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节能技术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0 10:40:51

自动化节能技术论文

自动化节能技术论文篇1

钢铁冶炼系统中,节能技术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方法单一上。我国钢铁冶炼行业运营中,节能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虽然钢铁冶炼行业积极提倡节能,但是其在实际节能中,仍旧采用的是单一的节能技术,无法在根本上降低钢铁冶炼的能源消耗,很难提高钢铁冶炼生产的效率。钢铁冶炼系统中,如果要引入先进的节能途径,就要以冶炼系统的整体为主,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如果缺乏资金支持,钢铁冶炼系统的节能技术,就无法落实到位。钢铁冶炼行业,综合考虑到钢铁利用率、节能减排指标等,已经注意到成本投入在冶炼系统节能中的重要性,关键问题是,社会对钢铁的利用率,不能为钢铁冶炼行业带去足够的资金效益,进而阻碍了节能新技术的发展,增加了钢铁冶炼系统的节能压力。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

2.1能耗大。虽然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出现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看不到其本身存在的弊端,其中,摆在当前最为棘手的问题就是对于能源的消耗过大。在电气工程自动的发展系统本身带有复杂性,被应用的范围逐步扩大,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电气自动化是以消耗电能为主,作为当下最为先进的技术之一,对其本身最为基础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在运作过程中保证误差小,并且准确有效,所以,就需要大批量的电气设备共同运作,如此,对于电能的消耗可谓是不计其数,与我们国家提出的走绿色节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存在差距。2.2质量水平较低。就现阶段的发展而言,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已经得到的飞速的提升,但纵观整体发展情况而言,其质量水平还处在发展低端。尤其是最近几年,人们对于生活追求的品质不断攀升,相应地也加大了对电气自动化水平的要求,但是我国对这一领域研究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对于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先进的发展模式还不能很好的予以把控,特别是在自动化工厂的生产环节,相关人员只关心结果而忽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但是,众所周知的是,如果电气的生产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用电事故,严重的会造成爆炸、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出现,需要引起人们的深思。2.3集成化程度低。 顾名思义,集成化的主要运作原理就是把所有需要的东西做还集合工作,上文已经提到过,虽然电气工程自动化近年来的发展势头迅猛,但由于起步过晚, 虽然在努力的向集成化方面靠拢,确切的来说,现在还处于自动化阶段,技术水平发展有限,集成化技术还不成熟,各个体系和功能之间还无法做到有效的集成连接。所以,还达不到及时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气自动化功能的发挥,使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滞后。

3对电气自动化工程中节能设计技术

3.1减少线路传输产生的耗损。由于无法对线路上的电流做出改变,所以也只能通过减少电阻来有效降低电能在传输中产生的耗损。所以,可以从这几方面做起,减少导线电阻:(1)使用功率较小导线;(2)使用相对较短的导线。这样做可以避免在布线过程中少走弯路,减少人员的工作量,有效减少电能耗损,同时在安装变压器时候与负荷中心保持较短的距离,也是减少供电的距离;(3)使用截面积大较大的导线,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用较大截面积的导线,有效减少电阻产生的耗损。3.2无功补偿。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配电设备中的无功功率占有较大的容量,所以存在较为严重的电能耗损的情况,不仅影响到电压,还对整个电能的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对使用者来说,无功功率主要表现在功率低,尤其是当功率过低的时候,用户需要向相关部门缴纳一定的罚款,因此如果说能够使用合适的无功补偿设备,就可以保证功率的平衡,有效提高供电质量。工作人员在操作中要尽量减少对电能不必要的耗损,从而确保电气工程的安全运行。如果导线受到电阻的影响,那么由电机产生的电能就不能被变压器更好的吸收,同时没被吸收的那些电能在电流传输的过程中会被释放出来。同时由于无功功率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可以让电容器和无功功率进行抵消。利用电气相关设备在进行无功补偿时候,有几处要格外注意:(1)利用电容器在进行无功补偿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电压容量,电压负荷,自然功率,目标功率等参数来确定电容器的容量,同时如果在无功补偿的环节中发现产生了谐波,需要通过串联定量电抗器来消除谐波;(2)以参数的物理量来确定无功的电流,功率的参数,从而有效避免投切振荡现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对于节能设计的要求是为了响应绿色生产的理念,也是为了响应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虽然我国现阶段在电气自动化的节能设计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仍然需要进行不断完善和发展,不断优化配电设计,在科学利用电力资源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并最终达到节能的目的。

作者:吴尚坤 单位: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陆伟.电气自动化的节能设计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7).

自动化节能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 创新;科技发展;TRIZ;经济结构

[中图分类号] G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10-45-3

Open the "Invisible Doo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ith Innovation Method

Wei Yizhao Li Shuhong Sun Wenying

(Jiaozuo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Jiaozuo Henan 454002)

Abstract:At present, many famous foreign enterprises have accumulated a lot of experience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methods.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of these experiences, combining with Theory of the Solution of Inventive Problems,TRIZ which is currently applied at home and abroad, to explore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mode of TRIZ innovation method in Chinese enterpris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of Chinese enterprises.

Keywords:Innov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IZ; Economic structure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转亏为盈的契机。

1 深刻认识强化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意义

强化创新驱动是当前企业抢抓机遇、继续走在前列的关键所在,科技创新也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支撑,鼓励自由创造的思想激情,营造宽松包容的文化氛围;应当改革科研资金的投入方式,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应当涵养自主创新的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本的不断增值。但是,更直接、更迫切也更有效的,还是充分释放市场的能量。

创新最初是以技术创新的概念出现的,其他创新大多由其推动,或与其紧密有关。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是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的坚实基础,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降低科技发展对国外技术和方法的依赖,真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技术的进步与企业的兴衰紧密相关,要想保持企业行业排头兵地位,必须开展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尤其现在整个宏观形势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打赢转变发展方式攻坚战,实现发展规模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创新”,科技创新处于重要地位。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自主创新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经济的发展“品质”[2]。通过大力弘扬创新文化,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营造创新社会管理、优化创新服务,努力形成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城市人文魅力,不断提高大众生活的幸福感。

2 TRIZ理论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与策略

TRIZ理论作为一种先进的创新方法,已成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给创新这一现代社会中最活跃的元素带来了革命。TRIZ提供的不尽是一种纯粹的创新理论,更是一种思维模式,能够帮助实践者形成一种系统的、流程化的创新设计思考模式,准确地分析和发现核心问题或根本矛盾,为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同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

2.1 TRIZ理论促进企业创新的可行性

TRIZ理论可谓是企业创新的利器,一个企业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TRIZ理论便于开展培训,所提供的训练和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简单易操作,通过短时间的培训,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帮助研发人员快速形成创新的原始构思,用系统化的解题流程解决创新问题或矛盾。通过这些方法培养了研发人员的创新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灵感,突破固有的思维障碍和模式,形成科学的创新思维[2]。

TRIZ创新理论的应用已给企业带来了实际的效益,韩国三星电子是应用TRIZ理论并获得极大成功的典型企业。1997年,三星电子引入TRIZ,在研发部门实施技术创新理论培训,开始引入TRIZ理论指导技术创新活动;1998年至2002年,三星电子共获得了美国工业设计协会颁发的17项工业设计奖,连续5年成为获奖最多的公司。2003年,三星电子在67个研究开发项目中使用了TRIZ,为三星电子节约1.5亿美元,并产生了52项专利技术。2004年以1 604项发明专利超过英特尔(Intel)公司名列第六,领先于日本竞争对手日立、索尼、东芝和富士通。三星电子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创新的成功之路,给渴望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可借鉴的启示[3]。

2.2 TRIZ理论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其技术创新是种结构复杂、关系错综、目标功能多样的复杂系统。涉及企业各部门、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以及中介组织等众多要素。不同类型在创新方面的障碍是不一样的,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发展战略的转型以引导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带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TRIZ理论在创新的不同阶段,其作用机理不尽相同的,可划分为创新构思、创新协同、创新扩散。TRIZ理论帮助企业壮大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提高自主创新和市场机制之间的联动效率,实现自主创新和企业的互动共赢。

TRIZ理论认为产品及其技术的发展,像生物体进化一样,遵循着客观规律,TRIZ就是研究规律、认识规律、学习规律、掌握规律、应用规律。同一条规律往往在不同的产品或技术领域被反复应用,很多创新实质上往往是其他领域技术在某一领域的全新应用。TRIZ理论提出了8个技术系统进化法则、39×39矛盾矩阵、40个创新原理、11个分离原理等,指导人们在科研工作中高效解决实际问题,得到高质量方案。TRIZ理论主要是通过培养研发人员的科学创新思维以及通过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并快速形成创新的原始构思两方面共同作用于创新构思阶段,以缩短创新构思的时间,保证其科学性与可行性[4]。

2.3 企业推广应用TRIZ理论促进创新的策略

企业为了发挥TRIZ理论的应有作用,以出专利、创效益为目标,应用TRIZ理论解决技术难题和产品开发问题。TRIZ理论通过培养研发人员的创新思维,降低创新成果转化成本等方式。企业可以根据以下几点对TRIZ理论进行推广:一是强化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企业家对创新活动中应用先进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以及科学工具的高度重视,是企业成功应用TRIZ理论的必要条件,也有利于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和措施,优化创新氛围。二是做好TRIZ理论的培训,加大TRIZ理论的相关思想、方法和工具的培训力度,有利于研发人员改善创新思维,提高原始构思能力。有实力的企业可聘请TRIZ理论专家进驻企业进行实地指导和培训;实力较弱的中小型企业可以利用地方政府举办的TRIZ理论培训班等方式进行学习。三是培养和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性心理素质。创新性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继承特性,注重对企业员工创新性心理素质的培养、训练、提高和内化,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具有发明创造的潜力,可应用TRIZ理论,从不同方面参与企业的创新活动,有利于使创新与发展成为企业的共识[3]。

企业在熟悉了TRIZ理论之后,根据所处行业的性质和市场竞争态势,开发并制定有利于创新成果成功扩散的相关策略,把TRIZ理论运用在研究与开发、原型生产、产品制造等各个环节的解决问题过程中,加强对各个环节的协调控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抓住机遇,大胆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3 创新方法促进焦作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焦作市科学技术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技工作强化科技在企业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积极推进创新方法的理念,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推进研发平台建设,支持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促进科技事业取得明显进步。

焦作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为了保持企业行业排头兵地位,积极开展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在大浪淘沙的形势下,秉承创新理念,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技术进步与升级,为了企业自身长远健康发展的需要,加强对研发团队的创新方法的理论学习,并根据产品加工精度高,技术难度大等实际情况,用创新方法的思想制定研发方案,解决加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难题。同时投资6 000多万元完成“河南省制动器技术中心提升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的升级改造,不仅改善了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而且大大提高对生产研发的新产品进行性能测试、产品研发和试验的工作效率。目前公司拥有专利42项,专有技术29项,编制行业和国家标准9项,国家认可实验室一个,研发能力在国内遥遥领先。

在行业技术日益成熟之后,同行业的企业在生产技术的水平基本持平,要想增强竞争力,也要走“创新性 节约型”的节能减排之路,也是为企业持续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节能减排工作提升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水平,变废为宝,资源得以最大化地利用,给企业带来新的收益,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增加,促进企业清洁生产及技术创新,同时节能减排成果的推广应用是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广济药业(孟州)有限公司是集核黄素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行业龙头企业,核黄素生产能力达3 000吨,占据国内90%、国外40%的市场份额,核黄素销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在整个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企业节能减排的创新管理,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定期对科研人员进行创新理论的学习,调动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愿意创新并使用相关的技术和设备。用创新方法指导生产,加大科研资金投入,主要用于节能减排的技术研发和关键技术改造,增强节能减排创新能力,从生产的源头上节能减排。目前公司拥有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公司将取得的发明专利技术全部应用于核黄素工业化生产,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全部进行应用,通过成果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污染物排放,形成了生产技术的核心竞争优势,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提升了我国核黄素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创新驱动发展,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只争朝夕,快马加鞭,还当登高望远,固本培元。科技有其运行发展的规律,创新有其积累突破的过程。无视这一规律,逾越这一过程,只会欲速不达,立足自主创新,我们既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又要着力核心技术突破,既要加快实用技术进步,又要潜心基础研究创新。

4 结语

创新所向,不仅是科技进步,也不仅是经济增长,它的深层价值,更在于发展方式的变革、民族精神的高扬和文化力量的崛起,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TRIZ理论的普及、研究、推广和应用,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引擎,企业应借助TRIZ理论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方法,以技术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使企业常变常新,屡创辉煌。

参考文献:

[1] 林艳,毛宏起.TKIZ理论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与策略[J].中国科技论坛,2008.

[2] 陈宏宇.TKII创新方法的应用推广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

自动化节能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技术应用型 改革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7-0118-03

自动化专业是一个面向系统控制的技术应用型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因此,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一)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以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实践、高素质”为人才培养要求,华南农大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经过不断修订,围绕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合理分配各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设置。如图1为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结构图。

从图1可见,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人文和社科实践、专业实践环节、毕业设计。

人文社科实践包括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入学教育、健康教育、毕业教育、形势与政策、社会调查等,并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工科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专业技术特长,还要具有社会道德品质素养、综合素质,具体有较好心理素质、工作适应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务实精神。

毕业设计是在学生完成全部的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为期为8周的教学实践活动,是综合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环节,是在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综合技能训练。

真正专业能力的培养,是贯穿整个本科学习和专业实践各环节的教学和训练,专业实践环节包括整个专业的课程实验环节、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生产实践等诸环节。

(二)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特征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特点是它的实践性、时代性、系统性及交叉性。这使得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必须围绕几个核心课程开展。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时代性,随着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等控制理论的发展,形成以经典控制理论为核心基础的控制系统建模和控制仿真;随着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形成以电力拖动为核心基础的运动控制、电机驱动技术和变流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发展,形成以单片机、微机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为基础的PLC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网络控制技术、分布式控制技术。

2.自动化科学是“系统”的科学,实践课离不开“系统与控制”,以系统控制设计和系统自动控制为目标,自动化专业各专业实践环节,都离不开系统的控制。

3.各实践环节具有连续性、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各课程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创新实验都是系统的设计,即使一个最小的控制系统都包含有执行器、控制器、传感器与检测等多课程的交叉与综合。

4.各环节实践活动不是孤立的,是理论课程的延伸。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独立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实用理论,注重实践教学”。

(三)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我校自动化专业是新专业,通过仔细分析和研究,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年青教师基础理论扎实,但没有工程实践的经验,在学生实践环节学习中不能很好地发挥指导作用。

2.自动化专业的实践环节往往以课程授课教师为主,内容设置以课程核心内容为重心,很少考虑已完成的和后续的专业课程及其他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中的内容连续性,有些教学内容重复和交叉,导致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明显。

3.由于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使教学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不能严格执行,实践教学指导和管理不到位,有些学生因畏难和懒惰情绪,跟不上进度,甚至丧失学习兴趣,蒙混学分。

二、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针对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我校着重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

1.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结构合理、有较高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

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应包括:实验室教师、课程教学教师、专业教学其他教师、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中高级工程师;实践教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组建实践教学研讨小组,组织年青教师到相关企业锻炼和实习,增加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提高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

2.重视各实践环节的内容设计与衔接,构建内容设计合理、各环节前后具有连续性、科学性、综合实践性的实践教学计划。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处理好各实践环节的设置和教学,还要处理好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的合理衔接,合理地设计、整合、开展与专业课程相应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和专业实习实践环节教学;以各实践环节为研究对象,组织相关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进行研讨,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使各实践环节间能够合理衔接。

3.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工程应用能力,提高和加强学生科研和工程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唯一途径,因此,除了实践教学计划中的专业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实践和应用外,还应该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在不消耗更多教学资源的条件下,使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学习优秀的、有能力、精力充沛的学生,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和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抓好各实践环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抓好实践环节教学的过程管理。构建和完善一套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具体措施有:制订相应的实践性环节教学细则和实施方案,使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各个教学环节真正得到落实。完善考核制度,规范和统一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和标准,全面科学地评价实践教学效果。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客观评价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建立各实践教学档案,制订存档标准,为进一步研究、寻找、改进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措施提供依据。

三、实践教学成果

华南农大自动化系自2001年开始招收学生,通过10年的努力和探索,自动化专业学生无论是在校科研和实践活动,还是毕业就业情况,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参加各类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高。通过多层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学生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制作小系统,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专业学习的兴趣,不但完成了教学计划的实践内容,而且主动找教师参加科研活动,组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积极寻找和创造增加专业实践的机会。

2.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提高了就业率。通过专业实践活动,学生亲自设计、制作电路,实现系统控制,增加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熟悉了本专业的知识应用和实践,竞争能力逐渐增强,就业率逐年提高,每年就业率达90%以上。

3.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成绩斐然,提升了学校学科知名度。在近五届学生(06级-10级)参加的比赛中,学生共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09年和11年)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机械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ZLG杯”ARM嵌入式系统大学生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鼓励奖3项,其他省和学校竞赛奖项更是数不胜数。

4.不断探索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进实践教学质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在不断探索中改进,自动化专业为工程应用服务,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特别是以实践能力为培养重心,实现人才培养工程实践和理论教学并重,使实践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大大提高。

本院通过对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各环节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整合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使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培养符合专业技术应用型的特点,使学生能接受到较好的实践基本训练。同时,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工程素质及专业科学技术实践能力,促进了自动化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董素玲.基于岗位能力“多层化”的实践教学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148-150.

[2] 曹玉金,王雄,张昕. 自动化专业实践教育体系与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24增刊):1-5.

[3] 罗金明,李莉.工科专业文化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02(4):8-10.

[4] 顾秉林.加强实践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在清华大学第22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6):1-5.

[5] 宋起超,杨春光,乔爽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2010(2):12-15.

自动化节能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电气工程 自动化 智能化技术

一、概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指电工程及其自动化(Electrical Engineering简称EE),这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涉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等多个学科的交融学习。传统的概念认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就是电气工程,实际上它的现实意义早已超出原来定义的范畴了。它现在指的是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与电子、光子有关的所有工程行为。另外,如今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极容易受到信息技术的发展、物理科学知识的应用还有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的影响,所以中国自身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向国外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还要结合自身经济发展和国情的需要适时调整,适时改进。

二、论述智能化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智能化技术是一种高科技的控制技术,这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智能化技术是指在工作时更高效化、自主化和无人操作化。智能化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可以自动化生产、可以灵活地操控,并且符合环保的特色,具备优质的产量,而且信息的合成率比较高。资源的优化性能也很高。电气智能化设备的系统具备非常明显的特点,可以通过自我检查和调控来操控整个生产过程,无需人过多的操心。这样的智能化设备有自检系统,可以通过系统网络来进行自我检测和评估,检测到哪条线路和电网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引用自参考文献[4])另外,它具有灵活性,可以通过自动化电力系统了解到更多的产业信息,也可以通过信息进行大规模的接入,智能系统和现在的电力范围市场交易进行了连接,减轻管理中的超负荷工作,实行最为简单的资源优化,强化系统管理。

电气工程自动化运用智能化技术来提高电气自动化的工作效率的,作为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应用的主要目的,也是其优势所在。它不仅可以促进电气工程发展,还能降低成本,节省人力物力。还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控制的弊端和系统稳定性的问题,并不断地提升了电气设备运行的智能化程度,也提高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效率。经过分析研究后,可了解到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更主要的优势是它能使电气工程自动化拥有更完善的控制系统,还也简化了电气工程的控制流程,使其在结构上更合理,效率也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当前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经过综合分析和研究表明,当前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中的表现分别是智能控制、故障诊断、优化设计和无功补偿这四方面。(引用自参考文献[3])智能控制是首要也是关键,因为它实现了电气工程自主化控制,应用在电气系统的信息处理,记录系统故障和计算机系统对电气系统的实时监控等方面。智能化的故障诊断能全面而又精确的诊断电气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电气工程的优化设计,其设计的环节和过程是非常繁琐和复杂的,需要专业的设计人员利用智能化技术针对电气系统进行设计。虽然设计过程非常地复杂,但它使智能化技术变得更加实用和方便,也更能节省材料和费用。无功补偿,功指的就是电功率,无功补偿的智能技术的运用,可以通过记录电力相关的参数后,再根据这些参数选择无功补偿的设备,通过安装设备实现补偿,以减少电力消耗来实现平衡。其实,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还有很多,例如神经网络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传感技术,GPS定位技术等相关的综合应用。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智能化产品的优势更加突出,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另外,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发展主要是系统功能和体系结构。从系统功能看,运用了高性能的PLC技术,直接通过窗口和菜单操作,插补和补偿方式更加多样化。体系结构发展更加集成化、模块化和网络化。(引用自参考文献[2])在未来,智能电网是电力的发展方向,而发展的重点是电力设备制造商要实现发、输、变、配、用电在整个环节的管控一体化和互动化,满足智能电网的需求以提供发电到用电整个价值链中的自动化,这无疑是未来电力市场的核心所在。为将电力设备的智能化引入纵深,国家电力建设中需要将新型的电子式互感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预防性维修的智能组件和基于通用网络通信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提高到国际标准。(引用自参考文献[1])在未来发展中实现对电力的自动化监视与控制,能有效保障供电可靠性和供电品质,并且有利于合理安排生产计划,节约电力成本以及检修成本。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未来国家会对智能电网加大建设,电力设备的智能化将是整个建设环节中的关键。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概述,并针对现在广泛被应用的智能化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就其特性和优势方面来展来开探讨。其次,综合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论述。电力的应用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不断地被深化和发展,成为了人们生活更加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象征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发达程度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的进步水平。所以,在这样的环境和要求里,如何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成为关键问题,而与智能化技术相结合是为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最好的选择。因此,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及其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 1 ]张毅、王德宽、刘晓波、文正国、王聪;水电厂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业2012年年会优秀论文专集[C];2012年

[ 2 ]沈君奕;电气自动化控制中人工智能的探讨分析[J].科技资讯;2011

自动化节能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

中国杂技艺术,是中国最古老的表演艺术门类之一,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杂技艺术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杂技艺术焕然一新,许多省、市成立了专业剧团,创造了许多新节目,增添了灯光、布景、乐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杂技重返国际赛场,从1981年在法国“明日”国际杂技节上获得金牌开始,中国杂技就以难度大、技巧高而成为各国际赛场金牌的有力争夺者。尤其在有“国际杂技的奥林匹克”美誉的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杂技节上和法国“明日”、“未来”国际杂技节上,中国杂技多次获得世界最高奖项。一些国际评委甚至戏称中国是“杂技金牌专业户”,杂技也因此成为中国艺术界在国际赛场上获得金奖最多的艺术门类之一。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杂技艺术家在重大国际赛场上应邀担当国际评委,在世界杂技界发出了中国人的声音,有了国际话语权。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靠的是人才的威力,没有人才就没有这一切,所以要把人才培养当做发展繁荣杂技事业的重点工程。

    中国杂技在“走出去”的同时,还通过举办国际大赛、艺术节,将国外优秀的杂技“引进来”。1987年,创办了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1992年,创办了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节。目前,两个杂技节举办的水平和规模、参赛节目水准,在国际杂技界的影响力都堪称世界一流,被盛赞为“东方杂技大赛场”。通过杂技让世界了解中国,推动了中国杂技的繁荣和发展,促进了与世界杂技的交流和融合,中国也负起了一个“杂技大国”的责任和使命。这些大赛和艺术节成功的基础是我们杂技艺术高水平产生的吸引力,而这水平和吸引力依靠的是的人才所以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

中国杂技从形成到今天实现了从撂地摊走上舞台的变革,实现了从较单一的技巧表演到表演形式多样化的变革,但是传统培养方式至今还未有根本性的变革。反思20世纪的百年发展历程,杂技人才的培养至今仍停滞在仅靠口传心授的原始教学方式之中,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杂技学科及理论,无论在杂技的选才、育才及成才等各个环节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及体系,以至于不少人都认为杂技艺术是一种仅靠四肢发达、蛮练苦练就成才的缺少文化品味的艺术门类。杂技也是一门学、术合一的艺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的制约,使杂技艺术的实践成果不能形成理论的总结,严重阻碍了杂技艺术的发展、传播与传承。由于杂技缺少文化内涵,从而降低了杂技艺术的社会价值,杂技艺术的社会地位自然就难以提高。

    凭心而论,从目前国内文化市场需求来看,中国杂技并没有象观看重大足球赛事般让观众来疯狂购票的魅力,也没有象歌坛、影视巨星般拥有众多的追星族,中国杂技总体上还是处于买方市场的地位。中国的“入世”,会有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全面抢滩中国市场,中国杂技的老本还能吃多久?所以培养人才是目前的重中之重。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杂技人才,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般来说,目前杂技专业教学主要是依靠退役演员来担任教师,这些专业教师并没有经过应有的师范培训,仅仅依靠教师个人多年练功、演出的心得来进行教学,并没有理论教材的支持,是一种无标准、无规范的纯经验主义的原始教学法,另外,由于个人经验没有升华为文字理论保留,使许多有高深造诣的前辈杂技艺术家,一旦转行或逝世,多年摸索出的经验也随之消失,后人无法继承。由于没有理论教材的归纳,教师们对自已过去练过的节目或技巧也只能说出个大概。要使教师对杂技教学从单一的技术教学转变成学术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工作,所以借鉴是转变的开始。通过分析、筛选、整理,将文艺、体育、医疗、保健等相关门类现有的理论成果,整理归纳出一套对杂技教学有直接指导作用的教材,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使教师能够通过理论学习,结合自身演出和教学的经验,充分地发挥创新意识,不断的更新和充实杂技艺术内容,改进教学和训练方法,丰富教学体系来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尽快形成高素质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杂技教师队伍。艺术是一个强调个性化发展和表现的领域,杂技艺术的发展同样要通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使其产生旺盛的生命力。

自动化节能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吴晓刚(198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周美兰(196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201201107)、哈尔滨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A2012000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098-02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已成为汽车设计研究部门考虑汽车结构革新的重要原因。在国外,平均每辆汽车上的电子装置在整车成本中占20%~25%,一些豪华轿车上装有40多个微处理器,有的汽车电子产品甚至占整车成本的50%以上。许多汽车制造商都认为,增加汽车电子装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有效手段。[1]

在对汽车电子技术的教学研究中,文献[2]提出优化“汽车电子与控制”配置课程的内容、改革结构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建设和课程设计环节等改革思路。文献[3]分析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灵活多样的理论教学改革方案和采用项目教学法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的建议。文献[4]介绍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精品实验项目的设计思想、主要环节及具体实践。文献[5]将虚拟仪器LabVIEW软件应用于汽车电子技术综合性和设计性虚拟实验中,并进行了实验教学的实践。文献[6]开发了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实验教学所需要的嵌入式系统,完成了实验箱硬件及教学实验所需的支撑软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教学实践。文献[7]介绍了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汽车电子系列特色课程的研究。

在汽车电子中,涉及到电力电子技术的内容通常称为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并且成为了电力电子技术的重要分支。哈尔滨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下的电力电子方向,在汽车电子研究上已有了十几年的基础。在依托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黑龙江汽车电子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控制和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为特色的研究方向,并培养了大量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因此,为了在本科教学中体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办学特色,结合在汽车电子方向上的研究成果,在2010年制定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方向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特别增设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方向选修课。本文以“汽车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研究和实践对象,通过课程结构优化设置和考核方式改革,结合现场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的教学方法,实现具有特色的专业选修课教学。

一、“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结构

“汽车电子技术”课程开设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为专业选修课程,2学分,共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2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平台课程设置,结合汽车电子技术的主要特点,“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可分为6个模块,如图1所示。

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的理论教学环节中,第一部分,先介绍汽车电子的基本概念,回顾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通过实例分析介绍汽车电子对汽车安全与节能的影响,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相关知识,讲述汽车电子与电力电子的关系。

第二部分,介绍汽车电子技术中常用的器件。包括光电、霍尔、电阻等各类传感器,常用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单片机选型及选用依据,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所用的交直流电机、电磁阀等执行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

第三部分,在以上介绍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汽车变速器电控、ABS系统、动力转向电控等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电控系统开发遵循的标准、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方法,特别强调目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所用的V流程开发模式。

第四部分,结合新能源汽车的热点问题,充分发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在电动汽车方面的运用。本门课与目前车辆工程专业所开设的“汽车电子技术”不同之处在于,省去了传统以发动机作为主导的汽车动力系统控制部分,强化了电驱动系统的匹配与设计部分。该部分内容除了包含对于汽车动力系统设计方法和匹配规律的介绍外,还增加了对于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控制的一般方法介绍。

第五部分,介绍汽车电器系统,包括汽车仪表系统、灯光照明系统、电动门锁系统、电动车窗、电动后视镜、电动天窗、电动座椅、车载空调系统、车载音响系统、车载电视娱乐系统、车载无线通讯系统、电子导航与全球定位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和车载网络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部分是课程的最后部分,介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可靠性的评价标准和一般的故障诊断方法。

以上六部分构成了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汽车电子技术”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有实验和课程设计两种方式。实验课作为学生在校内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我校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汽车电子技术”实验课的设置上,主要分为5个部分,如图2所示。

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它不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和实验课程的理解,而且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课程内容与相关课程综合起来,提高了知识的应用能力。[8]“汽车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主要结合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平台课的知识,以电动汽车控制系统作为设计目标,让学生结合电力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

二、“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于“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来说,涉及到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单靠语言描述是很难讲清楚的,而通过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也很难清晰勾勒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因此本门课在授课方式上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出的动画及示意图等来展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使教学的内容直观清晰,易于理解。

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正常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外,还采用了现场教学结合研究性教学的授课方法。现场教学即依托我校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教育部工程中心的实验平台,使学生到工程中心参观现场演示,并试用工程中心开发的汽车电子产品实验样机。这些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对汽车电子的功能及开发有更直观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学内容中以汽车电子产品的项目开发作为主导。例如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这部分内容讲授时,可自始至终以工程中心开发的汽车变速器控制单元作为对象,从汽车电子产品开发的前期调研、方案论证,到中间环节的样机开发、功能验证,再到最后环节的样机标定、测试等进行全方位的介绍。通过这样的讲授,学生对汽车电子的感性知识加深,在理论学习中的目的就会变得明确,清楚地认识到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三、“汽车电子技术”课程考核方式

为了有效地组织教学,突出“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改革了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我校其他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大部分是以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卷面成绩占7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而由于“汽车电子技术”课程面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方向的本科生,选课人数基本维持在40~60人范围内,这样的人数规模便于授课教师进行小范围内的专业指导,因此在考核方式上提出了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实验成绩、课程设计与专业论文撰写相结合评定的方式。与其他课程不同之处还在于,其他课程安排的课程设计都是最终给定一个独立的成绩,而作为专业选修课,本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成绩只是最终成绩的其中一部分。

目前该门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占10%,作业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10%,课程设计占30%,专业小论文占40%的比例权重进行成绩的评定。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能够充分发挥本门课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并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专业小论文作为考核的主要部分,在撰写过程中,授课老师首先利用2学时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科技论文撰写的培训,而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根据各自分配到的科技论文主题进行文献的检索;学生分成了3至4名成员一组,选择关于汽车电子的主题项目,可建议主题为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设计、汽车防抱死ABS系统设计、汽车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设计等,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新的主题。给定主题一段时间以后,学生提交科技论文,并以学术会议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自由根据报告者的内容提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该部分成绩可以当场给出,这样做的好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给定的成绩能够实现主观与客观兼顾的效果,令所有同学信服。

四、结论

根据“汽车电子技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结合所开设课程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教学中课程内容优化配置,现场教学结合研究性教学的授课方法;考核上提出了平时、作业、实验、课程设计与科技论文撰写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能够在有限的学时内获得最实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秋,赵六奇,韩晓东.汽车电子学教程[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周雅夫,连静,李琳辉,等.《汽车电子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16):190.

[3]赵科.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学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1,(27):221-222.

[4]赵秀春,徐国凯,陈晓云.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精品实验项目设计与实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12(5):497-499.

[5]仇成群.LabVIEW在汽车电子虚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用户,2011,18(6):97-98.

[6]张新丰,陈慧,孟宗良,等.控制器V型开发模式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2):131-134.

自动化节能技术论文篇7

1 电气自动化的,节能概述

电气自动化是一门重要的电力学科,与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改善劳动条件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运行成本、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当前电网线路中有大量谐波,从节能和消除谐波方面考虑,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积极利用有源滤波器、无功补偿、变压器等技术[1],减少电路传输损耗,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节能效果。

2 电气工程的节能设计

2.1 高运行效率

为了提高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效率,应尽量选择节能型的电力设备,通过减少系统损耗、无功补偿、均衡负荷等方法,治理电网线路的不平衡电压,平均分担导线负荷压力,不仅可有效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并且获得明显的节能效果。例如,在电气自动系统配电设计时,可合理选取设计参数和调整电路负荷,从而提高电气系统电源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和运行效率,直接或者间接地降低电能损耗。

2.2 完善配电设计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物理教学论文和职称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配电设计应首先考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适用性,满足供电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和用电设备的电力负荷容量要求以及电气设备度对控制方法的要求等。在设计配电系统时,除了要满足电气设备和用电设备的运行要求外,还要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灵活、易控、稳定、高效等。其次,重点考虑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性,第一要确保电气自动化系统线路具有良好的绝缘性,第二,在设计走线时,应严格控制水平导线的绝缘距离,第三,确保导线的动态稳定、热稳定和负荷能力的裕度,保障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中配电设备和用电设备的安全、稳定性,同时应做好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接地和防雷设计[2]。

3 节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3.1 加装有源滤波器

电网线路中的大量谐波易导致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出现误操作,为了提高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可在电气设计时加装有源滤波器,消除电网的大量谐波,降低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线路损耗。随着电网线路中各种电气设备数量不断增加,电网线路谐波也不断增加,这时基波电压和谐波阻抗电压易发生重叠,导致电力系统电压发生不同程序畸变,引起电气设备误动作。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加装有源滤波器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有源滤波器使用功率宽、动态性能好、反应速度快,并且可有效补偿电网线路的无功功率,通过有源滤波器过滤电网线路的谐波,有效减少电气设备的误操作和误动作,提高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节能效果。

3.2 加装无功补偿装置

在电气自动化设计中,可适当加装无功补偿装置,减少电路损耗,确保电网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加强无功补偿装置补偿电网线路的无功功率,应满足以下要求:其一,根据电网无功功率情况,设置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切参数物理量,可有效避免无功补偿装置发生投切震荡、无功倒送等情况;其二,安装无功补偿装置时,对电网线路的局部区域进行就地补偿,特别是用电量较大的线路,不仅可保障电网供电质量,而且可有效减少电网线路无功功率的长距离传输,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其三,为了获得更好地武功补偿效果,在选择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切方式时,由于无功补偿装置的分担方式、投切开关方式、按编码分配方式、按比例分配方式等难以达到预期的无功补偿效果,因此最好采用具有调节平滑、跟踪准确、适应面广等特点的模糊投切方式[3];其四,在使用无功补偿装置对电网线路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时,要根据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具体运行参数值,如目标功率因数、配电电压值、电流负荷等,来合理确定电容器容量。

3.3 优化变压器选择

为了提高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节能效果,应优化变压器的选择,一方面,电气自动化系统应尽量选择节能型变压器,降低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损耗;另一方面,变压器电气设计,通过在三相电源上均匀分解单相设备、单相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三相四线制供电等方式,减少电网线路的不平衡负荷,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3.4 减少线路传输损耗

由于电网线路上有电阻,在电能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有功功率损耗,虽然这部分损耗不可能完全消除,但是可通过一定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线路损耗。第一,增大导线横截面积,在确保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电气特性基础上,适当增加导线横截面积,降低导线电阻,从而减少线路损耗;第二,合理设计布线路径,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在导线布线时,应合理设计布线路径,避免线路过度弯曲,可有效减少导线电阻;第三,减少负荷中心和变压器之间的距离,缩短供电距离,减少电网线路传输电能的功率损耗;第四,为了减少电网线路电能损耗,尽量选择电导率较小的导线材质,提高电网线路的节能性。

4 结语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物理教学论文和职称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在节能减排的社会大环境下,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结合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要求,积极应用多种节能技术,优化电气自动化系统节能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节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作用,减少电网损耗,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马建华.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创新[J].制造业自动化,2012,06:142-144.

自动化节能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知识能力;视觉形象;感悟

岩土工程专业属于应用型技术,要求学生通过现场实践的视觉观察和问题发现与知识能力的培养,要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综合技术问题的技能。而学生综合运用各门知识的能力差,是当前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各门课程之间缺少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知识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的课题。为了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需要在理论教学和各个实践环节中加强和重视能力的培养。项目组先后在近十年完成20多项科研课题,对学生的学术能力与工程实战能力有针对性的培养,下面将结合生产实际问题就研究生的能力培养方法和取得的业绩做一总结。

一、前沿理论探索与生产实际问题的结合

1.视觉形象与思维感悟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理论教学方面,在着重探索现代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的前提下,重点介绍当前生产实际问题与当代现有理论方法不匹配问题,注重前沿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教学一体化的概念,适应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协调一致的原则。具体方法是积极改进传统授课模式,由过去单纯理论授课,发展为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使部分纯讲解变为更加形象生动的可重复再现的学术问题分解、解决问题方案效果分析及其不利因素分析、以及当前理论的欠缺,整个过程全部由视觉图形动态演示,其启发效果和学生思维、思考有机结合;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同时积极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和精品教材建设,部分课程建设了配套完整的教学资源网站,方便学生下载课件、及时了解课程相关信息、并大量讲授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目前生产实际现状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2.网络资源利用。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期刊数据库等中外文电子资源,多渠道、宽口径收集工程和科研领域的最新信息,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使课程常讲常新,改善教学效果。并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相关的工程照片和录像,增加信息量,使课堂教学信息化。

3.学术体系与生产问题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方面,提出知识能力的培养模式,构建循序渐进、逐渐深化的实践与学术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首先多带学生到生产一线,查看现场实际现状及其存在问题,针对问题找出相关理论方法,然后针对现有理论方法解决问题存在的不足,提出理论方法的完善步骤,再探索其通用性。主要做法是增加了开放性实践研究项目,如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科技专题讨论、实际工程问题讨论与科研方法的研究等;并与校内外多家单位联合,建立了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的研究生实习、实训基地。把实践教学环节从实验室进一步延伸到实际工程中去,构成了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实践环节训练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整个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循序渐进、逐渐深化,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学术思维的基本方法。通过前面各个环节的锻炼,学生初步具备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后进入了毕业论文的提升阶段。在毕业论文中着重研究较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和知识运用能力。

4.构建满足专业需求的实践创新体系。以培养现代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认知实习、感悟实习和参与实践为主,以现场工程实践、系列科技竞赛和创业活动等载体为辅,增强研究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并通过开展学术沙龙和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学术交流活动,突破研究生思维定式,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在实现理论与实践进一步融合的同时,促进对研究生技术创新能力的激发和培养。①积极组织研究生参与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和创业活动,这些科技活动的选题一般与学科热点和前沿问题结合紧密、难度和规模适中且过程完整,为研究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度。②积极组织研究生深入现场参观工程案例,参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讨论、方案论证和解决工程问题的研究。在这一环节中,鼓励研究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引导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应用的进一步结合。③研究生学术涉猎局限性决定了思维方式太窄,为了使研究生及时了解科技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拓宽学术视野,我们定期聘请行业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增加前沿学术问题信息量;定期举办学科组学术讨论、每年举办一次大学科组的研究生学术交流会,研究生们通过亲自作大会报告、提问、答疑和教授点评等环节来交流和展示创新研究的感悟,凝练所学知识,深化理论水平,培养和激发创新能力,同时培养竞争、合作与交流意识。④设立奖励机制,对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国内国际重大竞赛获奖、参与的科研项目获重大突破性成果等的研究生进行表彰奖励,以此激励广大研究生,形成比、赶、超的良好学术氛围。近年来,先后有35名研究生获优秀硕士论文奖,71名研究生获优秀研究生称号。

二、培养效果

上述三阶段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了“教学、实践、科研”三位一体,“产、学、研、用”环环相系的循序渐进、逐渐深化的“实验—实践—实战”培养体系。不仅为研究生打下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基础,稳步提高了研究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也在实战中培养和激发了研究生的学术(技术)创新的兴趣和潜力。近5年笔者所在科研团队毕业研究生16人,他们先后参加各类课题20多项;由研究生参与完成的研究成果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平均每年一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同时研究生参加研究的成果申请专利9项,批准一项;研究生参加编写专著两部、编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业绩和效果,同时也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综合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单位的学术骨干。几年来,研究生共参与各类科技竞赛和创业活动项目31项,获得各类奖项22项,发表科技论文187篇;共开展各类学术讲座百余场次,1000余人次学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目前,研究生学术交流会已成功举办5届,200多名研究生进行了学术报告交流,参与师生近千人。

参考文献:

[1]孙世国,刘向东,高振林,姜德民,宋小软.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C].2006年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会议论文集,2006.

自动化节能技术论文篇9

关键词 广播电视;数字技术;趋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6-0007-01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广播电视可以说是人类迎接文明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过去的将近100年中,广播电视通过对社会各种信息的传播等功能,为整个人类社会的提高和迈向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承载广播电视传播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现在的广播电视技术已经具备了时代的特点,在广播电视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所认可的大众传播媒体后,其对于国家的经济和民生等都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并且通过资讯的传递也帮助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将资源和信息传递出去。这个传播媒体已经成为了具有很大规模的信息传递行业,并且通过近一个世纪的验证,逐步地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特别是近些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电视产业形成了很大的冲击,让广播电视产业不得不去正式面对这新一波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广播电视技术势必需要顺应时代的科技发展,并且追求创新。网络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越来越适应并且习惯于其快捷和方便的信息获取方式,人们开始希望更多且更迅速地了解这个世界上发生的各种新闻资讯,并且对资讯的质量和服务也越来越看重,而广播电视技术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人们的新需求,也开始使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形式,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

1 广播电视的发展进程

20世纪广播电视由最初的黑白媒体迅速地发展为彩色,给人们带去了更好的视觉享受,而信号也从最初的模拟信息发展成为现在的数字信号。在电视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我们接受的视觉产品是一直在进步的,包括色彩和清晰度等。目前电视已经达到了高清的水平,并且逐步面向更加真实的画面传播迈进,至此我们也能够看到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快速并且良好的,而其发展趋势主要是以人为服务主体进行的,以提高人的感官为最重要的方向。

我们都知道广播电视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目前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都不同程度地在进步,这也直接带动了广播电视产业技术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广播电视产业在传播方面也在逐步的变化,告别了过去独占信息资源的传统模式,现在开始接纳更加广泛的发展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相信广播电视的发展会越来越满足人们的需求。

2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数字技术的发展

如今科技的发展是翻天覆地的,而数字技术也在科技大潮中应运而生,在广播电视产业中得到了很高的重视,目前可以说已经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字技术主要能够将电视节目的总体质量提高,而高质量的节目自然更受观众的喜爱,收视率也就有了保障。数字技术运用于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中,利用移动技术进行信息资讯的接受和输出,通过对数字技术的大力发展和推广,很多电视台开始利用该技术来满足采、编、播等各个流程的工作,让整体工作速度和质量大大的提升,而且普通观众通过移动技术接受到的更加好品质的电视节目,使他们感官上得到了满足,这也是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2.2 网络技术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网络是目前人们获取资讯的首要手段,也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交流方式。广播电视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早在2004年我国广播电视网络化已经开始进行了电视节目的制作,在早期是以时间为关键的新闻类节目制作,后期当网络技术运用越来越普遍后,全国各地的有线电视也成功建立起了网络系统,这提高了国内广播电视整体运营体系,使其更加完善。同时,根据目前的现状,应当加强网络分配的改良,总体以数字化为发展方向,实现偏远地区和城市之间的网络互通,最终实现网络和电视节目相融合,并且覆盖更加广泛的地区,让更多的观众能够享受科技带来的成果。

2.3 卫星直播技术

我国的卫星直播平台是在1999年建立完成的,这也直接开启了广播电视直播的进程。通过不断的进步和努力,2005年电视直播卫星发射成果,覆盖了更多的用户,制作的节目也通过卫星面向全国进行直播,而更多的国际台也加入到了卫星直播当中,在中国也可以看到很多国外电视节目,实现了文化交流,卫星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传输工具。

2.4 多元化技术发展

我国目前的广播电视技术已经结合了多种科技技术,在广播领域中也实现了中短波广播和调频广播的结合;电视产业中,卫星、无线、有线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融合,并且已经结合成网络,能够完成更加全面且高品质的电视系统,并且覆盖地区也更加广泛。当然面对特别偏远的地区,要想实现同步收听或者观看广播电视节目还需要更多的先进技术。但是相信当科技发展更为进步后,部分难题将迎刃而解,国际广播电视也将全球覆盖。

2.5 无线设备自动化

无线设备在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运行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而随着当前越来越快速发展的电视技术,无线设备自身也在不断地实现更新和发展。通常广播节目是需要发射机来实现完全固态化,而中短波的发射机则是虚拟设备过度到数字设备,发射台的自动化也是目前无线设备的未来发展趋势。

3 结论

广播电视产业在数字化技术发展的时代,也需要和先进的科技相结合,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由于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于广播电视节目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全球一体化也让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节目资源,所以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是其产业发展的核心命题。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空间是十分巨大的,这样广阔的空间也给了相关产业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资源和条件,所以相关的研究人员在产业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找准切入点,紧抓时代的命脉,并且以观众的需求作为主要诉求,进行技术的开发和更新,不断开发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

参考文献

[1]张范龙.全球广播电视的新进展和技术趋势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26.

[2]何大治,黄巍,徐胤,等.全球广播电视的新进展和技术趋势[J].电视技术,2013,37(2):20-24.

自动化节能技术论文篇10

关键词:自动控制理论;火电厂;热工自动化;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061-0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力工业有了飞速的进步,电力生产开始引入分散控制以及调度自动化等,有效缓解了短缺的电力供应,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当前我国的电力市场红人存在一些不足的问题,例如,电力供应的自动化及电气化水平较低,发电煤耗大、管理水平差等。

电力工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必须连续进行发电,为了保证其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以及经济型,就必须采用大量的自动化设备以及技术,因此,将自动控制理论应用到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 热工仪表的非线性特性及校正

任何系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非线性特性,而火电厂的热工仪表也不例外,普遍轻重不一的具有非线性特性,该性质对仪表参数测量其准确度以及显示精确度等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减小热工仪表的非线性特征给测量带来的误差,通常采用三种方法来进行调节:减小仪表的测量范围;采用非线性的显示刻度;加入非线性的校正环节。

其中第三种方法是较为重要的方法。校正热工仪表非线性特性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模拟线性化,二是数字线性化。

模拟线性化指的是在传统模拟仪表的一出上,通过机器原件或是模拟电路来讲仪表输出的信号进行线性化的处理,实现线性刻度的模拟现实,并将其作为自动控制装置信号。

数字显性化指的实在智能仪表的基础上,对输入的信号进行转换,所得到的的数字量再经过计算或是查表实现信号输出的线性化,从而实现线性化的数字显示。

近几年,随着自动控制原理中智能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且具有能够适当解决非线性问题的特点,将其结合到非线性特性校正的研究工作中,出现了更复杂和高端的校正方法。

2 主蒸汽压力的调节

主蒸汽压力是火电机组能否安全运行的重要指标和关键性的监测参数,同时也对机组的负荷调节起到了参考作用并作为锅炉汽机其能量平衡的一个重要标志。主蒸汽压力调解过程通常是通过锅炉燃烧调节的系统来实现的。

锅炉燃烧调节主要包括:引风、送风以及燃料三方面的调节,其中,三者的调节量包括引风量、送风量以及燃料量,三者被调节量分别是炉膛负压、烟气含氧量以及主蒸汽压力,前后三者一一对应。

主蒸汽压力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基于能量平衡和基于给定值的偏差的调节方式。

其中,基于给定值的偏差的调节方式为主要研究对象,该调节策略主要包括基于给定值偏差和主蒸汽压力其单回路的调节策略等等。

2.1 主蒸汽压力的串级模糊调节方式

串级调节系统主要把炉膛辐射新号作为中间被调量,将一个阶跃扰动添加到锅炉燃烧侧面,并利用matlab进行仿真研究。与单回路的PID调节过程相比较,基于热量信号进行的串级调节对调节特性并不具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可见,采用单回路的PID调节进行串级调节能够明显的改善系统特性,对于克服燃料的册内扰也具有积极作用。

但是中间被调亮主要是由随机分量以及主分量两部分组成,若是直接把其纳入串级调节的系统,必然会降低该调解过程动态特性,导致调节量震荡不稳定,引起调节系统中较大的动态偏差,因此可以采取串级模糊调节策略来进行改善。将模糊滤波器增加到串级调节系统中,便可以形成新型的串级模糊调节系统。

2.2 主蒸汽压力LQ次优调节

火电厂的锅炉具有热惯性大以及容量大的特点,可见,由此相应的调节对象是具有一定的延迟特性的,同时也包括主蒸汽压力。所具备的迟延特性导致调节系统其调节过渡时间被演唱且超调量更大,进而影响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以及机组发电经济型。

PID调节器等设备应用于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改善调节系统的迟延特性,从PID调节器所具有的优缺点以及最有控制理论方面相关技术理论等,可以考虑选用线性二次型的性能指标来进行主蒸汽压力调节器的设计。通过主蒸汽压力LQ次优化调节策略来实现。

3 主蒸汽温度特性及控制策略

3.1 主蒸汽温度的特性

火电厂中主蒸汽温度也是火电厂生产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监测参数,若该值过高或是过低都会对机组的安全性以及发电的经济性产生影响。

主蒸汽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过热器、主蒸汽管道以及汽轮机高压缸等生产设备中的金属材料产生高温形变而被损坏、不能正常运作;主蒸汽温度过低,又会导致火电厂的热效率降低,可能会腐蚀汽轮机的叶片危机汽轮机安全。因此,主蒸汽温度的合理有效控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3.2 控制策略

根据主蒸汽温度的动态特性,主要有两种控制当时,一种是在蒸汽管道中将喷水减温器设置在烟道中,另一种是在烟道当中安装对应的烟气挡板。

前一种通过改变蒸汽的流量来实现主蒸汽温度的控制,另一种是通过将烟气热量适当改变到实现应当根据实际火电厂的生产方式、生产情况等来进行安排,但无论在哪种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生产过程中,都应当注重控制策略的制定原则,保障火电生产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4 结 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控制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面越来越广,尤其是在工厂生产自动化过程中的应用,更是将生产效率和质量等大大提高。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中同样也应用了自动化理论,文章将自动化的机械控制原理以及火电厂的热工自动化相互结合,从热工仪表、主蒸汽压力以及主蒸汽温度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提出其调整策略,希望能够增强其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全通.自动控制理论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

2013,(10).

[2] 孙振洋.控制理论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

(23).

[3] 鲁登峰,黄蓉.自动控制理论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J].广东科 技,2013,(20).

[4] 李生录.自动控制理论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

2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