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十篇

时间:2023-03-14 00:54:00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篇1

2007年1月22日,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公告,叫停广东佰易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司在生产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过程中,部分产品不能提供有效完整的生产和检验记录而套用正常生产批号上市销售。为此,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暂停销售和使用该公司生产的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以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制剂属于血液制品,作为一种“生化补药”,使用对象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孕产妇、老弱患者、烧伤患者及各种免疫缺陷患者等。据专家介绍,血液制品在采集和生产过程中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杀灭细菌,还要进行病毒灭活,否则可能把病毒带入使用者体内,使使用者通过血液传播感染疾病,如肝炎、艾滋病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涉嫌携带丙肝病毒的产品,问题可能出在血液采集环节。按照血液制品生产安全控制措施,从原料血浆筛选、采集,直至成品出库,对病毒的检测一共分为四道关口:一是在采集血浆时对献血员进行体检、免疫;二是在血浆投放前再次进行免疫检测;三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病毒灭活,四是在成品之后再度进行免疫检测。

一般来说,若输注的血液制品含有丙肝病毒,在输注后1~3周,外周血中即可检测到丙肝病毒核酸,随着时间的延长,阳性率会更高。同时,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升高,此时可判定为感染了丙肝病毒;若HCVRNA阴性,需动态观察抗HCV,如抗体滴度在2~8周逐渐下降并最终阴转,就可以排除丙肝病毒感染。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篇2

关键词: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儿科 超适应证用药 合理性

Evaluation of Off-Indication Drug Use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Pediatrics

Liu Shanjuan

Jing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Hubei;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ff-indication drug use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 in pediatric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IVIG in clinic.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135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IVIG in a grade Ⅲ level A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from Nov. 2018 to Apr. 2019. According to the drug instructions and related clinical treatment guidelines, off-indication drug use was evaluated. Results: Among the 135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IVIG, most children were aged from 28 d to 3 years. And 75.56% was off-indication drug use, main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the off-indication drug use, 16.67% was supported by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onclusion: The off-indication drug use of IVIG in pediatric is common, and the supervision of IVI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IVIG.

Keyword: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pediatrics; off-indication drug use; rationality;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血浆蛋白制品。随着血浆分离IgG技术的发展,IVIG从最初用于治疗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到目前延伸至血液病、风湿病等各领域,远超其说明书标示的适应证范围[1]。这些超说明书用法,部分存在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部分仅依据临床经验[2]。此外,由于IVIG价格昂贵、来源紧缺及血液制品本身的潜在风险,须加强对IVIG的管理力度,保证临床合理使用。本研究回顾性调查某三甲妇幼保健院住院患儿IVIG使用情况,探讨儿科超适应证使用IVIG的合理性,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IVIG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利用医嘱点评系统检索某三甲妇幼保健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使用IVIG的儿科住院患者,共135例。统计分析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疾病诊断、给药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给药疗程等。

1.1 说明书适应证相符性评价

根据出院诊断,将符合IVIG(华兰生物)说明书标示适应证的用药视为说明书内用药:(1)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症,如X联锁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常见变异性免疫缺陷病、免疫球蛋白G亚型缺陷病等;(2)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如重症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等;(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川崎病。其他则视为超说明书用药。

1.2 超说明书适应证获益性评价

通过检索国内外IVIG临床使用相关指南,结合该院实际应用情况,选定2006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IVIG使用指南(指南A)[3]、2011年英国IVIG临床使用指南(指南B)[4]、2012年澳大利亚IVIG临床使用标准(指南C)[5]作为超说明书适应证获益性评价的依据。根据指南制定IVIG获益性评分标准(见表1),指南未提及的适应证不予计分。根据平均分确定获益等级:3分,肯定获益;2分≤评分<3分,很可能获益;1分≤评分<2分,可能获益;<1分,不可能获益或获益证据不充分。

表1 IVIG获益性评分标准

2 结果

2.1 使用IVIG患儿性别与年龄分布

135例患儿中,男77例(57.04%),女58例(42.96%),年龄最小10 min, 最大11岁6月,其中0~28 d 13例,占9.63%;>28 d~1岁50例,占37.04%;>1~3岁46例,占34.07%;>3~7岁20例,占14.81%;>7~18岁6例,占4.44%。

2.2 IVIG使用的说明书适应证相符性及超说明书使用获益性情况

135例患儿中,说明书内适应证使用IVIG为33例,占24.44%。具体出院诊断为重症感染16例(11.85%),其中重症肺炎7例,重症脓毒症7例,感染性休克2例;川崎病12例(8.89%);原发性免疫缺陷2例(1.48%);ITP 1例(0.74%);新生儿败血症2例(1.48%)。适应证超说明书用药的共102例,占75.56%,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17例,占超适应证用药例数的16.67%。

参考表1中指南推荐的获益性得分标准,指南中未提及的标注为“NI”,超说明书使用的适应证及获益得分见表2。超适应证用药的102例患儿中,肯定获益0例,很可能获益5例(4.90%,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肠道病毒性脑膜炎),可能获益12例(11.76%,新生儿ABO溶血、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肺炎)。

3 讨论

3.1 IVIG在儿科超适应证用药情况

IVIG中含有大量IgG抗体,具有强大的抗感染、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目前被广泛用于感染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目前,IVIG的超说明书适应证已超过150种[6]。FDA于1988年颁布指南以供临床研究者和机构评审委员会参考,我国目前仍缺乏关于IVIG临床使用的权威性指南。有学者[7]采用指南研究与评价的评审工具对63篇相关文献进行评价,最终纳入6篇IVIG临床指南,均为B级推荐,为可推荐的循证临床指南。

表2 超适应证使用IVIG的出院诊断及获益得分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院住院患儿超适应证使用IVIG发生率为75.56%,超适应证用法中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为16.67%。IVIG的超适应证用药主要是将IVIG作为免疫增强剂,用于预防或治疗感染性疾病,与国内文献报道基本一致[8]。IVIG说明书中“重症感染”这一适应证概念模糊,没有统一评判标准。本研究将重症肺炎、重症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归纳为“重症感染”,存在主观上的偏差。临床上常用的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缺乏特异性,血清降钙素原(PCT)是目前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的全身严重细菌感染的诊断标志物,但其临床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9-10]。此外,本研究中的其他感染性疾病,参考指南中均未提及或不推荐使用IVIG。

3.2 IVIG超适应证用药的获益性评价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适应证用药有指南支持的有新生儿ABO溶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肠道病毒性脑膜炎等。使用IVIG最多的肺部感染,如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缺乏药品说明书和临床指南支持。

IVIG是近年来用于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新型药物,可防止或减轻溶血[11]。早期使用IVIG,可通过阻断网状内皮细胞的Fc受体,阻止新生儿红细胞的溶解[12]。有研究[13]显示,IVIG可迅速提高ABO溶血症患儿血浆中的IgG水平,加快机体清除血型抗体,减少换血次数,降低溶血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有指南[4]建议,对于新生儿ABO溶血,若强光治疗下高胆红素血症依然恶化,可使用IVIG治疗,但未作为常规治疗推荐。

虽然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IVIG预防或治疗感染,但其依据仅限于医师临床经验、个案报道和临床观察,且频繁使用IVIG还可能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由于生理或病理因素,易导致免疫功能的暂时缺陷,罹患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肺炎等。IVIG对于降低感染发生率和缓解疾病发展的严重程度的疗效尚不确切,仍需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或系统评价等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验证[14]。如毛细支气管炎,主要治疗方案为吸氧、镇静、抗病毒、解痉平喘等,并未推荐使用IVIG[15]。对说明书和指南适应证以外的早产儿或低体质量婴儿常规使用IVIG预防感染获益有限,也是不推荐的[16]。此外,IVIG预防外科手术后感染的有效性也未得到肯定,不推荐使用。对于侵袭性、有生命威胁的细菌感染,如严重肺炎、脑炎、脓毒症等,经严格评估后酌情使用[5]。

对于手足口病,IVIG治疗EV71感染重症病例的确切疗效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有脑脊髓炎和高热等中毒症状严重的患儿可考虑使用[17]。其他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人微小病毒B19感染,IVIG仅在合适的抗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无法获得时用于替代治疗,且确切效果需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3-4]。

本研究结果表明,该院IVIG在儿科患者中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在没有强有力的临床证据和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下使用IVIG,不仅不能保证临床疗效,还存在潜在风险。此外,药品说明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超说明书用药易引起医疗纠纷,应引起临床医师和医院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因此,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IVIG,医院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制定IVIG临床使用规范,完善IVIG使用流程。临床医师应更加熟悉IVIG说明书及相关临床使用指南,谨慎合理用药,让来源有限、价格昂贵的IVIG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HARTUNG H P,MOUTHON L,AHMED R,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 (IVIG)-beyond immunodeficiencies and neurology [J].Clinical & experimental immunology,2010,158(s1):23-33.

[2] 焦富勇,冯爽,徐曼.丙种球蛋白的临床应用新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1):54-57.

[3] ORANGE J S,HOSSNY E M,WEILER C R,et al.Use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human disease:a review of evidence by members of the Primary Immunodeficincy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Asthma and Immunology [J].J Aflergy Clin Immunol,2006,117(4 suppl):S525-S553.

[4] Department of Health.Clinical guidelines for immunoglobulin use:update to second edition [EB/OL].(2011-08-01) [2016-06-27].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216671/dh_131107.pdf.

[5] National Blood Authority.Criteria for the clinicaluse of 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Australia [EB/OL].(2012-07-01) [2016-06-27].iblood.gov.au/system/files/documents/NBA_IVIg Criteria_SecondEdition_Internals-WEB_updated_ref.pdf.

[6] LEONG H,STACHNIK J,BONK M,et al.Unlabeled uses of 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 [J].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system pharmacy,2008,65(19):1815-1824.

[7] 张宏亮,黄振光,邹小琴,等.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临床指南的比较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6,35(1):58-63.

[8] 蔡志波,林艳,王珏.儿童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情况及合理性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0):781-784.

[9] 赵劭懂,陈俊,葛许华,等.降钙素原在儿科重症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2):300-303.

[10]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9,57(1):9-15.

[11] ERGAZ Z,GROSS D,BAR-OZ B,et al.Carboxyhemoglobin levels in neonatal immune hemolytic jaundice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gammaglobulin [J].Vox Sanguinis,1995,69(2):95-99.

[12] BEKEN S,HIRFANOGLU I,TURKYILMAZ C,et al.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G treatment in 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is it myth or real?[J].Indian journal of hematology and blood transfusion,2014,30(1):12-15.

[13] 辛玥,王静,穆青,等.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3):346-348.

[14] 兰杨,冯雷,梅丹.我院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临床应用的合理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4,49(14):1262-1267.

[15] RALSTON S L,LIEBERTHAL A S,MEISSNER H C,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bronchiolitis [J].Pediatrics,2014,134(5):e1474-e1502.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篇3

[关键词]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12.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a)-0185-03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属重症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1]。静脉用免疫球蛋白作为重症手足口病的免疫治疗手段已得到大家的共识,但其治疗剂量尚有争议。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旨在观察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4月~2013年8月住院治疗的150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0例,女70例;年龄4个月~1岁者35例,1岁~3岁者90例,3~6岁者2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原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诊断标准[2]。150例病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使用普通剂量静脉用免疫球蛋白者为普通剂量组,使用大剂量静脉用免疫球蛋白者为大剂量组,不使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者作为对照组。3组的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3组患儿均实施综合疗法,即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甘露醇降颅压、甲基泼尼松龙防治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普通剂量组给予0.3~0.4 g/kg静脉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连用3 d;大剂量组给予1 g/kg静脉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连用2 d;对照组不使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1.2.2 护理方法 ①消毒隔离:保持病房清洁卫生,定时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2次/d,对家具、地面用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擦拭,医护人员查房以及操作前后应严格洗手或使用快速消毒液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②发热护理:所有患儿均有发热症状,高热患儿均遵医嘱给予布洛芬混悬液或小儿退热栓退热,持续高热不退者给予物理降温,出汗退热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防止受凉。③脑炎护理:患儿应保持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以及呕吐、肢体抖动、颤动、惊厥等情况,应防止意外坠床、舌咬伤;呕吐患儿应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窒息;腰穿患儿应平卧4~6 h以防止头痛;颅内高压患儿及时遵医嘱给予甘露醇、呋塞米以降颅内压[3-4]。

1.3 疗效评价

观察3组的退热天数、皮疹消退时间、惊颤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有效判定标准:体温正常或发热症状缓解,精神好转,惊颤消失或明显减少,脑膜刺激征消失;无效判定标准:发热、惊颤、脑膜刺激征等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进一步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3组退热时间、皮疹消褪时间、控制惊颤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的比较

普通剂量组的退热天数、皮疹消褪时间、控制惊颤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3组退热时间、皮疹消褪时间、控制惊颤时间、脑膜刺激征

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的比较(d,x±s)

与对照组比较,*P

2.2 3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无效率为20%,普通剂量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无效率为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无效率为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3组治疗效果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近几年来,我国手足口病的发病人数逐渐增多,但大多数为普通病例,少数可进展为重症病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其发病机制也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显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IgG水平降低,影响其免疫功能[5-6]。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为IgG,静脉注射后能迅速提高人体血液的IgG 水平,其含有针对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中和抗体,在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中可能具有一定应用价值[7]。不管是原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还是2010年版,均提出使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提示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在手足口病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及护理干预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结果显示普通剂量组在退热天数、控制惊颤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无效率为20%,普通剂量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4%,无效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普通剂量的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疗效不佳。大剂量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无效率为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护理干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具有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卫平.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07.

[2]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473-1475.

[3] 邹卫红,罗雪梅,钟春兰,等.60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治疗和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32(2):311-312.

[4] 郑焱,彭剑雄,张丽,等.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7):53-54.

[5] 王文丹.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测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44.

[6] 段,林智平,徐汉云,等.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临床研究[J].江西医药,2012,36(7):913-915.

[7] Wang SM,Liu CC.Enterovirus 71:epidemiology,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J].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2009,7(6):735-742.

[8] 许景怀.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佐治手足口病神经系统受累期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4,49(2):162-163.

[9] 熊燕.早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134-135.

[10] 于永锋,初灵芝.不同剂量静脉注射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疗效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9(2):209-211.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篇4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重症肺炎;小儿;疗效重症肺炎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病原体感染、全身炎症反应、营养不良及小儿特殊生理特点等有关,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1],若治疗不及时或控制不当,最终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是导致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及时的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炎症反应,增强患儿抵抗能力至关重要[2]。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行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佐治,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4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经病原体等综合检查后确诊为重症肺炎,排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呼吸衰竭等患儿。随机把64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各32例,对照组患儿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在3个月~2岁,平均(1.1±0.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在1h~3d,平均(1.0±0.5)d。实验组患儿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在2个月~2.1岁,平均(1.2±0.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在1h~2d,平均(1.1±0.4)d,两组患儿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均接受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并查看患儿一般资料,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在此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儿采取综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吸痰、抗生素(单用或联合使用)、抗炎、水电解质紊乱纠正等治疗,对于伴有心力衰竭患儿来说,给予利尿、强心等治疗。同时给予患儿营养支持。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辅佐治疗,于入院第1d或第2d给予200~300mg/kg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连续治疗2~3d。两组患儿治疗1w。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及用药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临床症状改善包括退热时间、肺部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等;免疫球蛋白水平包括IgG、IgA及IgM。

1.4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治疗1w后患儿咳嗽、体温异常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肺部听诊提出音明显减少;有效:治疗1w后患儿咳嗽、体温异常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肺部听诊提示音有所减少;无效:治疗1w后患儿咳嗽等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变或加重。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此外,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及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儿退热时间、肺部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 实验组患儿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佐治后,IgG从治疗前的(8.20±1.51)g・L-1上升到(12.20±1.83)g・L-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重症肺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主要与病原体感染、毒素、缺氧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造成患者机体内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被大量的释放,消耗掉体内的免疫球蛋白IgG,致使IgG浓度明显下降[3],患者免疫功能大幅度减弱,从而引发重症肺炎,多发于小儿或老年人群。小儿重症肺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通常发病比较突然,变化大,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或治疗不当可能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直接威胁患儿生命安全。另外患儿发生重症肺炎时,其免疫功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正常婴儿经由胎盘传递来的母体免疫球蛋白高达90%,且在其出生3个月前后这些母体免疫球蛋白被分解代谢,而婴儿自身正常合成或分泌免疫球蛋白的能力在2~4岁。相关研究表明重症肺炎患儿病发后,其体内的血清IgG水平明显减少,可见血清IgG可作为小儿重症肺炎治疗有效的主要指标之一[4]。

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主要以抗生素、抗炎、水电解质紊乱纠正、吸氧等基础方法为主,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临床症状改善比较缓慢或患者不是很满意。丙种球蛋白注射液主要是从很多健康人体混合血浆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纯血液制品,成分以蛋白质为主,内含细菌、病毒及其他病原体IgG抗体,同时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及独特型体形成复杂的免疫网络系统,具有调节或替代免疫功能作用。它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白介素-8、白介素-6)来减轻补体介导免疫损伤,同时通过静脉滴注可以阻断抗原刺激及自身免疫反应,保护宿主靶细胞免受特异性抗体的伤害[5]。相关研究表明采取静脉滴注方式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患者血液中的IgG水平,且若静滴剂量较大,短时间内可以让血液中的IgG浓度上升到正常人的3~6倍,能提高患者自身免疫能力,与抗生素等常规治疗联合使用,达到抗病毒、抗细菌的目的。本研究实验组患儿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佐治治疗后,IgG从治疗前的(8.20±1.51)g・L-1上升到(12.20±1.83)g・L-1,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75%,比行单纯常规治疗的对照组高12.5%。另外实验组患儿退热时间、肺部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491、-3.186、-4.110及-2.411,P<0.05。可见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佐治能明显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能明显提高血清IgG水平,减轻患儿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兵,边俊梅,蒋姝,等.连续静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系统评价[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4):588-595.

[2]吴红华.丙种球蛋白治疗40例小儿重症肺炎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0):4643-4644.

[3]周晓娜.60例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41-142.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篇5

【关键词】 早期应用;热毒宁;静脉免疫球蛋白;重症手足口病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28-01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临床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病体以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EV71型最常见,尤其是EV71具有嗜神经性,在疾病早期即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病毒性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甚至危及生命。我科采取早期应用热毒宁联合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12年3月至2012年8月收住重症手足口病患儿28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治疗指南(2010年版)》重症的诊断标准。年龄:11月-3岁。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皮疹、易惊、呕吐、精神差。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①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生命体征监测、测血糖,酌情吸氧、降温。常规应用利巴韦林针,20%甘露醇,甲基强的松龙,合并感染加用抗生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早期应用热毒宁联合静脉免疫球蛋白。对照组:常规治疗加用静脉免疫球蛋白。热毒宁注射液有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用法:0.6-0.8/(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滴,1天1次;免疫球蛋白由华兰1-2g/kg。

②观察指标:用药后观察体温下降、退疹、呕吐消退,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疗效评估标准:退热时间:1-3天为显效,4-6天为有效,>6天为无效。临床疗效标准:痊愈:体温正常3天,饮食恢复,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精神症状消失。好转:发热消退,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无效:热不退,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2 结 果

热退方面:治疗组:18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对照组:18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89%。

退疹方面:治疗组:18例,显效,16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对照组:18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7.78%。

临床症状消失方面:治疗组:18例,痊愈,16例,好转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对照组:18例,痊愈,12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7.78%。

两组比较,在退热、退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 论

重症手足口病常并发神经、循环、呼吸系统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早期干预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热毒宁注射液有效成分为青蒿、金银花、栀子。(青蒿可解表清热,具有免疫抑制和细胞免疫促进作用。金银花对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栀子可镇痛。)具有清热、抗病毒、抗炎、增强免疫等作用。静脉免疫球蛋白具有抗病毒、中和病毒抗原、阻止病毒在体内复制、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热毒宁联合静脉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退热、退疹、减轻临床症状,疗效确诊,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戴芬.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06.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篇6

【关键词】川崎病;人免疫球蛋白;护理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1】。本病好发于6~18个月大的婴儿,以男孩较多,成人较罕见。男女发病比列1.3~1.5:1,复发率为2%~3%。该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持续性高热,抗生素无效,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杨梅样舌,颈淋巴结非化脓性肿胀。多侵犯冠状动脉,部分患者形成冠状动脉瘤,少数患者冠状动脉发生狭窄,血栓甚至心肌梗死【2】。

1 资料

本科室在2008~2011年期间,共收成人治川崎病患者3例,均为男性病人,其年龄为25~45岁。

2 治疗方法

在应用阿司匹林的同时,应用人免疫球蛋白对该病患者进行静脉滴注,以缩短热程,减少冠脉病变。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 据临床资料显示,大部分患者对本病缺乏了解,当得知本病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进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梗和猝死时,不少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及焦虑,此时,护士应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主动为其解答疑问,并且积极告知其本病的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疗程及预后。由于使用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的费用较高,患者易因医疗费用过高而出现焦虑,此时,护士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使用人免疫球蛋白的重要性及其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从而取得其家属的心理支持及经济支持。

3.2 发热护理 急性期发烧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降低机体耗氧量,以保护心脏。该病患者多出现持续性高热,护士应定期监测其体温(每4小时测量一次)。当患者体温超过38.5℃时,护士要为其进行物理降温,如进行温水擦浴,并在腋下、股沟、腘窝等血管聚集处多做停留以促进散热,嘱患者多饮水等。若物理降温的效果不佳,则应为患者口服退热药,并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高热惊厥现象。一旦出现上述现象,应立即将患者平卧,吸氧,使用镇静剂,并密切观察其有无脱水的征象。一旦患者出现出现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症状,护士应立即遵医嘱,为患者进行静脉补液

3.3 口腔护理 患者的口腔、咽黏膜易出现弥漫性充血,因此,应做好每日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此外,还应使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食用煎炸、带刺或含骨头的食物、带壳的坚果类食品以及质硬的水果(如甘蔗)等易造成口腔黏膜机械性损伤的食物,口唇干燥时则可涂护唇油或金霉素鱼肝油。

3.4 皮肤护理 此病患者常出现皮疹,且出现指(趾)端脱皮的现象,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病变的情况,保持其皮肤的清洁。

可每天用柔软的毛巾或纱布擦洗患者的皮肤,注意切勿擦伤;应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被褥衣裤轻软,避免穿着不透气的化纤布料做的衣服;患者自己应剪短指甲,防止抓伤皮肤。对半脱痂皮的患者,则应用清洁的剪刀剪除,并嘱患者避免人力撕脱,应待其自然脱落,以免引起感染。

3.5 饮食护理 给予清淡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供给充足的水分,多饮水,水果可榨汁后饮用,若患者有口腔黏膜溃疡的情况,应将食物晾凉后再吃,以免导致其进食时万分痛苦。

4 护理体会

4.1 人免疫球蛋白是一种供静脉输注的免疫球蛋白溶液,为血制品,容易被污染,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进行操作。

4.2 人免疫球蛋白的价格较高,在输注前后,护士应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针管,以免浪费药液。

4.3 输注速度 对于首次使用本品的患者,护士的输注速度开始要慢,应以成人1.0毫升/分钟(10~20滴/分钟)为准;若持续输注15分钟后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加快速度,但最快滴注速度不得超过3.0毫升/分钟(约60滴/分钟)。

4.4 严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所谓不良反应,一是指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包括面部潮红和肿胀、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腹痛、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等症状,少数患者甚至可出现死亡;二是有产生低抵抗体或抑制自身免疫球蛋白形成的作用;三是可使患者的血液粘滞度增强;四是极少数病人会出现无菌性脑膜炎。总而言之,一旦出现严重的副反应,都应立即停药。

4.5 在使用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使用心电监护仪,并每小时为患者测一次血压。

4.6 人免疫球蛋白应贮存于2~8度的阴凉处,严禁冰冻。

4.7 人免疫球蛋白一旦开启,应立即使用,未用完部分应作废弃处理,不要留作下次使用。此外,本品应单独输用,不宜与其它药物混合使用。

4.8 如果人免疫球蛋白制品出现混浊,且有摇不散的沉淀、异物或玻璃瓶有裂纹、过期失效等现象,均不可使用。

4.9 孕妇或可能怀孕的女性应慎重使用人免疫球蛋白。如必须使用,应在医师指导和严密观察下使用。有严重酸碱代谢紊乱的病人也应慎用。

5 治疗效果 3例成人川崎病患者的退热时间均为2~4d,均未出现冠状动脉病变。

6 结论

人免疫球蛋白是从上千份血浆中提取的一种生物制剂,其主要成分是免疫球蛋白IgG抗体,主要功能是与抗原起免疫反应,从而阻断抗原对人体的危害。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制品,可以帮助受者从低或者无免疫状态很快达到暂时免疫保护状态。从观察中得知,使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成人川崎病,效果良好,无不良反应发生。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心理、口腔、发热及皮肤护理外,还应严格掌握无菌原则,密切观察不良反应,控制输液速度,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从而保证治疗过程中病人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篇7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省怀化市418000

【摘 要】目的:分析人血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94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为对象,均接受人血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和家长满意度的差异。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血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期间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增进护患关系。

关键词 人血免疫丙种球蛋白;小儿;川崎病;临床护理效果

川崎病即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的结缔组织疾病,好发于婴幼儿,男孩多于女孩。由于本病可侵犯冠状动脉,形成冠状动脉瘤,或发生冠状动脉狭窄,甚至诱发心肌梗死。

人血免疫丙种球蛋白主要成分是IgG抗体,可与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达到暂时免疫保护状态[1]。本研究分析了人血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94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为对象,均有持续性高热、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或出血、杨梅样舌、手足硬肿、颈淋巴结非化脓性肿胀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血沉加快,血小板计数超过正常范围,符合日本川崎病委员会的诊断标准。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47例,包括男孩32例,女孩15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2.11±0.66)岁;体重7kg~18kg,平均体重(12.33±3.41)kg;患儿母亲文化程度包括本科8例、大专12例、高中15例、初中12例。

实验组患儿47例,包括男孩33例,女孩14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年龄(2.54±0.71)岁;体重6.5kg~21kg,平均体重(12.58±3.55)kg;患儿母亲文化程度包括本科7例、大专14例、高中16例、初中10例。

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母亲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护理方法

所有患儿确诊后均应用人血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人血免疫丙种球蛋白单独输入,不与其他药液配伍。先采用生理盐水进行静脉穿刺,确认穿刺成功后再输注人血免疫丙种球蛋白。

严格控制滴速,输注完毕后采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免浪费。输注期间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如出现心动过速、胸闷、出汗、发热、皮疹、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心血管损害的症状,包括心率、心律、心音、心电图等改变[2]。

实验组患儿加强综合护理干预。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营造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嘱患儿绝对卧床休息,以免增加心脏负担,病情缓解后可适当活动。向患儿家长解释人血免疫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其正确了解病情,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

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变化。体温超过38.5℃时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体表等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鼓励患儿多饮水,有脱水症状者及时经静脉补液。发生高热时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4]。

指导患儿家长为患儿准备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尽量选择患儿喜欢的食物,烹饪时注意饮食的色、香、味,以增进食欲。对食欲不振者鼓励其坚持进食,可少量多餐,避免进食煎炸、带刺、硬质食物,以免加重口腔黏膜损伤而引起患儿疼痛、拒食[5]。

每日帮助患儿擦洗身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选择棉质柔软的内衣裤,每次便后及时清洗、擦干。勤剪指甲,防止抓挠皮肤,出现皮疹脱皮者待其自然脱落,切勿人为撕脱,以免引起损伤感染。结膜充血时勿用手擦揉眼睛,可采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眼部。口腔黏膜充血者做好口腔护理,进食前后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刷牙时选择软毛牙刷,防止损伤口腔黏膜。口唇皲裂者涂抹液状石蜡[6]。指导患儿家长如患儿需要预防接种麻风疹疫苗,应至少距离免疫球蛋白治疗12个月,其余预防接种应间隔3个月。

1.3数据处理

将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反应

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数据见表1。

2.2家长满意度

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川崎病的具体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已有的临床研究发现其与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患儿体内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大量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性因子,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冠状动脉是其作用靶组织,可导致冠脉扩张、冠状动脉瘤、血栓栓塞,甚至诱发心肌梗死而导致患儿猝死。迅速控制血管炎症、防止累及冠状动脉是临床治疗川崎病的关键。

人血免疫丙种球蛋白可对免疫调节细胞产生负反馈作用,阻断血管内皮的免疫性炎症反应,从而迅速控制病情、改善患儿预后。但使用后可能发生胃肠道不适、过敏、血清学反应等不良反应,存在一定的风险,在使用前均应向家长说明。人血免疫丙种球蛋白价格昂贵,在使用时避免造成浪费,应单独给药。输注时严格控制滴速,避免因一次性给药剂量过大或输注过快而导致心功能损害。用药后还应加强对患儿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患儿痛苦。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人血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期间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增进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杨宜萍,熊衍君.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6):762-763.

[2]姜丹凤.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观察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4):2079-2080.

[3]边志卫.川崎病患儿的用药护理与效果[J].全科护理,2012,10(4):1102-1103.

[4]晏萍兰,李萍.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8):1366-1368.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篇8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新生儿肺炎;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5-5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gamma glob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pneumonia and its influence to immunologic function. Methods 62 cases of neonatal pneumonia cu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1 cases in each.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and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VIG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for three days.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remission time,treatment effect,observation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IgG,IgA,IgM,IL-6,TNF-α and T cell subsets distribution chang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table temperature,cough disappeared,rales,cyanosis remission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Gamma globulin;Neonatal pneumonia;Immunologic function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多由细菌或病毒引起血管壁炎症进而导致肺损伤,严重者可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甚至死亡[1]。丙种球蛋白(IG)是人体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可起到改善免疫功能,促进抗感染的作用[2]。本研究旨在分析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入选标准:(1)患儿有上感接触病史;(2)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缺氧、呛奶、喘憋,伴或不伴肺部湿音、鼻扇、三凹症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3];(3)胸片显示有点片状或斑片状影,伴或不伴肺气肿[4]。除外先天性心脏病、吸入性肺炎、湿肺及其他影响呼吸系统的疾病。将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日龄8~22d,平均(11.8±3.7)d;体重2361~4075g,平均(3236±412)g;其中足月儿26例,早产儿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6例;日龄5~23d,平均(12.3±3.1)d;体重2079~3996g,平均(3301±395)g;其中足月儿24例,早产儿7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且能服从治疗方案。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保持适宜温湿度、呼吸道通畅、对症吸氧、提供足够的水及营养、改善脏器功能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S19994004)400mg/(kg・d)静脉滴注治疗,连续应用3d。

1.3 评价标准

1.3.1 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 比较两组患儿发热、咳嗽、音、口唇发绀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

1.3.2 临床效果判定[5-6] (1)显效:治疗结束后患儿精神及吃奶状况良好,体温正常,呼吸平稳,无咳嗽、咳痰及喘憋,无口吐泡沫及口唇发绀,听诊无湿音,胸片显示炎症完全吸收;(2)有效:治疗结束后患儿精神及吃奶尚可,咳嗽、气喘、口唇发绀缓解,体温尚不稳定,听诊湿音减少,胸片显示炎症部分吸收;(3)无效:治疗结束后患儿精神差,有呛奶,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1.3.3 免疫功能相关指标 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d采集空腹静脉血各自分成两份,一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C比值,另一份离心取血清后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IL-6及TNF-α水平[7]。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运用SPSS18.0软件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

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体温稳定、咳嗽消失、音消失、口唇发绀缓解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

对照组患儿治疗后IgG、IgA、IgM、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gG、IgA、IgM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分布变化

两组患儿治疗后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主要是病原体在宫内或产时经血行或淋巴系统感染损伤肺部所导致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8],以弥漫性毛细血管壁炎症及气促、吐沫、肺部音等不典型临床表现为主,具有发病急、病程短的特点,且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9]。

新生儿肺炎的发生主要与新生儿期自身免疫调节机制不稳定、机体免疫功能暂时性缺陷,即体内炎性因子含量少、活性低,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B细胞抗体水平低导致易感性升高有关[10-11]。患儿T细胞及其亚群比例失调,CD4+/CD8+比值下降,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其中CD4+细胞比例降低,对免疫功能的正向推动作用降低[12];CD8+细胞比例升高,导致抗体的合成、分泌及T细胞增生受到的抑制作用强化[13]。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直接影响体液免疫,导致IgG、IgA、IgM等免疫球蛋白的释放受到抑制。IVIG含有健康人群血清中所具有的各种抗体,具有被动免疫功能。其终末产物主要是多价特异性IgG抗体及少量IgM、IgA,可短期内迅速提高患儿内源性Ig水平,增强体液免疫,同时还可增强对外源性病原的吞噬功能,激活补体系统,发挥抗病毒、细菌等多种抗原的功能[14-15]。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gG、IgA、IgM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CD4+、CD8+T淋巴胞比例和CD4+/CD8+C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4 勺榛级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分布变化()

指标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t P

CD4+ 观察组 25.13±2.47 39.05±4.18 15.963

对照组 25.46±2.39 27.33±3.51 2.452

t 0.535 11.955

P >0.05

CD8+ 观察组 18.06±2.09 26.24±2.85 12.888

对照组 18.15±1.93 19.31±2.24 2.184

t 0.176 10.644

P >0.05

CD4+/CD8+ 观察组 1.21±0.27 1.63±0.39 4.930

对照组 1.23±0.22 1.37±0.31 2.051

t 0.320 2.906

P >0.05

IVIG还可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及代偿性抗炎反应,从而延缓疾病进展,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还可直接抑制未成熟T细胞,使其处于未增殖状态,间接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L-6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体温稳定、咳嗽消失、音消失、口唇发绀缓解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IVIG治疗新生儿肺炎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利,杨征,何挺,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辅治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2):253-254.

[2] 曹静,李春燕.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6,37(4):23-26.

[3] 高杰.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7):1451-1453.

[4] 王玉珠.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3,27(340):5638.

[5] 吴昌贤,邢琼娜.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重症肺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6):615-617.

[6] 谢晓曼,张传龙,李洁,等.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应用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5):818-820.

[7] 李玉峰,云蕾,周丽江,等.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不良反应观察及预防性护理[J].重庆医学,2017,46(3):425-426.

[8] 张丽娇.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疗效及外周血清炎性因子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1):1222-1224.

[9] 康妍萌,丁明杰,韩玉玲,等.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Th1/Th2细胞免疫应答状况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3):188-190.

[10] 张玉荣,杨文东.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8):1334.

[11] 吴风栋,胡勇,陈坚强.丙种球蛋白对婴幼儿重症肺炎的辅助治疗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4):1527-1528.

[12] 芦红茹,成大欣,马小宁,等.氨溴索对新生儿肺炎TB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观察[J].河北医学,2016,22(11):1771-1774.

[13] 黄灿媛.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肺炎43例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5,30(12):358-359.

[14] 黄爱春,彭桃花.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效果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5):444-445.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篇9

关键词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 ABO溶血病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 of neonatal 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Methods:43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21 cases,the treatment group 22 cases.The treatment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given 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Both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each check serum total bilirubin,hemoglobin and reticulocytes.Result:the treatment group to reduce the efficacy of serum bilirubin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hemoglobin level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treatment of 3~4d after the hemoglobin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0.01).Conclusion: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 of neonatal ABO hemolytic support can accelerate the rate of decline of serum bilirubin to prevent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reducing shake-up probability,especially for the conditions of the hospital is not shake-up,there is a high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Newborn;ABO hemolytic disease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治疗原则为控制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避免因溶血引起的高胆红素症给新生儿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减少换血几率。为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我们在原有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试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golobin,INVIG)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43例ABO溶血病患儿为2005年6月~2007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病例,对照组22例,两组均为出生1周内的早期新生儿,均达到实用新生儿学ABO溶血病诊断标准[1]。两组临床情况,见表1。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按常规以蓝光照射,输注白蛋白、碱性液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IVIG(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的冻干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1.0g/(kg・日)静滴,1次/日,连用1~2天。先予注射用水将瓶中冻干制品溶解至规定容积,再以5%或10%葡萄糖液稀释1倍静脉滴注,速度<10ml/小时。

临床疗效:全部病例均测定治疗前、治疗后24小时及72小时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c)水平。用经皮测胆仪(XH-DO2武汉信恒丰和医疗设备公司)动态监测胆红素值,统计黄疸消退时间及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对比,见表2。

讨 论

新生儿ABO溶血是由血型抗原免疫后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其基本病因是免疫溶血反应,主要发生在O型血产妇及A型或B型血新生儿,为儿科临床最常见类型,占85.3%[2],其主要发病机制为母体受胎儿血型抗原刺激,产生的IgG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与胎儿或新生儿血红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结合,引起新生儿红细胞破坏溶血[3]。因此抑制溶血是临床治疗的关键,快速有效控制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才能有效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以往临床上多采用蓝光照射使胆红素异构化,从而促使胆红素排出以减轻黄疸,但不能阻止红细胞的破坏。IVIG是一种经过纯化冻干的人血免疫球蛋白,有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的双重功能,静脉应用大剂量IVIG后患儿IgG含量迅速上升,可与新生儿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起到封闭作用,从而阻止了致敏红细胞上的IgG与单核巨噬细胞Fc-IgG受体结合,也阻止了红细胞被破坏,故能迅速阻断溶血的发生[4]。静脉丙种球蛋白用于溶血病的治疗最早报道见于1991年Rubo[5]报道德国Rh血症协作组,16例新生儿溶血病IVIG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有效,表现为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减少换血病例。本研究结果,治疗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组治疗前后Hb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大剂量IVIG进入机体后迅速阻断溶血过程,减少红细胞破坏,从而防止Hb进一步下降、降低了血清胆红素的水平。但由于IVIG只能阻断溶血,无清除胆红素的能力,因此宜早期应用,避免胆红素形成,减少换血,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特别适用于不具备换血治疗的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31-534.

2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等.实用儿科学[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70-471.

3 魏克伦,陈克正,主编.新生儿临床手册.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109-110.

4 吴仕孝.新生儿溶血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2):72.

5 Rubo J,Wahn V.High-does inravenous gammaglobulin,inRh haemolytic disease(Letter).Lancet,1991,1:914.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篇10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免疫球蛋白;激素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b)-0112-02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病变及小血管炎性细胞浸润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类疾病,临床表现为肢体对称性麻木呈弛缓性瘫痪,腱反射降低或消失,部分患者由于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困难,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如烧灼、麻木和刺痛感等,脑神经受累造成延髓支配的肌肉无力等[1]。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2]有血浆替换法、激素疗法、免疫球蛋白法等。为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该研究选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3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采用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的方法进行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该院收治的7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4~56岁,平均(37.4±5.9)岁,四肢肌力Ⅰ级7例,Ⅱ级16例,Ⅲ级9例,Ⅳ级4例。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15~54岁,平均(32.1±3.9)岁,四肢肌力Ⅰ级8例,Ⅱ级17例,Ⅲ级8例,Ⅳ级3例。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注射抗生素,补充维生素及能量合剂,给予供氧,保证呼吸通畅等。对照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0.4 g/(kg・d),5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甲基氢化泼尼松14~20 mg/(kg・d),5 d为1个疗程,1疗程后口服泼尼松1.0~1.5 mg/d,1~2周之后降低用药剂量直至停用。

1.3 效果评价

①显效:治疗1~12 h,肌无力、呼吸肌麻痹、腱反射降低等症状得以改善。②有效:12~24 h后患者的上述症状开始得到部分缓解。③迟效:治疗1~3 d后患者的上述症状开始得到部分缓解。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格林巴利综合征年发病率为0.5~2.5/10万,病因尚未查明,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血浆替换法、激素疗法、免疫球蛋白法等。血浆替换法[3]的疗效在相关文献中已被报道,但该疗法治疗风险大、医疗费用高,不易在临床上广泛普及。激素是格林巴利综合征主要临床药物,激素能够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促进神经传导,加强四肢肌力以及腱反射能力。甲基氢化泼尼松抗炎作用较强,对钠潴留作用微弱。静脉注射甲基氢化泼尼松后,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防止免疫细胞内有害物质对机体的损伤。免疫球蛋白法是临床上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其作用机制为[4]:①中和机体内特异性抗体,促进免疫球蛋白抗体的分解代谢过程。②抑制补体结合,防止在细胞膜上形成膜溶解性复合物。③降低免疫系统对机体本身的攻击,抑制多种炎症的产生。

激素的使用剂量要合适,治疗过程中及早使用,激素用药疗程一般为2周,可减少用量直至停药,严格监测患者是否产生不良反应[5]。该研究表明,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用药,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免疫球蛋白和激素的联合治疗比单一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邓晖.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分型及治疗[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26(2):251-254.

[2] 高永英,袁红梅,郭英君.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2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1,39(4):103-104.

[3] 孙顺成,郑建新,李兰霞.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7):709-710.

[4] 张彦.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3):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