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氮十篇

时间:2023-03-30 20:37:48

尿素氮

尿素氮篇1

【关键词】尿素氮;住院患儿;身体发育

儿童期是身体发育最重要时期,多种不良因素均可对身体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包括营养、环境、遗传、疾病、使用对身体发育有影响的药物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素缺乏引起身体发育滞后已逐渐减少,疾病影响儿童身体发育不容忽视。氨基酸 及蛋白质是身体发育的基本营养素,其在体内代谢产物含氮元素,血液中尿素氮可反映氨基酸及蛋白质代谢状态。观察住院患儿126例血尿素氮,发现其低于正常参考范围比率增高,与健康体检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儿科普通病区住院患儿126例,包括呼吸道感染(48例,38%),消化系统疾病(26例,20%,无消化道畸形),神经系统疾病(18例,14%,),泌尿系统疾病(13例,10%,,肾功能正常),心血管系统疾病(16例,12.6%),其他(7例,5.5%)。选择急性单病种患儿,入院前病程3天至2周,不包括危重病例及存在严重并发症患儿,其中男68例(54%),女58例(46%);1月至6月31例(24.6%),6月至1岁42例(19.6%),1岁至3岁27例(21.4),3岁至6岁18例(14.3%),大于6岁8例(6.3%)。入院后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细菌培养,X线胸片,CT等,多次检查尿液均未见异常,尿量正常,肾功能正常。治疗前后均检查血尿素氮。选择同期本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儿童128例作为对照组,男72例(56%),女56例(44%);1月至6月38例(29.6%),6月至1岁31例(24.2%),1岁至3岁22例(17.2%),3岁至6岁21例(16.4%),大于6岁16例(12.5%) 。检查尿常规、粪便常规、 血常规、肝肾功能,X线等,均未见异常。2组性别、年龄、营养状态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1 方法 符合条件的患儿纳入观察组,入院时检查血尿素氮(长春迪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DIRUI自动生化仪CS-600A,BUN 尿素试剂盒。质控用美国伯乐公司Assayed Chemistry

Level 1和Level 2质控试剂。),低于正常参考范围62例(49.2%),64例(50.8%)在正常范围(表1)。对照组中血尿素氮低于正常参考范围16例(12.5%),112例(87.5%)血尿素氮正常(表2)。观察组经治疗后复查血尿素氮,低于正常参考范围27例(21.4%),99例(78.6%)正常(表3)。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血尿素氮低于正常参考范围62例(49.2%),64例(50.8%)正常,与对照组16例(12.5%)比较,血尿素氮低于正常参考范围比率高,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蛋白质含氮量平均为16%, 尿素氮是蛋白质及氨基酸在人体内的主要代谢终产物,血尿素氮浓度可反应早产儿蛋白质营养状况【1】。血液中尿素氮检测在临床应用中主要用于了解肾脏功能,血液中尿素氮增高时考虑肾脏功能受到损害,亦见于急性重症胰腺炎〖2〗等。血尿素氮降低主要因为蛋白质摄入过少。观察肾脏功能正常的住院患儿血液中尿素氮变化,发现部分患儿血尿素氮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小儿患病期间消化吸收功能减低以及机体消耗等,导致蛋白质及氨基酸摄入减少、机体消耗增多,蛋白质及氨基酸代谢处于失衡状态,即负氮平衡状态,影响患儿机体发育。林惠梅报道广州市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暨营养不良发病呈增加趋势【3】。儿科临床及保健医生应指导合理喂养,在小儿患病时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易消化、吸收的饮食,辅以助消化药物,必要时给予氨基酸、脂肪乳等,以保证机体生理及发育需要,防止因疾病而致身体正常发育受到影响。住院患儿经过治疗后,食欲好转,复查血尿素氮,低于正常值比例明显降低,与健康体检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儿童精神好转,食欲好转,负氮平衡得以纠正。提示,在小儿患病初期及时就医、治疗,可以减少因疾病影响身体发育,提高儿童健康水平。血尿素氮检测简单易行,费用低廉,特别适合儿科医生作为判断患儿是否缺乏营养的参考。王艳华等〖4〗的研究显示儿童血尿素氮比成年人低,且各年龄段亦不同,在实际应用中须根据不同情况分析、判断。

参考文献:

[1] 毕春宇等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早期蛋白质摄入及能量供给状况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 2013年5期 349~355.

[2] 胡杨> 早期尿素氮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意义(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50卷第1期 87~90.

尿素氮篇2

关键词:鳢肠;杂草;种子萌发;尿素

中图分类号:Q945.78;S4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4-0731-03

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是农业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1-4]。农田杂草与作物之间存在对温、光、土壤养分与水分等资源的竞争,为保证作物良好生长,需要对杂草进行合理的控制[2]。化学肥料的使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和普遍做法,但施肥也影响田间杂草的生长,进而影响农田杂草的生物多样性[3]。

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为菊科(Compositae)鳢肠属(Eclipta)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作为中药材又称墨旱莲,全国均有分布,是秋熟旱田的主要杂草之一[4]。长期以来,对醴肠的研究主要基于其作为中药材方面[5],如醴肠重要化学成分[6]、抗衰老作用[7]以及重金属污染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8]等,将鳢肠作为杂草的研究较少,施肥对鳢肠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未见报道。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含氮量尿素溶液对鳢肠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利探讨通过合理施肥控制杂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鳢肠瘦果于2010年10月采自江苏省连云港市科教园区新华村农田,选取发育良好、子粒饱满的种子。尿素为海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生产(心连心牌),含氮量46.4%。

1.2方法

1.2.1种子发芽试验鳢肠种子先用1.0g/L KMnO4溶液消毒10 min,流水冲洗后晾干浮水。在洗净的培养皿中垫2张滤纸后每培养皿中放100粒种子。按照尿素含氮量46.6%计,分别配置含氮量0.2、0.6、1.0、1.4、1.8 g/L的尿素水溶液,设清水为对照(CK)。培养皿加入各处理液后置光照培养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中25 ℃、12 h/d 1 000 lx光照培养,3次重复。种子发芽以胚根长度等于种子长度为标准[9],从试验第二天开始计数。发芽数连续3 d不增加视为发芽结束。

1.2.2种子萌发指标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发芽势=前4 d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发芽指数=∑(相对应的每天发芽种子数/发芽天数)。

1.2.3数据处理 用Mocrosoft Excel 2000和SPSS 11.0进行图表分析和方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尿素溶液对鳢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见表1、图1。当尿素溶液含氮量为0.2 g/L时,鳢肠种子发芽率比对照有小幅上升,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含氮量0.2~1.0 g/L,随含氮量增加,鳢肠种子发芽率呈下降趋势,但各处理的发芽率与对照比差异不显著;含氮量高于1.0 g/L后,鳢肠种子发芽率明显下降,含氮量为1.4 g/L和1.8 g/L时与对照差异显著。但含氮量达到1.8 g/L时,醴肠种子的发芽率仍可达72%以上。

2.2尿素溶液对鳢肠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鳢肠种子的发芽势随着尿素溶液含氮量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图2)。含氮量低于0.2 g/L,鳢肠种子的发芽势下降较平缓,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表1);当含氮量大于0.6 g/L后,鳢肠种子的发芽势与对照比差异显著,且在0.2~0.6 g/L区间发芽势下降迅速。

2.3尿素溶液对鳢肠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由图3可见,尿素溶液含氮量为0.2 g/L时,鳢肠种子发芽指数有所增加,但与对照比差异不显著(表1);含氮量大于0.2 g/L后,鳢肠种子的发芽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在0.2~0.6 g/L、1.0~1.4 g/L区间,发芽指数下降较快。含氮量低于1.0 g/L,醴肠种子的发芽指数与对照比差异不显著。

3讨论

一般土壤含氮量在0.2%以下,多数土壤含氮量不足0.01%,因此,本试验选用含氮量0.2~1.8 g/L的尿素溶液测定尿素对鳢肠种子萌发的影响[10]。研究表明,含氮量为0.2 g/L的尿素溶液总体上具有促进鳢肠种子萌发的作用,但促进作用不显著;含氮量高于0.2 g/L后,随尿素溶液含氮量的增加鳢肠种子的发芽率呈下降趋势,但即使含氮量达1.0 g/L,醴肠的发芽率也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指标高则表明种子生理基础好,活力高。试验结果表明,用含氮量为0.2 g/L的尿素溶液处理鳢肠种子,其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含氮量大于0.2 g/L后,随含氮量的增加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直至含氮量为1.0 g/L,醴肠种子的发芽指数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综合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来看,含氮量低(≤0.2 g/L)的尿素溶液对醴肠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即使含氮量达到较高的1.8 g/L时,醴肠种子的发芽率仍超过70%,说明醴肠有与作物争夺氮肥的能力;但含氮量大于1.0 g/L后,尿素溶液对鳢肠种子的萌发表现出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醴肠种子萌发也受到较高浓度的氮肥的抑制。

一方面,杂草因与作物竞争光照、土壤养分和水分等资源,限制了作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另一方面,杂草又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止土壤侵蚀、控制虫害、保护天敌、促进养分循环等方面起重要作用[2]。有研究表明,平衡使用氮、磷、钾肥能够促进作物良好生长,也有利于某些优势杂草在农田生物群落中的优势度[11],从而可能实现对杂草的理想控制。合理使用氮肥,在促进作物生长的同时,可以一定程度抑制农田杂草鳢肠的萌发,保持一定程度的醴肠种群存在,从而保持农田的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李孟良,汪从顺,万军.苍耳种子萌发和出苗特性的研究[J].种子,2004,23(4):35-38.

[2] 陈欣,王兆骞.农业生态系统杂草多样性保持的生态学功能[J].生态学杂志,2000,19(4):50-52.

[3] 张志铭,黄绍敏,叶永忠,等.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麦田杂草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0(6):67-70.

[4] 强胜.杂草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5] 刘翔,严令耕,陈黎.墨旱莲本草考证[J].黑龙江中医药,2007(2):42-44.

[6] 吴疆,侯文彬,张铁军. 墨旱莲的化学成分[J].中草药,2008, 39(6):814-817.

[7] 石变华,刘梅,刘雪英,等. 墨旱莲水煎剂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9,23(5):331-333.

[8] 唐为萍,陈树思,陈玩叶.镉对抗癌植物鳢肠种子萌发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6):54-56.

[9] 刘玉艳,于凤鸣,曹慧颖,等. 盐胁迫对紫花地丁种子萌发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5):82-84.

尿素氮篇3

关键词:水稻;新型功能尿素;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S1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0-2257-04

Effects of Different Novel Functional Urea on the Yield and Efficiency of Nitrogen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ybrid Rice

XU Feng-ying1a,QIN Ya-ping1a,WANG Xiao-ling1a,TIAN Xiao-hai1a,ZHANG Xiu-juan1b,MA Guo-hui1a,2

(1a.College of Agriculture;1b.College of Horticulture,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3,Hubei, China;

2.China National Hybrid Ri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Changsha 410125,China)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ovel functional urea on efficiency of nitrogen use and yield of rice, the super hybrid rice cultiva(C Liang-you No.343) was used as test material and six treatment modes with different urea were conducted. No nitrogen application(0N), conventional urea(control), controlled release urea (CRU), polypeptide urea(PU), seaweed urea(SU) and zinc coating urea(ZCU)were designed to analyze the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yields, the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features of nutrients(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and the efficiency of nitrogen u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ice yields after application with CRU, PU, SU and ZCU were 10.21, 10.36, 10.24 and 10.31 t/hm2, respectively, with 8.73%, 10.33%, 9.05% and 9.80% than higher that of the control.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nitrogen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fter application with PU, ZCU,SU and CRU increased by 52.77%, 81.92%, 56.21% and 65.41%,and agronomic efficiency of rice increased by 49.94%, 59.15%, 51.86% and 56.08%, respectively. Both the nitrogen and fertilizer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nitrogen physiological efficiency was decreased(especially for PU and ZCU by 12.56% and 5.65%, respectively). The nitrogen absorption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medium-later growing stages.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urea in super hybrid rice could increase the nutrients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The yields of rice after application of the four novel functional urea had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Key words: rice; novel functional urea; yield; nitrogen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两系杂交稻营养生理特征与氮肥高效利用技术研究”(2012BAD07B02)项目;湖北省重点(优势)学科作物学(长江大学)资助项目

化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是粮食增产的物质基础。通过施肥,补充土壤养分,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是提高作物产量最迅速、最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发展中国家粮食的增产作用有55% 以上归功于化肥[1]。目前中国氮肥用量占全球氮肥用量的36.9%,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国,其中24.4%的氮肥用于水稻生产[2]。

中国是水稻的主要生产国之一,其产量约占世界水稻总产的35%,平均单产已达到6.18 t/hm2[3]。但是,随着水稻产量的提高,化肥的施用量也不断增加,目前中国稻田单季氮肥用量平均为180 kg/hm2,比世界平均用量高75%左右,太湖流域稻区有的高产田单季施氮量甚至高达270~300 kg/hm2[4]。而中国水稻的当季氮素利用效率平均在30%~35%之间[5-6],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7]。因此,提高氮肥利用率是肥料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研发和应用新型肥料,改善化肥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作物产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8-10]。

新型多功能性肥料是将作物营养与其他限制作物高产的因素相结合的多功能性肥料,其施用技术将凝聚农学、土壤学、信息学等领域的相关先进技术,具有提高养分吸收利用率及水分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与作物抗倒伏性,防治杂草以及抗病虫害等功能[9]。本研究以超级杂交稻C两优343为材料,设置增效缓释尿素、多肽尿素、海藻尿素以及加锌尿素4种新型功能尿素与普通尿素作对比,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今后新型功能尿素的生产及施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湖北省荆州市三红村进行,前茬为油菜,耕作层pH 6.28,有机质29.13 g/kg,全N 0.89 g/kg,全P 0.97 g/kg,速效N 32.6 mg/kg,速效P 32.6 mg/kg,速效K 41.4 mg/kg。供试水稻品种为超级杂交稻C两优343,新型功能尿素为增效缓释尿素(含氮46.4%)、多肽尿素(46.2%)、海藻酸尿素(46.0%)和加锌尿素(46.3%),分别由中化化肥公司研制和提供。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未施氮处理(0N)、普通尿素(对照)、增效缓释尿素、多肽尿素、海藻酸尿素、加锌尿素6个处理。小区面积为30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间以20 cm高、30 cm宽的埂隔离,埂上覆膜,实行单独排灌。各施氮处理的氮肥用量均为N210 kg/hm2,按基肥施60% N,移栽后5~7 d施20% N,晒田复水后施15%的N,齐穗后3~5 d施5% N分配施用。磷肥用过磷酸钙(P2O5 60 kg/hm2),钾肥用氯化钾(K2O 120 kg/hm2),钾肥按基肥40%、晒田复水后施30%、齐穗后3~5 d施30%施用。各处理基肥部分均于插秧前一天施入,基肥施入后,立即用铁齿耙耖入5 cm深的土层。小区5月30日播种,6月30日插秧,其他管理同当地水稻高产栽培大田生产。

1.3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分蘖动态观察记载插秧14 d后,每隔7 d调查一次分蘖数,直到分蘖停止或减少为止,以观察水稻分蘖动态。

1.3.2干物质积累量测定分蘖盛期、孕穗期、抽熟期、成熟期取样,每小区每次3穴,将叶、茎、穗分开,于烘箱经105 ℃恒温下杀青40 min,再在40 ℃恒温下烘干(4~8 h)至恒重,称取干重。

1.3.3养分含量的测定用1.3.2所取样株粉碎后分别测定其全N含量,用FOSS公司的KjeltecTM8400型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氮。

1.3.4理论产量测定收获前1~2 d每处理选有代表性的稻株5蔸,进行室内考种,测定有效穗数、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风干谷重和风干草重;收获时各小区分开脱粒、扬净、干燥并称重,单独计产,同时取稻草样和谷粒样分别测定其氮素含量,计算不同处理的氮素生理利用率、氮素农学利用率等。

1.4氮肥利用率计算

养分的利用效率采用以下指标计算:

氮吸收利用率(%)=(施氮区作物吸氮量-氮空白区作物吸氮量)/施氮量;

氮农学利用率(kg/kg)=(施氮区产量-氮空白区产量)/施氮量;

氮生理利用率(kg/kg)=(施氮区子粒产量-氮空白区子粒产量)/(施氮区植株吸氮量-空白区植株吸氮量);

偏生产力(kg/kg)=水稻产量/施肥量。

1.5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方差分析,用最小显著差法(LSD 0.05)检验平均数(多重比较),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图表绘制。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新型功能尿素处理下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表1表明,和普通尿素(对照)相比较,除0N处理外,各个新型功能尿素处理后水稻产量均显著提高(P=0.035),缓释尿素、多肽尿素、海藻尿素、加锌尿素分别比对照增产8.73%、10.33%、9.05%、9.80%。不同新型功能尿素处理间,多肽尿素处理产量最高,其余依次为加锌尿素、海藻尿素和缓释尿素,但这4种新型功能尿素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从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看,0N处理有效穗数、总颖花数显著低于普通尿素(对照),新型功能尿素处理则均显著高于对照。4种新型功能尿素处理间,总颖花数差异不显著;多肽尿素、加锌尿素的有效穗数显著高于缓释尿素、海藻尿素,但多肽尿素与加锌尿素间、缓释尿素与海藻尿素间差异不显著。0N处理及其不同尿素处理间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多肽尿素与加锌尿素处理每穗实粒数、缓释尿素与多肽尿素千粒重均低于对照,其余新型功能尿素处理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高于对照,0N处理则相反。

2.2不同新型功能尿素处理下水稻茎蘖动态

由图1可知,随着生育进程的延伸,植株分蘖数逐渐增加,除0N处理外,其余处理均在移栽后36 d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且新型功能尿处理下降幅度均显著小于普通尿素组(对照)。分蘖初期各处理间的分蘖数差异不显著;分蘖盛期除海藻尿素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外,其余均显著低于对照且各新型功能尿素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水稻分蘖末期各尿素处理间茎蘖数无显著差异。这可能因为普通尿素处理以及新型功能海藻尿素处理在水稻分蘖盛期,氮素释放速率较快,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发育,而新型功能缓释尿素及加锌尿素处理氮素释放缓慢,茎蘖数偏少;分蘖末期因新型功能尿素随着植株的生长以及植株吸氮能力的增强,氮的释放能力也逐渐增强,在水稻生育期内能持续供氮,水稻长势相对较好,茎蘖数多;对照却因氮的流失而导致氮素供应不足,水稻吸氮量减少,致使水稻分蘖减少。

2.3不同新型功能尿素处理下水稻干物质积累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分蘖盛期干物质积累较慢,至孕穗期开始加快,成熟期达到最大。分蘖盛期新型功能尿素处理下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普通尿素(对照),孕穗期各新型功能尿素处理多肽尿素、海藻尿素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对照处理,且多肽尿素处理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缓释尿素、加锌尿素处理均低于对照;抽穗期不同新型功能尿素处理下水稻总干物质积累加快,此时除缓释尿素处理干物质积累与对照持平外,其余均显著高于对照,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以多肽尿素处理最大,其次为加锌尿素。

由图1、2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功能尿素延缓了氮素的释放,中后期氮素供应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对照,促进了成熟期有效分蘖数的增加和干物质的积累量的增加。

2.4不同新型功能尿素处理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影响

不同尿素处理下水稻植株氮素吸收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生长前期较小,随着水稻生育期的推进,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表2)。缓释及海藻尿素处理的吸氮量分蘖盛期低于普通尿素(对照)处理,多肽及加锌尿素处理则高于对照,但除缓释尿素外,其他3种新型功能尿素处理吸氮量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多肽尿素、海藻尿素以及加锌尿素孕穗至成熟期吸氮量(分别为9.59~20.98、9.06~19.27和9.23~19.89 g/m2)均显著高于对照(8.05~15.48 g/m2),而缓释尿素处理孕穗期的吸氮量(7.73 g/m2)低于对照(8.05 g/m2),但差异不显著,抽穗期、成熟期的吸氮量(分别为16.47、19.04 g/m2)显著高于对照(14.45、15.48 g/m2),增幅分别为13.98%和23.00%。从表2还可以看出,不同生育阶段氮积累量,各尿素处理吸氮量最多的阶段出现在孕穗至抽穗阶段,普通尿素(对照)以及各新型功能缓释尿素、多肽尿素、海藻尿素、加锌尿素此阶段氮素积累量分别占总吸氮量的41.34%和45.90%、41.94%、42.09%、41.73%。

由表3可知,与对照相比,上述各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2.77%、81.92%、56.21% 和65.41%,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9.94%、59.15%、51.86%和56.08%;无论是氮肥的吸收利用率还是氮肥的农学利用率,新型功能尿素处理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对照),其中以多肽尿素最高。缓释尿素、海藻尿素生理利用率略低于对照,而多肽尿素与加锌尿素生理利用率却显著低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减少12.56%和5.65%,表明各新型功能尿素,尤其是多肽尿素与加锌尿素促进了稻株对氮素的吸收,但吸收的氮素较多集中于稻草中,而转化为经济(子粒)产量的效率较低,从而导致氮收获指数也低于对照。

与普通尿素(对照)相比较,缓释尿素、多肽尿素、海藻尿素以及加锌尿素各个新型功能尿素处理下肥料偏生产力分别较对照增加了8.72%、10.30%、9.05%和9.80%,均达显著水平(P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新型功能尿素较普通尿素理论产量水平提高8.73%~10.33%。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产量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总颖花量及有效穗数的提高。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有效穗数,总颖花量的提高可以通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提高获得,而分蘖的发生是保证有效穗数的首要前提,分蘖的增加,不仅扩大光合作用面积及根的吸收范围,是获取高产的重要基础。氮素的供应水平必会影响水稻分蘖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茎蘖成穗率。从本研究结果来看,与普通尿素(对照)相比,分蘖盛期各新型功能尿素除海藻尿素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外,其余均显著低于对照;分蘖末期各新型功能尿素处理间茎蘖数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对照。表明新型功能尿素在水稻生长的前期氮的释放量缓慢,可以控制部分无效分蘖的发生,中后期随着植株的生长以及植株吸氮能力的加强,新型功能尿素中氮的释放量也增强,促进了植株的生长,从而也可以提高植株的有效分蘖数,增加有效穗数,为水稻实现高产稳产提供了前提条件。凌启鸿[11]指出,提高群体茎蘖成穗率是水稻群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当茎蘖成穗率达80%以上时,可实现高产稳产。

从本研究结果看,施用普通尿素其水稻干物质累积量及养分吸收主要集中在分蘖和孕穗的前中期,而施用新型功能尿素处理后,干物质的积累及氮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孕穗至成熟的中后期,更符合水稻养分吸收的需要[12]。前人研究认为[13,14],水稻产量与抽穗前的氮素积累量和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要提高水稻的产量水平,关键是提高抽穗前的氮素积累量和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利用率是反映作物、土壤、肥料之间关系的动态参数[15]。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功能尿素各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氮的吸收利用率及农学利用率,氮的生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也有所提高,但多肽尿素、加锌尿素处理氮的生理利用率与对照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因此,根据不同肥料的氮肥释放特性以及释放量的多少,通过其他栽培措施,在保证更高产量的前提下,促进氮素向子粒的运转,从而提高水稻氮肥的生理利用率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JONES D L, HEALEY J R,WILLETT V B, et al.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uptake by plants-an important N uptake pathway?[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5,37(3):413-423.

[2] 赵娜,贾力,刘洪来,等. 氮肥的环境风险及管理研究进展[J].草原与草坪,2011,31(1):89-93.

[3] PENG S B, HUANG J L, ZHONG X H, et al.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in improving fertilizer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irrigated rice in China[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2, 1(7):776-785.

[4] 王光火,张奇春,黄昌勇. 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控制氮肥污染的新途径-SSNM[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3, 29(1):67-70.

[5] 朱兆良. 农田中氮肥的损失与对策[J]. 土壤与环境,2000,9(1):1-6.

[6] SHEN A L, LIU C Z, ZHANG F S,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application rate of Urea on the growth of rice and N fertilizer utilization ratio under water leakage and nonleakage conditions[J]. Chinese Journal of Rice Science.1997,11(4):231-237.

[7] 李庆逵,朱兆良,于天仁.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的肥料问题[M].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8] 许秀成,汤建伟,李萍,等.全球环境压力下的增值肥料发展策略[J]. 磷肥与复肥,2008,23(6):5-8.

[9] 赵秉强,张福锁,廖宗文,等.我国新型肥料发展战略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5):536-545.

[10] 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等.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 土壤学报,2008,45(5):915-924.

[11] 凌启鸿.作物群体质量[M]. 北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2] 邹长明,秦道珠,徐明岗,等.水稻的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25(4):6-10.

[13] NTANOS D A, KOUTROUBAS S D. Dry matter and N 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for indica and japonica rice under Mediterranean conditions[J]. Field Crops Research,2002,74(1):93-101.

尿素氮篇4

【关键词】 尿素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造影剂肾病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057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日益普遍, 患者更多临床获益的同时, 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临床隐患和风险[1]。肾功能检查包括Cre、BUN、尿免疫球蛋白G、血及尿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等多项指标, 对肾脏疾病诊断及治疗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其中血清BUN和血清Cre对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临床上常遇到单纯BUN升高的患者。本文观察了单纯血BUN升高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相关性, 对此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进行安全性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0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120例患者, 男79例, 女41例, 年龄60~75岁, 平均年龄66.7岁, 既往均无肾脏病史, 术前检查血肌酐均无异常, 尿常规尿蛋白阴性、无使用肾毒性药物史、无造影剂过敏史, 临床资料完整, 并于术前术后使用相同的水化治疗。按照BUN指标分为BUN升高组(39例)和BUN正常组(81例)。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碘佛醇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均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前血BUN值、血Cre值;冠状动脉造影术后24、48、72 h血BUN、血Cre值(取结果最高值)及造影剂用量。

1. 4 造影剂肾病诊断(CIN)标准[2, 3] 使用造影剂后48~72 h血肌酐值较术前升高44.2 μmol/L或上升25%, 并且排除其他急性肾功能损害性疾病的发生。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术前, BUN升高组BUN值明显高于BUN正常组(P0.05)。两组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BUN正常组手术前后BUN及Cre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升高组术前BUN及Cre值均明显低于术后(P

3 讨论

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机制主要为含碘造影剂对肾单位的直接毒性和造影剂诱发的肾内血管收缩[4], 已经成为医源性急性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造影剂肾病发生后将显著增加患者1年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少数患者需要长期肾脏替代治疗[5]。

血清BUN及血清Cre对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观察了单纯BUN升高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造影剂肾病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单纯BUN升高患者明显增加造影剂肾病风险。既往有研究报道[6], 造影剂应用100 ml为临界点, 在此剂量下很少发生造影剂肾病, 本研究中患者应用的造影剂平均用量>100 ml。

综上所述, 对于单纯BUN升高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注意术前术后水化的同时, 应尽量减少造影剂的用量, 从而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Mccullough PA, Bertrand ME, Brinker JA, et al. A Meta-Analysis of the Renal Safety of Isosmolar Iodixanol Compared With Low-Osmolar Contrast Medi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06, 48(4):692-699.

[2] 李美花, 范利.老年人造影剂肾病及临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5, 6(25):649-651.

[3] 王虹, 牟利军, 陈宜方, 等.老年人造影剂肾病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9, 28(11):893-896.

[4] 曾冲, 李韶南, 陈平安, 等.大剂量他汀联合水化对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影响.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13, 11(9):697-700.

[5] Weisbord SD, Palevsky PM. Radiocontrast-induced acute renal failure. Journal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005, 20(2):63-75.

尿素氮篇5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效果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112-01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概况

试验于2012年在黑龙江八五四现代农业研发中心旱田试验地进行。试验地肥力中等、地势平坦、土壤为白浆土。0~20cm耕层土壤养分状况为有机质55.205g/kg,水解性氮222mg/kg,有效磷32.51mg/kg,速效钾135.90mg/kg,pH 5.86。

2.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绥玉7。

供试肥料:多肽尿素(N≥46.0,天门冬氨酸(多肽)≥0.06%,北大荒股份浩良河化肥分公司),腐植酸尿素(小颗粒)(N≥46.0%,腐植酸≥0.2%,北大荒股份浩良河化肥分公司),彩特美细胞酶活化剂尿素(简称活化剂尿素(N+))(N≥46.0%,活化剂≥0.25%,北大荒股份浩良河化肥分公司)尿素(浩良河产,含N 46%),磷酸二铵(北大荒牌,18-46-0),氯化钾(俄罗斯产,含K2O 60%)。

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计,不设重复,每个处理面积200m2。

3.1多肽尿素试验

CK常规施肥, 当地常规施肥(基肥:尿素8.0kg/亩,磷酸二铵15.0 kg/亩,氯化钾4 .0kg/亩;追肥尿素10.0 kg/亩)

处理1: 尿素换成等氮量的多肽尿素,均用多肽尿素,施肥量及施肥习惯同对照。

处理2: 多肽尿素施入时期同对照,均用多肽尿素,用量为对照施肥量的80%。

3.2腐植酸尿素试验

CK常规施肥, 当地常规施肥(基肥:尿素8.0kg/亩,磷酸二铵15.0 kg/亩,氯化钾4 .0kg/亩;追肥尿素10.0 kg/亩)

处理3: 腐植酸尿素与对照等量施用,施肥习惯同对照。

处理4: 腐植酸尿素为对照80%比例施用,施肥习惯同对照。

4.主要栽培管理措施

玉米保苗密度为4500株/亩。采取机械垄上双条播种,播种深2~3cm,播后及时镇压,播后苗前喷药化学除草,其他措施同田间管理。

5.调查与收获测产

气象条件调查,生育期调查,生物性状调查,植株形态、产量等农艺性状调查。成熟期考种、计产,测产每个小区随机采集3点,每点取13平方米。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氮肥施肥处理产量效益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氮肥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因素有不同的影响。总体上看,不同氮肥施肥处理在株高、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等方面都要优于常规施肥处理。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氮肥处理比常规施肥产量都有所增加。其中腐植酸尿素处理(处理3)增加最多,亩分别增产45.3kg,增产5.5%。从不同氮肥产品产量对比来看,氮肥减量施用处理(处理2、处理4)比氮肥等量处理(处理1、处理3)产量略低一些。多肽尿素、腐植酸尿素等氮量施用分别比减氮量施用亩增产5.7kg、15.9kg。可以看出,在本地施肥习惯下,上述氮肥产品在减氮量施用的情况下与等氮量施用产量相差不太明显。

由表3可以看出,与常规施肥相比,不同氮肥施肥处理的亩产值、亩增产值、亩增效益都要优于常规施肥处理。其中腐植酸尿素处理(处理3)增加最多,亩产值为1552.0元,比常规施肥亩产值1470.4元,亩增加产值81.5元,去到成本,亩增加效益73.4元。同时发现,多肽尿素、腐植酸尿素等氮量施用分别比减氮量施用亩增加效益分别为1.3元、19.8元。可以看出,在本地施肥习惯下,上述氮肥产品在减氮量施用的情况下与等氮量施用亩效益相差不太明显。

注:玉米价格1.8 元/kg、尿素肥料价格2000元/吨,磷酸二铵价格3400元/吨,氯化钾价格3300元/吨,多肽尿素2450.9元/吨,腐植酸尿素(小颗粒)2450.8元/吨,彩特美细胞酶活化剂尿素价格2500.1元/吨。

三、结论与讨论

1.不同氮肥施肥处理在株高、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等方面都要优于常规施肥处理。从不同氮肥产品对比来看,氮肥减量施用处理比氮肥等量处理株高、穗长、行粒数、百粒重数值上偏少。

尿素氮篇6

关键词 夏玉米;树脂包膜尿素;种肥同播;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13;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003-02

夏玉米是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氮肥消耗量较大的作物。夏玉米氮肥施用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玉米产量和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农业部提出“化肥使用零增长”和农民追求轻简化施肥措施的大背景下,加强对缓释肥施用效果和施用技术的研究就显得更为必要。为此,缓释肥试验被列入河南省玉米产业体系试验组成部分之一,安排实施了夏玉米树脂包膜尿素缓释氮肥肥效试验,而新野县作为河南省砂姜黑土土类的典型分布区域,承担了夏玉米树脂包膜尿素缓释氮肥在该土类上的肥效试验,由河南省土壤肥料站岗位首席专家程道全老师指导实施。

关于缓释氮肥对夏玉米产量、氮肥效率等方面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例如,司贤宗等[1]报道了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无机氮动态的影响;李 敏等[2]报道了施用缓释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杨利军等[3]报道了缓释尿素对玉米和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李 伟等[4]t从夏玉米吐丝后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籽粒灌浆速率、产量及经济效益、氮肥利用率等方面,研究报道了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混施肥对夏玉米的影响。诸多研究证明,缓释尿素能够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本研究的切入点,以砂姜黑土土类夏玉米生产为研究对象,以树脂包膜尿素缓释氮肥不同施用比例对夏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研究内容,分析缓释尿素应用的经济可行性,并为确定该土类夏玉米施用缓释氮与速效氮的合理比例提供基本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点位于河南省新野县前高庙乡东高营村东北500 m,整块土地平坦,灌排条件较好,土壤类型一致,土类为砂姜黑土,土种为深位少量砂姜黑土,质地为重壤土。前茬作物为冬小麦,产量水平6 000 kg/hm2。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养分含量为全氮1.20 g/kg,碱解氮126 mg/kg,有效磷29.1 mg/kg,速效钾111 mg/kg,有机质14.8 g/kg。试验点农户为种粮大户,该田块土地已经流转到此户种植3年以上,种植模式以小麦―玉米为主,每年种植作物种类品种一致,管理措施统一,地力基础均匀,能够较好地保证各处理之间的土壤条件均匀一致。

1.2 供试材料

试验作物为夏玉米,品种为豫安3号,种子由河南省土肥站提供,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肥料:树脂包膜缓释尿素,由河南省土肥站提供,安阳中盈化肥有限公司生产,经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检测中心化验,总氮含量44%。普通尿素由河南永骏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总氮含量46.4%。尿基硫酸钾型复混肥由山东临沂沃夫特复合肥有限公司生产,配合式17-17-17;经检测,总N 16.97%,P2O5 17.15%,K2O 17.09%。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各处理施肥量设计见表1。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5-6]。每个小区长35 m、宽11.7 m,小区面积409.5 m2。60 cm等行距种植,每小区种植18行玉米,每6行为1个种植带,种植带间距加宽到100 cm,设排水沟,同时便于观测、采样。小区间走道1.4 m。小区间、区组间设排水沟,试验地周围设2 m以上保护行。除按方案要求的施肥差别外,其他农事操作力求一致。各处理施肥量(折纯)完全相同,施肥量均为纯N 240 kg/hm2、P2O5 75 kg/hm2、K2O 75 kg/hm2,只设置树脂包膜尿素缓释氮肥占总施氮量比例1个因子差异。施用尿基硫酸钾型复混肥(配合式17-17-17)441.15 kg/hm2,折合N 75 kg/hm2、P2O5 75 kg/hm2、K2O 75 kg/hm2,首先满足磷钾肥的用量,剩余的纯N 165 kg/hm2,用树脂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补足,通过树脂包膜尿素施用量的差别调节氮肥中缓释N与速效N的比例,使6个处理缓释氮占总施氮量的比例分别为0%、10%、20%、30%、40%、68.75%。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各处理产量排序为处理E>处理D>处理C>处理B>处理A>CK。与CK相比,处理A、B、C、D、E分别增产722.20、1 234.55、1 399.00、1 449.50、1 866.75 kg/hm2,增幅分别为9.65%、15.43%、17.49%、18.12%、23.33%。

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F=29.46>F0.01=5.06,处理间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6种不同施肥处理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应用LSR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CK与处理A、B、C、D、E间均达到1%水平的极显著差异;处理A与处理B、C、D、E间达到1%水平的极显著差异;处理B、C、D与处理E间,达到1%水平的极显著差异;处理B、C、D间互比无显著差异。说明在种肥同播一次性底施模式下,树脂包膜尿素N占总施N量的比例,无论10.00%、20.00%、30.00%、40.00%、68.75%均优于CK。68.75%的树脂包膜尿素N增产幅度最大,40.00%、30.00%、20.00%次之,10.00%的树脂包膜尿素N增产效果稍差。

2.2 施肥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

按新野县肥料市场同期均价计算,处理A、B、C、D、E、CK的肥料成本分别为2 438.81、2 519.60、2 600.60、2 681.60、2 913.87、2 357.81元/hm2(表4)。分别计算各处理产值和扣除肥料成本后的产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扣除肥料成本后的产值之间的差异极显著。与CK相比,处理A、B、C、D、E分别净增收1 308.96、2 060.40、2 275.41、2 285.31、2 804.09元/hm2。可见,随着树脂包膜尿素施用比例的增加,虽然肥料成本有所上升,但扣除肥料成本后,仍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树脂包膜尿素N肥比例达到68.75%时(即除满足磷、钾肥需求而施用的尿基硫酸钾型复混肥中的N素外,剩余N素全部施用树脂包膜尿素N肥),增产增收值最高(表4)。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砂姜黑土土类、重壤土质地种植夏玉米,在种肥同播一次性底施模式下,树脂包膜尿素缓释氮肥肥效明显高于普通氮肥。在等养分量施肥且保证磷、钾适宜施用量的条件下,树脂包膜尿素N占施N量的比例,无论10.00%、20.00%、30.00%、40.00%、68.75%,均优于复混肥+普通尿素对照,产量分别较复混肥+普通尿素对照增产722.20、1 234.55、1 399.00、1 449.50、1 866.75 kg/hm2,增幅分别为9.65%、15.43%、17.49%、18.12%、23.33%,统计分析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扣除肥料成本后,分别净增收1 308.96、2 060.40、2 275.41、2 285.31、2 804.09元/hm2,表现既增产又增效。产量和经济效益以树脂包膜尿素N占总施N量比例68.75%为最高,随着树脂包膜尿素施用比例的降低而递减。

缓释肥由于生产技术工序更为复杂,生产成本较普通肥料高,担心增产不增效是限制其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树脂包膜尿素缓释氮肥,在玉米肥料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小,增加施肥成本较少,而增产增效却十分显著,且一次基施可基本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适合当前农业生产对轻简化栽培的要求,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空间。建议把树脂包膜尿素引入测土配方施肥方案设计,优化肥料配方,对玉米高产、优质、高效发挥更大作用。

4 参考文献

[1] 司贤宗,韩燕来,王宜伦,等.缓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配施提高冬小麦―夏玉米施肥效果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7):1390-1398.

[2] 李敏,叶舒娅,刘枫,等.施用缓释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95-8896.

[3] 杨利军,韩晓日,战秀梅,等.新型缓释尿素对玉米和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无机氮残留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43(2):184-188.

[4] 李伟,李絮花,李海燕,等.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混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2,38(4):699-706.

尿素氮篇7

关键词:锌;尿素;氮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 TQ2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3-176-2

0 引言

氮肥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造成了环境问题。氮肥的氮利用率在30%-60%,未被植物及时利用的氮化合物,随着下渗的土壤水转移至根系密集层而造成污染,造成土壤酸化、土地板结,进一步引起河川、湖泊、内海的富营养化。

因此探索尿素产品的改型,提供氮的利用率很有必要。开发加锌尿素既可提高氮的利用率,又可以解决土壤缺锌问题,还可以为企业产品多元化、增加产品附加值提供了新的途径。加锌尿素是直接以尿素为配体,锌为中心原子,在强配位条件下反应、结晶、分离而得到的一种配合型微量元素复合肥料。锌与尿素中的氮原子发生了配位,使锌更易被植物吸收,使氮缓释。因而加锌尿素是一种具有前途的水溶性缓释肥料。

加锌尿素比普通尿素具有以下优点:

①省肥。平衡施肥,提高氮的利用率。

②增产。可有效地补充土壤缺锌地区作物所需的锌,使作物根多根壮、茎粗叶大、枝芽粗壮、穗大粒满,提高作物产量;

③省力。将锌肥与氮肥掺混施肥,可促进锌肥均匀分布,提高锌在土壤中的有效性和作物吸收;

④改善作物品质。通过施加锌肥增加作物锌和蛋白质含量,进而改善人类营养。

某公司以生产尿素为主,实际产能为96万吨。本研究以现有尿素生产线为基础,通过改造一套尿素系统,优化现有设备、工艺,试生产加锌尿素。

1 影响因素选定

1.1 锌肥的选择

常见的锌肥主要有氧化锌、一水硫酸锌、七水硫酸锌、Zn-EDTA,成本ZnO<ZnSO4<Zn-EDTA。氧化锌是水难溶性的,不利于加入系统。而硫酸锌具有高溶解性和低成本,故选用硫酸锌。

1.2 锌加入量的确定

根据一些企业试验结果[1]:尿素系统加入ZnSO4・7H2O后,在尿素含Zn%小于1%范围内,对不锈钢腐蚀影响不大,但随着浓度上升,腐蚀趋于明显,见如下表1。

从方案核算成本以及加锌后对系统腐蚀的影响程度来考虑,加锌量控制在0.5%至1%范围内为宜。若在尿素系统外加锌,比如上大颗粒尿素装置,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加锌量可调整至2%。

另外,根据农科院提供数据,每亩地施锌肥1-2.5kg,而每亩地约施20kg的尿素,本次试验生产含锌量0.3%-1%四种规格的加锌尿素。

1.3 加入流程选择

①在蒸发后造粒塔前添加无水硫酸锌,与尿液混合溶解后通过熔融泵送入造粒塔。

②在一级蒸发前加入经过计量、溶解状态的ZnSO4・7H2O,与来自闪蒸工序的尿液充分混合后,一起进入一级蒸发、二级蒸发、造粒系统。

第一种方法设备腐蚀小,但原料要求严格(无水硫酸锌),产生粉尘较多,生产环境差,硫酸锌与尿液反应时间短,混合不均匀,效率低。第二种方法在蒸发前加入硫酸锌,尿液与硫酸锌混合均匀,反应时间长,经过一级蒸发浓缩过程,浓缩后进入二级蒸发可以充分蒸发水分,提高产品收率。

本项目采用第二种方法。

2 系统生产过程

2.1 反应原理

尿素溶液与ZnSO4・7H2O发生如下反应:

ZnSO4・xH2O+nCO(NH2)2ZnSO4・7CO(NH2)2

或ZnSO4・xH2O・xCO(NH2)2

ZnSO4・7CO(NH2)2为半络合物,是目的产物,ZnSO4・xH2O・xCO(NH2)2是中间产物,因此严格控制蒸发条件限制中间产物含量。生成的ZnSO4・7CO(NH2)2是半络合物,尿素锌产品中不含游离尿素,降低尿素水解,因此可以控制氮的释放率,达到缓控释放效果。

2.2 工艺流程

在一级蒸发前加溶解槽、计量罐,将硫酸锌加入溶解槽,加蒸汽冷凝液进行溶解,经计量槽、计量泵后与来自前工序的尿素溶液,在真空下混合、溶解、反应后,进入一级、二级蒸发送入造粒塔造粒、包装。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11\1-197\85-1.jpg>

2.3 设备选型

加锌尿素装置基本上属于常压设备,管道、设备均采用不锈钢。设备规格满足工序连续运行要求。

2.4 过程控制

①温度控制。尿素系统正常操作温度128-132℃,温度过低会出现结晶堵塞的危险。因此,在试生产过程中要保持料液较高温度,以稳定生产。

②负荷控制。

为了避免带入生产中过多的水,保证产品合格。在进行料液配制过程中,保持溶剂较高温度,增加锌肥的溶解量,从而减少带入系统水的量。

系统中投料负荷不能过高,因为带入系统的锌肥温

度相对较低,投料负荷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需要补充的热量也越多。原有蒸汽未做相应调整,易导致产品含水量高。

③实时监督各工艺指标,根据系统负荷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3 结语

此次试生产出的加锌尿素外观光滑、致密、球形好,无多颗粒尿素粘结现象。试生产的结果表明,在系统中规模生产加锌尿素是可行的。

参 考 文 献

尿素氮篇8

1材料和方法

1.1供试材料试验地点在山东省平原县前曹乡张毛吴村,该地块位于黄淮海平原,地貌类型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浇条件良好。土壤类型为潮土,耕层质地中壤。施肥前取土化验,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5.6g•kg-1,碱解氮49.3mg•kg-1,速效磷10.5mg•kg-1,速效钾84.8mg•kg-1,pH值8.3。供试肥料:普通尿素(46%),金正大树脂包膜尿素(42%,控释期3个月),过磷酸钙(16%),氯化钾(60%)。供试棉花品种:鲁棉研28号。

1.2试验设计试验共6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30m2。各处理在施用一定量磷钾肥的基础上,氮肥设置如下:处理1为100%树脂包膜尿素(PCU100%);处理2为70%树脂包膜尿素+30%普通尿素(PCU70%+PU30%);处理3为50%树脂包膜尿素+50%普通尿素(PCU50%+PU50%);处理4为30%树脂包膜尿素+70%普通尿素(PCU30%+PU70%);处理5为100%普通尿素(PU100%);处理6为不施氮(N0),对照(CK)。具体施肥量根据农户的习惯施肥用量计算确定(表1)。全部磷钾肥在棉花播种前一次施用,处理1~4的氮肥随同磷钾肥一次性施入,处理5普通尿素在播种前施用50%,在棉花花蕾期追施50%。2008年4月19日施基肥、播种,7月16日追肥。

1.3测定与分析方法土壤基本农化性状测定采用常规法[11]。数据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DPS统计分析软件(DPSv2.00普及版)[12]。

2结果与分析

2.1各处理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从表2可知,从株高看,不施氮肥最低;其它各处理株高差异不大,其中处理4与处理5持平,略高于其它处理。从单株结铃数来看,处理1和处理2最高,不施氮肥处理的最低。各处理的铃重和衣分差异不大,控释肥对增加铃重、提高衣分没有明显效果。从霜前花率看,以不施氮处理最高,达到88.7%,处理4和处理5最低,处理1和处理2略高于处理5。说明包膜尿素控释肥与适宜比例普通尿素配合,较全部施用普通尿素的霜前花率高。

2.2各处理对棉花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表3可知,各施氮处理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棉花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2产量最高,与处理1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这2个处理显著高于其它施氮肥处理。从产值中扣除肥料投入及施肥人工成本,分析各处理的纯收益,以处理2最高,为21650.2元•hm-2;不施氮肥的纯收益最低,为19104.9元•hm-2。相对于施用普通尿素处理5,施用包膜尿素各处理纯收益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尿素氮篇9

关键词 控释尿素;小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512.1;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009-02

为验证控释尿素田间施用效果[1-2],如皋市土壤肥料指导站安排东陈镇农业服务中心于2014年11月6日在东陈镇徐湾村进行了该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徐湾村7组,土壤类型为潮土类灰潮土亚类夹缠土属厚层夹缠土土种,质地为轻壤土,前茬为水稻,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偏上。试验田土壤养分现状为有机质17.2 g/kg,全氮1.104 g/kg,有效磷16.5 mg/kg,速效钾69 mg/kg,pH值7.89。试验时间为2014年11月6日至2015年5月30日。

1.2 供试材料

供试控释尿素(含N 44%)为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肥料。过磷酸钙(普钙,含P2O5 16%)、氯化钾(含K2O 60%),由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统一提供。

供试作物为小麦,品种为扬辐麦4号;小麦播种方式为机条播,播量为165 kg/hm2。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不施氮肥空白,磷、钾肥用量同处理2;处理2:习惯施肥,基肥施普通型复合肥(10-8-7)600 kg/hm2+过磷酸钙300 kg/hm2+氯化钾195 kg/hm2,苗肥施用普通尿素120 kg/hm2,拔节肥施用普通尿素150 kg/hm2;处理3:与习惯施肥等氮量的控释尿素(施控释尿素652.5 kg/hm2,一次性作底肥施用,不追肥),磷、钾肥用量同处理2;处理4:较习惯施肥减氮20%的控释尿素(施控释尿素334.5 kg/hm2,一次性作底肥施用,不追肥),磷、钾肥用量同处理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3-4],试验小区面积66.7 m2(4.40 m×15.15 m),小区间开沟分隔。小区外设置保护行,各小区准确标识且无差别管理。试验所用的控释尿素一次性作底肥施用。小区试验处理1、3、4和田间示范处理2的磷、钾肥分别用过磷酸钙和氯化钾。试验过程中除上述的肥料用量不同外,各处理其他农事操作措施均相同[5-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小麦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处理对小麦返青期、拔节期、齐穗期等关键生育期无明显的影响。

由图1可知,在苗期至齐穗期各处理茎蘖数相比较,处理2、3、4均明显高于无氮区处理1,而处理2、3、4之间相比较,各生育期茎蘖数无明显差异(表2)。

2.2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结构的影响

由表3可知,成穗数比较,处理2、3、4与处理1之间成穗数差异显著,而处理2、3、4之间差异不显著。穗粒数比处理2、3、4显著高于无氮区处理1,而处理2、3、4之间差异不显著。千粒重各处理间差异呈不显著水平。理论产量相比较,处理2、3、4显著高于不施氮的处理1,而且处理2、3、4之间相比较,理论产量差异不显著。

2.3 不同处理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对不同处理每100 kg籽粒N养分吸收量相比较,在当前试验条件下,习惯施肥处理(处理2)每100 kg籽粒N养分吸收量为2.324 kg,分别较处理3、4高0.016、0.158 kg(表4);氮肥利用率M行比较结果表明,习惯施肥处理(处理2)氮肥利用率为43.98%,而处理3、4分别为46.35%、44.37%,分别较处理2高2.42、0.44个百分点。

2.4 不同处理的投入产出比的影响

对不同处理投入产出进行比较分析(表5),处理3、4与处理2相比较,成本投入分别减少600、756元/hm2;氮肥纯效益处理3比处理2增加1 175.71元/hm2,而处理4仅比处理2减少40.36元/hm2;但是以每1 kg氮肥投入效益来比较,处理2、3、4分别为32.48、38.86、41.48元/kg,处理3、处理4分别较处理2增加6.38、9.00元/kg。

2.5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对试验各处理实际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间产量差异呈极显著水平,施氮肥处理实际产量均显著高于无氮区的处理1产量,分别较处理1增加2 751.13~3 289.36 kg/hm2;增产率达到74.90%~89.55%;处理2、3、4相比较,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表6、7)。

3 结论与讨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生产的控失尿素对小麦的株高、叶龄和茎蘖动态的影响与常规施肥处理相似,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控释尿素应用于小麦生产,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在减少氮肥投入20%的情况下,小麦产量与习惯施肥相当,而且比习惯施肥减少施肥次数,氮肥投入产出效益明显提高。

4 参考文献

[1] 夏伟光,武际,高凤梅,等.控释尿素不同施用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应[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1):38-44.

[2] 李伟,李絮花,董静,等.冬小麦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的最佳配比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3):629-635.

[3] 孙克刚,胡颖,和爱玲,等.控释尿素对小麦品种郑麦366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9(8):67-69.

[4] 孙克刚,胡颖,和爱玲,等.控释尿素对小麦增产效果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J].磷肥与复肥,2009(5):84-85.

尿素氮篇10

1. 平衡施肥 尿素是纯氮素化肥,不含作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中的磷、钾,因此,做追肥时应在测土化验的基础上,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平衡施入氮、磷、钾肥。先把作物全生育期所需的全部磷、钾肥和部分(30%左右)氮肥结合整地底施。再把剩下70%左右的氮肥(可以用尿素)作为追肥施入,其中作物的需肥临界期、最大效率期追施60%左右,后期追施10%左右。只有氮、磷、钾3种肥料合理配合、科学施入,才能使追施尿素的利用率提高。

2. 适期追施 在农业生产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不合理的施肥现象:每年开春后的小麦返青期,农户借浇返青水的机会将尿素撒施或冲入麦田;玉米苗期,农户在雨前将尿素撒入田间;白菜苗期随浇水将尿素冲施;番茄在苗期浇水时冲施尿素等。这样追施尿素,虽说肥料用了,但浪费现象严重(氨气挥发,尿素颗粒随水流失),还会导致营养生长过旺,小麦、玉米后期倒伏、番茄“吹花”、白菜包心推迟等不良现象发生。

每种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都有一个特定的临界期(即作物对某种元素吸收特别敏感的时期)。此期缺肥(氮、磷、钾),作物的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影响巨大,即使以后再施入充足的肥料,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也无法逆转。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大效率期,即此期施肥作物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作物对肥料的利用效率最高。由以上分析可见,只有在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追肥,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作物达到高产、优质。

尿素做追肥时,应在作物的需氮临界期、最大效率期之前1周追施。不同的作物其需肥临界期、最大效率期不同,应区别对待,合理施用。比如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需氮临界期在分蘖期、穗分化期,棉花在蕾铃期等。氮最大效率期小麦在拔节至孕穗期,水稻在分蘖至拔节期,玉米在大喇叭口期,番茄在结果期,白菜在莲座期,向日葵在花蕾期,大豆在初花期等。

3. 适时追肥 尿素为酰胺态肥料,需要转化为碳酸铵被土壤胶体吸附,进而被作物吸收,这一过程需要6~7天,此间尿素首先被土壤中的水分溶化,后缓慢转化成为碳酸铵,因此,尿素做追肥施用时,应在作物的需氮临界期和肥料最大效率期前1周左右施入,不可过早或过迟。

4. 深施覆土 施用方法不当极易造成尿素随水流失、氨气挥发等氮素损失现象,浪费肥料,耗费人工,还极大地降低了尿素的利用率。

正确的施用方法是:在玉米、小麦、番茄、白菜等作物上施用,应在距离作物20厘米处,挖15~20厘米深的穴,将肥料施入后用土盖严,在土壤不是太干旱的情况下7天后浇水。当土壤干旱严重确需浇水时,应小水轻浇1次,不可大水漫灌,以防尿素随水流失。在水稻上施用时,应采用撒施,施后保持土壤湿润,7天内不能灌水,待肥料充分溶化被土壤吸附后,可浇1次小水,而后再晾晒5~6天。

5. 叶面喷施 尿素易溶于水,扩散性强,易被叶片吸收,对叶片损伤较小,适合做根外追肥,可结合作物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喷施。但做根外追肥时,应选择缩二脲含量不超过2%的尿素,以防损伤叶片。根外追肥的浓度因作物不同而有差别,一般选用0.2%~0.3%的尿素水溶液较为适宜。喷施时间宜在下午4时后,此时蒸腾量小,叶面气孔逐渐张开,有利于作物对尿素水溶液的充分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