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技术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1 21:29:26

cdma技术论文

cdma技术论文篇1

关键词:CDMA;AAA服务器;Internet;Intranet

一、引言

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是近年来被应用于商业的一种数字接口技术。他拥有频率利用率高、手机功耗低等优点。CDMA手机是指基于CDMA网络的移动通信终端。目前,19家企业被批准有资格生产CDMA终端产品。

CDMA手机除了能够提供GSM手机的通话功能和信息服务外,还具有高速无线数据传输和多媒体功能。能提供的服务主要有:

(1)基本增值服务,如呼叫转移、信息提示等。

(2)语音邮件服务,如邮件、传真、新闻等语音信息。

(3)短信息服务,如天气、交通、证券、广告等。

(4)无线智能网服务,如虚拟网络、个人号码识别等。

(5)无线互联网服务,如网络浏览、电子商务、电子邮箱、网络游戏等。

二、CDMA所具有的优点

与GSM手机相比,CDMA手机具有以下优点:

(1)CDMA手机发射功率小(2mw)。

(2)CDMA手机采用先进的切换技术——软切换技术(即切换是先接续好后再中断),使得CDMA手机的通话可与固定电话媲美,而且不会有GSM手机的掉线现象。

(3)使用CDMA网络,运营商的投资相对减少,这就为CDMA手机资费的下调预留了空间。

(4)因采用以拓频通信为基础的一种调制和多址通信方式,其容量比模拟技术高10倍,超过GSM网络约4倍。

(5)基于宽带技术的CDMA使得移动通信中视频应用成为可能,从而使手机从只能打电话和发送短信息等狭窄的服务中走向宽带多媒体应用。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口国际提案中,WCDMA和CDMA2000都是极为重要的技术。这两种宽带CDMA方案,除了码片速率、同步方式、导频方式等有所不同外,其他如功率、软切换等基本技术并无大的区别。

CDMAOne是基于IS-95标准的各种CDMA产品的总称,即所有基于CDMAOne技术的产品,其核心技术均以IS-95作为标准。CDMA2000是美国向ITU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空中接口标准的建议,是IS-95标准向第三代演进的技术体制方案,这是一种宽带CDMA技术。CDMA2000室内最高数据速率为2Mb/s以上,步行环境时为384kb/s,车载环境时为144kb/s以上。

CDMA2000-1X原意是指CDMA2000的第一阶段(速率高于IS-95,低于2Mb/s),可支持308kb/s的数据传输,网络部分引入分组交换,可支持移动IP业务。

CDMA2000-1XEV是在CDMA2000-1X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速率的增强体制,采用高速率数据(HDR)技术,能在1.25MHz(同CDMA2000-1X带宽)内提供2M/s以上的数据业务,是CDMA2000-1X的边缘技术。3GPP已开始制订CDMA2000-1XEV的技术标准,其中用高通公司技术的称为HDR。

与CDMAOne相比,CDMA2000有下列技术特点:多种信道带宽,前向链路上支持多载波和直扩两种方式;反向链路仅支持直扩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使用无线资源;可实现系统平滑过渡;核心网协议可使用IS-41,GSM-MAP以及IP骨干网标准;前向发送分集;快速前向功率控制;使用Turbo码;辅助导频信道;灵活帧长;反向链路相干解调;可选择较长的交织器。CDMA2000-1X采用扩频速率为SR1,即指前向信道和反向信道均用码片速率1.2288Mb/s的单载波直接序列扩频方式。因此他可以方便地与IS-95(A/B)后向兼容,实现平滑过渡。运营商可在某些需求高速数据业务而导致容量不够的蜂窝上,用相同载波部署CDMA2000-1X系统,从而减少了用户和运营商的投资。由于CDMA2000-1X采用了反向相干解调、快速前向功控、发送分集、Turbo编码等新技术,其容量比IS-95大为提高。在相同条件下,对普通话音业务而言,容量大致为IS-95系统的两倍。

三、CDMA关键技术所在

CDMA2000-1X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7)灵活的帧长与IS-95不同,CDMA2000-1X支持5ms,10ms,20ms,40ms,80ms和160ms多种帧长,不同类型信道分别支持不同帧长。前向基本信道、前向专用控制信道、反向基本信道、反向专用控制信道采用5ms或20ms帧,前向补充信道、反向补充信道采用20ms,40ms或80ms帧,话音信道采用20ms帧。较短帧可以减少时延,但解调性能较低;较长帧可降低对发射功率的要求。

(8)增强的媒体接入控制功能媒体接入控制子层控制多种业务接入物理层,保证多媒体业务的实现。他实现话音、分组数据和电路数据业务同时处理,提供发送、复用和Qos控制,提供接入程序。与IS-95相比,他可以满足更高宽带和更多业务的要求。CDMA1X网络的关键设备,分组数据服务节点(PDSN)、鉴权、授权、计费服务器(AAA)、本地(HA)是CDMA1X系统支持分组数据业务的关键设备,为此对他们进行专门的介绍。PDSN是连接无线网络和分组数据网的接入网关,为移动Internet/Intranet用户提供分组数据接入服务。除了使点到点协议(PPP)封装的IP包能在无线网络和IP网络间正确传输外,PDSN还与其他各种接入服务商的IP分组网络连接,从而为终端用户提供诸如互联网接入、电子商务、WAP应用等多种业务。PDSN同时还完成AAA服务器所需的合并的分组会话计费数据和无线会话计费数据搜集功能,并且支持移动IP的外部(FA)和用户设备的85认证功能,同时还能提供移动IP业务,满足终端用户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

AAA服务器完成的功能有:用户注册信息的认证,即通过验证一些预先登记的信息来提供用户身份认证;数据业务的授权,即决定是否授权移动用户访问特定的网络资源;计费信息的处理,即搜集资源使用信息,用于进行计费、审计、成本分配或趋势分析等。此外,他还须实现与PDSN,HA及其他AAA服务器的交互功能,向移动用户提供分组数据业务。AAA服务器具有下列特征:使用RADIUS协议,支持大规模的外部和漫游业务,RADIUS能向外部的RADIUS服务器提供可靠的AAA功能;通过目录支持功能和程序化的配置接口,完成配置、计费和其他业务管理部件的集成,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和加快业务推出速度;通过支持集中化的IP地址分配和对跨多地理区域接入设备会话的限制,高效使用管理资源。

只有使用“移动IP”时才需要HA。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单元,HA用来完成对移动IP和移动IP用户的移动性管理功能。HA通过移动终端登记来定位移动用户,同时把分组数据转发到用户当前所登记的FA(位于PDSN内)。HA同时支持动态的IP地址分配和反向隧道。HA具有冗余备份功能,可由一个HA替代另一个HA。这样,新的HA可以用原有IP地址和转换地址维护关联表,保证移动关联表处于同步状态。此外,这种方式还能保证解决方案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近一段时间以来,联通开始大举推广CDMA1X网络,并明确宣称将把重心放在无线互联的移动数据业务上。而目前,无线局域网成熟的标准可达到11Mb/s的速率,新的标准最高达54Mb/s的速率,这对移动用户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早在2003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上,海南联通在当地建了3个CDMA1X的基站,并向前来采访年会的记者分发了近300张的无线上网卡,CDMA1X+WLAN方案的数据业务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按照设想,海南联通甚至要为沿海渔民以及钻井平台上的工作人员提供包括天气预报等在内的移动数据服务。

WLAN这种早已被电信网通普遍采纳的无线接入技术,一经与CDMA1X融合,就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一般说来,虽然WLAN可以提供高速的数据业务,但WLAN却缺少对用户进行鉴权与计费的成熟机制,而且无线局域网的覆盖范围较小,一般都在热点地区,用户使用时受到地点的限制。而CDMA1X网络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与实验,不仅有成熟鉴权与计费机制,并且具有覆盖广的特点。

CDMA1X网络可以利用WLAN高速数据传输的特点以弥补自己数据传输速率受限的不足,而无线局域网不仅充分利用了CDMA1X网络完善的鉴权与计费机制,而且可结合CDMA1X网络覆盖广的特点,进行多接入切换功能。这样就可实现WLAN用户与CDMA1X用户统一的管理。

为了获得无线局域网提供的数据业务,终端必须处于无线局域网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即首先要连接到AP。当终端发起数据业务的呼叫时,先在APGW和PDSN之间建立RP连接,然后到PDSN进行分组网络的注册,才可进行数据业务,其具体连接过程如下:

(1)终端在WLAN网络系统中检测WLAN的信号,并连接到AP。

(2)当终端有数据业务的需求时,发起连接请求,在AP/APGW收到连接消息后,APGW向PDSN发送Au注册请求消息。若注册请求消息有效,则PDSN通过返回带接收指示的Au注册应答消息接收该连接,PDSN和APGW均产生关于A10连接的绑定记录。

(3)终端和PDSN建立PPP的连接,在建立PPP连接的过程中,如果是SimpleIP用户,PDSN会分配给终端一个IP地址(对MobileIp用户,还需进行MIP的注册)。

(4)PPP连接建立成功,终端可以通过GRE帧在A10连接上发送或接收数据。

(5)在Au注册生存期超过前,APGW发送Au注册请求消息以更新A10连接的注册。Au注册请求消息也用于向PDSN传送与计费相关的信息以及其他信息,这些信息在系统定义的触发点上传送。

(6)对于有效的注册请求,PDSN返回带接受指示和生存期值的A11注册应答消息。PDSN和APGW均更新A10连接的绑定记录。PDSN在返回注册应答消息之前保存与计费相关的信息(如果收到的话)用于进一步处理。

(7)如果用户或PDSN终止数据业务,则PDSN将终止和用户PPP连接,并拆除与APGW的RP连接。

WLAN网络,其中无线接入点(AccessPoint,AP)是无线终端接入固定电信网的连接设备,为用户提供无线接入功能,可提供话音和数据的接入服务。AP完成简单的对无线用户的管理和对无线信道的动态分配,并完成802.11与802.3协议的转换,经过AP转换后的数据包是以太网包。

接入点网关(AccessPointGateway,APGW)是将AP转换出的以太网数据包封装成IP包,并发送到PDSN的设备。一般PDSN设备放置的位置与无线网络侧设备AP、APGW离得比较远,要实现PDSN接入网关的作用经常需要将AP转换的二层数据包穿越三层网络以到达PDSN。因此,APGW功能实体就是为了完成此功能的转换设备。

参考文献

[1]TeroOjanpera.宽带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2]杨大成.CDMA2000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3]杨大成.CDMA20001x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cdma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创新扩散 采用行为 CDMA用户 营销

中国联通自2002年1月8日正式开通CDMA移动通信网――联通新时空起,就面临着发展CDMA用户的任务;当时,CDMA手机作为一种展新的通讯终端呈现在国人面前,产品创新扩散的轨迹体现了其用户的发展过程。

国内的学者将创新扩散定义为:创新技术、产品通过一种或几种渠道在社会系统的各成员或组织之间随时间传播并推广应用的过程。创新扩散过程是微观上各个个体采用创新的过程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展现。因此,本文从创新扩散的个体采用行为分析、联通采用的营销战术入手,来研究中国联通 CDMA用户的发展,并为其今后进一步开拓CDMA用户提出建议。

用户采用创新产品的行为分析

行为的动力分析

这里用户采用创新产品行为,是指在CDMA手机的扩散中,潜在用户从获知创新信息,经过反复评价、分析和判断,到决策采用与否,直至最后实施的行为或过程。

对于CDMA的潜在用户而言,因CDMA技术的“比较优势”,使技术创新早期采用者获得超额利益或使用效益,是后继采用者的推动力;而联通为了发展CDMA用户,采取的市场策略,以及用户对自己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是后继采用者的牵动力。推动力和牵动力共同作用,构成了采用创新技术、创新产品的动力。

创新的“比较优势”,表现在能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或使现有需求在更好更高的程度上得到满足,或制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效率或由于低消耗带来社会资源的大幅度节约等等。这都会为先期采用者带来超额利润,使其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

用户采用创新产品的过程分析

采用创新的行为是由一系列相关的活动衔接而成的过程,概括而言包括获取创新信息、判断对创新的需要、采用决策等主要步骤。

获取创新信息,包括创新成果信息和其它的采用效果信息两大类。创新成果信息,是指与该项创新有关的新颖性、主要用途、性能特征和供应者等方面的情况。潜在采用者对创新成果信息获知有两种,一种是“主动搜索型”,另一种是“被动感知型”。

判断对创新的需要,就是识别创新采用的重要性及程度,分析采用创新的推动力和牵引力。

采用决策。根据扩散理论中采用行为的“刺激――反应”学说,当采用者对创新的预期采用效果感到满意,同时不确定性和代价又足够低,潜在采用者就会决策立即采用该创新;否则继续观察,等待时机。

中国联通发展CDMA用户分析

营销战术分析

在CDMA进入市场初期,联通主打CDMA的五大优势:健康绿色低辐射、语音清晰、掉线率低、保密性、手机小巧玲珑。联通采取了立足中高端用户的市场战略,即大力开拓每月通话费在200元以上的用户。在资费方面,联通采取了与中国移动完全相似的资费;在促销方面,联通主要是降低客户转网成本,以吸引原中国移动的高端客户。此举,确实吸引了一批高端客户;但是终究由于CDMA手机价格比较昂贵,给其进一步拓展用户带来极大的阻力,并大大限制了CDMA手机的扩散。到2002年6月10日,联通CDMA用户仅达到100万人。

CDMA网络的发展前景取决于用户数量的多少,而用户的多少主要依赖于CDMA手机的扩散速度。为了彻底改观用户发展过于缓慢的状况,联通适时分析了用户采用行为,调整了自己的营销战术,一时间各地形形的CDMA手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上海为例,2002年上海联通先是推出“零机价享受CDMA”。随后在5月中旬抛出“买CDMA手机送千元话费”优惠促销计划。2002年11月,上海最大的CDMA手机经销商上海永乐――上海联通发展CDMA的主要合作伙伴宣布,将把诺基亚首款CDMA手机2280的上市价格定在388元。到了12月,重庆联通更是推出了199元超低价的CDMA手机上市。

中国联通为了在2003年7月份推出面向低端市场的预付费业务“如意133”,于2003年6月,斥资7亿元,分别下单向中兴通讯和海信定购了50万部CDMA手机。7月份开始的“绿色飓风”行动迅速扩大了CDMA的用户基础,由于大量2000元以内的新业务终端在下半年投放市场,极大改善新业务终端价格偏高的现状,使得CDMA用户数迅速增长到了1500万。紧随其后,2003年10月中国联通在其“联通无限炫风暴”的推广活动中,集中采购了100万台彩屏手机,有效降低了手机市场价格,再次推进了CDMA手机扩散速度,为其发展用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展CDMA用户的采用行为分析

联通在其发展CDMA用户中,所采取市场营销策略从根本上而言是针对个体采用行为的。最初的目标市场是高端用户,采取的市场推广策略是突出其“比较优势”;在该策略推进一段时间后,根据实际的执行效果,重新根据采用用户的行为分析结果,看到欲拥有大规模的客户群,就不能放弃低端群体,并适时推出各种适合低端用户的营销战术。这种适时调整的营销战术在市场的实际检验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根据联通10周年网站上公布的有关CDMA用户发展的资料,在2002年6月用户数为125.2万人、12月用户数为716.4万人,而到了2003年6月为1126万人;又经过半年时间,2004年12月达到1906万人。在CDMA平均每月能够发展100万左右的用户,正是其举行“预付话费,送CDMA手机”活动和“绿色飓风”行动、以及“联通无限炫风暴”的期间。

在联通的不懈努力下,CDMA技术的“比较优势”已经逐步为广大的消费者所认识。这种由优势所形成的发展使用者的推动力的作用,逐渐通过资费、终端价格对采用者的牵动力所集中呈现,这点在联通的市场目标由高端到低端的转变中,得到了验证。在高端客户群体中,他们所着重考虑的是“比较优势”;而对于中低端群体而言,“比较优势”固然重要,但性价比对他们来讲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他们在等待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采用CDMA手机、享受CDMA网络所带来的便利。同样,在获取创新信息方面,高端客户群体属于“主动搜索型”,他们很关心其新颖性、主要用途、性能特征等等,会主动的去收集新技术方面的信息,对采用成本不是很在意,并勇于尝试;而中低端群体,是在中国联通强烈的广告攻势、大力度的营销策略下,对此产生兴趣,并最终成为其用户的。

联通发展CDMA用户的建议

根据用户采用行为分析及基于该分析对联通营销策略实施效果的探讨,对中国联通今后发展CDMA用户提出以下建议:继续宣传其“比较优势”,让现在用户和潜在用户都了解其独特的优点;充分发挥其作为扩散的推动力的作用。针对用户采用创新产品的过程,有效地传播创新信息,并在划分用户类型(如高端、中端、低端)的基础上,有步骤的按时间轴扩散新产品,开拓新用户。最大限度的影响潜在采用者的采用决策,特别是针对中低端用户,应用“刺激――反应”原理,让他们以较低的代价得到自己满意的产品。

参考文献:

1.刘秀新.更替性技术创新扩散模型参数研究.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12

cdma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 CDMA POS 无线支付

1 基于CDMA网络的无线POS支付技术的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商家在享受因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而扩大的市场份额的同时,也为因采用现金交易方式存在的假币、短款、清点工作量大等不利因素而烦恼。银行卡业务的兴起,相应地解决了这类问题,POS系统正在成为信息时代资金流动和货币支付的一种主要手段,然而根据统计,国内各家银行所发放的各类银行卡,有近三分之一处于睡眠状态。究其原因,银行卡是否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本上取决于银行卡的使用环境,这当中,POS的投放量和通信线路的顺畅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在宾馆、大型商场和超市购物等各消费领域受到场地和有线通信线路的限制,从而使得有线POS的应用受到制约。

目前,无线通信作为一种方便高效的通信方式已经被许多行业所采用,无线技术已开始广泛应用于银行电子支付业,任何无法依赖或根本没有有线网络的业务都可采用无线支付技术,比如上门收取公用事业费、出租车付费、交警值勤罚款、烟草和啤酒配送、手机充值以及移动管理等等,适用的场合有配送中心、客运票务中心、税收部门、速递公司、移动售货厅、餐厅、外卖及电子商务交易等场所。

无线POS以工业标准设计,适合各种恶劣环境、安装简单、无需通讯线缆,却能以比电话拨号网络快的速度接通银行、电信、税务的数据业务系统,自动完成银行卡的各项业务,整个交易在几秒钟内完成,并提供交易查询、打单等业务功能。无线POS的应用实施降低了交易产生的通讯费,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和交易的速度,极大地方便了持卡人,改善了持卡环境,有力地推动了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同时,它能够使银行在激烈的银行卡业务竞争中,凭借技术优势,占得先机,最终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无线POS作为一种快速处理金融交易的终端设备,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国际化卡受理环境的需求已经迎来了自身发展的腾飞时期。

2 基于CDMA网络的无线POS支付技术的发展

无线POS支付技术的类型主要有:无线局域网接入,GSM短消息接入,GSM无线拨号接入,GPRS无线接入,CDMA无线接入等。

无线局域网接入还不能完全脱离有线网络,它只是有线网络的补充,而不是替换。由于所用网络产品昂贵,增加了组网的成本,同时由于功率受限,覆盖范围较小,移动性较差,容易受到干扰。GSM短消息接入受短信固有特点的限制,其数据量比较小,最多140字节,POS业务或者需要两次传送交易数据或者需要压缩卡号等交易包内的信息。同时短消息的传送在有些地方仍然不可避免有传送延迟、丢失数据包,而导致交易重发、冲正等现象,实时性相对较差。GSM无线拨号接入存在MODEM握手连接时间长,需要增加异步MODEM池等缺点。GPRS无线接入也存在实际应用中速率比理论值要低,转接时延等缺点。

2.1 CDMA无线接入

CDMA是码分多址的英文缩写(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被称为第2.5代移动通信技术,它是在数字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它是根据美国标准(IS-95)而设计的频率在900~1800MHz范围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与使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的竞争对手(如GSM)不同, CDMA并不给每一个通话者分配一个确定的频率,而是让每一个频道使用所能提供的全部频谱,CDMA对每一组通话用伪随机数字序列进行编码。

CDMA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扩频技术,即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再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去。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与接收的带宽信号作相关处理,把宽带信号换成原信息数据的窄带信号即解扩,以实现信息通信。

CDMA无线数据传输具有设备成本低、数据传输安全可靠、使用灵活方便等特点,非常适合POS机上的应用。目前,中国联通的CDMA商用业务可以实现数据终端的高速远程接入,可提供广域的无线IP连接,适用于行业和企业级用户开展无线数据应用,为分散的远程接入点提供高性能的无线接入。

如图1所示,银行和联通之间通过DDN专线相连,联通公司为与银行连接的DDN专线分配一个IP地址,并配置相应的路由信息。CDMA网络和银行内部网络之间通过防火墙进行隔离。在CDMA无线POS上设置了无线支付前置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后,当CDMA无线POS开机时,POS检测CDMA信号,信号从基站发送到CDMA节点,CDMA节点与网关支持节点进行通信,并将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到RADIUS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一旦通过认证,RADIUS服务器动态分配IP地址给POS,POS就可以通过TCP/IP协议与银行主机进行通信和交易。

2.2 CDMA无线接入的安全控制

采用CDMA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必须有效阻止黑客入侵、防止信息安全事故。进行身份认证、身份鉴别以及交易数据的加密解密等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

2.2.1 网络安全。CDMA无线网络以空气为介质,并且CDMA系统采用编码技术,其编码有4.4亿种数字排列,每一个SIM卡的编码还随时变化,这使得盗码只能成为理论上的可能。

2.2.2 防火墙。它用于保护可信网络免受非可信网络的威胁,同时仍允许双方通信。除了安全作用,防火墙还支持VPN(虚拟专用网),因此从CDMA网络进来的数据经过网关后加入一道防火墙,可以防止黑客的攻击,在CDMA网络中,防火墙可将所有不属于CDMA用户发起连接的数据包排除在外。

2.2.3 RADIUS服务器。RADIUS是远程拨入用户认证服务的简写。当无线POS接入CDMA网络后,用户信息认证和IP地址控制等都由RADIUS服务器完成。

2.2.4 终端安全。每个CDMA无线POS终端中都装有CDMA SIM卡,利用SIM卡的唯一性,划定用户可接入某系统的范围,可以有效避免非法入侵。

2.2.5 数据安全。CDMA无线POS交易数据包在应用层进行了数据加密保护和MAC鉴别以及完整性控制,对敏感数据如用户帐号、密码等都采用了国际标准加密算法DES进行加密保护。

3 CDMA技术在无线POS开发中的优势

3.1 更加灵活地配置POS设备,扩大刷卡服务范围。CDMA无线接入安装简单,摆脱有线通信网的制约,避免了电话线被盗用。由于CDMA覆盖范围广,采用无线接入POS机在手机可以使用的地方都可应用,可方便地布置于各种场合。

3.2 系统传输容量满足要求。CDMA技术特别适合于POS系统这种需要传输大量突发性数据的场合。

3.3 系统性能稳定。CDMA模块和有线通讯模块采用组件组合设计方案,克服了嵌入式设计方案的弊端,在银行业务系统和运营商业务系统都不需要做大量调整的情况下,不仅设备系统性能稳定可靠,运营商后台业务和银行中间业务系统均保持了较高的运行效率。

3.4 交易按量计费。无线POS与网络是时刻保持连接的,因为只有产生通信流量时才计费,只要没有发生联机交易,也就是说没有发生数据传输,就不会收取费用。

3.5 具有竞争力的性能价格比。由于CDMA业务按数据流量收费,基于CDMA的POS机数据传输费用十分低廉,运营费用较有线通信POS系统低廉,目前每一笔的金融交易报文都比较小(100到500个字节),所以即使每个月3000笔的交易也就在15元以内的网络费用,平均每笔交易不足1分钱。

3.6 “永远在线”。CDMA无线POS只要激活应用,将一直保持在线,类似于无线专线网络服务。因为不在实际发送和接收数据包的用户仅需要占据很小一部分网络资源,这样对一个需要进行数据传输的移动用户来说,网络资源就有了相当大的利用空间,呼叫建立的时间大为缩短,几乎可以做到“永远在线”。

3.7 信息高速传输。理论上使用相同频率资源的情况下,CDMA移动网比模拟网容量大20倍,实际使用中比模拟网大10倍,比GSM要大4~5倍。目前,CDMA实际数据传输速率在80kbps左右,将来可达到153.6kbps,而一般每次刷卡业务的数据传输量在几k~10kbps之间,交易在几秒钟内就可以完成。

3.8 提高接通率,缩短交易时间。POS机终端接入CDMA网络后,就处于一种随时在线状态,交易非常方便,速度较快,保证了交易的时间和交易的质量,可很好地解决重拨率高的问题。

3.9 减少网络建设成本。采用CDMA无线接入技术,由于不需要铺设有线线路,可缩短建设周期。

参考文献

[1] 吕捷.GPRS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5-30.

cdma技术论文篇4

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 研究 现状, 分析 和比较了分别以日本、美国和欧洲为主提出的w-cdma、cdmaone和td-cdma系统的技术特点,最后探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 发展 趋势。

关键词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码分多址 imt-2000

1 引言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指能够满足国际电联提出的imt-2000/fplmts系统要求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国际电联于1995年提出了imt-2000/fplmts的评估标准,对未来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较详细的要求。

imt- 2000系统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球范围设计的高度兼容性;

mt- 2000中的业务与固定 网络 的业务兼容;

质量;

机体积很小,具有全球漫游能力;

用的频谱为

885 mhz~2025 mhz,2110 mhz~2200 mhz(共230 mhz)

1980 mhz~2010 mhz,2170 mhz~2200 mhz(限于卫星使用)

动终端可以连接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用也可固定使用;

线接口的类型应尽可能得少,而且具有高度的兼容性。

从而可以看出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要具有很好的网络兼容性,用户终端可在全球范围内几个不同的系统间实现漫游,不仅要为移动用户提供话音及低速数据业务,而且要提供广泛的多媒体业务,这就对无线接口提出了较高的要求。WWw.133229.Comitu已对imt-2000的测试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给出了表征 imt-2000系统的最低限度的参数,包括:支持的数据率范围,误码率要求,单向的时延要求,激活因子和业务量模型。

根据itu的要求, 目前 各大电信公司联盟均已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主要以日本docomo公司为首提出的w-cdma;美国lucent、motorola等公司提出的cdmaone;欧洲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公司提出的td-cdma。总体来说,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cdma技术已达成共识,但各自实现方案还有较大差别,下面分别介绍并比较。

2 三种方案的特点

(1) w-cdma系统

由于欧洲的gsm系统已经在数字移动通信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美国的窄带cdma系统(is-95)也正在迅速赶上来,而日本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pdc仅限于国内使用,无法推广到其它国家,所以日本很早就开始从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工作,分别提出了基于tdma(时分多址)和基于cdma(码分多址)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希望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尤其以docomo公司(ntt)的w-cdma系统最有竞争力,目前docomo公司正在同爱立信、motorola、lucent,以及其它厂家合作,努力完善系统,争取在 1998年完成样机,1999年进行商业试验。

w- cdma系统无线接口的基本参数为

扩频方式:可变扩频比(4~256)的直接扩频;

载波扩频速率:4.096 mchip/s;

每载波带宽:5 mhz(可扩展为10 mhz/20 mhz);

载波速率:16 kbit/s~256 kbit/s

帧长度:10 ms;

时隙长度(功率控制组):0.625 ms;

调制方式:qpsk

功率控制:开环+自适应闭环方式(功控速率1.6 kbit/s)

w- cdma系统中采用导频符号相干rake接收机技术,解决了反向信道的容量限制 问题 ,每个无线帧长度为10 ms,分成16个时隙(time slot),每个时隙长度为0.625 ms,在每个时隙的前部插入全“1”或全“0”的导频符号进行信道参数估计,这种 方法 在其它系统的调制中也有采用的,但w-cdma系统将从导频符号得到的衰落信道的振幅和相位信息,作为rake接收机最大比值合并的加权系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与is- 95不同,w-cdma系统不采用gps精确定时方式,不同基站间不采用精确定时,优点是摆脱了美国gps系统的控制,可采用较为自由的信道管理方式。缺点是需要快速实现小区搜索。

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可以增加系统容量,而干扰消除技术可以减少高速率用户对系统造成的干扰。虽然这两种技术在实际 应用 中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但日本正努力在w-cdma系统中采用这两项技术。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已经有很多文章论述过,这里不再介绍。干扰消除技术实际上是多用户检测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采用2~3级干扰消除器,容量可增加30%。

另外,w- cdma系统采用了精确的功率控制,即采用基于sir(信噪比)的开环+闭环的功率控制方式,在业务信道帧中插入功率控制比特,插入速率1.6 kbit/s,比is-95的功控速率增加一倍,可以跟踪一般的快衰落过程。

(2) cdmaone系统

cdmaone是lucent、 motorola、nortel、qualcomm和三星联合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是从is-95和is-41的标准发展而来,因此它与amps、damps和is-95均有较好的兼容性。同时,又由于它采用了一些新技术,使其能完全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imt-2000/fplmts的要求,其无线接口参数如下:

载波带宽:5 mhz(可扩展为10/20 mhz)

扩频方式:采取直接扩频或多载波扩频;

扩频速率:3.6864 mchip/s;

扩频码长度:可根据无线环境和数据速率而变化;

帧长度:20 ms;

时隙长度(功率控制组):1.25 ms;

调制方式:下行qpsk,上行bpsk;

功率控制:开环+闭环方式(功控速率800 bit/s)。

cdmaone扇区内采用连续导频信道广播,能提供独立于传输速率的功控、定时和相位纠正,能以较小的复杂度提供基站的快速捕获和邻近基站的快速搜索。与is-95相同的短码结构加上walsh函数使信道之间正交,高速(800 bit/s)前向链路功控使前向链路平均发射功率最小化。

调制方式采取多载波方式和直扩方式。这两种方式有相同的信息传送率和实现复杂度。多载波cdma链路在5 mhz带宽内有3个1.25 mhz cdma载波,10 mhz带宽则有10个1.25 mhz载波。多载波cdma前向链路信号与is-95前向链路信号正交,编码后的信息符号同时在多个cdma载波上传送,由此带来的频域分集等效于将信号扩展到整个带宽。导频信号在is-95与多载波业务信道重叠时可以共享,在相同的频段允许前向链路容量在is-95和宽带用户之间动态共享,继续支持低成本/低功耗的is-95手机用于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

直接扩频链路扩频速率为3.6864 mchip/s,采用256位的walsh码。walsh码的长度可根据无线环境和数据速率而变化,在信道速率为9.6 kbit/s或者14.4 kbit/s时采用256位walsh码;快速移动的用户可限制walsh码长大于等于16位;用户在无线信道情况较好时,可采用 4位的walsh码以实现最高的数据速率。

(3) td-cdma

umts是etsi针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提出的解决方案, 目前 又分为 2个子方案即由德国的kaiserslautern大学、西门子公司、阿尔卡特公司提出并得到gsm 网络 运营者支持的td-cdma系统和由ntt docomo、爱立信公司、诺基亚公司提出的w-cdma系统。

td- cdma可以单独运营以满足etsi/umts和itu/imt- 2000的要求也可双模工作向后兼容gsm900和dcs1800,使第二代gsm900、dcs1800系统可以平滑过渡至imt-2000,从而可以利用现有的gsm网络设备,节约了投资,其无线接口参数如下:

每载波带宽:1.6 mhz;

每载波时隙数:8 slot;

帧长度:4.615 ms;

时隙长度:577 μs;

单位时隙信道数:8个;

单位时隙传信率:8/16 kbit/s;

特征码扩频码长度:16 bit;

单位载波信道数:64个。

从td- cdma的接入方式可以看出其兼有tdma和cdma的特点,是以 tdma为基本框架在每个时隙传送具有正交特征码的多用户信号,好处是能利用tdma、cdma的优点并克服各自的缺点且与gsm有较好的兼容性。tdma的优势是已经通过了大量用户的试验和有全球最大的用户数;而cdma的优势是可灵活提供可变速率业务和多径分集能力。单位载波信道数的增加所带来的好处是对于同样的小区用户数而言,收发信机个数降低,最多可达8倍,从而可降低基站设备的投资。

td- cdma中的扩频调制不同于ds- cdma,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既可适应于gsm中所采用的qpsk/gmsk方式,又可适应于多载波cdma和脉冲压缩(pulse compression) cdma,从而确保了对gsm系统的兼容性和对新技术的开放性。

由于td- cdma系统接入方式的特殊性,从时域上已大幅度降低了多址干扰,加上小区复用系数为 3,又从空间上隔离了部分多址干扰,仅考虑上述2项就比直扩cdma要优越。另外,由于td-cdma用户数少,每时隙最多为8个信道,共有16个特征码字表示的信道,多用户信号是同步的,从而决定了联合检测(即多用户检测)容易实现,且可进行最大似然检测以达到多用户检测的性能极限,大大降低了多址干扰。而在直扩cdma中(如is-95),由于反向信道异步和用户数多的特点使得多用户检测难以实现。

3 三种方案的性能比较

这三种方案都是根据itu的imt-2000系统框架要求,结合原有的系统及近几年移动通信领域的新技术,能够在2000年左右推出商用的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下面我们从几方面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案。

(1) 利用cdma技术的程度

cdma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小区复用系数为1,利用多径能力,可变扩频增益,多用户检测,软切换,软容量。td-cdma、w-cdma、cdmaone对cdma技术的利用程度各不相同,如表1所示。总的来说,td-cdma较差,这是因为td-cdma系统要与gsm系统兼容,小区复用系数为3,降低了频谱利用率,并且因为扩频带宽只有1.6 mhz,所以并不能充分利用多径,降低了系统效率,并且软切换和软容量能力实现起来很困难,但因为每个时隙内最多只有8个用户,所以采用联合检测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对干扰抵消能力强。

表1 三种方案的比较 w- cdma cdmaone td-cdma 小区复用系数 1 1 3 利用多径能力 好 好 差 软切换 好 好 困难 扩频增益 4~256 4~256 16 多用户检测 困难 困难 容易 软容量 可以实现 可以实现 无法实现 (2) 同步方式,功率控制和支持高速业务能力

目前商用的cdma系统(is-95),采用64位walsh正交扩频码序列,反向信道采取非相干接收方式,成为限制系统容量的主要 问题 ,所以在第三代系统中反向链路普遍采用相干接收方式。w-cdma系统采用内插导频符号辅助相干接收技术,两者具体性能目前还较难比较,涉及到接收机的结构及实际环境限制,但前者在车辆移动速度较快时,会跟踪不上快衰落变化,性能恶化。另外,cdmaone系统需要gps精确定时,小区间要保持同步,对定时系统要求较高;而w-cdma和td-cdma系统则不需要小区间的同步,可适应环境的变化,可在室外、室内、甚至地铁中使用。td-cdma系统继承了gsm900和dcs1800正反向信息同步的特点,从而克服了反向信道限制容量的瓶颈效应,而同步意味着正反向信道均可采用正交码,从而克服了远近效应,降低了对功率控制的要求。

cdmaone系统采用与is-95系统相同的开环加闭环功率控制方式,功控速率为800 bit/s,w-cdma系统采用开环加自适应闭环功控方式,功控速率增加到1600 bit/s,效果有较大提高,可以抵消一般快衰落的 影响 。td-cdma采用了联合检测进一步消除了多用户干扰,使得上行链路用户之间功率相差很大时仍能有效地解调信息即克服了远近效应,带来的好处是为了克服瑞利衰落(快衰落)的快速功率控制不是必须的,而消除对数正态衰落(慢衰落)的慢速功率控制仍有必要,其目的是为了节约功率、延长移动台的电池使用寿命和提高业务质量。由于对抗快衰落的能力较强,td-cdma可以支持高达每小时500 km的移动体的通信,这在 现代 移动通信中是至关重要的。而直扩 cdma对于高速移动通信的支持能力较差。

w-cdma系统在5 mhz带宽中可提供16 kbit/s、32 kbit/s、64 kbit/s、128 kbit/s等多个传输速率。当信息速率超过128 kbit/s时,w-cdma系统可分配多个码分信道给用户进行复用,采用并行传送方式可提供384 kbit/s(128 kbit/s×3),并且可容易地实现室内2 mbit/s的信息传送。cdmaone系统可通过多载波传送或复用码信道,实现较高速率的信息传送。 td-cdma提供综合业务是通过无线电资源的复用,可采用在每个时隙内的多码传输和时隙合并方式,为了达到2 mbit/s的峰值速率需采用16进制的qam调制方式,当移动台的传信率较高时需要较高的发射功率,又因为采用与gsm系统相同的tdma时隙分配方式,所以无法充分利用系统资源,造成浪费。

(3) 与已有系统的兼容性

cdmaone系统将is-95从一个话音、低速数据系统改进为一个无线多媒体系统,使之能提供基本满足imt-2000要求的容量和服务,优化了话音和数据业务,能支持高速率的电路和分组业务,提供平滑地向后兼容性(与 is-95),其网络结构和软件均从is-95系统 发展 而来,n× 1.25 mhz信道带宽与is-95已经使用的频带兼容。td-cdma系统与gsm有相同的帧长度和时隙长度,将gsm或dcs1800的网络作相应扩充,即可实现与td-cdma系统的兼容,在与公网的接口上则向atm过渡,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w-cdma系统,与第二代及在第二代基础上开发的pcs及pcn系统不兼容,需要单独的基站和移动台子系统,需要全面安装系统设备,所以初期投资要大一些。

4 未来的发展趋势

itu为 imt-2000/fplmts系统提出的时间表是:1998年底完成无线传输技术的选择,1999年完成标准的制定,2000年以后开始商用。现在以日本、欧洲和美国电信公司为主的联盟已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决定最终结果的不仅是技术的先进,还有成本、系统的复杂性和市场需求,具体如下:(1) 市场需求。imt-2000商用系统将在2000年左右推出,会在以后十年内逐渐占领市场,所以要 研究 今后几年人们对移动通信业务需求,imt- 2000应能够提供那些业务。(2) 成本和系统复杂性。成本取决于系统本身的投入,及与已有系统设备的兼容性。从初期投入来 分析 ,w-cdma系统采用了一些新技术,要设计全新的基站和移动台,及整个网络结构,所以投入要大一些。(3) 技术先进性。运营商希望以较少的基站覆盖较大的区域,并且提高系统容量。从整体的性能来衡量,w-cdma因为设计比较超前,可提供更多的业务、较大的系统容量而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td-cdma系统因为其本身的缺陷,无法充分发挥cdma技术的优势。

由于目前的移动运营商已在现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因此必然希望将自己目前的系统平滑过渡到第三代系统;另外,欧、日、美电信公司都希望在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方案。因此,国际电联很难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极有可能几种方案共存。

cdma技术论文篇5

如今,联通CDMA全面放号已经一月有余,其市场反应仍然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据透露,中国移动的GPRS网也将于今年世界电信日(5月17日)全面投入商用(目前已经能够看到中国移动关于GPRS网以及GPRS手机的广告)。届时,CDMA的前景将更加险不可测。

回顾中国联通CDMA从审批、建网、试运营、再到全面放号的整个风雨历程,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其实CDMA项目本身并没有什么错,错就错在中国联通的一系列推广策略上,正所谓“定位明确,策略错位”。可以说,是中国联通自己亲手葬送了一个大好的项目,同时也葬送了一个有利的机会——一个赶超中国移动的机会。

一、定位明确

应该说,中国联通CDMA项目的推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不是一时的义气之举。有两点可以佐证:一是据媒体透露,当初中国移动也有意发展CDMA项目,并与中国联通展开过激烈的竞争,只是由于管理层的“不对称管制”思维才使中国联通拿到了这个炙手可热的项目。二是中国联通也曾经花了数千万人民币,请著名的麦肯锡(中国)公司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和充分的论证,得出的结论是CDMA的前景一片光明。

而笔者也一直认为,中国联通的CDMA项目是经得起理论和实践的考验的。

(一)“买方经济”的到来。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从“卖方经济”朝“买方经济”的转变。消费者变得更加成熟,其消费的主体意识日渐增强,消费的选择性也显著增强。

这就使得以前的那种旧的“运营商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消费者就选择什么产品和服务”的“供求” 模式一去不复返,新的“求供” 模式正在变成现实——“消费者需要什么产品和服务,运营商就得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

这种转变是一种革命性的转变,它直接导致了中国联通CDMA项目的推出。正是因为这种转变,中国联通才不得不采取市场细分与差异化的竞争战略,以更好地满足中、高端用户的需求。CDMA正是中国联通进行市场细分,采取差异化竞争战略的选择。

(二)竞争策略的转变。

但是,价格战也是一把“双刃剑”。在运转效率低下的问题没有解决的前提下,价格战使得中国联通的利润率逐年降低——堂堂数千亿的盘子,却只有区区几十亿的利润。这对一个靠“垄断概念”来吸引投资者的上市公司,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正因为如此,中国联通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竞争策略,摆脱“低质廉价”的路线,而走“优质高价”之路。而CDMA项目正好为中国联通竞争策略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三)“80/20”法则的出现

“80/20”法则简而言之是指,80%的用户仅提供了20%的利润,而20%的用户却提供了80%的利润。如今,这种现象也出现在了电信行业。

ARPU,即每个客户每个月的消费水平,是用来衡量一个电信运营商的用户质量的主要指标,目前中国联通的ARPU仅为80多元钱(中国联通董事长杨贤足语),远不及中国移动的水平(中国移动为125元)。这使中国联通利润率逐年降低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而导致中国联通的ARPU水平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即是,中国联通的中、高端用户太少,用户质量太差。由于中、高端用户一般都是早期的手机用户,而那时的中国联通根本就没有什么竞争力,这就导致了绝大部分中、高端用户都聚集在了中国移动的旗下。

而目前电信行业正是那20%的中、高端用户创造了80%的利润,那80%的低端用户却仅创造了20%的利润,尽管他们耗费了大量的电信资源。

因此,“80/20”法则的出现,使得中国联通不得不横下一条心,投资数百亿资金上马CDMA项目,希望藉此机会争夺中国移动的中、高端用户。

(四)GSM之争已经告一段落

但对3G乃至4G的未来,谁也没有把握。这是一个多方面力量博弈的结果,涉及到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甚至是各国政府等力量。

在中国政府和美国高通的鼎力支持下,中国联通选择了CDMA项目。应该说在这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联通的这种选择是无所谓对与错的,关键是看联通自己怎么走(令人非常遗憾的是,联通并没有走好)。

二、策略错位

关于中国联通上马CDMA项目这一战略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并没有什么错,这一点上面已经详加叙述。但是为什么CDMA的市场反应不是很热,笔者认为主要问题出现在中国联通的市场推广上,属于策略失误(或者叫策略错位)。

下面,笔者将简要分析一下导致CDMA市场冷清的几个主要原因。

(一)定位明确,促销错位

中国联通CDMA的定位是中、高端市场,这一点是毫无非议的。但是,在实际的市场推广中,联通的目标似乎并不是中、高端市场,出现了促销错位的现象。

例如,中国联通一直希望借中国踢进世界杯的东风,把CDMA与足球、韩国联系起来,以期迅速打开市场。为此,中国联通为CDMA实施的许多市场推广都是围绕着足球的概念来进行炒作的,如“世界杯期间的热门上场队员——联通CDMA”等。但是,殊不知,中、高端用户的球迷比例远远低于低端用户的球迷比例。如果球迷中有很多中、高端用户的话,那些足球俱乐部也不会把球票的价格定得那么低。

(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由于中国联通的GSM系统并没有因为CDMA的诞生而停网,而在继续提供服务和吸纳用户,这就使得中国联通必须同时运转GSM和CDMA两块牌子。但是,中国联通除了在母公司下面有一个联通新时空公司(主要负责CDMA的网络建设)之外,在具体负责市场推广的各省级分公司里并没有一个独立的CDMA运作部门,各省级分公司几乎都是由同一市场部同时运作两代移动通信模式。

其实,本来对于别的行业或者企业来说,这并不成为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对于中国联通来说,这却是一个大的问题。在CDMA推出之前,在运作GSM之时,中国联通给广大消费者的印象是一个提供“低质廉价”的产品和服务的电信运营商。而CDMA是一个定位于“优质高价”的网络,不但要打技术牌,更要打服务牌。由同一个部门运作两块差异明显的牌子,难免损害CDMA的高品质形象。

(三)技术领先,服务落后

对于中、高端用户来说,是技术更加重要,还是服务更加重要?关于这一点,中国联通选择了前者,而中国移动则选择了后者。为此,中国联通大打技术牌,通过各种手段向广大用户灌输相对于GSM系统来说CDMA的环保性和健康性。而中国移动则大打服务牌。如,在一些机场里建立“全球通休闲吧”,为用户提供各种上网、充电等免费服务。实践证明,中国联通错了,而中国移动对了——中国移动的中、高端用户稳坐在其GSM系统里,纹丝不动。

其实,技术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服务却能够被广大中、高端用户亲身感受到,而恰恰服务也正是他们所需的。再加上由于CDMA本身在技术上也存在着某些不成熟性,学术界对此也褒贬不一,因而单凭技术牌,而忽视了更现实的,也是广大中、高端用户更看重的服务牌,是很难打动理性的中、高端用户的。

(四)自乱阵脚,自贬身价

既然联通CDMA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就要注重培育CDMA的高品质形象。这必然要求公司形象(中国联通)与产品形象(CDMA)的有机统一。因此,在CDMA的推广阶段,中国联通应该形成一个核心的概念,一切以维护高品质的形象为出发点,不管是CDMA,还是中国联通,或者是其它产品,要有“一盘棋”的概念。

遗憾的是,中国联通并没有这么做,或者没有做好,或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仅以其一则“短信互通,友情畅通”的广告为例。其广告语说“5月1日起,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实现短信息全国互通。这一天终于到了,用短信息互相庆贺吧!”这明显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的做法。这则“诉苦”型的广告“明白无误”地告诉了广大用户——中国联通是一个弱势群体。尽管消费者一般都有同情弱者的习惯,但在消费上,他们却只买产品和服务的帐。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弱势群体也等价于低质的产品和服务。

三、战略重塑

(一)宏观分析

1、机会(O)分析

(1)管制政策

由于电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因此中国政府对电信产业一直实行着非常严格的管制政策。移动通信产业也不例外,特别是存在着很严格的进入管制。

(2)国产化情结

为民族经济的健康发展考虑,一直以来,中国政府都具有很强的国产化情结,对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产化也不例外。由于在2G(GSM)的发展上,中国的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起步较晚,致使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都被国外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们所霸占。鉴于上述教训,中国政府力排众议,决心发展CDMA,以扶持中国自己的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

国产化也给中国联通带来了一定的优势:一、国产化的移动通信设备相对来说价格较低,而且树立了CDMA国产化的形象。二、由于是国内厂商,彼此间传递信息将变得更加容易,这将有利于移动通信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三、国内厂商的力量都比较较弱小,相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它们较易控制。

(3)中、高收入阶层形成

(4)中、高端用户的优质性

一般来讲,相对于低端用户,中、高端用户的价格弹性不是很强,他们更加关注价格以外的东西,如售后服务、通话质量等,因而电信运营商可能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也较多。此外,中、高端用户还具有一定的榜样作用,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消费习惯一般处于潮流的尖端,较易被低端用户所效仿。

2、威胁(T)分析

(1)反垄断的呼声

随着反垄断、促竞争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可能逐步取消对电信产业,特别是对移动通信产业的进入管制。这对中国联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可能削弱了一头虎(中国移动),但同时也引来了两条狼(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这必将加剧移动通信产业的竞争程度,从而有可能减少中国联通CDMA的市场份额。

(2)国产化的后果

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产化也可能拖中国联通CDMA项目的后腿,除了在基站等网络建设方面可能对整个CDMA系统的正常运转造成一定的影响之外,最大的影响将来自手机上。由于手机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对中、高端用户来说尤其如此。因此,国产化后的CDMA手机可能因为其没有品牌优势,或者造型不甚完美等原因而不能够吸引日益洋化的中国消费者。此外,国内厂商可能会因为对CDMA系统市场前景的把握不定,而在CDMA制式手机的大规模生产上犹豫不决。

(3)市场规模的制约

(4)中国移动GSM的反扑

中国移动是中国移动通信产业传统的垄断电信运营商,具有非常强大的市场力量,控制了中国移动通信产业高达72%的市场份额。面对中国联通的CDMA,中国移动最近推出的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反扑行动,以GSM对抗CDMA。特别是她最近大打“服务牌”,期望以此保住GSM的市场份额。

(5)中国移动GPRS的出击

据透露,中国移动的GPRS网将于今年世界电信日(5月17日)全面投入商用。目前,消费者已经能够看到中国移动关于GPRS网以及GPRS手机的广告。由于GPRS网相对于CDMA网具有后发优势(消费者一般会“天然”地以为后推出的东西会比先推出的东西更加先进),因此对CDMA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6)中、高端用户的难促销性

中、高端用户一般是比较理性的消费者,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消费经验。此外,他们更在乎追求卓越的服务和高品质的享受,因而其需求较难满足。因此,与低端用户相比,对中、高端用户的促销更难。

(二)微观分析

1、优势(S)分析

(1)产品的技术优势

属于第2.5代的CDMA系统与属于第2代GSM系统相比,在技术上具有一些实实在在的比较优势,如语音通信质量上、数据传输速度上以及抗辐射等方面。特别是曾经使用过GSM系统的高端用户,对GSM系统的劣势有比较深刻的体会。

(2)公司形象的优势

作为新兴的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一直是我国电信产业的“宠儿”。由于其诞生于中国电信独家垄断经营的市场格局之下,被赋予了打破垄断、促进竞争,进而推动我国电信产业更加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历史使命,因而倍受管理层的“恩宠”。在消费者心理也因为树立起了挑战者的形象,深受消费者的厚爱。

(3)定价优势

由于实行“不对称管制”的政策,与中国移动相比,中国联通在资费水平上拥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可以比中国移动的定价低10%)。

2、劣势(W)分析

(1)认识的误区

对于非专业人士,除非亲身感受到,可能并不会认同CDMA系统的在技术上的各种优越性;即使认同,也可能对选择CDMA系统的必要性提出怀疑。

(2)两代系统的冲突

由于中国联通目前拥有GSM和CDMA两代系统,而这两代系统无论是在运行网络的技术上,还是在目标市场的选择上,抑或在产品和服务的策略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如何有机地运转这两代截然不同的系统,使它们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就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三)SWOT分析

SWOT 优势——S 劣势——W

机会——O SO战略 WO战略

威胁——T ST战略 WT战略

cdma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IMT-2000

1引言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指能够满足国际电联提出的IMT-2000/FPLMTS系统要求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国际电联于1995年提出了IMT-2000/FPLMTS的评估标准,对未来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较详细的要求。

IMT-2000系统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球范围设计的高度兼容性;

MT-2000中的业务与固定网络的业务兼容;

质量;

机体积很小,具有全球漫游能力;

用的频谱为

885MHz~2025MHz,2110MHz~2200MHz(共230MHz)

1980MHz~2010MHz,2170MHz~2200MHz(限于卫星使用)

动终端可以连接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用也可固定使用;

线接口的类型应尽可能得少,而且具有高度的兼容性。

从而可以看出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要具有很好的网络兼容性,用户终端可在全球范围内几个不同的系统间实现漫游,不仅要为移动用户提供话音及低速数据业务,而且要提供广泛的多媒体业务,这就对无线接口提出了较高的要求。ITU已对IMT-2000的测试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给出了表征IMT-2000系统的最低限度的参数,包括:支持的数据率范围,误码率要求,单向的时延要求,激活因子和业务量模型。

根据ITU的要求,目前各大电信公司联盟均已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主要以日本DoCoMo公司为首提出的W-CDMA;美国Lucent、Motorola等公司提出的CdmaOne;欧洲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公司提出的TD-CDMA。总体来说,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CDMA技术已达成共识,但各自实现方案还有较大差别,下面分别介绍并比较。

2三种方案的特点

(1)W-CDMA系统

由于欧洲的GSM系统已经在数字移动通信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美国的窄带CDMA系统(IS-95)也正在迅速赶上来,而日本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PDC仅限于国内使用,无法推广到其它国家,所以日本很早就开始从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工作,分别提出了基于TDMA(时分多址)和基于CDMA(码分多址)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希望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尤其以DoCoMo公司(NTT)的W-CDMA系统最有竞争力,目前DoCoMo公司正在同爱立信、Motorola、Lucent,以及其它厂家合作,努力完善系统,争取在1998年完成样机,1999年进行商业试验。

W-CDMA系统无线接口的基本参数为

扩频方式:可变扩频比(4~256)的直接扩频;

载波扩频速率:4.096Mchip/s;

每载波带宽:5MHz(可扩展为10MHz/20MHz);

载波速率:16kbit/s~256kbit/s

帧长度:10ms;

时隙长度(功率控制组):0.625ms;

调制方式:QPSK

功率控制:开环+自适应闭环方式(功控速率1.6kbit/s)

W-CDMA系统中采用导频符号相干RAKE接收机技术,解决了反向信道的容量限制问题,每个无线帧长度为10ms,分成16个时隙(timeslot),每个时隙长度为0.625ms,在每个时隙的前部插入全“1”或全“0”的导频符号进行信道参数估计,这种方法在其它系统的调制中也有采用的,但W-CDMA系统将从导频符号得到的衰落信道的振幅和相位信息,作为RAKE接收机最大比值合并的加权系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与IS-95不同,W-CDMA系统不采用GPS精确定时方式,不同基站间不采用精确定时,优点是摆脱了美国GPS系统的控制,可采用较为自由的信道管理方式。缺点是需要快速实现小区搜索。

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可以增加系统容量,而干扰消除技术可以减少高速率用户对系统造成的干扰。虽然这两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但日本正努力在W-CDMA系统中采用这两项技术。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已经有很多文章论述过,这里不再介绍。干扰消除技术实际上是多用户检测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采用2~3级干扰消除器,容量可增加30%。

另外,W-CDMA系统采用了精确的功率控制,即采用基于SIR(信噪比)的开环+闭环的功率控制方式,在业务信道帧中插入功率控制比特,插入速率1.6kbit/s,比IS-95的功控速率增加一倍,可以跟踪一般的快衰落过程。

(2)CdmaOne系统

CdmaOne是Lucent、Motorola、Nortel、Qualcomm和三星联合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是从IS-95和IS-41的标准发展而来,因此它与AMPS、DAMPS和IS-95均有较好的兼容性。同时,又由于它采用了一些新技术,使其能完全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IMT-2000/FPLMTS的要求,其无线接口参数如下:

载波带宽:5MHz(可扩展为10/20MHz)

扩频方式:采取直接扩频或多载波扩频;

扩频速率:3.6864Mchip/s;

扩频码长度:可根据无线环境和数据速率而变化;

帧长度:20ms;

时隙长度(功率控制组):1.25ms;

调制方式:下行QPSK,上行BPSK;

功率控制:开环+闭环方式(功控速率800bit/s)。

CdmaOne扇区内采用连续导频信道广播,能提供独立于传输速率的功控、定时和相位纠正,能以较小的复杂度提供基站的快速捕获和邻近基站的快速搜索。与IS-95相同的短码结构加上Walsh函数使信道之间正交,高速(800bit/s)前向链路功控使前向链路平均发射功率最小化。

调制方式采取多载波方式和直扩方式。这两种方式有相同的信息传送率和实现复杂度。多载波CDMA链路在5MHz带宽内有3个1.25MHzCDMA载波,10MHz带宽则有10个1.25MHz载波。多载波CDMA前向链路信号与IS-95前向链路信号正交,编码后的信息符号同时在多个CDMA载波上传送,由此带来的频域分集等效于将信号扩展到整个带宽。导频信号在IS-95与多载波业务信道重叠时可以共享,在相同的频段允许前向链路容量在IS-95和宽带用户之间动态共享,继续支持低成本/低功耗的IS-95手机用于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

直接扩频链路扩频速率为3.6864Mchip/s,采用256位的Walsh码。Walsh码的长度可根据无线环境和数据速率而变化,在信道速率为9.6kbit/s或者14.4kbit/s时采用256位Walsh码;快速移动的用户可限制Walsh码长大于等于16位;用户在无线信道情况较好时,可采用4位的Walsh码以实现最高的数据速率。

(3)TD-CDMA

UMTS是ETSI针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提出的解决方案,目前又分为2个子方案即由德国的kaiserslautern大学、西门子公司、阿尔卡特公司提出并得到GSM网络运营者支持的TD-CDMA系统和由NTTDoCoMo、爱立信公司、诺基亚公司提出的W-CDMA系统。

TD-CDMA可以单独运营以满足ETSI/UMTS和ITU/IMT-2000的要求也可双模工作向后兼容GSM900和DCS1800,使第二代GSM900、DCS1800系统可以平滑过渡至IMT-2000,从而可以利用现有的GSM网络设备,节约了投资,其无线接口参数如下:

每载波带宽:1.6MHz;

每载波时隙数:8slot;

帧长度:4.615ms;

时隙长度:577μs;

单位时隙信道数:8个;

单位时隙传信率:8/16kbit/s;

特征码扩频码长度:16bit;

单位载波信道数:64个。

从TD-CDMA的接入方式可以看出其兼有TDMA和CDMA的特点,是以TDMA为基本框架在每个时隙传送具有正交特征码的多用户信号,好处是能利用TDMA、CDMA的优点并克服各自的缺点且与GSM有较好的兼容性。TDMA的优势是已经通过了大量用户的试验和有全球最大的用户数;而CDMA的优势是可灵活提供可变速率业务和多径分集能力。单位载波信道数的增加所带来的好处是对于同样的小区用户数而言,收发信机个数降低,最多可达8倍,从而可降低基站设备的投资。

TD-CDMA中的扩频调制不同于DS-CDMA,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既可适应于GSM中所采用的QPSK/GMSK方式,又可适应于多载波CDMA和脉冲压缩(PulseCompression)CDMA,从而确保了对GSM系统的兼容性和对新技术的开放性。

由于TD-CDMA系统接入方式的特殊性,从时域上已大幅度降低了多址干扰,加上小区复用系数为3,又从空间上隔离了部分多址干扰,仅考虑上述2项就比直扩CDMA要优越。另外,由于TD-CDMA用户数少,每时隙最多为8个信道,共有16个特征码字表示的信道,多用户信号是同步的,从而决定了联合检测(即多用户检测)容易实现,且可进行最大似然检测以达到多用户检测的性能极限,大大降低了多址干扰。而在直扩CDMA中(如IS-95),由于反向信道异步和用户数多的特点使得多用户检测难以实现。

3三种方案的性能比较

这三种方案都是根据ITU的IMT-2000系统框架要求,结合原有的系统及近几年移动通信领域的新技术,能够在2000年左右推出商用的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下面我们从几方面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案。

(1)利用CDMA技术的程度

CDMA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小区复用系数为1,利用多径能力,可变扩频增益,多用户检测,软切换,软容量。TD-CDMA、W-CDMA、CdmaOne对CDMA技术的利用程度各不相同,如表1所示。总的来说,TD-CDMA较差,这是因为TD-CDMA系统要与GSM系统兼容,小区复用系数为3,降低了频谱利用率,并且因为扩频带宽只有1.6MHz,所以并不能充分利用多径,降低了系统效率,并且软切换和软容量能力实现起来很困难,但因为每个时隙内最多只有8个用户,所以采用联合检测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对干扰抵消能力强。

表1三种方案的比较W-CDMACdmaOneTD-CDMA

小区复用系数113

利用多径能力好好差

软切换好好困难

扩频增益4~2564~25616

多用户检测困难困难容易

软容量可以实现可以实现无法实现

(2)同步方式,功率控制和支持高速业务能力

目前商用的CDMA系统(IS-95),采用64位Walsh正交扩频码序列,反向信道采取非相干接收方式,成为限制系统容量的主要问题,所以在第三代系统中反向链路普遍采用相干接收方式。W-CDMA系统采用内插导频符号辅助相干接收技术,两者具体性能目前还较难比较,涉及到接收机的结构及实际环境限制,但前者在车辆移动速度较快时,会跟踪不上快衰落变化,性能恶化。另外,CdmaOne系统需要GPS精确定时,小区间要保持同步,对定时系统要求较高;而W-CDMA和TD-CDMA系统则不需要小区间的同步,可适应环境的变化,可在室外、室内、甚至地铁中使用。TD-CDMA系统继承了GSM900和DCS1800正反向信息同步的特点,从而克服了反向信道限制容量的瓶颈效应,而同步意味着正反向信道均可采用正交码,从而克服了远近效应,降低了对功率控制的要求。

CdmaOne系统采用与IS-95系统相同的开环加闭环功率控制方式,功控速率为800bit/s,W-CDMA系统采用开环加自适应闭环功控方式,功控速率增加到1600bit/s,效果有较大提高,可以抵消一般快衰落的影响。TD-CDMA采用了联合检测进一步消除了多用户干扰,使得上行链路用户之间功率相差很大时仍能有效地解调信息即克服了远近效应,带来的好处是为了克服瑞利衰落(快衰落)的快速功率控制不是必须的,而消除对数正态衰落(慢衰落)的慢速功率控制仍有必要,其目的是为了节约功率、延长移动台的电池使用寿命和提高业务质量。由于对抗快衰落的能力较强,TD-CDMA可以支持高达每小时500km的移动体的通信,这在现代移动通信中是至关重要的。而直扩CDMA对于高速移动通信的支持能力较差。

W-CDMA系统在5MHz带宽中可提供16kbit/s、32kbit/s、64kbit/s、128kbit/s等多个传输速率。当信息速率超过128kbit/s时,W-CDMA系统可分配多个码分信道给用户进行复用,采用并行传送方式可提供384kbit/s(128kbit/s×3),并且可容易地实现室内2Mbit/s的信息传送。CdmaOne系统可通过多载波传送或复用码信道,实现较高速率的信息传送。TD-CDMA提供综合业务是通过无线电资源的复用,可采用在每个时隙内的多码传输和时隙合并方式,为了达到2Mbit/s的峰值速率需采用16进制的QAM调制方式,当移动台的传信率较高时需要较高的发射功率,又因为采用与GSM系统相同的TDMA时隙分配方式,所以无法充分利用系统资源,造成浪费。

(3)与已有系统的兼容性

CdmaOne系统将IS-95从一个话音、低速数据系统改进为一个无线多媒体系统,使之能提供基本满足IMT-2000要求的容量和服务,优化了话音和数据业务,能支持高速率的电路和分组业务,提供平滑地向后兼容性(与IS-95),其网络结构和软件均从IS-95系统发展而来,N×1.25MHz信道带宽与IS-95已经使用的频带兼容。TD-CDMA系统与GSM有相同的帧长度和时隙长度,将GSM或DCS1800的网络作相应扩充,即可实现与TD-CDMA系统的兼容,在与公网的接口上则向ATM过渡,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W-CDMA系统,与第二代及在第二代基础上开发的PCS及PCN系统不兼容,需要单独的基站和移动台子系统,需要全面安装系统设备,所以初期投资要大一些。

4未来的发展趋势

ITU为IMT-2000/FPLMTS系统提出的时间表是:1998年底完成无线传输技术的选择,1999年完成标准的制定,2000年以后开始商用。现在以日本、欧洲和美国电信公司为主的联盟已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决定最终结果的不仅是技术的先进,还有成本、系统的复杂性和市场需求,具体如下:(1)市场需求。IMT-2000商用系统将在2000年左右推出,会在以后十年内逐渐占领市场,所以要研究今后几年人们对移动通信业务需求,IMT-2000应能够提供那些业务。(2)成本和系统复杂性。成本取决于系统本身的投入,及与已有系统设备的兼容性。从初期投入来分析,W-CDMA系统采用了一些新技术,要设计全新的基站和移动台,及整个网络结构,所以投入要大一些。(3)技术先进性。运营商希望以较少的基站覆盖较大的区域,并且提高系统容量。从整体的性能来衡量,W-CDMA因为设计比较超前,可提供更多的业务、较大的系统容量而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TD-CDMA系统因为其本身的缺陷,无法充分发挥CDMA技术的优势。

由于目前的移动运营商已在现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因此必然希望将自己目前的系统平滑过渡到第三代系统;另外,欧、日、美电信公司都希望在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方案。因此,国际电联很难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极有可能几种方案共存。

5结束语

cdma技术论文篇7

LBS产品 定位精度 定位响应时间 定位成功率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CDMA Location Based Service Product

GAN Zhi-hui

In view of inaccurate positioning, long positioning time and low positioning success rate for CDMA network, the optimization of positioning effect of CDMA network positioning products in daily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was researched. Furthermore, the improvement of user experience and developmental strategy of products were discussed.

Location Based Service (LBS) product positioning precision positioning response time positioning success rate

1 引言

移动互联网时代,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服务)的定位服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增长潜力,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LBS已经超越了“导航”的界限,衍生出了很多增值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电信运营商提供定位服务由来已久。随着技术的进步,电信运营商也在不断完善定位服务。CDMA网络以具GPSOne独特定位功能的手机或车载设备为定位终端,面向企事业单位提供以LBS为核心的产品,可广泛应用于位置跟踪、导航服务、公共安全以及基于位置的广告宣传、个性化定位服务等应用中,为用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能力。

优化定位的效果,改善用户的体验,增强定位产品的健壮性,才能拓展CDMA定位产品的市场空间。

2 CDMA定位技术介绍

根据CDMA网络定位精度及定位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精定位和粗定位。精定位利用GPSOne定位技术计算移动终端位置信息;粗定位利用基站(Cell ID)定位技术计算移动终端位置信息。

2.1 精定位技术

CDMA精定位要求终端支持GPSOne功能,GPSOne精定位技术是AGPS、Hybrid与AFLT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在这些定位技术均无法使用的环境中,GPSOne会自动切换到粗定位方式,能够在室内和室外等各种环境下定位,是CDMA网络特有的差异化能力,具有发展差异化产品的优势。

2.2 粗定位(Cell ID)技术

粗定位的实现原理是定位平台根据终端的基站信息在BSA数据库中计算最终位置,并将经纬度信息返回合作方或最终用户。粗定位的精度取决于基站或扇区大小,受BSA准确性的影响较大。

2.3 CDMA定位产品的指标

CDMA根据定位产品的特点和定位精度的不同市场需求,需要制定不同的产品指标。国际上通用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定位精度、定位响应时间和定位成功率,表1定义了一个示例。

(1)定位精度:指在CDMA基站连续覆盖区域内的95%以上概率的定位成功的事件可以达到的定位精度要求。不同场景下精定位精度不同,是根据手机搜索卫星情况和在不同无线覆盖场景下收到的基站信息决定的;粗定位的定位精度跟基站覆盖半径相关。

(2)定位响应时间:指定位平台从收到终端的定位请求到返回给定位结果(经纬度)的平均时延。定位响应时间越短,用户体验效果就越好。

(3)定位成功率:精定位成功率是在平台容量和License可满足许可范围内,并排除各种客户因素后的标称值;粗定位成功率是在平台容量和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事务数/秒)许可范围内,并排除各种人为因素的平均值。

3 CDMA定位产品的优化

CDMA定位产品按照定位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基站定位、GPSOne定位及客户端定位。日常优化涉及到各个环节,从终端、无线网络、定位平台性能、应用平台性能、用户习惯以及产品应用的每个环节,都可能造成重要的瓶颈。产品的应用效果通常要根据市场需要,按照互联网思维不断进行微迭代、微更新,以适应客户的使用行为,本文限于篇幅,不作进一步的探讨。

本文将重点探讨各种环境、算法等因素对定位产品的精度、响应时间和定位成功率的影响及优化。

3.1 产品定位精度的优化

CDMA定位产品的精度和终端所处的GPS信号及CDMA无线信号有密切关系。GPS卫星信号受制于大气层折射等天气因素,但相对稳定;CDMA无线信号则受制于无线多径传播、非视距传播及AFLT算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相对不稳定。下面重点讨论CDMA无线信号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粗定位的实际位置取决于基站扇区中心经纬度,离扇区中心越远,误差就越大。如果偏差较大,有可能是提供给定位能力平台的基站数据有问题,或者参与定位的基站扇区半径较大引起。当用户使用定位产品时,当前的位置会出现漂移到其它地方的情况,可分为小范围漂移和严重漂移,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位置漂移的分类

小范围漂移 应用侧使用了精定位失败转粗定位

方式,两个定位点会出现漂移

定位平台由于无线环境变化,根据手机提供

的数据源进行计算而产生的定位误差引起

由于周边小区同时覆盖,手机在不同的定位时

间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导频(小区)导致漂移

定位平台使用位置信息随机偏转

算法,导致同一地点上的漂移

严重漂移(不同

城市、不同省份) 基本由于周边某个小区的基站

经纬度数据提供不准引起

位置漂移是定位产品的大忌。但CDMA网设计的最初目的是完成语音通信功能,在设计和规划初期重点考虑的是容量及覆盖,并没有过多考虑后续才出现的定位等增值服务的支持,因此后续优化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解决位置漂移,提高CDMA基站数据的准确度是根本,区域内基站建设分布的密度和计算原理也是决定定位精度的关键因素。下面结合实际工作的经验,说明定位产品日常维护与优化时应重点关注以下环节:

(1)减少小区的导频污染。定期核查基站经纬度、天线张角、天线方位角、覆盖半径等原始信息。

(2)从建设阶段就要确保基站的经纬度唯一且100%准确。

(3)核查基站的PN码资源,确保相邻区域的基站PN码唯一。相邻区域的基站PN码设置成同一值,会导致网络进行AFLT定位计算时无法区分基站。

(4)核查BBU(Building Base band Unit,基带处理单元)、RRU(Radio Remote Unit,射频拉远模块)数据信息,测量BBU、RRU实际位置经纬度,通过系统修正数据信息,减少误差。

(5)核查所有光纤直放站或射频拉远站信息,以实际位置为准,测量记录直放站、射频拉远站的经纬度信息。

(6)当某些场合需要使用移动通信车时,需保证移动通信车位置相对固定,确定当前移动通信车的经纬度,并及时加入基站数据库或删除之。

(7)优化室内分布系统、Wi-Fi和微基站与宏基站的衔接,准确定位用户在室内的位置。

(8)定期更新BSA全网数据。做好BSA数据库的维护至关重要,定位引擎PDE(Position Determining Entity,定位实体)中的BSA基站数据库存在数据错误、缺失、冗余,定位平台无法从中查找到定位计算必须的基站数据,会导致定位漂移甚至失败。

3.2 定位响应时间的优化

(1)不同环境下的定位响应时间

CDMA产品的定位响应时间与终端所处的位置在深度室内、浅度区域(半遮挡区域)和峡谷等地形地理位置有直接关系。下面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的经验,说明定位产品日常维护与优化时应重点关注的环节如表3所示。

当AGPS定位方式处于半开阔环境(终端收到4颗以下GPS卫星的信号)时,系统会自动切换到混合定位或AFLT。若在不同场景下出现来回切换,则会造成GPSOne精定位的响应时间延误。

当系统切换到AFLT时,由于AFLT技术在基站密集地区很有优势,且在无卫星信号,能同时收到4个以上可用的PN信号的区域时比较有优势,但在使用直放站的区域无法工作,容易造成定位响应时间的延误。

当系统切换到MixedCellSector多扇区定位时,若处于无卫星信号且可用的PN数小于4的室内定位,或系统切换到CellSector单扇区定位时处于无卫星信号,且只有1个可用的PN室内定位,容易造成定位响应时间的延误。

在日常产品维护时,运营人员必须非常清楚产品的规格和适用范围。

(2)手机“伪关机”

粗定位平台发出的定位信令,对于手机终端认为是业务激活,手机收到信令后,会将内部的周期性登记定时清零。而对于MSC,则认为是定位业务信令,没有把定时器清零。若定位周期比手机终端的位置登记周期小,则会导致手机发起定位业务注册后,将内部的周期性登记定时清零,不再发周期性注册信令到网络,导致用户被去活,出现提示“伪关机”现象。

“伪关机”现象非常隐蔽,是定位产品优化的难点。日常优化时,需要详细检查MSC的设置,做好与定位终端位置登记周期的适配。

(3)定位超时

定位超时主要发生在粗定位业务快速增长、平台超负荷运行的环境下。解决办法是优化粗定位平台定位算法,对于单基站覆盖范围很大的定位引入TA(时间差)方式,尽量减少误差,同时对平台进行扩容或迁移部分业务,减少TPS。

3.3 定位成功率的优化

影响精定位成功率的因素主要有终端是否支持GPSOne、各种人为因素(终端内上网方式和隐私设置错误,用户在使用终端时是否关机、停机、通话中、上网中等)以及平台侧精定位的License数量不足且没有设置自动切换定位模式等;影响粗定位成功率的因素主要有平台容量不足导致定位响应时间过长、平台TPS能力不够、定位业务平台的地图信息没有及时更新等。在日常产品维护时,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优化和管理措施。

4 CDMA定位产品发展策略

近年来,国内外互联网巨头及专业公司(如谷歌、百度、高德等)通过GPS、Wi-Fi定位等混合定位技术,提供了开放、性能优秀的地图及互联网定位能力,凭借强大的产业整合与整体服务提供能力,聚合了大批合作伙伴和应用,主要服务于公众用户及小微企业。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在公众应用场景中采用的技术、定位体验要优于运营商,但是公众应用和政企行业应用的使用场景、所需的技术、能力提供都有较大差异,CDMA网利用GPSOne定位技术,优化后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可拓展性,在政企应用中比较有优势,对发展行业应用类定位产品较为有利。互联网定位能力无法完全替代,近几年仍将是全球CDMA运营商主要的LBS收入来源。

当前,国内外发展CDMA定位产品的应用类型主要集中在市政应用、企业人员管理、信息查询和信息等方面。具体如表4所示。

5 结束语

电信运营商的定位系统还需要与Wi-Fi定位、IP定位等多种技术结合,建立基于BSA、IP和AP的大数据系统,并紧密结合4G/LTE网络、基于室内蓝牙、声波、红外等定位技术,同时合理开放能力,吸引有创意、服务多样化的合作,构筑既具差异化又能与互联网公司相比拟的优势产品。目前美国Verizon、韩国SK电讯都在朝这个方向突破。

展望未来,位置服务LBS与O2O的结合将是生活服务的基础。位置服务与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结合才见端倪,以后将会更加紧密和深入。

参考文献:

[1] 童凯翔,田世伟,李广侠. UWB在无线定位技术中的应用综述[A]. 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9 组合导航与导航新方法[C]. 2014.

[2] 张进虎. 基于物联网的蜂窝无线定位技术研究[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2013.

[3] 赵冠男. OFDM通信网络中的无线定位技术的研究[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11.

[4] 黄楠. 移动通信网络下的无线定位技术研究[D]. 海口: 海南大学, 2012.

[5] 张瑞峰,张忠娟,吕辰刚. 基于质心-Taylor的UWB室内定位算法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6): 717-721.

[6] 胡可刚,王树勋,刘立宏. 移动通信中的无线定位技术[J]. 吉林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2005(4): 378-384.

[7] 朴云. 基于移动特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技术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1.

[8] 吴倩倩. 基于AGPS的无线混合定位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11.

[9] 冯开凯. 基于无线定位技术的移动互联网应用[J]. 中国新通信, 2013(10): 44-45.

[10] 朱晓丹. 无线定位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探讨[J]. 广东通信技术, 2013(6): 48-51.

cdma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 3G WCDMA CDMA2000

一、引言

上世纪70年代末,诞生了被称为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双工FDMA模拟调频系统,但由于模拟系统固有的先天缺陷,在90年代初被以TDMA为基础的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所取代,相对FDMA系统有诸多优点,如频谱利用率高,系统容量大、保密性好等。与此同时产生了以CDMA为基础的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相比TDMA系统具有低发射功率、信道容量大、软容量、软切换、采用多种分集技术等优点。

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图像、话音和数据相结合的多媒体和高速率数据业务的业务量大大增加,人们对通信业务多样化的要求也与日俱增,而一代二代系统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这些需求,所以诞生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国际上承认的3G标准有三个:CDMA2000、WCDMA以及TD-SCDMA,这里主要从各个方面做WCDMA和CDMA2000的对比研究。

二、WCDMA和CDMA2000的综合比较

由于WCDMA和CDMA2000这两种技术都是将CDMA技术用于蜂窝系统,许多的思想都是源于CDMA系统,因此WCDMA和CDMA2000有许多相试之处:从双工方式上看,WCDMA和CDMA2000属于FDD模式。WCDMA和CDMA2000都满足IMT-2000提出的技术要求,支持高速多媒体业务、分组数据和IP接入等。但它们在技术实现、规范标准化、网络演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WCDMA和CDMA2000各有优势和缺点。WCDMA技术较成熟,能同广泛使用的GSM系统兼容;相比第二代通信系统能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而且WCDMA能灵活处理不同速率的业务。其缺点是只能共用现有GSM系统的核心网部分,无线侧设备可以共用的很少。

CDMA2000的优势是可以和窄带CDMA的基站设备很好地兼容,能够从窄带CDMA系统平滑升级,只需增加新的信道单元,升级成本较低,核心网和大部分的无线设备都可用。容量也比IS-95A增加了两倍,手机待机时间也增加了两倍。缺点是CDMA2000系统无法和GSM系统兼容。

1.WCDMA 与CDMA2000的物理层技术比较

WCDMA和CDMA2000物理层技术细节上有相似也有差异,由于考虑出发点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技术特点。WCDMA技术规范充分考虑了与第二代GSM移动通信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对GSM核心网的兼容性;CDMA2000的开发策略是对以IS-95标准为蓝本的窄带CDMA的平滑升级。

(1)这两个标准的物理层技术相似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内环均采用快速功率控制。CDMA系统是干扰受限系统,因此为了提高系统容量,应尽可能的降低系统的干扰。功率控制技术可以减少一系列的干扰,这意味着同一小区内可容纳更多的用户数,即小区的容量增加。因此CDMA系统中引入功率控制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②系统都支持开环发射分集,信道编码采用卷积码和Turbo码。

③系统均采用软切换技术。所谓软切换是指移动台需要切换时,先与新的基站连通再与原基站切断联系,而不是先切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与新的基站连通。软切换只能在同一频率的信道间进行,因此模拟系统、TDMA系统不具有这种功能。软切换可以有效地提高切换的可靠性,大大减少切换造成的掉话。

④WCDMA 工作频段:1900~2025MHz频段分配给FDD上行链路使用,2110~2170MHz频段分配给FDD下行链路使用,2110~2170MHz频段分配给TDD双工方式使用。其中WCDMA和CDMA2000利用1900~2025MHz频段(上行),2110~2170MHz(下行)。

(2)两个标准的物理层技术差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扩频码片速率和射频带宽。WCDMA 根据ITU关于5 MHz 信道基本带宽的划分规则,将基本码片速率定为3.84Mcps。WCDMA使用带宽和码片速率是CDMA2000-1X的3倍以上,能提供更大的多路径分集、更高的中继增益和更小的信号开销。CDMA2000分两个方案,即CDMA2000-1X和CDMA2000-3X两个阶段。CDMA2000系统可支持话音、分组数据等业务,并且可实现QoS的协商。室内最高数据速率达2Mbit/s,步行环境384kb/s,车载环境144kb/s。CDMA2000在前向和反向CDMA信道在单载波上采用码片速率1.2288Mcps的直接序列扩频,射频带宽为1.25MHz。

②支持不同的核心网标准。WCDMA要求实现与GSM网络的兼容,所以它把GSMMAP协议作为上层核心网络议;CDMA2000要求兼容窄带CDMA,因此它把ANSI-41作为自己的核心网络协议。

③WCDMA进行功率控制的速度是CDMA2000的2倍,能保证更好的信号质量,并支持多用户。

④为了使支持基于GSM的GPRS业务而部署的所有业务也支持WCDMA业务,为了完善新的数据话音网络,CDMA2000-1x需要添加额外的网元或进行功能升级。

2.WCDMA与CDMA2000网络接口的比较

3G标准的基本目标是能在车载、步行和静止各种不同环境下为多个用户分别提供最高为144kbit/s、384kbit/s和2048kbit/s的无线接入数据速率。为多个用户提供可变的无线接入数率是3G标准的核心要求。CDMA2000可分别用于900MHZ和2GHZ两个频段CDMA2000的码片速率与IS-95相同,两系统可以兼容。WCDMA的码片速率为3.84Mcps,显然WCDMA系统中低速率用户或语音用户的移动台成本会大幅上升,在CDMA2000系统中则不会如此。

WCDMA的接口标准规范、制定严谨、组织严密,而CDMA2000的接口标准严谨性有待加强。IS- 95厂家设备难以互通,给运营商设备选型带来了较大问题;3G许诺的高速无线数据服务必须可以和话音一样实现无缝的漫游,这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信息要漫游、视频通话也要漫游,没有这些基本要素,3G就不能称其为3G。漫游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商业利益。在这方面WCDMA显然更胜一筹,它支持全球漫游,全球移动用户均有唯一标识,而CDMA2000尚不能很好做到这一点。

3.WCDMA和CDMA2000网络演进的比较

(1)WCDMA 的网络演进技术

现有的GSM系统利用单一时隙可提供9.6kbit/s的数据服务。如果复用多个时隙就能升级为HSCSD(高速电路交换数据)方式;此后出现了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首次在核心网中引入了分组交换的方式,可提供144kbit/s的数据速率。接着继续升级采用8PSK调制,这样传输速率可以上升至384kbit/s这就是EDGE;WCDMA的数据传输速率将高达2M/s。

(2)CDMA2000网络演进技术

主要的CDMA2000运营商将来自现在的窄带CDMA运营商。窄带CDMA向CDMA2000过渡的方式为IS-95AIS95BIS-95CIMT2000。IS-95A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4.4kbit/s,为了提供更高的速率,1999年部分厂商开始采用IS-95B标准,理论上支持115.2kbit/s的速率。IS-95C进一步使容量加倍,最后升级为CDMA2000。

窄带CDMA系统向CDMA2000系统的演进分为空中接口、网络接口及核心网络演进等方面。

①目前窄带CDMA系统的空中接口是基于IS295A,其支持的数据速率为14.4kbit/s,由IS295A升级到IS295B,可支持64kbit/s。

②窄带CDMA网络接口的演进主要指窄带CDMA系统A接口的升级和演进。对于窄带CDMA系统,以前其A接口不是规范接口(即不是开放接口),窄带CDMA和GSM的A接口的规范相比较, GSM是先有A接口标准,然后厂家依据标准开发;窄带CDMA是厂家各自开发,然后广泛宣传,最后凭借自身影响修改标准。

③窄带CDMA的核心网在美国经过多年发展后,从IS241A到IS241B到IS241C,我国CDMA试验网和红皮书以IS241C为基础,IS241D规范在1999年底,目前IS241E规范还未正式。

三、WCDMA和CDMA2000在我国的前景

对3G标准的选择不仅要看其技术原理及成熟程度,还要结合本国国情、市场运作状况等因素进行考虑。按目前的进展来看,两种标准最后不能融合成一种,但可以共存。

在我国,GSM MAP网络已形成巨大的规模,欧洲标准的WCDMA在网络上充分考虑到与第二代的GSM的兼容性,在技术上也考虑了与GSM的双模切换兼容,向WCDMA体制的第三代系统演进,从一开始就解决了全网覆盖的问题。而且CDMA2000采用GPS系统,对GPS依赖较大;在小区站点同步方面,CDMA2000基站通过GPS实现同步,将造成室内和城市小区部署的困难,而WCDMA设计可以使用异步基站,运营者独立性强;对于电信设备制造行业,我国在GSM蜂窝移动通信方面发展成熟,而窄带CDMA系统尚未形成规模和产业。

WCDMA采用全新的CDMA多址技术,并且使用新的频段及话音编码技术等。因此GSM网络虽然可采用一些临时的替代方案提供中等速率的数据服务,却不能提供一种相对平滑的路径以过渡到WCDMA。而CDMA2000的设计是以IS-95系统的丰富经验为依据的,因此窄带CDMA向CDMA2000的演进无论从无线还是网络部分都更为平滑。在基站方面只需更新信道板,并将系统软件升级,即可将IS-95基站升级为CDMA2000基站。

由此可见,WCDMA和CDMA2000还将长时间在我国共存,鹿死谁手?尚未分晓。

参考文献:

[1]Tero Ojanpera,Ramjee Prasad.朱旭红译.宽带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杨大成.CDMA2000-1X移动通信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cdma技术论文篇9

【关键词】CDMA 品牌 品牌定位 定位传播策略

品牌概念的产生由来已久。最初,西方游牧部落在牛羊身上打上烙印,用以区分不同部落之间的财产,这是品牌的原始起源,也是品牌最初的含义。今天,这一基本含义仍然没有改变,只是内涵更加丰富,体现的方式也更加多样,是要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烙印,让消费者记住企业的特色和形象。

品牌是用以区别企业或产品,并与竞争者相区别的商业名称或标志,通常由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构成,品牌包括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两个部分。品牌定位,就是确定企业或产品的特色,确定一个适当的市场位置,使商品在顾客的心中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当人们产生需要时首先想到某一品牌。如在炎热的夏天,感到口渴时,人们可能会想到“可口可乐”红白相间的商标图案以及流畅生动的书写字体,想到它清凉爽口的味道。

消费者只要看到红红的中国结图案,就会想到中国联通公司。中国联通就是通过品牌策略,让用户看见中国结就想到中国联通,消费者一旦有通信需要就会想到中国联通品牌,这就是品牌营销战略的魅力。

一、品牌定位的作用

品牌定位的作用是确定企业或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从而与同类竞争者相区别。成功的品牌定位会在人们头脑中形成固定思维,让人们进一步形成认知定势,品牌定位是企业营销战略的核心之一。企业的营销战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品牌定位就是为企业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关系到企业的核心利益。

1、从顾客角度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产品和品牌越来越多,但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决策过程却越来越短,60年代,购买家电产品要全家人讨论许多天,而现在几乎可以立即作出决定。消费者要求快速作出购买决策,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消费者认知品牌,以满足决策需要。

2、从竞争者角度看。中国不少企业都有很浓的“羊群心态”,喜欢跟在别人后面,因为跟进者的经营风险相对小。但是,市场环境在变,消费需求在变,如果分析不深入,最后就会导致恶性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价格战不可能永久有效,企业必须进一步采用差异化营销策略。企业要加强竞争力,就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迫切需要品牌策略。

从以上两个角度来看,品牌定位在营销战略中扮演两个重要角色:一是获得顾客青睐,二是在竞争中取胜。如果没有品牌定位,消费者无法在第一时间认识你、选择你;如果没有品牌定位,竞争对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战胜你,所以品牌定位是企业营销战略的核心。此外,从品牌自身角度看,品牌定位也是一种纪律,如果没有它,品牌后期所进行的战术方案就没有标准可循,企业经营行为缺少目标、方向,甚至企业经营行为自身发生矛盾冲突。

二、中国联通CDMA业务的特征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7月19日。中国联通的成立,标志着在我国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这对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联通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300多个分公司和子公司。中国联通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2000年6月,联通公司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筹资56.5亿美元。2002年10月,联通公司又在上海成功完成A股上市,成为当时国内资本市场流通股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 2007年,联通公司营业收入1004.7亿元。中国联通公司经营的电信业务,由成立之初的移动电话(GSM)和无线寻呼,发展到目前的移动电话(包括GSM和CDMA)、长途电话、本地电话、数据通信(包括因特网业务和IP电话)、电信增值业务、无线寻呼以及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其他业务,其中CDMA产品的定位策略就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CDMA是一种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由于其新颖的特点、优异的性能,CDMA成为移动通信未来发展的主流技术,是移动通信强劲的后起之秀,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中国联通紧抓CDMA网络的建设和经营,使CDMA业务成为覆盖广阔、网络优质、手机精美、业务新颖的精品网络。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支持具有国际漫游的UIM卡方式,支持基本智网业务,支持移动互联网和数据服务的接入方式;可以在软件升级和更换信道板的方式下向3G演进的CDMA网络。

CDMA网络支持VOD视频点播:在线影院,随时随地点播自己喜欢的视频节目;支持互动游戏:突破时空限制,无论身处何处,都能亲身体会网络游戏的魅力;支持WWW浏览:E时代无所不在的便利,144Kbps的分组,让消费者体会到网上冲浪的风驰电掣;支持移动E-mail:利用手机可以方便与同事、朋友、商业伙伴交流信息,不会错失任何一次机会;支持MP3在线点播:点播自己喜爱和熟悉的音乐,让旅途不会寂寞; 高速分组数据确保Hi-Fi效果;支持位置业务:查询自己周围的服务设施,查询朋友及亲属的位置、行程记录,空中向导,一呼百应,紧急救援……同时,CDMA业务还具有通话稳定、话音清晰、高速上网、保密性强、业务丰富、绿色环保等优势。

三、中国联通CDMA产品定位策略分析

联通公司是涉足通信行业全领域业务的运营商,其主干业务为移动通信,它在该领域内唯一的竞争对手是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建成CDMA移动通信网络后,联通成为世界上极少数的同时运行两个网络的运营商之一。联通早在2001年就开始了CDMA项目的运作,并且从2002年下半年着手将CDMA网络全面升级为CDMA1X网络,期望借此与中国移动分庭抗礼。

联通CDMA的市场定位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在投市之初,其定位于“中高端用户”,一般指每月通话费在200元以上的用户,这种用户通常是移动通信业务的最早使用者,也是通信企业利润的最大贡献者。但是,90%以上的高端用户已经建立起了对中国移动的品牌忠诚,如果要改投联通CDMA,用户不仅要换机,而且要改号,带来的不便令顾客难以接受。同时,考虑到联通网络的不完善和用户量小,2G阶段的联通CDMA实际可提供给用户的价值,可能要小于中国移动。

在“中高端用户”的市场定位下,联通CDMA采取了相应的营销组合策略,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变化。比如在定价方面,CDMA在成本上比GSM有优势,而且国家给予了10%的资费优惠政策,因此有实力进行低价策略去快速开拓市场,但是这与CDMA“中高端用户”的市场定位是矛盾的,不能降价走大众化商品的道路。

如果CDMA选择高定价策略,那么最佳的方法是“撇脂定价”。2008年3月,古巴手机开禁,民间可以使用移动通信,古巴人月均收入28美元,手机最低单价280美元,十个月的收入买一个手机,因此,使用手机成为身份的象征,这是典型“撇脂定价”策略。但是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早已经过了“撇脂定价”时代,移动通信已经是大众化的消费品,CDMA采用“撇脂定价”策略显然值得商榷。

四、中国联通定位传播策略分析

在品牌传播策略方面,联通初期以“走进新时空,享受新生活”的形象广告为主,其后的广告诉求是“绿色,健康”概念。最近的广告则趋向多样化,其中有相当多的部分诉求“时尚”概念,像是瞄准追求时尚与潮流的青年一族,但这似乎与联通CDMA当初“中高端用户”的市场定位有一定偏差,因为“中高端用户”更倾向于白领阶层。从产品差异化的角度看,CDMA打出绿色环保诉求,无疑十分正确,因为手机辐射是客户非常关注的话题。但是CDMA接下来的两点诉求――接通率高、不易掉话却是错误的,联通的网络覆盖比起移动还有一定的差距,其CDMA信号无法与移动GSM相比,如此宣传无异是自曝短处。事实证明,CDMA推出之后,由于网络缺陷给用户造成经常性的掉话、接而不通、通而不畅、畅而不久的通话质量问题引起了大量投诉,对于高端消费者而言,价格因素是其次,关键是产品质量保证。CDMA的诉求,应该从情感、内涵、形象的角度去定位自己,从而吸引高端用户的青睐。

由于中国联通的GSM系统并没有因为CDMA的诞生而停网,二者在继续提供服务和吸纳用户,这就使得中国联通必须同时运转GSM和CDMA两块牌子。对于中国联通来说,这是一个大的问题。在CDMA推出之前,在运作GSM时中国联通给广大消费者的印象是一个提供“物美价廉”产品和服务的电信运营商。而CDMA是一个定位于“优质高价”的网络,不但要打技术牌,更要打服务牌。由同一个部门运作两块差异明显的牌子,难免损害CDMA的高品质形象。

既然联通CDMA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就要注重培育CDMA的高品质形象,这必然要求中国联通公司形象与CDMA产品形象的有机统一。因此,在CDMA的推广阶段,中国联通应该形成一个核心的概念,一切以维护高品质的形象为出发点,不管是对CDMA还是其它产品,要有“一盘棋”的概念。事实上,中国联通的经营行为有矛盾之处。联通公司广告语是“短信互通,友情畅通”,并强调“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实现短信息全国互通,这一天终于到了,用短信息互相庆贺吧!”这则“诉苦”型的广告明白无误地告诉了广大用户:中国联通是一个弱势群体。尽管消费者一般都有同情弱者的习惯,但是在消费领域,消费者只购买强势产品和优质服务产品。

回顾中国联通CDMA从审批、建网、试运营再到全面放号的整个历程,我们可以感受到,CDMA项目本身没有错,中国联通CDMA项目的推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初中国移动也有意发展CDMA项目,并与中国联通展开过激烈的竞争,由于管理层的“不对称管制”思维,才使中国联通拿到了这个炙手可热的项目。中国联通也曾经斥巨资请著名的麦肯锡(中国)公司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和充分的论证,得出的结论是CDMA的前景一片光明。但是为什么CDMA的市场反应不是很热?问题就在于中国联通市场推广的策略失误。中国联通CDMA的定位是中、高端市场,这一点是毫无非议的,但是在实际的市场推广中,联通的目标似乎并不是中、高端市场,出现了品牌传播错位的现象。另外,中国联通想采用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策略,却不知其在消费者心中的总体地位难以改变,最终导致了CDMA产品在最初上市时的曲折。

【参考文献】

[1] 陈皓、花小荣:品牌定位:让品牌充满活力[J].市场研究,2006(1).

[2] 顾菁婧:从消费心理学看品牌定位[J].大众心理学,2005(12).

[3] 李海龙:品牌传播应在何处落地[J].投资与营销,2006(1).

[4] 胡河宁、邰:论品牌传播的受众导向策略[J].学术界,2005(6).

[5] 郑颖、熊飞:电视媒介品牌传播的理论实践思考[J].市场研究,2006(1).

cdma技术论文篇10

【关键词】功率控制;远近效应;Nash均衡

1 CDMA扩频测控系统功率控制必要性分析

CDMA体制采用扩频通信体制,已经被应用于航天统一扩频测控系统中。在这种体制中,各个通信目标的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都是重叠的,由于扩频码之间并不完全正交,并且下行链路(从测控目标到地面站)一般来说是异步的,各个用户之间便会存在多址干扰。尤其是当各个目标距离控制台的距离远近不一的时候,由于远近效应[1]距离远的目标的信号到达控制台的功率很小,完全淹没在其他近距离用户的信号中,接收性能很差。由于CDMA是一个干扰受限系统,系统要求所有用户到达基站接收机信号的平均功率或信干噪比相等才能正常解扩,功率控制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才提出的。

另外,在航天测控领域中,尤其是在深空探测领域中,通信距离远,空间损耗巨大,因此为了进行有效的传输,通信信号的发射功率往往很大。尤其是在多目标测控系统中远近效应比较严重的时候,距离地面控制站比较远的测控目标往往盲目的提高发射功率来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这样便会使这些目标的发射功率异常的大,造成系统硬件不必要的负担。功率控制技术能够平衡各个用户的发射功率,避免某些测控目标的发射功率无限制增大。因此,在统一扩频测控系统中采用功率控制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2 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和下行链路功率控制

由于存在远近效应,统一扩频测控领域的CDMA系统中上行链路(从地面控制站到测控目标)的功率控制非常重要,并且动态功率调整范围也相当大。而在统一扩频测控领域的CDMA系统下行链路(从测控目标到地面控制站)中,假设每个范围中测控目标发射总的平均功率是一定的,而某一指定的范围中的不同地面控制站经过分配得到的功率是不同的,这是由各个地面控制站通信类型需求的不同来决定的。所以在CDMA统一扩频测控领域的下行链路中,也将这种功率控制方式称为功率分配,其变化速度慢且动态范围小,实现容易。在基于CDMA统一扩频测控系统中的功率控制问题上,主要研究的对象是统一扩频测控系统下行链路中的功率控制技术。

3 集中式功率控制和分布式功率控制

在集中式功率控制中,测控目标需要掌握测控用户内部各个地面控制站和信道的全部信息,集中地计算出各个测控用户的最优功率控制策略。集中式功率控制算法需要大量的已知信息,计算复杂度高,很难在实际中应用,现在已经很少使用。

在分布式功率控制算法中,小区内部各个地面控制站只需要已知各自的局部信息,便可计算出相应的功率控制策略,计算量比较低,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目前,基于博弈论的分布式功率控制算法是其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尤其是基于Nash均衡[2]的功率控制算法,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4 固定功率调整步长和可变功率调整步长

CDMA统一扩频测控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的可变步长算法通过实测得到的信号功率和期望的信号功率之差来对地面控制站的功率进行调整,调整速度快。而在固定步长算法中则通过单一字节的功率控制指令来对功率进行调整,调整速度较慢,但算法简单。通过分析表明可变步长算法在上行链路功率控制中的性能更优越,但固定步长算法实现起来更为简单。

5 以信号强度为基础和以SINR为基础

将信号强度作为测量指标的功率控制算法通过对从地面控制站到测控目标的信号强度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值与期望的信号强度比较,计算出功率控制命令来调整地面控制站的发射功率。以信号强度为参数的功率控制算法实现比较容易,但是并不能很好的反映系统的性能,比如QoS和系统容量等。

将SINR[3]作为测量参数的功率控制算法对接收到的信号的SINR值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与期望的SINR值比较来决定控制策略,其中的干扰包括信道干扰和多址干扰。通过SINR为参数来进行控制,能很好的体现系统的性能,并且更为科学准确。但是以SINR为控制参数容易造成正反馈,导致某些用户的发射功率过大,这需要通过限定最大发射功率值和对系统容量进行合理的设定来解决。

总之,在CDMA统一扩频测控系统中,采用功率控制技术,能够平衡各个控制站的发射功率,避免某些测控目标的发射功率无限制增大,造成用户间的相互干扰和系统硬件不必要的负担。

【参考文献】

[1]吴永海,孙甲琦.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抗远近效应技术[J].黑龙江通信技术,2001(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