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十篇

时间:2023-04-07 19:48:22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篇1

[关键词]心理特性 应对措施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60-01

21世纪,我们应该培养具备很强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才”的同时,同样重视培养学生的 “德”,这两方面都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学习工程测量的学生,其心理特性突出表现在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心理差异所形成的人格的基本规律。国家职业标准对职业者各方面的能力有一个客观的和规范的要求,那么它对于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是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的。怎样在中职教育中应用国家职业标准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心理素质,成为目前中职教育的重点课题。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在高校扩招后呈下降趋势,因为中职学生源于高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与进入上一层次学校的学生相比,是学习和品德行为上相对差些的学生。无论从学生本身,还是从家长和社会的角度,都有着轻视中职学校学生的偏见,且中职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表现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很多中职生抱有的心态。长此以往,消极的心态会导致行为上的不拘小节和放任自流。这种现状说明,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应该被特殊关注,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精神面貌,也直接关系着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经说:“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备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质”。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贯穿于中职学生在校学习的全部时间。同理,作为中职学校的工程测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相当普遍地存在着,且导致的原因复杂,应引起中职学校的重视和解决。

一、学习工程测量学生所呈现的不良心理特性

近几年来,各职业学校学生的厌学情绪逐年加剧。这一方面表现为每年的退学率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在校学生学科及格率较低以及平时学习的态度较差。特别是工程测量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定向不明确,基础课程枯燥、乏味,使得绝大多数学生都出现不良的心理品质,如职业动机的被动性和盲目性而导致厌学、逃学、退学。学习是学生时代的第一件大事,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紧紧相伴。中职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与黄金时期,因为这一时期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直接联系着。而这一时期工程测量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其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诸如以下几方面:

学习目标迷茫。学习目标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但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工程测量专业的学生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导致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对于学习成绩只求能够及格,没有更高的要求。他们课上学习的注意力不集中,课后,缺乏自学,不能够积极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实用化倾向明显。在学习中不注意打牢基础知识,特别在意操作能力,以至于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很不上心,觉得学这些没什么必要,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用这些时间来锻炼锻炼自己的操作本领,造成部分学生动手模仿能力突出,计算、验算、分析等能力明显缺失。

学习方法不得当。不少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就缺乏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到职业学校学习仍然处于学习无术的状态,不知道采用怎样的学习策略更有效。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够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比如理论课的积累、实训课的实践能力培养等等,不懂得如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习效率不高,由学习效率不高到提不起学习兴趣,最后发展到厌学、弃学、逃学。

学习焦虑情绪形成学习的心理障碍。想把学习成绩搞好,但是没有相应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每天都在课堂上读书,在家得对父母谎称能好好学习,在学校得应付老师能好好学习,对学习有着一种迫不得已、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这类学生性格孤僻,行动迟缓,但是善于觉察到别人不易觉察的细小情节,具有一定的内倾性。

突发事件增多。从整体上来说,学生的文明程度有所提高,组织纪律也有所加强。然而,在工程测量实验课和实训课程中有些学生出现一些行为异常的现象和非理性的行为。对于这类学生的管理教育,如何转化把学生自觉的行为由“他律”成为“自律”,并转化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学生的自卑心理严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是保持心理健康并逐步走向成功的最基本条件。工程测量的学生普遍有一种失败的心理状态,他们往往自暴自弃,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这些学生的个体心理问题、人格问题被综合反映出来,表现为缺乏自信、自尊、自爱、自强和学习困难、自控自律能力差。

学生的成才观念淡薄。学习工程测量后,许多家长对子女又重新燃起了希望,而学生中却普遍存在着一种“为家长读书”的现象。使得独生子女中的以“自我”为中心、孤独、离群、脆弱等种种负面心理特征充分显现出来,表现出与家长和学校的希望完全相反。

二、加强工程测量专业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打好家庭教育的基础,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摆脱心理障碍

家庭是孩子的终身学校,父母是孩子终身的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与家庭教育必然联系着,每一个心理不健康或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或多或少地都与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环境有关。作为家长不仅要爱孩子,更要学会教育孩子,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做到:树立同等重视智育、德育、体育的教育观念;身教与言教并重;重视对孩子精神生活的引导;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不将自己的教育目标强加给孩子;经常和学校取得联系,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起来;及时分析孩子的心理状态,将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强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认真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理应得到学校的重视,学校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从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着眼,调动学校多方面的力量,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领导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要体现于把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系统中,抓计划、抓落实。在工程测量学专业开设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经常性的心理辅导、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和实施必要的心理治疗。在工程测量教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实验课、实训课的活动中。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共互动的教育网络,使得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扎实有效的开展。

三、结束语

工程测量专业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着自己的特性,引导和提高工程测量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之能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离不开家庭、学校的教育和引导,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环境熏陶人,不良的社会环境会演变学生的心理特性为心理问题。全社会都应关心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和扶持中职学校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个有益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为学生的成长千方百计地创建一个“保护网”,过滤掉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有害物质,及时消除一切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使得中职学校的学生能够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足够重视,摆脱掉成长路上的心理障碍。强调中职学校必须坚持“以德治教,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既重视对学生的专业培养,也要重视对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2]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心理测量学篇2

关键词:心理测量学;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204-02

自从1905年比奈和西蒙发表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智力量表以来,心理测量学的发展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相关领域,显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丰富的实用价值。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心理测量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系统地进行心理测验问卷的编制和使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为将来从事相关的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事测评以及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传统的心理测量教学模式较为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心理测量的实践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有所欠缺[1]。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教育技术革命和学科研究的不断进步[2],心理测量学的教学改革也应该从该学科的课程特点和当今社会需求出发,以现代学习理论作为指导,辅助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最终实现“教”与“学”的进步和超越。

一、教学内容方面的探索

1.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并伴随着积极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是学生学习与成材的动机源和催化剂。心理测量学课程中包含了很多的统计学原理、公式以及大量抽象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因此,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对于心理测量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抵触和恐惧心理,成为心理测量学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可从生活中的心理测量实例入手,增加趣味性较强的案例分析,以生动的形象思维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到抽象的概念学习中,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并最终将理论知识再回归到日常生活中,促使学生进行深度的专业思考。例如,在教学实践的探索过程中,尝试在导言部分首先引入学生所热衷的趣味测验,例如“神奇的Q测验”、“从唱卡拉ok的姿势看个性特征”等,然后组织学生对心理测量的概念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教师总结概括,从而引入心理测量的专业概念学习;在导言结束的部分,给学生布置访谈作业,分别采访身边的老人、父母、同龄人、小朋友四个不同的年龄群体,了解他们对心理测量的看法和认识,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度。

2.弱化统计计算过程,加强统计软件的实操训练。心理测量学的理论框架部分,包括经典测验理论、信度和效度、项目分析、常模等,这些内容是心理测量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但这些章节中会出现大量的统计学原理和计算公式,使得部分统计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讲授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的重视,通过丰富生动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其内涵,对于其中所涉及到的统计学公式及数学运算过程,可以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在信效度的评估、项目区分度,以及常模分数的导出等教学内容中,加强学生数据统计思路和统计软件操作能力的训练,在熟练使用统计软件的基础上能够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如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因素分析等)进行相关的评估和计算。鼓励学生使用SPSS软件来完成相关章节的课后习题,并在课堂上演示其具体操作过程,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在不断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心理测量学作为一门应用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性课程[3],在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强调对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将理论框架的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体会心理测验学习的乐趣,领悟心理测验的基本流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涉及“心理测验的编制与实施”内容时,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恋爱幸福感”或“婚姻幸福感”的问卷编制任务,并选取小样本被试进行施测,运用之前所学知识对自编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分析评估,制定出测验常模。通过这一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得学生对测验的编制和实施有了感性的认识,并将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合到整个实训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测验信度、效度、常模等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编制问卷的能力。对于各类经典心理测验,例如韦氏智力测验、16PF、MMPI、EPQ等,在教师讲解清楚基本施测要点和计分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要亲自寻找被试者,对其进行施测,并提供完整的测验结果和分析报告,在课堂上汇报和讨论。通过该实践环节的教学,帮助学生熟悉常见心理测验的内容、施测过程和解释方法,锻炼学生独立使用测验的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将来的科研和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4.参考国外教材,补充前沿进展,扩展学生视野。专业课程的学习,离不开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目。因此,教师需要在心理测量学领域进行大量而广泛的阅读,并充分了解掌握所教学生的能力水平,选择出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目。在国内,戴海崎等人编著的《心理与教育测量》一书作为心理测量学的经典教材和考研必看书目,享有较高的专业声誉,保证了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参考国外的一些经典教材,如美国Ronald Jay Cohen &Mark E.Swerdlik编著的《Psychological Testing and Assessment》、Anastasi & Urbina编著的《Psychological Testing》、Lewis R. Aiken & Gary Groth-Marnat著的《Psychological Testing and Assessment》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所选教材的内容框架,适当补充国外教材中的有趣案例,适量介绍最新的心理测量学理论和研究进展,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心理测量的应用问题,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心理测量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二、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问题情境的学习是将学习“抛锚”于具体问题之中的一种情境化了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主张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注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小组合作和教师的指导或促进在学习活动的作用[4]。重视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情感需求,鼓励师生进行积极的问题探究、讨论和交流,提出富有思考价值和有深度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质疑,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心理测量来源于现实生活,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教师可以巧设一些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到心理测量的研究问题上来,有助于学生新知识的生成。心理测量学课程是面向大三上学期的学生开设,很多大学生会在这个时期重新思考和定位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教师可以从这一现实情境出发,组织学生来讨论“你认为怎样才算是成功的大学生?”“大学生生成功的评判标准是什么?”“高考状元们的未来是否一定是成功的?”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中,教师可以引导出关于测量中的“实证效度”、“效标”等相关概念及其特点,让学生从生活实际或是亲身经历中加深对这些抽象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理解,感受到心理测量的应用价值,从而更加投入地进行专业学习。

2.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传统的心理测量教学方法容易给学生带来抽象、难懂、枯燥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的发展。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积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出学生对心理测量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将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大动力。例如,关于“心理测量学的建立与发展”章节中,会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学思想起源和实践探索。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者,教学效果非常有限。根据问题创设的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教师事先准备教材中所提及的七巧板、九连环等智力玩具(还可以补充魔方、橡皮泥等),将其带至课堂分发给学生,先让学生自由玩这些玩具,然后在快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思考“刚才玩玩具的过程中,你可以看到哪些和心理测量相关的东西?”“从一个人玩玩具的过程中,你可以观察到他的哪些行为和心理特点?”在总结学生们的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心理测量的应用,心理测量和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此时,学生的探索不再是被动的,学生是中心,教师是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提问设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变得趣味无穷,课堂变成了学生求知的乐园。

3.创设协作探究的问题情境。“协作探究”的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所教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之间开展研究型学习,合作探索、共同讨论、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心理测量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知识点,创设协作探究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在各章节结束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与该章节知识相关的最新研究文献,在小组内部进行学习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总结,撰写初步的研究综述并提炼制作成PPT,最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与分享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在协作探索的过程中,学生要对教材中呈现的知识充分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从文献搜索、组织讨论、撰写综述、制作PPT到最后的课堂汇报,小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增强情感体验,深化对心理测量学知识的学习,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三、考核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探索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和组成部分,是督导学校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测和评价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取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方法性、技巧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心理测量学课程来说,传统的单一考试方式不能充分反映出学生心理测量学的学习水平和运用能力。根据学习原理和教学评价的主导思想,对心理测量学的考核应采取多角度考核的考评体系。首先,传统的期末考试应予以保留,试卷采用客观题和主观题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其次,还要对学生平时的课堂出勤率、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独立作业和小组作业的完成情况、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等进行综合考察。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根据平时考核和试卷考核的不同权重予以确定。多元化的考核评价能够促使学生重视平时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的全部过程。综上所述,心理测量学的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环节进行了多元化的尝试和探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心理测量学课程及其他心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积累了直接的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吕航,杜文东.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状况及对策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6):981-983.

[2]闫巩固,彭广强,高喜乐.心理测量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5,59(1):90-95.

[3]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M].2011年修订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1

心理测量学篇3

【关键词】心理测量孤儿教育教学

一、前言

孤儿学校是一种规模较大的集养育与教育功能为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吉林省孤儿学校是我国两所规模较大的孤儿学校之一。2010年吉林省孤儿学校在校生已达千人,新生人数约占到了总人数的30%,而这些新生来源复杂(福利院弃婴、父母因病或意外双亡、服刑人员子女等)。入学新生差异较大,从新生报名入学开始如何在短时间之内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离不开科学心理测量数据的有力支持。

二、心理测量在孤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1.心理测量在孤儿招生工作中的作用

在吉林省孤儿学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中职生,心理测量在针对这两类学生所展开的招生工作都有重要的筛选和鉴别作用。

对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的生源,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学龄儿童,可以从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与协调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情绪与社会性、学习品质、言语与语言等8个维度来制定《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以此考察儿童的入学成熟水平。利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若所编制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处于心理测量标准的可接受范围内,可以作为评定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测量工具。通过心理测量可以大幅度提高招生工作的质量,避免了招生工作传统地面试谈话主观性较强,缺乏客观依据的弊端[2]。义务教育阶段其他年级生源,也可以通过相应的量表对他们进行学习能力、气质类型等方面的心理素质进行了解。

对于报考中职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相应的职业倾向性量表,来判断最适合其的专业。

2.心理测量在新生入学后的作用

孤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幸的过往经历,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孤儿教育之所以属于“特殊教育”,就是因为学生“心灵残疾”的特点。了解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筛查出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避免很多恶性事件的发生,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并且也为孤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以培养孤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新思路。

3.心理测量在孤儿职业指导中的作用

初高中学生都面临着升学或就业的压力,本着教育孤儿“成人、成才、成事”的理念,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自我,做好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心理测量充分发挥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社会中职业的变化、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反观自身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了解适宜自己发展的职业群。以便在中学阶段有意识地发展自己,提高竞争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好业务能力和思想精神上的准备。实践证明心理测量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而且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及学生的身心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2008届初三毕业生甲、乙两人,他们的理想都是医务工作者,与职业个性都相适应,学习成绩差别也不大。但甲对难度大的数学题感觉很吃力,而乙则比较顺利,虽然智商均属中等,但是也有一定差异。甲经过该生班主任、生活辅导教师和孤儿亲属反复思考,升人高中再上大学潜力不足,结合实际情况,报考了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乙选择升入高中,将来继续上大学学医。事实证明,这两位学生的选择是明智的。在毕业生填报志愿之际,心理测量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心身特点,扬长避短合理填报志愿、确定人生目标,增加自觉性、避免盲目性,提高竞争力。

在职业指导中,我们普遍采用了心理侧量技术,这对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加快其社会化进程,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心理测量有其局限性,它还不能完满地反映人的心理各方面,对其使用不当还会带来消极影响。但实践证明,它在职业指导中仍然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它将职业指导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德育教育融为一体,使职业指导进入一个更深的层次,为学生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三、心理测量在应用中的问题与建议

1.问题

⑴心理测量结果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心理测量进行过之后都未能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及相关教师,常常被束之高阁,未能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⑵对某些筛查出来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关注不够

通过心理测量能够得知哪些群体处于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仅仅停留在了掌握此种情况的程度。由于心理教师往往都是身兼两职,精力有限,没有更深层次地挖掘这些群体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也未能及时提出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2.建议

⑴开展新生入学后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健康团训活动、宣传展板等方式,帮助新生了解孤儿学校生活,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正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积极应对,尽快适应孤儿学校生活。

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团体辅导

根据孤儿学生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如情绪人格问题、人际关系障碍等,组织具有相同心理困扰的孤儿开展团体辅导,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和支持,提高自信心,缓解负性情绪,改善人格,学习与他人沟通的技巧。

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使孤儿亲属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改善亲属与孤儿孩子的教养模式,增进情感交流,对于培养孤儿积极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还应鼓励孤儿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磨砺意志,不断增强自身的耐挫能力。

⑷加强对重点孤儿的跟踪服务及对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将确实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孤儿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跟踪服务,帮助其进行心理调适,顺利完成学业。对于一些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学生如父母突然过世后来校的新生、低年级小学生等,可以根据他们心理问题产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程家福,王仁富,武 恒.简论我国心理测量的历史、现状与趋势[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10(15):102.

心理测量学篇4

关键词 心理测量 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

1概述

心理y量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确定出的数量化的价值。广义的心理测量不仅包括以心理测验为工具的测量,也包括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等方法的测量。心理测量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1间接性

心理属性是内在的不可直接测量到的特质,但可表现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外显行为,测量的实施者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测量这些外显行为,并由这些行为推断心理属性。

1.2相对性

对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没有绝对的标准,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所谓心理测量就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与所在团体的大多数人的行为或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

1.3客观性

客观性是对一切测量的基本要求。测量的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标准化问题。测验使用的项目,说明、言语、态度、评分、分数转换、解释等都需要标准化。

2心理测量在教育上的作用

2.1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长久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要充分的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了解不同学生的人格类型。心理测量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心理测验能够客观的反应出学生人格类型以及认知风格,促使教师与学校更好的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使学校培养更具方向性。

2.2为教师教育提供了量化指标

心理测验可以用于评价一种新的教育措施、新的教育思想等,还可以运用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此外,测验还可以用于评教师的综合能力,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个性、班级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借助测验,有利于教师了解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2.3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科学诊断

在教育实践中,心理测量可以用来测验发现学生适应不良(困扰或挫折、高压力或焦虑)和学习困难的真实原因。了解这些不良适应和学习困难到底是智力上的原因,还是由于知识掌握的缺陷从而为采取适当的帮助提供依据。

3现状与问题

3.1教师缺乏专业性

目前在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很大一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的心理测量,他们对于心理测量的了解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在使用心理测量的工具时,并不能很好的遵守心理测量的相关规定。另外,为了保证测验的有效性,以及对被试的身心保护,教师必须严格遵循心理学的相关伦理学规定,被试的隐私及施测结果需要严格保密,不能随意地泄露给他人或者相关机构。

3.2心理测验工具的选择不当

心理测验是经过测验编制程序完成标准化用以测量心理特性的工具,是心理学工作者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按照一定的系统程序,给人的心理特性以数量化的过程。目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常用的测验表主要有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MMPI)、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评定量表(16PF)等人格状态测肆勘怼Q∮貌煌的测验工具,得到的测验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4建议与措施

4.1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在接受过心理测量的相关培训,对某特定测量和评估方法有适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后,方可实施该测量或评估工作;应尊重学生对测量与评估结果进行了解和获得解释的权利,在实施测量或评估之后,应对测量或评估结果给予准确、客观、可以被对方理解的解释,努力避免学生对测量或评估结果的误解;在利用某测验或使用测量工具进行记分、解释时,或使用评估技术、访谈或其他测量工具时,须采用已经建立并证实了信度、效度的测量工具。

4.2选择合适正确的测验工具

与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往往会涉及使用心理测量表,心理测量表帮助教师更好判断学生心理问题。心理测验量表主要选择依据学生心理问题,首先选择心理量表要具有指向性。学生有明显焦虑情绪选择与情绪有关量表;其次确定非情景性症状性质应启用人格问卷探索症状人格因素。第三寻找早期原因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SCL-90),查找两年来是否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或是否有应激叠加效应发生等排除疾病而使用量表等。总之心理诊断使用心理量表应当有定针对性应围绕已形成初步印象或来访者某些特殊表现来选用。

参考文献

[1] 金谕.心理测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6.

[2] 郭旭.心理测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述评[J].理论前沿,2014(5):236- 237.

[3] 钱印霞.心理测量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应用与思考[J].青春岁月,2015(5):131-132.

[4] 牟新博.浅谈心理测量在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科教导干,2010(9):184-185.

[5] 马智群,任素洁.心理测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特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2015.

心理测量学篇5

论文摘要:随着心理测量技术的发展,心理测量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根据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介绍心理测量在该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西方工业革命后,对劳动力的需要急剧增加,劳动分工日益精细,对人才培训、人员选拔和职业指导的需要大增。同时,精神病治疗的实践和教育实践中对弱智儿童的鉴别,这些都成为心理测量学蓬勃发展的现实需要。1904年,比奈与西蒙合作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 比奈一西蒙量表,用于测验和鉴别智力落后儿童,从此科学心理测量开始存在并不断快速发展。目前心理测量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根据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介绍心理测量在该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1 心理测量的概念及其特征

心理测量是指依据某种心理学理论,通过一定的操作程序,对个体的能力、人格或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或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心理测量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的一套严谨、系统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而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一种具体方法和手段,它是利用量表,对某一特定个体素质进行测量的一种手段。一个科学而有效的心理测验,必须具备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心理测量具有下面的一些特征:

(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心理特质与客观的物理现象不同,心理特质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我们不能对心理进行直接的测量,对心理的测量只能是一种间接的测量。根据心理学特质理论,某种内在的不可直接测量的特质,可表现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外显行为。因此,心理测量只是测量了一个人对测验项目所进行的行为反应,心理学家对测量结果进行推论,从而间接了解人的心理属性。

(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

对人的心理或行为进行比较,没有绝对的标准,而只能选取群体中的其他人作为标准。所以心理测量的结果通常参照每个人处在一个群体中的位置,而位置具有相对性。例如,测得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就是与其所在总体的人的智力标准相比较而言的。同时,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一切测量的基本要求。测量的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标准化问题。心理测量是一门科学,因此它的测量结果应该是客观的。它的每一个步骤,无论是测验项目的收集与选取,测验的信度与效度检验,施测过程,数据的处理与结果解释,均按照标准化的程序来进行。

2 心理测量的分类

通常按照心理测量功能分类

(1)能力测验

从心理测量的观点来看,可将其分为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实际能力是代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是学习的结果。潜在能力是个人给予一定的学习机会时,其行为能达到的水平。通常测量潜在能力的心理测验又称之为能力倾向测验。能力测验又可分为普通能力测验和特殊能力测验。普通能力测验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测验。例如“瑞文推理测验”,“斯坦福一比奈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等等。特殊能力测验是测量在某个特殊领域的能力。

(2)成就测验

用于测验个体在接收学习后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例如学校的学科测验,或者某种标准化的资格认证的考试。成就测验多是测量有计划的或者比较确定情境(例如学校)中学习的结构。

(3)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主要用于测量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动机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人格测验又可以分为自陈量表、评定量表和投射测验。例如:埃森克人格问卷、MMPI、16PF、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等。

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

在现代企业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理测量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

(1)心理测量在职业选择中的应用

美国心理学家斯特朗曾就兴趣与职业上的成就之间的关系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他说:“能力与兴趣的关系恰似摩托艇的马达与驾驶员之间的关系相似。马达相当于能力,它决定小艇的速度,驾驶员则相当于兴趣,他决定小艇的方向。小艇前进的距离便是成就。成就是由马达与驾驶员的综合作用决定。兴趣与行为结合起来﹐便成为促进行为的力量。”

基于此,他于1927年编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业兴趣测验“斯特朗职业兴趣量表”。 继斯特朗之后,坎贝尔主持了该量表的修订后改名为“斯特朗—坎贝尔兴趣问卷”。该量表是一个应用很广的职业兴趣量表,不但能为人们提供职业方向,而且还能对职业转换和职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测试结果可以与不同性格类型、不同职业群的常模作比较,以此了解自己在工作类型、职业兴趣、培训专业等各个方面感兴趣的程度,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以及可能的成功领域。

(2)在企业招聘中作为选拔录用的测试工具

心理测验可以在短时间内准确的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个人能力和其他个性心理特点,为员工招聘提供一个客观的度量标准,使得员工招聘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20世纪40到50年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始越来越重视人职匹配的问题,于是心理学家开始寻求方法评价应聘者的“岗位适合度”。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心理学家对应聘者进行一系列纸笔测验,通常包括个性心理问卷、能力倾向测验、投射性测验。根据不同的职业选拔需要,心理学家从众多心理测验中选择合适的进行施测。如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的言语测验可以作为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言语理解和人际沟通能力的衡量工具。利用投射测验,如主题统觉测验考察应聘者的工作动机和与工作有关的生活态度。利用各种人格问卷,如卡特尔16PF测验,埃森克人格问卷EPQ,测量应聘者的人格特征,作为职业匹配依据。

(3)评价中心技术(Assessment Center,AC)在员工素质测评中的应用。

自从1952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首次使用评价中心技术并取得理想效果后,该技术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强调多种心理测验技术的综合运用,采用不同类型的工作情境模拟技术选拔人才、培训人才,目的在于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模拟工作环境,从多角度考察对象。评价中心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有公文筐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模拟面谈、角色扮演、管理游戏等等。

其中,公文筐测验是模拟工作事件公文处理的纸笔测验,用于评价综合分析、统筹规划、决策能力、信息处理等能力。无领导小组讨论主要通过团队互动进行测评,评价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团队合作、影响力、语言表达等人际交往能力。角色扮演和管理游戏则是通过让应聘者扮演某种管理角色或者模拟某种工作事件,目的在于反映真实环境下应聘者的工作表现,了解应聘者的心理特征和个人素质。

(4)心理测验在员工心理健康方面的应用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较为突出的趋势是,现代企业越来越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于是各种心理健康测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比较广泛的心理健康问卷有: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抑郁状态量表、康奈尔医学指数(CPI)、心理适应性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等等一系列心理健康量表。现代企业员工因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和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员工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员工自杀事件发生。应用心理健康问卷能够及时发现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员工,及时进行干预。

参考文献

[1] 金瑜.心理测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戴海崎,张峰,陈雪枫:心理与教育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3] 林仲贤,丁锦红[J].心理测验的含义及其应用.中国临床康复,2004,(3).

心理测量学篇6

[关键词] 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思想;心理测量思想述评

【中图分类号】 B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214-2

一、中国古代心理测量思想的起源

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心理测量思想。虽然在当时没有心理测量一词,也没有直接论述心理测量的专著,但是对于人的心理特点的测量的观念,在远古时期就已存在。例如,商周时的《周易》,以占卜的方式来预测自然界变幻无常的各种现象以及人的福祸与生死。战国末年的《礼记・学记》,其中提出:“知其心,长善而救其矢也。”意思是说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这样才能“长善救失”。而这些论述,间接地揭示了心理测量的重要性。

春秋时期的孔子不仅认为人的心理可以把握,而且可以具体“测量”。他认为人的心理是可以在言语和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只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便可以洞察一个人内心的秘密。

战国时期的孟子认为“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里的权、度指的都是测量。孟子这种万物皆可测量、心理更可测量的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与20世纪西方著名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和麦考尔提出的万物皆可测量的思想相比,要早2000多年。

汉魏时期的刘劭,写了一本人才学专著《人物志》,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心理观察的一条基本原理,即“观其感变,以审常度”,意思是说在心理观察中所得到的只是一定条件下行为的样例,它虽然不是行为的全部,但具有代表性(常度),可以对人的心理特征作出有效的推测。这与现代心理测量的某些理论不谋而合。

我国古代十分注重知人识才,留下了许多这方面的材料和方法,有些方法就带有心理测量的性质,可以说是现代心理测量方法的雏型。例如,《庄子・列御寇》中提出了9种知人之法,许多古籍,如《大戴礼记・文王官人》,诸葛亮《心书・知人性》等所记载的都与《庄子》的知人法有关,特别是宋人所撰的《孔子集语》则完全抄录自《庄子》。此外,如先秦时代《吕氏春秋》所载的“八观六验”,汉魏时期的刘劭在《人物志》中提出的“八观五视”等等知人方法,都明显带有心理测量的性质。

远在商周时代,我国就通过庠序培养,采用层层选拔和考课的方式选拔人才,这在古诗文中随处可见。到了汉代常常采用察举的方式,不仅有举贤良方正、孝廉,还有察举,并且每年或隔年还有随计吏入京举才以及自举的行为。汉魏六朝时期,流行品评人物的风气,由于没有现代测量手段和工具的支持,因此没有上升为系统的理论,但经验十分丰富,有时还和相术联系在一起。此外,还注重举止仪表的考察,采用面试方式,甚至由皇帝亲自主持面试(殿试)。我国古代诠选制度,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备的人才选拔制度,同时,所使用的方法也为世界考试和测量带来了巨大的启示。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古代还萌发出带有娱乐、游戏色彩的心理测量的方法和工具。如唐、宋年间的叶格子戏、七巧板,清朝出现的“益智图”,用七块大小、形状各异的小板块可拼成上百种生物或实物图形,这种玩具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华容道”、“九连环”等智力工具,都以其巧妙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不仅有丰富的心理测量思想,也有设计巧妙的智力测量工具,是一份非常丰厚的文化遗产。但也应认识到,我国古代有关心理测量的思想、方法比较零散,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并且大都以定性考察为主,缺乏科学性。

二、中国古代心理测量思想的特征

我国古代有关心理测量的内容材料,虽然丰富,却比较零散,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为了整理这些零乱的史料,我们拟从心理测量的目标、方法、计量体系以及影响心理测量结果的诸多因素等方面作进一步的考察。

(一)从测量目标方面来看,我国古代心理测量目标十分宽广,具有综合化的倾向。《庄子・列御寇》中提出的9种知人之法。《吕氏春秋》中的“八观六验”,列举了知人识才的6种品评目标。西汉时期的《大戴礼记》则在“观诚”中列出了知人识才的16种品评目标。这些品评目标涉及人的思想、道德、意志、性格、智力和能力等诸多方面,也是现代心理测量的主要测试对象。

科举考试中,人的智能是一个重要的测评目标。科举考试注重于考生的政治见解、行政工作能力和文学艺术的独创能力的考察,以满足统治阶级治国安邦的需要。这些测量目标,从历代科举所开设的考试内容和所使用的考试方法上是不难看出的。然而,我国古代的心理测量目标虽涉及面比较宽广,但零乱而不系统,并且偏重于人的情绪和品性。封建统治者认为讲德最重要,才则是其次,甚至可有可无。

(二)从测评的方法来看,我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方法呈现出多元化倾向。诸葛亮《心书》中《知人性》篇提出了7种知人的方法,从现代测量理论上看,就是给予某些情境刺激以观测所诱导出的心理与行为的反应,这属情境法范畴。

在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常采用的测试方法有好几种,如贴经,墨义,策问,诗赋等。这些测试方式,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二种或二种以上结合使用。我国古代测验方法,除了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量使用西方心理测量学谓之困难的情境测验法,并且用之极早。有关这方面的记载,最早可见于《尚书》中的《尧典》。文中记叙了唐尧对舜的5种考察方法,均是设置一定的情境,通过舜的表现,以观察其心理品质。我国古代在知人识才方面,使用情境法较多,可能与古人重视人的品性和情绪的测量有关。正如我国心理学家张耀翔所言,“品性是许多特质的综合,异常复杂;测验时当然不能像测验知能限定时间,草率从事。”当然我国古代心理测量中,也常用一些具体的单项测验,如前文中提到的“分心测验”、七巧板、九连环等等,但与前面所列举的几种测量之法相比,仅占了很少的一部分。

(三)从测验的计量方式看,我国古代的心理测量以定性考察为主。但考察史料,不难发现,先哲虽然不重视量化,可还是有一些量化方面的探讨,属朴素的量化思想。我们都知道,古代没有准确的计量工具,人们常用活动本身的某些数量指标作粗略估计。如《世说新语》中记载了魏曹子建七步成诗,宋刘元高一目十行。前者说明完成一种作业所需的时间,后者指一个时间单位内所完成的作业数量。这与现代心理实验中常用指标“反应时”在意义上很接近。

我国古代的诠选制度也含有一些心理测量的量化思想。如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将人的品行定为九等,然后按所品等人才的言行予以升降,这也可以说是对人的心理品格水平高下区分的一种粗浅的细化。唐代科举仍然实行等第制,分数制则出现在南宋初年,最早诞生于法科考试中。在宋宁宗以后,太学考试已普遍实行十分制。直到近代洋务运动开始后,同文馆等学校才开始采用百分制。

三、影响心理测量客观性的因素

刘劭在其所著的《人物志》中,从7个方面论述了考察人才时经常出现的谬误。刘劭的《七缪》大体可分为标准之谬和方法之谬。在标准方面,刘劭提出鉴定人的心理品质,不能从鉴定者本人的主观情感出发,也不能从被鉴定者的外在特征着手,又不能只听其他人的议论评价,而必须以“明为”为标准,通过考察个人的“行事”,以鉴定其心理。在方法方面,刘劭主要批判了3种错误。他认为,只有用全面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才能把握人的心理实质。《七缪》在论述鉴定人的心理过程中的常见错误时,实际上已经提出了心理测量法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如客观性原则、全面系统的原则、深入本质的原则等。这些原则在今天仍有其生命力,对于现代心理测量理论的研究和心理测量工作的指导也很有借鉴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社育.我国古代心理测量思想述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4).

[2]程家福,王仁富,武恒.简论我国心理测量的历史、现状与趋势[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102-105.

[3]张厚粲.中国心理测量的发展[M].中国心理学会(编)[C].当代中国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心理测量学篇7

关键词 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测评系统;探析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8-0211-02

随着社会教育学家和相关研究专家们对现代教育体系和心理学健康教育体系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心理学理论思想和心理健康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现代社会,学习、工作生活压力大,不少人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产生一系列精神和心理问题。此时心理学健康知识则在这一方面起到了缓解的作用。而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则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的探讨心理动态测验方法,同时也能研究出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心理学和行为学知识形成较为成熟和科学的心理测评体系。这些方法和系统能够充分应用到现代高效教育行业中,能够充分用到现代心理医疗体系里,也可以用到各种打击违法犯罪的行动中等等等等,可以说,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因此,相关学者和研究专家们纷纷展开了对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和测评系统的讨论和研究。下面文章就对此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1 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概述

所谓的心理测验就是对度量人员的心理特征进行描述的方法,心理测验最早起源于1884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心理测验已经成为大家认可的人员心理诊断和选材的重要方法。心理动态测验则是反映目标一直处于变化过程中,而其目标反映的信息也是不断调整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心理测验的发展,心理测验逐渐从传统的静态心理测验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这一动态心理测验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其测验的准确程度和测验的广泛度。

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设置相应的程序反应模式和高度的模仿性来模拟一些虚拟测验和任务,从而反映和记录目标人员的各种心理变化信息,有利于人们更好的捕捉当事人的各种情绪反应。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有很多,文章简要介绍广泛使用的两种基本方法,也就是计算机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方法和JSD计算机心理测验方法。

计算机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方法:选定目标人员,让他们进行连续30或者更高时间以上的连续加法的作业任务方法,然后在计算机上面进行操作,根据目标人员的上交作业的结果和相应的规律来分析目标人员的一种心理活动的方法。这种心理动态的测验方法能够充分反映目标人物的心理活动。此方法不受目标人的地区差异、文化差异和学历教育差异的影响,能够综合反映人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和规律。

JSD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选定相关测试人员后,在计算机上面会出现很多数字的界面,然后测试人员通过比较相邻两个数值的大小,设定大就敲键盘“1”,小就敲键盘“2”,然后连续进行一定的时间,这种通过逻辑判断和数值比大小的方法充分避开了教育和计算机熟练操作程度的影响。可以说,这种计算机心理测验方法的操作越简单,其反映的心理活动信息也就越接近真实。

计算机心理动态测验方法还有很多,但是综合来看,都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开其他客观因素,如人为差误、教育文化等等差误,这种反应信息的自动化和科学化有利于现代心理学家们更好的研究人物心理,而其研究成果也能更好的应用到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试中。

2 心理测评体系的研究

所谓的心理测评体系就是根据心理学知识理论在计算机上设定相应的程序任务,然后对测试人员的操作进行量化计算,最后根据合适的测量比对表来反映信息的系统。心理测评体系主要包括测验目标(测验对象和测验用途)、测验性质(测验参照模式)、测验任务内容、测验指标、测验结果的标准处理、测验结果的技术分析和比对鉴定、测验结论等等内容。而其中心理测验目标就是要明确测验对象,如成年人、工人等等,而测验用途则要明确是用于心理咨询还是专业确定。心理测验性质有常规模式和标准参照模式,测验内容、指标则依照其用途和目的来选定。心理测验结果的技术分析和鉴定主要是评价其测验结果的可信度、有效度以及任务的难度和区分度。这些技术指标都有相关计算规律和公式。最后心理测量结果则要配备相应的测验实施的注意事项、测量标准答案、计量方式、常模和技术指标的相关资料、以及解释结果的原则方法等等。

以上这些就是心理测评系统中的基本内容,从现在的心理测评系统和模式来看,目前心理学界主要有几种模式系统:消除人类心理疾病的医学心理咨询测评系统模式、改善社会人士心理障碍的心理测评系统模式、解决某一层面专业心理问题的测评系统模式以及个别对象自我发展的心理辅导测评系统模式。目前我国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辅导的系统模式。这种方法模式偏于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偏向于被动解决问题,目前已经在心理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后的心理测评系统将会更为专业、更为精细和准确,其心理测评也会逐渐扩大其应用范围,也会慢慢向着预防模式方向发展,从而能更好的造福人类。

3结论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够微妙的反映出人们的心理动态,而通过使用合适的心理测评系统则能够让人们充分的抓获不同阶段和不懂媒介下人们的心理,相关专家和心理学家通过对这些测验数据的研究分析和比对,有利于心理学家以后准确的判定不同的心理变化,有利于心理咨询事业的远程化、电子化以及心理测试仪器等等设备的发展和进步。可以说,通过现在专家和研究学者们的不懈努力,未来的心理测验方法和系统的应用将会更为广泛而深入,而起发挥的作用也会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王璇,裴丽鹊.基于数据挖掘的大学生心理测评系统设计与实现[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8).

[2]徐,朱萍,梅婕.高校学生心理测评网络系统的研究和设计[J].2013年心理与社会和谐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5).

心理测量学篇8

就有了心理活动,便有了研究人类心理的需要。在中国的文化典籍中,记录了不少文人学者在知人识才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测量思想,研究和挖掘我国古代心理测量思想,对于弘扬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加强心理测量的应用性研究,促进当今心理测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心理测量含义的解读

在我国古代,没有心理测量一词,也没直接论述心理测量的文字。但对人的心理及特点的测度,在远古时期就有了。早在商周时代就已经有了《周易》,它以卜卦方式,预测自然现象和人的生死祸福。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意思是说,只有聪明睿智的人,才能了解别人,才能用人得当。《礼记?学记》中的“知其心,长善而救其失也”则指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不同类型及心理上的个别差异,才能“长善救失”。“知人善任”、“知人善教”的论述,间接地揭示了心理测量的重要性。孟子相信人的心理是可知的,“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里的权、度指的都是测量,物既能测,心即可测。直接指明了人的个别差异测量的可能性,包含着十分明确的心理测量思想。孔子认为,人的心理是可以在言语和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只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便可洞察一个人内心的底蕴。这说明人的心理及特点是可以通过外部表现探测的。汉魏时期的刘劭提出了心理观察的一条基本原理,即“观其感变,以审常度”,意思是说在心理观察中所得到的只是一定条件下行为的样例,它虽然不是行为的全部,但具有代表性(常度),可以对人的心理特征作出有效的推测。这与现代心理测量的某些理论不谋而合。我国古代一直十分注重知人识才,也留下了许多这方面的材料和方法,有些方法就带有心理测量的性质,可以说是现代心理测量方法的雏型。

2.古代心理测量形式及发展

在商周时代,我国就通过庠序培养,采用层层选拔和考课的方式选拔人才,这在古诗文中随处可见。不仅中原地区如此,边远地区也采用类似的方式,《国语》中就有考度莅中之说。到了汉代常常采用察举的方式,不仅有举贤良方正、孝廉,还有察举,并且每年或隔年还有随计吏入京举才以及自举的行为。汉魏六朝时期,流行品评人物的风气,由于没有现代测量手段和工具的支持,因此没有上升为系统的理论,但经验十分丰富,有时还和相术联系在一起。如相者称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嫌自己其貌不扬,伪作侍从,北朝使者却指出他才是真正的英雄等等。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皆是品评人物的专家,由评人还发展到品物、品文,并产生了系统的文学评论思想。隋炀帝大业年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补充官吏的需要,开科取士,并在朝廷中设“文才秀美”科,即进士科,揭开了我国古代选举和考试历史的新篇章,标志着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开端。唐代完善了这一制度,把智力测验引入考试。当时考试大致分为贴经、口义、墨义、策问和诗赋,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为现代考试测评题型开创了先河。此外,还注重举止仪表的考察,采用面试方式,甚至由皇帝亲自主持面试(殿试)。宋元明清的科举大多承袭前朝,无重大改变,直到因不适应时代要求而于1905年被废止。

我国古代选制度,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备的人才选拔制度,同时,所使用的方法也为世界考试和测量带来了巨大的启示。民间流行的智力游戏,很早就在我国出现,如唐、宋年间的叶格子戏、七巧板等等。人们推测七巧板是从宋代的燕几图演化而来的。从文化继承角度看,我国古人的观察和实践丰富了现代心理测量学的内容,为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从不同维度对古代心理测量的考察

(1)从测量目标、方法方面来看

我国古代心理测量目标十分宽广,具有综合化的倾向。

科举考试中,人的智能是一个重要的测评目标。科举考试注重于考生的政治见解、行政工作能力和文学艺术的独创能力的考察,以满足统治阶级治国安邦的需要。这些测量目标,从历代科举所开设的考试内容和所使用的考试方法上是不难看出的。然而,我国古代的心理测量目标虽涉及面比较宽广,但零乱而不系统,并且偏重于人的情绪和品性。

其次,从测评的方法来看,我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方法呈现出多元化倾向。

诸葛亮“知人性”七法中的前四法(问、穷、咨、告),是借助于言语,以问答的方式来观察、测量人的心理,显然是问答法。七法中的后三法(醉之、临之、期之),从现代测量理论上看,就是给予某些情境刺激以观测所诱导出的心理与行为的反应,这属情境法范畴。

(2)从测验的计量方式看

现代心理测量理论重视测验结果的数量化,而我国古代的心理测量则以定性考察为主,这也是人们评价我国古代心理测量仅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门科学的依据之一。但考察史料,不难发现,先哲虽然不重视量化,可还是有一些量化方面的探讨,属朴素的量化思想。古代没有准确的计量工具,人们常用活动本身的某些数量指标作粗略估计。

(3)从影响测量客观性的因素上作些探讨

心理测量学篇9

〔论文关键词〕心理测验;心理档案;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学校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学习、生活模式由义务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以升学为主向以就业为主转变,学生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这期间的种种变化使得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学习、生活和成长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下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而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进行测试。心理测量工具的恰当使用对于了解学生情况,搜集学生信息,及早发现心理异常及进行心理干预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和意义。毫无疑问,心理测量工具的介入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趋专业化和科学化。 然而,在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心理测验的配备和使用率都比较低,其原因在于对心理测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发展。本文将重点介绍心理测验在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以及如何规范地使用心理测验。

一、心理测验在心理建档中的运用

心理测验是通过观察人们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领域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使用心理测验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1.心理测验在建立心理档案中的价值和作用

(1)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

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过程中,往往要用到人格、能力、学习习惯或者学习能力方面的测验,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如使用人格量表,可以了解学生个性,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性格、脾气等情况比较了解,就能比较容易地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使用能力测验,增强对学生的能力、特长的了解,有利于促使学生的潜力的发挥;使用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方面的测验,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落后的状况。

(2)有利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预防功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工作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和预防性教育。然而, 当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误区,即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放在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上,一味地追求心理咨询的数量,甚至将每学期心理咨询中心接待来访的数目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成绩。认为心理咨询本质上是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后对其进行的一种干预手段。与其在产生心理问题之后进行补救,还不如在问题暴露之前就进行疏导。比较而言,教育是事先的预防手段,而咨询则是事后的弥补手段。相对于产生心理问题后的补救,暴露问题之前的疏导会显得更有力。 要认识到,中职学生在校不同时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也不同,可使用心理测验系统收集、整理、建立中职学生心理档案, 有意识地将测验结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通过讲座、橱窗、广播台、宣传专刊等形式加强普及教育,对个别突出问题,可通过电话预约、信函解答、同学互助等形式及时提供帮助,并做好跟踪服务,将不良情绪或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充分地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预防功能。

(3)有利于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信息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多事之秋”,而且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招生规模扩大、收费标准提高、学业压力增加和就业竞争加剧,有心理困惑、经济困难和学业困扰的学生不断增多,面对他们“成长中的烦恼”,如果不及时疏导和解决,则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做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科学研究工作,通过心理量表的测试,使之更加科学化、专业化,显得特别重要。另一方面,要系统、深入、科学有效地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档次、上水平,也必须重视和加强科学研究,依据科学数据开展工作。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离不开收集和整理大量的资料。而心理测验是获取心理健康教育资料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心理测验收集到的资料为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素材。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将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再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地增强科学性,提高科研水平,促进和推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2.心理测验在心理档案建立中的运用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目的是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服务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分为三种,即发展目标、教育目标和诊断目标。教育目标不同,心理测验的选择也应有所区别。针对发展目标,可选择一些简单测验工具穿插于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材中,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让学生自测自评,结果自我保存,能达到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监测自我的目的。针对教育的目标,可利用心理测验在学生、教师、家长中搜集资料,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环境、心理发展水平等,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确定方向,提供依据。根据诊治目标,对于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要用诊断性量表进行测量,确定其问题的实质,以便有效地进行心理咨询,或及时转介到有关机构。

二、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运用

心理咨询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咨询人员对心理咨询的性质、过程的正确认识,熟练掌握心理咨询的原则、方法和技能技巧,同时还依赖于对来访者的心理特性、行为问题性质的正确评估和诊断, 以便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和行为矫正训练。对来访者心理问题评估、诊断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观察法、晤谈法、调查法等, 但这些方法难免有一定的主观性。为克服主观经验的影响,心理测验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中,成为进行科学评估的重要手段。心理测验可以为快速了解咨询者的行为、情感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有价值的深层认识。借助于心理测验,探讨诊断来访者意识不到的某些心理特点和潜在的困扰,透视人们心灵深处的斑驳隐秘,以便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如要了解学生的一些内隐的或在当时当地不能表现出来的人格特点和行为特征,就需要对之进行心理测验,从而获得一个客观的数量化指标,了解其相关心理因素的概貌。

在中职学生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理测验是常用的一项工具。 例如,研究者对我校103 名学生进行 mmpi 人格测验,发现有50% 的学生焦虑水平比较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之后,使学生降低了焦虑水平,对稳定学生的情绪起了重要作用。对一般学生进行智力和人格测验,发现他们在智力和人格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进而增强心理素质,完善自我。可见心理测验已成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分析来访者心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它不但可以检验咨询人员的判断是否正确,还能帮助其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三、运用心理测验资料,优化班主任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中引入心理测验 ,不仅使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而且使班主任工作的途径得到了拓展,从说教式、命令式转变为针对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科学地运用心理教育的规律,多途径、多方法地开展教育,从而优化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心理测验的运用,使班主任工作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发挥气质互补的作用,增进班级的融洽与和谐

气质是人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多种心理现象有密切的关系。如,在班委的组合和寝室的安排上,可以使用气质测验,了解不同学生的气质特点, 发挥气质的互补作用,促进班级或者寝室的和谐。在一个群体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人聚集在一起,生活才是丰富多彩的;单纯气质特征的群体,人与人之间不会有心理空间,有时会是一种“可怕”的群体。如将胆汁质的学生安排在一起,那么这个群体将是一个充满“火药味”的“爆炸性”群体;如果将抑郁质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则将是一个充满了“宁静”的冷漠的群体。所以,将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学生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才会和谐发展。另外,还要有意识地实现个体气质的互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身优良的因素,克服不利的因素。如:引导多血质和胆汁质类型为主的学生,发扬自己的自信、热情、外向等特点,克服盲从和不求甚解的毛病;而粘液质和抑郁质气质类型为主的学生,应该发扬自己稳健、坚毅和执着的品质,克服呆板和固步自封的缺点。

2.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使用人格或者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测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而且也能增强老师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其次,根据测验,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出发,在学生心理悦纳的情况下,启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 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发挥他们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再次,根据测验的结果指导学生正确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概念,对学习、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能作出积极的反应,有效地对其不良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进行矫正。

四、规范心理测验,提高心理测验的针对性

使用心理测验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首先,中职学校在运用心理测验时,要注意心理测验的针对性。如:把心理测验应用于学校心理咨询、升学就业、生涯设计、应试面试前等专门领域中,借助于各种形式的心理测验来考察人的个性品质、心理特征、个性缺陷及潜在的需要和潜在能力等,从而为特定目的服务。因而,测验者应慎重选择测验量表,所选量表必须为其目的服务,忽视量表选择的重要性而乱加使用,这是心理测验的大忌。

其次,学校要加强对测验人员的培训,减少测量误差。测验不是人人都能做的,由于测验中对控制误差、测验结果的解释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而心理测验的操作和结果解释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的特点。因此,加强对心理测验人员的培训,要求其获得一定的资格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主试必须具备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的知识结构及其对此工作的科学态度,合格后方可做。如果主试不合格,测验很可能变成“害人测验”。因为即使心理测验得分相同,由于前来测试的学生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不同和受试时的精神状态不同,对结果的解释也不同。如进行epq人格测验时,精神质因子得分较高,这时如果主试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可能就会对这个学生说:“你有精神病倾向”,结果可能会使这个学生背上很大的精神包袱。

心理测量学篇10

“想知道你在职场上值多少钱吗?”“你能交到知心朋友吗?”“恋爱中的你最怕什么?”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中,诸如此类的“心理小测验”到处都是;在网上,综合性的门户网站必有心理测验的专门页面,而各种论坛上心理测验的主题也永不过时;日常生活中,收到朋友发来的心理测验的短信,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这种小测验往往由一道或一组趣味性和生活性很强的题目组成,最后根据答案给出一个结果,指出你的某种心理特征状态,给出一些建议或预测未来的发展。很多人都喜欢做这种轻松有趣的小测验,但是做完后,有的人觉得很准,有的人却觉得完全是无稽之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心理学中心理测验的真实面貌吧。

心理测验的种类

按测验功能,心理测验主要包括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

能力测验可以分为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和特殊能力测验。智力测验的结果,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智商高低。能力倾向测验和特殊能力测验则常常用于人才选拔。比如我们现在举行的公务员考试,就是一种能力倾向测验。而如果你要报考音乐学院、美术学院,那么要通过的就是音乐能力测验、美术能力测验这种特殊能力测验了。对于个人来说,能力测验有助于了解自己的能力,以便在求学、就业中作出更好的选择;对于选拔人才的机构来说,能力测验可以帮助人事管理部门有效选择和安置在工作所需的特定能力上水平相对较高的人员。

人格测验主要用于测量人的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品德、情绪、动机等等方面的心理特点。现在我们在各种媒体中见到的大部分心理测验都属于这一类。心理学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人格测验是美国心理学家编制的《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身体状态、精神状态以及对家庭、婚姻、宗教、政治、法律、社会等态度。《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能在约45分钟的时间内测量出乐群性、聪慧性、独立性等16种主要的人格特质,而且可以预测受测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专业成就的可能性、创造潜力和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尤其适用于升学、就业及生活问题的指导。

实施测验讲究多

心理测验的编制是一项高难度、十分耗时费力的工作,一般由心理测量专家承担此项工程。但即使是经过了各种检验证明其有效的专业的心理测验,也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对于国外编制的心理测验,由于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条件的不同,心理学家必须对测验进行本土化修订后,才可以用于本国的人民。《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被译成多种版本,在国际上广泛流行,但是在各国应用的版本都要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心理测验在人才选拔、评价、心理咨询诊断、司法及临床医疗上都有广泛的用途,但是,只有在使用得当的情况下心理测验才能发挥它的效能,因此,实施心理测验有着严格的要求。只有专业人士才有资格使用测验,使用过程必须严格依照测验指导手册的规定。为了维护心理测验的有效性,许多测验的内容、器材和评分标准等都是需要保密的,绝对不允许在非专业刊物上发表,更不会在大众化的报纸和杂志等媒体上登出。在美国,心理测量量表作为特殊商品,必须凭资格证才能向测量公司购买,这张证书至少要心理学硕士以上才能考取。

这种种严格要求和保密措施,使心理测验看起来显得神秘莫测,但这是保证心理测验有效性的必要手段。如果不考虑心理测验的使用范围和场合,不规范施测,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不慎重,就会使测验失效,造成人们的误解。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某报刊载了对小学教师群体的心理测量结果,称上海48%的小学教师有心理障碍,引起了轩然大波。事实上,在专业人士看来,这是两个非心理测量专业的学者,用一个心理测量量表,得出了一个不专业的结论。

游戏不可当真

由此看来,现在社会上的各种所谓心理测验,既没有经过复杂严格的编制过程,也不是由专业人士主持测试,其科学性和准确性自然也就无从说起。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来看,这些根本就不能称为“心理测验”,充其量也就是以娱乐为目的的“心理小游戏”。

但为什么有人觉得这些心理小游戏很准呢?这是因为人的心理非常复杂,人们有一种“验证性心态”,往往容易忽略不同点,而认同与自己相关的评价,尤其对于一些敏感的、易受暗示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比如有人相信算命,算命先生说的话有的符合自己的情况,有的不符合自己实际情况,但因为这种“验证件心态”,人们往往忽略那些不准确的信息,而根据部分貌似准确(很多时候其实是模棱两可)的信息而得出某个算命先生算命“很准”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