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十篇

时间:2023-03-15 08:21:26

pdca循环

pdca循环篇1

关键词:PDCA循环;培训;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138-02

企业培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如何提升培训的效果,让许多培训管理人员不知所措,尽管采取了一定的方法,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考核措施,但总是不尽人意。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给企业培训工作者提供了好的思想和方法。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各级质量管理都有一个PDCA循环,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在PDCA循环中,一般说,上一级的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的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

每个PDCA循环,都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运转,而是像爬楼梯那样,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质量管理,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了一批问题,质量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我们深谙培训不是一个能够做到让效果立竿见影的工作,它的终极目的是通过改变人的知识、技能、态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然而,人、尤其是参加工作的成年人,改变的难度相当大,不管是从知识上、技术上、态度上还是价值观念上。因此,培训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再次投入实践中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来提高质量。

一、PDCA循环在培训中的应用

(一)P(Plan)—— 策划

我们在年终以全年的培训考核情况为依据,结合公司和部门下一年度的生产、经营、管理目标,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即:(1)找出公司目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2)对问题逐一进行分析,运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如直方图、鱼刺图进行分析,也可用表格等;(3)列出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4)针对主要因素,制定培训整改措施,即制定了下一年度的培训实施方案。

有了好的方案,其中的细节也不能忽视,计划的内容如何完成好,需要将方案步骤具体化,逐一制定对策,明确回答出方案中的“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将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得到细化分解。

(二)D(Do)实施

执行所制订的计划和方案,这一阶段是整个PDCA循环的关键、核心阶段,培训项目的负责人要选好,培训流程要清晰。

我们公司执行这样的培训实施流程:

确定培训项目—填报培训项目表—精选授课教师和学员—确定培训时间和课时—选择培训方法和地点—开始培训—填写培训台账—做好培训总结

通过这一流程严把培训实施过程的各个方面。培训管理人员全程跟踪,这样可以及时的了解讲师的讲课情况、员工的接收情况,以及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素质来判断讲师所讲的内容是不是能够符合培训的目的。

(三)C(Check)检查

检查培训计划的实施以及实施的情况。这一环节不是独立的阶段,它贯穿于PDCA循环的始终。

我们在对培训的检查中采用四级评估,即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

1.反应层评估——对学员的反应进行评估。每次培训进行中或结束后,要向学员发放调查问卷,评估学员对这一培训项目的反应,学员是否感觉到培训项目有好处。内容可包括:培训内容的设计是否合理、培训时间安排是否得当、是否学到了新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否用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你是否愿意参加这样的培训、培训讲师的教学方法如何等等。

2.学习层评估——对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估。培训结束后,要对学员进行考试或要求学员上交培训心得。这一评估方式主要为了检查学员,通过培训是否掌握了应会的知识和技能。切记,如果员工没有学会,那么培训教师就没有发挥作用。

3.行为层评估——对学员受训后的行为是否发生变化进行评估。这一评估主要是检查经过培训后,学员是否有与工作有关的行为发生变化,是否在行为上应用了学习到的有关概念或技能。此项评估应于培训结束后的三个月至半年内对其进行,并做出具体分析,及时总结培训的有效性,并结合结果做出相应调整。

4.结果层评估——对培训后在企业效益上的评估。这一评估主要是检查学员行为的变化是否积极地影响了本单位的结果,有多少与成本有关的积极后果是由于培训引起的,学员经过培训之后是否对企业或他们的工作产生了更加积极的态度。

(四)A(Action)处理

(1)把执行措施计划成功的经验总结并整理成标准,以便巩固提高。(2)把本项工作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出现的新问题提交到下一工作过程中去解决。在处理后又要回到计划阶段,对上次循环中未解决的问题、新问题或者是在上一阶段不突出的问题但在本阶段成了主要问题的问题提出处理方案和计划,然后再按PDCA循环去进行工作。

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把培训效果好的上升为“标准”,在今后的培训中加以应用、推广。对本次培训存在的问题,重新分析原因,制定新的解决方案,并转入下一年度培训,进入新的PDCA循环加以解决。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周而复始转动,不断循环上升,使得培训管理不断得以提升。

二、PDCA循环在培训中的意义

PDCA管理循环看似简单,其实质却包含着认识的三次飞跃以及实践的三次飞跃。从认识的三次飞跃以及实践的三次飞跃高度认识PDCA管理循环,将充分理解PDCA四阶段八步骤的重要意义,并促进培训应用此思想和方法。

1.培训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用PDCA循环指导企业培训,可以杜绝培训项目制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得培训项目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通过检查,不断改进管理目标,提升培训项目的策划水平。

pdca循环篇2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建筑安全管理;PDCA循环

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各国职业安全事故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之一。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英国平均每周有1名建筑工人死亡,建筑事故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项目成本的3%~6%;美国平均每天有2名建筑工人死亡,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项目成本的7.9%[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天死于建筑事故者有3人,我国虽然还没有有关建筑事故所造成经济损失的统计数据,但实际经济损失也不会低于其它国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业市场上,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承包商的平均利润率(我国2000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为1.5%)[2]“。由此可见安全问题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2000年基本建设投资达到14 820.10亿元,总从业人数达2110.66万,约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从业人数的1/3“[2].与此同时,近年来重大恶性事故发生频繁,引起我国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落后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已成为阻碍国家基本建设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行业较差的安全管理状况导致了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升、工程质量水平降低、建设周期加长等。图1说明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健康条件与建筑产品的质量水平、建筑业的整体形象以及建筑施工企业对高素质人员的吸引力之间的关系。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是整个建筑业发展的关键,建筑业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施工现场,而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及安全管理现状是建筑业乃至建筑施工现场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建筑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国内外很多学者从20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对建筑业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绝大部分事故与管理因素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安全技术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但安全管理却是安全技术与安全规程实施的保证。本文将全面质量管理(TQM)中PDCA循环的方法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以期保证安全技术、安全规程、安全措施等在建筑企业中得以正确实施与贯彻,从而达到降低建筑业安全事故率、提高建筑企业效率、改变企业形象,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全面质量管理[3](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或全面质量控制(TotalQualityControl,TQC)是已经得到普及的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其实质是依靠全体员工对生产、经营、服务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改进产品、工作以及服务的质量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依据TQC(TQM)原理建立起来的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模式是企业质量管理中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标准化组织(1SO)也把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引用为IS0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准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中通用的管理模式,而且PDCA循环也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如果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建筑安全管理之中,将使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由过去的“群众运动式管理”、“安全月、安全年式管理”转化为连续、动态循环式的过程管理,由此将大大强化企业全方位的、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

2.1 安全决策阶段一计划(Plan)

该阶段包括企业制订某段具体时间如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的安全管理计划;分析建筑安装生产系统的安全现状;提出安全工作指标;编制安全措施计划四个方面。

选定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依据主要是企业该时期的安全工作方针,上级有关部门对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以及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状况等。安全管理的目标一经选定就应成为企业该时期安全管理工作的主题。

分析生产系统安全现状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安全工作目标编制安全措施实施计划。在进行现状分析时,应从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生产状况着手,通过与历史上最好阶段、一般阶段、最坏阶段以及与本企业具有可比性的其它企业的同类状况相比较,经过周密调查、细致分析和充分论证,确定出企业该段时间内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安全工作指标。在安全指标已经确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关联图、因果图(鱼刺图)等工具对前期(一般为上一阶段)曾发生的事故(或隐患)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和汇总,找出导致事故(或隐患)发生的全部末端因素(可采取措施预防的因素),进而运用排列图、“0~1”评分法等工具找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施工生产现场予以确认。在此基础上,依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企业的总体安全措施计划内容,然后依据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划分情况,将其逐层细化到职能部门、项目部、工程队、班组以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内,并指定各自的负责人、检查人和完成期限,同时绘制出目标管理图。

2.2 计划实施阶段一实施(Do)

依据细化后的安全措施计划,企业中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应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按照既定进度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或个人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进行新的PDCA循环(该循环包含于企业的总的PDCA循环之中)。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后,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应召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便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协调及修正,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

2.3 效果检查阶段一检查(Check)

当制订的安全目标达到或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后,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均针对自身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最终的、整体的效果如何,还需在生产过程中检验和确认。这种对初步实施效果进行检验或确认的过程称为成果巩固期(一般需数月-之久)。巩固期过后,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或其业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最终的检查和评估。最终的检查评估与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检查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正式的、全面的和最终的。

检查评估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安全计划的实施程度(哪些目标完成了,哪些目标没有完成,原因何在?完成的效果(与企业历史上最好阶段比较,与基期比较,与安全工作目标比较)。使用的图表一般有:排列图、控制图、折线图、柱状图等。

2.4 汇总总结阶段一处理(Action)

PDCA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总结阶段,它是安全水平改进与提高的基础。具体做法为:对实施情况检查评估后,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召集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汇总和总结,并将有效的经验或措施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依照既定的工作程序纳入企业有关的技术或管理标准之中。

pdca循环篇3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出生产现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制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这些目标的措施和方法。主要从以下三个步骤开展工作。

1.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在没有引入PDCA循环之前,车间的现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物料、生产用具等随意摆放,到处可见,给人第一感觉是乱;二是现场使用的设备锈迹斑斑,油污点点,厂房死角处的卫生更是杂物横生,给人第一感觉是差;三是跑冒滴漏情况到处存在;是员工的清洁与质量意识淡薄等。

1.2分析产生现状问题的原因

①管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差,规章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无法可依;②检查、考核制度执行不彻底,检查是为了公司检查而检查,存在应付心里;③员工的培训l工作只是为了检查而做,趋=F表面,没有做到实处。

1.3针对找出的主要问题,制定措施计划

这一步骤很重要,所指定的措施计划要具体,切实可行。针对以上找出的主要问题,制定措施计划为:①建立健全并完善车间规章制度,确保各项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②现场管理引进“7S”管理,即“整理(Sort)”、“整顿(Straighten)”、“清扫(Sweep)”、“清洁(Sanitary)”、“素养(Sentiment)”、“安全(Safety)”、“节约(Save)”;③建立严肃、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使违规操作无可乘之机。

2D阶段——实施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是按照P阶段制定的计划、方案去执行。车间首先将建立的规章、标准、方法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知道本职工作应遵循什么样的规则、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要求,即5W1H,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o(谁做)、Where(在哪里做)、When(何时完成)、How(如何做)。其次车间明确分工,成立现场安全检查小组,主任为组长,主管设备及质量的副主任为副组长,工艺员、设备员、材料员、物料员、班组长为组员。

3C阶段——检查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是按照制定的措施计划对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估,最终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检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是班组按照规定的标准自查自评,频率为每班一次(四班两运转):二是车间现场安全检查小组按照规定的标准逐条逐项进行检查评价,频率为每周二次;三是公司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各车间进行抽查考评,频率为每周一次。车间及公司得出的成绩和不足,均为下一阶段制定工作计划提供客观的依据。

4A阶段——处理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标准;对发现的不足,也要认真地总结。在实际的检查运行中,结合车间现场安全检查小组及公司级检查组得出的结果,对其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评价,并兑现奖惩。为改进工作应再次确认5W1H,将其标准化,即制定成工作中的标准,并做到全员详细、细致的教育培训。对改进效果不显著的措施及改进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寻求达标的方法,补充修订对策计划,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加以解决。以上P、D、C、A每月循环一次,使车间现场管理工作得到了稳定而快速的提高。

pdca循环篇4

关键词:水运工程;PDCA循环;施工安全管理;应用

一、PDCA循环模式概述

PDCA循环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的具有很高效用的遵循科学程序的管理循环模式。PDCA循环的典型模式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同时,PDCA循环是一种无尽的循环模式,即“处理(Act)”完成之后,会自动进入“计划(Plan)”(具体见图一)。

图一,PDCA循环的典型模式示意图

目前,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在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标准化程度以及有序化程度方面有待加深。将PDCA循环模式融入到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当中,通过循环模式的不间断运行,能够有效实现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螺旋式上升。

PDCA分别代表循环的不同阶段:

第一,P阶段,即计划(Plan)阶段。在P阶段,主要任务目标就是对目标任务的现状进行具体地分析、发现其中的不足、找出导致不足的原因、查明相关的影响因素、提出必要的改进和完善措施、制定有关的对策,总体而言,就是制定任务计划。通常人们用“6W”来概括该计划的具体内容,即What、Why、When、Where、Who、“hoW(how)”,翻译成为中文就是“做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时候做、在哪里做、谁去做以及怎样做”。

第二,D阶段,即实施(Do)阶段。在该阶段,主要任务目标就是进行科学的施工组织,认真严格执行P阶段所制定的计划。在P阶段,计划的内容应该明确化和具体化,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部门需要根据该计划在层层落实、逐级落实计划的相关安全措施,为施工提供安全保证。

第三,C阶段,即检查(Check)阶段。在该阶段,主要任务目标就是认真检查第一阶段(P阶段)所制定的计划在执行过程(D阶段)中是否实现预期目标、满足预期要求,主要目的就是及时发现施工过程当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对其进行预防,消除潜在危险因素,将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第四,A阶段,即处理(Act)阶段。在该阶段,主要任务目标就是及时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具体而言就是处理检查结果,对于成绩要进行肯定和巩固,并将其标准化,作为安全管理的指导标准;对于教训要进行总结和分析,给予高度的重视,如果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无法解决,在放入到下一个循环当中重点解决。

在下文中,笔者首先概述了PDCA循环模式的相关内容,而后重点探讨了PDCA循环模式在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当中的应用情况。

二、PDCA循环模式在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当中的应用情况

在水运工程当中落实PDCA循环模式,能够实现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更能够通过此种模式总结教训、推广成功经验,最终提高施工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将PDCA循环模式融入到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P阶段,即计划(Plan)阶段。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计划(Plan)阶段主要需要进行以下几项工作:明确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编制安全管理指标;编制安全保障方案;构建项目安全管理机制。具体而言,首先,明确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要充分辨识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源,并评价每种危险源的危害程度。依据法律法规及安全管理方针的要求,确定其风险值,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1]。具体步骤是,具体划分作业的类型或者作业的项目辨别和识别施工现场的危险源明确风险等级或者风险控制值明确危险源能够承受的风险值编制施工现场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方案,同时评价其可靠性。其次,编制安全管理指标。确定安全管理目标要以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危险源风险评价、安全措施规划和实施技术方案等为依据,确定目标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轴。目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结果性目标,如工伤事故的次数和伤亡程度指标、安全投入指标、安全效益指标等[2];二是过程性目标。即用于强化安全过程管理的指标,如新进工人“三级教育”率、主要生产专业工种安全培训率、班组“三标”达标率等。根据安全目标的要求,再制定实施办法及具体的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3]。考核标准不仅应规定目标值,而且要把目标值分解为若干的具体要求。再次,编制安全保障方案。水运工程安全技术保证措施主要包括:水上水下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工程船舶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工程船舶调遣拖航安全技术措施、季节性施工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等[4]。最后,构建项目安全管理机。项目安全管理体系应明确项目部经理、项目主管生产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安全员等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5]。编制安全管理体系图,体现“安全管理人人有责”和“安全管理各负其责”,形成文件,落实到人[6]。

第二,D阶段,即实施(Do)阶段。在水运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部门必须要根据第一阶段中制定的安全管理指标、安全保障方案、项目安全管理机制等要求,层层落实、逐级落实计划的相关安全措施,为施工提供安全保证。本阶段是安全管理的执行阶段,不仅要重视安全管理问题,还要综合考虑施工设计和施工进度的影响。第一阶段的内容执行一段时间之后,该安全计划的总负责人需要召集各个安全目标负责人,对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的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了解计划的执行情况,同时也为之后的执行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修正以及协调。

第三,C阶段,即检查(Check)阶段。检查水运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问题,通常需要从专项技术检查和安全管理检查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专项技术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安全技术规范的检查、安全作业指导说明书的检查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的检查。其次,安全管理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安全管理需要依据的企业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四,A阶段,即处理(Act)阶段。对于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取得的成绩要进行肯定和巩固,并将其标准化,作为安全管理的指导标准;对于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教训要进行总结和分析,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将该问题进行记录存档,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问题,如果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无法解决,在放入到下一个循环当中重点解决。

总之,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在许多领域当中获得了广泛地应用。将PDCA循环模式融入到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当中,对于提升其安全管理水平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 董正亮,王方宁,郭启明,景国勋,张军波,张永全. PDCA循环管理法在安全培训中的应用[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10):158-159.

[2] 熊国斌. PDCA循环控制法在雅泸高速公路路基填筑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06):209-211.

[3] 姚正德,李晓霞. PDCA安全管理模式在建筑施工工程现场管理中的应用[J]. 硅谷,2010,(04):223-225.

[4] 洪硕钊. PDCA循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能源与环境,2011,(01):258-259.

[5] 杜兴亮. 浅析PDCA循环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209-211.

pdca循环篇5

关键词:PDCA循环;对外汉语;教学

一、PDCA循环

PDCA循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所以又称戴明环。PDCA循环将管理行为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在管理活动中,这四个实施阶段具体体现为:制订计划,按计划执行,检查执行效果,将成功案例纳入行为标准、失败案例留待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这是一种依托PDCA循环模式的高效工作方法。“PDCA”由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组成,而PDCA循环也正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开展管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这四个过程并不是只运行一次就结束了,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PDCA循环结束了,一些问题得到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将被放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继续解决,不断地循环往复,形成PDCA循环的阶梯式上升。

二、PDCA循环四个阶段的实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具体体现为以下四方面。第一,P(plan)计划:首先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然后制订教学计划,并书写教学方案。第二,D(Do)执行:根据已确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适宜的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执行。第三,C(check)检查:总结教学实践的结果,分清哪些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指定、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的具体实践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而哪些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指定、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的具体实践没有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或效果欠佳,依据教学效果确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以及正确、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找出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实施环节的症结所在。第四,A(Action)处理:处理检查和总结的结果,对成功的教学个案加以肯定,予以固化;对于失败的教学个案,引起重视,予以规避;对于未能解决的教学问题,应设法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三、PDCA循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工作中,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对外汉语教学的四个重要环节:P阶段——教学准备、D阶段——教学实施、C阶段——教学检查、A阶段——教学改进。下面就以这四个阶段为基本框架,探讨PDCA循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P阶段——教学准备阶段

P阶段是PDCA循环中的计划与准备阶段,是整个循环的开端和起点,对PDCA循环的后三个阶段具有引领和指导作用。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准备阶段对应PDCA循环中的P阶段。在该阶段,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者应根据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并依据所教学生的客观情况,制订适宜的教学计划。例如,笔者目前教授的学生以俄罗斯留学生为主,他们年龄普遍偏小,汉语基础薄弱,词汇量储备不足,听说能力偏低。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正因为他们年龄偏小,对于新媒介、新形式和情景化教学模式的接受度更高。鉴于此,笔者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初步确定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升学生听说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汉语交流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案的表现形式上,减少传统的黑板书写、课堂讲授的形式,增加年轻人乐于接受的PPT、音频、视频、场景模拟、交互式教学等新形式。在P阶段进行教案制作时,除要客观分析学生的现状外,教学工作者还要客观分析、评价自己的实际能力,在选择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形式的同时,亦要考虑自己的教学能力,多使用自己擅长的教学手段,不盲目使用形式新颖但自己并未充分掌握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更利于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教学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便让自己有更多选择空间和更强的实施能力。

(二)D阶段——教学实施阶段

D阶段是PDCA循环中的实施与执行阶段,对整个循环的最终结果呈现起着关键作用,其既是对P阶段制订方案的实践,又是C阶段和A阶段重要的实践对象。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实施阶段对应PDCA循环中的D阶段。教学工作者在根据教学目标制订教学方案后,就要进入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此阶段的重点是能忠实、有效地贯彻执行P阶段制订的计划。为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阶段,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课前沟通。在上课之前,应与学生充分沟通,使其了解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授课形式、考核方式等,也可以提前布置一些预习内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能更好地与教师配合、互动,更快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从而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第二,课上互动。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主要为外国留学生,年龄偏小、基础偏弱、喜欢新鲜事物,所以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宜更多采用新形式进行展示,如音频(音乐)、视频(电影、电视)、游戏等,同时在课堂上要着意构建一个模拟的社交场景,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场景里更自然地进行互动交流,有利于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快速地接受新词汇、新知识,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下更自信地与他人交流。第三,重点突出。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解惑。对于在汉语应用中经常使用、但不易掌握和理解的词汇、语法,要做到突出展示、着重讲解、反复练习,让学生更深刻地记忆。此点,教师在课堂实践时要反复提醒自己,避免教学过程平铺直叙,使学生学习不得要领。第四,及时考核。课堂授课要在最后留出时间,对本次授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简要复习和考核,以检验授课效果,并强化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复习考核可以提问的形式进行,也可做小测验,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最适宜的考核方式。第五,课后实践。教学活动并不以课堂的结束而真正结束,尤其是语言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一定要进行课后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实践中,从而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汉语交流的学习习惯,并以此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课后实践可以预设一个交流场景,比如,看一场中文电影、办理一张银行储蓄卡、去超市采购生活用品、交一次电话费,等等。

(三)C阶段——教学检查阶段

C阶段是PDCA循环中的检查和总结阶段,此阶段可以发现前两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总结前两个阶段的成功经验,以便在A阶段改进。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检查阶段对应PDCA循环中的C阶段。教学检查工作可参照下面的方法进行。首先,通过组织学生考试、复查,与学生互动交流,检测教学结果中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个案和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或效果欠佳的个案,然后分析原因,探寻是教学准备阶段出现了问题,还是教学实施阶段出现了问题。其次,对教学准备阶段进行检查总结。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合适,选择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能否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最后,对教学实施阶段进行检查总结。教学实施阶段是否忠实、有效地贯彻了P阶段制订的教学方案,是否认真执行了课前沟通、课上互动、重点突出、及时考核、课后实践等环节。并在完成此次教学实践的经验教训总结后,着意在第四阶段,即A阶段进行改进。

(四)A阶段——教学改进阶段

A阶段是PDCA循环中的纠正与改进阶段,在PDCA循环中非常重要,但在实践环节却容易被忽视。A阶段的目的是为了在下一个PDCA循环中发扬已有的优点,弥补之前的不足,以完成阶梯上升,持续改善教学质量。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改进阶段对应于PDCA循环中的A阶段。在完成教学检查,总结出此次教学实践的经验教训后,要将总结的成功经验进行固化和推广,并在下一次教学实践中进行复制;而对于不足部分,要想办法予以改进,这样才能使下一次的教学实践更有效、更成功,这也正是将PDCA循环引入教学实践的目的所在。四、结语PDCA循环符合“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的要求,是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且行之有效的行为管理方法,将其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能有效地、持续地提升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的方法。当然,因为我们的实践对象是学生,他们的思想、认知都在不断变化,所以,在使用PDCA循环法改善教学质量的过程中,要不断检查和总结PDCA的执行过程和结果,不坚守固有经验,要因时因人而变,不断优化,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爱德华兹•戴明.戴明论质量管理[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2]庄坚.课堂教学行为改进中PDCA循环模式的运用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5,(10):72-74.

pdca循环篇6

关键词 PDCA循环 会计实践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PDCA Cycle in Accounting Practice Teaching

LI Huaguo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He'nan 450046)

Abstract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is the essential link, the 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time lag, target bias, can through the PDCA cycle is avoided, and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the spiral. PDCA cycle including P (Plan), D (Do), C (Check) checks, A (Action) four stages, through the PDCA cycle quality control, make learning can really use.

Key words PDCA cycle; accounting practice teaching; application

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类课程的必备环节,目的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锻炼学生动手实操能力。但经多年的会计实践教学经验以及对多家用人单位、多批已毕业学生充分调查后发现,会计实践教学存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更新慢,教师实际操作水平有限,学生以拿学分为目的,对实践教学敷衍了事的情况,导致此课程应该达到的作用不明显。

经研究和实践发现,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引入PDCA循环来控制教学质量,能够解决上述问题,达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会计类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质量的目标。

1 会计实践教学现实存在的问题

会计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模拟仿真的企业资料,通过动手操作会计核算过程,使学生全面、系统、快速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程序,熟悉账户的使用规则,为学生将来从事实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下:

1.1 实践教学知识更新存在滞后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会计毕业生的要求发生着不断的变化:社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有哪些新的要求和变化?这些新要求和变化如何有效反馈给会计教育界?如何及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会计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何根据具体目标,不断改革教育方法和程序,使培养出的学生具有相应的素质适应社会需要?这是一个闭路循环,从社会需要开始到适应社会需要结束,这个循环要求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然而实践教学资料和内容总是滞后于现实情况的发展,无法满足需要。①

1.2 实践教学目标容易偏颇

会计实践课程多数只是对会计知识的验证,看重格式性、程序化的训练,类似于鹦鹉学舌,对怎样使用所学知识的思考不够。即便是格式性训练,也存在连续使用同样实训教材,上下届学生之间抄袭固定答案,同一届学生之间相互借鉴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目标实现得不够,导致工作中学生遇到问题不知怎样解决。

1.3 教师实务性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大部分会计教师直接来自高校毕业生,没有参加过会计工作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一些具体问题很难把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推断,缺少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列举实例的能力。有些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经过长时间从教以后,也存在实践能力难以提高,实践知识无法及时更新的问题。②

1.4 实践教学组织不科学

实践环节的内容复杂、时间紧凑,一个案例要涉及好多流程,分析业务、做凭证、做总账明细账、编报表等等,学生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吸收。在实践环节教学中电子账和纸质账分离,学生在工作中往往串不起两个账的关系。并且在实践环节常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合作完成,设立不同岗位,轮流体验每个岗位的作用和特点,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这种组织形式看似有效,但由于大部分学生能力见识处于一个层次,难于通过小组讨论和协作完成实践要求,达到应有的效果。

2 PDCA循环解决现有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2.1 PDCA循环

PDCA循环管理是保证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推广应用。③包括以下4个阶段: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 PDCA循环具有的特点:(1)每个循环都包括PDCA 4个阶段;(2)每个大的PDCA循环包含着中等的PDCA循环,而中等的PDCA循环又蕴含着小的PDCA循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内层小的PDCA循环不断促进和推动外层大的PDCA循环,即环环转动,互相促进;(3)PDCA循环阶梯式运行,循环前进,每转动1周就循环1次,进而提高。

2.2 可行性分析

PDCA循环的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每一次循环,都能解决一些问题,使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起始于教学计划的安排,指导教师的执行,督导团的检查,同行的交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这可以被视为一个大的循环。在这个大循环中,作为教师与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学生以拿到学分,锻炼了动手能力为目的,教师进而完成教学任务,这可以被视为一个小循环。在此循环之外,可扩大循环范围的,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准确把握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从合作的用人单位、毕业的学生中对实践教学进行调查反馈,把握需求,找到不足,修改现有教学内容,逐步解决遇到的现实问题,不断推进,不断完善,不断更新。所以,运用PDCA循环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是完全可行的。

3 PDCA循环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3.1 计划阶段(Plan)

计划阶段重点在教学内容的准备上,教学内容从账套建立到报表编制,从银行、税务、市场等原始单据的取得到凭证装订,以及其中银行、现金日记账,资金日报表和费用、财务分析表的编制,模拟了整个企业会计的操作,重点锻炼学生在出纳或费用会计等基础岗位的操作能力。同时,对上一轮PDCA循环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及时将改进措施列入本轮的计划阶段,使教学计划紧跟社会需求变化,达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2 实施阶段 (Do)

组织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不以答案正确为目的,而要锻炼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首先要全面讲解,教师要对实践需要的知识进行全面简要的概述,特别是对上几轮PDCA循环中典型的具体问题汇编成册,发放给学生,便于实际学习过程中查找。接着分组实践,在实践过程如遇到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现有资料查找答案,对于难以找到的进行汇总整理,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是课堂讨论,对汇总整理的问题,及时组织课间讨论,引导各组学生内部和不同小组之间相互回答疑问,有质量的提问和回答均记录在册,事后编入问题汇编。教师尽量不参与答疑,而是将答疑的质量数量作对学生评分依据之一,以此提高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是教师答疑,对于确有分歧或难以找到答案的问题,由任课老师及时解答,老师也难以把握的,由不同任课教师进行总结并加以讨论,再不能解决的,需和合作良好的用人单位相关财务人员讨论解决。将解答的问题编入下一步学习计划中。

3.3 检查阶段(Check)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教学时间安排、学习体会、教学内容及方法等进行评价。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服务,询问他们对这门课的理解和期望。对反馈的问题,及时分析,调整教学重点。对合作良好的单位相关财务人员发放问卷,听取他们对实践教学的意见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引入真实案例进行针对性的深入研究。

3.4 处理阶段(Action)

将从检查阶段获取的各种信息,认真分析处理,总结经验教训。对成功经验加以肯定并加以推广,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以供今后教学推广、应用。对于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研究、解决、整理,在新的教学方案中加以实施,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将找到的具体问题汇编成册,进入下一个教学循环。

4 PDCA循环在我院实践教学中的效果

4.1 清晰定位

通过日常的交流,反馈出实践教学中的不足和必须要学会之处,使学生对自己有了清楚的认识和准确定位,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4.2 提升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通过PDCA循环中获得的案例和分析的问题,让学生不离开校园就可以接触工作中的棘手之处,增强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很好地达到用人单位的期望。比如怎样通过税控系统开具发票、做好抵扣和税额计算;网上银行应用和银企对账的变化等等。

4.3 提高了学生满意度

经我院教学效果测评结果显示,学生满意度由88%提高到96%,学生对会计实践课程的兴趣由70%提高到100%,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求知。

5 PDCA循环在实践教学中应用建议

5.1 加强教学组织管理

教师实践教学中注重课堂整体设计,课前有计划、有目标,授课有重点、有方法、有程序。特别是重视对过程的指导观察。教师重视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重视外部联系

为了使PDCA循环步步上升,必须加强与已毕业学生的联系,因为会计信息涉及到保密的问题,与实践企业很难搞好信息互通有无。所以充分利用已毕业学生,建立联系平台,让毕业从事会计方面工作的学生反馈工作中的问题,比较所学与所用的差距,总结出好的建议和实施方案,应用到下届学生中。对毕业学生要建立就业信息库,建立信息库的目的是便于工作和学习的交流,不断完善会计实践教学。

会计是实践类学科,脱离实际的会计实践教学没有任何意义,站在PDCA循环的基础上,不断修正,不断加强,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更是为了使所学真正有所用。

基金项目:本文是校级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181-34,项目名称:以培养“卓越会计师”为导向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注释

① 杨敏.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7).

pdca循环篇7

1.1护理管理

1.1.1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多项研究表明PDCA循环法能有效地提高各方面护理服务质量。如: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目标是尽早缓解其症状体征,促进机体康复,但是小儿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等措施存在抗拒情绪,对此,朱晓红探讨了将PDCA护理模式应用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于其医院进行治疗的5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护理模式组)每组各27例,对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护理前后的治疗依从性和家长对护理效果、护理态度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常规护理模式在缩短患者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改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方面均发挥出明显的优势,同时患儿家长对护理效果和态度的满意度也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韩丽娜为了积极恢复脑卒患者的语言功能,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脑卒中失语患者康复护理中,结果表明,PDCA在脑卒病人中康复使用时,不仅有利于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也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PDCA循环法在医院护理领域应用广泛且较成熟,和传统管理方法相比,PDCA循环明显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效率。

1.1.2护理教学管理

妇科带教中为了改善既要保护病人的利益和选择权,又要让护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妇科护理技术这一矛盾,徐夏萍等将PDCA循环引入妇科护理带教中,使教学效果发挥积极的作用,不但能提高带教老师和实习生的积极性,更能避免传统教学中易造成的偏斜和遗漏。

1.1.3护理风险管理

朱丽莉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风险管理,通过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健全管理机制,持续质量改进,使护理差错事故控制在零状态,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持续在98%以上。

1.1.4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与经济效益,一个成功的医院离不开优秀的员工这一基础。蒲皆秀等运用PDCA循环管理在人力资源规划、岗位设置、人员的招聘与选拔、合同管理、薪酬与福利管理、绩效考核、员工培训与开发等,按照PDCA原理,不断循环、周而复始的运转过程。结果显示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使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充分的落实,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能不断地提高,不断改善趋于合理,从而提升医院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最终是管理工作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达到人事匹配、岗位责到、医院和谐,从而促进员工与医院的共同发展,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1.2药品管理

1.2.1门诊处方用药

门诊药房是医院的重要部门,负责全院门诊处方的审核与调剂,并为患者提供各种相关的用药指导,调剂质量直接关系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所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是药师的职责。近年来,随着各类法规对药师职责的明确和患者的法制观念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理念有所提高,因此医师与药师的合理用药水平也面临极大的挑战。陆晓彤等研究应用PDCA循环理论,提高门诊处方质量,促进医院合理用药。结果表明PDCA循环实施3个月,门诊处方质量明显提高,不合理处方比例从0.19%下降至0.06%,不合理处方减少了68%。门诊药房应用PDCA管理方法,加强了门诊调剂药师的审方能力,提高处方的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2.2临床合理用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抗生素的品种日益增多,而我国临床上存在严重的滥用抗生素现象,据文献报道,我国因滥用抗生素导致的耐用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人数,已占到住院感染患者人数的30%左右。面对这一现象,陈翠卿等研究,使用PDCA干预医院抗生素用药,结果显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从干预前39.70%降至20.5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干预前的60.63%降至干预后的4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病院学检查百分率均达有关要求。同样,由于泌尿外科的患者,年龄大,基础病较多,药物治疗多,较易发生给药错误,针对这一现象,达到安全用药,谷文燕等尝试运用PDCA循环法降低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率,结果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率由2.6‰,降低至改善后的1.3‰,效果显著。

1.3感染管理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日益突出,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师的生命安全是今年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罗芳[11]利用PDCA循环法制定医院的感染管理计划,检查标准并组织实施。结果是实施PDCA循环法后,与未实施PDCA循环法时期相比,医院的环境卫生学检测结果明显好转,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实验证明,使用PDCA循环法,可使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这样的一个循环中感染管理质量逐步提高,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因此,PDCA循环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1.4急救管理

韩梅等报道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对于门诊应急急救能力的提高,以2014年3-5月份的门诊急救质量检查评分为实验组,2013年10-12月的检查评分为对照组,对急救物品的规范管理、医护配合、急救仪器使用三方面进行比较。改进后的门诊急救质量检查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朱秋侠等[13]将实施PDCA管理前的2011年1-12月抢救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实施PDCA管理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进行要素管理、环节管理、终末管理等。分析存在问题,对照工作标准,制定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护士急救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各病种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仪器、设备完好率均高于对照组。以上表明,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急救时的抢救成功率。2.5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决定了新药的研发进程。程晓华等探索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临床试验过程中各环节的控制,强化质量检查反馈控制,明确各级质控人员的职责,注重培训体系建设。PDCA管理体系在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全面提高了临床试验质量。通过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防止问题的再发生,从根本上提高了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和效率。

2.小结

pdca循环篇8

[关键词]初创企业 经营计划项目管理 PDCA循环

企业经营计划管理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一个动态、循序的过程,为了实现企业的综合目标而实施的一项管理工具。在X企业创业初期,公司发展较快,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为了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逐步将公司的整体目标进行任务分解,并督促公司各业务单位和各职能部门围绕企业的整体目标开展工作,提升协同与合作的效率,提升公司的整体运行效能,决策层决定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导入经营计划管理项目。

该项目体系属于软性项目管理的范畴,从公司的组织层面来分析,涉及公司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等全体组织层面。从公司的业务层面来分析,涉及各业务单位和各职能部门。从公司落地实施的角度来分析,涉及公司的年度经营计划、半年度经营计划、季度经营计划和月度经营计划等。因此,经营计划管理项目一个复杂程度高、涉及面较广、实施周期长的综合管理项目。

一、经营计划项目管理的特点与过程控制

作为初创企业,X公司需引进一系列的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工具,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公司项目的导入与落地管理至关重要。

1.企业经营计划管理特点

从企业经营计划管理工作的特点来分析,该项目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在组织内部管理上具有首创性;

(2)从项目总体目标性上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3)从项目时间性上具有周期性;

(4)从项目可行性上具有动态滚动性。

因此在项目确定导入企业管理之初,明确了公司中长期战略目标与本年度的经营目标之后,着手经营计划项目落地实施的周期管理。从PDCA管理循环,做好该项目的实施控制与管理。

2.经营计划项目管理的PDCA管理循环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最早提出的,最早应用于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在企业经营计划管理的过程中同样适用。持续运转的企业经营计划管理是制订计划和组织实现目标的管理过程,按照PDCA循环,周而复始的运转。

PDCA是计划 (Plan)、执行 (Do)、检查 (Check)和处理 (Action)等四个环节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简写,PDCA循环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与处理的顺序进行目标管理,并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的科学程序。在企业经营计划管理中PDCA循环可以解释如下:

(1)P(Plan)——计划。是公司经营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从公司宏观与微观来看,宏观可以理解为战略目标的制定,从微观可以视为企业年度、季度或月度经营目标的确定以及行动方案的制定;

(2)D(DO))——执行。是各成员企业或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运作,是年度、季度或月度实现计划中的工作内容。

(3)C(Check)——检查。是企业经营计划过程中阶段性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A(Action)——效果。就是企业经营计划管理对阶段性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认可或否定。好的结果加以肯定,或者模式化或者标准化以适当推广;未完成的计划或事项要加以总结,并提出改进;这一轮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二、PDCA循环在X公司经营计划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X公司经营计划项目管理PDCA循环的重要环节与步骤

(1)X公司经营计划工作的现状

经营计划项目管理是X公司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切工作的主线。公司的经营计划管理包括年、季、月工作计划、费用预算计划等各专业单项工作计划,在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工作计划的实施主体与责任人、完成时间、工作量不够具体;完成工作计划的措施不够细化;工作落实不及时;执行检查监督不到位;完成结果不反馈;工作不交圈,达不到闭环管理的要求,绩效考核不完善,经营计划项目落实效果不佳。

(2)PDCA循环在经营计划管理中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

在X公司经营计划项目中PDCA循环的具体步骤与方法如下:

①P:计划阶段 第一根据现状,找出问题。第二找出原因,确定因果。第三确立主要原因,分析比较。第四制定措施计划:确定制定措施的目的,确定预期实现的目标,确定由实施责任主体、完成时间与完成标准和完成方式与方法。

计划P公司年度计划,利用公司目标战略、部门工作计划、费用预算、绩效考核等工作,制定公司的经营计划。

②D:实施阶段第五执行实施措施计划。

执行D是指公司的方案进度追踪、预算控制以及达成率的确认与管理、经营计划会议、书面报告经营报告等,定期召开经营计划会议或预算回顾会等。

③C:检查阶段第六检查计划执行结果,纵向、横向检查。

评核C是指经营计划会议、书面报告,财务报表、沟通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确认等,绩效面谈、会议表报系统,定期考核。

A:总结阶段 第七针对结果进行总结与考核,积累经验与教训。第八将未解决或新出现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总结与改进A是指将考核结果通过“奖励与惩罚、奖金设计、福利、旅游、荣誉” 等形式,改进经营活动,同时将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3)PDCA循环在X公司经营计划管理中应用

按照PDCA循环,在实际经营计划管理工作中设计了“部门月度经营计划与总结”流程。具体操作过程:

公司月度经营计划会议、例会、调度会、协调会等各类会议安排的工作、提出的工作措施、对各类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需落实的工作和临时性工作,全部实行月度经营计划总结与计划。组织部门以“部门月度经营计划与总结”的形式,将工作任务下达至各责任单位,并将其报送到考核部门进行备案。

组织部门 在“部门月度经营计划”中明确编制工作内容和具体要求,明确工作任务是什么、什么时间完成、达到什么标准和要求,明确主责单位和责任人以及配合单位与责任人等等。组织部门从任务制定、工作布置、总结、检查、考核进行全程管理。

责任单位在既定的完成时间周期内,实事求是的填写“部门月度经营总结”,将工作完成情况、采取措施及总结的经验,将未完工作进行原因分析与说明,由责任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

组织部门根据“部门月度经营总结”与实际任务完成情况对责任单位提出考核意见,由分管领导签字后报考核部门落实考核。

对未完成的工作任务,由组织部门与责任部门重新在下月工作中列出“部门月度经营计划”。考核部门负责对组织部门、责任单位的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2.促进PDCA循环良性推进的措施保证

(1)强化经营计划各个环节的管理,尤其是其中的绩效考核与奖惩环节,将PDCA循环管理形成闭环;

(2)优化PDCA循环管理的频率和形式,提升经营计划项目管理的效率与工作效能;

(3)将目标管理与PDCA循环结合的更加紧密,做好公司的长中短期的战略目标与经营目标,同时要求业务单位和职能单位做好目标分解,在组织层面和时间跨度上形成环环相扣的PDCA循环。

三、结论

pdca循环篇9

关键词:PDCA循环;电子病案;病案质量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周而复始地运转。PDCA是英文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作为信息和网络技术在病案管理领域的最新形势,电子病案成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各级医疗机构和工作人员推行电子病案是社会的发展趋势,电子病案具有传统病案难以比拟的优势。我院在去年全面启动HIS系统,使我院的管理上了一个台阶,我院今年要进行医院等级评审,为了提高电子病案质量,我院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电子病案,电子病案的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本文通过对我院2012年一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和2013年一季度的电子病案质量进行比较,显示PDCA管理法卓有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一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和2013年一季度病案,运行病案和归档病案每位医生各随机抽取2份。

1.2方法 应用PDCA循环法制定目标,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再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目标,这样循环周而复始。根据卫生部《病案书写基本规范》制定《潜江市中心医院病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2010)》进行质量评价。

2 结果

见表1。

2.1 2012年一季度电子病案缺陷421份,缺陷率为36.8%,2013年病程记录缺陷58份,缺陷率为9.6%。

2.2病案首页缺陷率为18.0%,主要缺陷有:主任未签名,漏填住址,身份证号,电话,联系人姓名,血型,抢救次数,出生年月打印成出院日期。2013年缺陷率为10%。

2.3手术记录缺陷率为15.3%,主要缺陷有:缺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无术前小结,术前讨论,手术讨论。手术名称不规范,手术记录中无麻醉方式及记录时间,手术记录不及时,术前讨论格式不规范,无主持人签名及手签。2013年缺陷率为8%。

2.4医嘱单缺陷率为12.6%,主要缺陷有:缺长期,临时医嘱,医嘱中药物无剂型,抗生素滥用,不送药敏试验,无临床辅助检查支持,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无更换记录和病原学检查。2013年缺陷率为6.2%。

2.5化验单缺陷率为10.5%,主要缺陷有:粘贴不规范,张冠李戴。2013年缺陷率为5.1%。

3 讨论

我院今年要进行等级评审,按照等级医院评审的要求,医院质量要持续改进。电子病案质量的持续改进,我们运用了PDCA循环法。①我们对2012年的电子病案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结果我们制定了(P)目标:2012年三季度病案缺陷率要降低到30%。年底降低到20%,2013年一季度降低到13%;②目标制定后和医务科联合告知各科室,然后科室去做(D);③我们的质控医生检查病历(C),将检查结果反馈各科室。最后每季度末汇总,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推广: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4 措施

4.1加强医务人员对病历质量重要性认识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组织全院医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通过我院的实际案例展开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树立写好病历不仅仅是对患者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对医院负责的观念。

4.2不定期开展计算机培训 提高业务人员对医院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医院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通过培训使医生的电脑知识完整,打字熟练,节省电脑录入时间。

4.3注重岗前培训 对于新分配医师和进修医师进行岗前职业道德及病案书写质量的培训。

4.4对医师进行病案首页的培训 通过培训,知道损伤中毒原因该怎么填。在培训中穿插ICD-10知识,使医师能正确判断,录入正确的疾病。

4.5加强和科室联系 各科设置质控员,质控医师下科室2次/w,将本周所有缺陷病历返回科室,同时与科室质控员讨论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4.6实行奖惩连带责任 每月的质量简报刊登优秀病历及具体责任人,在医院公共平台上公布每月的质检结果及评分,对运行病历和归档病历中"重度缺陷"病历处以重罚,写的好的予以奖励。检查结果与评优、晋职挂钩。

4.7开展优秀病案展评 每季度举办病历质量竞赛,评议出个人及团体前3名并给予奖励,极大提高了医师的积极性。

总之,提高病案质量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程,我们医院通过PDCA循环法使病案质量有了极大地提高,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只有应用PDCA法无限循环下去才能使病案质量能持续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杨琴,李天资.1300份电子病案环节质量与终末质量缺陷比较分析[J].中国病案,2012,12(7):21-22.

pdca循环篇10

关键词:PDCA循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建筑业的发展也十分迅猛,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同时也是人员密集型行业,据相关统计[1],我国建筑业的相关从业人员达到3000万人以上,毫无疑问,建筑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于吸纳社会就业人口有着重要的意义[2-6]。在全球范围内,尽管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而言,建筑业都是一个高危行业[7-8]。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安全生产却面临着严峻考验,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管理水平,对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改善我国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国际形象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1建筑安全管理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建筑施工的生产过程十分复杂,往往涉及多工种、多环节、多部门的协调作业,此外,建筑施工作业条件普遍较差,可变因素较多,客观上造成了建筑安全管理难度较大。本文从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着手,以期总结、提炼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1.1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1.1.1事故概况

2014年9月14日,某项目部某加层改造工程,施工人员在安装固定钢制雨篷对拉螺栓的过程中,未注意到暴露在门洞正下方的电气线路,螺栓在墙体内恰好碰触隐蔽在原建筑物内带电火线,导致一施工人员当场触电从爬梯上坠落。

1.1.2事故发生经过

项目部在某建筑物改扩后的门洞(原门洞2.7m高×1m宽,改为边增加0.5m宽)上方安装雨篷固定螺栓,固定螺栓采用穿墙对拉,在事故发生前,对拉螺栓空洞已于前一天施工完成,当操作工人原某用铁锤将螺栓打入孔内后,用手拧螺帽时触电,并从站立高度2.5m的铁制爬梯上后仰摔下,臀部着地后,头部摔在水泥地面上,当场昏迷,现场几位同事立即将原某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1.1.3事故原因分析

1.1.3.1直接原因

①该工程为改扩建工程,而建筑物原供电系统仍在工作使用,且未安装漏电保护器,在螺栓孔定位时,施工人员对门洞正下方拆除暴露的开关线路未引起注意,在安装螺栓的过程中,螺栓恰好碰触到隐蔽在原建筑物墙体内的带电火线,导致施工人员发生触电坠落,是本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②施工人员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配挂安全带等也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

1.1.3.2间接原因

①施工作业前,项目部没有进行班前安全教育,强调相关安全注意事项。②施工前,书面安全技术交底针对性不强,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交接人签字不全。③现场安全员监督检查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高处作业无工作平台在爬梯上作业的潜在危险隐患,又没有及时制止工人在未佩戴劳动保护用品的条件下进行施工作业。

1.1.4事故教训

①本次事故,操作人员在高空作业时没有按规定配戴安全带及安全帽,没有认真执行高空作业安全作业操作规程,导致其身心健康受到一定伤害,也给公司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②要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其深刻认识到违章作业的危害性,坚决杜绝违章作业。③要进一步规范现场管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设施的投入和安全防护措施。④要严格执行公司安全技术交底、劳动保护用品等安全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纠正违章违纪行为,杜绝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1.2安全事故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据相关统计[1],意外造成的高处坠落事故是主要的建筑施工事故,占事故总数的35%~40%;触电事故为建筑施工多发事故,占事故总数的18%~20%;物体打击为建筑施工中较为常见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12%~20%;机械伤害事故占总事故数的10%左右,土方坍塌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5%~10%。可以发现,高处坠落事故是建筑施工行业最常见和频发的事故类型,从科学的角度加强和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全员安全管理意识对于降低和减少建筑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2PDCA循环模式及其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模式是一个管理学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管理学家戴明博士提出,因此PDCA循环模式也被称戴明循环法[9-18]。PDCA循环方法(如图1所示),是指作任何工作之前,首先要制定工作计划(Plan),然后再根据制定的相应工作计划,安排执行(Do),执行完毕之后,进行工作任务检查(Check),最后进行工作总结(Action),并针对工作执行过程中的存在不足和缺陷,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目前,PDCA循环在各行各业的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首先应该构建较为科学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目标、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再根据计划确定的主要内容、相关要求和基本要素,坚定执行安全生产计划,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断检查任务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和偏差,将事故消灭在萌芽阶段。每天、每月、每季度、每年及时进行安全生产总结,切实将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转变到连续、循环、持续改进的PDCA循环模式中,从追求结果安全转变为过程安全的过程管理模式.

3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关系到国家形象,不断加强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将PDCA循环模式运用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中,能够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由于PDCA循环模式具有持续改进的特征,必然会对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王晓丹 单位:四川科技职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凯全.安全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2]黄艳,何应伟.浅析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5):213-216.

[3]方东平,黄新宇,黄志伟.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2):25-32.

[4]田元福,李慧民.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2):16-19.

[5]印杰.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筑安全,2014(7):32-35.

[6]姚琪,苏义坤.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危险点分析[J].山西建筑,2016(10):244-246.

[9]吴立武.基于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的分析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3(6):37-38.

[10]洪硕钊.PDCA循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能源与环境,2011(1):111-113.

[11]姜芳禄.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1):77-79.

[12]黄世国,徐丽.基于PDCA循环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007(4):219-220.

[13]闫寿丰.PDCA循环在安全监督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安全,2011(10):21-23。

[14]杜玉宽.基于PDCA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015(28):250-251.

[15]孙秀昌,李岩冰,刘江峰.PDCA循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1):132-135.

[16]李建平.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J].江西建材,2015(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