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室医生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1 15:09:52

胃镜室医生工作计划

胃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1

  消化科医生年度工作总结1

  一、“三基三严”培训及带教工作

  1、按科室计划,每月进行两次业务学习,一次技能培训,并按时进行理论及技能操作考试。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考评、有总结。

  2、更换新护理记录,严格要求护士按规范书写,及时检查并改正发现的问题、错误,不断提高书写质量。

  3、配合医院培训科计划,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并参加“远程教育”学习。

  4、严格要求实习生,按计划带教。

  二、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感染质控小组按计划进行检查、总结、记录。

  2、按医院感染科要求,定期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

  三、打造消化内科自己的护理品牌——细微之处现温情

  消化内科经常有肿瘤晚期的患者住院,这样的患者不但身体状况不好,而且心里也是非常的焦虑。在护理这样的患者的时候,护士们往往会更加的小心和细心。一个简单的操作,在别的患者身上可能只需要一分钟,但在这样的患者身上却要花上半个小时。每次护士都是一身汗却毫无怨言,带给患者和家属的都是善意言语和理解的微笑。一年来,我们已经收到来自患者和家属的多封表扬信,甚至有在患者过世后,家属为表示感谢亲自送来的锦旗。

  四、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1、护理质控欠缺:一是体现在病房管理方面,仍然有很多的不足。

  2、培训方面:今年医院新增了标准化培训学员,培训的任务就更重了。要有计划分层次的培训。科室的护士分层次培训,护士、培训学员、实习生分层次培训,务求达到人人过关。

  3、护理科研、论文方面:不断更新护理知识,尽快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带领全科护士共同进步

  消化科医生年度工作总结2

  紧张而有序的20年已经过去,在这忙绿的一年里,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付道春院长倡导的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的指引下,在医务科、护理部的具体指导下,在消化内科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室的业务收入和业务技术水平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医德医风和科室建设方面:

  全科人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八大重要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三好一满意”活动为平台,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一切为病员服务”的理念,加强医患沟通,以“八荣八耻”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自觉抵制行业之中的不正之风。全科人员能够自觉遵守院科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不闹无原则纠纷,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团结,高质量的保证了正常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按照“三级乙等”医院的标准顺利完成了各项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认真学习岗位职责,认真落实核心制度,严格按照职责、制度的要求工作,认真开展“三基”训练,“三基”训练全员参加,“三基”考核人人达标。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较好地完成了院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业务技术方面:

  为实现我科成为医院重点科室的发展战略,我们消化内镜,消化介入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消化内科专业的救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工作人员少、重病人多的情况下,全科医护人员,不怕脏、不怕累,以精湛的技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到了社会各界及病人家属的高度好评。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特点之一是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因消化道大出血的的特殊性,我科已建立了一套颇为完备、高效的诊治方案,及时准确的急诊处理,急诊治疗,开辟了抢救病人的绿色通道。心电监护仪的常规使用,多参数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都与国内先进治疗水平相衔接,对于消化道大出血的抢救成功率达93%,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危重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得到了院领导和兄弟科室的一致好评。可以说,我科承担着单县市区乃至周边范围内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剂疑难危重病人救治重任,我科亦有足够能力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我科在科室不增加医疗设备的条件下,实现业务收入331.8629万元,业务收入大幅度提升。认真做好日常工作,全年共做胃镜7200人次,检出食管静脉曲张并行内镜下套扎治疗77人次,检出食管癌68人次,其中检出食管早癌2人次,行食管支架植入术12人次,检出贲门癌74人次,检出胃癌52人次,检出胃平滑肌瘤21人次,检出胃底静脉曲张27人次,行胃底曲张静脉内镜下注射组织胶1人次,行胃巨大平滑肌瘤内镜下尼龙绳结扎3人次,检出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5人次,并行金属

  止血夹急症止血3人次,检出胃幽门恶性梗阻13人次,行晚期恶性幽门梗阻内镜下支架植入术3人次。全年共做结肠镜823人次,检出结肠息肉并内镜下治疗188人次,检出结肠癌48人次,检出溃疡性结肠炎27人次,检出伪膜性肠炎15人次,检出肠结核4人次、克罗恩病1人次。积极进行介入放射工作,完成肝癌肝动脉栓塞60人次,施行部分性脾栓塞9人次,进行治疗性ERCP42人次,其中行胆道支架植入术2人次,施行乳头肌切开治疗胆道切除术后综合症(SOD)2人次,行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TH胶栓塞术3人次,行经皮经肝胆道外引流2人次。以上治疗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我科业务技术水平已处于全区的绝对领先地位。

  三、 业务学习和科研教学方面:

  我科人员积极参加院内、市内、省内以及国内举办的各种继续教育及会议,在科内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各个医生轮流进行有特色、有重点的小讲课,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及素质,掌握国内及国际先进理论及技术,为进一步提高科室技术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科一直担任x医学院临床理论班和临床实习的教学任务,因专业性强,实习学生轮科时间短,我科仍以极大的热情、最优秀的教师配置,努力做好医疗教学工作。我们初步总结出:以基础知识为主,内容扼要,重点突出,真抓实干的带教经验,在不断提高带教老师水平的基础上,切实完成好每个同学的教学任务。

  四、 新技术新业务新工作方面:

  按照2011年申报的新工作新技术的目标要求,基本上完成了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发现食管早癌2人次,其中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1人次,完成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3人次,胃巨大平滑肌瘤施行内镜下尼龙绳结扎3人次。因爱博氩气刀没到位,EMR开展的不尽人意,例数不多,技术不成熟,更谈不上宣传和推广,影响了科室的经济收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效益甚微。为此,2012年继续开展和进一步掌握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的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 回顾过去的2011年,对我们消化内科全体职工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我们认真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的一年,我们经验不足,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去加强,我们消化内科从强到更强,老一辈科室领导老一辈专家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给予了各方面的扶持和照顾,给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有了我们年轻人充分发挥才能的平台,我们消化内科全体医护人员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在此,我代表消化内科全体工作人员,向老领导老专家和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们的院领导和兄弟科室的同仁们郑重地说一声:谢谢!

消化科医生年度工作总结3   

  医疗方面,本月由于病人数量激增,全院医护人员都在超负荷工作,我积极投身一线临床工作,每日进行教学查房,本月共计查房约人次,门诊约人次,完成胃镜约人次。成功诊断治疗了肝结核,颅咽管肿瘤脑室腹腔引流术后并发腹膜炎,壶腹部癌等疑难杂症,成功抢救了重症胰腺炎,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多例危急重症病例,为科室临床工作贡献了力量。组织全院性疑难病例讨论1例,组织远程会诊2例。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推动下,先后投入近万元对原消化内镜室的扩建改造基本完成,目前已建成崭新的功能分区合理﹑流程规范、环境舒适﹑设备先进﹑技术过硬的消化内镜诊疗部。新设置了无痛苦内镜麻醉复苏区域,内镜清洗消毒区,预约候诊区等区域;新添置安装了消化内镜整体清洗消毒设备,新购买的内镜主机和内镜也已完成招标,预计三月份内镜设备将到位。同时进一步理顺了消化内镜诊疗部和消化内科的关系,消化内镜诊疗部正式整体并入消化内科,经济收入统一核算,医护人员统一调配,内镜诊疗部程介医生被正式任命为消化内科副主任,具体负责消化内镜诊疗部的工作。二月份内镜检查人数和内镜治疗数量创月历史新高,共计完成胃镜检查380例,肠镜检查70例。同时消化内科病房的专业化水平也进一步提高,本月住院病人出院共计220人,其中消化内科专业患者比例约占80%以上,较以往有大幅度上升,为消化内科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教学方面,每周二开展科室业务学习,本月完成了自身免疫性肝病,胃镜操作常识,内镜下活检技巧和无痛内镜开展注意事项等业务讲座。

  1月13日下午,消化内科在科室大教室召开了题为“回首20,激情20”的年终总结、动员会议。消化全体在职医生、护士,专科住院医师以及在临床轮转的消化研究生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消化内科杨丽书记主持会议,各位主任、副主任分别就科室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20年的工作思路。

  会上,出国留学主任用丰富的照片和录像介绍了20年消化内科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绩.。华西消化除了各项医疗指标达到或超过卫生部的要求外,在急性胰腺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炎症性肠病及消化系统肿瘤等方面的转换医学研究使这些疾病的治疗水平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先进的诊治理念、精湛的医疗技术带动了西南乃至全国整体消化水平的提高,成为全国十个临床重点专科之一。这意味着华西消化代表了全国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西部的消化疾病患者在华西就可接受国内一流的医疗服务。此外,20年消化内科成功举办了第10届全国消化疾病学术大会,参会代表超过以往任何一届全国消化年会;创新地将严谨的学术交流与艺术氛围融合在一起,使参会专家、代表们耳目一新,好评如潮。办会质量及组织服务水平空前,极大地提升了华西消化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给全国同行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也再次点燃了全科同事的工作激-情。

胃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胃镜;诊断;胃癌;临床护理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类型之一,据国际癌症协会估计,全球每年新增胃癌患者100万例,约占癌症患者总例数的7.8%,每年因胃癌死亡患者74万余人,约占癌症死亡总数的9.7%,仅次于肺癌[1]。和其它恶性肿瘤一样,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并不理想,胃癌患者早期并无典型临床表现,早期诊断率较低,胃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胃肠内窥镜自问世以来,便成为诊断胃肠道疾病重要手段,且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其适应证不断扩大,安全性不断增强,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现已成为筛查、诊断胃癌的重要技术,其中胃镜下取样活检更被誉为胃癌诊断“金标准”。但应注意的是,现阶段应用广泛的传统胃镜仍仅能对胃肠道粘膜表面进行观察,漏诊率、误诊率仍较高,延误了胃癌治疗,患者术前准备是否充分、胃肠道环境均、医技水平可影响诊断效用;此外,传统胃镜对患者耐受有一定要求,检查本身存在一定风险,对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它胃镜技术如可行活检胃镜、无痛胃镜,虽各有特色,但也不可避免存在诸多缺陷,如无痛胃镜需应用镇定剂,可能增加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风险[2]。总而言之,科学的高质量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提高胃镜诊断胃癌效用,降低并发风险,减轻患者痛苦。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8月,我院择期行内镜检查患者400例,其中男232例,女168例,年龄22~79岁,平均(53.3±3.9)岁。所有患者均因有胃肠道症状,怀疑有胃肠道病变甚至是癌变,需行胃镜诊断。纳入标准:①符合内镜检查指征,未合并有胃肠道出血、凝血障碍、食道静脉曲张等高风险疾病;②年龄≥18岁;③非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④无相关药物过敏;⑤知情同意,可跟踪随访,最后确诊。应用无痛胃镜检查,具有镜下组织病理学检验功能。据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路径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执行医师、合并症情况、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与项目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

应用常规护理,常规宣教,检查前20min,口服20000U糜蛋白酶+1g碳酸氢钠+50ml温水+含祛泡剂和局麻剂胃镜胶10ml。5min后,开放静脉,常规吸氧,常规监护,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1ml麻醉准备,静脉注射丙泊酚1.5~2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麻醉起效后进行胃镜检查,必要时追加丙泊酚,20~30mg/次,维持麻醉。置镜行常规内镜检查,若发现局部病变,以温水冲洗表面粘液,以喷洒管向可疑区域局部喷洒0.2%靛胭脂,明确病变交界处。换聚焦功能,对病变边缘和(或)中心等1-5点,进行聚焦扫描。将焦距定位于目标区域上,以蓝激光引导,移动聚焦镜头抵触粘膜,可适当加负压吸引粘膜与镜头接触,连续拍照留样,以待分析,部分患者镜下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者,留取病灶标本。术后常规监护,全程陪护直至患者苏醒,医嘱卧床休息,待无意识障碍后,观察2h后无异常可出院,1h后方可进食,若伴有消化道出血或进行活检需据检查情况、患者身体状况,适度延长休息、观察、禁食时间。

1.2.2路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安排护理路径,具体内容如下。 检查前:①详细查体,行相关医学检验,核对有无适应证、禁忌证,安排胃镜检查;②详细宣教,简要介绍医院环境、医疗卫生保健技术水平与人才储备情况,使患者对医院医疗条件有客观的认识,详细减少胃镜检查的适应证、价值、可行性与安全性,答疑解惑,解除患者疑虑;③若有必要带领患者熟悉内镜检查室环境,并约见医师访谈,由后者据自身工作经验,公正、客观、直白的讲述内镜检查的过程、技术方法、在定性诊断中的重要作用;④签署同意书。 检查前的访视与准备工作:①由责任护士与检查医师完成访视工作,再次核对患者基本信息、适应证与禁忌症情况,做好家属安置工作,告知检查前需注意事项,需配合事项,良好心态对检查的作用;②由责任护士完成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指导患者完成禁水食工作,交代糜蛋白酶等口服药剂的作用、安全性;③心理支持,由患者家属配合完成心理支持,讲解麻醉的安全性,重点介绍麻醉流程,药物的安全性,胃镜室抢救条件,采用抚触、呼吸训练等方法促患者镇静;④由器械护士检查相关仪器设备,如麻醉机、心电监护设备、给氧设备、电源、急救设施与药品、导管、氧气等,是否齐全、充足、可靠。 检查时护理配合:①指导协助患者取合适体温,一般取左侧卧位,伸直下肢,避免僵直,头下铺设治疗巾,嘴角留置弯管,口内置咬嘴;②配合医师做好器械递送、体征监护指标通报等工作,发现异常及时通报处置,协助做好幽门螺旋杆菌测定、标本留取工作,将标本装入袋中,仔细标记核对,留置送检;③做好体温护理工作,避免不必要的皮肤暴露;做好检验室环境质量管理工作,保障空气新鲜;检查完毕后,做好器械设备清点工作,进行口腔护理与皮肤清理工作,清理污渍,取下咬嘴与弯管。 检查后:①停用,常规监护,陪伴待患者意识恢复,基本苏醒后,由专职护士陪同送至苏醒室完成交接工作,完成护理文书记录工作;记录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②严密观察患者麻醉苏醒状况,记录患者精神状态,注重获取患者主诉,观察有无头晕、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若有异常及时通报,并采取预处理措施,医嘱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给予适当的补液、给氧;③做好家属陪护指导工作,预防麻醉苏醒时不良反应,短暂性意识障碍可能增加坠床风险;④医嘱患者绝对卧30min,待意识障碍减轻后,可适度下床活动,但需家属陪护,避免剧烈运动,2h内禁止进行驾车等紧密工作,若患者有需要,清醒1h后才可进食,视患者身体条件给予流食、半流食或正常饮食。

1.2.3 检查 确诊:检查后据镜检、活检检查结果,拟定治疗方案。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给予抗肿瘤治疗,针对诊断为良性疾病者,采用药物保守、内镜手术等疗法治疗,部分患者以内镜评估治疗效果,无效者或疗效不显著者行内镜复查。 病理检查过程:①记录异常粘膜位置、大小、形态等基本信息,标准活检钳接触活检,标本统一应用10%福尔马林处理,石蜡包埋,常规切片固定检查,苏木素、伊红染色,诊断依据WHO肿瘤分类标准划分,活检均由一组经验丰富医师双盲完成;②获取的图像信息中疑似恶性病变,由经验丰富的医师队伍共同诊断。

1.3观察指标

一次胃镜检查确诊率。胃镜检查不适与不良护理事件。患者满意率(比想象中的好,舒适感较好,满意,反之为不满意)。麻醉前、检查中、检查完毕时,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

1.4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

2结果

2.1 诊断效用对比

路径组明确诊断率、明确诊断正确率、明确诊断恶性病变检出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常规组与路径组诊断效用[n(%)]

组别(n=200)

明确诊断

明确诊断者诊断符合

明确诊断者定性诊断

明确

不明确

正确

错误

良性

恶性

常规组

168(84.0)

32(16.0)

133(79.17)

35(22.0)

134(79.96)

34(20.04)

路径组

181(90.5)*

19(9.5)

170(94.44)*

11(5.56)

160(76.24)

43(23.76)*

注:与常规组相比,*P

2.2 两组患者恶性病变漏诊情况对比

观察组后期确诊恶性病变47例,漏诊13例,路径组后期确诊恶性病变44例,漏诊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观察组13例漏诊病灶形态与原因分析

类型

病灶形态

原因

溃疡

糜烂

充血

肥厚

粗粒

瘢痕

遗漏

误判

误取

早期

3

1

1

2

1

进展期

3

1

1

1

4

1

淋巴瘤

1

1

高级别瘤变

1

1

2

合计

7

1

1

1

2

1

1

9

2

2.3 全过程不良事件与患者满意率比较

路径组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发生不良事件9、14、37例次,低于常规组35、32、108例,路径组合计发生60例次低于常规175例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常规组路径组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n=200)

检查前

检查中

检查后

合计

滞留

面色苍白

出血

不良应激

补充麻醉

呛咳

恶心

咽喉痛

流泪

常规组

4

31

9

7

16

24

34

33

17

175

路径组

9*

2*

2

10

6*

10*

10*

11

60*

注:与常规组相比,*P

2.4 患者应激指标比较

路径组检查前舒张压、检查中收缩压、检查后心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4 常规组与路径组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应激指标变化(±s)

指标

常规组

路径组

检查前

检查中

检查后

检查前

检查中

检查后

心率(次/min)

75±7

73±10

79±6

74±6

71±7

75±5*

收缩压(mmHg)

128±6

127±4

131±6

125±7

123±5*

130±7

舒张压(mmHg)

77±6

73±3

76±5

74±6*

74±7

76±9

注:与常规组相比,*P

3讨论

胃癌早期常无典型临床症状表现,胃镜检查开展率低,晚期5年存活率不足20%,及早诊断非常关键,初次行胃镜明确确诊有助于争取治疗时机以改善患者预后,这也是胃镜诊断最重要的价值所在[3]。无痛胃镜技术其安全性、有效性已得到医学界肯定,在部分医院已基本取代常规内镜,成为胃癌筛查诊断重要手段[4]。

目前,尚无评价无痛胃镜诊断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本次研究从诊断效用与安全性两个角度研究护理对胃镜诊断质量。结果显示,应用路径护理之路径组,明确诊断率、明确诊断正确率、明确诊断恶性病变检出率高于常规组,提示在相同硬件支持与医技水平下,初次胃镜诊断效用受护理影响,路径护理有助于改善诊断效用。常用的胃镜器械按照功能可分为常规内镜与活检内镜,本次研究所用聚焦式内镜便具有内镜下活检功能,具有无创特性,方便快捷,有助于减少取样对病灶的影响,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取样不会对恶性肿瘤的转移、扩散产生负面影响[5]。但应注意的是,此项技术诊断效用易受医师能力影响,是否采用镜下活检,定性诊断的标准,是否取样,都取决于医师经验水平,本次研究中常规组恶性肿瘤误判9例,相同医师不同条件下所发挥出来的医技水平各不相同。此外,病灶位置、大小、形态,也间接影响诊断效用,对于隐蔽处如胃窦、胃底,细小,分化程度较低病灶,漏检、误诊几率较高,常规组漏诊13例中,溃疡面最多7例,合并溃疡面是致胃癌漏诊的重要原因之一[5]。有研究表明,常规镜检诊断与病理诊断差错率在20%以上[1-3]。笔者认为,医师对整个镜检的把握,如安全性、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诊断效用,对于术中出现不良事件如血压、心率变化超出安全范围,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医师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为保障患者安全,加快镜检速度,遗漏病灶、取样错误的几率更高[5]。常规组恶性病变漏诊率27.66%(13/47)高于路径组2.23%(1/44),同时常规组检查中发生不良事件16例次,补充麻醉16例次,远高于路径组4例次、10例次。这与常规组患者术前心理支持工作不充分有关,常规组检查前收缩压、检查中舒张压高于路径组。

从不良事件角度来看,路径组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合计发生不良事件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于胃癌筛查诊断中,应用路径护理,有助于降低检查中不良事件、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率。

【参考文献】

[1]王寰,施英瑛,张建国,等.胃癌临床特征及内镜、病理学特点分析183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34):3514-3519.

[2]王晓芳.临床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无痛胃镜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3,20(9):35-36.

[3]李红.早期胃癌33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4):551-552.

[4]孙涛,袁媛.早期胃癌非创伤性检查进展与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4):421-423.

[5]李桂英,胡云鹤.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胃镜止血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焦虑紧

胃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3

一、业务工作指标

二、质量指标

三、业务发展指标

1、在原有重点专科的基础上,进一步保障不孕症科、妇科腔镜科、乳腺病科的正常运行。

2、产科开展无痛分娩及实行一对一服务。

3、妇科重点是恶性肿瘤的规范治疗。

4、新生儿科要完成呼吸管理及进一步提高早产儿成活率。

5、儿保科、群保科进一步开展和扩大儿童心理门诊,儿童康复科、宫颈疾病门诊及涉外婚检工作。根据医院“大保健、精临床”的精神,进一步扩大社区保健服务面。

6、保障儿科胃肠腔镜室的正常运行及进一步扩大业务量。

7、根据医院“大保健、精临床”的精神,在本年度内逐步完善儿内科重点专科建设任务。四、措施:

(一)开展医学继续再教育和发展重点专科

1、每年开展全院性业务讲座十次。科室每月进行业务学习两次。为加强科室之间的业务联系,将儿保科与儿科专业组为一学习组;妇保科与产科、新生儿科为一学习组;群保科、妇门、妇科、腔镜科为一学习组;其他各科室以科室单元为一学习组。每组选一组长组织学习。医务科不定期抽查学习笔记并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测试。结果通报全院。

2、为进一步扩大妇产科的业务知识面,提高处理危重产妇的抢救成功率及临场处理应急能力,组织妇产科医师参加内科业务知识学习。

4、重点专科要完成以下业务项目:

积极引进和推广科技新项目、新技术,增强科技创新和提高能力。发挥与上级医院的协作作用,使我院的业务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妇科腔镜科:全子宫切除术、卵巢肿瘤摘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宫外孕手术(输卵管切除术、取胎术)宫腔镜检查术;购置宫腔镜,开展宫腔镜检查和宫腔镜手术。

新生儿科:对新生儿窒息及呼吸衰竭的患儿进一步提高呼吸机使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治疗早产儿的成活率。

乳腺科:开乳腺病病房,与上级医院建立协作伙伴关系,在上级医院专家的指导下,逐步开展乳腺癌的根治术,同期开展化疗并建档统计治疗率及存活率。

产科:开展无痛分娩及一对一的全程陪伴式服务;建立妊高症临床实验室,,派出部分医务人员外出学习脐血流分析及产科急救知识,通过临床对妊高症脐血流波形的检测,来了解胎盘循环与围生儿愈后的关系,降低围生儿的窒息率和死亡率。

妇科:规范恶性肿瘤的治疗,并统计各类恶性肿瘤的治愈率及存活率。

宫颈疾病门诊:开展宫颈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建档统计各类治愈率,逐步开展宫颈电切术。

儿内科:逐步完成儿内科重点专科病房建设,按专业分组收治病人。每专业组均由专科负责人负责;与上级医院建立协作关系(首都儿研所),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儿内科重点专科建设及开展相关的科研活动,提高儿内科的医疗诊疗水平及知名度。

儿科胃肠腔镜科:开展小儿胃炎及腹痛与幽门螺旋体相关感染的诊断及儿童肠镜的检查项目。

儿保科:开设儿童心理门诊,由主治职称以上医师定期坐诊,扩大保健业务层面;开展新生儿筛查工作(苯丙酮尿症、甲低、、听力筛查);设立0~3岁早期儿童教育室,将0~3岁早期教育更深入细致地开展,并开展“0~3岁早期教育"门诊,将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尤其是高危儿系统地管理起来;规范儿童康复的诊疗、操作、管理工作,引进康复专业本科毕业生以加强康复科的力量;开设青春期门诊、矮身材门诊等保健特色门诊。

群保科: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妇幼保健院(站、所)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继续做好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婴幼儿智能发育、九江市男性与生殖健康状况服务和卫生保健服务模式研究等科研工作。

对重点专科取得两个效益显著者医院给予一定奖励。

(二)以加强医疗质量为核心,以控制病例单元质量为重点,以终未质量信息反馈为导向,继续推行全程医疗质量管理。按照妇幼保健院质量管理要求,建立三级考核制度。即科室-医务科-医院。医务科将业务指标及医疗质量指标下达到各科室。各科室成立考核小组,科主任为组长,每月考核一次。要求各科室每月底将考核结果上报医务科,医务科每月完成全院28个单元考核及时上报医院行管科。对无故不及时完成考核科室或考核不到位的科室,扣发科主任当月津贴。(四)医务科组织院学术委员会或请专家对重点专科每季进行一次检查、督促,并将结果及时汇报院领导,以便及时调整专科的发展。

胃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4

周丽华: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周丽华 蒋蓉 邓琼 张仁翼

摘要目的:探讨PDCA模式在胃肠镜检查中护理风险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胃肠镜检查中潜在的护理风险,运用PDCA循环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质量控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并持续改进。结果:实施PDCA模式控制护理风险后,消化内镜科的岗位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及仪器器械、患者满意度等评分均较实施前上升,护理投诉和护理差错较实施前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模式能有效控制消化内镜检查中的护理风险,保证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医疗安全,是降低胃肠镜检查中护理风险的有效管理途径。

关键词 PDCA模式;消化内镜;护理风险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54

PDCA circulation model in the application of digestive endoscopy nursing risk control

ZHOU Li-hua,JIANG Rong,DENG Qiong,et al(Sichuan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Chengdu61007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DCA model of nursing risk control in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nursing risk.Methods:The potential nursing risks in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ic examination, by using the PDCA analysis and quality control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Resul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DCA mode control of nursing risk, post management, nursing safety, digestive endoscope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and instrument, patient satisfaction scores were increased than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nursing complaint and nursing errors were less than before,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DCA cycle model to nursing risk effective contro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ensur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patient safety, is the effective way of management to reduce nursing risks in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ic examination.

Key wordsPDCA cycle;Digestive endoscopy;Nursing risk management

近年来在消化内镜技术发展迅速的同时,随之而至的多种不确定医疗护理风险也大大增加[1,2],寻求高质量的管理手段,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医疗护理风险,是业内关注的热点,PDCA循环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以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程序进行循环管理方法,已经成为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3]。我科于2011年8月~2012年8月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护理风险进行全程控制,全面监测与持续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1年8月开始将我科消化内镜中心风险管理中的岗位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急救药品及仪器器械等管理纳入研究对象,对实施PDCA模式前后1年的风险管理质量进行对照研究。我科共设胃肠镜检查间5个,胃肠镜微创手术室1间,ERCP检查间1个,日平均检查量为(160±18.5)人次。护士10人,洗消工人5人。其中女护士7人,男护士3人。平均年龄(36±2.31)岁。护士中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5人,大专5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护士1人。实施PDCA模式前后1年我科的环境及人员结构无变化。

1.2方法

1.2.1计划(P)

1.2.1.1护理风险的评估确立护理管理组织体系,由科主任、护士长、护理骨干组成质控小组,按照《护士条例》[4]《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011版)[5]的规定,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实行护理目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落实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根据科室在岗位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急救药品、仪器及器械,人员培训等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

1.2.1.2确定问题及管理目标根据资料分析和讨论结果,在我科护理风险管理中主要有以下9个方面的问题:(1)部分患者检查前未按要求进行准备。(2)患者预约区、等候区、复苏区环境狭窄不规范。(3)患者检查前三方核查内容简单。(4)无痛胃肠镜患者坠床、跌倒风险高。(5)检查间物品准备、存放不规范。(7)个别护理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操作欠规范。(8)洗消工人个人防护意识差,执行洗消流程力度不够。(9)消化内镜仪器、附件、手术器械分类管理欠规范。

1.2.1.3作出计划及实施方案根据发现的问题及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计划及实施方案:(1)坚持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如职业道德教育、护理风险教育、清洗消毒灭菌流程及操作规范、法律法规、制度职责、消化内镜医院感染控制、内镜护理操作质量控制标准等。(2)结合实际,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制定覆盖护理全过程的质控标准与考核方法,重点是核心制度。(3)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版)要求,在现有条件下合理规范我科布局,创造人性化安全的就医环境。

1.2.2执行阶段(D)(1)人员培训。培训按计划由护士长或护理骨干对全科护士进行每月理论学习、操作演练至少1次,发现问题及时评价处理,做到统一认识,人人参与,加强职业责任感。(2)环境管理。在现有的条件下改造我科的环境,严格分区管理,使各类人员和物品按设计的通道和流向进行分流,控制交叉感染的风险;各区域物品、药品及设备按规范固定摆放,做到布局合理,保障患者安全、隐私与舒适,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风险。(3)建立医疗风险防范确保患者安全的机制。加大制度的落实及标准流程的执行力度,规范专科技术操作,使岗位职能管理始终贯穿PDCA循环链,各环节分工合作,责任明确。(4)胃肠镜医院感染控制。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控制医院感染各项制度与法规,制订科内感控小组、护士、洗消工人等各级人员的院感职责、量化考核细则及奖惩措施。(5)无菌物品及一次性耗材管理。建立二级库房,专人管理,制定物品的存放、消毒灭菌、交接等管理细则,一次性耗材管理应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从领用到终末处置,都有可追溯的记录[6]。

1.2.3检查阶段(C)由护理部、护士长组成的评价体系,每月检查1次,护士长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环节进行质量监管,质控小组每周不定期专项或全程考评,相互补充,层层监控;理论与技能考核学习后及时考评,每半年各有1次综合测评,督促检查各级人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检查内容为我科根据相关规范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逐一考评并做好记录,有质量可追溯机制并留档保存。

1.2.4处理阶段(A)我们每月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后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认真分析护理过程和环节中的风险,寻找护理风险隐患,提出整改措施,补充或修改计划,并由此推动下一个循环。

1.3评价方法比较我科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1年的岗位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急救药品及仪器器械等管理,依据《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2011版)相关要求自行设计评价标准进行评分比较。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3.1PDCA循环管理模式使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与整体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管理工作持续有效的循环推进,质控小组每周小结1次,每月汇总,分析讨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人人知晓,人人重视,各司其责。规范了风险管理的专业行为,加强了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力度,使护士既是实践者,也是科室管理者,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管理意识,护理工作各环节互相监督,相互协作,形成了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体系[7]。

3.2PDCA循环管理模式规范了护理专业行为,提升了护理工作内涵建设各种形式与内容的持续教育培训,定期考核,拓宽了专业知识层面,填补了在业务水平、服务理念、护理风险及法律意识等方面的不足,同时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是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的保证[8],减少了由于知识欠缺和护理盲点引发的护理安全隐患,我科在应用风险管理程序即识别、评估、处理、评价控制各护理岗位存在的风险过程中,规范了护理专业行为,使其流程化、专业化、规范化。通过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循环管理,护士在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消化内镜仪器、附件、手术器械的管理以及消化内镜技术配合等专业行为更加规范。表1显示,在岗位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及仪器器械等管理方面有明显提高与改善。

3.3PDCA循环管理模式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质控小组成员作为护理骨干对其他护理人员进行系统专业培训,通过网络与多媒体授课,护理骨干外出进修、深造,使护士的授课技巧、沟通与科研能力明显提高,10余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4篇,比进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1年增长了20%,同时更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与专科业务水平,部分护士获得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疼痛专科护士、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资格认证,提升了护士职业成就感,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护士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崔顺子.内镜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监控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1859.

[2]李益农,陆星华主编.消化内镜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44.

[3]林菊英主编.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7号)《护士条例》[EB/OL].(2008-01-31)[2010-09-12].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zcfgs/s3576/200804/18248.

[5]李元峰主编.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63-575.

[6]赵丽霞,殷积美,王晓芬,等.合理使用一次性物品预防内镜室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521-522.

[7]上官志毅,陈冬梅,黄婷婷,等.PDCA循环在国内护理领域应用的新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9,9(2):26-27,30.

[8]刘秋瑾,张国英,张文玲.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4C):1040-1042.

胃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 胃癌; 恶性度; 盐碱地

胃癌在我国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老龄化倾向及年轻人生活、工作压力增大,胃癌发病率逐渐增加,并且有年轻化倾向,印戒细胞癌等高恶性程度胃癌发病率越来越高,胃癌的病理组织类型是与胃癌5年生存率等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1]。胃癌是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

寿光市北邻渤海,受渤海海水侵袭及黄河、小清河、弥河等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抬高影响,北部地区形成滨海盐碱土,地下水盐碱度高,本研究分析盐碱地环境与胃癌恶性程度是否有相关性,进一步寻找高恶性程度胃癌的危险因素,从而对易感人群进行早期宣教、胃癌筛查等,降低胃癌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东省慢性病检测信息系统及本院内镜室工作站中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共407例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上述患者全部经过胃镜活检,并通过病理确诊,以WHO分类标准,胃癌病理分为状癌、管状腺癌、黏液性腺癌、混合细胞癌、印戒细胞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其中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混合细胞癌恶性程度高,转移早,划归为高恶性胃癌,高分化腺癌等为低恶性胃癌[2]。神经内分泌肿瘤(10例)不计入恶性程度高低的统计学分析。寿光市北部羊口镇、营里镇、侯镇多为盐碱地,设置为北部地区(盐碱地区);南部的圣城街道办事处、古城街道办事处、孙集街道办事处、稻田镇、洛城街道办事处、纪台镇、文家街道办事处等乡镇、街道主要为非盐碱地,设置为南部地区(非盐碱地区)。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本市胃癌发病状况,分析判断性别、年龄、盐碱地环境与胃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Mssql、Excel等数据库工具建立数据库,使用VS2013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以利于对数据进行更好的添加、编辑等操作,最后将所得数据导入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经验证均符合正态分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性别、年龄分布 2011-2013年寿光市胃癌患者共有407例,其中男307例,占75.4%,女100例,占24.6%,男女比例为3.07∶1,平均年龄64.75岁(21~90)岁;60岁及以上286例,60岁以下121例;高恶性程度胃癌125例,占31.49%,低恶性程度胃癌272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0例,年发病率约为13.3/10万。

2.2 发病年龄变化趋势 2011-2013年寿光市胃癌发病人数分别为81、142、184例,呈逐年增加趋势。3年间胃癌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63.53±11.36)、(64.06±10.57)、(65.82±11.54)岁,3年的胃癌患者平均年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77、0.750、0.363)。

2.3 胃癌流行病学变化趋势 不同年份胃癌患者性别、南北比例、胃癌恶性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011-2013年寿光市胃癌患者中,每年男性比例、南部非盐碱地区比例、胃癌高恶性程度比例每年都略有波动,但是变化趋势不明显(图1)。

2.4 性别、年龄、盐碱地环境与胃癌恶性程度相关性分析 男性高恶性程度比例低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60岁以上患者高恶性程度比例低于60岁以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北部盐碱地区高恶性程度胃癌比例明显高于南部非盐碱地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见表2。

3 讨论

中国是胃癌的高发地区,胃癌在我国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的发病因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很大关系[3-4]。与环境污染、生活压力、遗传、吸烟、饮食结构不健康(高盐饮食、经常食用霉变食物)等有关,有研究表明,在我国胃癌发病有地区差异,北方高于南方,男性胃癌发病率高于女性,老年人大于年轻人[5]。经常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可减低胃癌发生率。本研究中胃癌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3.07∶1,与国内报道的一致[6]。高恶性程度胃癌如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等容易引起早期蔓延,淋巴结、血液转移,5年生存率7%~34%,且多有年轻化倾向,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山东省寿光市北临渤海,南边是丘陵、山区地形,小清河、弥河等河流由羊口镇、滨海开发区入海,北部为沿海地形,滩涂广阔,受渤海海水侵袭及黄河、小清河、弥河等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抬高影响,形成滨海盐碱土,土壤因为不适合蔬菜、水果、粮食等作物种植,当地饮食更多倾向于咸菜、咸鱼、虾酱等高盐饮食,以棉花种植、海洋渔业、制盐业、化工为主,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很多盐业化工、石油化工、制药等有污染的企业在北部地区建立,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大气、水源环境污染,而环境、水源污染是胃癌高发因素[7]。

3年来寿光市胃癌患者中,每年男性比例、南部非盐碱地区比例、胃癌高恶性程度比例每年都略有波动,但是变化趋势不明显,可能是由于3年来环境、饮食结构等变化不明显,统计年份较短所致,以后可以增加资料积累,再增加最近几年胃癌资料,进一步看是否有发病率改变或者发病患者性别、年龄、地区结构改变。

本研究中,60岁以下中青年患者高恶性胃癌的发病率较老年人更高,与其他报道一致[8]。原因可能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增加可以增加年轻人胃溃疡发病率,而胃溃疡为一种癌前疾病,另外遗传因素、基因易感性也是高恶性程度胃癌年轻化的原因,而青年人胃癌更容易远处转移[9]。老年人胃癌的原因可能为环境、饮食结构、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外部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10]。

本研究表明,盐碱地环境、环境污染、饮食结构等不但会造成胃癌高发,还会引起高恶性程度肿瘤发病率增高,饮用不洁水源可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11]。水中的亚硝基化合物含量增高,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12-13]。盐碱地环境及饮食习惯(饮用水、饮食结构)可能是患高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并且近年来,为发展经济,盐业化工、石油化工等污染较大的的企业在北部羊口、滨海开发区沿海地区落户,饮用水、海水、大气污染等因素较前增加,也增加了高恶性胃癌的发病率。

总之,北部盐碱地区饮用水、环境污染、饮食结构等情况可能是更容易患高恶性程度胃癌的原因,对好发人群可加强宣传教育,少吃咸菜、咸鱼,不吃霉变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对癌前疾病如胃息肉、胃溃疡、残胃炎等及时检查、治疗,以减少胃癌发病率,对有症状的患者,如长期慢性腹痛、消瘦、贫血、发热的患者,做好胃癌筛查工作。近年来本市已经在北部地区开通自来水,加强了环境治理,随着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本院医疗水平提高,更先进的奥林巴斯、Pantex胃肠镜的使用,内镜室人员内镜水平提高以及人们对胃癌认识程度、胃镜检查必要性认识增加,胃镜检查人数也逐年增加,癌前病变、高级别瘤变等癌前病变的发现率增加,内镜下ESD、EMR等微创治疗的开展,腹腔镜在胃癌手术中的使用,避免了开腹手术[14]。替吉奥等新化疗方法使用、肠内营养的使用,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15-17]。随着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治理及对胃癌科学的治疗、预防,本市胃癌发病率、北部盐碱地区高恶性肿瘤发病率可能有所下降。

参考文献

[1]刘海云.胃癌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新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156-157.

[2]纪小龙.消化道病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09-311.

[3]刘群,侯云修.幽门螺杆菌感染、炎症与弥漫型胃癌[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13):6045-6048.

[4]尚成秀.幽门螺杆菌在胃癌检测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105-106.

[5]王妍,王晶桐.429例胃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7,16(6):525-527.

[6]高让虎,张玲,徐晓峰,等.某县地区胃癌发病情况及病理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193-194.

[7]徐飚,王建明.胃癌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1):1-7.

[8]章磊,孙衍伟.青年人胃癌25例诊治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17):3300.

[9]迪吉,赵君慧,李国元.青海地区青年胃癌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411-3412.

[10] Campos F,Carrasguilla G,Koriyama C,et al.Risk factors of gastric cancer specific for tumor location and histology in Cali,Colombia[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36):5772-5779.

[11]刘燕婷,高长明,丁建华,等.淮安市社会经济因素与食管癌胃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江苏医药杂志,2002,28(1):66-67.

[12] Palli D.Epidemiology of gastric cancer:an evaluation of available evidence[J].J Gastroenterol,2000,35(Suppl 12):84-89.

[13]张秀兰,张祥宏,王凤荣,等.赞皇县胃癌与饮水关系的研究概况[J].中国肿瘤,2002,11(7):386-388.

[14]罗桂林,肖春明,李金龙.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胃癌切除手术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17-18.

[15]张琳.替吉奥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9):114-115.

[16]吴伦清,陆光成,潘宇.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方式对胃癌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9):135-136.

胃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 PDCA循环模式; 消化内镜; 护理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5-0105-02

doi:10.14033/ki.cfmr.2015.25.049

PDCA循环管理模式分别由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四个部分组织,其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率先提出的,因此这个循环管理模式又被称为“戴明环”[1]。该模式是近年来在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中新兴的一种管理模式。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到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自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实施该模式前1年(2012年1-12月)和实施后1年(2013年1-12月)的风险管理质量进行对照研究。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镜室共设有胃肠镜3个,胃肠微创手术室2间,护理人员共计6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1名,护士2名;消毒人员共计5名。实施PDCA模式前后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PDCA循环管理模式方法

1.2.1 计划(Plan)阶段

1.2.1.1 收集资料 收集2012年1-12月笔者所在科室岗位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人员培训以及仪器使用等方面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对护理风险进行评估。

1.2.1.2 原因分析 根据资料分析笔者所在科室消化内镜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主要包括:(1)患者检查前核查内容简单;(2)部分患者在内镜检查前未按要求进行准备;(3)检查间物品存放不规范;(4)个别护理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操作不规范,责任心不强;(5)内镜消毒工作不规范,缺乏生物检测、器械灭菌监测不过关;(6)内镜仪器、附件、手术器械等分类管理不规范[2]。

1.2.1.3 制定措施 根据上述笔者所在科室消化内镜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制定整改措施,包括:(1)强化基础理论扎实和基本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和考核达标标准;(2)加强内镜的清洗工作,内镜的清洗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规定的五槽法进行处理,包括水洗、酶洗、清洗、消毒以及冲洗五步程序[3];(3)开展5S管理活动,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常规化。

1.2.2 执行(Do)阶段 (1)人员的培训。按计划由护士长或护理骨干对护理人员进行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到统一认识,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感[4];(2)科学合理的安排每天的护理队伍,每天的护理队伍均由1名护理组长和2名护士组成;(3)患者在检查前进行准确评估,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内镜检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风险等,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保证患者知情权;(4)引进省外先进清洗设备及清洗流程,对器械护士进行器械清洗的培训,保证内镜器械以及附件等无菌性;(5)建立二级库房,由专管部门管理,制定物品存放、消毒灭菌等细则,一次性耗材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并都有可追溯记录[5]。

1.2.3 检查(Check)阶段 建立三级护理制度,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质控小组每周不定期专项或全程考核,对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并及时解决,考评结果做好记录有可追溯机制并留档保存。

1.2.4 行动(Action)阶段 每月根据检查结果和考核结果召开质量分析会议,认真分析护理过程和护理环节中的风险,以寻找仍然存在的护理隐患,并提出整改措施,由此推动下一个循环的进行。

1.3 观察指标

根据2011年版《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6]对笔者所在科室PDCA模式实施前后岗位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和医疗器械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价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对PDCA模式实施前和实施后岗位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仪器医学、操作考试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PDCA模式实施后的各项评分均明显大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消化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作为一种侵入人体体腔内的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极易被多种微生物污染,同时由于内镜本身的结构复杂、材料特殊、不耐高温等原因,在使用后很难达到完全灭菌的要求,而在操作时一旦破坏人体防御屏障,将大大增加医源性感染的机会,因此也增加了消化内镜诊疗中各种不确定医疗护理风险的存在[7]。为降低各种护理风险,笔者所在科室自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并将其应用到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以降低消化内镜护理风险存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诊疗的安全性,结果显示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后增加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规范了风险管理的专业行为,从表1中可以看出,PDCA模式实施后的岗位管理评分、护理安全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

参考文献

[1]周丽华,蒋蓉,邓琼,等.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6):42-44.

[2]吴庆彩,谭云娣,周敏卿.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2(10):150-152.

[3]王莉.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2(15):113-114.

[4]苏彬,娄利华,郭海梅,等.急诊消化内镜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策略[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30(1):51-53.

[5]徐媛.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148.

[6]李元峰,邓绍平,张文远,等.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63-575.

[7]赵晓慧.内镜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监控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1859-1860.

[8]张杰,郭子皓,朱静,等.消化内镜模拟训练的临床教学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192-193.

胃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7

第一天早上参加了晨间医护大交班,很惊讶的是呼吸科医生都用英语交班,听带教张老师讲这种英语交班在呼吸科已经持续五年多了,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我们医务人员去努力学习英语,因为英语是通向医学科学发展的必备的一把钥匙。在呼吸科我们还知道了晨间交班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整顿医务人员的精神,转换医护人员的角色,尽快进入职业工作状态,同时也是对整个病区病人病情的交班和医院-科室信息的沟通的时刻。

我们在呼吸科看到了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手术。当看到气胸患者的紧张和痛苦时我是感同身受,因为我曾经因外伤导致患过自发性气胸,所以在这儿看到自发性气胸病人,对他们所做的治疗和护理都略知一二。紧接着我们又看到了许多使用气垫床的病人,这是对昏迷、骨折、翻身受限、端坐呼吸的患者预防褥疮发生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张老师又教我们认了心电监护仪器上的各个监测指标:(ECG)心电图——心率、当心电图的波形每个间隔不等时(排除(干扰因素),说明病人心率不齐(HR60—100/分为正常);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报警系统;呼吸频率(RESP)正常呼吸(16—20次/分);血压(NIBP)。

昏迷病人禁喝水——容易窒息,上约束带必须经得家属同意。护士巡视病房的一级护理的病人半小时巡视一次,二级和三级护理的病人病情不重,有自理能力的病人2小时巡视一次。

吸痰器分为电动和中心吸痰器,在呼吸科用得较多,电动吸痰器的吸痰瓶内要装水,便于清洁,中心吸痰器直接将负压管连接在病人床头。

星期三我们又来到了重症监护室,看到里面的老爷爷们气管切开后呼吸痛苦的表情,有的身上到处插满了管子,有的被用了约束带……我的心难受极了。其中有位周爷爷脸色苍白、眼睑也无血色、腹部膨隆,他虽然不能说话,可他努力的用手指他的肚子,张老师告诉我们他的肚子明显比昨天肿胀,遂请了普外科会诊进行了腹腔诊断性穿刺抽出了不凝血。医生说这是病情危重的表现,他的家属们知道他可能不行了全都来探望他。看到他痛苦的,我几次都忍不住掉下泪来,我不知道他能不能挺过来,我用真心祈祷希望周爷爷能坚持下来,挺过危险期。祝福你,周爷爷!希望可以看到你康复。

胃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8

济南市中心医院胃镜室,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于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的10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是由该院自2012年3月—2014年5月期间内收治的,对这100例患者皆采用胃镜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 在这10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当中,经胃镜治疗后痊愈且并无发生相关并发症的患者有97例,占总比例的97%;发生大出血的有1例,占总比例的1%;发生穿孔的有2例,占总比例的2%;总体治疗效果较好。 结论 临床上对于上消化道异物的治疗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其中采用胃镜治疗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其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较少,因此可以证明胃镜治疗是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一大有效方法,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关键词 ] 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b)-0076-02

上消化道异物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的消化内科急症,患者一旦出现该急症必须给予尽快的控制与治疗,否则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甚至还会引发患者的死亡,对人体的生命健康危害极大。目前临床上多使用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胃镜治疗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令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该院近年来也在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方面做出了许多研究与临床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该院自2012年3月—2014年5月期间内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采用胃镜治疗后观察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用于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的10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是由该院收治的,这100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共有56例,占总比例的56%,年龄4~75岁,平均年龄(37±6.2)岁,其中咽部异物患者19例、食道上段异物患者12例、食道中段异物患者11例、食道下段异物患者有5例、胃内异物患者有6例、十二指肠异物患者有3例,异物吞入至就诊时间在3~11 h不等,平均约为7.3 h;女性患者共有44例,占总比例的44%,年龄3~77岁,平均年龄(39±7.5)岁,其中咽部异物患者12例、食道上段异物患者10例、食道中段异物患者12例、食道下段异物患者有3例、胃内异物患者有3例、十二指肠异物患者有4例,异物吞入至就诊时间在2~11 h不等,平均约为6.5 h;成人患者所吞入的异物多以鱼刺和鸡骨为主,儿童则多以纽扣、硬币、糖果以及枣仁、花生仁等为主,还有个别老年人吞入假牙;所有患者的其他各项身体指标均属正常。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器械 该院对这10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进行治疗时所使用的器械主要有:活检钳、异物钳、扁平钳、鼠齿钳、五爪钳、鳄鱼钳、圈套器以及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胃镜V-70和潘乃克斯胃镜i-5 000。

1.2.2 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一定要做充足,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当先给予100例患者充足的心理安慰和精神鼓励等,并对其交代好各类注意事项,如令患者在术前先禁食6 h以上、充分养足精神等。如果患者是食管中吞入异物,则不需要等待食物排空,只要确诊当即就可以进行胃镜手术治疗。

1.2.3 麻醉方法 对患者按照常规进行咽部麻醉,术前3~5 min令患者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 mL或者达克罗宁胶浆10 mL,以及对患者进行肌内注射山莨菪碱10 mg或者安定10 mg,,对于个别不合作的患者可以施行全麻。该组100例患者均采用的是咽部局部麻醉。

1.2.4 手术方法 医院医师需要先对患者吞入异物的时间以及所吞异物的种类、数量和形状等情况进行充分的检查、了解与分析,具体来说就是医师要先根据常规的手术要求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当从胃镜下发现患者体内的异物时应当立即停止进镜并认真仔细观察异物的形状与特点等,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医师应当尽量保持胃镜下视野的清晰,然后根据患者体内异物的大小与形状等性质来选取合适的活检钳、异物钳、扁平钳、鼠齿钳、五爪钳、鳄鱼钳以及圈套器等器械进行异物抓取,抓取并套牢之后应当至内镜先端部连同胃镜一起缓慢退出患者体内。对于儿童患者或者个别不配合病史询问与治疗的患者,医师应当更加重视对其的手术前观察,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选用清醒操作或者丙泊酚静脉麻醉等,另外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最好是让经验比较丰富的麻醉师来操作,麻醉时还需要配备有先进的呼吸机与气管插管等抢救设施,以预防意外的发生。在对咽部异物患者进行胃镜治疗时,医师应当先仔细检查患者的咽隐窝、会厌以及扁桃体等部位,发现异物时应当在第一时间准确快速地将之夹出,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医师与护理人员都要耐心嘱患者尽量配合治疗,不要频繁地进行吞咽,以防止异物误入气管之中。对于一些吞食尖锐异物如鱼刺、鸡鸭骨、猪骨以及玻璃物等的患者,医师在取出异物之前应当先探查清楚异物进入消化道的轨迹并找到较为松动的一端,然后将其尖端向下,尽量令长轴同患者的食管长轴处于平行位置,之后再利用活检钳与鼠齿钳等将异物夹牢,并同时随着胃镜缓慢退出患者体内;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当活检钳、鼠齿钳以及胃镜伴随异物到达患者的咽部位置时,医师应当令患者尽量将头部向后仰,从而方便异物的顺利取出。再就是对于一些边缘比较锐利的异物,医师应当先利用外套管将异物套牢之后再缓慢退出患者体内,以避免异物将患者体内划伤。总之,医师在对上消化道异物患者进行胃镜手术之前,必须要先尽可能地了解与掌握患者的一切资料,尤其是身体状况资料,并且要充分分析异物进入患者消化道的过程以及可能的轨迹等等,做完这些才可以真正开始动手操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医师必须要充分借助胃镜看清楚异物停留在患者体内的具体位置、估计准异物锐利端刺入患者管壁的深度以及停留位置的周边结构等等,从而避免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不慎更加加深异物刺入患者管壁的程度。最后,当异物成功自患者体内取出之后,医师还要再次进镜观察患者体内有可能发生的损伤和损伤程度等,以及观察患者体内有无残留异物或者其他病变如癌性狭窄等,如有发现损伤必须要立刻根据相应的情况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与治疗,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2 结果

在这10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当中,经胃镜治疗后痊愈且并无发生相关并发症的患者有97例,占总比例的97%;发生大出血的有1例,占总比例的1%;发生穿孔的有2例,占总比例的2%;总体治疗效果较好。见表1。

3 讨论

绝大多数的上消化道异物都可以经胃镜安全取出,与外科手术相比,利用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不但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患者的死亡率,并且还能够大大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等,可谓一举多得。对于上消化道异物来说,大多数(80%~90%)其实都能够通过患者的排便自行从肛门排泄而出,而需要进行胃镜手术取出的仅有少数(10%~20%),需要外科手术取出的更是仅占1%。在对需要进行胃镜治疗的上消化道患者行手术操作之前,医生必须要详细询问以及检查患者所吞入异物的种类、数量和吞入时间等,必要时还可以对患者进行X线透视检查以确定异物所在的具体位置。在取异物之时,医师必须要认真仔细,时刻注意观察异物的情况,如果发现异物已进入患者的十二指肠降段远端等难以夹取的位置时,千万不能够强行取出,一定要先详细计划好科学、合理、安全的取物方案后再行取出。对于一些食管异物或者比较尖锐、体积较大、具有腐蚀性和毒性等的异物,必须要选用胃镜取出。食管异物一般会引起患者的胸骨后疼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异物长时间滞留在患者体内还会造成患者的食管穿孔或者瘘管形成等,因此凡是证实异物在食管内的情况下,无论异物的吞入时间或者异物类型等,都应当予以患者急诊胃镜治疗。再者,一些比较尖锐的异物容易对患者的消化道粘膜造成损伤,如引起消化道粘膜的糜烂、溃疡、出血或者穿孔等,医师在取这类异物之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医师在插入胃镜并窥视到患者体内异物之后,应当适量注水以冲洗异物表面的食物残渣,从而将异物充分暴露出来,便于医师更加看清楚其所在位置、形状、数量以及大小并分析其周围关系。总之,临床上对于上消化道异物的治疗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来,医师必须要在充分了解患者急症情况的前提下再对患者施行治疗方案,绝对不能够盲目治疗。根据该院该次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可以看出,在这10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当中,经胃镜治疗后痊愈且并无发生相关并发症的患者有97例,占总比例的97%;发生大出血的有1例,占总比例的1%;发生穿孔的有2例,占总比例的2%;总体治疗效果较好。与其他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相关的临床研究报道数据相比,该院该次的治疗效果可以算是比较优秀,然而其中仍旧有3例患者在术中出现并发症,这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与医师在术前没有对患者的急症状况检查完善所造成的,因此在往后的临床手术中该院医务人员应当着重注意这方面问题,尽量避免相同情况的再次发生,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患者的术后康复。

[

参考文献]

[1] 胡茂东,高娜,宋云霞.上消化道异物胃镜下治疗60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87-88.

[2] 李永平,向青山.160例上消化道异物胃镜诊疗体会[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3):279-280.

[3] 席银雪,马东升,于林芳.上消化道异物内镜急诊处理162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18):1681-1684.

[4] 李连勇,袁群,曹艳菊,等.经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178例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8):779-780.

[5] 胡茂东,高娜,宋云霞.上消化道异物胃镜下治疗60例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3):7-88.

[6] 曲永萍,徐秀芬,李华,等.经内镜取上消化道异物的配合及护理体会[J]. 黑龙江医学,2011,35(4):310-311.

[7] 张莉.上消化道异物胃镜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234-235.

胃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9

刘颖斌教授2016年入选美国外科医师学院外籍会员,2015年被评为全国医德标兵,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被评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获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颖斌教授说,做手术,不仅需要外科医生有灵巧的双手和丰富的知识,更需要“心”――把对患者的“心”与医学的“理”融合在一起,像雕刻艺术品一样为患者服务。

创新手术方式

显著提高胰腺癌疗效

胰腺癌一直被称之为“癌中之王”,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有年轻化倾向,是一种发展迅速、生存期限短暂的恶性肿瘤;其中,起源于胰腺头部的恶性肿瘤最为凶险。

刘颖斌教授介绍说,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中,胰腺癌手术难度最高、争议最大,他向这个高难度领域发起了挑战。传统的手术方法容易残留癌细胞,只有50%的患者能达到根治,刘颖斌教授在国内率先倡导“胰头癌全系膜切除”的新理念。对此他解释说:“系膜是包绕着胰头前后侧方的神经、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组织。因为胰头深藏于腹腔后面,过去人们对胰头的认识还不清楚,认为没有系膜,因此清扫不干净。全系膜切除就是把所有潜在的、有转移倾向的神经丛和淋巴结全部切除。”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全系膜切除显著提高了胰头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切除率,根治性切除率达到70%,使更多患者获得了根治性手术机会。这一技术已在上海市与全国得到推广应用。

胰腺手术后“胰漏”是一个长期困扰外科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因胰液腐蚀力极强,容易腐蚀血管,造成术后大出血。术后的胰肠吻合口胰漏,是最凶险的并发症。为了避免胰漏,国内外曾有数十种吻合方法被用于胰腺手术后的消化道重建,但效果并不理想。刘颖斌教授与其导师彭淑牖教授合作,开始研究如何有效预防这种致命并发症,提出了术中缝合针眼成为胰瘘起点的新理论,并以此为依据,创新了手术方式。“捆绑式胰肠吻合”实现了残胰重建的“无针眼吻合”,是目前报道的数十种胰肠吻合方式中胰漏发生率较低的一种术式。该术式的发明,使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由9%下降至0.2%,被国际胰腺外科专家Beger誉为21世纪胰腺外科革命性的进步。

为加快消化道肿瘤治疗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刘颖斌教授还在云南、等地建立多个“刘颖斌专家工作站”,与国内多家二级三级医院建立紧密联系,通过应用新技术、新知识,充分发挥专家的高端人才作用,切实解决了制约当地医疗事业发展的一些技术难题,推动了合作单位普外科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当地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刘颖斌教授还定期组织并带领科室临床医生,到偏远地区为贫困患者进行免费的诊治扶助,为当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基础研究要服务于临床应用

刘颖斌教授认为,基础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应用。近年来,他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以及上海市科委基础重点项目、上海市纳米专项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等省级以上项目10项;其中包括“胆道恶性肿瘤靶向治疗多中心临床研究”“胰头癌全系膜切除技术的解剖和临床应用研究”“胆囊癌新药Ⅰ期临床试验”“胃癌的早期发现策略与手术创新研究”等多项探索性研究,取得了多项高水平科研成果。

刘颖斌教授介绍说,胆囊癌是目前治疗效果最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5%,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也仅为16.5%。手术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方法,但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大多数胆囊癌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刘颖斌教授率领团队把胆囊癌的侵袭与转移作为研究视角,开展了关于胆囊癌侵袭转移等一系列国内领先的基础研究工作。他在国际上首次构建胆囊癌体细胞突变谱,发现ErbB信号通路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与胆囊癌患者预后成正相关。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Genetics,并入选Science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专刊。

在此基础上,他又领衔开展了针对ErbB靶点治疗晚期胆囊癌的Ⅰ期临床试验,以及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该研究是国际上第一个针对该靶点治疗胆囊癌的临床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构建了裸鼠胆囊癌肝转模型,解决了胆囊癌转移相关研究缺乏合适稳定动物模型的问题,并为后续的一系列胆囊癌研究提供了稳定而坚实的实验基础。研究人员通过这一模型获得了高转移倾向的胆囊癌细胞株GBC-SD18H,填补了缺乏胆囊癌高转移潜能细胞株的空白;在国际上率先深入系统地研究胆囊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首次得到了胆囊癌转移相关差异表达蛋白谱。其研究成果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30余家三甲医院及10余家科研机构推广应用,受到一致认可。他主持完成的“863”计划“胆囊癌复发转移识别的高敏分子超声影像技术研发”,创新性地将纳米材料声学响应理论应用到胆囊癌复发转移的超声成像当中来,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光声检测系统,最终形成了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肿瘤靶向声学增敏造影检测影像技术,为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此外,刘颖斌教授还通过研究慢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的经典胃癌发生演变途径,对胃癌的发生过程进行基因芯片等技术筛查,发现了多个有潜在功能的靶标分子,为临床上的胃癌高危人群进行分子生物学标注,有效节约医疗资源并简化诊断流程。针对国内外对胃癌根治手术缺乏统一规范和流程的问题,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三步法胃癌淋巴结清扫的方法与策略,在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前提下,简化了手术步骤,提高了淋巴结清扫数目,节约了手术时间,改善了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因其简明易懂,特别适合基层医生学习和掌握,已在国内40余家单位推广使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呼唤医学人文回归

刘颖斌教授说:“医学的使命决定了我从步入医学殿堂的那一刻起,人文精神就要同我相伴一生。”

“砺术仁心”,是刘颖斌教授提倡的科室文化。他解释说:“砺术也是在砺心,只有仁心方有仁术。医学的人文性归根结底就是‘善良’二字,对患者的善良必体现在技术的不断磨砺中。”

刘颖斌教授认为,近代医学是以生物医学为基础的局限性的医学模式。医生仅仅重视的是患者身体上的疾病,而忽略了患者因疾病造成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果只是掌握了先进的医学科学知识和技术,却缺乏人文智慧,那么就只能治疗疾病,却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医师与患者、护士与患者、医院与患者、医务界与社会,都是人与人的关系。这些关系处理不好,再先进的科技都不能发挥充分作用。医学技术的发展更要重视呼唤医学人文的回归。

“患者把生命交给我,我就应该把爱心交给他。医生要善待患者,要尽其所能让患者得以治疗。面对患者的诉求,要想方设法去解决、去服务,这是一个医生应有的职业道德。”这是刘颖斌教授从医以来一直奉行的行为准则。

刘颖斌教授对手术过程有三个要求:第一要爱护手术中触及的人体脏器和组织,避免任何不必要的损伤;第二手术中每个动作都要精雕细琢,减少患者出血,让患者在术后恢复得更快更好;第三,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避免任何剧烈波动给患者造成的损害。尽管工作繁忙,刘颖斌教授仍然坚持把办公室开放给那些惴惴不安、心存疑虑的患者和家属,医患之间的谈话常会持续很久,通过一次次的耐心沟通,去帮助患者和家属消除疑惑。

面对患者,刘颖斌教授从不轻易言弃。曾有一位来自江西的12岁少女,突然出现上腹部膨隆,伴有腹胀腹痛,且发展迅速。CT显示:左上腹腔有一直径约20cm的囊实性占位,与左侧腹壁分界不清,左侧肋骨前部局限性膨大增粗,见骨质破坏。对这一“怪病”,家属万分焦急,当地医院认为病情疑难复杂,手术难度高,风险巨大。面对这一罕见的高难度肿瘤,刘颖斌教授没有辜负患者父母的期望,当打开腹腔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巨大肿瘤震惊了!手术视野内的肿瘤直径达到了20 cm×20 cm,占据了整个左上腹,并已侵入胸腔左侧膈肌、左下肺及左前胸壁(6-12肋)。刘颖斌教授用了4个小时的时间,成功实施了这例罕见的巨腹腔肿瘤联合切除术。

“医务工作者需要冷静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也应有一颗炽烈、善良的心,比其他行业工作者更应懂得人的情感和需要。”刘颖斌教授要求团队在治疗的全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关爱。

打造特色鲜明的重点专科

2009 年刘颖斌教授担任新华医院普外科主任后,即开始着手对科室进行从结构到专业设置的跨越式改革。其改革不是科室内简单的分组或名称变化,而是专业内涵的延伸和扩展,是与世界学术界发展趋势的接轨和同步。通过健全普外科各亚专业设置,改变了过去普外科大而不全、专而不精的状态。全新的学科建设体系促进了各亚专业的蓬勃发展,各专科门诊及手术量节节攀升,诊治范围日趋扩大,在医、教、研等方面得到了高速发展,已成为新华医院规模最大的学科之一,现已形成了以消化道肿瘤规范治疗、复杂困难肝胆胰手术、综合治疗及微创外科为特色,各学科并进发展的部级临床重点科室。科内拥有五个病区,一个上海市研究中心、一个上海交通大学研究所和一个实验室。学科分设肝、胆、胰、胃肠、甲状腺、乳腺、疝、血管、伤口治疗等9个亚专业,20个医疗组;手术种类涵盖了普外科的所有疾病门类;年住院患者13000余人次,手术量近万台。年门、急诊患者数近7万人次,门诊患者手术总数1300余次。

在临床上,他们开展了上海地区首例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单孔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等一系列腹部相关手术;实施了该院历史上难度最高的后腹膜肿瘤切除手术;开展了腹腔镜胃癌根治、双镜下联合胃部分切除术,填补了医院空白;开展了胰腺癌扩大根治术+联合脏器切除+血管置换术、肝尾叶切除术、胆囊癌扩大根治术;开展了一系列诊疗新技术如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腹腔镜下各类腹壁疝修补术、癌保乳手术、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胃癌个体化治疗、胆道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和规范化治疗、胰腺肿瘤的综合治疗、困难ERCP、复杂肝癌的手术、各类微创手术、各类腹壁疝修补术、甲状腺癌的规范化治疗、各种周围血管动脉性疾病等多个领域,都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治疗体系,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刘颖斌教授的带领下,其团队于2013年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胆道疾病研究所,并于2016年通过审核成立上海市胆道疾病研究中心。近年来,他们分别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973”、“863”计划、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上海市等各级科研项目80余项,并获得10余项专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胆道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他们负责主办部级继续教育项目4次,还举办了新华国际外科论坛、全国胆道外科论坛、东方科技论坛、新华胃肠外科论坛、上海东部外科论坛等一系列学术活动;2012年普外科又成功入选全国临床重点专科。

刘颖斌教授常用裘法祖院士的名言教导学生:“医学要有两把刀,一把分子刀,一把手术刀;分子刀用来创建学科,手术刀可以夯实学科;没有分子刀就是没有手,而没有手术刀,就是没有腿。作为医生,缺一不可。”在科研工作中,刘颖斌教授常告诫学生,“科学上来不得半点虚假”。每周的小组讨论和汇报他都会参与,常对研究生科研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鼓励研究生大胆设想、勇于探索、小心求证。

人才是普外科保持旺盛创新活力和不断前行的保证。在刘颖斌教授的支持下,普外科先后有多名研究生赴美国哈佛大学、美国维克森林大学、美国安德森肿瘤中心、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著名医学中心学习。近年来,在刘颖斌教授指导的6名博士后、27名博士生和31名硕士生中,多人获得优秀博士、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市启明星、上海市扬帆计划等。

刘颖斌教授最后说:“未来癌症的治疗趋势将是综合治疗、精准治疗,通过多学科讨论,结合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各种方法开展治疗,当然手术仍然是给肿瘤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唯一希望;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则需要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胃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  临床路径 腹腔镜胆囊切除 应用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论文网免费 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 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 工作qq:928333977)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普外科2006年10月~2008年3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按照入院奇偶数的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护理模式,观察组在传统治疗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应用临床路径,评价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术后卧床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住院费用、健康知识的掌握、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临床路径,降低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住院费用、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临床路径 腹腔镜胆囊切除 应用

临床路径是指医院里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流程、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1]。近几年,我国一些医疗机构纷纷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法、流程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我院普外科选取了腹腔镜胆囊切除这一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现对其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0月~2008年3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按照入院奇偶数的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20例,女40例,平均年龄42±7岁;观察组男21例,女39例,平均年龄43±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构成等方面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实施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程序进行工作。观察组按以下方法实施临床路径。①制定临床路径路线:根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治疗和护理特点以及本院的实际情况,由护理部、科室护理组及医生组共同制定,内容包括入院前一日、入院当日、手术当日、术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应做的工作。具体内容如下:入院前一日:门诊医生接待患者,为患者做详细体检,掌握手术适应证;导诊护士为患者进行电话预约,并嘱患者次日晨禁食、禁水后入院。入院当日:负责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及时准备床单位,介绍科室环境、制度、相关人员、诊疗护理计划、协助术前检查并说明目的、方法;指导患者术前饮食、体位、睡眠;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介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手术方式、手术过程,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手术当日:监测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密切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先兆症状,介绍术后注意事项、正确体位、疼痛控制、切口护理、术后饮食。术后第一日:介绍早期下床活动的意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观察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进食后有无腹胀、恶心、呕吐、黄疸;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后访视,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第二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指导康复护理,评价健康教育的掌握程度。术后第三日:负责护士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做好出院指导,护士长及负责组长将病人资料进行②应用实施:由护士长、负责组长、负责护士成立临床路径小组。负责护士于病人入院当日即严格按照临床路径制定的计划填写健康指引单(我院自行设计)并在发放的时候向病人详细讲解,对不懂的地方鼓励病人提问,然后再进行说明,直到病人掌握为止。负责组长则对负责护士落实的内容采用表格的方式进行评价,已执行的打“√ ”,对因特殊原因未能执行的书面注明原因。

3.观察项目和评价指标 

记录每个病例的住院天数、术后卧床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包括医疗服务质量、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合理检查共4 项,每项25分,共计100分)、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术后健康知识反馈单,针对术后康复共提出10个护理问题,每个问题有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三个答案,分别以3、2、1计分,以评价病人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得分越高,证明对健康知识掌握越好)、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

4.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到的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 果   

两组病人均痊愈出院,观察组住院天数、术后卧床时间、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健康知识的掌握、满意度等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略)

讨 论   

临床路径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医疗机构提供的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国外已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表明临床路径是一种高品质、低费用的新路径[2],它预先制定了诊疗护理日程计划表,有利于新上岗的医护人员短期内掌握规范,避免处理失当,防止错误发生[3] ,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实施临床路径后,在患者的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承担了管理、设计、协调患者知情参与的沟通与宣教,使护理工作不再盲目机械的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能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护士更能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也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临床护理路径是整体护理的深入,它把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变成了具体实施项目,尤其是心理护理,通过耐心的讲解及指导,消除了病人的顾虑,同时临床路径的实施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沟通技能,保证了将健康教育贯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4],使病人在整个住院期间融入医院规范的工作中,学到了疾病的预防、保健、自我护理等知识。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临床路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使得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近年来,医疗费用上涨过快与普通老百姓负担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群众普遍反映的热点问题,临床路径服务模式有利于“知情同意”的实施,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临床路径表详细的告知了患者的治疗目标和护理内容,患者能及时了解自己的治疗和护理所需的住院时间及预期的诊疗、护理效果,使医疗护理易取得患者的理解、同意与支持,从而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应用临床路径,规范了检查、治疗,使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减少, 住院时间缩短,节约了医疗资源。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临床路径,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卧床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从而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总之,临床路径是以患者的住院时间为序,把具体的服务项目细化到患者住院的每一天,对需要为患者提供的服务项目定质、定量、定人,使环节质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的理念,坚持了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原则,又保证了诊疗措施的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充分体现了“人文医疗年”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袁艳玲,赵克华,胡锦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意义和方法[j].现代护理,2006,12(12a):2731.

[2]方丽珍,王爱莲,谌永毅,等.临床路径-全新的临床服务模式[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36.

[3]张正华,高居中.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和方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9):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