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成本管理十篇

时间:2023-04-02 01:25:32

财务成本管理

财务成本管理篇1

(一)四门课程的独立性分析

从产生历史分析,财务会计的产生历史比较悠久,自从帕乔利复式记账法产生以来,具有500多年历史发展过程。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从财务会计分离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情。在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FAC)年会上正式采用了“管理会计”这一专门词汇,由此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根据198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下属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管理会计公告1A》的定义:“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是具有代表性而且较为权威的对管理会计的界定。

一般认为,西方财务理论的独立是以美国着名财务学者CREEN于1897年出版的《公司财务》为标志的。西方财务以股份公司为研究对象,着眼于不断发达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中最耀眼的分支。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组织的变迁对企业财务的演进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产生与发展历程分析,财会理论与学科的发展受到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委托理论的直接影响。但是财务会计主要受到理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理论的影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主要受到各种数学模型、管理理论、组织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影响;财务管理学与金融学、数理经济学的关系密切。

从目前我国财会教育来说,教育部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并列列示在管理学中的工商管理学科下,可以理解为财务管理学与会计学并列在同一学科层次。会计学是一门经济信息的计量、确认和报告的学科,会计所从事的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汇总报告,它的目的是向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据以作出投资决策的信息;财务管理学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直接对企业价值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所行使管理,主要涉及投资预算、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的决策管理。

从四门课程所讨论的内容以及目标上看均有所不同。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很明显,在此不详细讨论,本文主要讨论下面两个方面的区别。

1.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差异。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交叉”、“重复”现象特别严重。从目前教学现状分析,两者的重复集中在:①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②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分析;③存货控制(EOQ模型)。

在处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重复问题上,我们认为基本原则应该是管理会计侧重于“技术”与“方法”,财务管理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与方法的“应用”。比如货币时间价值原理、资本预算的方法(如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和存货控制模型这类知识应该列入管理会计课程中不变。在这些原理和方法基础上,财务管理学来阐述证券估价、价值分析、资本预算的具体决策、财务风险分析和存货管理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财务管理课程主要讲授这些方法的财务上应用。

2.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差异。

这两门课程的“交叉”最为严重,以至于有的西方专业教材中把它们合并在一起,统称“成本管理会计”。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也是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统称“财务成本管理”科目。我们的观点是成本会计的内容应该是阐述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至于成本控制与分析则由管理会计课程完成。所以,我们也就主张成本会计必须与管理会计分离。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

区别是明显的,但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内容、标准、功能、信息流程上应该都是以成本会计为基础,或者说,成本会计必须同时使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两套标准与原则,并进行适当协调。比如产品成本计算中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为财务会计编制损益表,其结果也会制约资产负债表的结果。而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主要是作为管理会计的内部报表的基础。当然变动成本、标准成本、作业成本最好要与财务会计的成本数据在分离的同时,还要关注它们的衔接。在同一资料库中可以生成多种成本数据资料是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四门课程的关联性分析

这四门学科可以认为是财务管理和会计的总和。也就是说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都是会计的范畴;而财务管理由于在本质、对象上均不同于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组成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两者分别负责对外、对内会计信息,同时两者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属于第二层次。成本会计属于第三层次,它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部门成本的多项信息,这些信息既为财务会计提供资料,又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

(三)关子学科发展趋势的“展望”分析

针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局限性,尤其是近年全球性的会计造假案例的出现,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具体包括改革现有会计报告标准、内容、质量标准,要求:①淡化历史成本、推行公允价值;②增加对未来财务预测信息的形成与披露;增加表外披露;③可以游离公认会计原则;④首先关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这些主张必然导致财务会计传统特征的逐步丧失,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财务成本管理篇2

分析财务管理包括了营运资金管理、成本管理、项目可行性分析、财务报表分析、预算管理等主要内容,其中成本管理属于财务管理中的一个分支,是财务管理中引申出来的。首先,财务管理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监督、资金的筹集,这些工作都与财务管理相关,企业要生存,要不断发展,就必须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为企业差异化竞争提出了新的思考角度。从长远来看,企业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可以不断增加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其次,成本控制理念是指把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引入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包括了产品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分配问题等。如果是企业之间生产的产品可以相互替代的话,那么决定企业定价的因素肯定是单位产品的成本,因此只有在企业中引入全面成本管理才能降低整个企业的运作成本,才能在激烈的产品竞争中获取比较优势。

二、成本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成本控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水平

企业利润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之后的数值,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根本目标。因此,在市场份额有限的情况下,做好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控制无疑是增加企业毛利率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说,如果成本太高则企业面临亏损倒闭的风险也就越大,成本控制就是帮助企业减轻负担的一种有效方式。企业进行成本控制能够使得产品价格在同类货物中具有比较优势,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产品高度类似,因此只有控制成本才能提升产品的竞争力。销售成绩的稳定可以使得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到企业中。这样,就能够使得企业在良好的循环中生产经营,开源节流,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二)成本控制能够提高股东的股权

价值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股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股价上,然而股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主要是依靠价格与成本的差额大小来形成的。一般来说,一个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可以从股价上得到一定的反映,如果企业能够合理的控制成本,则会促进公司股价的上升,形成戴维斯双击,提升股东的权益,从根本上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得以实现。

(三)成本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是重心之一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成本控制作为财务管理重要的一部分,在企业财务管理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在财务管理目标的制订过程中,需要其他工作的配合,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管理、股利政策管理都会受到成本控制的影响。所以,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其他财务管理环节的配合,需要整合考虑企业的整个运转,统筹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

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理念,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培养全面成本管理思维

企业员工的素质是企业的灵魂,员工是否具有良好的财务管理意识、是否具有较高的成本管理素质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在工作内部应该从领导出发,大力培养员工全面成本管理理念,只有通过思维的培训才能在工作中有效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在应聘新员工入职时也同样需要考察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尽量招收具有复合专业背景的员工入职。最后,在公司内部也要进行定期以及不定期的考核,考核内容应该是结合企业本身的业务来展开。只有这样,企业上上下下每位员工才能在工作中发挥出自身的一份力量。试述以财务管理促进企业成本控制

(二)创新企业成本控制理念,使其全面认识成本的概念

成本控制不仅是指现金的支出,它还包括了一些我们看不见的隐形成本,这些可能是我们做投资决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成本包括了两个部分:基础成本和效能成本。所谓的基础成本是指通常情况下某种商品或者提供某种服务所消耗的成本,是看得见的成本,体现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就是需要付出现金的成本,而效能成本就是指虽然首次支出的费用较多,但是长期来说对企业却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带来的是更大的成本作用。效能成本是一种全新的成本控制方法,因此企业应该提高创新成本控制理念,注重效能成本带来的利益,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三)企业应该把成本控制作为财务管理的重心,加强资金管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都存在一定的内部控制漏洞或缺陷,主要体现在私设小金库、虚假财务报表、多开户头、做两套账等违规现象,财务管理漏洞较为明显。这些问题都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短期来说企业偷逃了税款,可能对老板来说是有利的,但拉长时间周期来看,对企业来说是不利的,如有些企业要做大做强,准备上市,那么必须把之前偷逃的税款补上,这样就加大了企业的上市成本,并且成本控制制度的缺失也滋生了财务人员的腐败行为,企业的财务会慢慢地转移到个人名下,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确立成本控制的核心地位,提高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成本控制制度建设,只有良好的制度作为支撑,企业的成本才会得到合理的控制。

(四)加大信息技术对成本控制的提升作用

在信息化建设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加速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来说也要加入信息化浪潮中,使每一个环节能够通过大数据得到直观的体现。如果企业成本控制没有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那么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将大大降低,成本数据的分析需要电脑技术的支撑。因此,要加大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虽然信息化建设初期也要投入巨额的人力和财力,但是对于企业长期成本控制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沃尔玛存户管理制度。众所周知,沃尔玛的库存管理是超市中最好的,大家都以它为学习的目标,沃尔玛具有良好的库存管理之前也是进行了大量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因此,对于企业来说,统筹整个企业的营运成本,有效减少人力成本,才能够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成本管理篇3

因此,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着重探讨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目标等问题。

(一)、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大约在15-16世纪,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城市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期的股份制公司的出现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诞生了。但这个时期的财务管理还仅仅只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附属部分,还没有自己的独立职能,也缺乏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这只能财务管理的荫芽时期。到了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产业革命进入完成时期,随着股份制公司的不断扩大与逐渐完善,为了适应怎样筹集资本、发行股票,怎样分配利润的需要,才产生了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我国企业管理和理财的发展应该说是走过弯路、付出了相当的代价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不是以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收益分配是按劳分配口号下的平均主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3年,党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行科学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才被重视起来。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企业改制工作。单一的国有企业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经济形式发展,经营者与企业职工持股使国有企业和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之后,将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法人治理实体。

一、财务管理要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企业投资决策关。

决策是企业管理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决策是有成本的,这一点容易被人忽视。例如一个正确的决策为企业盈利100万元,如果失去了机遇,没有作出及时的决策,这个决策成本就是100万元;如果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策,不仅没有赚到100万元,反而亏损了100万元,那么,这个错误的决策成本就是200万元。因此,决策也必须讲成本控制。投资决策昌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因之我们常说:投资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失误,一个重要的投资决策失误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财务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能就是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投资决策关。投资是指投放财力于一定的对象,以期望在未来获取利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有很多种类;从投资回收的时间划分,有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从投资的方向来看,有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以投资对企业前途的影响为依据,可分为战略性投资与战术性投资,以及初创投资与后续投资;确定性投资与风险投资;相关性投资与非相关性投资等等。这些分类是从逻辑划分的二分法划分出来的,每一种投资本身就具有多种类型的性质与特点,例如一项长期投资本身,它既可能是战略性投资,又可能是风险性投资等等。因此,我们在考虑投资时必须把好以下"四关":

第一,财务管理要为企业把好经济行为关。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经济行为,必须从经济规律中去寻找依据,从而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根据资料调查过若干个国有企业存在不少失误的投资决策例子,其中一个很大的失误原因是没有从经济规律本身去决策,而是?quot;政治"、"人际关系"等因素轻率地作出了投资决策。例如一个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听命于某位上级首长的"暗示",给上级的老首长的儿子的一个公司投资300万元,结果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又例如一个很成功的国有企业的总经理,为了回报他的故乡,强行主张在他的故乡投资500万元办厂,而他的故乡却不具备办这种工厂的条件,结果厂是办成功了,却年年亏损,成了这个企业?quot;沉重包袱"。甚至还有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把国有资产随意地投资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和身边的人,严格地说,这已经是一种腐败行为,是一种犯罪了。这一种投资方式在资料调查的投资决策失误中竟占40%左右,是一种十分值得重视的现象。另一种投资决策失误是投资决策者本人素质差,,独断专行,自己又不懂经济规律而拍脑袋作出的决策。这种投资方式在资料调查的投资决策失误中约占50%。

第二,财务管理要为企业把好调查研究关,严格按国际惯例办事,按法治办事。投资决策是一个过程。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否则不能轻易投资。特别是对外投资,即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股票、证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一定要按国际惯例办事,对投资方的资信、财力等诸多方面有可靠的证明。合同要严格把关,符合有关法律手续,切不可留有隐患。第三,财务管理要为企业把好投资管理程序关,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不同种类的投资都有自身的特点,从而有不同的管理程序,需经不同的部门审批,例如:有的投资,总经理个人可以做出决策,有的投资需经董事会批准,而有的投资则需报上级部门审批。

第四,财务管理要为企业把好成本控制、风险与收益关。投资的目的是要有效益,要赚钱,因之必须实行投资成本控制;要有风险意识,尽力规避风险;投资要有效益,还得及时回收,以确保投资成功。

二、财务管理要为企业管好资金,确保企业资金的正常流通与安全。

目前,不少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资金入不敷出,存在资金缺口;二是资金被挪用、被挤占;三是叫人头疼的"三角债"。如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当务之急。当然,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通过短期筹款和投资来调剂资金的余缺;第三必须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和形成新的"三角债"。据笔者对一个装饰工程公司的调查,这个公司在做装饰工程时,挪用工程资金,挪用材料资金,三角债现象相当严重,也存在偷税漏税的违规操作。后来,这个公司加强了资金跟踪管理,制定了资金使用"四个到位"原则:一是材料费按要求分配到位,不得挪用挤占;二是员工的工资,按施工定额兑现到位发放;三是国家的税收,按税法预留到位使用,不得违规;四是管理费,要按规定分解到位使用,不得拖欠。由于有了这"四个到位",这个企业的资金流通与安全便有了基本的保证,可见,搞好资金管理也完全是办得到的。

三、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和责权明确的法人实体,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搞好企业的关键。从防止腐败着想,企业必须加强监督作用。正如交通规则一样,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自由。在企业约束机制之中,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财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不按财务制度办事的人,要改于抵制,直至向上级反映情况。企业的财务人员从根本上说来,是对企业资产负责,而不是对某个具体的总经理负责,而从法治上说,又必须保护财务人员的职责与个人权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

四、财务管理要掌握好新形势下的合理利润分配,调动各层次人员积极性。

利润分配是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投资者的决议对企业净利润所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在企业中起到杠杆作用,它对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按劳分配"的口号下,实质上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这也是不少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厂长、总经理工资收入与一个普通员工相差无几,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不合理的。有一些厂长、总经理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临到退休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心理不平衡。个别人竟敢铤而走险,知法犯法,贪污受贿,形成所谓的"五十九岁现象"。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科技工作者收入同一个体力劳动者也相差无几,这也是利润分配十分不合理的现象。在利润分配上吃"大锅饭"是一种落后意识,是有很大危害的。改革开放以后,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质就是打破利润分配的"平均主义"。小平同志又提出"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就是为利润分配进一步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科技工作者可以以科学技术入股分红,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等,可以说是利润分配在新形势下的必然结果。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将成为企业的主要利润分配形式,职工持股,经营者持股将使企业和员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润则视其参股比例不同而不同。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的利润分配如何才能更合理,更能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从而调动各层次、各种人员的积极性,是财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二)、成本管理控制目标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同类产品的性能、质量相差无几,决定产品在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则是价格,而决定产品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则是成本,因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成本管理控制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此外,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还必须要兼顾产品的不断创新,特别是要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绝不能片面地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更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采取偷工减料、冒牌顶替或粗制滥造等歪门邪道来降低成本;否则,其结果不但坑害了消费者,最终也会使企业丧失信誉,甚至破产倒闭。

如有甲乙两个服装公司生产同一规格的裙装,所用面料、人工都一样。甲公司生产100件成本总额为2000元,单位成本为20元,乙公司生产100件成本总额为3000元,比较而言,甲公司生产成本低于乙公司,但乙公司多花费的成本是因为请服装师设计了一种流行款式,并改进包装。结果,甲公司产品售价每件30元,而乙公司生产产品售价为每件50元,由此我们看出甲、乙公司成本支出带来的收益不同,乙公司明显高于甲公司,这种差异就是成本效能差异。

产品单位成本越低越好,要不断扩大产量,通过单位产品固定成本的降低来降低产品单位成本。成本效能理论认为成本效能习性也是成本的一种状态,它通过对企业的成本剖析,将成本划分为基本成本和效能成本。基础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通常的。原有的情况下耗费的成本,如上例中甲公司的单位成本20元即为基础成本;效能成本指企业在原来的基础上为改进产品质量,增加或调整产品功能、改进产品设计、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功能、扩大产品知名度所花费的成本,如上例中乙公司改进款式、包装所花费的成本。效能成本虽然使单位产品成本在基础成本的基础上有所增加,但它却能通过增加少量成本支出形成更大的价值,如乙公司单位产品仅比甲公司多支出10元效能成本,但却可以形成20元的增值价值,从而使乙公司单位产品盈利达到20元,而甲公司仅为10元。

一、因不只限于产品数量。

要对成本进行控制,就必须先了解成本为何发生,它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何关系对于直接成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其成本动因是产品的产量,按产量进行这部分的分配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制造费用就不一样了。传统成本管理对制造费用是先归集,再按一定标准(通常是生产工时),将之分配到各种产品中。这里面就隐含着一个假设:即制造费用的发生也是与产品的产量(工时)为直接相关的,并且是呈正比例比例。这种观念是适用于大工业时期的生产特点的。在这个时期,产品品种单一,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是花费在产品的制造上面,而更为集中地体现为产品的直接成本即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上。制造成本尤其是直接制造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很大,而这一部分成本的发生与产品的产量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当然选择产品数量作为成本动因,但当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的时候,这个缺陷就变得突出了。很明显,诸如生产准备、材料搬运等费用的发生与投产次数非产品的产量(工时)直接相关,因而虽然小批量生产、工艺复杂的产品单位单位直接材料成本和单位直接机器工时相差无几,而前者的单位制造费用则比后者大得多。很明显,现代企业产品中的科技含量的增加,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并非与产品生产数量直接相关,或者说至少不是只与产品数量直接相关。如果还按照传统方法计算产品成本,会高估低科技含量产品成本,而低估高科技含量产品成本。成本计算的错误导致企业生产决策的错误,这对于企业来说,是足以致命的。那么,要准确控制产品的成本,就应该从成本的多重动因入手。产品成本的发生,有些与产品数量(生产工时)相关,有的与非产品数量相关,那么,我们就必须按与成本发生相关的其它因素去追溯计算成本。既然产品数量不是成本动因,那什么是成本动因呢?如果说是产品,那么为什么同样的产品在不同时间、不同企业,其成本会不一样呢?事实上,产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劳动本身创造了价值,相应的,是企业的各项劳动,而不是产品本身导致消耗成本的发生。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使企业的资源利用达到最大的效益,就应该从作业入手,力图增加有效作业,提高有效作业的效率,同时尽量减少以至于消除无效作业,这是现代成本控制各方法的基础理念,其他各种概念都是围绕其开展的,因而也是本文的立足点。

二、成本的含义变得更为宽泛

传统的产品成本的含义一般只是指产品的制造成本,即包括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应该分摊的制造费用,而将其他的费用放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一律作为期间费用,视为与产品生产完全无关。在其他费用占企业总成本比重较小时,这种做法是"差不多"可以的。然而,现在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只考查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从成本动因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获利,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发生。一般的理解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从第一件产品投产到最终停产(停止销售)的过程,这只是一种表层的认识。严格意义上的产品生命周期是企业引入该产品概念开始,到企业放弃与该产品相关的一切业务活动为止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进行产品生产的过程,还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另一方面,顾客使用该产品的整个消费过程也应包括在内,因为,消费过程的各种情况也是产品竞争力的部分。因此,广义的成本概念,既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中游),还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上游),同时也包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下游)的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的耗费。相应地,对于成本控制,就要控制这三个环节所发生的所有成本。

三、成本节省到成本避免

传统的成本降低基本是通过成本的节省来实现的,即力求在工作现场不浪费资源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成本将发生的成本支出,主要方法有节约能耗、防止事故、以招标方式采购原材料或设备,是企业的一种战术的改进,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形态。但是,这种的成本降低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是成本管理的一种改良形式。现代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以"零缺陷"的形式避免了几乎所有的维修成本和因产品不合格带来的其它成本。成本避免的思想根本在于从管理的角度去探索成本降低的潜力,认为事前预防重于事后调整,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这种高级形态的成本降低需要企业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一种高级的战略上的变革。

四、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竞争因素

在价值链的各个阶段中,时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行业的各项技术的发展变革速度已经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很短。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确立在行业中的"老?quot;地位,就要尽快的抢占市场。跟在别人后面永远只能捡别人的剩饭,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投入更多的成本用于缩短设计、开发的生产时间以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时间的竞争力还表现在顾客产品服务的满意程度上。顾客购买商品,其所得到的价值不仅仅限于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性能,还表现在产品所附带的服务上。今天的顾客认为:没有相应售前售后的服务,就代表企业不打算作这笔交易。企业能将产品及时地送到顾客手中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对顾客的意见采取及时的措施,使顾客价值最大化。这样既可以获得市场,又可以随时掌握市场的动态。

五、成本控制的范围扩展到整个企业

一说起成本,似乎这只是会计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事情。这种认识极为有害。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的成本动因的理解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它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有形的物料及人力的消耗,更应包括企业的规模、市场开拓、企业内部结构调整等无形的成本动因。要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要求企业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共同的努力。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经济环境发生了剧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成本控制的手段,另一方面,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而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在我国,对成本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企业管理者要及时转变传统狭隘的成本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现代的先进成本控制方法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迎接入世的挑战。

六、成本管理的思想要创新,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来获得更大的产品价值。

传统管理会计的思想是增加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以使产品单位成本下降。这是一种单纯地降低成本思路,是成本管理的初级形态。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消费者对产品的关心已从数量上转向更加关注质量、外观、花色、功能、品牌、售后服务等方面,相应地企业的生产也要从数量增加向产品功能、花色、外观、质量等方面转变,小批量、多品种、多功能是买方市场大多数产品生产的特点,单纯地依靠产销量的增加降低成本越来越困难。成本效能理论给人们一种创新思路:从单纯地降低成本向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来获得更大的产品价值转变,以成本支出的使用效果来指导决策,这是成本管理的高级形态。

七、.成本管理的导向要创新,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市场的设计和售后服务阶段。

传统管理会计关注成本总额与产品数量关系,成本管理的重点是根据以经验为基础的成本计划,建立责任会计,进行生产过程控制,应该说这是很有必要的,但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仅对过程控制还远远不够,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面向市场的设计阶段和售后服务阶段。成本效能理论要求企业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市场需求和本企业的资源状况,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功能、品种及新产品、新项目开发等提出要求,并对销量、价格、收入等进行预测,对成本进行估算,研究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确定有利于提高成本效果的最佳方案。

(三)、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

当前,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成本控制没有落到实处,成本管理的思想没有得到创新。存在其主要问题是:

1.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缺少,是影响财务核心作用难以很好发挥的主要问题。企业普遍注重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对会计人员重使用轻培养,会计人员满负荷地工作只能使其被动地处理日常事务,却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对介入财务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

2.不能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或出于认识原因,或出于奔忙,在核算事务中,导致出现重核算轻管理,重视资金运作和会计结构,轻视会计资料的加工处理和经济活动分析,淡化了财务管理自身在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和参谋决策作用。

3.企业改革不到位。大多数企业厂长、经理既是企业资产的代表者,又是企业经营的负责者,也是职工和自我利益的代表者,在这样三职集于一身的情况下,厂长、经理任命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必然要对这位经营者"负责",迫使会计人员做假帐、报虚数,形成"厂长财务"、"经理报表",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谈何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

(四)、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对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存在问题采取必要措施

近期以来,人们普遍意识到企业管理已经到了不抓不行的时候。据有关方面对我国2000家亏损国有企业的调查表明,政策性亏损占整个亏损企业的9.9%,客观原因亏损占9.2%,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亏损占80.9%。在企业管理中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有:

1.在认识上要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以抓财务管理为主,带动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发展。

2.在组织上:财务部门负责人应由国有企业上级主管部门考核任免,在经营者的领导下工作。以利于财务部门按照财会法规独立处理业务,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公正性,也利于财会人员在企业管理中大胆提出不同见解,发挥其管理参谋作用。

3.在财会工作上:要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以会计核算为基本,以财务管理为重点,在抓好会计核算工作的同时,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和作用。

4.在措施上:有组织、有计划地给财务人员创造学习条件,促使其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建立财务人员工作业绩考评和奖励制度,充分调动财会人员的积极性,为加强财务管理献计献策。培养财会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善于理财,善于管理。

(五)、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挥财务管理核心作用

为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使之真正发挥核心作用,就必须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为此,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是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使企业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2、应当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企业决算服务,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3、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开展全面的经济核算;

财务成本管理篇4

关键词:成本;成本控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一概念表明了生产成本的产生方式。而根据会计恒等式“利润=收入—支出”,及生产型企业生产成本占支出比重大的特点,可以推出生产成本对企业的巨大影响。作为生产型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产品销售收入,而目前企业大多处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取得高销售收入实在不易,要取得经营利润,降低成本更为合理。

我国的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程度较差,生产效率较低,运作流程较混乱,所以生产成本均较高,若对企业内部进行科学、合理的整顿,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大有潜力可挖。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机械厂2005年的直接成本发生情况为例进行分析,试探讨企业加强成本控制问题。

1企业基本情况

内蒙古农业大学机械厂是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校办企业,位于农业大学西区。该厂自1989年以来在完成教学、科研的同时生产农业机械,共分为机加工、钳工、锻工三个车间,固定资产总值1042299.34元,2005年主要生产2BP-2型铺膜播种机、9YG-130型圆盘割草机、9ZC-160型铡草机三种产品。管理人员10人,车间工人50人。

2成本构成情况

固定资产按年提取折旧费,折旧费是成本中很大一部分,工人工资采用的是月工资制,所以工人工资福利费也成为固定成本的一部分。该厂设备比较老化,发生修理费用比较频繁,则每月耗用的修理费作为固定性制造费用。随生产而发生、与产量存在线性关系的直接材料、包括水、电、等在内的制造费用可视为变动成本。在预算和考核成本时,该厂基本上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核算,将制造费用按三种产品的产量进行平均分配的方法计入成本,再与预算标准进行比较控制成本的发生。

2.1成本发生情况分析

在对2005年生产成本进行分析后,结果却不容乐观。

2005年生产出2BP-2型铺膜机1390台、9YG-130型圆盘割草机130台、9ZC-160型铡草机800台,三种产品的出厂价分别为2100元、4200元、580元,则有分析:

从卖价的角度上看,三种产品只有铺膜机一种产品成本低于出厂价,其余两种产品分别超出出厂价63%和60%

剔除其他费用因素,单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考虑:

铺膜机利润=PX1-(b1X1+a1)=(2100-1712.40)×1390=538764元

圆盘割草机利润=PX2-(b2X2+a2)=(4200-6829.52)×130=-341837.60元

铡草机利润=PX3-(b3X3+a3)=(580-923.96)×800=-275168元

则本季度利润合计为:538764-341837.60-275168=-78241.60元

即便从中扣除折旧费,只考虑现金流量:铺膜机:

N=(2100-1681.19)×1390=582145.90元

圆盘割草机:N=(4200-6811.67)×130=-339517.10元铡草机:

N=(580-900.46)×800=-256368元

则总现金流量:N=582145.90-339517.10-256368=-13739.20元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目前的生产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以上分析不分担各种管理费用,只考虑直接成本,就已经是成本过高出现亏损了。即便剔除早已支付的固定资产投资,只从当期现金投入与产出角度来看,企业即使将所有产品全部销售收回的资金仍不能弥补投入生产的资金,这就是说,企业的生产已经是入不敷出了。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扭转局面,企业将会越生产越赔钱,最终危机将不可逆转。

3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3.1亏损的原因

该企业成本过高导致亏损,是多方面、多原因造成的,除去销售的因素之外,企业内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国有企业性质根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机械厂是内蒙古农业大学所属的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校办企业,有许多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此试制,并接受试制费,所以企业至今带有浓厚的国有企业的气息,经过多年的发展仍然没有完全摆脱靠国家吃饭的习惯,人员冗置、工作懒散的情况十分普遍。带着计划经济的落后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打拼,混乱被动的局面可想而知。

3.1.2没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

由于企业的管理思想根源不合理,所以在管理方式方法上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企业日常工作不是无法可依就是有法不依,这样的管理制度不但不能规范员工行为,还有可能让员工产生没有被公平对待的感受,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企业的管理极为不利。例如产品出现废品时,并不对责任人进行处罚,重新领料加工就行,材料采购按发票换算入库,由于称重不方便,并不验收重量,也不验收钢材材质是否达标,以至严重影响了原辅料的实际可用数量,使产量低下,而造成损失后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相关责任人竟然没有受到应有的处分。

这仅仅是众多日常管理问题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类似问题数不胜数,没有赖以为基础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成本控制从何谈起。

3.1.3内部物流。信息流传递混乱

企业财务人员虽然尽力以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核算,但由于企业人员配置较为混乱,员工不能清晰自己岗位的职责,互相推委,致使企业内部物流、信息流传递不畅,生产上各种耗用情况不能及时递交给财务部门,原辅材料采购存在赊购现象原始凭证不能及时递交给财务部门,以至于库存材料和财务账核对不一致,财务部门不能正确核算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也不了解尚有多少库存,该何时购买、购买多少。例如2005年初,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的原始凭证没有及时上交财务部门,以至于财务部门不了解原材料实际库存情况,园钢采购数量没有满足产品生产需要。虽然之后紧急组织采购,还是造成了极大的额外支出。而传递过程的各个环节则互相推委,拒绝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结果只有不了了之。而决策层也不能正确依据市场确定产品进入市场的策略,从而使生产带有极大的盲目性,一旦销售不佳就会使产品大量积压。

3.2解决方法的探讨

3.2.1抓销售促生产,合理制定销售价格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生产的产品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固定成本。所以生产要面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没有良好的销售,生产只好断断续续,十分被动。产量持续保持低水平,固定性生产成本有如一方大石,顶得单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制定销售价格方面,既要兼顾市场需求,又要充分考虑生产成本,例如ZC-160型铡草机的生产就是先定好销售价格后进行的生产,结果是成本高于售价,导致一销售就亏损。

3.2.2明确责任中心制度,严格控制成本发生各环节

生产就是使各具其用的原辅料转化为目标产品的过程而在这期间投入的各种耗费(即成本)就是推动这一转变的原动力。如果在流转的过程中遇到的断档、阻滞多,则需要的动力就要很大才能使转变正常进行,反之,流程越通畅所需成本就越小。

2005年该厂对生产各个环节进行业绩考核,并与各责任人的工资福利挂钩,然而这些考核制度并不是十分科学合理,只是责任中心制度的雏形,仍有很大程度上的不规范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应进一步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企业的内部合理划分责任单位,明确各责任单位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应有的权利和利益,以便实行有效的内部协调与控制。从上至下将每个环节、每个车间、每个生产班组甚至每个岗位都确立为责任中心,明确其职责与成本的关系,按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给予奖惩。这样才有可能监控每个环节的成本发生情况,达到全程监控的效果。

并且要在员工当中树立起提高效率、力行节约的风尚,这是培养企业员工主人翁责任感的好办法,也是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这也是中国乃至全亚洲地区各个企业共同提倡,成为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

3.2.3通过标准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差异分析

预算做出的计划数在生产过程中只能起到参考作用,在生产过程经营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料的情况,使得实际成本与计划数之间产生差异,计算并分析这些差异需要用到标准成本核算办法,以达到服务与管理的目的。对于该企业这样规模的生产企业,预算自然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可以参考同行业平均水平并充分考虑本地区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标准成本,在日常生产中严格控制定期进行成本差异分析,从而不断修正预算目标,努力缩小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间的不利差异,制定出最合理的标准成本使成本控制与考核更加科学化,从而进一步全面降低成本。

4结束语

由于该厂生产的“金穗”牌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有保证,售后服务好,已受农民广泛关注。产品的前景一片光明。然而这份光明只能赋予那些有竞争力的好产品、好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价格低廉才是能够占领市场的好产品,效率高、成本低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财务成本管理篇5

一、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成本管理的内涵

(一)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构成部分,是相关资金的取得与有效利用之管理工作,其借助价值形态对企业生产经营需求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放与资金的分配、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周转、资金的收益与资金的成本以及融会于整个过程的计划安排、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实施的综合性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环节。

(二)企业成本管理

企业成本管理即企业生产经营当中各种企业成本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工作等一整套科学管理活动的总称。企业成本管理通常包括企业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分析、考核等职能。

二、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成本管理的对比

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程度,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的视野,决定了企业对风险的可预见与可控制水平。可是,企业成本管理又是体现企业财务管理成效优与劣的最佳的尺度之一。企业财务管理可谓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与制度保证,企业成本管理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能够实现的最关键性的工具之一,二者之间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具体如以下几点说明:

(一)企业财务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关键性工作

企业财务管理可谓企业管理的关键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企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当中。企业财务管理直接涉及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可谓企业持续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企业财务管理误区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成

本核算结果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不到位。主要存在两方面误区:一方面,将企业财务管理看得过于简单,认为企业财务管理只是企业财务机构的事情,忽略其整体管理职能作用;另一方面,企业财务机构完全听企业管理者的命令,忽略企业财务管理本身所具备的规律性和相对独立性。导致企业成本核算不具备制度保障,企业成本核算结果未真实体现企业经营过程中成本可否达到预期目标。

(三)企业财务管理完善企业成本管理的数据

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成本管理皆属于企业管理工作,企业成本管理统计的数据综合体现企业财务管理是否成功。企业财务管理在完善企业成本管理数据过程中起着各项决策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监督管理等功能。

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措施

(一)构成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

1.企业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同国家宏观背景的变化不相适应,企业财务管理因受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各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此部分因素的变化对于企业来讲可谓无法控制的,任何一环境原因的突变均可能让企业进入财务管理的风险当中。主要体现在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利率与外汇汇率的变动等两个方面。2.企业内部原因。企业财务工作者的风险意识淡薄,财务工作者大都以为只要合理使用企业的各项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管理风险,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财务管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造成财务管理风险出现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企业财务决策不合理、存货与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如同虚设、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等四个方面。

(二)不断丰富管理内涵,强化财务预警,规避经营

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属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项重大风险。为最大程度地防止与控制企业可能出现的重大财务风险,企业必须制定严谨的资金管理财务制度以及对外投资管理财务制度等。在企业及财务部门、营销部门等之间,构建严瑾的内部控制程序与相互制约手段,同时实施重大事项报告与集体决策等制度。特别在资产处理、资金调配、营销结算与对外投资等方面,明确决策者与执行者以及会计工作者、经办者与保管者之间的职责权限与工作程序,规避由管理松懈抑或内部控制不严格给企业导致的财务风险。1.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有效发挥专业成本管理软件作用。利用专业的成本管理软件取代繁杂的手工核算,不仅促使会计凭证的制作愈来愈规范,而且也给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和预算管理软件顺利完成财务集中管控、数据集中、管理集中,为报表时效性等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同时强化了费用预算管理,达到了管理会计的职能,进而以最优质的会计信息融入企业的经营决策,提升企业整体的财务管控能力与运行效率。会计电算化的实行,为加快实现企业由记帐模式向管理模式的转化,最终达到财务管理质的飞跃建立了基础。2.充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全面提升财会工作者素质。一定要不断提升财务工作者的素质,财务管理者不仅应精通业务,而且还要善于理财。财会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通晓国家法律、法规、制度方面的内容,对于社会环境方面应有一定的观察、预测能力,同时具备很强的管理能力。

财务成本管理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 成本管理 体系

一、 建立现代化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体系

财务战略管理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加强企业竞争优势,运用财务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确认企业的竞争地位,对财务战略的决策与选择、实施与控制、计量与评价等活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谋划过程。它是战略理论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与延伸。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企业健康发展的全局,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重视甄别与选拔,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素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财务队伍整体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从业门槛。为适应时代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成为既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会计知识,又懂经济管理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综合型的经济管理人才。所以各级主管部门要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加强为实现财务管理人员知识更新的后续教育的培训,使财务管理工作者熟练掌握各基本环节的规定和要求。不断提高和优化经济管理人才的整体业务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金融环境。

2、增强企业竞争观念与战略发展眼光

企业战略管理理念要求企业全体员工要有全员观念,共同参与市场竞争,谋求企业发展优势,处理好个人与集体、长期与眼前、整体与局部、企业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在遵守国家大政方针的前提下,本着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需要的宗旨。

3、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战略管理机制

企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依据财务战略管理要求,理清管理思路,建立财务战略管理制度。制定各种相关政策及核算办法,大力实施企业财务激励机制,将管理者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使管理者关注企业长期价值的创造,不断健全财务战略管理的运行机制。

4、企业资金投放要有指导性和方向性

企业资金投放是指为了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一定的项目经营活动中的行为。当前“一业为主,多元发展”是企业提高经营效益,分散经营风险的资金投放战略。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确保资金投放对全部资金乃至其它资源运用有指导性和方向性。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地运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

5、企业财务管理手段信息化和数字化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财务管理逐渐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网络技术应用到财务管理中来,使企业管理实现了信息化和数字化。如:MIS(管理信息系统)它能依据输入的既定原则,使用者只要将每笔财务或财务计划的一些数据输入数据库,即可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常规决策,并进行模拟实践,使财务管理趋于严密,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既可以减少管理的随意性,同时也可为非常规财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这样就实现了公司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即可进行财务管理,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建立现代化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决定一个企业的竞争力。降低成本是企业逐步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企业管理者应转变传统狭隘的成本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成本控制。

1、健全成本控制体系

建立项目部及成本编制人员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具体的业务人员必须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并负责定期向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反馈结算情况;成立审计小组通过内部常规稽核、项目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会计报表等手段,对项目部实施成本控制.建立有效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2、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加强科学预算,在管理中普及预算管理的基本知识。制定统一的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要搞好预算管理,加强预算控制,还要同落实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的控制和约束力相结合,要同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经济利益相结合,制定严格的预算考核办法,依据各责任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实施绩效考核。

加强成本管理,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合理补偿劳动耗费,保证企业再生产的进行的有效手段。

因此,企业要生存,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控制成本,提高效益,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杜义芝.浅谈施工成本控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6.

财务成本管理篇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总公司所属备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现参照国务院(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 例》及其实施细则,结合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及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11系统各所属企业。    第三条 成本、费用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成本、费用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正确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挖掘降低成本、费用的潜力,努力降耗增效。    第四条 在成本、费用管理中,各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经济政策、财经法规和总公司财务规定,实行成本、费用管理责任制,使计划管理、定额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正确核算各单位成本、费用。    第五条 根据资产经营责任制,各公司总经理对本单位成本、费用管理负全责。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主管财务副总经理)或财务经理(主管)协助总经理组织领导本单位的成本费用核算和管理,准确核算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效果负责。各单位财会部门具体负责成本费用的核算与管理工作。总公司财务本部依据本规定及国家相关规定负责对所属各单位的成本、费用核算进行管理和监督。所属各单位应根据本规定,结合各自行业实际,参照国家相对应的财务会计制度,制定各自成本、费用管理实施细则,报财务本部备案,并指定专人负责企业的成本管理。第二章    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第六条 工业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制度关于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的规定,加强对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及企业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核算与管理。具体开支范围按(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总公司所属其他行业单位应根据各自的单位实际,认真遵守相对应的国家行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第三章      成本、费用核算      第八条 各所属企业的制造成本,必须根据计算期内完工产品的统计产量、实际消耗和实际价格,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核算,对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期间费用,应按照其归属期限,区分费用性质,据实进行分类核算。    企业不得以计划成本、估计成本、定额成本代替实际成本,成本计算过程中对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和劳务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进行核算的,要按规定的成本计算期,及时调整为实际成本。原材料按计划价格核算的,与实际价格的差异也应按规定的成本计算期及时进行调整分配。    第九条 一次支付、分期摊销的费用,应按照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确定分摊数额。受益期不超过一年的费用,列入待摊费用;受益期超过一年的费用,列入递延资产,按实际受益期摊销,其中开办费按五年摊销。企业递延资产应在年终会计决算中说明,报总公司财务本部审查。    第十条 在费用尚未发生以前,需要从成本中预提的费用项目和标准,应报总公司财务本部备案,预提期短的,年终决算不留余额,预提期长,跨年度使用、需保留余额的,应在年终决算中说明,报总公司财务本部审查。    第十一条 低值易耗品单价在200元(含200元)人民币以下的,可列出品名,在领用时一次列入成本、费用。单价在200元(不含200元)人民币以上且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必须采用五五摊销法进行核算,在领用和报废时各分摊50%。    第十二条 产成品和在产品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的核算,除种植业和养殖业按生产季节、施工企业按季进行外,一律以月为成本计算期,同一个计算期内核算的产量、收入、消耗和支出,起讫日期必须一致。    第十三条 成本核算必须划清下列界限,不得相互混淆,影响成本、费用的准确性。    一、制造费用与直接生产成本;    二、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    三、各类期间费用之间的界限;    四、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    五、在产品成本与产成品成本;    六、可比产品成本与不可比产品成本。    第十四条 成本核算的程序和方法要切实可行,一经确定,非经总公司财务本部批准,不得变动。第四章    成本管理责任制及监督    第十五条 各单位必须按分工及岗位职责建立成本管理目标责任制。并编制成本、公用计划和具体措施,对成本实行计划控制和目标管理,以保证完成。    第十六条 各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制订本单位的各项定额指标,并认真执行。总公司将对不同性质的单位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成本、费用考核。    第十七条 各单位财会部门的成本管理责任。;制定本单位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组织成本费用核算;编制并具体落实成本费用计划;监督考核单位内部各项成本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对本单位成本费用进行及时的预测、控制和分析。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总公司财务本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财务成本管理篇8

关键词:财政;财务管理;行政成本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政府管理成本较高的国家之一。在我国目前的行政工作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而忽视了行政成本。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用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降低行政成本有很大空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公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这给政府各级部门如何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下面,就从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角度,结合富阳实际,谈谈如何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益。

一、富阳市行政成本的基本情况

行政成本是行政机关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履行行政职能,实现行政目标,提供公共服务所消耗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货币总和。行政部门的行政成本具体可分为固定支出(经常性支出如人员经费、日常办公费等)和变动支出(办案费用、购置维修费,专项支出等)。

财政支出中的“行政管理费”科目支出为行政成本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一般可以用行政管理费及财政支出等数据来分析行政成本情况。据统计,富阳市2001—2006年财政支出分别为61 689万、84 136万、98 874万、123 436万、142 900万及164 000元,其中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分别为6 748万、8 729万、11 416万、15 022万、17 347万及20 443万。5年来行政管理费用平均每年增长24.8%,高于财政支出平均增幅(21.6%)3.2个百分点。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行政管理费近年来平均每年增长23%,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19.03%(2003年)。与之相比,富阳市的行政成本还不算太高(富阳市2006年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的12.47%),但行政管理费用的增幅却明显偏快。近年来,尽管采取了多种措施加以控压,但在现实工作中,不计行政成本的情况仍普遍存在,行政成本始终以较快速度增长,不仅加大了财政负担,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而且挤占了其他公共服务资金。因此,降低行政成本已迫在眉睫。

二、行政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

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管理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经济方面原因也有文化方面原因,既有法律方面原因也有社会风气方面原因,具体来说主要有:

1.财政供养人员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数量结构不合理和质量结构不合理,数量结构不合理主要是总量过大;其次是分配不科学,坐机关的人过多,一线人员过少。质量结构不合理指行政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配置缺乏科学性。这些因素必然造成行政人力资源的浪费,使行政成本上升。

2.行政成本观念不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任何企业和个人在经营活动中都会考虑成本与效率,努力降低成本,以最小的耗费获得最大收益。但目前政府组织和公务员在管理和服务中缺乏这种经济理性,缺乏压力感、紧迫感与责任感,缺乏效益观念,缺少公共财政的理念,对行政支出的过程管理和效益评估重视不够。

3.政府的职能“越位”。当前,我国各级政府仍然存在着机构臃肿,设置重叠、职能交叉的现象,公共财政的理念仍然没有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本来应由市场自行调节来解决的问题,仍需要政府的包揽,而每一事项都需要财政的支撑,导致政府管理成本增加,造成了政府的“越位”。而有些方面,如农业、教育、科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政府又拿不出钱来解决,又造成政府的“缺位”。解决这个问题,除真正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外,现阶段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只有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成本。

4.预算缺乏约束力。《预算法》已颁布多年,客观地说执行情况并不乐观。个别单位实际上仍然是“敞开口花钱”,缺乏公开透明的使用程序和监督措施,没有刚性制度约束,对职务消费缺少明确的标准和限制,问责制度不健全。同时,我国现行财政预算体制也存在一些漏洞,有些政策合法不合理。如政策上预算结余收归财政,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约束机制,部分单位当年预算尽可能当年用完,资金使用存在浪费现象,行政成本偏高得不到有效控制,进而又成为提高下年度预算拨付的理由,使行政成本具有膨胀的趋势,政府支出呈现刚性增长。

5.财政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们的财政监督体系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公共财政监督体系,监督的机制和理念、监督的方式和手段都比较落后。监督中重行政支出规模和合法性,轻支出的投入与产出效益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行政成本控制效率不高。

6.行政机关内部会计监督不力。长期以来,和企事业单位相比,由于行政机关经费资金流量不大,会计业务相对比较简单,经费供给渠道单一,所以相当一部分行政机关片面认为,行政机关的会计只不过是算账报账,导致会计监督不力。主要表现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例如,一是缺乏严格的预算控制制度,支出定额标准执行不严肃,随意性大,甚至把个人消费列入公务消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二是没有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购置、保管、使用、报损等),资产购置特别是办公用品的购置缺少严格的审批程序;三是财务人员没有严格执行制度,一些财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使得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三、降低行政成本的对策与建议

1.精简机构和人员。应在科学界定政府职能的前提下,实现“以减人促减事,以减事促减人”的良性循环。精简机构、人员,减少财政供养人口,压缩政府规模,是从根本上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措施。

2.强化行政成本意识。要针对行政事业机构中普遍存在的成本意识淡薄现象,着力强化领导干部和行政人员的成本意识,合理并优化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要把行政效率和行政成本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相关行政人员政绩的重要标准,从制度和考核体系上强化行政成本意识。

3.完善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是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重要内容,富阳市于2004年起在市级部门中全面开展了此项工作,并在规范预算资金分配、减少预算资金安排的随意性、控制行政成本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下一步要继续增强预算定额的科学性和公平性,细化项目预算的编制要求,不断淡化预算编制中的基数法痕迹,将预算分配与部门职能直接挂钩;强化预算的约束机制,规范预算调整程序,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规范政府支出行为,杜绝财政资金随意支配现象的发生。

4.拓展政府采购范围。要努力探索政府公共服务的实现形式,推广政府公共服务的招标采购制,以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产出效益。如可对行政部门公务接待实行政府采购,指定专门机构统一负责审查、审批、监督、管理公务接待事宜。用餐地点不能固定,实行政府采购,哪个地点价格低,菜品质量高,服务态度好,就在那里用餐。

5.严格控制职务消费。职务消费所造成的行政成本,可能是纳税人和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行政成本。控制职务消费的主要途径是将职务消费的供给制,转变为货币制,使其从隐蔽转为公开。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制和公开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标准的制订要科学,要坚持纵向比不高于历史水平,横向比不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原则;二是适用范围要合理,要先易后难,拟选择易于货币化且不易管理的个人职务消费项目为主,如招待费、学习考察费等;三是要有足够的透明度,职务消费明细情况应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公开。

6.加快公务用车改革进程。一是严格专车配备规定,减少车辆配置数量。从提高公车使用效率的理念出发,应大幅减少机关团体的公车数量,尤其应减少不应配置的“专车”数量。二是试行机关车辆租赁制。可以集中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车,组建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机关事业单位出租车队,实行用车货币化管理,并由市财政采取集中支付租赁费用的方法来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

7.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一是严格部门预算执行。行政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工作特点,在不突破部门总预算,不违反相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细化支出定额,对预算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科室,甚至个人,确保预算执行的科学性、有效性、严肃性。二是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内控制度应当涵盖财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财务处理过程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财务成本管理篇9

本文阐述了企业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现状,并从创新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目标、创新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理念、创新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内容、创新企业的筹资及投资活动、创新企业的资本结构及收益分配和创新企业的生产成本及预算管理等方面,分析了企业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理论的方法创新,以期为提高企业成本核算水平和财务管理的质量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成本核算;财务管理;方法创新

成本核算是确认计量企业在某一生产周期中的生产成本,财务管理是按照成本核算的数据分析和预测企业财务情况,从而为制定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保障。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现代企业会计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财务管理已经向网络化管理模式发展,从而引发了企业财务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创新。但是由于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仍然没有完全适应社会环境与市场的变化,所以分析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理论的方法创新,对减少企业成本支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企业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财务管理缺乏前瞻性

很多企业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财务管理中没有依据市场动态进行长期规划,发展的前瞻性不足,使得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较为盲目,在调动资金时容易发生混乱。

(二)没有严格执行财务制度

在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中,很多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使得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中的违规操作情况非常普遍,使得资金浪费或者闲置情况严重,从而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阻碍。

(三)核算和管理程序不科学

很多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程序不科学,没有对成本进行严格的审查统计,使得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导致部分财务人员为了利益而挪用企业资金,既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又对企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企业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理论的方法创新

(一)创新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管理者、投资人和债权人,以及利益相关主体均关注知识资本的价值指标。如果忽视这些指标,很容易忽视企业表面繁荣下深藏的危及,进而做出错误财务管理和发展决策。但只是资本作用在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后,将会使企业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例如知识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逐渐取代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股东的财富最大化等方面的管理目标,而这些需要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创新,尤其是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需要及时调整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组织结构和方法,从而有效弥补现行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体制中的不足。

(二)创新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理念

首先,企业需要注重“以人为本”,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为知识型的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充分挖掘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创造性与自主性,在体现其知识和智慧价值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激励与约束,将“以人为本”的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其次,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需要建立在“双赢”基础上。会计准则中将企业的合并报表、非货币易和业务重组等作为准则,充分说明企业分立或者合并将会成为常见形态与发展趋势。为了保持生存和持续发展,企业双方即使曾经为竞争对手,也需要在人力资源、技术、企业产品和市场开发等多个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控股、合并或者联营等不同方式进行强强联合,从而实现双方共赢的目的。在这些经济活动过程中,企业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需要从双方共赢出发,创新会计准则,使企业经营成果与管理效益得到充分展现。最后,企业需要加强风控管理。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市场机制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企业需要将知识资本管理纳入到风控工作中,及时识别市场中各种风险的表现形式,并建立风险计量、报告与控制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风控管理措施,将因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

(三)创新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内容

企业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分析内容主要为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而随着知识资本的不断增加,企业的财务状况、业务拓展、经营业绩与发展趋势等受到知识资本的限制愈发突出。因此,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分析内容需要进一步拓展到知识资本的现值评估、投资收益、定期报告,以及在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知识资本的投入情况等,确保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变化。

(四)创新企业的筹资及投资活动

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与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使得信息技术成为时展的重要推动力,很多衍生性的金融工具进入市场,10构成了网上融资的模型,使得人才、知识和技术等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比重增加。因此,企业筹资不再局限于资金,而是包括了知识资源,融资重点也逐渐从资金向知识资本方向转移。另一方面,无形资产已经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占据核心地位,这要求企业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并从中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尤其是注重估算人力资本创造的收益和价值,确保企业的资本结构可以实现最佳效益。

(五)创新企业的资本结构及收益分配

企业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财务能力,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就需要企业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和创新。例如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确保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比重合适;实现知识资本、固定资本、无形资本和流动资本等之间的动态组合,确保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的轨道中。同时,在企业的资本收益分配方面,不在以物质资料作为主要的收益分配,而是将知识要素的分配作为收益分配的基础,确定知识要素在企业资本收益分配中的重要地位,使企业员工可以利用知识和智慧等分享企业更多的资本收益,真正实现按劳分配。

(六)创新企业的生产成本及预算管理

在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中,以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计等为代表的知识资本在成本构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企业的成产成本核算与管理也需要进行创新。企业需要在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基础上,将生产制造的成本管理逐渐向产品研发的成本管理方向转移,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同时,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的财务预测、销售预测和利润预测,所以为了保证通过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而全面把握生产经营情况,企业需要创新预算管理,积极开发可以进行智能分析的财务软件,例如在财务管理和业务环节等方面设置预警系统,强化企业成本管理和业务管理的效果,避免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出现决策错误,使企业的经营计划和发展计划得到顺利实施。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需要在目标、理念、内容、资本结构和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创新,真正使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决策提供可靠的保障,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作者:朱思颖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唐现杰,于广南.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之间的矛盾及协调[J].商业会计,2012(02):64-65.

[2]安丰深,陈正慧.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理论的方法创新探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7):40-41.

财务成本管理篇10

在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筹资、投资活动与日俱增,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不断。目前,理论界在财务管理的主体、目标、内容等方面已基本上达成共识,但对财务基本理论的构成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大多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理论之上的。

一、效率市场假说

效率市场假说这一理论认为:股票市价反映了现时与股票相关的各方面信息,股价总是处于均衡状态,任何证券的出售者或购买者均无法持续获得超常利润。效率市场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弱式效率性,股票的现行市价包含了过去股价变动的全部信息;(2)次强式效率性,股票市价不仅包含了过去价格的信息,而且也包含了所有已公开的其它信息;(3)强式效率性,股票的现行市价已反映了所有已公开的或未公开的信息。

效率市场假说经历了长期的检验。在所有完善的资本市场或股票市场中,都具有高度的弱式效率性,以及相当程度的次强式效率性。研究效率市场假说对企业财务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证券市场反映了全部已公司的市场信息,故大多数股票的价格都是公平合理的,即给所有投资者以均等机会的价格,投资收益的大小只取决于所承担风险的大小;由于在股票价格中包含的信息非常多,因而股票指数可作为市场状况的主要指数,这对于那些与发行、出售股票、股票回购和偿还债券等有关财务决策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效率市场假说这一概念已深入到投资实践并成为政府制定有关证券市场法规的依据。/

二、现值分析理论

现值分析理论是贯穿现代财务管理的一条红线,它是基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原理,对企业未来的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贴现分析,以便正确地衡量投资收益、计算筹资成本、评价企业价值。

企业经营活动的现值分析一般包含三个要素:企业投资或筹资活动的有效期,即现金流量的时间域;发生在各个时点的现金流量,即每一时点的现金流入或流出量;以及平衡不同点现金流量的投资收益率(为个收益率或称贴现率能正确地反映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以及相应于其它投资机会的机会成本)。这三个要素缺一均不能进行现值分析。利用现值分析进行财务决策的标准是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大于现金流出量的现值,即净现值大于零时才值得去投资或筹资。在通常的情况下,企业资产的净现值越大,企业的价值就越大。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几乎所有的财务决策都涉及到未来现金流量,都需要决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时价值,因此,现值分析是企业进行投资或筹资决策基本准则之一。

三、总价值理论

美国的modigliani和miller两教授于1958年首次提出了资本结构无关系论。这一理论主要包括:(1)无论是负债经营不是无负债经营,任何企业的价值等于其预期息税前利润除以适用于其风险等级的资本成本率;(2)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等于同一风险等级无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加上风险溢酬。由于市场套利机制的作用,随着企业负债的啬,2股本成本也增加,因此,在无赋税的条件下,企业的资本结构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和资本成本。//sixianghuibao/

m&m于1963年将公司税引入企业价值中,提出负债会因利息是可减税支出而增加企业价值。主要包括:(1)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赋税节余的价值,后者等于公司税率乘以负债额。当引入公司税后,负债企业的价值会超过无负债企业的价值。负债越多,这个差异越大,当负债达到100%时企业价值最大;(2)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等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价值加上无负债企业的股本和负债成本之差以及负债额和公司税率决定的风险报酬率。

四、期权估价理论

期权或称选择权是一种衍生金融工具。其基本特征是:期权持有人具有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某个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金融资产的权利;期权立约人(期权出售者)则负有按约定卖出或买进一定数量金融资产的义务。其权是一种不对称合约,给予期权买方随时履约的权利但并不要求其必须履约,期权的卖方则负有责任,只要飞翔方行使权利,卖方就必须履约,若买方认为行使期权对其不利,卖方无权要求对方履约。在期权交易中,期权买方的风险是可预见的、有限的(其最大损失是为拥有选择权而支付给卖方的权利金),而获得收益的可能性却是不可预见的、相当大的;期权卖方的风险是不可预见的、无限的,而获得收益的可能性是可预见的、有限的。期权交易的最大特点就是给予期权持有者一种决策弹性,使其可以灵活利用金融市场各种变化的可能性,在最大的限度控制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的同时,又不丧失获得可能出现的获利机会,因此,期权已成为进行金融风险控制与投资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