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工艺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2 14:14:08

镶嵌工艺论文

镶嵌工艺论文篇1

中国的工艺美术品曾在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曾经是衡量一个王朝繁荣与否的标杆。中国的工艺美术品在制作工艺上分着行当,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燕京八绝。今天我要谈的就是燕京八绝之一的花丝镶嵌工艺。花丝镶嵌是中国传统金银器的制作技艺,又称金银细金工艺,以花丝与镶嵌两种主要工艺为代表。金银器是历来为皇室享用的至尊极品,是财富的象征。由于用料珍奇,工艺繁复,历史上花丝镶嵌一直只是皇家御用之物,是我国传统奢侈品的工艺特色之一。近代考古发掘的商代墓葬中,出土有远在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4世纪的早期黄金制品,如黄金细丝和金片等。可知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先民已经熟练掌握了黄金工艺的制造技术。唐宋时期,金银器皿、首饰广泛流行,制作工艺日臻完备精湛。花丝镶嵌工艺在明清两朝步入鼎盛期。到1948年,北京花丝行业只剩170人,镶嵌行业只剩50人。2002年,北京花丝镶嵌厂宣告破产。直到近些年来,我国对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渐重视。经过专家论证,2007年,花丝镶嵌工艺列入市级重点保护项目,2008年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据北京市三级工艺美术大师据马佩坚的推测,目前北京仍在从事真正的花丝镶嵌工艺的,可能不足20人,这个行业的现状令人非常担忧。

一. 花丝镶嵌工艺的传承

花丝镶嵌行业目前扩大生产很困难,因为金银材料成本非常高。受市场需求不畅和产品创新不足、设计样式陈旧,还有做花丝镶嵌的大师渐渐年老,而我们这一代人知道花丝镶嵌工艺的已经微乎其微了,更别说是继承了,所以导致这门手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金作工坊总工艺师厉宝华说:”历史悠久、技法复杂、精美绝伦的花丝镶嵌工艺,是我们应该极尽所能去保护与传承的。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回归,我们这代人责无旁贷。”

出身花丝镶嵌世家的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南志刚说,花丝镶嵌工艺是能琢磨一辈子的手艺。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传承花丝镶嵌工艺呢?时代不同,我们学习花丝镶嵌工艺的内容和方法也必然有所不同。我们传承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现在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首先应该对花丝镶嵌这门工艺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了解,掌握。手工艺的学习特别是花丝,不仅要美术功底,更要有耐心和毅力,这对我们这代年轻人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把花丝镶嵌工艺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文化背景,制作流程,都要一一剖析透彻,并且熟练的掌握其最基本的工艺技术。这个过程肯定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更清楚、更全面的认识花丝镶嵌工艺的优缺点,然后进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

其次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个三千多年前的工艺流传至今一定有他的可取之处,这就是我们要挖掘并且要传承下来的地方;但是发展到今天它几乎停滞不前,这其中一定有它的问题存在,并且我们还要找出导致它停滞不前的原因然后尽量摒弃或改善它。首先它停滞不前肯定是因为设计观念、设计手法都有落后于这个时代的地方,我们应该放弃这些不合时宜的设计思维和生产方式,把这项传统的手工艺与当今的设计方式、方法相结合,这样才会促进花丝镶嵌工艺的发展,也达到了传承花丝镶嵌工艺的目的。

最后应该传承花丝镶嵌最具特色,最核心的技艺。所谓花丝镶嵌工艺主要是有花丝和镶嵌两部分组成的。花丝工艺是拿金、银、铜等抽成细丝,以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镶嵌则是把金银薄片打成器皿,然后錾出图案,或用锼弓锼出图案,并镶嵌宝石而成。制作花丝镶嵌饰品,要经过制胎造型、花丝成型、烧焊、咬酸(酸洗)等程序后方成半成品,再烧蓝或镀金银,提亮。有时,还要再“镶宝”或“点翠”方能整体完成。花丝镶嵌的精髓在花丝,由一根根花丝成为一件完整的作品,要依靠堆、垒、编、织、掐、填、攒、焊工艺,而每种工艺细分起来又是千变万化。后期的镶嵌、点翠则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所以我们应该掌握的花丝镶嵌工艺的核心技艺就是花丝工艺的技法,这八种方法各怀绝技,运用得好坏决定着每件作品的质量档次。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技法才能更好地剖析和研究花丝镶嵌工艺,但是不能单单只掌握掌握花丝工艺,我们还得结合镶嵌和点翠技法这样才能更全面的了解花丝镶嵌工艺,只有全面了解了才能进行有效果的传承,以及促进花丝镶嵌工艺的发展。

二、花丝镶嵌工艺的创新

1.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对花丝镶嵌工艺的创新

20世纪80年代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经过不断的努力把卡克图工艺与中国花丝镶嵌工艺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开创了花丝镶嵌发展的新局面。(卡克图工艺是发明于中世纪西亚一项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其宫廷工艺的地位同样类似于我国的花丝镶嵌技艺。)

90年代北京工艺美术大师成功的开发了金银花丝嵌宝石人物摆件,用传统工艺语言表达了复杂的造型、情节场面和人物体态,人物面庞五官的塑造非常细致且秀美动人。

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白静宜近年来,创造了一种独特工艺叫透空镶嵌,也叫无胎镶嵌。这种工艺能充分显示宝石的光彩,使之互相辉映,互相折射,使人感觉奇妙无穷。

2010年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程淑美把立体造型与传统花丝镶嵌技艺结合,并以人物见长,使传统花丝镶嵌行业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

四川成都60-70年代创造了用丝和片錾、填相同的材料和工艺,开发了一批造型别致、艺术风格新颖的产品并创造了填平花丝圆形造型的品种,使这一技艺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虽然这些大师们都做出了一些相应的创新,但是仍然不能扭转花丝镶嵌工艺停滞不前的局面,其原因是他们的创新主要是在原有的技艺上再添加一些别的传统技艺,或者只是改变或添加一种以前没有的造型。没有对花丝镶嵌工艺本身做出革新。

2、我们应该怎么样创新

花丝镶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几千年前流传下来的历史财富,它蓄积了不同历史时代的精髓,保留了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民族历史的真实写照,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从中可以动态地认识、了解历史.但是,目前花丝镶嵌工艺行业不景气,面临着绝迹的威胁,我们认为问题主要出在设计观念落后于时代,固步自封,不了解当代文化与市场需求.时代的发展导致功能、审美、生产、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设计观念也必然会发生改变.

首先我们应从花丝工艺的的花样丝构成着手,因为金、银、铜是制作花样丝的原材料。花样丝既是花丝镶嵌工艺的初成品,又是制作花丝工艺的基础材料之一。因此,花样丝种类的发展,是花丝产品创新的基础。目前常用的花样丝大概有二十种。分别有花丝、拱丝、竹节丝、螺丝、祥丝、蔓丝、垒丝、麦穗丝、小松丝、凤眼丝、麻花丝、小辫丝、套泡丝、拉泡丝、门洞丝、抿丝、赶珠丝、坡棱丝等等,花丝种类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产品需要进行千变万化,改变花样丝的造型,纹样,来时花丝镶嵌的产品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

其次除培养人才、恢复传统工艺和行业外,还有赖于对传统设备技术的更新与改造。花丝镶嵌工艺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行业,到20世纪90年代,60%~70%的工序仍然是手工操作,知道现在也只是达到了半机械化操作。时代的进步提高了生产力,却也改变了生产方式,传统的手工制作不再符合这个时代的生产节奏,花丝镶嵌工艺的机械化改造,可以使古老的工艺摆脱小生产的落后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和技术难度,所以传统工艺必须与先进技术设备相结合,这样才会显著提高产品的工艺质量,令新品种花式层出不穷。

然后要结合多种工艺设计制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进步加快了多元文化的并存与互动,这一新的现象又促使设计思维朝着多功能、多远化方向发展,所以我们也可把这种多元的设计思维用在对传统工艺的改造上。如,结合玉雕、景泰蓝、漆艺等工艺,在封建王朝金色是高贵地位的象征,所以花丝镶嵌的色调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可是在现在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色不再是人们所追求的,他们希望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所以花丝镶嵌工艺必须得结合其它工艺设计制作,比如面对现在年轻的群体,才用花丝镶嵌工艺和景泰蓝结合,就正好符合他们的审美需求。景泰蓝颜色鲜艳,色彩丰富,点缀在花丝工艺中,显得活泼而又不失优雅高贵。再例如面对中年以上的群体,采用花丝镶嵌和玉雕相结合,玉石质地细腻,性质柔和,温润素雅,再加上贵气的花丝镶嵌二者综合互补,恰到好处的给人一种沉稳而又不单调乏味的感觉。我们可以运用现代设计的理念采用多种形式结合,使花丝镶嵌工艺尽量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接下来就是充分运用科学新成果。工艺美术是艺术和科学结合的产儿。科学的进步,使得材料在不断的丰富,表现手法也在不断地发展。技术的边个,已由手工到机器而进入到电子计算机控制。我们必须掌握新技术并且运用到,花丝镶嵌工艺制作的各个方面。

再次题材的创新。传统的花丝镶嵌工艺主要是以吉样图案、八宝图案、龙凤图案及福、禄、寿字等传统图案为主。题材比较单一,我们可以转变思路把当今流行的一些元素或是自己原创一些图案作为花丝镶嵌的题材,让其更富有现代气息,更能为人们所接受。

最后创作载体的创新。传统的花丝镶嵌的创作载体主要以摆件、帝冠、凤冠等皇家用品为主,这也是花丝镶嵌工艺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必须在创作载体上进行更新使其更符合这个时代的需求。如可以朝首饰、包等方向发展。

四、结论

只有将花丝镶嵌工艺融入现代社会,将地域性融入国际性,让设计的观念与时俱进,才能将传统的技艺变为合时宜的现代手工艺。建立合理的设计思维,培养优秀传承新人,准确把握现代手工艺品的理念,本着振兴新花丝镶嵌工艺的原则,按现代化生产方式从事手工艺品的设计,这样才有可能使花丝镶嵌工艺在现代社会得到发展。

中国的花丝镶嵌工艺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技艺精湛,科学技术和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及影响遍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作为中华民族固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花丝镶嵌,既是弥足珍贵的科学遗产,又是技术基因的载体。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花丝镶嵌工艺的保护和继承发扬却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许多中国传统工艺一样,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花丝镶嵌这门古老的皇家工艺也面临着相当大的冲击,整个行业陷入难以适应,后继无人的窘迫处境。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保护这项国家的古老工艺,这不单单是为了保护这项工艺,更重要的是在保护国家几千年的历史,历史不能被遗忘,花丝镶嵌不该被我们这代人遗忘,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艺术不该被遗忘,我们应该致力于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让这一具有悠久历史和中国特色的宫廷工艺经典,重获生命力,以促进这一传统工艺能顺应市场趋势,与现代商业模式相结合、与国际流行元素相融汇、走向复兴之路。

参考文献

[1]向中华.金子的历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995.11-15

[2]扬之水.奢华之色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 2011.1

镶嵌工艺论文篇2

关键词:镶嵌 壁画 “迹”“象”

中图分类号:J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9-0051-02

一、“迹”与“象”

简单的说,“迹”是指艺术家手工或者半手工机械的操作痕迹,即以工具作用于材料留下的痕迹;“象”指艺术作品的色彩和形象。创作,就是艺术家逻辑留痕的过程,正如钟儒乾所说的:“落笔成迹,因迹生象,通过迹象而有所表达,这不是绘画活动的一个简单事实吗?”

从迹象论出发,把绘画的基本元素归结为迹象,当迹与象被分开使用时,说某画的“迹”如何,就是指画中某“象”的质地,它包含大家所熟悉的笔墨,肌理。笔触,质感,色彩之类,当然也包括绘画材料(如纸或布)在内的迹理因素;说某画的“象”如何,就是指画面的问架结构和画中表现对象的形式与态势,它包含我们常说得轮廓,形象,造型,构成等等,连同绘画材料的边沿和角线在内。下面,我们就用迹象论来解读壁画神奇迹象,迹化的过程,迹化的结果需要我们深究。

二、解读镶嵌迹象

人类最古老,最早的绘画是壁画。在中国美术界,建筑行业,“马赛克”这个词并不陌生。那么何谓镶嵌壁画?

如从字义上来看,是“各类镶嵌画的装饰泛称”,可理解为用不同材质镶嵌的画。传统的镶嵌工艺的材料,主要分为玻璃马赛克。如某玻璃马赛克镶嵌的墓碑表面,是一块墓地中用镶嵌做的棺木上的披毡,由此制造别具一个的墓碑,传统的拜占庭式镶嵌就大量运用金箔马赛克,抱抱的金箔被压在玻璃块之间,闪闪发光。利用金箔马赛克的闪光质地,和红,蓝,黑色料器形成金线披毡的效果,利用镶嵌艺术的耐腐蚀性。永久的固定下来,不能不使我们钦佩作者奇特的镶嵌意识和表“象”方式。陶板釉面料器,如某陶板釉面料器制作的镶嵌局部,基底原料为陶土等材料,成本低,烧制方式简单,在烧制的过程中硬度可控制,便于切割,但与玻璃马赛克相比,无透明度可言,这就失去了那种特别的灵透效果,比玻璃马赛克镶嵌略显廉价。

天然石材镶嵌材料。如大型石材镶嵌壁画《海韵》高近4米,横宽20米,用石材作浮雕效果,堪称是一个“工程”,以镶嵌的手法去实现浮雕效果,有凹凸错落的起伏关系,石料的色相,色度在相近的前提下,局部用不同的肌理形成一定的对比,整体上却与基座浑然一体,形成了一种“近看则有,远看则无”的效果),人造石材可以模仿出天然石材的自然效果,制造出比天然石材更丰富的色彩和纹理等,通过不同的造“迹”方式到形成―个个神奇的“象”,刹那间发现人类造“迹”之伟大。

传统意义上的镶嵌显然不能完全概括现代镶嵌壁画的含义,而且这样也是不够科学严谨的。现代的镶嵌壁画在传统表现方式上扩展为两种形式:

第一是与环境紧密相结合,在建筑功能和空间上环境的意义上进行延展。如莫斯科地铁站马赛克镶嵌天顶壁画,这几幅天顶镶嵌壁画作品是苏联艺术家杰尼卡为莫斯科地铁站设计制作的,作者利用降落伞,摘水果的家妇,跳高的运动员等等具象事物的特殊透视,使仰视的观众产生出现天井的错觉。又利用马赛克料器丰富的色彩,模仿真实的天空,使地下出行的人群,有和外界相连的感觉,将地铁和广阔的天空相连。

第二是材料和手法的多样性产生的丰富的变化,如有些陶瓷用带有图案的陶瓷为料器制作的梳妆台,将烧制有繁杂花形图案的瓷器,打错后重新组合,既有原图案的花形之美。又有抽象组合的节奏美,即保留部分“象”,有丰富出了新的“象”,这充分体现了镶嵌的魅力所在。

镶嵌壁画是人类追求美的理想,通过“迹”来表现“象”的独特艺术,它的题材相对于其他绘画形式较为广泛,可以是具体写实的,亦可以是抽象或意向的,可以是象征的,亦可以是浪漫的。其丰富的内容与表现手法形成有机的和谐统一并与建筑物相结合,给人的感受是不可代替的。

在现代社会中,对于审美价值的表达已从对客观世界的表现转向表现当代人在社会中的内心世界,象征,隐喻,联想。意象化的表现意识成为材料追求的新理念。镶嵌壁画的形式语言具有多样性,多样而强烈的视觉语言使得壁画艺术独具感人的艺术魅力。这种特殊的艺术魅力通过整体环境包围着人们,感染着人们,这便是镶嵌独特的象之“迹”。

具象不能简单的规范为写实,因为写实指的是对客观忠实再现的一种概念,而具象则超越了单纯的再现客观形象,是在表现现实形象中侧重于借用形象,追求一定形式法则与样式的一种作“迹”方式,属于现实具象主义。如下图是笔者的玻璃马赛克镶嵌作品《海底世界》,在此创作中,所运用的具象手法,目的是追求一定特殊形式的语言,这一类的形式样式,使人们在感受具体样式的同时,传达了客观存在的形态,然而表现客观形态并不是主要目的,只是视觉语言样式的媒介。

意象给我们的感受是变形以及表现的概括和条理性。意象不是表象,而是加入艺术家的主观意识,无疑在意象形态的表现与传达中最能够体现出艺术家情感与审美状态的追求,同时,也较容易产生视觉语言与样式,即“迹”的独特使用。如上图是笔者所参与设计制作的综合材料镶嵌作品《春天》,在此创作中,这种迹象的呈现体现了客观的联系性,使人们感到亲切而新奇,具有吸引力和生动的感染力)。

镶嵌壁画艺术由于材质与工艺的特殊,材料的美感独具视觉与审美魅力。不同的材料有些不同的质地和工艺特点,不同艺术表现手段有其不同的质地与工艺特点,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有其不同的个性和形式,但是各自又有着不同的局限性,这就使“象”具有了新鲜感。

镶嵌工艺论文篇3

关键词: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制作工艺

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的种类繁多,按制作工艺来分,可以分成三大类:镶嵌花木箱,雕刻花木箱,彩绘花木箱。花木箱镶嵌的图案,有彩色菱格式、花卉图案式、彩漆印花式,我们先认识其中一款,用小铁钉将金银色马口铁皮细条镶成图案的叫镶嵌花木箱。一般镶嵌木箱的正面、两侧和顶上,采用方形或菱形等多种形式镶成对称的图案,底色有黑、红,棕等颜色,花纹细密紧凑。另外,还有雕刻花木箱,彩绘花木箱、无论是哪一种,都堪称艺术品。

镶嵌花木箱按装饰来分有十几个品种。根据喀什花木箱制作者所言,镶嵌花木箱的造型到现在一直没有改变,而装饰纹样在不断的创新,因此本论文研究仅限于现在已存在的品种。出于文章写作需要,笔者已将所收集的大量资料最后另行做表。本文从新疆工艺美术的基础性研究角度出发,试图针对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的制作工艺,装饰特征,种类等进行整理,分析;重点对其制作工艺与装饰特征进行研究。首先对喀什镶嵌花木箱的制作工艺进行细致分类。

1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镶嵌工艺花木箱制作工艺

镶嵌工艺花木箱,雕刻工艺花木箱与彩绘工艺花木箱这三种花木箱的制作工艺互不相同,工具材料也不同。笔者在喀什调研过程中几乎没有见过彩绘工艺花木箱也没有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工匠们所言现在喀什地区大多数维吾尔族的需求是镶嵌工艺花木箱跟雕刻工艺花木箱,最近最流行的是雕刻工艺花木箱。彩绘工艺花木箱几乎没有人做,这种花木箱是最老的一种款式。首先我们先认识一下喀什镶嵌工艺花木箱。

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镶嵌工艺花木箱的制作是一种细致的工艺。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镶嵌画木箱制作的始终,工匠将选材到镶成各种图案这样的操作过程,直到完型。工匠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制作过程中,掌握镶成图案过程的变化和线条走势;受力需均匀,始终保持箱子各部分各种匀称。新疆维吾尔族镶嵌工艺花木箱制作规律一般先制作成白皮木箱,然后用小钉子钉上铁皮,后来用各种铁皮被裁成细条,用它们在箱子的边缘镶成图案来进行制作。

1.1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镶嵌工艺花木箱制作步骤

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镶嵌工艺花木箱的制作特点是手工精细。为制作一个花木箱工匠们必须从选材料,定型,镶上铜皮,镶成图案等各个方面的技术来完成。

镶嵌花木箱的制作工艺分成两个阶段来完成。1)白皮木箱:木头锯成长方形――不同长度的杨木片来组装成箱子的模型。2)镶成各种图案的镶嵌花木箱:已完成的白皮木箱上面打一层石膏――用小钉子将白皮木箱钉上铜皮(钉在正面,两侧,顶面,背面)――在已钉完的铜皮上用冲子将刻成图案――在图案上用小铁钉将金银色马口铁皮细条镶成各种图案。

1.2制作具体流程

第一步:选材料,品种多为白杨木。第二步:木头锯成长方形;根据箱子的固定尺寸来锯成长方形木片。木片的厚度大概1.6~1.8。第三步:将扁长的木板用钉子钉装成箱子形状,制作成白皮箱。在箱盖与箱体之间装上合叶。第四步:在白皮箱的上面打一层石膏。打石膏的作用是为了遮盖裂缝,使木箱表面平滑.第五步:用小钉子将木箱钉上铁皮,钉在正面,两侧,顶面,背面。在已钉完的铜皮上用冲子刻成图案,这样做是为了方便在铁皮上面用小铁钉和铁皮细条镶成图案,以防出错。然后再安装箱扣。第六步:木箱刻上花纹,镶上铁皮小铁钉将金银色马口铁皮细条镶成图案。第七步:镶嵌工艺木箱的正面、两侧和顶上要采用方形或菱形等多种形式镶成对称的图案,背面与地面没有任何装饰图案,也没有钉成铁皮。这些繁复的制作流程对手工技术要求相当高,一个镶嵌画木箱从选材到镶成图案大概需要3~5天的时间可完成。所以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镶嵌画木箱的制作流程与制作工艺直接影响着镶嵌画木箱的质量与价值。

2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雕刻工艺花木箱制作工艺

手工木雕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跟民间传统工匠学习雕刻技艺,加上刻苦钻研,逐渐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木雕工匠。维吾尔民间手工木雕制作技艺传承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既要传承维吾尔木雕传统技法和纹饰,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木雕艺术所蕴含的维吾尔文化。

2.1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雕刻工艺花木箱制作工艺

喀什雕刻花木箱的材料与制作流程跟和田雕刻花木箱不同;主材料为普通的压缩木板,更何况木箱子的整个雕刻过程由雕刻机来刻画省时间不费功夫,不用工匠们亲自去雕刻,制作过程。雕刻结构和造型也不是很复杂,收藏价值不是那么高,容易破旧,因为它的整个过程或材料都很简单。雕花木箱图案一般不着色,用各种花卉、几何纹、壶、罐、瓶等组成纹样雕刻在本色木箱面上,显得朴实无华,古香古色。蓓蕾、实、枝,自由组成。以前喀什花木箱和和田雕刻花木箱同样用工匠亲子手工雕刻而近几年来由于工匠们随着社会的发展用雕刻机来雕刻花木箱,这种方法虽然很简单又很节约时间可作者而言这种雕刻方法制作的雕刻花木箱不如以前工匠们亲自手工的花木箱,更何况材料的质量变得更糟糕,不像以前用的各种,反而用的是压缩版。压缩版的寿命很短不能比红木、黄杨木、花梨木、扁桃木、榔木。和田雕刻花木箱雕刻的上等材料,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木头的特性及选材木头有的松软、有的粗硬,一般木头松软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难雕。木质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亮的称之为硬木,如红木、黄杨木、花梨木、扁桃木、榔木等,具有雕刻的全部优点,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适合雕刻结构复杂的、造型细密的作品,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和保存时不易断裂受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只是雕起来比较费工夫、容易损伤刀具。一般说来,造型起伏越大,木纹的变化越丰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状动态越婉转、流畅,木纹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极富装饰性。当然,这种木材的造型设计应是以高度概括为主,过于复杂和过于小的体积,不仅会破坏木纹,还会造成视觉上的反差。以上说法的材料与过程都是关于和田雕刻花木箱的知识。

2.2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雕刻工艺花木箱制作步骤

镶嵌工艺论文篇4

[关键词]建筑 表皮设计 镶嵌几何

中图分类号:U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174-01

“表皮”已经在建筑设计的领域上被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表皮”介于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的一个中间界面,在设计的时候对界面所发挥的功能以及表现出的性能比较看重,并逐渐将“立面”一词给取代了,在建筑设计层次又是新兴的设计理念。表皮并不是一种流行的风尚,而是在建筑学中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并且是美学和技术精神结合的结果。尽管在表皮的发展中有批判的声音存在,但通过实践表明,在建筑中表皮对建筑设计的成败起到了关键的影响作用,所以,在对表皮设计时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在建筑表皮设计的方案中,被应用最多的就是镶嵌几何的方法。

一、建筑表皮空间的多面体镶嵌

三维空间的镶嵌主要涉及多面体的问题,更多的属于建筑结构与造型设计的范畴,作为平面镶嵌问题的延伸,在此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空间的镶嵌也就是用多面体对三维空间进行无缝隙、无重叠的填充,这在数学上也称为蜂巢问题。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凸多面体镶嵌。先看正多面体的情况。古希腊时期人们就知道只存在五种正多面体,即正四面体、正六面体(立方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统称柏拉图体。其中只有立方体能够单独完成空间镶嵌,而立方体以及长方体的镶嵌就是古往今来最常见的建筑空间组合方式。如果使用两种正多面体―――正四面体与正八面体进行组合,也可以完成空间镶嵌。正八面体的一半即四角锥与正四面体的组合在平板型网架结构中经常用到。将范围扩大到规则凸多面体及其组合,有研究认为这种组合共有28种镶嵌方式,其中有11种是前文中提到过的正多边形平面镶嵌的立体化(平面组合拉伸为棱柱组合)。在这些镶嵌方式中,菱形及长菱形十二面体、截顶正八面体(十四面体)能够各自单独形成空间镶嵌。长菱形十二面体由4个六边形和8个菱形构成,它的集合就是自然界中蜂巢的结构。日本女建筑师长谷川逸子在藤泽市湘南台文化中心的屋顶设计中使用了这种集合。水立方的表皮设计不是基于平面镶嵌,而是从空间镶嵌的最新研究成果而来。这层表皮把结构的合理性与形式的新颖性完美地统一了起来。无论是从所使用的数学原理的复杂性,还是从所获得的技术经济效益上来看,它都标志着当代建筑表皮设计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二、基于周期性的正多边形镶嵌

在建筑上镶嵌图形的时候,平面的图形在顶点上要形成360度的夹角和才能符合镶嵌的条件,在对多边形中任何一个凸边进行镶嵌的原则是:任意一个三角形和任意一个四边形都能够完成镶嵌,对于多边形中的五边形、六边形,并不是所有的都能进行镶嵌,只有几种可以。对凸多边形镶嵌的时候,主要就是正多边形,它有周期性可言,能广泛应用到建筑中。

在对图形进行图案镶嵌时,都比较简单,但是放在真正的建筑设计上,就会产生各种艺术上的效果,有多样性的变化。就好比对正方形还有任何的四边形都能进行镶嵌,其中的原理是一样的,我们都知道正方形的任意多边形都能够完成镶嵌,最典型的是菱形,它的各条边都相等,能减少构件的类型。我国的奥运会体育场鸟巢的建筑,全身都是以菱形的形式采用玻璃幕墙将其包裹住,表皮与内部电梯筒共同承担结构的支撑作用,在建筑内部并没有任何立柱,这充分利用了各种的菱形都能够完成镶嵌的作用,设计者从众多的菱形中选取被称作“黄金钻石”的一个菱形,利用它的稳定感和黄金比例,从建筑的平衡尺度出发,将幕墙的玻璃框中镶嵌入特定的玻璃,再使其中的一部分向外凸出,改变外观的变化,使其外观呈现出一种具有水晶般的效果。

这种单一的正多边形的镶嵌和组合镶嵌相比,后者的镶嵌类型更多一些,更能使丰富的效果展现出来。法国的一名建筑师在建设一座高层写字楼的遮阳墙就使用了组合式的镶嵌,运用了正多边形的变性镶嵌,使正八边形的各个顶点相接,使八边形中正方形和等腰三角形形成一种平面镶嵌的原理。设计者在对这座幕墙进行镶嵌过程中运用了四种类型的图案进行层次设计,在保证了遮阳的过程中,也为建筑穿上了一件绚丽多彩的外衣。

在这种通过减少构件类型和合理的提取原件的方法中,有效的将镶嵌扩展到了其他的类型上。比方说,在正三角形以及正十二边形的组成过程中,形成了接近圆形的一种聚集形式,如果用传统的蝶形去完成这样的效果,则会出现形状复杂不利于加工和不利于受力等情况,最后使镶嵌出来的整体图案都不协调。所以,在镶嵌的过程中,要合理运用正多边形的原件组合加工,分析各个元件之间的内在镶嵌联系,同时也使表皮的设计方式多一种可能性。

三、基于非周期的特殊多边形镶嵌

关于特殊多边形构成的非周期性镶嵌,目前可应用的模式比较有限,还有一些数学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比如“是否能用一种瓷砖形成非周期性镶嵌”。然而由于非周期性镶嵌呈现出随机性与复杂性的特点,符合当代建筑美学表现的需要,因此颇受建筑师的青睐,在建筑设计有较多应用。美国建筑师丹尼尔・李布斯金在伦敦博物馆设计方案中使用了阿曼瓷砖3种类型的瓷砖构成的非周期性镶嵌获得了复杂而细腻的效果,砖的随机凸凹形成了抽象的浅浮雕,表皮的层次更加丰富,此外因为阿曼瓷砖均为直角,也可以用于建筑群的平面设计当中。由于阿曼瓷砖为不规则凹多边形,可能带来加工和包装运输上的不便。笔者认为可以把3种瓷砖按照图13中虚线所示分成5种,包括2种正方形和3种黄金比矩形。虽然类型有所增加,但加工和包装运输的成本大大降低,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改进措施。

四、结束语

当代的建筑设计已经逐渐走向科学、艺术等相结合的领域,在这个基础上,就要求建设设计师要有结合各科科学知识理论的调和能力,与结构工程、各科学家相互协作。在国外,诸多的设计机构已经成立了专业的团队进行镶嵌几何应用到建筑表皮的设计探索,在我国则很少有这样的设计机构。这就说明,我国在表皮设计领域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要不断加强和外界优秀的科学设计进行合作探讨,还要多在实践中应用,使我国的建筑表皮设计领域达到先进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郭小伟.于数字技术的建筑表皮生成方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4(6)

镶嵌工艺论文篇5

关键词:漆器,扬州漆器,雕漆,点螺,刻漆,镶嵌

将天然漆髹涂在各种器物表面而制成的日常器具、工艺品及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扬州漆器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饮誉海内。扬州漆器造型典雅稳定,做工极为细腻考究,色彩绚丽雅致,光泽柔和温润,具有中国传统工艺富丽沉静的民族性格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一、扬州漆器的发展历史

扬州是我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漆器的重点产区,扬州漆器与福州漆器、平遥漆器、成都漆器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漆器。2006年,扬州漆器列入部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

据史书记载,扬州漆器在战国时期就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和较高的制作水平。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兴旺于秦汉,鼎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代。

汉代的扬州漆器生产规模大、范围广、品种多,制作技艺也精湛、高超。当时流行彩绘和金银平脱相结合的装饰工艺,善于描绘活泼灵动的云纹、鸟兽纹,作品极具动感,表现出极强的视觉感染力。

隋唐时期的扬州手工业发达,巧匠云集,经济繁荣,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发达城市和重要对外港埠。当时的扬州漆器,普遍采用彩绘、剔红(雕漆)工艺;夹脱胎和金银平脱等漆器制作的形式更加精致;螺钿镶嵌工艺也有很高水平。当时的扬州漆器技艺高超,并随着大唐和周边国家频繁的交流活动传播了技艺,对日本、韩国、朝鲜等东方国家的髹漆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现存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的“本尊毗卢舍那佛坐像”、“药师如来立像”、“千手观音菩萨立像”,就是鉴真的弟子扬州兴云寺和尚义静制作的夹胎漆器,现在已经成为日本人的国宝。

宋代的扬州漆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雕漆的工艺由最初的剔红发展为剔黄、剔绿、剔犀(剔彩)等多种手法,技艺水平不断提高。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张成”款剔红观瀑图圆盒、剔红花卉圆盘和“杨茂”款剔红山水八方盘、剔红花卉渣斗,就是宋代雕漆工艺的经典之作。

元代的扬州成全国漆器制作中心,漆器作坊林立,品种繁多,规模庞大,雕漆技艺更加精湛。元末时,出现了漆器制作的新技法“点螺”工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推动了扬州漆器的持续繁荣和发展。

明清时期是扬州漆器的鼎盛时期,当时漆器大家迭起,器物设计精湛。表现技法除了彩绘和雕漆外,平磨螺钿、骨石镶嵌、百宝镶嵌等新工艺开始发展;八宝灰、波罗漆、刻漆、堆漆、戗金等工艺技法开始兴起;点螺工艺开始兴盛;许多失传的工艺也到了恢复。

二、扬州漆器的工艺特点和制作形式

扬州漆器总体的艺术特点是技法巧夺天工、造型隽秀精致、画面富丽雅致。具有色彩绚丽、古朴庄重、造型多变等艺术特点和“清秀雅致”、“丰满豪放”兼而有之的艺术特点。

扬州漆器擅长于制作点螺工艺、刻漆工艺、平磨螺钿工艺、骨石镶嵌工艺、雕漆工艺、雕漆嵌玉工艺、彩绘(雕填)工艺、楠木雕漆砂砚工艺和磨漆画制作工艺。其中的点螺工艺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高档工艺。扬州的雕漆具有刀法圆润、纹样精美,图案生动的艺术特点;彩绘工艺色彩雅致,气韵生动,富于工笔重彩画般的独特魅力;镶嵌工艺具有构思巧妙、天工偶成、精巧富丽的画面语言。

1、点螺工艺

传统的扬州漆器,是在精致髹漆的基础上,选用翡翠、玛瑙、珊瑚、碧玉、白玉、象牙、紫檀、云母、夜光螺及金银等八百种名贵材料镶嵌制作而成。点螺所指的就是将其中自然色彩美丽的夜光螺、珍珠贝、石决明等精制成薄如蝉翼、屑小精细的螺片,然后用特制的工具粘贴在平整光滑的漆坯上,最后利用精致的髹漆工艺,使点螺漆器具有图案精致、闪烁变幻、绚丽异常、明亮如镜的艺术特点。点螺技艺曾失传于晚清时期,直到1978年扬州漆器厂才恢复了这一扬州独有的珍贵漆器品种,现已被国家列为对外保密工艺。

2、刻漆工艺

刻漆是先要制作特殊的软质漆胎,然后运用各种刀具镌刻画面,镌刻完成还可以根据画面要求填加各色彩漆,乃至使用贴金箔、撒螺屑等装饰手法完成艺术品。其工艺归纳为刻、铲、批、作、贴、撒等六大程序。具有刀法纯熟,线条流畅、色彩生动、富丽堂皇的艺术风格。

3、平磨螺钿工艺

平磨螺钿是具有浓郁扬州地方特色的工艺产品,一般选用优质的珍珠贝、云母、石决明等材料,经打磨成不同色彩的薄片,平磨螺钿所用的薄片要大于点螺所用的薄片。再根据画面需求将螺钿切拉成各种块面,平嵌在器物漆坯上,最后经过精致的髹漆工艺,使产品出现光亮如镜、清丽照人、黑白分明、高雅素洁的艺术效果。

4、骨石镶嵌工艺

骨石镶嵌是扬州漆器传统品种,为明代扬州人周著独创,该装饰工艺采用象牙、牛骨、云母、珍珠贝、石决明、寿山石、青田石等材料,运用浮雕、圆雕、镂空、包镶、镶嵌、画金等技法综合制作,产品具有色彩丰富、雕刻精致、图案优美、立体感强、自然生动的艺术特色。

5、雕漆工艺和雕漆嵌玉工艺

雕漆工艺,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由于底胎色彩的不同,分为“剔红”、“剔黑”、“剔彩"等不同的名目。扬州造型精致,富于变化,颜色也增多,并且还有与玉石镶嵌结合而成的产品。在构图上绵密多层次,以多见长具有华丽、严谨、精致、立体感强的特点。

6、彩绘、雕填工艺

彩绘指用毛笔沾色漆直接在器物表面上勾画的工艺,是最常见的漆器制作技法。雕填工艺,是在特制的髹漆坯件上,彩绘各种图案纹样,将画面每个部位的外轮廓,以刀带笔勾出轮廓槽线,戗以金粉,使画面更加丰满,具有色彩华美缤纷,图案线条流畅,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

7、木雕漆砂砚工艺

漆砂砚是以一种轻细金刚砂调和适度的色漆髹涂于木质砚上制成,具有轻便和美观实用的特色。现在的扬州漆砂砚多与点螺工艺和楠木雕刻相结合,成为扬州名贵的漆器产品之一。

8、磨漆画工艺

磨漆画是以漆作颜料,运用漆器的工艺技法,经逐层描绘和研磨出来的艺术作品。扬州的磨漆画在借鉴传统漆器技法的基础上,溶入现代绘画艺术手法,将“画”和“磨”,“技”与“艺”有机地结合起来,制作出来的画面具有色调或明朗、或深沉,艺术性高远,绘画性高超,表面平滑光亮等特点。

三、扬州漆器的传承与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民族手工业的发展,对扬州漆器采取了广泛宣传和资金援助的扶植形式,使饱经战乱之苦的扬州漆艺恢复了传统漆器的生产。经过五十多年的不断努力进取,现在的扬州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漆器行业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技术力量最为雄厚、地位最高、影响最深的重点产区。

国家依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扬州漆器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艺术》华觉名,李绵璐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9

[2]《髹饰录图说》(明)黄成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7.4

[3]《中国古代艺术论著集注与研究》 长北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4

[4]《扬州漆器》骆鹏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5

《扬州首批非物质文化概览》 陆苏华主编 广陵书社 2008.9

镶嵌工艺论文篇6

关键词:艺术设计;几何学;应用

数学从人类诞生之初,就一直贯穿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可以说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数学的发展。而几何学作为数学的一个基础分支,早在数千年前就被运用到艺术设计中。直至今日依然有许多艺术家从几何学中获取灵感,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作品。研究几何学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拓展我国在艺术设计领域的视野。

1 平面镶嵌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将一整个平面无缝隙且不重复地铺满形状相同的几何图形的几何学被称之为平面镶嵌。全世界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中都可以见到平面镶嵌的踪影。而纵观整个西方艺术史,对平面镶嵌最为推崇的当属罗马人,镶嵌画在古罗马以及中世纪的东罗马帝国时期,无论是创作的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在西方艺术史中出类拔萃。

变形多边形镶嵌、凹多边形镶嵌、不同正多边形镶嵌、凸多边形镶嵌、相同正多边形镶嵌等都属于平面镶嵌。平面镶嵌既包含了丰富多变的数学几何知识,又蕴含了艺术设计的无穷魅力与千变万化。以变形多边形镶嵌中最简单的一种镶嵌变化为例,基本图形为一个平行四边形,首先对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其中一边进行变形处理,然后将变形处理后的这条边平行移至对边替换,一个可镶嵌的图形就完成了。将平面镶嵌运用于艺术设计中时,可以突显出一种关于秩序、循环、无穷的复杂理念。埃舍尔这位荷兰著名的版画家就将平面镶嵌大量运用于自己的作品创作中。在埃舍尔的代表作《蜥蜴》一画中,可清晰地看出正六边形是画中蜥蜴的原始模板。埃舍尔先对正六边形的其中一边进行变形处理,然后沿着顶点旋转经过变形处理的边,蜥蜴的图案就自然地出现了,埃舍尔再将这些蜥蜴的图案拼接在一起,最后一幅将许多沿不同方向蜥蜴完美镶嵌在一起的艺术作品就诞生了。

其实作为一名无法将其“归类”的艺术家,埃舍尔的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获得版画界和其他版画艺术家的认可,反而是一些物理学家、数学家和晶体学家对埃舍尔本人及其艺术作品表现出强烈的认同与兴趣。埃舍尔创作的《凸与凹》、《深度》、《昼与夜》、《瀑布》等作品都运用了包括平面镶嵌在内的大量数学几何原理,这些作品被后世称之为“无人能够企及的传世佳作”。

2 黄金分割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的塔高与底边周长之比为5∶8,而这座金字塔建于四千六百年前,这是人类可追溯的最早对“黄金比例”的应用案例。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建于两千四百年前,神庙正立面的长宽比例同样为标准的黄金比例。而在所有运用黄金比的艺术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是现藏于法国卢浮宫被法国人称之为国宝的《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即断臂的维纳斯雕像。这件堪称完美的伟大艺术品的每一个部分无不蕴含着关于“黄金分割”的神秘美学。

蕴含黄金比的几何图形还包括了五角星与正五边形,又因五角星是对自然界的秩序与和谐的表现,所以古希腊著名的艺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将其作为学派的标志与象征。黄金比的例子同样大量存在于神奇的大自然中,如鹦鹉螺身体表面的螺线分布就严格遵循的黄金分割比例,再如樱桃树受光效果最好的叶片全都是按照黄金比上升排列的,建筑设计受此启发,因而高楼大厦的每个房间才能充分享受到阳光的照耀。黄金分割一直被艺术家自觉地运用于各个艺术领域,舞蹈、雕像、绘画、建筑、设计、摄影等艺术都在运用黄金分割原理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3 拓扑学与纽结理论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研究分析当物体大小和形状被人为改变时,那些不会随物体改变而发生变化的性质的学科被称作拓扑学,拓扑学也属于数学的分支,变形的数学指的就是拓扑学。而纽结理论属于拓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含义比较复杂,以数学的专用术语来解释就是:如何在三维实欧氏空间中嵌入若干个圆环的研究。其实纽结的结构原理被运用于很多的艺术作品中。如最常见的中国结,就是对纽结理论的实际应用,再如著名的伯莱明环,相互联结在一起的三个圆环,将其中任意一个环移走,另外两个圆环必定会分开。“分裂就会倒塌,团结才能成功”的寓意被伯莱明环这一简单的图像自然完整的表达出来。

三叶纽结是最简易的不平凡纽结,丰富多彩的纽结都是以三叶纽结为基础的单位组成。位于北京科技展览馆中央大厅的“三叶纽结”展品,高12米,宽10米,带宽1.65米,是北京科技展览馆的主体艺术展示品。这件展品充分表达了艺术与数学之间是不存在任何的隔阂,相反二者是互相关联、互相包容的。

4 分形几何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分形几何于20世纪才被发现和提出,主要研究无限复杂但又具备一定意义下的相似结构和图形。目前分形几何称得上是浩瀚数学体系中最年轻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最具活力的一个分支。本华・曼德波(Benoit・B・Mandelbrot)于1980年首次发现了Mandelbrot集,进而发现并提出了分形理论。如今在书桢设计、贺卡设计、时装设计、房间装饰设计以及防伪标志设计中,分形理论都被广泛地运用。如著名的IBM公司将理查德・沃尔斯在计算机上设计制作的分形山,大范围地用于公司形象的宣传广告中。分形几何图案还被印在年轻人穿的T恤衫与街道上的宣传画报中。富有表现力、错综复杂、具有超现实意味的分形图案,将艺术设计的张力与科学世界的想象力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5 对称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在艺术设计中对称是一个基本的美学标准,同时在几何学中对称也作为一个基本的概念。有序重复一种基本图形被称之为对称。错位反射、旋转、平移以及反射是最常见也最常用的四种等距对称。平面对称、点对称以及线对称是三种最基本的对称图像。以平面对称(也被称之为墙纸对称)为例,平面对称(墙纸对称)可以有十七种不同的方式。早在数千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经认识并开始运用这十七种不同的平面对称(墙纸对称)方式,而关于平面对称(墙纸对称)的科学结论,一直到1881年才从数学上被证明。这十七种最基本的平面对称(墙纸对称)方式,简单地结合变换后就可以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奇妙的平面图形。

6 结束语

几何学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应用历史悠久,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几何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变化无穷无尽。对于艺术设计者而言,几何学就像是永不会枯竭的灵感源泉,几何学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相互独立、相互排斥的。几何学在艺术设计中的成功运用,创作出了无数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象征。

参考文献:

[1] 高雪芬,高兴媛.浅谈几何学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应用[J].大学数学,2014(02):1-4.

[2] 周云杰.浅谈画法几何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大艺术,2013(01):12-14.

镶嵌工艺论文篇7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铝合金;下缸体;压铸;质量控制

引言

近年来,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时代风潮,汽车轻量化也是大势所趋,在这两大背景之下,铝合金材料在汽车中的运用越发广泛,借助压铸成型的汽车零部件越来越多[1]。作为轿车的核心部件,发动机缸体大多采用铝合金和铸铁为材料,其中压铸铝合金缸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日韩和欧美的汽车公司大多都运用压铸铝合金缸体[2]。在缸体生产领域,普通砂型铸铁缸体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刚性和耐热性好的优点,但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重量过大。如将缸体下方的曲轴和上方的缸套一分为二,下面使用铝合金而上面使用铸铁,就可一举两得,既减轻了缸体质量,又可保持铸铁缸体的优点。下缸体,就是指经过这样一分为二之后发动机下部的曲轴部分。由于下缸体是厚壁零件,且壁厚差别大,因此压铸成型的难度非常大[3]。我们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针对一型1.5T发动机设计开发了一套下缸体压铸技术,试验非常成功。

1铝合金下缸体压铸难点

该铝合金下缸体铸件质量为8.4kg,轮廓尺寸为382mm×258mm×67mm,压铸质量为11.1kg,材质为A380,平均壁厚为7.2mm。由于下缸体与曲轴相连接,因此在底部还需要放置铸铁嵌件。下缸体铸件压铸工艺复杂,其难点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铸件需要置入5件铸铁镶嵌件,铸铁镶嵌件要完美地镶嵌在铝合金铸件之上,不能发生分离的现象。第二,下缸体铸件壁厚最薄处薄至2mm,最厚处厚达24mm,分布严重不均。第三,由于镶嵌件两侧壁厚差别大,给铝合金液的流动充型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同时也考验着其补缩能力。第四,铝合金铸件容易发生气孔、缩孔、裂纹、缩松等缺陷,质量控制较难。

2铝合金下缸体压铸技术要点

根据试验分析,我们认为下缸体的压铸生产技术要点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科学设计缸体压铸件的浇注系统,下缸体中间放置镶件位置为薄壁,上下部分为厚大部位,因此我们选择单侧浇注,这样一来,铝液可由底侧进料,流经中部镶件后抵达顶部。第二,我们运用了齿形激冷排气块真空压铸,齿形激冷排气块与真空机合用可改善因两侧壁薄引发的流动性不足问题,确保了铸件品质良好。第三,为提高铝合金液体与铸铁镶嵌件的润湿程度,我们进行了镶嵌件预热,这样不但保证了成型后铸铁件与铝合金不分离,还提高了铝液的流动性。经过试验,我们获得的下缸体内部组织致密,且外观成型良好。在下缸体压铸过程之中,科学合理的工艺参数是获得高品质下缸体的保障。我们认为以下工艺参数是铸件成型的关键影响因素:第一,压铸温度。在压铸过程中,铝液温度应控制良好,因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取得良好的铸造效果,过高易导致缩孔及缩松,过低则容易引发充型不良。通常来说,铝液合理温度应在650~665℃之间,而模具喷涂后的温度应在150~200℃之间。第二,镶嵌件温度。当镶嵌件达120~140℃时,铝液溢流槽侧的一边,这样可以改善内部品质。第三,压铸快、慢压射速度和压力。应将快压射和慢压射速度分别控制在4m/s左右和0.22m/s左右,压力控制在70MPa左右。第四,铝液品质。作为铸件的基础材料,铝液的品质决定了铸件的品质,因此要确保铝合金液品质,每包铝液都必须进行精炼除气处理,避免污染。

3铝合金下缸体压铸缺陷及应对

在铸件成型之后,我们对铸件进行X射线检测,发现铸件存在一些内部缺陷,诸如缩孔、气孔、缩松等。为了改善缺陷,提高品质,我们提出了相应对策,其主要方向如下:第一,改进溢流槽结构。溢流槽具有排除型腔中的气体、储存混有气体、转移缩孔/缩松部位等作用。经过反复试验研究,我们发现可以采用延长和增设溢流槽等手段改善缩孔、气孔等缺陷。由于铸件中部缩松现象较多,溢流口如设置于大平面上,填充压力将受到影响,所以通常选择竖形溢流口。第二,优化模具冷却系统。铸件缩孔一般会在局部温度过高或壁厚过大的位置上出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两侧壁厚较大的地方温度偏高,易引发缩孔。由于最初选用的最小点冷管直径为12mm,无法有效冷却上述位置,因此,我们对冷却水管结构进行了改进,运用了高压冷却设备和内径4mm的不锈钢点冷管。我们将铸件两侧中部的模具型芯冷却至180℃左右,大幅减少了缩孔现象,大大提高了铸件的品质。第三,改善镶嵌件分离现象。针对镶嵌件与铝合金铸件间存在的分离现象,我们采取了以下手段:首先,使用稀释剂对镶嵌件进行清洗,提高润湿性;其次,对镶嵌件实行定位孔检查和外观检查,用钢丝对部分锈斑镶嵌件除斑;其三,对镶嵌件进行预热试验,研究发现,当温度达到120℃以上时,可有效解决镶嵌件分离问题。

4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和汽车轻量化的大势所趋,铝合金材料在汽车中的运用越发广泛,借助压铸成型的汽车零部件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汽车的核心部件——发动机。当前,使用铝合金铸造下缸体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这样可减轻缸体重量,获得更好的缸体品质[4]。但由于下缸体结构复杂,壁厚差别较大,因此铝合金下缸体压铸成型的难度较大[5]。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铝合金下缸体存在的压铸技术难点,并提出了科学设计缸体压铸件浇注系统,运用齿形激冷排气块真空压铸技术,进行镶嵌件预热等铝合金下缸体压铸技术要点。另外,还总结了铝合金下缸体出现的缩孔、气孔、缩松等压铸缺陷,并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为汽车发动机铝合金下缸体的压铸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石海.铝合金缸体压铸工艺及品质改进[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4(12):1276-1280.

[2]吴春苗.压铸技术手册[M].2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

[3]化海挺,罗代富,肖春春,等.发动机缸体缸盖机加检测技术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7):6-7.

[4]李献菁,孙永正,邓俊,等.插电式串联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起停控制策略的优化[J].汽车工程,2011(2):112-117.

镶嵌工艺论文篇8

经典美学精髓

1847年。29岁的Louis-Francois Cartier从师傅Adolphe Picard接手了位于巴黎29,Rue Montorgueil的珠宝店。1846年,Louis-Francois以自己名字的缩写字母L和C环绕成心形组成的一个菱形标志,注册了卡地亚公司,这意味着卡地亚的正式诞生,这颗心形的标志象征着一个传奇爱情故事和奢华王国的开始。 当时的巴黎,经过王位争夺的一番动荡后,又恢复了花都昔日的浮华气象,极大地推动了巴黎珠宝业的繁荣。卡地亚幸运地得到了拿破仑三世年轻的堂妹Mathilde公主的推荐,业务不断增长。1902年,卡地亚的店铺已经从巴黎开到了伦敦和纽约,纽约逐渐成为卡地亚王国的总部。父子相传仅两代,卡地亚已成世界“首饰之王”。

随着首饰王国的声名远播,卡地亚成为欧洲各国皇室的御用珠宝商并被誉为“珠宝商的皇帝,帝皇的珠宝商”。英国皇室曾向卡地亚订购27顶皇冠作加冕之用。此外,西班牙、葡萄牙、罗马尼亚、埃及、法国奥尔良王子家族、摩洛哥王子及阿尔巴尼亚的皇室亦委任卡地亚为皇家首饰商。卡地亚第三代并不仅仅满足于在华丽的店铺接待尊贵的宾客,三兄弟还不断游历世界各地,搜珍猎奇。Pierre亲赴俄罗斯,找寻最上等的珐琅和雕琢动物的珍贵玉石。Jacques则前往波斯湾找寻完美无瑕的珍珠;他还前往印度,将当地土王的漂亮珠宝运回伦敦工作室,重新设计修饰;兄弟俩还合伙从印度王子那里购入大批珍珠宝石。长子Louis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设计家,他革命性地在珠宝的镶嵌中使用了铂金。卡地亚的首饰深受俄罗斯、埃及、波斯、法国巴黎等地文化的熏陶,特别是东方色彩的灵感启迪,通过几何图形形成完全抽象的设计,将异域文化的特征通过特殊途径表达出来。

作为被受人推崇的品牌,卡地亚也在舞台上发挥着自己的独特魅力,与明星结下了一个世纪的奢华情缘。无论是在剧院里的荧幕上,还是在经典的红色包装盒及丝绸的映衬下,卡地亚都彰显着耀眼的光彩。随着好莱坞影业的发展,卡地亚成为制片人理想的合作伙伴。他们希望通过其欧洲王室珠宝供应商的背景,提高影片的定位。卡地亚吸引着众多的导演、明星及观众,制造了神韵独具的影视神话。

珠宝翘楚精致腕表

珠宝设计师和技艺高超的工匠,使设计独特的饰物都和谐地体现了卡地亚的绰约风格。卡地亚自1888年开始就推出腕表,著名的款式包括1911年的Santos手表,1909年取得专利的覆褶式表扣,1919年的Tank手表等。在Louis的管理下,卡地亚不断拓展,继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设计需要经典美学,但还要加上当代的精神演绎,作品才能更具时代感,从而被人们接受。历史悠久的卡地亚曾有过许多重要的设计专题,包括“系列主题创作”、“重现高级珠宝的艺术精粹”等,这些传统设计理念对卡地亚影响深远。时代特色结合传统工艺神韵是卡地亚高级珠宝系列一直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流畅的线条、明澄的色彩中,卡地亚演绎着美的真谛――美在于简单而不在于繁复、在于和谐而不在于冲突。

历经160多年发展,卡地亚始终引领历史潮流,不断致力于将艺术与工艺相结合,成就无数经典杰作。Cartier d’Art系列高级腕表便是最佳明证。十多年以来,这些独具特色的高级腕表,将罕见甚至已被遗忘的技术工艺展现在世人眼前,不但为其注入生机,更令其得以永世流传。这些艺术杰作,展现工艺大师的精湛完美的工艺,凝聚其满腔热情,并匠心独具。

Santos de Cartier 这款最早期飞行腕表源于对于翱翔于天际间对于自由的渴望。路易卡地亚(Louis Cartier)的巴西富豪好友山度士.杜蒙(Santos Dumont)同时也是位著名飞行员。在一次巴黎的聚会里,杜蒙向好友卡地亚提及无法行之际轻易读取时间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路易卡地亚反复思索与探究后成就了这只革命性的Santos飞行腕表。随着1904年这款已好友为名的Santos飞行腕表以前所未有的概念与造型惊艳问世如同杜蒙于1907年创下飞行佳绩,打破了22秒飞行220公尺的原有纪录。走下自己的“14 bis”号飞机时,众人目睹他正阅读腕上的手表。从此以后,他的崇拜者无一不渴望拥有一只腕表之际同时也开启卡地亚制作精致高级腕表之路。

百余年来卡地亚的Santos腕表见证了时代的沿革至今历久弥新,极富时代感的几何设计外型、弧形的方角、和谐的表耳弧线,是首度以装饰艺术风格诠释腕表。配有当时钟表界罕用的真皮表带。值得一提的是其独特的螺丝装饰,在卡地亚独到的美学设计下不再仅是固定的原件同时也成为表彰前卫设计风格的一部分。 如时代先驱,卡地亚在1970年代更是表界首度巧妙融合黄金与精钢二种材质的表款。2004年庆祝Santos腕表诞生一百周年推出的Santos 100系列表款以沉稳豪迈之姿震撼表界。

大师手下的宝石

卡地亚推出的新品,再次展现敢于突破传统,超越时间界限的勇气与决心。卡地亚将高贵典雅的传统艺术工艺融入当代世界,重新诠释宝石、珐琅、浮雕与珍木细工镶嵌等工艺,由此开辟新纪元。卡地亚独具创意并娴熟掌握精湛工艺,以如梦如幻的动物图案,前所未有地将艺术与制表工艺相结合,两者互相碰撞而产生灵感火花,为艺术创作开辟全新领域。无论是在拉夏德芳的卡地亚工坊,还是在尚不为人知的秘密工作室,Cartier d’Art系列腕表皆出自超凡卓越的工艺大师之手。这些作品出类拔萃,体现工艺大师对艺术的满腔热情,见证其超越极限,迎接挑战的勇气,每一个微小细节皆精美绝伦。时间已不是主角,工艺才至关重要:镂空雕刻;金丝勾边珐琅;宝石镶嵌的马赛克图案;层层交叠的珐琅;珍木细工镶嵌……工艺大师灵巧的双手,创作出优美的诗篇。

想完成一件作品的工序非常复杂。首先,要挑选宝石。宝石品种繁多,有缟玛瑙,虎眼石、鹰眼石、黄色彼得石、红玉髓、黄碧玉、棕榈碧玉、喀拉哈里碧玉、黄玛瑙、藓纹玛瑙、珊瑚及珍珠母贝等。随后,宝石镶嵌技师将筛选出的天然宝石打磨切割。然后,便要按照事先规定的顺序逐一镶嵌宝石,再逐层镶嵌各种颜色的宝石,令色彩层次更加丰富,形状亦更为突出。所有宝石需先粘贴在表盘上,然后再统一进行加固,以确保图案表面均匀平滑。有时一个图案需镶嵌有1000余块宝石。仅宝石镶嵌这一道工序,就需耗费60多个工时。精巧的镶嵌工艺,令表盘上宝石图案栩栩如生。正是这精确细腻的加工手法,以及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成就了这些经典之作。

“Mosaïque”(“马赛克”镶嵌工艺)一词于公元前一世纪诞生于罗马,而其真正起源却可以追溯至公元前三世纪的西西里岛,在此处发现了史上最早以玻璃与大理石小方块镶嵌而成的图案。在当时,这种采用经切割的玻璃与大理石小方块取代鹅卵石作为镶嵌材料的工艺手法,堪称创新之举。马赛克镶嵌工艺不断演变与发展,并出现了微型马赛克镶嵌工艺,这一表现手法在18世纪末的意大利尤为盛行。这项流传千年的古老技艺,原本只应用于墙面、壁画、天花板与地面等大型装饰中,如今,它跨越表现范畴,并将其微型化,从而应用于制表工艺之中。而珐琅工艺起源于地中海盆地。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已开始用珐琅装饰首饰与金银器皿。半透明镂空珐琅工艺则始于14世纪。作为掐丝珐琅的演绎,半透明镂空珐琅绘制在半透明底板上的,在当时的法国皇室中风靡一时,倍受追捧。在新艺术主义时期,出现大量以无金属底板珐琅装饰的首饰,这一工艺在当时被称为“半透明镂空珐琅”。20世纪初,卡地亚开始将独特的珐琅工艺运用到产品设计之中。1902年推出的“Deux Feuilles de Lierre”(两片常青藤叶)胸针和1929年座钟上的罗马数字,均采用此种珐琅装饰。

本次,卡地亚在表盘设计上采用半透明镂空珐琅与马赛克镶嵌工艺,令这一古老技艺重新焕发迷人魅力。这一工艺需付诸极大耐心潜心研究,不断探寻秘笈,配合精湛工艺,历经无数尝试,才能最终获得成功。以半透明镂空珐琅工艺制作的表盘,如彩绘玻璃窗般色彩鲜艳。微弱的光线,透过半明半晦的珐琅层,如此优雅精致,仿若以光线为色彩绘制的神奇图画。珐琅艺术家不懈追求,力臻完美,通过渐变色彩,体现光线明暗效果,从而使得图案中天空与云朵的颜色随时随地都显得清晰明亮,闪烁着用银箔点缀而成的点点繁星。再依次观察白色北极熊的背部,头部与脚下的浮冰,渐变色彩的排列赋予图案高低起伏的层次感,产生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直到最后一刻,工艺大师仍需聚精会神,因为些许的差错都会导致前功尽弃,比如珐琅涂层过厚,烘烤时间过长,或者外部压力太大等等,一件杰作的诞生全赖于工艺大师精湛的技艺。

工艺大师独具匠心,将浮雕艺术与内填珐琅彩绘工艺相结合,细腻传神地刻画出猎豹生动逼真的神态。表盘上的猎豹栩栩如生,表壳似乎已无法将其束缚,它蓄势待发,随时准备跃出表盘,凌驾于整枚腕表之上。表盘上的高浮雕装饰经常由多个部分组成,精确的装配手法制造出完美的阴影效果,令每个细节都十分出彩。即使是猎豹也眼神深邃,下颌轮廓清晰,面部表情立体感极强,形象逼真,仿佛要一跃而出。皮毛质感的刻画,更进一步体现工艺大师卓越的雕刻手法,他们用平头凿和尖头凿精雕细琢的豹眼炯炯有神,令人称奇。而最考验功力的,莫过于突出猎豹胡须立体感的技法,工艺大师先使用尖头凿雕出内壁,再用树脂分别打磨每个部分。浮雕装饰的雕刻与组装需要耗费60多小时,而完成大明火内填珐琅装饰还需要25个小时。工艺大师交替运用黑、紫红、灰、乳白、亮白、棕黄、黄绿等七种色彩,结合写意与细腻并重的技法,塑造出一只线条优美,充满野性气息的猛兽。

艺术大师精通光线反射原理及对比效果,由此缔造出极富立体感与透视感的绘画效果。他们极其注重细节,力争让所有腕表都成为高级木器工艺的典范之作。每款表盘皆独一无二,需经多道工序,历时160多个小时才能完成。镶木师根据设计图样,依照所需颜色、纹理与材质挑选合适的木料。为了镶嵌熊的皮毛,需要使用十种来自欧洲的不同天然木材,如:冬青木、栗木、杨木、柳木、银槭木或红枫木、胡桃木或伯尔胡桃木、花纹枫木以及有阿林山榄木等。这些组成表盘的38片木片被切割成极小丝束,其中一部分需要加深颜色,以便制造出明暗各异的立体效果。接着,便要将这些木片逐一粘贴到表盘上。腕表搭载9905 MC型手动上链机械机芯,配备跳时功能,是艺术家与制表大师亲密合作的结晶,是精湛工艺与高级腕表复杂功能之间的一次跨行业合作。

镶嵌工艺论文篇9

早期的欧米茄海马系列腕表历经了航天员与航海家在最艰难环境中的严格测试,欧米茄全新海马Aqua Terra系列腕表更是在承袭其早期经典特质的基础上,采用了创新技术工艺以及超凡外观设计,使得海马Aqua Terra系列尽显荣耀气质。

和其它Aqua Terra系列腕表一样,全新欧米茄海马Aqua Terra系列同样与海洋主题有着紧密联系,洋溢着海洋的气息。无论是流连于游艇甲板,还是游走于广袤陆地,佩戴欧米茄海马Aqua Terra腕表均怡然自得。“Aqua Terra”(意指水与陆地)真可谓实至名归。

海马Aqua Terra男表系列

欧米茄同轴擒纵系统,开创制表工艺新纪元

1999年,欧米茄推出第一款装置有同轴擒纵系统的腕表,标志了机械制表工艺新纪元的诞生。

欧米茄机芯所使用的同轴擒纵系统与无卡度游丝摆轮协同运转,通过嵌于圆形摆轮上的两个微型金质调节螺钉来对转动惯量进行调整,进而调节腕表的走时速率。这种设计避免了游丝和快慢夹在接触过程中所产生的干扰影响,从而确保了同轴擒纵系统在长期使用中的速率稳定性。其结果是,摩擦得以大大降低,几乎无需添加油,免除了带有同轴擒纵系统的机芯对于维修保养的需要。

海马Aqua Terra男表,不可复制的经典

2009年,欧米茄推出全新海马Aqua Terra男表,该系列腕表配置了带有同轴擒纵系统的超性能天文台机芯,将同轴擒纵系统和无卡度游丝摆轮的诸多优势融于一身。在外形设计上同样令人耳目一新,表壳直径有41.5毫米和38.5毫米两种型号,41.5毫米表款的表壳可与18K红金、精钢或18K红金配精钢三种材质的表链相搭配,38.5毫米表款的表壳还另有18K黄金和18K黄金配精钢的表链可供选择,炫耀的表链与腕表内部精准跳动的顶尖机芯交相辉映,成为欧米茄腕表史上不可复制的经典,并带领欧米茄进入全新纪元。

海马Aqua Terra女表系列

欧米茄的游丝革新

“Si 14”硅游丝摆轮的名称源自硅的化学符号和原子序数,它代表了欧米茄制表工艺革新的未来方向,而构成这一系统的诸多元件可谓意义非凡。

在地球这个巨大的磁场中,日常生活中的微小震动都会导致机械表走时出现偏差,但“Si 14”硅游丝摆轮则使得震动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硅是非磁性物质,不会受到磁性物质的干扰;同时,“Si 14”硅游丝摆轮在结构上具有很强的自由度,这使得其能调整自身的几何形状,以确保钟摆摆动的间歇丝毫不差。正是硅材质独天得厚的物理特性,才让配备了“Si 14”硅游丝摆轮的腕表比装置有传统材料游丝摆轮的腕表走时更加精准。

不可抗拒的奢华

全新欧米茄海马Aqua Terra 女款珠宝表正是率先配备了“Si 14”硅游丝摆轮系统的表款之一;同时它还采用了搭载同轴擒纵系统的欧米茄 8520/8521机芯,这种性能卓越的机芯是第一款为小型腕表而特别设计的机芯,代表了创新制表领域内的顶尖技术。其表盘上闪烁着11个由顶级威塞尔顿钻石点缀的小时刻度,总重0.19克拉;而表圈上更是镶嵌有44颗美钻,总重0.77克拉。精准可靠的性能与不同凡响的设计,令欧米茄海马Aqua Terra女款珠宝表绽放出令人难以抗拒的奢华美感。

海马Aqua Terra华贵珠宝腕表系列

极致钻石镶嵌工艺,绽放无限光芒

我们该从何说起?如若我们首先描绘镶嵌于海马Aqua Terra华贵珠宝腕表上数以百计的钻石,那么则忽略了欧米茄8421机芯的革命性同轴擒纵系统、无卡度游丝摆轮和“Si 14”硅材质游丝。但是如果我们先来讲述欧米茄领先的创新制表工艺,又或许会淡化了璀璨的钻石光芒。

钻石铺就的“柚木概念”表盘

海马Aqua Terra华贵珠宝腕表系列最与众不同的之处在于其用钻石铺就的表盘:精雕细琢的纹理表盘上垂直镶嵌着多颗钻石,是全新“柚木概念”的最佳代表;同时,18K金材质的指针和小时刻度经过了磨砂光面的处理,并覆以全新的白色夜光涂层,使其在黑暗中呈现出清晰蓝光;加上有多种金属材质可供挑选的表壳和表链,带给世人卓尔不凡的视觉体验。

承袭奢华之美

海马Aqua Terra华贵珠宝腕表系列的三款腕表虽然都体现了欧米茄对奢华制表工艺的完美承袭,在细节上却各有不同:

第一款:近18克拉重的顶级钻石

这一款腕表的最耀眼设计之处在于长锥形和圆形的顶级威塞尔顿钻石。这一非同凡响的腕表上一共镶嵌了1434颗顶级威塞尔顿钻石,总重17.56克拉重。

第二款:14克拉重的钻石

此系列的第二款腕表同样展现优雅风姿。白金表壳主体上镶满圆形钻石;表圈上则镶嵌44颗长锥形钻石,总重1.32克拉;整枚腕表共镶嵌1560颗钻石,总重超过14克拉。

镶嵌工艺论文篇10

作为一名工艺美术大师,平时在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如何既体现工艺技术的传承精华,又反映作品的文化内涵,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其从工艺品变成艺术品,一直是行业内或自己不断探索解决的问题。我生长在绍兴银楼世家,在父亲(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陈炎富先生)的指点下,觉得用黄金钻石翡翠手工精制一把越王剑,无论是作品的工艺型状及文化内涵都是极好的创意,并付之行动。

二、越王剑的历史及文化内涵

1965年湖北省江陵纪南城楚墓发掘时发现了一把青铜剑。出土时该剑置于黑色漆木剑鞘内,出鞘时剑身寒光闪闪,毫无锈蚀,刃薄锋利,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越王鸠潜(一说鸠浅,是勾践的通假),自乍(作)用剑”的解读,证明此剑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该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 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2000多年前先人的铸造工艺,叹为观止。

越王勾践剑,无论是外形研制,还是质料、搭配,都是中国青铜短兵器中罕见的珍品,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时期短兵器铸造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现珍藏于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剑的惊世出土,也为我重塑“K金镶嵌越王剑”提供了宝贵的创作蓝本。

越王剑的闻名天下,除铸剑工艺外,还在于越王勾践人物在中国历史的影响及其为后人所留下“卧薪尝胆”的典故,在为勾践丰功伟绩啧啧称赞的同时,我们也被他坚忍不拔,忍辱负重,自强不息,敢于亮剑的优秀品质所激励。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越王精神更富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三、越王剑作品介绍

越王剑,以24K黄金为原料,融入一定比例的铜等金属,剑身经多次手工锻制敲打而成,中脊突出,前锋曲孤内凹,宽格用K金制成并手工雕刻出篆文图案,剑柄采用浅紫罗兰翡翠并镶嵌钻石,剑首四周边镶满钻石,顶端中间内镶满绿翡翠。整个作品,从构思到完成制作历时半年,采用了锤铸、串烊、雕刻、堑花、镶嵌等十多道传统工艺,采用了1公斤黄金,1280颗钻石和翡翠,既基本保持了越王剑的传统风貌,也很好地把金属工艺制作与玉器制作工艺两者的完美融合,体现了当代传统金属工艺的制作水准。用黄金、钻石、翡翠为原料打造一把越王剑,是我一个大胆的创作设想,其创作动机和灵感源于对越王文化内涵和价值的认知,源于对“越王”两个字的特殊感情和真情寄托。将历史文化与金属工艺和珠宝工艺结合一体,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作品,作品一问世,在业内反响较大,赞誉有加,先后获得2007年中国珠宝首饰先锋奖“银奖”和2009年浙江省工艺美术展“银奖”。

四、创作体会

用黄金镶嵌重铸越王剑,我觉得意义不凡。在我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这次感悟颇深:工美大师要关注生活,要善于挖掘传统文化,创作有文化内涵的精品。关注生活,才做得出高质量的作品,好的创意离不开对生活的关注,不仅要看设计作品,更多地要看你生活的一种状态。我希望自己所做的设计能够做到“赏心悦目”,不仅仅是“悦目”,还要做到“赏心”,而“赏心”,就是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是否打洞一个人的心。这些年,我也一直在朝着这方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