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成本十篇

时间:2023-03-27 01:56:03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篇1

当然,看一场演唱会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在损失了980元钱的基础上再损失两个多小时,对我们似乎没有什么影响,可有些事情就不一样了,有些不怀好意的人便利用这一思路给善良的人设置圈套,比如、黑社会,就是人们常说的“上了贼船就下不来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做事时变被动为主动,比如买东西善于砍价的人,买鞋买衣服总是反复挑选,反复试穿,等到完全满意了,再去砍价,到那时,营业员早被折腾得够呛了,如果交易不成,就白忙活了(大量时间成本沉没),只好在价格上让步,谈判时,有人故意对已经付出的成本表现得毫不在乎,就是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实力,灭一下对方的威风,以便控制局势掌握主动权。

有些事情若换一种思路,沉没成本则还能产生新的收益,有一家刚刚开业,几乎没有人去,但是租金、设施、人员工资、水电等各项费用还得照样支出,为此,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天下午五点到晚上八点的时段,所有娱乐项目免费,八点以后正常收费,结果顾客盈门,这样,虽然有一部分顾客在免费时段一结束就离开了,但仍有大部分顾客娱兴正浓,继续娱乐,这个举措不仅让顾客得到了免费娱乐,也使赢得了一部分顾客,而更重要的是的知名度大大提高,比做广告的宣传效果好多了,这样,本来沉没的成本让几方面都获得了收益,经济学上把这个收益叫做溢出收益,

溢出收益被众多商家看重,由于现代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所以不断有产品淘汰,此时若便宜出售,则十分可惜,会有大量成本沉没,于是,聪明的商家便趁着节日期间进行特价销售或抽奖赠送,对于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消费者当然喜欢,蜂拥而至,这样的举动对于商家来说,既产生了轰动效应,又提高了企业知名度,

我有一个朋友是业余作家,这年头作家的书都卖不动,何况你一个无名小卒呢?他为了圆自己的文学梦还是自费出了书,可他没有像一般的自费出书者把书压在家里,而是把书全部捐献给了贫困山区的学校,他说贫困山区书籍缺乏,自己的书虽然卖不掉,但是对于买不起书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价值的,学校很感激,消息一传开,媒体纷纷采访,他不经意间就过了一把名人瘾,由于他的书本身写得不错,出版社还趁此机会再版了一次,这样他又获得了一笔稿酬,在文学圈内也有了一定的声誉,

沉没成本篇2

单位发给员工每人一张音乐会门票,价值200元。可音乐会那天突降大雪,造成出行不便。如果要去,只能冒着寒风徒步1个小时去音乐厅。你会不会去?如果这张票是你自己排队花200元钱买的,你又会不会去?大多数人在后一种情况下更容易选择坚持去。这都是“沉没成本心理效应”在作怪。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付出、捞不回来、如同沉没水底的成本。它既包括金钱等物质成本,也包括金钱之外的非物质成本。如果单纯根据经济法则,先前的沉没成本与后继的活动决策,应是不相关的。但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后继决策时,总会考虑先前为此投入的成本。换句话说,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不仅看眼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也考虑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上有过投入。这就是沉没成本心理效应。

为什么会出现沉没成本心理效应?

一种解释认为,之所以出现沉没成本心理效应,是因为通常人们在心理上不愿意接受先前投入无果的事实。比如,我们下班后照常等公交车。但某天等了半个多小时公交车还没来。如果从这里打车回家要花20元钱,乘公交车只要2元钱。通常大家会认为:等了很久再去打车,岂不是白等了?所以会选择继续等下去。

一种解释认为,人们存在自我维护、自我申辩的心理倾向,不愿承认自己先前的决策失误,因而,总是顾及沉没成本,希望与先前的选择保持一致。例如一个人自己买来的运动鞋夹脚的厉害,可他却依然忍受疼痛继续穿在脚上。这就是自我维护。

另一种解释认为,由于沉没成本造成了损失,人们会产生尽快弥补损失的强烈动机,这种动机会导致风险寻求,也就是让人的决策更容易不顾风险。如的人,越输越赌,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应该怎样巧对沉没成本心理效应?

首先,要避免它的消极影响。

面对需要决策的事情,最大程度地唤醒自己的理性,只需要考虑眼下的事情本身,不计较以前和这件事情相关的成本。比如,不管此前花了多少钱,如果孩子没有学琴的天资和兴趣,也不该让学琴继续成为痛苦的深渊。

另外,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设想先前没有付出或付出较低,你会如何决策。例如,你需要卖掉一套藏品,可市场价格比当初你买的时候还低了,这时候就不妨想想,假如这套藏品是人家送的,你会接受怎样的价格?这样,就会坚定地放弃已经沉没了的付出,及时做出现实的选择。

其次,我们要利用它的积极作用。

沉没成本篇3

关键词:沉没成本效应;行为经济学;理性决策

沉没成本效应在西方经济学中被认为与决策不相关,在决策中考虑沉没成本因素被认为是不理性。行为经济学的发展,拓展了古典经济学的边界,沉没成本效应的相关理论得到发展。由此解释了人们日常决策中非理背后的成因。

一、沉没成本效应的内涵界定

沉没成本效应是由沉没成本这一概念发展而来,最早Thaler(1980)发现沉没成本效应的存在影响着消费者的日常决策。他指出:“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正确地为货物或服务支付会增加货物或服务被使用的概率”,随后Arks and Blumer(1985)对沉没成本效应开展了更深入的研究,认为:“一旦人们在一项投资投入了金钱、时间和努力,人们会有更强的倾向去继续这种投入。”这种倾向刻画了沉没成本效用。

二、沉没成本效应影响决策的内在机制

(一)前景理论的影响成因

前景理论建立在每个人的风险态度是不同的。人们基于某个参照点来做决策,前景理论的函数图形如图1。从图形的走向可以看到:首先,损失曲线比盈利曲线更为陡峭,人们对损失的感受要强于收益。其次,损失曲线和盈利曲线的斜率逐渐递减,离参照点越近的差额,人们越加敏感,离参照点越远的差额,人们越不敏感。

图1 价值函数

(二)心理账户的影响成因

“心理账户”一词的提出解释了个体在风险决策时陷入沉没成本的原因,心理账户是一种心理过程,人们会预先对自己的经济行为和后果进行预估,包括分类、编码、估价等心理活动。研究发现,不同的心理账户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人们对每种账户所设的预期支出也是不同的。收入来源的不同会影响人们的预期支出。对于意外之财人们会更慷慨,而对于自己辛苦赚得的收入会更谨慎,这是因为意外之财的心理账户没有考虑过去的投入,因而沉没成本效应较弱,而付出辛苦汗水换来的收入,人们在决策时往往要考虑过去的投入,更易陷入沉没成本效应。

(三)避免浪费的影响成因

断然放弃之前的选择,投入的成本会被浪费,为了避免浪费人们陷入沉没成本效应。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避免浪费做出许多得不偿失的事情。Arkes(1996,p.214)对于浪费做了如下解释:“当某人花费在某一项目的量超过他的需要量时,浪费就发生了,以及某人不能将他所购买的项目的效用全部使用完时,浪费产生。”尽管一开始人人都秉承着物尽其用的原则,但事实却是浪费产生。态度和行为的不一致导致了自我认知的失调,为了减轻这种认知失调,人们要么选择调整态度,要么选择纠正行为,以此来减轻损失浪费带来的痛苦。

三、决策情境下影响沉没成本效应大小的因素

(一)年龄大小是否与沉没成本效应相关

有研究表明,年老者比年轻者更不易受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相同情境下,前者能做出更为理智的决策。阅历和人生经验本身就是一种资本,年老者往往比年轻者有着更多的阅历和人生经验,人们后续的决策多是依据前期关联经验做出的。人生道路上,失败的经历往往有更强的警醒和启示作用。

(二)经济学教育背景是否与沉没成本效应存在关联

是否受过经济学高等教育,深谙经济决策的人就比普通大众更能逃脱沉没成本效应呢,有学者①研究发现,人们是否受经济学教育与能否陷入沉没成本效应及所受沉没成本效应的轻重程度之间不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结果并未发现那些了解微观经济学基本原则的人能阻止自己陷入沉没成本效应。由此来看,个人并不时常能够将他们在职业生涯中获得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初始投资是否影响沉没成本效应

初始投资是否与沉没成本效应存在相关关系,某顾客在商店花500元办一张会员卡,相较于没有办理会员卡的顾客。无疑前者在该店铺的消费频率会更高,当人们为某项服务或产品支付了金钱、努力和时间后,人们更有倾向去消费这种产品或服务。人们的初始投资量影响着人们的后续行为。从理论上说,初始投入与沉没成本效应之间存在正相关,这个发现不仅适用于消费领域、投资决策、管理决策领域也同样适用。

五、决策建议

(一)个人决策方面

在道路选择方面,多虚心听取长辈们的建议和意见,他们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实践经验,所掌握的心智和认知资源更有价值。在道路实践中,个人付出一定的金钱、时间、努力是必要的,懂得坚持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这样能弱化沉没成本效应。

在消费决策方面,尽量避免冲动消费,过度消费,崇尚理性消费、货比三家,适当延缓支付时间,待自己冷静时重新思考。对于支付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类,选择质量、售后有保证的厂商。品质决定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人们效用的满足强度。售后服务决定了产品未来的使用保障,高品质和可靠的售后服务无疑会大大提升人们的满足感和安全感,进而延缓当初支付的痛苦。

(二)企业决策方面

加强时间管理的观念,对于决策要做科学严密的计划和预算,避免冗长无聊的大小会议和官僚制度造成的时间浪费、人员怠惰带来的行事拖沓。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和调查客户反馈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沉没成本。

企业业务的开展需要各部门分工协作,需要团队成员的相互支持。项目的实施效果取决于团队整体的努力程度,努力程度可以从员工的参与度,出勤率、所做贡献、态度积极或消极等考量。对员工实行适度的监督和有效的激励,有助于提升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团队整体的努力程度。

剖析消费者心理,创新营销模式,迎合消费者沉没成本效应的心理倾向,研发对口的营销套餐。这种心理倾向就是消费者为某一产品支付过费用后会有更大的倾向去使用它。例如健身房和节食这些项目,需要纪律和毅力,消费者通过预先承诺的产品支付来加强目标追求。(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

注解:

① 引自Stefan Roth Thomas Robbert Lennart Straus,On the sunk-cost effect in economic decision-making:a meta-analytic review

参考文献:

[1] 施俊琦,李峥,王垒,黄岚,沉没成本效应中的心理学问题[J]心理科学,2005,28(6)

[2] 相鹏,徐富明,沉没努力相应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5)

[3] 李爱梅,凌文轮,心理账户:理论与应用启示[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5)

沉没成本篇4

在讨论有关管理、决策的“大道理”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情景案例:单位发了1张音乐会门票,价值800元。你本身对听音乐会颇为喜爱,拿到票子十分高兴。可天公不作美,在音乐会的那天突然来了一场暴风雪,路面积雪严重,所有公共交通工具都暂停使用,但是音乐会照常进行。你如果要去,只能冒着寒风徒步行走半个小时去音乐厅。请问你会不会去听这场音乐会?

再来看下面这个问题:同样是一场你很感兴趣的音乐会,同样碰上了暴风雪导致交通瘫痪。如果这张票不是单位发的,而是你自己排队花800元钱买的,你又会不会冒着风雪步行半小时去听音乐会呢?

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很多人在第1种情况下都不愿出门,音乐会门票就浪费算了,想想自己的损失也“不大”;但在第2种情况下,人们就感觉非常舍不得,宁愿冒着寒风和交通不便,也要坚持去听音乐会,因为那票子毕竟是自己辛苦排队又花钱买来的。这就是你的“心理账户”在作怪:单位发下来的票是“意外的收获”,不需要掏腰包,这样浪费了也不会太心疼,没有必要冒着风雪和生病的风险去听音乐会了;可是自己排队花钱买的票,是付出了一笔不小的“成本”,所以大多数人不愿放弃,觉得放弃就是浪费了。本文中我们要分析的是:为什么大家花钱买票以后,就有更大的动力去听音乐会?什么是“沉没成本”

这种现象在行为决策理论中被称为“沉没成本误区”(Sunk Cost Fallacy):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沉没成本是不应该影响我们决策的。当我们决定是否去听音乐会时,应该站在现在的角度,判断去听音乐会给自己带来的效用是否足以弥补从现在开始去听音乐会所需付出的成本,比方说忍受的狂风暴雪还可能着凉感冒等等。如果你觉得听音乐会给你带来的精神享受,要超过忍受暴风雪的痛苦和可能生病的危险,那么不管音乐会的票子从何而来,你都应该冒着风雪去;反之,如果你觉得去听音乐会是得不偿失,那么你就应该决定不去,这和音乐会票子的来源没有关系。

越陷越深的泥潭

再来看下面的情景案例:假设你是一家医药公司的总裁,正在进行一个新的止痛药开发项目。据你所知,另外一家医药公司已经开发出了类似的止痛药。通过那家公司止痛药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可以预计,如果继续进行这个项目,公司有将近90%的可能性损失500万,有将近10%的可能性盈利2500万。到目前为止,项目刚刚启动,还没花费什么钱。从现阶段到产品真正研制成功能够投放市场还需耗资50万。你会把这个项目坚持下去还是现在放弃?

10%的可能性会盈利2500万,90%的可能会损失500万,而且该项目还没有任何投资。正常人会选择放弃。

让我们再来看下面这道题:你同样是这家医药公司的总裁,对于这个新的止痛药开发项目,你们已经投入了500万元,只要再投50万,产品就可以研制成功、正式上市了。成败的概率与上述案例相同,你会把这个项目坚持下去还是放弃?

除了你已经投入500万之外,第2个问题与前1个问题是完全一样的。既然已经懂得了沉没成本误区,我想你对以上的2道题应该会做出一致的决定。

但是我在美国和中国把这2道题分别给EMBA的学生做,那些企业老总们绝大多数对第2题的回答是“坚持继续投资”。他们认为已经投了500万,再怎么样也要继续试试看,说不定运气好可以收回这个成本。殊不知,为了这已经沉没的500万,他们将有90%的可能非但收不回原有投资,还会再赔上500万啊。

所以在投资时应该注意:如果发现是一项错误的投资,就应该立刻悬崖勒马,尽早回头,切不可因为顾及沉没成本,错上加错。事实上,这种为了追回沉没成本而继续追加投资导致最终损失更多的例子比比皆是。许多公司在明知项目前景暗淡的情况下,依然苦苦维持该项目,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们在该项目上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沉没成本)。

摩托罗拉的铱星项目就是沉没成本谬误的一个典型例子。摩托罗拉为这个项目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后来发现这个项目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样乐观。可是,公司的决策者一直觉得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那么多,不能半途而废,所以仍苦苦支撑。但是后来事实证明这个项目是没有前途的,所以最后摩托罗拉只能忍痛接受了这个事实,彻底结束了铱星项目,并为此损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陷入沉没成本误区的原因

A先生曾担任一家公司的销售经理。当时,公司的业务蓬勃发展,这当然离不开A先生领导下出色的销售队伍。随着业务范围扩大,他渐渐觉得一个人难以担当负责销售的重任,打算找一个人来做销售副经理帮助分担。考虑到手下的销售员水平都相差无几,如果从内部提拔唯恐引起其他人的不满,他想通过外部招聘寻找合适人选。他心目中的人选应该既有实践经验又具备管理能力,最好拥有同行业的销售工作经历。几经周折后,A先生并没有找到一个完全符合他心意的候选人,只有小楞子勉强符合要求。美中不足的是小楞子没有做过销售员。考虑再三以后,A先生还是决定雇佣小楞子担任副经理,并由他来负责销售人员的激励问题。

没想到,小楞子上任不久,A先生就得到了来自其他销售员的不良反映。他们说小楞子不懂销售工作,不体察销售员的情况,无法担任副经理的工作。其实A先生本人也发现了小楞子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主要是由于他不了解销售员工作性质和特征引起的。A先生陷入了困境,好不容易招来的人,难道就这样放弃吗?更何况小楞子是自己亲自招来的,如果解雇了小楞子,那不就等于公开承认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吗?算了,还是让他继续留在副经理的位子上再看看吧。

A先生显然是陷入了沉没成本的误区,由于不愿让之前的精力白费、不愿承认自己犯错,而让一个不合适的员工继续在企业中担任要职。其实,人们之所以会陷入沉没成本误区中难以自拔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正常人不愿认输,不愿承认自己犯错误。

造成人们陷入沉没成本误区的第2个原因,是人们会把同样的东西根据不同的结果打上不同的标签。同样是500万的前期投入,如果项目做成了,我们就把这500万说成是投资;万一项目中止了,我们就会把这500万说成是浪费。这种按照结果给投入打不同标签的倾向使得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没成本误区。 保本?还是出手?

“保本”这一观点一向是商家遵循的最基本的经营方针,“起码要保本”看似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孰不知,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其本身就包含了沉没成本谬误。许多零售商都喜欢用他们的批发价来决定零售价的底线,不愿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因为他们不愿承担亏损,但这是错误的。设想你是一位电脑销售商,你几年前买进的100台单价为8000元/台的奔腾III电脑现在已经过时了,某学校愿意以4000元/台的价格买下,你会卖吗?许多零售商不愿意,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就每台都亏损了4000元。但如果你是一个理性决策者,你完全不应当考虑这8000元的原价,它是已经成为过去式的沉没成本,这和你现在的决策毫无关系。你应当考虑的是将来你是否能以高于4000元的价格卖掉你的电脑。如果不能,那么这4000元/台的价格就是你最佳的卖出价,为什么不卖呢?

沉没成本篇5

荷兰的“卡梅兰”号,于1664年在彼德兰群岛前的海域沉没,船上有着价值300万荷兰盾的银子和铜币。这些宝藏位于无法接近的礁石裂缝间,裂缝深达近100米;西班牙“圣克鲁斯”号船于1679年在威尔士附近沉没,船上有黄金220箱,白银两吨半,估计值11000万马克;法国海盗船“女骗子”号于1683年被一艘英国战舰的船员强行占领并击沉,大海吞没了海盗船上的全部宝物,价值约4.57亿马克;英国的“格罗斯维纳”号,于1782年8月间触礁后沉没在南非卢西亚角附近。船上装有金块、珠宝、钱币和一顶镶有宝石冠,总价值1.48亿马克;美国货船“梅里达”号,于1911年5月12日与一艘汽轮碰撞后沉入弗吉尼亚,船上装有9亿马克的金条;意大利的“斯塔雷那”号船,于1943年11月18日沉没于科西加岛东海岸。船上装有当时非洲军团掠夺的财宝和成箱的钻石,艺术品与贵重金属,价值超过2000万马克。

德国纳粹的最后一艘战舰“沙恩霍斯特”号,于1943年12月圣诞之夜,在英国海军护卫舰队的顽强阻击下沉没在挪威北部海域。该舰长约235米,宽30米,舰上1840人,除36人被盟军舰船救获外,其余全部丧失。这次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德英海军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海战,由于英军破译了纳粹的通信密码,并及时掌握了敌舰的行踪后采用信息技术而取得的胜利。几十年来,战史学家通过各种手段,没有找到它沉没的准确位置,直至2000年10月初,正当俄罗斯准备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遇难官兵遗体时,挪威海军的一只海洋考察船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等高科技手段,终于探测到这艘“沙恩霍斯特”号残骸的具置,它沉浸在东经28.16度,北纬72.3度的290米深的海底。

1944年3月,日本最大的潜水艇“1-52”号载着两吨的金条和109位船员、科学家。他们由日本出发,前往法国西部东方港。当时法国北半部包括东方港都属于德国占领区,日本其实为希特勒运送军饷,同时派遣科学家向纳粹学习最新科技。盟军得知消息,想尽办法破解潜水艇和德国联络的电报密码,经努力终于解出密码,找到踪迹,美军即从一艘航空母舰上派出轰炸机,半夜十二时,一枚水雷击中了“1-52”号,一声巨响,潜水艇爆炸,“1-52”号便沉入大海。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人找到“1-52”号。1990年,俄罗斯潜水艇打捞专家提德威尔,由大洋声纳系统公司资助,开始研究日本的国防档案,再以电脑整理,并使用声波定位仪寻找,终于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其残骸。潜水艇上两吨的黄金,完好无缺,据估计价值为2500万美元。

海上沉船事件有时是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发生的,德国“阿德列尔”号货船的沉没便是其例。那是在1913年,一个风平浪静,阳光灿烂的日子。“阿德列尔”号货船正航行在波斯湾。忽然,一片黑云遮蔽天空,天色昏暗,船员惊讶不己,还未定过神来,刷刷的落物声响彻全船,这不是阿拉伯半岛沙暴扬来的沙子,而是活脱脱的飞蛾。不仅船顶所有部分全部布满飞蛾,就是每个船员的脖颈、裤管,都钻进了蛾子。飞蛾的毒粉、纤毛灼得人身火辣辣的难受。蛾海如潮,无隙不钻,爬满舷窗、嘹望窗,最终连大副工作台前面的挡风玻璃上也爬满了一层又一层的飞蛾,把前方的视线完全遮盖了,大副紧急制动,可轮船的惯力仍驱动着向前,一阵撕心的破裂声,轮船撞上了暗礁而沉入海底。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海上航行和贸易的历史十分久远。国际上探宝和打捞组织曾打捞起1323年我国元朝时期的贸易沉船。船上有一个青铜砝码刻有浙江省宁波古名“庆元路”的字样和写在木头标签上的货主姓名,装载着28吨全由中国铸造的铜钱、木材、金属和石头。1983年,英国商人哈彻在海底寻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沉船时,发现淹埋在碧波中已达300多年的中国明代帆船。在这艘船内满载着两万多件明瓷,它是在中国驶向爪畦的途中失事沉没的。

在海底沉船中,罹难者之多,且为世人所共同关注的莫过于“阿波丸”沉船和“泰坦尼克号”了。“阿波丸”原是日本一艘万吨级武装客货运输船。1945年4月1日23时30分,在中国福建省平潭县牛山岛附近海域沉入60米深的海底。船上2009人,除仅一人生还外,其余2008人全部遇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难之一。据称船上有40吨黄金,12吨白金,30公斤金刚石,40箱珠宝和艺术品,还有成捆的有价证券和大量日元、美钞、英磅、港币,更为珍贵的还丢失了“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阿波丸”号究竟是怎样沉没的?据有关资料,它是被“皇后”号潜艇的三发鱼雷击沉的,但躺在海底的“阿波丸”号船体被炸成两截,呈“T”字型,似是被一种比鱼雷威力更大的爆炸物击沉的。而更多的人认为是被一些当时不愿当俘虏的日本人用事先安放的烈性炸药自爆沉没的。1977年初,我国政府决定依靠自己力量打捞沉船“阿波丸”。潜水员们采用渔网拖扫和仪器探测相结合的方法来克服风大流急、流层变化多的困难,终于发现这只沉没海底数十年无人问津的“阿波丸”号沉船,经三年努力,打捞出9800吨锡锭、橡胶、铝锭等货物,总价值达5000万美元,还有483公斤尸骨和约1000多件死者遗物,并分类装箱归还日本。由于受到当时打捞技术条件的限制,“阿波丸”号沉船,没有被全部打捞出水,船上还有部分残骸及金银珠宝还有待科学技术的提高,继续努力。

沉没成本篇6

消息传出,举世哗然,一时间乌云翻滚,空气中仿佛弥散着战争的硝烟。此时,一直企图颠覆红色中国的超级大国美国、苏联,以及日本、韩国立即否认他们与此次沉船事件有关,甚至连不断叫嚣的集团也在报上发表声明称与己无关。那么,“跃进号”是怎样在途中沉没的,谁又是罪魁祸首?扑朔迷离的“跃进号”沉船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我国自己建造的第一艘远洋万吨巨轮

大连造船厂历史悠久,是我国造船工业的先驱。为了发展民族造船工业,改变我国造船工业落后面貌,上世纪50年代,大连造船厂接到国家指令,承担了自行设计、自行建造一艘远洋万吨巨轮的任务,要求排水量为22170吨,船长169.90米,载重量为15930吨,船速每小时19节,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时为大连造船厂厂长的原宪千,上世纪30年代毕业于北平大学。受领任务后他深感责任重大,任务光荣,可自己设计、自己建造万吨巨轮谈何容易?在誓师大会上他与全厂工人一起表决心:为谱写中国造船史做出新贡献!当时,我国经济困难,处于国民经济恢复建设时期。但为祖国造大船的神圣使命却深深激励着大连造船厂全体工人,一份份决心书飞进了造船厂办公大楼,一定要完成国家交给的光荣任务,按期造出我国第一艘万吨巨轮。为此,总理曾两次到大连造船厂视察,给万名造船工人以巨大鼓舞。

在建造过程中,大连造船厂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广大工人一起,刻苦研究,攻破一道道难关,采用了许多新工艺新技术,船厂的干部与工人经常吃住在船台上,一起刻苦攻关,大大提高了造船进度,他们像母亲盼着婴儿成长一样望着大船逐渐变大成型。工人们将自己建造的万吨巨轮称为“国宝”,特别喜欢和珍爱。巨轮下水前,人们把高速度建造的大船命名为“跃进号”,在船首两侧镶嵌上一对精美的、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巨龙,远远望去美轮美奂,雄伟壮观。

1958年11月27日万吨巨轮下水这天,大连造船厂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全国各家报纸都以醒目横栏大标题,庆贺大连造船厂开创了中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万吨巨轮的历史。同时,国务院也向大连造船厂发来贺电表示庆祝。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厂长原宪千按动了电钮,“跃进号”万吨巨轮缓缓滑出船台,驶进了大海,由此开创了我国造船工业的新纪元。

“跃进号”第一次驶出国门即遭厄运

上世纪6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活动猖獗,对我国的安全造成了威胁。那时中日尚未建交,但两国经济以民间《中日备忘录贸易》形式不断发展,中国决定用自己建造的现代化“跃进号”开辟中日海运航线。1963年4月29日,“跃进号”装载着万吨货物从青岛港出征日本,这是我国第一艘远洋万吨巨轮驶出国门,也是第一艘担负中日贸易协定的中国巨轮驶往日本。

5月1日这天,首都市民以多种形式欢庆五一国际劳动节。但此时中南海里却静悄悄的,没有任何欢乐气氛。13时50分,在西花厅里的双眉紧蹙,在厅里着急地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说着“跃进号”的名字。身边的工作人员从总理焦急的神色中猜想可能发生了不幸的大事,但谁也不敢走向前去问,也无法为总理解忧。

万万没有想到,新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艘万吨巨轮“跃进号”在去日本九洲的门司港中,没有任何先兆地向祖国发出密电呼唤求救,这怎能不使他揪心和不安?“跃进号”在总理心中印象很深,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冲破种种困难自己建造的第一艘远洋万吨巨轮。在中国经济困难和外国封锁的情况下,“跃进号”为中国人扬眉吐气,结束了中国人不能造大船的历史。

14时10分,办公室的电话又响了起来,“跃进号”又一次传来呼救,与20分钟前的电话不同,这次发出的是更为紧急的呼叫――SOS,显然这是一次重要的国际呼救,握着话筒,脸上阴沉,手有些颤抖。

总理放下电话后,立即从各个渠道了解“跃进号”万吨巨轮的最新情况。想了一会儿,他一把抓起电话想让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派军舰前去营救。可又一想,“跃进号”在去日本的途中是在公海上,而且所在的地理方位不明。于是,总理放下手中的电话,等候着“跃进号”的最新情况。晚上,得到确切消息,“跃进号”已经沉没。

“跃进号”沉没引发国际紧张

5月2日清晨,一个爆炸性新闻在日本“全亚细亚广播电台”播出:“新中国的一艘万吨级巨轮在赴日本途中,腹部被3枚鱼雷击中沉没。”与此同时,大连、青岛、上海等港口城市,相继传来“跃进号”在公海沉没的噩耗。

5月1日13时45分,“跃进号”巨轮左舷突然遭到猛烈撞击,船体震荡并大量进水,有的船员慌乱中认为是遭到了鱼雷攻击,该轮随即向国内发出求救电报:“我船受击,损伤严重。”14时20分,59名船员弃船登上救生艇,17时10分,“跃进号”沉入大海。巨轮沉没后全体船员在海上漂流,后被日本渔船“壹岐丸”号发现救起。中国船员向日本渔民说,中国远洋万吨巨轮被鱼雷击中后沉没,日本媒体遂将这一消息迅速播发出去。

中国巨轮遭受鱼雷攻击后沉没的消息令世界一片哗然,国际局势骤然紧张。紧随着日本电台的报道,华盛顿、莫斯科、汉城的几乎所有报纸都在头版头条刊出了这一新闻,但他们都郑重声明:“中国不幸发生的沉船事件与本国无关,在沉船区域没有本国的舰艇。”和平时期,谁会对一艘正常航行的中国货船下此毒手?当时一些敌对国家都公开声明与此无关,那么“跃进号”是什么原因沉没的?

“跃进号”沉没后,立即打电话给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罗瑞卿大将和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大将,命令他们立即派军舰以最快速度前往营救中国船员。当得知全体船员被日本渔船救起时,他命令正在黄海巡逻的211号护卫舰与日本巡视舰取得联系,将全体船员接回中国。回到北京后,接见了全体船员,船长和政委向总理汇报说,“跃进号”是被鱼雷击中沉没的。后来,从航海专家那里了解到,沉船海域济州岛附近有许多苏岩礁,“跃进号”沉没地就有3处暗礁,“跃进号”会不会是触礁沉没?

部署揭开沉船谜底

“跃进号”沉船已成为世界关注的国际事件,引起一些周边国家的不安。亲自部署,责成有关方面负责人雷英夫、孙大光、张学思、张致远、孟平等5人组成调查小组。调查小组与专家们一起研究论证后,认为“跃进号”不是被鱼雷击沉的,而是触礁沉没。闵总理听后认为符合实际和判断,但还要用事实来印证调查小组和专家们的论证,于是他部署由东海舰队抽调舰艇编成舰队前往出事地点调查取证,彻底查明事实真相。他打电话给在外地的上海市长柯庆施,让他12日早上到上海,检查“跃进号”沉船事件的海上编队情况。

5月12日早上,忙了一整夜的从杭州飞抵上海。走进锦江饭店会议室后,他告诉大家:“我从杭州身边赶来,主席十分关心‘跃进号’事件,我们要尽快早日查清。”当他发现东海舰队的一把手没有到会时,严肃地查问:“怎么司令员和政委没有参加,‘跃进号’沉没已成为国际性事件,对这样的大事我当总理的要亲自抓,司令员政委要亲临第一线,不能交给二把手、三把手,主要领导要亲自出马,这要成为一条规矩。”

12日下午和13日上午,又亲临海上编队现场,走遍了每一条舰艇,检查了每一个岗位,还深入到指挥舰的声纳舱,亲自操纵声纳识别不同目标的回音。此外,他还检查了潜水员的加压试验,得知试验结果良好时才满意地离去。他向参加编队的海军干部们说:“我们共产党人要尊重事实,坚持实事求是,要查明‘跃进号’沉没原因,不能‘大概’、‘可能’,一定要找到充分的证据。”

沉没成本篇7

中国自古就有沉香贵过黄金的说法,事实上,普通沉香并不太贵,贵过黄金的是好沉香。但想要弄点儿收藏级的沉香,是颇费周折的事儿。

原因很简单,即使是把全球顶级的沉香都加在一起,也只是一个极小的数字,每年流通的只有几公斤不会超过十公斤,按照市值计算,只需一位非顶级富豪出手,就可以尽入囊中,事实是,以上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因为没几个人愿意把入手的顶级沉香拿出来。要得到顶级沉香,需要的绝不仅仅是钱,而是机缘。

或许是收藏界最好的市场

一般说来,可以烧的香只需三至五年即可长成,价格不会太贵(现价上百元),只有生长百年以上的香,才进入到“品”,乃至于收藏的行列中,上品的奇楠1克近万元,顶级的白奇楠价格1克有的达到了5万美元,普通用来制香的越南沉香,也早已是上百元每克。

一些没有结香的沉香木,也被制成各种工艺品,比如手串,其批发价约几百元一串,店面零售价则要几千元,也有把这种手串卖到几万元的。更有甚者,会有商家利用高压工艺加工沉香木,使其密度加大,可以沉入水中。不值一文的沉香木变成价值不菲的沉香,只需要转眼的工夫。

2011年,上海大众拍卖中,沉香雕刻师郑尧锦雕作的“沉香雕灵芝如意”和“沉香雕树桩笔架”,分别以322万元和287.5万元成交。2011年的中国嘉德秋拍的雅玩专场中,一盒清代的沉香木(净重约1265克),以713万元成交,每克单价为1671元。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中,一幅沉香雕仙山楼阁嵌西洋镜座屏以2070万元高价成交,一举打破国内沉香艺术品拍卖纪录。而同年7月22日,在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一件清康熙沉香木雕四臂观音像估价90万元至100万元,最终以远远高于估价的253万元成交。也是2012年,北京匡时也在秋拍中首次推出香道具专场拍卖。

香驿主人汪琦是名贵香材的收藏者,他在购买沉香的时候做过调查,他认为,北京经营沉香的店有几十家,一部分只做沉香,一部分做佛教用具、茶品、艺术品、家具、古董,捎带着卖香,其中没有假货的最多也就占到5%,上海和北京情况相仿。广州是“沉香”集散地,市区两三个集散地中,云集了上百家专业做沉香的店,其中不少都是90%甚至100%假货。如果你去购买沉香的话,你就会发现,逛十家店,就有十种对沉香的说法。

寻得奇楠只认缘

在极其有限的野生资源之下,催生的除了具有收藏意义的沉香之外,还带来了沉香市场生猛的涨势。

生猛的价格涨势之下,令人担忧的是市面上传言高达九成的假货。市面上的假货,通过化学浸泡、人工做旧做假的居多。沉香时间的久远、产地、品类等等都决定着它的价格。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如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的香品质都不错,但是受到进口量、原产地产量、藏家惜售等原因,市场上的沉香上品远远供不应求。

百年沉香,千年奇楠。沉香中最为名贵的奇楠,也遭遇到市场的混淆。

汪琦总结了三种“奇楠”,第一种是由于古代印度对沉香的发音类似“伽罗”口传到最后成为“奇楠”,于是认为奇楠就是沉香。第二种是唐朝之后,开始有人对沉香进行分类,按照性状分成黄蜡沉和茄楠等类别,后一种也就是后来的“奇楠”,从品相来看,质量确实优于其他类别。第三种说法为,近代植物学把沉香分为15个种,“奇楠”为其中之一,其中入口绵软等性状与唐代之后的“奇楠”是一致的,但目前没有准确证明此“奇楠”就是彼“奇楠”。本来就说不清的历史,到了商家那里,就更加说不清楚了。

作为沉香极品,奇楠是市场的稀罕物,如果不是常年玩香的圈内人,很难一遇。目前,台湾沉香供应商所报的一手均价大约每克5000到8000元,市场中稍好点的奇楠可以达到每克8000到12000,如果是再好一些的奇楠,那供应商就会同自己认可的懂香的香友交流,价高者得。尽管成交价较高,且无法计算估量,但一般也不会出现市场中的所谓天价。至于顶级的手串、工艺品,因为制作起来很费料,价格也无固定的参考标准。

20万人携百亿资金搅动市场

沈阳现有涉及沉香经营的店铺20多家,其交易量也逐年增加。有的顾客出手阔绰,一次花费几万元购买沉香及道具。此类顾客都是熟客,一般多为茶友。为此,不少沉香经营店在经营沉香的同时,也经营诸如普洱茶等。

由于国内优质野生天然沉香基本没有产量,因此,不少人干脆自己跑到东南亚几个产香大国去采购。在东南亚的越南、印尼、泰国、老挝等国还有少量野生沉香,但最上品的优质沉香主要产自越南,但经过20多年大量挖掘与交易,越南优质沉香资源已接近枯竭,现在越南已经禁止沉香出口了。

2007年,全年国际香市的正式交易量不足20公斤,到2008年全年的产量也还不到10公斤,此后几年的产量也没有超过这个数。稀缺的沉香在市场里只能玩“击鼓传花”。

为了得到更好的沉香,许多人将目光盯上了拍卖会上的古董沉香藏品。在近几年的保利、中国嘉德等拍卖会上,尽管沉香屡屡创出天价拍卖纪录,但一般都是100%成交,而且成交价都远远高出预估价。已知最大的一件沉香工艺品乾隆沉香雕仙山楼阁嵌西洋镜座屏,就拍出了超过2000万元的天价。

如今,全国约有20万人杀入沉香收藏界。根据海南沉香收藏协会的不完全统计,进入沉香收藏界的各路资本已近100亿元。

飞涨能涨多久

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沉香,其价格为什么仅几年时间就涨了十几倍,疯涨背后的推手又是什么呢?

对此,中国香文化研究会总干事张际辉表示:“其实国内沉香市场也是最近几年才火爆起来的,沉香之所以值钱主要是因为它形成的时间比较长,且产量极低。 ”

沉香结香的时间都比较长,能结香的香树虽有近20种,却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而且并不是每棵香树都结香。上好的野生天然沉香尤为难得,这直接导致沉香价格不断飙升。

沉没成本篇8

关键词: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费用、责任主体、费用实现途径

一、何谓"沉船沉物"以及"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

关于沉船沉物,我国法律和行政法规作出了相关的规定,其中:我国1957年颁布的《打捞沉船管理办法》第2条规定:"除军事舰艇和木帆船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和河内的沉船,包括沉船本体、船上器物以及货物都适用本办法"。1992年颁布的《关于外商参与打捞中国沿海水域沉船沉物管理办法》中第3条(3)规定:"沉船沉物,是指沉没于中国沿海水域水面以下或者淤埋海底泥面以下的各类船舶和器物,包括沉船的主体及其设备所载的全部货物或者其它物品"。《沉船沉物打捞单位资质管理规定》中则规定:"沉船沉物,是指沉没于沿海水域或者内河通航水域的船舶、设施以及设备,所载的物品以及其它落水物体"。从上述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沉船沉物所具有的特点:首先船舶和物体出于沉没的状态,即要沉没于水中;其次我国法律和行政法规是将沉船沉物这两个物理上相对独立的事物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来规定;再次沉船沉物这个概念不仅包括船舶主体还包括了船舶设施或者设备,以及其所载的全部货物或者其他物品。

沉船沉物的强制打捞是指对安全航行、水域环境污染或者其他公共利益构成实质性危险的沉船沉物,在依法负有打捞清除义务的责任主体没有在通。主管机关限定的时间内打捞清除的情况下,主管机关依法采取的强制打捞清除的措施,其全部费用由责任主体承担的一种打捞清除。

二、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费用责任主体

《海上交通安全法》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对影响安全航行、航道整治以及有潜在爆炸危险的沉没物、漂浮物,其所有人、经营人应当在主管机关限定的时间内打捞清除。否则,主管机关有权采取措施强制打捞清除,其全部费用由沉没物、漂浮物的所有人、经营人承担"。可见该法将沉船沉物的所有人和沉船沉物的经营人作为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费用的责任主体。

《打捞沉船管理办法》第五条则规定:"妨碍船舶航行、航道整治或者工程建筑的沉船,有关港(航)务主管机关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规定申请期限和打捞期限,通知或公告沉船所有人。沉船所有人必须在规定期限以内提出申请和进行打捞;否则,有关港(航)务主管机关可以进行打捞或者予以解体清除"。该规定则将责任主体的范围缩小到了沉船沉物的所有人。

可见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在对于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费用的责任主体的规定上存在着不一致的地方,这无疑会对实践中主管机关追偿强制打捞清除的费用造成一定的困难,最终有可能导致主管机关所代为支付的强制打捞费用无法追回。因此我国有必要统一这方面的立法,将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费用的责任主体以法律规定的方式确定下来。笔者认为应当将沉船沉物的所有人作为第一责任主体确定下来,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所有人对于物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当然我们不能绝对地认为,沉船沉物的所有人要承担所有的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的费用,因为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是有前提条件的,即要满足沉船沉物对于安全航行、水域环境或者其他公共利益构成了实质性的危险并且沉船沉物的所有人在海事管理机构限定时间内不履行打捞清除的义务的条件下才承担。

我国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相关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海商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的船舶经营人是指登记的船舶经营人,或者接受船舶所有人委托实际使用和控制船舶并应当承担船舶责任的人,但不包括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因此笔者认为经营人虽然不像所有人那样对于沉船沉物享有完全的所有权,但是其对于沉船沉物享有一定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能,因此应当承担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费用。

三、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费用实现的途径

(一)明确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费用的优先受偿权

国际海事组织《沉船沉物打捞公约草案》规定,如果船舶所有人没有为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提供满意的担保,并且没有对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的费用进行及时清偿,那么对沉船沉物执行强制打捞清除的国家有权以公开拍卖的方式出售其获得的沉船沉物,出卖所得的价款用以偿付该国家支付的强制打捞清除的费用,剩余的部分应当退回船舶所有人或者有权享有此项利益的其他人,但对此声明放弃沉船沉物的所有人不作退回,此利益仍由国家享有。①

我国并没明确规定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费用在拍卖所得价款优先受偿的顺序,《海商法》所规定的船舶优先权的项目和可先行拨付的费用中均未包括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费用,②为了保障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费用的实现,我们可以效仿国际上的规定,将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的费用从拍卖所得的价款中优先受偿,不足的价款可向船舶所有人、经营人追偿。并且应当将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费用的顺位至于船舶优先权的项目之前,因为船舶优先权的实现是依赖于沉船沉物打捞清除成功与否的,因为如果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没有实施或者实施了但是失败了,那么沉船沉物就成为了残骸,那么其所有权也就可以视为灭失了,因此也就不存在船舶优先权实现的问题了。在笔者看来赋予海事主管机关对于此项费用在拍卖价款中优先受偿的权利有利于保证主管机关所支付的价款充分及时地得到追回。

(二)尝试建立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基金制度

尝试建立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基金制度是确保沉船沉物沉物强制打捞清费用实现的一个合理的可行的途径,建立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基金是合理的,因为基金在一个国家即可实施,基本不受国际立法的影响。

而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基金的管理机构,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尝试建立一个新的部门专门管理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基金,如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基金会,该基金会可以由专家组成尽量做到配员的少而精,从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的专业性很强,同时又与航运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设立沉船沉物强打捞清除基金会可以对于这项基金进行专门的管理以及专门的监督,这样可以保证对于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基金的谨慎规划,同时保证专款专用。关于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基金的收取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主管机关在征收船舶港务费,并且应当本着合理性的原则同时还要结合船舶的自身的情况以及航线等客观情况收取,按照船舶的吨位为征收标准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关于基金的费率,我们可以效仿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在应当结合上述因素由基金管理组织确定一个统一的费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争取做到基金收取的明确与透明。而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基金的使用,应当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笔者认为在沉船沉物对于安全航行、水域环境或者其他公共利益构成了实质性的危险之时,其所有人、经营人应当依法及时有效地承担打捞清除的义务,如果在主管机关对沉船沉物的所有人、经营人规定了限定时间内没有履行义务的,主管机关可以向基金组织提出申请,适用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基金进行沉船沉物的打捞工作。在申请获得同意之后主管机关应当本着合理的原则选择合适的专业打捞清除机构来进行打捞,由于主管机关和打捞清除机构之间的关系属于委托关系,所以主管机关应当向清除打捞机构出具委托书,并且签订委托合同,委托其对沉船沉物进行打捞清除。在打捞清除作业结束之后,主管机关应当尽快将打捞清除的费用报基金组织,作为以后对于相关责任人追偿的依据,尽量避免产生争议。

注释:

沉没成本篇9

【关键词】高铁;沉降观测;自动化;应用

1.高速铁路是当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结果,代表着当今世界铁路的方向

高速铁路要求的是高速度、高平顺性、高舒适性和高安全性。它的这些特点就要求铁路自身的高平顺性,其中重要一项就是保证工后的“零”沉降。因为高铁采用的是与普通铁路不同的无砟轨道,其维修、养护的成本要远远高于普通铁路,如果出现严重沉降变形,将会对运营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做好沉降观测工作就是我们保证高铁顺畅运营的必要条件。那么,我国现在的高铁沉降观测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下面结合本人参加郑西、武广、兰新高铁建设的情况谈一下目前我国沉降观测的应用情况及发展方向。

2.沉降观测仪器应用情况

我国在引进高铁技术同时也引进了高铁的测量技术,结合自身也做出了大量的修改及研发。我国高铁目前使用的沉降观测仪器有剖面沉降管、沉降观测板、半球型观测标。

(1)剖面沉降测量是将剖面沉降仪探头导轮卡至于剖面沉降管的十字导槽内,从一段按一定间隔依次读数,起始端管口标高采用水平仪按照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再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出不同位置处理地基的沉降量。此种方法主要运用于我国前期修建的高铁中,郑西高铁及武广高铁前期都有使用。

(2)沉降观测板是由钢底板(约40cm×40cm,厚1cm)、连接金属杆(?准40mm厚镀锌钢管)及外套PVC保护套管组成。这种沉降观测板是目前我国高铁沉降观测中使用最多、最广泛的元器件。

(3)半球形观测标主要运用于桥梁、涵洞及隧道等混凝土结构物的变形观测,是由不锈钢材质加工而成。目前在建铁路的结构物变形量测几乎全部采用此种方法。

3.目前沉降观测存在的问题

剖面沉降管由于其埋设和测试过程复杂,对于观测人员技术水平要求高,实际应用和观测的效果较差,更为重要的是剖面沉降管的测量精度较低,30m的测量误差可达8mm,达不到高铁的误差要求,实际操作中,测量的误差远大于实际沉降值,无法正确反映路基的沉降,因此剖面沉降管在实际引用中没有推广的意义,其可行性在郑西及武广高铁的建设中已得到了否定。

前面已经说过沉降观测板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观测原件,其存在必然有其优越性,首先是元器件本身比较经济,可以批量生产。其次因为直接埋设在路基基床底层,能够直接反应路基的沉降量、观测方便,所以在运用中得到了大量推广。但是,大量推广并不代表其就是没有弊端的,只能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它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那么他都有哪些弊端呢?我就结合现场的施工情况说一下:

(1)埋设的不方便性:沉降观测板要在路基处理完毕时方能埋设,而原件本身比较沉重,体积较大,必须等一段路基基础全部处理完才能集中一次埋设。因搬运困难,埋设不方便。

(2)影响施工:我们知道沉降观测板的连接杆是一直伸出路基表面的,它必须有外套PVC套管保护其能自由沉降。假如PVC管破坏,连接杆接触路基填料就会影响其自由沉降,不能真实反映路基沉降量,甚至被卡死而不能沉降。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沉降板周围路基时要小心翼翼,专人看守。观测桩周围的路基要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能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这就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施工进度,特便是过渡段施工,观测桩较多,大型机械不能开展作业面,既影响了施工速度,也不能保证施工质量。

(3)保护困难:在路基施工过程中,难免有各种机械、车辆的通行,这时候观测桩的保护就成了最麻烦的问题。

(4)观测困难:沉降观测板全部埋设在路基的只能中间,而铁路的水准基点都在路基以外,观测时就要走较长的路线。而且根据规范要求基准点之间距离不宜超过1Km,加大了观测的繁琐度。遇上路基有堆载预压的情况,同一段路基就要分三条路线观测,因堆载土极为松软,为观测带来极大麻烦。

(5)施测干扰大:为保证观测精度,此种沉降观测要求采用的是二等水准,这就对观测条件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经历了兰新线施工的人都知道,大风条件对他们来说就是挥不去的梦魇,兰新铁路穿越百里风区、达坂城风区、三十里风区,特别是百里风区,年均超过8级以上大风的天数多达208天,二等水准测量几乎难以实施。

(6)人力物力浪费巨大:前面已经提到了,对于沉降观测采用观测板这种元器件来说在前期的投入的确比较经济,但是因为线路长、观测密度大、观测周期长,所以后期的观测投入极大。根据测算至少10万元每千米方可完成此项工作,这样算来他的经济适用性就要大打折扣了。

(7)精度不能满足要求:虽说二等水准的精度能够满足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但通过戈壁滩观测情况来看,本地路基基础基本属于泥岩,总体沉降量小于5mm的达到86%,单次沉降量都是零点几毫米,在这个量差范围内,二等水准的观测精度已不能反应路基本体真实的沉降量。

4.解决方向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沉降观测方法依然存在极大地弊端,那解决的方法在哪里呢?现代测量发展的方向就是自动化、无人化,这同样也适用与沉降观测发展的方向。目前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了此方面的研究,利用传感器将路基的沉降量反映出来。下图为本人参加的兰新线技术交流会上的展示产品,产品为西北院研发的路基沉降观测元件。此种仪器经试验满足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不足的是元件本身价格较为昂贵,单套仪器5000~8000元。虽说此次产品没有在后期建设中投入使用,但它表明了一个方向,也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沉降观测发展方向是无人化、自动化。

5.应用前景

如果利用传感器实现无人化的仪器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完成批量化生产,我想它的应用前景就是无限量的。

(1)首先它大大降低了外业观测人员的工作量,不用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完成此项工作。

(2)因为受环境影响少可以随时、连续的采集数据,大大减少了外界的干扰。数据的量可以显著增加,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可供分析的有效数据也就相应增加,减少了错误数据对真实成果的影响概率。

(3)因为传感器是放在路基下面,无需伸出路基填筑面,可以减少对路基填筑过程的干扰,而且可以采用大面积大型机械施工,对它的保护要求也降低了。

(4)最后我想说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铁路施工完后运营阶段的监测,因为我们采用的沉降板都是在施工过程中的监测,运营阶段是没有监测的,就算我们在运营前保证了路基本体的稳定性,但面对其他的自然灾害等破坏时,我们是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数据的。但是如果采用无人化的传感器元件,就可以保证在运营时也有完整的数据,可以为铁路的维护及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带来准确可靠的参考数据。可以说它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投入。

沉没成本篇10

人类和沉香已经共同呼吸了几千年,早在《圣经・旧约》中便有使用沉香的记载,虽说其与佛教的联系比和基督教更密切,但沉香的影响力早已跨越了宗教的界限。沉香的身上贴着各种名牌标签,它是“万木之皇”,是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四大名香”之一,被称赞为“集千百年天地灵气”。中国自古便是沉香出品国,而其中以海南香较为出名。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也成为沉香输出国。傅京亮所著《中国香文化》一书中写道:古人曾专门比较过海南沉香和外来沉香,认为海南香因“浓腴,如练凝漆,芳馨之气,持久益佳。”张丹阳根据自己的收藏经验,总结出了他的感受:“海南香香气以清雅为主,而越南、柬埔寨的香味道比较丰富奢华,走的是两种不同的路线。”

在中国历史上,沉香的命运伴随着国家的昌盛衰落而起起伏伏。早在西汉的《西京杂记》中便已有关于沉香的文字记载,宋明时期士大夫阶级逐渐对沉香产生兴趣,而清朝时跟着一代贵族的没落而暂时告别历史舞台。当古时“一片万钱”的沉香来到当代后,其现在的价格与实际价值成正比吗?仇国桦表示还是成正比。“香不仅是保值的,而且是一直增值的。它可以带给人一种来源于大自然的持续不断的正能量,因此如果想投资沉香建议越早入市越好。”张丹阳也同意成正比的看法。“好香自然价格高,况且沉香给人带来的味道是任何现代香料都无法复制的。”而郑尧锦则认为如今的价格还没有符合沉香真正的价值。“中国的沉香文化历史悠久,在明朝时就已经是黄金的数十倍价钱,再加上因为使用而产生的耗损现象,沉香价格应该更高,包括木雕也是一样。”

沉香木雕:小巧而价高

沉香的形成实际上是个歪打正着的励志故事,通常树的伤口会让树木走向速朽,而沉香树如果没有风吹日晒、没有真菌微生物的侵蚀、没有受伤,为起保护作用而分泌出的树脂便不足以凝成沉香,由此可见“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绝不仅适用于人类身上。沉香在不同人那里会展现出不一样的风情。在中医眼中是价高珍贵的药材,在品香人处是静气宁神的妙方,在藏家看来是爱不释手的宝贝,而在木雕大师手中则可以制成栩栩如生的工艺品。 郑尧锦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从事多年沉香雕刻的木雕工作者,据他讲述沉香木雕的尺寸通常都很小巧,因而比较适合在手中把玩。“沉香价格昂贵,好一点的都要几千块一克,而且原料也不大,100克就算比较大的了。在雕刻时必须考虑到材料的形状、质地、纹理、韧性、硬度等因素,掌握属于自己的技巧很关键。”

具有沉香和当代工艺品双重身份的沉香木雕近年来在市场开始走俏,受到藏家的欢迎和追捧,一些名家的木雕可以在拍卖场上以300多万的高价成交。沉香材质很特殊,它质地并不坚固,结香也不均匀,不但表面不光滑,里面也会有裂纹和空洞,因而雕刻中的偶发因素会有很多。沉香木雕考验着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作设计能力,郑尧锦通常会在雕刻前规划几种方案,实际操作过程中也要随机应变,才能保证作品的完美性。

物以稀为贵,皇室贵族将沉香资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无疑阻碍了商品流通和民间手艺的发展。仇国桦觉得很多沉香雕刻技法都已失传了。“很多宫廷独特技法并没有文字记载,多数是口耳相传,所以那些精美的纹饰现代人无法做出来。”古代的采香人很是辛苦,带着刀勇闯原始森林边摸索边寻找。而近20年来,随着采香门槛降低和先进设备的使用,沉香一度被大量开采,这非常不利于经过千年才能凝香的沉香树进行休生养息。自古以来有关沉香的雕刻作品并不多,一些好材料也不一定舍得拿来雕。“有些老的沉香都是小块的拼凑在一起的,还有的是没有结香的沉香木。因此要想制成佳品,最起码要先保证原料的优质。”由于香料越来越稀缺,人工种植沉香树也成为了弥补自然缺憾的有效方法。目前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岛等温暖湿润的地区都大面积种植人工沉香树,虽然无法和天然的相提并论,但仍让沉香爱好者们欣喜不已。

香文化:期待复苏与回归

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吁已经有不少年,如今以香会友的沉香馆已经遍布大陆的许多城市。品香就像品茶一样,适合三五好友围炉闲谈,一人独自品味亦可。摆上一只低温控火的小炉,让袅袅香气弥漫整个房间,香绕梁三日仍不绝如缕。不论是熏香还是品香,都是沉浸其中感受沉香魅力的绝佳方式。仇国桦说品香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现代社会压力大,人们普遍心浮气躁,如果不能静下心来,便不能领悟到古人般闲适的品香文化。像沉香这样的天然香料,香气可以让人心神安定,陶冶情操。处于这样的室内久了,觉得这些香气彷佛能接触到人的五脏六腑,有着醍醐灌顶般的感受,对身体有着直接好处。虽然现在喜欢沉香的人越来越多,但由于数量少价格贵,沉香仍然和古代一样为少数有钱人才能享受,离普通大众的生活越来越远。”

近年来在拍场上流通的沉香拍品,少说也有几千件,其中不乏天价货。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北京保利以2070万刷新了中国大陆沉香的拍卖纪录,而港澳台等海外市场则因地域便利会出现越南、印度等地的珍品。通过近年的拍卖行情不难发现,沉香在未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近两年来北京印千山、北京盈时、上海荣宝斋等拍卖公司也曾推出过小规模的沉香拍卖专场,所涉及门类包括沉香藏品、木雕、课具等。沉香市场一切皆有可能,各个专场成交情况差别很大,区间保持在0~100%之间。这不仅是因为拍卖市场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更是由于沉香市场仍处于培育期,相应体系尚未成熟完善,固定藏家群体正在慢慢形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拍场上可以出现更多沉香精品,以带动市场开源引进,活水涌动。

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说过,当利润有100%时,资本家们便会铤而走险,200%则会藐视法律,而300%则足以让他们践踏世间一切。曾经有专家放言“目前市面上99.9%的沉香都是假货”,沉香市场的造假系数是否达到这么极限不得而知,但假货泛滥是如今拍卖收藏圈内的通病,沉香也难逃一劫。随着沉香市场近些年的逐渐兴起,高额利润的驱逐使得五花八门的造假手段层出不穷,相关鉴定师的缺乏也令市场不完全处于可调控状态。和很多藏品一样,沉香的价格也是随着年代的积累而水涨船高,唯利是图者们便用各种现代科技给沉香增龄。据仇国桦介绍:“造假的人会将油渍充分提取出来涂抹在表面,或者在沉香香料中放入铅、香水等物质,以显得沉香历经岁月洗礼,甚至能把100岁的做成500岁的。”关于这些现象,张丹阳认为中国大陆的文化相比于台湾等地来说,掺杂了很多商业利益因素。“很多东西还没有受到关注,或者刚刚受到关注而没有被保护。其实香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国,后来流传到日本,如今日本的香文化已经形成了不同的门派和仪规,保存的非常完整。但中国的香文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断层现象,一些仪式和操作方法没有流传下来,只能依靠从古籍的描述去寻找古人用香的感觉和方法。到了当代,台湾深受日本的影响,而大陆深受台湾影响,因此如今大陆香文化仍处于萌芽起步阶段。”他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方面的完善,大陆的香文化可以逐渐被提纯,萃取出沉香本身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