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法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8:30:55

教师法论文

教师法论文范文篇1

本文作者:石正义工作单位:湖北科技学院

确定教师法律地位应考虑的因素

教师法律身份的定位,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技术问题,既要符合法理,也要便于实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第一,要考虑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明晰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是确立教师法律地位的理论基础。就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而言,实际上存在三种法律关系:公勤关系(或行政关系),劳动关系,民事关系。民事关系对于所有用人单位与其职工都存在,属于所有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共性关系,不在讨论范围之内,余下的只有公勤关系和劳动关系。因此,有学者认为,公立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体现为两重属性,即公勤关系属性和劳动合同关系属性同时并存[4](p217)。所谓公勤关系,即公法上的勤务关系,存在于行政主体(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学校不是行政机关,但它是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是行政主体,能对教师实施行政管理,如教育法赋予学校对教师行使奖励和处分的权力,国家授权学校为教师评定职称的权力,这些行为都是具体的行政行为,具有明显的公法色彩。劳动关系是劳动法调整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集体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关系。虽然学校与教师签订的是聘用合同,不是劳动合同,但从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征来看③,聘用关系也完全符合。有学者认为,聘用合同本质上就是劳动合同,[7]聘用关系本质上就是劳动关系。鉴于教师与学校具有公勤关系和劳动关系的特点,教师的法律身份也应该具有两重性,一是公法上的教育者,二是劳动法上的劳动者。第二,要考虑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走向。过去教师一直被赋予国家干部身份,列入公务员队伍。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开始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三类具有不同特点的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先从机关和企业入手,先后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3)和《劳动法》(1994),以后又修订颁布了《公务员法》(2005)和《劳动合同法》(2008)。相比之下,事业单位由于主体多样,涉域较广,关系复杂,职能特殊,改革相对滞后。鉴于事业单位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国家首先对事业单位进行了分类改革,划分为监督管理、经营服务和公共服务三大类,然后对三类事业单位区别对待,采取的方法是回归、改制和保留,即对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回归行政序列,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公益服务类保留事业编制。文化、教育、卫生和科研院所属于保留下来的事业单位。为了解决保留下来的事业单位的依法管理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2002年转发了《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随后国家又对该“意见”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国务院法制办于2011年11月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可以预见该“条例”正式文件不久将会正式颁布,这将是事业单位一部非常重要的法规。以《公务员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为标志,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三类不同特点的分类管理制度基本形成。纵观近二十年的改革,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事业单位不再实行机关的管理模式,事业单位将独立于机关和企业,成为第三类独立的组织。事业单位自成一类后,虽然会有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管理制度,但由于机关和企业的管理制度改革先于事业单位,因此事业单位有些管理制度仍然会比照机关和企业的成功管理模式。那么事业单位对其工作人员的管理是更多地参照公务员管理,还是参照劳动者管理?从改革过程中的几个重要事项中可以窥见一斑:一是大部制改革。由于聘用关系和劳动关系性质的相近性,国家开始将人事管理与劳动管理进行融合,以统一人力资源市场,2008年将人事部、劳动部合并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二是《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颁布和实施。过去,我国事业单位聘用纠纷适用的是人事争议仲裁,企业劳动纠纷适用的是劳动争议仲裁。2009年1月1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颁布并实施后,结束了我国多年人事争议和劳动争议相分离的管理模式,将劳动、人事“合二为一”。另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六十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发生人事争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有关规定处理”。三是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完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这一政策表明,在社会保险制度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劳动者没有区别,实行相同的制度。从以上几项重要的改革动作中可以看出,劳动管理和人事管理在许多方面是可以“合二为一”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公务员队伍分离后,事业单位对其工作人员的管理许多方面参照企业对劳动者的管理,少数事项参照机关对公务员的管理,这就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走向。这一改革走向表明教师的公务员身份逐渐淡化,而劳动者身份则逐渐显现。第三,要考虑与现行法律规范的衔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地将教师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说明公务员法没有为教师聘用纠纷的法律适用留下空间,也就是说将教师定位为公务员无法与现行法律相衔接。但是劳动法等相关法规并没有拒绝事业单位,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3]13号)第一条指出:“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处理。”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等问题的答复》(法函[2004]30号)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的程序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对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的实体处理应当适用人事方面的法律规定,但涉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劳动权利的内容在人事法律中没有规定,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劳动合同法》吸纳了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等问题的答复》(法函[2004]30号)的意见,《劳动合同法》第96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劳动法等相关法规从来就没有排除聘用纠纷的法律适用,一直为聘用纠纷留有适用的空间。《劳动合同法》第96条提出这样一个法律适用的原理,即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在法律适用方面,我国法律规定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即先适用特别法,特别法没有规定的再适用一般法。对于教师来说,这里的特别法指的是教育法、《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以及即将颁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一般法指的是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因此,从当前现行的法律规范看,《劳动法》为人事争议留有适用空间,但《公务员法》则未留空间。也就是说,将教师定位为公务员的可能性为零,而将教师定位为劳动者则能够与现行法律规范很好地衔接。第四,要考虑教师职业的性质和劳动特点。教师不是公务员,但教师也不像企业职工一样是普通的劳动者,必须承认教师与普通劳动者的区别。教师是教育者,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所以国家针对教师的职业性质和劳动特点,对教师进行专门立法,通过教育法律法规特别规定了教师的权利义务、薪酬待遇、工作条件,以及国家和学校对教师实行管理的教师资格制度、职务制度和聘用制度等基本制度。同时教师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事业单位可以对其工作人员实行奖励和处分,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工时制度。法律法规对教师的这些特别规定,都是企业等普通劳动者所不具备的。

教师的法律地位———公务劳动者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对教师的法律地位作出这样的设计:第一,由于学校和教师的法律关系存在公勤关系和劳动关系两重属性,因而教师的法律地位不可能是单一的,即不可能是单一的公务员或单一的劳动者,而应当是双重的,即公务员性质与劳动者性质并存。第二,考虑到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走向和与现行法律规范的衔接,特别是《公务员法》排除了教师,而《劳动合同法》则为解决教师与学校之间的人事争议留有适用空间,因此应当将教师归入劳动者。第三,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不能将教师简单地与普通的劳动者同样看待,而应作为劳动者中的特别群体,在管理制度上区别对待。鉴于这样的分析,教师法律身份的正确定位是———公务劳动者(或特别劳动者)。这种定位的理由在于:一是考虑了教师与学校存在公勤、劳动两重法律关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两重身份表现得非常明显,一方面事业单位与工作之间的聘用合同管理、社会保险基本上相同于企业对职工的管理;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对工作人员的奖励处分和考核又基本上类似于机关对公务员的管理。二是考虑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不是一般的劳动者,而是特殊的公务劳动者。三是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走向是一致的,将教师从公务员队伍中分出,同时打破干部、工人身份之别,将人事关系和劳动关系一并纳入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四是可以与现行法律规定很好地衔接,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教师聘用管理中的纠纷首先适用特别法,即人事法规和教育法规;人事法规和教育法规没有规定的再适用一般法,即劳动法规。五是与公立学校的法律地位一致,公立学校的法律地位是公法人,学校首先是法人,同时又是公务法人,教师的地位与之相对应,教师是劳动者,而且又是公务劳动者。六是国外也有先例,如美国、英国将公立学校教师定位为公务雇员,这里的“雇员”类似于我国劳动法的“劳动者”。需要指出的是,有学者担心,将教师定位为劳动者,会使教师与学校的关系向“私”法关系发展。本文认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劳动法并非私法,它是公法私法化和私法公法化的产物,是公法和私法兼有的社会法。教师作为公务劳动者,某些方面纳入劳动法调整,并没有改变教师职业“公益”的性质,而是有利于对教师权益的保护,因为劳动法主要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

教师法论文范文篇2

事实上,在新课改培养目标下,小学数学教材设计了大量生动活泼的情景,许多教学情景都含有潜在的法制教育元素,教育性极强。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和强化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在备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积极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法制元素,开展数学教研活动时要将此列为研讨内容。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如讲授《认识人民币》,通过给学生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配以图片说明,指出人民币的特征和防伪标记,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体会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有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相关内容,教学生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结合课本中练习辨识交通标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内容,学生通过讨论,增强对交通标志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意识,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在学习统计知识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结合课本练习“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情况摘要”和“上海市的空气质量日报情况摘要”以及对空气、空气污染、空气与人体健康、空气污染指数,以及空气质量状况的介绍,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法律知识,教育学生爱护环境。

二、教师加强学习,提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能力

法律意识的形成源于生活,为了在课堂中渗透教材中所蕴含的法律知识,抓好法制教育,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学习和研究,提升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能力。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学法懂法,提升自身法律素养,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学习内容,去研读领悟。只有教师知法、懂法,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觉地向学生讲法,否则就可能对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的契机“视而不见”。另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也要深研教材,善于研究教学活动,在相应教学内容、环节、形式中去发现契机。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要关注社会与生活,注重调查研究,讲究方式方法,善于创设话题,把法制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苏教版教材中,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结合课本中有关纳税习题和纳税知识的介绍,安排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让数学教学不再枯燥,也让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学习结果更加有效。

三、教师把握好度,以免将数学课变成法制课

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法制教育的关系,应以数学知识为主,法制教育为辅。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好度,法制教育不应占用太多教学时间,以免将数学课上成法制课。课堂上,渗透法制教育在内容上要尊重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要以数学知识为基础,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分量上要恰到好处,不可为了渗透而渗透,切忌不顾数学知识牵强附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忽视教学内容中蕴藏的法制教育元素。教师要明白渗透法制教育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非设置专门时间来进行法制教育,在课堂中渗透教育的内容根据数学教材内容确定。教师无需改变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也无需重新编印专门法制教材。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没有固定时间,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可以找到法律知识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教学《位置与方向》时,结合课本练习“紧急疏散平面图”,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法律知识。教学“千米和吨”时,结合课本中练习“如果每人每天节约2千克水,一个三口之家一年大约可节约多少吨水?了解你家每月的用水量大约是多少吨,你家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办法,在小组讨论”以及废纸回收利用问题时,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的法律知识和环保方面的法制常识,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以及注重环保的好习惯。教学数量单位《千克和克》时,在指导学生通过天平称出一千克的重量告诉学生“公平交易,诚实做人”的同时,也可以告诫学生法律的本质就是追求公平正义。

教师法论文范文篇3

这些问题引发的思考: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政治文明过程中,中学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法律意识,才能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自己遵纪守法作好表率方面,发挥人民教师应有的作用。本文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需要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高素质人才,而“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造就高素质人才”;这是公理性观点。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下,对“高素质人才”定位的诸多条件中,政治法律素质、思想道德品质是不可或缺的必要要件。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有一支自身具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先进思想的,而且能把这种思想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教师队伍;其中教师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着“高素质人才”后续队伍的现代法治观念的形成;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培养。

从我国政治法律制度建设的进程上看,中学教师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意识。

一、明确依法获得教师资格并确定自身的法定地位的意识

改革开放后,我们对教师的法律地位的认识,经历了模糊到明确的过程;尤其1993年10月31日颁布的《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使全社会对教师的合法地位的认识都有了法律根据。

因此,教师自身更要明确,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法定的一种职业资格制度;教师不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干部”,也不是地方政府“官员”;教师资格是由国家对符合相应教师资格条件、并提出申请的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认定的资格,属于国家资格性质;教师资格一经取得,在全国范围内不受地域限制,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只有依法取得教师资格、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才能被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批准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聘任为教师。这是公民依法获得从事教师工作的法定权利。但是,教师资格只是公民从事教师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换言之,具备教师资格者只有在被学校依法聘任后,方能成为教师。学校应根据岗位需要,从具备教师资格者中择优聘任。

2000年9月23日,教育部以部长令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对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作出了补充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是,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属于申请者个人的民事行为,不是组织的、行政行为,更与申请人在什么单位工作没有关系;非依法律规定,任何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均无权拒绝受理符合认定条件的中国公民的申请;同时,申请教师资格的公民所在单位无权干涉。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教育事业进入法制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同时意味着,教师的行为不再单纯是道德规范领域的、“糊口养家”的手段,教师的行为必须受法律的制约。

二、自觉学习、贯彻、理解、讲授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的意识

中学教师的工作,处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第一线。因此,要想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教师自己就要通过自觉学习,懂得“依法治国”的涵义;明确二十一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与特征;明确现行宪法(82宪法及三个修正案)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在制度上和对全社会的成员在行为规范上的总体要求;这样才可能在进一步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的正确理解,讲授清楚:“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治理或制约国家权力:“依法治国”的实质是依法治权、治吏(官);尤其应避免将“依法治国”仅仅理解为“政府以法治民”,助长权力行使者的专横与腐败。应当明确,政府及其官员首先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对象和客体,然后才是“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即“依法治国”第二个层次上的主体;各个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公民(包括教师和学生)和其他组织(包括学校)也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在现代法治精神问题上,中学教师切不可“以其浑浑,使人昭昭”。

三、树立平等对待学生及其家长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每位教师都应当明确,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教师在工作中的教育行为,不是行政管理行为,而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义务,相应的与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矛盾,若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情况下,主要是民事责任。因此,教师不要以“管人者”自居。要学会平等对待学生及其家长,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教学关系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尊重”上。就是指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一句话,就是把法律所赋与的权利和义务还给学生。

依法“尊重”学生,就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就是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只有教师首先真正依法“尊重”学生了,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的意识和能力。

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前提的“尊重”表现在: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几个方面。

自尊是一个人灵魂中伟大的杠杆,更是“人权意识”的前提;不会自尊的人,无法理解“人权”。人首先要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和社会,也才能获得外界对自己的尊重,也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教师必须自己懂得并告知学生,自尊应从认识自己开始,从法律上讲,就是公民资格始于何时:零岁;每个人的基本权利都应依法受到尊重,并且每个人都有捍卫自己人格尊严的权利。公民的民事权利无法定理由,不被剥夺。

“尊重他人”强调“平等”。尊重他人,并不是失去自己,是基于平等,依法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实际上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平等待人、诚实守信、善于助人,不窥探、干涉他人隐私,宽容大度等法治环境的条件。

教师法论文范文篇4

任何工作都是需要敬业精神的,现在又提出新时期荣辱观。其实不论工会工作还是科研工作,不管电教工作还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地需要敬业。凭借这种精神,本学年担任工会工作、电教工作、科研工作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这些那一样也不能例外。在过去的一年间,我遵照上级党委和支部的指示,依照上级主管部以及学校的各方面工作要求,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锻炼了思想,坚定了信念。

一、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安心山区教育工作。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除了上信息技术课接触三年级学生以外,我的工作同家长和学生有一点距离,直接接触的机会可谓不多,但是,作为一名付家台小学的员工,我认为承载着付家台小学的形象。

比如说,每当遇到家长来学校办事,只要问到我,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送到相关处室或找到有关人员,总之,最后做到让家长或来校办事的人满意。在如,每当我看到学生作危险的游戏或语言上有不文明现象时,我总是主动上前进行批评教育。

在同本校的教职工接触中,不分长幼,只要是有学生在的场合,我从不直呼某教师的名字。年长老教师对我的爱护和年轻同事对我的敬重,要求我必须意识到要做师德的首先践行者,必须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近年来不得不承认一部分教师,由于困难等原因,对山区工作不是十分安心,当他们思想上出现波动时,不管作为工会的关心,还是出于同事的关怀,我同他们谈心的首要资格就是自己首先得安心山区工作,只有自己在师德方面、敬业方面、安心山区教育方面站得直立得正,别人才会愿意听你的白话、才会认为你说的有道理。因为我个人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在师德形象方面,承载着学校的形象,就连接电话都得随时注意微笑对答。

二、积极主动的承担工作任务,不计较增加自己的工作量。

学科教师的调动和减少,出现了许多师资空缺。现如今是市场经济,许多教师特别是分校任务重一点的教师,为了代课酬劳同校长喋喋不休,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我所想的是,现在学校有困难,我平时工作往晚上挤一挤,完全可以执教信息技术课程,于是主动承担起了信息技术课。自己的工作量是增加了,也是自己的业余休息时间相对缩短,比如备课:信息技术在三年级是启蒙阶段,学生虽然有足够的兴趣,但是了解还得从零开始,为了让学生明了的理解和把握知识学到真本领,经常要做课件。有时为了做一个成功的课件,要耗费几倍甚至十几倍于讲课的时间,就拿介绍路径来说吧,由于学生不懂术语,(但是必须培养术语),这就最好有屏幕录像,把教师操作的整个过程中,屏幕呈现的画面,动态地记录下来反复给学生播放,(我们摄像机不能对屏幕纪录)这就需要特殊软件,最后当我成功的把学生需要的视频动画展示给学生时,虽然制作时历尽辛苦但欣慰是主要的收获。

三、模范履行《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义务。

作为公民我们都要遵守国家法律,作为教师,其实对其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一贯严格遵守教师法。一方面,默默履行规定的义务,另一方面,只有教师法规定的教师权利可以做的才去做,除此以外,多年来本人一直坚持抵制有偿家教,不做家教容易做到,不给孩子请家教,是要有相当决心的。我认为自己若在遵守师德遵守教师法方面如果能起个带头作用,也是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对年轻人的影响和培养,平时我做到了不利于工作和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工作和团结的事不做。法律赋予我教育孩子的义务和权利,我们就应该教书时想着教书育人,不教课时也别忘了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每当我看见学生喝完水没关紧水龙头时,总是一边提醒他关紧,一边教给他正确的关水方法,同时不忘讲讲节约用水的道理。

四、努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出色完成工作任务,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得到增强。

以学校科研课题为依托,培养训练技能,办辅导讲座,辅导青年人提高科研能力和研究报告以及论文、案例撰写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锻炼了教师科研队伍,培养了科研人才。在整体构建中小学德育体系研究方面,涌现出刘XX、王XX、张XX、陈XX等多名科研新秀并有多篇论文在部级成果年会上获奖;我本人的论文《小学生XXXXXX三法》20*年10月,获国家“十五”课题成果评审一等奖。在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简称)EPD项目课题研究中,出现了杨XX、刘XX、崔XX等多名致力于工作中研究、研究中工作的新型教师,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市级、区级、部级成果评选中多次获奖,并且我和另一位老师,有两项成果参与了首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交流,被国家正式刊物出版发行。科研工作的开展非常有力地支持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

教师法论文范文篇5

任何工作都是需要敬业精神的,现在又提出新时期荣辱观。其实不论工会工作还是科研工作,不管电教工作还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地需要敬业。凭借这种精神,本学年担任工会工作、电教工作、科研工作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这些那一样也不能例外。在过去的一年间,我遵照上级党委和支部的指示,依照上级主管部以及学校的各方面工作要求,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锻炼了思想,坚定了信念。

一、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安心山区教育工作。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除了上信息技术课接触三年级学生以外,我的工作同家长和学生有一点距离,直接接触的机会可谓不多,但是,作为一名付家台小学的员工,我认为承载着付家台小学的形象。

比如说,每当碰到家长来学校办事,只要问到我,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送到相关处室或找到有关人员,总之,最后做到让家长或来校办事的人满足。在如,每当我看到学生作危险的游戏或语言上有不文明现象时,我总是主动上前进行批评教育。

在同本校的教职工接触中,不分长幼,只要是有学生在的场合,我从不直呼某教师的名字。年长老教师对我的爱护和年轻同事对我的敬重,要求我必须意识到要做师德的首先践行者,必须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近年来不得不承认一部分教师,由于困难等原因,对山区工作不是十分安心,当他们思想上出现波动时,不管作为工会的关心,还是出于同事的关怀,我同他们谈心的首要资格就是自己首先得安心山区工作,只有自己在师德方面、敬业方面、安心山区教育方面站得竖立得正,别人才会愿意听你的白话、才会认为你说的有道理。因为我个人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在师德形象方面,承载着学校的形象,就连接电话都得随时注重微笑对答。

二、积极主动的承担工作任务,不计较增加自己的工作量。

学科教师的调动和减少,出现了许多师资空缺。现如今是市场经济,许多教师非凡是分校任务重一点的教师,为了代课酬劳同校长喋喋不休,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我所想的是,现在学校有困难,我平时工作往晚上挤一挤,完全可以执教信息技术课程,于是主动承担起了信息技术课。自己的工作量是增加了,也是自己的业余休息时间相对缩短,比如备课:信息技术在三年级是启蒙阶段,学生虽然有足够的爱好,但是了解还得从零开始,为了让学生明了的理解和把握知识学到真本领,经常要做课件。有时为了做一个成功的课件,要耗费几倍甚至十几倍于讲课的时间,就拿介绍路径来说吧,由于学生不懂术语,(但是必须培养术语),这就最好有屏幕录像,把教师操作的整个过程中,屏幕呈现的画面,动态地记录下来反复给学生播放,(我们摄像机不能对屏幕纪录)这就需要非凡软件,最后当我成功的把学生需要的视频动画展示给学生时,虽然制作时历尽辛劳但欣慰是主要的收获。

三、模范履行《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义务。

作为公民我们都要遵守国家法律,作为教师,其实对其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一贯严格遵守教师法。一方面,默默履行规定的义务,另一方面,只有教师法规定的教师权利可以做的才去做,除此以外,多年来本人一直坚持抵制有偿家教,不做家教轻易做到,不给孩子请家教,是要有相当决心的。我认为自己若在遵守师德遵守教师法方面假如能起个带头作用,也是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对年轻人的影响和培养,平时我做到了不利于工作和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工作和团结的事不做。法律赋予我教育孩子的义务和权利,我们就应该教书时想着教书育人,不教课时也别忘了治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每当我看见学生喝完水没关紧水龙头时,总是一边提醒他关紧,一边教给他正确的关水方法,同时不忘讲讲节约用水的道理。

四、努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出色完成工作任务,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得到增强。

教师法论文范文篇6

现将20*年《*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高级职务资格评审条件(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青教职改字(20*)23号文同时废止。

二00一年九月五日

主题词:教育职称条件通知

抄送:厅直有关单位,机关各处室。

*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高级职务资格评审条件(试行)

总则

一、为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水平鼓励多出人才,提高教书育人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基础教育的发展,结合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实际和特点,特制定本评审条件。

二、按照本评审条件经评审合格并获得相应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者,表明已具备相应的经济信息水平和能力,其专业技术职务由所在单位根据岗位设置情况自主聘任,聘任后的职务工资待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三、中学中、高级和小学(幼儿园)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中学一级教师(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四、本评审条件所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是指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含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省各级教育部门专职督导人员、教研人员、教育科研人员;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电化教育机构教师和其他教育机构中具有中小学教师资格的教育教学辅助人员。

五、本条件由申报条件、评审条件组成。申报条件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学历、资历、考核、业绩等要求,属资格审查范围,主要由各级人事、职改部门负责审查;评审条件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和教学业绩等内容,主要由学科组和评委会负责审查和评审。

分则

申报条件

六、中小学教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镇压业务,全面、熟练地履行岗位职责,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七、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学历,任现职期满。不具备合格学历的,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暂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在高中岗位任教,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并具有大专学历的教师在申报职称时按正常晋升对待;

(二)在海东、大通、湟源、湟中、六州(均不含县城)初中岗位任教,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并具有中专学历的可申报中学一级教师资格;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必须取得合格学历。

(三)在海东、大通、湟源、湟中、六州(均不含县城)小学岗位任教,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并具有高中学历的教师在申报职称时按正常晋升对待。

(四)职业高中实习指导教师取得中专学历或有特殊技艺并具有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的,按正常晋升对待。

(五)取得以下学历(学位),经考核合格,可认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1、取得中专学历,在小学任教,见习期满,可认定小学二级教师职务;

2、取得大学专科学历,见习期满,再从事教学工作2年,可认定中学二级教师职务;

3、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见习期满,可认定中学二级教师资格;

4、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从事教学工作3年可认定中学资格;

八、晋级人员任职期间年度考核须合格以上,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在同等情况下可优先申报。

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

评审条件

十、中学一级教师、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资格评审条件。

(一)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研究并努力掌握教学规律,深入钻研教材,注意改进教学方法,认真进行课外辅导和批改作业,经学校考核,教学效果好,师生公认。

(二)具有较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素质教育。

(三)具有承担公开课的能力。任职期间承担公开课4节以上,其中优质课2节以上且有1节为学校考核小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派员参加共同认定的优质课。

(四)任现职以来,取得下列业绩成果之一:

一类地区:

1、获得地(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教学能手称号(教学成果、教学竞赛二等以上奖可同等对待,下同)或获得县(区)级优秀教师奖2次或担任班主任工作三年以上,所带班级2次获得县级以上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参加省级教育部门、专业学会举办的教学研究、教学论文比赛三等以上奖。艺术、体育、劳技类教师,在普及和提高学校艺术活动、体育运动水平及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得到地(市)级教育和业务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

3、参加县级以上教育部门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2个月以上,并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奖3次。

4、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奖,并在公开报刊发表专业论文1篇或有2篇论文在内部刊物发表;

5、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为学校骨干教师,在海东地区、大通、湟源、湟中县的乡及乡以下学校连续任教15年以上,并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奖2次。

二类地区:

1、获得县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教学能手称号或担任班主任工作三年以上,所带班级获得县级以上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参加地(市)级教育部门举办的教学研究、教学论文比赛获三等以上奖。艺术、体育、劳技类教师,在普及和提高学校艺术活动、体育运动水平及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得到县级教育和业务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

3、参加县级以上教育部门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2个有以上,并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奖2奖。

4、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奖,并在内部刊物1篇;

5、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为学校骨干教师,在该地区乡及乡以下学校任教12年以上,并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奖。

三类地区:

1、担任班主任工作三年以上,所带班级获得校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3次;

2、参加地(市)级教育部门举办的教学研究、教学论文比赛并获奖;

3、参加县级以上教育部门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2个月以上,并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奖。

4、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为学校骨干教师,在该地区乡及乡以下学校任教10年以上,并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奖。

十一、中学高级教师资格评审条件

(一)具有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及时掌握本学科的新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二)能熟练地担任一门必修课或其它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承担和组织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是学校本学科教学工作的指导者和学科带头人,能积极培养和指导中、初级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教学效果特别显著;

(三)在班主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和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方面有比较突出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做出了显著成绩;

(四)任现职以来,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以下业绩成果之一:

一类地区:

1、获得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或获得省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教学能手称号并公开发表专业论文1篇,或获得地(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教学能手称号并公开发表专业论文2篇,或担任班主任工作5年以上,所带班级获得地(市)级以上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次;

2、参加省级教育部门举办的教学研究、教学论文比赛获得3次以上奖,其中有1项一等奖或获得省级教学成果、教学竞赛奖2次以上;

3、在核心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篇或公开发表专业论文3篇,其中有1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

二类地区:

1、获得省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教学能手称号或获得地(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教学能手称号并发表专业论文1篇或担任班主任工作5年以上,所带班级获得地(市)级以上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参加省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研究、教学论文比赛获得2次以上奖,其中有1项二等以上奖;

3、具有大学专科学历,在该地区连续任教18年以上或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在该地区连续任教15年以上,并获得县级优秀教师称号;

4、在公开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篇或在核心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篇,并获得县级优秀教师奖。

三类地区:

1、获得地(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辅导员、教学能手称号并在内部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篇或担任班主任工作5年以上,所带班级获得县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次;

2、参加省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研究、教学论文比赛获得2次以上奖,其中有1项三等以上奖;

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在该地区连续任教13年,或具有大学专科学历,在该地区连续任教15年以上,并获得县级优秀教师奖;

4、在公开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篇,并获得县级优秀教师奖。

附则

十三、本条件中所规定的学历、资历、考核、专业理论、工作经历和能力、业绩的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十四、评审条件中所指的业绩必须是任现职以来获得的,获奖项目的"获奖者"是指等级额定获奖人员。

十五、学校对各类教师所规定的最低教学工作量标准,须经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定认可。

十六、近三年有下列情况之一,不予推荐:

(一)受过警告以上处分不满2年者;

(二)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教育教学事故者;

(三)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造成不良影响者。

(四)有抄袭、剽窃他人论著、成果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或谎报业绩成果者;

(五)严重渎职,造成较大事故或较大经济损失者。

十七、本条件由省教育厅、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附件:《*省教育系列中、高级教师职务资格评审条件中有关成果认定的说明》

*省教育系列中、高级教师职务资格评审条件中有关成果认定的说明

1、所有业绩、成果(含论文、论著、科技成果、获奖证书、任职年限)的使用时限,按省人事部门的规定掌握。专著(含译著)、论文(含译文)以正式公开出版、发表的版权页所载日期为准。核心期刊以期版权面标注及《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为主要参考依据。

2、科技成果、专利成果完成或获奖者的排名以政府主管部门所发证书及所载定人员名为准;科技成果产生的经济效益以政府审计部门提供的审计证书为准。

3、论文署名以独著、第一作者为准;申报人参编或担任主编的著作以前言或后记中注明的章节为准,只认定本人实际参加撰写的内容,其编写数量无法确定的,以编委会或出版部门出具的证明为准;出版部门采用申报人论文并编入书籍出版,同时授予获奖证书的,只认定其论文,证书不作为参考;论文出版发表同时又参加省以上(评审条件认可的范围)论文比赛并获得奖励的,只记其中一次奖项等次高的,其余只作参考,论文不再重复计算;同一论文在不同刊物发表,只记刊物级别的一篇,不重复计算。下列文章不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

(1)尚未公开发表的文稿;

(2)与本人从事的专业无关的文章;

(3)科普文章、介绍性文章、简介、问答、报导、通讯、讲话、报告(不含在公开刊物发表的课题实验报告);

(4)学位论文;

(5)参编各类辞书中的辞条;

(6)编写的供师生使用的练习册及考试说明。

4、在著作(译著)、教材中参与编写的文科2万字、理科1.5万字可折抵1篇论文.从事民族语言专业教学的教师编著的教材,经省教育部门审核并采纳使用的,可按公开出版对待。

教师法论文范文篇7

教育教学权是教师最神圣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剥夺在聘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存在着许多侵犯教师教育教学权的行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教育行政部门侵犯教师的教育教学权。即行政官员命令教师从事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无关的事情,使教师无法正常享有自己的教育教学权。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中比较普遍。例如,河南省某县镇政府为了完成农民建设种烟基地的任务,要求该镇教师每人联系10亩种烟指标,完不成的下岗。该镇中学特放假三天,因大多数教师仅凭个人力量无法完成,只好把任务派给学生,让孩子动员自己的家人和亲戚种烟。该镇政府为了政绩,没有经过任何程序,就让老师们停止教育教学,一方面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另一方面也侵犯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权[1]。还有一些行政官员利用自己的权力,随意剥夺教师的教育教学权。张某系某高中教师,工作认真负责,教育科研水平优先,先后发表数篇论文,多次被评为县模范教师。由于张某拒绝了某县教育局领导的孩子进入他所教的毕业班,不久之后,县教育局就收回了他的模范教师称号,并批评他教学方法落后[2]。在本案例中,县教育局领导仅凭个人好恶,干涉教师的教育教学权利。这些都是严重侵犯教师教育教学权的行为。2.学校侵犯教师的教育教学权。《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这就是说,只有符合上述三个条件之一的,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才有解聘教师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权随意处置,领导干部打击报复教师,或出于其他原因,以某种借口将教师调离教育教学工作岗位或解聘教师,限制教师发挥其才干以及压制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研究与探索等行为时有发生。例如原株州市某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尹建庭告株洲市教育局一案。尹建庭曾在自己撰写的论文《入学教育课》中提出“读书考大学是为了挣钱娶美女”的观点,之后他又出版了其个人文学作品集《人世老枪》一书,书中有“世上的一切都必须为我服务,不然,这一切都没有意义”“,天下最大的谎言,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言论,并在课堂上向学生推销这本书。株州市教育局发现上述问题后,对其进行调查和处理,作出了株州市内所有学校不聘用尹建庭当教师的处理意见。之后尹建庭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据《教师法》的相关规定,法院最终判决株洲市不聘请尹建庭当教师的处理办法无效[3]。在本案例中,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都不能剥夺尹某受聘于符合资质的学校的权利。当然,教师也应该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给学生正确的引导。3.学生侵犯教师的教育教学权。这是学校中最常见的侵犯教育教学权的行为,但在现实中又经常与教师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相互混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与教师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教师对学生享有教育教学权,而同时,学生又享有并有权行使受教育权。在课堂上,一些学生多次违纪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已使教师无法正常从事教学活动,则涉嫌学生侵犯教师的教育教学权。但如果教师将学生撵出课堂,教师就涉嫌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在相关案例中,都认为是教师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教师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笔者认为,依据《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的权利,即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但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是同时存在的,享有一定的权利就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履行了义务才能更好地享有其权利。笔者认为教师不仅没有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而且是依法对自己和其他学生合法权益的维护。由此可见,教育教学权的实现依赖于教师权利和学生权利的相互配合。教师教育教学权的实现是学生学习权利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教师的教育教学权得以实现,学生的学习权利才能得以实现。

二、教育教学权的法律保障现状

我国《教师法》第七条第1款规定:“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即教师具有教育教学权,它包括:(1)教师可依据其所在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工作量等具体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自主地组织课堂教学;(2)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其教学内容和速度,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3)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在教育教学的形式、方法、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实验和完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剥夺在聘教师的教育教学权。与之相对应,《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有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这些义务的内容主要包括:首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全面贯彻《教育法》规定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方针。其次,教师要遵守学校和其他教育管理部门的各项有关教育教学的规章制度,执行具体的教学工作计划。再次,教师应依法履行教师聘约中约定的教育教学工作职责和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否则将依法追究其责任。义务的规定可视为给予教师该项权利的法律补充。这就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教学权实质上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教师不能擅自放弃这一权利,同样,不履行相应的义务也要承担法律责任。确保教师教育教学权的实现,不仅有赖于权利主体的积极作为,而且需要义务主体,尤其是政府积极创造条件为其提供制度上和法律上的保障。从法律保障方面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实体法对教师教育教学权的保障。除了上述《教师法》中涉及的内容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中第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条规定,“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另外,一些根据《教师法》的相关内容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也对保障教师教育教学权的实现有很大作用。二是程序法对教师教育教学权的保障。程序保障包括教师权利受到损害时有关法律责任追究的规定和法律救济。《教育法》和《教师法》都规定,对侵犯教师权益、造成损害的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或追究刑事责任。在法律救济方面,《教师法》不仅赋予了教师教育教学权,同样也赋予了教师申诉权。《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只有实体法和程序法相互配合使用,才能保障教师教育教学权的实现。虽然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权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教育立法的时间比较短,对这一权利的保障无论是在实体法还是在程序法方面都显得比较薄弱,以至于现实生活中出现许多教育教学权受损以及受损后得不到法律救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的聘任制度不完善。《教育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实施教师聘任制的步骤、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时至今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却迟迟没有出台相关规定,但教师聘任制却已经在全国各大中小学轰轰烈烈地展开着。本该出台的“相关规定”的缺席严重地伤害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权利,特别是在乡村中小学中,这一问题尤为严重。第二,教师申诉制度不完善。例如,四川一中学教师将学校告上法庭,原因是自己从教多年的48本教案经学校“检查”后只剩下4本。该教师以学校侵犯其教育教学权为由将学校告上法庭,法院却因学校不是行政主体而拒绝立案[4]。笔者认为,学校的行为确实侵犯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权。教师的教育教学权的文字表现即教案,学校弄丢教师的教案不仅是侵犯了教师的劳动成果,同时也是侵犯教师的教育教学权的行为,学校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然而现行法律并没有赋予任何一级学校行政主体的资格,教师在认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权受到学校侵害时,只能走非诉讼意义上的申诉之路,教师运用申诉权可以将学校告上教育行政部门,若认为处理不当,可以采取行政复议,若仍不满意,才可以走诉讼之路,但此时只能以教育行政部门为被告。从教育申诉到行政复议到行政诉讼,这是在教育教学权问题上教师能走的唯一一条维权之路,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多不便,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时间太长,这样很容易影响教师工作的情绪。

三、对策与建议

教师法论文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教育中心工作,深入推进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持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相结合,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教育行政管理者和广大教职工、中小学生的法律素质,努力创造和谐、有序、稳定的育人环境,为促进我县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总体目标

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落实“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学校”要求,全面提升教育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升广大教育工作者法律素质,使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从提高自身治理能力、履行好职责义务的角度,切实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善于运用法律解决问题、推进改革;扎实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提升教育品质,使法制教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三、主要工作内容

(一)完善局机关学法制度

1.以学习型机关建设为平台,完善从县委教育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到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的学习制度。组织机关干部有针对性地学习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法等基本的法律知识、新出台与新修订的教育政策法规、建设法治政府的法律法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增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和水平。

2.结合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编印学习资料等形式,加强普法学习与宣传。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专家辅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学习。提倡领导干部带头学法、讲法,撰写学习体会文章、论文,参加法制课题研究和征文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提升学校干部教师法制意识

3.着力抓好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如《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促进教育观念转变。各学校要统筹部署,将教师法制教育和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整体安排,明确法制学习培训内容及方式,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教师学法用法考试。

4.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干部教师法制学习培训,提高依法执教水平,正确协调处理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着重宣传依法办学、规范招生、安全管理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学校领导依法决策、依法办学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教师依法执教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依法育人的责任感和能力。

(三)推进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5.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保证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师资、课时、经费的“五落实”。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开展对法制课教师业务的培训指导,组织参加法制观摩课、优质课的评选以及法制课优秀教案、优秀课件的评比活动。

6.进一步发挥思想品德、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在教学普法中的积极作用,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律常识和法治理念渗透。各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举行学科渗透教科研活动,教案评比、教学评比等活动,激发科任教师参与普法的积极性。

7.继续开展好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活动月期间,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电子屏、校园网、广播、板报、手抄报、橱窗、黑板报等阵地,通过召开主题班(队)会、举办法制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才艺表演、联欢会、故事会、“以案说法”专题教育、现场警示教育、法律辩论会、模拟法庭等法制宣传方式,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学法守法用法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法治氛围。

8.要在新生军训、升旗仪式、班队会等学生教育活动中增加法制宣传教育内容。法制安全教育第一课主要由学校领导或法制副校长、法律工作者、安全专家等应邀宣讲,根据学生特点,选择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法律法规进行教育,如禁毒教育、环保教育、消防教育、国防教育、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气象灾害防御以及其它各类预防性安全教育等,并将其有机整合于学校法制教育范畴,使教学内容更为科学、系统。

9.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主题活动。各学校要以国家和省市县开展的法制教育主题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法律进学校”、“学法小童星”和“知法守法青少年”评选、“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3月最后一周星期一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6•5”世界环境日、“6•26”国际禁毒日、“11•9”全国消防日、“12•1”世界艾滋病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反邪教等宣传活动,增强师生法制观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落实措施,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2.制定计划,保障实施。各校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要安排相应的法制宣传教育专项经费,订购教材、法律报刊、图书、挂图、音像资料,办好法制宣传栏,切实保障各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师法论文范文篇9

(一)业务工作

1.加强执法监督和工作监督,促进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今年以来,我室在常委会分管主任的领导下努力为“三会”做好服务。常委会和主任会议先后听取并审议了县政府关于《教师法》贯彻落实情况和县政府关于防止非典型肺炎工作情况的汇报,以及县文化局、计划生育局、科技局、卫生局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对《教师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认真进行监督检查。在审议前,我室们采取了会前视察调查的方法来增强监督工作的实效性。如在听取县政府关于《教师法》贯彻情况汇报前,对全县中、小学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师德校风建设等进行了实地视察调查;

2.深入开展专题调查工作,提高监督工作的实效性。今年以来,围绕全县环境建设年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参加全县人大代表开展了“我为环境建设年建言献策”的大型专题调研活动。在常委会搞好投资环境专题调查的同时,县人大常委会把民办学校的发展情况作为开展专题调研的重要内容,历时四个月开展了全县民办教育产业化情况的大型调研活动。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座谈会,听取了11所民办学校的汇报,最后走访了东方双语学校、新星技校和##十八中等单位,并专门赴浙江以及我室省民办教育发展较早的滕州市进行了考察学习,完成了《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规范管理、加快全县民办教育发展》的调查报告。在做好专题调查的同时,我室们还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常委会的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县委有关重大工作的决策研究,在县委召开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讨会后,我室县人大常委会结合全县工作的实际,及时就驻##大中型化工企业规划搬迁、新城县建设有关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思路等问题均提出了设想和建议,也得到了县委的高度评价。

3.加强与代表的密切联系,积极办理代表意见和建议。今年以来按照常委会联系代表点制度和走访、接访代表制度的规定,坚持每月一次深入联系代表点与代表的联系,及时督促教科文卫各部门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及时解答政府有关部门在办理代表建议过程中的问题。共收到建议意见23条,办结率为100%。

(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参加县机关工委及党支部活动。

1.加强学习,熟悉掌握开展人大教科文卫工作的法律法规。针对换届后人大常委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室们创建学习型机关做了很大努力。我室们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教科文卫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了干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今年,我室们还注重了对人大教科文卫工作的宣传,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文章、信息16篇。

2.参加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作风整顿活动。(1)两次参加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举办的全县科级干部轮训班。(2)参加县机关工委组织的活动。在机关工委组织的作风建设研讨会上,写出了一篇论文;参加了拔河比赛;参加人大机关组织的建设学习性机关论文比赛。

教师法论文范文篇10

学校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全校工作,以县教导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树立了"从严治教,求实务真,和谐发展"这一教导理念,同时确立"治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教师教导要求。

二、增强师德教导,端正教导思想

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良好的师德又是建造优秀教师队伍的前提。增强师德建造对于推进教导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校始终把群体师德建造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我校一直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导观、人才观、质量观"教导,进一步深入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造活动,使全校教师提高对群体师德建造的认识,统一思想保证群体师德建造扎实、长久展开。学校工会大力宣传和贯彻新的《工会法》《劳动合同法》《教师法》,利用全体教师会议进行集中学习。通过学习,使教师了解新《工会法》《劳动合同法》《教师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工会自身建造。

三、增强师资建造,打造精湛队伍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及社会其它各项事业的进步,社会对教导的优质化需求越来越高,而尤为重要的是对优质师资的需求。目前,作为学校唯一能做的是真正把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培养成具备良好的师德和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召开家长座谈会,广泛征求、倾听意见,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以利于师德教导的深入开展。

此外,每学年结束前,学校工会对全校教师师德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学校由行政领导组成师德情况问卷调查小组,分班级落实调查情况。调查学生、家长人数达百余人,由学生及家长填写任课教师师德方面问题,对每位教师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违规家教等12项内容的有无情况逐一打"√"。然后由学校工会汇总。此外,学校及时对学生、家长评选出来的"最关心学生的班主任"、"最关心学生的任课教师"等先进教师进行了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个别存在师德问题的教师采用谈心的形式加以指出,同时提出改正意见。

四、增强学校常规治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师德建造实施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增强师德师风建造,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导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学校教导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重视对教师抱负和事业追求教导、开展树立良好教师形象教导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导民主的教导收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学校内部治理明确"安全是前提,德育是首位,质量是中心"的办学思想。因此,学校的各个方面工作都是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开展的。学校教学工作以课改为契机,切实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同时采用师生教学目标双向治理,开展民主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来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确定全面质量教学理念,采取各种有效办法,尽量提高学校的整体质量。

学校教导教学工作要以教导科研为先导,力求改变以往工作精力投入多而产出少的现象。学校积极创设平台,积极构造教师参加各种学习与外出教研活动,积极鼓励教师撰写各种教学论文和研究课题。

五、积极实施关爱工程

学校工会还构造退休教师到学校走访,召开座谈会,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落实有关慰问政策。在全体教职工中发起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从心灵上慰藉他们。

六、关心职工,开展各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