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十篇

时间:2023-03-30 09:32:37

猪周期

猪周期篇1

猪肉消费在中国肉类消费中占据重要份额,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人均猪肉年消费量从1996年的25.8公斤增加到2011年的33.2公斤。

随着国内猪肉消费需求的持续增加,猪肉价格大起大落,进、出口逐渐呈现“此消彼长”态势。出口量从2004年29.1万吨的高位震荡回落至2011年的8.1万吨,进口量则从2006年2.3万吨的低位上升至2011年的46.8万吨。2008年中国由猪肉“净出口国”逆转为“净进口国”,2011年猪肉净进口量已达38.7万吨,2012年前11个月净进口量更是突破40万吨,达41.9万吨。

近期进口增速平稳

经历前几年的骤升骤降后,2012年以来肉进口量增长速度相对平稳,2012年前11个月累计进口47.8万吨,增加26.4%。从单月进口趋势来看,进口量从2011年12月8.9万吨的历史高点持续震荡回落,2012年11月进口4.2万吨,同比减少44.1%,环比增加13.8%。与此同时,单月进口均价也从2011年11月2106美元/吨的高位震荡下行,2012年11月进口均价为1872美元/吨,同比下跌11.1%,环比下跌1.8%。

由于消费终端主要为国内市场,肉进口一直以一般贸易为主导。2012年前11个月,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猪肉44.6万吨,增加23.5%,占同期肉进口总量的93.1%;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猪肉2.6万吨,增加53.9%,占5.5%。

随着国内民营食品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对猪肉的需求明显增加。2012年前11个月,民营企业进口猪肉37.3万吨,增加41.6%,占肉进口总量的比重由2011年同期的69.6%提高至78%。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口7.9万吨,减少15.4%,占肉进口总量的比重由2011年同期的24.8%下滑至16.6%。此外,国有企业进口2.6万吨,增加22.4%。

主要进口市场呈现转移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出口国,2011年中国自美国进口的猪肉占据了肉进口总量的半壁江山。但随着中国放开部分欧盟国家的猪肉进口,2012年以来自欧盟进口猪肉迅猛增加。2012年前11个月,中国自欧盟进口猪肉24万吨,增加81.3%,增速高出同期肉进口总体水平55个百分点,占肉进口总量的比重由2011年同期的34.9%提高至50.1%。欧盟成为肉第1大进口来源地。同期,自美国进口17.8万吨,减少12.6%,占肉进口总量的比重由2011年同期的53.7%下滑至37.2%。

进口持续增长缘由

价格优势明显

受规模化程度不高和饲料价格较贵等因素影响,中国生猪养殖成本高于很多国家和地区。经测算,国内的生猪平均养殖成本为每公斤6.5元人民币,而美国的平均养殖成本折合仅为每公斤4.5元人民币。与此同时,美国、德国等主要进口来源国猪肉产量增加但本土需求低迷,导致其价格低廉,在中国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目前,美国普通猪肉价格在每斤1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7元左右),远低于国内每斤12-14元人民币的价格,即使算上运费和关税,价格优势仍然较为明显。

市场逐渐放开

近年来,肉进口市场逐渐放开。继2010年3月中国解除了美国、爱尔兰的猪肉进口禁令后,2011年又先后批准了墨西哥、芬兰以及巴西的猪肉进口,2012年5月1日波兰完成对华出口猪肉的最后程序,2012年5月起中国和英国的猪肉贸易协定也正式生效。获准对华出口猪肉的国家逐渐增多,为猪肉进口增长提供了条件。2012年前11个月,荷兰、波兰、英国和巴西成为肉进口的新增来源地,2011年同期自上述国家均无进口记录。

行业遭遇内忧外患

“猪周期”难破解

以散户为主的生猪养殖常常会陷入“量少——价涨——增加饲养量——过量——价格下跌——减少饲养量”的不良周期,造成生猪价格大起大落、生猪饲养屡屡失衡。2002年以来肉价格已先后经历了3个暴涨暴跌周期,2011年国内猪肉价格更是出现70%的上涨幅度。2012年以来,肉价格开始进入下跌区间,月度同比跌幅一度达18.7%。国外养殖经验表明,当规模化养殖占到市场的80%以上,猪肉价格就会趋于稳定,产业风险也将可控。但是目前中国生猪养殖年出栏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比例仅占36%,这意味着短期内“猪周期”困局尚难破解。

“调节器”或失衡

近年来,进口猪肉作为中国调控国内猪肉供需平衡手段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在国内猪肉市场供应紧张之时,进口猪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市场“调节器”的作用。但2012年下半年以来,美英等国家的生猪养殖户因不堪成本压力出现大规模抛售生猪现象。据英国养猪协会预测,随着欧美国家养猪户逐渐退出或减少生猪养殖,明年全球生猪供应量将下降10%以上。同时美国农业部也预测,明年美国生猪数量将降至1975年以来最低。如果明年国内猪肉市场再现暴涨暴跌,而国际市场猪肉又量减价涨,届时通过进口来对肉市场供需进行调控的难度将显著增加。

“洋猪肉”存隐患

猪周期篇2

受供求影响,我国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业内人士称之为“猪周期”。一般走势是:猪肉价格上涨-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增-市场生猪供应大增-猪肉价格下跌-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猪肉价再上涨。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国家放开肉价的1985年,猪肉价格涨幅达34.8%,猪肉产量比上年增长了13.5%。此后,周期性波动逐渐形成,生猪价格呈在波动中增长趋势。从改革开放到2007年,先后经历了6次明显波动,波动的平均周期为5~6年,上升期和下降期均为2.5年至3年。

 

2006年后,“猪周期”呈现一些新特点。首先是振幅加剧,波峰波谷差距越来越大,2006年后,生猪每千克价格波动差由大约4元扩大至10元以上;其次,间隔时间明显缩短,一个周期约3~4年,上升期2年,下降期1.5年。

 

近一轮的下跌“猪周期”始于2010年11月。当年6月,猪肉价格开始显著上涨,半年累计涨幅达47.54%。广大养殖户补栏积极性高,生猪存栏量逐月提高。由于补栏生猪大量出栏上市,11月猪肉价格开始进入下降通道,猪粮比一度跌破6∶1。经过调控,今年生猪价格逐步企稳并小幅上涨。

猪周期篇3

近日,记者驱车赶赴广东省河源市部分乡镇实地采访当地生猪养殖情况,走访了该市几个规模较大的生猪养殖场,聆听一线养殖户的心声,希望从中找到一些答案。

月亏500万――猪老大犯难

“现在每卖出一头生猪就得亏损400元到500元左右。”这是东源县东瑞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东强向记者一行讲到的第一句话。

满脸愁容的曾东强向记者简单介绍起了公司的盈亏情况。该公司自2003年开始养猪,生产规模逐年壮大,到2013年底,最高峰年产生猪25万头,年存栏量12万头。从2012年开始生猪收购价一路下滑,2013年公司处于盈亏边缘,按照传统“猪周期”的推算方法,“亏本一年、保本一年,赚钱一年”,2014年理应是扭亏为盈的一年,没料到,自2014年1月起猪价开始连续数月下跌,公司再次进入连续亏损期。

曾东强简单算了一笔账:从2013年12月市场价每市斤7.1元下跌到现在的每市斤5.1元,下跌整整2元,每斤猪的成本在7.2元到7.6元,按每头猪200斤到250斤计算,每卖出一头生猪就得亏损400元到500元左右。今年,仅2月份到3月份短短两个月时间,该公司已经亏损1000万元,平均每月亏损500万元。

东瑞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以养猪生产为主的综合性农业集团公司,已建立了种猪、商品猪、饲料、生猪屠宰加工等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亦是广东省现代产业化500强项目企业。可公司实力再大,也挡不住失控的猪价对公司造成的负面影响。

“现在公司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短缺。银行了解到目前生猪市场不景气,已经终止借贷,无奈之下公司只能向私人高息借贷,公司现在资金流枯竭,融资渠道受阻,不知如何是好。”曾东强无奈地表示。目前,该公司的流动资金,加上陆续出栏的生猪收入,最多只能维持20天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现在只能采取减产和淘汰部分种猪,减少存栏量,以及减少生猪喂食餐数来予以维持。

曾东强认为,目前导致企业遇难的主要原因,一是原材料上涨。目前的饲料价格比去年上半年上涨了10%左右;二是人工成本上涨,前年人均工资是2000元/月,而进入2014年已超过3000元/月;三是生猪收购价格偏低,每斤生猪的成本价是7.2元到7.6元,而卖出的生猪价每斤只有5.1元,这是硬伤;四是由于春季是五号病高发季节,预防和治疗措施不断加强,这无疑增加了药物防治和管理成本开支。此外,猪价受市场大环境影响的因素也有很多方面。

猪棚过年 房子抵押――80后养殖户泪涟涟

离开东瑞公司,记者一行又来到了河源市连平县惠丰生猪养殖场。30岁出头的王锦棠是一位年轻的80后创业者。2007年,王锦棠拿出多年在外打工的积蓄,建起了一个年生产生猪3000头的养殖场。

2013年底,养殖场不幸遇到了流行五号病毒,王锦棠拿出家里仅有的3万多元钱,到处求医问药。有人说草药也能治疗五号病,于是,白天他不辞劳苦上山采药,晚上夫妻二人一起熬药喂猪,夫妻俩在猪舍里陪伴病猪度过了2014年春晚。让王锦棠失望的是,历尽艰辛后,到头来还是猪死过半,损失惨重。好不容易存活的300多头生猪虽通过治疗痊愈后,现每头已经长到300斤以上,可现在4元/斤贱卖都卖不出去,无奈之下,王锦棠每天只给猪喂一餐以维持生命。

王锦棠说,从去年年尾到现在,3个月没卖出一头猪,养殖场已经亏本70多万元,欠债50多万元,养殖场已经到了“断粮”的地步了。即使现在每天只喂食一餐,每天仍然要亏损几千元。

“每当回到猪场,听到满场嗷嗷嘈叫进食的声音,就会禁不住掉眼泪。”王锦棠坦言。

说完,王锦棠打开手机让记者看一条短信,短信是某银行发出的,显示本月应交利息9680元。他说,若这几天再卖不出猪,他将失去一家三口唯一能栖身的寸金之地。

如猪价仍持续低迷――养殖场将面临倒闭

同样是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的河源市大丰畜牧有限公司也一样面临着年巨额亏损。

成立于2008年的河源大丰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维新向记者介绍,公司现有生猪存栏量1.1万多头,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20日,销售生猪合计29696头,销售收入合计3803万元,经营成本合计5192万元,合计亏损1389万元。

亏损主要分三个方面:1.生猪单价影响,由于2013年生猪销售单价不稳定(从7.8元跌到6.8元每斤),影响收入高达611万元。2.原材料价格上升,影响金额约295万元。3.工人工资等费用(主管由原来2300元提高到3000元以上,员工由原来1800元提高到2300元以上)影响金额约45万元。

如果猪价继续维持下跌趋势,陈维新表示,今年公司要继续亏损1000多万元的话,届时将完全没有流动资金,公司将无法支付各种贷款、饲料款及工人工资等。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生猪的饲料将无法供应,生猪会活生生饿死,员工工资无法支付,银行借款利息无法支付,公司将面临倒闭。

从以上几个养殖场现场采访了解,生猪养殖行业的确进入了高危期。以河源市为例,全境大小生猪养殖场约有六七百个,已有不少养猪场出现倒闭潮。

留给市场的思考――养殖行业的罪与罚

截至记者发稿之时,五一黄金周总算让养殖户松了一口气,由于“五一”期间,消费拉动,市场猪量出现缺口,价格上扬,5月2-6日,4天时间广东地区毛猪价格达到30%-40%的增幅。5月7日国内外三元生猪平均价为11.24元/公斤,较5月6日均价10.97元/公斤上涨2.46%。锐奇数据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7日广东生猪价格为12.72元/公斤,较前一日广东省生猪价格涨2.36元/公斤,涨幅为22 .8%,部分地区的生猪价格甚至达到15元/公斤。猪价虽上涨了,不少猪肉档口却喊着“要亏本了”,不排除未来随着生猪存栏量减少,猪肉涨价。有不少业内人士吐槽,猪市如股市,越来越让人捉摸不透了。

猪周期篇4

张春华是安徽省肥西县养猪大户,有着十多年的养猪经历,对生猪市场涨跌他已经历多次,但这次的行情仍然让他有点始料未及。目前,生猪价格已连续上涨20天,半个月前的生猪收购价格还是5.8元每斤,现在涨到了6.4元左右每斤。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的生猪行情,张春华觉得还得涨。

张春华:“猪价格在七块五应该没问题的,按照我们国家当前的劳动力来看应该没问题的。”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告诉记者,不仅安徽,目前生猪价格上涨已在全国呈燎原之势,而点燃此次生猪价格上涨的导火索,就是3月19号央视焦点访谈报道的《金锣疑似流入病猪:检疫证明随便开》。

该新闻曝光了河北、山东等地检验检疫形同虚设,导致大量病死猪轻易流入市场。事件曝光后,河北、山东等地动物检验检疫部门提高了检疫门槛,甚至对康复后的病猪也进行了严格控制,禁止入市。

冯永辉:“在这个事情没有曝光之前,是处于一个底部平稳震荡的局面,大概全国的均价是保持在11.6元每公斤,中央电视台曝光了事件后,第二天就开始上涨了,而且上涨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幅度也比较大,几乎是每天一毛钱一斤在往上涨,连涨了十几天,现在已经涨到12.6元每公斤,速度比较快。”冯永辉表示,央视的报道点燃了生猪价格上涨的火苗,而此次生猪价格上涨速度能如此之快、幅度能如此之大,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生猪价格自去年8月份开始持续下跌,一直持续到今年3月份,生猪价格整体下跌幅度达20%,生猪价格持续弱势致使国内养殖业规模大幅缩减,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

冯永辉说:“去年大量的产能被淘汰以后,今年的整个供应量开始出现下降,这基本上可以判断为这轮周期的拐点,这是几年才能够出现的,2012年、2013年、2014 年都出现过这种情况。这次是经过了一年多的亏损之后,过剩产能基本上被淘汰掉,有这样的基本面,再加上金锣事件的助推,价格就出现了这种速度比较快、幅度比较大的上涨。”

尽管目前生猪价格已经上涨到了大约12.6元每公斤,但是大多数生猪养殖户还没有实现扭亏为盈。

安徽肥西养猪大户张春华表示:“现在来讲亏也不亏,但也不赚,能盈利一点,但早期亏大了。我们去年就亏了一百多万。”

分析师冯永辉认为:“当然还是处于亏损状态,之前大概是一头亏了200块钱左右,现在基本上达到了100块钱以内,还没有走出亏损,当然以目前这个速度涨的话,最多一个月就能走出亏损。”

冯永辉表示,目前生猪价格的上涨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未来生猪价格还会上涨,但是上涨的速度和幅度将会减弱,“我觉得想再连涨一个月几乎是不可能了,因为这个事件肯定有平息的一天,平息以后,这个价格就会停止这种大幅上涨的势头,应该会有小幅度的回调,但是基本上不会再跌到上涨以前的价位,就是稍微回调个几毛钱,它还要继续上涨的。”

冯永辉预测,此次生猪上涨周期可能会持续一年以上。“我们根据以往的周期规律来看的话,一个周期有周期性上涨和周期性下降,基本上是一个正态分布,整个周期是三年到四年,周期性上涨就有可能持续一年半左右,现在处于周期性上涨时期,这个周期性上涨至少会持续一年以上,初步判断会持续到明年的国庆前后。”

猪周期篇5

不过好在2011年后,事情慢慢发生了变化。2012年7月,公司针对双汇集团和罗特克斯进行非公开发行,以购买资产及换股吸收合并,解决关联交易和集团公司资产上市问题。拟注入资产的交易价格为339.4亿元,相当于以2010年18.1倍和2009年26.9倍市盈率的相对估值的价格购入资产,估值不便宜。增发后双汇集团和罗特克斯持有上市公司73%的股份,这两家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公司则是兴泰集团,掌握公司实际控制权的兴泰集团的全体受益人均为双汇发展及其关联企业员工。如此一来,以前一直挡在投资者眼前的那团迷雾从此散开,投资者总算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仔细研究了。

猪肉产业落后产能过剩,急需整合

我国猪肉产量由1980年的1134万吨增长至2012年的5335万吨,2001~2012年的10多年间猪肉产量CAGR为1.9%。猪肉已成为普通民众的基础消费品,行业也由快速发展期进入成熟期。

2011年全国生猪出栏量达到6.6亿头,定点屠宰厂的总屠宰量约为2.1亿头,占比32%,私屠滥宰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当前屠宰行业的特点是小规模或者不合规企业的数量众多、落后产能过剩,而大型企业又由于私屠滥宰的挤压造成产能利用率不足。

2010年国家颁布了《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一方面提出严格控制定点屠宰厂数量,直辖市和常住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城区要少于4家;另一方面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到2013年,全国手工和半机械化等落后的生猪屠宰产能要淘汰30%,2015年要淘汰50%,预计这将为行业腾挪出1000亿元以上的空间。目前规划实施已初见成效,2012年相比2011年,定点屠宰厂的数量削减幅度已超过20%,这将对大型企业集中度的提升产生利好。

在国内现有的前10 家大型企业中,仅雨润集团、双汇集团、金锣集团拥有一定的全国影响力,2009 年三家公司生猪屠宰量总共约 3000 万头,仅占全国出栏生猪量的5%左右;肉制品加工量合计约200 万吨,仅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3%左右,占全国肉制品工业加工量的20%左右。

国内222个大中城市中,在近50%的城市排名前5位的屠宰企业销售总量已占相应城市猪肉年销售量60%以上,其中1/3的城市前5位的屠宰企业年销售量占比超过80%,呈现地方企业的分散与割据局面。鉴于国内行业呈现出的低端产能过剩、规模化企业不足的局面,可以预测:对内进行整合并购,将成为大型企业继续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整合并购将以猪肉主产地为主,以大中型城市和缺乏强有力的地方品牌的区域为重点。从美国发展经验来看,我国屠宰和肉制品加工的行业集中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上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屠宰行业经历了企业数量减少,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和生产效率提高的过程。

双汇肉制品霸主地位无可撼动

近期公司屠宰项目密集投放,生鲜冻肉收入增速有望达20%以上。2010年股东大会通过在广西南宁、上海、安徽芜湖等地投资建设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及商品猪养殖项目;2011年董事会审议通过在江西宜春投资建设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项目。这些项目计划新增屠宰产能共计1500万头/年。预计将在今年建成投产,届时新增屠宰产能约400万头/年,按65%开工率计算,投产后将带来260万头/年屠宰量,去年屠宰量约为1200万头,综合计算公司今年生鲜冻肉收入增速有望达20%以上。

从2012年之前的十年来看,猪肉价格存在周期波动且长期看涨,与之相应的是公司毛利率呈现周期波动下降趋势,净利率也呈下降趋势。去年年初,由于猪肉开始一路下跌以及资产重组等原因,自去年三季度开始,公司盈利大幅改善,毛利率及净利率大幅上涨。由于公司一直以来的大量关联交易造成公司财务数据与实际业务情况的失真,我们可以参考其他同类公司的前期财务数据。

因为肉制品(尤其是低温肉制品)保质期较短,难以通过“淡储旺销”的方式从猪肉价格上涨中受益;另一方面,低温肉制品多在超市明码标价销售,不能频繁调整价格,猪肉价格的上涨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如得利斯基本半年到一年才调整一次低温肉制品的价格。毛利率数据也清楚地反映了这一点,在2007年的猪肉价格上涨中,得利斯、双汇、雨润的毛利率都出现下滑,2008~2009年猪肉价格下降,企业的毛利率也出现了明显的回升。

产能上看,资产注入后,2011年双汇肉制品产能由92万吨上升至207万吨,其中高温肉制品产能增至130万吨,低温肉制品产能则由22万吨增至77万吨,肉制品总产能约为雨润和大众金锣产能之和的一倍,肉制品霸主地位无可撼动。

消费属性较强,品牌价值最重要

猪周期篇6

关键词:生猪价格;周期波动;CPI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7-0036-05

猪肉作为我国城乡居民最重要的肉类来源,其价格是构成CPI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生猪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同时价格波动幅度也在增大,先后经历了2007年的暴涨、2009年的暴跌、2010年下半年的再度高涨和2013年春节后的持续下跌。生猪价格频繁的暴涨暴跌给我国物价的整体平稳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也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我们需要分析生猪价格波动的规律,寻找影响生猪价格波动的原因,以期跳出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循环,实现生猪市场平稳发展的目标。

一、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的现状研究

国内有关生猪价格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部分学者才开始关注生猪价格问题。这主要是因为1985年以前,我国生猪市场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定价制度,生猪及猪肉价格一直相对稳定。从1985年开始,国家逐步取消了生猪派购政策,我国生猪价格也开始出现反复波动的现象,尤其是2007年以来,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幅度之大,为历史罕见。学者们逐渐意识到生猪价格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纷纷对该领域展开系统的研究。

目前,国内已有大量学者针对生猪价格波动规律、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做出了研究。如吕杰、綦颖(2007)对1984—2005年我国生猪市场价格数据的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呈现年度间规律和年度内规律。毛学峰、曾寅初(2008)采用时间序列分解方法对1995—2008年生猪月度价格数据进行分析。赵瑞莹(2008)、贾会玲(2010)、高嵘(2010)、杨瑢(2011)、刘全(2011)分别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SVM)、向量自回归(VAR)和结构方程建立了生猪价格风险预警模型。陈蓉(2009)对我国生猪供给调整的时滞期进行了测定,得出我国生猪供给时滞期在19—21个月左右,其中包含近6个月的观望期和13—15个月的滞后期。殷传麟、周兵兵(1997)认为,散养为主的养殖模式、低科技含量的饲养技术以及小生产者的盲目行为是生猪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谭莹(2010)认为,价格预期对猪肉供给的影响存在着严重的滞后,国家宜采用逆周期补贴政策对生猪的生产进行宏观调控。辛翔飞(2011)从实施价格干预政策以稳定农民收入、实施收入补贴以提高生猪养殖积极性、实施稳定能繁母猪数量政策以调控供需均衡三方面,对我国生猪补贴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总体来看,国内有关生猪价格波动的研究,包括生猪价格波动表现和特征、生猪价格波动原因及缓解生猪价格波动对策等,已初步形成体系。有关生猪价格波动周期方面,由于各学者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分析指标以及选取的研究时限不同,对价格波动经历的周期次数、周期长度等问题尚未形成一致结论。在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方面,主要从生猪生产成本、生产方式、生猪疫情和供给调整的时滞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稳定生猪价格对策研究包括生产者价格预期、生猪价格补贴等方面,但鲜有从金融角度进行论述。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采用HP滤波法对2000年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波动进行研究,并通过调查问卷和现场调研等方式,从生猪生产方式、金融信贷等多角度,对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的成因及对CPI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稳定生猪价格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更好地指导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二、基于HP滤波法的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周期

(一)2000年以来我国生猪价格经历了3轮完整的涨跌期,生猪价格波动的一个周期约为3年半

HP滤波方法是霍德里克和普雷斯科特(Hodrick和Prescott)提出的一种滤波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分析经济变量的长期趋势,它是时间序列消除趋势的一个基准方法。HP滤波法将时间序列视为趋势成分和波动成分两部分,长期趋势反映了生产系统内生性的特征,较为稳定且可用于预测方面;波动成分则体现周期性的变动成分,可用于波动分析,表达式为[Pt=PTt+PCt],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筛选出长期趋势部分。一般地,时间序列[Pt]中可观测部分趋势[PTt]常被定义为下面最小化问题的解:

[PT=PTt+PCtmint=1T(Pt-PTt)2+λt=1T[(PTt-PTt-1)(PTt-PTt-2)]]

通过Eviews软件求得时间序列的趋势部分,然后由公式RV=[PCt]/[PTt]计算出变异率作为波动周期划分的依据,可反映我国生猪变量的波动情况(见图1)。

按照“峰—峰”法划分波动周期,从图1可以明显地看出,2000年以来我国生猪价格变动经历了3轮完整的涨落周期。综观这3个周期,上涨期平均为24个月,下跌期平均为19个月,一个完整的涨落周期(简称大周期)为43个月,约为3年半。当前猪肉价格正处于第4轮的下跌阶段,从2011年10月份开始,我国生猪价格一路下滑,由2011年9月份的19.68元/公斤的高点下滑至2013年4月份的13.8元/公斤,累计下滑幅度达29.9%,下跌时间达19个月。

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价格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价格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价格上涨。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轮生猪价格波动周期除了受猪存栏量高的影响外,又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因素(如黄浦江死猪事件等),导致猪肉需求锐减,散养户退出,生猪出栏短期加快,从而供求失衡加剧,猪肉价格猛跌。

(二)年内价格变化一般呈先高后低再高的“U”型走势

以一年为一个时间段,气温变化和我国传统节日决定了年内猪肉价格呈先高后低再高的“U”型走势(简称小周期)。一般1、2 月份,天气寒冷加上春节效应,猪肉价格多处于当年高位;从春季开始,随着气温升高,猪肉消费需求减少,猪肉价格开始下降,5、6月份降到当年最低点;中秋节、国庆节两节来临使猪肉价格进入一年中的另一个高峰;到第4季度,随着气温走低,居民对猪肉需求逐渐增加,猪肉价格稳步上涨。从两个周期关系看,小周期服从大周期,当两个周期重叠时,就会加速猪肉价格的上涨或下跌,达到峰值或谷底。如:近3个周期生猪价格低点分别出现在2003年5月、2006年5月和2010年4月,价格分别为5.78元/公斤、5.96元/公斤和9.53元/公斤,高点分别出现在2004年9月、2008年3月和2011年9月,价格分别为9.66元/公斤、16.83元/公斤和19.68元/公斤,均符合大周期叠加小周期的规律。

三、生猪价格波动周期对宏微观经济的影响

(一)生猪价格波动周期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从月度同比走势看,2001年以来生猪价格和CPI变动趋势基本一致(见图2)。在猪肉价格同比上涨的时间段内(如2006年6月—2007年7月),带动CPI一路走高;在猪肉价格同比下跌的时间段内(如2008年2月—2009年2月),促使CPI一路下行。运用相关性分析,2001年以来两者相关系数达0.8,处于高度相关的临界范畴,表明猪肉价格对当月CPI有较大影响。

从过去十年经验看,若猪肉价格累计涨幅不大甚至下跌,当年CPI涨幅就不高;一旦猪肉价格涨幅过高,就会撬动CPI上涨,形成一轮新的通胀。猪肉价格之所以对CPI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权重高。在构成CPI的所有规格品中,猪肉所占权重最高,约为3%;同时,猪肉价格的涨跌对相关肉禽及其制成品带动作用较强。二是波动幅度比其他商品都大。因此,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给我国物价的平稳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宏观经济频频受到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也恶化了央行货币调控的环境。

(二)生猪价格波动周期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当猪肉价格飞涨时,会明显加剧居民的生活成本,尤其对社会弱势群体影响较大;当猪肉价格快速下滑时,则会加大养猪业的风险。以本轮猪肉价格下跌为例,按照传统的猪粮比6:1计算,当前玉米价格为2.32元/公斤,生猪出栏价至少要在14元/公斤才能保本。截至2013年5月15日,全国平均生猪出场价格为12.79元/公斤,猪粮比价为5.33∶1,自繁自养出栏生猪头均亏损192元。根据对全省86家散养户和74家养殖场调查显示,目前散养户基本处于亏损或保本的边缘状态。74家养殖场中有48家出现亏损、占比64.9%,5家养殖场处于保本的边缘,仅有21家养殖场实现微小利润。

四、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的关键成因分析

养殖成本是生猪价格的主要部分,但其并非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的关键成因。从生猪生产的核心成本——饲料、人工工资和运输价格近十年来的情况看,均呈上升态势,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生猪养殖成本的上升,出栏价格逐步上涨,并没有出现与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相近的波动起伏。因此,我们认为生猪价格波动周期形成的关键成因,在于生猪养殖的散户占比较高而规模养殖占比较低。

(一)散养户盲目进出是生猪价格剧烈波动的关键

数据显示,我国70%以上的生猪由散养户供应。山东省生猪养殖规模程度较高,70%以上的生猪来自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但养殖场户规模多数较小,50%的生猪来自年出栏50—300头的小养殖场户。小养殖场户在收益好的时候进入养猪行业,收益不好的时候就选择退出,盲目扩大或压缩生产规模极易加剧供求矛盾,造成生猪价格的周期性剧烈波动。如在本轮猪肉价格下跌过程中,散户生猪出栏以及淘汰母猪速度明显快于规模养殖户。调查显示,2013年4月末,86家散养户生猪存栏数较年初下降15.9%,同比下降12.2%。其中,能繁母猪数较年初下降11.7%,同比下降4.5%;与之相反,74家规模养猪户生猪存栏数较年初仅下降0.71%,同比则增长4.1%,能繁母猪不降反增,较年初增长4.4%,同比增长4.3%。可见,规模养殖户预期下半年猪肉价格将进入上升通道,并没有大量压缩生猪存栏及淘汰能繁母猪。

(二)散养户处于产业链低端易加剧波动

养猪产业链由种猪养殖、生猪养殖、屠宰、销售、猪肉深加工、饲料加工以及养猪科研等多个环节组成,一头生猪从出场到猪肉零售要经过中间商、屠宰检疫、批发商、零售商等诸多中间环节,而产业链内的风险收益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调查显示,目前生猪养猪户平均每头猪亏损220元,而1头活猪流通屠宰检疫的费用大概为200元,经屠宰分割,可产生80公斤左右猪肉,收入1496元,猪副产品400元左右,总共1896元,减掉生猪收购费用1320元和200元检疫流通费用,剩余376元全部为活猪收购商、批发商、零售商的利润。面对亏损,规模养殖场靠卖种猪、仔猪获利以弥补出栏生猪的损失;散养户由于产业链条短、缺少风险分担机制,遭遇市场风险就会大幅缩减市场供给,从而加剧价格波动。

(三)散养户易受疫病冲击而加速价格波动

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还很脆弱。小规模养殖户处于产业链条的最下游,缺乏统一的防疫指导和防治措施,往往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疫病防治,疾病防控能力非常薄弱,因此疫病对其冲击最大。相比而言,规模养殖场具有规范化的病毒预防技术和防治措施,对生猪疫病的防控能力明显强于散养户。疫病一旦爆发,最大问题是造成养猪户的心理恐慌,以致部分小规模户出栏不补栏,散户则干脆退出,由此造成市场供给快速下降,拉动价格攀升。如:2007年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爆发高致命性猪蓝耳病,导致生猪的出栏量和猪肉产量锐减,生猪出栏量下降了7.7%、猪肉产量下降了7.8%,生猪价格由当年5月份的10.2元/公斤快速飙升至年末的15.46元/公斤,累计涨幅达51.6%。

(四)做强做大规模化养殖面临诸多障碍

业界认为,当规模化养殖占到市场份额的80%以上时,猪肉价格才会趋于稳定。因此,提高养猪业规模化水平是熨平价格波动的根本所在。但当前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融资难。根据对74家规模化养殖场调查显示,融资难是所有生猪养殖场近年来面临比较集中的问题。目前,规模化养殖场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76.5%的资金为自有资金,仅有17.4%的资金来源于贷款。规模化养殖场的贷款需求主要是搭建猪舍和购买饲料。目前,由于养殖场土地大都系租用性质,抵、质押不合格,难以获得足额的信贷支持。二是畜禽养殖用地矛盾突出。畜禽养殖用地本身是一种农业生产活动,但国家政策一直未明确其“农业用地”性质。自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后,部分地方加大了对畜禽养殖用地的控制,新建和扩建用地批复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规模养猪业的做大做强。

五、猪肉价格未来走势预测及对CPI的影响

(一)本轮猪肉价格探底已近尾声,恢复性上涨已成定局

从历史经验和现实影响因素分析,当前猪肉价格企稳回升的条件已经具备。一是从价格涨落的大周期看,本轮猪肉价格下跌已持续19个月,达到了近十年来生猪价格下跌周期的平均值,这表明猪肉价格筑底基本完成,将进入价格爬升期。二是目前国家已经启动生猪市场价格调控,主要内容包括预警信息和开展冻猪肉收储。近期全国出栏肉猪平均价格已止跌回升,也证明猪肉价格的探底已近尾声。三是伴随着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拉动作用的显现,周期性上行通道或将于下半年开启。

(二)业界对年内猪肉市场前景相对乐观,U型拐点或将于9月形成

根据对全省86家散养户和74家养殖场调查显示,省内养殖场(户)对后市价格相对乐观。有72.5%的受访者认为与上半年相比,预计下半年生猪、猪肉价格走势会出现上涨,另有22.5%的受访者认为年内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关于拐点形成时间,预计拐点将在8—9月形成的受访者最多,总体平均落于9月份附近。

(三)年内猪肉价格上涨幅度相对温和,对CPI影响不大

截至2013年4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5013万头,同比增长2.2%,环比仅下降0.4%;调查的160家养殖场户当前能繁母猪分别较年初和去年同期上涨了3.15%和3.66%,并未出现如2007年的急剧下降,预计下半年猪肉供应仍比较充足。总体来看,今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将呈现温和上涨态势,对CPI影响有限。

六、熨平生猪价格波幅的政策建议

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是熨平生猪价格、稳定物价的重要路径。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将年出栏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50%以上。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养殖场户、政府相关部门和涉农金融机构共同努力。

(一)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提高集约化水平

各级政府应重点推动生猪养殖的规模化,要加快推进行业协会或合作组织建设,通过种猪统一培育、饲料统一生产、药品统一调配、联合办屠宰场等方式,提高养殖组织化程度,增强抗风险能力。要加快生猪加工园区建设,实行园区企业养殖基地化,明确畜禽养殖用地的土地性质,克服用地瓶颈,鼓励生猪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二)建立有效的信息预警机制

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建立健全对生猪养殖、市场价格的信息监测和制度,建立与生猪养殖园区、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实时信息共享机制,实时生猪存栏、调出、市场价格、疫情防控等信息,引导养殖场户减少盲目性,避免生猪价格大起大落。

(三)建立健全逆周期错峰调节机制

进一步完善猪肉储备吞吐调控机制,提高政策逆周期操作水平,努力维护生猪市场稳定,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适时启动消费者补贴,在猪肉价格涨幅过高时,对低收入者给予一定的补贴。建立经营者补贴机制。在猪肉涨幅过高时,对大型超市补贴,供应平价猪肉等。

(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创新信贷方式。通过产业链融资、农村土地产权证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订单融资等新模式,加大对规模养殖场户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加快发展生猪农业保险。在做实能繁母猪保险的同时,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拓市场,试点并拓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等业务。三是推动符合条件的规模养殖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吕杰,綦颖.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7).

[2]毛学峰,曾寅初.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生猪价格周期识别[J].中国农村经济,2008,(12).

[3]陈蓉,陈俊安.我国生猪市场波动规律及平稳供给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09,(10).

[4]岳冬冬,王征兵.我国生猪生产波动周期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10).

[5]殷传麟,周兵兵.生猪价格:波动与抗波动[J].价格理论与实践,1997,(4).

[6]刘芳,江占民.生猪养殖业成本效益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2,(1).

[7]綦颖,宋连喜.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分析与缓解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06,(16).

[8]陈蓉,任大廷.生猪供给调整的时滞分析[J].农村经济,2010,(1).

[9]赵瑞莹,陈会英,杨学成.生猪价格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运筹与管理,2008,(4).

[10]贾会玲,杨晓光,邓若鸿.基于数据的生猪价格风险分析模型研究与实证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12).

[11]高嵘.基于物联网的猪肉溯源及价格预警模型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12]杨瑢.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生猪价格预警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1,(18).

[13]刘全,程彬,郑广宇.辽宁省生猪生产周期性分析及预测预警模型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1,(10).

猪周期篇7

1当前生猪养殖产业政策

总体上看,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国内生猪养殖产业的扶持、补贴和保护力度。在产业发展上,倾向于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导,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提高市场集中度;在生产和区域布局上,倾向于进一步突出主产区的作用和市场份额,提高养殖业的规模化程度;在流通上倾向于减少流通环节,保障产品质量,建立全程质量追溯系统和产品召回制度;在市场波动上,通过建立储备肉制度和抑制市场操作来平抑市场价格;在贸易上,加强了对国内产业的保护力度。养殖及其加工业整体政策环境趋好,更加有利于大型企业集团的运作。养殖及加工业整体政策环境是趋好的,非常有利于大型企业的发展(表2)。

2猪周期

生猪价格存在着一定的周期性波动,叫做猪周期。一个完整的猪周期包括猪肉价格上升和下跌两个周期,这与宏观经济周期有些相似。2000年以来,我国共经历了三次猪周期,而目前正处于第四个周期当中。第一个周期是2000年1月-2003年6月;第二个周期是2003年7月-2006年5月;第三个周期是2006年6月-2009年5月;第四个周期是从2010年6月开始,持续到现在(图4)。我国的猪周期存在以下几个特征:周期跨度较稳定,一般在三年左右,但有逐渐延长趋势;周期波幅逐步加大,由第一周期的峰谷相差16%到第三周期的163%;周期重心不断上移,与生猪绝对价格不断攀升的走向一致;猪价与猪粮比的分化逐步扩大。事实上,猪周期并非我国独有,美国的猪粮比也存在周期性变化,但时间跨度存在不稳定性,一般4~6年为一个周期。猪周期的变化基本上有以下规律:一是猪周期价格低点在逐次提高。历史数据显示,猪周期每一次低点价格都在提高,被认为主要是由于饲料原料玉米和豆粕价格上涨和人工养殖成本上升导致。二是周期有逐渐延长的趋势。从历史数据看,周期时间长度有延长趋势。主要原因是我国规模化养殖比例在不断提高。规模化养殖户一般固定资产投入成本较高,进入和退出的壁垒都较大;资金实力强,能承受的亏损幅度也更大。三是猪价通常在4-5月份见底,然后开始上涨。4-5月是全年猪肉需求的淡季,这段时间猪价开始筑底,到10-11月份,由于中秋节和国庆节及随后的元旦春节,南方也开始做腊肉,猪肉需求逐渐进入旺季。四是养殖行业大面积持续亏损约4个月左右,猪价见底。养殖行业的盈利通常以猪料比、猪粮比和自繁自养头均盈利作为指标。猪料比4.4∶1,猪粮比6∶1,自繁自养头均盈利为0时是盈亏平衡的标志。五是除养殖收益的变化引起猪价周期性波动之外,还有一些外部因素会影响猪价的周期。比如疫病或自然灾害使得生猪存栏减少或政府收放储等政策使养殖户改变对猪价的预期,但这些外部事件只能跟踪,不能预测。2014年5月5日-11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肉类批发价格涨跌互现,其中猪肉价格比前一周上涨4.5%,但业界却对未来走势存在分歧。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马文峰表示,猪肉价格预计5、6月仍将保持相对稳定,7、8月将会开始回升,9、10和12月的消费旺季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春节期间将会重新升到历史高位水平。搜猪网冯永辉则认为,目前的猪肉价格上涨只是阶段性的,整体市场还是供大于求,预计未来猪肉价格还会走低,何时能迎来新一轮上涨行情,还要看供给段淘汰过剩母猪的情况。卓创咨询生猪分析师姬光欣认为,生猪市场受2013年底疫情和天气的影响,仔猪成活率低,造成目前生猪出栏量处于阶段性低位;此外,前不久媒体报道称美国生猪感染疫病死亡700万头,猪价高涨而向中国进口猪肉量下降,这也为国内猪肉价格上涨提供了利好支撑。作者的观点是,2014年上半年猪价将处于底部震荡,筑底后会开始缓慢上涨。

3生猪产业剧烈波动的原因分析

据东方艾格对中国生猪产业剧烈波动的基本观点,首先,我国违背生产机制的政策是导致生猪产业波动的最大原因;第二,市场主体失衡是导致生猪产业波动的另一大原因;其三,市场信息传导机制缺失加剧了生猪产业波动。

3.1政策机制原因在生猪养殖的产业链中,有上游的粮食生产、饲料加工环节,也有下游的屠宰加工环节。现行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导致粮源企业对价格具有一定的控制性,加重了饲料加工企业的成本负担,饲料加工企业又把增加的成本向下游养殖环节转移。但在畜禽养殖环节,只有鼓励进入的机制,却没有市场供需平衡预警机制和出现亏损的稳定机制;加剧了市场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的快速转换。在屠宰加工环节,定点屠宰政策又让某些屠宰加工企业具有一定的区域垄断性。这种违背市场机制的政策最终导致养殖者受到粮食企业、饲料企业、屠宰企业"三座大山"的压迫,使整个产业链上无论市场好坏,只有养殖者会出现亏损。

3.2主体失衡原因在生猪养殖产业链中,养殖企业的利润率偏低,产业主体失衡。数据显示,不同环节的利润差别很大:种猪养殖占17%,饲料生产占7%,商品猪生产占15%,商品猪流通占5%,商品猪屠宰占25%,猪肉流通占31%。下游的屠宰和流通环节利润是比较丰厚的,约占利润的56%,而前端的饲料生产、种猪生产以及商品猪生产的利润则要少得多。对比生猪养殖和屠宰环节的资本回报率,在投入相似的情况下,养殖相比屠宰是风险更高、利润更薄且收益很不资料来源:搜猪网、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稳定的(表3)。目前生猪养殖产业链存在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前端饲料加工和养殖一体化趋势,二是后端屠宰加工零售一体化趋势。当然,大型养殖企业的整体产业化、一体化趋势和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就是有利于整体可控,规避市场波动风险。

3.3信息传导原因市场信息传导机制的缺失加剧了生猪产业的波动。每轮生猪价格的暴涨都源于前期价格严重的下挫。如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可考虑对有关政策进行调整。比如沿着整个产业链,给予在粮食生产环节直接对生产者进行补贴的政策;在饲料加工环节,可鼓励饲料加工向上下游的粮食收购和养殖延伸;在畜禽养殖环节,可制定鼓励和促进养殖组织化的政策,建立确实有效的市场供求平衡预警机制、盈亏预警机制和补贴机制;在屠宰加工环节,可取消定点屠宰制度(图5)。这样的话,逐步形成能在产业链上具协同效应的政策体系,在政策进行有效改进的情况下,市场主体失衡和市场信息传导机制缺失的状况将会改观,将逐步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体系。

4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趋势、挑战与企业竞争策略

当前,我国正通过颁布实施各种政策支持生猪养殖企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国家持续补贴规模猪场,相关行业的一体化建设也导致大型猪场投资增多,中国生猪养殖业加速规模化。尤其是农业部提倡标准化规模养殖,重点补贴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养殖场。2007年以来国内规模猪场建设加速,2010年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大幅提高,规模化养殖的比重达到了80%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14%。中国生猪养殖业有以下发展趋势:继续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一体化发展;更加注重疫病的控制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发展生态畜牧业;大型规模猪场开展自宰自销试点;生猪养殖业的上市公司还会增多;各种本地土猪品种的养殖开始增多;农业部会采取措施控制猪价急速下跌;各地加快淘汰生猪屠宰落后产能;中国放开美国等多国的猪肉进口等。总的来说,当前我国整个生猪养殖产业在生猪养殖环节的集中度非常低,一些大公司在发展自我的同时,正通过收购兼并等扩大规模,国家政策也支持行业洗牌;生猪屠宰环节的集中度也偏低,以低成本激烈竞争为主,行业正处于加速转型期。相对而言,肉制品加工环节比生猪养殖和屠宰环节集中度高,但在高温肉制品方面竞争更加激烈一些。

猪周期篇8

生猪存栏∶能繁母猪

目前生猪存栏量已经接近了2010年5月份以来的历史低位,短期生猪供应能力不足。但是目前能繁母猪存栏水平仍处于历史中游水平,中长期生猪供应能力依然充足。通常来说,母猪从配种到产仔需要4个月左右,产仔之后需要1个月的休息,因此母猪每年平均产仔次数大概在2.2次。小猪从出生到生长成为100公斤的大猪又需要4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即使假设目前大量母猪已经配种两个月(由于前期猪肉价格过低,肯定不会有大量母猪已经配种两个月),新的生猪供应高峰也需要6个月以后才能到来,实际需要时间可能是7-8个月。

玉米、豆粕vs猪粮比

玉米与豆粕在猪粮中的比例大致为3∶1,近期玉米的期货价格虽然有所下跌,但是我们了解到养殖场的玉米现货采购价格其实提高了,再加上豆粕从3月份开始的这波上涨,猪粮价格持续走高,猪肉价格又持续走低,导致猪粮比从去年12月份开始持续下滑。对于养殖场来说,猪粮比在6附近是养殖场的成本线,因此历史上猪粮比也一直是在6上下来回波动的,自今年1月份以来,猪粮比低于6已经长达4个月,猪肉价格回升很可能是成本推动的。但是从猪粮比来推断猪肉价格回升周期已经来临是不准确的,因为除了成本因素以外,还需要考虑供应周期、需求周期的扰动。但是用猪粮比来估计生猪存栏中的小猪比例逻辑上是说得通的,当猪粮比处于低位时,养殖场不愿意把小猪养大,因此生猪存栏中小猪的比例较高,大猪的比例较低,这个时候如果猪肉价格上涨,养殖场会迅速改变策略,将小猪养大,短期内增加生猪供给。按照这样的逻辑,由于猪的生长周期是4个月,我们假设目前小猪的平均年龄在两个月,那么两个月之后也就是7月份就可以达到一个生猪供应的小高峰。

猪肉需求周期

猪周期篇9

元宵节后,各肉猪产区出栏量持续性上升,猪价急速下滑,正月初八至十五,一周内猪价下降超过每斤1元,3月后多数地区猪价回落到每斤7元以下,猪粮比跌至6∶1盈亏平衡线以下。生猪养殖告别盈利,进入亏损周期。

据新牧网,3月4日,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嘉禾市场猪(以下皆指外三元品种)价每斤6.9~7.0元。广东的江门、化州、阳江一带猪价每斤6.7~6.9元,广东的四会、茂名猪价每斤6.5~6.6元。广东的清远、英德猪价每斤6.8~6.9元,广东的高明、增城猪价回落至每斤7.2~7.4元。

“如果3~4月发生疫情,猪价将会加速下跌,否则平稳下滑。”温氏集团经营部调研室副主任杨立平说。2月27日下午,农业部通报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山阁镇东辉猪场发生生猪A型口蹄疫疫情,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虽然3月初广东各地猪价相比2月底每斤下降0.1~0.2元,但受采访养殖户皆认为该疫情对猪价无明显影响。

亏损期将长达6个月?

3月初,很多养殖户反映卖猪困难,高体重肥猪出栏压力更大。由于第一季度节日刺激较少,肉类终端消费也较为萧条,3月份生猪的交易价格仍维持在低位。湖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博罗县泰美畜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华荣认为,尽管3月底有清明节提振消费,但可能会出现节前抛售、屠宰场压价收储等复杂变化,因此整体来看,猪价上升拐点很难在6月份以前出现。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表示,2月22日是生猪市场的转折点,全国平均猪价正式跌破每斤7元,重回6元时代。同时,猪粮比价跌至6.02∶1盈亏平衡线,自繁自养头均盈利正式告别盈利、进入亏损周期,根据以往周期时间分布规律,一旦猪市进入周期性的亏损期,持续时间有可能达6个月以上。

因此,猪粮比跌破6∶1可能仅仅是亏损的开始。冯永辉分析,生猪市场最近两个周期性的亏损期即2006年2~8月、2010年2~7月,进入亏损的时间均在春节前后,进入得越早亏损得越多,亏损期结束得越彻底,否则生猪市场无法随后进入长达两年左右的盈利期。像2009年4~6月为期两个月的亏损,无法淘汰过剩的产能,从而导致2010年继续亏损。

2013全年生猪供过于求?

据了解,目前广州嘉禾市场生猪交易不旺,嘉禾肉联厂开工量较正常时减少三成;而且广东地区腊肉可以一直吃两个月,5月后肉联厂的屠宰量才可能逐渐恢复。杨立平也反映双汇、唐人神等大型屠宰企业自正月初八开工后很长时间,开工量只有正常的80%左右。

深圳农牧实业有限公司高明分公司种猪场场长计刚健认为,2013年整体消费前景并不乐观。“目前,整个中国经济大环境不景气,消费群体个人收入比预期减少,会无形中减少肉类消费量,从而降低整体消费增长量。”

计刚健还介绍,其公司目前二元杂母猪(生产商品育肥猪)销售量在增加,说明规模养殖场生猪存栏量会持续增加,下半年生猪出栏量可能会增加。

不仅如此,2013年全年生猪存栏量将高于2012年。杨立平认为,2012年能繁母猪存栏总量环比2011年增长超过5%,受此影响,2013全年生猪出栏总量预计至少增加12%。

这时是否该补栏?

有分析人士认为,一旦猪市进入周期性的亏损期,持续时间有可能达到6个月以上,3月份猪市寒冬正式拉开序幕。但笔者咨询广东各地大型养殖企业、中小规模养殖场,多反映2013年猪场会跟往年一样继续扩栏。但由于春节后生猪压栏较多,近期补苗不旺,3月份,江门外三元猪苗(30斤规格)价格由2月份每头500元左右回落至每头450元左右。

“无论规模大小,猪场一旦有空栏就会补栏。”鹤山母猪养殖户李福初表示,按往年经验,春节后猪场空栏较多,3~4月是补栏高峰期。目前,养殖户生猪补苗多遵循“有栏就补”方案,3~4月补栏仔猪预计出栏将在8月份。不少养殖户认为,经过较长时间低迷行情后,届时猪价一般会相对平稳反弹,所以考虑逆市补栏。

猪周期篇10

国泰君安分析师王乾称,猪价“淡季不淡”,江西、湖南、福建等南方地区突破节前高点。从历史经验上来看,春节后伴随需求走弱,猪价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然而,2016年春节后猪价小幅回调后,仍维持在18元/公斤的高位,创下近5年同期的最高水平。生猪供给收缩效应凸显,预计猪价有望重新进入上涨通道。

国泰君安称,受“寒潮”冲击影响,2016 年1、2月份仔猪腹泻等疫情较为严重,加剧生猪供给的短缺,从而导致近期仔猪价格大幅上涨。

生猪景气行情或超预期

长江证券分析师陈佳称,环保政策愈趋严格造成南方水网地区部分养殖户被迫淘汰,以及生猪禁养区继续增加,或将导致后期能繁母猪存栏持续下行,因此,预计此次生猪景气行情或超预期。

短期来看,在进入3月后随着工厂开工及学校开学,猪肉需求逐步提升,而年前抛售使得生猪供应较为偏紧,预计猪价即将迎来上涨。中期来看,冬季仔猪腹泻疾病的死亡率过高或使得7月生猪供应量减少,生猪价格有望达到阶段性高点。长期来看,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持续下行将使得生猪行情维持长期景气,且周期长度或超出预期。因此,长江证券上调猪价预测,预计今年生猪均价18元/斤,高点有望达22元/公斤。

猪价超预期“十年一遇”

中泰农业陈奇团队称,从猪粮比来看,这一波猪价上涨周期是“十年一遇”。目前,猪粮比为9.2,2008年最高是10.2。据猪价上涨预期和粮价下行的判断,本次高点猪价有望达到22元/公斤,猪粮比超过12是大概率事件。“十年一遇”的核心逻辑在于:供给端强迫下降导致价格超预期,成本意外下跌是养殖户还赚种植户的钱。

中泰农业陈奇团队表示,2015到2017年大行情,实际上是价格周期低迷+环保土地限制等共振导致的。

中泰农业调研发现,2015年一直未出现大范围补后备母猪情况,仅是维持正常母猪更新淘汰,大家都在观望;目前来看,节后猪价的超预期上涨,刺激部分规模化猪场加大补栏力度,以及部分散养户这块赚钱太多足以支持下轮周期,开始有大范围补栏情况,预计2-5月份很困难是补栏高峰期,按照正常能繁母猪应该在6-8月份之间逐步转正,猪价高点维持到2017年4月份左右,类似于2008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