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3 23:10:23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07-01

围产期保健指的是围生育期保健,具体而言,便是指一次妊娠由妊娠前至新生儿期为胎婴儿与孕母的健康提供的保健措施[1],这种健康教育措施实施的目的在于降低母婴以及新生儿死亡率,维护新生儿与孕产妇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文献显示,围产期健康教育的实施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活质量[2]、身心健康均有极大的影响,基于此,现探析本院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孕产妇采取围产期健康教育的效果,汇总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常规资料 60例孕产妇入组起始时间在2016年4月,结束时间在2018年4月,分为两组,各30例,参照组年龄均值(26.84±3.94)岁;孕次均值(2.03±1.14)次;孕周均值(35.15±4.18)周。研究组年龄均值(26.72±3.29)岁;孕次均值(2.11±1.24)次;孕周均值(35.64±4.07)周。两组资料对比后接近,满足研究要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仅提供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孕产妇认识以及预防妊娠后阴道出血;指导孕产妇的生活方式,保障其科学膳食;对孕产妇妊娠期用药进行合理指导等。

研究组:在参照组干预前提下行围产期健康教育:①产前健康教育:a.在孕妇妊娠周期?M28周后,临床医护人员需结合孕妇体检的结果对其开展整体性评估,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以使其恐惧、紧张等心理及时消除;b.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课堂,由儿科、产科病房和产科门诊等有关科室的护士长集中进行讲课,主要沟通交流孕妇最为关心的问题以及围产期保健知识,包括孕期自我保健常识、产前检查项目以及就诊的时机等;c.系统课程教育:每月向孕妇进行一次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孕期运动及营养、监测体重的重要性、自然分娩的优势、产程应对方法、母乳喂养知识及新生儿护理知识,使孕妇对分娩知识提前了解,进而充分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②产时健康教育:a.孕妇妊娠周期达37周时,需与孕妇、家属热情主动交流,对其实施心理疏导,以使孕妇不良心理情绪及时缓解。b.告知产妇产房工作内容以及异常产程的处理措施等,使产妇、家属的焦虑、担忧等心理尽快消除,做到有备分娩。c.与产妇积极交流产程进展以及病情变化,产妇分娩时助产护理人员可指导产妇将产前所学知识运用到产程中,例如用力技巧、呼吸减痛法,使分娩顺利有序进行。d.分娩时要积极引导有利于分娩的动作,将分娩进展及时告知产妇,使其减少担忧;分娩时给予产妇充足的情感支持与鼓励,至顺利娩出胎儿。③产后健康教育:a.产后可进行床旁宣教,普及科学育儿、坐月子常识,分娩3d内,乳腺科及儿科医师可至产科病房开展床旁宣教,掌握新生儿发育、哺乳等情况,并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并提供个体化的心理疏导。b.将产后注意事项告知产妇,尤其是新生儿照护,向产妇告知新生儿看护相关注意事项,并教授日常生活照料技巧、母子间沟通、喂养知识和新生儿疾病预防、疫苗接种等知识;将产后育儿知识与保健宣传手册发放给产妇家属,增加其了解。

1.3 效果评价[3] (1)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自然分娩情况、总产程时间。(2)参照WHOQOL-100调查表展开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疾病导致的生活负担(四项)、性功能(两项)、治疗满意度(两项)、睡眠(三项)、认知功能(四项)、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五项)、工作状况(四项)、社交质量(三项)、症状与不适(十二项)、医护人员鼓励(五项)及社会支持(两项)。每项指标评分为100分,生活质量与评分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对获取的各组数据利用SPSS22.0实施分析,(x±s)表示计量结果,t检验,[n(%)]表示计数结果,X2检验,P

2 结果

2.1 分娩情况 研究组自然分娩21例,总产程用时(11.76±3.19)h;参照组自然分娩12例,总产程用时(13.58±3.20)h,两组自然分娩率及总产程用时对比差异显著,构成统计学意义(x2=5.4545,P=0.0195;t=2.2062,P=0.0313)。

2.2 生活质量 研究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妊娠、分娩是每个妇女均需要经历的特殊阶段,亦是诸多并发症高发时期,尤其是围产期女性,这一阶段的女性表现出的生理与心理变化不仅会影响母体身心健康,还会对胎儿的正常发育以及娩出带来直接影响。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孕产妇对保健知识的需求逐渐增高,使得健康教育在围产期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篇2

【关键词】 自我评价(心理学);对比研究;精神卫生;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B 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203-03

Self-health Assessment Stat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Hainan Province/YU Ai-li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Qiongzhou University, Sanya(572022), Hain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elf-health assessment statu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Hainan provinc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physical and health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and health self-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Methods Totally five hundred university students in Hainan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by SRHMS 1.0 and analyzed the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including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imes of exercise every week, daily sleep time, sex and grade. Results The scores of the self-rated health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Hainan province were from (57. 0±18.8) to (92. 6±15.5). The scores in subscale of physical health was highest(79.9±10.7), mental health was lowest(64.2±14.5).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students with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imes of exercise every week, daily sleep time, sex and grade. Conclusi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o university students in Hainan province are differ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imes of exercise every week, daily sleep time, sex and grade.

【Key words】 Self assessment(psychology); Comparative study; Mental health; Students

健康自我评估,是指个体对其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和期望。它基于个体对自己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认识,把主客观的各种健康信息融合在一起,形成对自身总体健康状况的认识。它是获得全面健康状况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健康自我管理的出发点[1]。自测健康评定是开展自我健康评估的一个有效工具,便于了解个体健康状况在躯体性、心理性和社会适应性3种表现类型上的归属,有利于探讨影响个体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为改善人群或个体健康状况提供定量化的参考信息[2]。近年来,许军等[3]修订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在国内得到较广泛应用,该量表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4-5]。有关研究表明,自测健康在性别、年龄、种族、婚姻、职业、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方面存在差异[6]。据国外报道,个体自测健康状况与其自我报告的躯体和情感的体验高度相关[7],而健康自我评估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上。笔者采用SRHMS和相关影响因素问卷,综合考察了海南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改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琼州学院、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3所高校的本科大学生500名为研究对象。为了使样本更符合研究的需要,提高可比性,在抽样时尽量控制男、女数量和院系年级之间的平衡。

1.2 方法 采用SRHMS 1. 0版本和相关影响因素问卷进行调查。该量表由10个维度48个条目组成,包括个体健康的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子量表。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城乡差异、每周健身次数、睡眠时间、性别、年级。从2009年4月下旬-6月下旬,在院系领导、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协助下,以班级为单位,发放调查表,采取匿名形式,按要求完成测试。调查后共获有效问卷417份,有效率为83.4%,平均年龄为(21.12±1.48)岁。本研究采用“重测法”,在1周后对60名大学生进行重测,得出相关系数r=0.97,P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 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单题错答或未答则单题不进行分析。SRHMS各维度,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子量表分及量表总分采用终得分。

终得分的计算公式:终得分=维度实际粗得分/组成某一维度的理论最高粗得分 100。

2 结果

2.1 自测健康测试结果 海南大学生自测生理、心理、社会健康3个子量表终得分和总分均在64.2~92.6分之间,其中生理健康子量表的终得分较高,为79.9分。终得分均分低于70分的维度分别为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社会支持4个维度,见表1。

2.2 自测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见表2。

2.2.1 城乡差异 城市、郊区和农村组大学生除了生理健康子量表得分外,其他各子量表和总得分为城市>农村>郊区,但仅生理健康子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2 每周健身次数因素分析 随着每周健身次数的增多,各子量表得分和总得分也相应提高。每周健身次数不同的学生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子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社会健康和健康总体自测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3 睡眠时间 睡眠时间在8 h左右的学生在各子量表和总分得分为最高,且除了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4 性别因素 除了在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男生低于女生外,其余子量表分、总分均是男生得分高于女生,且在生理健康子量表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5 年级因素 4个年级学生的生理健康子量表分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项指标均以大四年级学生得分为最高,大一学生心理健康得分最低,大三学生生理健康、社会健康和总分得分最低。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海南男女大学生SRHMS总分均大于70,总体健康状况较好,但在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3个方面相对较弱,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这与国内很多研究结果[8-11]基本一致。提示要加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城市、郊区和农村大学生自测健康比较,农村大学生生理健康方面比城市学生有显著性优势,但在其他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以及对健康的总体感觉则不如城市学生。其原因可能是农村组参与户外运动和体力活动的机会比城市学生多,体能较好。而城市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与强度可能要高于农村学生[12],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较多。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郊学生各项健康得分均处在劣势。提示由于我国长期存在城乡差异,大学生在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上也存在诸多差异,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尤其需要加强对城郊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

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每周健身次数增多,大学生健康状况各方面都得以改善。每周健身次数不同对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改善社会健康和整体健康感觉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经常参加健身的大学生往往容易获得来自朋友、同学的理解和帮助,其主观体验到的社会支持较好,社会健康就好,整体健康自我评价也就高。提示大学体育要重视大学生健身习惯的养成。

从不同睡眠时间对比看,能保证8 h左右睡眠时间的大学生健康状况最好,但有15.6%的学生睡眠无规律,还有23.1%的学生睡眠不足6 h,也就是说还有1/3以上的学生存在睡眠不足和障碍问题,而睡眠无规律的学生各项健康得分最低。这一结果提示,对大学生卫生习惯的指导仍需进一步加强,要开展睡眠健康重要性的教育及加强宿舍作息制度管理。

性别对比结果显示男生在生理、心理健康子量表分和总分方面均高于女生,而在社会健康子量表分女生高于男生。这可能是男、女生性别角色不同特征的表现,女生在与人协调和沟通、获取社会支持方面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于男生[13],而女生可能受“一白遮百丑”审美心理的影响,加上海南长年气温较高,紫外线较强,室内体育设施又明显不足,健身方式上,暴露出女生参与健身的依赖心理,而男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强于女生[14]。因此,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时,在性别上要有所侧重。海南省高校应为女生开设其喜爱的轻松愉快、陶冶性情的体育专项选修课,增强其健身动机,提高其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15]。

大一新生由于远离家乡父母,心理健康得分最低,提示应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环境。大三学生健康状况不佳,有可能是随着大二体育课程的结束,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大大减少,且大三阶段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学习强度与压力增大,所以他们的自测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提示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征来制定不同年级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计划,多方位多层次连续性地开展健康教育[16],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4 参考文献

[1] 王健,马军,王翔.健康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3.

[2] 谢娟,刘莉,苗汝娟,等.天津医科大学学生自测健康水平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8,29(3):243.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35-45.

[4] 许军,李博,胡敏燕,等.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修订版的信度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2,11(3):341-343.

[5] 许军,解亚宁,李博,等.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修订版(SRHMSV1.0)的效度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2,6(14):2082-2085.

[6] 董婷婷,卫平民.某高校大学生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测试分析.江苏预防医学,2005,16(4):12.

[7] BRISSETTE I, LEVENTHA lH, LEVENTHAL EA. Observer ratings of health and sickness: Can other people tell us anything about our health that we don't already know? Health Psychol, 2003,22(5):471-478.

[8] 董婷婷,卫平民.某高校大学生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测试分析.江苏预防医学,2004,16(4):10-12.

[9] 赵静波,许军解,解亚宁.大中专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6):546-548.

[10]吴晔.丽水学院学生健康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6):553-554.

[11]王小丹,高允锁,郭敏.海南大学生自测健康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2):1341-1343.

[12]耿玉洁,王东华.382名大学生自感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校医,2007,21(6):631.

[13]董晓梅,王声,池桂波,等.广州市大学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25-226.

[14]吴钟权.海南省大学生余暇健身调查与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2):140.

[15]符晓航,符晓峰,袁存柱,等.海南省大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4):100.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篇3

【关键词】 PBL式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结局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n treatment adherence and pregnancy outcomes of PBL health education and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Method:118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during our production inspection and delivery,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y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58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60 cas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PBL health education and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of treatment compliance,blood-glucose and pregnancy outcom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treatment adherence scores in psychological regulation,prescribed medication,regular exercise,blood-glucose monitoring,reasonable diet and regular prenatal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after nursing,the FBG and 2 h PBG levels of all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pre-nursing,the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pre-nursing and post-nursing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PBL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Gestational diabetes; Pregnancy outcomes

First-author’s address: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028,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7.022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期间初次发生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GDM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状况,增加围产期疾病发生与死亡风险[1]。GDM对母婴的危害程度取决于疾病的病情程度与血糖控制程度[2]。本研究将常规护理与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式健康教育与早期护理干预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种护理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产检与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18例,纳入标准: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确诊妊娠期糖尿病。排除标准:合并妊娠期高血压、胎盘前置、胎膜早破、肝肾功能障碍与精神性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患者中,年龄21~36岁,平均(27.14±3.01)岁,体质量61~75 kg,平均(66.97±4.12) kg,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2.41~30.61 kg/m2,平均(25.01±2.97) kg/m2,初产妇46例,经产妇14例,孕周24~27周,平均(24.98±2.01)周;对照组

58例患者中,年龄22~37岁,平均(27.09±3.14)岁,

体质量62~76 kg,平均(66.99±4.08) kg,BMI 22.35~30.79 kg/m2,平均(25.12±2.88) kg/m2,初产妇45例,经产妇13例,孕周24~28周,平均(24.89±2.14)周。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BMI、产次与孕周等一般资料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PBL式健康教育与早期护理干预。

1.2.1 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遵医嘱用药护理、规律运动、血糖监测与饮食护理。(1)心理护理:全部患者确诊GDM后,大部分患者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与恐惧等不良情绪,在实施常规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用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为患者提供理论与技术、情感方面的支持,让患者充分了解医患密切配合对母婴健康的重要程度;(2)遵医嘱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嘱患者严格遵医嘱进行胰岛素治疗,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应用胰岛素,避免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并确保血糖控制于正常范围内;(3)规律运动: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选择适宜的上肢运动与餐后散步运动,1~2次/d,餐后0.5 h进行运动,持续时间约为20~40 min,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水平,但应密切注意掌握运动的强度与时间;(4)血糖监测:护理人员应对住院患者遵医嘱给予血糖检查4 次/d或7 次/d,对于门诊治疗患者应指导患者准确实施自我血糖监测,保证每天电话随访,将血糖值记入档案并及时反馈至主治医师,确保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值

(5)饮食护理:合理饮食是控制GDM患者理想血糖的重要方法,合理饮食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维持于正常范围,且提供妊娠营养与热量。GDM患者的摄入热量应参照体质量与血糖水平而制定,严格控制总摄入热量,妊娠中晚期的GDM患者每周总摄入热量应适当增加3%~8%,其中碳水化合物约占总摄入热量50%~60%,脂肪约占总摄入热量25%~30%,蛋白质约占总摄入热量15%~20%,适当增加含糖量低的水果、新鲜蔬菜、豆类与粗杂粮等,严格遵循少量多餐原则,每天5~6餐,整个孕期体质量增加量以10~12 kg为宜。

1.2.2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式健康教育 主要包括制定PBL式健康教育方案与设立PBL教育模式课堂。(1)制定PBL式健康教育方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采集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类总结,成功建立“问题库”,并作为制定PBL式健康教育方案的基础。根据“问题库”涉及的相关方面,将问题进行归类总结;(2)设立PBL教育模式课堂:GDM患者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学习效果最佳,且学习效果与GDM患者的学习需要与学习意愿具有紧密的关系。嘱GDM患者根据自己的“问题库”于每周五上午开展讲座培训,由产科GDM专家和营养医师讲解GDM的疾病相关知识及医学营养治疗,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学习讲座中,并根据患者对GDM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其中对于GDM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或执行能力较差的患者应实施一对一的健康教育,直至患者彻底掌握GDM相关知识为止。

1.2.3 早期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成立GDM管理小组、建立健康档案与目标护理。(1)成立GDM管理小组:由资深产科护理人员、护士长成立GDM管理小组,全部GDM管理小组成员经GDM护理专科培训,保证全部GDM管理小组成员均具有丰富的GDM护理经验,从GDM确诊开始为GDM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2)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内容包括GDM知识掌握程度、尿糖值、血糖值、体质量、孕次、孕周与年龄等;(3)目标护理:由GDM管理小组成员对GDM患者实施一对一的目标护理,根据目标管理原则,制定目标护理方案,即GDM患者与GDM管理小组成员共同设立针对患者疾病的护理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目标护理,并每周四评定目标结果,对于目标评定结果所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再次制定下一轮目标,开始新循环。

1.3 观察指标 治疗依从性采用自制的《GDM治疗依从性量表》[4]。量表评估内容包括心理调控、遵医嘱用药、规律运动、血糖监测、合理饮食与定期产检,每个内容均采用4分级评分法,根据治疗依从程度评定0~3分,其中3分为总是,2分为经常,1分为偶尔,0分为从不。比较两组FBG,2 h PBG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早产、巨大儿、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等妊娠不良结局现象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在心理调控、遵医嘱用药、规律运动、血糖监测、合理饮食与定期产检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FBG、2 h PBG水平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FBG、2 h P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全部患者FBG、2 h PBG水平均明显低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早产、巨大儿、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产科GDM患者的传统教育模式认为教育是最重要的,通过一味灌注GDM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而且越多越好,未考虑患者对GDM相关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与认知需求[5]。传统教育模式通过单纯性讲解GDM相关知识,并未改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时甚至正是因为讲授太多的GDM相关知识,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并出现相反的教育宣传效果[6]。PBL式健康教育是指以问题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模式,PBL式健康教育模式为GDM患者提供主动与和谐的学习环境,注重增加患者的自我管理与责任感,解除患者对治疗的抵抗心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患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7-8]。早期护理干预通过设立GDM护理管理小组,经专业化培训后,使护理小组成员具有专业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对GDM患者提供综合全面的早期护理干预[9]。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组患者比较,PBL式健康教育与早期护理干预患者心理调控、遵医嘱用药、规律运动、血糖监测、合理饮食与定期产检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改善,FBG、2 h PBG水平均明显降低,并更接近理想血糖水平。同时,PBL式健康教育与早期护理干预患者早产、巨大儿、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发生风险明显降低。PBL式健康教育与早期护理干预在改善治疗依从性与妊娠结局的优势一方面体现在PBL式健康教育与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患者对治疗成功的信心,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了GDM的治疗效果,避免医患纠纷,改善了医患关系[10-11]。另一方面是由于GDM属于高危妊娠,增加了妊娠不良结局现象的发生风险[12]。GDM对母婴健康的威胁程度主要取决于GDM患者血糖控制与病情程度。PBL式健康教育与早期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实施一对一的护理,并通过制定目标护理方案,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GDM,并实施干预措施,显著降低了妊娠不良结局现象的发生风险[13-15]。

综上所述,PBL式健康教育与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控制理想血糖水平,从而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柳华,王志群,戴毅敏.糖尿病家族史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5,41(15):1789-1791.

[2] 武玉莲,李素萍.CDKAL1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23(6):501-504.

[3] 魏文峰,于艳彬,李阳,等.体质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2):1988-1990.

[4] 钱思兰,梅洵.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病情控制和医疗费用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5):60-62.

[5] 牛林艳,黄金.同伴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79-82.

[6] 王晓晨,张笑燕,肖爱华,等.糖尿病健康教育联络护士小组的组建及实践[J].护理学报,2015,42(15):69-71.

[7] 杭丽英.PBL式健康教育对妊娠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26(6):148-150.

[8] 曹祝萍,李新辉,姬春,等.案例式PBL教学法在社区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8):99-101.

[9] 荣晓萍,刘溯.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3):802-803.

[10] 王秀丽,姚宁璐,孙妮娜,等.PBL式孕期健康教育在降低初产妇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16-17.

[11] 吴小红,凌洁.PBL教学模式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5,26(2):312-313.

[12] 苏晓艳,龚健,方朝晖,等.PBL教育模式在社区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评价[J].安徽医学,2013,34(11):1621-1623.

[13] 骆珉,杜秋焕,张晓香,等.PBL教学模式在糖尿病教育课堂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8):2003-2005.

[14] 银环.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的早期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1,9(22):2013-2015.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篇4

摘 要 本文采用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及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游戏教学前后高中生心境状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游戏教学在促进及改善高中生紧张(p

关键词 体育游戏 高中生 心境 研究

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由不成熟逐渐转向心理成熟,是人格塑造的理想时期,也是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阶段。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项研究表明:目前重点中学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的约占测查总人数的18%和28%。体育锻炼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维持和增进心理健康、排除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及治疗焦虑症状的有效手段之一。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将体育活动加上情节和规则,或以活动结果作为判断胜负的依据,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促进人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融体力活动和智力开发于一体,具有浓厚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目前,体育游戏教学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对于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方面还比较少,本文旨在探析体育游戏教学对于高中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为今后更好的开展高中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云县第一中学40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20人。对照组20人,实验组采取的是体育游戏教学,对照组采用的是近期经常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高中生,在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境状态进行测试,经检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心境状态无显著性差异,然后进行实验研究。

(二)研究的工具

实验采用的是心境状态量表(POMS),采用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祝蓓里教授1994年修订的简明心境量表(POMS)。问卷共分紧张、愤怒等7个维度。问卷采用5级量表的形式,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属于消极情绪因子,得分越高,情绪越差,精力、自尊感属于积极情绪因子,得分越高,情绪越好。该量表信度在0.60-0.82之间,平均为0.71,具有很高的信度及效度。

(三)实验过程控制

本实验在实验前采用的是单盲实验法,确保实验研究对象为同质对象,实验组采取的是体育游戏教学,每周进行2次(每次45分钟)体育游戏教学,实验过程中连续教学16周,在选取实验对象的过程中,都选取了该校的在校住宿生,以确保实验对象在学习环境及生活环境一致。

(四)数据处理方法

本实验采取的是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实验前后对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心境状态处理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在对对照组的实验前后及实验组的实验前后对实验对象的比较中采用的是配对T检验。

二、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

实验组实验前后心境状态(POMS)的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经过16周的体育游戏教学,实验组实验后的紧张、愤怒、抑郁、精力、慌乱及总分方面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紧张及慌乱方面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在愤怒、抑郁、精力指标及总分方面达到了非常显著性的水平(P≤0.01)。而在疲劳症状的缓解及自尊的提高方面也有积极的影响,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性的水平。结果表明:体育游戏教学前后实验组比对照组要有较好的心境状态,在精力、自尊两个积极指标上得分也有积极的提高,证明体育游戏教学有利于改善高中生的心境状态。

在愤怒、慌乱两个指标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经过16周的教学实验,实验前后高中生心境状态(POMS)的测试结果有显著性的差异,实验后高中生心境状态明显优于实验前,证明了体育游戏教学有益于提高及改善高中生的心境状态,在今后的教学及做学生心理辅导中可采取体育游戏教学及心理辅导相结合教育,以促进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经过16周的教学实验,体育游戏教学有效的降低了高中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促进了高中生精力及自尊的发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到达了提高及改善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卫红.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02:133-134.

[2] 张德利,张平.高中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教育管理.2009.08:5-7.

[3] 李燕等.1004例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干预[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05:15-17.

[4] 高潮.运动性心理疲劳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01:87-89.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篇5

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学初,在校园内划分好每班的清洁区,实行责任制,制订了卫生检查制度,每周进行一次室内外卫生检查,并全校公布,做好校园绿化、绿地清洁,每周还进行个人卫生抽查,使学生通过检查督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组织大扫除,通过劳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请笑纳!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1学校健康教育是利用学校教育,使儿童少年获得卫生知识,转变卫生态度,产生卫生行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身心健康,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我校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试行)”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以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促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一、建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责任到室、到人,分工明确

二、进一步普及健康知识教育

确保每周0.5课时健康教育课,开课率为100%,做到有课本、有教师、有计划、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有等第。这是传授健康知识的基础阵地,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教育,做到在欢快的、激进的气氛中让学生自觉地接受知识,理解并掌握知识,从而建立健康的理念。

另外,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健康知识讲座,选择一些常用的、有难度的卫生知识,进一步强化传授,或根据季节性的变化,有目的地进行季节病的预防宣传,如流感、肝炎、性病等。

三、加强健康教育课管理

①教材和教具:教材做到

1、体现“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的八项内容;

2、教育内容(文字、插图)无概念错误;

3、课文深度和文字质量符合教学规律;

配备好教具,包括挂图、模型、幻灯片及其它类型的健康教育用具。

②教学计划:每个年级都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并做到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与计划一致。

③教案:包括课时、课题、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小结等8项主要内容;教案书写力求做到无概念错误、整洁、简练等3项主要内容。

④师资培训:保证授课教师平均每人每学年接受120小时以上的培训。培训的形式有:培训班、集体备课、教研组活动、教学活动、观摩课等。

⑤授课质量:要求授课教师做到概念清楚、启发式教学、语言生动、理论联系实际、板书工整等5项。

4、硬件实施到位:采光照明与黑板、课桌椅、饮水与洗漱设施、厕所设施、教学用房等均对照评价标准进行添置、改善。

5、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

知识教育是基础,让学生建立健康的卫生行为是关键,平时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应时常督促学生行使卫生的行为,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早晚刷牙、饭口漱口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卫生行为以及一些健康行为实际操作项目如:身高的测量、体重的测量、脉搏的测量、体温的测量、做眼保健操的正确姿势、正确的读写坐姿等,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及技能。

6、营造宣传舆论氛围。

学校利用一些特定的宣传日,大力宣传发动,有“爱牙日”、“防艾日”等专题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开展一些如“爱眼知识问答”,通过班队课、家长会等宣传契机,进行健康传播活动。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2本学期我们始终贯彻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评价方案,把实施素质教育,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长抓不懈,领导重视,教师认真执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全校师生逐步树立起了健康理念。

一、具体工作

(一)认真落实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以明确的工作计划为指导,做到工作有目标,有方向,有全局观念,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高度重视,统一领导,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我们一直以来十分注重抓好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等在内的综合教育,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生整体素质来抓。为此,学校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调整和确定健康教育的目标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使之逐步进入科学化的轨道。

(三)完善健康教育监督评价体制。以校长为组长的健康教育监督评价小组,总结去年的工作经验,今学期对健康教育监督评价体制进一步完善,丰富了评价内容,健全了评价标准。整个健康教育评价本着公正、公平、客观的原则,真正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监督、有评价、有奖有罚,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立足根本,营造氛围,学校健康教育成效逐步显现

我们坚持将健康教育列入了整个教学计划,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及常见病的防治起了很好的作用。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做到“五有”,即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有评价;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我校针对学生身心发育特点,选择教材,以及将学习方法指导等纳入健康教育内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二、反思与展望

(一)我校教师关于健康教育的科研水平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以教育促科研、以科研带教育的良性发展的模式。

(二)在健康教育的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我们在工作中过于强调学生的共性,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的尊重和塑造,这一点有违健康教育的宗旨。我们在塑造学生共性的同时又很容易忽视对学生创造性的塑造。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健康人格不但要求学生生理、心理健康,还需要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三)健康教育工作发展不平衡,还离健全、完善的健康教育模式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在很多时间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说教,而忽视了身体力行对学生有着更有效的教育意义。

相信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必将更上一层楼。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3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使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一、完成工作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健康教育、卫生保健已完成的具体工作如下:

1、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在健康教育的活动中我校所采取的形式是多样的,根据上有关部门的要求、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宣传日、等进行宣传活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利用广播、板报进行宣传教育 (2)积极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

在青春期健康教育中,我们认真制定计划,并根据计划的内容认真执行,重点进行五、六年级的青春期教育,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针对年龄的特点单独出了板报,在11月1日举行进行了以青春期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开设青春热线、青春问卷调查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使学生的生理、心里得到均衡发展。

2、上好健康教育课

多年来,我校把健康教育课当成健康教育宣传的主渠道,我校健康教育课一直按照上级的标准开足、开满课时,做到每两周上一节课有专职的教师上课,教师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并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学,把上课、宣传、活动等内容融为一体,做到学生有笔记,有教材,有年终考核成绩,使健康教育能从多层次,多角度,宽领域,面向学生进行教育。

3、积极进行吸烟危害身体和“碘缺乏病”的防治

向学生宣传吸烟的危害,吸烟和被动吸烟都会影响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吸烟不但影响身体发育,而且影响智力的发育,学校在开展此项活动的同时,针对一些在校吸烟的教师和家长进行教育,杜绝在学生面前吸烟,给了学生一个清新,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在“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中向学生宣传“碘缺乏病”的危害,特别是缺碘对青少年的危害,缺碘不但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而且可以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让学生学会防止碘的流失,有效地保护自己。

4、认真做好学生的体质监测及体质监测后的统计工作

每年的体质监测工作在上半年完成,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我们做好了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利用广播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了解了体质监测的重要意义,了解了如何配合医生做好体质近侧,完成了监测任务。下半年做好了检测后的统计工作,上报有关报表,整理了有关资料。在近侧过程中发现的学生患病问题,及时统计出来,及时与家长联系,防止有关学生的病情因此延误,使监测工作达到了真正的目的。

5、积极进行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中,我校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六病”的防治工作,把预防龋齿,沙眼,视力不良当作了重点来抓。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并做好眼保健操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使学生做操质量明显提高,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稳中有降。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良好习惯,定期检查口腔,早发现龋齿早治疗,是控制龋齿发生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从体质监测来看龋齿的患病率下降十多个百分点。

在预防沙眼的工作中,教育了学生用流水洗脸,不用脏手揉眼睛,发现沙眼患者要积极的治疗,特别要发现一人患病要全家治疗,这让有效地疾病的传播和蔓延。今年沙眼的患病率与去年相比明显下降。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4一年来,我校认真抓好健康教育工作,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在总结如下:

1、卫生教学,传授知识。

(1)课堂健康教育,做到了“五个有”:即有教材、教师、教案、教时、评价。教导处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教师的上课和备课情况,百分之百的老师都是按计划备课上课,起到了预设的效果。

(2)为学生提供了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服务。各年级在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上,还开设了心理健康讲座。学校建立的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由专门的心理老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培养了学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3)提高了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了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4)控烟知识教育。在办公室、公共场所、醒目位置设置了明显的控烟、劝阻吸烟的标志、标识。加强教职工及家属行为规范管理,教职工不得在校园公共场所、学生面前吸烟。大力营造吸烟有害健康的舆论。目前,在校园里已经看不到吸烟的人员,就是家长来学校,看见禁烟标记,也主动配合,不抽烟了,应该说:这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5)食品卫生。学校食堂,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严把食品进货关和加工操作关。为师生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卫生环境,有益健康。

(1)在硬件上,校舍、采光、用水、安全、厕所、桌椅配置等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在软件上,政策落实,制度到位,卫生服务优良,档案资料齐备,实行依法治理。

(2)通过宣传教育,全体师生懂得了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明白了避免在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环境(如大雾、灰尘、噪声等)中进行体育活动等。

(3)学生个人卫生基本做到头发整洁、无异味;指甲勤剪;面、耳、颈干净;衣服鞋帽整洁、无异味。教育师生逐步形成健康了的生活方式。

(4)搞好健康教育宣传橱窗,配合卫生院印发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利用学校媒体加大宣传的教育力度,组织了厕所消毒。

(5)开展了环境卫生评优活动。各班划分了包干区。每天由专人检查,当日整改。打分结果公布。

3、卫生服务,健康监测。

(1)做好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进一步加强了对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通过专题讲座、黑板报、小广播等形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指导,要求改善饮食及不良饮食习惯,纠正偏食,增加动物性食物,提高个人卫生水平,注意用眼卫生。

(2)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

以“防近”为中心,定期检查学生的用眼卫生,提高了眼保健操的质量,各班进行眼保健操的检查评比,积极改善学校卫生条件和设备,保证教室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

(3)做好传染病控制工作

积极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校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

当然,跟我们的目标相比,我们觉得还有一些工作需要加强,我们将继续努力,创新我们的工作,为宜陵镇的卫生事业服务,更为我校师生健康服务。

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使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健康教育的开展。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5健康教育是卫生工作中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卫生知识,提高自己的防病能力,为将来学习打好基础,基于以上原因我校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每周进行两次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次是每星期二的健康教育课,由各班主任根据健康教育课程的要求进行讲授,这项工作由教导处和卫生老师共同把关,另一次是每星期一的卫生广播。主要是区里的一些重要精神,学校的一些事项布置以及常见病知识的宣传等。无论是采取哪种形式,都做到有备课、有教案、有检查记录。事实证明开展一定规模的健康教育,对学生来说,既增长了知识,又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做好防病工作

防近工作是学校的重头戏,目前学生中的患近率仍较高,如何降低学生患近率?每年开展两次防近宣传周,各班进行黑板报评比,读写姿势评比、眼保健操评比等,取得了较好成绩。希望尽自己的力量来降低学生的患近率,使它们的眼睛更明亮。

三、创建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篇6

【关键词】口腔保健;口腔卫生指数;作用体现

口腔是人体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牙健康是牙、牙周组织、口腔邻近部位及颌面部均无组织结构与功能性异常。牙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龋病、牙髓病与根尖周病、牙龈病与牙周炎、口腔黏膜病、口腔颌面部疾病、牙齿缺失这些都是我们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在医院临床当中我们对患者开展口腔教育工作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这个工作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过程。为了验证我们进行这一工作的效果,特对我院600例口腔疾病患者开展了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看,对其干预效果跟踪观察,总结归纳出一下心得。

1 研究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是于2004~2010年这一阶段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总数大概600人次,男女所占比例相同,年龄分布大致为6岁~20岁100例,20岁~25岁350例,46~66岁150例。

1.2 研究方法 这次研究的主要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手段,对所有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调查,等全部问卷填报完整后后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口腔健康检查的过程都是由资深口腔医师采用新探针、平面口镜、牙周探针在自然光线下进行的。把所有问卷人的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口腔健康检查的结果填入统一设计的表格,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初诊后随机抽取3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另外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口腔健康教育。6个月后对所有口腔病患者再做一次完整的复诊调查,对其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检查方式与第一次的完全相同。

1.3 在口腔疾病当中口腔卫生指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一般通过视诊检查龈上牙石、软垢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然后用光滑的尖探针查根面有无龈下牙石,尤其检查口腔中具有代表性的6 颗牙,16、26、11、31 的唇颊面及34、46 的舌面。作好相应的检查记录计算出口腔卫生指数(OHI)。OHI是用以衡量人们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其计算公式可归纳为为OHI=DI+CI。软垢指数(DI)的记分标准可以总结为:0=牙面上无软垢;1=软垢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1/3 以下;2=软垢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1/3~2/3之间;3=软垢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2/3 以上。牙石指数(CI)的记分标准总结为:0= 龈上、龈下无牙石;1=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1/3 以下;2=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1/3~2/3 之间或在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3=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的2/3 以上或在牙颈部有连续而厚的龈下牙石。

1.4 对于调查数据的判定标准 OHI值为0或1时认为该值为低值;OHI值达到4或5时认为该值为高值;中间值为2或3。

1.5 对于调查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中的χ2检验来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调查的结果

通过我们把所有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口腔教育干预前后的口腔卫生OHI高中低值分布列成表格,进行对照比较。最终我们不难发现,在实验组干预前后患者OHI高中低值分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03.40,P0.05);实验组干预后与对照组第二次检查结果更是有明显的区别(χ2=44.41,P

3 对此次研究的讨论

3.1 对于口腔健康教育而言,口腔保健可以大致认为是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总的来说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从心理上主动采取措施,注重自己的口腔健康的行为,在口腔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如果医生可以通过制定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定期开展一些关于口腔的教育活动来达到对口腔疾病患者积极性的调动,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和信息传播等方式,来最终达到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那意义将是十分深远的。在目前社会来说牙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如龋齿的严重性在国际上得到公认,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健康的十项标准之一。就我国国内的状况而言,平均患龋率大致为40%左右,牙周病的患病率更是高达90%以上,口腔疾病的防治形势可以说是相当严峻的。因此,如何控制口腔疾病,提高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尽快改善口腔健康状况,不断完成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是我国口腔医学的目前最红要的任务之一。这也是我们做这次调研报告的最终目的所在。

3.2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还发现一个新的问题,在所有患者中普遍存在护牙用品的选择和刷牙方法、时间上科学性极差,甚至存在很多的误区。如本次调查中使用牙签的比例可以达到55%,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讲,牙签的使用不仅会造成齿缝的扩大,而且也存在这很大的卫生隐患。同时大多数患者还不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同时在牙膏的选择上更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后我们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中,重点就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正确选用护牙用品,如保健牙刷、含氟和盐的牙膏、牙线,对于牙签的使用必须节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和技巧,在刷牙的方向、力量、位置、时间、次数都要加以引导和指正。

3.3 对于所有的口腔疾病患者来说就诊不仅是一个医生医治口腔疾患的过程,同时也是患者接受口腔健康教育的有效渠道。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这个意义将是十分深远的。口腔患者自身的口腔卫生保健行为不单单是服务于它本身,所有这些好的习惯对其家人和周围的任何人都能发生直接的影响,他们既是口腔健康教育的受益者,也是口腔健康的传播者。广大的口腔医护工作者应及时纠正口腔患者固有观念中的误区,促使其积极参与口腔保健活动,主动地向每一位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整个社会重视口腔卫生保健,提高口腔卫生保健意识,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对于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工作意义。

就医学来讲可以认为它是一门实践科学,口腔医学尤为突出。在临床实践阶段,如何使发挥出我们医生已学的口腔基本理论知识并用其指导实践工作使我们真正运用这么科学的体现。虽然我们注重临床前期实验能力的训练,但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普及是我们开展人文关怀治疗的新举措。通过文中的实验数据总结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口腔保健知识是我们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继续完善的新领域,需要我们几代医务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林雨.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认识情况的调查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15(S5):159-160.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篇7

关键词:口腔保健;口腔卫生指数;作用体现

         口腔是人体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牙健康是牙、牙周组织、口腔邻近部位及颌面部均无组织结构与功能性异常。牙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龋病、牙髓病与根尖周病、牙龈病与牙周炎、口腔黏膜病、口腔颌面部疾病、牙齿缺失这些都是我们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在医院临床当中我们对患者开展口腔教育工作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这个工作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过程。为了验证我们进行这一工作的效果,特对我院600例口腔疾病患者开展了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看,对其干预效果跟踪观察,总结归纳出一下心得。

        1  研究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是于2004~2010年这一阶段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总数大概600人次,男女所占比例相同,年龄分布大致为6岁~20岁100例,20岁~25岁350例,46~66岁150例。

        1.2 研究方法  这次研究的主要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手段,对所有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调查,等全部问卷填报完整后后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口腔健康检查的过程都是由资深口腔医师采用新探针、平面口镜、牙周探针在自然光线下进行的。把所有问卷人的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口腔健康检查的结果填入统一设计的表格,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初诊后随机抽取3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另外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口腔健康教育。6个月后对所有口腔病患者再做一次完整的复诊调查,对其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检查方式与第一次的完全相同。

        1.3 在口腔疾病当中口腔卫生指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一般通过视诊检查龈上牙石、软垢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然后用光滑的尖探针查根面有无龈下牙石,尤其检查口腔中具有代表性的6 颗牙,16、26、11、31 的唇颊面及34、46 的舌面。作好相应的检查记录计算出口腔卫生指数(OHI)。OHI是用以衡量人们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其计算公式可归纳为为OHI=DI+CI。软垢指数(DI)的记分标准可以总结为:0=牙面上无软垢;1=软垢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1/3 以下;2=软垢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1/3~2/3之间;3=软垢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2/3 以上。牙石指数(CI)的记分标准总结为:0= 龈上、龈下无牙石;1=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1/3 以下;2=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1/3~2/3 之间或在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3=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的2/3 以上或在牙颈部有连续而厚的龈下牙石。

        1.4 对于调查数据的判定标准  OHI值为0或1时认为该值为低值;OHI值达到4或5时认为该值为高值;中间值为2或3。

        1.5 对于调查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中的χ2检验来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调查的结果

         通过我们把所有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口腔教育干预前后的口腔卫生OHI高中低值分布列成表格,进行对照比较。最终我们不难发现,在实验组干预前后患者OHI高中低值分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03.40,P<0.01),而对照组第一、二次检查差异

[1] [2] 

无显著性(χ=.,P>.);实验组干预后与对照组第二次检查结果更是有明显的区别(χ=.,P<.)。

    对此次研究的讨论

        . 对于口腔健康教育而言,口腔保健可以大致认为是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总的来说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从心理上主动采取措施,注重自己的口腔健康的行为,在口腔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如果医生可以通过制定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定期开展一些关于口腔的教育活动来达到对口腔疾病患者积极性的调动,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和信息传播等方式,来最终达到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那意义将是十分深远的。在目前社会来说牙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如龋齿的严重性在国际上得到公认,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健康的十项标准之一。就我国国内的状况而言,平均患龋率大致为%左右,牙周病的患病率更是高达%以上,口腔疾病的防治形势可以说是相当严峻的。因此,如何控制口腔疾病,提高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尽快改善口腔健康状况,不断完成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是我国口腔医学的目前最红要的任务之一。这也是我们做这次调研报告的最终目的所在。

        .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还发现一个新的问题,在所有患者中普遍存在护牙用品的选择和刷牙方法、时间上科学性极差,甚至存在很多的误区。如本次调查中使用牙签的比例可以达到%,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讲,牙签的使用不仅会造成齿缝的扩大,而且也存在这很大的卫生隐患。同时大多数患者还不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同时在牙膏的选择上更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后我们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中,重点就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正确选用护牙用品,如保健牙刷、含氟和盐的牙膏、牙线,对于牙签的使用必须节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和技巧,在刷牙的方向、力量、位置、时间、次数都要加以引导和指正。

        . 对于所有的口腔疾病患者来说就诊不仅是一个医生医治口腔疾患的过程,同时也是患者接受口腔健康教育的有效渠道。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这个意义将是十分深远的。口腔患者自身的口腔卫生保健行为不单单是服务于它本身,所有这些好的习惯对其家人和周围的任何人都能发生直接的影响,他们既是口腔健康教育的受益者,也是口腔健康的传播者。广大的口腔医护工作者应及时纠正口腔患者固有观念中的误区,促使其积极参与口腔保健活动,主动地向每一位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整个社会重视口腔卫生保健,提高口腔卫生保健意识,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对于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工作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篇8

[关键词]:地方高校 大学生 心理健康 调查 对策

本文中的地方高校特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由一批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的高专、高职或成人高校合并升格或独立升格形成的地方本科院校。由于薄弱的办学基础、有限的办学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地方高校发展的需求,又由于受多元化价值观和现实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地方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隐形杀手。本文试就三所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

我们对湖南省3所地方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按照相同比率对3所高校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960份,回收922份,有效问卷900份。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心理是健康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共96人,占11%;一般心理问题以上者163人,占18%。地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和国内青年,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

1.环境不适应型。调查中共有23名大学生在适应环境方面存在心理问题,占心理问题学生总数的9%,其中比较严重的8人。环境不适应型的大学生主要集中在大一年级,共有16人,占环境不适应型总数的70%。大学生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是父母呵护,同龄人羡慕的对象,不知不觉就滋生了优越感和骄傲的心理。进入大学后,他们各自的优势不再突出,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周围的同学,再也找不到那种鹤立鸡群的感觉,从而产生失落、焦虑、自卑心理,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困惑之中,由此而产生了自我封闭、得过且过的消极心理。

2.人际交往障碍型。在中学阶段,大家各自忙于学习,疲于应付各种考试,对人际交往能力要求不高。跨入大学校门后,大学生需要独立去面对生活,去构建自己的交际圈。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容不得别人有半点不同的意见,对周围的同学嗤之以鼻;有的学生缺乏安全感,对同学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处处设防,使同学敬而远之;有的学生担心同学会嘲笑自己的某些不足,自卑自怜,性格孤僻,等等。调查中共有35名学生存在人际交往障碍,占心理问题学生总数的14%。其中,来自农村家庭的29人,占人际交往障碍型总数的83%。

3.就业焦虑型。地方高校的不少学生面对社会的挑选,更是感觉无所适从,产生了毕业恐惧症。有的学生为了避免出现就业就失业的现象,他们只能给自己制定了更高的目标,如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究生,考公务员等。但是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并非一帆风顺。当他们的目标受到挫折时,他们很容易产生忧虑、焦虑、自卑、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调查中,共有38名学生存在就业焦虑,占心理问题学生总数的15%。其中,高年级学生34人,占就业焦虑型总数的89%。

4.情感受挫型。大学生时代正处于浪漫多情的时期,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渴望爱情。但由于大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处理感情问题缺乏经验,看待问题容易极端化。调查中,共有64名学生的恋爱不正确,占心理问题学生总数的25%。有的学生暗恋别人,但又羞于向对方表白,常常由于对方不经意的一言一行而悲而喜,内心时刻处于焦灼之中,有时甚至表现为病态;有的学生一旦恋爱受挫,就产生悲伤、绝望、烦躁等消极情绪,进而导致心理苦闷,有的甚至出现心理变态或轻生心理。特别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在校大学生放纵自己的心理欲望。如一些大学男生的“半月谈”,大学女生的“每周一歌(哥)”;有的只图一时快乐,缺少理智思考,昨天还山盟海誓,今天却潇洒拜拜等,给自己今后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除了以上问题外,比较普遍的还有因家庭贫困引起的心理问题(占6%),因对自己外表不满意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占5%),因性困惑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占3%),因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占3%),因对教师、对学校不满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占4%),等等。所有这些心理问题,都告诉我们,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随着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冲击,高校不再是“象牙塔”。大学生不可避免的要与社会发生接触,有时甚至受到社会消极现象的摧残,加上泥沙俱下的大众传媒内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猛烈的冲击着大学生脆弱的心灵。如教师教育学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现实社会中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却正在泛滥;书本中教导学生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而社会现实不少的执绔子弟却凭关系、金钱压缩了就业机会和施展才华的空间。大学生观念中的社会与现实中的社会形成强烈反差,使他们处于矛盾和痛苦中,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更有甚者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2.高校教育因素。虽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仍有一些地方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文件上和口号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如有的地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浮于表面,既没有经费保障,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又没有专门的机构和工作人员。有的地方高校虽然有机构和经费,但没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院(系)书记、辅导员等,由于他们不具备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只能凭经验、摸脑袋。

3.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学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调查表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如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更容易产生敌对、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生活在父母离异、父母不和的家庭环境中的学生比生活在双亲健全的家庭环境中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冷漠、孤僻、胆小忧郁、敏感多疑、对人缺乏信任等心理。特别是有些独生子女家庭把孩子从小就养在“温室”里,一味地娇惯纵容,孩子从来遭受过挫折,使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弱,稍有磨难便一蹶不振;还有的家长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目标转接给孩子,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从小就给儿女灌输光宗耀祖的思想,容易使学生产生压抑,一旦受挫,心理防线便崩溃,导致心理障碍。

4.自身素质因素。大学生基本上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心智正在成长成熟的过程中,发展不平衡,容易意气用事,他们既渴望独立去面对生活,却又缺乏应对生活挑战的经验。如有的学生看到同学形象气质佳,而自己相貌平平,总感到自惭形秽,尤其是当自己在感情上和生活中受挫于那些形象气质比自己好的同学,就会将所有的原因归结在外表上,甚至将希望寄托与化妆、整容等,既耗费了心思和金钱,还会产生自卑心理,丧失自信心;大部分学生开始向往与介入朦胧的校园爱情,但由于缺少经验,缺乏自信,在与异往过程中,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被异性看不起,反而更加封闭自己,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还有的学生环境适应能力不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欠缺,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依然无法融入集体,无法找到可以交心的朋友,导致大学生心里苦闷而产生心理疾病。

三、地方高校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加大宣传,引导大学生正视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对心理健康引起重视,很少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有些学生即使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也难于启口,不好意思向教师咨询。因此,必须通过课堂、广播、黑板报、宣传单、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大对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同时,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立必修或选修课程,给予相应的考核和学分,使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正规化。

2.加强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大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教育的问题,都可以从教育上找到根源和解决的办法。地方高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到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要加强对学生的“三观”教育,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和社会大环境中存在的消极现象,指导他们正确认识人生中的挫折,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开展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3.加大投入,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总体而言,目前一些地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要求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地方高校重智育轻情育的倾向还没有完全改变。部分地方高校只有一个心理指导中心,心理辅导老师也是赶鸭子上架,由学校负责管理学生的教师兼任,素质参差不齐。地方高校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有关经费的投入力度,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聘请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心理学专任教师任专职或兼职人员,在院系一级成立心理指导中心,并大力培养心理辅导教师,挑选那些具备丰富经验,专业素质强的教师担任心理辅导员。同时,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邀请专家进行心理方面的专题讲座,对学生工作队伍从业人员及班级心理委员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壮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

4.改进方法,积极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根据地方高校大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主动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变“被动辅导”为“主动出手”,变“事后教育”为“事前预防”。如每学期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对普遍性的心理问题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对少数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重点进行心理辅导等;除了通过课堂和心理咨询这种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外,还可以设立“心理悄悄话”信箱、开设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微博或QQ群等,创造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心理困惑的平台;创办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报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举办各类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召开心理主题班会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心理健康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心理素质,等等。

参考文献:

[1]屈克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6).

[2]刘佰桥.2007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8,(10).

[3]周爱萍.甘肃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5).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篇9

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省怀化市 418000

【摘 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卡在肿瘤患者PICC 置管护理中的应用优点。方法:将肿瘤PICC 患者分为两组,实施健康教育卡前后各50 例,实施前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施后分别在置管前、后以及出院带管理发放健康教育卡。观察两组患者的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遵医嘱配合治疗行为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后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遵医嘱配合治疗行为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优于实施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健康教育卡的发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改善遵医嘱行为,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健康教育卡 ;PICC 置管; 护理

抗肿瘤的药物治疗多为化疗制剂,化疗制剂副作用较多,多次用药后,易损伤外周血管直接造成机械性静脉炎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PICC 置管为肿瘤化疗及长期输液患者提供一条无痛的治疗途径[1]。随着社会进步发展,人们对PICC 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了解其对完成肿瘤治疗计划的积极作用。而健康教育无疑是提高患者健康意识的途径,可以让患者主动接受治疗,配合护理。但健康教育卡片内容较多且辅助,需要护理人员耐心辅助。本文就此点出发,制定健康教育卡,辅助PICC 置管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共100 例肿瘤置PICC 导管患者。 2011 年1 月至2012 年5 月实施前50 例,男性31 例,女性19 例,年龄范围23 ~ 63 岁;2012 年6月至2014 年1 月实施后50 例,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龄范围21 岁~ 68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差异不影响分组及组间的比较。

1.2 实验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实施前给予传统的一般健康教育,实施后在一般置管知识教育的同时有计划地发放健康教育卡,同时全程评估及宣教。

1.2.1 置管前评估与健康教育

首次发放健康教育卡图片,教会患者什么是PICC 以及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给予患者详细的相关解答 。当患者及医生同意接受时,发放第二张卡,其内容包括:

(1)详细介绍导管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操作简单等优点。

(2)指导患者在穿刺前适量饮用温开水,稀释血液的稠度,能更好安放置管。

(3)局部的热敷可以使得血管处于充盈状态。

(3)保持愉快心情,保证充足睡眠。

(5)装置操作时,要互相配合。

(6)如有疼痛难受的感觉,及时告知患者注意身体制动,以免污染无菌操作区。

1.2.2 置管后的健康教育

此时发放第三张卡,使患者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应对措施:

(1)局部肿胀或渗血:24 小时穿刺内应尽量避免关节的大幅度运动,可用弹力绷带加压给予包扎,穿刺手臂可平行移动,可握拳、手腕转动、睡觉时用软枕将手臂垫高[2]。

(2)静脉炎: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不要用力揉搓。

(3)心率失常:告知患者应该调节静滴滴速,若有胸闷等症状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导管堵塞:出现剧烈咳嗽或者活动后导管有回血现象以及静滴速度减慢要告知医护人员。

1.2.3 出院后带管健康教育发放第四张卡:

(1)保持穿刺部位清洁,贴膜出现弯曲、松动 及汗液潮湿时让护士帮助更换。

(2)不影响日常生活但要避免重力撞击留置PICC 处。

(3)不要让PICC 暴露在外,以免损伤导管或导管脱落。

(4)注意观察导管周围是否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现象,如有,及时到医院告知医护人员。

(5)治疗期间每7 天对PICC 导管进行冲管、更换贴膜及肝素帽的维护。

1.3 评价方法

相关知识:分为6 个小题,每题设置17 分,总分为102 分,≥ 85 分则为掌握相关知识;遵循医嘱:PICC 导管的有效期为6 个月,所以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维护,总分120 分,每周到医院维护1 次得5 分。

1.4 数据处理

收集处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带管问题的发生率情况,见表 1。

表1 显示, 实施后的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健康教育卡在PICC 中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本研究从以上观点出发,分别考察实施健康教育卡前后患者的各项情况变化。结果显示,使用健康教育卡后PICC带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卡,耐心讲解相关知识,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提高,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临床观察实验我们得出,发放健康教育卡帮助患者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帮助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篇10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康复总有效率、二次骨折发生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骨质疏松;老年患者;多元化;健康教育;生活质量;骨折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骨折,这也是骨质疏松最为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病情进展相对缓慢,且患者大多缺乏相关知识和认知,很容易忽视自身病情,需要临床给予及时、全面的照护和健康指导[1]。本文观察研究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老年患者的康复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5.2±5.3)岁;其中18例为髋部骨折,15例为胫骨与踝部骨折,7例为肱骨近端骨折,6例为桡骨远端骨折,4例为胸腰段骨折。观察组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4.6±5.2)岁;其中17例为髋部骨折,16例为胫骨与踝部骨折,8例为肱骨近端骨折,6例为桡骨远端骨折,3例为胸腰段骨折。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具体如下:①出院后第2周以视频、图片以及PPT结合的方法向患者讲述骨质疏松骨折相关知识,明确本病成因和危害,并指导患者掌握相应的预防措施;②出院后4周给予患者个性化生活与饮食指导,设计个性化且多元化的营养套餐,明确膳食结构的意义和重要性,多摄入肉类、豆类、海产品以及绿色蔬菜,并积极参与户外锻炼、晒太阳等。③出院后6周结合患者骨质疏松情况、个人兴趣爱好和骨折康复进度制订相应的运动复健锻炼方案[2];④出院后8周通过图片以及实物等方式辅助指导,明确常用药物和应注意事项,告知药物用法用量,并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康复总有效率、二次骨折发生率,评估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其中疗效标准和生活质量评价参照文献[3]、[4]。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显效3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康复总有效率为94.0%(47/50),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康复总有效率为72.0%(36/50),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生活质量评估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二次骨折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4.0%(2/50),对照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14.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相比于常规单一的健康教育,多元化健康教育对于患者个人因素的差异以及其他危险因素给予了综合、全面的考虑,并评估骨质疏松患者在上述因素影响下病情改善以及骨折痊愈后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提出通过交互式、一对一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常规健康教育所固有的缺陷和不足,避免了常规护理模式的盲目性[5]。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多发病,发病率较高,容易导致患者致残甚至致死,引起患者自理能力下降,使其生活质量遭受严重影响,这就给临床护理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6]。本次研究针对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加以强化和拓展,基于循证治疗护理结果这一实证证据,制订科学的干预方案并完善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在心理疏导的基础上开展综合康复指导。

在传授个性化健康教育知识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并通过谈话来了解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有利于提升其知识水平的有效突破点[7]。同时对患病后患者逃避心理以及出现知识倦怠这一变化予以充分考虑,重点加强健康知识教育补缺,并做好家庭监督辅助,以此来达到疾病转归、积极干预心理形成并有效降低二次骨折发生率的根本目的。本次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一对一”地开展多元化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表明通过采取合理的运动复健锻炼与饮食指导对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转归。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多元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观察组二次骨折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蒋冬萍等[8]的报道相符,充分说明多元化健康教育能显著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二次骨折,疗效持久稳定。综上所述,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肖亮,吴艳平,何英,等.保护动机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护理管理杂志,2014,14(2):123-124.

[2]杨红月.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4):26-27.

[3]张东,吴威,金锐,等.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改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调查.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3):128-129.

[4]忻佩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护理.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05-106.

[5]霍娟,谢瑶.舒适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4):563-564.

[6]靳青,余兴艳,张延晖,等.护理干预对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1):1029-1031.

[7]王丽姣,宋彩萍,肖莉,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50-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