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教学十篇

时间:2023-03-20 16:45:02

入门教学

入门教学篇1

300年来,钢琴艺术达到了空前的发展:浩瀚烟海的作品,群星璀璨的演奏,科学严密的教学,所以,钢琴被人们成为“乐器之王”“音乐王冠上的明珠”。从西方16世纪以来,几乎所有的作曲家都在钢琴音乐宝库中留下了他们最有价值的遗产。

钢琴具有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也是所有乐器中唯一用最没负担的姿势坐着演奏的乐器,学习钢琴不但能使手指的指尖得到刺激,而且能使脑、眼、手、脚、耳,全身心得到锻炼,长期训练对年纪大的人来说,可以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症,愉悦身心,提高生活情趣。对孩子们来说,可以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听辨能力、以及观察力、注意力、忍耐力等各方面都会有明显提高。所以,学习钢琴会让人变得聪明是不无道理的。

二、正确看待钢琴入门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的钢琴普及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国内拥有数量庞大的学琴队伍,这对提高民族的音乐素质大有裨益,同时对钢琴教师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受过合格的、正规的训练的钢琴老师却非常短缺,造成师资队伍鱼目混珠,参差不齐的现象很严重。有的老师一知半解,有的会弹几首歌曲,就开始做起了钢琴老师,这样带来的后果很严重,有的学生因弹奏方法的问题只好中途放弃,有的坚持下来了,错误的弹法却一直改不过来。

启发入门阶段,每个学琴者都是一张白纸,这时期学习正确的弹奏方法是关键,通常的外行话就是先找个老师学学看,以后再找好一点的老师,现在初级,老师的水平不用高的,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初学时低级的,很简单的。但是事情恰恰相反,入门阶段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前途,就像盖高楼,要先打好地基,否则就会坍塌,现实中多少好的苗子半途而废。许多学生即使换了老师,因为“先入为主”的印象,错误的方法很难改正,这样的教训屡见不鲜。所以,在选择老师的问题上,首先要考虑老师的演奏水平、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老师的水平越高,走的弯路就越少。如果在当地找不到教授,演奏家级的老师,也要去找钢琴程度相对浅点,但是要经过正规学习过的老师。

三、钢琴入门的基本技术

入门教学的对象:学龄前儿童,他们的目标是开发智力,练习协调性;也有青年人,他们有的是个人爱好,有的是从事了音乐这门专业;也有老年人,他们纯粹是消遣和增加生活的乐趣。对与不同的对象,教学计划和进度都会不一样,但是主要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基本是一致的。

1.正确的坐姿:弹钢琴的坐姿要在自然、放松的基础上取得座位、脚支点、手支点这三个重力支点的平衡、协调。琴的高低至关重要,这里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坐上琴,双手置于琴键时,肘部与键面基本在一个水平上,自然下垂侧身的上臂与肘部形成略微大于90度的钝角为宜。如果是小孩子,要在脚下垫上脚垫,悬空的双脚会失去支点而造成坐姿不稳。当然,脚垫的高度要适中,过高也会造成重心后仰。琴一般只坐三分之一,要感觉到臀部和脚对身体重心的支撑。演奏时,需要身体的重心前移,支点放在脚上,将重力送至指尖。有几种不良的姿势要注意:僵硬直立、绞脚绕腿,弓腰驼背、端肩吊臂,这些都要杜绝出现。

2.非连音弹奏法,又称为手指支撑练习,断奏是钢琴最简单、最基本、最自然、也是最重要的弹奏方法。它运用整个手臂的自然重量,从键的上方“落下”,弹出结实、饱满的声音,这时手指第一关节牢牢的勾住键盘,支撑住肩、臂传下来的整个重量,手腕的高度与键面平行,掌关节拱起,腕关节往后自然放松,掌关节和第一关节坚挺,做到“前挺后松”。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用1、2、3指组成音束,弹奏dao\re\mi三个音。年龄大一点的,直接用三指开始练习,因为三指的稳定性最好,支撑力也最强,它又位于五个手指中间,比较容易保持手型,三指训练后,接着是二指,四指、最后是大指和五指,五个手指中,小指最细,支撑力也最差,所以训练的强度和力度要有很长的一个过程。单音训练有了一定的基础,就可以进入双音训练。

3.连音弹奏法:要求音与音之间没有缝隙,连音是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演奏方法,同时也是最复杂多变的演奏方法。连音奏法的关键是重量转移,应从两个音开始,第一个音象非连奏一样从键盘上方落下,手指支撑住来自臂膀的重量,然后抬起第二个手指,在弹奏的同时把重量转移过来。这里掌关节的动作要大些,他有两个功能,一是快速的挥动手指击键,二是把重量从前一个手指上搬运过来。可以让学生站起来,体会人的重心从左脚换到右脚,再从右脚换到左脚时的感觉,这和手指间的重量转移的道理是一样的。掌握的两个音的连奏,就可以练3个音,4个音。5个音,直到一串音。弹完最后一个音手应该从键盘上提起,这样就产生了分句的效果。学习连音奏法要特别注意音与音的连接,后一个音未弹下去之前前一个音不能放掉,否则音就不连了,后一个手指触键后,前一个手指要及时拿掉。否则音会浑浊不清。

4.跳音弹奏法:跳音弹法不像非连音、连音一样单一,可分为:手指跳音、手腕跳音、肘部跳音、大臂跳音。开始建议从手指跳音学起,让手指贴住琴键,象拨弦一样,往外里一抹,迅速发力,迅速弹开,手腕、手臂都保持安静,主要是指尖的动作。音量要求小点,耳朵听好音的弹性,体会指尖的敏感性,这对学习其他跳音是至关重要的。掌握了指尖第一关节动作要领后,建议学习肘部跳音,这时以肘部为轴心,手腕保持固定,指尖快速向下拨键产生反弹力,整个前臂快速弹起。肘部跳音适合运用于音符节奏进行不太快,力度较强的单音、双音或和弦。在入门阶段比较实用,也比较容易结合乐曲大量练习。手腕跳音的要领是:手臂保持不动,手架子保持稳定的拱形,指尖第一关节发力后,手腕快速弹起,外形看起来象小鸡啄米,在慢速度时指尖一定要主动的拨键,速度加快后手腕放松且有弹性的上下动作,幅度不宜太大。手腕跳音实用与速度较快,灵活,活泼,力度中等偏弱的段落。大臂跳音在入门阶段可以忽略,在初学的乐曲中很少用到。

四、科学的选择教材

近几年来,我国引进了很多国外的优秀入门教材,也自编了很多种适合中国学生弹奏的教材。一方面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选择余地,同时也增加了选择的难度,现在国内用的较多的是《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简称小汤、《儿童初级钢琴基础教程》简称儿钢、《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简称拜厄,《高等师范钢琴基础教程》简称高师。

对于幼儿园中班上学期之前的幼儿,建议使用小汤作为入门教材,它每页都有小朋友喜欢的图画,识谱从中央C开始,同时学习高低音谱表,使儿童从已开始就有高低音谱表的统一概念,音乐较为丰富,前三册的难度跨度不大,比较适合这一时段的儿童年龄特点。不足之处是一开始就用大指进行连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第一册全部改成非连奏,且前面的27页全部用3指演奏,后面的曲子按指法弹奏,打好手指支撑力的基础,这样进入第二册学习连奏就会很顺利,否则,掌关节塌陷,一关节瘪指,手腕突起,这些问题会不断出现,且很难一下子解决。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以后学琴的孩子,建议使用儿钢作为入门教材,这本教材的编者有意选择了大量的孩子喜欢的儿歌,民族乐曲,世界名曲,它也是从中央C开始,高低音谱号同步学习,采用倒影式的认谱方式,同时也有插图,老师的伴奏谱,内容比较丰富。建议20页前全用3指作非连音弹奏,到39页前按指法进行非连音弹奏,39页后用连音弹奏,学完第一册,加入拜厄教程,从12条开始,同时儿钢的第二册同步进行。

成年的学琴者建议直接用高师教材,同步使用拜厄教材,因为这个年龄的学者手指发育已经完成,用5个课时进行非连音弹奏,接着就可以学连音弹奏,并在10课时左右加入哈农练指法,当然,篇幅要短一点,选取10个小节,作非连奏和连奏的同步练习。除此之外可以选取简易的流行歌曲改编版增加学习的兴趣。因为成年人的学琴热情也只有2个月左右,但他们又没有家长强制督促,容易虎头蛇尾,半途流失,培养兴趣和成就感就显得格外重要。

五、乐感培养的重要性

学习钢琴的最终目的是要用琴声去表达音乐,用音乐来感染人,让人得到美的享受,试想如果弹奏的很熟练。,但是象打字员一样的机械操作,弹出的音乐味同嚼蜡,这样的钢琴演奏是打动不了人的。伟大的钢琴教育家涅高兹说:“学钢琴就像挖隧道,得从两面挖起”,意思是技术训练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同步进行,通常我们听到的是“手指、手指、手指”,现在一定要加上“音乐、音乐、音乐”。所以,从入门开始,老师就要把乐感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音乐的表达就像说话一样,为了让别人听明白你的话,你就得把字、词、句读对,把话说明白,表达出语气和意思来。弹钢琴其实不难,只要把话语中的语调、语气、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自然的融入音乐之中,就能给音乐的演奏注入表情,注入生命。

训练乐感先学会分句,乐句是音乐的基本单位,正确的给乐曲分好句子,是重要的第一步,老师要引导学生给方正的乐曲分句,更要化时间给不规整的乐曲分好句子,没有句子感的演奏时再糟糕不过的了。接下来就是处理好起句,第一句通常是给整个乐曲定调子,这里要注意速度、音量、音色、基本情绪。要求在弹奏之前先唱一遍,或在心里默唱几个小节,等有了把握再下手。收句也同样重要,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弹完一个乐句,或一个乐曲,能不能留下袅袅余音,与结尾处理极有关系。处理好乐句的结尾,“其妙在音虽止而意无尽”。在处理好起句和收句的同时,要设计高潮部分,这里的情绪一般最激动,也是最引人入胜的地方,设计一下是通过几句的铺垫,一层层推进,最后达到高点,高潮的音量不能过强,声嘶力竭,这样反而破坏了美感。

整个钢琴演奏的乐感分三个环节――“感受”“领悟”“表达”。对钢琴作品的感受是对整部作品的曲式结构、旋律、主题特点、织体、题材、速度、力度、表情术语以及演奏方式有一个总体的印象。通过聆听演奏家的示范演奏、CD、光盘等有声资料,加速感受过程,逐渐领悟这部作品的内在意义、深层次的底蕴、曲子的意境和风格,最终通过手指把你所领悟的内容表达出来。

入门教学篇2

小学是进行作文入门的开端,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重要的影响。学生在这个时候对于作文的感受是最关键的,需要教师进行很好的引导。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读写之间有效的结合,加强对于生活的观察,引导学生作文的入门。

【关键词】

小学作文入门 读写结合 观察生活

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中作文入门教学一直都是比较棘手的,学生害怕作文,有时候甚至非常讨厌作文,把它视作是一项苦差事。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作文入门教学的时候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写作程序之中,加强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这样才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进行所有事情的首要原则,小学生对于任何新鲜事物都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这是由于探究知识的欲望导致的,所以我们首先就需要将好奇心引导成为学生兴趣的起点,打好写作的基础。小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对于作文有很多的困惑,不知道作文如何进行,不知道自己究竟怎样去进行学习,是难还是易。这些问题都是困扰在其脑海之中的,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在作文入门讲解的时候好好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给学生上写作入门课程的时候,首先我并没有按照要求让学生进行写作,而是最先开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作文。应用一些通俗易懂的,熟悉的事物等让学生理解作文的含义。可以这样说“同学们都想知道怎样写作文,其实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就是将自己心中知道的事情告诉给别人。老师是如何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爱你,怎样与你生活的?只要将你知道的告诉给别人就可以了。”学生在听到了这段话之后兴趣就会高涨起来,原本严肃的作文教学竟然是如此的简单,纷纷开始议论。接着,教师就将一些基本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怎么样描述奶奶做饭的情景、爷爷看报的情态、与同桌之间发生的小故事等等,都是十分有趣的。还有别的遇见的事情都是可以进行写作的,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身边,这个时候学生对于作文的写作就有了基本的认识,概念在脑海中形成了。

二、读与写的结合教学

小学生进行写作没有什么经验,需要加强对于别人文章的学习。首先有了兴趣,其次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好习惯,加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这关系到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问题。

课堂教学在学生获得知识方面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除了教会小学生识字、写字和进行文章内容的学习之外,还需要加强学生对于学到的词句知识的利用,将其应用到作文写作中去是很重要的。开始作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能够语言通顺连贯即可,利用一些学习到的词句。在教学的时候加强对于阅读的文章中好的表达方式的利用,这是阅读对于写作的最根本的价值。

另外,在课外需要加强学生阅读相关活动的开展,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和拓展。课外活动中,主要是加强课外实践和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可以建立班级的图书角,提供学生一些有用的书籍和材料,教育学生多读一些优秀作品。在阅读的时候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勤动脑和动笔,做到课堂内和课堂之外有机的结合。

在实践活动的开展之中,主要要注意团队的活动,比如组织一些登山、游览参观古迹活动、讲故事比赛等,活动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对于活动内容的记述,加强其对于人物和活动的记录,做到有重点有条理。这样学生也能够对于作文有进一步的提升。

三、学会观察生活

小学生的作文写作不能够只停留在写上,而应该学会观察生活,做到有条理和有顺序。例如,在写静态事物的时候就要从它的形状、颜色、大小和用途等方面有序地开展下去。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上下、左右、前后进行,然后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在写动态事物的时候就要注意其变化的规律,例如写动物的时候就要将其体型和生活习性进行记录,写出其活动的情况,采取一定的观察方法。在对于一个动态事物的描写的时候可以采用游动的观察方法,例如写黄牛的活动的时候,学生需要根据黄牛的活动情况再进行描述,就像是自己看到了黄牛一样,将其写得栩栩如生。叙事描写的时候,学生应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是地点的转移来进行事物的描述,将主要办事人的行动描写清楚。具体的可以是语言、神态、外貌、行动、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此外,还要注意加强观察与联想之间的结合,丰富文章的内容。事物之间一般是具有很多的联系,彼此依存。我们需要由表及里,找出其规律,全面地了解事物的内涵。在教学的时候进行方法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还可以帮助其更好地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

四、作文批语具有鼓励性

小学生处于语文作文学习的初期,维持写作的动力是其对事物的新鲜感,这个时候对于其写作兴趣的维持和激发写作的情绪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的时候需要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地维持。作文学习本身就是一项具有训练性的内容,学生写作的时候往往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写出的东西没有得到教师的肯定而是受到了批评,其兴趣就大大减少了。因此,教师在进行点评的时候需要将其优点展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写作的成就感,继续写作的学习。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作文入门,对于学生今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影响。在进行写作教育的时候教师需要抓住关键方法,将学生引领到写作教育的正确的道路上,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读写结合的有效方式,最终会有很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杨树芳.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J].语文出版社出版,2008

入门教学篇3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97-02

从初中升入高中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学生面临人生的又一个新考验。高一年级是学生从初中向高中过度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着学习上和生活上的种种困扰。教师应当以高度的责任心、科学的方法指导高一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学习生活,主动做好防范、引导、转化等“过渡期”的教育工作,制止两极分化,使新生能够尽快地消除不适应感,顺利地度过“过渡期”而到达希望的彼岸。

从初中跨入高中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学学习之后,普遍都觉得高中的数学相对初中数学来说更加枯燥、难懂,渐渐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造成高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成了学生数学学习成长的分化点。一部分学生迅速适应了高中学习生活,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走向反面,成了班级中的学困生。正确认识高中新变化,帮助学生过好“初升高衔接关”非常重要。所以搞好高中数学入门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具体就是:找准数学与学生兴趣的结合点,找准数学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连接点,找准新的数学知识、已有数学知识、技能的衔接点,找准每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的突破点和分化点。万事开头难,有了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教师“导”的作用,做好高中数学的入门教学,让学生赢在起点。

一、搞好与前面学段的衔接

学生新知识的获得,新课题的解决都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将旧的概念、原理、经验加以整理、充实、扩展而成。旧知识与新课题之间存在区别与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解决旧知识与新课题的矛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例如,在函数的定义的教学中,可以从我们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出发,结合初中所学的具体函数知识,运用映射的观点对它们以新的解释,给这些函数新的定义。以联系的观念导学新知识,这样学生就能自然地接受、理解新定义。通过比较,使学生对函数定义认识得更深透。新旧知识交替进行,使新旧内容融为一体。

二、把握好教学要求

高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把握好了就可以顺利地过渡到高中阶段。教师应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好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循序渐进,控制好教学内容的难度,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学有所成。另外,要充分利用好选学内容,在教学时适时安排有兴趣的学生学习、使用这些材料,拓展和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适当加强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我国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往往“重内容讲解,轻巩固练习方法”,严重窒息了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知识的兴趣,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这种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根本要求。只掌握基本理论而不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或一味地注重练习而忽略基础知识都不能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因此教学时,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应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但要注意适当加强练习并不是一味地追求练习的数量,搞题海战术,而是在学生切实掌握教科书中的练习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基础练习,让学生夯实基础。例如,在选择练习时要考虑到数学知识系统的连贯性,学习主体的个体差异性。既要考虑到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而选择一些基础题来夯实他们的基础,又要考虑到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而选择有一定难度的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拓展他们发散思维能力的题目。做到层次分明,基础和能力并重,循序渐进地进行,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采用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刚步入高中,学生对新的环境、事物倍感好奇,我们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结合数学科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运用游戏进行小组讨论、竞赛等教学方式,采用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促进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通过分组练习、学一学、比一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并探索、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新知识。

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数学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材,阅读相关参考资料,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年龄特征,设计出新颖、活泼、启发性强的课件,就能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互动环境,结合教科书的“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它们的图象,指导学生观察图象,这样就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概括出函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把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害怕、厌恶数学变成喜爱数学并乐意学数学。

六、适时评价,促进学生学习

入门教学篇4

一、利用化学实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化学学科的优势就是有趣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具有神奇的魅力,,它不仅能揭示许多科学的理论,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解释日常生活的许多现象,更重要的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化学兴趣。因此,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本着“一切以实验为主”的原则。为了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为确保实验成功,课前坚持预做实验,书本上的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的成功率低,我会积极的加以改进,让学生从实验开始、到实验结束。正是由于我在教学中,坚持以精彩的实验引入,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以积极的态度、振奋的精神投入学习,因此学生不论是学习热情还是学习成绩都非常理想!

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主要以实验为主。通过镁条燃烧前后色、态的改变,燃烧过程中发出的耀眼的白光;铁钉投入到稀盐酸中产生气泡;把无色的酚酞滴入到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立即变成红色;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发生爆炸;铜绿受热由绿色变成黑色,试管壁出现晶莹的液滴,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牛奶一样的乳白色等实验现象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一节课的成功后,有许多学生自愿报名,要担当班级的化学课代表,强烈要成立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每一节课之前争着帮老师拿实验仪器,甚至在每一节课之前有学生到实验室帮助老师准备实验!这都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兴趣起的重要作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听课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讲课速度,控制自己的音调高低,用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并且自己编一些顺口溜,既帮助学生记忆,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一节课,在做完实验,分析完重要知识点以后,给学生归纳出顺口溜:“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这样既帮助学生记忆实验步骤和现象,又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是很有意思的。

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仅有学习的兴趣我觉得远远不够,如何使之维持长久,如何使学生从对化学学科感兴趣上升到想学化学、学好化学。这才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在平时上课是一直注重提醒学生带着两个重要问题:

(1)化学对我来说有什么用?

(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怎么密切?

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结合教学内容,使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工农业生产相联系。

例如:我们在学习空气污染一节内容时候,谈到空气污染物的来源、空气污染对人类带来的危害、如何防治空气污染时。带着学生观察我们学习旁边的一个大型洗浴中心的锅炉烟筒的排烟情况;带着学生到马路上观察汽车在启动、加速时候发生的现象;带着学生到化工厂附近闻气味、沿着化工厂的废水沟体会!通过此举,学习知道:汽车尾气排放、家庭燃烧含硫多的煤等燃料、化工厂的“三废”都会造成空气污染。我们如何治理,开发新能源,大力提倡植树植草等,并介绍每周的空气质量周报,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化学课的课堂上,我一直注重加强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课堂所有的演示实验,全部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自己总结实验现象、自己动脑归纳实验的结论。这样学生的学习是主动,课后不再需要你去死记硬背,只要回忆课堂上的实验,就能掌握一节课所学的知识了!课后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现象,第二天进行讨论。记得我在讲鲁教版《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节内容时候,为了教会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事先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支蜡烛,通过对蜡烛的观察、对蜡烛燃烧的观察,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对教师提出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多、有研究的价值。在实验基本操作的教学中,除了必要的讲解、演示以外,坚持每节课找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充当评委,做到人人参与,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使课堂气氛活跃,四十五分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

四、坚持德育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入门教学篇5

关键词:初一数学 学生的信任 精讲多练

一、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取得学生的信任

初一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受老师的影响,一般地说学生会安静地听完第一堂课,然后对你掂斤估量,觉得你的教学水平怎么样,工作经验如何,并且与心中的楷模――自己的小学老师作比较。学生在这一比较中,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适应你,还是以消极、挑剔的态度来对付你,影响着他们学习兴趣的增减。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的机会,凭借教师优异的教学素质,敏锐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在初一的第一节课是这样设计的:本节课不安排新课内容,主要介绍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趣味知识。首先板书“+”、“一”、“×”、“÷”、“=”五个小学数学常用的符号,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吗?学生都能纷纷说出其意思。接着又问: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来的吗?学生说不出来。就向他们介绍了常用数学符号的由来。“+”: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所创,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的意思。“一”:也是魏德美所创,在加号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首先使用,乘是增加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所以将“+”号斜了过来。“÷”:是18世纪瑞士人哈纳所创,意思是表示分界,所以用一横线把两个点分开。 “=”:是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他认为世界上只有用这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符号来表示等值最为恰当;接着,还给学生讲了“数学家巧解实际问题的传奇故事”,举例告诉学生从丑常的生活小事(如猜单双等)到高精尖的卫星运动轨道无不存在数学知识的运用,介绍了数学中的7种高效思维方法等;最后动手随意而迅速地剪出五角星,提问学生你能画一个圆刚好经过一个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吗?你能在一个三角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圆吗?又通过简单作图画出了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还提问学生:你能画一条直线把等腰梯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有几种分法?学生迅速地说出了几种回答,接着给出了这道题的答案并告诉他们:你们只要认真学好数学,它会告诉你们比这多得多的数学知识,你们可以比老师画得更快,做得更好。这节课涉及的这些问题一般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且又都很感兴趣的,因此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他们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充满了向望和极大的热情。课后通过了解学生,他们通过这一节课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一直喜欢学习数学。

二、进度适当,精讲多练,稳扎稳打

心理学告诉人们,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刚进初中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相对还比较欠缺,如果有的教师“望生成龙”心切,刚开始一味赶进度,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复习或用来补充内容,提高要求,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没时间去消化,理解不透彻,导致作业无从下手,错误率高,测验得不到好成绩,这给学生增加了失败的情感体验。尤其当学生接连遭受失败时,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挫伤,其后果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害怕,厌恶情绪,甚至产生“反正学不好,干脆不学了”的想法,这对教师以后的教学工作极为不利。因此初一教学进度要适当放慢。

如有理数的运算中学生能够记住运算法则却不能熟练正确运用等,针对初一学生兴趣和意志力特点,在每一个运算法则学完后都安排有练习课,使学生能够巩固做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梯度,课堂上有意识地多安排一些练习的时间,精选一些中下学生“跳一跳,能摘得着”的例题,习题进行训练,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入门教学篇6

关键词:英语;入门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的英语,在我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英语教学越来越成为中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尽快将学生带进英语之门,并取得大面积收获,历来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门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突破单词关是英语入门教学的前提

在我任教的几年中,我清楚地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认为记忆单词是初学英语的最大困难。尽管课本印刷得十分精美,插图十分吸引人,老师讲得如何形象、生动,但学生记不住单词,不认识单词,谈什么都是枉然。因此,如果记忆单词的困难被突破,那么学生就能树立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那么,如何让学生“闯过”过这关呢?

(一)重视拼读、拼写训练。花一定的时间专门训练学生的拼写能力。通过复习字母组合、辅音字母的发音规律及元音字母在开音节闭音节的发音,逐渐使学生建立音形结合的概念,利用音形之间的关系记单词。

(二)利用联系、归纳、比较等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补充一些构词法知识,如词形、词义的转换;词根、前缀、后缀;归纳同义词、反义词;经常进行动词的多种搭配训练,并加以比较。用“滚雪球”的方法,每教一新词,都尽量利用词义构词法、词形等进行归类总结。例如以ly结尾的词通常是副词,它们通常是形容词加词缀ly构成其相应的副词,在学习时我们一一列举出来进行归类,平时学生容易混淆使用cross与across等词,故在学到cross时应将across拎出来说明。

(三)利用检测方式,对学生所学的单词加以复习、巩固。测试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评价,起着督促加强学习的作用。定期、适时对学生进行单词听写、单词拼读、填词游戏等不同形式的检测,旨在让学生对所学的词汇更进一步地巩固记忆。

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兴趣是英语入门教学的关键

兴趣是中学生学习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话是一门乐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苦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入门学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主体。要想培养学生长久的学习英语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我在教学过程中,有过以下几点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加强直观教学,进行情景教学。新编教材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并且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这样组织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与客观事物、交际场所相联系,真正发挥英语这一交际工具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语言环境,并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逐步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英语环境中。再者,有意创设的语言环境,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英语加深初学印象,强化记忆。

(二)激发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寓知识于娱乐中,进行愉快教学。我们要利用声情并茂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不仅乐于上英语课而且更盼望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他们喜爱做游戏,我就把游戏引进课堂,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训练听力以及表达能力,轻松愉快的同时学到了新知识。我们还利用学生的好胜、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适时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情绪,让他们的思维积极、主动热情、你追我赶。

(三)课堂教学中,鼓励为主,让学生有成就感。课堂教学情景及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让学生保持兴趣,就必须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感觉有所得,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在充分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的表扬,时时提醒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所提高。多对学生说赞赏之词,让他们感到英语好学,每学必有所得,这样才能使他们对英语保持恒久的学习兴趣。

可见,只有在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信心十足地对英语进行学习。

三、开展课外阅读、注重语感是英语入门教学的必要渠道

这是我自己的亲身体会,初学英语时,字母学得好,单词记得棒,就是不懂得英语句子的构成,单凭老师讲点零星的语法知识,仍然不知道其中的奥妙,鉴于此我请教了一位老师,老师告诉我:“每天定时朗读所学课文,适当征订英语报刊,每天阅读二篇短文,过半年后你就知道结果会怎样了。”我按照老师所说的做了,也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句子的构成。在考试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此类题型,正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如做完形填空时,有些句型的意思不太清楚,但凭着直觉选中率竟然很高,这就是所说的“语感”吧。可见,培养语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是很大的。

入门教学篇7

一、抓住公理,培养适当的逻辑推理,训练思维能力

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各种图形的概念、性质、作(画)图及运算等方面的教学,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能力和运算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平面几何入门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从已熟悉的例子中获得逻辑推理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平面几何学习中自觉使用。在平面几何的入门教学中,除了不定义的概念外,还有赖以逻辑推理的基石――公理,正是这些基石建成了欧氏几何这座大厦。在讲授公理时,除了应该说清楚公理是不能用其它定理证明且不证自明的道理外,还应该交代,迄今为止,公理所揭示的规律无一例外,这更使公理的成立无法动摇。有了公理,如何利用公理来证明定理,又如何利用定理来证明所需要的结论,即“怎样证”的逻辑推理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进行对比、诱导。比如:

例一:①9月10日是教师节。②今日是9月10日。③所以今日是教师节。

例二:①对顶角相等。②∠A与∠B互为对顶角。③所以∠A=∠B。

上述二例是演绎推理中的三段论,①②两个判断是前提,新判断③是结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上述例子,点破其共同点:①或是国家规定,或是已证明成立的定理;②则或是已知的事实,或是题设条件;①和②都是真实可靠且毋庸置疑的正确判断;③则是我们所要证明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讲清例中①②与③的关系。①和②是③能成立的前提,而且①和②缺一不可。比如例一,单有“9月10日是教师节”,不知道“今日是9月10日”,就无法得出“今日是教师节”的结论。同样,如果知道“今日是9月10日”,而没有“9月10日是教师”的规定,也仍得不到“今日是教师节”的结论。教师在讲解例二时,应逐项与例一参照对比。只要教师在讲课时能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学生就能在乎几入门时,逐步形成逻辑推理的能力。

二、理清概念,揭示本质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特征在思维中的反映,正确理解概念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相反,对学习概念重视不够,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既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也影响思维能力的发展,就会表现出思路闭塞、逻辑紊乱的低能。如:在讲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有不少同学“创造”出一条“边边角”,发现这种错误时,可举实例。这样,学生就从实例中进行辨异对比,首先在感性上证实没有“边边角”的判定。用一些“变异图”、“反例近似图”,通过正误图形的识别,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把相关几何概念的共性和个性反映在图表中,增强对概念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对类同的概念作对比,往往用列图形表揭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区别和联系。例如为了直观看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纯角三角形中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位置,可列表作对比理解和记忆,并为后阶段讲授三角形的重心、内心、外心、垂心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讲到点上,引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变被动为主动

以讲解“直线”为例,教师可先提问:8支铅笔、8根电线杆和8根拉紧的电线,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回答“都是8”,这是不成问题的。教师进一步问:还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就难于很快回答了。有的学生考虑的是材料的性质,有的考虑的是价格,有的考虑的又是用途,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属性。此时,教师再进一步启发学生善于摒弃那些表面的、次要的,而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数(如“8”)和形(如“直”):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受到启发,思路活跃起来。部分学生会得出“直”是它们的共同点。至此,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式引导下,十分自然地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最后都可以把“直线”再加以描述,进而用“直线”定义“射线”和“线段”。

入门教学篇8

关键词:初中几何;兴趣;入门教学

几何是初中生普遍认为难学,任课教师认为难教的一门学科。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倘若稍有不注意,就会导致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以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几何的兴趣和信心。相反,如果教师处理得当,不仅会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近期本人在七年级的几何教学中发现,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往往套用小学学习数学的的学习方式,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接受老师的指导,适应不了初中几何题目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但是几何证明、计算题在升学考试中又占有相当高的比重,这就需要学生真正领会与掌握。往往在不同的已知条件、图形的情况下,有截然不同的解法,也需要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以下是我从学生在课堂、作业以及测试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发现学生学习几何存在五大困难:

(1)几何逻辑推理难。学生对数学定义、定理、公理、判定、性质、法则等理解肤浅,全凭感性认识,思维不严谨,推理不严密,不会灵活运用它来解决或证明一些数学问题,以至于无法形成较好的逻辑推理能力。

(2)几何语言表述难。几何讲究思维严密性,往往过分专业而严密的叙述要求使学生无法逾越语言表述的障碍,仿佛就像一座无法逾越的“城墙”。

(3)几何证明过程难。面对几何证明题无从下手,不知道哪些步骤该写,哪些步骤可以省略,最终导致关键步骤缺失。

(4)读图、识图、画图难。不会将一些“复合”图形看成是由一些简单图形组合而来的。不会由有关图形联想到相关的数量关系,挖掘隐含条件。

(5)联系生活实际难。几何就是为自然生活服务而存在的,在生活中几何无处不在,学生学习时不善于与周围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展开丰富想象。

针对学生学习几何的以上困难,我认为,教师在几何“入门”教学时应转变教学思路,把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合情推理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猜想、观察、归纳等合情推理,让学生消除对几何学习的恐惧心理。要在数学活动中来学习几何,即“做数学”。还要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结合图形理解运用。读图、识图要遵循由简到繁的规律,先从简单的图形开始,逐步向复杂的图形过渡。作辅助线要根据已知条件以及与其有关的定理作辅助线或者进行逆向思维,从结论出发,结合已知条件缺什么补什么。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至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要始终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学生带进具体情景之中,重视学习体验的教学策略

不仅要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还要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这个基础应该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结合。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图形已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尚未形成概念。因此,在七年级几何内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兴趣,他们身处现实问题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树立一种良好的几何观念。

如在“线段与角”的教学中,通过“一根拉得很紧的线”给出直线的形象,通过“手电筒射出的光束”给出射线的形象等培养学生从实际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二、把学生带入具体问题之中,重视几何应用的教学策略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几何的一个基本特征。学习几何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目的是在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的根本区别。“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也是几何学习的心脏。

三、减少对结论的关注,重视学习过程的教学策略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数学概念的获得往往是一个心理表征的构建过程。学生学习几何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成品。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也就是说,几何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它与自然生活的有机结合。几何先天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品质,实验教材设计了许多“做数学”:量一量、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填一填,以及观察物体、识别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教学环节,都是我们可以使用的教学形式,充分地体现了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四、把全体学生都充分调动起来,重在全员参与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中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它有别于培养天才儿童的超常教育。几何学习同样重过程而非常结果,因此从理论上谈,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中小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总之,初中几何入门教学应不拘一格,每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帮助和引导学生转变旧的思维方式为主线,以培养推理论证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初中几何入门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初中几何学习兴趣的培养,《成才之路》2009年24期

入门教学篇9

如何搞好英语入门教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有如下体验。

一、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一个人对知识和探索活动的一种特殊倾向。兴趣往往是学习的起点,当一个人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少,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以兴趣为转移。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教学进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挖掘学生潜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初中生而言,哪位教师对他好,就对其所教的科目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备课时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上课时,随时注意每位学生的反应,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同时,从七年级开始就要注意通过平常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常抓不懈。教师如不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维,仍用一种“我讲你听、我写你抄”,“划条条,背框框”的办法,学生的学习一定是被动、沉闷的。七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教师可以采用竞赛、层层设疑、幽默、漫画或幻灯、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适当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情操。

二、注意从基础知识教学入手,构建学生学好英语的起步工程

在七年级阶段打好英语语音、书写、词汇、听说等基本功,对于今后学好用好这门工具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语音是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同时是学习和记忆词汇的重要方法,也是交际的重要工具。初中英语不是简单的鹦鹉学舌,在教学方法上应与小学区别开来,更重视发音的教学和训练,把字母教学和音标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尽快掌握拼读规则,突破拼读关,为学好英语打下坚实基础。

书写是学好英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大多数七年级学生一开始书写都不规范,他们对上、中、下格书写要求无法严格区分。对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从严要求,力求学生字母书写都能做到正规、准确、美观。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要使学生达到熟练使用英语的教学目的,就要努力让学生掌握必需的词汇。一般来说,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充分利用手头现有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等工具,增强直观教学效果。如在教学颜色的词汇时,可利用书中的彩图,让学生从书中不同颜色的图片中分辨和学习“red, black, green, blue, white, yellow”等词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平时的自身感受中学习“Sunday, Mon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以及其他词汇。这样,教师就可以将词的音、形、义等教学一次性完成,既生动形象,又情趣盎然,容易为七年级学生所接受。

三、注意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英语

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将来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七年级英语教师要重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设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在运用中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如可以开展课前两分钟Duty report或Weather report,开展一些情景对话或讲故事等活动,或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上台表演短剧或游戏等,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了确保英语交际活动开展的成功,教师还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要当好导演,做好示范,使学生的英语表达收到表情达意的效果;第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要从易到难逐步提高;第三,要及时对学生的英语表达做出评价,表扬敢于上台表现的学生,同时还要给学生指出英语表达中的成功和欠缺之处;第四,对英语表达有困难的学生,要有耐心,坚持以鼓励为主,不能求全责备,只要学生能说出大概意思就算是胜利了;第五,在课堂上还可提倡“乱”,但要“乱”的有序,让学生在完全放松的环境中活跃思维,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同时也可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学好英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掌握学习的技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阶段,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有针对性地进行单词预习、听力预习、课文预习。通过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习惯。

3.通过模仿和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开口、不怕出错的习惯。

4.培养学生用英语与别人沟通的习惯。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用学过的简单的英语进行,不会的个别单词可以用汉语代替。

5.养成朗读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有30分钟的朗读时间。

6.培养学生主动改正错误的习惯。

入门教学篇10

下面我就谈谈如何进行一次函数的入门教学。

一、函数

变量和函数,是八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内容,在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上对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入门会有一定的困难。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1.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减少对新概念接受的困难。

我们在代数式、方程等内容的探索中,已经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在教学中,要联系代数式的值和方程中未知数的求解,去理解常量与变量,进而体会函数的思想。

2.利用丰富的实例,感知运动变化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要多举一些具体实例,让学生感知这种变化。例如,列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不变,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当时间确定时,路程也随之确定;水库的蓄水量随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当水位稳定不变时,蓄水量也稳定不变。

教师举例后,一定要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教师从中甄别。

3.让学生动手实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接受函数的思想。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经理和体验,去体会函数。例如,学生经历用火柴搭小鱼的趣味活动,体会火柴根数与所搭小鱼条数之间的变化过程。再如,让学生向平静的水面投掷一枚石子,所激起的波纹,它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半径的确定而确定。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搜集的素材,鼓励学生自己进行交流讨论,不要怕耽搁时间,也不要担心学生的归纳会影响知识的完整与严密,要花大力气去设置问题,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最后,由教师给出函数的定义,然后由学生再一次通过前面的素材,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二、一次函数

对于一次函数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积极构建函数模型――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运用函数模型去研究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模型建立。

通过研究加油收费和估计加油过程中,油箱里的油量问题,建立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模型。

出示一份当地电信部门的宣传资料,通过对电信收费问题的探索,再次出现一次函数的表达形式。

速度一定,通过对汽车所走路程问题的探索,来印证一次函数的表达形式。

教师可以根据以上情景(还可多举一些),引导学生归纳出一次函数,从而顺利完成数学建模。

课本例1设置的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将文字语言表述的函数关系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一次函数)。

2.模型研究。

函数模型建立以后,接着要运用一次函数模型,来解决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问题。

首先,要重视学生画图能力的训练,可通过一个具体的一次函数讲解画函数图像的基本方法:列表,描点,连线。教学时,不能省略学生自己画图像这一环节,否则,将不利于学生今后对函数这一重要知识的学习。

其次,要引导学生如何从函数图像去归纳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是“数形结合”的良好范例,要通过一次函数图像特征,帮助学生从“形”上领会函数图像:(1)上升、下降的意义;(2)k、b的符号与图像的关联;(3)函数值的范围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图像体现;(4)两函数的交点坐标问题。

3.模型应用。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生产活动,又必将服务于生产生活。在数学模型建立充分研究其图像与性质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回归实际,用所学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1:铁路部门规定,旅客乘车按规定可随身携带一定重量的行李,如果超过规定,则需购行李票。该行李票y(元)是行李重量x(千克)的一次函数。当携带行李60千克时,购行李票要5元,当携带行李90千克时,购行李票要10元。请你思考当携带行李120千克时,应购行李票多少元?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多少千克行李?

解:设y=kx+b(k、b为常数,且k≠0),

根据题意,把x=60y=5,x=90y=10分别代入上式中,

得60k+b=590k+b=10,解得k=b=-5,

故求出函数关系式为:y=x-5.

当x=120时,y=×120-5=15(元).

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的行李,即y=0时,求x的值.

当y=0时,有x-5=0,解得x=30(千克).

答:当携带行李120千克时,应购行李票15元,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30千克的行李。

例2:A地有钢筋400吨,B地有钢筋600吨。现在要把这些钢筋全部运往C区和D区盖楼。从A地往C、D两区运钢筋的费用分别为25元/吨和30元/吨,从B地往C、D两区运钢筋的费用分别为20元/吨和24元/吨。现C区需要钢筋540吨,D区需要钢筋460吨,怎样调运总运费最少?

阅读提示:

(1)影响总运费的变量有哪些?

(2)由A、B两地分别运往C、D区的钢筋共有几个量?

(3)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析:解决含有多个变量的问题时,要分清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选取其中一个变量作为自变量,列表寻求可以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

解:设总运费为y元,A地运往C区的钢筋量为x吨,

由总运费与各运输量的关系可知,y与x之间的函数为:

y=25x+30(400-x)+20(540-x)+24(60+x)

化简得y=-x+24240(0≤x≤400)

由图像可看出,当x=400时,y有最小值24240.

答:从A地往C区400吨,运往D区0吨;从B地运往C区140吨,运往D区460吨时,总运费最少,最小值为242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