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管理十篇

时间:2023-03-22 04:44:12

水利管理

水利管理篇1

关键词: 水利行政管理 定义 内涵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行政管理”的提法颇具中国特色, 因为“水利”一词源于中国, 在西方国家中, 没有与“水利”一词相对应的词汇, 一般使用“hydraulic engineering”或“water conservancy”。随着对水资源作为一种宝贵资源的深入认识, 又称作“water resources”, 其含义包括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在国内, 涉水事务的行政管理, 多数学者称之为“水资源行政管理”或“水行政管理”, 虽然意义相近, 但“水利行政管理”的提法则相对较为少见。为彰显中国特色, 传承历史传统, 我们认为在我国使用“水利行政管理”的提法更为恰当。通过对建国以来水利行政管理活动的深入分析, 我们认为水利行政管理是指国家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公务员, 依据宪法和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运用国家法定的权力, 在国务院赋予的水利行政管理职能范围内, 综合采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或措施, 对与水利有关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也是政府对社会各领域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各级政府行政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当代政府不可或缺的社会职能, 是其他社会机构无法替代的公共行为。我们认为, 水利行政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水利行政管理的主客体

1.1 水利行政管理的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规定: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由此可见, 国家各级人民政府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是被政府授权依法行使水利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 其管理行为是国家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因此, 水利行政管理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之一, 是政府一项不可或缺的社会职能。

1.2 水利行政管理的客体

客体即对象, 行政管理的客体包括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事务。相比行政管理的客体范围, 水利行政管理的客体范围要狭窄的多, 其客体是与水利有关的社会公共事务, 包括有水利行为活动的一切组织和个人。

2 水利行政管理的范围与职能

2.1 水利行政管理的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规定: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防治水害,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范围包括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以及防治水害、兴建水利工程等所涉及的一切水利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2.2 水利行政管理的职能

水利行政管理职能是水利行政管理主体依法对与水利有关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及作用。它对水利行政管理的组织设置、决策执行、监督机制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水利行政管理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职能要求和行政管理一样, 既不能“越位”, 也不能“ 缺位”。水利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宏观指导、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提供社会服务四大方面。其目标是为了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强化全民的节水意识, 加强水利建设与自然的协调, 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 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历史转变, 最终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 水利行政管理的特点

3.1 服务性

现代社会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组织社会经济活动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水利行政管理作为政府行政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主体是国家, 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政府统一行使水利行政管理职能,其肩负着水利方面的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责, 从事着包括水源保护、水质测定、水资源利用规划、水价调控、水利工程管理与监督、水环境检测以及保持水生态平衡, 协调人水关系等众多与水有关的社会服务职能。除此之外, 水利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扮演着“人民公仆”的角色, 其服务性特点显而易见。

3.2 流域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12 条明确规定: 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流域管理机构, 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由此可可见, 水利行政管理具有明显的流域性管理特征。

3.3 综合性

水利行政管理是水资源学、水科学、水环境学与管理学、行政学、经济学、社会学交叉渗透的产物, 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汇, 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主要表现为对象与内容的综合性和管理手段的综合性等。

3.4 参与性

这里的参与主要是指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活动。有效的水利行政管理应该是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 其过程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 表现为国家与社会或者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合作。从全社会来看, 有效的水利行政管理离不开政府, 更离不开公众。水源、水环境的保护, 水资源的高效、节约利用, 水利监察等都需要全体人民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光靠政府的力量是不行的, 政府毕竟是有限政府, 不是全能政府。没有公众的参与, 至多只有有效的水行政, 而不会有有效的水管理。

4 水利行政管理的手段

4.1 管制手段

管制手段是一种传统的水利行政管理手段, 是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的结合使用, 目前仍广泛应用于各国的水利行政管理领域。其具体涵义是水利行政管理组织利用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力, 以行政命令或法规条例的形式对各种水资源活动进行直接干预, 将行为主体、行为方式、产生后果等限制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或一定的标准之内 。其具体手段包括计划、许可、监察、禁止、制定标准、审查登记等形式。

4.2 经济手段

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通过价格、税收、产权等经济杠杆对各种与水资源相关的活动产生间接的激励或限制, 以实现预定的行政管理目标。经济手段也就是通常所采用的内部激励机制, 包括建立产权、征收水资源费、排污费、押金制度、价格管制、可交易水权、排污许可权市场等。

4.3 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是水利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水利行政部门进行科学判断和决策提供依据。水利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建设与监测, 水质的监测, 水文信息的采集与管理, 水资源价格的科学制定以及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等都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加以验证和实现。水利行政部门通过制定相关技术标准, 予以规范水利事业中的技术行为。2001 年5 月8 日, 水利部组织编制的5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6正式实施, 其中水利技术标准共615 项, 其中国家标准113 项。

参考文献:

[ 1] 俞衍升. 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利管理分册[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398~ 399

水利管理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问题;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054-01

1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伴随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其相应的要求和带来的问题也不断增加,水利水电工程都是国家重点重大工程,其相应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严格控制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和加强工程施工管理一直困扰着施工人员,同时也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相关人员重点研究的对象,如何较好的确保建筑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符合要求,如何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管理,如何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都需考虑到位。可见,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研究和相关对策研究已经刻不容缓,必须严格重视,从而确保项目施工顺利进行。

2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制度较为落后

就目前而言,我国在水利工程方面的管理工作较为落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制度等并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和完善。施工单位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时候,依旧只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和制度,但先进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影响着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较为落后且不重视对自己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和更改。

2.2 施工建设人员的工程质量意识有待加强

施工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施工的项目经理、施工的技术人员等。首先,项目经理是一个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人员,项目经理具备管理的才能,能够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但是现阶段,大多数的项目经理不能够对相关的施工项目进行一个系统的规划。其次,我们还应该注意施工技术人员的能力及管理意识,我们需要对技术人员实行集中的管理,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的时候,需要有独立的管理意识,必须服从项目经理的管理。对于一些十分重要的工作,管理人员需要指挥整个施工团队进行管理的工作,减小管理的难度。

2.3 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有待提高

水利工程在施工的时候,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工作,但是管理工作的质量也是受管理人员素质所影响。管理人才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在管理的时候能够对整个工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并能够通过自己的经验,解决一些问题。管理人员在管理的时候,如果管理才能较低,就不能结合自己的技能进行科学的管理,导致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时将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工程质量。现阶段,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施工单位并不重视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素质,导致管理人员不具备管理的能力。

3 针对水利工程管理的优化策略

3.1 合理配置施工资源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施工过程的天气条件如何,建筑面积道路是否平坦,水电能满足施工的要求,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是否齐全的等等,都需要提前考虑,准备工作并不好,会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进展,但是也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所以合理分配资源对整个项目的建设为是非常重要的。

3.2 加强工程质量施工管理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对策首先需要一套完善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保证体系,保证体系由项目经理组建,每个成员需明确自己的责任。加强工程质量施工管理措施主要有健全质量检查机构、加强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实行工程质量岗位的责任制和任务制,质量管理人员严格将制度落实到现场的管理工作中,采用标准化、规范化施工方式操作,使施工工序程序化、标准化,以便保证施工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到位。同时,加强工程建设的资金管理需要对工程建设的资金实行统一管理,设立专业的资金管理人员,实施专款专用制度,明确资金的用途、类别、付款方式等,确保工程的资金管理严格进行。

3.3 保证施工监督环节的正常进行

水利水电中的施工监督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做好施工监督的工作,可以有效的降低劣质工程出现的机率,并对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但是一些监督人员的思想较为懈怠,很容易造成在施工监督知识仅存于表面上的形式,所以,需要定期对监督人员进行业务上的学习,并提升监督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做到明确的质量责任制,从而保障施工监督环节的实际效用。

3.4 强化水利水电施工管理的安全管理

首先,要严格控制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的防护用品的采购与使用,并确保防护用品的质量要合格;第二,加强水利水电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的力度,对危险源要做好恰当的处理;第三。要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这两种的检查方式,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第四,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学习工作,让施工人员都要深刻的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并在施工现场设置好安全警示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的意识;第五,有效的隔绝了工程进度而忽视安全管理的行为的出现;第六,监理强制性原则,安全生产是开展施工的法定规定,不安全不生产,工程施工必须安全,在安全配备、安全投入方面将必须到位。

3.5 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

水利水电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对管理者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管理人员相应的管理资质。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还需要了解水利水电施工的过程要有一定的了解,方便管理整个项目的进展。此外,水利水电施工人员必须有相关的资格证书,确保整个的施工伍的整体素质。在水利水电建设的过程中,经常碰到一些意外的事件,如果没有足够的管理经验,或缺乏对工程建设有一定的理解,相关管理人员肯定是慌乱的,不利于对工程施工的综合管理,所以,担任水利水电施工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与施工现场经验,并且,水利水电的施工管理是多层次的管理,所以在进行施工管理的时候,管理人员可以将责任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施工人员身上,提升整个施工团队是责任感,并有利于施工管理与工程质量控制。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理对策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的施工管理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工程的工程管理,以便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有效执行,保证国家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辛志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存在问题与完善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09:167-168.

[2] 张卫东.浅析水利水电工程风险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21:52-53.

水利管理篇3

1.1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一般是建设在河流上游的,在项目施工时,易受到地形、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1.2施工原料成本的影响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位置通常较为偏远,交通运输条件极为恶劣,因此会造成建筑原材料及施工设备进出困难,原料运输所需成本过高,并存在较大的价格浮动,通常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

1.3工程技术方面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工程项目量很大,并且施工强度较高,通常只有反复的对施工方案进行比较、论证与选择,才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有效实施。

1.4施工安全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实施过程中,会出现隧洞开挖、水上作业、水下作业等危险的项目,因此施工时必须要注意安全,这就需要水利水电工程对项目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组建技术与管理能力过硬的团队,并做到对方案的优化,这样才能保障施工项目有效完成。

2现代水利水电施工管理的层次分析

2.1技术管理层次水利水电工程因为工程规模庞大,因此施工技术难度较大,并对施工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施工时,经常会有很多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特别需要注重对技术层面的管理。施工时,技术管理需要将工程的全部技术工作转化为科学管理的方式,从而能够实现对成本的节约与控制。

2.2考核管理层次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具有的复杂性,因此目前在经济考核上还没有合理及明确的标准。而对于发电厂生产目标来说,最基本的因素是做到正常生产与发电,并能够在设备管理与维护水平上有效反映出来,最终能够在发电厂生产与经济运行水平做到统一展现。2.3安全管理层次只要是与建筑工程相关的工作,都必须要将安全层面放在首要位置上,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实施项目也一样。安全规章制度所起的作用是对员工进行约束与规范,并可以采用一些事故宣传与教育的方式,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很多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员工来说,若是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就会很难提升自身的水平,难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在施工时,需要做好职工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职工的技术水准,做好安全实施工作。

3总结

水利管理篇4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系统组成十分复杂,影响因素多变。工程施工管理主要特征如下[1]:

(1)涉及面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涉及工业、水利、电力、交通、城建、环保等诸多领域。

(2)涉及学科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涉及地质、气象、园林、经济、法律、管理等学科。

(3)涉及法律、法规多。工程施工管理涉及《合同法》等,同时涉及水利、电力、交通、土地、矿山、城建等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

(4)地区差异大。全国各地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一个市、一个乡都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通常人们说的施工环境好坏,有的地方工程施工管理容易,有的地方工程施工管理难度大,就包含了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因素。

(5)缺少统一的量化标准。由于施工管理表现形式不一样,难以准确判定,给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2.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的因素

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与思考,认为在现阶段,影响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有:内在和外在因素,主观和客观因素[2]。

2.1内在和外在因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影响安全管理的内在因素主要有:企业或项目的组织框架及安全管理体系,企业领导者的安全管理理念及思路,安全规章制度的完善及执行,职工及民工安全素质,安全投入,安全文化建设等等。这里面既有硬件也有软件。作为项目经理或者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安全管理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抓住主要矛盾,找出薄弱环节;然后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安全管理的外部因素也同样重要不能忽视。比如,法律法规的变化,社会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变化,施工环境的变化,等等。从目前来讲,一方面,社会对安全问题空前关注,作为水电行业也面临着日益加重的安全压力:水电工程市场竞争的激烈导致中标单价的降低,客观上给安全投入造成了隐性影响;业主对工期缩短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导致施工生产中的不可预见性安全风险加大。

2.2主观和客观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马期洛提出的“需求层次论”认为,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会的需求,获得尊重的需求以及取得成就的需求。安全是仅次于生理的人的第二需求,这是人的主观因素所决定的。人既是安全管理的施与者,又是接受者。人的行为是安全控制的关键所在,项目的安全管理者,必须以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分析人的行为,同时考虑到社会因素和环境条件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至于安全管理的客观因素,也可以称之为物质或环境因素。物质、环境条件能够满足员工生理、心理需要时,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反之,则会显著提高。假如我们所施工的仓面材料摆放凌乱,施工现场狭窄,施工道路拥挤,工人工作时,很容易造成人的不稳定情绪和不恰当行为,安全风险也会随之加大。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原则

(1)预防为主的原则

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全员安全教育与培训,让所有员工切实明了“确保他人的安全是我的职责,确保自己的安全是我的义务”,从根本上消除习惯性违章,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二是要制定和落实安全技术措施,从源头消除现场的危险源,安全技术措施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并要得到切实的落实;三是要加强防护用品的采购质量和检验,确保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四是要加强现场的日常安全巡查与检查,及时辨识现场的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评价,制定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2)安全优先的原则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实现施工进度、工程成本及其他各项目标的关系上,始终把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放到首位,绝不能冒生命危险抢工期、抢进度,绝不能靠减安全投入谈效益、谈成本。

(3)强制性原则

安全是生产的法定条件,安全生产不能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项目的安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安全投入、防护设施用品以及“三违”现象等都必须采取强制性措施予以落实,否则,首先追究项目经理的责任。

(4)全员管理原则

安全职责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从领导、各部门负责人直至项目班组、操作岗位,都要明确安全职责,分解安全生产目标、指标,避免上紧下松,层层衰减,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切实感受到安全生产的压力,从而更加关注自己身边的安全,形成全员安全管理的格局。真正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管理,人人参与”。

(5)全方位管理原则

全方位安全管理,关键在于全方位落实,事故的发生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通过研究其确定性,提前预防;而事故发生也有其随机性,这就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监督,切实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全方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4.结论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具有点多、面广、工期长,大量使用非专业化劳务队伍,而且施工场地复杂,施工条件较差等特点,容易造成安全事故[4]。因此,在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中必须坚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当前倡导“以人为本”安全理念的指引下,坚持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坚持安全管理的主动性、防护针对性的原则。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更应该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实施长效管理。必须健全入场教育,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检查和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制度等措施,才能真正搞好水利工程现场的安全生产。

【论文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特征和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工程施工应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并分析了安全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实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平平.浅议水利工程施工管理[J].中国水运.2007.1.

水利管理篇5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尤其是大型工程中,施工企业往往有许多下设分项目部,有一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是,在项目部对员工考核完全是以经济效益及工期两个指标展开的。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项目总负责人为了完成工程,赶进度,抢工期,往往就会出现一些人安全意识缺乏,在施工中不配备防护措施,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企业损失惨重。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加强材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重要,安全管理同样重要,必须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2安全成本与安全水平之间的关系

2.1成本与安全的关系

根据安全成本的性质,把成本分为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保证性安全成本是指为保证施工各阶段安全施工而投入的成本,比如高空系的安全带、安全网等,而损失性安全成本是指在安全事故发生以后,企业必须支付用来处理事故的费用支出。根据前面对安全与成本的解析,我们不难发现,二者都是安全成本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施工成本与安全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如果保证性安全成本增加,即加大在安全防护方面的投入,那么安全水平就能得到提高;而安全水平下降就有可能引发事故,进而导致企业为员工住院以及误工费等一系列费用的索赔。就这幅图来看,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而言,我们得出结论,施工安全成本随安全事故的增加而上升,随事故的减少而下降,是一个由高到低,再微微上扬的变化过程。总的来说,安全成本与安全水平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安全成本随着安全水平的增加而降低。通过图1我们还可以看出保证性安全成本的投入对事故的减少是有极大帮助的。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安全成本与安全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2.2安全成本率的分区分析

为了进一步说明安全与成本的关系,我们分析一下安全成本率与安全保证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使安全保证度最高、安全成本最优、技术上最可行,为此,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A、B、C三个区域,这一分类是基于某种函数关系开始的。

(1)A区分析A区是出现安全事故最严重的区域(0<v<0.4)。看出,相对于安全成本随着安全水平的变化幅度较大。在A区内安全总成本较高,特别是当v的值越靠近0,对应的安全成本率越大。当v=0时,对应的安全成本率会达到极大值。

(2)B区分析B区属最低合理成本区(0.4<v<0.8)。中看出,这一区域成本随着安全水平变化的幅度不大,并且有下降的可能。并且对应安全水平评价等级表3.5,此时的安全水平也处于稳定状态。在B区内安全成本较为合理,达到了合理最低安全成本。

(3)C区分析C区是理想安全状况区(0.8<v<l)。中我们可以看出情况与B区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此时有上升的趋势。在C区安全成本逐渐增大,其原因是保证性安全成本的投入相对加大。

3水利水电施工协调成本、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3.1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在项目成本管理中,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核心领导,这样形成了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位于成本管理体系当中的具体部门,及其具体工作职责以及范围应当做清晰的界定;同时给予相应配套的权利,进而充分而有效地履行工作职责;在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之后,要在完成各项目之时,进行认真总结,把在工程施工中有利于安全工作或者是做出了成绩的团队或个人给予积极的表扬,打破过去拖拉低效的运作格局,调动员工主动,积极地参与安全管理活动的积极性。

3.2从安全成本管理上要效益

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方式很多,但就笔者看来,最大的效益就是搞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尤其是企业的安全成本管理。在企业中,成本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们必须弄清楚,对于企业而言,安全成本管理就意味着为了确保施工安全,企业该花的钱全部要花,不该花的钱要加以控制,以避免成本的流失,也就是对安全成本支出要有选择性,做到有取有舍。

4总结

水利管理篇6

【关键词】施工进度风险分析 、控制和管理 、故障树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关键之一是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 传统的施工进度依靠网络计划技术来编制, 由于施工中受诸多内在、外在风险因素的影响, 各项活动时间的确定往往精度不高, 势必造成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有偏差. 运用故障树风险分析方法对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价, 并且将工程风险技术与PERT网络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结合起来,建立PERT风险网络仿真模型, 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分析. 同时笔者用Visual C++自行开发网络计划PERT软件, 对某水电站前期公路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了实例验证, 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2工程施工进度风险的分析

施工进度受其规模、复杂性、管理的难度和技术含量等风险因素的影响, 且受资金、资源的制约. 这就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定量研究不确定性和随机现象,以降低风险程度, 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因此, 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进行分析较为合适.

211故障树方法原理

故障树分析( Fault TreeAnalysis, 简称FTA)是大型复杂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分析和风险评价的一种方法[ 1], 把所关心的结果事件作为顶事件, 用规定逻辑符号表示, 找出导致这一结果事件所有发生的直接因素和原因, 并处于过渡的中间事件, 由此深入分析, 直至找出事故基本事件为止. 其步骤如下: ( 1)选择合理的顶事件, 这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 2)收集技术资料,建造故障树; ( 3) 对故障树进行简化; ( 4)对故障树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212故障树方法在工程施工进度风险分析中的应用施工中资金风险、技术风险、项目行为主体产生的风险为可以预见的, 社会环境风险对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可以通过仔细研究政策、法律法规避免, 而自然环境风险不可预见因素较多, 是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

因素. 本文主要讨论影响施工进度的自然环境、资金、技术、项目行为主体产生的风险因素.

( 1)故障树概念的建立. 施工中资金风险、技术风险、项目行为主体产生的风险、自然环境风险这四部分任何一部分发生, 则施工进度风险就会发生. 其故障树

如图1所示.

图1水电站施工进度风险中的故障树

( 2)故障树的简化. 故障树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得到由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所计算出的顶事件的发生概率, 这就要求对原始故障树进行化简. 针对图1的各个文件可以假定它们的编码如下: {T=施工进度风险};{A=资金风险, B=项目行为主体产生的风险, C=技术风险, D=自然环境风险}; {A1=自有资金风险,A2=筹资风险, B1=项目管理者风险, B2=承包商风险, C1=设计风险, C2=施工技术风险, D1=地质风险, D2=自然条件风险, D3=气候风险, D4=现场条件风险}; {A11=企业资金周转风险, A12=企业效益风险, A21=银行借款风险, A22=租赁筹资风险, A23=股票筹资风险, B11=宏观管理不利, B12=项目决策风险, B21=管理风险, B22=履约不利风险, C11=设计失误风险, C12=设计延误风险, C21=施工风险,C22=技术方案风险}.各门的等效布尔表达如下:

T=A+B+C;

A=A1+A2, B=B1+B2, C=C1+C2, D=D1+

D2+D3+D4;

A1=A11+A12, A2=A21+A22+A23;

B1=B11+B12, B2=B21+B22;

C1=C11+C12, C23=C21+C22.

用下行置换法, 从顶事件布尔表达式进行置换和

展开, 直到得到顶事件最小割集的表达式如下:

T=A+B+C+D=A1+A2+B1+B2+C1+C2=

A11+A12+A21+A22+A23+ B11+ B12+ B21+

B22+C11+C12+C21+C22+D1+D2+D3+D4.

对于图1顶事件的最小割集为: A11, A12, A21,

A22, A23, B11, B12, B21, B22, C11, C12, C21,

C22, D1, D2, D3, D4. 在得到顶事件的最小割集后,即可以进行顶事件施工进度风险概率计算.

3PERT网络蒙特卡洛仿真

3.1计划评审技术(PERT)

PERT是利用概率论统计理论, 对那些不能确定其持续时间的工作先估计出三种互不相同的时间, 求出它们的加权平均持续时间或期望持续时间, 然后按CPM法的方法进行时间参数的计算和分析, 同时根据概率论分布规律确定各种时间参数所出现的概率, 从而对计划实现的可能性做出客观预测.PERT计算机仿真, 是由计算机产生各工序作业时间服从确定分布的随机作业时间, 每产生一次各工序的随机作业时间相当于施工一次, 即仿真一次. 每次工期和关键线路可能不同. 经多次仿真计算, 最后得出工期的概率分布、每条线路成为关键线路的概率(概率最大的即为关键线路)、各工序处于关键线路上的概率(关键度)以及可能引起关键线路转移的主要工序等. PERT计算机仿真, 较好地反映了工序作业时间的统计规律性. 所确定的关键线路可信度高, 从而提高了计划实施的可靠度, 并扩大了PERT的功能.

3.2蒙特卡洛模拟计算分析

蒙特卡洛方法是一种计算机模拟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构造各个随机变量的概率模型, 然后对概率模型进行抽样试验, 并用试验结果作为问题的解. 其步骤如下: ( 1)确定模拟计算次数N; ( 2)根据研究兑现和目的, 确定每一项活动的持续时间或施工费用; ( 3)确定每一个风险变量的分布特征, 计算分布函数的参数;( 4)根据工作间逻辑关系, 绘制网络图; ( 5)产生随机数, 计算各活动的随机历时或费用, 并计算完工日期或工程费用; ( 6)统计完工日期大于计划完工日期的次数, 并记为M, 计算工程项目的风险度Pr.

4网络计划PERT实现及实例分析

用Visual C++自行开发了网络计划PERT软件系统, . 同时为了验证本程序的有效性, 采用该程序对某水电站前期公路工程施工进度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分析实现右岸高线交通洞工程计划工期风险最大, 次之是右岸低线, 最小风险是左岸过坝交通洞. 为了保证计划工期实现, 针对不同工程要采取具体防范措施, 考虑已存在的风险因素, 对于可预见风险, 严格落实防范措施; 对于人为因素的风险, 加强管理, 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地质风险, 加强地质观测及预报, 地质数据认真分析, 施工上加大投入, 对技术方案可行性要充分论证.

水利管理篇7

关键词:民生水利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建设的现代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强力支撑,它不仅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要求,更是水利行业自身完善、进步的内在需要。水利的现代化建设是指从古老传统的水利建设向现代化的水利建设的转变。这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发展过程,传统水利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社会、经济的需求,从而建立各种水利工程。而现代的水利建设主要为了实现国家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保护和利用有效资源,进而实现水利与环境、社会、经济以及其他资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之基,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是改善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保障系统,国家大力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很大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公益性。 党和国家对水利建设工作的全力部署和支持,明确了水利建设在促进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所以,研究水利现代化建设,制定全新的水利管理模式,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特性。

一、资源水利的综合管理模式

早在1999年,就已经开启了中国水利建设的历史性转型措施,提出了将工程水利转变为资源水利,将传统水利模式转变为现代水利建设,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进程。水利发展重点从利用、开发、治理、维护慢慢转向节约、保护和配置,这一时期的管理模式以综合管理为主。综合管理模式,其主要受到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理念的影响,综合考虑到发展与环境的实际问题,在建设资源水利过程中应该采取内生的、综合的、整体的管理手段和方式。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水利建设引进了“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地相处的新型建设理念,探索制定了水资源整体管理的新模式,并且引进了大量的治水新手段和新方法,比如建立节水型社会实施,完善水市场等。从根本上说,要追溯到过去以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力图改变水资源开发形式,进行科学、合理地利用,实现由粗放型水利向集约型水利的转变,节约水资源。有效地保护水资源不被肆意浪费,是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这就要求国家政府必须制定出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工程水利的技术管理模式

建国60多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用以满足农业基本的用水、城市生活用水以及相关企业对水的需求。与此同时,各小型工程也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水利工程重点抓的是技术层面,保证工程的质量实现,而技术管理常常仅指在技术层面上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在施行改革开放到现在,在筹资、管理、法制等方面实施了很多改进的措施,但是随着要求的提高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阻碍,例如,防汛体系中仍旧存在标准较低、要求浅显、没有形成完整可靠的防洪系统的弱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浪费现象严重。另外还有对水质的严重污染。

三、民生水利的服务管理的具体实现

民生问题是立国的根本,是时代的具体要求。在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贯彻落实“三个代表”伟大思想,改善民生、重视民生、服务民生、将民生问题放在加快经济社会建设的基础问题位置上。

民生与水利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民生问题的迫在眉睫,加快建设民生水利也具有其实在意义。多年以来,本着造福百姓的宗旨,建设小型水利工程。保证农民农业的基本生产进而解决民生问题,随即提出了,民生水利的服务管理“理念”始终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建设的首位,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群众对水利的基本需求,水利与民生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水利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让人民得到实惠,民生水利建设是水利部门将目前水利发展水平同经济发展结合到一起,依据新理念下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坚持人民优先,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服务管理模式是随着时展新兴的一种管理模式,其基本宗旨就是通过高效管理实现共赢,在形成自身独特的服务管理体系的前提下,以合理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制定服务管理战略方针,进一步提供创新性管理模式。

四、健全水务管理机制,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水务管理机制上,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加强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机制的改革目标,这就要求水利管理体制完善和创新当中要严格贯彻这一要求,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越发突出,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行税务一体化管理是一项必然的途径,在这种管理模式之下,水资源管理单位可以实现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污染治理的系统化管理,建立起统一、高校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和水污染防治体系。而在实践当中,全国已经有上百个县(市、区)已经开始尝试这一管理机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水利管理效能,有效的解决了多头管理带来的效率低下的问题,优化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大节省了水资源的利用,为建立开放的水务投资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其它地区也应该建立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围绕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这两大目标,做好配套管理机制建设,加快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制度等制度建设。同时,其它部门要调整水利管理职能,明确其在管理体重的职责,从水利管理体系中顺利分离出去。

要做到“加速一个转变,打好两个基础,实现三个目标”

“一个转变”就是要求主管机关将工作重点从“水利”转到“水务”上来,要在准确把握水资源的物质形态、市场要素和治水内涵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的要求的基础上,以市场经济手段为主,辅以其它手段实现水资源的综合管理目标,为社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规划、指导、监督、服务,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管理目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两个基础”主要是指基础工作和队伍建设,基础工作主要是指水务管理的日常性工作,如水资源价值形成机制改革、水务发展融资机制等等,在这一方面各地要引入价格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信息化机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管理手段。同时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能力、水平,强化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水资源服务。“三个目标”指的的是在水务管理上要达到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水务管理单位的扭亏为盈;同时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提高供水能力和质量,提高群众对水务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最后,水管企业要提高自身的实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职工的薪资待遇水平,让广大职工满意。

总而言之,我国水利现代化建设正在全面发展阶段,加快节约型社会的建立,把我国水利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把水利与民生紧密联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同时也反应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在民生水利建设阶段所应有的管理措施指导下,解决民生水利的各种困难,促进我国特色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水利管理篇8

 

文章首先分析了水利管理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简述了水利工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并对如何提高水利管理能力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水利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仅供参考。

 

1 水利管理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水利管理的情况是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尤其是近些年,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我国的水利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也摒弃了传统的、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因此,对水利的需求更大,但是在水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过度开发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没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

 

现阶段的工农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水利事业,因而,在科技上和管理上我国都加大了对水利事业的关注与投入,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与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最新的水利技术没能很好地应用到水利事业中,没能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利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对工农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而,我国在今后的水利事业的发展中一定要注重加强提高水利管理能力。

 

2 水利技术创新及应用

 

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水利技术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工农业对水利工程的需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水利技术就需要不断地发展创新,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工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信息化技术是水利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最主要手段,尤其是近些年,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水利技术中可以有效地促进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及时预警水利灾害,有效促进工农业的发展。

 

GIS信息化系统是最新的电子地图应用技术,其在水利事业中的应用,对水利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GIS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使得水利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水利信息,方便其对水利信息进行及时的管理,而且可以根据最新的情况,对水利事业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保障水利事业安全稳定的运行,现阶段,GIS信息化系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水利管理中。

 

RTK实时动态系统也是一种最新的水利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十分广泛,其应用原理也是依赖于计算机技术,与GPS技术想比,RTK技术的数值更加精确,并且可以实现远程监控与动、静态监测,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与管理的效率,提高施工质量,提升管理水平,推动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

 

3 水利技术与水利管理能力的关系

 

水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技术和水利管理,水利技术和水利管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水利技术是水利事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够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基础的保障。水利管理能够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能够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管理支撑,保障水利事业安全有序的进行,将先进的水利技术应用到水利事业中,并加强对水利事业的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水利事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水利管理能力。

 

先进的、科学合理的水利管理能力能够更好地促进水利技术在水利事业中的应用,促使水利技术发挥出更好的作用,使水利技术的功用能够更加全面的应用到水利事业中。

 

水利技术的深入创新与发展能够能加有效地提高水利事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水利事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尤其是GIS技术和RTK技术,这两项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利监察能力、减少水利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水利事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保障水利事业能够更好地为工农业的发展服务,促进经济的发展。

 

4 水利技术的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

 

水利技术的创新能够有效地促进水利管理能力的提高,近些年,我国水利事业相关行业不断地深化水利事业的改革,我国的水利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基础上,水利事业应该再接再励,深化改革,加大对水利技术与管理的资金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水利技术,加大对水利事业的科学管理,有效地促进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一些落后的地区,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水利事业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水利事业管理体系,引进先进的水利技术,使水利事业能够更好地为工农业的生产与发展服务。

 

4.1 引进先进的水利新技术

 

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水利事业建设的投入,不断地引进先进的水利技术,改善水利设施,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为工农业的生产与发展服务,在工农业的生产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减少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减少其对水源的污染以及对水利设施的破坏,在水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环境的治理,加强对废水废气的控制,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引进先进的水利新技术能够有效的促进水利事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2 完善城市排水设施

 

水利事业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基层的水利事业的发展,也应该及时关注城市的水利事业,在城市的水利事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关注城市排水设施的完善,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及时更换老旧的排水管道,改善其排水质量,使之能够在暴雨等灾害来临时从容应对,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工作正常运行。

 

城市的水利事业发展还应该关注水利技术的创新,建立环保的、先进的水利设施,改善水源质量,提高水利管理,促使水利事业更好地为城市的发展服务。

 

4.3 强化水利管理

 

水利管理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保障,科学合理的水利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在具体的工作中水利事业的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人们水利意识的提高,深化水利技术发展,创新水利技术,加强水利管理,提高水利管理能力,促进水利技术发挥更大的效能,保障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4.3.1 加强水利组织管理

 

要加强水利组织管理,建立健全水利管理的法律法规,使水利管理做到有法可依。引进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水利事业管理人才,形成一支能够为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的高水平水利事业管理队伍,要明确水利事业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促使水利事业的管理工作有秩序的进行,合理的发挥水利事业在工农业生产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3.2 加强水利技术管理

 

要创新和完善水利技术,加强对水利技术的管理,根据具体情况,引进先进的水利技术,尤其是像GIS、RTK这样的先进的测绘技术等,使之有效的对水利事业的现状进行全局的掌控,减轻水利事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服务,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水利管理篇9

[关键字] 水利工程 施工质量管理 解决思路

[中图分类号] TV5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202-1

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阶段,施工质量管理包括项目施工招标至工程施工全过程。为控制水电水利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施工工期和工程费用,提高工程投资效益及工程管理水平,促使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了《水利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规范》(DL/T5111-2000),于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施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了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对工程质量、进度、费用的控制,对安全及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合同管理职责等[1]。

1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1.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协助业主进行施工招投标和签约;承包商质量体系的检查与认可;设计图纸提供;施工组织设计审批;施工控制测量成果验收;进场材料、设备检验;业主提供条件检查;开工令等。

1.2 施工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

施工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应以合同管理为核心,有效控制工程项目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加强信息管理,并协调建设各方。质量管理单位对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和工程投;资费用等目标的控制承担合同责任。合同管理内容涉及合同履行管理、违约管理、变更管理、索赔管理、保函与保险管理等。

1.3 工程移交与缺陷责任期的质量管理工作

工程移交与缺陷责任期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监督承包商按计划完成尾工项目,协助业主验;收尾工工程;监督承包商修补缺陷、保修工程,督促承包商移交工程资料等。

2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质量管理的作用认识不清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作为业主和施工单位的中介方,从这方面上讲,质量管理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水利工程质量好坏的利益关系到业主的利益,由此,质量管理主要是为业主的利益方面出发,力争让业主获得最好的结果。然而在当前,由于市场化经济的开放,越来越多的质量管理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认识不清楚,特别在参与施工监督的过程中,进行超越权力的行为与承包商和质量员相互协助,对工程的质量质量管理不严格,这样完全没有把业主的利益放在首位,势必会影响到业主的利益,这是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不能正确履行自己职责和义务的结果,并且这种现象在当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广泛地存在着[2]。

2.2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行为不规范

水利工程施工时要加强企业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当前出现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停工、转包等不良现象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并且在质量管理工作中,一些行为不规范,包括所签订的合同不规范,招投标项目的管理不科学,对质量管理的执法力度不强等一系列的安全隐患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2.3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人的因素是质量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来说,如何加强质量管理工程师自身的职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是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针对一些施工项目高素质质量管理人员匮乏, 不能积极地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及时地发现问题,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强,特别是针对一些比较偏远的项目,由于环境恶劣,质量管理人员都不愿去,有时会给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3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解决思路

3.1 控制性总进度计划编制

控制性总进度计划编制的依据是:合同工期目标、工程阶段目标、承包人应达到的施工水平与能力,以及施工布置、施工方案、施工资源配置、设计文件、工程设备加工订货周期、现场施工条件及业主提供的条件等。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由质量管理机构协助业主(或按业主委托)完成控制性总进度计划编制,并随着工程进展进行调整、优化和完善。控制性总进度计划经业主审定后,将作为审查承包人施工进度计划,制定业主供应计划以及对合同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实施控制的基础性文件[3]。

3.2 施工进度计划工程项目(包括分部、分项工程)

开工前,质量管理机构应督促承包人向质量管理机构报送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进度计划或施工措施计划。承包人向质量管理机构报送的施工计划内容应包括工程项目概述,施工程序与施工工艺,工程形象进度与关键线路网络分析,施工资源配置计划,施工机械台班或台时利用率、材料消耗定额指标分析,工序循环作业时间分析,进度计划横道图,业主提供条件工程设备、供图、材料、场地、资金等)的供应计划等。

3.3 施工过程进度控制

质量管理机构应督促承包人按合同规定的总工期目标与报经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按章作业、均衡施工文明施工,避免发生突击抢工、赶工局面。出现施工进度严重拖延,并可能因此影响合同目标时,质量管理机构应及时发出加快工程进展或加速施工指令,或直接向承包人发出调整、修改施工进度计划的指示。由于各种原因致使施工进度计划在执行中必需进行实质性修改时,承包人应提出修改进度计划报质量管理机构审查。工程被指令暂停施工时,质量管理机构应督促承包人妥善照管,争取创造早日复工条件[4]。

4 结论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含有高技术的工程管理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对质量管理机构的重要性的认识,这样可以让质量管理人员致力于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贾卫兵.工程建设监理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4).

[2]聂相田,郜军艳.水利工程建设现场监理人员配置标准及验证[J].水电能源科学.2012(08).

水利管理篇10

【关键词】水利管理;信息化技术;RTK技术

我国是人口大国,为了保证居民生活和工业的正常用水,水利起着保障的作用。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的领导人对水利建设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水利事业在不断发展,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在水利建设中,技术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阐述的内容主要包括技术的创新对提高水利管理所起的作用,以及对经济发展和农业的作用。

1依托水利信息化技术提升水利管理能力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是经济发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数的情况下,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是GIS、RS、VR等软件技术或软硬件结合的信息技术。在提升水利管理的过程中,水利信息化技术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阐述的对象时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使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在水利行业中,而且相关的实践表明,GIS技术有自身的优点,如功能比较强大,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同时有很好的效果。而且该种技术能够实现对地理位置和一些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和整理。举例而言,该技术能够对坐标进行及时的定位,同时获得相关的信息和位置等,在水利工程中使用GIS技术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能够获得地理、河流、山川、地貌等信息,通过GIS平台的作用能够获得水利中的防洪、旱情、雨情、水清等信息,通过GIS的作用将需要的信息进行展示。相关的实践证明,在水利部门进行防汛的过程中,水利信息技术的作用使非常明显的。但是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进行行政决策的过程中,服务水平需要提高。水利部门需要信息管理系统,其使用的方式是将防汛的预案输入到信息系统中,起到预警的作用,如一旦出现洪超过预警的需要位置的时候,就可以提出相应的预警方案,通过领导的商议之后再做出决定,需要注意的是,系统能够对泄洪量和下游的影响情况进行模拟。由此可见,水利信息系统能够帮助水利管理部门进行信息的掌握。另外,还能使用掌上GIS系统,以便用户能够对水利信息进行快速的了解。该系统可以在智能手机上使用,而且用户能够实现资料的及时查询,对空间进行定位,对实时的信息进行浏览和查询等。水利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和创新能够更好的提升水利行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为实现管理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2依托RTK技术提升水利管理能力

对RTK技术是一种动态测量的技术,其作用是实现对水利的科学管理,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时性和时效性。为了能够实现水利的现代化,应该改使用RTK技术的测量方式,通过该技术的使用能够弥补一定的不足,如传统测量在时间和空间上面的不足之处,突破了一定的局限性。相关的实践和研究证明该种技术如果在野外进行使用的话,能够将准确定精确到厘米级别,同时采用的测量方式是动态实时差分法。经过长期的发展之后,该种技术在社会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水利工程中的使用。对工程控制进行测量和对大地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是传统的三角网和导线网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之处,使用的时间比较长和出现问题的概率比较大。而RTK技术就能够弥补不足之处,如对实现精度的定位,对观测的质量进行及时的跟踪等,进而降低了出现问题的可能。另外,另外,RTK技术也可以对地形测图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地形测图中,首先需要对地区的控制点进行选择,之后再对控制点进行一定的处理,如在其上搭上经纬仪器和全站仪器等进行测图。该种测图方式需要的人数是两人到三人,如果在进行测图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话必须进行重新的测量。同时,需要一个人进行承载仪器的之后,需要停留两秒钟,之后进行特征编码的输入,最后对精度进行及时的校正点位。在测图结束之后,相关的操作人员应该进行软件的接口输出测区的地形图。相关的研究表明,该种技术的优点比较明显,如需要比较少的操作人员,需要一个人,测量工作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难度不是很大。

3结语

综合上面的阐述可以知道,水利管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能够保证水利工程功能的很好实现,也同时也是实现水利管理的实现的重点和难点。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科学信息技术在不断的提高,水利也应该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在进行水利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提升现代化的水平,通过技术的创新实现对水利管理能力的提升。本文阐述的对象主要包括加强信息水利管理的两个重要的技术,即水利信息化技术和RTK技术,通过对两种技术的阐述来找到提高水利技术创新的方式以提升管理水平。相关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应该结合实际的需要对水利信息化技术进行适当的更新和创新,理论和技术相结合,不断加强对两种技术的使用来提升水利管理水平。

作者:伊文君 单位:宁城县水利局

参考文献

[1]徐树铨.深化水利技术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水利水电技术,2014,45(12):20-21.

[2]张金红,郑国锋….…浅析如何通过水利技术的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科技与企业,2012(6):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