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保护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5:03:29

自动保护

自动保护范文篇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各行业领域的用电量需求也越来越大,对我国电力系统的整体规模和稳定程度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企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带来了指数级的电力能源使用需求增长。另一方面,各个电力企业之间的合作愈发紧密,电力企业的基础设施(如输、变电工程的电压等级、电网结构)愈发复杂。

国内电网系统的平稳运行主要得益于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继电保护是对电网系统中发生的突发异常情况或故障现象进行检测,并实时发出预警信号,或直接将发生故障的部分进行切断和隔离的一种重要电力保护装置,对当代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利用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相关技术应用来服务供电电网系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与关注。近年来学界也陆续出版了一系列关于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运行与维护的书籍,以期对我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及应用提供有效借鉴。《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运行与维护》一书2018年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广东电网公司一级技能专家黄国平等。作为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运行与维护研究的经典书籍,作者基于自身多年一线实践和教学经验,结合现代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相关技术规章和管理要求,对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技术的日常维护、故障排查和缺陷处理等内容进行了多维度的讨论与总结。全书内容翔实,讨论范围涉及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技术的多个模块,除去序言部分外可划分为九个主要章节。其中,第一章为概述,对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基础知识、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运行管理技术、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运行配置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读者建构出较为清晰和全面的继电保护基础理论框架。

继电保护系统作为电力网络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日益复杂的电网情况下能够有效确保电网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一般是由三个主要模块构成,即CPU信息处理模块、信号输入输出模块以及通讯管理模块。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状态时,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能够在最短的反应时间内,自动将故障设备单元从电网系统中进行隔离,并实时将信号报告电网值班人员,以此来最大化保障相邻地区供电状态,减少因电力故障导致的设备损坏。书中第二章为自动装置运行、维护技术,主要对稳控装置现场运行、维护技术和备自投装置运行、维护等技术进行了重点介绍。实现继电保护功能的继电保护装置,虽然类型较多且功能不一,但主要都包含以下几种运行、维护方法:信号收集和信息处理单元运维、信息判断单元运维以及作用信号输出单元运维等。作者在第三至第九章中依次对线路保护现场运行维护技术、变压器保护运行维护技术、母差及失灵保护运行维护技术、故障录波器和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技术、小电流接地系统运行维护技术、电流互感器运行维护技术、电压互感器运行维护技术等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维护技术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较于其他同类书籍,本书结合现代配电网发展趋势,对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的运行机制与维护方法进行了专项研讨。全书框架严密,内容翔实,语言深入浅出,不仅对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的现有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还对自动装置运行、变压器保护运行以及母差和失灵保护运行维护技术做了深度剖析,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十分适合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设计及管理、维修人员阅读学习。

作者:陈晚 单位:三峡大学

自动保护范文篇2

关键词:配电网;继电保护;配电自动化;供电质量;运行故障;故障处理

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电力资源的依赖性不断提高,这使得电网建设迎来了发展机遇。尤其是科技的发展,大量新型技术和设备与电力生产各个环节相融合,其中配电自动化和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智能化电网建设提供了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供电系统运行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但是,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往往会由于一些突发因素而出现故障问题,导致电网系统处于瘫痪状态,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加强配电网故障分析与处理,确保配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正常的用电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的基本内容

近年来,我国电网自动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我国电力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大力支持。其中,通信网络技术的融合使用,可以实现配电网实际运行状况的实时反馈,便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电力系统各电子元件的运行状态,并辅以相关软件实现了故障预处理,确保电网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在此过程中,配电网自动化水平也随之提高,可以在故障发生后的短时间内自动判断故障类型,并根据实际情况自动化处理故障,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1]。但是,在制订配电系统自动化运行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当地实际条件,确保自动化运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而在监控配套设施的支持下,提升电网运行效果,并可以实时地完整采集配电设备、用电负荷等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化管理优化所拟定的配电方案,尽可能地规避影响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确保配电网供电质量。另外,配电网系统的运行效果往往会直接影响电力系统供电的质量和安全,这要求电力技术人员在实践中,落实相应的举措,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通过报警信号方式提示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如落实有效的继电保护措施,可在预防和处理供电故障的基础上,自动化隔离故障点,避免故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最大限度地保证供电质量[2]。

2配电网故障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问题,将会使配电网难以保持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从而影响供电质量。因此,加强配电网的故障处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配电网故障处理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有助于增强配电网的安全可靠性,继而提高其供电质量。

2.1稳定性原则

稳定性原则是配电网故障处理过程中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则,即在处理故障后,应整体提高配电网系统的稳定性,这为具体的配电网故障处理提供了思路。因此,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在处理配电网故障时,应对配电网电路整体情况有一个全面且深刻地认知,并且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故障应急处理能力,避免配电网运行中出现电路短路故障。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考虑适当地增加配电网故障巡检次数,以及时发现配电网潜在安全隐患,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进行配电网电路保护,从而有效提高配电网整体的稳定性。另外,针对线路较长的配电网维护,也要遵循稳定性原则,在全面提升配电网稳定性的基础上,确保配电网正常运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供电服务,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

2.2可靠性原则

从配电网故障处理目标角度而言,故障处理既要确保配电网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又要保障其运行的可靠性,才能保证供电质量。因此,在配电网设置时,相关技术人员应熟悉全部线路的布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配电网中线路之间连接的质量,以此确保配电网设置质量。另外,相关技术人员应对配电网系统加强日常检查,及时排查出配电网潜在故障,以便提前制订预防性措施,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3基于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方法分析

3.1两级级差自动化配合保护方法

在配电网故障处理中,两级级差自动化配合保护方法具有突出的应用优势,无论是主干、分支,还是终端用户处发生故障,断路器都可以及时做出跳闸反应来保护配电黄华颖,饶苏敏,叶锦坤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网,避免配电网覆盖区域内全面停电问题的发生,这是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配电网故障处理的原因。在实践中,配电管理人员需对线路开关选择引起重视,并综合考虑实际条件,如主干线上应优先考虑负荷开关;而考虑支线开关保护动作执行时间几乎不计,则可以不考虑此类因素。但是,无论是用户开关,还是出线开关、支线开关,都要合理选择与使用短路装置[3]。在配电网故障处理中,两级级差自动化配合保护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优点。(1)在配电网系统运行过程中,无论是用户端,还是分支线路,在故障发生后,断路器开关会及时响应并进行跳闸处理,使配电网故障发生后仅对故障点产生不良影响,不会影响其他部位,解决了使用负荷开关造成全网停电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供电质量。(2)在配电网中应用两级级差保护装置,可以避免开关越级跳闸或者多级跳闸现象的出现,并且可以准确地判断故障发生位置,为配电网故障处理提供了便利,从而有利于提高故障处理效率和质量,弥补了全断路器开关的缺陷。(3)全负荷开关与全断路器开关相比,造价更低,如果在主干线全线使用全负荷开关,可以降低配电网的整体建设成本。

3.2多级级差自动化配合保护方法

多级级差自动化配合保护方法在配电网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按照配电工作需求,针对10kV馈线开关和出线开关进行延时时间的合理设置,以提高保护动作执行的有效性,继而确保整个配电网系统处于保护状态中,为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支持[4]。考虑到短路会影响配电网系统,变电站往往会在低压侧开关采取过流保护措施,确保配电网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同时,由于上级保护定值会影响配电系统,在延时保护响应时间设置方面,应尽可能地缩短保护响应时间,以此完成多级级差保护延时配合。如今,在变电站建设过程中,馈线断路装置开关的选用使机械动作时间设定在30~40ms,并将延时保护响应时间设定在约30ms,才能充分发挥出其断流作用,进而可以在故障发生后,及时地切断故障电流,避免进一步扩大故障危害范围。如果开关已经安装熔断器或者断路器,在磁涌流较少的条件下,应适当地加大电流值,从而缩短配电网故障发生的持续时间,有效提高配电网运行的效果。另外,在配电网系统运行时,一旦出现线路瞬时性故障,多级级差自动化配合保护方法缺乏适用性,应考虑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故障处理。

3.3不同故障类型的集中处理方法

由于客观因素的存在,使配电网故障发生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但是,为了确保配电网的供电质量,应将故障发生时间尽可能地缩短。这种情况下,应提高故障处理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提高故障类型与处理方法的匹配度,这要求相关技术人员根据不同故障类型采取集中处理方法。如主干线类型为架空馈线时,应考虑使用集中式故障处理方法,从而确保处理质量和效率,具体按照如下程序进行规范作业。首先,明确故障发生位置,若在馈线内部则考虑故障电流的及时隔断。其次,在0.5s延时后,在断路装置支持下,借助于重合动作明确故障类型,具体包括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前者往往会表现出重合动作成功执行,而后者则表现为重合动作无法成功执行。此外,在配电网线路故障发生后,配电网终端可以自动化收集完整的故障信息,相关维修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所收集的故障信息,判定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与类型。在断路装置确定故障为瞬时性故障后,主站会录入故障相关数据,为后续配电网系统运行中出现类似故障提供有效数据来支撑快速处理故障,以此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反之,在故障确定为永久性故障后,维修人员则要在控制故障点区域内的开关,避免故障线路影响周围正常线路的运行。另外,在配电网故障处理完成后,应对故障处理过程进行信息汇总,包括处理方法、故障危害程度等,以便今后在处理类似的配电网故障时,可以为维修人员及时提供有效维修信息,以便及时有效地完成故障维修,进而确保配电网供电质量。

4结束语

在电力系统中,配电网运行效果既影响系统运行效果,还直接影响供电质量。因此,在配电网运行中,相关电力技术人员应注重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措施的落实,确保配电网可以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继而为电力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伟,陶毅刚,张俊成,等.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分析[J].电力设备管理,2021(2):34-35,44.

[2]卓梦飞.基于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的配电网故障自愈技术[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19.

[3]刘健,张志华,芮骏,等.基于限流级差配合的城市配电网高选择性继电保护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43(5):101-106.

自动保护范文篇3

【关键词】现代继电保护;厂用电;自动化技术

当前电力系统不断发展,这也对继电保护以及企业厂用电自动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也给其不断注入活力。因此,需要科学有效的应用现代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充分发挥出其作用。电力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配电、发电系统以及电压变换系统等的运行情况,所以,如果出现短路问题,就会让整个系统都陷入瘫痪,进而影响供电质量,甚至会出现安全事故,所以提升继电自动化技术十分重要,通过对其进行应用,能够高效的对线路故障进行自动切断,进而让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1现代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1在发电机中的应用

发电机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要想确保发电机的稳定运行,就需要有效的应用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

1.1.1重点保护法

随着发电机使用时间的增加,其在运行中就会容易出现故障,特别是容易出现失磁故障,如果发生这一故障,就需要检修人员在检修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发电机上,要采取接地保护技术,进而防止系统出现短路的问题,解决发电机接地电流问题,让系统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

1.1.2备份保护法

对发电机采取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之后,系统能够按照发电机的具体运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护,在运行中出现故障的同时,系统就能够及时的将电源切断,防止对发电机造成更严重的损坏。这样就可以防止出现一些发电机外部问题,及时对故障范围进行控制。

1.2在线路保护中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还能够对线路进行保护,就电力系统的自身本质来说,其内部线路构造较为复杂,线路是电力系统运行中不可或缺的载体,不管是发电机还是变压器等,要是没有线路连接,那么就算是设备功能性再好,也不能进行有效的运行,因此,就需要注重对于线路进行保护。在线路保护中,主要就是要保护线路实际接地环节,当前线路在接地时要想提升接地保护的保护效果,就需要做到几点:首先,要增加零序功率,如果产生接地故障,使得零序功率的方向发生改变,通常零序功率都有比较小的波动,所以,对接地故障的预测以及保护具有优势;其次,增加零序电流,如果产生接地故障,就能够让零序电流的速度提升,在这一过程中的操作敏感性较强,这样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切断电源,进而对电力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最后,增加零序电压,一般电力系统较为稳定,只要是正常的操作不会出现零序电压,但是如果产生接地故障,那么就会让对应的零序电压产生,其能够对零序电压进行有效的降低,进而及时的进行报警,在收到警报之后,维护人员就可以观察电压表数,进而做出合理的判断,明确接地故障的实际情况。

1.3变压器继电保护

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其中的核心设备,其运行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整体的运行稳定情况,当前变压器的继电保护主要包括三种:

1.3.1接地保护

直接接地保护变压器应用的是零序电压保护方案,是将零序保护装置安装到变压器的接地线上,对于不接地保护的变压器,就可以采取零序电压的方式进行保护。1.3.2瓦斯保护当变压器油箱产生故障的情况下,在电弧的作用下,会让绝缘材料以及绝缘油分解,进而导致出现危险气体,其具有易燃易爆的特征,所以,在电压器保护上,就要注重瓦斯保护,其在油箱产生闪络电弧故障的时候,继电保护装置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变压器的电源切除,进而发出告警信息。

1.3.3短路保护

其包括两种,即过电流以及阻抗保护,前者就是把电路继电保护装置安装到变压器电源的两侧以及时间元件上,电流元件在达到动作值和时间后会把电源切掉;后者就是在对线路设备进行保护时,侦知保护安装点至故障点间的阻抗值,达到动作值和时间后也会跳闸断路。

2厂用电自动化技术

厂用电电气自动化包括两部分,分别是厂用电起动策略控制以及厂用电配电系统微机保护测控技术。其设计就是要全面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对各种运行信息进行实时的采集,且依据预定策略调整定值、对自起动负荷进行跟踪调节,或者是依据继电保护及控制的要求采取实时控制,利用通信技术能够将各种信息以及上级调度令进行上传或者是下发。每个电子自动化装置就是安装在相应的配电装置的开关柜上的,利用通信技术可以有效的组织所有的自动化装置,进而形成一个健全的DCS系统,就可以实现测量、保护以及控制的功能;保护测控装置能够对电气会理中的各方面进行实时的监测,且能够联系直流监控和其它智能电器,在电厂的总体控制系统中,其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远程I/O的地位是相同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能够对电气回路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的监测,进而实现远方相关功能,如,远方保护定值、信息复归、负荷的远方控制等。在低压重要回路上,要是低压采取智能型开关,那么就可以利用通信方式对电气量进行采集,做到远方控制,如果采用的开关不是智能型的,就需要对控制装置进行测量,采集电气量且还需要向开关送出跳合闸节点。就单元机组来说,发电机、锅炉、厂用电系统以及汽机是一个整体,因此不会独立安排电气操作员站,要想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只需要在必要的情况下在继电保护环节安装一台只监视不控制的终端就可以。以后对发电机励磁系统、发电机出口高压开关、自动准同期系统等也能够利用通信管理单元进行DCS的接入,这样做就能够对分布式控制系统进行简化,只需要做到高层次的逻辑控制功能以及管理数据,剩下的操作逻辑就可以交给电气自动化装置来完成。DCS系统应用的是标准通用的软件和硬件环境,结构为开放式,网络使用Ethernet或者是Profibus。

Ethernet的网络拓扑结构能够结合具体情况选择网络,包括总线型网络和星形网络等,其在某处节点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只需要点击退出网络,就可以让剩下的结点不受到损坏。要想确保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可以采取两种措施来达成:一种是对节点的数目进行限制,进而减轻系统的负载情况,让其更好的运行,另一种就是应用交换以太网技术,可以在冲突域中将那些实时要求的域分离开,这样的方式是对外来通信量进行消除,进而可以有效提升信息传输的速度及质量;系统通信协议使用的是IEC61850,其和IECTC57电力系统的通信协议体系要求是相适应的,前者是IEC870-5的超集,能够把Profibus进行映射和包容,其优势就是在开放性以及适应性较好。方案示意图中的SNET级中的OPS和ENS,如果分布式控制系统和ECS系统的生产厂家不一样时,就需要进行设置,而如果二者的生产厂家相同时则没有必要,这样做就是要对上层系统结构进行简化,进而为调试电气系统提供便利。

和当前的电气进分布式控制系统方式对比,利用微机测控保护装置接入分布式控制系统具备其优势,这主要体现在:第一,电气自动化设备是在各个电气间隔分布的,实现了分布上的分层化,进而极大提升系统的可靠性;第二,各个自动化设备可以在底层就完成保护和测控,其电力系统是独立运行的,因此,就算是通信终端也不会对其造成影响,且其实时响应的速度也比较高,减少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硬件设备数量,进而让该系统的负荷减轻,提升运行效率;第三,数据交换变成计算机通信方式,这让其抗干扰的水平提升,损耗的电缆也少,可以节约很多的电缆,这就可以减少敷设电缆的工作量,相应的能节省很多的安装费用,结合变电站自动化经验以及费用因素,该系统在性价比方面存在较大的优势;第四,对二次设备进行简化,系统更加明确,在运行及检修系统方面较为便利;第五,过去只有重要的电气量才可以进入到分布式控制系统产情况,但是采取微机测控保护装置进分布式控制系统后就可以做到电气自动化,这极大的提升了运行及管理的效果,为减少员工增加效益奠定了基础;第六,让电气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控制能力一样,能够满足技术发展的要求,电气保护控制是一步到位的,这就防止再次改造,可以节省投资;最后,因为应用了微机保护,所以在保护定值修改方面可以实现智能动态化修改,远方就可以进行修改,这促进了运行的发展,让自起动的成功率得到提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能源是我们生活和生产中不能缺少的重要能源,因此,让其能够持续稳定供应十分重要。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中避免出现操作失误的问题,这就需要应用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让电力系统能够平稳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徐军.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5(27).

[2]陈素贞,李翠文.浅淡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6).

自动保护范文篇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约束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新趋势,更加庞大、复杂的新型电网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战。在电力系统快速发展的十几年内,自动化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提升了电网的可靠性。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作为电网安全运行的屏障,其可靠性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及工作原理分析

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应用场景包括发电、输变电、配电等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以输变电为例,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保护的对象主要是高压输电线路及变电站,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保护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主变压器保护,保护功能以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后备保护等为主;二是线路保护,以过流速断保护、重合闸保护等为主;三是母线保护,保护功能以两段充电保护、过流保护等为主。

产品质量可靠性

改善研发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通过不断完善研发生产工艺来提升产品质量,以增强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简单来讲,单一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出现问题不会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对于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来讲,电力系统稳定性是以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为基础的,单一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故障也应当是极力避免的。单一装置越复杂,装置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需要继电保护装置生产厂家提升研发水平,改善生产工艺,做到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简单化,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另一方面可减轻自身负荷,减少芯片压力,提升保护功能效率。生产工艺也会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生产工艺主要体现在生产流程、原材料、人员操作等。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在生产流程方面有严格的规范,按照电子器件的相关特性,需要编制焊接、组装、测试、老化生产管理规范,提升焊接水平,强化产品组装能力等,通过检测确保产品没有虚焊、漏焊、静电击穿等生产不当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最终产品的质量,影响产品的生命周期,以晶闸管为例,在小信号输入、大电流大电压输出的实验中,产品质量低劣的晶闸管无法长期起到放大作用,导致实验失败。此外应当加强生产人员培训,确保生产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生产管理规范进行生产,做好防静电措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生产的每个环节。丰富检测手段,提升产品合格率检测作为出厂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应当采用技术+人工的方式加强对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测试,以提升产品出厂合格率。继电保护装置生产厂家应借助自动检测系统、老化房老化、人工抽检等方式确保产品出厂前单一装置的软件功能的可靠性。同时,定期对单一装置的硬件进行测试,不定期对单一装置进行EMC测试,确保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硬件功能的可靠性。通过软件、硬件的测试,提升保护的有效率。

功能可靠性

继电保护技术革新面对科技的高速发展进步及电力系统的日益庞大、复杂,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也应当不断提升、革新。例如,多台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通过记录的故障电流、故障的波形等,能够对故障进行定位,同时能够避免因不能正确分析出故障点而出现误报。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实现毫秒级保护动作,采样数据也更加精准。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电网变得日益复杂,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打破了传统继电保护的“四个基本特性”,“变压器+合并单元”模式将整个继电保护单元的工作时间延长,同时单个元件可能导致操作失误出现误动作的现象,这违背了继电保护的快速保护独立性,连接系统配置文件和次级设备受到了影响,由于没有可视化“虚拟电路”的辅助,也没有明确进行维护隔离的断点,增加了变电站现场保护维护等相关风险。因此需要通过继电保护的技术革新,不断解决继电保护时间与选择方面的矛盾。保护功能有效性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保护功能是实现对电网保护的关键。以现实电网故障中电流出现突变为例,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需要通过电流采样感知电流突变,通过比较电流突变程度以及电流大小与整定定值的关系判断电网是否有故障,以采取相应保护报警或动作,达到保护电网的效果。因此,产品的研发设计人员应当充分考虑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情况,根据电力系统特点,合理设计装置保护功能保护逻辑,同时减轻代码复杂性,让产品保护功能的有效性不断提升。此外,在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定值整定过程中,通过程序计算系统故障数据等,能够准确判断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整定值是否合理、保护功能是否能够起到作用。

操作可靠性

工作人员的可靠性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可靠性一方面体现在产品的质量和功能,一方面体现在操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其中包括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这里要求操作人员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理在日常运行过程中遇到的突发情况,以确保产品能够正常发挥保护功能。此外,电力企业应定期对检修人员进行培训,不断强化提升继电保护检修技能,强化检修人员的工作素养。明确继电保护检修工作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检修流程逐个巡检,杜绝侥幸心理,确保继电器没有磨损,继电器触点没有粘连、烧坏、卡住等现象。检查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面板显示、指示灯、连接线、转换开关、软硬压板位置是否正确等。通过培训和实际操作训练,不断提高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检修的效率,强化其运行效果。定期检修定期检修是保障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有效运行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定期检修前做好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通过图纸了解设备的接线及二次回路安装情况,了解产品近期的运行情况等。在检修过程中,考虑到安全性,应当将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设定于检修状态,检查二次回路、二次回路绝缘情况、屏柜、保护功能有效性等。在所有检查结束后,严禁插拔插件。检修过程应当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进行,避免有漏检项,减少产品出错的可能性。

结语

自动保护范文篇5

电气火灾事故是人类面对的严重的灾害事故。其发生不可预测,可以说是对人类造成损失最大的灾害之一。

对于众多的普通民用建筑,如工厂、学校、医院、商场和各种大众娱乐场所,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可能防止火灾的发生。即使万一发生火灾,也能尽量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同时,在发生火灾的现场最常用的手段,应能立即切断电源,以防对灭火人员发生电击后二次伤害事故。这是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的途径。如能采用既经济、实用,又便于普及推广的简便方法,对火灾灾害进行预防、监测和进行自动保护,它将能对防火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与之相应的国标在消防和住宅建筑方面也有新的防火标准,业已修订完成,近期也将相继颁布。这对火灾防范工作从设计、安装到运行管理都制订了全面的系统规范。电气火灾自动保护型断路器和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将为我国电气火灾预防、减少电气火灾的频发程度、为安全用电以及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电气火灾自动保护型断路器

目录

摘要i

目录ii

第1章工作原理及其应用1

1.1断路器的作用1

1.2工作原理及其应用1

1.3电气火灾的特点2

第2章主要功能4

2.1普通开关功能4

2.2火灾自动保护功能4

2.3过载保护功能4

2.4短路保护功能4

2.5剩余电流保护功能4

第3章适用场所8

3.1按使用类别分8

3.2按使用方式分8

3.3按极数分8

3.4按瞬时脱扣电流分9

第4章正确应用防电气火灾的断路器10

第5章设计选型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11

5.1额定电流配置11

5.2短路电流选择11

5.3允许最大剩余电流(额定剩余动作电流)的确定11

5.4断路器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12

第6章不宜用A型断路器的场合14

第7章断路器的选择15

第8章结论16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第1章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1.1断路器的作用

断路器的作用是切断和接通负荷电路,以及切断故障电路,防止事故扩大,保证安全运行。而高压断路器要开断1500V,电流为1500-2000A的电弧,这些电弧可拉长至2m仍然继续燃烧不熄灭。故灭弧是高压断路器必须解决的问题。

吹弧熄弧的原理主要是冷却电弧减弱热游离,另一方面通过吹弧拉长电弧加强带电粒子的复合和扩散,同时把弧隙中的带电粒子吹散,迅速恢复介质的绝缘强度。

断路器一般由触头系统、灭弧系统、操作机构、脱扣器、外壳等构成.当短路时,大电流(一般10至12倍)产生的磁场克服反力弹簧,脱扣器拉动操作机构动作,开关瞬时跳闸。当过载时,电流变大,发热量加剧,双金属片变形到一定程度推动机构动作(电流越大,动作时间越短).现在有电子型的,使用互感器采集各相电流大小,与设定值比较,当电流异常时微处理器发出信号,使电子脱扣器带动操作机构动作。

1.2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电气火灾自动保护功能型断路器是在现行普通剩余电流断路器的基础上,配置一个具有与外界温度呈同步单调变化的感温元件--热敏电阻。断路器内部有相应的电子电路相配合,当外界环境温度异常升高,超过了一定正常温度值后(这个温度值范围定义为额定动作温度),电子线路自动驱动电气火灾自动保护型断路器的主触头脱扣器,将断路器负载侧线路分断,防止负载侧的线路和设备因电气火灾使绝缘损坏,造成进一步的短路事故发生。电气火灾自动保护功能型断路器在规定温度范围的下限以下,不论时间多长,都不会导致电气火灾自动保护功能型断路器动作,即为额定不动作温度。额定不动作温度保证了电气火灾自动保护型断路器不致因正常环境温度升高或意外热源的偶然影响而产生误动作,确保其工作的可靠性。

由此可知,电气火灾自动保护型断路器要达到对火灾作出正确的反应,最主要的是在安装时,要保证电气火灾自动保护型断路器上的热敏元件,即火灾感测探头,能直接感测到需要进行监测空间的温度变化。探头正前方不得有影响温度直接对其进行辐射传递的物体。如果电气火灾自动保护型断路器安装在照明箱内,而被监测区域的温度变化,不能被断路器上的火灾感温探头直接监测到,则达不到实现火灾自动保护的作用。

自动保护范文篇6

1电力继电保护器的种类简述

在电力系统运行时,继电保护自动化机组会采集继电保护对象的故障信号,比较定值与采集信息,将其传输到逻辑模块中,逻辑模块在收到信息后,会对信息进行计算与分析,如果计算结果为1,信号就会传递到执行模块之中。

2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的简述

电力系统作为一个全面、综合工作的网络系统,需要专门的保护装置与专业的技术人员确保其安全工作,而继电保护的最基本职能就是在电力系统运行不够稳定或出现一些故障时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将故障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防止电力系统的进一步恶化。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在实施保护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当运行中的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就会迅速的做出保护措施,将出现故障的零件或者设备与整个系统隔离,这样能够防止故障对其他设备或整个电力系统带来影响,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扩散,将故障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2当故障已经发生时,继电保护装置就会迅速的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及时的对设备进行修理。当故障发生较为严重时,我们要停止整个电力系统的工作,对其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或零件尽快的更换,确保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的运行,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

2.3当设施设备和电力系统发生的故障比较严重时,已经威胁到电网的安全或者已经损坏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设施设备时,继电保护的自动化装置就会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尽量减少损坏或者威胁的程度,尽量避免更大面积的灾害发生,继电保护的自动化装置,能够减弱电力系统被破坏的程度和损害电力系统给安全供电造成的影响。

3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的过程中包括几个环节,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安装调试、投入运行、后续维护、检修技改,这几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在应用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以上几个环节的工作,将其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保障技术应用的安全性,继电保护自动化及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在地接地保护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线路接地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从类型上来看,电力系统能够分为小电流型接地与大电流型接地两种类型,前者只负责报警信号的,如果系统中的粗线出现故障,电力系统依然能够正常运行。大电流型接地在发生故障时,会将电源立即切断,这可以起到理想的保护作用。

3.2在变压器中的应用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考虑到这一因素,必须要做好变压器的继电保护工作。这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第一、接地保护。对于直接接地的变压器,需要使用零序电流保护法,在接地两侧位置设置保护动作,对不接地变压器,使用零序电压保护措施即可。第二、瓦斯保护。在变压器油箱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绝缘材料与油会发生反应,生成有害气体,因此,瓦斯保护应该是重中之重,在设置好瓦斯保护后,如果油箱出现故障,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启动保护动作,发出报警。第三、短路保护。短路保护有阻抗保护与过电流保护两个内容,阻抗保护是利用变压器中阻抗元件原理起到保护作用的方式,在阻抗元件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之后,会跳闸,就可以很好的保护变压器;过电流保护即电流元件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之后,也会切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

3.3在发电机中的应用

对于电力系统发电机的保护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第一、重点保护法。重点保护法应该着重降低发电机失磁故障发生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将中性点保护、电流保护、发电机相位保护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纵联差动模式。如果发电机电流超过标准,可以设置好接地保护装置,如果发电机定子绕组匝间发生短路,不仅会破坏绝缘层,也会导致发电机出现故障,为此,要在定子绕组中安装好保护装置,避免匝间出现短路故障。第二、备用保护法。如果定子绕组负荷偏低,保护装置就会将电源切断,报警,有时甚至会出现反时限问题,采用过过电保护法就能够有效降低此类故障的发生率。此外,在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设置好过电压保护,避免发电机出现绝缘击穿问题。

4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继电保护装置计算机化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向智能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将会极大的程度提高继电保护装置及其技术的自动化水平,以促进电力系统更加的安全可靠的运行,真正实现安全高效的运行,为电力企业和国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1智能化趋势

人工智能网络的神经网络是运用一种非线性映射的方法,在很多难以列出方程式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上利用神经网络的方法,解开这些线性问题十分简单,其中如遗法算法、模糊逻辑和进程规划等在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上也都有其独特的方法。因此,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继电保护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快电力系统的计算速度;另外,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自动化技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继电保护技术中一些常规方法难以解决问题提出了确实可行的办法。

4.2计算机化趋势

继电保护装置的计算机化和微机化是电力系统发展的总趋势,在满足电力系统要求的前提下,企业应该在考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时,思考如何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计算机化和微机化,从而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随着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基本的保护职能外,还需要对故障信息和数据的整理和存储。强大的通讯能力和快速的数据信息存储以及保护装置与其他控制装置和调度设备的信息需要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联网,这就要求继电保护装置不仅仅是保护还要具备计算机的功能。

5总结

自动保护范文篇7

论文摘要:城域网光纤通信自动保护系统采用光纤的备份使用机制,用一条主路光纤、一条备路光纤来保证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是一种在主线路出现故障或阻断时,用备用线路代替主线路继续工作、从而保障整个通信正常进行的实时监测系统。因而,该系统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运用光纤保护系统的这种机制,来保证通信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从而将由于线路故障所引起的不便和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一、光纤通信网保护系统概述

实现网络生存性一般有两种方法:保护和恢复。

保护是指利用节点间预先分配的容量实施网络保护,即当一个工作通路失效时,利用备用设备的倒换,使工作信号通过保护通路维持正常传输。保护往往处于本地网元或远端网元的控制下,无需外部网管系统的介入,保护倒换时间很短,但备用资源无法在网络范围内共享,资源利用率低。

恢复则通常利用节点间可用的任何容量,包括预留的专用空闲备用容量、网络专用的容量乃至低优先级业务可释放的容量,还需要准确地知道故障点的位置,其实质是在网络中寻找失效路由的替代路由,因而恢复算法与网络选用算法相同。使用网络恢复可大大节省网络资源,但恢复倒换由外部网络操作系统控制,具有相对较长的计算时间。

通常认为保护是一种能够提供快速恢复、适用特定拓扑的技术(例如线形和环形);而恢复通常主要适用网状拓扑,能最佳的利用网络资源。

二、光纤通信网自动保护系统方案选择

随着WDM系统的广泛使用,在光层上实现对点到点系统的保护倒换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许多光网络的保护结构与SDH是极其相似的。对于点对点的线路系统,经常考虑1+1和1:1的线路(光复用段OMS)保护倒换方案。

线路保护倒换的工作原理是当工作链路传输中断或性能劣化到一定程度后,系统倒换设备将主信号自动转至备用光纤系统来传输,从而使接收端仍能接收到正常的信号而感觉不到网络已出现故障。该保护方法只能保护传输链路,无法提供网络节点的失效保护,因此主要适用于点到点应用的保护。

(一)1+1光保护层

对于1+1光链路保护,只能对链路故障中的业务进行保护。这种方法是利用光滤波器来桥接光信号,并把同样的两路信号分别送入工作光纤和保护光纤的通道中。保护倒换完全是在广域网内实现。当遇到单一的链路故障时,在接收端的光开关便把线路切换到保护光纤。由于在这里电层的复制和操作,所以除了当发射机和接收机发生故障时会丢失业务外,一切故障都可以恢复。

(二)1:1光保护层

(1:1)的光层保护方案与(1+1)的光层保护方案很类似,都是利用备用的路由链路来避免链路故障对业务的影响。业务流量并不是被永久地桥接到工作和保护光纤上,相反,只有出现故障时,才在工作光纤和保护光纤之间进行一次切换。

在双向通道中,当有故障事件出现时,使用APS信令信道来协调交换机的保护倒换动作。在(1+1)的SONET网络中的保护恢复结构中,在头和尾之间有一个APS信道,保护倒换的实现既使用了保护光纤又使用了一条APS信令信道。而在(1:1)的光层保护结构中,在保护光纤中不必存在相互通信的通道,因为这种结构没有在电层上被复制信号。只有当发射端和接收端都切换到保护光纤中,这个通信通道才建立起来。当出现故障时,如果接收端不知道发射端是否切换到保护光纤上时,接收机端就经由保护光纤给发射端发出一个消息。因此,当接收机最初倒换到保护光纤上时它并不能接收到任何信号。而如果发射端已切换到保护光纤上了,那么利用上述过程就可完成对业务的保护和恢复。否则,业务流量就会丢失。如果再由一个独立的“带外”光业务通道来支持保护倒换的信令,那么这种发射机与接收机在协调工作方面的困难就可以避免掉。

(三)1:N光保护层

(1:N)的光层保护结构与(1:1)的保护结构类似。然而在这里,N个工作实体共享同一个保护光纤。如果有多条工作光纤出现故障,那么只有其中的一条所承载的流量可以恢复。最先恢复的使具有最高优先级的故障。

通过以上几种点到点的光层保护倒换方案的比较可以看出:1:1光层保护技术有更高的恢复率和可靠性。

三、城域网光纤通信自动保护系统的组成结构

城域网光纤通信自动保护系统采用三级分层控制结构,第一级为远层监控中心,负责各监控站的监测、通信和控制的授权,通常由网络通信设备和计算机组成;第二级为监测站,向上一级的远程监控中心反映系统工作状态,往下一级实现对各条线路进行整体地集中监测和管理,通常由主控盘和显示器组成;第三级为多个光保护盘,实现对各条通信线路的监控和管理,并和上一级进行通信,反映系统工作状态光保护盘是线路监测和切换的直接执行者,同时又完成向监测站的数据传输和状态显示,它主要由光信号发送部分和接收两部分组成。Sin为发送端光端机发出信号的输入端,光端机输入的信号从该接口进入光保护盘,当系统工作在主路时,通过光开关从Sout1主发端送到主路通信光纤中;在系统工作在备路时,则从Sout2备发端送入通信线路的备路光纤中。Rin1为主路光信号的输入端,系统工作在主路状态时光纤线路输入的信号从该接口进入光保护盘,经过分光器分出3%的光信号用于检测,另外的97%的光信号从Rout发端送到接收光端机中;在系统工作于备路时,光纤线路输入的信号则从Rin2备送入光保护盘,从Rout发送到接收光端机。另外光保护盘还备有主/备线路工作状态指示灯、本盘复位按钮、RS-485计算机接口和电源接口。

在本系统的结构设计中,采取模块化的方式进行设计,容易的实现功能扩展。系统设计时充分体现构件化的思想,小到功能点,大到子系统,甚至整个系统贯穿“构件”的概念。

四、城域网光纤通信自动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

城域网光纤通信自动保护系统采用光纤的备份使用机制,用一条主路光纤,一条备路光纤来保证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在主线路出现故障或阻断时,用备用线路代替主线路继续工作、从而保障整个通信正常进行的实时监测系统。它对通信线路的监控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主路在用光纤正常运行时

自动保护系统的各光保护盘对主路在用光纤实时地进行收光功率监测,自动建立参考,自动分析,时刻与监测站和远程监测中心保持通信,响应各种指令。

(二)主路光纤发生故障时

当系统收到的光功率值小于绝对告警门限(认为系统无光时的光功率值),或者收到的光功率值与系统参考光功率值(正常通信时的光功率值)之差大于相对告警门限(和正常通信时的收光功率相比较,光功率衰减到致使通信不稳定或不能正常进行的光功率变化值)时,系统控制模块就判定通信光纤处于阻断状态,自动将通信从主路光纤切换到备路光纤。

(三)主路光纤修复后

对主路光缆进行测试,确认线路没有问题后,在远程控制中心受权下,通过对光纤自动保护系统的复位操作使通信系统从备路光纤切换到主路光纤。

参考文献:

[1]原荣.光纤通信网络.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自动保护范文篇8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技术

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电力事业的安全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加强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的研究尤为重要。相关技术人员,要结合具体工作实际,科学地总结更加高效的工作机制,从而优化机电安全保护方式,提高继电保护工作质量,进一步推进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发展。

1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工作原理与基本要求

1.1继电保护装置工作原理

在应用继电保护装置时,如果遇到系统问题,所形成的突变物理量会转化为信息量,当上述变量积累到一定值,则会启动逻辑控制环境,对脉冲及其信号进行分析。继电设备主要构成部分为测量、执行和逻辑模块等。其中测量模块主要能够接收信号,通过对信号的数值进行测量和分析定值,来获得相应的结果,再将结果传输给逻辑模型。逻辑模块的功能是对获取的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来分析逻辑数值,在既定的范围传递和处理动作信号,并执行模块,此后形成相应的动作信号。

1.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

在电力系统内使用继电设备能够发挥其高稳定性和高效性等特征。在系统中使用继电保护装置,可通过装置来及时断开出现故障的元件,从而避免电力故障范围的扩大。高效性则指在出现问题时,保护装置可及时对故障元件相关正常的线路进行断开处理,及时针对存在故障的线路进行故障排除。这便需要保护装置具备更高的反应灵敏度,可基于灵敏系统来分析和衡量故障。稳定性则指系统在既定范围对故障的反应情况,并科学处理故障点,保证系统的顺利运行。

2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线路接地保护的应用

通过实践可知,对于不同的线路也需使用不同的接地方式,多数接地保护方式运用大电流和小电流方式进行处理。大电流接地便是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在第一时间将电源切断,这样便可保障电力系统不会受到损伤。小电流保护则是在出现故障时,及时进行报警提示。如果电流系统发生单相的接地故障,小电阻系统本身电流值较小,则可作为有效的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模式也可分为下述两种类型:(1)零序电压。如果电力系统运行稳定,则不会在系统中发生零序电压的问题。如果系统发生故障,则会导致零序电压问题的发生。可采用继电保护技术来对系统进行处理,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零序电压的处理工作,及时将信号发出。工作人员在获得信号后便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技术处理。(2)零序电流。如果电力系统出现问题,便会导致零序电流上升。此时继电保护技术的作用便不再明显,需及时断电,从而对电力系统提供保障。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零序电流将沿电缆流入到故障点位置,此时进入电流互感器后再接地。该种模式能够有效避免信号受到影响,降低出现问题的几率。

2.2发电机继电保护

(1)重点保护。电力系统运行期间常见的故障为定子组匝间发生短路,一旦出现问题便会导致发电机温度上升过快,破坏发电机的绝缘层,导致设备难以正常运行,影响发电机功能发挥的稳定性。一旦发电机发生故障情况,则需针对保护匝间安装相关的装置,以此避免再次出现故障。在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期间,需对发电机进行保护。导致发电机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单向接地电流在标准数值之外,而安装在系统中的接地装置便可发挥保护作用,避免发电机受到性能损伤。(2)备用保护。发电机处于低负荷状态,会发生绝缘击穿的情况,如果出现上述问题,则需借助保护装置进行断电处理,提升对电压的保护效果,并发出警示信息,对发电机进行保护,避免发生短路等问题。在使用相关保护技术时,电压保护能够确保技术人员及时发现短路情况,避免发电机受到二次损害。

2.3变压器继电保护

在变压器运行当中应用继电保护技术,需全面衡量电压等级等条件,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对设备进行选择时,需重点解决存在的问题,具体可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来处理差动保护方面的问题。当前,应用到变压器的保护技术类型有下述几种。(1)接地保护。在对自接变压器进行处理时,需借助机电技术完成相应的保护工作,可对接地两侧的零序电流实施保护,如果无接地变压器,则需采取零序电压的方式进行保护。(2)瓦斯保护。如果变压器的油箱发生问题,在特殊环境下,绝缘材料会受到电弧分解的影响,经过与油的融合作用生成有害性气体。如果不对上述气体进行科学处理,会有爆炸的风险,甚至会对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难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转。对此可运用继电保护装置对故障问题进行排查,应用继电保护技术来对油箱进行控制和保护,发现问题及时断电,并发出警告信息,对故障进行有效处置。(3)短路保护。在变压器使用当中,短路问题出现的频率较高,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变压器的运行效果。应用继电器的保护技术来有效处理短路问题,即涉及过电流和抗阻继电保护等方面内容。电流保护便是集中安装变压器电源两侧的电源。在对电流元件进行安装时,继电保护装置对变压器电源进行切断处理,从而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对抗阻进行保护时,变压器的抗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保护的功能,通过变压器的抗阻元件能够提高继电保护功能的效果。

2.4母线继电保护

在具体应用继电保护技术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母线保护。母线是继电保护技术的核心要素,主要应用于相位和差动继电保护等方面。具体实践中,可运用对比相位的方法来处理,以此提高母线的稳定效果和使用的质量,从而凸显系统的稳定性。实施差动继电保护时,需对母线元件进行合理设计,科学处理电流互感设备,从而提高保护的效果。在对电流互感设备进行设置时,需保证其变化具有统一性,从而能够突出电流互感器的优势功能。对电流互感器进行设置后,需进一步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处理,在系统母线的差动区合理设置互感设备。对母线的大电流接地处理期间,可通过三相链接来优化母线的继电保护效果。在实施母线小电流接地时,需将母线的继电保护与大电流接地保护相区分,重点在于科学处理两相链接的使用和相间断线的作用,从而发挥继电保护技术对母线功能发挥的辅助效果。

3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系统应用要点

3.1两级极差保护配置

如果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排查到故障点,压缩维修时间,则需运用两级差的保护设备,从而提高故障的处理效果,减少资源和费用的投入。在应用两级差保护装置时,需细致开展下述工作内容:首先,需选择适合的开关类型。断路器的开关为用户开关,负荷开关需应用到主干线位置;其次,需设置保护动作的延长时间。通常需将变电站出线位置的断路器开关保护时间设置为200~250ms。这样便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排查出故障位置,从而节约维修所时间,提升故障的处理效果,此外还可有效避免发生跳闸的现象。断路器上设置了多级极差保护措施,如在支线上发生故障,便可及时进行断电处理,避免与其他线路段产生关联;最后,由于运用断路器的成本相对较高,在主干线位置选择设置负荷开关,也可降低资源的消耗量。

3.2故障集中处理措施

处理故障时需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由于主干线路的类型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对处理不同类型的故障也需采取适合的措施。一般来讲主干线的类型为架空馈线,相关人员需依据下述程序对故障进行排查和处理:第一,如果故障点在馈线中,则处于变电站出线位置的断路开关便会自动跳闸,这样便可自动隔离由于故障产生的电流;第二,在延时0.5s后,如断路器的开关顺利完成重合,则可判断不是突发问题,如果无法重合,则说明不是长久类故障;第三,阻断配电会获得开关的相应故障数据信息,并将其发送到主站,随后主站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科学处理,并对故障的具体位置和类型进行判断;第四,如果是突发性故障,则需在故障处理记录数据中将本次故障的数据信息一并记录,以此作为后续处理类似故障的参考。如果属于长久类的故障类型,则相关人员便需全面掌握故障附近的所有开关闸,对发生故障的线路和相关路线进行阻断处理,此外还需将相关数据信息传输到相关的变电站,保证变电站的断路设备全部开关均进行合闸,从而保证供电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当工作人员完成全部的处理工作后,需对相关数据进行保留,如记录故障类型和位置等信息内容。这样才能在完成电力供应后,如果配电网再发生类似的故障情况,便可依据记录的数据信息作出有效判断。

3.3智能告警与事故信息处理技术

对继电保护设备的警告和信息处理技术进行优化升级,可明显提升变电运行的稳定性。可应用该技术手段实现对变电站的实时监控,这样可在第一时间发现可能存在的故障,并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处理。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依据警告提示信息来组织维修等活动,这样便可避免系统长期处于异常状态,对相关设备的运行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可通过运用该技术可为技术人员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信息,再对类似故障进行处理时,技术人员便可借助以往的数据作为参考,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故障,保障变电运行的效果。

3.4干扰信号屏蔽方法

对干扰信号进行屏蔽,首先需依据不同线缆材料的类型选择适合的方式。在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已经开发出绝缘层工作线缆,且应用率较高。这种线缆可有效避免感应雷和直击雷等自然灾害的危害,降低可能受到的损失。其次对继电保护装置采取保护措施,需针对设备的运行方案和效果进行研究,对当前系统的环境抵抗效果和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质量。在实施具体工作时,可尝试在区域内设置局域网,并在运行期间排除周围产生的干扰信号,从而降低配电系统所形成的负面影响。最后需保证构建的专业体系能够长时间发挥稳定的维护效果,有效排除信号的不利影响,此后才能确保系统可高效完成参数的获取工作。

4结语

通过实践分析得知,要提升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研究能力,提高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应用效率,技术人员需重视创新技术应用方法,科学地进行技术应用实践,全面掌握技术应用要点,才能进一步为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技术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嘉禹.浅析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9(33):189-190.

[2]王博.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分析[J].电子测试,2019(22):95-96.

[3]刘孟清.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1):167-168.

自动保护范文篇9

【关键词】环境保护;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为了保持我国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应大力发展建筑行业及化工行业等,在发展这些行业的同时,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面对工业废弃物引发的环境问题,可通过发展自动监测技术,来加大对污染源的监测和控制,采取针对性环境保护措施。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系统还存在一定缺陷,需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确保自动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上的有效应用。

1环境保护中污染源自动化监测系统应用现状

在对环境保护中的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时,可从以下方面展开讨论: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在实施污染源监测时,往往采取人工监测的方法,实际监测过程中,不能做到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全面掌握,导致环境污染出现随机性的特点,并且监测效率低下,无法真实反映工业企业运行情况,整体监测效果较差;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已将仪表、传感器、黑匣子等自动监控设备运用到环境污染监测中,利用这些设备可完成有关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但这些设备不具备数据存储的功能,为了保证使用效果,要由技术人员进行设备的优化调整;部分企业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视,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完成环境污染数据的存储和打印,可为今后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但由于设备不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导致收集到的数据只能由企业内部使用,降低了数据利用率。在这种情况下,环境部门无法及时了解环境污染情况,弱化了环境部门的监管功能。并且由于污染源涉及范围广,加大了环境管理难度,不能有效抑制环境污染因素。

2环境保护中污染源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具体应用

2.1硬件设施。在使用环境污染自动监测技术时,需要做好硬件设施的配置工作。要求技术人员根据污染监测系统运行特点,确定相应的硬件设施,在系统运行时,各个自动监测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联系起来,多个设备配合作业,为管理人员提供实时的环境污染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应对方案。并且自动监测设备作用下,能针对存在隐患的污染源发出报警信号,有利于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注重硬件设施的全面建设,是整个自动监测系统良好运行的关键,负责环境污染数据的传输和分析,对环境保护工作高效开展有重要意义。对于工业企业来讲,要注重自动监测设施的维护及更新,保证设备功能正常发挥,尽可能缓解环境污染问题。2.2监控系统。为了取得较好的环境污染管理效益,需要对污染源进行全天监控,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确保监控系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系统灵活性及功能性,以便保证污染问题能及时被工作人员掌握,通过确定治理方案来将损失降到最低。根据数据反馈结果,工作人员能尽快确定污染源位置,对出现违法行为的企业,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旨在规范企业的工业生产行为[1]。监控系统能同时监测多个污染源的实时情况,设置数采仪的数据上报时间,可在规定时间间隔内掌握环境污染数据。环境保护工作的展开要依靠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而监控系统主要任务便是收集数据,监测是否出现污染源。在收集工业排放物有关数据后,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通过分析排放物中有害物质含量,来执行相应操作执行。从目前环境污染源监控系统建设情况来看,基本实现了监测自动化。因此,利用自动监测系统进行污染源监测时,要不断改进监测系统,保证系统内数据传输安全性,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合理依据。2.3监控内容。在利用自动检测技术时,要合理设定系统监控内容,达到在线监控的目的,突出监控系统的智能化优势,以便发挥监控系统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监控系统功能,要以监控数据为基础制作监控报表,确保环境数据完全体现在报表中,尤其在重点监测项目上,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通过报表的形式将环境数据信息直观展现出来,能促使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环境污染问题。对于设备问题,要及时改进设备功能,使其能很好运用到污染源监测中,同时应重视监测系统的日常监管工作,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如果发现某些污染源数据超过国家标准时,要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培养企业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确保企业能做好污染源监管工作。2.4应用软件。在污染源监控数据库建设方面,需要建立格式一致的污染源数据信息、污染治理措施方法、生产工艺和排污状况等数据库,确保数据监测的实时性,保证污染源数据在企业内部、环保部门间的有效共享[2]。通过自动监测系统的建立,能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污染数据传输系统,为环保工作的展开提供依据。在自动监测系统建立上,系统主要功能在于将各排污口的监测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促使污染源监测系统具有数据分析、报警等功能。

3自动监测管理建议

3.1明确污染源监测系统工作要点。有关人员在实施污染源管理时,要结合企业排污情况,在企业安装需要的监测设备,以便实时监测排污口环境污染情况。要确保污染源监测系统和通信网络的有效连接,将数据及时传递到监控中心,方便环境治理工作的进行。同时需要将数据整理成报告,由工作人员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环境污染处理措施。3.2优化布置监测点。监测点的优化布置,是保证监测系统功能有效实现的关键。在布置自动监测点时,可采取多种优化方法,主要包括模拟分析法、功能区法、数据统计分析法等。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如表1所示。3.3设立代运营公司。由于污染源监控范围较大,往往出现多个污染源不能同时监管的问题,由此导致污染源治理时间长,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面对这一问题,可采取设立代运营公司的方法,有利于自动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采集并处理环境污染数据,提高环境保护效率[3]。在此基础上能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间的平衡。在企业环境污染源监控问题上,可优先选择这一方法,提高管理人员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在污染源监测上的投入,以便全面进行污染源的监测。并且将先进设备运用到自动监测系统中,可优化系统性能,确保污染源监测工作朝着智能化方面发展,在保证企业稳定发展上有重要意义。除了部分代运营的监测方法外,还可采取全面代运营的方法,能保证监测数据可靠性,及时掌握工业生产中出现的污染源。具体来说,环境保护始终是社会关注重点,面对多个排污口的问题,采取上述措施可全方位开展监测工作,真正发挥自动监测技术应用价值。

4应用实例

现以东莞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为例,该地区建立多个自动监控中心,负责对全省排污企业、排污点进行实时监控。在污染源烟气排放监测方面,应采取表2考核指标。从监测系统应用实际来看,系统能实时处理上述信息内容,为管理人员提供数据参考,说明自动监测系统在污染源治理上有较好应用性。

5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治理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关注内容,通过发展自动监测技术,能做到对环境问题的及时掌握并处理。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大量行业的出现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对社会进步严重威胁。为了促进我国持续发展,有必要注重自动监测设备及技术的研发,将先进技术和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结合起来,确保环境污染监测的时效性,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展开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何静华.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36(08):137-138+141.

[2]徐思琦.环境保护工作中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J].环境与发展,2018,30(06):149+151.

自动保护范文篇10

论文摘要:城域网光纤通信自动保护系统采用光纤的备份使用机制,用一条主路光纤、一条备路光纤来保证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是一种在主线路出现故障或阻断时,用备用线路代替主线路继续工作、从而保障整个通信正常进行的实时监测系统。因而,该系统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运用光纤保护系统的这种机制,来保证通信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从而将由于线路故障所引起的不便和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一、光纤通信网保护系统概述

实现网络生存性一般有两种方法:保护和恢复。

保护是指利用节点间预先分配的容量实施网络保护,即当一个工作通路失效时,利用备用设备的倒换,使工作信号通过保护通路维持正常传输。保护往往处于本地网元或远端网元的控制下,无需外部网管系统的介入,保护倒换时间很短,但备用资源无法在网络范围内共享,资源利用率低。

恢复则通常利用节点间可用的任何容量,包括预留的专用空闲备用容量、网络专用的容量乃至低优先级业务可释放的容量,还需要准确地知道故障点的位置,其实质是在网络中寻找失效路由的替代路由,因而恢复算法与网络选用算法相同。使用网络恢复可大大节省网络资源,但恢复倒换由外部网络操作系统控制,具有相对较长的计算时间。

通常认为保护是一种能够提供快速恢复、适用特定拓扑的技术(例如线形和环形);而恢复通常主要适用网状拓扑,能最佳的利用网络资源。

二、光纤通信网自动保护系统方案选择

随着WDM系统的广泛使用,在光层上实现对点到点系统的保护倒换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许多光网络的保护结构与SDH是极其相似的。对于点对点的线路系统,经常考虑1+1和1:1的线路(光复用段OMS)保护倒换方案。

线路保护倒换的工作原理是当工作链路传输中断或性能劣化到一定程度后,系统倒换设备将主信号自动转至备用光纤系统来传输,从而使接收端仍能接收到正常的信号而感觉不到网络已出现故障。该保护方法只能保护传输链路,无法提供网络节点的失效保护,因此主要适用于点到点应用的保护。

(一)1+1光保护层

对于1+1光链路保护,只能对链路故障中的业务进行保护。这种方法是利用光滤波器来桥接光信号,并把同样的两路信号分别送入工作光纤和保护光纤的通道中。保护倒换完全是在广域网内实现。当遇到单一的链路故障时,在接收端的光开关便把线路切换到保护光纤。由于在这里电层的复制和操作,所以除了当发射机和接收机发生故障时会丢失业务外,一切故障都可以恢复。

(二)1:1光保护层

(1:1)的光层保护方案与(1+1)的光层保护方案很类似,都是利用备用的路由链路来避免链路故障对业务的影响。业务流量并不是被永久地桥接到工作和保护光纤上,相反,只有出现故障时,才在工作光纤和保护光纤之间进行一次切换。

在双向通道中,当有故障事件出现时,使用APS信令信道来协调交换机的保护倒换动作。在(1+1)的SONET网络中的保护恢复结构中,在头和尾之间有一个APS信道,保护倒换的实现既使用了保护光纤又使用了一条APS信令信道。而在(1:1)的光层保护结构中,在保护光纤中不必存在相互通信的通道,因为这种结构没有在电层上被复制信号。只有当发射端和接收端都切换到保护光纤中,这个通信通道才建立起来。当出现故障时,如果接收端不知道发射端是否切换到保护光纤上时,接收机端就经由保护光纤给发射端发出一个消息。因此,当接收机最初倒换到保护光纤上时它并不能接收到任何信号。而如果发射端已切换到保护光纤上了,那么利用上述过程就可完成对业务的保护和恢复。否则,业务流量就会丢失。如果再由一个独立的“带外”光业务通道来支持保护倒换的信令,那么这种发射机与接收机在协调工作方面的困难就可以避免掉。

(三)1:N光保护层

(1:N)的光层保护结构与(1:1)的保护结构类似。然而在这里,N个工作实体共享同一个保护光纤。如果有多条工作光纤出现故障,那么只有其中的一条所承载的流量可以恢复。最先恢复的使具有最高优先级的故障。

通过以上几种点到点的光层保护倒换方案的比较可以看出:1:1光层保护技术有更高的恢复率和可靠性。

三、城域网光纤通信自动保护系统的组成结构

城域网光纤通信自动保护系统采用三级分层控制结构,第一级为远层监控中心,负责各监控站的监测、通信和控制的授权,通常由网络通信设备和计算机组成;第二级为监测站,向上一级的远程监控中心反映系统工作状态,往下一级实现对各条线路进行整体地集中监测和管理,通常由主控盘和显示器组成;第三级为多个光保护盘,实现对各条通信线路的监控和管理,并和上一级进行通信,反映系统工作状态。

光保护盘是线路监测和切换的直接执行者,同时又完成向监测站的数据传输和状态显示,它主要由光信号发送部分和接收两部分组成。Sin为发送端光端机发出信号的输入端,光端机输入的信号从该接口进入光保护盘,当系统工作在主路时,通过光开关从Sout1主发端送到主路通信光纤中;在系统工作在备路时,则从Sout2备发端送入通信线路的备路光纤中。Rin1为主路光信号的输入端,系统工作在主路状态时光纤线路输入的信号从该接口进入光保护盘,经过分光器分出3%的光信号用于检测,另外的97%的光信号从Rout发端送到接收光端机中;在系统工作于备路时,光纤线路输入的信号则从Rin2备送入光保护盘,从Rout发送到接收光端机。另外光保护盘还备有主/备线路工作状态指示灯、本盘复位按钮、RS-485计算机接口和电源接口。

在本系统的结构设计中,采取模块化的方式进行设计,容易的实现功能扩展。系统设计时充分体现构件化的思想,小到功能点,大到子系统,甚至整个系统贯穿“构件”的概念。

四、城域网光纤通信自动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

城域网光纤通信自动保护系统采用光纤的备份使用机制,用一条主路光纤,一条备路光纤来保证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在主线路出现故障或阻断时,用备用线路代替主线路继续工作、从而保障整个通信正常进行的实时监测系统。它对通信线路的监控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主路在用光纤正常运行时

自动保护系统的各光保护盘对主路在用光纤实时地进行收光功率监测,自动建立参考,自动分析,时刻与监测站和远程监测中心保持通信,响应各种指令。

(二)主路光纤发生故障时

当系统收到的光功率值小于绝对告警门限(认为系统无光时的光功率值),或者收到的光功率值与系统参考光功率值(正常通信时的光功率值)之差大于相对告警门限(和正常通信时的收光功率相比较,光功率衰减到致使通信不稳定或不能正常进行的光功率变化值)时,系统控制模块就判定通信光纤处于阻断状态,自动将通信从主路光纤切换到备路光纤。

(三)主路光纤修复后

对主路光缆进行测试,确认线路没有问题后,在远程控制中心受权下,通过对光纤自动保护系统的复位操作使通信系统从备路光纤切换到主路光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