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手术十篇

时间:2023-04-04 01:59:19

疝气手术

疝气手术篇1

3个月前我喜得贵子,全家人高兴得不得了。但是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儿子哭闹时一侧的阴囊会变大,睡着后又恢复正常。以后的几天里,情况都是如此。我们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诊断为疝气。我们咨询了多家医院,有的医生说长大后就会好,不要做手术;有的医生说要尽早手术。一家人为此而感到手足无措。请问:孩子的疝气到底需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呢?

68354部队杨金城杨金城同志:

疝气多见于儿童和中老年人。对于儿童疝气患者,有人认为不宜进行手术治疗,等到孩子长大一点再手术,而且疝气也有可能会自愈。也有的家长担心手术麻醉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因而不愿让孩子做手术……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

疝是腹腔内的某一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体内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及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就像鞋子破了个洞,脚指头露出来了, “疝囊”就像露出的袜子, “疝环”就像鞋上的洞。

疝气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轻者引起局部胀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会使小肠由疝环突出并被卡住、不能回到腹腔,可伴有剧烈腹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症状,这时如不及时处理,突出的小肠会将由于肿胀而越卡越紧,最终会因缺血而发生坏死,更有甚者将引起脓毒血症,威胁生命。根治疝气、杜绝嵌顿疝发生的惟一的方法是手术。

何时手术对于经常突出而平卧时可自行消失的疝,患者可以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再做手术,如控制好慢性咳嗽、解除便秘等。对突出的疝气不能回复并伴有疼痛加剧者,应在3-6个小时内进行手法复位。方法是让患者安静平卧,复位者用右手五指同时对疝囊做持续性向外上方挤压3―5分钟,这样疝内容物多半会被挤入腹腔中。但在复位的过程中,如果疝囊不缩小或患儿哭闹厉害,就都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避免肠坏死的发生。

由于小儿的腹股沟管在其出生后6个月才闭锁,所1226个月以内的患儿的疝气还是有可能自愈的,6个月以后则没有自愈的可能。

手术方式儿童患者只需做高位疝囊结扎即可,而成人患者则需要加做腹股沟管修补。目前主张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法。其原理是用生物补片加强腹股沟管的薄弱区域。形象地讲,以前是把破洞缝起来。而现在是用补丁将破洞加同,显然后者更为合理。

此外,手术方式上的一个重大进步就是腹腔镜下腹股沟管修补方式。该手术将现代腹腔镜技术应用于疝气的治疗,具有切口小、疼痛轻、复发率低、恢复快等优势,但费用高于传统手术,而且对医生的操作水平的要求也较高。

专家提示,发现患了疝气后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千万别相信虚假的疝气治疗广告,如“不吃药、不开刀治疗疝气”等。其实,他们所用的方法是戴疝气带或注射疗法,根本不能根治疝气。戴疝气带,太松起不到作用,过紧会压迫输精管,影响发育。注射疗法大多使用硬化剂,容易导致局部发炎,而且硬化剂一旦流到肠子里,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还可能引起肠粘连。

为何巨幼红细胞贫血也会引起全血细胞减少

我的亲戚一段时间以来经常感到头昏、乏力、食欲减退。同时伴有耳鸣,偶尔出现恶心、呕吐,最近又出现了鼻出血和皮肤淤斑,去医院检查发现全血细胞减少。经过进一步检查。确诊为巨幼红细胞贫血。请问:为何巨幼红细胞贫血也会引起全血细胞减少?

85463部队柳鹏柳鹏同志:

巨幼红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影响核苷酸代谢,导致DNA合成障碍而发生的一类贫血。临床表现有贫血的一般征象,如头晕、乏力、耳鸣和食欲不振等,也可表现为因维生素B12缺乏而致的神经病变,如肢端麻木、共济失调等,以及由于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减退造成的出血倾向。诊断巨幼红细胞贫血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一般为大细胞性贫血,这是由于DNA的合成障碍,致使细胞内DNA/RNA的比值增大,引起骨髓内红细胞系发生巨幼变。巨幼变的红细胞体积增大,但数量明显减少,故又称为大细胞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不同是:缺铁性贫血只有红细胞受到影响而显著减少,但巨幼红细胞贫血时不仅红细胞受到影响、明显减少,而且骨髓内的粒细胞和巨核细胞也同样会受到影响,发生巨幼变和数量上的减少。在此基础上我们看到的外周血象就会表现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都不同程度地减少,严重时呈现全血细胞减少,易与骨髓抑制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相混淆。但再障为小细胞性贫血,且呈骨髓增生抑制现象,而巨幼红细胞贫血表现为骨髓增生活跃。

巨幼红细胞贫血的预后良好,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经过有效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如酗酒、偏食、消化道疾病等),其贫血症状一般可在1~2周内缓解,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状和数量也会在3~4周内逐渐恢复正常。

韩咏霞 赵新娟

为何B超发现肾结石用CT又排除了呢

我今年参加单位体检,经B超检查,发现左肾内有一个0.4厘米的小结石,但是我平时也没觉得自己哪儿不舒服。带着疑惑,我到附近一家医院进行了螺旋CT检查,最终排除了结石的诊断。请问:为何B超诊断的肾结石经过螺旋CT一查就被排除了呢?

74521部队张彬张彬同志:

B超检查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过筛性检查手段之一。该检查具有无创、无痛、方便易行和价格低廉等优点。在对肾囊肿、肾脏实体肿瘤、肾积水,以及一部分膀胱病变的诊断过程中,B超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但是在肾脏结石和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方面,B超却不具有权威性。特别是当B超检查显示结石体积小于1厘米、没有肾积水或输尿管扩张时,B超检查的结果更不能作为诊断与治疗肾结石的依据。

肾结石(包括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诊断肾结石,需要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经过相关的影像学检查而最终确定。泌尿系结石的密度越大,其硬度越大,越不透光,也就越容易被普通x线检查所发现:反之。则越软,越容易透光,普通x线检查越难以发现。泌尿系结石90%以上是高密度结石,余下的10%左右为低密度石(又称阴性结石),需要借助一些其他方法才能确诊。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包括尿路平片及尿路造影。

随着科技的进步,CT扫描诊断技术的出现与技术的不断完善,弥补了普通x线检查的技术缺陷,使密度较小的结石都可以清晰显现。现代的螺旋CT检查,通过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不仅能准确显示结石的大小与数量,同时还清晰地显示并发症的情况、肾功能状况、整个尿路的形态走向,以及尿路与结石的位置关系,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泌尿系结石的诊断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以及可靠的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只有诊断确定之后。方可考虑治疗问题。

体外碎石技术和腔镜技术的出现与完善,使手术治疗泌尿

系结石成为历史。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体外震波碎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输尿管镜碎石取石、腹腔镜取石等。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法,应因人而异。需要强调的是,B超检查不能作为泌尿系结石的最后确诊依据,更不能依据B超检查的结果就采取体外碎石治疗。

许建军

治鼾症有哪些方法

我今年35岁,身体很好,就是睡觉时呼噜声越来越响,而且是一躺下就鼾声如雷。但是这自己却总觉得没睡好,老犯困,白天时常打盹。请问:这种情况是不是得了鼾症?怎么治疗?能不能治好?

85691部队王洋王洋同志:

从你叙述的情况看,你很可能患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即鼾症。要诊断OSAHS,需做一整夜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以明确是否有呼吸暂停以及呼吸暂停的类型,并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了解可能影响治疗的因素等。我们建议你去做一个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以明确诊断。对0SAHS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只有下面3种方法可选择:

佩戴口腔矫正器(又叫阻鼾器)其实口腔矫正器是一种牙套,睡觉时佩戴上,通过把下颌骨向前牵拉、使舌根往前移来减轻睡眠时的舌后坠阻塞,从而达到通畅呼吸道、减轻打鼾和缺氧、改善睡眠的目的。口腔矫正器的优点是便携、操作简单、无创伤、价格便宜;缺点是需要定做,改善的程度较小,对重度患者效果差,佩戴初期有不舒服的感觉,需要适应较长时间。适合轻度的OSAHS患者或单纯打鼾者。

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切除阻塞部位多余软组织的方式来解除鼻腔阻塞、扩大咽腔开口,从而减轻上呼吸道阻塞,改善打鼾和呼吸暂停。其优点是术后可维持一段时间的呼吸通畅、使鼾声减轻,相对比较方便;缺点是只能缓解部分症状,对于重症打鼾者不能完全消除其缺氧和睡眠破坏,一段时间后会复发。适合轻中度的阻塞型打鼾患者,没有明显的肥胖、颈短、小下颌、下颌后缩的打鼾者等。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呼吸机治疗)这是目前国际上推荐治疗打鼾的最佳方法,方法是患者睡眠时佩戴一个鼻罩或口鼻罩,通过导管与小型的正压呼吸机相通;患者呼吸时呼吸机会送出一个压力,该压力能把患者睡眠中塌陷的呼吸道支撑起来,保持整个睡眠过程中的呼吸道通畅,从而消除打鼾和缺氧等症状。该方法的优点是无创,效果最好,能完全纠正气道阻塞,适用于不同程度和所有类型的呼吸暂停患者;缺点是需要长期在睡眠时佩戴,外出携带不方便。

需要提醒的是,对OSAHS目前尚无法根除,治疗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消除鼾声,而是要看缺氧和睡眠改善的程度。

由于OSAHS是终身性疾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定期到睡眠中心复查(每3-6个月复查1次)。人体内几种主要的微量元素

袁修美

人类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而人体的新陈代谢是由许多相关而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而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是借助酶的催化而迅速进行的。当某种酶缺乏或作用受到抑制时,它所负责的化学反应就不能够进行,人就会患某种疾病。微量元素的功能,一是构造机体,即参加人体的组织和细胞的组成;二是组成体内各种酶的辅酶成分、激活剂,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使新陈代谢顺利地进行。因此,人体内缺乏任何一种微量元素都会导致人患病,甚至使人发育不良。

铁主要存在于各种动物的肝脏、蛋黄、血液中的红细胞、红瘦肉、绿色蔬菜、桃和杏等食物中。铁主要被用来制造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参与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当人体内铁缺乏时,人就会患小细胞性贫血。成年男性每日的需铁量为10毫克,青年妇女每日的需铁量为7~20毫克,妊娠妇女每日的需铁量为20~48毫克,儿童每目的需铁量为6~16毫克。铁主要由粪便排出。小量的铁也可自尿液、汗液排出体外。

铜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肝脏、肉类、鱼类中。人体内摄入的铜缺乏时,可发生贫血症。但如果长期摄入过多的铜,会引起慢性铜中毒。铜的需要量为每日1~3毫克。铜主要从小肠壁及胆汁排出体外。

氟主要存在于水、海产品和一般食物中(含量与当地的水、土中的含氟量有关),是骨骼和牙齿的组成部分。人体内的氟缺乏,可以影响牙齿的形成,易患龋齿。一般认为饮用水中的含氟量为百万分之一较为适宜。人体每日的氟需要量为1―2毫克。如果饮食中氟的含量过高,则易引起慢性氟中毒及斑釉症。

碘主要存在于海藻植物中,是合成甲状腺素的最主要材料。食物中缺碘或甲状腺吸碘能力降低,可使甲状腺素合成减少,时间一长,人就会患甲状腺肿和克汀病。成年男性每日碘的需要量为100―300毫克,儿童每日碘的需要量为40~100毫克。碘主要由尿排出体外,其次是由汗液排出,小量的碘也可经粪便排出。

镁主要存在于五谷、豆类、肉、乳、胡桃等食物中。镁是构成骨骼、牙齿以及细胞浆的主要元素。它的作用是调节神经和肌肉的活动等。体内缺乏镁,可使人产生烦躁、惊厥和震颤等症状。镁的每日需要量为200―500毫克。

钴在食物中广泛存在。它与红细胞的合成有着密切的关系。钴也是构成维生素B12的重要成分。钴缺乏症及人体每日钴的需要量,目前尚不清楚。

锌在各种食物中广泛存在。青少年如果缺锌,可出现生长停滞、贫血、肝脾肿大、生殖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不全。锌的每日需要量为0.3毫克/公斤。饮食摄人的植酸过多或夏日酷热汗流过多,都可引起锌的相对不足。但人对锌的摄入量不可过多,以免导致胃肠道症状。锌主要从肠道排出体外。

锰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以肝、肾、莴苣、菠菜及谷物中的含量最丰富,故从日常膳食中很容易得到充分的供应。实验证明,动物缺锰后可出现骨骼发育不良、畸形等。锰也是维持正常生殖功能的必要元素,动物缺锰可使丧失、退化、缺乏,以致不育。锰缺乏导致的不育症主要是由于性激素的合成降低所致。人类缺锰是否也会出现与动物相同的症状尚不清楚,因为人类缺锰的病例尚未发现。

硒广泛存在于一般的膳食中,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中硒供给量要求是:婴儿1~12个月为15微克,儿童1~3岁为20微克,4~6岁为40微克,7~12岁为50微克,少年13~18岁为50微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是成年人150微克。体内硒缺乏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不能被激活或激活得不够充分,会使血红蛋白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硒在体内是强抗氧化剂,又参与加速过氧化物的分解作用。目前证明,硒对蛋白质营养不良儿童有治疗作用,对有机汞中毒者有保护作用,对某些致癌物质有抵抗作用。硒的每日需要量以及硒缺乏引起的某些疾病尚不清楚。

疝气手术篇2

[关键词] 传统手术;微创手术;小儿疝气

[中图分类号] R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c)-0039-02

Effect comparison for traditional operation and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on treatment of children colic

WANG Yong TANG Tian HUANG Xin

Frist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Fu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Jiangxi Province;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Fuzhou City,Fuzhou 34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raditional operation and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on children colic. Methods 116 patients with hernia patients were average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study group was used invasive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operation.The operation time,bleeding volume,independent activity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complications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within a year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showed that the oper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study group was shorter,bleeding volume was less,independent activities were earlier,the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was lower,and complications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within a year in two group were n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 Compare with the traditional operation,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rnia.

[Key words] Traditional operation;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Children colic

小儿疝气是普通外科临床常见的疾病,患儿腹股沟疝类型通常为斜疝和直疝,几乎无自愈的可能,治疗以手术为主[1-2]。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以及小儿体质具有较强的特殊性[3],对手术方法要求较高。传统手术方法切口长,不易愈合,容易破坏腹股沟管的正常结构,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易复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116例疝气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旨在为疝气患儿寻找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以最大限度改善和提高小儿疝气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16例疝气患儿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8例中,男45例,女13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4.62±1.28)岁;其中,腹股沟斜疝42例,直疝16例,合并鞘膜积液3例。对照组58例中,男46例,女12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4.51±1.35)岁;其中,腹股沟斜疝46例,直疝12例,合并鞘膜积液2例。所有入选患儿均符合小儿疝气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儿,无其他感染性疾病发生。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心肺功能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方式治疗:患儿取仰卧位,吸入全身麻醉,常规消毒,在患侧腹股沟区作一个平行于腹股沟韧带长3~4 cm的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腹股沟肌层组织,显露精索,找到疝囊后常规切开,分离疝外被盖组织到疝囊颈部、行高位结扎加缝扎,切除疝囊,待完全止血后复位精索,常规缝合各层组织。研究组行微创手术:患儿取仰卧位,吸入全身麻醉,常规消毒,先用手指从阴囊处向上触摸外环口部位或从耻骨结节处触摸精索或圆韧带,在腹股沟中点的内上方1 cm处,沿皮纹走向或沿腹股沟韧带走向作一个1.0 cm的切口,常规切开皮肤,使用蚊式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分离范围直达外环口,女性直接提起疝囊,男性提起精索,钝性分离找到疝囊,后在皮下环处解剖疝囊,并显露外环口处的精索,将精索上的疝囊分离至内环处高位结扎加缝扎,切除疝囊。操作期间需钝、锐性分离相结合,轻柔、仔细,严防损伤精索及其血管,对疝囊较大的患儿,在中部横断,可避免广泛剥离造成的出血;遇疝囊口过大时,将游离的精索向上牵拉,适度缝合内环口。彻底止血后复位精索及,皮肤行皮内缝合一针。两组术后的治疗、护理均相同。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所有患儿进行1年随访,比较复发率。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自主活动时间较早、住院时间也明显较短(表1)。

表1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的

比较(x±s)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及1年内复况的比较

研究组共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阴囊肿胀3例、腹胀1例;对照组共1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隐囊肿胀4例、鞘膜继发性积液5例、腹胀2例、切口感染2例,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及1年内复况的比较[n(%)]

3 讨论

小儿是疝气的高发人群,造成小儿疝气发生的原因均与小儿腹壁肌肉组织能力过弱、腹腔内压力增加有关[4-5]。最常见的为腹股沟斜疝[6-7],最典型的表现为腹股沟内侧有一柔软的可复性肿物,当小儿哭闹、站立、咳嗽或用力排便时,肿物凸出或增大,平卧时消失[8]。疝气虽不会对年幼的小儿造成明显影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活动量的增加及病情的发展,肿块落入阴囊,便会造成患儿行走、活动的不便,若发生嵌顿则可危及生命。小儿疝自愈率较低,该病的治疗方式较多,如疝带、手术、药物等[9],但只能缓解一时的症状,目前根治小儿疝气唯一直接有效的方法仍为手术治疗。

小儿疝不同于成人疝,有其自身特点:①器官和组织都较精细,输精管、精索动静脉在手术时容易受到损伤;②先天性疝是因为鞘状突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停顿未闭而致,后天性疝则因为小儿腹壁发育尚未完善,小儿哭闹时腹内压骤增所致;③小儿腹股沟管尚在发育中,各构成壁结构薄弱,管腔直(由后垂直向前)、短1~3 cm;④由于小儿易哭闹,疝易嵌顿,但小儿腹壁薄弱,肠管柔韧性好,易手法复位成功,不易发生肠绞窄和肠管坏死;⑤只宜行疝囊高位结扎术,不宜打开腹股沟管而破坏其正常解剖结构。

传统的手术方式多在腹股沟作一个与其韧带平行的切口,切口较大,花费的时间也较长[10],同时容易破坏腹股沟管的正常结构,给小儿的临床恢复造成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微创”理念在临床中的大力提倡,微创手术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临床中。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主要是运用1 cm小切口,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不破坏小儿腹股沟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在外环口将疝囊分离到内环中,行疝囊高位结扎。该术式要点及优势为:①小儿疝手术最佳时机为1岁左右,过早治疗疝易复发。②术前应无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如感冒、支气管肺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等炎症及咳嗽症状,因易发生术中及术后室息而不宜手术。③微创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关键在于切口位置的准确性,故寻找方式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采用手指从阴囊处向上触摸外环口部位或从耻骨结节处触摸精索或圆韧带,并在腹股沟中点的内上方1 cm处作切口,外环暴露较好,疝囊较易寻找,故手术时间较短。本研究中微创手术患儿的手术时间为(13.57±5.26) min,而行传统手术患儿的手术时间为(21.28±5.15) min,减少了对脏器功能的干扰,使术后恢复时间缩短。④小儿腹股沟管长度为1~3 cm,且与腹壁水平垂直。故本研究采用将皮下环朝上牵拉,再行分离并结扎,而不切开斜肌腱膜及皮下环,不但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还能有效控制出血,减少并发症。本组资料行微创手术患儿的出血量为(4.58±1.07) ml,并发症发生率为6.90%;而行传统手术患儿的出血量为(6.32±1.25) ml,并发症发生率为22.41%。⑤术后注意预防高位,由于术中的牵拉易导致上移,故易出现高位的现象。本研究在操作过程中,把握合适的力度,有效避免了该现象的发生,也为患儿活动能力的恢复创造了条件,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本组内行微创手术患儿的自主活动恢复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行传统手术患儿。

总之,手术是治疗小儿疝气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微创手术创口小,出血少,能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其临床恢复,住院时间短,同时还能达到与传统手术一样的远期效果,故更适合小儿疝气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木他力甫·艾合买提,亚力坤,克力木,等.微创手术治疗小儿斜疝疗效的临床研究[J].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7):27-34.

[2] 廖跃武.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120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8):1598-1599.

[3] 孙占彬,李伟.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价值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3):46.

[4] 卢安平.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50例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2):122-123.

[5] 李文锋.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9):3334-3335.

[6] 骆小芳.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7):1066-1067.

[7] 敖建平,向川南.腹股沟皮纹小切口与传统法行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9-10.

[8] 余存俊.腹腔镜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2):396-397.

[9] 黄河,周旭坤.小儿腹股沟疝治疗新进展[J].农垦医学,2010,32(4):356-359.

疝气手术篇3

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山东德州253014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方法:选择小儿疝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易复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微创;小儿疝气;腹股沟疝气

【中图分类号】R726 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1-0103-02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又称小儿腹股沟疝气,其病因为患儿出生后,腹膜鞘状突未能完全关闭,诱发腹腔内小肠、网膜以及输卵管等进入腹膜鞘状突内所致。除少数婴儿疝气能不治自愈外,其他绝大多数疝气均不能自愈。临床小儿疝气的常见类型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治疗大多采用手术疗法,因疾病自身特点以及小儿患者体质的特殊性,对手术方法要求较高。手术普遍采用平行腹股沟韧带斜切口的方法进行,具有切口大、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缺点[1],手术容易破坏腹股沟管的正常结构。目前,随着医院微创技术的开展,该术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小儿疝气的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笔者自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对小儿疝气患者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取得显著收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择小儿疝气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小儿疝气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男童30例,女童20例;年龄6个月至10岁,平均年龄(4±2 5)岁,腹股沟斜疝35例,腹股沟直疝13例,合并鞘膜积液2例。对照组男童25例,女童25例;年龄7个月至12岁,平均年龄(5±1 5)岁,腹股沟斜疝30例,腹股沟直疝15例,合并鞘膜积液5例。临床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腹部不适或疼痛、下腹部坠胀、腹部胀气以及便秘等。排除心、肺、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并排除伴有其他感染性疾病者。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疝气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 2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患儿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吸入全身麻醉,必要时可取头低脚高位10~20°,由皮横纹下采取横行切入,在患侧腹股沟区作一个平行于腹股沟韧带切口的长度大于2 5cm的斜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腹股沟肌层组织,进行疝囊的游离分剥,切除疝囊。男性患儿手术中完全止血以后把精索和囊丸复位,常规缝合各层组织。观察组实施微创手术:患儿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吸入全身麻醉,将患儿的臀部垫高,取平卧位。在腹股沟中点的内上方1cm处,沿皮纹走向或沿腹股沟韧带走向进行横行切口,长约1 0cm,常规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女性直接提起疝囊,男性提起精索,切开皮下的组织,找到疝囊的位置后进行纵向的切开,后在皮下环处解剖疝囊,显露出精索,将精索上的疝囊分离至内环处高位结扎加缝扎,进行疝囊的游离分剥,切除疝囊。操作期间需钝、锐性分离相结合,用丝线把疝囊的颈部结扎,注意操作应轻柔、仔细,避免精索及其血管损伤。遇疝囊口过大时,可游离精索向上牵拉,进行内环口适当缝合。对疝囊较大的患儿,可进行中部横断,有效预防广泛剥离诱发局部出血。术后对每一层切口依次进行关闭、缝合,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问、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自主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1年,比较复发率。

1.4统计学分析上述数据均采用spss 17 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自主活动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自主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1。

2 2两组患儿的并发症率观察组患儿出现阴囊血1例,腹胀1例,对照组患儿出现阴囊血肿2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腹胀2例,继发鞘膜积液2例,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过1年随访,观察组患儿复发0例,对照组患儿复发3例,两组小儿疝气复发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2。

3讨论

小儿疝气是临床中常见病症,且儿童是疝气的高发人群,目前,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儿疝气的患儿数目正在不断增加。小儿腹壁肌肉还不够发达,当哭闹、站立、咳嗽或用力排便时,出现腹腔压力增高的情况,肿物就会进一步凸出或增大,用手可把肿物还原。肿物也可以进入到小儿患者的阴囊内,平卧以后会逐渐的缩小乃至消失,其病理表现为阴囊的一侧发生肿涨,与睾丸的鞘膜积液是不同的。1岁以内的腹股沟斜疝不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和发育。但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以及日常活动量的不断增多,病情随之进展,一旦肿块进入阴囊,可造成患儿日常活动、行走不适,若发生嵌顿则可危及生命[2]。小儿疝气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腹壁肌肉逐渐发达,腹肌会逐渐强壮,可能会自愈,因此,主张年龄未满1岁的婴儿,可暂时不给予手术治疗。小儿疝与成人疝的区别在于:①小儿脏器及组织相对于成年人更加精细,输精管、精索动静脉在术中容易受到损伤;②小儿先天性疝是由于胚胎发育早期腹膜鞘突闭塞发生异常而致,后天性疝则由于小儿腹壁发育不健全所致,待小儿情绪激动时症状加重,甚至发生疝气的嵌顿;③小儿腹股沟疝宜行疝囊高位结扎术,而不宜行传统术式,以免破坏其正常解剖结构。手术治疗方法比较适合用于1岁以上或者年龄更大的儿童。若患儿年龄超过1岁,疝气不能自行痊愈,则要进行手术治疗。临床常见的小儿疝气是腹股沟斜疝,临床表现为腹股沟的内侧出现一个柔软收复性的肿物,由于小儿生理结构的特殊性,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存在较大的弊端,具有暴露创面大,切口过长、恢复非常困难、患儿的耐受性很差、患儿术中出血多,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等,但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灵活等优点。微创手术相比较于传统于术治疗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非常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以后愈合速度快、住院时间短、消耗费用少,手术以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等显著优势。解决了患者的后顾之忧,同时完成高效率的治疗。术中注意事项:① 小儿疝过早手术容易复发,因此,最佳治疗时机为1岁左右。② 术前排除感染性疾病。③术中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其它脏器,选择准确的切口位置,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时间。④术中拉紧患儿睾丸,使精索保持张力,寻找疝囊,行分离并结扎,有效控制出血,减少并发症,可更加安全可靠。⑤ 术后注意预防高位睾丸,把握合适的力度。

目前,随着小儿疝气微创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采用微创术式治疗小儿疝气得到广泛推广,手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小儿疝气的主要方法,被广大患者及家属推崇。对我国小儿疝气的治疗提供重要价值,是一种新型能够替代传统手术行小儿疝气的最佳方案。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自主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天数短、术后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不易复发等优点,备受临床医生青睐,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建国.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30例小儿疝气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02):56.

疝气手术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2年4月~2013年9月外科收治的择期行疝气手术的患儿30例,ASA分级I~Ⅱ级,年龄1~3岁,体重9.8~12kg。

1.2纳入标准 术前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红蛋白检查无明显异常,均无严重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的疾病[2]。

1.3方法 术前禁食6~8h,禁饮3~4h。两组均于麻醉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鲁米那2~3mg/kg,患儿入室后肌注氯胺酮4mg/kg,入睡后迅速接人手术间,常规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脉搏(P)、血压(BP)、心电图,诱导前用7%七氟醚、2L/min氧泵人回路3~5min,堵塞面罩回路,挤压呼吸囊数次,使呼吸囊内充满麻醉气体,这时再将准备好的呼吸回路上的面罩扣紧患儿面部,待意识消失后,降低七氟醚的浓度至2%~3%维持,开放静脉通路。吸入七氟醚2%~3%和1%~2%氧浓度;术毕待患儿自然清醒,自主呼吸空气时(SPO2)保持在95%以上,呼之能睁眼,哭闹时护送回病房[3]。

1.4观测指标 ①生命体征:监护仪监测患儿术中BP、HR、SPO2,记录诱导时间和手术时间;②不良反应:记录术中及术后恶心、呕吐、喉痉挛、低氧血症的情况。记录清醒后再入睡、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呼吸抑制的标准为:由于呼吸运动幅度减小,频率下降或舌后坠等引起的SPO2低于95%;③患儿清醒情况:记录患儿清醒时间,及清醒后再人睡或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4]。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测定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Ridit检验。以P

2 结果

所有患者BP、HR、RR、ECG手术前后变化无差异性(P>0.05)。只有3例SPO2下降95%以下,经面罩控制呼吸后恢复正常。麻醉恢复情况,苏醒时间( 8.2±2.2)min,苏醒期躁动3例,无术后呕心、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5]。

3 讨论

小儿疝气手术所需时间短,不需要肌肉松弛及很深的麻醉深度,保持患儿镇静、意识消失以及充分的镇痛,即可满足手术的需要。为在仰卧位下保持患儿的自主呼吸,可行静脉复合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6]。

七氟醚是国内新一代的吸入,有快速诱导及其良好的气道耐受性,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对麻醉深度有精确的控制,停药后苏醒迅速,恢复平稳,目前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另外,该药对呼吸道刺激较小,有良好的气道耐受性,与静脉相比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因而呼吸抑制发生率也较低[7]。

氯胺酮在小儿疝气手术中应用广泛。氯胺酮为苯环己哌啶的衍生物,它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其术中有肌张力增高、肢体无目的活动、增加唾液腺和气管腺体的分泌;且术后残余还有精神异常兴奋现象,产生幻觉及噩梦等不良反应。因此,用氯胺酮维持小儿疝气手术的麻醉并非理想的麻醉方法[8]。

本研究显示,七氟醚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麻醉疗效肯定,所有患者BP、HR、RR、ECG手术前后变化无差异性(P>0.05)。只有3例SPO2下降95%以下,经面罩控制呼吸后恢复正常。麻醉恢复情况,苏醒时间(8.2±2.2)min,苏醒期躁动3例,无术后呕心、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故该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谭旭初.七氟醚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1,27(27):123.

[2]章敏.七氟醚和异丙酚用于小儿疝气手术的比较[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1):101.

[3]刘敏.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3):2946.

[4]刘瑶.七氟醚与氯胺酮复和骶管阻滞在小儿疝气手术中应用比较[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10):1157.

[5]张作强.七氟醚联合喉罩全麻在小儿疝气修补术中的应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2,33(3):147.

[6]程亮.喉罩七氟醚吸人在小儿疝气麻醉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09,27(4):333.

疝气手术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00例疝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患儿30例,女患儿20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4.63±1.36)岁;双侧发病18例,左侧发病10例,右侧发病22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患儿32例,女患儿18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4.75±1.26)岁;双侧发病20例,左侧发病9例,右侧发病21例。2组患儿性别、年龄以及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立即为其安排病房,并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工作,如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B超等。给予患儿输液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补充血容量,并做好胃肠减压的术前准备工作等,且嘱咐患儿术前8h禁食。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观察病情、用药护理等。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调整好病房内的温度(26℃)和湿度(50%),因患儿的体温调节中枢神经发育未成熟,病房内外的温度差异过大极易对患儿的体温造成不良影响,如感冒、发烧等。且由于患儿对冷刺激耐受性较差,因此,冬季的手术应尽量减少暴露机会及裸露面积。另外,要避免一切外来的光线和噪音影响患儿的休息和睡眠,从而给患儿塑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

1.2.2心理护理患儿由于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治疗限制其日常活动、对疾病不了解、对手术的恐惧等因素易产生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此类患儿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了解其住院前的习惯,鼓励家长把患儿喜爱的玩具和物品带到病房,尽量满足其兴趣。并通过安慰、转移注意力等方式以缓解其不良情绪,使之尽快适应住院生活。同时,要有适当的环境刺激,如颜色、声音等,使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呵护,以停止哭闹,便于顺利执行护理措施。

1.2.3术中护理护理人员要明确麻醉和手术进行的步骤和方法,并配合麻醉师对患儿进行麻醉。调整好患儿的体位,取平卧位,并将其臀部垫高。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对患儿腹部充气,速度为先快后慢,严格控制气腹压力平衡(8~12mmhg),以防止患儿的心脏功能受到损害。并在术中严密观察患儿的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1.2.4术后护理大部分患儿术后麻醉作用尚未消失,意识未完全恢复。护理人员应将患儿安全的送回病房,去枕并保持平卧位6h,之后调整为半卧位。做好患儿呼吸系统的管理和生命体征的监测工作,如有异常,要立即报告医生,以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并严密观察患儿的切口有无渗血情况发生,且定时清理切口,保持其干燥。

1.2.5疼痛护理麻醉作用完全消失后,患儿的切口处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且在24h内最为强烈。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并安慰患儿,同时要引导患儿对疼痛原因形成正确的认识,通过适当按摩和进行有规律的深呼吸来缓解疼痛感。必要时,在查明原因的情况下,可遵医嘱给予患儿小剂量镇静药物,避免其出现躁动和哭闹不止的现象。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8.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护理期间,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后,住院时间为(5.25±1.26)d。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后,住院时间为(10.63±1.65)d。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2,P0.05)。

疝气手术篇6

【关键词】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小儿疝气;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6.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56-01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形成疝气[1],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2]。现研究发现腹横纹小切口手术能避免常规手术切口的缺点,提高了疗效。现将我院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疝气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1例;年龄9个月至12岁,平均(5.8±1.3)岁;发病时间1周至3年,平均(1.6±0.2)年。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例;年龄7个月~14岁,平均(5.9±1.5)岁;发病时间1周~4年,平均(1.8±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手术治疗:取患儿平卧位,于臀部放置软物抬高臀部,取患儿侧腹股沟内侧上1cm处作3cm长平行切口,切开腹外斜肌前鞘,显露精索后进行分离,找出疝囊后实施剥离至颈部,最后高位结扎、覆盖敷贴,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3天。观察组患者选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取患者平卧位,在患儿外环中上方的腹横纹肌下作长1cm左右横向切开,利用小拉钩、蚊式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显露精索后找出疝囊并纵向切开游离分剥。最后利用可吸收线高位结扎疝囊颈部,复位精索,止血后夹住切口皮肤覆盖敷贴,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3天。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8.5±1.2)min,住院时间(1.6±0.2)d,切口长度(1.2±0.5)cm,并发症发生率3.33%,观察指标均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小儿腹股沟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引起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3]。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疝气的挤压还会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此外,疝囊内的肠管或大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导致疝气回纳困难、疝气嵌顿,引起腹部剧痛以及肠梗阻、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不及时处理还有可能危及生命[4]。所以小儿疝气应该及早进行彻底治疗。手术是小儿疝气的最好治疗方法,一般皆以全身麻醉、高位结扎的手术方法,手术安全且时间较短。疝气宜早日治疗以免疝气囊之内容物发生箝闭,增加手术的困难与生命的危险。常规手术切口是与腹股沟平行的韧带斜切口,但此种切口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且术后仍有复发。与常规手术相比,腹横纹横小切口手术在腹部外环口作1cm左右长的横切口即可完成手术,且手术切口与朗格氏皮肤的纹理线相重合,术中分离组织较少、出血量少,切口瘢痕较轻,整体平整度很好,术后感染概率较低[5]。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综上所述,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苏伟,郑有鑫,张玉海.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600例临床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2,18(4):19-20.

[2]姚明军,李邦民,阮兴举,等.小儿复发疝腹腔镜手术29例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24(4):62-63.

[3]冷吉连.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123.

[4]傅朝春,张杰.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500例临床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9):52-56.

疝气手术篇7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20例腹股沟疝患儿,男158,女72;年龄在1~12岁之间,本组病例均选用全麻,手术后4~6 h进食,1~2 d就出院,其中3例术后阴囊气肿观察6~12 h后均消失,术后一个月电话回访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2 手术过程及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器械物品的准备 普通器械1套,小儿腹腔镜器械1套,疝修补针1,均已高压或等离子灭菌。

2.1.2 仪器的准备 腹腔镜仪器1套,摆放在手术的右下角。检查各仪器电源是否连接紧密接通电源后能否正常工作,CO2是否有气够用。

2.1.3 患者的准备 择期的手术术前晚常规禁食禁饮,清洁腹部皮肤;进入手术后采取仰卧位,小枕垫高臀部,双手紧贴身体两侧并妥善固定好,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师全麻插管。患儿上手术前嘱排空膀胱。

2.2 手术过程

2.2.1 三方(护士,主刀医生,麻醉师)再次核对患儿身份,手术切口标记,填术安全表。常规消毒手术野皮肤,铺无菌单,连接摄像、进气管、吸引管,清点台上物品。

2.2.2 取脐上长约0.5 cm切口,应用一次性带弹簧的钝头鞘卡建立气腹,遵医嘱调节好压力流量,由小到大调节,一般压力为8~12 mm Hg(1 mm Hg=0.133 kpa),流量为2.0~2.5/min,充CO2气体,维持腹压在10~12 mm Hg左右,置入0.5 cm的操作鞘卡进镜观察;取患儿患病的对侧腹直肌外侧缘脐水平处约0.5 cm切口置入0.5 cm的鞘卡作为第一操作孔进钳子操作;腹腔镜下在腹股沟疝孔上缘做约0.2 cm的切口,用疝修补针带7×7 2/0的涤纶双线刺入腹膜前,绕疝孔边缘斜行游离腹膜直至对侧将双线引至腹腔内,抽出疝修补针。同法返向将修补针绕疝孔边缘斜行游离腹膜直到双线进入腹腔内,再用疝修补针将双线引出腹壁外双重打结。术中避免损伤精索及输精管并同时检查对侧有 隐匿疝同时处理了32例,检查腹腔内疝环口缝扎情况无出血,关闭充气口同时清点台上器械物品,协助医生缝合伤口,整个手术过程从建立气腹到关气腹,单侧的手术时间平均约12min,双侧约15min。

2.2.3 术后的器械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后,再用高压水枪冲洗有管道的器械,再放入超声清洗机内加有专用内镜清洗酶的溶液中浸泡,超声清洗30min后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吹干、上油备用。

3 体会

腹腔镜手术因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减少腹腔粘连及伤口愈合好等优点,逐渐得到认可[1]。而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复发少等优点,在小儿疝内环口缝扎术更显示出独有的优势。综合230例患儿的手术配合经验有以下体会:①丰富的手术经验,熟悉腹股沟区解剖,过硬的腔镜手术基本功是腹腔镜小儿疝内环口缝扎术手术成功的基本条件,小儿疝更应熟悉精索、输精管、腹壁下血管等结构,避免出血、缝扎等损伤,止血要彻底,避免出血、术后血肿等。腹腔镜下疝手术可同时发现腹腔内的其他病变,可同时处理。②术前精心细致的准备,术上、台下密切有序的配合,手术组成员之间默契协调一致是腔镜手术成功的关键。③腔镜下小儿疝内环口缝扎术术后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切口美容效果好,1~2 d出院,复发率低,这都是传统手术无法比拟的,相信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和提高,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会成为众多患儿家长的选择。

疝气手术篇8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疝气手术前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方法 分析我收治的26例小儿疝气患者,均采取在基础加骶管内麻醉下行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 本组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没有出现并发症与复发疝。结论 对于疝气患儿,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认真做好术前护理,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对患儿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儿疝气;手术治疗;临床观察;护理干预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中常见病之一,是腹壁先天性发育异常,腹壁强度降低、腹部内压增高而造成的。疝气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以斜疝为常见, 直疝较罕见。该病的发病率在1%至4%,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临床症状是:婴幼儿在哭闹或者剧烈运动后,可在小儿腹股沟部位出现可复性肿块,一般在2至3个月时出现,也有1至2岁后才出现。疝气对患儿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的影响很大,易导致腹部剧痛、肠梗阻、肠管坏死等并发症,甚至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临床表明:除少数小儿疝气可自愈外,多数小儿疝气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尤其是1岁后的小儿患者。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例小儿疝气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现将患儿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从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小儿疝气患者26例,年龄在12个月至6岁之间,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左侧患儿15例,右侧患儿9例,双侧患儿2例。

1.2 方法

1岁以下患儿可暂时采用棉束带包扎压迫。而本组患儿均采取在基础加骶管内麻醉下行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

2 结果

患儿在术后4小时至6小时可进食,24小时后可下床适当活动,术后3天至7天出院。本组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没有出现并发症与复发疝。

3 讨论

小儿疝气在1岁后大多难以自行愈合,应尽早采取手术。而术前术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于患儿手术治疗成败间有着较紧密的关系。若护理不当,则可能造成患儿手术切口的感染,甚至会引起并发症;若护理得当,则可促进患儿伤口的愈合,对患儿康复有着重要意义。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历,探讨一下患儿手术治疗前后的护理干预,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3.1 术前护理

首先,医护人员应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打消思想顾虑,并将相关注意事项解释清楚,以取得患儿家属的积极配合。同时,医护人员应为患儿提供诊断与治疗方案的依据,如:心电图、血常规、胸透、肝肾功能等,并为患儿做好术前皮肤试验与术中术后的用药准备。

其次,医护人员在术前应为患儿做好皮肤准备,清洁皮肤部位,尤其是阴囊部位,注意动作应轻柔。另外,患儿术前8小时应禁食。待进入手术室前,患儿可能出现哭闹状态,可肌注适量阿托品,并给予患儿充分的关爱,防止出现疝气嵌顿现象。

3.2 术后护理

①护理。小儿疝气患者由于年幼,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于痛感与不适等刺激很敏感,又不懂合作,所以宜采用全麻手术。医护人员在术后应根据小儿患者术中状况对进行合理摆放。若患儿术后昏迷,则应去枕,并将患儿头部单侧,避免因误吸呕吐物而造成呼吸不畅,引发意外。若患儿术后清醒,可将头部适当高位摆放,注意呼吸道功能的恢复。

②生命体征护理。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患儿术后的各项生命体征,检测频率至少是半小时一次,待患儿清醒且稳定后,可适当加长检测时间间隔。同时,观察患儿术后面色。正常患儿术后面部可略带潮红。若面色苍白,可能贫血;若伴有鼻唇部位发绀,可能为微循环缺血;若呼吸粗重,满面潮红,可能为术后发热。医护人员一定要给予患儿对症治疗与护理。另外,可给予患儿术后输氧治疗,以避免出现呼吸衰竭等现象,帮助患儿安全度过苏醒阶段。

③切口观察与护理。首先,医护人员在患儿术后应观察切口是不是有出血现象,阴囊是不是有血肿,一旦发现异常应报告主治医生,并进行对症处理。通常情况下,患儿术后阴囊会伴有轻度水肿,3天后可慢慢消退。同时,注意保证患儿切口的清洁、干燥,为患儿妥善接尿,避免由于尿液浸湿敷料而导致局部感染。其次,患儿由于年幼,待麻醉清醒后,易出现哭闹现象与烦躁情绪。医护人员应争取患儿家长的配合,缓解患儿情绪,减少患儿哭闹,避免增高腹压而影响切口恢复。

④活动与饮食等护理。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应鼓励患儿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并慢慢增加活动量,从而加快患儿肠的相对运动,促进肠蠕动,避免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同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剧烈咳嗽,避免在人群较多的地方和公共场所长时间逗留。另外,饮食方面宜清淡,不食油腻辛辣食物,多食用粗纤维、易消化食物,可多补充一些具补气功效的食物。

4 结论

小儿疝气手术属于较小的外科手术,但再小的手术也必须做好各项准备与护理。所以医护人员一定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较强的沟通能力,充分的爱心,并认真落实各项护理干预措施,这对于患儿手术疗效与术后康复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玲.小儿疝气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 : 18.

疝气手术篇9

关键词:小儿疝气;小切口;效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本院2008年4月5日~2013年4月5日经门诊确诊为小儿腹股沟斜疝并在本院采用治疗的68例患者,年龄在1~7岁,平均年龄(3±1.4)岁,其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根据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患者家属的意愿,其中有38例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另外30例采用腹股沟斜切口手术的设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1)经过门诊确诊为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2)住院时再次体格检查和相应的器械检查确诊。 排除标准:(1)1岁以下或者大于7岁的排除;(2)合并其他疾病的(如感染等)排除。

1.2 手术方法

1.2.1研究组(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根据患者病情,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术前禁饮食和相应的对症处理。将患儿首先全麻,然后平卧于手术台上,找出手术部位并标出(患处外环中上方腹横纹处),开始常规手术切口及其周围皮肤消毒、铺巾等。最后开始手术:切口约1.5~2cm,沿着皮肤、皮下组织一步步切开(注意腹壁下的血管和神经)。助手用拉钩使皮下环暴露,找出疝囊,然后将疝内容物还纳至腹腔内并对疝囊进行相应的处理,及时检查术中是否对邻近组织器官损伤。最后对切口进行缝合,切口处用无菌敷料包扎固定。术后处理[1]:(1)供氧至患儿清醒,清醒后正常饮食;(2)男孩托起阴囊;(3)创口渗血较多者可予小砂袋压迫30min;(4)减少术后腹压增加的因素,如哭闹、便秘等。

1.2.2对照组(腹股沟斜切口手术) 术前准备同对照组;手术部位为腹股沟,切口2.5~3.5cm,其他术中处理同对照组;术后处理同对照组。

1.3 疗效判定伤口愈合情况的分级[2] :甲级、愈合良好,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乙级、愈合欠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丙级、切口化脓,化脓需要将缝合的切口分开或引流。

1.4 统计方法以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愈合情况概率比较研究组中甲级愈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丙级愈合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乙级愈合人数与对照组相当。研究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比较,其中甲级愈合和丙级愈合(P0.05),不具可比性。(见表1)

表1两组愈合情况例数概率(%)比较

组别 例数 甲级 乙级 丙级

研究组 38 24(63.2) 12(31.5) 2(5.3)

对照组 30 13(43.3) 12(40.0) 5(16.7)

2.2 两组手术所用时间概率比较研究组中30min内做完手术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0min以上做完手术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比较,30min内(P

表2 两组手术所用时间概率(%)比较

组别 例数 10~20min 20~30min 30min以上

研究组 38 12(31.6) 22(57.9) 4(10.5)

对照组 30 4(13.3) 12(40.0) 14(46.7)

2.3 两组术后病变例数概率比较 两组术后未复发的比例都较高(P>0.05),其差异不具可比性;但是研究组中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其差异不具可比性。

表3两组术后病变例数概率(%)比较

组别 例数 未复发 复发 其他

研究组 38 34(89.5) 1(2.6) 3(7.9)

对照组 30 23(76.7) 5(16.7) 2(6.6)

2.4 两组术后疤痕比较 由于两组手术的对象都是小儿,自愈能力强,加上手术的创口都比较小,所以术后疤痕的比较差异不大(P>0.05),其差异不具可比性。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由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向体表突出形成,可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特别是小儿,各脏腑组织器官发育相对不全,功能相对不足,使其不能正常行使有些功能。其中,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典型症状是一侧腹股沟出现一个圆形有弹性的可复性肿块[3] 。

本实验研究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比较,其中甲级愈合和丙级愈合(P0.05),不具可比性;两组30min内及30min以上分别手术完成例数比较(P0.05),其差异不具可比性;但是研究组中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其差异不具可比性。这表明了,研究组术后比对照组愈合情况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并且研究组完成手术所需时间短。但是本研究显示两组术后总体未复发比例都是较高的,由此可说明两种手术方法都是比较安全可靠的。

综上所诉:小儿疝气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是安全可靠的,且手术时间短、术后愈合良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由此可见,小儿疝气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是值得临床参考的。

参考文献:

[1]李德海.小儿切口疝手术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41-43.

疝气手术篇10

[关键词] 腹股沟疝气;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56.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6-004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guinal hernia.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inguinal hernia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30) and observation group(n=30)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distribution pla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traditional opera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laparoscopic operation. Incision length,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pain scor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sion length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1.22±0.34) cm,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4.06±0.93) cm, t=21.318, P=0.000.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7.01±2.45) mL,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16.47±3.32) mL, t=11.051, P=0.000. The postoperative pai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78±1.3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6.54±1.32), t=13.130, P=0.000;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3.3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20.00%), χ2=4.043, P=0.044. Conclusion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of inguinal hernia, laparoscopic surger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pain, and reduc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to make patients recover faster, which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guinal hernia; Traditional surgery; Laparoscopic surgery; Postoperative pain; Complications

腹股沟疝气包括斜疝和直疝两种,其中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更高,约占腹股沟疝的90%,且右侧高于左侧[1-2]。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腹股沟疝气的发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腹壁肌肉强度降低,同时腹内压力增高所致[3-4]。再加上腹股沟区包含血管或精索,因此给疝气的形成提供了通道[5]。目前腹股沟疝气临床上通常采取手术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痛苦,手术的术式包括传统开腹手术、微创手术等,其中传统开腹手术的弊端较多,如切口大、出血量多、术后复发率高等[6-7]。本研究对腹股沟疝气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气患者共60例,排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及过敏体质者。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M30例和观察组30例,患者均为男性,对照组年龄30 d~12岁,平均(5.9±1.3)岁;18例腹股沟斜疝,9例腹股沟直疝,3例复发性疝;15例为右侧疝气,10例为左侧疝气,5例为双侧疝气。观察组年龄35 d~11岁,平均(5.8±1.2)岁;16例腹股沟斜疝,10例腹股沟直疝,4例复发性疝;17例为右侧疝气,10例为左侧疝气,3例为双侧疝气。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对患儿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并将疝囊颈部充分暴露,通过高位结扎方式切除全部疝囊,进行荷包式缝合。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患儿取头低脚高位,约为20°~30°,根据其年龄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后,在其脐上脐摺处行0.4 cm切口,穿刺后建立二氧化碳气腹,保证压力在8~9 mmHg,将0.5 cm的trocar穿入,并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直视下寻找患侧内环口,找到后对内环口的内外半周腹膜进行分别缝合,传入线后取出针,注意缝合时针应在患者腹膜下潜行,同时避开输精管后精索血管。对疝环口行荷包缝合,并对阴囊进行挤压,从而排出阴囊中的气体。皮下打结并关闭内环口,将气腹解除,手术完毕。

1.3 评价指标

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分析并统计两组的相关数据。

术后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标准为: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且疼痛对患者休息造成一定影响;重度疼痛,7~10分,患者饮食和睡眠均受影响,且无法耐受[8]。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切口长度与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腹股沟疝气在外科疾病中非常常见,且老年人和幼儿的发病率更高。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的逐渐增大,其腹部肌肉逐渐萎缩,腹壁也变得薄弱,在用力咳嗽或排便时会导致腹压升高,致使疝气形成[9]。而小儿通常是由于腹壁肌肉发育不完全,虽然大部分患儿的疝气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自行痊愈,但部分患儿仍然无法自行康复,必须接受积极的治疗和干预,否则一旦疝块发生嵌顿,会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高热等临床表现,严重的甚至嵌顿将无法及时纳还,使嵌顿肠管坏死,并危及患者生命[10]。

本研究中,观察组30例腹股沟疝气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相较于接受传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的切口长度为(1.22±0.34)cm,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06±0.93)cm,t=21.318,P=0.000;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7.01±2.45)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47±3.32)mL,t=11.051,P=0.000;观察组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为(2.78±1.3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4±1.32)分,t=13.130,P=0.000;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传统的手术操作易对患者的髂腹股沟及其附近的神经造成损伤,并破坏腹股沟结构,再加上由于手术时间较长,因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复发率也较高[11-12]。而腹腔镜手术操作简单,手术瘢痕小、时间短,因此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轻,且术后并发症更少,患者的恢复也更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腹腔镜手术中造成的切口只有0.4 cm左右,因此术后无需拆线,从而避免患者的二次痛苦[13]。有研究报道称,由于腹腔镜手术操作均在腹腔镜的监视下进行,因此只要手术操作中具有熟练的腹腔内缝合技术和打结技术,手术的操作时间能够缩短到20 min以内,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手术风险和麻醉风险,有助于手术治疗效率的进一步提高[14]。

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相较于传统手术而言,微型腹腔镜手术更加符合外科治疗的原则,在手术操作中对患者腹腔内环口周围进行缝合,并行疝囊结扎,实现了真正意义的高位结扎。另一方面,在手术中不会对患者的腹股沟及提睾肌的解剖结构造成破坏,也不需要对精索进行游离,因此损伤更小,且能够有效避免精索血管神经受到损伤,降低了炎的发生风险[15]。更重要的是,由于腹腔镜具有放大功能,所以手术操作视野更加清晰,不但能够清楚地显示局部的解剖结构,且对于隐匿疝也能够直观清楚地显示,因此手术操作更简单,不容易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16]。

综上所述,在腹股沟疝气患者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痛苦,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英勤,陆文明,邹文贵,等.不同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 8(26):96-97,98.

[2] 姚竞智,徐洪全,王贻东,等.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 20(5):31-32.

[3] 次旦罗布,普布次仁,童宗焰,等.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治疗腹股沟疝气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医学信息,2015, 36(21):181-181.

[4] 陈明学.充填式无张力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 9(30):70-71.

[5] 方楚锟,马越群,魏少阳,等.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5):49-50.

[6] 寇吉林.充填式无张力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4(22):45-46.

[7] 丁尚,于茂恒,李悦,等.腹股沟疝气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36(10):59.

[8] 郑怀,石学林,黄广升,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气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5,27(12):2548.

[9] 王志斌,宁琦彪,李庆忠,等.充填式无张力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效果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4):2116-2117.

[10] 陈士柱,梁刚,王正国,等.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5(13):210-210.

[11] 朱小杰,牟善明,秦曼,等.充填式无张力治疗腹股沟疝气100例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 2(8):43-44.

[12] 徐林强,曹茜,尤忠孝,等.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研究[J].医学信息,2015,36(28):168.

[13] 张雪伟,张雄,张亮,等.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6,6(7):188-189.

[14] 尼加提・热合曼.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橡奁的价值研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分析[J].健康前沿,2015,22(12):90-91.

[15] 刘震,戴育坚,王英俊,等.腹腔镜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临床价值的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12(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