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课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5:46:50

教师评课论文

教师评课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教师;听评课;专业化

无论是学校组织,还是自觉参与,教师大多听过课、评过课。从某种意义上说,听评课既是教师互帮互学、实现专业发展的平台,也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途径,还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抓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听评课担当着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行为的职能。不过,听评课要想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则需要有一种专业的视角、专业的话语与专业的评价。所谓“专业化的听评课”是指基于教育教学理论,全面透视课堂教学,以便充分地发挥出听评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职能。倘若用专业的视角检视当下的听评课则会发现诸多去专业化的倾向。

一、去专业化的听评课

(一)任务式的听评课

任务式的听评课以完成规定的听评课任务为旨趣,即为听评课而听评课,把听评课当作任务来做,而遗忘了听评课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内在价值,其具体表现有二。一是迫于学校或上级教育部门的听评课指标,教师以“例行公事”的心态对待听评课,常常“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地往返于教室之间,用以完成规定的听评课次数,有些教师甚至用抄袭别人的“听课笔记”来应付听评课。二是为上公开课的教师听评课。此时的听评课主要是帮助上公开课的教师出主意、想办法与谋策略,周密、翔实地设计公开课的教学诸环节,以便使上公开课的教师课上得“出彩”,至少能够顺利“过关”,让观摩者(大多是领导)满意。在“集思广益”、多次试教与反复磨课下,有时公开课上拟提问的问题也分派、指定给不同的学生,使本来充满活力、魅力与未知的课堂教学蜕变为师生按既定的剧本忠实执行、演出的程序操作,最终形成了“老师骗学生,学生骗老师,师生合作骗观摩者”的“造假、作秀课”。

(二)疏离式的听评课

疏离式的听评课人为地割裂了教与学的有机整体,且把自我与他者(上课教师)剥离开来,从而窄化了听评课的功能,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关注点的单一。在有些教师看来,听评课的目的就是帮助上课教师长善救失、查漏补缺,帮助他们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其专业发展。于是,听评课教师的目光都聚焦在上课教师身上,主要观察上课教师的言谈举止,如教学目标的引入呈现、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等,而至于学生学得怎样、学到了什么则很少有人过问,人为地制造了教与学的疏离。其二,自我的隐退。在把目光聚焦到上课教师身上的同时,有些教师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缺乏反观内省的工夫,把自我与上课教师(他者)剥离开来,这样不仅会造成“乌鸦落在猪身上,只看到别人黑”的遮蔽,而且即使是对上课教师非常欣赏、仰慕,这种自我隐退的听评课学到的也只能是别人课堂教学之“浅表”,而难以学到别人课堂教学之“精髓”,其借鉴与运用往往也只是“复制”“粘贴”别人的课堂教学,从而丧失了听评课对自身成长完善、自己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的教育价值。

(三)无思式的听评课

无思式的听评课是身到而心未到的听评课。本来,听评课是一种很好的情境学习和案例研究,但无思式的听评课却只是走过场而已,使听评课的教育价值丧失殆尽,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听评课前无问题准备。一般而言,听评课应明确三个问题:“从哪些方面(关键要素)听评课、依据什么标准(评价工具)听评课、按照什么思路和方法(如何观察学生、观察教师)听评课。”[1]即明确听评课要“听什么”“怎样听”等问题,但无思式的听评课却只带着两个耳朵进课堂,有时连上课内容都不知,也不想知,更遑论听评课前做些必要的准备与思考了。其二,听评课过程中无问题导引。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听评课应着重回答下列问题:教师的课有没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是否到达?为了什么以及如何检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在教给儿童学习?在学习新教材过程中学生的脑力劳动如何?知识是否得到发展和深化?是否让全体学生都掌握了牢固的知识?教师如何布置家庭作业?而无思式的听评课多数是记录授课教师的板书,大多是对教学内容、知识点的流水账式的记录,至于上述问题则不在其关注的范围。其三,听课后无问题讨论。听课后之评课是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手段,但评课时,有些教师常常是只谈优点不谈问题,通常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而很少涉及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即使是偶尔涉及问题,也是转弯抹角、轻描淡写、言不由衷。这产生的结果是评了与没有评一个样,既不知道这堂课好在哪里,也不知道哪里有待完善。二、专业化视域的听评课

为充分发挥听评课的功能,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教师听评课急需专业化。这种专业化的听评课在牢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上,要带着问题进课堂,全面透视教学,增强反思意识。

(一)带着问题进课堂

带着问题进课堂,就意味着要用一种研究的心态对待听评课。听评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既要熟悉授课教师所讲内容,也要明确自己为什么听评课,还要掌握必要的听评课技术,比如观察量表、听评课的逻辑框架等。在听评课时,教师要使用相应的观察量表作出翔实的记录,并随时写下自己的疑问或困惑;听课后,将观察记录、疑问或困惑反馈给授课教师,并与其讨论和交流。而那种为完成外在任务的听评课,虽说不是浪费时间,但对于授课教师的发展、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和自身的进步来说,其意义是大打折扣的。

带着问题进课堂,也意味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原先那种“好”的课堂教学日益显得不合适宜,而“什么是一堂好课”又是难以说清楚、见仁见智的问题。这就要追问一个前提性问题——课堂教学的评价观,而课堂教学评价观至少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认识课堂,这涉及到对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功能的认识……二是持怎样的评价观,这涉及到为什么要评价,评价的性质、谁来评价、评价的双方及双方的关系、评价什么、如何来评价等一系列跟评价直接相关的问题。”在叶澜教授看来,一堂好课要达到“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五个实的基本要求。王荣生教授就一堂好的语文课则提出了“9级累进评价标准”,诸如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等。可以说,听评课者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有多高,其所提问题的水平和听评课的品质就有多高,其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有多深,其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的把握与洞察就有多深。倘若没有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储备与素养,其听评课或许是“盲人摸象”甚至是“庸医疗患”。

带着问题进课堂,还意味着“心”进,即不仅看、听与问,而且想、思与省,能够由人及己,在向外探求教学之真的同时,能够向内反观自身,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检视自我,追求教学之美善,开掘自我生命中的宝藏,丰富自身的教学经历。这种“心”进的听评课,无论是听评一堂有缺憾的课,还是聆听一堂仰慕的课,都能在缺憾中找到真实与亮点(因为现实的课大多是有缺憾的课),在仰慕中把握其精髓,不迷失自我(因为教学之所以称为艺术,就在于其不能照搬照抄);这种“心”进的听评课既能正确地对待他者课堂教学中的缺憾,也能在学习他人之长中探寻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地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

(二)全面透视教学

教学是一种教与学双边互动的活动,“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单位’,而不是由‘教’与‘学’两个单位相加而成”。因此,听评课不仅要关注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相对于前者而言,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来说,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那种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的疏离式听评课就不完整。其实,一堂课的优劣不仅要看教师发挥得如何、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环节是否完整、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而且要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是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学生有没有“学会”,是不是“会学”。正因为此,新课程改革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质疑创新,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教师教的引导与学生学的自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全面透视教学就是把教学视为教与学的有机整体。在听评课时,听评课者不仅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且关注“教”与“学”的互动生成,准确地说,就是要观察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各种行为及其互动,这些行为与互动才是听评课关注的焦点。就教师的教来说,听评课应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以学生为本,是否尊重、信任学生,是否鼓励、倡导学生的不同见解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密切相关,知识传授是否清楚、准确等)、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针对、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等)与教学艺术(应变能力、教学机智等)等方面。就学生的学来说,听评课应着重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愉悦感等)、参与状态(学习是否主动、回答问题和发表意见的广度与程度等)、交往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和互动的情况等)与思维状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及其所提问题是否具有独创性和挑战性等)等方面。而就“教”与“学”的互动而言,听评课则要从“资源生成性”(即“因开放式的互动产生了新的教学资源”)与“过程生成性”(即“对新生教学资源的即时分析与重组,形成新的、不同于教学设计原定的内容或程序的新过程”)两方面进行观察与分析。

(三)增强反思意识

日常的听评课之所以深陷去专业化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其根本原因在于“无思”,无问题意识,而把今天的教学当作昨日的重复,无反思与批判意识。正如美国学者布鲁克菲德(Brookfield,s.D.)所言:“如果不进行批判和反思,我们生活在当今也无异于生活在过去的牢笼里。如果不进行批判和反思,就会总是认为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应当按专家说的算。于是,我们就永远只能从别人那里明白做任何事的意义,任何时候的教学都是在实现别人的思想。”可以说,无反思的听评课除了完成他人指定的任务外,就难以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值得汲取的教训,就难以与听评课教师、授课教师的发展对接、关联在一起,从而丧失了教师发展的宝贵资源。

苏格拉底曾说过: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而教师的听评课要想摆脱无思的困局,真正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则需要“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纪事簿里”。听评课者要努力把握、透析教师授课的优点和缺点,分析授课教师与学生互动中的问题;且将自己置身于上课教师的教学情境中去思考,设想如果自己来上这堂课,那么会怎么上?这样的听评课不仅让自己、“浸入”特定的教学情境,摆脱了事不关己的心态,把听评别人的课转化为对自己教学的观照,促使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而且能够把自己的教学记忆与理解融入听评课之中,能够有效地规避评课的“假、大、空、费”之弊病,使自己的评课之言说富有真情实感,融入自己真实感受;进而使听课之后的评课成为一种心平气和的教学分析,而不是一种情绪化的“捧杀”或“棒杀”,使教学评议在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观点、情感时变成一种心心相印的倾诉和激励。这种听评课使教学评议不在纠缠于上课教师的优缺点,或者作一些无关痛痒的评价,而成为基于教学问题解决的研讨,使听评课成为教师共同学习、携手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教师评课论文范文篇2

(一)任务式的听评课

任务式的听评课以完成规定的听评课任务为旨趣,即为听评课而听评课,把听评课当作任务来做,而遗忘了听评课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内在价值,其具体表现有二。一是迫于学校或上级教育部门的听评课指标,教师以“例行公事”的心态对待听评课,常常“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地往返于教室之间,用以完成规定的听评课次数,有些教师甚至用抄袭别人的“听课笔记”来应付听评课。二是为上公开课的教师听评课。此时的听评课主要是帮助上公开课的教师出主意、想办法与谋策略,周密、翔实地设计公开课的教学诸环节,以便使上公开课的教师课上得“出彩”,至少能够顺利“过关”,让观摩者(大多是领导)满意。在“集思广益”、多次试教与反复磨课下,有时公开课上拟提问的问题也分派、指定给不同的学生,使本来充满活力、魅力与未知的课堂教学蜕变为师生按既定的剧本忠实执行、演出的程序操作,最终形成了“老师骗学生,学生骗老师,师生合作骗观摩者”的“造假、作秀课”。

(二)疏离式的听评课

疏离式的听评课人为地割裂了教与学的有机整体,且把自我与他者(上课教师)剥离开来,从而窄化了听评课的功能,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关注点的单一。在有些教师看来,听评课的目的就是帮助上课教师长善救失、查漏补缺,帮助他们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其专业发展。于是,听评课教师的目光都聚焦在上课教师身上,主要观察上课教师的言谈举止,如教学目标的引入呈现、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等,而至于学生学得怎样、学到了什么则很少有人过问,人为地制造了教与学的疏离。其二,自我的隐退。在把目光聚焦到上课教师身上的同时,有些教师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缺乏反观内省的工夫,把自我与上课教师(他者)剥离开来,这样不仅会造成“乌鸦落在猪身上,只看到别人黑”的遮蔽,而且即使是对上课教师非常欣赏、仰慕,这种自我隐退的听评课学到的也只能是别人课堂教学之“浅表”,而难以学到别人课堂教学之“精髓”,其借鉴与运用往往也只是“复制”“粘贴”别人的课堂教学,从而丧失了听评课对自身成长完善、自己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的教育价值。

(三)无思式的听评课

无思式的听评课是身到而心未到的听评课。本来,听评课是一种很好的情境学习和案例研究,但无思式的听评课却只是走过场而已,使听评课的教育价值丧失殆尽,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听评课前无问题准备。一般而言,听评课应明确三个问题:“从哪些方面(关键要素)听评课、依据什么标准(评价工具)听评课、按照什么思路和方法(如何观察学生、观察教师)听评课。”[1]即明确听评课要“听什么”“怎样听”等问题,但无思式的听评课却只带着两个耳朵进课堂,有时连上课内容都不知,也不想知,更遑论听评课前做些必要的准备与思考了。其二,听评课过程中无问题导引。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听评课应着重回答下列问题:教师的课有没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是否到达?为了什么以及如何检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在教给儿童学习?在学习新教材过程中学生的脑力劳动如何?知识是否得到发展和深化?是否让全体学生都掌握了牢固的知识?教师如何布置家庭作业?而无思式的听评课多数是记录授课教师的板书,大多是对教学内容、知识点的流水账式的记录,至于上述问题则不在其关注的范围。其三,听课后无问题讨论。听课后之评课是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手段,但评课时,有些教师常常是只谈优点不谈问题,通常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而很少涉及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即使是偶尔涉及问题,也是转弯抹角、轻描淡写、言不由衷。这产生的结果是评了与没有评一个样,既不知道这堂课好在哪里,也不知道哪里有待完善。

二、专业化视域的听评课

为充分发挥听评课的功能,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教师听评课急需专业化。这种专业化的听评课在牢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上,要带着问题进课堂,全面透视教学,增强反思意识。

(一)带着问题进课堂

带着问题进课堂,就意味着要用一种研究的心态对待听评课。听评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既要熟悉授课教师所讲内容,也要明确自己为什么听评课,还要掌握必要的听评课技术,比如观察量表、听评课的逻辑框架等。在听评课时,教师要使用相应的观察量表作出翔实的记录,并随时写下自己的疑问或困惑;听课后,将观察记录、疑问或困惑反馈给授课教师,并与其讨论和交流。而那种为完成外在任务的听评课,虽说不是浪费时间,但对于授课教师的发展、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和自身的进步来说,其意义是大打折扣的。

带着问题进课堂,也意味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原先那种“好”的课堂教学日益显得不合适宜,而“什么是一堂好课”又是难以说清楚、见仁见智的问题。这就要追问一个前提性问题——课堂教学的评价观,而课堂教学评价观至少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认识课堂,这涉及到对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功能的认识……二是持怎样的评价观,这涉及到为什么要评价,评价的性质、谁来评价、评价的双方及双方的关系、评价什么、如何来评价等一系列跟评价直接相关的问题。”在叶澜教授看来,一堂好课要达到“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五个实的基本要求。王荣生教授就一堂好的语文课则提出了“9级累进评价标准”,诸如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等。可以说,听评课者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有多高,其所提问题的水平和听评课的品质就有多高,其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有多深,其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的把握与洞察就有多深。倘若没有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储备与素养,其听评课或许是“盲人摸象”甚至是“庸医疗患”。

带着问题进课堂,还意味着“心”进,即不仅看、听与问,而且想、思与省,能够由人及己,在向外探求教学之真的同时,能够向内反观自身,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检视自我,追求教学之美善,开掘自我生命中的宝藏,丰富自身的教学经历。这种“心”进的听评课,无论是听评一堂有缺憾的课,还是聆听一堂仰慕的课,都能在缺憾中找到真实与亮点(因为现实的课大多是有缺憾的课),在仰慕中把握其精髓,不迷失自我(因为教学之所以称为艺术,就在于其不能照搬照抄);这种“心”进的听评课既能正确地对待他者课堂教学中的缺憾,也能在学习他人之长中探寻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地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

(二)全面透视教学

教学是一种教与学双边互动的活动,“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单位’,而不是由‘教’与‘学’两个单位相加而成”。因此,听评课不仅要关注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相对于前者而言,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来说,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那种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的疏离式听评课就不完整。其实,一堂课的优劣不仅要看教师发挥得如何、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环节是否完整、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而且要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是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学生有没有“学会”,是不是“会学”。正因为此,新课程改革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质疑创新,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教师教的引导与学生学的自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全面透视教学就是把教学视为教与学的有机整体。在听评课时,听评课者不仅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且关注“教”与“学”的互动生成,准确地说,就是要观察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各种行为及其互动,这些行为与互动才是听评课关注的焦点。就教师的教来说,听评课应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以学生为本,是否尊重、信任学生,是否鼓励、倡导学生的不同见解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密切相关,知识传授是否清楚、准确等)、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针对、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等)与教学艺术(应变能力、教学机智等)等方面。就学生的学来说,听评课应着重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愉悦感等)、参与状态(学习是否主动、回答问题和发表意见的广度与程度等)、交往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和互动的情况等)与思维状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及其所提问题是否具有独创性和挑战性等)等方面。而就“教”与“学”的互动而言,听评课则要从“资源生成性”(即“因开放式的互动产生了新的教学资源”)与“过程生成性”(即“对新生教学资源的即时分析与重组,形成新的、不同于教学设计原定的内容或程序的新过程”)两方面进行观察与分析。

(三)增强反思意识

日常的听评课之所以深陷去专业化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其根本原因在于“无思”,无问题意识,而把今天的教学当作昨日的重复,无反思与批判意识。正如美国学者布鲁克菲德(Brookfield,s.D.)所言:“如果不进行批判和反思,我们生活在当今也无异于生活在过去的牢笼里。如果不进行批判和反思,就会总是认为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应当按专家说的算。于是,我们就永远只能从别人那里明白做任何事的意义,任何时候的教学都是在实现别人的思想。”可以说,无反思的听评课除了完成他人指定的任务外,就难以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值得汲取的教训,就难以与听评课教师、授课教师的发展对接、关联在一起,从而丧失了教师发展的宝贵资源。

苏格拉底曾说过: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而教师的听评课要想摆脱无思的困局,真正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则需要“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纪事簿里”。听评课者要努力把握、透析教师授课的优点和缺点,分析授课教师与学生互动中的问题;且将自己置身于上课教师的教学情境中去思考,设想如果自己来上这堂课,那么会怎么上?这样的听评课不仅让自己、“浸入”特定的教学情境,摆脱了事不关己的心态,把听评别人的课转化为对自己教学的观照,促使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而且能够把自己的教学记忆与理解融入听评课之中,能够有效地规避评课的“假、大、空、费”之弊病,使自己的评课之言说富有真情实感,融入自己真实感受;进而使听课之后的评课成为一种心平气和的教学分析,而不是一种情绪化的“捧杀”或“棒杀”,使教学评议在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观点、情感时变成一种心心相印的倾诉和激励。这种听评课使教学评议不在纠缠于上课教师的优缺点,或者作一些无关痛痒的评价,而成为基于教学问题解决的研讨,使听评课成为教师共同学习、携手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宋世云,徐燕平,领导干部听评课亟待专业化[J],中小学管理,2009(2):10-1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教师评课论文范文篇3

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始成立于20*年,第一届督导小组由5名成员组成,**,由我担任组长。拟定了《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工作实施暂行办法》,第一届督导小组主要工作内容为“课堂教学质量的督导”、“学院教学工作检查”与“推优”。以督导小组成员自由听评课与每学期1-2次集体听评课性结合,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督导,重点对新进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指导。配合学院教务办进行期初、期中教学检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参与学院教学能手与教学新秀的选拔与推荐工作。为促进学院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一定作用,也为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奠定基础。

20*年3月学院重新成立了教学督导小组,更换人员,壮大力量,替换了**、**两位学院外教授,因为他们不可能切实参与各项督导工作。补充了主持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唐克华教授和资深园林专家杜亚填副教授,特别补充了杨海荣老师作为秘书,完善了组织结构,壮大了督导小组的工作力量,使督导工作上一个台阶。修订了《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工作实施暂行办法》,在督导工作中以“课堂教学质量控制”与“教学检查”为基础,狠抓“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控制”,认真做好“青年教师的指导”与“教学与教改研究的督导”,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年度教学督导工作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检查与指导。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师备课、讲课的实际情况,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进行指导,促进了学院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20*年度开展了3次集体听评课活动(共20节)。上学期第一次集体听课对象是我院推荐的教学新秀与准备申报职称的教师,配合学校的教学新秀推荐工作,对教学新秀进行选拔并指导提高,对职称晋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把关。第二次听课重点为园林专业的课程,为该专业的评估做了积极的准备工作。下学期,为了迎接省教育厅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专项抽查活动,督导小组进行集体听评课活动,以青年教师所授课程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为重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们学院的重点工作之一,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我学院新开办专业,良好的课堂教学质量是保证专业办学水平的首要环节。每次集体听课后,都及时评课,认真记录,及时向授课教师反馈意见,每次集体听评课活动结束后能够及时书面总结,向学院教务办汇报,严把学院的课堂教学质量关。

2、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控制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学院督导小组重视对该环节的质量监控,20*年上学期督导小组参加了04级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发现毕业论文的质量不理想,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并严密督促,直至论文再答辩前夕,发现整改质量不理想,最后督导小组成员都直接指导了论文修改工作,确保了04级园林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20*年下学期,论文督导工作走在了前面,督导小组首先参与了05级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审查,把好选题质量关,然后参与了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指导,使得论文质量有显著提高。

3、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养。经过专业调整后,我院专业主干课程多由青年教师担任,青年教师决定着学院的整体教学质量。青年教师接触教学不久,教学经验缺乏,需要帮助。此外,青年教师的工作新鲜感强、热情高,如果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课堂教学方面,可使他们迅速掌握教学规范与课堂教学方法、技巧,形成一个高质量工作的态度与习惯,对于学院教学质量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他们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把青年教师的指导作为*年度督导工作重点内容之一。督导小组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对他们进行了指导。一方面,把好上课关。学院集体听课多次以青年教师所授课程为听课重点,对于他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分析,准确诊断,针对他们的个人特点,提出良好的改进意见。特别是发现部分课堂教学质量好的年轻教师,鼓励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新秀”的目标迈进。另一方面,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开展了对青年教师指导培养工作,督导小组集体制定了培养计划,计划中对每位青年教师进行了现状分析,并确定了具体的培养目标。为每名青年老师配备了两名指导老师,指导他们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按期完成科研课题;对年轻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问题,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对于他们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上进心。*年度先后对9位青年教师进行了指导与培养,此项工作促进了学院整体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活跃了学院教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氛围,促进了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

4、主要参与完成园林专业评建工作。学院督导既是教练员、裁判员也是运功员,是学院完成重大教学任务时的主力军。在*年上学期我院园林专业评估中勇挑重担,5个督导小组成员,3个是材料工作组的小组长,1个负责特色项目,1个负责接待。各位小组长既亲自撰写大量材料,又布置并指导同事们共同战斗,对于个别思想不通的同志进行耐心的思想工作,督促他们参与评建工作,并及时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在学院完成专业评估,积极开展专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的评审与指导。根据学校教务处下发的申报20*年度校级教改课题的通知,我院教学督导积极开展工作,及时与所指导的青年老师联系,鼓励他们申报课题,并对他们进行选题指导。最后督导小组集体对青年教师所申报的课题进行现场点评与审定,对每个申请课题,进行分析与指导,针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存在的不足,向各位申请人当面提出许多改进意见。帮助教师们开阔教改思路,提高认识。

6、其他工作:参与教学检查、引进人员听评课,参与学风建设等等。

二、成绩与经验总结

(一)成绩总结

1、学院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的认识提高,责任心加强,求质量氛围形成,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20*下学期学院集体听评课活动中,7位教师3优、3良、1中。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水平提高,选题质量明显好转,论文研究方法大有改进,论文质量显著提高。

2、教学与教改研究重新起步。学院教师整体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教研思路拓展,教学与教改研究已经重新起步。校级教改课题的申报数量从07年的从1项上升到6项,其中5个课题的申请人是我们在培养的青年教师。

3、形成了青年教师指导机制,青年教师迅速进步。第一,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总体提高,刘卫国老师在*年上学期被评为教学新秀,吴吉林、龙自立老师在*年下学期学院集体听评中与校区教学抽查中表现优秀,受到一致好评。第二,教研思路拓展,教研热情高。在培养的5位老师申报了教改研究项目。第三,积极参与了教学组织与管理,3位青年教师担任了系主任与系副主任,能够较好地完成各系教学工作的组织运转。

(二)经验分析

以上成绩的取得凝集了学院领导的心血与各位督导成员的辛勤汗水。

1、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麻明友院长与田建林院助指导了*年度督导小组的筹建与成立工作,补充了能够实际开展工作的唐克华和杜亚填老师,壮大了督导小组的工作力量。麻院长与田助理还参与部分督导工作,亲自做为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经常参与集体听评课。

2、督导小组成员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与乐于奉献的精神。学院督导在完成自己较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之余,积极认真参与各项督导工作,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与乐于奉献精神。廖博儒老师与唐纯翼老师承担了教学任务较重,但他们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参加集体听评课。*年下学期,集体听评课那几天下大雨,而廖博儒老师家住校外,上午冒雨骑单车来上课,下午冒雨骑单车参加集体听评课。杜亚填老师,教学科研、社会工作,个人学习,工作繁忙,他能够克服困难,参加督导小组的多项活动。罗庆华与唐克华老师在*年度上学期末的人员分流中,被安排到重点实验室,但他们善始善终,坚持参加学院督导工作。此外,他们还勇于分担集体的困难,在园林专业的部分课程无人接受时,分别接受了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上好课。杨海荣老师,认真负责,耐心做好记录,及时收集整理工作资料,认真细致落实工作中各种事务。此外,各位督导小组成员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3、组织有序,工作细致到位,讲究实效。每学期初,根据学校与学院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制定学院督导工作计划,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周历。而且对计划进行集体讨论,这样充分集中大家的智慧,使整个计划较完善、周密,能抓住学院教学质量控制的工作重点,也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工作组织有序,每次具体的督导活动也有计划与总结。工作细致到位,讲究实效,比如,集体听评课,我们做到听课后及时评课,评课后及时反馈;进行教改课题评审,我们采用现场汇报,现场点评,让申报老师们提高教研认识,开阔教改思路。青年教师指导,集体制定了培养计划,计划中对每位青年教师进行了现状分析,并确定了具体的培养目标。从而使我们的督导工作有的放矢,实施有序,效果明显。

4、根据学院实际,抓住学院教学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教学质量监控有力。对于教学工作的督导,始终把课堂教学与毕业论文质量作为督导工作的重点;对于教师督导,重点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与培养。教学质量监控有力,效果显著。

三、工作不足与展望

几年来,教学督导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工作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质量、论文质量、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和教研等方面,而在学风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有所欠缺;其次,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养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落实,必须努力改进。

1、协助学院进行学风建设。学风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条件,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督导小组必须协助学院进行学风建设。

教师评课论文范文篇4

一.坚持理论学习,认真撰写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了“教学论新编”,“成功教育理论”。“数学教学论”等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几年来,数学教研组每年都有论文获奖。每年都有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其中,赵立新老师的论文曾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且在北京成人教育刊物上发表。闫秀芹老师的论文“导言设计刍议”获区成教系统一等奖,且在北京成人教育刊物上发表。在成教系统教学经验交流会上,闫老师的文章“让学生在数学课上体验成功”在大会上进行交流。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我组老师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不光是校内、区内的教研活动每年还有次参加市数学研讨论及教材,教法辅导还曾几次到怀柔、密云等兄弟校参加教学研究活动。

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单元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每学期开展听评课。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成教系统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每年都有数学老师参加,且赵立新。闫秀芹二位教师的公开课得到高度评价。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针对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差,对学习数学缺乏自信的特点,我们尝试用“导言设计”,“自制教具”。“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思维。

教师评课论文范文篇5

一.坚持理论学习,认真撰写论文

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了“教学论新编,“成功教育理论。“数学教学论等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几年来,数学教研组每年都有论文获奖。每年都有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其中,赵立新老师的论文曾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且在北京成人教育刊物上发表。闫秀芹老师的论文“导言设计刍议获区成教系统一等奖,且在北京成人教育刊物上发表。在成教系统教学经验交流会上,闫老师的文章“让学生在数学课上体验成功在大会上进行交流。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组老师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不光是校内、区内的教研活动每年还有次参加市数学研讨论及教材,教法辅导还曾几次到怀柔、密云等兄弟校参加教学研究活动。

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单元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每学期开展听评课。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成教系统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每年都有数学老师参加,且赵立新。闫秀芹二位教师的公开课得到高度评价。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针对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差,对学习数学缺乏自信的特点,我们尝试用“导言设计,“自制教具。“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思维。

教师评课论文范文篇6

(一)教学常规方面

1.严格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益。全组教师做到重点落实备课常规和课堂教学常规,提高备课和上课质量。注意教学常规管理中的各个细节,并且尽量落实细节,养成学生良好规范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2.加强集体备课。备课组做到基本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练习、统一考试等。尤其是每次中差生辅导的进度、内容、时间、备课人都是有计划、有落实的,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

3.加强作业管理。全组教师尽量控制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

4.认真组织完成各次“诊断”性考试的命题、阅卷工作,认真作好考试后的情况分析,根据成绩对教学作及时的调整,并拿出相应的措施和办法进行弥补。本期初2011级10个班在月考和半期考试的成绩良好、悬殊不大,具体分析见各次的“试后分析”。

5.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基础训练、加强过手训练。

(二)教研组活动开展情况

1.坚持开展好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本学期继续坚持间周一次教研组活动和间周一次备课组活动,做到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主题,责任到人。本期李宁专题主讲4次、单元主讲2次,张雅莲单元主讲2次,高英单元主讲1次,高琴单元主讲2次。利用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钻研新教材、新课标,共同分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索实践中共同成长。

2.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化学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组内教师进行了《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以及教学导向研究》、《中学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策略”研究》、《中学化学教学中“问题情景设计”研究》、《中学化学教学中“习题讲评”研究》等专题学习,通过学习,教师逐步转变教学观念,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指导教学工作,使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3.组织好组内听课评课活动,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本期按学校要求开设好公开课和组内听、评课活动。本学期初中化学组开设组内听、评课活动4次,公开课2次。其中组内听、评课为李宁、张雅莲、高英、高琴各1次,公开课为李宁2次。全组教师听课时按规范做好听课笔记,并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就组内听、评课和公开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开展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找出闪光点、疑惑点和不足点,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另外组内教师间相互听课每人都按要求达到5至10次。

4.认真进行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共同分析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经验或反思,又为今后进一步的教学研究打基础。如本期在习题评讲课方面的研究最后形成论文《浅谈新课程下初中化学习题讲评课教学》并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

(三)教师专业发展情况

1.积极参加培训。本学期本组教师李宁参加了市第六届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进一步加强对新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本期李宁还被中国化学学会评为“全国化学教学改革优秀教师”。

2.加强业务学习。全体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新教材,以及新教学理念和新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

3.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本学期本组教师撰写的《浅谈新课程下初中化学习题讲评课教学》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设计评比性说课的几点建议》、《爱的教育》在校内交流,《爱的教育》获校一等奖。

4.青年教师培养。本组老教师都能热情地把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拿出来传授、交流,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使青年教师不断取得进步,快速成为教学骨干。

教师评课论文范文篇7

一.坚持理论学习,积极撰写心得文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了“教学论新编”,“成功教育理论”。“数学教学论”等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几年来,数学教研组每年都有论文获奖。每年都有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其中,好的老师的论文曾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且在北京成人教育刊物上发表。白机老师的论文“导言设计刍议”获区成教系统一等奖,且在北京成人教育刊物上发表。在成教系统教学经验交流会上,闫老师的文章“让学生在数学课上体验成功”在大会上进行交流。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我组老师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不光是校内、区内的教研活动.每年还有3-4次参加区数学研讨论及教材,教法辅导.还曾几次到似的、撰血等兄弟校参加教学研究活动。

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单元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每学期开展听评课。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成教系统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每年都有数学老师参加,且二位教师的公开课得到高度评价。

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差,对学习数学缺乏自信的特点,我们尝试用“导言设计”,“自制教具”。“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思维。

为了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我组老师积极参加课件的学习和制做。初步掌握了制作动画的基本技能,。获学校课件制做评比二等奖,赵立新、王淑敏老师获三等到奖。

教研组的活动和工作促进了数学老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实践经验到理论的升华。同时也提高了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从2003年到2004年。连续参加市数学水平测试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及格率达到到99%以上,

教师评课论文范文篇8

厚内涵:一重学习。

就必须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掌握新信息,修内功,强素质,这也是向学习型组织转化的内在要求。教研室根据学校提出的这一要求,坚持团体学习与个体学习相结合,3月份:组织学习和讨论周书记开学报告以及市经委应炳兴主任“2011年经济形势报告”精神,教师工作的价值在于“教书育人”要实现这一价值的提高。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及主持召开座谈会征求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意见和建议等文章。4月份:学习和讨论“二会”精神,听取浙江工业大学陈龙根博士导师关于“成人教育中的有效性理论探究”讲座,听取和学习中国职协常务副会长毕结礼报告“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并每位老师上交一篇学习体会,学习文章“一名女教授的经纬人生—记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博士生导师马秋禾”5月份:学习文章“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6月份:学习有关时事政治,室90%老师参加市经委组办“唱响红歌,纪念建党90周年”大合唱活动并获大奖。同时以基础二室博客为学习平台,撰写学习心得,本学期我组老师在博客上共发表了123篇学习体会和教学和管理杂文。

也注重业务学习,坚持政治学习的同时。主要的业务学习形式是教学研讨:一是业务知识学习:英语组组织对英语理论的学习,通过学习,丰富了教师的英语知识,对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更深了解,提高了各位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从而也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二是集体备课:全室教师还一起学习研究《成人高考复纲》明确了教学大纲的一些变化,明确了各个年级的英语教学目的任务以及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各个年级的知识脉络。三是资源共享:由专门负责的教师精心准备教案,发给其他同课程教师共享资源,如数学的10级新生教案和高数的教案。四是听课评课。五是参加在职学习和继续教育学习:章素贞老师和两位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浙师大教育硕士学习。六是论文交流。通过上述这六种个体学习、团队学习和标杆学习模式,教师们不断学习,积极进取,互相学习,互相切磋,互相启迪,整体互动思考,起到改变心智模式,教学上有所创新的效果。

二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中纷纷亮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本学期教研室、教研组和各教师都认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各项工作计划并予以认真贯彻执行。各任课教师都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计划认真完成各项教学工作。教师们结合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各有特色,教学上精益求精,不断探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90%以上的教师在学生的教学反馈中获得较为普遍的好评。柳虹、徐新龙、施双喜、田晓军等年青教师经验也越来越丰富。80%教师还同时肩挑班主任工作的重任,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将班级工作管理得或有声有色或井井有条。根据学校和教务处安排,相关教师积极、认真的完成了中技加强班的数学、英语教学辅导工作、和新生班下午第三节辅导及月考拟卷、考试、阅卷工作。

促学促教三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1听课和评课

学期初,本学期在教师互听互评方面。数学、英语两教研组就各自分别成立了两个听课小组,以听课小组为单位,听课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相听课评议,此外,又开设了叶影、金秋洪、章素贞、蒋晓青和金晓春五位老师的公开课,并进行了认真的听课评议。一学期下来,各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的次数均不少于八次。通过这些听课评课活动,教师间进行教学交流和探讨的平台得以大大拓展,听课中发现了教学方法、思路、理念的新亮点,评课中发表了真知灼见,参与者无不大受启迪,并大大增进了相互了解,教学探讨蔚然成风,不仅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期,还为教学评价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2课题研究

完成“中技生数学精品课程”上报工作,本学期数学组完善并上报结题“高等数学精品课程”课题。继续以开发双高班补充校本教材为切入口。并着手研究的其开发工作,本学期完成双高班数学课外作业册及辅导教材等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同时上报省级课题“高技能人才教材研究”英语组的课题研究《高中英语》精品课程开发也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3论文的发表、获奖和交流:

如张惠琴老师《构建特色技工院校大专英语教学体系》柏立清老师《浅谈英语课原版影视资源的合理运用》影视资源在英语课上应用的几点优势》及《影视资源在英语课上合理应用的几点建议》戴美飞老师的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发表在职业》上,本学期有多篇。同时等积极参加全国和省劳动部门优秀论文评比活动。

4以赛促学、以研促教

数学组老师和老师不负众望,本学期我室最大的亮点就是配合学校技能节组织男55周岁、女50周岁的教师单元说课比赛。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老师获得第三名,英语组教师都积极参加了教学设计比赛,大家各显其能,教案设计思路清晰,课件制作精美,最终曹苏芬、蒋晓青、吴巧丹获得了优胜奖。

提高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设计能力和说课能力,通过比赛。为圆满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积极完成本职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此外。杨兴旺两位老师对所负责的影社和棋社工作非常积极,其活动的效果显着,多次得到学校领导的好评。

四积极进取、争创和谐教研室

围绕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和争创和谐教研室,本学期。全体教师在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打造高效、团结、合作、进取的团队方面作出了新的努力,除个别不和谐的音符以外,都能顾全大局,认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中相互关心,相处和谐友好,互相体谅。对青年教师热心指导帮助,关心呵护有加。各办公室教师都能主动、认真做好安全、卫生工作,办公室卫生情况获得表扬率平均达80%

二、新举措、新亮点:

组建了互听互评小组,1建立健全了听课、评课制度。把听课、评课纳入常规工作范畴,并注重实效而非流于形式,对促进教学交流,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推进评价模式的改革产生一定的成效。

成果显着。积极参加教师单元说课比赛,2以赛促学、促教。提高备课组课能力。

参评6篇论文3论文获奖。本学期新五篇。

为提升我校知名度打基础。4申报数学和英语学科带头人资料。

三、不足和反思:

1有的教师工作责任心离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教师评课论文范文篇9

一.坚持理论学习,积极撰写心得文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了“教学论新编”,“成功教育理论”。“数学教学论”等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几年来,数学教研组每年都有论文获奖。每年都有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其中,好的老师的论文曾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且在北京成人教育刊物上发表。白机老师的论文“导言设计刍议”获区成教系统一等奖,且在北京成人教育刊物上发表。在成教系统教学经验交流会上,闫老师的文章“让学生在数学课上体验成功”在大会上进行交流。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我组老师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不光是校内、区内的教研活动.每年还有3-4次参加区数学研讨论及教材,教法辅导.还曾几次到似的、撰血等兄弟校参加教学研究活动。

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单元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每学期开展听评课。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成教系统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每年都有数学老师参加,且二位教师的公开课得到高度评价。

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差,对学习数学缺乏自信的特点,我们尝试用“导言设计”,“自制教具”。“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思维。

为了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我组老师积极参加课件的学习和制做。初步掌握了制作动画的基本技能,。获学校课件制做评比二等奖,赵立新、王淑敏老师获三等到奖。

教研组的活动和工作促进了数学老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实践经验到理论的升华。同时也提高了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从2003年到2004年。连续参加市数学水平测试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及格率达到到99%以上,

教师评课论文范文篇10

一、抓好教师的政治思想

本学期教师们继续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深入领悟本学期的工作思路,提倡团队合作精神,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学习教学理论专著,结合教学实际,写论文和班主任心得,参加班主任经验交流。

二、抓好常规管理,认真落实教务、教科处安排的工作

1、集体备课。本学期集体备课16次,严格考勤,实行签到制度。共有11人∕次说课,书面记录,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侧重让年轻教师和初上高中课的教师发言,将自己在备课中碰到的问题带到会上交流和讨论,彻底打破过去集体备课人来不开口,效率不高的局面。

2、教案和作业检查。在教科处的监督下,共进行4次常规检查,对布置作业量少的教师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新教师书写教案不规范的问题进行指正;对有些教师反映不会写反思给予指导。

3、听、评课反馈。组内先后集体听李举田、陈燕、张文军、李莉的课,从客观、公正的原则出发,确定一位主评课人,专挑缺点,实话实说,每一次评课都有记录,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上课教师。

4、进行质量分析。这是工作的重点,要求全体教师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教学质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以书面的形式对上学期和这学期期中考进行质量分析,材料均以上交。特别关注毕业年级的复习备考工作,学期开初就制定了详实、周密的备考计划,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的辅助教研活动的功能,要求教师说一说中考和高考的复习进展和策略。结合月考成绩认真反思在复习中是否按照开学之初制定的备考计划执行了,新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进行整改?对初三的月考和毕业考随时关注和提醒,对高三与师大附中同步进行的4次月考和两次省检测都进行了质量分析和跟踪调查,附有书面材料和详细的数据,在年级组会上和教研组会上反反复复找原因,想对策。质量分析和教案随时检查,正是有了这种认真和关注细节的态度,经过不懈的努力,今年高考成绩喜人,上线人数有新突破,特别是文科的平行班上专科线的比较多。相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中考也会有好收获。

三、开展各种教研活动,以研促教

1、充分利用支教教师的资源,筹建了教研组的课件资源库,但内容尚不全,组内教师在支教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并制作了课件,鼓励教师多到报告厅上课,熟悉课件操作程序,目的为培养教师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

2、及时传达高考和中考信息,明确考试动态,把握考试趋势,实现信息共享,为非毕业年级的教师提前进入角色打好基础,参会人员认真写出了书面报告上交到相关处室。

3、落实结对工作。因为高中政治教师严重不足、本着共学习,促发展的原则,我与陈燕继续做好“师徒结对”的工作,以老带新。我们认真制定结对计划并落实在教学实际中。在我的督促下,高二文科班在本学期就上了高三教材的部分内容,为尽早熟悉教材奠定基础。无论是教学,还是班主任管理工作,陈燕进步都很大,逐步成长起来,走向成熟。

4、组内教师讨论并分析08年高考题,要求教师网上查看09年高考题。主要是看题型、看考点、看试题的难度,要认清形式,明确肩负的重任。生源越来越差,学生越来越难教,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考试中总是强调降低试题的难度,阅卷放松些、以鼓励为主,但高考却不会因为招的学生基础差而降低难度,这二者间产生的矛盾将如何寻求平衡点呢?今后教学该怎么办?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5、发挥集体的力量为新教师的过关课出谋划策,提供指导。

6、组内教师进行论文交流并推荐出优秀作品。

本学期原定进行法律知识的课外实践活动,但因为没有适合中学生旁听的案件,此活动没有开展,等到下学期继续与县法院联系后再进行。

四、取得的成绩

1、组内教师积极撰写论文,上交论文6篇。其中,杨璐菱的论文获得优秀奖,李莉的论文在全校论文交流中获得一等奖。

2、陈燕和李举田的过关课符合要求,合格,顺利通过。

3、杨璐菱参加班主任经验交流获得三等奖,陈燕和张文军获得优秀奖。

五、组内教师的基本情况

1、组内教师“青黄不接”,缺少把关的教师。*都是初上高中,教材一遍都还没有拉通,教材不熟,经验不足。但他们态度端正,积极主动,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有希望,人的成长总是需要一段时间,经验要靠时间来积累。

2、组内教师课都多,担子都很重。陈燕、班主任,上高二文科班。李莉,办公室工作很繁琐,两手抓,教学不耽误。李举田,上好高二文科,服从教务处的安排,参加初三政治的出卷和阅卷工作,成了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组内安排的工作都超前、认真做好。张文军,班主任,从历史学科转向政治,克服不同学科差异的困难,从头做起,打破了“隔行如隔山”的传统偏见。张涛,孩子还小,带毕业班,课时多,任务重,没有怨言、没有借口干好本职工作。朱红琳,虽上劳技,尽职进责,劳动任务安排细。杨璐菱,班主任,跨课头,上高一和高三,担子重,不计报酬多为学生上课。

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个别教师听、评课流于形式。把听课当成完成任务,安于现状,学习和钻研不主动,对自己放松要求,没有加担子、目标不明确,没有竞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