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油田十篇

时间:2023-03-29 06:50:43

华北油田

华北油田篇1

本人在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采油专业知识的学习,对采油工作的相关只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而后的一个月的实习,使我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本人是在第二采油厂岔中工区第十一采油队进行的实习。一、 第二采油厂概况。1、概况。采油二厂成立于1976年,厂部位于河北省霸州市境内,主要担负着远有、天然气生产和向北京供气的任务。经过30年的建设,二厂拥有固定资产36.03亿元,净值10.03亿元,现有员工2073人,其中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418人,操作人员1655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148人。2、生产情况。976年10月4日,以南孟油田霸10井正式投产为标志,宣告采油二厂正式成立。历经一年的开发,相继发现霸22,霸30等高产工业油流井。至1978年8月创日产3527吨的历史最高峰,年产油111.82万吨,为华北油田年产量突破1700万吨大关,全国产量上亿吨作出了贡献。通过不断扩大勘探领域,又发现了岔河集油田岔4、岔39、岔12、岔15、岔19等15个断块油藏,形成了冀中地区最大规模的砂岩油田,于1981年9月全面正式投入开发,使采油二厂油田开发的主战场转向岔河集油田。并于1988年达到年产油78.97万吨的砂岩油田最高产量。90年代中后期,采油二厂通过应用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精细解释、砂体横向预测等新的技术,惊喜油藏解释与描述,在扩边、扩块、扩层等方面不断创出新的成绩。先后在十五个井区和断块完成钻井190口,扩大含油面积9.7平方公里,增加地质储量774万吨,可采储量285万吨,扩大含气面积0.5平方公里,增加天然气储量2.1亿立方米,为保持而常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十五”以来,采油二厂坚持“油气并举”勘探开发战略,不断扩大天然气销售市场,调整产品结构,自2000年连年向北京供气保持在1.1亿立方米以上,保证了油田的开发效益。采油二厂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霸州市、雄县、文安县、永清县、固安县这五个县市,包括岔河集、南孟、苏桥、龙虎庄、高家堡、文安6个油气田,其中联合站4座,常输站1座,转油站6座,计量站86座,注水站9座。二、在第十一采油队的实习情况。第十一采油队现有69人,9座计量站,1个加热站,常开油井48口,水井46口,日产原油76吨,2005—2006年获厂“安全生产先进队站”荣誉称号,2006年,厂“创建平安示范油区先进单位”,“铁人式”班站等厂级以上先进集体8个,7人先后获劳动模范等厂级以上荣誉称号。我在小站实习期间,通过师傅们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努力学习与实践,我对工区的采油岗有了一定的认识,我在站上的工作主要就是跟着师傅们学习,学习和采油有关的一切知识,从打扫卫生到录取资料、量油、巡井取样、拔井场、修井台、配水间注水、保修抽油机、

华北油田篇2

关键词:电力通信;adss光缆;sdh传输系统

0引言

电力通信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应运而生的,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因此,要求电力通信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目前,光纤通信在电力载波通信、微波通信、一点多址等诸多通信方式中日显优势,已成为电力通信网的主要传输方式。它是以光波为载体,以光导纤维为传输媒质,将信号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一种通信手段。它具有传输的信息量大、距离远、频带宽、质量高、抗干扰及辐射性强等许多优点,是集语音、图像、数据通信为一体的综合传输系统。

随着华北油田变电站无人值守项目的实行,电网专业化管理的进一步深化,电力通信专网在整个油田电网运行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组建电力通信专网已是十分紧迫的任务。在此背景下,自2007年以来,华北油田进行了电力通信专网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建成了以光纤通信为主,微波和电力载波为辅的通信系统。

1系统组成、规模及维护

1.1系统组成

(1)全介质自承光缆——adss(alldielectricselfsupporting)。WWW.133229.COMadss光缆在输电线路上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已建线路上使用较多。它能满足输电线跨度大、垂度大的要求。其特点是:①张力理论值为零;②为全绝缘结构,安装及线路维护时可带电作业,这样可大大减少停电损失;③其伸缩率在温差很大的范围内可保持不变,而且其在极限温度下,具有稳定的光学特性;④耐电蚀adss光缆可减少高压感应电场对光缆的电腐蚀;⑤adss光缆直径小、质量轻,可以减少冰和风对光缆的影响,其对杆塔强度的影响也很小。

(2)sdh传输系统。本项目sdh传输系统具有灵活的设备配置:stm-16/4兼容设备,支持 网络 设备从622m到2.5g的在线升级,具备高低阶20g全交叉能力。具有强大的组网能力支持mesh组网,网络节点即插即用。支持sdh业务、pdh业务、以太网等多业务接口,单子架可实现1×stm-16四纤环或2×stm-16二纤环,可支持mesh网络中多达40个光方向的组网;具有完善的网络生存机制和完备的设备保护机制。

(3)同步时钟系统。同步时钟源包括:线路时钟源、支路信号时钟源、2个外同步时钟源。每个站点可以从两个方向提取时钟,对这两个方向时钟设置优先级,当高优先级的时钟质量低于要求时,自动跟随另一个低优先级的时钟,以此对同步时钟建立起时钟保护自愈环。

(4)网管系统。本项目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传输和接入设备的统一管理。网管放在电力调度中心,提供网络拓扑、配置、安全、系统维护等管理功能,支持软件在线升级。

(5)pcm接入系统。pcm接入系统具有集中网络管理能力,与sdh传输系统统一网管,具有大容量的交叉连接矩阵,是一种sdh设备延伸的业务接入。其接口丰富,极大丰富了业务的灵活接入,扩充了传输业务的特殊要求。

1.2系统规模

华北油田现拥有变电站43余座,依据油田电网各变电站分布情况,以电调中心和四个集控中心为支点建立主干光纤环网通信网络,再经光缆向35kv变电站辐射,35kv变电站之间串联运行,力争实现双光纤环路,为集控化的智能电网建设提供通信保障。

1.3系统维护

sdh系统的维护主要是对光线路和设备的维护,具体如下:

(1)光缆线路情况:包括光缆的长度、芯数、接头、跳纤及光纤的衰耗值、备纤等各方面情况。

(2)设备情况:主要包括设备的型号、配置情况、机盘功能、接口情况、面板上各种告警灯和指示灯的显示情况及组网情况;光端机的各种测试指标;设备供电电源情况;odf架、ddf架、vdf架及网管系统的应用情况。

(3)仪表、工具情况:sdh光传输系统常用仪表有:光功率计、误码仪等。要熟练掌握这些仪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2项目成效

华北油田电网光纤通信规划建设为无人值守变电站的 现代 化自动化管理和运营提供了先进的通信手段,为油田电网的管理和运行提供了充足可靠的综合业务接口及传输通道。具体来讲:

(1)满足了各站点调度电话对电路的需求。中心调度、各集控站调度、无人值守变电站之间的电力调度专用电话传输有了稳定可靠的通信电路来作为保障。

(2)满足了电力自动化系统对电路的需求。电网生产实时数据等电力自动化信息对通信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本通信系统为其提供了标准和足够的数据接入接口,并保证了自动化数据信号的实时和无误传输。

(3)满足了监控系统对电路的需求。今后油田各个变电站将逐步向无人职守的方向 发展 ,广泛采用变电站远程图像监控技术是变电站自动化建设的发展趋势,本通信系统为其预留了高速视频监控通道。

(4)满足了远程抄表系统对电路的需求。油田的电量远程抄表系统在不断建设和发展,本通信系统为其提供了相应的专用数据接口和通道。

3结束语

光纤通信在华北油田电力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油田通信网建设的低成本、大容量、多业务和智能化,满足了电力数据、语音、视频、宽带接入等多种业务的传输要求,并在 网络 通信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为各用户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从而保证了油田电网生产的安全 经济 运行,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 文献 :

华北油田篇3

关键词:华北油田;留58潜山;雾迷山组;储层分析;非均质

中图分类号:TE: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22-0211-01

在油田开发后期,油藏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开发质量与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是控制剩余储层中油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储层非均质性指的是,储层物性、岩性、含油性和电性等基本特性在三维空间中分布的各异性。全面认识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对于它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明确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和采取有效的堪采措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优化开发方案和油藏建模的方案开发是研究的重点内容。

1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的各种性质是随着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变化的属性。主要表现为:孔隙空间的非均质和组成岩石物质的非均质。碎屑岩储层因为沉积和成岩后的差异,它的岩石矿物组成、基质含量、胶结物含量都不一样,影响孔隙形状和大小、储层物性的变化,形成储层内、平面和层间的非均质性。在注水开发油田时,储层的渗透率是对油田开发的影响十分重要。通常用渗透性表示储层的非均质性。表示方法有: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和非均质系数。

对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是油藏描述中的核心内容,通过精心的研究,揭示了储层岩性、含油性、物性的非均质性特征,展示了砂体展布、连通程度在横、纵向上的变化规律,为选择注采系统、合理开发分层系、预测产能,为改善油田的开发的效率效果提供了可靠的抵制与科学依据。

2华北油田潜山勘探调查与思考

华北油田是依靠古潜山油藏起家,建立了中国最大的古潜山油田,并首先在我国确立“新生古储”勘探理论,连续10年实现年产原油1000万吨以上。潜山油藏的特点是:产量高、递减快等,再加上当年开发迅速,使华北油田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产量开始大幅度下降。华北油田的油气成藏形成“紧邻油源区的古潜山带是主要油气富集带,深潜山及潜山内幕等隐蔽型潜山是深化勘探的主要方向”等共识。通过重新认识潜山油气形成和分布的规律,勘探工作者乘势向上,近几年在肃宁和饶阳等多个潜山连续获得重大发现和突破。华北油田累计共发现了9个高产潜山油藏。这种多层突破的姿态,不仅为油田开发提供了现实的高效接替区,也形成华北油田潜山勘探史上的又一个储量增长高峰。以深潜山为代表的隐蔽型油藏,通过常规勘探方式很难识别。当油田进入隐蔽型油藏勘探阶段,传统的找油方法常常会失败。面对经常找寻不到油田的状况,油田工作者逐渐意识到,要打开潜山勘探的新局势需要有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

3留58潜山地区的地质概况

饶阳凹陷是冀中坳陷中最大的凹陷,是渤海湾海盆地冀中坳陷中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也是冀中坳陷中勘探成效最高的油气最富集的凹陷。该凹陷位于冀中坳陷的中部,面积约6300平方千米。雾迷山组油藏是我国最大的裂缝性碳酸盐块状水底饱和油藏。留58雾迷山油藏处在饶阳坳陷的中南部,其顶部因遭受长期强烈的侵蚀,是典型的侵蚀断块山。留58迷雾山组由于其复杂的构造,是山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内幕断层,再加上分布变化较大的地层,从而导致油气藏的形态及油层的分布受到储层非均质性的制约。

潜山内幕解释的制约因素:从物理角度上来看,潜山内幕具有幅度低、面积小、埋藏深等特点,地震资料在深层部分的能量较弱,潜山面的反射特征不是特别明显,因此被发现的几率降低,落实圈闭难度较大。制约着潜山内幕解释有很多因素,以下为主要的两点:

1)内幕地层层位难以追踪,潜山内幕构造形态难以落实。2)潜山断裂复杂,第三断裂结构的隐蔽性较强。古潜山的内幕的复杂形态,需要高信噪比和高分辨率的测井和地震的联合方法来进行预测。在此之外,因为储层的吸收系数参数对储层含油性、岩性的横向性变化的反应比较敏感,可以通过计算灰岩储层的吸收系数的研究来判断空隙的发育情况。而空隙的发育情况与断层有这密切的关系,所以可通过分析储层的相关信息和振幅来预测地震剖面上难以识别的断层,这样就间接的预测了储层空隙发育带的相关情况。利用从地震资料中反演与灰岩裂缝、含油性与灰岩空隙有关的地震数据。

4总结

总之,近几年来,通过加大科学技术研究和多种新技术的应用,潜山研究工作基本上已经实现了程序化、精细化、科学化的建设结构。潜山油气气藏勘探在裂缝解释、构造成像的预测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潜山的研究工作是在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进行的,开展了叠前深度的成像处理,极大的改善了地震资料的品质。针对了潜山油气发开的需要,相关部门开展了潜山构造、地震、裂缝储层的预测等成藏条件的技术

攻关。

参考文献

[1]岳大力,吴胜和,林承焰,等.流花11-1油田礁灰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J].地质科技报,2005,2.

[2]杨少春,王瑞丽,王改云,等.油田开发阶段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变化特征:以胜坨油田二区东营组三段为例[J].高校地质学报,2006,4.

[3]魏忠元,单华生.国内外河流相储集砂体非均质性研究进展[J].内江科技,2005,1.

华北油田篇4

    华北油田矿区服务事业部计划财务处是事业部计划项目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指导项目的前期工作,组织安排、评审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审查、施工图设计;负责项目的概算、预算和结算初步审查;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对计划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组织项目后评价工作。

    华北石油矿区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实行两级管理制度。华北石油管理局矿区建设管理处和矿区服务事业部矿区建设管理处合署办公,对华北油田建设工程以监管为主并做好对华北油田矿区重点建设工程的协调、监管工作;华北油田公司各二级单位的矿建管理部门对本单位的工程项目进行监管,主要负责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

    二、华北油田矿区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特点

    (一)涉及面广矿区建设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它不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内容。(二)工作量大一个建筑物的形成,需要消耗的物资种类繁多,需要大量的施工活动共同参与。对所有这些施工环节及其用到的资源都做到管理工作的深入到位,而这些仅仅是项目管理中的生产管理和材料管理两个侧面。(三)制约性强项目管理工作必然要符合建设工程项目从计划决策到竣工验收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内在规律。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不仅要符合建筑工程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还要做到彼此协作、安排有序。(四)信息流量大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是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某种信息的处理工作。建筑施工项目各方面的管理活动并不孤立,它们之间既互为依托又互相制约,如何将工程管理方面的信息最快的反映到工程管理层,是保障工程项目管理效率的关键。

    三、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及优势

    当前,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已经被广泛应用,当然在建筑业也不例外,在建筑行业中从设计到施工到后期维护使用各个环节计算机技术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特别是在施工阶段涉及专业广、管理项目繁多、工期紧张,计算机技术尤其是专业软件的应用对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效果显着,从而使专业软件在施工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广泛应用,在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中都计算机技术都发挥着重要辅助作用。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通俗的说就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数据库等技术手段,将现有建设项目管理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和集成,以便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信息技术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包括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和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中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目前总的发展趋势是基于网络的建设项目管理平台的开发和应用。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以下特点和优势:

    (一)及时准确地提供项目决策的有关信息。它可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加工、传递和实时共享,减少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共享的信息为项目管理服务、为项目决策提供及时、直观的工程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使领导能从宏观角度进行宏观控制和管理。

    (二)保障工程项目计划和管理科学合理。它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以生产计划和物资计划为典型代表的计划工作能够依据已有工程的计划经验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活动以及项目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并正确引导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三)为项目成本核算与财务分析提供数据依据。无论是从一个项目的角度,还是从公司整体的角度,都可将项目的成本计划与跟踪工作细化,将人力资源成本、费用、采购、材料设备等成本要素分解到项目各个工作环节,为公司级的成本核算与财务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四)便于项目相关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由于每个项目都要涉及到各个相关部门及不同的供应商,每个部门及相关人员从不同的角度都需要了解项目的各个方面进度情况,提供一个有效的项目数据平台是解决各个相关群体和个人之间沟通协调的捷径。

    (五)项目的跟踪报告机制。随着项目工作的展开,工程进度、合同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物资及人力资源调配情况是公司、项目管理机构及各个专业工程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通过各个相关部门都及时报送相关的项目数据,可以保障各级领导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动态地分析、控制、管理工作。

    (六)信息的有效性传递。由于个人理解差异、部门利益考虑、过程延误等原因,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指令的在传递过程中也存在着信息失真与信息延误等现象,组织内部自上而下形成的信息漏斗效应。在信息流通量与协同管理量非常大的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信息的有效性传递可以有效避免很多扯皮、推委现象的发生,使得项目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经理)的协调工作得心应手。

    四、项目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一)贴近实际业务,简单易用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操作符合实际工程管理业务方式,使用方法易于理解、操作简单,掌握起来快捷、方便。完整的随机帮助及操作向导辅助学习操作。系统的初始界面要简洁明确,将项目的决策、立项、基本建设程序、进度、资金、结算等最基本情况显示出来,便于领导层及时掌握工程项目情况,以做出科学决策。

    (二)先进的管理思想及软件技术

    系统要以国际先进的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为基础、运用领先的项目管理理论及数学模型,同时要结合中国国情。产品要既适用,又具有先进性,具有生命力、有雄厚持续发展能力的主流技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会过时、并且健康发展的技术平台。

    (三)良好扩展性和适应性

    能针对不断发展的企业经营活动和组织结构,满足各级组织、员工的门户界面扩充和变化的需要。能够满足工程管理系统与现工程管理业务双轨制运行的要求。具备门户单一密码登录、各职能应用通行的能力。同时可以要提供系统基础数据导入、导出接口,便于本系统与其它系统(如财务系统、OA、Erp、公司网站)的数据衔接。

    (四)高可靠性、高安全性

    多级权限控制,防止非法操作和擅自使用,并具有操作全面跟踪记录功能。最好设置服务功能,实现内外网隔离和数据加解密功能保护内网数据安全。具有普通员工、部门管理员、部门负责人、公司领导及网络管理员等多种权限设定。提供完整的历史追溯功能。可以为每个项目管理人营造一个量身定制的办公空间。

    (五)智能预警机制

    动态预警机制,突出监督时效,针对项目管理工作周期长、对象多、任务重的客观情况,系统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新增了智能预警机制,对于即将到来的合同、进度报告等工作,系统会自动报警,体现管理的时效性。

    五、项目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展示

    (一)进度计划模块

    进度计划模块包括项目计划、项目进度等功能,通过对项目的WBS分解,针对每个工作包可以从时间、费用、资源、材料设备、工程量、合同资金、质量、文档、责任人等多个角度制订项目计划,并从上述各个侧面报告进度情况,便于跟踪、对比分析;项目进度报告、形象进度报告等报表随时 反映项目进展情况。

    WBS编码设置功能,可以对不同的项目任意设置编码规则。软件项目模版功能,允许用户将WBS保存为模版或从模版生成,并据此与P3、MS Project进行数据交换。

    (二)合同管理模块

    合同管理模块以甲乙方、合同金额等关键数据信息为核心,辅助以合同付款计划与实际拨付、合同变更管理、合同违约索赔管理、合同模板等功能,并与WBS关联,方便、快捷地产生合同台帐等各种汇总和明细合同报表,从而实现合同信息的存储、查询、分析等管理目标。

    (三)材料管理模块

    根据加载到WBS上的材料和设备需求,可以对项目形成总的材料设备需求计划,根据工程进度,材料进场日期和企业采购提前期,进行资源运算,得到不同时期的采购计划,采购申请单经过批准后,产生采购单、入库单、出库单等业务单据,全面跟踪、控制材料设备的计划、采购、入库、领用及库存情况。

    采购单、入库单与采购合同关联,便于分析控制拨款计划与实际付款。

    (四)资源管理模块

    以WBS为核心的资源管理,囊括了onmouse人力资源和机械设备等资源要素,通过分析工作包的资源计划、资源负荷,可对驱动资源进行合理配合、资源优化;对工作包明确责任部门及人员,是责任矩阵和资源中心的基础。

    (五)文档管理模块

    文档管理模块不仅是对各种文件、技术资料的简单分类保存,实现WORD、EXCEL文件的在线编辑,还可与WBS关联,实现按项目、类别的双向管理。文档查询可按各种要素进行资料快速检索、借阅管理记录资料文件来龙去脉;基于文件级别的权限控制,不仅保障文件安全,还便于相关人员进行文件编辑。

    (六)项目跟踪与报告模块

华北油田篇5

关键词:企业文化;社区文化;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26-01

一、企业文化创建突出特色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以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为基础。2008年,油田公司把中国石油企业精神、核心经营理念和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用广大干部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之中,使其入耳入脑入心,不断提高干部员工的文化素养,进一步凝聚了力量、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士气。

公司精心归纳总结,提炼富有华北油田特色的企业文化基本理念:“公司价值观”――国家利益至上,公司利益为重,实现员工价值;“团队精神”――顾全大局,创新发展,全员学习,追求卓越;“发展战略”――持续、有效、健康、和谐;“管理理念”――精细管理,全员创新;“员工发展理念”――员工发展与公司发展融为一体,个人价值与公司价值同步提升。同时,充分发挥集团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任4井、巴19井、华北油田科技展览馆的作用,使其成为开展石油传统教育的主阵地。

公司各单位积极培育安全文化,通过安全环保承诺签字、温馨提示、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强养成教育,使“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深入人心。积极培育廉洁文化,深入开展算好“三笔账”活动。积极培育井站文化,强化班组成员间的关心、帮助。积极培育创新文化,坚持文化引领、铸魂育人,用发展目标凝心聚力,引导科技人员创新进取、精益求精、追求完美;靠发展事业育人成才,激励科技人员科学求实、奋发有为、多出成果;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氛围,使科研人员保持身心愉悦。大力开展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活动,及“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文化活动,把干部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了实现奋斗目标上。

经过悉心指导和培养,采油二厂的“井站文化”,采油四厂的“安全文化”,测试公司的“创新文化”和“学习文化”,采油五厂的“情感文化”,综合十二处和华兴综合服务处的“社区文化”,初现雏形。二连分公司在不断丰富发展二连油田艰苦奋斗精神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培育和建设“边塞草原石油人”文化,并逐步走向成熟。在《华北石油报》推出“用文化引领华北油田二次创业、再铸辉煌”专题报道,以党委书记、经理(厂长)访谈形式,用近4个版的篇幅,集中介绍了12个二级单位的特色文化建设。这些基层特色文化,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突出的石油行业特点,同时适应了油田和本单位的发展需要。它们的不断成长发展,将助推油田公司主流企业文化的形成。

――采油二厂把“井站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重点,凝聚形成了以“爱岗敬业、执行到位”为主题,“三个一样、四个到位”(即井站和家庭一样,同事和亲人一样,工作和家事一样;服从上级到位,执行任务到位,严格管理到位,规范操作到位)为员工行为准则,以沟通、情感管理和制度三个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井站文化”模式。

――采油四厂坚持“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根本上增强员工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企业“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营造了安全生产所需求的客观环境。永清站连续安全生产8000天,被公司党委选树为“安全文化”井站先进典型。

――勘探开发研究院以“矢志找油,奉献能源,潜心研究,创造一流”为理念,以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员工的精气神为载体,建设独具特色的“科研文化”。在这个院,“科研文化”长廊让大家流连其间,先进人物展板使大家时时驻足,院领导主讲的形势任务教育点燃了大家奋发有为的激情。

二、社区文化创建注重和谐

文化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激励人们奋发进取、创新和谐美好生活的号角,对促进矿区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公司鼓励矿区居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推进矿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文化的发展繁荣,促进矿区的和谐、力量的凝聚、思想的统一。

5月31日,油田第七届文化(体育)艺术节开幕式在体育场隆重举行。在此后半年时间内,公司各单位相继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这些活动贴近群众,注重和谐,为员工、居民奉上了一场场文化盛宴。本届文化(体育)艺术节安全秩序之稳、组织策划之细、规模阵容之大、从员参与之多、影响辐射之广,堪称华北油田历届艺术节之最。精彩纷呈的文化艺术活动,满足了油区员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唱响了和谐发展的时代主旋律。

经典红歌情动油城。从61个油田单位的练习和比赛,到12个片区上万人的初赛,再到油区两个赛场、27支队伍近3000人的决赛,经典红歌赛环环相扣,声势浩大。参与学唱红歌的各类群众达到油区人口总量的80%以上,浓郁的“红色”氛围甚至影响和辐射到了油田以外的周边地区。

文化演出好戏连台。油区各单位创作出大量反映油田发展、传播先进理念的优秀文艺作品。有220多个自创节目参加了6个区片的文艺节目汇演和两场油田文艺节目调演,2000多名大众演员尽展才华,上万名油区观众助威喝彩,精彩的文艺节目使人大快朵颐。

艺术作品竞相展现。2008年,如期举办了华北油田中国石油・榜样事迹展以及“庆七一、迎奥运”华北油田职工书法作品展、华北油田第22届职工美术作品展暨华北油田美术作品展30周年回顾展等艺术作品展评活动。

除了文化(体育)艺术节这次集中展示之外,2008年还有不少亮点值得我们回味。元宵节焰火晚会火树银花,让人记忆犹新;新春文艺晚会异彩纷呈,让人久久难忘;元宵巡游活动,70多辆彩车,4000多名演员,场面之宏大,气氛之热烈,节目之丰富,均为油田历史上少有的壮举和突破。

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油田体育活动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的组织举办,与北京奥运会情相融、力相合,同频共振。先后举办了乒乓球、门球、排球、足球、网球、羽毛球比赛。特别是职工乒乓球和排球比赛,成为华北油田有史以来,参与单位和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2008年秋季,华北油田还在北戴河承办了全国石油职工门球比赛,并取得圆满成功,受到上级主管领导和参赛人员的高度评价。

走出油田,摘金夺银。2008年,华北油田门球队不仅获得了全国石油职工门球比赛的冠军和亚军,还勇夺韩国釜山第四届世界传统体育大会门球赛冠军;组队参加河北省第一届体育大会,荣获女子桥牌第一名和门球比赛、拔河比赛、男子桥牌比赛第二名,代表团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和“优秀组织奖”;12月11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主办的2008年全国优秀健身秧歌自选套路比赛于12月11日在上海东方明珠广场举行,华北油田老年健身秧歌队代表中石油参加了本次比赛,在16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一支支劲旅,一次次较量,一曲曲凯歌,不仅展示了华北油田的良好形象,也赛出了新时代石油工人的精气神。

华北油田篇6

“我们这里发现盐矿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飞传全县,

并引起省政府和中盐公司高度关注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勤劳智慧的宁晋人民不仅收获着丰收的果实,还收获着新的希望。

2004年10月的一天,我在办公室接到一个电话,听筒里面传来四芝兰镇北孟庄村干部惊喜而又激动地声音:“华北油田在我村钻井时发现了盐矿,我们这里有了盐矿了!”放下电话,我和司机很快就赶到了现场。井队队长和技术员向我们介绍了情况,现场提取泥浆进行了化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多次走访油田地质专家,查看大量地质资料,得出了结论:在宁晋县城东北部20多公里处的广大区域,有着丰富的盐矿资源。

宁晋发现盐矿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全国各地盐矿开发企业的注意。2005年9月,湖北省宏博盐业公司派副总洪胡和一名工程师来我县商谈,县长张栋华及主管工业的副县长赵祖峰与对方进行了洽谈。宏博盐业公司希望独立开发宁晋盐矿,计划投资2.7亿元,建设年产盐100万吨的企业,并围绕盐矿开发项目的实施,建设发电厂、铁路等配套设施,把宁晋打造成中国北方规模宏大的现代化盐城。

河北省盐业公司得知这一情况后,要求和湖北宏博公司共同开发。曾任宁晋县委书记的省供销社主任张彦惠和所属省盐业公司经理胡文菊多次来我县商谈,希望由宏博公司出技术,省盐业公司岀资金合作开发。宏博公司考虑到自己独立开采难度较大,且属于外省企业,难以掌握开发的主动权,便放弃了在宁晋的盐矿开发。由此,河北盐业公司取得进入宁晋开发盐矿的资格,拉开了盐矿开发的序幕。

宁晋县委、县政府对这一新兴产业给予高度重视,成立了盐矿开发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支油办(县支援油田建设办公室),我兼任办公室主任。县长张栋华明确指出:要把盐矿开发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县支油办从今以后再增加一项支盐职能,承担全县盐矿开发的具体工作,协调华北油田和盐矿开发企业的关系,处理好盐矿开发的具体事宜。

当时我的工作压力很大,我的老领导、县政协副主席王进省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他语重心长的说:盐矿开发事关全局,对宁晋、对全省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是历史的责任,你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县政协主席刘月斗、县领导魏凤巧也对我的工作提出许多好的建议,促进了盐矿开发工作的迅速展开。

经过申办,2006年12月,河北盐业公司在宁晋县城以东的大陆村镇东部一带设置了岩盐探矿权。该区块长约4公里,宽约4公里,约16.8平方公里。河北煤田地质二队中标负责勘探工作,先后成功在这里打了两口探井。一号井在草场村,井深2925米,纯盐层厚度200米;二号井在张家庄村,井深2878米,纯盐厚度124米。该区块矿产储量为60亿吨,20℃时饱和卤水测算,氯化钠≥300克∕升,硫酸钙∠5克∕升,矿质品位94.8%,具有良好的开采价值。

另外,据河北煤田地质二队经理张纪民、工程师张国斌介绍:宁晋东南部一带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在5亿吨以上,属气肥煤种,具有高固定碳、高挥发份、低灰、低硫等特点,特别适合化工用煤,为以后建设宁晋化工业区,开展盐化工、煤化工的结合和互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

我第一次来到盐矿勘探现场,看到探井取样的时候十分激动,抢上前去像抱自己的孩子一样,抱起一截勘探取样的“盐柱子”,使劲亲了一口。这一口是咸的,很咸很咸,可我心里却是甜的,很甜很甜。

那天,我带回来一块直径5公分大小的盐样,让主管项目的副县长郝臣锁观看。他小心翼翼的用清水洗净,用药棉擦干,放在眼前仔细的欣赏,自言自语地说:它的纯净洁白程度不亚于我的眼镜片呀。县长张栋华像对待珍宝一样把它陈列在办公室显要的地方,逢人必先介绍炫耀一番,喜悦心情溢于言表。

盐矿勘探成果,让宁晋人民惊喜,也惊动了省政府和中盐总公司,省政府和中盐总公司将宁晋盐矿开发纳入了下一步的发展计划。2007年3月,河北省政府与中国盐业总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时任省委常委、副省长付志方,副省长张和,邢台市市长姜德果出席了签字仪式,启动了在宁晋盐矿开发、国家食盐调拨配送中心及国家食盐储备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根据协议:中国盐业总公司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给予河北中盐企业重点支持,并承诺将河北省建成中盐在华北地区重要的盐生产基地和储备物流配送中心。

谋划宁晋自主开发盐矿的路子,

独立申办岩盐开发矿权,

建设全国叫响、亚洲一流的

宁晋盐化工园区

聪明睿智的宁晋人不满足于仅仅配合河北盐业公司搞开发,还要走自主开发的路子。县委书记孔祥友果断地提出:要申办宁晋自己的矿权,做好自己的文章,画出自己最美的图画。

走自主开发路子,依托盐矿资源搞盐化工,建设盐化工开发园区,这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要再次申办矿权,要规划建设园区,要做修铁路、建电厂等配套建设项目,要筹划满足园区需要的水资源条件等系统工程。

华北油田篇7

苏里格地区盒8段天然气充注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探讨 陈义才 王波 张胜 何逢阳 李小娟 刘新社 魏新善 (7)

华庆油田长6储层砂岩成岩过程中的孔隙度演化周晓峰 张敏 吕志凯 何顺利 (12)

断层活动性和封闭性的定量评价及与油气运聚的关系——以车西洼陷曹家庄断阶带为例万涛 蒋有录 林会喜 彭传圣 毕彩芹 (18)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北部长4+5~长6油层组成岩作用及对储层影响刘玉梅 于兴河 李胜利 陈建阳 白振华 杜维伟 (25)

临南洼陷构造样式、发育机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佟殿君 李亚哲 任建业 阳怀忠 (31)

冀中坳陷蠡县斜坡油藏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研究杨帆 于兴河 李胜利 张峰 任小军 苑坤 (37)

盖层封闭天然气藏定量评价模型田世峰 查明 刘士忠 (42)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下侏罗统储集层特征研究宋承文 (47)

柴西北区咸水泉构造深层勘探潜力分析路俊刚 陈世加 欧成华 张道伟 薛建勤 (54)

苏北盆地李堡油田堡1块成因砂体划分与对比李学慧 王晶 陈清华 (58)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气测响应特征研究肖红琳 刘瑞林 应海玲 汤翟 冯周 (63)

松辽盆地上白垩统油页岩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迟小燕 (161)

采样季节对油气化探中游离烃方法的影响讨论王国建 杨帆 卢丽 唐俊红 (166)

松辽盆地兴城气田营四段砾岩储层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孙雨 马世忠 舒萍 曲延明 庞智英 (171)

合肥盆地海相层系勘探远景再认识韩立国 柳忠泉 周道华 陈云锋 (176)

安塞油田底水油藏地质开发规律研究及认识刘新菊 何奉朋 李书静 张洪军 (181)

东濮凹陷优质烃源岩研究意义何锋 靳广兴 魏丽红 (185)

砾岩油藏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刘红现 许长福 覃建华 唐洪明 (189)

鄂尔多斯盆地城壕地区长3油层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朱晓燕 李建霆 刘军锋 马春材 田随良 (192)

东营凹陷尚店油田馆陶组沉积相研究蒋旭东 (196)

高柳地区东营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胡明卿 刘少峰 (200)

腰英台气田营城组气藏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郭庆安 王运海 (204)

正交试验方法在储层地质建模中的应用刘汝敏 罗智 王震 吴英 (208)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现场录井中的应用研究刘强国 夏相成 (211)

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油藏控制因素分析及有利区预测马春林 红岩 李小军 朱晓燕 (214)

高邮凹陷北部斜坡瓦庄东地区断裂特征研究伍国勇 胡晓春 熊家林 林式微 喻永生 (217)

石油物探与测井

东营凹陷利津洼陷北部沙三段地震相类型及其展布特征研究周建林 (67)

泌阳凹陷南部高陡构造带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段洪有 廖刃 曹凯 黄德芹 吕金博 罗玲 (71)

井间地震技术在油田开发后期的应用黄勇 赵伟 (75)

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测深时间域处理解释技术陈清礼 赵宝旗 严良俊 胡文宝 (78)

地应力测井评价在超前注水油田开发中的应用——以三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油藏为例唐军 郑佳奎 徐传艳 王绍忠 (82)

大管径水平管油气水三相流流型试验研究刘军锋 郭海敏 王界益 杜武军 雪伟 (87)

碳酸盐岩洞穴储层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罗智 祁兴中 张贵斌 刘兴礼 张伟 雷蕾 (92)

准噶尔盆地六九区火山岩岩性识别方法张伯新 于红果 祁杰 (97)

非均匀介质交错网格高阶差分地震波数值模拟李国平 程利敏 孟令媛 耳闯 (220)

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在低级序断层识别中的应用何胡军 王秋语 程会明 (226)

频率-波数域高精度单程波场延拓算子研究吴娟 郭发明 熊晓军 (229)

随机优化地震反演在砂砾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胜利油田盐22块油藏为例付艳 李慧 陈德坡 吴素英 (233)

微地震监测中三分量检波器的定位刘忠亮 罗春波 段天友 代金芝 (236)

三种线性时频分析方法的影响因素及精度分析李传辉 张繁昌 印兴耀 (239)

曲率体属性在碳酸盐岩生物礁储层解释中的应用韩翀 纪学武 尹晓贺 (243)

压裂/微地震事件地面响应信号模拟容娇君 张固澜 郭晓玲 张彦斌 朱绪峰 贺振华 曾江萍 (247)

东营北带砂砾岩密度与纵横波速度的规律研究张守伟 孙建孟 苏俊磊 (251)

塔北地区三维地震资料高保真处理研究周俊 张涛 曾华会 桂志先 (254)

大湾气藏有效储层测井解释研究胡素华 冯迎辉 陆玉滨 宋建霞 马娟娟 吕海滨 (257)

常规测井估算渗透率新方法张诗笛 冯文光 杨宇 (260)

普光气田固井质量影响因素及解释方法王涛 陈继超 张辉 刘艳华 宋超 姜萍 (263)

小直径多晶体自然伽马测井方法刁胜波 周琦敏 (266)

水平井成像测井解释中裂缝产状的井斜校正易觉非 吴兴能 (268)

油气田开发工程

深水钻井条件下气制油合成基钻井液低温流动性室内研究岳前升 刘书杰 何保生 李玉光 胡友林 (102)

水驱砂岩气藏残余气饱和度试验研究生如岩 (105)

砂砾岩油藏采收率的影响因素与预测姚约东 雍洁 朱黎明 姬泽敏 邱晓娇 (108)

油田作业液添加剂对原油破乳剂脱水效果的影响研究陈武 梅平 张雪光 刘玉 (114)

砂砾岩水力裂缝扩展规律初探孟庆民 张士诚 郭先敏 陈新浩 张云 (119)

射孔水平井爆燃气体压裂裂缝起裂研究孙志宇 刘长印 苏建政 李宗田 (124)

松南气田CO2驱油试验研究郭庆安 (130)

弱凝胶残余阻力系数的测定及修正赵传峰 姜汉桥 李相宏 (133)

注入水配伍性静态试验评价方法研究——以中原油田文三污水处理站处理水配伍性评价为例王骏骐 史长平 史付平 李素芝 郭娟 彭文涛 (135)

井楼油田北区油水分布研究王晗 (140)

疏松应力敏感储层的试油压差优选张玉广 韩松 陈勉 王新海 赵海峰 (143)

河南油田废弃钻井液处理研究王松 喻霞 胡三清 袁建强 (148)

光催化降解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废水技术研究李凡修 谢建华 (153)

河南油田泌阳凹陷基岩钻井技术刁心飞 胡睿磷 张瑜 赵学斌 许光辉 李克奇 余武军 (272)

优快钻井配套技术在苏里格气田中的应用孙德宇 姜前英 田卫东 (275)

XPM-09自生泡沫洗井液研究及应用张晓英 刘洪升 李国锋 王俊英 朱雁 张大庆 (280)

零散砂体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方法研究蔡宏凯 (284)

“三低”复杂油藏开发技术对策研究崔英怀 于家义 吴美娥 王茂显 张中劲 (287)

坪北油田特低渗油藏裂缝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分析张少波 严利咏 何珍 (291)

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江夏 (294)

稠油储层自生热低伤害碱性压裂改造技术郑克祥 怡宝安 袁文义 刘娟 (298)

SPA催化降粘剂对塔河稠油水热裂解反应的影响杨勇 梁欣 相明辉 陈启华 (301)

海拉尔油田分子膜增注技术研究与实践饶华 王金多 刘富 (305)

八面河油田油井粉砂防治的研究与实践陈建军 龚文平 李春鹏 (309)

稀油出砂区块高压砾石充填防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黄文强 (312)

压裂充填防砂技术在雁木西油田的研究与实践许云春 吴云利 魏建军 保万明 贾志刚 (315)

耐高温复合凝胶堵水体系FHG-1研究与应用陈辉 (318)

高压致密气藏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宋其伟 (322)

松南气田天然气脱碳工艺技术研究孙洁 徐正斌 (325)

BZ34-1油田天然气回注项目刘海疆 宁永庚 (328)

斜井抽油杆柱防偏磨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王卫忠 (331)

东方1-1气田缓蚀剂性能的室内评价研究戈仁刚 (334)

新型改性聚胺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室内研究马雷 韩洪伟 李渊 (336)

防气窜丁苯胶乳水泥浆的性能研究王海波 李渊 韩洪伟 (339)

老新油田老二区储层伤害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刘万琴 黄志红 肖家彬 刘涛 (342)

不同递减规律下年产量与月产量关系式的推导及应用邓辉 吴正伟 (346)

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区块延1井区煤层气开发先导性试验井组研究郭庆安 许祖伟 (349)

稠油热采低品位难采储量综合挖潜技术研究黄春兰 (351)

低渗透油田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及应用梁玉纪 海心科 李玉明 (353)

泌304区整体压裂裂缝参数优化研究冯兴武 刘洪涛 李学义 李爱云 王孟江 (356)

河南油田井楼一区浅层水平井蒸汽吞吐生产特征分析关群丽 费永涛 罗曦 黄磊 蒋尔梁 (359)

区块整体调剖技术在长庆油田白209区的应用刘宏涛 杨伟 王兴宏 陈荣环 张宏涛 (362)

江汉油田注水水质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万永芳 (365)

HPAM/Cr^3+弱凝胶调剖封堵性能研究吴正伟 王合良 聂成 (368)

油井清洗剂的配方筛选及性能评价裴铁民 郑延成 刘俊龙 黄倩 (371)

天然气储气井失效及预防措施何彬 芮年松 杜成 张威 (375)

石油机械工程

抽油机井地面损失功率计算方法的研究与认识关海金 (157)

金刚石复合齿的研究与开发李建基 宋全胜 (378)

液压驱动钻机技术现状和国内发展建议王荣修 (381)

井架结构形式及其起升安装方式探讨彭太锋 (383)

海洋修井机井架承载能力评估及结构改进分析苏一凡 (385)

自动混浆网络监控固井成套设备研究黄军普 (389)

水喷嘴壁厚对水气两相射流的影响分析张彬 甘行平 黄建喜 宋志彬 (391)

游梁式抽油机节能技术在河南油田的应用分析蒋仕民 (394)

XJ450DB油电双动力钻修机开发方舟 陈新龙 (397)

一种车载自紧绷绳式修井机的研制预案蔡福明 (400)

深水钻井特大型装备国产化分析及建议刘峰 (402)

环氧玻璃鳞片内防腐技术在河南油田的应用李国良 蒲琳 王洪宇 (406)

友谊号污水处理现状及其改进措施宁永庚 (408)

石油经济与管理

略论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阎俊生 (411)

关于我国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探讨燕长武 (414)

河北宽城蓟县系铁岭组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罗顺社 李任远 汪凯明 陈晓 王丽云 余凤波 (1)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裂陷期变换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胡望水 蔡峰 胡芳 李涛 吴禅 李瑞升 (7)

塔北地区原油正构烷烃摩尔浓度分布特征及意义黄光辉 李碧 徐阳东 韩金平 唐小强 (13)

紫外光谱技术在油藏注水开发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以南堡凹陷柳北地区沙三3油藏为例徐耀辉 杨翠敏 张扬 李亮 (18)

苏北地区印支面岩溶储层储集空间形成时间探讨——以兴参1井为例李亚辉 段宏亮 (22)

临南洼陷沙三段层序发育对岩性油藏的控制陈庆春 迟小燕 (26)

非均质河道砂体多级相控建模方法探讨廖保方 龙国清 刘卓 王守泽 (32)

水下分流河道内部储层建模方法——以PB油田一个典型多期次水下分流河道为例向传刚 (38)

泌阳凹陷新生代构造控油规律研究翟中喜 陆建林 胡望水 夏东领 (43)

歧北地区深层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谢锐杰 张喜 漆家福 (47)

海上低勘探程度区快速评价——以雷东凹陷为例徐建永 (51)

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芳烃特征及油气运移余秋华 文志刚 唐友军 仇亚婷 (161)

现河油田河142块沙三中亚段沉积物源与储层特征研究栾春华 (166)

白音查干凹陷烃源岩评价翟中军 王瑞庭 肖利平 赵军玲 岳松涛 蔡顺凯 (170)

霍拉山推覆带构造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赵刚 胡艳莎 任红 常大宇 左丽群 (173)

吉尔吉斯斯坦阿拉伊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分析陈云锋 王大华 柴先平 (177)

秦皇岛32-6油田优势渗流通道与开发策略研究别旭伟 廖新武 赵春明 许赛男 (181)

马家山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沉积相研究刘玲 陈开远 衣丽萍 李亚玲 薛明喜 (185)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东河砂岩段-角砾岩段储层研究徐智 黄波 郑军锋 (189)

金湖凹陷戴南组沉积相研究刘世丽 (193)

高邮凹陷侵入岩特征及与油气成藏的关系仇永峰 叶绍东 郑元财 崔晓晓 (197)

盐22区块砂砾岩体油藏沉积特征研究付艳 (200)

张强凹陷南部地区沙海组沉积体系研究严丽萍 赵旭 (203)

银-额盆地查干凹陷毛5井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曹宏明 李新军 鹿坤 李新海 (206)

二连盆地赛51上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油藏的发现与启示陈亚青 樊太亮 赵志刚 王洪波 侯伟 (209)

复合砂体内单一河道的识别方法刘汝敏 罗智 王震 刘志鹏 孙红杰 (214)

大牛地石盒子组致密储层控制因素及岩相研究徐显生 (217)

石油物探与测井

地震数据采集站系统延时测试方法刘益成 姜耕 易碧金 (55)

某工区基于地震照明技术的观测系统分析及优化汪勇 顾汉明 范宝仓 (59)

利用VSP提高地面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严红勇 刘洋 于茜 (65)

薄互层高分辨率分析方法研究路鹏飞 郭爱华 献 皮晓林 杨长春 (69)

基于决策树方法的砾岩油藏岩性识别——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油藏为例李洪奇 谭锋奇 许长福 王晓光 彭寿昌 (73)

轻油、稠油、水样核磁共振试验结果及其纵向弛豫特性何宗斌 蔡军 郭书生 (80)

渤海油田绥中1井区粘土矿物成分对测井评价的影响石宁 张超谟 胡松 陈小波 杨宁 黎晗 (84)

变流量测井在胜利油田胜坨3区中的应用时新磊 郭海敏 戴家才 宋红伟 杜武军 (88)

利用常规测井评价裂缝发育强度的动态模糊评价法——以泌阳凹陷白云岩分布区为例王婧慈 文得进 张超谟 (92)

利用Fisher判别分析技术识别火山岩油水层文得进 张占松 (96)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砂砾岩储层孔隙度计算方法研究胡松 张超谟 胡瑶 文得进 (100)

交叉偶极子声波测井各向异性反演的混合方法研究刘宇 (105)

基于VSP资料的地层压力预测李敏 练章华 林铁军 冯星铮 魏臣兴 李孝军 (220)

二次小波变换的阈值去噪算法及其在地震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张涛 周秀君 杨世明 (224)

VTI介质叠前时间偏移及实例分析王建立 周纳 王真理 杨长春 (228)

改进衰减边界在TI介质正演模拟中的应用张慧 李振春 (232)

ZH区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预测方法研究雷芬丽 贺振华 文晓涛 许平 (236)

泌阳凹陷梨树洼地区岩石物理特征分析与储层预测研究李霞 (240)

Hilbert-Huang变换在油气检测和工程物探中的应用何峰 代金芝 郑旭 (243)

频谱分解技术在复杂断块区的应用研究王鹏 钟建华 张宏伟 杨淑华 安鹏 (248)

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在竹墩复杂断阶带中的应用包洪刚 付英露 冷世华 (252)

各向异性处理技术探索与实践田建章 陈会敏 曹建华 李勖 刘娟 田会琴 (255)

声波曲线重构技术在火山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朱超 高先志 杨德相 崔俊峰 (258)

周清庄油田特殊岩性储层测井地质研究胡瑞波 韩国猛 牟智全 王勇 李建辉 周可佳 胡晋男 (263)

赛东洼槽低孔低渗储层解释模型研究张以明 王向公 李拥军 吴刚 杨俊红 (268)

普光气田套管变形规律研究夏竹君 杨锡兵 曾敏梅 柳晓英 向素利 董慧超 王素娟 (271)

微量物质井间示踪测试技术在大港油田的应用杨士荣 闫学红 杨玲 王伟 苗杰 (274)

蠡县斜坡核磁共振测井评价模型分析武耀辉 王向公 沈华 成捷 吴刚 (278)

油气田开发工程

利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回归分析法进行钻具造斜率预测研究柳贡慧 刘伟 刘忠 吴振江 (108)

NMR低荧光抗高温剂的室内研究罗春芝 王越之 (113)

抗温耐盐降滤失剂JHLA的研究王正良 屈璠 丁涛 (117)

深水低温合成基钻井液的室内研究胡三清 雷昕 余姣梅 王松 (120)

低渗透储层液锁损害程度的智能化预测新方法舒勇 熊春明 张建军 张洪霞 王利明 范文永 (124)

胜利油区整装油田三角洲沉积单元水驱开发潜力分析王延忠 (129)

梳形聚合物comb-1的溶液性能对比评价付美龙 王荣海 吴超 韩成 (134)

一种适用于苏丹油藏高温堵剂的设计与性能评价王俊 王为 李翠勤 李庆松 王贤君 (138)

疏松砂岩气藏气井出水模拟研究雷登生 杜志敏 汤勇 张建东 (143)

天然气井井下节流后物性参数的变化模拟朱红钧 林元华 刘辉 朱达江 (147)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改造人工裂缝特征研究段辉 吴亚红 张烨 耿宇迪 (152)

高压凝析气藏流体取样技术连军利 侯读杰 庞长英 (156)

井楼油田稠油厚油层高周期吞吐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王晗 陈彩云 程都 (158)

羊塔克地区复杂地层高密度饱和盐水钻井液技术研究蒋明英 龚文平 李中全 严利咏 廖升平 严敏 (281)

水乳树脂改善油井水泥石力学性能研究罗霄 姚晓 张亮 杨春丽 彭园 (285)

低渗透油气藏试井早期资料处理方法研究李成勇 蒋华 黄芳蓉 王春 (290)

疏松砂岩油藏油层保护技术综述杨东明 李葵英 蒋淑婷 黄新平 张岩 (295)

套铣和倒扣联作技术在DH1井的应用晏小和 聂家政 (300)

油基钻井液研究及现场应用张文波 戎克生 李建国 薛连云 向兴金 崔应中 王荐 (303)

套管损坏井修复技术现状与研究吴新民 严玉中 (306)

压力灌注法酸性气污染室内评价方案设计赵新平 杜光胜 (309)

焊接修复钻杆的失效分析及预防措施黄成 何元君 唐洪发 王晓晓 (312)

影响酸性气体压缩因子计算精度的因素研究韩先柱 刘颖彪 王朝飞 (315)

概率方法评价层间水淹状况技术原理及实例魏明 杨耀忠 (320)

油藏模型网格尺度对油藏模型精度的影响杨宏伟 吕德灵 高寿涛 (325)

特高含水老区精细调整研究——以八面河油田面12区沙三上亚段油藏为例王涛溪 王蓉 (329)

基于流动单元的厚油层剩余油分布研究——以宝浪油田宝北区块Ⅲ_1层为例刘正锋 黄郑 梁杰锋 朱青奇 (332)

微凝胶驱数值模拟研究代士郁 (337)

半潜式钻井平台螺杆泵测试新工艺 王跃曾 黄志强 唐海雄 张俊斌 陈奉友 李盈盈 李晶晶 (341)

稠油油藏过热蒸汽驱蒸馏作用机理试验研究高孝田 吴官生 沈德煌 翁大丽 张凡 (344)

油田分析化验数据库数据资源建设构想杨利 (347)

提高油藏数值模拟精度的对策研究李玉梅 陈开远 赵玉欣 (350)

低渗透低品位油藏合理井距优化研究杨延东 魏红梅 李柏林 (353)

油田回注污水中悬浮物固体含量测定影响因素探讨王富来 李春云 禹越海 钟静 张风彩 张春萍 (357)

稠油热采高效驱油技术应用研究罗全民 张清军 罗晓惠 孙瑞云 殷付栓 (361)

气库上方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群落研究——以大港油田板873储气库为例张凡 佘跃惠 舒福昌 孔淑琼 周玲革 候读杰 (364)

抽油机井应用玻璃钢管采油技术研究马来增 谢先华 (369)

钻柱尺寸变化对套管磨损的影响连吉弘 孙连忠 高德利 (373)

油管螺纹接头耐磨工艺分析洪宜斌 乔红斌 (377)

全膜法水处理技术在燃煤过热蒸汽注汽锅炉补给水处理中的应用聂惟国 李防震 (380)

从我国压裂市场现状谈大型压裂机组的研制袁旭军 吴汉川 (383)

燃煤过热蒸汽注汽锅炉克服负荷扰动技术应用李防震 (386)

国产钻井设备在L780钻井平台上的应用孙培东 张连合 (388)

增强型电场协助光催化处理含油污水的可行性研究杨业玲 (391)

石油经济与管理

加强油田企业物资管理与降低物流成本袁绍明 (394)

对油田物资精细化管理的思考邹利群 (397)

对加强油田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思考王效敏 (399)

ABSTRACTS (I0015)

地面工程管理

国际EPC工程项目进度控制与分析——以中石化阿尔及利亚因萨拉至塔马哈赛特饮用水管线一、三标段EPC总承包管理为例路焰 (J0001)

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文学 (J0011)

如何做好国际EPC总承包工程项目启动工作——以中石化阿尔及利亚沙漠水管线EPC总承包项目为例郭克成 (J0014)

浅谈国际EPC工程项目投标思路戚国顺 (J0018)

抓好施工技术管理的关——中石化阿尔及利亚沙漠水管线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实践钱建康 (J0020)

简析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税务管理的难点及对策李凌 (J0023)

浅谈国际EPC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分析与控制——以中石化阿尔及利亚因萨拉至塔马哈赛特饮用水管线项目风险管理为例路焰 (J0025)

阿尔及利亚沙漠水管线项目财务风险防范探析陈洪俊 (J0031)

海外工程承包项目财务工作特征和要点探讨陈卫 (J0033)

浅析国际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房守江 (J0037)

关于项目公共安全管理和HSE管理——以中石化阿尔及利亚沙漠水管线项目为例董淑磊 (J0041)

浅论联合体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以中石化阿尔及利亚沙漠水管线项目为例叶明 (J0045)

国际EPC工程投标文件编制研究张启春 (J0050)

降低采购管理成本在EPC总承包项目中的应用李凯 (J0054)

海外EPC总承包项目设备来源筹划方案的探讨陈洪俊 (J0058)

长输管道项目的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薛康 (J0061)

如何搞好国际EPC工程项目设计管理——以中石化阿尔及利亚沙漠水管线项目设计管理为例唐敏 (J0065)

加强内控管理 促进项目目标实现陈洪俊 (J0069)

谈中石化阿尔及利亚沙漠水管线项目合同管理潘芳 (J0072)

对我国油田企业海外EPC总承包项目管理中有关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欧阳荆 (J0076)

中石化国际工程项目外事管理初探李茜 (J0080)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探讨纪虹芳 (J0083)

长输管线土建施工技术与管理——以中石化阿尔及利亚沙漠水管线项目为例黄国 (J0086)

对员工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徐伟 (J0090)

地面工程技术

管道开孔补强计算在中石化阿尔及利亚沙漠水管线项目上的应用路焰 (J0093)

国产智能内防补口机的改进禹涛 毛永晶 (J0097)

长输管道半自动焊接技术在丘陵和低缓山地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赵刚辰 (J0100)

长输管线下沟器辅助整体下沟工艺研究张亮 张庆征 (J0103)

从测量放线到推进项目土建质量控制管理彭伟 (J0107)

液压劈裂机在阿尔及利亚沙漠水管线项目中的应用陈华 (J0110)

大口径长输管道下沟技术研究——以中石化阿尔及利亚沙漠水管线项目为例李守国 (J0113)

管道智能内补口机补口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鲍君龙 (J0117)

长输管道焊接中常见的问题及缺陷叶双春 (J0120)

CABLE GLAND的应用标准、选用和安装陈永振 (J0123)

数控管道相贯线切割机在水管线项目中的运用刘良千 (J0127)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上亚段物源研究罗顺社 陈小军 薛云韬 杨雄涛 张建坤 (1)

惠民凹陷江家店地区油气运聚过程物理模拟牟雪梅 查明 刘磊 (6)

陆相湖盆可容空间转换特征杨伟利 姜在兴 孙波 操应长 于文泉 孙钰 (11)

谭庄-沈丘凹陷二叠系烃源岩热史模拟——以周16井为例林小云 刘俊 陈倩岚 高慧娉 蒋伟 (16)

车排子地区石炭系油气成藏模式王振奇 郑勇 支东明 党玉芳 邢成智 (21)

缓坡坳陷型盆地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扶杨油层为例胡明毅 肖欢 马艳荣 刘仙晴 王辉 王延奇 (26)

应用油田水辅助油气勘探新方法赵红静 梅博文 张敏 (31)

三湖坳陷全吉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李维锋 任长青 (35)

利用局部变差函数描述储层非均质性王延忠 乔勇 (39)

扬子板块西北缘晚奥陶-早志留世岩相古地理演化与烃源岩的关系张海全 许效松 余谦 阎剑飞 周恳恳 门玉澎 (43)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储层裂缝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唐永 梅廉夫 张春生 龙礼文 陈友智 (48)

澳大利亚布劳斯盆地构造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姜雄鹰 傅志飞 (54)

高邮凹陷断层封闭性研究刘启东 李储华 卢黎霞 (58)

白音查干凹陷巴彦花群沉积期岩相古地理刘振东 孙宜朴 (161)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火山岩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支东明 贾春明 姚卫江 常娟 梁则亮 (166)

层序约束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高柳地区东营组岩性地层油藏勘探中的应用胡明卿 刘少锋 (170)

辉绿岩侵入作用对油气储层的影响——以高邮凹陷北斜坡中东部地区阜三段为例王颖 谢东霖 薛成刚 (174)

克拉玛依三2区克下组砾岩油藏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与应用李辉 陆正元 姚正华 程宏杰 (178)

开鲁盆地龙湾筒凹陷碎屑岩储层沉积模式徐小林 王勋杰 叶兴树 (182)

丘陵-鄯善交界区域三间房组地层划分及砂体展布特征研究李家华 陈文武 公学成 房育金 穆朋飞 董超 (186)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大布苏地区花29区块的应用王武学 赵家宏 刘军 徐志伟 (191)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泌304区主要油层组储层特征 胡书奎 姜建伟 龚银忠 李洪生 张海锋 张连锋 李远光 (195)

MQ地区断层封闭性模糊综合评判孙皓 徐田武 樊尚武 宋海强 李静 雷燕 (200)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缝洞单元的划分及开发对策张洪波 (204)

重庆马良剖面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沉积相及层序地层分析杨运海 胡明毅 钱勇 孟令俊 (206)

北山地区梧桐沟中侏罗统沉积环境研究钱钦 钟建华 钟福平 张磊 (210)

基于距离反比加权的地层插值方法优化研究何涛 张武 李玲 孙玉秋 (213)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断裂构造识别技术黄瑞婕 刘红欣 (217)

准噶尔中部1区块油藏成藏时期和油气充注特点刘柏林 王友启 (221)

主控断层研究在江苏老区滚动开发中的应用李瑛 林式微 颜琳娜 (225)

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技术及其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曾芳 毛治超 (228)

石油物探与测井

辽河西部CJ洼陷储层研究宁松华 刘雷颂 回学峰 (62)

基于时频谱熵的储层分布检测蔡涵鹏 贺振华 黄德济 李瑞 (66)

高邮凹陷速度场特征研究包洪刚 孙思宇 (69)

江汉盆地盐间非砂岩储层测井响应特征与识别王庆胜 汤达祯 彭美霞 杜飚 (73)

车排子凸起新近系岩性油藏识别配套技术邢成智 支东明 党玉芳 陈莉 (78)

中古生界地震资料采集技术研究成云 高冬梅 (83)

复杂平原水网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以高邮凹陷YA、ZD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为例晁如佑 张福祥 高春红 (86)

三孔隙度重叠法和三孔隙度差值及比值法在保山盆地永铸街气田气层识别中的应用张齐 (90)

江陵凹陷白垩系低阻油层成因及测井评价黄华 (94)

阵列声波测井在套管井中的应用研究张波 (100)

水平井测井工艺技术在江汉油田的应用研究肖世匡 (104)

二维地震剖面闭合差校正及构造成图方法研究李丽贤 (232)

西江主洼中深层地震采集攻关曾驿 汪瑞良 张振波 刘从印 (236)

大塔场沿层切片沉积微相解释与储层预测研究宋锦丽 董瀚 陈开远 姚文倩 (240)

三维过渡带地震资料处理难点与对策许建明 都小芳 徐海 (245)

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模拟在储层反演中的应用赵林 (249)

随机反演变差函数适用性研究刘兴冬 (253)

多尺度资料匹配构造建模技术及应用夏吉庄 (257)

基于随机单斜介质的井间时延地震记录模拟唐启军 韩立国 窦喜英 王恩利 刘前坤 (261)

WSTT测井资料在碳酸盐岩地层地应力研究中的应用倪国辉 王勋杰 程维营 徐剑波 姜忠朋 (267)

苏里格气田盒8段成岩相类型及其测井标志林文姬 汤达祯 徐凤银 许浩 张文忠 (271)

对提高地层压力预测精度的探讨——声波测井层速度与地震层速度的关系张蓉 徐群洲 帕尔哈提 王洪义 魏金兰 (274)

核磁共振技术在煤层气储层评价中的应用张亚蒲 何应付 杨正明 郭和坤 鲜保安 (277)

小波去噪在全波列测井资料气层识别中的应用钟剑 陈科贵 王洪芳 陈愿愿 杨靖 (280)

柴西地区红沟子构造裂缝类型特征及控制因素杨懿 张小莉 陈冬 朱克 (284)

油气田开发工程

胜利油田王斜区块高凝油油藏近井地带储层有机伤害试验研究姜汉桥 杨滨 姚凯 徐晖 方洋 (108)

陆上油气钻井作业安全评价模型探索刘菊梅 龙政军 王宏图 李洁 (112)

低渗透裂缝油藏岩石应力敏感性试验研究王尤富 石勇 付利琴 (117)

高尚堡多层系复杂断块油藏含水率变化影响因素研究屈亚光 刘月田 胥小伟 (120)

油田伴生气采收率分析李勇 廖锐全 陈焕杰 谢远伟 (125)

一种新的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康晓东 冯国智 张贤松 王海江 蒋珊珊 (129)

流花4-1油田缓速酸酸化体系性能试验研究岳前升 刘书杰 胡友林 李玉光 (131)

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研究孙春柳 康万利 刘卫东 萧汉敏 (134)

盐类体系下添加剂对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条件的影响试验王树立 宋琦 郑志 余汇军 谢磊 (138)

天然气中硫化氢现场监测技术研究庞长英 侯读杰 连军利 (142)

油水中间层的过滤分离试验研究岳勇 许毓 刘光全 邓皓 (144)

废弃钻井液中石油类物质的检测方法王蓉沙 邓皓 谢水祥 刘晓辉 (148)

张海34—17井钻井设计与施工孙景涛 窦同伟 张海军 刘在桐 王立辉 王文 (288)

空气钻井技术在普光4—2井中的应用徐泓 (291)

苏里格气田水平井整体开发钻井技术李希霞 (293)

克拉美丽气田裂缝性气藏水平井钻井方位优化设计张文波 周鹏高 康毅力 杨明合 (296)

地层条件下岩石孔隙度变化研究刘铁成 唐海 吕栋梁 刘鹏超 赵永杰 (299)

油藏综合调整技术在笔架岭复杂断块中的应用王万军 (302)

强天然水驱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研究王建淮 (306)

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稳产技术数值模拟研究谢远伟 吴正伟 海心科 杨龙 刘家意 王军 (309)

变压力变流量生产动态分析新方法研究苏海芳 (313)

压力衰竭储层中定向井井壁稳定性分析谭强 何辉 陈永浩 卢望红 段芳 (316)

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及油藏生态特征黄翔 吴晓东 (319)

高凝油油藏自生热压裂液技术在河南油田的应用张坤 鲁克英 冯彩琴 魏媛茜 肖俊杰 (324)

涠洲12—1油田油井结垢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李跃喜 付美龙 熊帆 (327)

优化莫北2井区深井低渗油藏压裂工艺柯贤贵 雷旭东 邹永明 江洪 (330)

动态监测新技术在稠油热采中的应用程国强 杨国武 叶志权 吴伟东 万军 (333)

高盐油藏复合交联剂弱凝胶体系成胶动态研究与应用彭利 李睿姗 何建华 杨卫 (336)

弱碱及无碱复合驱油技术研究进展赵楠 刘忠运 陆晓锋 汤超 涂军 (341)

张店油田精细注水实践与认识牟汉兵 闫海霞 夏廷仪 李志超 袁静 朱小龙 (345)

高压油水井带压作业工艺研究吴新民 (349)

暂堵凝胶在水平井堵水中的应用王晓惠 赵玲莉 孔明炜 马立华 (352)

底水油藏化学堵水技术的应用贺永军 戴宝萍 潘义 陶剑清 (355)

风化壳对井楼油田套损的控制作用刘建东 沈露禾 马君霞 金娟 (358)

实体膨胀管补贴技术在热采井上的应用研究郝立军 (362)

异常高压气藏储量计算的一种新方法唐玉渤 (364)

涩北二号气田开发技术政策界限模拟研究姜艳东 钟世敏 万玉金 刘晓华 王小鲁 李清 (367)

加油站油气回收方案浅析朱一萌 (370)

石油机械工程

新型作业井油管柱自动试压装置的研制贾宏禹 朱振军 王合良 王先忠 (151)

35MPa采油井口装置大四通有限元分析与优化华剑 周思柱 李宁 (154)

尕斯油田注水系统诊断及优化设计尉亚民 邢台 周思柱 李美求 (157)

BP神经网络在PDC钻头真空扩散焊接工艺试验中的应用研究鄢仁生 杨雄 逯瑞虎 卢红喜 (373)

ZJ45J型机械钻机改造成复合驱动钻机方案秦晓峰 (376)

装配工艺设计分析——以300HP注水泥泵总成装配为例范毅 (379)

旋转防偏磨抽油杆接箍的研究设计于书喜 (382)

泵阀弹簧对石油压裂泵性能影响的试验方案刘永华 雷江泉 石璟 文祥宇 徐梦婷 (385)

变频调速技术在新庄油田地面配套工艺上的应用吴伟东 (388)

管网系统动态仿真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姜瑛 (390)

低渗透厚油层层内优势窜流通道定量识别新方法研究刘卫 林承焰 杨永智 樊庆华 (1)

楚雄盆地烃源岩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 缪卫东 史晓颖 张志琳 杨贵芳 郭爱民 王东良 秦建中 (6)

煤储层储集性能主控因素分析陈平中 薄冬梅 赵永军 (13)

南襄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沉降史分析与构造演化夏东领 胡望水 (17)

红岗北地区扶余油层河流三角洲体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单砂体等时对比孙雨 马世忠 张秀丽 李晓松 (22)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第三系原油成熟度特征李洪波 张敏 张春明 彭德华 李杰 (27)

阿联酋阿布扎比地区早白垩世Lekhwair组滨外碳酸盐岩微相特征王洁 (33)

辽河滩海东部油气成藏条件及分布规律探讨柳占武 陈振岩 邹丙方 王树昆 (39)

大庆长垣西部地区油气运移动力学研究么忠文 (43)

濮城油田沙一段储层非均质性模型研究徐德英 胡望水 熊平 吕新华 张振顺 (47)

地下辫状河储层结构划分——以盘40块区馆Ⅲ7砂体为例赵永强 (51)

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对济阳坳陷及其周缘构造的指示意义宫健 (161)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第三纪构造特征的自相似性及其沉积响应特征分析夏存银 廖远涛 黄传炎 陈思 任培罡 廖计华 (165)

陆丰13-2油田滨岸相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李庆明 于兴河 王庆如 梁卫 (170)

改造型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研究进展孔凡军 陈文学 (174)

金湖凹陷火山岩断块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规律杨新明 (177)

吐哈盆地丘陵油田三间房组低渗砂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王泫懿 孙卫 郭庆 高辉 高潮 (180)

安塞油田南部延安组延9油层组沉积相研究师桂霞 刘军锋 (184)

盐间砂岩油藏地质建模——以王场油田为例黄文欢 陈琼瑶 (188)

金湖凹陷汊涧西斜坡天X90块高密度、高粘度原油成因分析冯武军 赵挺 (192)

溱潼凹陷东部构造线不连续特征及成因研究肖维德 唐贤君 於文辉 单蕊 (197)

长武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倪华 (200)

姬塬油田延安组延8-延10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方国庆 许雅 (205)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长6油组3砂组沉积体系及勘探前景吴新伟 王勇刚 (208)

百21井区克上组油藏撕裂断层研究王勇 (211)

陕北斜坡长8油组2砂组储层评价与预测郝生亮 刘军锋 (214)

石油物探与测井

地震相干技术在现河油田沙二段储层预测中的应用旷红伟 高振中 (54)

塔河油田上奥陶统覆盖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赵裕辉 胡建中 鲁新便 宋阳 (62)

成像测井资料在涠洲油田砂砾岩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吴洪深 曾少军 何胜林 王丽 (68)

三维模型模拟迭代成图技术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复杂构造区构造转深中的应用肖立新 彭天令 徐群州 阎桂华 郑新梅 (72)

静校正数据库及应用系统在西部地区的应用李忠平 张育民 何哓冬 夏忠谋 (76)

测井属性在砂砾岩地层评价中应用初探董经利 (81)

水平管油水两相流持率仪响应特征试验研究刘军锋 郭海敏 王界益 于天芳 柴新辉 (88)

泌阳凹陷王集-新庄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与效果袁建强 (92)

多尺度约束的叠前叠后联合反演方法和应用郎晓玲 彭仕宓 康洪全 凌勇 (218)

不同复杂近地表校正技术分析与应用李继光 (223)

地震属性分析在潜江凹陷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罗忠辉 冷军 (228)

基于小波变换与奇异值分解的地震资料去噪新方法王小品 贺振华 熊晓军 (232)

高精度三维复杂城镇障碍区地震采集方法研究周胜 (237)

渤中21-2潜山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方法研究贺电波 李才 史浩 (241)

地震多属性综合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白宝玲 赵洪洲 (246)

双参速度分析方法在山地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吴长江 罗玲 吕金博 刘芳 (249)

户部寨气田测井二次解释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杜远宗 (253)

准噶尔盆地五八区复杂岩性与油气层识别汤永梅 颜泽江 侯向阳 陈方鸿 罗厚义 (257)

井楼油田低阻、薄层稠油测井解释方法研究王宁 杜海鹏 (261)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对不同成因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响应——以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岩溶储层为例尤东华 李忠权 钱一雄 李慧莉 蔡习尧 周芳芳 (264)

XMAC测井在三塘湖盆地牛东地区火山岩储层中的应用王海华 张君峰 汤达祯 (268)

视频成像测井光缆传输系统井下电路设计李孝庆 邵洪峰 李立京 (271)

应用地震反演技术寻找有利储层——以泌阳凹陷中南部地区为例刘振东 陈萍 吴官生 (275)

油气田开发工程

气体循环钻井注气量计算与影响因素分析陶谦 柳贡慧 毕胜宇 李军 (97)

涠洲11—4油田水驱后注气提高采收率预测方案评价姜瑞忠 马勇新 杨仁锋 (101)

疏水性纳米颗粒在储层微孔道壁面的吸附机制常迎梅 (106)

兴城火山岩底水气藏开采机理研究马俯波 何顺利 门成全 (110)

异常高压火山岩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初探卞小强 杜志敏 陈依伟 (115)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井壁稳定性影响因素及措施建议田乃林 杨竞 程忠玲 (120)

水驱砂岩油藏水平井多段流描述及数值模拟研究吕广忠 郭迎春 牛祥玉 (123)

耐温抗盐交联体系的试验研究程滢 (128)

结构及用量对脂肪醇/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界面活性的影响杨晓鹏 郭东红 钟安武 (132)

利用最优化方法确定交联聚合物驱各段塞注入参数张国威 刘德华 刘志森 孙敬 毛英雄 (136)

安棚低渗透油藏水淹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李红茹 (141)

底水油藏水平井开采物理模拟试验研究刘建国 王勤田 杨志军 张建民 候战胜 (145)

微生物驱油物模试验及古菌群落结构分析郭省学 宋智勇 郭辽原 高光军 段传慧 张君 (148)

采用复合催化剂合成环氧琥珀酸杨燕 周明 (153)

无钻井船作业技术在海洋弃井作业中的应用许明标 刘卫红 张忠强 (157)

气测录井判别地层流体性质的两种方法张书远 赵建伟 耿安然 张鹏 姚恒申 (278)

川东北地区高陡构造井壁失稳原因及对策于玲玲 孙连环 鲍洪志 (281)

氮气欠平衡钻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李贵宾 万爱连 郭江辉 (284)

低密度水泥浆充填增强材料粒径分布设计方法宫英杰 李洪俊 张恒 聂海峰 王贵宏 尹伟 (288)

SSS/AM/DAC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钻井液体系性能研究胡春锋 褚奇 王德龙 刘金凤 胡小鹏 (291)

羧基丁苯胶乳在水泥浆中的分散稳定性研究张小红 杨远光 朱达江 (296)

临盘地区钻井液堵漏技术研究彭芸欣 罗跃 朱金南 沈建文 (300)

地层封隔式分级箍在漏失、溢流井固井作业中的应用马朝俊 余武军 王继文 李忠 李晓彦 丁海军 谢喜龙 (303)

油水单相渗流的润湿效应刘怀珠 李良川 郑家朋 路海伟 (306)

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油田采收率方法浅探廖海洋 张德良 范起东 马东 (309)

超低渗透油田开发项目的风险研究杨婕 (312)

胜利油田疏松砂岩稠油冷采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黄辉才 李敢 于昭东 刘玉国 曾凡春 鲁东利 沈盛 (315)

老油田加密调整中合理实用井网密度研究解宏伟 田世澄 (318)

气举采油在南堡油田适应性研究方勇 (321)

水平井段连续携液理论与试验研究肖高棉 李颖川 (324)

白豹地区长6储层潜在伤害分析张敏 张红玲 周晓峰 周游 (328)

M1井复杂储层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张涛 王玉斌 王晓惠 苏龙 (333)

油田水碳酸钙结垢预测及实验验证管丽 汪伟英 涂乙 王学敢 吴萌 (336)

渤中34-1油田水平井裸眼砾石充填防砂技术应用郭美华 廖前华 吴伟 (339)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潜力风险性评价郑家朋 (343)

CO2驱封窜用新型复合凝胶体系筛选评价研究徐阳 赵仁保 王淼 刘印华 张新平 (346)

底水气藏超前排水采气杨波 唐海 吕栋梁 周科 彭得兵 (351)

高温高压井测试水合物预测分析李中 杨进 陈光劲 黄熠 (354)

层内CO2产气深部解堵技术研究与应用谢军德 郑延成 李影 查旋 贾跃立 杜玉川 (356)

大型整装特低渗油藏中含水期稳产技术研究杨玉祥 (359)

多夹层盐穴腔体形态控制工艺研究班凡生 袁光杰 申瑞臣 (362)

胜利油田临盘油区油气集输工艺研究探讨刘云龙 (365)

用修正的高斯模型计算天然气稳态扩散张子波 李自力 李毅 王瑶 (369)

油气长输管道内部缺陷定位方法综述王金柱 王泽根 (372)

基于二维码的钻具身份识别技术李飞 冯定 贾建贞 吴力 高德利 (375)

海洋平台水平片吊装有限元分析张齐凯 李依泽 刘鹏 林延明 石磊 翟晓鹏 (378)

海上平台导管架环形空间灌浆工艺研究崔秀芳 崔耀正 (381)

氮气吹扫外输软管技术在渤海油田FPSO装置上的应用宁永庚 (383)

石油企业精细化管理体系设计及解析杨显贵 (385)

华北油田篇8

摘要总结了优质双低油菜稻田免耕移栽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大田整地、适时移栽与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推动油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双低油菜;稻田免耕移栽;品种选择;适时移栽;肥水管理

黄冈是湖北省油菜主要产区之一,常年油菜种植面积18.7万hm2,稻田套种油菜面积占60%~70%[1-3]。2008~2009年在武穴市大法寺镇大屋雷村创建稻田免耕移栽面积66.7hm2示范区,经实产验收,平均产量2 677.5kg/hm2,比全市平均高20.2kg/hm2。应用免耕栽培节省机耕费750元/hm2,节省人工30个/hm2,节本增效2 771.1元/hm2,示范区增加纯收入18.47万元,经济效益明显。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为了保障商品品质,同一区域内或同一个乡镇连片种植同一个双低油菜品种,采取统一供种的方式进行。选择适应性强、高产、优质、抗病强、适宜种植的主推品种,如中双9号、中双10号、华双4号、华双5号、丰油701等。

2培育壮苗

苗床地要选择平整、肥沃、疏松、向阳、水源方便,尽量靠近大田场地。在9月上中旬抢墒播种,苗床用种量为7.5 kg/hm2,苗床与大田比为1∶5。种子计量分畦均匀撒播,浅土覆盖。施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20-10-18)450kg/hm2,硼肥7.5kg/hm2,在苗床平整时均匀撒施在宽1.5m左右的厢面上。早间苗、匀留苗,三叶期定苗,苗距(5~8)cm×(5~8)cm;定苗后及早追肥,一般施尿素50~75kg/hm2;苗床期气温较高,病虫害发生较普遍,出苗后每隔3~7d用10%吡虫啉800倍液加万虫统杀800倍液喷雾,或用氯氰菊酯、速灭杀丁等农药防治蚜虫、菜青虫、黄曲跳甲等害虫,移栽前喷药防治虫扩散到大田[4];幼苗三叶期苗床用15%多效唑溶液750g/hm2或5%的烯效唑300g/hm2对水750kg均匀喷施油菜幼苗,切勿反复重喷,以防剂量过大。

3大田整地

前作水稻留茬17cm以下,拉绳开沟做厢,以厢面宽1.5~1.8m开沟,沟宽30cm,沟深25~30cm,围沟和腰沟稍深、稍宽,沟土敲碎均匀撒在厢面上,做到三沟配套。采用开沟机开沟,开沟土均匀覆盖厢面,覆盖不匀的地方人工稍微耙平。

4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10月中下旬6~7片绿叶移栽,秧苗要求矮壮青绿色、叶片厚、无病虫。根据地力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播种早、肥力好的田块留苗12~15万株/hm2,播种迟、肥力差的田块留苗15~18万株/hm2,特别迟播的田块留苗22.5~30.0万株/hm2,一般不宜超过30.0万株/hm2。移栽密度一般在9~12万株/hm2为宜,苗大、移栽期早的则稍稀,苗小、移栽迟的则稍密。移栽前1d,苗床要浇水润土,以免起苗时伤根,使菜苗栽入大田后早活棵,快返青。用小铲起苗,带土移栽,苗要栽直,不能将苗栽得过浅或过深。并及时浇定根水[5]。

5肥水管理

底肥施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20-10-18)600kg/hm2,硼肥7.5kg/hm2混合施入大田。蕾薹期施肥根据油菜的长势长相而定,一般施尿素120~150kg/hm2。在初花期根据油菜的长势长相调施花肥,可进行根外追施,以促开花上顶,多结果,增加粒重和含油量。在油菜薹期和初花期喷施2次高含量的速效硼肥,可用速乐硼750g/hm2对水750kg进行叶面喷施。以促进花芽分化,防止花而不实,增加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适时抗旱,保持土壤湿润,减少油菜遭受冻害,开春后要疏通田间三沟,做到排水通畅,雨停田干。

6病虫草害防治

苗期主要是注意防治菜青虫和蚜虫,根据病虫预报掌握好防治标准,及时实施。油菜初花期重点抓好菌核病的药剂防治,以减轻病害,提高油菜产量。一般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750kg,选择睛天下午喷施,主要喷施在植株中、下部茎叶上[6],初花期防治1次,隔7~10d再喷施1次。在整地前5~7d,抢晴天下午喷施除阔叶类杂草的除草剂除草,用药24h内遇雨需重施。油菜苗长至三叶期,大多禾本科杂草萌发生长出土时喷施灭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油菜田专用除草剂)除草。

7适时收获

全田70%~80%的角果转为黄色或主茎中上部一次分枝所结种子的种皮呈黑褐色时收割。收割时做到轻割、轻放、轻捆、轻运,以免籽粒脱落。堆垛或摊晒5~7d后及时脱粒,扬净晒干入库。

8参考文献

[1] 王汉中.我国油菜产需形式分析及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1):101-105.

[2] 涂勇,伍昌胜.“十一五”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作物杂志,2005(6):5-7.

[3] 郭子平.湖北省双低油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5, 44(4):4-7.

[4] 曾德才,赵天忠,曾凡成,等.地膜的油菜生产效益、增产机理与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02(5):65-66.

华北油田篇9

对于艺术,田广华采取了一种与这个时代大多数画家不同的态度,不是去进行全新的、生疏的试验,而是在古典风格中,开拓出自然、清新、单纯而引人注目的现代风格,田广华的油画,灵感来自生活,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创作题材,用朴实无华的写实手法,创作出超人意想的油画作品。田广华是一位颇有艺术才情的油画家,他的创作风格清新雅致,中西兼容又跳跃传统之外。细腻高雅的情感从流畅的线条之中流露出来,端庄沉稳的仪态透过丰富而含蓄的色彩表现得近乎完美,娴熟的绘画技巧甚至有点“炫技”之嫌,不过却永远不会失之优雅。不错,优雅的精神似乎才是真正属于田广华内心的东西,一种本质自然、往往在不经意之中就流露出来的情感,一种深藏于心却难以掩饰的凸显。

毋庸置疑,田广华的作品无论是在布局还是构图都非常巧妙,充满美感,然而一件美术作品,如果只能给人提供视觉的美感,是不够的,它也应该启迪人的思维。细观田广华的作品,我们能感觉到他对美的理解与追求,在他的作品面前,我们看到的是处于安宁、肃穆状态下的人物和环境,这些安静的画面,有时会让人体验到一种难以言状的忧愁和哀伤。面对这些画面,你不得不承认:在这个繁闹的世界中,这样的画,能给我们带来某种精神的慰藉。

田广华的艺术语言是古典的,而包含的精神却是现代的。这正是艺术家的用心所在:他将我们从物质的美丽引入精神的魅惑之中。

田广华,1961年生于北京。自幼学习绘画,先后师从于马山、赵燕潮、赵雅莲、任建国等先生、1984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曾就职于轻工业部和北京工艺美术学校,现为北京服装学院美术系教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杨飞云油画中心05级研究生。部分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有被收藏。

表现现实、挖掘美好的生活是我的艺术追求,我要恪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不为潮流所动。真正的积极的艺术应着眼于人类的未来,当我们把行为的准则提高到人类持续发展的高度,我们就可以克服本能欲望的驱使,放弃无度的挥霍;就可以公正、公平的保护人类后代的环境资源与财富;就可以平静面对社会中的名利与得失;就可以明辨是非、重建人类崇高的理想与信仰!我期望自己今后的油画创作不因名而媚、不为利而俗,能够传承先生们的精神理念更真诚更自由。

华北油田篇10

关键词双低油菜;稻田免耕移栽;品种选择;适时移栽;肥水管理

黄冈是湖北省油菜主要产区之一,常年油菜种植面积18.7万hm2,稻田套种油菜面积占60%~70%[1-3]。2008~2009年在武穴市大法寺镇大屋雷村创建稻田免耕移栽面积66.7hm2示范区,经实产验收,平均产量2 677.5kg/hm2,比全市平均高20.2kg/hm2。应用免耕栽培节省机耕费750元/hm2,节省人工30个/hm2,节本增效2 771.1元/hm2,示范区增加纯收入18.47万元,经济效益明显。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为了保障商品品质,同一区域内或同一个乡镇连片种植同一个双低油菜品种,采取统一供种的方式进行。选择适应性强、高产、优质、抗病强、适宜种植的主推品种,如中双9号、中双10号、华双4号、华双5号、丰油701等。教学

2培育壮苗

苗床地要选择平整、肥沃、疏松、向阳、水源方便,尽量靠近大田场地。在9月上中旬抢墒播种,苗床用种量为7.5 kg/hm2,苗床与大田比为1∶5。种子计量分畦均匀撒播,浅土覆盖。施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20-10-18)450kg/hm2,硼肥7.5kg /hm2,在苗床平整时均匀撒施在宽1.5m左右的厢面上。早间苗、匀留苗,三叶期定苗,苗距(5~8)cm×(5~8)cm;定苗后及早追肥,一般施尿素50~75kg/hm2;苗床期气温较高,病虫害发生较普遍,出苗后每隔3~7d用10%吡虫啉800倍液加万虫统杀800倍液喷雾,或用氯氰菊酯、速灭杀丁等农药防治蚜虫、菜青虫、黄曲跳甲等害虫,移栽前喷药防治虫扩散到大田[4];幼苗三叶期苗床用15%多效唑溶液750g/hm2或5%的烯效唑 300g/hm2对水750kg均匀喷施油菜幼苗,切勿反复重喷,以防剂量过大。教学

3大田整地

前作水稻留茬17cm以下,拉绳开沟做厢,以厢面宽1.5~1.8m开沟,沟宽30cm,沟深25~30cm,围沟和腰沟稍深、稍宽,沟土敲碎均匀撒在厢面上,做到三沟配套。采用开沟机开沟,开沟土均匀覆盖厢面,覆盖不匀的地方人工稍微耙平。 教学

4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10月中下旬6~7片绿叶移栽,秧苗要求矮壮青绿色、叶片厚、无病虫。根据地力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播种早、肥力好的田块留苗12~15万株/hm2,播种迟、肥力差的田块留苗15~18万株/hm2,特别迟播的田块留苗22.5~30.0万株/hm2,一般不宜超过30.0万株/hm2。移栽密度一般在9~12万株/hm2为宜,苗大、移栽期早的则稍稀,苗小、移栽迟的则稍密。移栽前1d,苗床要浇水润土,以免起苗时伤根,使菜苗栽入大田后早活棵,快返青。用小铲起苗,带土移栽,苗要栽直,不能将苗栽得过浅或过深。并及时浇定根水[5]。

5肥水管理

底肥施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20-10-18)600kg/hm2,硼肥7.5kg/hm2混合施入大田。蕾薹期施肥根据油菜的长势长相而定,一般施尿素120~150kg/hm2。在初花期根据油菜的长势长相调施花肥,可进行根外追施,以促开花上顶,多结果,增加粒重和含油量。在油菜薹期和初花期喷施 2次高含量的速效硼肥,可用速乐硼750g/hm2对水750kg进行叶面喷施。以促进花芽分化,防止花而不实,增加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适时抗旱,保持土壤湿润,减少油菜遭受冻害,开春后要疏通田间三沟,做到排水通畅,雨停田干。教学

6病虫草害防治

苗期主要是注意防治菜青虫和蚜虫,根据病虫预报掌握好防治标准,及时实施。油菜初花期重点抓好菌核病的药剂防治,以减轻病害,提高油菜产量。一般用 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750kg,选择睛天下午喷施,主要喷施在植株中、下部茎叶上[6],初花期防治1次,隔7~10d再喷施 1次。在整地前5~7d,抢晴天下午喷施除阔叶类杂草的除草剂除草,用药24h内遇雨需重施。油菜苗长至三叶期,大多禾本科杂草萌发生长出土时喷施灭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油菜田专用除草剂)除草。教学

7适时收获

全田70%~80%的角果转为黄色或主茎中上部一次分枝所结种子的种皮呈黑褐色时收割。收割时做到轻割、轻放、轻捆、轻运,以免籽粒脱落。堆垛或摊晒5~7d后及时脱粒,扬净晒干入库。

8参考文献

[1] 王汉中.我国油菜产需形式分析及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1):101-105.

[2] 涂勇,伍昌胜.“十一五”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作物杂志,2005(6):5-7.

[3] 郭子平.湖北省双低油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5, 44(4):4-7.

[4] 曾德才,赵天忠,曾凡成,等.地膜的油菜生产效益、增产机理与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02(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