪念日,在中国革命史和世界革命史,都是非常的重要。因为,马克斯是人类解放运动的导师,孙总理是中国民族革命的导师”[16]。1939年4月28日《申报》也分析了纪念孙中山和马克思的关系。1939年5月5日《新华日报》的社论指出:“五五又是一个有伟大历史意义底纪念日,这就是因为两个伟人马克思诞生和孙中山先生就任非常总统底纪念日子”,“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国民党,都携手合作为真正的中华民国,为实现三民主义底新中华民国”[17]。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联合纪念马克思与孙中山,体现出了两党之间具有重合的话语体系以及存在现实的合作基础。近代报刊宣传马克思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和支持,塑造了马克思革命的和正义的形象。开展对马克思和孙中山的联合纪念,有利于扩大中国民众对马克思的认同和支持。

四、近代报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阐述

在马克思诞辰周年中,众多报刊发表的文章和演讲论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与理论体系。首先借助马克思诞辰纪念,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思想文化的关系。《新华日报》在马克思诞辰120周年纪念之时,发表社论《纪念马克思和孙中山》和系列纪念文章。在社论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作了说明;在列宁的纪念文章《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则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在于它“是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的大成”[18],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人类传统思想的密切联系。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问题,也有报刊刊文阐述。1926年2月创刊的中共广东区委机关刊物《人民周刊》在马克思诞辰108周年之时,发表彭述之的文章《五五纪念与中国》,指出:“马克思主义,绝不是一种什么机械的宗教,也不是一种什么玄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解释宇宙的方法论,并且是改造宇宙的一种工具。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历史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一种结晶体。马克思主义是创造人类新社会的指南,更切实点说是一切革命的指南,是一切被压迫被剥削阶级反抗和脱离压迫和剥削阶级的武器。”[19]1933年《红色中华》在它的一篇社论中号召:“努力学习理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武装自己,用一切锐利的武器去粉碎敌人”[20]。这些社论和文章把马克思主义看作解释宇宙的方法论,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工具”“指南”“武器”等重要功能。《新青年》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在其多篇文章中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结构和基本原理。在马克思诞辰101周年之时,《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转载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一文,勾勒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由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等三部分构成。顾兆熊在《马克思学说》一文中指出,“马氏用这两个基础学说,去批评现代资本式的出产法,推论他发展的趋势与将来社会秩序的改革”[21],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构成。近代报刊结合对马克思生平事业的介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进行诠释,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增进了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与认同,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结语

报刊范文篇10

1“报刊扶贫”拓展农村扶贫开发新内涵

2011年9月22日上午10时,在广东省五华县安流镇红山村村委办,值班村干部高兴地从乡邮员手中接过当天的《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等报刊。跟红山村一样,梅州市8个县市的551个贫困村中有80%当天就能收到由对口帮扶单位为其订阅的“扶贫”报刊。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快贫困农村的脱贫步伐,自2010年开始,梅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在全市广泛开展“双到”帮扶活动。在实施民生、安居、产业、学技帮扶项目的前提下,梅州市邮政局通过对“双到”帮扶工作的深入调查,提出“报刊扶贫”项目,由对口帮扶单位出资为挂点贫困村订阅《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南方日报》和《南方果树》等各级党报党刊和科普报刊。作为文化帮扶项目,“报刊扶贫”受到梅州市扶贫开发局、各帮扶单位和贫困村的一致好评。

丰顺县邮政局为把“报刊扶贫”订阅项目落实好,分管业务副局长亲自起草营销公关方案,带领市场经营部的相关人员进村入户宣讲“报刊扶贫”的优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丰顺县邮政局的积极协调沟通下,丰顺县扶贫开发局专门下发“报刊扶贫”订阅文件,要求各对口帮扶单位把“报刊扶贫”与民生、产业等帮扶项目结合起来,做到有资金安排,有项目保障,有专人负责。在强有力的部署下,丰顺县87个对口帮扶单位纷纷为挂点村订阅“扶贫”报刊。同时,丰顺县还把“报刊扶贫”订阅与“农家书屋”建设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梅州市邮政局市场部为把“报刊扶贫”订阅项目做大,还制订了考核和指导意见,明确指示各县市局要把“报刊扶贫”订阅项目作为农村报刊订阅市场的新增点,进行培植和挖掘。

2《南方农村报》播洒新农村建设新风尚

《南方农村报》因通俗易懂、贴近农村生产生活而倍受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成为农民朋友闲余饭后学技娱乐的好帮手。2011年《南方农村报》的发行量突破50000份,成为梅州市邮政局农村报刊订阅发行的拳头产品。一直以来,梅州市邮政局十分重视与《南方农村报》的密切合作。随着梅州市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该局更加注重与《南方农村报》的战略合作。参与报社联合开展“十佳百优”订阅竞赛活动,对实现《南方农村报》发行量前十名的支局和征订量前100名的乡邮员分别给予万元和摩托车的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农村网点和广大乡邮员的积极性。2011年梅州市邮政局有3个网点、10名乡邮员获得了《南方农村报》的“十佳百优”先进奖励,排名广东邮政的首位。针对《南方农村报》在农村文化市场的特殊地位,梅州市邮政局市场部门把该报的发行列为梅州市局畅销报刊营销项目来谋划,做好日常性的跟踪、评比、督导工作,不断强化市、县局之间的业务协调,积极做好《南方农村报》的宣传、营销和投送工作。兴宁市邮政局刁坊邮政支局乡邮员热心乡邮工作。为把乡邮工作干好,做到嘴勤、脚勤、出班勤,不放弃任何机会,不放弃任何对象,诚信投送,老实做人。在《南方农村报》征订工作中,他结合刁坊镇水稻、蔬菜、养猪等产业较为发达以及该镇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南方农村报》的发行,重点抓好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超市、农村小学、食品加工户、农村“五老”群体的订阅宣传。由于该乡邮员口碑好、人勤快,加上《南方农村报》的可读性强,段道征订量连续三年呈直线上升趋势,2011年该乡邮员征订《南方农村报》达到430份,被《南方农村报》评为“十佳百优”先进个人,奖励摩托车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