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语言十篇

时间:2023-03-29 18:51:51

镜头语言

镜头语言篇1

深入新闻现场,挖掘事实真相

电视新闻除了和报纸、广播新闻一样具有新闻性这一共性之外,还具有电视的特殊性――以画面为特征,集视听为一体的传播手段来对新近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可以把客观世界的原貌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充分发挥画面的独特优势,可以大大增强传播效果。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如果说记者具有的强烈新闻敏感性和把握审视时代变化的能力是创作电视精品的基础,那么如何通过电视形式的完美表现则是关键。电视形式的完美表现即电视形式的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优势首先在及时性上,先声夺人。其次在现场感上,记者通过现场和抓取事件正在发生的过程,不仅给观众创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证明记者是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所做的报道,证实新闻的内容确实无误,使人产生心理的认同效应。因此,记者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下工夫详细记录新闻全过程,抓拍、抢拍第一手资料,用准确精辟的镜头语言来遣词造句,以翔实的报道吸引观众。禹州电视台曾经采拍过《山外山》、《山情》、《钧瓷人家》等专题纪录片,无论条件多么艰苦,记者连续很长时间跟踪拍摄,抓取了许多事实细节,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从而也提高了禹州台的良好形象。

深入新闻现场,挖掘事实真相还要调动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把镜头对准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采访的主动性和有效性。《焦点访谈》、《都市报道》等一大批名牌栏目经久不衰,出奇制胜的法宝就是电视画面深入人心,揭露事实具有比文字、声音更强的说服力。在这一点上,禹州台放开手脚创作了一批深受观众认可的电视节目,如《抹牌车的背后》、《聚焦黑网吧》、《毒祸》、《消失的宝宝笑》等,有些线索是记者调查掌握的,有些线索则是观众反映提供的,只要这些事实存在,受人关注,我们都不辞辛苦地深挖细掘,让老百姓全面了解事实真相,从中受到启迪。

模拟事实情景,引起观众共鸣

大千世界,瞬息万变,有些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因素,无法全部被镜头记录下来,而突发性事件,法制类题材是观众比较喜爱的一类节目,如果不精心操作,就无法表现当时事发场面,过分依赖解说,而把镜头语言当做陪衬,很难引起观众共鸣。如果要用电视形式表现,就要充实画面,尽可能模拟再现事件情形,让受众更加轻松直观地感受真实情景,吸引他们收看。传播学研究表明,阅读文字能记住10%,收听语言能记住20%,观看图画能记住30%,边听边看能记住50%。不仅如此,电视画面在表达和传递色彩、表情等信息上,要比文字和语言更具优势,更能调动和刺激观众的情绪,也更容易使观众在关注新闻事件、接收信息时受到感染,这正是电视传播者追求达到的目的和最佳效果。禹州台采拍的专题节目《危难时刻》,讲述的是一场车祸中消防官兵默默营救受伤人员的感人过程,拍摄时已时过境迁,只利用当事人对事故现场进行追忆描述,无法达到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效果,我们就用模拟镜头再现了当时的感人场面:车玻璃被猛然击碎,现场紧急刹车,受伤人员抱紧头部、用力开车门,救助者费力用棍棒撬车门等现场情节,通过频闪特技的处理和大量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画面,深深地感染了观众,让人更加觉得军人是“最可爱的人”。当然,模拟再现事实情况,应注意不能背离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运用艺术构思,创造典型意境

电视是以视觉为主的传播媒体,好的电视作品首先要好看,只有吸引住了观众,才能有影响力。善于用镜头语言来叙述事实,既减少了概念化,又提高了鲜活生动性。实践证明,镜头语言运用得越好,电视新闻作品就越受观众欢迎。特别是一些美的画面总是令人难忘,这里的美主要是指艺术构思效果。通过色彩对比、虚实相衬、远近错落、工笔写意等手法,丰富画面的层次和内涵,给观众更多的领悟和想象,传达出更深刻的主题。我们拍摄的专题片《我的心灵家园》,说的是一个农民工十几年来潜心于手撕字艺术,承受着来自生活、社会和心理上的种种压力,克服艺术创作的孤独,最终取得了成功。为了使片子既具有文化欣赏价值,更有人生感悟,在拍摄时不仅注重用纪实手法表现人物原来的生活风貌,还注意构思一些反映人物命运的写意场景。例如空旷的山野上,一片被主人公手撕成山字的树叶(特写)随风飘起;主人公伫立红叶树下凝思,镜头将背影慢慢拉远,最后定格,像一幅人物风景画,加上背景解说:“谁能说,任何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不是他心灵独一无二的表达呢?不管怎么说,手撕字使我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家。”片中如诗的语言、如画的美景相映成趣,烘托着主人公孤独却执著的心灵,画面意味深长,令人感念。

除此之外,电视特技已经广泛应用于电视各类节目的制作中,运用好数字特技,可以进行画面的混合、转换、叠加、快慢、黑白、淡出、淡入等加工处理,以渲染气氛,增强表现力。当然,特技的使用要根据节目需要来选择,盲目求新求异会使节目流于形式,影响总体质量,同时,更不能违背新闻的真实性。

总之,电视画面平淡无奇,就很难吸引观众的眼球,电视画面真实丰富,就能让观众在随意换台的瞬间锁定目光引起关注,广大电视记者要善于利用镜头语言把握创作电视节目,以提高县级台宣传水平。

镜头语言篇2

关键词:镜头语言;新闻摄像;运用

一、前言

新闻节目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传播媒介,而镜头语言是新闻节目展示的最基本语言,尤其在新闻这种特别的节目中起到真实阐述事实的作用。这种新闻节目主要根据事实说话,将真实生活反映出来。因此,在应用镜头语言叙述新闻事件的过程中,应该对镜头语言的组成和含义进行详细了解,坚持镜头语言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使用镜头语言,从而不断提升新闻节目的质量和新闻效果。下文就镜头语言在新闻摄像中的运用基本原则和运用策略提出几点策略。

二、镜头语言的作用

新闻节目与一般新闻媒体相比,不同之处就在于新闻是以节目为载体,通过特定的新闻画面,集视听为一体,通过传播媒介将近期发生的客观事实进行相关报道。而在新闻节目中新闻镜头语言起到一定的深化新闻效果的作用。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平面媒体为主的视觉文化逐渐成为视频媒体发展的趋势。首先,在新闻节目中,新闻叙事主要来源于视觉技术,通过新技术、新型的叙述方法、应用镜头语言,不断调整叙事结构,以叙事为中心,以镜头语言为烘托,客观反映事实和阐述相应观点。其次,在新闻节目剪辑和制作过程中,镜头语言可以具体表现新闻内涵,将画面表现内容与镜头语言表达相结合,并通过一系列手段来表达特定效果,从而提高新闻节目质量。最后,在新闻后期包装上,通过一些采访镜头和相关素材,使节目达到表达事件的同时,解释某种深刻的内涵的作用[1]。

三、镜头语言在新闻摄像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真实性原则

客观真实性是新闻节目制作的基础和前提,一切新闻节目都要以客观事实为中心。在新闻摄像中,运用合理的镜头语言,采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个体生命以及社会现象进行真实描述,进而揭露出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使节目具有客观真实性,从而提升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因此,无论在新闻摄像中、新闻采访过程中还是新闻制作剪辑和后期包装上都要遵循镜头语言在新闻摄像中的客观真实性原则,才能保障新闻节目的公信力和传播性。

(二)明确主题原则

新闻节目作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在应用镜头语言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新闻事件的主题以及针对的主要对象,通过一系列的镜头语言的方式和手段,使在新闻节目更加鲜明地反映客观事实,使观众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取最主要的资源和信息,提高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

(三)逻辑清晰原则

镜头语言是根据特定的逻辑主线而组成的有机系统。逻辑主线作为新闻摄像要素的主要条件,在新闻摄像中,新闻工作者应该严格掌控逻辑线索,并且运用镜头语言,使新叙事逻辑更加明确清晰,并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逻辑清晰的新闻报道。突出新闻事件主题,使观众对新闻节目更易于接受[2]。

四、镜头语言在新闻摄像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画面过于夸张

由于缺少精品意识以及清晰的新闻逻辑,在新闻事件采访中,有些记者并没有到现场去搜集相关信息,而在之后新闻剪辑和后期制作过程中,常常忽略造型和镜头语言的有机结合,为了提高画面渲染的效果,过分使用镜头画面,来突出事件的真实性,从而导致镜头语言和解说画面出现严重脱节的现象,镜头画面过于夸张,达不到良好的新闻渲染效果,起不到真实叙事的作用[3]。

(二)镜头画面缺乏感染力

少数媒体采用过分夸张的镜头画面,没有很好地运用镜头语言,从而导致新闻画面缺乏感染力,新闻效果的表现力不足,达不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而有些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前期并不注重在新闻摄像中对镜头语言的运用,常常在新闻剪辑等后期制作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声音和文字进行补救,甚至在后期包装过程中发现新闻素材不充足,采用相似镜头进行救场的情况,这种情况经常会导致新闻内容缺乏画面感,新闻的整体效果不明显。记者在新闻拍摄的过程中,常常只注重摄像机的运动效果,在后期也不对新闻拍摄画面进行筛选,同时也不对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补救 从而导致镜头画面缺乏感染力,无法满足观众的观看要求。

五、镜头语言在新闻摄像中的运用策略

如果镜头语言不够丰富,就不足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镜头语言的重点就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样才能保证新闻节目的整体节目效果。因此,作为新闻节目工作者,应该在遵循镜头语言在新闻摄像中的基本原则的条件下,通过运用多种灵活的摄影技巧,客观真实反映实际,与其他语言节目相结合等措施有效运用镜头语言,不断提升新闻节目的创作水平,进而提高新闻节目的节目效果和质量,不断推进新闻的健康发展。

(一)运用多种灵活的摄影技巧

镜头语言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体现出丰富的摄影技巧。而在制作新闻节目的过程中,应重点突出新闻事件的主题,明确新闻事件的对象,在掌握逻辑主线的前提和原则下,使观众更容易把握新闻的客观事实。在新闻摄像过程中,应该运用镜头语言,运用多种灵活的摄影技巧,使新闻画面更具说服力,给观众树立一种心理疏导。通过对某些场景的描述,运用多种灵活的摄影技巧,合理运用镜头语言,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受,突出新闻事实的特点,提升新闻的记实性,从而从多种角度出发来提升新闻镜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客观真实反映实际

新闻摄像要遵循客观真实性,也就是要讲究真实性。这就要求新闻摄像工作者在摄像过程中要用平和、直观的叙事方式,客观真实地展示新闻场景,并且通过客观描述事实的方式来还原新闻事件。在新闻摄像中,长镜头、抓拍等方式都是还原新闻客观真实性的一种有效的摄影方式。抓拍的摄影技巧对摄影师的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摄影师有特别熟练的摄影技巧,和对特定画面有敏锐的捕捉能力,而这种画面通常是事先安排的,使画面效果更具感染力。长镜头的拍摄则是与人眼睛观看事物相类似的一种特定的镜头语言,需要保持长时间持续性的拍摄,画面一般持续在30秒以上,通过连读的场景拍摄,给人们呈现出连续的客观场景,这对摄影师也有极高的要求,需要摄影师具有极为熟练的摄影技巧和操作能力。通过长短镜头语言的配合,客观真实反映实际,给新闻受众体呈现真实的新闻效应,提升新闻的收视率[4]。

(三)与其他语言节目相结合

镜头语言作为新闻事件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新闻节目的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音效、主持人以及字幕都对节目的整体效果发挥着关键作用。新闻的工作者在进行节目创新时,不能将镜头语言不能与其他类语言节目孤立开来,而是应该充分考虑镜头语言与其他语言节目的配合,使镜头语言与其他类语言节目相辅相成、相互配合,从而起到整个节目深刻、全面传播新闻信息的效果。通过这种手段可以使新闻信息成为有效地信息资源,使观众成为新闻节目的最大受益者。节目的制作,要在掌握新闻逻辑主线,突出新闻主题,确保新闻内容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实现与其他类语言节目相互配合、协调,从而通过镜头语言来展示新闻工作者的自身价值导向和审美观,使观众获得真实、客观、有效的新闻信息资源。

六、结语

通过上述文章对镜头语言在新闻摄像中的运用研究,使人们了解到新闻节目虽然作为一种视觉文化的媒介,镜头语言作为新闻节目展示的最基本的语言,但是在比较特别的新闻节目中,镜头语言就是根据客观事实,将真实生活反映出来的一种特殊载体。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对镜头语言的含义及组成要素做详细了解,坚持镜头语言在新闻摄像中运用的基本原则,通过运用多种灵活的摄影技巧,客观真实反映实际,与其他语言节目相结合等方法和对策,有效地将镜头语言应用到新闻节目中,切实提升新闻节目的质量和新闻效果,从而给观众带来更加优质的新闻节目,提升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从而不断的促进我国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胡立德.新闻摄像的基本特性与素养要求[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01).

[2]杨京津.数字时代新闻摄像的真实性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22).

镜头语言篇3

关键词:镜头语言;动画电影;应用;新海诚

一、镜头语言采用高水平光影技术

新海诚电影中,最大的特征,就是注重光影效果,利用技术手段,达到唯美的视觉享受。阳光照射、背影等镜头语言元素应用在不同的情节之中,通过或明媚或阴郁的画面风格,在无声中即可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从而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场景。这样的镜头语言是通过调节亮度、饱和度等制造出的,在新海诚电影中应用十分广泛。例如我们都知道的《星之声》《秒速五厘米》等早期作品中都有体现。镜头语言所展现出的美感以及背景画面与光影的互动,尤其是对于火车、窗台等景物的光影变化的刻画,和动态的位置关系变化,给了观众很大程度上的视觉美感和心理暗示,观众随着光线和镜头的变化,感受着人物的心理,充满欣喜和希望,也能瞬间体会到失落,这种镜头语言风格十分成功的牵动着观众的心,因此每每提到新海诚动漫电影,观众们总是给予很高的期待,希望在银屏中找到从容的而舒缓的感悟。

二、注重对零散情节的细致化处理

新海诚电影一直利用镜头语言,在短短的影片中展现较为庞大的时间与空间背景,对于故事的叙述顺序和电影整体的布局都独具特点。因此对新海诚电影在镜头语言风格的争议一直存在,很多观众认为新海诚的电影讲述的不是连贯的故事而是凸显不同时期的人物心理。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新海诚电影对于零散情节的细致化处理方式,确实是镜头语言的魅力所在。新海诚的初衷是通过细节的暗示使原本不连贯的时间线索能够被观众捕捉到。在动漫电影中,利用镜头语言的暗示,以及细腻的情节刻画,将电影赋予更加复杂的时空背景,尽管近些年来,新海诚本人也意识到了争议的焦点,他知道过于宏大的或较为凌乱的时空线索,以及不够清晰明确的叙述逻辑会使部分观众感到迷惑,因此其电影的结构不断在调整,但是结构的调整中,利用情节细腻化达到心理暗示的镜头语言风格一直在利用。因此后期的电影在不断地完善,直到《你的名字》的上映,使其作品口碑越来越好。新海诚本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其自身非常重视人物的心理变化,因此不断通过对故事情节、故事环境渲染等进行细腻处理来达到“人物灵魂的丰富”。

三、镜头语言展现高度写实的风格

不同于其他的动漫电影,一味地以青春为题材进行热血的鼓励教育层面,新海诚电影的写实风格一直以来都是其最重要的特征。随着传统的日系动漫电影已经进入了审美疲劳期,相关人士意识到原本的过于夸张化的风格可能需要改变,因此写实的镜头语言意味着动漫电影传统风格的颠覆。新海诚在接受采访时承认,在其后期的诸多作品中,都利用了高度写实的镜头语言打造出关于现实生活的故事情节,这些情节甚至是与新海诚本身的生活经历紧密结合,因此极具说服力。至此,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或工作压力给人们带来的困扰完全无须在动漫世界里回避。也正是因为新海诚将自身的感悟融入镜头语言中,用动漫电影作为工具为成年人的感情世界增添了许多色彩。这种创新般的高度写实的镜头语言风格也成为其电影优势,受到观众们的广泛青睐。每一帧动画都在用作品讲述真实的人生,既是主人公的成长故事又是所有人生活的痕迹,每个人都能在艺术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引起共鸣,足以说明新海诚电影的镜头语言着实有魅力。

镜头语言篇4

关键词:镜头语言 电视新闻广播 应用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6-0099-01

电视新闻广播作为人们日常生活频繁接触的一种新闻媒介,担负着客观阐述新闻事实、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重任。作为电视新闻广播的记者和摄影工作人员,都应当将这份新闻工作者的精神渗透到工作的每一瞬间。而相比较其他语言表达方式,镜头语言更直接、更有效,具有较强客观性和可视性。当前电视新闻广播工作中的新闻种类主要有日常时政热点新闻广播、民生事件新闻广播、抗震救灾突发事件新闻广播等,工作人员应当根据不同的种类进行镜头语言选择,力求将电视新闻广播更快、更好地传达给观众。

一、镜头语言分析

作为电视新闻广播中取景和传达情感的重要媒介,镜头语言主要包括摄影机拍摄的取景、拍摄的角度、编辑组合。在进行取景时要根据种类不同选择用摄影机的运动方式来取全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例如有推、拉、移、跟、摇等不同运动方式。在选择拍摄角度时主要可以采用平拍、仰拍和俯拍,用不同的拍摄角度展现不同的新闻主旨。编辑组合则是对拍摄到的资料进行后期编辑,这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编辑者不应放过任何拍摄到的镜头资料,在后期编辑时尽量加以应用。

二、在电视新闻广播中正确有效应用镜头语言的必要性探析

1.充分保障了电视新闻广播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电视新闻广播与其他新闻传播媒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电视画面即同步镜头的展现,能够更为客观和真实地将新闻事件展现在观众面前,而事件重述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就是新闻广播的首要原则,正确有效的镜头语言应用就能够使电视新闻广播更好地体现这一原则。

2.突出彰显了电视新闻广播的内容主体

在电视新闻广播拍摄和编辑时,往往可以利用不同的镜头表现形式来满足不同新闻广播的内容主体。例如在拍摄人物新闻时可以多用特写突出人物特点和人物行为以应景表达新闻主题,又如在进行事件重述时可以采用宏观和微观拍摄相结合,从较大角度和细微角度相结合分析一件事情的发生。

3.间接渗透了电视新闻广播的新闻情感价值。

往往利用镜头语言可以在其中渗透新闻广播编创者的思想情感,也是将对观众心理活动的揣测融合到新闻广播中,赋予了电视新闻广播以新闻情感价值。这也使得电视新闻广播比其他新闻广播方式更能传达新闻附加情感,更能引起观众联想。

三、在不同种类的电视新闻广播中应用镜头语言表情达意剖析

1.日常时政热点新闻广播

在日常生活中人民群众经常会谈论时政热点话题,这些新闻内容最直接的获取方式就是电视新闻广播。在工作中不难发现,由于政治新闻多是内容单调,往往较难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新闻广播工作中面临的难题。因此,电视新闻广播作为党和国家政府行为传播的“喉舌”,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传播性质,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政治新闻转变得更亲民,更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的新闻内容。

例如在全国两会开展期间要进行政治热点新闻拍摄,就要从举行的会议、与会的代表、会议内容背后的故事等多方面入手进行跟踪报道。首先,对会议现场进行拍摄时要注意镜头推摇动作需较慢,切勿仓促带过,要对会议现场的布景、摆设、人物座位安置等进行详细拍摄,对于会议现场台上台下灯光的选择和处理要加以注意,台上多用暖光而台下多用冷光。另外,在后期编辑时可以将过度镜头进行缩减,保持政治新闻的简洁扼要特点。其次,对与会代表进行拍摄时可以从代表们的身份特征、贴身衣着、行为举止等入手进行结合报道,因为这些都是最能够吸引观众注意的报道内容。再者,对会议内容背后的故事进行跟踪报道时切记要真实和客观,切勿为了追求效果而编加或夸大新闻故事,可以采用采访或记者陈述的方式进行故事概述。

2.民生事件新闻广播

民生事件的新闻广播报道往往是根据观众生活中一些细微事情做融入报道,镜头选择十分考验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拍摄报道民生事件主要是在对人们生活中出现的真善美进行赞颂,对丑恶的事情进行披露并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例如在对某处街道环境处理进行报道时可以先由处理前的环境作为镜头快速切入,以引发群众的共鸣,再由慢镜头对处理后的环境做整体拍摄和局部特写,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环境的变化。又如在对残障人士的励志创业进行报道时,可以从残障人士自身展开拍摄,多用特写镜头拉近生活距离,用镜头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颂扬社会中存在的真善美。

3.抗震救灾突发事件新闻广播

近年来突发事故的不断发生给电视新闻广播工作者带来工作挑战,抗震救灾事件往往是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接到通知并动身赶往现场进行报道,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震灾知识以保护自己,同时还要担负起现场情况传达的任务,将抗震救灾现场的概况和点滴把握住,做结合报道。根据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对这一类新闻进行报道时应当抓住两方面,其一是利用镜头语言将现场总体情况做实时报道。可采用远景、全景、中景进行拍摄,结合仰拍和平拍常用角度,面对血腥现场应当予以正确抓景,切勿将过于悲惨的场面突兀性呈现在观众面前。其二是利用近景拍摄和特写镜头将现场细节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是针对抗震救灾现场往往会出现许多感人画面而设置拍摄。例如地震后会有不少自发群众赶往现场救灾,可以找到较为突出的人物做镜头特写加以适当报道,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

四、总结

镜头语言篇5

而在语文课文中,有些精妙的语言文字,就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带给人强烈的冲击和无限的遐想。作为教师,如果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些“镜头”,创造性的在课堂上利用这些“镜头”,艺术性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我相信,一定会将这些“镜头”定格在学生的脑海,把拍摄这些“镜头”所运用的方法,融进学生心灵,让他们学到这些艺术,成为一个个“艺术家”。

下面就具体地谈谈如何艺术性地捕捉镜头,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训练。

一、抓特写镜头

在语文课本中,有些字词用的非常的绝妙,这些字词堪称“特写镜头”。遇到这样的“特写”,可以用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直观演示法,近义词替代法,比较法,(即通过删、换、调的方法进行比较。)来进行训练。这样做,学生不仅对词义的理解更加深刻,领悟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长期训练下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品词析句,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表达时斟词酌句,提高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松鼠》一课时,老师抓住首段中的“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这句话进行了如下的词语教学:先出示这句话,让学生读,然后问:“这句话中那个字用得好?”学生马上回答是“嵌”字,接着老师出示换成“长”字后的句子,拿它和原句比较,体会作者为什么用“嵌”而不用“长”。学生在读中比较鉴赏,从而领悟出:一个“嵌”字把小松鼠写活了。松树的眼虽小,但“闪闪发光”,很有神、很灵活,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卡”在它的面孔上一样,显得那样美。读后让人感到一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小松鼠仿佛就在我们眼前,若是用“长”字,就不会有这样的表达效果,反而会使句子显得很死板。

二、扣“大特写”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把拍摄对象的某个细部拍得占满整个画面的镜头。取景范围比特写更小,因此所表现的对象也被放得更大。这种明显的强调作用和突出作用,使大特写具有极其鲜明、强烈的效果。

在教学中,抓住这些“大特写”,让学生在文本中“趟”那么几个来回,在把书“读厚”与“读薄”之间培养语感,理解内容,运用语言文字。再突破文本,把在文本中学到的方法迁移到课外,在课内课外“行走穿梭”, 促使学生在围绕主题的不断的阅读对话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

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我就抓住了两个“大特写”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一个是“笑”,一个是“叹”。

在新课导入环节,先随机指定几个学生表演一下“笑”,大家来评他们笑出的意味。这样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出示课件《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导学生比较、品味“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和“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两句。抓关键字“笑”。第一个“笑”字写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笑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金戈铁马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的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第二个“笑”字是苏轼自嘲,他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被贬黄州,同三十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自感惭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豪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

接着,我话锋一转,为了强化兴趣,采用轻松时尚的说法引入课文:苏轼在文学界成就很高,很“牛”,而他在周瑜面前自愧不如,周瑜“更牛”。周瑜在另一个人面前却像一只斗败的公鸡,可见这个人是“极牛”。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新课中的主人公――诸葛亮。板书课题《草船借箭》。在文中,诸葛亮也“笑”了,我们要品一品他“笑”中的深长意味。让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诸葛亮笑的那一句,引导学生品读出诸葛亮“笑”中的多重意味之趣:一笑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随机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曹操的句子品读)这是讽刺、轻蔑的笑;二笑周瑜嫉贤妒能、狡诈毒辣,(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品读)这是自信、胜利的笑; 三笑鲁肃忠厚老实 、不知底细,(同样品词析句)这是幽默、友善的笑。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此时,出示练习:“诸葛亮( )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让学生填空,然后根据所填的词,读出不同的语气。这样抓住诸葛亮的“笑”以此为轴,训练学生理解课文,分析人物性格,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人物个性,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读的训练,课上得既轻松愉快,训练又扎实深入。

与诸葛亮的“笑”相对应的是周瑜的“叹”。这一叹,叹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叹出了周瑜的自愧不如。这时,老师顺势引导:“这样的一叹,使“草船借箭”这件事终于尘埃落定,但我们的阅读和思考远远没有结束。在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笑还有很多,周瑜也多次叹息,去认真地读读原著,看看他们都在什么情况下“笑”和“叹”的?又分别是怎样的“笑”和“叹”?从中可以看出人物怎样的性格?这样从文本拓展到课外,把文本中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到整本书的阅读,又把训练提升了一个层次。看来紧扣文本中的“大特写”来大做文章,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力会大增。

三、品“慢镜头”和“快镜头”

在喜剧片《甜蜜的事业》中,当《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歌声一起,招弟与五宝在密林中互相追逐嬉戏,他们的动作缓慢轻柔,宛如飘游一般,给影片增添了抒情的色彩。而在有些电影中,表现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时,却用极快的镜头,用具有代表性的几幅图,几秒之内闪过,这样的快镜头,也给人以视觉冲击。

在语文课本中,也有这样的一些“慢镜头”和“快镜头”,抓住这些镜头,引导学生品味,恰当地渗透语言文字训练,效果非同一般。

在《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有一段“慢镜头”――“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在学习这一段时,可以设置这样的练习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反复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形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2.倒装句式与正常与句式比较读,这样的句式更能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浓厚感情。

3.改成诗句的形式再读,体会语言的诗意化。

4.仿照这段的写法,学生自己创作一段文字。

5.经过这些训练,学生把这段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提升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在这课中还有一段“快镜头”。作者连用了三个“立刻”,表现了母亲的辛劳。从中可以让学生品析“立刻”这个词语的准确性,这个词在情感烘托上的作用后,同样让学生仿写来内化所学,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四、悟“远镜头”和“近镜头”

远镜头用来表现开阔的场景和远处的人物,主要用于表达整个场景的雄壮观,会让整体场景更有气势,更有规模,并以此感染人。近距离观察人物的体现则要用到近镜头,以便清楚地看清人物细微动作,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描写群鸟翻飞的热闹场面时,作者采用的是“远镜头”。写那只画眉鸟是则采用的是“近镜头”。两者的结合就是“点面描写”。抓住这种描写的方式,设计练习,让学生悟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最终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五、补“留白镜头”

在影片《城南旧事》中,观众在暗淡的色调中看到逶迤的长城,桐树掩映的墓地,无叙事意义的留白性空镜头构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影像,写意写实手法相糅合,是诗与画的融汇,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审美意境。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留白镜头”。 这些留白的意境之美,是淡雅清香的极致,可以让学生触摸着字里行间的情愫,让学生尽情的遐想,把学生思维跃动的纷呈叠出,在想象中获得享受,在体验中收获饱满。让精彩在留白里尽情的舞动、尽情舒展。教学时以课文的留白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课文的留白处涂色、着墨,不但让课文留白处更加的精彩纷呈,还适时恰当的对学生进行了课文导写的训练。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充分挥想象,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样的教学,把学习的过程还给了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得到了落实。

镜头语言篇6

一部是1948年由中国上海文华影片公司摄制的黑白片《小城之春》。此片第一次在上海公映时,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反响,甚至被当时的一些评论家斥为“苍白”和“病态”。然而,这部在历史上颇受非议的影片在40年后复映时却引起了轰动,海外评论家将它列为中国电影十大名片之首,作为一部艺术珍品,它的确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性赞誉。《小城之春》恰如陈年老酒,愈久弥香。它之所以散发着持久的艺术魅力,除了它表现了一种具有永恒价值的人类情感、道德和心理结构的电影语言内容之外,更在于此片的电影语言形式和电影语言内容达到的水融的境界。这部电影将具有永恒意义的情感和道德寄寓于精致、淡雅、优美的镜头画面中,正如一幅幅中国水墨画悄然、舒缓、娴静、悠然地平铺、铺排、铺展,直至最终的展开和无限的遐思,以将东方传统绘画的美学意境完美带入到镜头画面里,给观者以徜徉、悠长、隽永的感悟。

影片《小城之春》一开始,即以几个简单的平铺蒙太奇剪辑画面:春天来了,半倾的废墟,处处断壁颓垣,无表情的缓行在破败却被深深草木半遮半掩的城头,“眼中不看着什么,心里不想着什么”……仅此,画面就唤起了战后春意虽盎然,人心亦苦闷的联想。而随着40年的流逝,画面还可以传递人类审美心境的共性,特别是东方人对生命的哲学认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壁颓垣――以此来完成对青春和生命的感慨。

一座半倾的废墟,5个废墟中的人物――男主人、女主人、妹妹、老仆人、客人。小城春天里这场波澜不惊的平常故事发生在12天当中,客人来了又走了,其间似乎有一些故事发生,似乎又什么都没有发生。在客人到来的第一天,导演选择了舒缓的长卷式铺展镜头,来叙说人物以及他们之间微妙的关系:缺乏激情的歌声萦绕室内,妹妹望着客人,满怀期待地唱歌给客人听;客人坐在妹妹前面,无视妹妹,眼神却随着女主人移动;女主人总是在低头中,忙着服侍男主人吃药;男主人只是倦怠着,浑然不觉。依靠精确的镜头和演员的调度,这个长镜头画面以中国画的浓淡相宜和虚实相间手法,将四个人物的心态交代得不留痕迹又余味复杂。

第二天早晨,开始四个人的唯一一次出游。他们漫无目的,各怀心事。他们从城头来到湖里划船,歌声再次响起。这里又是一组平铺镜头,如一幅长卷铺开:女主人坐在船边幽然划桨,时不时地回头张望;客人就立在女主人身后,颇有力量地在摇桨;其间插入的是湖边杨柳岸的近景和远景空镜。蓦然,在电影里荡漾着的心照不宣处处可见。在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人物和场景中,恰是利用这种中国画式的远近和留白手法逐渐营造出了淡淡的愁绪。

可以说《小城之春》挥洒了中国的绘画艺术,长于使用那些舒展长卷似的平面移动镜头,虚实相间的画面构成,以及颇具表现力的线条和运动,都使得这部影片像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在沉郁舒缓的音乐中,这些流动的风景与影片中凄凉哀婉的意境和孤独落寞的情绪相互呼应,浑然天成,赫然张贴出了圆满的中国民族艺术和古典美学意义的标签。

另一部影片则是1939年法国新版影业公司摄制的黑白片《游戏规则》。此片更可谓命途多舛,这是在法国表现“慕尼黑协定”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头几个月中人心惶惶不安的唯一一部作品。但是此片的胶片却在战争中遗落,战后被偶然发现,才得以重新粘接,修复公映。此后,从1962年以来,《游戏规则》一直被誉为电影诞生以来的十部“最佳影片”之一。这部影片是以喜剧情节来讲述一个悲惨的故事,缘于这一点,《游戏规则》的电影内容和电影形式的结合表现注定与《小城之春》大不相同。如果《小城之春》恰契合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那么《游戏规则》遵循的则是二元相对、两极背离的荒诞。

《游戏规则》通过追逐片式的喜剧情节,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荒诞的艺术形象,以及带有纪录片风格的写实场景,揭示出说谎和尔虞我诈是大战前夕法国社会的“游戏规则”。对这样庞大的电影内容,影片几乎抛弃了合乎如此展现的长卷平移镜头,却将大部分场景置于室内和花园,并通过大量的带有景深的长镜头,结合整体感很强的场面调度,将若干细节和不很连贯的场景串联成一寓意深刻的艺术整体。

影片《游戏规则》通过百无聊赖的大资产阶级人物和争风吃醋的男男女女,来反映是人类共有的东西。但是,风流场上的追逐和搏斗又表明社会各阶级是不能混同的。比如影片中的这一场景:晚宴开始后,侯爵和自己的情人在调情;侯爵夫人倒在了另一个男人的怀中;爱慕侯爵夫人的著名飞行员如里欧醉醺醺地冲上前扭打;侯爵为了脸面加入了“战斗”,同样暗恋侯爵夫人(也是如里欧的好友)的流浪诗人奥克达夫忙着劝架;同时马夫舒马歇前来寻找自己的妻子丽特赛(也是侯爵夫人的女仆);丽特赛正和男仆马尔索幽会;舒马歇举起枪开始追赶马尔索……房间里登时一片混乱,主人、仆人像演着一出杂乱无章的舞蹈,又像一场活生生的狩猎场景,众人展开了追逐,伴随着客厅里机器风琴弹奏的简单机械的音乐。这里,导演利用了法国贵族的恢弘门厅和长廊来推进场景镜头,拉出景深,延伸了一个纵深的多层次空间,摄像机镜头保持相对静止,而让各色人物不断地移动、出镜、入镜,借鉴了油画的立体和透视,将这一场面混乱、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叙事多重的大戏客观洗练地显现,同时也赋予了影片以思想的深度。

可以说,《游戏规则》张扬了西方的绘画艺术风格,景深镜头和纪实长镜头的结合,表达了圆满的纵深画面并升华了广阔的大社会命题和深刻的影片主题。以此,这部影片也完成了其创作者――导演让・雷诺阿在影片开头题词中所表现的那种宏图:像博马舍在法国大革命前夕写出《费加罗婚礼》那样,他也要在谁也不否认的战争即将来临的前夕献给法国一部同样的规模的作品。

历史的进展到了而今,平铺和纵深一样依旧被融合到镜头里,不一样的是:平铺和纵深不再是各自为政的使用,不仅仅是一个个单独剪辑画面的联缀,而是更包含着单个镜头画面中的融合使用。

例如,2005年公映的《傲慢与偏见》。开篇的第一个长镜头,先是利用镜头平移,铺出女主人公的入镜亮相,一路行走来所展现的生活环境;再保持镜头静止,让女主人公出镜,利用门廊的纵深景深,让女主人公的姐妹逐一入镜亮相;接着,镜头再次平移,女主人公再次入镜,移至窗户,使得窗内的女主人公父母得以入镜亮相――利用窗户框架将画面分层,形成纵深,表达出父母私语的事件和女主人公无意间地听到;同时也自然而然将影片内容的叙事展开。这一个长镜头,融合了平铺和纵深,凝练而丰富,能够迅速地将观众带入到人物、环境和故事中,并引起观众的联想和理性思考。

再例如,2010年摄制的《让子弹飞》。同样是开篇交代人物、环境和故事。马拉火车入镜,火车外是麻匪埋伏,火车里是县长、夫人和师爷在围谈火锅。这里有一个镜头利用了平铺和纵深的融合:镜头平移先给出县长、夫人和师爷的亮相,再让县长打开火车的车厢门――使得县长雇用的卫兵们入镜亮相,同时使画面形成纵深层次。镜头拉出景深,近景是县长圆滑地犒劳卫兵,卫兵愉悦;远景是师爷调戏夫人,夫人则欲拒还迎。这个镜头平铺和纵深的融合效用,已经大于了镜头中的各个单元之和,不但能够交代叙事的内容,而且能够迫使观众理性思考,从而得出画面之外的抽象的人物性格和诸位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由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引发的事件和叙事逻辑。

现在,我们看到了古往今来的中西艺术语言在电影中的融会贯通。守望着古往今来的艺术语言,电影,亦正在真正体现出综合圆润的影视语言审美,正尝试着以现代技术和传统艺术的结合,实践着理性蒙太奇的表达,以期体现电影大师和理论先行者爱森斯坦未能实践的电影灵魂。

镜头语言篇7

摄像机拍摄的视角可以分为平视、俯视、仰视三种镜头,视角的变化是导演表现自己思想的一个重要手段。第一种拍摄角度是平视镜头,它是指镜头与被拍摄物体保持与地面水平距离相似或相等的镜头。这种镜头比较正常,是运用最多的拍摄角度。与正常人的视角比较接近,画面效果也接近于正常的视觉效果。第二种拍摄角度是俯视镜头,它是指镜头低于水平距离,从高处向下拍摄的镜头。这样拍摄镜头的方法会使被拍摄物体呈现一种被压抑的感觉,使观者有一种一览众山小以及居高临下的视觉心理,一般用于表现比较开阔的场面和空间环境。最后一种拍摄角度是仰视镜头,它是指镜头高于水平角度,从下向上拍摄的镜头。这样拍摄镜头的方法会使被拍摄物体更加高大、威严,让观者在观看过程中产生一种压抑感或崇敬感,也可以创造一种悲壮和崇高的效果,一般在下级看上级、儿童看世界、瞻仰事物时运用。

光、线条、外形、色调这些造型元素相互配合,才可以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我们在拍摄同一组事物时经常使用多景别、多视角的摄影方法。这种以多个视角共同完成一个事物的方法会使事物表现得更加详细和特别。在谢尔盖•爱森斯坦指导的《战舰波将金号》中出现的“敖德萨阶梯”在表现这段阶梯时,就用了俯视、仰视和平视等不同的视角去表现里面的人物。例如在《战舰波将金号》中有一位妈妈,第一个镜头就是用俯视视角表现这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小儿子顺着敖德萨阶梯向下跑,在跑的时候她的儿子被官兵从背后射杀;第二个镜头用俯视的视角表现这位妈妈发现身后的孩子被射倒后,露出了惊恐的表情;下一个镜头就是用平时角度表现小孩子倒下后人们在他身边跑过的情景。接下来有一个镜头用仰视的视角表现这位母亲绝望的神情。影片四次在孩子被踩与母亲张大嘴吃惊、绝望的特写镜头之间进行交叉剪辑,仅仅几步路的距离,在第五次出现这位母亲时才让她走到孩子身边。这期间用自然的光线,夸张的表情,短镜头的使用让主体不断重复出现,达到了突出主题形象的目的。不同拍摄角度的交叉使用,使得敖德萨阶梯上的这对母子形象,丰满详细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制作影视作品时运用不同镜头表现不同感情

根据镜头的时间长短有长镜头和短镜头之分。内容的需要和观众体会接受镜头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决定了镜头的长度,情绪上的延长、转换或停顿所需要的时间也要考虑到其中,所以镜头长度又有情绪长度和叙述长度之分。现实主义之所以可以称之为现实主义,主要是因为影片会保持事物时间和空间上的完整性,一般不进行大量的剪辑,属于真实记录,力求把事情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大家。与之相反的表现主义则是倡导镜头的戏剧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会对素材进行大量的剪辑等,呈现出导演想呈现的故事。

(一)长镜头的运用

长镜头,顾名思义,它的镜头时间是相对较长的,一般在影视作品中多于10秒的我们就称之为长镜头。它的这个镜头会包含很多信息、编排很多动作。通过镜头调度,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影视作品中人物的活动。为了更好地把这些呈现在观众面前,就需要导演在拍的时候对演员的行动路线、位置和演员之间的交流等活动进行一定的设想,为后面影片的后期处理提供方便。演员通过走位或机位的变化形成视觉和景别的变化,导演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距离拍下片段资料,通过后期的处理展示人物的关系、环境气氛的变化和故事的发展,从而形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好的长镜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它的优势是在一个镜头里有纵深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里既有内部的场面调度也有外部的镜头运动。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要交代环境最好的选择是用流畅而富有视角转换的长镜头去拍大全景,这样做可以让观众在长镜头的带领下了解影片故事的内容,同时也控制了观众的视觉节奏和情绪起伏。单一镜头拍摄长镜头画面,若不用剪辑,拍摄时避免对场景进行简单的来回推拉或移动等镜头运动,这样会让观众很快失去对作品的兴趣。

(二)短镜头的运用

短镜头,顾名思义,它的镜头时间相对比较短,一般在影视作品中少于10秒的镜头我们就称之为短镜头。如果我们要使镜头中视距较近、光线较亮、动作强烈、形象显著而易于领会,就可以使用短镜头去表现。如果我们要给人紧张的感觉,营造紧张神秘的气氛,短镜头是个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影片中要表现男主角到机场寻找要离开这座城市的恋人。这个片段我们可以用几个短镜头来表现:镜头1用特写的镜头去表现,内容为男主角和女主角两个人头靠头的照片。镜头2用跟随镜头去表现,内容为男主角推门下出租车,然后一路狂奔到候机大厅。镜头3用特写镜头去表现,内容为男主角满是汗水的脸。镜头4用固定镜头来表现,内容为男主角面对镜头向左看。镜头5用固定镜头来表现,内容为江苏、太原等方向的登机口。镜头6用固定镜头来表现,内容为男主角面对镜头向右看。镜头7用固定镜头来表现,内容为北京、上海等方向的登机口。镜头8用固定镜头来表现,内容为男主角背对镜头向画面右侧跑去。每个镜头都只有几秒,8个镜头下来,一段表现男主角到机场寻找要离开这座城市恋人的神态和紧张的气氛跃然其中。

(三)空镜头的运用

空镜头,在电影中是指没有人的景物镜头。“空镜头”其实不‘空”,只是没有主体物———人,但有和剧情配合的景物。高山大海、蓝天白云、参天松柏、场景里面的物件等,都可以成为空镜头表现的景物。这些景物用比喻,象征、烘托气氛等方法,起到借物写人、借景抒情等作用。例如,房间里的红星、红旗可以表现革命力量;奔腾的长江可以表现一件事情势不可挡;蓝天白云可以让人感到心情舒畅、事情有所转机。空镜头还可以在越轴的时候运用,使得影视作品的轴线运动让人看了不会感到突兀。例如,我们的第一个镜头是一个人在镜头的左边入向右边跑,第三个镜头是这个人在画面的右边入左边出,场景一样的话会有一种混乱感,但是在这两个镜头之间加上一个镜头,是这个场景里面的一幅画或其他景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就会对这次越轴顺利地接受。

镜头语言篇8

定格动画对于角色、道具制作、场景搭建,以及镜头拍摄的掌控有着高标准的要求,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定格动画的要求更加全面与综合。故事剧情和镜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前期的阶段,策划分镜稿制作就要充分考虑到镜头景别、角度的运用,在文字分镜创作时就要有意识地用镜头讲故事。

“镜头”是构成电影的最小、最基本的单位,若干个镜头连接在起形成的镜头序列称之为段落。每个段落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和完整的意思,如表现一个动作过程,表现一种相关关系,表现一种含义等等。它是电影中一个完整的叙事层次,就像戏剧中的幕,小说中的章节一样,一个个段落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完整的影片。因此,段落是电影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影片在内容上的结构层次是通过段落表现出来的,而段落与段落、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过渡或联接,就叫做转场,它关系着整部影片的节奏与叙事的流畅性。

动画与绘画、电影的渊源造就了动画既具有绘画性,又具有电影性,作为动画中最基本的单位,镜头设计既要有求制作者扎实的美术绘画功底,又需要掌握灵活运用各种电影语言的技巧。画面与镜头间,定格动画借鉴了现代电影制作的技术元素,使得定格动画像电影一样能够流畅播放,通过镜头的推拉摇移和镜头焦距的长短变换以及不同的景别,让定格动画中角色的动作跟随节奏呈现运动,随之表达出了不同的情感,带给观众真实感。

镜头语言的元素包含构图、色彩、光线、镜头的景别、角度、运动方式等,其中,构图、色彩和光线是构成镜头语言的元素。镜头的景别、角度和运动方式是形成镜头语言的元素。镜头中合理的构图能够唤起观众的审美认同,有利于艺术形象深入人心,帮助传达作品的情感和思想。色彩可以渲染环境,进而营造氛围去表现角色心理;同时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心理,表达作品的情感和思想,甚至能够形成导演独特的风格。

镜头的好坏离不开相机的摆放和构图的质量,也与被拍摄对象的布景有关。合理的构图能够唤起观众的审美认同,有利于形象的深入人心,帮助传达作品的情感和思想。构图应掌握画面平衡,人景搭配的高低起伏,层次和错落。《巧克力情缘》是澳大利亚导演亚当艾略特出品的一部黏土动画,影片讲述了一个八岁的澳洲孤独症女孩玛丽和一个来自纽约四十四岁自闭症患者麦克斯长达20年笔友的故事。影片把观众带人了一场关于友情、本我和对本我剖析之旅,向人展现了两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影片整体以黑白两色为主,灰暗的感觉也与病态角色设定相得益彰,色彩对于观众情绪的感染也有很大影响,黑色的沉重,灰色的压抑,都极好的表达了作品人物此时此刻的生存现状。

构图把镜头前的对象有机的组织,分布在画面中,以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导演运用了很多画面主题放在中央位置的构图方法,这种构图方式不仅吸引观众的注意,同时使整个画面饱满沉稳有力,影片的对白很少,随着叙事旁白的娓娓道来,影片也跟着旁白的节奏把叙事内容视觉性。在一个片段麦克斯坐在电视机前确认中奖号码,镜头在电视机和麦克斯之间切换,并不断的推进镜头,电视机的号码彩球数字和麦克斯紧张睁大的眼睛和不断流下的汗占据了观众的视线,再从脸部的镜头拉开至整个人物,并围绕人物进行旋转,把人物的紧张到震惊到欣喜飘飘然的喜悦感情描绘的十分到位。

当玛丽问麦克斯是否被戏弄过,镜头转接到麦克斯畏缩在墙角,畏惧的抽泣位置正好在画面偏左的地方,在视觉上引导了观众的视线。麦克斯下定决心给玛丽回信的时候,一系列快速的镜头:主观镜头、手部镜头、左侧机位、右侧机位,循环形成了完整的节奏,并且与背景音乐在动作上配合的相得益彰,集中表现了麦克斯回信时文思泉涌和急切的心情。

当玛丽长大后,有了自信克服孤独症,并在精神疾病方面做出论文成就,出品书籍堆满屋子,玛丽站在中问,镜头拉远有满满的成就感。玛丽在讲台上做演讲,画面的主题人物居上,仰拍的视角更凸显了角色渐渐强大的自信心理。

在影片中,为了表现开阔的场景,运用大量为展示空间的大全景镜头,为了展示空间营造氛围,也交代了人物所在的活动空间。在展现空间的同时,把镜头聚焦到了近景或者特写上给人一种安静的稳定感。

片中镜头在两个国度问切换,导演采用了写信叙述的方式来达到空间调度,玛丽第二次写信给麦克斯,叙述旁白把读信的手部特写转入回忆,这样在地点的切换和旁白结合,使镜头表现的更加自然。

影片从大全景到局部特写,再由局部特写到大全景,多次运用推拉镜头来进行两个场景的切换,此处镜头的主要作用是突出主体,使观众视线集中。片中大多镜头采用平拍并结合仰拍视角,俯拍镜头和推拉镜头,完成了镜头之间的画面衔接。

镜头语言篇9

关键词:影视制作;镜头应用

影视制作中的镜头又被称作镜头语言,即通过镜头拍摄的画面及主题的变化,让镜头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融合起来,让镜头像语言一样传达拍摄者的心声与意图。优秀的镜头语言能够直接触及观众的视听感官,具有很强的艺术渲染力和感染力。然而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要真正实现让镜头说话,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每一个镜头都是画面构成的最基本的元素,每一个镜头的运用,都蕴含着制作者的意图,并让每一个画面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只有在透彻地了解并掌握影视制作中每一种镜头的拍摄方法与特点,才能更好地利用镜头来传递其潜在的思想与意图。

一、影视制作中对不同风格镜头的应用尝试

影视制作中的镜头种类繁多,有根据距离划分的远镜头、中镜头、近镜头、全镜头、特镜头等,根据方位划分的俯镜头、仰镜头等,根据时间长短划分的长镜头、短镜头等,以及根据运动状态划分的跟镜头、移镜头、摇镜头、拉镜头、推镜头等[1]。在拍摄不同风格的影视作品时,应根据影视作品的不同内容特点与呈现出的风格选择相适应的镜头语言。例如表现主义的影视作品往往倡导镜头的戏剧性,要求充分运用电影化的技巧来对真实进行阐释。而现实主义的影视作品则提倡对真实生活的记录与反映,要求保持事物空间的完整性与时间的统一性,避免用剪辑的方式来对观众的视点进行过多的控制等。

其中长镜头是影视制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镜头,其在一个镜头中涵盖了对许多动作的精心编排设计。如台湾导演侯孝贤的电影作品《爱》,开篇就是一个长达数分钟的长镜头,通过对演员的行动路线、行为语言、交流活动、以及位置变换等进行画面艺术处理,利用演员的完美走位以及机位的变化来获得景别与视觉的转换,从而展现出了电影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时间的进展与环境气氛的变化,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艺术渲染力。一个优秀的长镜头,能够在一个完整的镜头中展现出纵深的时间与空间关系,具有很强的时空真实感,能够有效调动并调节观众的情绪起伏与视觉节奏,因而远胜过长篇的解说词。

而根据摄像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而变换的镜头,其往往造成了不同大小的画面形象,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景别。在影视作品中往往会利用复杂多变的镜头调度与场面调动,对各种不同的景别进行交替使用,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使得影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得到有效增强。在影视制作的过程中,对于镜头景别的选择通常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例如在开篇的时候利用一个远景来展示人物同背景环境的关系,随着镜头的拉近,人物之间的互动以及故事的展开就愈加深入,再以特写镜头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质或制造悬念,最后再回到远景镜头来重新引导观众。

运动镜头则能够通过镜^的有机合理移动,模拟再现主观视觉效果,体现一定的心理感受,从而缩短影视作品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如移镜头能够模拟主观视线,营造出空间的真实感,并与主观感受相结合,因而往往能够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效果;而变焦距拉镜头能够将空间中的点扩展刀面,从而产生减弱主体动感的效果,或者发挥结束句的作用;改变视距的拉镜头容易打造出远离感的视觉效果,从而产生一种深沉的抒彩;变焦距推镜头能够传达出从远处发现新目标的感觉,从而确切的模拟剧中人物视线的投向与集中,展现剧中人物审视、观察与发现的过程。

二、影视制作中对镜头剪接点的合理区分及应用

镜头剪接点的合理区分,对于影视作品的表达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当前的影视制作过程中,画面与镜头是同步实现的,但却各自有着自身的剪接点。对于剪接点的选取通常也有规律可循,例如以换面内的主体动作作为依据来进行剪接,以保证画面与动作的流畅。或者以声音作为剪接点的依据,根据对话内容与相应的语言动作,结合规定情节中的人物情绪节奏、言语速度、性格特色等来进行合理的剪接,其中较为常用的又有平行剪接与交错剪接两种方式[2]。此外还有根据情绪来进行剪接、根据节奏来进行剪接等方式。例如在公益短片《爱是一生的课题》中,就通过将一对夫妻年轻时的相处点滴与年老时的相处点滴交错剪接组接起来,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虽然全面没有一句语言,但不同时间空间里恒久不变的爱情,将短片所要表述的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渲染力与感染力。

同时,准确的剪接点是实现良好的镜头组接的基础。只有剪接点准确,才能保证镜头之间切换衔接的流畅自然与合理性。在调度拍摄一个场景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拍摄多个镜头并加以剪辑组接。或者通过多机位拍摄,将一个动作拆解成几个短暂瞬间的细小片段,通过不同的视点对被拍摄的主体进行展示。每个组接的镜头都需要经过精心的策划。对于影视制作中的镜头应用而言,其最终的效果还是要依靠荧屏来进行检验。在影视作品的剪辑中,不管选择哪一种剪接方式,都要遵循为内容服务的原则,力求剪接的合理性与准确性,以获得良好的荧屏艺术效果。

三、影视制作中的镜头应用应为叙事主体服务

影视制作中的镜头应用方式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即要为作品中的叙事主体服务。通过合理的镜头应用与剪辑组接,使得影视作品随着剧情的发展要求与观众的欣赏需求,将一切要点、重点、细节、情节都能鲜明有力地表现出来,同时还不能让观众感觉到有任何误解或费解的地方。在影视作品中,镜头的视点与观众的视点通常是一致的。通过移动镜头能够增强观众按照拍摄者的主观视线或者主观愿望来进入镜头,从而表现出特定环境的参与感,并传达出镜头在运动中的视觉美感。镜头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地实现镜头语言,使得影视作品的表达恰如其分。

镜头应用为叙事主体服务,要求在影视画面构图中,通过有选择地安排主置,处理好主体与背景以及环境的关系,采用恰当的拍摄景别与角度,并配置好外形、线条、色调、光影等造型元素,来重点突出主体形象。在镜头应用的过程中,应对取景框进行选择、提炼甚至抽象、概括,尽量避免多余形象对主体造成妨碍,做到层次条例井然有序、轮廓清晰、主次分明并相互照应。

四、结语

文学看语言,影视看画面。而影视作品中的画面,就是对镜头的应用。在进行影视制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借助现代艺术的观念,了解并掌握每一种镜头应用方式的特点及展现出的艺术效果,尽量对每一组镜头、每一帧画面都进行严谨的策划与设计制作,从艺术高度与审美高度来对影视作品进行具体的把握与总体的调控,才能使影视作品具有可视性强的、独特的、鲜活的镜头语言,进而创造出具有高艺术价值与艺术感染力的优秀影视作品。

参考文献:

镜头语言篇10

关键词:视听语言;影视作品;表现;重要性

自从人类诞生的那天起,传播便成为人类满足生存需要之外的又一项重要事情。从最开始的结绳记事、图腾图画传播发展到口头语言的诞生,到后来的狼烟传警、龟刻甲骨乃至现在纸张上楷书、宋书等文字传播的诞生,一直到当代视听媒介作为传播手段的出现,人类的传播史上共发生了三次大的革命。而这三次传播革命中,视听语言的出现显得尤为突出。那么,什么是视听语言呢?视听语言即利用影视技术,结合图像语言和声音语言,在银幕上再现生活中真实的客观事物或场景。并且,随着电视机、电影及计算机的诞生和广泛利用,视听语言逐渐发展成人类传播并进行交流交际的主要工具。

一、视觉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镜头。镜头即摄影机一次开机到停机间连续拍摄的影像片段。镜头是影视作品的核心,所有的视听语言都依靠镜头来表现。镜头主要分以下几部分:景别、运动、角度、视点等。其中,景别是指拍摄镜头时,镜头中各物体的空间关系。

第二,构图。构图是作用于镜头之上的视觉语言的表达方式。构图分为两种,规则构图和不规则构图。规则构图是指画面上的水平线处于正常状态,而影像的位置等也与镜头的边框保持平衡;而不规则构图则指通过镜头的拉伸、推移等导致画面与我们正常所看到的有所差异,大多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下,这些主要用于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第三,色彩。可以说人的视觉审美是否能够调动都要依托镜头色彩的冲击。比如红色和黄色给人以热烈,比如红旗、太阳等;白色给人让人感觉静谧,因此,色彩的配饰能够调动人物的情绪和意愿等。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也由单纯的自然视觉效果上升为带有一定象征意义的镜头表现。

二、听觉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音乐。影视音乐是影视作品听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主要体现在对影视作品视觉画面的配乐上,它能有力地烘托镜头,表现人物形象及渲染气氛等。

第二,音响。音响这个词在影视作品中代表的范畴极广。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带动下的交互技术的运用,使现在影视作品中的音响多用计算机技术等制作出混合音响效果,使影片纳进一些新的科技因素。

第三,人物语言。人物语言是影视叙事、抒情的重要手段。人物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类:对话、旁白和独白等等。其中,对话是指片中两个或两个人物以上相互交流的声音;而独白则是人物自身自言自语或者人物内心的独白;旁白则是画外音,即脱离镜头所体现的时空以外的人发出的声音。

三、视听语言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

每部影视作品都需要视听语言支持。但是视听语言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表现也不甚相同。在这些不同的影视作品中,视听语言或侧重视觉语言效果,用镜头、色彩、光线、剪辑等表现影视作品的主题,比如电影、影视动画等;或者侧重听觉语言效果,用音响、音乐及人物语言等来表现影视作品的主体。

(一)视听语言在影视新闻及纪录片中的表现

影视新闻与记录片和其它影视作品的最大区别便是纪实性。正如吕新雨在叙述新闻特质时所说的那样:“电视媒介以它自身的特质,使呈现在观众眼前的物象,激发观众与现实事物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电视影像就在观众心目中替代了现实物象本身。”因此,影视新闻与纪录片最大的特点便是镜头中的场面会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而这点也是其它影视作品所没有的。

首先,影视新闻或纪录片在叙述事情时应善用多义或者慢镜头语言,以表达镜头之外的深刻内涵。可以说,正因为有着慢镜头的视觉语言,才会更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影视新闻里所蕴含的真实感及强烈的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

其次,影视新闻或纪录片在叙述事情时要注意视觉语言中的构图和剪辑,用合理的剪辑和适合的构图来反映影视新闻和纪录片的真实性。正如高鑫教授所说:“所谓结构,就是电视艺术作品的内在布局、时空的设计和安排。也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对其具体材料的组织和剪裁。

第三,影视新闻或纪录片在叙述事情还要注意听觉语言中的音乐。因为音乐本身有助于加强渲染和描绘新闻事件,有助于烘托镜头画面的气氛,所以利用音乐可以很好的烘托气氛。并且在影视新闻或纪录片中一般采用固定的音乐,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还能有效的调节观众的注意力。

总之,随着视听语言的发展,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视听语言的影响和改造,世界影视作品的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影视作品的传播实效也越来越快,而人们面对众多的影视作品审美需求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这种环境下,视听语言在影视作品中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拭目以待视听语言明日的辉煌吧。

参考文献:

[1]欧阳照.电视新闻的叙事研究[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2]吕新雨.纪录中国――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M].三联书店,2003.

[3]宋杰.纪录片的精神:用视听语言进行反思和质疑[J].纪录影像,2007.5.

[4]高鑫.电视艺术美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