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饮食十篇

时间:2023-04-08 07:29:19

月子饮食

月子饮食篇1

为宜多吃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会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与宝宝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结合,生成不能被吸收利用的谷氨酸,随尿液被排出体外。这样会导致宝宝缺锌,出现味觉减退、厌食等症状,特别是会造成智力减退、生长发育迟缓、性晚熟等不良后果。妈妈在整个哺乳期或至少在3个月内不吃或少吃味精。

不宜只喝汤

坐月子时要常喝鸡汤、排骨汤、鱼汤和猪蹄汤等,有利于泌乳。但也要吃些肉类,肉比汤营养要丰富得多,含有许多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有些营养成分并不能溶于汤中,“汤比肉更有营养”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不宜吃炖母鸡

现代营养学证明,吃炖母鸡不但不能增乳,还会导致回奶的现象。这是因为,妈妈分娩后,血液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浓度大大降低,而母鸡的卵巢和蛋衣中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会使妈妈血液中雌激素的浓度增高,使催乳素的工作能力减弱,产生乳汁不足,甚至完全回奶的现象。因此,炖母鸡留到想给宝宝断奶时作补养身体用是不错的选择。

汤菜不宜老加酒

月子里很多汤水都是肉类,加入酒可以去腥解腻,但酒有活血的作用,每顿饭菜都加酒,可能会导致子宫收缩不良,恶露淋漓不尽。

不宜喝茶

产后妈妈不宜喝茶,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鞣酸,它可以与食物中的铁相结合,影响肠道对铁的吸收,从而引起贫血。茶水浓度越大,鞣酸含量越高,对铁的吸收影响越严重。另外,茶叶中还含有咖啡因,饮用茶水后,使人精神振奋,不易入睡,影响妈妈的休息和体力的恢复,同时茶内的咖啡因还可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容易使宝宝发生肠痉挛和忽然无故啼哭现象。

不宜吃辛辣温燥的食物

辛辣温燥食物可助内热,而使妈妈虚火上身,食用后很可能出现口舌生疮,大便秘结或痔疮等症状。而且母体内热可通过乳汁影响到宝宝,使宝宝内热加重。因此,妈妈饮食宜清淡,尤其在产后5~7天之内,应以米粥、软饭、面条、蛋汤等为主,少吃或不吃大蒜、辣椒、胡椒、茴香等辛辣温燥食物,以保护尚还虚弱的脾胃。

不宜多食生冷食物

月子饮食篇2

由于职业的不同,新妈妈们的身体往往呈现不同的状况,如久坐的妈妈下肢易水肿,久站以及从事体力劳动的妈妈易因运动过量而子宫下垂:脑力劳动的妈妈则很容易缺钙。因此,新妈妈们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和身休状况合理搭配月子餐,尽快将身体调养回最佳状态。

久坐型新妈妈

怀孕期间久坐的新妈妈,由于下肢血液循环不好,在产后易产生下肢发胀、腰酸的症状,坐月子应吃一些可以消肿、活血的食物,以缓解这些状况。

推荐食谱

薏香豆浆

原料:薏仁30克、豆浆600毫升

制作:将薏仁洗净蒸熟后加入豆浆打成汁,即可饮用。

营养功效:薏仁有消肿、行血作用,可促进这类妈妈体内的血液循环,缓解水肿、发胀;豆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增强产后妈妈的抵抗力和抗过敏能力。

麻油猪肝

原料:猪肝500克、老姜块、黑麻油、米酒适量

制作:猪肝洗净,切片备用。老姜连皮切片。锅加热后,倒入麻油,加入姜片,煎到呈浅褐色捞出。猪肝入锅以大火快炒,再倒入米酒煮开,取出猪肝,将酒用小火煮至没有酒味,再将猪肝回锅即可。

营养功效:活血化瘀、排除毒素。

脑力型新妈妈

脑力支出密集的妈妈,产后或许会出现面色晦暗、腰膝酸软、失眠健忘等症状,坐月子时可以吃一些补充脑力、滋补身体的食物,如芝麻、核桃之类。此外,月子餐也是美容餐,对女性是一次密集的营养调理。大量的汤水有益于补水润肤,也容易吸收;很多菜品如鸡汤、当归等药膳都具有补气血的功效,同时能够润肤养颜;选用燕窝、花胶、鱼肚等富含胶原蛋白的食材,更能起到细腻嫩肤的作用。

推荐食谱

山药芝麻茶

原料:山药粉10克、黑芝麻粉15克、糖适量

制作:将材料冲入400毫升热开水,即可饮用。

营养功效:黑芝麻含丰富的维生素E,可抑制体内自由基的活跃,是功效极佳的美容佳品,还能预防产后脱发。

红枣枸杞母鸡汤

原料:老母鸡一只、红枣、枸杞、姜片。

制作:老母鸡洗净,放入数枚红枣,适量枸杞,几块姜片,炖汤食用。

营养功效:补气活血,补充体力,恢复面色。其他还有如芹菜枸杞炒山药、桂圆大枣花生粥等,都是补血兼补气之品。

劳动型新妈妈

分娩之前以体力劳动工作为主的新妈妈,如做销售在外奔波、家事繁重等,可能会因过度劳累而造成产后腰酸背痛,在坐月子时可用补气的药膳来缓解。

推荐食谱

当归芍药汤

原料:当归4克、芍药4克、大枣3粒

制作:将材料洗净,加3碗水煮成1碗饮用。

营养功效:这款汤可以改善末梢循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腰酸背痛、四肢酸痛。

雷氏月子调理汤

原料:桃仁、蜜草、黑姜片、黄糖

制作:用砂、搪瓷、玻璃锅加水500毫升,浸泡本品20分钟,头煎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煎制20分钟后将汤沥出至其他容器,二次加水300毫升,沸腾后小火再煎15分钟,将头、二煎汤混合后服用。

营养功效:服用1~2次者可减轻产后浮肿、身痛、等症状,促进恶露排出。服用3~5次者可避免出现身体寒凉、关节疼痛、体虚易病等症状,减科疾病的发生。

新妈妈坐月子要补铁和钙

产后第一个月饮食要多补铁和钙,以弥补分娩失血及恶露失血的损失。母乳喂养的新妈妈更要特别注意补钙,以免钙通过母乳流失。

做月子的新妈妈还要多吃鱼、肉、蛋来补充蛋白质。红肉或动物内脏可以帮助补铁。而黑芝麻、花生、红豆、黑豆、核桃、枣等植物性食品可用来补血。同时要多吃蔬菜和水果,促进铁的吸收。此外,新妈妈每天最好喝两杯牛奶或酸奶来补钙,每日比平时多喝3杯到4杯水或汤,补充哺乳需要的水分。

推荐食谱

棒骨海带汤

原料:海带100克、猪棒骨1根、葱段、姜片、大料、醋、盐各适量

制作:1、海带洗净,切成丝。

2、猪棒骨洗干净后,用开水焯一下,再放入热水锅中,和葱段、姜片、大料一起煮。

3、猪棒骨六成熟时放海带下锅,并加入适量的醋。

4、猪骨棒煮至熟透,出锅前放盐。

营养功效:猪棒骨中的钙非常丰富,用来煮汤,不仅味道鲜美,增进食欲,还可以补钙。

西芹炒腊肉

原料:芹菜,腊肉。

制作:将芹菜洗净切成大片,腊肉改刀切片,再把腊肉下锅炒香,下芹菜炒熟即可。腊肉也可根据口味换成瘦肉。

营养功效:芹菜营养十分丰富。100克芹菜中含蛋白质0.4克,钙15毫克,磷13毫克,铁0.2毫克。芹菜中还含丰富的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等,对改善准妈妈的身体内环境十分有益。

推荐食谱

牛奶洋葱汤

原料:鲜奶300毫升,洋葱1个,橄榄油、盐各适量。

制作:1、洋葱去蒂切丝,入油锅炒香。

2、加水以小火慢熬出洋葱的甜味。

3、待洋葱软烂后,加入牛奶煮沸,加盐调味即可。

营养功效:美白肌肤,营养塑身。

木瓜鱼汤

原料:木瓜半只,鲫鱼1条,姜或陈皮适量

月子饮食篇3

一项新的研究认为,在两三个月大的婴儿中与吃配方奶的宝宝相比,吃母乳的宝宝较易从睡眠中清醒过来。这项发现也许有助于预防婴儿猝死症候群(SIDS)。

研究人员说,从睡眠中醒来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存机能,而死于SIDS的婴儿,这项能力通常有所损害。有研究指出,趴睡和母亲抽烟等导致SIDS主要因素都会削弱婴儿的苏醒能力。

研究人员对哺乳方式是否影响婴儿的苏醒能力以及母乳喂养的婴儿是否苏醒能力更强进行了调查。对43名分别为2~4周、2~3个月及5~6个月大的足月婴儿做了研究。在婴儿平躺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分别在婴儿处于动态睡眠和静态睡眠两种状态时进行此试验。研究发现,在2~3个月大的婴儿中,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动态睡眠状态下明显更易清醒。同时,研究还发现,在两种睡眠状态以及研究所涉及的三个年龄段均有,但性别与婴儿的苏醒能力均没有显著联系。

这项研究显示,母乳喂养能够帮助处于SIDS高危险阶段(2~4个月大)的婴儿提高苏醒能力,在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时能够做出适当反应。(名流)

韩欣欣摘自2004年02月29日《北京青年报》

汽水喝多小心骨质疏松

现在,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喝饮料,尤其是可乐。但是,长期把饮料当水喝,对身体有害无益。除了众所周知的汽水热量高,易造成肥胖外,研究还发现,如果年轻女孩爱喝汽水,将来患上骨质疏松的几率较高。纽约长岛基督教儿童医院的内维尔医生指出,女性骨质密度建立的高峰期在青少年时期,约完成40%~60%。所以,这段时期的骨质建立对于将来一生的骨质密度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这期间有因素干扰了骨质的建立,或是钙质摄取不足,那么,将来患骨质疏松的机会会大大增加。

可乐中含有的磷酸盐,会干扰骨质的形成。内维尔医生曾经对460名青、少年女性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常喝饮料者比不喝饮料者的骨折记录高出两倍,常喝可乐者更高出3倍。因此,内维尔医生劝告人们,应少喝或不喝饮料。

刘谊人摘自2004年3月8日《医药养生保健报》

母亲饮食紊乱能传染给孩子

饮食紊乱会遗传吗?从生理上来讲,不会;但是从心理上来讲,会。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母亲饮食紊乱,她们的孩子就更有可能出现饮食问题。

饮食紊乱的主要表现是饮食不规律,要么暴饮暴食,没有节制;要么对什么都没有胃口。医学界普遍认为,导致饮食紊乱的因素包括行为、感情、心理、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因素等诸多方面,而且心理因素大于生理因素。

研究人员早就发现,儿童饮食问题与母亲的饮食紊乱有关,但一直没搞清这种联系的机制。英国雷丁大学心理学系的彼得・库珀教授最近带领一个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因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库珀教授的研究对象包括116名学龄前儿童和他们的母亲。在这些孩子中,35人有饮食问题,58人有害羞或行为问题,另外23名没有任何问题。研究人员对母亲们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评估,包括目前和过去有没有饮食紊乱,并将她们的家庭生活摄了像,重点是吃饭时间的活动。库珀教授发现,与另外两组孩子相比,有饮食问题的孩子的母亲也大多饮食紊乱,吃饭的时间和地点都没有规律,而且要么不停地吃,要么对什么食物都不感兴趣。

库珀教授认为,饮食紊乱的母亲会造成一个不规律的就餐环境,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从而使他们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你可不要小瞧儿童时期的饮食习惯,它可能会影响你一生的健康。美国纽约精神病研究院的丽莎・科特勒博士及其同事经过17年的研究,跟踪比较了800多名儿童的饮食结构和他们的成长历程,结果发现那些小时候有不良饮食习惯的儿童长大后更容易出现饮食紊乱。例如,如果儿童时期饮食没有节制,成年后暴饮暴食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20倍,而儿童时期患过厌食症的人成年后继续受这种病困扰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7倍。(吴惟)

李文章摘自2004年3月9日《环球时报》

幼儿照CT影响智力

最近,瑞典科学家指出,幼儿时期接受CT辐射治疗,将来的智力发育可能受损。

他们对2000多名在1930年至1959年间进行辐射去除胎记的婴儿进行了研究,发现那些接受治疗的男孩到了十八九岁时,学习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明显不如没有接受过辐射治疗的孩子。另外,接受治疗的孩子只有17%的人升入高中,而没有接受治疗的孩子有32%能进入高中学习。

瑞典科学家的发现使人们对幼儿接受辐射治疗带来的影响产生了担心。虽然目前人们已很少使用辐射方法治疗,但辐射在其他疾病的治疗及检测上仍在广泛应用。比如目前利用CT对儿童的脑部损伤进行检查就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所以,利用CT对幼儿进行检查一定要谨慎。(王心见)

赵云生摘自2004年3月4日《家庭保健报》

何谓“儿童待”

“儿童待”是―种会对儿童心灵和肉体造成严重伤害的犯罪行为。近年来,儿童待已成为全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不少国家已开始制订其相关法律,加大了对这类犯罪的打击力度。

那么什么叫“儿童待”呢?

不同国家或不同学者对儿童待的定义有不同界定。美国是儿童待案件发生较高的国家,这方面的研究也较为深入。美国国家虐待和歧视儿童中心对儿童待的定义为:成年人对儿童施以性刺激以满足自己性冲动的行为。它包括:带有性刺激的亲吻、拥抱、调戏儿童身体;玩弄儿童性器官;其中最严重的强迫、和逼迫儿童。

为了对“儿童待”的概念有更明确的界定,便于实际分析和操作,我国有学者提出了儿童待界定应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接触性害,包括抚摸、亲吻和生殖器接触及等;二是非接触害,如露阴、窥阴、观看色情影视片、目睹成人行为等。出现以上情况,无论儿童当时反对与否,都应视作对儿童施以了“待”或“犯”。有专家认为,儿童待还应有严重程度之分,大致可分为:1.重度待:包括各种暴力的或非暴力的生殖器或,以及对生殖器和的,而不论是否成功;2.中度待:包括各种暴力或非暴力的手段对生殖器的触摸、或接触等,而不论是试图如此还是业已成功;3.轻度待:包括暴力或非暴力的带性色彩的亲吻、抚摸大腿、臀部,或隔着衣抚摸和生殖器等,以及非接触性的性活动。 (蒲昭和)

云生摘自2004年4月7日《大众家事报》

想要孩子忌饮“可乐”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对目前出售的三种不同配方的可口可乐饮料,进行了杀伤的试验,得出的结论是,新婚男子饮用可乐型饮料,会直接伤害,影响男子的生育能力。若受损伤的一旦与卵子结合,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或先天不足。

医学家们将成活的加入到一定量的可乐饮料中,一分钟后测定的成活率。试验表明,新型配方的可乐饮料能杀死58%的,而早期配方的可乐型饮料可全部杀死。

他们对新婚女子饮用可乐型饮料也提出了忠告,奉劝她们少饮或不饮为佳。因为多数可乐型饮料都含有咖啡因,它在体内很容易通过胎盘的吸收进入胎儿体内,危及胎儿的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同样会使胎儿致畸或患先天性痴呆。

月子饮食篇4

春节古称元旦,又称元日。所谓“三元之日”即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荆楚岁时记》载:在除夕日,家家户户要备办好酒好菜,全家在一起开怀畅饮,迎接新年。同时要留出一些守岁吃的年饭,到正月十二日,撒到街旁路边,寓送旧纳新之意。大年初一还要饮椒柏酒、桃汤水和屠苏酒,下五辛菜,每人还要吃一个鸡蛋。饮酒时的顺序与往常不同,要从年龄小的开始,而平时则是老者、长者先饮第一杯。

新年所用的这几种特别饮食,并不是为了品位,而是为了祛病除邪。古人以椒、柏为仙药,认为吃了以后能身轻耐老。魏人成公绥的《椒华铭》云:“肇惟岁首,月正元日。厥味惟珍,蠲除百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人还认为桃木是五行之精,能镇压邪气,吃了用桃木煮的水,能制服百鬼。五辛指韭、薤、蒜、芸薹、胡荽五种辛辣调味品,吃了可以顺通五脏之气。晋人周处《风土记》云:“元日造五辛盘,正元日五熏炼形。”这里的“五辛盘”,就是上述的“五辛菜”。

正月七日是古代的“人日”,又称“人庆节”,这一天须吃以七种菜煮成的羹。因各地物产不同,所用的菜也不同。如广东人用芥兰、芥菜、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福建、台湾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寓意聪明,芥菜寓意长寿,如此等等。一些地区还有吃“及第粥”等风俗,北方人在这一天还要吃饼,而且必须是在庭院中煎的饼,俗称“熏天”。

正月十五日,人们熬好的豆粥,滴上脂膏,用以祭祀门户。先用杨枝插在门楣上,随枝条摆动所指的方向,用酒肉和插有筷子的豆粥祭祀,祈福全家安康。

从正月初一到三十日,年轻人常常会带着酒食去郊游,一起泛舟水上,临水宴饮。还要象征性地洗洗自己的衣服,把酒洒向岸边,以解灾厄。

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为春社之日。这一天人们会带着酒肉在一起聚会,并在社树下搭起高棚,祭祀土地神。祭祀完毕,大家共同分享祭神用的酒肉。据说吃了祭神用的酒肉,便能福禄永随了。

冬至过后的105日,是古时的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相传晋文公为悼念介子推被焚,晋人哀怜子推,于是寒食一月,不举火为炊,以悼念这位志士。到了汉代,因一些老弱不堪寒食1个月,便改为三日不举火。曹操还曾下过废止寒食的命令,但终不能禁。寒食节的主食为杏仁粥及醴酪。

寒食一过,就是春光明媚的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带上酒具,到江渚池沼间去作曲水流杯之饮,在上流放入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漂至人前,即取而饮之。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尽兴,还含有流杯宴饮可除去不祥之意。同时,还要吃掺和鼠麴草的蜜饼团,据说吃了可以预防春季流行病。

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粽子是这一节日的主要食品。传说楚国诗人屈原在这一日投江,人们用箬叶包上黏米煮成粽子,或以新竹截筒盛米为粽,并以五彩丝系上楝叶,投进江中,用以祭奠屈原。

六月炎夏,兴食汤饼。汤饼指的是热汤面,意在以热攻毒,取其大汗来除散暑气,亦为祛恶之举。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此时秋高气爽,人们争相出外郊游,野炊宴饮。富人宴于台榭,平民则登高饮酒。少不了的食品是饼饵和酒,据说吃了能使人长寿。陶渊明把重阳节看作一年中最快乐的一天,所谓“引吟载酒,须尽一生之兴。”并有诗曰:“知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饮酒赏菊,确为人生一大乐趣。

十月一日,要吃黍子羹,北方人则吃麻羹豆饮,为的是“始熟尝新”。尝新即尝鲜,泛指享用应时的农产品。

到了十一月,采摘芜菁、冬葵等杂菜晾干,腌为咸菜酸菜。腌得好的,呈金钗之色,十分好看。南方人还用糯米粉、胡麻汁调入菜中泡制,用石块榨成。这样的咸菜既甜且脆,汁也酸美无比,还被人们用来当作醒酒的良方。

十二月八日,称为腊日,这个节日除了要举行驱鬼的仪式,还要以酒肉祭灶神,送灶王爷上天。祭灶一般由老妇人主持,以瓶作酒杯,用盆盛馔品。又说佛祖释加牟尼是在这一天成佛的,佛教徒此日还要烧“腊八粥”。以后,祭灶活动改在十二月二十四日,就与腊日不相干了。

月子饮食篇5

关键词:儿童保健 学龄前儿童 饮食行为

我国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他们往往成为家庭中的“小太阳”。因此,对孩子的饮食特别关心,为了孩子吃好饭,父母常千方百计采用种种办法,有的妈妈喂饭,爸爸在旁逗孩子;有的孩子边吃饭边玩玩具;边吃饭边看电视。过分地溺爱迁就,缺少严格要求,有的孩子只吃零食不吃主食,有的孩子只喝饮料不喝水……。不良的饮食行为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很不利,还会造成孩子在性格上的任性,对终生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5年9月对长征社区长征中心幼儿园255名儿童。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采用调查问卷,有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的问询儿童。 内容包括能独立进餐、进餐的量、吃零食习惯、进餐时间、食物的种类、对食物好恶等饮食行为调查。

1.2.2自填问卷:儿童家长问卷自填。内容包括幼儿出生史、喂养史、儿童饮食习惯,家长文化程度、营养知识。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2.1.1幼儿年龄分布: 3~4岁儿童98名;5~6岁儿童157名。

2.1.2出生史: 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克5名,大于或等于4000克12名。

2.1.3喂养史:出生四个月88名儿童纯母乳喂养占34.5%;混合喂养105名占41.2%;人工喂养62名占24.3%

2.1.4入园时:肥胖18名,超重儿42名,营养不良4名,身长迟缓1名。

2.1.5家长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者占19.4%;高中及中专学历占48.0%;初中学历占28.5%;小学学历4.1%。

2.2 家长营养知识掌握情况

3 分析与讨论

调查显示,该幼儿园的家长文化程度高中及中专学历以上占67.4%,营养知识掌握尚可。但其孩子却存在不良饮食行为。以3~4岁的儿童较突出。出现喂养问题的第一高峰在出生后6个月,参与喂养方式的建立有关。第二个高峰将于2~4岁,和孩子自主发育有关。第三个高峰在8~12岁,与肥胖、厌食有关[1]。固定时间用餐、吃饭时间20~30分钟、能独立完成一份饭菜都比5~6岁儿童差(P0.05)无统计学意义。习惯是一种行为,是一种不知不觉、不假思索的行为。进食行为即饮食习惯是生活习惯一部分。儿童天生对各种应是并不逆反,他(她)会按照家庭的供给,被动地接受各种事物,并在成长过程中受生物、心理、种族、家庭和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影响,逐步的形成自己的饮食行为[2]。孩子对各种事物本来并无特殊的偏爱或挑剔,这种挑食、偏食不良习惯的养成,与日常生活中家长对食物的偏爱有直接的关系,如有的家长喜欢将自己对食物的爱好(不管是否科学)强加在孩子身上;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就不购买,自己不吃也不让孩子尝;自认为营养好、味道好的食物,孩子要吃多少都不加限制。孩子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久而久之就已形成挑食、偏食的习惯。常见的表现有:不爱喝奶;不爱吃蔬菜、肉类、豆制品及水果;只爱吃菜不爱吃饭;只吃白饭不爱吃菜;是吃油炸食品、爱喝碳酸饮料等等。常食甜食饮料的3~4岁儿童以含乳饮料为主,5~6岁儿童以碳酸饮料为主。甚至有一小部分儿童以饮料代白开水。零食多以膨化食品、面包饼干、糖果甜点为主。食物的口味、气味、营养是影响儿童对食物和饮料选择的主要因素。

孩子的摄食行为是出生后就有的,但是良好的摄食行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要从小培养和建立。不良饮食行为常可引起癌症、心脏病、肝病、单纯性肥胖、营养不良等疾病的高发,而且也明显降低了生活的质量。健康的饮食行为应从小培养,儿童保健医生、家庭和学校对孩子都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而且社会各界也要关心与支持[3]。

参考文献

1 刘湘云,陈荣华,主编 儿童保健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115~118.

月子饮食篇6

一、国内的中国饮食史研究状况

中国饮食史作为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它的兴衰演变随着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的状况及政府的政策而变化,时兴时衰。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兴起阶段(1911年至1949年)

中国饮食史研究始于1911年出版的张亮采《中国风俗史》一书。在该书中,作者将饮食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以叙述,并对饮食的作用与地位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后,相继发表有:董文田《中国食物进化史》(《燕大月刊》第5卷第1-2期,1929年11月版)、《汉唐宋三代酒价》(《东省经济月刊》第2卷第9期,1926年9月),郎擎霄《中国民食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全汉昇《南宋杭州的外来食料与食法》(《食货》第2卷第2期,1935年6月),杨文松《唐代的茶》(《大公报·史地周刊》第82期,1936年4月24日),胡山源《古今酒事》(世界书局1939年版)、《古今茶事》(世界书局1941年版),黄现璠《食器与食礼之研究》(《国立中山师范季刊》第1卷第2期,1943年4月),韩儒林《元秘史之酒局》(《东方杂志》第39卷第9期,1943年7月),许同华《节食古义》(《东方杂志》第42卷第3期),李海云《用骷髅来制饮器的习俗》(《文物周刊》第11期,1946年12月版),刘铭恕《辽代之头鹅宴与头鱼宴》(《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7卷,1947年9月版),友梅《饼的起源》(《文物周刊》第71期,1948年1月28日版),李劼人《漫游中国人之衣食住行》(《风土杂志》第2卷第3-6期,1948年9月—1949年7月),等等。

(二)缓慢发展阶段(1949年至197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79年的30年时间里,大陆由于各种政治运动的不断开展,中国饮食史的研究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发表的论著屈指可数。

在20世纪50年代,有关的中国饮食史论著有:王拾遗《酒楼——从水浒看宋之风俗》(《光明日报》1954年8月8日)、杨桦《楚文物(三)两千多年前的食器》(《新湖南报》1956年10月24日)、冉昭德《从磨的演变来看中国人民生活的改善与科学技术的发达》(《西北大学学报》1957年第1期)、林乃燊《中国古代的烹调和饮食——从烹调和饮食看中国古代的生产、文化水平和阶级生活》(《北京大学学报》1957年第2期),等等。

此外,吕思勉著《隋唐五代史》(上海中华书局1959年版)专辟有一节内容论述这一时期的饮食。

20世纪60年代的论著主要有:冯先铭《从文献看唐宋以来饮茶风尚及陶瓷茶具的演变》(《文物》1963年第1期)、杨宽《“乡饮酒礼”与“飨礼”新探》(《中华文史论丛》1963年第4期)、曹元宇《关于唐代有没有蒸馏酒的问题》(《科学史集刊》第6期,1963年版)、方杨(《我国酿酒当始于龙山文化》)(《考古》1964年第2期)。

20世纪70年代,大陆在“文革”结束后,又有学者对中国饮食史进行研究,其中见诸报刊有:白化文《漫谈鼎》(《文物》1976年第5期)、唐耕耦等《唐代的茶业》(《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4期)。

这个时期台湾、香港地区的中国饮食史研究也处于缓慢发展阶段,主要成果有:杨家骆主编《饮馔谱录》(世界书局1962年版)、袁国藩《13世纪蒙人饮酒之习俗仪礼及其有关问题》(《大陆杂志》第34卷5期,1967年3月)、陈祚龙《北宋京畿之吃喝文明》(《中原文献》第4卷第8期,1972年8月)、许倬云《周代的衣、食、住、行》(《史语所集刊》第47本第3分册,1976年9月)、张起钧《烹调原理》等。在这些成果中,张起钧先生的《烹调原理》一书,从哲学理论的角度对我国的烹调艺术作融会贯通的阐释,使传统的烹调理论变得更有系统性。另外,刘伯骥《宋代政教史》(台北中华书局1971年版)、庞德新《宋代两京市民生活》(香港龙门书局1974年版)等书都辟有一定的篇幅,对宋代的饮食作了比较系统、简略的阐述。

(三)繁荣阶段(1980年至今)

1.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饮食史研究

进入20世纪80年代,大陆的中国饮食史研究开始进入繁荣阶段。据统计,《中国烹饪》杂志创刊后,至今已相继发表了数百篇中国饮食史方面的论著。20世纪80年代大陆的中国饮食史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有关中国饮食史的文献典籍进行注释、重印。如中国商业出版社自1984年以来推出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相继重印出版了《先秦烹饪史料选注》、《吕氏春秋·本味篇》、《齐民要术》(饮食部分)、《千金食治》、《能改斋漫录》、《山家清供》、《中馈录》、《云林堂饮食制度集》、《易牙遗意》、《醒园录》、《随园食单》、《素食说略》、《养小录》、《清异录》(饮食部分)、《闲情偶寄》(饮食部分)、《食宪鸿秘》、《随息居饮食谱》、《饮馔阴食笺》、《饮食须知》、《吴氏中馈录》、《本心斋疏食谱》、《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调鼎集》、《菽园杂记》、《升庵外集》、《饮食绅言》、《粥谱》、《造洋饭书》等书籍。

二是编辑出版了一些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中国饮食史著作。如:林乃燊《中国饮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林永匡、王熹《食道·官道·医道——中国古代饮食文化透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姚伟钧《中国饮食文化探源》(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陶文治《中国烹饪史略》(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版)、《中国烹饪概论》(中国商业出版社1988年版),王仁兴《中国饮食谈古》(轻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年节食俗》(中国旅游出版社1987年版),洪光住《中国食品科技史稿(上)》(中国商业出版社1984年版),王明德、王子辉《中国古代饮食》(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杨文骐《中国饮食文化和食品工业发展简史》(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年版),《中国饮食民俗学》(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年版),熊四智《中国烹饪学概论》(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施继章、邵万宽《中国烹饪纵横》(中国食品出版社1989年版),陶振纲、张廉明《中国烹饪文献提要》(中国商业出版社1986年版),张廉明《中国烹饪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曾纵野《中国饮馔史》第一册(中国商业出版社1988年版),林正秋、徐海荣、隋海清《中国宋代果点概述》(中国食品出版社1989年版),庄晚芳《中国茶史散论》(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陈椽《茶业通史》(农业出版社1984年版),贾大泉、陈一石《四川茶业史》(巴蜀书社1989年版),吴觉农《茶经述评》(农业出版社1987年版),王尚殿《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简史》(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在论文方面,主要有:彭卫《谈秦人饮食》(《西北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马忠民《唐代饮茶风习》(《厦门大学学报》1980年第6期),韩儒林《元代诈马宴新探》(《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第4期,1980年版),刘桂林《千叟宴》(《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2期),张泽咸《汉唐时代的茶叶》(《文史》第11辑,1981年版),黄展岳《汉代人的饮食生活》(《农业考古》1982年第1期),孙机《唐宋时代的茶具与酒具》(《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总4期,1982年),贾大泉《宋代四川的酒政》(《社会科学研究》1983年第4期),王树卿《清代宫中膳食》(《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年第3期),李春棠《从宋代酒店茶坊看商品经济的发展》(《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蔡莲珍、仇士华《碳十四测定和古代食谱研究》(《考古》1984年第10期),赵峰元《从〈浮生六记〉看清中叶的饮食生活》(《商业研究》1985年第12期),余扶危、叶万松《我国古代地下储粮之研究》(《农业考古》1983年第1期),曹隆恭《关于中国小麦的起源问题》(《农业考古》1983年第1期),叶静渊《我国茄果类蔬菜引种栽培史略》(《中国农业》1983年第2期),樊维纲《沙糖、甜盐、吴盐》(《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第3期),史树青《谈饮食考古》(《考古与文物》1984年第6期),彭世奖《关于中国甘蔗栽培和制糖史》(《自然科学史研究》第4卷第3期),赵匡华《我国古代蔗糖技术的发展》(《中国科技史科》第6卷第5期),刘文杰《汉代的种芋画像实物与古代种芋略考》(《四川文物》1985年第4期),孟乃昌《中国蒸馏酒年代考》(《中国科技史料》1985年第6期),童恩正《酗酒与亡国》(《历史知识》1986年第5期),王慎行《试论周代的饮食观》(《人文杂志》1986年第5期),贾文瑞《我国饮食市场的形成与变迁》(《商业流通论坛》1987年第2期)。赵荣光《试论中国饮食史上的层次结构》(《商业研究》1987年第5期),史谭《中国饮食史阶段性问题刍议》(《商业研究》1987年第2期),郭松义《蕃薯在浙江的引种和推广》(《浙江学刊》1986年第3期)、《玉米、番薯在中国传播中的一些问题》(《清史论丛》1986年第7期),胡澍《葡萄引种内地时间考》(《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第5期),庄虚之《我国古代新鲜果蔬贮藏方法的分析研究》(《中国农史》1987年第1期),方心芳《关于中国蒸酒器起源》(《自然科学史研究》1987年第2期),赵桦、陈永祥《试述春秋战国时期楚人的饮食》(《湘潭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李存山《饮食——血气——道德(春秋时期关于道德起源讨论)》(《文中哲》1987年第2期),林正秋《宋代菜肴特点探讨》(《商业经济与管理》1987年第1期),林永匡、王熹《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初探》(《中州学刊》1989年第2期),赵锡元、杨建华《论先秦的饮食与传统文化》(《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4期),李霖、叶依能《我国古代酿酒技术的发展》(《中国农史》1989年第4期),王岩《中国食文化的发生机制》(《中国农史》1989年第4期),王守国《中国的酒文化》(《学术百家》1989年第5期),纳古单夫《蒙古诈马宴之新释》(《内蒙古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刘兴林《我国史前先民的食物来源与加工》(《中国农史》1989年第4期),姚伟钧《先秦谷物品种考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王洪军《唐代的饮茶风习》(《中国农史》1989年第4期),龚友德《云南古代民族的饮食文化》(《云南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

2.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饮食史研究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饮食史研究,无论是研究的角度还是研究的深度,都远远超过80年代,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关中国饮食史研究的著作纷纷涌现。其中,代表性的有:李士靖主编《中华食苑》(第1-10集),林永匡、王熹《清代饮食文化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林永匡《饮德·食艺·宴道——中国古代饮食智道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王子辉《隋唐五代烹饪史纲》(陕西科技出版社1991年版),陈伟明《唐宋饮食文化初探》(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年版),王学泰《华夏饮食文华》(中华书局1993年版),万建中《饮食与中国文化》(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年版),王仁湘:《饮食考古初集》(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版),姚伟钧《宫廷饮食》(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谭天星《御厨天香——宫廷饮食》(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赵荣光《中国饮食史论》(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赵荣光《满族食文化变迁与满汉全席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赵荣光《中国古代庶民饮食生活》(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7年版),苑洪琪《中国的宫廷饮食》(同上),王仁兴《中国饮食结构史概论》(北京市食品研究所1990年印行),鲁克才《中华民族饮食风俗大观》(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李东印《民族食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傅允生、徐吉军、卢敦基《中国酒文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季羡林《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胡德荣、张仁庆等《金瓶梅饭食谱》(经济时报出版社1995年版),黎虎主编《汉唐饮食文化》(北京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等等。

二是在研究力度和研究深度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在宏观研究方面,有姚伟钧《论中国饮食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争鸣》1992年第1期)、《饮食生活的演变与社会转型》(《探索与争鸣》1996年第4期)等文。

在食物种类的栽培和加工制作方面,有严文明《中国稻作的起源和传播》(《文物天地》1991年第5、6期),杨希义《大麻、芝麻和亚麻栽培历史》(《农业考古》1991年第3期),徐晓望《福建古代的制糖术与制糖业》(《海交史研究》1992年第1期),刘士鉴《蔗糖在中国起始年代的辨析》(《农业考古》1991年第3期),谢志诚《甘薯在河北的传种》(《中国农业》1992年第1期),谢成侠《中国猪种的起源和进化史》(《中国农史》1992年第2期),梁中效《试论中国古代粮食加工业的形成》(《中国农史》1992年第1期),顾和平《中国古代大豆加工和食用》(《中国农史》1992年第1期)。贾俊侠《古代关中主要粮食作物的变迁》(《唐都学刊》1990年第3期),张涛《试论石磨的历史发展及意义》(《中国农史》1990年第2期),陈伟明《唐宋食品贮存加工的技术类型与特色》(《中州学刊》1990年第5期),胡志祥《先秦主食加工方法探折》(《中原文物》1990年第2期),袁华忠《“枸酱”是一种果汁饮料》(《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冼剑民、谭棣华《明清广东的制糖业》(《广东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姚伟钧《中国古代农圊业起源新探》(《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

在酒史方面,有萧家成《论中华酒文化及其民族性》(《民族研究》1992年第5期)、张国庆《辽代契丹人的饮酒习俗》(《黑龙江民族丛刊》1990年第1期)、张德水《殷商酒文化初论》(《中原文物》1994年第3期)、李元《酒与殷商文化》(《学术月刊》1994年第5期)、张平《唐代的露酒》(《唐都学刊》1994年第3期)、拜根兴《饮食与唐代官场》(《人文杂志》1994年第1期)、吴涛《北宋东京的饮食生活》(《史学月刊》1994年第2期)、陈伟明《元代饮料的消费与生产》(《史学集刊》1994年第2期)等文。

在茶史方面有:陈珲《饮茶文化始创于中国古越人》(《民族研究》1992年第2期)、姚伟钧《茶与中国文化》(《华中师大学报》1995年第1期)、曾庆钧《中国茶道简论》(《东南文化》1992年第2期)、王懿之《云南普洱茶及其在世界茶史上的地位》(《思想战线》1992年第2期);程喜霖《唐陆羽〈茶经〉与茶道(兼论其对日本茶文化的影响)》(《湖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陈香白《潮州工夫茶与儒家思想》(《孔子研究》1990年第3期)、刘学忠《中国古代茶馆考论》(《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5期)等文。

在少数民族饮食史研究方面有:陈伟明《唐宋华南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初探》(《东南文化》1992年第2期)、辛智《从民俗学看回回民族的饮食习俗》(《民族团结》1992年第7期),黄任远《赫哲族食鱼习俗及其烹调工艺》(《黑龙江民族丛刊》1992年第1期)、贾忠文《水族“忌肉食鱼”风俗浅析》(《民俗研究》1991年第3期)、蔡志纯《漫谈蒙古族的饮食文化》(《北方文物》1994年第1期)、姚伟钧《满汉融合的清代宫廷饮食》(《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在食疗方面,有任飞《医食同源与我国饮食文化》(《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等文。

在饮食礼俗方面有:姚伟钧《中国古代饮食礼俗与习俗论略》(《江汉论坛》1990年第8期)、《乡饮酒礼探微》(《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1期),林沄《周代用鼎制度商榷》(《史学集刊》1990年第3期),裘锡圭《寒食与改火》(《中国文化》1990年第2期),万建中《中国节日食俗的形成、内涵的流变》(《东南文化》1993年第4期),杨学军《先秦两汉食俗四题》(《首都师大学报》1994年第3期),张宇恕《从宴会赋诗看春秋齐鲁文化不同质》(《管子学刊》1994年第2期)。

在饮食思想观念方面有:姚伟钧《中国古代饮食观念探微》(《争鸣》1990年第5期)、王晓毅《游宴与魏晋清谈》(《文史哲》1993年第6期)。

在文献研究和饮食器具以及饮食文化交流方面,也有不少论文。

在断代史研究方面有:胡志祥《先秦主食文化要论》(《复旦学报》1990年第3期)、姚伟钧《先秦饮馔技艺考论》(《文献》1996年第1期)、万建中《先秦饮食礼仪文化初探》(《江西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杨钊《中国先秦时期的生活饮食》(《史学月刊》1992年第1期)、宋镇豪《夏商食政与食礼试探》(《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3期)、杨爱国《汉画像石中的庖厨图》(《考古》1991年第11期)、余世明《魏晋时期粮食生产结构之变化》(《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关剑平《“兰肴异蟹肴”(南北朝食蟹风俗)》(《北朝研究》1991年总第5期)、黄正建《敦煌文书与唐五代北方地区饮食生活(主食)》(载《唐长孺先生八十寿辰纪念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唐代官员宴会的类型及其社会职能》(《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2期)、陈伟明《唐宋时期饮食业发展初探》(《暨南学报》1990年第3期)、何泉达《五代以来扬州值蔗献疑》(《史林》1992年第2期)、徐吉军《南宋临安饮食业概述》(《浙江学刊》1992年第6期)和《论南宋临安市民的饮食生活》(《中国古都研究》第10辑)、程民生《宋代果品简论》(《中州学刊》1992年第2期)、陈高华《元代大都的饮食生活》(《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4期),姚伟钧《汉唐饮食制度考论》(《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第1期),《唐代的饮食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和《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饮食文化》(《中国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张国庆《辽代契丹人饮食考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1期),闻惠芬《太湖地区先秦饮食文化初探》(《东南文化》1993年第4期),杨亚长《半坡文化先民主饮食考古》(《考古与文物》1994年第3期),张萍《唐代长安的饮食生活》(《唐史论丛》第6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黄正建《敦煌文书与唐五代北方地区的饮食生活》(载《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11册,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转贴于

二、海外的中国史研究状况

海外的中国饮食史研究,当首推日本。日本在世界各国中对中国饮食史的研究时间较早,也最为重视,成就最为突出。

早在上世纪40~50年代,日本学者就掀起了中国饮食史研究的热潮。其时,相继发表有:青木正儿《用匙吃饭考》(《学海》,1994年)、《中国的面食历史》(《东亚的衣和食》,京都,1946年)、《用匙吃饭的中国古风俗》(《学海》第1集,1949年)、篠田统《白干酒——关于高梁的传入》(《学芸》第39集,1948年)、《向中国传入的小麦》(《东光》第9集,1950年)、《明代的饮食生活》(收于薮内清编《天工开物之研究》,1955年)、《鲘年表(中国部)》(《生活文化研究》第6集,1957年)、《古代中国的烹饪》(《东方学报》第30集,1995年)、同人《华国风味》(东京,1949年)、《五谷的起源》(《自然与文化》第2集,1951年)、《欧亚大陆东西栽植物之交流》(《东方学报》第29卷,1959年),天野元之助《中国臼的历史》(《自然与文化》第3集,1953年)、冈崎敬《关于中国古代的炉灶》(《东洋史研究》第14卷,1955年)、北村四郎《中国栽培植物的起源》(《东方学报》第19卷,1950年)、由崎百治《东亚发酵化学论考》(1945年);等等。

60年代,日本中国饮食史研究的文章有:篠田统《中世食经考》(收于薮内清《中国中世科学技术史研究》,1963年)、《宋元造酒史》(收于薮内清编《宋元时代的科学技术史》,1967年)、《豆腐考》(《风俗》第8卷,1968年),同人《关于〈饮膳正要〉》(收于薮内清编《宋元时代的科学技术史》,1967年),天野元之助《明代救荒作物著述考》(《东洋学报》第47卷,1964年)、桑山龙平《金瓶梅饮食考》(《中文研究》,1961年)。

到70年代,日本的中国饮食史研究更掀起了新的高潮。1972年,日本书籍文物流通会就出版了篠田统、田中静一编纂的《中国食经丛书》。此丛书是从中国自古迄清约150余部与饮食史有关书籍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分成上下两卷,共40种。它是研究中国饮食史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其他著作还有:1973年,天理大学鸟居久靖教授的系列专论《〈金瓶梅〉饮食考》公开出版;1974年,柴田书店推出了篠田统所著的《中国食物史》和大谷彰所著的《中国的酒》两书;1976年,平凡社出版了布目潮fēng@⑧、中村乔编译的《中国的茶书》;1978年,八坂书房出版了篠田统《中国食物史之研究》;1983年,角川书店出版中山时子主编的《中国食文化事典》;1985年,平凡社出版石毛直道编的《东亚饮食文化论集》。1986年,河原书店出版松下智著的《中国的茶》;1987年,柴田书店出版田中静一著的《一衣带水——中国食物传入日本》;1988年,同朋舍出版田中静一主编的《中国料理百科事典》;1991年,柴田书店出版田静一主编的《中国食物事典》。

近年来,日本已相继出版了林已奈夫教授的《汉代饮食》等书。在日本研究中国饮食史的学者中,最著名的当推田中静一、篠田统、石毛直道、中山时子等先生。

月子饮食篇7

为了增强预约券的防伪功能,有效保障参观者的权益,在上海世博会会期过半之际,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宣布,中国馆将改用电子预约券,取代原先的纸质预约券。

电子预约券的外形和功能类似上海地铁的单程票,薄型塑料材质、内含芯片、可回收循环使用。电子预约券向参观者发放的方式与原纸质预约券相同,在各出入口按照先到先得原则免费发放。上海世博局特别强调,中国馆预约券不允许买卖,观众不要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湘菜中国行”活动在世博园区启动

第五届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的重头戏――“湘菜中国行”在世博园区美食广场的湘菜馆正式启动。湘菜是我国菜系之一,本次“湘菜中国行”活动拟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举办湘菜系列推广活动,上海是活动的首站。活动期间将推出湘菜宴会、“湘菜与世博”论坛,还将组织湘菜大师前来进行湘菜文化交流。

杭州案例馆绿茶与红酒的碰撞

7月26日晚,上海世博会杭州案例馆以绿茶和红酒这两个极具东西方文化特征的元素为主题,在世博园上演了一次国际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丝竹声声、琴韵悠悠,配合着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民乐和越剧,绿茶茶艺表演首先登场。当晚推出的“五水共导,龙井茶道”太极茶艺演示,用取自钱塘江、大运河、西湖、西溪、杭州湾的“江河湖海溪”五种水,冲泡“狮龙云虎梅”五种龙井茶。使用经过安全处理的取自杭州湾的海水冲泡龙井,是饮茶历史上首次亮相的“海水冲泡”。

特许店8月中旬开售世博月饼

今年中秋佳节(9月22日)恰逢上海世博盛会,5款“世博明月”系列中秋月饼从8月中旬起在世博特许商店陆续开卖。

世博月饼共有“世博尚月”“世博心月”“世博炫月”“世博珍月”“世博嘉月”5款组合,整体融合了中国传统中秋文化及现代组合设计手法,充分体现了世博风貌和上海风情。月饼外包装全部为可收藏的铁盒,表面“镌刻”丰富的世博元素,有的是可以“合二为一”的中国馆;有的分开是浦东浦西风貌,合起来是上海全景。世博月饼礼盒产品零售价分别为88元、148元、198元、258元和398元。

法国留尼旺岛 亮相世博会法国馆

法国留尼旺岛双周展于8月15日~8月31日在世博会法国馆展出,面积2500平方公里的留尼旺岛是法国的4大海外省之一,处于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群岛之间的印度洋上,留尼旺岛拥有异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占留尼旺岛面积的40%的“山峰、冰斗和峭壁”自然遗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当地盛产甘蔗、香草、咖啡等作物,朗姆酒是当地最著名的特产。其朗姆酒采用精选甘蔗榨汁酿造,香气浓烈、口味独特,是留尼旺人节庆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世博会餐饮营业额3个月达10亿

世博会餐饮自5月1日至7月31日的3个月内,园内餐饮营业额约10亿元。以上数据表明,公共餐饮是园区餐饮服务的主力军,展馆餐饮体现了多元餐饮的特色资源。

大米、纯乳等禁止添加香料香精

卫生部近日公布的《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则(征求意见稿)》中列出了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单,包括:纯乳(全脂、部分脱脂、脱脂)、原味发酵乳(全脂、部分脱脂、脱脂)、稀奶油、植物油脂、动物油脂(猪油、牛油、鱼油和其他动物脂肪)、无水黄油、无水乳脂、新鲜水果、新鲜蔬菜、冷冻蔬菜、新鲜食用菌和藻类、冷冻食用菌和藻类、原粮、大米、自发粉、饺子粉、杂粮粉、食用淀粉、生鲜肉、鲜水产品、鲜蛋、食糖、蜂蜜、盐及代盐制品、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法规有明确规定者除外)、包装饮用水。

六种食用色素可能与儿童多动症有关

今年7月20日起,在欧盟成员国出售的食品中如含有某些人工食用色素,必须加上“可能对儿童的行为及专注力有不良影响”的警告字样。南安普顿研究中心对色素进行研究后,发现六种食用色素可能与儿童多动症有关。这六种色素分别为:柠檬黄(E102)、喹啉黄(E104)、日落黄(E110)、偶氮玉红(E122)、胭脂红(E124)和诱惑红(E129)。

食盐中碘强化量上限减半

卫生组织制订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和《食品添加剂碘酸钾》(征求意见稿),此标准与国标《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相比,规定了我国目前使用碘酸钾作为碘强化剂;将食盐碘强化量20mg/kg~60mg/kg修改为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计)为20mg/kg~30mg/kg;提出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人群实际碘营养水平,选定适合本地的食盐碘含量平均水平;提出了食盐中碘含量的允许范围为碘含量平均水平±30%。

牙买加蓝山咖啡生豆将直销中国

牙买加农渔业部及牙买加咖啡工业局已与杭州咖啡西餐行业协会签署一份牙买加蓝山咖啡生豆中国国内总的合约。世界顶级咖啡牙买加蓝山咖啡生豆未来将直销中国。掌握着90%牙买加咖啡生豆出口配额的日本商在中国市场以往的垄断地位将被打破,中国企业采购蓝山咖啡生豆的成本将大幅下降。

现榨果汁向食品添加剂说“NO”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近针对起草的《餐饮服务单位现榨饮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除了对现榨果汁的食材新鲜程度、种类、质量以及操作人员的卫生防护有所要求外,还全面禁止现榨果汁使用食品添加剂,若餐饮单位违反此规定将被吊销许可证。

有相当部分餐饮店在制作现榨果汁时,往往会加入多种添加剂,如增稠剂、柠檬黄、着色剂、二氧化钛、酸度调节剂等。

手工消毒餐具将受罚

月子饮食篇8

【摘要】目的 探讨饮食干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运用,促使糖尿病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将64 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饮食干预采用食品交换法的《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方案, 通过量度个体体格、运动量确定每天每餐食谱。结果 观察组体重、血糖及并发症降低等等与对照组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饮食干预可以实现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可以达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饮食干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通常用紫灵芝来调养糖尿病,以恢复血糖平稳状态,防止糖尿病并发症。有效的饮食控制能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1]。本文笔者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干预,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1月全部本组糖尿病患者64例,全部患者均可以严格控制饮食半年以上完成观察、评价的患者。将患者根据是否进行了严格的饮食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随机抽取32例病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 年龄58.21 ±10.12岁, 病程2~26 年; 然后在患者中,选取年龄、性别、血糖指数和病发症与观察组相当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共32例, 其中男性15 例, 女性17例, 年龄55.18±13.54 岁, 病程为2~23 年。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病程不存在差异,因此不具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将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连续干预不同的干预程度的6个月。对照组:仅对患者进行一般的门诊续存和一般性的健康教育以及调整处方治疗,没有指定其他详细有关饮食和运动的方案,但要保证强化指导数与观察组一致控制患者每月固定一次血糖和体重的检测。观察组:向患者进行系统的有糖尿病基础教育,可以以发放一些小册子进行宣传健康知识,参照科学的饮食和运动方案,严格进行饮食控制记录。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和每天的运动量计算出患者需要的摄入总热量、营养供给量来制定合适的三餐食量,依据平衡饮食原则,每天按6∶1∶3的比例进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早餐占1/ 5 , 中晚餐各占2/ 5。患者应该做到定期来社区进行检测,血糖、体重每月检查一次,保持6个月的全程观察,医生可以全程陪伴患者填写糖尿病监测记录和饮食控制记录,以及饮食、运动、服务、遵医及血糖、自我监测情况也要记录下来。医生可以在充分了解患者情况之后,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1.3 统计数据用 ±s 表示, 组间差异比较用t 检验, 资料用EPI 6.0 分析完成。

2 结 果

经过6个月的饮食干预之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存在体重上的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血压无统计学意义,由表二可以得出:患者进行干预的前后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关键在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致残率和死亡率。以往对患者进行的糖尿病的社区干预,往往局限在表面的的指导、医嘱和健康教育, 无法使患者切实落实到良好的依从性和可操作规范, 因此在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干预中, 重点要突出适合患者个体特点的饮食治疗方案。本次干预活动采取的策略是将饮食结构量化, 使摄入的营养素在规定的热量范围内, 避免食谱波动; 另一方面结合患者的运动量,严格计算每日能量摄入, 使运动能量消耗和能量摄入保持平衡; 督促患者达到有效的运动量。本次饮食治疗干预过程, 强调在自愿和受益的原则下, 建立良好的信任, 在医患关系能充分交流情况下, 给予1 对1 指导, 随时根据饮食、运动情况强化指导和方案调整, 短时间内强化指导使患者接受和习惯每日填写自我监测手册和饮食控制记录,适时提高患者依从性。经过6 个月的饮食治疗干预, 患者的体重、血糖、并发症2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认为饮食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进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闫春菊. 糖尿病患者食疗184 例护理及观察[J ] . 菏泽医专学报,2000 ,12 (3) :165 - 166.

[ 2 ]刁建华,王红梅. 糖尿病患者饮食存在的问题及饮食干预对血糖的影响[J ] . 中国疗养医学,2000 ,9 (5) :41 - 43.

[ 3 ]周海虹,王宝珠,王建兰. 社区糖尿病的健康干预及评价[J ] .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98 ,9 (3) :127 - 128.

月子饮食篇9

糖尿病人怀孕细则

糖尿病人可以怀孕生子,但必须有先决条件。那就是先将病情控制到理想的程度,基本属正常血糖和尿糖指标,无心、脑、肾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时才可以怀孕,尤其妊娠的头三个月非常关键。近来发现糖尿病孕妇的胎儿畸形率比一般孕妇高2-3倍,生产巨大婴儿为一般孕妇的10倍;还会增加新生儿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和围产期死亡率等,妊娠对糖尿病母体也有较大的影响,易导致慢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期间必须做到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注意选择对胎儿确无影响的药物)、糖尿病监测(经常测定血糖、尿糖和酮体等)、产科监测以及妊娠中后期B超检查等。

其中饮食疗法非常重要。如仅糖耐量低减或轻型糖尿病者主要靠饮食疗法。

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时就不吃药,以免受药物不良反应对胎儿的影响。较重者治疗也必须以饮食疗法为基础,对其热量的控制标准可适当放宽。

糖尿病孕妇专项饮食

糖尿病人孕期应以产科检测的体重为准,保证胎儿正常生长。热量过剩使胎儿肥胖成巨婴,不是好事。热量过低,会使胎儿营养不良或发生酮症,造成对胎儿的伤害。所以应依据产科医生的指导,灵活调整饮食量。

一般孕妇每日热量供给可按每公斤体重为30~35千卡为宜,蛋白质按每公斤体重1.5~2克,营养素要平衡,并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

妊娠早期三个月:这一时期由于妊娠反应,无食欲;胎儿将形成,生长较慢。饮食量同前或稍有低减。但此期是胎儿分化、器官形成期,确保正常发育防止畸形,故尽量不用药物,不做X光检查,也不用B超检测等外界刺激。重点供给含维生素多(尤其叶酸多)、降糖性绿色蔬菜及降糖水果;其次是奶类、蛋、鱼、瘦肉及豆制品。不吸烟不喝酒,更不要饮咖啡。

绿色菜及水果含丰富的维生素,尽可能生吃,也适合妊娠反应的口味;又是碱性食品可防治酸中毒,同时热量低有利减肥。如因呕吐厉害或蔬菜供应困难,不能进食大量青菜时,可每日服叶酸剂,每次1-2片,一日2-3次,可有效防治胎儿大脑神经畸形。

叶酸在酸性中易破坏,故不能用酸性饮料服用,也不要用醋拌绿菜。

妊娠中期三个月:此期反应已过,食欲大增,胎儿迅速生长,需要大量营养。每日热量比前期增加,但进食不可过多,不能放开肚皮猛吃,以免血糖增高,对母子不利。此期选食重点:除孕早期的食物外,重点补充含钙、锌、磷、铁、氟、铬等无机盐食品,如核桃、花生、葵花子、开心果等坚果及牛奶,加醋的骨头汤等。

少量多餐,全天热量分配:早餐占12%、午餐占30%、晚餐占30%、余下的28%为上下午加餐。主食不低于300克。及时监测血糖,防止增高。

每周做产科检查,随时调整饮食量,严防胎儿过大,但又必须保证胎儿发育,必要时加服鱼肝油及钙片。

月子饮食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师生餐饮食品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彻底整治校园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有效消除校园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隐患,完善校园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为创建“平安校园”及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组织领导

市局成立“ZZ市校园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

三、整治重点

大、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及周边餐饮店亮证经营情况、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食品采购索证索票情况、食品加工贮存情况、食品留样情况、餐饮具消毒情况等。

四、工作步骤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分安排部署、整顿治理、总结巩固三个阶段,时间从即日起至9月30日结束。

(一)安排部署阶段(即日--7月10日)。各区市县局根据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订工作方案,要求措施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

(二)整顿治理阶段(7月11日--9月15日)。各区市县局根据工作方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排查整治,坚决取缔无证经营行为,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落实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尽早消除隐患,对整改后仍不能达标的学校食堂和餐饮店要依法停业或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利用暑假期间,加强对学校食堂提档升级进行改造、对校园周边餐饮进行专项治理,严禁学校食堂加工经营凉菜,确保开学后学生饮食安全。

(三)总结巩固阶段(9月16日--9月30日)。及时总结整治成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常态,确保整治成果。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夏季是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学校又是食品安全事故高发的重点区域,校园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师生健康,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迅速部署,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细化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切实搞好校园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二)严查重处,消除隐患。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全面排查餐饮安全隐患,保持对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对无证经营单位要坚决取缔,严厉查处各类危害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消除餐饮食品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