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事故十篇

时间:2023-03-22 05:10:03

核事故

核事故篇1

切尔诺贝利

1986年4月26日(7级核事故)

此次事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被国际原子能机构划分为7级核事故等级(INES),世上仅此一次。位于前苏联乌克兰普里皮亚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曾经被认为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1986年一声巨响彻底打破了这一神话,核电站的第4号核反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中突然失火,引起爆炸,其辐射量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爆炸的400倍。起初,苏联试图隐瞒这一事实,但爆炸使机组完全损坏,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露,尘埃随风飘散,致使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许多地区遭到核辐射的污染。瑞典Forsmark核电厂工作人员发现有异常的辐射粒子粘在他们的衣服上,使这一事件被曝光。截至2006年,根据官方统计,事发后已有4000多人死亡。但根据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的数据研究,在过去20年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害者总计达900多万人,随时可能死亡。

克什特姆核事故

1957年9月29日(6级)

此次事故是在前苏联克什特姆市附近的核燃料处理厂发生的,为世界第二大核事故。二战后苏联核武器装备被美国赶超,于是苏联开始大规模兴建玛雅可这类核燃料再处理工厂。玛雅可工厂储藏了70-80吨的核废料,冷却装置都已过热,最终导致核爆炸。放射性物质随风飘散,至少污染周边800平方公里土地。有关当局最初并没有重视此事,但事故发生一周后该地区居民皮肤开始被腐蚀,政府这时才下达躲避令。估计至少200人因直接污染而死于癌症。

英国核弹工厂事故

1957年10月10日(5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开始加速制造原子弹。位于坎伯兰郡附近的一个英国原子弹工厂在加热铅粉时,由于核反应堆过热,导致燃料起火,随后整个系统失去控制。管理者担心用水灭火会引起爆炸,所以一直没有采取行动。直到大量核辐射物质流出危及到周边地区,才不得已注水灭火。当时英国首相麦克米伦担心该事故会使英国政府和核计划授信度下降而想隐瞒该事故。事后调查显示,因核泄露导致患癌的事故约有240起。

戈亚尼亚核事故

1987年9月13日(5级)

在巴西的戈亚尼亚,一家肿瘤医院搬迁时将放射性的治疗仪器遗落在该地。小偷将仪器里的放射性氯化铯挖出并卖给了一名船工。其后氯化铯粉末几经人手,还有人被氯化铯发出的耀眼绿光所吸引而将粉末涂抹在脸上。半个月后该地区群众集体病倒,才证实该物质为氯化铯。瞬时间城市被放射污染的恐惧所包围,先后有13万余名群众接受了辐射污染检查。调查结果显示,8个地区的250余人受到放射性物质污染、4人死亡、20人入院接受治疗。

三里岛核泄漏事故

1979年3月28日(5级)

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核事故,发生在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哈河附近的三里岛核电站。由于核反应堆的压力过大导致阀门无法打开,随着冷却液的流出反应堆骤然升温。而且由于当时监测反应堆状况的机械出现故障提供了错误信息,导致没有及时注入冷却液。在管理人员还没弄清事故原因的时候,一半以上的核反应物融化并泄露出1300万居里的放射性气体,导致事故进一步严重。万幸的是在全部反应物质融化以前事态得以控制。

东海村核事故

1999年9月30日(4级)

日本茨城县东海村的小型铀回收厂,混合高浓缩铀物质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事故爆发。将二氧化铀粉末融入醋酸中时,应该将它们在单独的容器中充分融合后再一点点导入沉降槽中。但是当时的3名操作人员没有遵守操作规则,将二氧化铀粉末倒入醋酸后就直接将其一股脑导入了沉降槽。由于铀浓度远远高于临界值导致发生了核链式反应。而后产生大量伽马射线和中子,受到辐射的3名工作人员中1人12周后死亡、2名7个月后死亡。

捷克斯洛伐克Bohunice核电站事故

1977年2月22日(4级)

Bohunice是前苏联共和国时期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一个核电站。虽然之前设备就有很多问题,但1977年的事故是最严重的一次。进行燃料转换时没有及时移除燃料棒上的除湿器,部分热量传导至冷气体中,导致燃料过热而引发事故。反应堆受到严重损毁并向周边地区释放出大量放射性气体。由于苏联有关当局对事故进行了隐瞒,已无法核实事故的破坏程度。2年以后,Bohunice核电站倒闭。

美国内华达州丝兰山脉核试验

1970年12月18日

事故发生在美国内华达州丝兰山脉的4个地下核试验基地的其中之一。这次核事故是对地下核试验进程造成的一次冲击性打击,事故爆发后释放出的放射性气体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共有86名工作人员受到核污染。

K-19事故

1961年7月4日

事件始发于1961年7月4日,当时正在北大西洋上进行军事训练的苏联核潜艇K-19的冷却回路发生核泄露,而且调节冷却回路的管道已经移动到无法触及的区域。潜水艇中没有供给冷却液的装置,因此无法控制反应堆内温度的升高,随时有爆炸的危险。所以,乘务员们强制打开了密闭的反应舱门并进入其中。由于吸入大量毒气和遭受辐射,8名乘务人员全部遇难。

K-431

1985年8月10日

核事故篇2

申请事项:请求对*****号交通事故认定书做出复核,并对该事故书中形成的原因及当事人责任作出同等责任的认定。

申请人在提出本复核之前已认识到交通事故给对方当事人及家属和本人带来的严重伤害,对受害人的家属在事故认定书做出之前,按照城镇户籍标准给予了充分的赔偿,包括精神损害在内的赔偿共计****万元人民币;申请人也深刻认识到离开事故现场,未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的错误性。现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提出请求和理由:

一、 对方当事人的过错认定不全面,导致未充分减轻申请人的责任,其原因是未充分遵照《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路权原则。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42条第4款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号交通事故认定书(以下简称认定书)中对基本事实的描述是,“受害人在机动车道内玩耍……”,而在交通事故形成原因及当事人责任中的陈述是:“受害人在机动车道上通行,未有监护人带领,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4条第1款之规定,。。。。。”而依照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受害人在机动车道路内玩耍和通行分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违法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4条规定,行人不得有下列行为:……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1条规定,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第64条第1款规定,学前儿童以及不能辩认、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智力障碍者,在道路上通行,应当由其监护人、监护人委托的人或者对其负有管理、保护责任的人带领。认定书仅认定了受害人(患有脑瘫后遗症)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4条第1款之规定,似乎只有受害人的监护人是有过错的,而忽视和遗漏了受害人行为的种种违法性和由此产生的事故中过错。

因此,申请人认为对方当事人作为事故当事人一方的行为,在发生交通事故起主要作用以及受害人的过错严重程度认定不全面,并且未区分一般过错与严重过错之间的基本界限是导致未充分减轻申请人的责任对主要原因,也是该认定书对责任划分不当的主要原因。

二、 申请人驶离事故现场的行为,不影响在发生该起交通事故中所起的作用;与对方当事人过错的严重程度二者之间没有联系。

根据《公安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的规定》,公安机关做出事故认定书应当根据该规定第45条,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严重是确定当事人责任的标准。申请人离开事故现场,是严重的过错,但没有导致作出事故认定书的公安部门查证交通事故,包括对方当事人在事故中的过错,和受害人过错的相关证据收集。同时可以印证的是受害人的过错与申请人离开现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申请人认为,受害人在机动车道内玩耍、通行未有监护人带领,在形成交通事故中起主要作用,是形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过错的严重程度与申请人的相当,参照《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确定标准(试行)》8.1.4条同为严重过错行为(a类行为),确定双方为同等责任。

三、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有误。依据公安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26条,交通警察调查事故现场时应当全面及时收集有关证据,而经申请人了解公安机关并未搜集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监控录像。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事故车辆在检验、鉴定完成后五日内未通知当事人领取事故车辆和机动车行驶证,致使申请人无法及时对鉴定文书******号做出与肇事车辆比对核实,致使从程序上影响了对鉴定文书自收到三日内提出重新鉴定申请的权利的行使(《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44条)。对事故车辆的检验报告申请人至今未收到。事故认定书未按规定程序送达。《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46条,事故认定书应当分别送达当事人,***号交通事故认定书未送达本人。

核事故篇3

2、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核电站周围1.5平方英里内的松树松针都变成了红色。这些松树的样子扭曲变形没有了主干。

3、科学家研究了1991年到2006年生活在切尔诺贝利附近的家燕,发现喙畸形和羽毛发育畸形在内的11类异常。

4、由于放射引起的氧化应激,切尔诺贝利附近的48种鸟类中,有5%的大脑体积小于平均水平,鸟类的认知活动也可能因此弱化。

5、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毁损后,研究人员测量了其周边地区的放射性污染水平,发现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相比,该地的辐射水平高于灾难爆发后的切尔诺贝利周边。

6、福岛核电站毁损六个月后,该地区28%的酢浆灰蝶都出现了变异,包括翅膀图案的变化以及触须和腿的畸形。

7、2012年,研究人员第一次进行了关于核泄露对野生灵长类动物的影响的研究。研究发现,与日本其他地区的猴子相比,福岛核电站附近的猴子的血液红细胞数量和白细胞数量低很多。

8、然而核事故并不是对所有物种都有害处。含有黑色素的菌类能将伽马放射转化为能量。

9、福岛地区的蜘蛛在核事故后数量大增,这可能是由于放射使它们捕食的昆虫行动速度减慢,从而使它们的捕食变得更容易。

10、科学家预测,福岛事故的超量放射性对日本和加州的渔民影响微弱,通过测量太平洋蓝鳍金枪鱼体内的放射性,每1000万渔民中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数将只增加2人。

11、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瑞典政府对萨米人食用的驯鹿肉中的放射量做出了特殊上限规定 ――他们食用的驯鹿肉每1000克含有1500贝克的放射性,是一般人允许食用的标准的五倍。

12、即使有了如此宽松的标准,在1987年,瑞典的萨米人居住地区仍然有29%的驯鹿肉被认为是不安全的,并被销毁。

13、切尔诺贝利事故后,乌克兰人也在为肉食中含有放射性物质担心,仅在事故发生几天后,他们就宰杀了15000头可能被污染的牛。

14、古巴60%的食物都从前苏联进口。有人认为,切尔诺贝利事故带来的放射性污染极大地改变了古巴的男女出生比。此前,古巴的男女出生比在几十年里一直比较稳定,但是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男婴的出生率大大增加,1996年达到最高点――每出生100个女婴,就会出生118个男婴。

15、由于担心核污染,英国在切尔诺贝利事件后开始检测在山地地区放牧的绵羊的放射性水平,这种检测一直持续到2012年。

16、猫砂常常被用来吸收和稳定储存在核废料处理厂的不稳定放射性化学物质。

17、2013年,新墨西哥州的一家核废料储存厂改变了储存罐里一直使用的猫砂类型,结果发生了意外的化学反应,导致一个储存罐破裂,放射性物质泄漏。

18、2010年,印度新德里发生了一次罕见的核事故。一个被送往金属废料场的研究设备中遗留着放射性物质钴60,废料场的工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切开。结果有8名工人因为放射性物质中毒被送往医院,其中一人死亡。

核事故篇4

[关键词]英国;温斯凯尔;核事故;核能发展

在核能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有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生态污染。在英国核能发展的初期爆发了温斯凯尔核事故,这次事故在国际核事件分级中属于第五级,在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前,温斯凯尔核事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

一、温斯凯尔核事故发生的背景

英国战后绝大多数的能源供应来自煤炭,随着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对于煤炭的需求日益上涨,但煤炭产量仍然较低,因此英国被迫开始进口少量煤炭,这对于曾经是煤炭生产大国的英国来说是一个警告。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在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之后,以色列入侵埃及,英法也随之出兵进行干预,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英法两国的军事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英法军队被迫撤出埃及。苏伊士危机对英国来说是一次耻辱,但相对于脸面上的耻辱来说,更严重的问题在于石油供应,苏伊士危机之后,国际油轮被迫绕道,石油价格一路飙涨。现在英国面临一个两难的局面,国内煤炭供应不足,而国际石油价格高涨,因此,英国将目光转向了核能,核能成为拯救英国的第三条能源道路。

温斯凯尔核事故发生于1957年,此时世界范围内核电产业尚未起步,英国是世界上唯一开始大规模发展核能的国家。英国于1956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大型商业核电站并且向国家电网输送电力,成为世界上最先开始发展商业核能的国家[1]。1955年英国颁布了“第一核能项目”白皮书,白皮书制定了第一核能项目,规划了未来十年核能的发展,即从1955年到1965年间建造发电容量为1,500―2,000兆瓦的核电站[2]。1957年,英国又了“煤炭、天然气和电力工业的资本投资”白皮书,对第一核能项目进行了修改,将第一核能项目白皮书规划的电力容量提高到5000―6000MW[3],这些修改完全是出于对核能的盲目乐观,多少有些激进的味道。在英国大张旗鼓的发展核能的时候,温斯凯尔核事故发生了。

二、核事故的发生和相关的调查

核事故的起因是温斯凯尔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在加热石墨核时太过于迅速,石墨膨胀太快导致了一个核燃料储罐破裂,这样铀燃料就被暴露在空气中,虽然工作人员努力控制温度,但是石墨核的温度及放射性都在升高,1.8吨铀燃料开始燃烧并且点燃了其它燃料和石墨核[4]。虽然大火在燃烧了三天之后终于被扑灭,但是铀燃料燃烧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已经飘散到空气中,造成了放射性污染。这场火灾造成的核事故在国际核事故分级表中为5级,是当时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幸运的是,由于科学家约翰・科克罗夫特的坚持,反应堆在建设过程中加入了一组过滤器,这捕捉到很大一部分泄露的放射性物质。

考虑到火灾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温斯凯尔核电站的总经理亨利・戴维采取了一系列的预警措施。首先、亨利通知附近的警察局长准备应对危机,并且让消防队员全力灭火。其次、他派出物理学家对核污染的程度进行调查,可以预见的是,火灾不会造成人员伤亡,但是泄露的放射性物质会对周围居民及环境造成危害,因此事故最主要的后果在于核泄漏的放射性危害。

尽管发生了严重的事故,但是当地居民反应很小,人们仅仅是从10月11日在伦敦举行的新闻会了解到事故的发生。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对火灾细节的公开,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民众对核辐射的危害尚未完全认识。但是随后对于牛奶的禁令却加剧了恐慌情绪,温斯凯尔核事故所泄露的主要放射性物质是碘-131,没有放射性的普通碘-127是人体所必须的,但是放射性碘-131会在人体的甲状腺堆积,使人类罹患癌症[6]。碘-131的半衰期只有八天,因此问题是短期的,碘-131在蔬菜中的含量是非常低的,但是却会富含在牛奶中,因此温斯凯尔当局禁止超过500平方千米的牛场的牛奶饮用,这波及到附近600多个农场,牛奶禁令造成了比火灾更加严重的恐慌。为了消除民众的恐慌,温斯凯尔核电站的总经理亨利・戴维举行了一系列的公众聚会,对于核事故的细节进行了开诚布公的披露,并且对于其危害和预防措施进行了介绍,亨利承诺对牛奶禁令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在经过这些努力后,民众的恐慌情绪逐渐平息。

事故发生后,英国核事务的管理机构原子能管理局立即进行了调查。由威廉・潘尼勋爵领导的事故调查小组于10月17日赶赴核事故现场,潘尼勋爵随即下令停止2号反应堆的运行,以方便调查小组对核反应堆设施进行详细调查,同时他下令1号反应堆的核燃料应安全置放。11月调查小组的报告出版并且在下议院进行了辩论,报告表明事故是由人为和设备原因共同引起的,但潘尼勋爵称赞了温斯凯尔核电站员工应对事故采取的及时而有效的措施。哈罗德・麦克米伦首相在阅读了报告之后,由于担心危及到英美之间的核合作及英国核设施的出口,因此仅仅保留了几份报告,其余的报告都被销毁了。

很明显这次事故有更多需要吸取的教训,因此在这次调查之后,又有三个委员会成立,分别来调查原子能管理局的技术、健康安全和组织三方面的问题,并且对潘尼勋爵的调查报告提出建议,三个委员会都由帝国化学工业公司主席亚历山大・弗莱克爵士主持。调查的最终报告于1958年7月公布,调查报告认为1号反应堆已经完全损毁,2号反应堆必须进行维修以及配备额外的监控设备,2号反应堆所储存的魏格纳能必须得到释放,但是不建议未来使用核加热的方式。因为2号反应堆的维修费用极高,因此原子能管理局最终决定关闭2号反应堆,而没有遵从报告的建议。

三、温斯凯尔核事故的影响

温斯凯尔核事故似乎揭示了英国第一核能项目所依赖的反应堆类型的不可靠性,因此许多人担心核能项目所建造的核电站的寿命是否会缩减,或者再次出现温斯凯尔式的灾难。但后来核电站的长期运行状况打破了这种悲观的预言,第一核能项目中的核电站不仅运行良好,而且部分核电站的服役年限有所延长。

温斯凯尔核事故给大张旗鼓发展核能的英国当头一棒,多少平息了英国的核狂热情绪。核事故告诫我们在发展先进技术时要保持冷静,先进技术的跃进往往会伴随着不可预料的事故。民众对于核能的态度也开始发生转折,最初民众将核能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型清洁能源,但是事故的发生使民众开始意识到核能的不足,开始反思英国能源政策中核能的位置,与此同时,英国的反核主义者也大力宣扬核能的危害,主张削减核能的发展。温斯凯尔核事故后,英国对于已经运行和在建的核电站进行了改进和防护安全措施,这使英国建设的核电站的总体安全性能得到改善,英国的反应堆毫无疑问是更加安全了。核事故也为未来核电站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借鉴和警示。在事故发生15年后,里奇・卡尔德勋爵注意到人们在论证核能的危险性时,仍然会以温斯凯尔核事故为例,但也从反面说明了在此次事故之后,英国所发生的核事故之少。

在温斯凯尔核事故中,有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深思的。在事故发生后的牛奶禁令中,虽然当地民众爆发了暂时的恐慌,但是很快保持了平静,两种因素导致了这种成熟的态度:负责任的当地媒体和温斯凯尔总经理亨利・戴维的开诚布公,信息的通畅和官方的真诚是处理危机事件所必须的。

温斯凯尔核事故对英国和世界核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事故发生后,核能的安全问题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英国和世界上的其他核国家开始注重核安全问题,在发展核能项目时更加谨慎,更加地关注核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核事故也暂时减缓了英国和世界各国发展核能的脚步。

参考文献:

[1]Simon Taylor,Privatisation and Financial Collapse in the Nuclear Industry,London:Routledge,2007:13.

[2]British Government,A Programme of Nuclear Power,Cmnd.9389,1955:6.

核事故篇5

摘要:文章介绍了我国核电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发展核电的必要性和核电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并对核电事故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核电;环境;核事故;预防措施

一、我国核电的发展及其必要性

自1951年12月美国实验增殖堆1号(EBR-1)首次利用核能发电以来,核电至今已有将近60年的发展历史。核能的利用在各个国家的能源比重中也逐步上升,部分发达国家核能利用已占总能源使用的70%以上。一些落后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对核能的利用还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但总体趋势是不断上升的。为缓解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对经济增长的限制,新能源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作为能源的主要来源已成为未来世界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1991年12月15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核电站成功并网发电,结束了我国无核电的历史,成为世界上第7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从第一座核电站建设至今,我国核电发展已有20年的历史。

由上表可知,1991年至今,我国年能源耗费总量不断上升,增长达到接近170%,其中虽然清洁能源所占比例逐年有所上升,但到目前为止也只占总能源生产的10%左右,其中核能利用只占4%左右。原煤一直是国家最重要的能源来源,可以说,国家的发展是建立在煤炭的燃烧基础之上的。随着煤炭资源推动GDP的不断提升,由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彰显。因此,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尤其是核能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长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009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措施,提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同年11月,国务院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国家能源局为应对新时期下我国能源需求与环境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新形势,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在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由原来占电力总装机容量4%提升到5%。可见核电发展已受到相当的重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时期下我国需大力发展核电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第一,我国的能源结构可概括为富煤、少气、缺油,且人均占有的能源较低,这些常规能源的开采不能长期满足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消耗。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能源消耗量大,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总量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1%。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 6%,7. 69%, 7. 05%[7]。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随着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然而,地球上可供开发的核燃料资源、可提供的能量是化石燃料的十多万倍。

第二,发展核能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途径。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占资源总量的75%以上,煤炭的发电量占我国总发电量的70% 以上。然而煤炭的开采和直接燃烧给我国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如我国成为二氧化碳世界第一大排放国,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又如二氧化硫所带来的酸雨等问题。与煤等化石燃料相比,核能在电力发展中有显著的环保优势:

可见,燃煤燃油发电向大气中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也是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之一。而核电是将铀原子裂变的核能转化为电能,不会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烟尘,对反正低碳经济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第三,我国的其他清洁能源开发能力和条件有限。清洁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海潮能这些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但是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还受技术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开发难度较大且利用率较低,很难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目前,我国的水力发电已基本进入较发展阶段,全国各地的水电建设为能源供给带来了新的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传统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但是水力发电在总能耗中的比重很小。另外,修建大型水电站对经济、气候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还值得商榷。风能发电发展也受到来自技术等方面的限制,风能的利用率低,发电总量不大。太阳能的利用一直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焦点,相对于人类来说,太阳的寿命长度可以说是永恒的,因此人们也习惯将太阳能当作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但是,太阳能的是采集需要特定材料和设备的支持。多晶硅是太阳能吸收的必须设备,然而在多晶硅的生产过程中却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属于高污染行业生产,会对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发展太阳能的过程中,如若不能找到更好的无污染的设备替代,那么太阳能的利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仍然还需斟酌。

第四,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一定程度上还关系一国的国际地位。在现代战中,以原子弹、氢弹为代表的核武器是世界上最具杀伤力的武器,能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起到威慑和震撼的作用,对维护一国国际地位,维护地区安全有积极作用。

三、核事故预防措施探讨

核事故是指大型核设施(如核反应堆、核电厂)生的意外事件,由于放射性物质泄漏对环境中的各种动物植物造成损伤,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对人类的损害。伴随核电的不断发展,核事故也在上世纪中后期频繁发生,如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东海村核事故、加卡平地核事故以及近期发生在日本的福岛核电站事故等,其中发生在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号称是“史上最可怕的核事故”,致使21人当场死亡,数万人遭受核辐射后患上各种严重病例并导致死亡。核事故的危害不言而喻,核电在带给人们大量的能源供给的同时,其潜在的危害性也相当大。因此,预防和处理核事故理应被纳入核电发展的重要一环,做好核电安全相关工作,对预防核事故的发生和健康发展核电有重要意义。我国在核电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新建核电站的选址要充分考虑到地理位置安全和环境安全。一是核电站建设的选址应保证有能力防御外部事件(如地震、洪水等)对核电站安全的潜在威胁,如将核电站建立在地质结构相对稳定的安全区域,远离地震频发地带,以此来预防地震对核电站的破坏;二是核电站的选址要适当保持与人口密度高的城市的距离,以预防核事故发生可能对公众产生影响,如核泄漏发生时可避免因为城市距离太近而遭受辐射,保持距离也为事故发生后相关预防治理留下了很大的时间和空间,对保证人的安全有重大意义。

第二,加强核电站的安全建设。在核能发电的各个环节加大预防、保护措施增加防护设施,多层次防止泄露,提高防护设备的防护质量等。技术是防止核事故的关键,在核电站安全建设中,应加大对核电站安全技术、原理及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利用先进的技术原理或先进的防辐材料抑制核事故的发生,也可用各种有效的防辐方法,在发生后力求将辐射泄漏和辐射降至可能的最低点,如福岛核电站加装钢板可一定程度上防止泄露。

第三,加强核安全监督和核安全文化建设。一是要加我国各个核电站的安全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排出可能潜在的威胁。可定期安排检测或不定期突击检测,对核电站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或局部的检查控制,并对检测结果如实记录,对有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及时排除,防患于未然。二是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的原因就在于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在核电站安全控制中,要责任到人,使相关工作人员建立强大的危机意识,以督促其在生产作业管理控制中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避免人为失误引起核事故的发生。

第四,建立快速反应的安全应急制度。尽管目前的核电建设已能达到很高的安全水平,但目前为止的核电运行实践表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完全排除发生严重事故的可能。为在发生严重事故的情况下,保障周边的公众安全和尽快降低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核电厂营运单位和相关机构应制定安全应急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应急准备,使核电事故发生之后对事故的处理能迅速反应,并有章可循,将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危害降至最低。

综上所述,核电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利用好核电,对解决当前和未来国家能源危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重要作用。但是硬币都有两面,如若发展不当,就难以控制一些核事故的发生而造成对人类和环境损害。总的来说,核电的发展是优越的、可控的。加快核电建设是满足我国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窦雪生,杨卫民.核电站环境影响与安全[J].科技与生活.2010年第12期.

[2]樊明武.发展核电保护环境[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第41卷第5期.2010年9月.

[3]李勇,李文辉,张凌燕.核电厂选址及其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问题[J].核电安全.

[4]金杰坤.核电发展与环境保护[J].湘潭师院学报.第30卷第3期.2008年9月.

[5]张明,朱文斌,刘松华,孙福荣.提高核电比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J].能源技术经济.第22卷第5期.2010年5月.

核事故篇6

关键词:严重事故;管理;导则

前言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本州附近的东海岸发生9级的特大地震,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切断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厂外电源。海啸后,福岛第一核电站1、2、3号核电机组发生爆炸。福岛核电站事故对人类的危害仅次于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事故发生后,我国新上核电项目的审批变得更加严格,核安全被重新评估和定义,我国的核电发展进入低潮期。时隔4年,我国的核电重启大幕已正式拉开。面对已经远去的福岛核事故,新建的核电厂能否应对类似的严重事故。文章简要分析M310核电机组严重事故管理导则在发生严重事故时的应用。

1 M310核电机组严重事故管理导则简介

M310核电机组严重事故管理导则提供了堆芯可能损坏的情况下对严重事故的响应,包括主控室使用的导则和技术支持中心使用的导则两部分。其中主控室使用的导则又分为主控室初始响应导则和技术支持中心正常运作后主控室的响应导则。文章主要介绍技术支持中心运作后主控室的响应导则,该导则由7个分导则组成,分别为向蒸汽发生器注水、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卸压、向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注水、向安全壳注水、减少裂变产物释放、控制安全壳状态、降低安全壳内氢气浓度。下面就各分导则进行简要介绍。

1.1 向蒸汽发生器注水

向蒸汽发生器注水的目的是:预防蒸汽发生器传热管蠕变失效;洗涤从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口进入蒸汽发生器的裂变产物;为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提供热阱。

本导则主要针对压水堆,沸水堆无蒸汽发生器。在实施本导则时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对蒸汽发生器的热冲击,有可能导致蒸汽发生器损坏,从而使得裂变产物从破损的蒸汽发生器释放出来。因此,在实施本导则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控制向蒸汽发生器注水的速率。

1.2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卸压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卸压的目的是:预防高压熔融物喷射;当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干涸时,预防蒸汽发生器传热管蠕变失效;增强水源注入到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能力。

在实施该导则时,主要的负面影响是氢气燃烧对安全壳的严重威胁、超压对安全壳的严重威胁。在对反应堆冷却剂进行卸压时,高压流体主要排放到安全壳内,其产生的氢气会在安全壳内聚集,严重时可能发生氢气爆炸。福岛第一核电站主要由于氢爆导致安全壳完整性破坏,放射性物质大量释放到环境。因此在实施本导致时,需同时考虑实施降低安全壳内氢气浓度的导则。

1.3 向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注水

向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注水的目的是:在堆芯后,排出堆芯余热;预防或延缓反应堆压力容器失效;提供水源,洗涤由堆芯熔融物释放的裂变产物。

在福岛核事故中,外电源全部丧失,从现场拉临时电缆的进展速度,福岛核电站的领导层可判断堆芯面临极大的熔化风险,必须立即用消防水泵向反应堆灌水,以避免堆芯熔化。但是该决定下晚了,原想保住机组,结果适得其反,导致了更大的损失。

在实施本导则时,主要的负面影响是氢气燃烧对安全壳的严重威胁,如果堆芯在淹没过程中产生的氢气发生燃烧,会威胁到安全壳的完整性,因此在开始注水前,需预计注水后安全壳内的氢气浓度。实施本导则的另一个负面影响是蒸汽发生器传热管蠕变失效,一旦开始向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注水,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压力可能增加很多,可能导致蒸汽发生器一次侧和二次侧的压差快速增加并超过限值。

1.4 向安全壳注水

向安全壳注水的目的是:对压力容器外的堆芯熔渣释放的放射性产物进行洗涤;允许进行安注、安喷再循环。

实施本导则的主要负面影响是安全壳水源不足,如果堆芯还没有再淹没,为了保证足够的水对堆芯进行再淹没,则在决策实施本导则时需考虑是将水注入安全壳,还是将水节省下来用于向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注水。而在发生类似福岛的严重事故时,在安全壳的完整性尚未破坏时,向安全壳注水以及向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注水均可以降低安全壳内的压力,作者认为可优先向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注水,可有效避免堆芯熔化,从根本上解决安全壳压力升高的原因。

实施本导则的另一个负面影响是氢气燃烧引起安全壳严重威胁,如果安全壳内有足够的蒸汽,那么聚积在安全壳大气中的氢气则不可能燃烧。如果启动向安全壳注水,则可能使安全壳内的的蒸汽凝结,已经聚积在安全壳内的氢气可能被点燃,影响安全壳的完整性。在实施本导则时需评估安全壳发生氢气燃烧或氢爆的风险,福岛发生核事故的几个机组均是由于氢爆而导致严重后果的。

1.5 减少裂变产物释放

减少裂变产物释放的目的是: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减少对应急响应人员的辐照。

该导则主要分为减少安全壳释放、缓解蒸汽发生器释放和减少辅助厂房释放。在实施本导则时,需先确认裂变产物释放路径,并对释放路径进行优先级划分,然后再对所有的释放路径进行处理。

1.5.1 控制安全壳状态

控制安全壳状态的目的是:防止安全壳高压威胁安全壳的完整性;防止安全壳高温威胁安全壳的贯穿件密封;尽量减小安全壳恶劣环境对安全壳设备和仪表的威胁;降低气溶胶浓度;减轻安全壳的裂变产物泄漏。

实施本导则首先需要确认安全壳热阱的可用性,然后通过安全壳热阱降低安全壳内的压力和温度,以确保安全壳的完整性。安全壳最主要的热阱是安全壳喷淋和安全壳通风,因此在实施本导则时需事先评估安全壳喷淋的水源是否足够。

1.5.2 降低安全壳内氢气浓度

降低安全壳内氢气浓度的目的是:通过使用非能动氢气复合器防止安全壳内氢气聚积达到威胁安全壳完整性的限值;通过维持安全壳的蒸汽惰化环境防止氢气燃烧。

当安全壳氢气浓度>4.1%时,使用本导则。当发生类似福岛核事故的严重事故时,即使全厂失电,也可以通过非能动氢气复合器防止安全壳内的氢气聚积,从而保证安全壳的完整性,避免放射性物质大量释放到环境。

2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设计缺陷

以上简要介绍了M310核电机组的严重事故管理导则,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机组设计与建造完成于美国三里岛事故之前,当时还没有形成严重事故的清晰概念,更谈不上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的安全措施。从福岛事故处理过程可知,福岛第一核电厂的设计存在几个主要缺陷:(1)由于认为堆芯极不可能熔化,安全壳设计中未考虑氢氧复合系统,更没有非能动的氢气复合器,因此在全厂失电后,堆芯开始熔化,产生的氢气在安全壳内聚积,最终发生爆炸,导致放射性物质大量释放到环境。(2)沸水堆安全壳的设计理念是基于无论是反应堆超压,还是主回路失水,都能使安全壳中的蒸汽迅速冷凝而降低使用压力。所以其安全壳的自由空间比较小。在福岛核事故中安全壳内抑压水池的冷凝器由于失电而失效,导致1号机组安全壳压力升至设计压力的两倍,非常危险。(3)福岛核电厂无严重事故管理导则,而我国的核电厂已有严重事故管理导则,并已全面推广。(4)由于早期设计认为沸水堆堆芯极不可能熔化,所以未考虑堆芯熔融物穿透压力容器壁的严重后果。直到第三代先进沸水堆(ABWR)设计时,才在反应堆压力容器与安全壳之间设置了一个收集与冷却堆芯熔融物的设施,从而避免了堆芯熔融物与安全壳地板作用,保证了安全壳的完整性。(5)福岛核事故的发生也存在电厂超期服役、设备老化等非技术因素,我国核电站多为压水堆,且属于80年度后期技术,防御和抵抗类似事故的能力要强。

3 结束语

经过以上描述,可得出结论,M310机组在发生类似福岛核事故的严重事故时,其事故后果会比福岛核事故所导致的后果要小得多。

参考文献

核事故篇7

【关键词】LOCA;等效直径;破口位置;发展阶段;水装量

0 前言

对于核电站来说,限制功率提高的因素不在于中子动力学方面,而在于传热学方面的限制,这种限制并不是说在满功率运行时热工设计的裕度不够,而是指各种设计基准事故验收准则的限制。据统计,压水堆核电厂中有85%的最大功率受限于大LOCA事故后燃料包壳温度不超过1204℃这个限制条件,还有15%的最大功率受限于全部失流事故中DNBR必须大于某个值的限制,当然,大多数核电厂是受到两者的共同限制的。因此,准确地分析LOCA事故,在保证核电厂有足够的安全裕度情况下,又可保证核电厂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大LOCA和中LOCA这两种比较典型的事故进行分析,并对影响这两种事故工况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看看它们对LOCA事故后果的影响。

1 LOCA事故的分类及验收准则

1.1 LOCA事故的分类:

LOCA事故是依据一回路破口的等效直径大小来进行分类的,具体如下:

极小破口:等效直径小于等于9.5mm的破口;

小破口:等效直径在9.5--25mm 之间的破口;

中破口:等效直径在2.5--25cm之间的破口;

大破口:等效直径在25cm以上的破口。

1.2 LOCA事故的验收准则:

(1)事故后包壳温度峰值不超过1204℃;

(2)事故后包壳总氧化率不超过总厚度的17%;

(3)事故后包壳与水反应产生的氢量不超过假想产氢量的1%;

(4)事故后堆芯维持可冷却的形状;

(5)RIS系统正常运行后应能保证堆芯的长期冷却(特别是对一些半衰期较长的核素),并保证堆芯的温度不超过限值。

(1)、(2)准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事故后包壳脆化和熔化,从而保证第一道安全屏障的完整性;(3)准则的目的是防止安全壳内氢含量达到爆炸浓度,从而保证第三道安全屏障的完整性;(4)、(5)准则是为了保证RIS投运后含硼水能重新淹没并冷却堆芯,保证有足够的长期的堆芯冷却能力。

2 中LOCA事故分析

2.1 中LOCA事故的发展阶段

中LOCA事故指破口等效直径在2.5--25cm之间的破口,中LOCA事故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缓慢喷放阶段。过冷液体从破口喷出,系统压力降低,堆芯的热量主要通过自然循环由SG带走,这个阶段SG起到了重要的热阱功能。

第二阶段是环路水封存在阶段。随着一回路系统压力的降低,渐渐接近二回路的压力,一、二回路的温差越来越小,自然循环逐渐终止;同时由于一回路过渡段水封的存在,堆芯产生蒸汽不能破口喷出。此时一回路的热量主要通过破口的冷却剂喷放和SG传热管上段的回流冷凝带走;由于这两种传热方式的效率较低,不足以排出堆芯的衰变热,上腔室的水开始汽化,蒸汽在上腔室的聚集迫使压力容器水位快速降低,从而引起堆芯的和包壳快速升温,这个阶段一回路的压力接近一个恒定值。

第三阶段是环路水封清除阶段。由于环路水封清除,上腔室的蒸汽从破口喷出,上腔室的压力降低,导致下行段的冷却剂和安注的水涌入堆芯,堆芯水位得到恢复,燃料包壳得到冷却。由于蒸汽的排热效率高,堆芯的热量主要由蒸汽从破口排出,但一回路水装量没有明显的回升。

第四阶段即长期冷却阶段。由于压力降低导致的高压安注流量的增加和安注箱的投运,一回路水装量明显上升,堆芯水位也得到恢复。最后低压安注系统投运,系统转到再循环工况。

2.2 中LOCA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2.2.1 破口位置的影响

破口位置一般分为冷段、热段和汽腔破口。对于冷段破口,一回路因冷却剂的过冷排放而快速降压,因压力低停堆停机,二回路压力上升,一、二回路压力基本平衡,一回路进入缓慢降压阶段,当水封消除后,一回路降压恢复,二回路压力高于一回路压力;SG逆向传热,二回路温度降低,压力也随之降低。压力容器的水位刚开始由于稳压器的水没有排完,压力容器水位基本不变,当压力降到上腔室饱和压力时,上腔室冷却剂闪蒸,压力容器水位下降;高压安注投入,由于注入流量较小,不能补破口损失,但却使压力容器水位下降变缓;当稳压器的水排完后,压力容器水位快速下降;当降到进出口接管平面时,压力容器水位出现一段稳定期;当自然循环终止,水封出现时,堆芯冷却剂汽化,压力容器水位快速降低;水封消除后,堆芯下部冷却剂和高压安注的水涌入堆芯,水位开始恢复;此后堆芯冷却剂蒸发仍存在,堆芯水位起伏且还有的可能性;安注箱注入后,堆芯水位开始整体上升。包壳温度包壳温度在燃料元件时温度升得很快,直到水封消除,堆芯下部冷却剂和高压安注的水涌入堆芯,包壳温度大幅度下降,堆芯冷却剂蒸发引起堆芯再次的话,包壳温度还要上升,直到安注箱注入。

对于热段破口,由于冷却剂的排出一般要经过堆芯,即有助于堆芯流量的维持,堆芯的冷却条件较好,因此堆芯不会,包壳也不会升温。另外热段冷却剂温度较高,所以饱和喷放出现较早,破口流量小,水装量损失慢,一回路降压慢一些。

对于汽腔破口,由于稳压器中的水是饱和的,一旦降压饱和水就会沸腾,水中含汽率大量增加会导致稳压器中水位突然上涨,其余现象同热段破口。由此可以看出,冷段破口最危险。

2.2.2 破口尺寸的影响

破口的尺寸越大,一回路降压越快,水装量衰减越快,堆芯越早,越深,但停堆、RIS等保护动作也越早,事故进程加快,即堆芯深度与时间是一种相互消长的约束。正是这种约束,使之有一个最危险的破口尺寸。

2.2.3 主泵运行的影响

事故早期,主泵的运行加强SG的输热,一回路降压较快,安全保护动作也较早。主泵运行,提高堆芯下行段的压力,堆芯水位一直维持较高水平,不出现,因而包壳冷却较好。主泵运行,加强冷却剂的搅混,事故后期,冷段破口会增加冷却剂的流失。

3 大LOCA事故分析

3.1 大LOCA事故的发展阶段

大LOCA事故指破口等效直径在25cm以上的破口,大LOCA事故发展一般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喷放阶段。从刚开始的欠热喷放到后来的饱和喷放,系统的压力不断下降,水装量也不断下降,堆芯上部,包壳温度不断上升,有发生锆水反应的可能。

第二阶段为再充水阶段。RIS系统将触发,安注箱向压力容器注入含硼水,这将向燃料提供部分冷却手段,但在初期大量的水变成汽水混合物质从破口排出,甚至大量注入的含硼水直接从破口喷出,直至喷放结束后,大量的水才开始在压力容器中聚集。总之,这一阶段燃料未得到充分的冷却。

第三阶段为再淹没阶段。压力容器中含硼水越来越多,水位开始上涨,由于燃料的表面温度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含硼水刚开始接触包壳表面时,会发生池式沸腾,包壳温度降低后转为泡核沸腾,包壳温度迅速下降。

第四阶段为长期堆芯冷却阶段。堆芯全部淹没后,低压安注系统从PTR001BA取水注入压力容器,维持冷却,当换料水箱的水快用完时,自动转到从地坑取水,通过低压安注再循环工况实现堆芯的长期冷却。

3.2 大LOCA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3.2.1 破口位置的影响

冷段破口会造成较高的危险峰值温度,因为破口流量与堆芯流量相反,喷放早期冷却恶化,上腔室压力高,引起堆芯水位下降,破口流出的冷却剂温度低,带走热量少,RIS注入的水损失较多。热段破口会造成较高的安全壳峰值压力。

3.2.2 喷放系数的影响

分析表面,并不是喷放系数越高,包壳表面温度就越高,包壳表面温度的大小与喷放结束时燃料元件贮存的能量多少有很大的关系。破口大,则事故过程中冷却剂从正向流向变成反向流动的时间短,恶化冷却并不严重;破口略小一点,流动滞止现象可能更显著,从而影响喷放早期的元件冷却,喷放结束时燃料元件贮存的能量可能更多;而破口再小一点的话,则又会推迟元件的时间,燃料元件贮存的能量又减少了。经过计算,CD=0.41,冷段有^高的包壳表面温度。

3.2.3 安注系统的影响

1)安注箱压力的影响

安注箱的压力应与事故进程相适合,一般在喷放结束后注入堆芯较合适。如果安注箱压力太高,则在喷放阶段可能就排空了,对缓减事故不起作用。

2)安注流量的影响

一般来说,安注流量越大,事故过程中的包壳峰值温度越低。但在有些参数综合条件下,最大安注流量却起不利的作用。

3.2.4 主泵运行的影响

在喷放早期,主泵的运行会导致堆芯再充水现象,对缓减事故有利。接着压力的降低,导致一回路闪蒸,主泵的运行对事故没有什么影响,反而会导致主泵的损坏,所以要停运主泵。

3.2.5 上封头温度的影响

上封头约有10吨冷却剂,它的温度的不同对事故进程的影响是不一致的。如果温度较高(相对于一回路),上封头的水蒸发,起到了稳压器的作用,从而使系统压力降得慢,推迟了安注,而且还会压迫堆芯水位下降,即越高越严重,所以正常运行必须保证上封头有一定的流量。上封头冷却剂温度不高的话,可以近似认为等于冷段温度,上封头有相当于安注箱的作用。

4 总结

通过对LOCA事故的介绍让我们清楚核电站一回路失水事故的演变过程及事故后果,并通过对中大LOCA两个典型事故的分析,明确即使在最不利的情况下,LOCA事故的后果也是可以接受的,满足LOCA事故的验收准则。

【参考文献】

核事故篇8

他给同为音乐人的儿子丹尼打电话,说自己需要事业转型,好像没人再喜欢听他的音乐类型了――他的职业前途暗淡无光。儿子对父亲说:“人们会因为贝多芬的音乐老了,就不再听了吗?”接着,儿子做了计划,让父亲跟全新一代的听众联系起来。他给父亲预约了此前绝不会考虑的大学巡演,让父亲登上了大卫・莱特曼的节目和动画片《辛普森一家》,还让他在洛杉矶与热辣红椒乐队一起演出。

这些改变逐渐发挥了作用,歌手跟原来的唱片公司签新合同了,他按合同录制的第一张唱片是有史以来的第一张全数字化专辑。一下子,老歌手融入了年轻人群,他们尊重他音乐的完整性,而他也愿意接近他们,几年后,他的唱片在年青一代里销量激增,同行们为他颁发了无数个格莱美奖项,对他在新阶段的卓越音乐成就表示认可。

永不停歇的故事营销

还记得人人都带着黑莓的年代吗?还记得诺基亚是手机行业领先厂商的时候吗?或者,所有人都跟美国在线签约才能上互联网的岁月?这些一度看似不可阻挡的巨大品牌,如今已成明日黄花。真相令人震惊:每一个品牌,不管曾经多么成功,都有内置的过期时限,除非它们采取必要的步骤,让自己的故事营销始终切题,充满活力。丹尼代表父亲采取了行动,他把一个被普遍视作当代音乐界恐龙的人物重新推上前台,要不然,他可能跟同时代的许多人一样,成了被遗忘的人物。

成功品牌走下坡路的悲剧性在于:构建成功品牌本来就很困难,为什么要让从前付出的辛苦努力付诸流水呢?这有点像登山者靠着全然的意志力登上了险峰之巅,却在下山时死掉了。但原本无须如此,那么,我们将怎样维持故事营销的活力?如何保护、培养和发展你的品牌故事,以便让它在未来岁月中保持新鲜、始终切题呢?首先的一个问题是,你怎么知道自己的品牌开始失去抓地力并有可能在走下坡路的呢?

什么标志着故事营销陷入了停滞?

弥补问题的第一步是要确认你自己是否真的有问题,你的品牌也是这样。这里有几种简单的方法,可以检测你品牌的故事营销靠过去的叙事已经使不上劲了。

1、销售量下降

我们冒昧地猜测,这有可能是故事营销出问题最明显的迹象(除非还有其他外部力量在拉低你的收入)。如果买你东西的人越来越少,那就说明乐意接受你信息的人越来越少。你的品牌故事不再像过去那样能黏人了――你要判断这到底是为什么。

2、客户名单萎缩了或者分化了

福克斯新闻台常常吹嘘自己是第一大有线新闻频道――但有一个很大的红色警告信号他们应该多加关注:虽然他们的受众最多,但年龄也最大,观众的年龄中位数是65岁。也就是说,他们会像1979年的托尼・贝内特那样,有一天醒来,发现自己的观众正在迅速消失。

3、你忘记了自己的成功故事

成功有时会切断你和自己的根源与事业的联系,你放弃或者不记得为什么客户最初受到你的吸引了。最初让你成功破土而出的故事营销叙事应该始终就位――托尼・贝内特的儿子很聪明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只是根据托尼现有的叙事,改变他切入市场的方法,而不是彻底改写原来的故事。

4、你对自己太关注了

成功还会让你把自己过度地包裹起来而忽视潜在客户的需求。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你的故事营销就有可能过分集中在自己身上,对从你手里买东西的人注意不够。当托尼・贝内特的职业生涯垂危的时候,他并未关注怎样为了新一代而改变,而很有可能想着为什么自己过去的成功不能神奇地延续下去,正是丹尼第一次真正审视了父亲的音乐尚未开发的潜在市场。

5、你过得太舒服了

很多时候,品牌发展乏力最重要的迹象来自如下最后的红色警报:由于你的品牌做得很好,你成长得很舒服,你的眼睛就离开了球,而这个时候,致命的一击恰好朝你飞了过来。如果你采用固定的方式运营业务,就跟托尼・贝内特一样,不去随着市场调整自己的故事营销,衰落就不可避免。正如我们所说,每一个品牌都有内置的过期时限――除非你采取措施。

怎样让品牌之树常青?

有几种能确保品牌长期成功的有效方法――让你的故事营销宣传与时俱进,同时,我们还列出了一些问题,你可以拿来自问,刺激你从新的视角看待自己的品牌。

1、品牌要重视自己的核心故事

品牌最初取得成功,必定是有原因的。假装这一原因不存在,是你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如果你为了跟上潮流过分地改变自己的品牌故事,你会丢掉自己的老客户――同时又没法吸引太多新客户,因为新客户会认为,你装腔作势,不够真诚。

世界级大品牌也曾犯过忽视过去成功原因的错误。有些人恐怕已经不记得了,1985年,可口可乐陷入恐慌。百事可乐跟软性饮料巨头死死地磕上了,可口可乐认为自己必须改变――而且要彻底改变。因此,为了让可口可乐变得更像百事可乐,老巨头开始销售“新可乐”。

直到今天,营销专家都认为此举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营销失误举措,因为新可乐激起了消费者的巨大反弹。老版可口可乐一直是人们生活的支柱――他们感觉遭到了出卖,长久以来的传统饮料竟然突然被抢走了。痛恨的声浪太过喧嚣,可口可乐公司只好回头:先是把“经典可乐”和新可乐并排摆在超市货架上出售,接着又悄悄地拿掉了新可乐。可口可乐的传奇故事营销始于――可口可乐。突然改变自己的核心产品,他们几乎终结了这个故事。托尼・贝内特能留下来,是因为他保留了自己的老样子,而不是因为他尝试变成新的托尼・贝内特。教训是什么呢?做你自己――自然有其他的事情可以用来改变。

问问自己:故事营销里的哪些元素是你务必要加以保留的?列出来,确保它们始终是你品牌的一部分。

2、在核心故事的基础上,品牌应“走出去”

所有成功的品牌都应始终抱着这种心态,寻找途径“走出去”,以便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自己的客户群体,同时无损其核心故事。例如,宝洁的经典品牌象牙肥皂几年前萎靡不振。人们认为它是一种无味的纯肥皂,而当今年代,专用肥皂和沐浴产品更受欢迎。

2008年的金融危机激发了一种新思路:公司的研究表明,家庭希望变得节俭――不愿为每一名家庭成员单独购买不同的肥皂。这对象牙肥皂来说是个机会,因为它适合所有人――跟其他肥皂一样,就是普普通通的肥皂,但又比其他肥皂有更强大的品牌。

象牙肥皂营销团队的总经理凯文・赫斯曼向《福布斯》杂志解释说:“根据我们的消费者调研,人们希望用回自己原先使用的产品,而且,很多人都记得象牙肥皂。我们在美国仍然能卖出上百万块象牙肥皂,但也有许多人不再使用它了。即便如此,这些人仍然记得,象牙肥皂对自己和家人有着什么样的意义。我们走访了零售商,这当然让我们更加有理由相信,如果我们能以某种形式推出‘广告’,就有望成功。”在广告里,他们打通了象牙香皂最根本的故事营销力量――以全新一代人为目标,纳入了Facebook广告――在保持原先“100%纯粹”(象牙肥皂从前的宣传口号)的基础上,成功地让产品焕发了新生。

问问你自己:你该以怎样的方式向全新的潜在客户群体讲述故事,表现吸引力呢?当前的趋势和经济形势能让人从此前没有意识到的角度理解你的核心品牌吗?

3、品牌既要与时俱进,又不损害核心故事

你希望自己的品牌持久恒远,但你也要知道,时代在变,你的故事营销也需要与之一起改变。不妨专注于更新、更有意义的事情,其他的就保持原样,可以称之为“让步,但不妥协”。例如,L・L・Bean是一个持久的品牌,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过去的100年里,它的招牌产品是“猎鸭靴”。它看起来跟1912年时一个样子,其实不是。詹姆斯・L・维奇瑞尔在一本书里解释了Bean公司怎样保持潮流,却又不牺牲公司的核心故事:“大约10年前,他们彻底重新设计了猎鸭靴,做了现代化的改进,更新了材质。制鞋的材质更好、更舒适、更耐穿。但重要的是,他们把鞋子的样子做得跟从前一模一样。”换句话说,L・L・Bean了解到顾客的想法:既希望感觉公司的产品还跟原来一样,与此同时,也希望它有所改善,跟上当前标准,尽管这两者听起来有点矛盾。

再举一个例子说明你该怎样保持原样,又不落后。洛杉矶韦斯特伍德有个叫比格奇尔的地方,20多年来都卖冻酸奶,每个星期的大多数夜晚,门外总排着长长的人龙等候购买。然而,前几年,新型馅饼酸奶连锁店粉红莓兴起,吃掉了他们的一块销售额。管理层想过要改变内饰,从80年代的暖色系变成后起之秀的纯净白色系。但他们最后意识到,自己并不想改变身份认同。于是,他们花了几个月时间,设计出了意在直接与粉红莓竞争的新口味“冷冻莓”,并下工夫推广。他们保留了完整的核心故事,用另外的竞争产品抵挡对自己基本客户群的攻击。你是一个有历史的品牌,并不意味着你要变成历史。

问问你自己:你品牌的哪些方面可以升级,又不损害核心故事?你可以融入哪些当前技术或趋势,以求最大化的保持竞争力?

4、重构营销叙事,让品牌更有吸引力

最后,用一种新的吸引人的办法重新讲述你的主要故事营销叙事,是重燃对你品牌兴趣的绝佳方式。你和竞争对手的差异点,是他们没法抢走的,所以,要帮助你的客户重新认识你的高明之处。这或许也包括你对自己高明之处的重新认识。有可能只是把自己最擅长的事再做一遍,用你最初令人难忘的地方重新调动市场。

无论你的核心故事是什么,只要它从前有效,很可能现在仍然有效。有没有人指望拍立得相机重新上市?随着数码照片的到来,拍立得相机值钱的卖点(瞬时拿到照片)似乎失去了意义,2000年以来,该公司已经两次上了破产法庭。然而,公司找到了和其他企业共事的方法,以求将拍立得相机蕴含的怀旧情绪变成现金,品牌得以重新抬头。“凡事有来就有去”,这对品牌意味着好事,因为,哪怕你的品牌面临困境,仍然能利用一些可处置的东西卷土重来,赚到利润。

核事故篇9

申请事项:申请人因不服郑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五大队交通事故认定书(第20080*******号),特申请复核

事实理由如下:

一、事故认定书认定事实不清。

事故认定书载明:“李应宽驾驶的普通二轮摩托车摔倒,在摔倒过程中,李应宽被摔倒在王文富驾驶的无牌压路机下,王文富驾驶压路机在停机过程中,压路机滚筒将李应宽压死…”因此压路机不是制动向前惯性滑动致李应宽身亡,而是向后倒退压死摔在压路机滚筒后李应宽的。因此该事故的发生应当是驾驶人员临场慌乱,采取措施不当导致的死亡后果。同时根据您大队查明事实是:两机动车没有相撞。因此申请人恳请责任事故认定法定机关重新准确认定事故原因及责任。

二、事故认定书对事故形成原因认定事实不准。

交通事故现场图记录的是:李应宽驾驶的摩托车是由北向东行使,距南侧路边1.7米处制动滑印迹长15.8米。可见李应宽在向北行驶过程中发现与其行驶方向对面有压路机后,就采取了安全防范措施向东行使回避与其行驶方向迎面而来,向南行驶的压路机,并紧急制动。因此李应宽并非遇紧急情况不按操作规范安全驾驶。同时,李应宽驾驶摩托车时速为多少,超限速多少事故认定书在没有体现的情况下,就认定李应宽没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和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是认定事实不准。

三、由于认定事实不清和不准,因此事故认定书适用法律错误,以致判明责任不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施工作业单位应当在经批准的路段和时间内施工作业,并在距离施工作业地点来车方向安全距离处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采取防护措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道路养护施工单位在道路上进行养护、维修时,应当按照规定设置规范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道路养护施工作业车辆、机械应当安装警灯,作业时应当开启示警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

第三十六条规定:道路或交通设施养护部门、管理部门应当在急弯、陡坡、临崖、临水等危险路段,按照国家标准设置警告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正是由于施工单位没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命令性规定,没有在距离施工作业地点来车方向安全距离处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才使得李应宽发现问题后采取向东回避行使并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后,仍无法避免悲剧的发生。因此申请人恳请交警部门对人命关天的事故重新复核,以准确认定事故责任。

此致

核事故篇10

【关键词】说故事 故事类专题 现场 悬念

一、“说故事”为什么这么红

在收视率依然如同达摩克里斯之剑一般在每个电视工作者头顶悬着让人焦虑的时代,我们不能不思考,故事类栏目令观众感兴趣的,究竟是什么呢?

1、贴近民生的题材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人们面临着情感、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矛盾纠葛,不少人内心动荡不安,由此造就了闻所未闻的诸多“奇人异事”。由此,熟人陌生人身上发生的离奇故事,富翁或穷光蛋的起落人生,男人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亲人朋友之间的反目成仇,当然也包括一些温暖人心的爱心故事等等,都走进了荧屏。真实的人物,曲折的故事,离奇的情节,令观众带着极大的窥视欲,乐此不疲,其中有的故事,往往能够让观众看到自己或身边朋友的影子,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

2、贴近民心的表达方式

传统新闻的表达方式,通常站在传达客观公正的立场,情绪内敛,不偏不倚。相比之下,故事类电视节目的表达则在“说新闻”的基础之上,再往前大大地迈了一步。节目变得更加充满人情味,或者犀利,或者温柔,带着喜怒哀乐的情绪色彩说故事,与观众同喜同悲。有的观众认为,故事类节目中,主持人或记者说的话,说到自己心坎里去了。由此,电视节目主持人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触摸和感知的,如同邻家人。

3、贴近民情的丰富内容

当前,大多数的故事类栏目选择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情感故事类:法制不健全,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百姓情感呈现出敏感化,偏激化,极端化的趋势,这些导致了诸多的家庭纠纷和情感悲剧的产生,也让不少人裸地面对镜头,将大量的隐私公之于众。媒体在事件中不时发挥的推动性使得其示范效应大增,带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敢于直面镜头,敢于找媒体宣扬自己的私事,而观众,依然乐于看着一幕幕“私生活”的曝光。

新闻故事类:新闻每天都在发生,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背包客式的非职业媒体人的骤增,以及媒体产业的激烈竞争,使得不少以往看似平常的事件,会在一夜之间转变成全国性的重大新闻事件。而媒体为了独家和真相而发挥到极致的锲而不舍的围追堵截精神,使得新闻事件的厚度和广度有了增加,外延内延丰满无比,足够成就故事类栏目将其说叨一番。

法制故事类:新时代,新情况,新矛盾时有发生,显示了新的权利意识和旧的管理思路之间的格格不入,也显示了完善法制的紧迫性。在通往更加公平公正的大道上,一直拥有强大民意基础的法制故事的空间也得以拓展,而讲故事的方式,也将传统的说教式的法制节目颠覆。

4、灵活多变的节目架构

纵观故事类电视栏目的形式构架,大都集中在以下三种:以演播室主持人讲述为主的,如《王刚讲故事》《传奇故事》;以演播室主持人串词为辅,以外采为主的,如深圳电视台《鞠说好看》,长沙政法频道《情动八点》;以演播室主持人讲述,加主持人与嘉宾演播室访谈,再加记者现场采访三种元素于一体的架构方式。三种形式,孰优孰劣,不一而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由于能够自由地运用主持人串词,演播室访谈以及记者或主持人外景采访三种元素,再加上模拟拍摄手段的运用,故事类栏目的形式表达上更加丰富,节奏控制更容易做到游刃有余。这种自由往来于过去现在,穿梭于外景内景的讲述,将观众牢牢吸引。

5、深度、广度与时效性空前提高

如今,比较强势的故事类专题栏目,早已摒弃以往周播的习惯,而采取日播的方式,频繁于观众约会。而且,优质的故事类栏目,往往在将故事旁根错节都讲述清楚的同时,还能形散神不散地将其他一些相似的故事融合,加大故事的信息量,强化故事性、贴近性和时效性。而说到时效性,当下的媒体市场,故事类专题节目的时效性,已经不再像从前那般,与新闻相去甚远。业内的优秀代表,往往在新闻事件发生后便以毫不亚于新闻节目记者的行动速度,赶赴现场,并在几天之内,加工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还颇具时效性的故事片。无怪乎有的看腻了民生新闻的短平快式节目的观众,将目光瞄向故事类专题。

二、说故事的技巧与核心元素

1、主持人

主持人在故事类栏目中的地位毫无疑问。特色形象主持人在故事类节目中层出不穷。独特形象,独有气质,特色化语言,这“三独”引人注目。然而,光有“三独”还不够,好的故事类节目主持,除了具备讲述故事的能力,还得拥有驾驭故事的能力,能将故事中的情感元素拿捏得当,与观众感同身受,无论是幽默也好,调侃也罢,或者犀利,或者平和,总之,嬉笑怒骂皆成节目者,是为大家,令观众流连忘返。

2、现场

现场往往是最具戏剧冲突性的地方,以现场来推进故事的讲述和情绪的起伏,在故事类节目中效果显著。当然,并非拥有现场就是赢得观众的保证,想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蒙太奇的神奇功效,使得现场发挥最大的效果,必须合理利用现场,有理有力有节,不唯现场,要将现场的内容细化分解,然后逐步落实分配,而其分配原则,又于以下两个元素密切相关。

3、悬念与节奏

故事类栏目最大的卖点之一在于悬念。如果没有悬念,故事缺乏起伏,收视将难以保证。悬念可大可小,可以是一个全片的核心包袱贯穿始终,也可以是一个一个的细节层层分解。最好的悬念,莫过于站在观众的角度来看,他们对于什么最感兴趣,最有想象力。此外,站在超越观众的角度,创造性地挖掘出一些他们所想象不到的问题,同样可以令观众拍手称快。

悬念制造得成功,受益最大的自然是成片的节奏,节奏欢快活泼,张弛有道,观众看得跌宕起伏,收视率自然坏不到哪里去。当然,节目的节奏除了跟悬念有关,与音乐音效,主持人的抑扬顿挫,节目内容架构的合理,皆密切相关。特别是节目内容的架构,直接关系到全片的节奏,而要认识所创作节目的节奏,将每一部分内容如同珍珠般挑选出来,并且考量其在节目中所占据的时长,以及其表达的急缓,便不难窥见全篇节奏,也就不会出现冗长不堪的局面。

4、贴近性和相关性

故事类栏目的红火与其题材的贴近性密不可分。然而目前故事类电视专栏,特别是日播类的,往往采取自制加购买加合作拍摄的方式。而购买的节目中,有的跟当地百姓生活几乎没什么关系,他们有什么理由要盯着看呢?这时,创造贴近性显得格外重要。比如一个外地的情感故事,思考当地是否有发生过类似的,跟本地的有何关联或差异。特别是,换位思考,将观众虚拟为故事中的当事人而进行设问或陈述时,观众很快会被调动起来,进而深度地融入故事。这一点,笔者称之为让观众实现“角色扮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沟通技巧。

此外,贴近性和相关性,还需要通过节目的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进行加强。仅仅满足窥视而制作的故事是肤浅的,生命力不可能长久。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夹叙夹议,能够给观众带来思考,甚至带来醍醐灌顶般效果的,才具备持久的生命力。

三、故事热能走多远

看电视,讲故事,这样的热闹局面还能持续多久?在看到故事类栏目以较低成本的运作而收获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

1、低俗化的趋势

血腥的镜头换取低廉收视率的情况依然持续存在,为了故事性而践踏真实性,甚至不惜对真实的故事进行人为化的导演,指使乃至以金钱买通的方式,也屡屡传出。凡此种种,一步步逼近或超越了电视“真实”的底线,其趋势令人忧心。尽管广电总局三令五申甚至拿下个别栏目,但是收视率的压力仍然使得不少电视台着魔般地打着球。

2、“广播”化的趋势

为节约成本,有的媒体开始模仿王刚讲故事和传奇故事,大量采用主持人“讲故事”,仿佛闭上眼用耳朵听就行了,有意无意地忽视现场的声画。而电视的特点与优势在于视听双语言,在于声画合体,单一的主持人画面,看似节约剪辑等成本,然而实际效果上,却既赶不上广播,又偏离于电视。如果没有如王刚之类强悍的主持人,没有对文稿具有极强驾驭力和自我消化的主持人,“广播化”的趋势必将令观众疏远故事类电视栏目。

3、去原创化的趋势

不少电视台,为节约成本,大量采用了购买故事类专题的方式,这样,一集也就1000多元,省去大量的人员开销和后期力量,需要做的只是找个主持和编辑。然而,没有原创就没有生命力,一味地靠购买,很容易为市场所左右,关键的问题在于,这样无法培养一支强大的自制队伍。面对制播分离的阵阵鼓声,倘若没有一支强大的自制节目的队伍,不难想见未来自己被边缘化的可能。

4、去本地化的趋势

由于媒体业的日益发达和激烈竞争,很多本地的新闻事件相比从前更加容易演变成为全国性的事件,这也令不少故事类栏目大踏步地迈向全国进行拍摄。毫无疑问,从市场角度而言,这是必要的,然而,忽视本地的市场,也必定是失当的。贴近性是故事类栏目必须坚持的,这不仅包括题材上的贴近性,还包括地域上的贴近性。不能在本土站稳的媒体要走向全国,缺乏强大的支撑点。只有将本土故事做得充分了,在本土巩固的基础上,向全国题材攻城略地,才可一体两翼,比翼双飞。

尽管存在以上问题,但是人们对于故事的关注度不会消亡。新媒体的冲击令媒介内容体系不得不一轮轮地洗牌调整,但是未必全是危机。只要以成熟的技巧将观众注意力保持,并且珍惜作为传媒人的职责,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去推广自我,获取线索,并掌握当下流行的语言体系,故事类电视栏目还有足够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