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控员转正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10 10:08:44

消控员转正工作总结

消控员转正工作总结篇1

摘要:近年来,消防部队运转的资金流量相当庞大,加强经费管理势在必行。本文从当前部队经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入手,探讨加强消防部队经费管理的宏观措施和微观方法。

关键词 :消防部队;经费管理措施

消防部队经费管理是消防部队正常运转经营的物质基础,对于消防对防火救灾等职能的发挥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消防部队经费管理重点是确保部队各项执勤、防火、灭火、训练任务的完成,从财力物力上保证全体官兵军政素质、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消防部队执行任务和编制的特殊性,使其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如社会性、军事性、计量的相对性、不确定性、个体性等特点。消防部队属于公安现役部队,其经费来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部队维持性经费;二是地方各级政府安排的消防业务经费。目前经费管理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当前消防部队经费管理工作现状

(一)预算管理不规范。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各部门沟通协调不充分,财务部门唱独角戏;资预结合、绩效预算工作流于形式,不按照批复项目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无预算超预算开支,资金开支随意性大,经费使用监控不严格,经费审批不严格。领导不重视预算工作,又没有强有力的民主监督,必然会管理混乱,出现超支乃至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二)内控制度不落实。截至目前消防部队尚未出台内控制度规范,依据岗位职责分工进行内控管理,不能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一些经济活动决策、执行、监督未能实现有效分离,不能有效防范风险。个别基层单位对财务管理制度贴在墙上,说在嘴上,却很难落实到行动上。经费开支上搞变通,不落实实物验收制度,检查考评流于形式。

(三)队伍建设水平低。实行独立核算部门预算后,大队会计由参谋或者中队干部兼任,人员配备不足,调动频繁,大多非财务或相关专业毕业, 对于源于一般会计准则同时又具有部队特色的消防财务“管不上、管不着、管不了”。

二、加强消防部队经费管理的宏观措施

(一)坚持推进依法理财。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重新颁布了修订后的预算法,并将于2015 年1 月1 日起施行。9 月26 日,国务院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 号)。新预算法和国务院45 号文件对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改进预算控制方式、硬化预算支出约束、强化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了重大变革,不仅对经济社会活动产生深远影响,也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消防部队经费预算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一方面,确保有法可依。根据新预算法着重完善党委理财、预算管理、经费开支审批、物资集中采购等规范性文件,组织人员编写《基层财务人员工作手册》下发部队使用,确保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做到依法理财。不断增强党委班子成员的财经观念和法纪意识,将新预算法、内部控制规范等法规制度,作为必学内容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范畴,督促党委班子成员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自觉遵守财经纪律,依法理财、按章办事。

(二)坚持完善内控措施。参照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根据《总队级以下单位党委理财责任规定》,研究制定涉及预算、收支、采购、资产、基建和合同等多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涵盖后勤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评价等内部管理制度,实现预算管理与其它经济活动通过内控体系无缝对接,充分结合,实现资预结合、绩效预算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督、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三)坚持党委理财制度。积极做好党委的好参谋,建立集体研究、专家论证、技术咨询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坚持经济活动统一归口管理,牢牢把握预算管理作为主导,严格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让领导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建章立制、开源节流、严抓管理,坚持党委当家,各项经费开支,必须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使消防经费用之有度,开支有据,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

(四)加强人员培训教育。消防部队财务人员的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工作能否正常的开展,因此必须加强对于消防部队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其综合能力和水平。首先,应该强化对消防部队财务管理人员法律法规的教育学习,确保严格按照财经法律以及财务规章制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其次,应该进一步的强化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实务技能培训,确保财务工作人员懂财会、懂管理,能够操作军财系统,成为纵横均衡的“广深型”的财务管理人才。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把“诚实、守信、务实、高效”贯彻于整个工作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严格内部管理,提倡爱岗敬业,由“财务型”向“服务型”转变,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加强消防部队经费管理的微观办法

(一)科学预算编制。加强与其他部门、单位的沟通,全面掌握人员、资产等基础数据,全面分析各项收支,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进一步增强预算编制统筹规划能力,按照推进部门滚动规划管理的改革要求,加长预算编制规划周期,增强预算编制的统筹规划能力。做好中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对规划期内的预算支出实行总量控制,提高业务工作的总体性,增强预算的预见性和科学性。

(二)强化预算执行。按照国家关于厉行节约的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新修订的差旅、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经费管理办法,精简会议和文件,压缩庆典、研讨会、论坛等活动,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会议费预算,严格控制机关运行经费和楼堂馆所建设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进一步做好结转结余资金的清理消化,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效益。做好重点项目预算执行工作,大力压缩结转结余资金规模。对结转结余资金规模较大的项目进行评估,根据执行情况及时对项目预算进行调整。

消控员转正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 人工 机械 材料 成本 控制 管理

面对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施工企业只有降低项目成本,才能使企业具有竞争力、具有更大的利润空间。成本控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更大。有效的项目成本管理涉及以下几点。

一、工程成本控制方法

1.全员管理。成本管理应该是全员管理,成本控制绝不单纯是施工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的任务,而是全体工程参加者的共同责任。成本控制要做到全员参与,树立全员经济意识,可以在公司的内部通过签订相应经济合同,理顺公司内部经济关系,做到各单位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制约、责任分工明确,权力利益相配套。

2.全寿命周期管理。成本控制要对整个项目的寿命周期进行控制管理,而绝不仅仅是对工程成本进行简单的会计成本核算。(1)做好事前预测、预控,做到“开工前期量化指标下达,施工过程心中有数”。承接项目之前,可采取分险预测技术,对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风险评估,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另外,应尽量提高投标工程量估算的可靠性,便于宏观调控标价既保证投标的中标率,又可以尽量保证各专业工程的成本及合理利润。(2)做好事中控制,即工程成本形成过程中的控制,做到“施工前有指标下达,施工过程中不断调整”,切实控制住成本。按照工程施工本身的要求和内在规律,编制出技术先进、工艺合理、组织精干、成本经济的施工方案,均衡安排各个分项工程的进度,按照平面流水、立体交叉的作业原则,合理确定工程施工网络设计,保证工作面不闲置、工序作业不间断、各班组协调有序的作业。(3)事后控制,事后清算,以做后效,做好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工程竣工后,一般会有大量成本费用尚未归集到成本账中(例如分包、劳务费、租赁费、加工订货的结算未及时敲定直接影响工程成本的归集),这就要确定各项费用的结算目标,及时确定该工程的总成本,为与建设单位做经济结算奠定基础。根据工程成本结果评价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得失,写出完整总结报告,为成本管理各环节提供必要的资料,落实奖罚制度。

二、综合考虑质量、工期与成本的关系

在整个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都要正确处理好质量、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质量成本又可以分为预防成本、签订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质量预防成本措施费与不合格品的数量成本比例关系,应该可以找到一个最佳点,使质量成本费用降至最低。

质量控制以预防为主,适当增加质量预防费的支出,可以提高工程质量,杜绝事故的发生,其支出远小于因质量事故造成的损失,即可获得很大的“隐患”效益。同样,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寻找最佳工期点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在特殊施工条件下,应分析、比较工期所支付措施费与因工期延误造成的损失,孰轻孰重,反复权衡。

工程竣工决算通过后,应按合同规定,及时收回工程款,不能听任业主无故拖欠工程尾款,对追收欠款有显著成绩的人员应予以奖励。同时要精简机构,压缩科室成员及附属单位人员,采取措施提高劳动效率,使在岗人员一专多能。

三、搞好项目成本分析

1.月度经济活动分析。项目经理部统计员每月月末负责编报各单位工程施工产值完成情况月度报表,经监理确认后报建设单位作为当月回收工程款的依据和项目成本核算的依据。报表必须详细列出当月施工产值完成的具体部位和工程量,应对当月的人、材、机及管理费用、间接费用作详细地分析。

2.年(半年)度经济活动分析。每半年或一年根据项目完成的施工产值做半年或年度的成本报表,再对项目半年或一年发生的成本作具体的分析,分析盈亏的原因,并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杜绝亏损的措施。

3.阶段性的经济活动分析。一般包括路基完工、道路结构物完工、路面工程完工(即工程竣工)的经济活动分析。每一阶段的完工标志着这一阶段成本的截止,必须作详细地分析,通过分析项目成本盈亏的原因,找出项目盈利及亏损点,为公司以后的项目成本管理及项目承包积累经验。

工程竣工决算后,由项目部编制详细的结算资料及成本资料交公司,由公司预结算部门对项目部进行结算资料审核,公司财务部门对该工程成本资料进行审核。由公司审计部对该工程的盈亏情况作详细审查,并作出该工程盈亏额认定内部审计报告,如工程确有盈利,将按《项目承包责任状》的精神,结合项目其他指标的完成情况给项目盈利兑现额度,并报公司领导及主管部门领导批准后对项目经理及经理部的全体人员给予奖励。

四、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管理的对策

1.加强材料的管理,降低材料的消耗。在材料采购和管理环节上加强管理,努力降低各种材料消耗,这是项目不降低工程成本的突破口。项目部要建立严格的材料验收入库制度,仓库管理员和采购员要“验质、验量、验品种、验发票”。要严格按照预算中确定的材料消耗定额实行限额发料,物资保管人根据限额领料单进行发料,领料必须严格手续,已明确责任。同时,动员施工人员做好余料的回收工作,减少材料浪费和流失。

2.加强人工费管理,降低人工消耗。在清包队伍的选择和管理环节上加强控制,努力降低人工费的消耗,这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措施之一。首先,选择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清包队伍是降低人工成本的第一步。其次,要根据设计图纸、工程预算、施工组织设计、人工消耗定额和人工市场单位签定责任明确的用工合同。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进行管理和监督控制。同时,还应严格控制零星用工数量,把这部分无收入的成本性开支降到最低点。

3.在周转材料的采购、租赁和管理环节上加强控制。努力降低周转材料的租赁及消耗,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措施之一。周转材料除采取材料管理措施外,因其可周转使用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管理上与其他材料的管理方式有所不同。周转材料要进行严格数量与规格的验收,因支付租金是按时间支付的,对租用的周转材料特别要注重其进场的时间。应与施工队伍签订明确的损耗率和周转次数的责任合同,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损耗,同时加快周转材料的使用次数,并且在使用完成之后,应及时退还周转材料,已达到降低周转材料成本的目的。

4.加强成本控制,降低纠错成本。实践证明,以编制计划成本来进行成本管理控制的方法是行之有效,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将实际完成情况与目标计划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并及时找出原因予以纠正,建立起项目完整的资料库,以防止因人员变动造成经济资料的缺损,从而影响项目经济效益。同时还应不断地对实际成本进行分析,并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找出与目标成本差异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成本目标计划地完成。

消控员转正工作总结篇3

一、全员成本管理

首先,树立全员成本控制的管理理念,因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操作过程,它涉及到项目部的每一个部门,甚至每一个人,不是单靠某个人或某个部门就能实现的。项目部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成本控制工作,要求项目全员都要具有成本控制的管理理念,让全体职工真正做到有事才有岗,有岗就有责,有责就考核,使人人处于责任状态,事事处于严格控制之中,项目部每周召开由全员参加的成本例会,对上一阶段成本管控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对于偏差较大的成本细项要剖析原因,讨论解决办法,以避免再次出现类似情况。

其次,按照公司绩效管理要求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细化至每个部门、每名员工,让项目的每一个人都能明确自己在成本控制工作中肩负的责任和背负的指标,并在其工作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监督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有些指标不可行或有偏差的要及时调整,这样可以使成本管理的实效性更高。

再有项目部应该定期对指标的实施效果进行考核,当然奖罚分明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能做到降低成本与职工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则可以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而有意识的去降低成本,从而从源头就能减少浪费。

二、全过程成本管理。全过程成本管理是全面成本管理中最重要

一环,过程的疏失可能导致全盘皆输的后果。全过程成本管理必

须是动态管理,也就是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

连续进行,在这过程中,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纳入成本管理的渠

道。从承接到工程任务开始,在合同签订、施工资源准备、施工

组织安排等各方面都要进行精心的策划。要召开各部门负责人会

议提出防范措施,既不能疏漏也不能时松时紧,使施工项目成本

自始至终置于有效控制之下。具体来说可以分为策划准备阶段、

施工过程控制阶段的成本管理。

1、策划准备阶段成本管理

该阶段主要的内容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确定目标成本分项指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人、材、机选用的招投标及合同签订工作。

首先是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根据施工总承包合同计价原则、施工图纸并结合人材机市场价格情况编制施工图预算,因施工图预算是编制成本策划的依据,确保图纸工程量计算准确且无漏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项工作做不好将直接导致成本策划指标失真,也为今后的成本控制工作埋下了重大的隐患。另外,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了解人材机市场价格水平也能使施工图预算及策划成本指标的编制更具真实和准确性。

其次是策划成本的编制。策划成本的编制按实体消耗和非实体消耗两部分分别进行。对于实体消耗的策划,主要是以施工图预算中实体工程量及市场价格为依据确定。对于非实体消耗的策划,如周转材料费、机械费、临设费等则需要根据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来确定。施工方案选择将直接影响成本的高低,因此,项目部在编制各类施工方案时对各种技术方案、措施可能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探索降低成本的各种途径,以期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如在外墙脚手架方案选择中,项目部经过经济比选以电动吊篮方案代替双排脚手架方案以降低成本;在塔吊等大型机械选择中,项目部优先选择配重式塔吊,以降低塔吊基础的成本支出;在临设方案选择上,项目部坚持总体考虑、节约实用的原则,尽可能利用现场原有设施,临设管线、道路尽可能一次性布置到位,避免二次布置、返工增加费用。

在策划成本指标确定以后,就要以此为依据进行招投标资源选定及合同签订工作,策划成本指标同时作为招标标底或拦标价使用。在人材机资源选用上,项目部历来坚持按照集团公司要求选用劳务队、分包商、供应商,并一律按招投标制度产生,杜绝暗箱操作。在选择投标人时适当扩大选择面,优先选择那些曾经合作过的,信誉好、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较高的劳务队、分包商、供应商参加投标,提高了投标工作的竞争性,避免了小范围内的串标及事后恶意结算的现象,保证招投标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进行,从而掌握市场的真实价格水平,再由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评标小组通过多次与投标方洽谈的方式选择最低价中标,确保中标价在策划成本范围内,从而达到了控制成本的目的。实践证明,我项目部所签订的合同单价均为同期公司较低水平。在合同起草、签订方面,项目部按照公司有关合同评审管理的规定严格落实,特别是对于建筑平米包干的劳务合同,首先严格禁止“先斩后奏”情况的发生,其次在合同主要条款的描述上尽量详细、全面、准确,不留“活口”,力求在合同中限制风险和转化风险,以防止对方由此而可能引起的索赔。

2、施工过程控制阶段的成本管理

该阶段成本管理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与工程施工进度做到同步收集并核算各项实际成本数据,同时必须与策划成本进行同步对比,当出现差异时,要分析原因,如属于变更洽商或市场价格变化引起的,则应及时对策划成本进行调整,如属于项目自身管理原因造成的差异,就必须在施工中对其进行管理纠偏,力争使实际成本始终维持在策划成本的可控范围以内。我们知道人材机市场价的控制在招投标合同签订阶段已经确定,那我们要如何达到上述目的呢?我认为只有严格控制人材机消耗量的指标才能实现。

控制消耗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人工费方面。现阶段项目部签订的劳务合同均为平米

包干模式,在此前提下,项目部特别注意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合同外零星用工,首先项目部建立了严格的零星用工审批程序,制定了派工单的标准格式,规定零星用工的派出要经项目经理、成本经理、工程经理及派工人在有效的时间内共同签字方可生效,对随意派工签字的行为要予以追究责任,此举有力的遏制了以往零工单“满天飞”的现象,基本杜绝了不合理零工的出现,从而使工程量始终处于项目部受控范围内。另外,要杜绝项目部人员对劳务分包商吃、拿、卡、要,捞好处收回扣、介绍或分包工程等现象,通过加强施工组织管理,按照既定的进度计划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减少无效劳动,避免因管理不善造成窝工、返工等导致的劳务队索赔。在结算阶段,项目部严格按照公司月结月清的原则,坚持以合同、图纸及经确认有效的派工单为结算依据与劳务分包商办理结算,对恶意结算的行为不怕威胁、不怕纠缠、敢于斗争,坚决维护集团公司的利益。

(2)材料费方面。首先是采购计划控制。材料采购计划是控制材料用量的基本手段,项目部规定,工程开工后由工程技术人员按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图纸编制材料采购总计划量,与材料策划成本对比分析后确定材料采购总计划量,并以此作为材料合同量和采购量的上限。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计划完成工程量编制月份材料采购计划,材料采购合同量不得超过总采购计划量,并据此制定了相关的奖罚措施,此举遏制了人为原因随意加大计划量或合同量的现象,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然后是材料消耗量的控制。对于有消耗量定额的材料,原则上应以消耗量定额为依据。实行限额发料制度,即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开据材料领用单,材料员根据领料单数量分期分批发料,对于需要超过限额领用的材料必须先查明原因,经过项目经理审批后方可领用。对于没有消耗量定额或消耗量定额与现场实际消耗相差较大的材料,如水泥、砂子、腻子、涂料等,则实行指标控制的办法,项目部根据以往工程实际耗用情况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和节约要求,制定材料消耗指标,并与劳务分包方签订消耗量协议,据以控制发料,超过指标的材料领用,则由劳务分包方自负,从而规避了部分材料损耗风险。同时为了防止进料不足造成材料成本增加,项目部还制定了材料进场计量验收制度,在各种材料进场时,材料员必须准确计量,严格执行验收制度,查明是否发生损耗或短缺,如有发生,要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另外,把好材料出场关也很重要,项目规定未经项目经理签字,任何材料不得出场,同时加强保安检查制度,避免出场车辆夹带项目部自有材料。在周转材料控制方面,项目部首先制定了周转材料进退场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减少了周转材料的现场占用,减少了租赁费的开支;其次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用不同规格的材料,避免大材改小材,长材改短材造成的损失;再次加强现场治安管理和现场保管,防止失窃和无故损失。另外,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及时组织清理工作面上散落的或被覆盖的周转材料,减少了周转材料的丢赔损失。加强现场管理,材料进场要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3)机械费方面,主要是加强计划安排,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进退场,同时加强过程管理,减少因安排不当而引起的设备闲置造成的机械费的增加。

消控员转正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 商业办公楼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消防系统 联动系统 调试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总占地面积26300㎡,总建筑面积18588m2,办公楼建筑地上6层(约16588m2),会议中心地上两层(约2000m2),设计总高度为24.7m。办公楼消防联动系统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火灾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系统组成。

其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含探测器、手动报警、消防对讲电话插孔,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包含消防栓系统、消防自动喷淋系统、消防强切、消防强启、防排烟系统、电梯火灾迫降系统。

为了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功能,需将整个消防系统进行联动报警和控制功能的联合调试。

2 调试前准备

调试前需具备条件:所有管网按图纸要求完成各部配件安装、试压冲洗并已验收确认,且设备强、弱电系统和控制系统安装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验收确认无误。调试由调试指挥员、记录员、调试工组成,调试点与指挥员之间联络通畅,在调试过程中严禁违规操作,确保质量和安全,以便顺利按时完成调试。调试中一旦发生错误,及时通知指挥员并采取措施或停泵,待处理完成后继续实施。

3 各系统联动调试方案

3.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工程中消防主机采用北京利达128EⅡ型,设于首层消防控制中心内,各探测器与主机之间通讯方式采用CAN总线方式。调试前需要按设计施工图对检查烟感、温感、手报、警铃、功能模块、声光报警的安装布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测试连接线路是否畅通和正确,在图纸上对探测器和手报进行位置编址,核对正确后按编址对探测器和手报逐个进行调试,在调试中我们对每个点位都进行测试,探测器和手报信号传至消防中心主机且通过打印窗口打印。核对主机上显示的探测器或手报编址与实际发出信号编址是否符合,确认无误提交调试报告,如果有问题及时解决。

3.2 消防水系统

该系统包含消防栓系统和自动喷淋系统,施工完成且管网试压检验合格后可进行调试。

3.2.1 消防栓系统

(1)消防水池清理干净、注满水。(2)检查首部消防泵、止回阀、过滤器、压力表、偏心大小头、阀门、软接头、连管安装位置以及消防泵的流量、扬程、工作压力等是否按图施工或者部件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泵两端的阀门开闭是否正常。(3)打开立式离心式消防泵顶端风叶罩,转动泵的联轴器数转,确认无卡死现象,装上风叶罩。(4)打开屋顶消防水箱与消防栓管网相连的阀门,利用重力作用将消防管网内部充满水;在地下水泵房内打开消防泵两端进、出水阀门,采用自灌式引水将泵体充满,打开泵体下方的排气阀,排空泵体内气体。(5)关闭出水阀门,检查电源供电情况是否正常,点动开停消防水泵2~3次,检查其叶轮旋转方向是否正确,然后正式开启消防水泵,确认后正式启动消防泵,运行正常后缓慢打开出水阀门,逐步向系统内灌水,观察出水处压力表的压力变化情况,并测试启动电流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备用消防泵或固定式消防泵组在设计负荷下连续运转不应小于30min,其间转换运行1~3次,检查电机温度是否过热。(6)在楼层内进行巡检,查看管网在压力升高过程中是否有爆裂、漏水等异常,如发现及时联系调试指挥人员进行处理。(7)试验消火栓应先检查压力表读数,然后再打开栓口阀门,在45°C角的情况下,水枪射出水柱高度应在10m以上。(8)联动试验:手动调节正常后,将消防泵控制箱上消防控制方式调至自动模式,抽取若干个消火栓箱做联动试验,手动按下消火栓按钮,信号将反馈至消控中心主机,消控中心主机产生报警信号,并通过消控中心主机发送信号至消防水系统电源控制柜自动启动消栓泵。通过消控主机进行复位,关闭消栓泵。

3.2.2 自动喷淋系统

(1)检查自动喷淋系统管路,确保喷头全部装上,喷头无损坏,无跑水隐患,管道支、吊架,防晃支架齐全可靠,符合规范要求。(2)将系统上各湿式报警阀和水流指示器前的阀门,以及末端检验装置处的阀门均关上。(3)进行屋顶稳压装置及喷淋泵试运转调试:检查屋顶稳压装置,气压罐、电接点压力表安装合格,控制线连接到位。手动启动屋顶稳压泵,给系统内充水,并逐渐升压,当电接点压力表升至0.25MPa后停泵。消防喷淋泵的试运转程序同消防栓泵,调试顺序从主泵到备用泵。将稳压装置调至自动状态,通过管网末端试水点,缓慢排水至屋顶稳压装置电接点压力表水压0.15Mpa为止,这时屋顶稳压泵立即启动补水,至屋顶稳压泵出水处电接点压力表水压为0.25Mpa时停止,试验数次,使稳压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且管网水压为0.55Mpa左右。(4)湿式报警阀:打开湿式报警阀的试验阀门放水,水力警铃应能够延时不超过90s进行鸣铃报警,合格后关闭阀门。(5)联动试验:检查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的信号线接线完成,并实现与消控中心的联动。将稳压装置和消防泵调至自动工作状态,安排水流指示器分区的调试顺序,开启第一个水流指示器分区的末端试水装置处放水,水流指示器动作,信号传至消控中心主机,主机发出报警信号并显示报警所在位置,屋顶稳压泵根据电接点压力表压力自动启泵补水,湿式报警阀通过延时器后压力开关动作,信号传送至消控中心,通过消控中心主机发送信号至喷淋泵控制箱,启动喷淋泵。该分区湿式报警阀鸣铃报警。在自动状态下,消控中心也应能手动启动喷淋泵。如符合要求,应在消控中心主机复位,使喷淋泵停止动作,手动关闭水流指示器分区末端试验装置。屋顶稳压泵在达到设定的电接点压力表压力为0.25Mpa后应自动停泵。否则应对故障部位进行检查调整,直至符合要求。重复上述操作,依次对所有水流指示器分区进行调试,直至完全符合要求。

3.2.3 防火卷帘系统

由于防火分区的要求,该工程防火卷帘在中庭防火分区2F~6F走道内安装,根据消防规范的要求,在该防火区域发生火宅时应能够降落该分区的防火卷帘,以阻止火势蔓延到其他防火分区。

调试时进行模拟火灾信号,对2F~6F一个楼层的防火分区进行试验,此区域的逻辑控制采用两点启报,触发其中的任意两个烟感动作后,信号传至消控中心,消控中心主机上会显示报警信息,并对信号进行逻辑分析,确认无误后通过消控主机将联动控制信号下达给各个受控单元,此时该楼层以及上下两层的消防应急广播响起,该区域防火卷帘降落至本楼层地平面,非消防电源强切,点亮应急照明灯,声光报警响起,电梯迫降至一楼并打开轿厢门,确认此层防火卷帘系统调试无误后,通过消控主机进行复位,消除警报,手动开启强切开关,电梯恢复正常运行状态,防火卷帘升至与天花顶面齐平。继续对其余楼层的防火卷帘进行调试,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3.2.4 防排烟系统

本工程为6层办公楼,设计总高度24.7m,设计时按照多层消防要求进行设计,此工程严格意义讲没有防排烟系统,只是在相关的防火分区设计了排烟窗,此排烟窗的逻辑控制按照单点启报,不与其余自动报警系统联动,触发排烟窗防火区域任一个烟感动作后,信号传至消控中心,消控中心主机上会显示报警信息,并对信号进行逻辑分析,确认无误后通过消控主机将联动控制信号下达改防火区域排烟窗控制柜,通过排烟窗控制柜进行信号传输,控制排烟窗的开阖。确认排烟窗开阖无误后,在消防中心进行复位,通过信号传输给排烟窗控制柜,关闭该防火分区排烟窗。

4 调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注意消防电源容量及线路压降对联动系统的影响

当建筑规模大、楼层高、线路长、消防设备同时开启较多时,要保证消防电源的容量满足相关消防设备同时动作的要求,同时应考虑控制距离及接触电阻对电压降的作用。否则会出现类似消防中心给出启动指令后送风机、排烟机正常运转但送风阀、排烟阀却不动的现象。

4.2 消防用电设备未采用专用回路供电

“专用回路”是引自建筑物配电间总箱的供电回路。有的设计考虑建筑物配电间总箱与消防用电设备相距比较远,于是就从总箱出来后的某个动力箱中配电,这样,火灾发生时,在切断生产用电时就不能保证消防设备的电源。

5 结语

只有切实做好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的调试工作,正确对待和处理相关的问题,才能确保消防系统的各项功能,从而提高建筑物的火灾抵御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消控员转正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医院;成本控制;建议

随着药品零差价政策的实行,医院“以药养医”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如何提高收益率成为医院管理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提高收益率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实现:增加收入和控制成本。增加收入受到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医院规模和病源等因素的制约,在短时间内很难大幅提高。而控制成本则可以从自身出发,通过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挖掘潜力,尽量地减少人力和资源的浪费,降低成本费用支出,从而实现收益率的提高。因此,控制成本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医院成本控制就是按照既定的成本目标,对成本形成过程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调节和监督,及时揭示偏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不利差异,使成本被限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以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一、医院成本控制的现状

1.医院管理层及员工对成本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医院管理层对如何增加医院的收入非常重视,但往往忽略了对成本的控制,仅仅把成本核算和控制用于绩效工资核算,没有把成本控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也没有对员工进行有关成本控制的培训。医院员工则认为成本控制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在其进行的医疗活动时没有控制成本、节约消耗的意识,造成很大的浪费。

2.成本控制范围仅局限于部分科室、部分活动和部分项目,控制效果不佳。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成本控制范围仅限于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总务材料等项目,成本控制对象主要是临床、医技科室,而没有对行政、后勤科室进行成本控制,这样的成本控制效果非常有限。

3.成本管理水平有限,无法对成本完成全过程进行事前计划、事中监督控制和事后评价考核,从而降低了成本控制效果。另外,由于医院成本管理的方法比较单一,成本管理软件尚不成熟,而医院各部门、各项活动之间差异很大,很难做到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

二、提高医院成本控制需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成本预算,制定成本控制目标或标准。要开展成本控制就必须先制定控制目标或标准,否则无法衡量控制结果的好坏。在编制预算时,应把医院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各科室,甚至各员工,并制定出各类消耗定额。只有把详细的控制计划下达至各级成本责任单位,才能促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成本控制目标或标准开展业务活动,医院成本控制的总目标才能完成。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医院部门繁多、成本构成复杂,我们应根据控制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确定成本控制目标:一、制定人员支出的控制目标应首先确定各科室定编人数,将部分科室中多余的员工流转至人员紧缺的科室,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人数超编造成人员支出的浪费;二、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等费用的控制计划应通过制定消耗定额来实现,如每床日材料消耗定额、每员工办公用品消耗定额等;三、公务费、业务费、差旅费等公用经费的控制计划应通过制定相关的报销制度来约束开支标准和范围。

2.在成本完成过程中,做好实时监督、分析和预警,即事中控制。实际工作中应区别不同控制对象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1)变动成本的控制

变动成本是指其发生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变化成正比例增减变动的费用,如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药品等。这类成本高低取决于价格和用量两个因素,因此在保证质量的前期下,尽可能降低价格和缩减单位用量是控制成本的两个途径,以下以卫生材料为例进行说明:

卫生材料是总金额最大、品种最多、管理最复杂的部分。卫生材料在医院总支出中所占份额很大,以我院为例,2012年我院业务支出81078.86万元,其中卫生材料支出14141.98万元,占17.44%,仅次于药品费和人员经费,是医院支出的重要部分。卫生材料可分为可收费和不可收费两种:对于可收费的卫生材料,可采用对领出的卫生材料进行追踪的方法确定其最终的归属,避免因管理不善造成流失;对于不可收费的卫生材料,应根据预算中的消耗定额等指标进行实时的控制。另外,对卫生材料的控制应从源头开始。在卫生材料采购环节,通过公开招标选择质优价廉的卫生材料,降低卫生材料成本;在存储过程中,严格控制因存储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卫生材料耗损;在领用环节,应严格控制超定额或限额领用。同时还应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严格操作规范,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的浪费。

(2)固定成本的控制

固定成本是指成本发生总额在相关范围内与业务量变动没有直接关系或关系不大的费用,如工资费用、管理费用、折旧费用等为没有直接关系的费用,维修费、水电费、燃气燃料费等为关系不大的费用。

工资费用控制的关键是合理用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医院应确定科室定编人数,严格控制超编人员,按照定编人数减员增效,将员工的收入与工作量、质量及效益挂钩,严禁任意扩大工资总额。

管理费用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和后勤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公务费、坏账准备、利息支出、物业管理费等。加强管理费用的控制,要实行科学管理,将各费用项目实行归口管理,明确责任科室,归口管理部门对分工的费用项目负责,严格控制分工费用项目的日常开支情况,努力把管理费用控制的预算目标内。

折旧费用的控制关键是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增加服务总量,降低单位费用成本。对于已有的医疗设备,应加快其使用频率,并做好日常的维护保养,在其使用寿命内尽可能增加使用次数;对于计划购置的医疗设备,必须做好可行性研究,避免因盲目购置造成成本的增加;对于闲置的固定资产,可在医院内部进行流转,做到物尽其用。

水电费和燃气燃料费的控制应根据制定的消耗定额进行跟踪控制,总务科等归口科室应加强日常管理,定期进行节能检查,督促各科室降低费用。

在成本完成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加强与各科室的联系,定期提供科室成本核算报表和分析材料,对完成好的科室进行奖励,对未完成的科室进行扣奖,促使各科室在及时掌握成本完成情况后对以后的成本控制进行调整,以便完成全年的目标。科室业务情况发生变动后应联系财务部门及时对成本控制目标加以修正。

3.成本完成后,对完成结果进行评价,并对成本责任单位配以一定的奖罚措施。财务部门在年度结束后应对全年成本控制情况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作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揭示差异存在的原因,进一步挖掘潜力,增收节支,为制定下一年度成本控制计划提供依据。

成本控制是对医院运行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每一项经济活动都应坚持“高效低耗”的原则,成本控制涉及各部门、各科室全部活动,需要全院所有科室和员工的积极配合。只有做到全方位的成本控制,医院才能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使医院走出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消控员转正工作总结篇6

(二)从电气的生产过程来看,电气的生产必须按用户需求以销定产,管理工作相当复杂,既要协调采购、生产、市场,以jit(准时生产制)实现客户个性化特征对生产过程物料、零部件、成品的拉动需求,但是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并行,产品设计系列化,零部件制造标准化、通用化;工艺过程采用成组技术,使得物料的消耗定额容易准确制定。由于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必然导致电器品种数量多而产量有限,运用fms(柔性制造系统)使生产系统能适应不同的产品或零件的加工要求,并能减少加工不同零部件之间的换模时间。

(三)在管理标准化和制度方面,重点处理突发事件;以零件为中心,维持一定量在制品库存,要求前一道工序加工完的零件立即进入后一道工序,工作的重点在制造现场,不仅要抓投料控制,一方面要求控制投入的品种、批量和成套性;另一方面还要控制投入提前期。还要抓与工序控制相结合的零部件出产进度表和装配进度表进行出产控制。

三、生产成本控制

(一)制造成本的组成,制造成本是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组成(1)、直接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能够直接分清的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它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其他直接支出,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员工的福利费用等。(2)、间接费用,车间或班组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等,以及员工的劳动保护费用,生产设备的租赁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设计图纸费、试验检验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二)生产过程成本控制要点:(1)、控制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源的消耗,对人力资源消耗,要控制定员、劳动定额、出勤率、加班加点等。要及时发现和解决人员安排不合理、派工不恰当、生产时紧时松、窝工、停工等问题。(2)、控制生产过程中各种物质资源的消耗,控制材料消耗,应在领取、入库出库、投料用料、补料退料和废料回收等环节上严格管理,坚持按定额用料,加强计量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用料不节约,出入库不计量,生产中超定额用料和废品率高等问题。大力推广先进用料和代用、综合利用等方法。机具的使用应选择恰当、运行合理、提高利用率,坚持按操作规程使用,定期维护保养、以旧换新等制度。(3)、控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费用开支,要从数量上、开支的用途、时间、作用上进行控制,使各种费用在最有利的时机开支,并符合规定,取得最大效果。要建立费用开支的审批制度。

(三)现场成本控制目标的确定和分解,生产过程的成本项目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及附加费用、废品损失、车间经费。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 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和动力等消耗控制目标的计算:

某种消耗的控制目标=某种消耗的先进消耗定额*某种消耗的计划单价

2、 工资及附加费控制目标的计算:

工资及附加费控制目标=先进水平的工时定额*计划单位工时工资率

3、 废品损失控制目标的计算:

废品损失控制目标=先进水平的单位产品废品损失*计划单位产品废品损失率

4、 车间经费控制目标的计算:

车间经费控制目标=先进水平的经费定额*计划单位经费率

(四)成本监督与差异纠正

1、 总体控制

(1)设置费用台账。制造成本控制首先要建立车间费用台帐。凡是能按单台设备计算成本的,可以按单台设备设立费用台帐;不能按单台设备计算成本的集体操作,可以按工段或班组设立费用台账。

(2)记账并写报告。车间范围内发生的所有费用,车间主管必须控制,由会计员记账结账。车间会计员应按期(按日或五日、旬、月)反映班组或设备生产费用的发生情况,计算出产品完工量量的费用定额消耗量,以及实际超支或节约额,写出差异分析报告,便于车间、班组、机台采取纠正措施。

(3)成本差异分析,车间每月应对实际发生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析,并在召开车间成本分析会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工作。将车间发生的总成本减去本月固定费用发生额,计算出本月实际成本变动费用额,并与定额成本中的变动费用额进行比较,找出差额,分析发生差额的原因,制定下月的实施计划。车间变动费用节约额按一定的比例确定厂部与车间所得(有的企业按厂部得60%、车间得40%)和超支由车间工资总额抵补的原则,计算车间工资总额的增减。计算出工序或班组变动费用差异额,并落实奖惩。车间会计员写出“月终成本分析报告”连同“车间成本报表”一起上报。

2、分项控制,除从成本总体进行控制外,还应进行各项费用的分项控制。

(1)材料消耗控制。限额领发料。根据生产计划和原材料消耗定额计算出原材料消耗总量。按总量领发材料。考核差异。车间和车间内有关的成本控制责任单位(责任点),凡是能考核其投入与产出之比的,都应定期考核实际投料量与应投料量的差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废料回收。有些企业为了严格控制材料消耗,采用完工产品和废料同时入库的办法,根据以下计算公式进行严格核算。

领料总量=工件消耗量+下料消耗量+料头量

(2)产品质量控制。产品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成本高低。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可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对现场产品质量实行控制。如设置工艺卡、检验卡、质量分析卡、质量保证卡等文件;实行工艺文件、刀具、夹具、量具四同步到工位的制度,实行“三检制”,即生产工人自检、自分(级)、自记责任制,上下工序互检,检验员检验,以及三方共同填写“工序转递报告单”,三方签字后才能进入下工序的制度;废品就地隔离立即入库制度等,严格进行控制。

(3)在制品控制:工位间转移过程的控制。这是在制品控制的基本环节。从投料开始,车间应建立在制品台账。当在制品在工位间转移时,必须清点数量,检验质量,填写原始记录。在制品盘点。为了控制在制品,弄清生产现场存有在制品的数量及其在各工序的分布情况,必须对在制品进行定期盘点。盘点时,按规定的统一时间由参加盘点的人员同时进行盘点。要求数字与实物相符,账物相符,账账相符。如发现丢失、损坏等,要追究责任,并及时调整账面数字。

(4)费用控制。当生产费用发生时,由车间主管逐笔审批,车间会计员逐日核算,并把发生的费用记入各工段、班组或机台的费用台账,每旬结账一次。同时,将实际发生费用与工序计算的定额费用进行比较。若发现超支,要及时分析原因。通知有关方面,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3、生产现场各工序的操作者,是实施现场成本控制的重要力量。他们在产品加工过程中,要随时控制成本的发生。例如:严格按产品质量标准进行加工,防止造成废品损失。注意设备的运行情况,使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防止设备损坏和造成停工损失。注意工、卡、量具的保管使用,减少损坏,防止丢失,完善操作方法,努力提高生产效率。

4、车间之间交接的控制。车间之间在制品交接一般采取批量交接方式。为了进行控制,必须采用“劳务转账通知单”的方式,把转出在制品的数量、质量、工时、车间工序成本等指标都记载于上。

(五)生产异常工时计算:当所发生的异常,导致生产现场部分或全部人员完全停工等待时,异常工时的影响度以100%计算(或可依据不同的状况规定影响度)。当所发生的异常,导致生产现场需增加人员投入排除异常现象(采取临时对策)时,异常工时的影响度以实际增加投入的工时为准。当所发生的异常,导致生产现场作业速度放慢(可能同时也增加人员投入)时,异常工时的影响度以实际影响比例计算。异常损失工时不足10分钟时,只作口头报告或填入“生产日报表”,不另外填写“异常报告单”。

(六)生产进度控制中的动态和静态控制,动态控制:主要依据是生产作业凭证、作业核算和作业统计、分析等信息资料。1、投入进度控制:成批和单件生产,利用投产计划表、配套计划表、加工线路单、工作命令及任务分配箱来控制投入任务。2、出产进度控制:主要是根据各项订货合同所规定的交货期进行控制,通常是直接利用作业计划图表,只要在计划进度线下用不同颜色画上实际的进度线即可。3、工序进度控制:3-1按加工路线单经过的工序顺序进行控制。由车间、班组将加工路线单进行登记后,按加工路线单的工序进度及时派工,遇到某工序加工迟缓时,要立即查明原因,以保证按时按工序加工。3-2按工序票进行控制。即按零 部件加工顺序的每工序开一张工序票交操作者进行加工,完成后将工序票交回,再派工时又开一张工序票通知加工,用此方法进行控制。3-3跨车间工序进度控制。对于零部件有跨车间加工时,须加强车间工序的进度控制,控制的主要方法是明确协作车间加工及交付时间,由零部件加工主要车间负责到底,将加工路线单下达给他们。主要车间要建立健全零件台账,及时登记进账,按加工顺序派工生产;协作车间要认真填写“协作单”,并将协作单号及加工工序、送出时间一一标注在加工路线单上,待加工完毕,“协作单”连同零件送回时,主要车间要在“协作单”上签收,双方各留一联作为记账的原始凭证。静态控制范围:1-1原材料投入生产的实物与账目控制。1-2在制品加工、检验、运送和储存的实物与账目控制。1-3在制品流转交接的实物账目控制。1-4在制品出产期和投入期的控制。1-5产成品验收入库的控制等。

成批和单件生产,因产品品种和批量经常轮换,生产情况比较复杂,一般可采用工票或加工路线单来控制在制品的流转,并通过在制品台账来掌握在制品占用量的变化情况,检查是否符合原定控制标准(定额),如发现偏差,要及时采取措施,组织调节,使它被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控制在制品占用量的组织工作主要有:3-1建立和健全车间在制品的收发领用制度和考核制度,并使之同岗位责任制、 进机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3-2推广应用数字显示装置和工位器具,管好原始凭证和台账,正确、及时地进行记账与核对工作。3-3妥善处理在制品的返修、报废、代用、补发和回用。3-4定期进行在制品的清点、盘存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3-5合理组织在制品的保管和运输。避免因丢失、损坏、变质、磕碰损伤等造成的损失。3-6加强检查站点对在制品流转的控制,认真核对项目、查点数量、检验质量和填报“检查员值班报告单”。

生产进度安排的一般原则:1先安排已经明确的任务,还没有明确的任务可以概略的计量单位初步安排,随着订货的落实,在通过季度、月度计划调整。2当最终产品和主要组成都比较特殊时,可采用类似于标准组成组合的方式,以主要原材料或基本组成为对象来控制。3要考虑生产技术准备工作进度与负荷的均衡,保证订货按期投入生产。并要保证使设备、人员的生产能力均衡。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设置交货期不仅要考虑产品从投料到出产之间的制造周期,而且还要考虑包括设计、编制工艺、设计制造工装和采购供应原材料等活动所需要的生产技术周期。

(七)异常情况排除:

1、生产计划异常处理。1-1根据计划调整,作迅速合理的工作安排,保证生产效率,使总产量保持不变。1-2安排因计划调整而余留的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盘点、入库、清退等处理工作。1-3安排因计划调整而闲置的人员做前加工或原产品生产等工作。1-4安排人员以最快速度做计划更换的物料、设备等准备工作。1-5利用计划调整时间作必要的教育训练。1-6其他有利于效率提高或减少损失的做法。

2、物料异常处理。2-1接到生产定单或生产计划后,应立即确认物料状况,查验有无短缺。2-2随时作各种物料的信息掌控,反馈相关部门避免异常的发生。2-3物料即将告缺前30分钟,用警示灯、电话或书面形式将物料信息反馈给采购、生管等部门。2-4物料告缺前10分钟确认物料何时可以续上。2-5如物料属短暂断料,可以安排闲置人员做前加工、整理整顿或其他零星工作。2-6如物料断料时间较长,可安排人员作教育训练,或与生管协调作计划变更,安排生产其他产品。

3、设备异常处理。3-1日常做好设备保养工作,避免设备异常的发生。3-2发生设备异常时,立即通知生技部门协助排除。3-3安排闲置人员做整理整顿或前加工工作。3-4如设备故障不易排除,需时间较长,应与生管协调另作安排。

4、制程品质异常处理。4-1对有品质不良记录的产品,应在产前做好重点管理。4-2异常产生时,迅速用警示灯、电话或其他方式通知品管部及相关部门。4-3协助品管部门、责任部门一起研拟对策。4-4配合临时对策的实施,以确保生产任务的达成。4-5对策实施前,可安排闲置人员做整理整顿或前加工工作。4-6异常确属暂时无法排除,应与生管协调另作安排。

5、设计工艺异常处理。5-1迅速通知品管部、生技部或开发部。5-2同制程品质异常的处理方式处置。

6、水电异常处理。6-1迅速采取降低损失的措施。6-2迅速通知生技部加以处置。6-3人员可作其他工作安排。其他异常处理。比照上述做法进行。

7、交期延误的原因及改善对策:原因1、工序、负荷计划的不完备。2、工序作业者和现场督导者之间,产生对立或协调沟通不佳。3、工序间负荷与能力不平衡,中间半成品积压。4、报告制度、日报系统不完善,因而无法掌握作业现场的实况。5、人员管理不到位,纪律性差,缺勤人数多等。6、工艺不成熟,品质管理欠缺,不良品多致使进度落后。7、设备、工具管理不良,致使效率降低。8、作业的组织、配置不当。9、现场督导者的管理能力不足。改善对策:1、作工厂配置合理,是否适当的检讨。2、谋求提高现场主管、督导者的管理能力。3、确定外协或外包政策。4、谋求缩短生产周期。5、加强岗位、工序作业的规范化,制订作业指导书等,确保作业品质。6、加强教育训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际关系改进),使作业者的工作意愿提高。

8、需要进行数量控制的产品:1、非常规产品,生产量若少了,没有替代品,则会造成数量不足;生产量若多了,如果没有其他客户订货,则存在工厂里,弃之可惜,留着无用,还要占地方储存,增加储存成本。2、经常生产但批次间隔较长的产品,企业经常生产的产品,但这一批到下一批的时间间隔比较久,几个月甚至几年,有时对下一批会在什么时候再生产也不清楚,这类产品是不可以多生产的,否则会造成资金的积压,并造成仓库储存压力。3、即将淘汰的产品,即将淘汰的产品,如果仍生产的话,要严格按客户的订单数量进行控制,不得擅自超量生产。

9、数量控制的方法:零部件生产的配套控制。1、平衡设计各工序的生产能力,即通过在设备、人员数量、工作时间、材料供应等方面的调剂,使工艺技术相差大,生产数量不同,品质要求不同的各种零部件在同一时间到达需要的工序。2、合理安排生产。产品的各种零部件生产时间有的长,有的短,要达到配套生产,则必须错开生产的先后顺序,所以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生产时间长的先做,生产时间短的后做,以达到装配的同时性。3、完善生产跟踪与催料制度。生产部各制造现场都应有专人对生产进度进行跟踪,各工序可建立由专人负责的催料工作,对于本车间所需要配套到位的各种零部件,要积极向各生产工序进行催料,以确保物料的及时到位。在催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反映,以求解决。4、加强信息反馈,及时处理信息。要不断地通过查看生产统计报表、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汇报及现场巡视等办法来了解生产状况,特别是关注配套生产状况,以及时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10、生产各级人员质量责任:生产部主管。1-1全面监督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1-2对生产过程中各车间、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质量问题进行处理及质量改善。1-3组织进行各车间的质量控制绩效考核及车间管理人员在质量控制工作中的工作评定。1-4积极配合品管部门的工作,进行各车间质量工作的协调。1-5制定与监督实施生产系统质量控制制度。1-6组织进行生产线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其操作熟练程度,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1-7对所管辖部门的质量事故根据公司规定进行分析与处罚。车间管理人(班组长)员。2-1负责所管辖车间的质量控制工作,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及时调控质量问题的不良倾向。2-2监督和检查车间各小组执行质量控制规定的情况,检查监督作业人员有无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从局部控制质量的保持情况,明确各责任人的责任。2-3在管辖范围内对生产线进行巡检,尤其是质量问题多发工序和作业点,对本车间班组出现的质量问题追究原因并追查责任人。2-4负责对车间班组出现的质量事故或取得的质量控制成绩进行汇报,将巡检的结果及时通知被检查的人员,并督促其改进,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材料质量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2-5对工艺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意见。2-6对可能出现的质量事故进行预防,协助专业品管人员对全局的控制。2-7指导本车间班组工作,使品质合格率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全力配合生产主管做好质量控制工作。生产线操作人员。4-1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 作业,以防出现不合格的产品。4-2在制造过程中发现不合格 的材料及时向班组长汇报。4-3在操作时,对自己作业工序上的产品按质量标准进行自检。4-4作业的同时进行相邻工序的互检。4-5对检查出的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及时返工,修正错误。

11、重视工作汇报,工作汇报的作用。1、了解生产计划执行情况。通过听取汇报,可以很好地了解生产进度、材料供应、计划执行状况、机器设备的运转状况等,可以及时掌握生产动态和异常情况,可以了解人员的思想变化等。2、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工作汇报,可以及时了解这些困难或问题,并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并把可能造成的各种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消控员转正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成本管理 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控制措施

Abstract: the current architecture industry market competi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market competition outstanding reflected in cost competitio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o increase the market competitive power, the most important i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ss as far as possible to the materialization of consumption and the Labour cost to reduce the cost of project management, find the cost management "bleeder", really well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author's multiple projects cost management work experience, to th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of the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key point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cost management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and the key points of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406.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项目成本管理重点在于“勤算账、会算账、算总账”。要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首先必须重视项目开工前实施性施组的编制(主要是重大方案的经济比选)和总体责任成本的测算工作,算好项目总体责任成本的“总账”。其次需做好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分解和控制,做好项目年度、季度及阶段性(分项工程完成)责任成本分析考核,并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做到“勤算账”。再次是在严格控制各项正常支出的同时,在仔细研究工程量清单单价的经济性,结合施工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下,预先计算分析拟变更项目的经济性,找到有利变更,寻找研究变更索赔的机会,主动提出有利变更,做到“会算账”。

项目成本管理的难点在于成本管理涉及因素多、周期长、参与人员多但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即要求项目成本管理需实施“三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模式。

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点在于既要强化成本管理的全员性,又要做到有始有终,做好全过程的成本控制,还要遵循成本管理多因素原则。

结合项目成本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归纳总结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点和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一、在项目施工前期做好责任成本测算工作,初步“算好总账”:

1.工、料、机费用预测

①首先分析工程实际情况,参照企业类似分项工费劳务单价水平,结合工程所在地近期工人的工资水平及社会劳务的市场行情,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测定该项工程合同价中预计所需支出的劳务工费。

②材料费占建安费的比重极大,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分别对主材、地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重新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运输方式及装卸费,分析定额中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采用的材料规格的异同,对比实际采用配合比的水泥用量与定额用量的差异,汇总分析预算中的其它材料费。

③机械使用费:投标施组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与工地实际施工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械使用费。同时,还得计算可能发生的机械租赁费、进出场费及需新购置的机械设备费的摊销费,对主要机械重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和燃油消耗。

2.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

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比较实施性施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不同,或与定额中施工方法的不同,以据实作出正确的预测。

3.辅助工程费的预测

辅助工程量是指工程量清单或设计图纸中没有给定,而又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例如混凝土拌合站、工地试验室和工程定位复测、场地清理及开工前的三通一平工作等,也需根据实施性施组作好具体实际的预测。

4.大型临时设施费的预测

大型临时设施工程费的预测应根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的施工布置及施工方案进行结构上安全、经济上合理的临时设施设计,根据就近采购或租用钢材,减少材料运输成本的原则并结合当地钢材租赁市场情况,合理选择大型临时结构钢材的组织形式(新购或租赁),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地调查,充分地比选论证,从而确定合理的目标值。

5.小型临时设施费预测

小型临时设施费内容包括:临时设施的搭设,需根据工期的长短和拟投入的人员、设备的多少来确定临时设施的规模和标准,按实际发生并参考以往工程施工中包干控制的历史数据确定目标值。

6.现场管理费用的预测

现场管理费包括现场管理基本费用和现场管理费其他单项费用。各项目部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大小,合理配置项目经理部各部门的机构人员,尽量减少冗余人员。现场管理基本费用应严格根据开工前期制定的项目管理文件执行。

总之,通过对上述几种主要费用的预测,即可确定工、料、机及间接费的控制标准,也可确定必须在多长工期内完成该项目,才能完成管理费的目标控制。所以说,成本预测是成本管理的基础。

二、在施工过程中围绕成本目标,做到“勤算账”和“会算账”

1、转变全员成本管理意识,提高全员成本管理能力

成本控制决不单纯是工程预算人员、财务人员的任务,也不仅仅是财务部和项目部的事,而是全体工程参与者的共同任务。成本控制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所有部门、班组和员工的工作,并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应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班组和每一个员工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可以在公司的内部通过签订相应经济合同,理顺公司内部经济关系,做到各单位之间相互连接,相互协作,相互制约,责任分工明确,权力利益相配套。一方面通过大力宣传及组织专项成本管理培训,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把责任成本总目标进行详细的指标分解,责任落实到人,真正做到成本控制的全员性。

2、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做好成本管理事中控制

1)做好事中控制,即工程成本形成过程中的控制,做到“边做边算、不断调整”,切实控制住成本。根据总体责任成本目标,结合项目施工进度进行阶段性的目标分解、细化,通过编制下达年度、季度内部责任成本计划,及时统计分析阶段责任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查找成本管理偏差并进行原因分析,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及时纠偏,通过“勤算账”,保障实际成本不突破初步“总账”。

2)从项目成本构成要素及形成过程入手,做好“节流”工作

(1)劳务工费控制:劳务工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用的10%左右。通过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分包范围,实行定项不定量的劳务分包模式;主要项目实行劳务招标、议标,分包单价采取计经部长、项目经理、指挥长“三级协谈、逐级控制”的谈判制度,从而有效控制劳务单价;针对每个主体结构施工合同对全员进行合同交底,明确划分各职能部门在施工实施过程中的管理职责,严格控制合同外用工签证费用;在结算过程中进行与设计量、计价量对比,确保结算量为最小值,对材料核销超耗或领用扣款、应扣机械费、水电费、各种罚款等需进行逐项审核并当期扣除,完善结算台账,避免“重计、多计、漏计”等多种措施控制劳务成本支出。

(2)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一般作法是要按量、价分离的原则,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是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其次是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再就是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力求用低价材料代替高价材料,加强周转料管理,延长周转次数等。

二是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主要是由采购部门在采购中加以控制。首先对市场行情进行调查,在保质保量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其次是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再就是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3)机械费的控制:尽理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全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从经济的角度管制工程成本还包括对参与成本控制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的措施。

(4)非生产性支出控制:严格执行办公用品计划审批及领用签证制度,对各项开支均需报领导批准后在批准的限额内合理利用,达到节约成本,控制非生产性支出的成本目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行“无纸化办公”制度,实现降低办公费用的同时,提升全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和项目经营管理水平,缩短信息交换时间,实现“经济、高效、先进”多利并举的经营目标。

3、将开源与节流有机结合, 做到“会算账”

以成本管理为出发点,以提高项目总体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将项目经营管理的开源和节流有机结合,通过“会算账、算好帐”,在有效控制项目成本支出的同时,达到增加收入,提高项目盈利水平。主要措施简述如下:

(1)研究设计施工图,通过变更结构物形式、减少大临设施投入类型和数量,有效控制大临设施成本支出。

(2)详细测算清单项目价格水平,量价结合,通过认真分析工程量清单,正确处理计价与成本的数学关系,主动变更增效益。

(3)吃透合同条款,巧妙实现风险转移熟悉技术规范(特别是计量支付规定),灵活变通,实现附属工程单列化,在支出不变的前提下增加项目收入。

三、加强项目收尾管理管理力度,做好“事后清算”

1、干净利落地完成工程竣工扫尾工作。一定要精心安排,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方法,把竣工扫尾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

2 、顺利交付使用。在验收以前,要准备好验收所需要的各种书面资料送甲方备查。对验收中甲方提出的意见,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合同内容认真处理,如果涉及费用,应请甲方签证,列入工程结算。

3、及时办理竣工决算。进一步加强竣工决算资料的复核及系统性评审工作,

4、工程竣工后,做好竣工项目实际总成本核算,根据结果评价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得失,做好项目总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写出完整项目成本管理总结报告,为企业今后类似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提供管理经验。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施工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取得利润的多少,所以,为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的赢利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则必须抓住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利用有效的控制措施,做到项目“开源与节流”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消控员转正工作总结篇8

摘要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的管理方法。方法: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做好转运前的评估,合理准备消毒隔离用物,在转运途中、检查时和检查后采取正确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对4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过程中接触的人员手部、环境物品表面随机进行采样,共采集到178份培养标本。结果:178份标本中未培养出与相应患者同种同源的多重耐药菌。结论:规范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的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更大范围内的扩散与传播。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转运;消毒隔离;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54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危重患者监护和治疗的场所,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且主要病原菌为多重耐药菌(MDRO)[1],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部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常因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需要,必须离开ICU转运至相关检查科室,这些患者往往连床转运,穿梭于ICU与相关检查科室之间,作为传染源,给多重耐药菌在医院更大范围内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机会。因此,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环节的管理,对预防和减少多重耐药菌医院内传播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需要外出检查的4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加强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急诊ICU共有4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需要外出检查,男36例,女12例。年龄21~90岁,平均59.6岁。其中CT检查35例,核磁共振检查9例,高压氧治疗4例。48例患者均经微生物学检验证实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其中感染1种多重耐药菌有29例,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属16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铜绿单胞菌3例;另有19例合并2~3种上述耐药菌感染。

2方法

根据卫生部关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医院消毒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的各个环节制定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在患者外出检查过程中实施。

2.1加强培训,提高意识为使医务人员了解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意义,提高管理工作的依从性[2],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同时对ICU及相关科室工作人员进行重点强化培训,内容包括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SOP文件、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及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等,使医务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工作流程,提高执行制度的依从性和自觉性。因患者转运过程中必须有工勤人员协助完成,这些工勤人员普遍对院感知识缺乏了解,针对他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专业知识缺乏、接受能力差、易遗忘等特点[3],在院感科的监督下,由科室护士长及院感质控员对他们进行反复强化培训,直至能规范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2.2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制度和流程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时缺少监管,消毒隔离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我科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根据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结合我科为多重耐药菌感染高发和集中的科室,制定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管理制度和详细流程:明确规定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如需离开ICU进行检查和治疗,应预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做好准备,防止感染的传播与扩散。转运患者时,由工勤人员护送,医护人员陪同,并携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登记本,告知接收方,由接收方签字确认并实施相应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患者使用或污染后应该按规范要求进行清洁消毒。规范转运路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登记本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感染菌种类,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科室所要采取的消毒隔离措施,运送人员、检查人员确认等内容。

2.3外出转运前做好充分准备因ICU的患者病情相对危重,大部分检查需在短时间内进行。根据医嘱开具的检查项目,电话通知检查科室预约合理的检查时间,告知检查科室患者所感染的耐药菌种,以便做好相应准备,随到随查,以减少患者在监护病房外的停留和等待时间。转运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患者准备、用物准备、人员准备。患者准备:评估患者病情,对清醒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征得家属的同意与配合;躁动患者适当约束,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留有人工气管者必须吸净痰液,以防途中颠簸及搬运刺激患者咳嗽反射引起痰液外溢;渗出伤口予以换药,保持敷料干结;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滑脱;引流液及时倾倒,防止逆流外溢;静脉通路各衔接处紧密。物品准备:除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所需的氧气袋、药物、简易呼吸器囊等,床头悬挂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其他人员注意,另外将快速手消毒液、黄色医疗废物袋悬挂于床尾,并准备隔离衣、数副一次性手套、清洁床单1条、口罩、防护镜等,放在清洁袋挂于床头以备用。人员准备:陪送的医护人员及工勤人员均经过院感染管理科的统一培训,熟知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2.4加强气道和分泌物的管理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进行手消毒。外出检查运送过程中尽量减少与患者特别是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等接触,如有接触,应戴好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口罩、防护镜,穿好隔离衣。若患者有强烈的咳嗽反射有痰液咳出或人工气道内有痰液外溢现象,可及时戴一次性手套用纸巾予以清理,必要时吸引,并丢进悬挂于床尾的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内,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

2.5采取正确的消毒隔离措施患者及其床单位均视为传染源,途中应请其他无关人员和等待检查的患者及家属让开通道,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接触。如有接触,应立即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至检查科室,检查人员将备好的清洁床单平铺于检查台上,再将患者移至检查台上,接触患者及其床单位前后均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检查结束后,将床单污染面朝内卷起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内,检查科室工作人员根据消毒隔离要求对患者接触的仪器设备表面及可能污染的物体表面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患者返回ICU后,对其使用或接触的相关医疗器具及物品如氧气袋、药盒、简易呼吸囊、输液架等按消毒隔离技术规范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转运所产生的废弃物置于黄色双层专用医疗废物袋内,按感染性废物处置,被服类收集于黄色废物袋内,由专职人员浸泡消毒后送洗。未使用的物品不可直接用于其他患者,应置于臭氧消毒罩内消毒20~30 min。

2.6跟踪采样由院感科工作人员跟踪每次运送检查过程,随机对每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接触的人员手部和环境物品表面进行采样、标号,对采集到的178件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将培养结果与相应患者的体液培养结果进行比较。

3结果

178份标本均未培养出与相应患者同种同源的多重耐药菌。

4讨论

4.1加强薄弱环节管理,全面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院内传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时,由于消毒隔离措施及环境条件所限,存在着传播多重耐药菌的各种危险因素,也是医院感染监管的薄弱环节。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4]。我院感染管理科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认真组织查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制订针对薄弱环节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案,规范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的管理,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全面监管和督查。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更大范围内的传播和扩散,保障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4.2加大重点科室人员培训力度,规范细节和流程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且主要病原菌为多重耐药菌[4],要加强对科室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是由于接触传播和(或)抗菌药物选择性治疗的结果。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一方面要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另一方面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传播[5]。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并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患者和环境表面的污染[6]。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转运环节中,根据患者所处的环境位置不同,采取灵活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可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与扩散,能够有效避免多重耐药菌的院内传播。

5小结

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ICU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也成为医院重要的感染源,这些患者外出检查时,要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范围内的传播与扩散,必须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约束医务人员、工勤人员不利于感染控制的行为,采取正确、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患者外出检查所带来的多重耐药菌传播和感染。加强多部门的协作及细节管理[7],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与扩散,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8]。

参考文献

[1]高伟,郑军廷.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流行菌株及其耐药特点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1) :3414.

[2]林秀娟,林红燕.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院,2008,9(8):108-109.

[3]严玲微,夏晓清.工勤人员医院感染认知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2304-2305.

[4]刘丽珍,邓双艳.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综合干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2):135-136.

[5]肖永红.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8(4):226.

[6]杨莉,钱培芬.医院感染常见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J].上海护理,2010,10(1):91-93.

[7]张淑敏,朱熠,陈旭,等.三级综合医院多药耐药菌监测数据分析及干预措施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1659-1660.

[8]张伟,祁庆彬.多药耐药菌在医院感染中的控制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4946.

消控员转正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 ;消防 ;火灾报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照明问题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条文,确认火灾后,应能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为此,在通常设计中,一般将普通照明也一并切除。然而,照明是在紧急情况下保持人心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应急及诱导照明的照度与普通照明比,相差悬殊,突然切除普通照明,仅靠应急及诱导照明,仍有可能造成人群惊慌与混乱,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影剧院、机场车站等。

2、双电末端自切问题

根据有关规范,消防用电设备之电源应专用,且为双电末端自切。但在实际的工程中特别是楼层面积大,功能较多的,消防用电设备往往是数量多,分布广,单机容量较小。若在每台设备就地设置双电源自切配电箱,并由二路专线供电,则将造成变电所出线仓位紧张,配电通道拥挤,较难满足规范的要求。为满足规范要求,上述双电源自切配电箱应相对集中设置,在消防用电设备就地设置按钮盒接触器及热继电器均设于配电箱内,或在就地设置磁力起动器配电箱内仅设置断路器。双电源自切配电箱的供电半径宜控制在30米内。对该类配电箱可采用链式供电,即由变电所引来一组双电源带若干台双电源自切配电箱,所链接的双电源自切配电箱不宜超过3台,总容量宜控制在50kw以内。这样设计,既减轻了变电所及配电通道的压力,又完全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

3、通道上的防火卷帘的控制问题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第6.3.8条的规定,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应设置火灾探测器组,且应按下列程序自动控制:感烟探测器动作后,卷帘下降至距地1.8米;感温探测器动作后,卷帘下到底。这样的采用不同类型火灾探测器的与信号来控制的规定,其目的是要提高卷帘动作的安全可靠性,但是,通常情况下,卷帘两侧的使用功能是相同的,即两侧应设置同样的火灾探测器。若按上述条文,在不具备条件的场所,人为硬性设置不同的探测器,则其中一类探测器的误报率较高,反而降低了动作的安全可靠性。如大型地下汽车库,因其正常情况下有汽车尾气产生,且通风状况较差,根据规范应设置感温探测器,而感烟探测器是不适合的,若按以上条文设置感温—感烟探测器组来控制卷帘,则误报概率增大。而且,这种“狼来了”式的误报较多,时间长了,容易使消防值班人员产生麻痹思想,这是非常危险的。为此笔者认为,应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中“7.火灾探测器的选择”来设置探测器,并在卷帘两侧各选一个探测器同类型和不同类型均可构成探测器组成控制卷帘,而不是刻意构成不同类型的探测器组。

4、消防联动控制制式问题

消防联动控制有采用多线制的,有采用总线制的。多线制是电源驱动线与信号线分开,电源、检测、控制分别占用导线的制式。多线制一般有五线制、四线制。总线制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中控制总线的原理,采用信号线与电源驱动线分时复用的方式,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来达到监测与控制目的,总线制有三总线制和二总线制。总线制比多线制有布线少,监测控制设备多等优点,目前大中型项目多采用总线制。在具体设计中选择采用哪种制式可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而定。

5、线路的敷设问题

许多电气设计消防线路采用穿塑料管(PVC)保护,并从吊顶内走线。而“民规”第24.8.5条规定:消防联动控制、自动灭火控制、通信、应急照明及紧急广播等线路,应穿金属管保护,并暗敷在非燃烧体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30mm。当必需明敷时,应在金属管上采取防火措施。在布线上要求与“民规”、“报警规范”基本一致,只是根据“报警规范”线路在暗敷时可采用金属管或经阻燃的硬质塑料管保护。从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很多设计人员对这一条有所疏忽。

敷设在吊顶内的线路,在发生火灾时并不安全,而且吊顶内下是火灾多发地段。设计人员应对规范条文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凡是新设计的建筑,对该条文规定的线路,一律穿金属管或阻燃PVC管保护并在现浇板内、墙内等处暗敷走线。而在改造工程中,由于条件限制不能暗敷时,应对保护钢管或金属线槽采取防火措施,如刷防火涂料等。

6、消防水泵的控制启停问题

消防水泵(包括消火栓泵、喷淋泵)是灭火手段中的重要设施,对消火栓系统而言,根据“高规”的要求,在消火栓处应能直接启动消火栓泵。根据“报警规范”的要求,在消防控制室处也应能手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停。这两部规范从各自不同角度提出要求。此外,在水泵房消火栓泵附近还有一个控制箱直接控制水泵电机启停,这样消火栓泵的启动就有三处地方可控制,因此,存在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消火栓泵的控制权,二是消火栓泵的启动方式。

消火栓泵的启动控制权即是消防中心控制室、消火栓动作按钮与泵房控制箱的主从控制关系。一般来讲应以消防控制室为主。目前很多大厦消火栓的控制方式是在泵房控制柜上设置手动、自动转换开关,通常情况下置于自动位置。这样设置有一个好处,就是一旦自动控制失灵,工作人员可在水泵房将转换开关打到手动位置,直接起动消防泵,且就地维修也很方便。但是,这样一来,将会带来负面影响。在水泵房设置转换开关,容易引起人为的操作失误,因为一般情况下泵房是无人值班的,万一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将转换开关置于手动位置,而消防中心未能及时发现,就会出现重大的消防隐患(此时消防中心和消火栓按钮均无法启动消防泵)。为了有效解决以上矛盾,在实际设计中,消防控制室的手动起停按钮可不经过泵房设置的转换开关,而直接启动消防泵,既能解决直接起动问题,又便于消防中心统一监控。

消防控制室与消火栓动作按钮启动关系与消火栓泵的启动形式有关。消火栓泵的启动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启动方式是在总线制联控方式下,消火栓动作按钮的起动可通过设在消火栓旁的联动接口模块将其要求的启动信号送至消防控制室控制台,再从此处输出使消火栓启动的开关量触点。第二种起动方式,是直接将消火栓动作按钮的开关量触点输出到消火栓泵启动箱。这两种启动方式在实际设计中都可以运用,前一种方式接线省,但需在总线制下,对消火栓联动模块进行地址编码编程来达到监测大量消火栓的目的。后一种启动方式简单可靠,但还需要把消火栓动作信号返给消防控制室。设计者在具体设计中可根据实际工程规模大小来选用,工程规模大、建筑形式复杂可采用前一种启动方式,规模小可采用后一种启动方式。

喷淋泵的自启动是通过各保护区的管网喷嘴玻璃球高温下爆碎,引起管网水流流动,从而联动报警阀压力开关动作,达到自启动喷淋泵的目的。通过水流指示器联动模块或报警阀压力开关引线至控制室,消防控制室能准确反映其动作信号,同时控制室应能直接控制喷淋泵启停。

7、消防控制室反应消火栓泵和喷淋泵的工作和故障状态

根据“报警规范”的要求,消防水泵启动后要返回已工作的信号,有两种做法。其一是取电路信号即接触器的合闸辅助接点,其二是取物理量信号即取供水管网上的水流压力传感器,后者目前使用较少。关于故障信号的返回,电源断电故障信号的反应比较清楚,其它故障信号的反应,“报警规范”、“民规”都没有明确说明。比如消防水泵过负荷故障信号应该反应到消防控制室,但具体如何反应是在设计中应予考虑的一个问题。

8、防火阀、排烟阀的控制及返回信号

“报警规范”要求在消防控制室能够关闭防火阀。在实际设计中,选用的基本是280℃易熔环熔断的防火阀,建议将防火阀做成电磁阀的形式,至于信号返回是一对一返回还是成组返回要视具体工程情况来定。

“报警规范”也要求在消防控制室能够启动排烟阀。以何种方式启动排烟阀也值得探讨。所有的排烟阀都可装上编码接口联动模块,由消防控制室联动控制器来达到控制启动排烟阀的目的。其次还可由就近的感烟探测器组成的控制线路启动即可,消防控制室只接收其工作后返回的信号。如要求先打开着火层排烟阀,再打开屋顶层排烟机,这种情况下采用后一种做法较妥。

9、结语

总之,对于建筑电气消防设计,首先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特别是强制性规范;又应根据消防机理及各设备在火灾时的运行情况,合理地选择设备,构成系统,以使各消防设备能准确、及时、安全地运行。

参考文献:

[1] 林用学. 论建筑电气消防设计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9)

[2] 王翔. 建筑消防电气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浙江建筑, 2003,(01)

[3] 施斌. 对防火卷帘控制设计的一些认识[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2,(12)

消控员转正工作总结篇10

摘要:对于组织结构复杂、以集团化发展为主要形式、生产项目成本高的煤炭企业来说,成本控制下的绩效管理更能够使其适应新经济形态下的发展要求。文章将分析成本控制下绩效管理的转变,以了解成本控制下绩效管理的特点,并从成本控制下部门绩效管理与员工个人绩效管理两个方面就如何实现降本增效做出具体探讨。

关键词 :煤炭企业;成本控制;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一切的考核都是为了实现企业未来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成本扩张的压力。我国煤炭企业多以集团化发展为主要形式,集团下属的企业多、分布地域也广,企业内部结构复杂,存在多级、多专业的管理部门,这就给煤炭企业的绩效管理带来较大的挑战。

一、成本控制下煤炭企业绩效管理的转变

要想真正解决企业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之间产生的问题,就需要结合财务类指标和非财务类指标综合分析各种成本可能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全面有效的实现煤炭企业价值链上的成本控制。

(一)绩效管理范围更加广泛

煤炭企业的成本包括很多方面,生产成本、项目开采成本、营销成本、人力成本以及安全设备成本等等。过去的成本控制往往只关注项目开采成本、生产成本,因而绩效管理也多集中于这些部分。随着成本控制理念的不断成熟与完善,绩效评价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其不再是仅仅以企业发展为主要评价出发点,而是转变为以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以及社会利益等多维化的评价,实现成本控制下绩效评价的全面性。

(二)绩效评价指标更加注重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融合

随着市场因素的不断渗透以及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煤炭企业的管理理念也越来越先进,实现了企业战略目标与成本管理的相结合,对成本的控制也由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在这种情况下,煤炭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的设定也加入了很多市场因素,将非财务指标作为考核煤炭项目等相关经营活动的重要指标,打破了传统的静态模式,使得企业或者项目绩效评价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成本控制模式下的要求。

(三)绩效评价层次着眼于企业整体发展状况

受到煤炭行业发展历史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过去的成本控制模式主要是对项目结束后的成本评估与控制。而现在的成本控制开始逐步转变为从整个项目开始前或者在整个生产周期开始前的成本预算到中期的成本控制与评估调整,再到之后的成本控制分析。同时,成本控制也逐渐与人本理念融合在一起,绩效评价也逐渐从单个层面的项目绩效评价、低层面的部门评价转向了企业整体评价,站在了一个全局的角度。

二、成本控制下的煤炭企业部门绩效管理

(一)根据成本控制目标确定部门绩效考核指标

在成本管理下,煤炭企业的每个部门都有既定的成本控制目标,那么在对部门绩效进行考核时,就需要考虑这些成本控制目标。在确定部门绩效考核指标时需要考虑指标的针对性、全面性以及整体性。以某煤炭企业的生产部门为例,针对采煤队的特点,在KPI 的基础上将绩效指标分为财务效益类、服务经营类、学习成长类以及内部管理类。然后,以采煤队为单位,运用鱼骨分析法对整条生产线上的成本进行梳理,然后在KPI 的基础上确定绩效考核指标。比如,成本主要包括电力消耗、火药消耗、坑木消耗、钢材消耗、回采人工成本、吨煤生产成本、设备投入成本、员工培训成本等,进一步将材料消耗率、回采成本控制率、回采设备完好率、回采材料回收率、工程质量达标率、回采计划完成率等作为绩效考核指标,达到全面考核的效果,降低生产部门各项成本。

(二)按照所占总成本比重以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设置各项指标的权重

在确定了各个部门成本控制下的绩效考核指标后,就要合理设置其权重。首先,可以结合煤炭企业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根据KPI 设定财务效益类、服务经营类、学习成长类以及内部管理类指标的一级权重。其次,要根据所占总成本、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等因素对二级权重进行设置。仍旧以上述煤炭生产企业的生产部门为例,在二级指标中包含回采人工成本这一指标,那么我们就需要考虑人工成本在这一开采项目中所占总成本比重,通常情况下人工成本实际上所占比重处于中等水平。同时,也要分析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人工成本对于经济效益的影响往往是重大的,因为不管是机器设备的操作还是煤产品的开采与生产都是由人工来操作的,因此所占比重较高。可见,在成本控制模式下对绩效指标权重的设计要本着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来综合思考。

(三)回归成本控制目标,对部门进行绩效评估

煤炭企业只有通过科学的绩效评估才能够对部门的成本控制状况有一个精准的了解,进而调整下一阶段的成本控制措施以及绩效管理手段。在此阶段,煤炭企业要回归成本控制目标,结合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目标对部门进行绩效评估,分析各个指标的得分与成本控制目标之间的差异,并找出存在差异的原因。除了要采用专业的定量分析方式以外,还要对相关非财务因素进行评估。比如,考虑员工的流失率来对回采人工成本进行评估;考察员工培训的合格率来对学习成长类的指标进行评估等。

三、成本控制下煤炭企业员工个人绩效管理

(一)员工个人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

大量的生产投入决定了煤炭企业的员工投入数量也较多,其对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也更加细化。在设置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指标时,依旧要考虑成本控制目标,对成本控制目标进行细分。比如,某煤产品生产小组对原材料领用、使用成本的核定过程中,要将预定的成本控制目标按照生产线进行细分,以达到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然后,根据这些细分的目标,设置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来考核成本控制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更加偏向于非财务因素。比如,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工作效率、获奖情况、纪律性、责任心、出勤率、事业心、技术进修状态等指标。相关人员需要透过这些非财务因素来洞悉员工的工作状态、工作效率,辅助了解成本控制状况。

(二)员工绩效激励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对于员工个人而言,绩效激励制度是其关注的重点,也是与其相关性最大的一项管理制度。主要是要把握“分层次、广覆盖”的原则。“分层次”即是对于基层员工、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方式要有所不同。对于采煤工人则主要根据绩效考评结果来给予物资奖励,如绩效薪资、月度奖金等;对于中高层管理者可以结合物资奖励与精神奖励等,如公开表扬、升职等。“广覆盖”即是不仅仅要涉及到员工本人,必要时还可以涉及到家庭成员的医疗、就业、上学等激励措施。

面对复杂的组织形式、特殊的生产环境以及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煤炭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完善成本控制下的绩效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企业的战略性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