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0混凝土十篇

时间:2023-03-14 20:03:50

c30混凝土

c30混凝土篇1

c30一方混凝土多少吨

它的重量一方的大概在两点四吨左右,它大概的重量需要知道各材料的用量才能够精确得出,比如一立方米使用的水泥是四百六十一千克,沙子是五百一十二千克,石子是一千二百五十二千克,水使用的是一百七十五千克,那么混凝土的重量就是两千四百公斤,也就是两点四吨。

一方c30要几包425水泥

一立方C30混凝土需要使用水泥400千克,如果买的是一包50千克的水泥,那么一方c30用8包就足够了,但由于在使用还有运输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损耗,建议大家多准备一些水泥,就不会出现不够用的情况了。不过在购买的时候,也要结合水泥的包装规格去考虑。

使用混凝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在使用混凝土的时候,混凝土首先需要入膜,当混凝土入膜的时候,不可以一次性的倒入冲击的模板当中,也不可以直接倒入钢筋的骨架当中,当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超过了两米的时候,应该进行流管下料,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出料管口浇筑层的距离不可以超过1.5米。

2、混凝土在搅拌之后,一定要5个小时之内全部都用完,混凝土5个小时之后,很有可能会出现凝固。

3、混凝土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持续地使用捣鼓棒进行搅动,等会粘土表面出现浮浆的时候,没有产生气泡的时候才可以停止搅动。

4、混凝土施工的时候,一定要预估一下混凝土的方量和混凝土的土量,施工完毕之后,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合理的养护。

c30混凝土篇2

1、混凝土开裂的原因有很多种,施工,材料,浇筑,养护等等,如果没有正确做好的话,很容易出现裂缝。

2、施工时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使得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

3、模板支架压实不足或支架刚度不足,浇筑混凝土后支架不均匀下沉,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4、模板在浇筑前淋水不足,过分干燥,浇筑后因模板吸水量大,导致混凝土收缩,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来源:文章屋网 )

c30混凝土篇3

关键词: 灌注桩;砂浆;护壁;强度95;完整性。 问题的提出 我国南方某铁路桥梁基础灌注桩、路基抗滑桩,冬天采用冲击成孔、人工挖孔桩施工,C30混凝土灌注,其桩身完整性检测采用反射波法,由检测发现桩浅部有一正向缺陷信号,如何正确判别此信号,必须与地质、施工紧密结合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2. 灌注桩的地质、施工及混凝土灌注

2.1 地质

灌注桩的地层经地质勘察其土层由上而下分别为: (1)软塑粘土;

(2) 强风化泥岩、页岩夹砂岩(W3);

(3)弱风化泥岩、页岩夹砂岩(W2)(桩端进入此层)。

2.2 冲击成孔及人工挖孔施工 基桩分为桥梁桩和路基抗滑桩,其中桥梁桩在河流的水域段及河流的两岸分别采用冲击成孔和人工挖孔施工,桩型呈园形;路基抗滑桩在山体的挖方段采用人工挖孔施工,桩型呈矩形,且矩形桩的钢筋笼内侧四角预留四个声波测试管。

2.3混凝土灌注

冲击施工成孔后,采用导管灌注C30混凝土;人工挖孔施工是边施工边用C20混凝土灌注护壁,护壁厚度设计0.2m,但桩浅部地层软塑粘土、强风化泥岩、页岩夹砂岩(W3)易塌孔,使护壁的外侧空间增大,灌注混凝土护壁厚度可达0.5-1.0m,待人工挖孔深度达设计深度后灌注C30混凝土。

3反射波法对灌注桩浅部检测分析

由(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规定,当采用反射波法或声波法检测时,受检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且桩身强度应不低于15MPa;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反射波波速参考值分别为:C20强度波速3000-3400m/s,C30强度波速3700-3900m/s,由此进行具体分析。

3.1冲击成孔桩

影响冲击成孔桩浅部完整性是桩头砂浆,有的砂浆厚度可达2m,由此冲击成孔导管灌注C30混凝土超灌高度不小于设计桩顶标高以上2m,确保设计桩顶标高处与桩体混凝土质量一致,设计桩顶标高处混凝土要可见最大粒径粗骨料、颜色呈致密的青色。

3.2人工挖孔成孔桩

影响人工挖孔桩浅部完整性有二点,一是桩头砂浆,砂浆厚度可达0.5m,灌注C30混凝土上升高度要大于设计桩顶标高0.5m以上,在混凝土还未凝固时用铁锹把砂浆铲掉,也确保设计桩顶标高处与桩体混凝土质量一致,设计桩顶标高处混凝土要可见最大粒径粗骨料、颜色呈致密的灰青色。二是护壁的影响,当人工挖孔桩灌注的C30混凝土达设计强度的70%时其强度为C20,与早期施工已完全达到护壁混凝土强度的C20比较二者强度一致,这时采用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反射波反应是护壁与桩体的整体效应,其反射波曲线在先大于护壁标准厚度,而又回至护壁标准厚度处的深度反应缺陷正向信号,若此深度桩有缺陷也反应的正向信号,二者缺陷正向信号无法区别。而根据费马定律:波的传播是沿最小路径传播,当桩体混凝土强度达到C30,其波的传播不受护壁C20强度影响,由此确定对于人工挖孔C20混凝土护壁C30混凝土灌注桩,使桩身混凝土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95%且桩身强度应不低于28MPa才能受检。以我国南方铁路区域的冬天气候室外平均温度60-80为例:人工挖孔C30混凝土灌注桩,14-20天强度达C20、28-30天强度达C28。

4反射波法对基桩浅部完整性检测实例

4.1冲击成孔桩检测

4.1.1选取2-DK69+659-3-2#桥梁桩裁桩后放在地面的桩头,如图1;而在桩体的桩顶所测量反射波曲线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

图1裁桩后放在地面的桩头

图2桩顶实测反射波曲线

该桩长18.2m,该桩混凝土灌注30天后检测,图1混凝土可见最大粒径粗骨料、颜色呈致密的灰青色,图2反射波曲线桩底反应明显,平均波速V=4112m/s,桩身质量完整。

4.1.2选取2-DK69+659-3-11#桥梁桩裁桩后放在地面的桩头,如图3;而在桩体的桩顶所测量反射波曲线,如图4,且裁砂浆0.5m后实测反射波曲线,如图5。

图3裁桩后放在地面的砂浆桩头

图4桩顶有砂浆实测反射波曲线

图5裁砂浆0.5m后实测反射波曲线

该桩长18.5m,混凝土灌注30天后检测,由图3可见混凝土砂浆颜色呈灰白色,图4砂浆桩顶实测反射波曲线浅部有缺陷正向信号反应, 平均波速V=3613m/s, 砂浆使平均波速有所降低,图5裁砂浆0.5m后实测反射波曲线, 平均波速V=3904m/s,桩身质量完整。

4.2人工挖孔桩检测

4.2.1选取3-DK71+312-0-4#桥梁桩的反射波曲线进行分析,如图6、图7所示

图6桩顶有砂浆实测反射波曲线

图7裁砂浆0.5m后实测反射波曲线

该桩长12.5m,混凝土灌注29天后检测,图6桩顶有砂浆实测反射波曲线浅部有缺陷正向信号反应, 平均波速V=3796m/s, 砂浆使平均波速有所降低,图7裁砂浆0.5m后混凝土露出可见最大粒径粗骨料、颜色呈致密的灰青色,实测反射波曲线平均波速V=4194m/s,桩身质量完整。

4.2.2选取3-DK83+185-1-3#桥梁桩的反射波曲线进行分析,如图8、图9所示

图8混凝土灌注15天实测反射波曲线

图9混凝土灌注35天实测反射波曲线

该桩长7m,混凝土灌注15天后,桩头混凝土露出可见最大粒径粗骨料、颜色呈致密的灰青色进行检测,图8混凝土灌注15天实检反射波曲线分析,有桩底信号反应,桩浅部有缺陷正向信号反应,是护壁的影响,平均波速V=3420m/s,混凝土强度达C20,图9是该桩混凝土灌注35天实测反射波曲线分析,桩底反应明显,无护壁影响,平均波速V=3807m/s, 混凝土强度达C30,桩身质量完整。

4.2.3选取4-DK99+400-5#抗滑桩的反射波曲线、声波曲线进行分析,如图10-图14所示

图10混凝土灌注14天实测反射波曲线

图11混凝土灌注29天实测反射波曲线

图12混凝土灌注14天实测声波1-4、3-4剖面曲线

图13混凝土灌注14天实测声波1-2、1-3剖面曲线

图14混凝土灌注14天实测声波2-3、2-4剖面曲线

该桩长10.5m,混凝土灌注14天后,桩头混凝土露出可见最大粒径粗骨料、颜色呈致密的灰青色进行检测,图10混凝土灌注14天实测反射波曲线分析,桩浅部有缺陷正向信号反应,是护壁的影响,平均波速V=3200m/s,混凝土强度达C20,图11是该桩混凝土灌注29天实测反射波曲线分析,桩底反应明显,无护壁影响,平均波速V=4032m/s, 混凝土强度达C30,桩身质量完整。图12至图14混凝土灌注14天实测声波曲线分析, 声波各剖面曲线中平均声速V=4000m/s, 且PSD、波 幅、声速曲线均匀、无异常,桩身质量完整。

5.结论

(1) 冲击成孔导管灌注C30混凝土超灌高度要不小于设计桩顶标高2m以上,人工挖孔灌注C30混凝土超灌高度要不小于设计桩顶标高0.5m以上,在混凝土还未凝固时用铁锹把砂浆铲掉,,以保证设计桩顶标高处混凝土强度与桩体混凝土强度一致,且桩头混凝土露出可见最大粒径粗骨料、颜色呈致密的灰青色。

(2)冲击成孔导管灌注桩采用反射波法以及人工挖孔桩采用声波法对C30混凝土桩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且桩身强度应不低于15Mpa才受检。

(3)人工挖孔(护壁)桩采用反射波法对C30混凝土桩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95%且桩身强度应不低于28Mpa才受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JGJ106-201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S〕

[2] TB 10218-2008,铁路基桩检测技术规程〔S〕

[3] 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4] GB50021-2001(2009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5] TB 10013-2010,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S〕

c30混凝土篇4

【关键词】火灾;检测;加固

火灾严币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房屋建筑火灾是各类火灾,对人们生命造成最大威胁的一种,而建筑火灾还对结构物造成严重损伤u因此火灾发生后,对建筑物的受损情况及结构性能进行现场调查检测,计算分析检测结果,井针对受损情况制定具体的维修加固方案,是有效控制和减少火灾对建筑物危害的措施。近年来,国内相继发生多起建筑物火灾后建筑坍塌,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的事故。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工程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认定相当困难。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某建筑火灾事故后的鉴定实例分析,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调查取证提供帮助。

1.工程概况

某化工研究院试验厂二分厂仓库(以下简称该工程)为一层框架结构,层高约8米,建筑面积约1662.25m2,此次火灾受损面积约为550 m2((1)~(4)~(A)~(D)部分)。该工程建于2007年,基础采用毛石基础,梁、板、柱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均为C30。梁、板、柱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分别为:梁,25mm,板,15mm,柱,30mm。

该工程建设单位为某化工研究院试验厂二分厂,设计单位为某化工研究院设计工程中心,施工单位为某化工研究院试验厂二分厂基建处。

2.火灾后现场情况分析

2010年2月3日6:30时,该工程(1)~(4)~(A) ~(D)轴堆放的化工原料(堆放高度约2米)燃烧发生火灾,火灾持续时间约为90分钟,为查明该区域混凝土构件在火灾中损伤情况,并根据不同损伤情况提出处理方案,故甲方委托乙方对该工程火灾影响区域((1)~(4)~(A)~(D)部分)混凝土构件火灾后损伤情况进行鉴定。

2.1火灾情况调查

据甲方在场人员介绍,2010年2月3日6:30,该工程(1)~(4)~(A)~(D)轴堆放化工原料(堆放高度约2米)燃烧发生火灾。火灾持续时间约为90分钟,火灾影响区域为2号仓库((1)~(4)~(A)~(D) 部分)。火灾发生当天外界气2.2火灾现场温度判定及损伤区域划分

2.1.1现场最高温度推定

根据国际ISO834标准温度/时间曲线推定现场温度,其公式如下:T=T0+345log10(8t+1)

T为火灾温度(℃);T0 为环境温度,取-15℃;t为火灾持续时间,取90分钟。可以推断火灾现场最高温度约为900℃左右。

2.1.2火灾受损区域划分如下:

(1)~(2)~(A)~(C)、(3)~(4)~(A)~(C)区域为I类区:该部分混凝土构件表面呈浅黄色,部分楼板、梁、柱混凝土大面积爆裂脱落、大量露筋,详见附件2―混凝土构件损伤照片,可判断构件表面灼着温度约700℃~900℃。

(2)~(3)~(A)~(B)、(1)~(4)~(C)~(D)区域为II类区:该部分混凝土构件局部粉刷层爆裂脱落,锤子敲击声音响亮,混凝土表面留下明显印痕,周围打掉薄薄碎片。可判断构件表面灼着温度约300~500℃。

3.检测内容及结果分析

3.1混凝土构件受损深度及受损程度分类

根据火灾现场实际情况,采用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受损深度。根据芯样受损混凝土与原混凝土之间颜色差异判定受损深度,通过混凝土构件外观及受损深度对检测区域混凝土构件受损程度进行分类,分类结果见表1。

表1混凝土构件受损深度表

构件位置 受损深度((mm) 受损程度 备 注

(2)~(3)~(A)~(B)轴 间 3~5 II类 有抹灰

(1)~(4)~(C)~(D)轴 间 3~5 II类 有抹灰

(1)~(2)~(A)~(C)轴 间 10~15 I类 有抹灰

(3)~(4)~(A)~(C)轴 间 10~15 I类 有抹灰

3.2混凝土现有抗压强度检测

根据火灾现场实际情况,采用钻芯法抽检混凝土现有强度,抽检混凝土现

有强度如表2所示。

表2 混凝土现有强度检测结果

构件位置 试压强度

(MPa) 设计强度等级 备注

柱2~B 28.4 C30

梁3~A~B 19.1 C30 芯样缺陷,属异

常数据应剔除。

梁2~A~B 29.6 C30

梁1~2~1/A 33.6 C30

板3~4~2/C~D 28.2 C30

板3~4~A~1/A 31.5 C30

板1~2~C~1/C 27.1 C30

板1~2~A~1/A 32.6 C30

由表2可知火灾后混凝土强度基本达到设计强度等级要求,火灾对核心区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较小。

3.3钢筋力学性能检测

根据火灾现场实际情况,抽取梁、板、柱钢筋各一组,抽检钢筋力学性能,经检验抽检钢筋力学性能符合GB1499.2-2007 HRB335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技术指标的要求。

4.加固处理意见

该工程火灾持续时间较长(约90分钟),现场最高温度约为900℃左右。

依据火灾后混凝土构件外观及现场钻取芯样分析,将仓库2((1)~(4)~(A)~(D)部分)混凝土构件损伤程度分类,具体如下:

(1)~(2)~(A)~(C)、(3)~(4)~(A)~(C)区域为I类区,该部分混凝土表面呈浅黄色,部分楼板、梁、柱混凝土大面积脱落,有漏筋现象,可判断构件表面灼着温度约700℃~900℃,场检测混凝土构件受损深度约为10~15mm,小于钢筋保护层厚度,属中度损伤构件。

(2)~(3)~(A)~(B)、(1)~(4)~(C)~(D)区域为II类区, 该部分混凝土用锤子敲击声音响亮,混凝土表面留下明显印痕,周围打掉薄薄碎片,可判断构件表面灼着温度约300℃~500℃, 现场检测混凝土构件受损深度约为3~5mm,小于钢筋保护层厚度,属轻度损伤构件。

受损混凝土构件处理方案:

对I类区应将混凝土表面受损劣化层凿除,清洗干净,表面刷涂混凝土界面剂后,立即用聚合物修补砂浆进行修补,恢复至原设计截面尺寸。修补时,应设置可靠支撑。

对II类区应将混凝土表面受损抹灰层凿除后,重新抹灰。

对梁、板、柱裂缝大于0.3mm处采用灌缝胶进行压力灌缝修补,小于0.3mm处进行封闭处理。

参考文献:

[1] 谷浩源.某砖混结构房屋火灾后检测与加固方法研究[J]. 山西建筑,2010,27:83-84.

[2] 董军.砖混结构火灾后楼面结构的鉴定与修复[J]. 安徽建筑,2011,03:171-172+17.

c30混凝土篇5

关键词: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试验中图分类号:TU473.1+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水下混凝土目前主要应用在水利、海洋等工程领域的水下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在建筑工程基坑的施工中应用极少。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地下水资源丰富,随着建筑向空间、地下的发展,建筑基坑的施工会越来越复杂,在对建筑物进行地基基础处理时,会经常遇见水下施工混凝土的情况。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采用通过支护和降排水使基坑的地下水位位于基底以下的敞开式的施工,尽管使用这种方法和措施能完成基坑工程的施工和水下混凝土的浇筑,但存在着经济性差、不能连续施工、施工质量不好等缺点。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水下混凝土来解决一般混凝土的入水分散的问题,对于基础施工会带来很大的便利,整个工程造价也会降低很多。但若工程类型不是水利类的构筑物,一般单个工程对水下混凝土的需求量都不会很大,作为小工程量使用的水下混凝土单独去采购少批量的抗分散剂并不经济,添加抗分散剂的混凝土在生产技术处理上也不容易控制。因此,作者对常用的水下灌注桩混凝土C25、C30,采用四川地区常见材料不加抗分散剂的方法进行了设计与配制。

1 水下混凝土及其要求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也称为水下浇筑混凝土,是一种在干处进行拌制,在水下浇筑和硬化,不会像普通混凝土那样,在水的作用下集料与水泥浆发生分离的新型混凝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具有高黏聚力,抗分散、离析性能,并能在水下自流平、自密实形成优质、均匀的混凝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着眼于材料体系本身性质的改善,这种新的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基坑工程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水下灌注桩由于在水下成型,施工条件苛刻,必须连续不间断施工,防止断桩;水下混凝土要求满足粘稠性即在水中时水泥不流失,骨料不离析;同时由于水下混凝土不能振捣,需要其能满足自流平和自密实性能,因此一般水下混凝土均需要很大的流动性。根据标准DL/T 5117-2000《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水下混凝土要求满足坍落度230±20mm,坍扩度在450±20mm,水泥流失量<1.5%,初凝时间>5h,终凝时间<30h等性能。

水下混凝土由于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对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求严格。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或52.5;骨料应选择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的骨料,粗骨料采用一级配河卵石或碎石,粒径为5mm~20mm,细骨料用水洗河砂,细度模数为2.6-2.9;拌合用水应采用饮用水。

2配合比及原材料

根据标准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设计出初步配合比,考虑到水下混凝土由于受水的影响,即使用相同的配合比,一般会比陆上砼低一个强度等级,故将配合比设计强度提高一个等级。由于本地机制砂使用更多,且机制砂具有棱角性,对混凝土的强度更有利,本次试验选用机制砂,根据经验采用机制砂时,砂率可适当增大,故较标准参考值38~42%增加了2%。经过多次试配与调整,最终选定的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见表1。

表1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

水(kg/m3) 水泥(kg/m3) 细骨料(kg/m3) 粗骨料(kg/m3) 外加剂(kg/m3)

173 383 793 1051 5.75

该配合比所以原材料情况如下: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R,厂家:四川国大水泥股份有限公司,80μm筛余0.4%,初凝时间280min,终凝328min,28天强度51.8MPa;Ⅱ类机制砂,产地:阆中市文成镇白沙坝砂石厂,细度模数2.8,石粉含量2.7%;5-20mm连续级配碎石,产地:阆中市双龙镇利益砂石责任有限公司,针片状颗粒含量4%,空隙率43%;外加剂:QH-5高性能减水剂,厂家:四川齐汇科技有限公司,掺量:1.5%。

根据标准设计的C25初步配合比中水泥用量不能达到标准规定的水下混凝土水泥最低用量,为了使配合比更经济,采用掺矿物掺合料的方法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达到最低胶凝材料用量的要求,因此C25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见表2。

表2C35水下混凝土配合比

该配合比所以原材料情况如下: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R,厂家:四川亚东水泥有限公司,80μm筛余0.6%,初凝时间196min,终凝243min ,28天强度49.3MPa;Ⅱ类机制砂,产地:新津,细度模数2.9,石粉含量2.3%;5-20mm连续级配碎石,产地:四川新津,针片状颗粒含量3%,空隙率42%;外加剂:泵送剂P823,厂家:巴斯夫化学建材有限公司,掺量:3.0%,;F类Ⅱ级粉煤灰,厂家:搏磊综合开发有限公司;S95级矿粉,厂家:邛崃宇兴矿粉有限公司。

3 混凝土性能

混凝土的性能有多种指标,直接影响现场施工的性能有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凝结时间。和易性又称工作性,它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性质,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方面的含义,由于混凝土和易性内涵较复杂,因而目前尚没有能够全面反映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测定方法和指标,通常是以稠度即坍落度与坍落度扩展度实验来评定和易性。凝结时间是决定施工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因为混凝土的施工必须在混凝土达到初凝之前完成。另外,混凝土的强度基本上是各类混凝土的必检项目。水下混凝土性能指标包括泌水率、坍落度、坍扩度、抗分散性、凝结时间等方面。其中抗分散性包括水泥流失量、悬浊物含量和PH值,本试验主要通过水泥流失量来判断。

试验在室内完成,提前将所用材料及实验室温度调解在20±3℃,拌合水用洁净的自来水,使用天津路达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HJW-15-30-60型单卧轴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制备混凝土,单次拌合混凝土量不少于20L,并对拌合物的和易性、凝结时间、表观密度、水泥流失量及强度进行检测。

本次试验中各标号的混凝土性能检测结果见表3。

表3混凝土性能

由试验数据可以得知,在不掺水下抗分散剂的情况下配制的C25、C30混凝土,各项性能均能满足标准、施工及设计的要求。以上两个配合比均在工程实践中得到验证,用该配合比指导生产的混凝土浇筑水下灌注桩,桩身经相关机构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显示无断桩及Ⅲ类桩现象,说明在施工条件保证的情况下,使用该配合比生产的混凝土在水中的性能良好。从现场制备的样品同条件养护反馈结果也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其中,C25同条件制备试块28天强度达到约36MPa, C30同条件制备试块28天强度达到44 MPa左右。

4 结论

4.1本次设计的配合比的各项性能均能满足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可以用于水下混凝土的施工,从实体工程反馈信息也证明了该配合比的可行性。

C25较C30的密度略大,因为掺加了矿粉和粉煤灰,填充了混凝土中的部分水泥浆空隙,从而使得混凝土内部更加密实,从新拌混凝土的外观看来也更饱满有光泽。

C30混凝土 7天强度是28天强度的78.4%,C25混凝土 7天强度达28天强度的74.6%,可以得出一般情况混凝土的7天强度应该在28天强度的70%~80%以内。

参考文献

[1] DL/T 5117-2000《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

c30混凝土篇6

关键词:改性湿粉煤灰;掺量;坍落度;强度

1 试验

1.1 原材料

1.1.1 水泥。本次试验采用的是华润水泥(龙岩)有限公司生产的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主要物理性能:初凝时间168min,终凝时间270 min,3d抗压强度24.2MPa,28d抗压强度49.5MPa。

1.1.2 粉煤灰。干灰为天润混凝土公司提供的普通Ⅱ级粉煤灰,改性湿粉煤灰采用湿磨物理方法得到的粉煤灰(湿磨参数:球料比5:1、粉磨时间20min、水料比0.7:1),主要性能指标见表1。

1.1.3 细骨料。采用同安砂厂生产的天然砂,表观密度2600kg/m3,松散堆积密度1400kg/m3,含泥量1.4%,泥块含量0.5%,细度模数2.8,级配属区2区。

1.1.4 粗骨料。粗骨料采用厦门路桥建材提供的碎石,用大石(单粒级16~31.5mm)和中石(连续粒级5~20mm)两种级配的骨料按1:1的比例进行掺和拌匀。

1.1.5 减水剂。采用福建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提供的高浓聚羧酸减水剂。

1.2 试验过程

根据混凝土公司设计的配合比,设计了与实际经济相适应的生产性混凝土配合比,以Ⅱ级粉煤灰为基准混凝土,设计了湿粉煤灰掺量为10%、20%和30%时,在C30、C40、C50和C60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中的工作性能和强度。试验中采取粉煤灰超量取代砂方式,取代系数为1.2,C30的混凝土所用高浓聚羧酸减水剂固含量为10%,C40、C50和C60混凝土所用减水剂固含量为20%。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试验结果

根据混凝土配合比测试了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不同粉煤灰掺量下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1h坍落度损失,以及混凝土试件3d、7d和28d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2.2 工作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图1为掺不同品种和不同掺量粉煤灰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和1h经时坍落度试验结果。

由图1中试验结果可看出,在强度较低(C30)时,粉煤灰掺量较小时坍落度损失相对大;随着改性湿粉煤灰掺量的增大,对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坍落度损失起改善作用;对强度较高的混凝土,掺量较小时(≤20%),其60min后坍落度几乎没有损失;掺量为30%,其坍落度和60min经时坍落度都有所较小。这可能是由于掺改性湿粉煤灰混凝土的粘度相比掺普通粉煤灰的混凝土稍大,当混凝土强度较低,胶凝材料少时,对混凝土的流动性改善有利;当混凝土强度偏高,胶凝材料较大时,大掺量的湿粉煤灰对混凝土工作性不利,因此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时,湿粉煤灰掺量不宜过大。

综合改性湿粉煤灰在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拌合物中的坍落度和坍落度损失试验结果可知,改性湿粉煤灰与混凝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满足混凝土的泵送工作性要求。

2.3 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图2为掺不同剂量的普通粉煤灰和改性湿粉煤灰的情况下,不同龄期的混凝土强度实验结果。

由掺改性湿粉煤灰在混凝土中强度试验结果,可知掺改性湿粉煤灰混凝土其3d强度基本都高于掺普通粉煤灰混凝土,这应该与改性湿粉煤灰中掺有早强成分有关。混凝土的早期强度随着粉煤灰的掺量增大而下降,对于C40下降得最快;对于28d强度提高最多的是当粉煤灰掺量为10%时,其中C40 最为明显。对于C30混凝土,其掺量为30%时仍满足混凝土强度设计要求,C40~C60,其掺量为20%时满足混凝土强度设计要求。综合各强度混凝土的实验结果,同等掺量的湿粉煤灰混凝土强度均高于掺普通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

由此可以看出:掺同等掺量改性湿粉煤灰的混凝土工作性能、强度均优于掺普通Ⅱ级普通粉煤灰的混凝土,用湿磨物理方法得到的改性湿粉煤灰可以替代Ⅱ级普通粉煤灰使用,这将可以实现废物利用,缓解资源压力,应用前景巨大。

参考文献

[1] 鄢朝勇.低等级湿排粉煤灰在中低强度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5(04):23-24.

[2] 岳洪涛,柯国军,杨晓峰等.低等级粉煤灰强度试验研究[J].国外建材科技,2005(01):14-15.

c30混凝土篇7

关键词:混凝土供应;泵送混凝土;浇筑

一、混凝土供应

1、商品混凝土:拟采用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的生产厂家生产,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对其生产技术监控要求如下:

(1)材料要求:

A、散装水泥:

a.水泥选用325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

b.水泥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单,且要见证取样检验合格。同时查标号、出厂日期等。

B、砂:

a.砂拟优先选用优质河砂。

b.混凝土工程应优先选用粗中砂。对于泵送混凝土,砂子宜用中砂,砂率宜控制在40~50%.

c.砂的含泥量(按重计),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不大于3%;低于C30时,不大于5%,对有抗渗、抗冻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

C、石子(碎石或卵石)

a.石子宜选用花岗岩为好。

b.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混凝土实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2.且不得超过60mm。对于泵送混凝土,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宜小于或等于1:3,卵石宜小于或等于1:2.5.

c.石子中的含泥量(按重计)对等于或高于C30混凝土时,不大于1%;低于C30时,不大于2%;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石子的含泥量不大于1%.

d.石子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按重量计),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小于15%;低于C30时,小于25%.

D、水: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可拌制各种混凝土,不需要进行检验。

(2)作业条件:

a.下达任务单时,必须包括工程名称、地点、部位、数量,对混凝土的各项技术要求(强度等级、缓凝及特种要求)、现场施工方法、生产效率(或工期)、交接班搭接要求,以及供需双方协调内容,连同施工配合比通知单一起下达。

b.设备试运转正常,混凝土运输车辆数量满足要求。

c.材料供应充足,特别是指定的水泥品种有足够的储备量或后续供应有保证。

d.全部材料应经检验合格,符合使用要求。

e.搅拌站、浇捣现场和运输车辆之间有可靠的通讯联系手段。

(3)对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查要求:

a.泵送混凝土,每工作班供应超过100m3的工程,应派出质量检查员驻场。

b.混凝土搅拌车出站前,每部车都必须经质量检查员检查和易性合格才能签证放行。坍落度抽检每车一次;混凝土整车容重检查每一配合比每天不少于一次。

c.现场取样时,应以搅拌车卸料1/4后至3/4前的混凝土为代表。混凝土取样、试件制作、养护,均应由供需双方共同签证认可。

d.搅拌车卸料前不得出现离析和初凝现象。

二、泵送混凝土

1、泵送工艺

(1)泵送混凝土前,先把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达到湿润和清洁管道的目的,然后向料斗内加入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管道后即可开始泵送混凝土。

(2)开始泵送时,泵送速度宜放慢,油压变化应在允许范围内,待泵送顺利时,才用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3)泵送期间,料斗内的混凝土量应保持不低于缸筒口上10mm到料斗口下150mm之间为宜。避免吸入效率低,容易吸入空气而造成塞管,太多则反抽时会溢出并加大搅拌轴负荷。

(4)混凝土泵送宜连续作业,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需降低泵送速度,泵送暂时中断时,搅拌不应停止。当叶片被卡死时,需反转、正转、反转一定时间,待正转顺利后方可继续泵送。

(5)泵送中途若停歇时间超过20min、管道又较长时,应每隔5min开泵一次,泵送小量混凝土,管道较短时,可采用每隔5min正反转2-3行程,使管内混凝土蠕动,防止泌水离析,长时间停泵(超过45min)气温高、混凝土坍落度小时可能造成塞管,宜将混凝土从泵和输送管中清除。

(6)泵送先远后近,在浇筑中逐渐拆管。

(7)在高温季节泵送,宜用草袋覆盖管道进行降温,以降低入模温度。

(8)泵送管道的水平换算距离总和应小于设备的最大泵送距离。

2、泵送结束清理工作

(1)泵送将结束时,应估算混凝土管道内和料斗内储存的混凝土量及浇捣现场所欠混凝土量,以便决定拌制混凝土量。

(2)泵送完毕清理管道时,采用空气压缩机推动清洗球。先安好专用清洗水,再启动空压机,渐进加压。清洗过程中,应随时敲击输送管,了解混凝土是否接近排空。当输送管内尚有10m左右混凝土时,应将压缩机缓慢减压,防止出现大喷爆和伤人。

(3)泵送完毕,应立即清洗混凝土泵、布料器和管道,管道拆卸后按不同规格分类堆放。

三、混凝土的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

(1)组织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班组必须熟悉图纸,明确施工部位的各种技术因素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初凝时间等)。

(2)组织班组对钢筋、模板进行交接检,如果不具备混凝土施工条件则不能进行混凝土施工。

(3)组织施工设备、工具用品等,确保良好。

(4)浇筑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墙、柱模板的清扫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2、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

c30混凝土篇8

一、工程简介

本标段工程起点接近南环立交,终点靠近厂前路,本标段工程全部为新建线路,起点里程K33+910,终点里程为K37+300,全长3.39Km。本标段包括主线工程和辅道工程,工程主要包括换填软基处理、CFG桩软基处理、插打排水板、堆载预压软基处理、4座中小桥、10个涵洞、1个下穿地道、挡土墙、改河工程等项目施工;根据现有的施工送审图纸,主线加辅道主要工程量有路基工程排水板约450万延米,中粗砂约20万方,碎石垫层约2方。清除淤泥20万方,土方填筑约70万方,堆载预压约80万方,CFG桩约30万延米;桥梁工程Φ120cm钻孔桩340根,空心板梁390片。

二、拌合站的基本情况

1、建站目的

为确保砼工程的质量,满足施工计划的砼浇筑强度,保证本工程的生产秩序及减小环境污染,实现文明施工。本工程施工设置1个拌合站,2台120型搅拌设备(最大生产能力为96m3/h),同时可生产二个砼品种的大型自动化砼集中拌合站,来满足整个工程的砼供应。

2、砼集中拌合站的厂址选择

拌合站选址由业主制定,距离本标段尾km,具体位置在

3、水泥、粉煤灰、矿粉储存设施

本拌合站使用散装水泥,共设有4个100T散装水泥储罐,每台搅拌设备配备2个100T散装水泥储罐。

每台搅拌设备各配备1个100T粉煤灰储罐和1个100T矿粉储罐。

4. 砂、石,外加剂的储运设施

集中拌合站共设置5个料仓,2个砂料仓,3个碎石料仓,储存能力达到1440m3的砂、石堆料储料场。配有两台ZL-50装载机进行堆料及向搅拌机骨料仓装料。外加剂等材料建立专属材料库,以便存放和管理。

5. 砼的输送

拌合站距施工浇筑现场大约米,采用砼搅拌车运送至浇筑现场。在施工现场,不具备砼搅拌车直接浇筑的,采用砼泵泵送至各浇筑点。

本站配备一台砼输送泵,5台8m3砼搅拌输送车作为砼的主要输送设备,可确保工程砼的输送。

6. 集中拌合站不间断生产保证措施

本站配备1台400kw裸变变压器,作为拌合站的电源。

三、拌合站基础工程数量

本拌合站共占地8.1亩,场内布设2台搅拌设备、5个料仓、1台砼输送泵、5台砼搅拌输送车、供办公和生活使用的板房,本拌合站布置详见附件1:拌合站平面布置图,拌合站具体工程数量如下:

1、场地建设工程数量

2、拌合站基础工程数量

拌合站地基承载能力不能小于150KPa,如地基承载能力低于150KPa,必须进行软基处理,本粉罐地基未考虑软基处理,粉罐细部图详见附件2:120型拌合站粉罐基础布置图,以下是拌合站基础的工程数量如下:

拌合站基础设施工程数量

序号

设施名称

材料名称

规格(mm)

共重(Kg)

备注

1

粉罐基础

钢板

600×600×10

904

钢筋

Ф12

1496.84

C30混凝土

125.2m3

2

皮带基础

钢板

600×600×10

452.16

钢筋

Ф12

107

C30混凝土

7.2m3

3

配料站基础

钢板

400×400×10

250

钢筋

Ф12

36

C30混凝土

10m3

4

主机基础

钢板

600×600×10

226

钢筋

Ф12

170

C30混凝土

8m3

合计:钢板1832.16Kg,钢筋1809.84Kg,C30混凝土150.4m3。

拌合站基础设施工程数量

序号

设施名称

材料名称

规格(mm)

共重(Kg)

备注

1

粉罐基础

钢板

600×600×10

904

钢筋

Ф12

1496.84

C30混凝土

125.2

2

皮带基础

钢板

600×600×10

452.16

钢筋

Ф12

107

C30混凝土

7.2

3

配料站基础

钢板

400×400×10

250

钢筋

Ф12

36

C30混凝土

10

4

主机基础

钢板

600×600×10

226

钢筋

Ф12

170

C30混凝土

8

四、拌合站基础建设施工

1、主要人员配备计划

针对拌合站具体情况,项目部决定具体负责该工程的组织管理工作,并负责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工程进度计划的落实和保障,同时担负本项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责任。人员配备见下表“劳动力使用计划”:

序号

人员

人数

备注

1

管理及后勤人员

7

2

技术及质检人员

4

3

安全员

1

4

测量工

2

5

起吊工

2

6

普工

20

合计

36

2、主要施工机械配备计划

根据该拌合站特点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为使该项工程顺利按期完成,本着合理高效、优化选择的原则,加强动态管理,及时充分分期分批调入,完工后及时退场。本工程配置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见下表: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数量

型号

施工部位

1

挖掘机

2台

土石方工程

2

装载机

4台

土石方工程

3

运输车

12台

土石方工程

4

汽车吊

2台

25T

粉罐安装

3、工期控制

预计拌合站开工日期:2015年05月15日,暂定2015年06月30日前完工。实际日期以业主提供拌合站用地为准。

4、前期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①我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对设计图纸和组织方案认真阅读、掌握。

②拌合站施工前,根据红线用地图实地查勘拌合站的平面布置,进一步优化拌合站平面布置。

③复测拌合站范围内的原地面标高,根据原地面标高完善拌合站纵断面设计。

(2)现场准备

①在拌合站施工前,必须排查施工影响范围内有无管线,如有地下管线应用标识牌、红油漆和围三角旗做上明显标记并告知相关施工人员,如果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尽早将资料提报设计院。

②施工前,对进场机械和人员进行报验,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步程序。

③施工前,完成对参与施工的全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安全交底,明确人员岗位及各个岗位的职责和安全生产责任。

5、清表

对于拌合站施工前,清除施工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的草皮和表土,并压实。清除下来的垃圾、废料及不适用材料和树木等,堆放在指定的地点。根据拌合站给定的标高修整拌合站场地。

6、拌合站粉罐基础、皮带基础、配料站基础、主机基础施工

按照拌合站图纸标高开挖粉罐基础、皮带基础、配料站基础、主机基础基坑施工,及时按照图纸绑扎、固定钢筋,预埋钢板预埋件,浇筑混凝土,预埋件下方必须振捣密实,且与混凝土形成整体。

c30混凝土篇9

关键词:水工隧洞;底板;混凝土;施工措施

中图分类号:U25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在地下水工隧洞施工中,对于底板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是要按照图纸上的设计的流程来进行操作,对不同标号(C25、C60、C30)的混凝土实行依次连续浇注的技术。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底板混凝土的收面工作,注意边墙上弧形混凝土产生的气泡问题等。在对底板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要在墙的两侧搭设混凝土入仓槽和支撑架,混凝土的输送管从中间开始,向两侧推移,在边墙的上部要设置可以覆盖整个仓面的滑槽,对于洞身的混凝土施工要一次性的施工完毕。在施工中,先行浇筑C25混凝土直到C60硅粉混凝土的底面,然后再浇筑C60硅粉混凝土直至流水面标高,在进行人工收面。在收面作业中,先用滚筒进行粗略的找平,然后用木抹子拉平,再用铁抹子进行抹平压光,与此同时,在边墙的弧形段上浇筑C30混凝土。最后就是对于模板的安装和拆卸,混凝土的凝结等工作,下文对此作出阐述。

2 关键技术与主要施工工艺

地下隧洞底板弧形混凝土衬砌采用一次性浇筑至边墙230cm高度,便于二期全断面钢模台车整体浇筑边墙拱顶与底板连接的施工方法。

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合站供应,混凝土拌合站安装JS-1000型混凝土拌合机,配有自动计量装置,每小时可生产混凝土40m3,4台6m3混凝土输送车输送混凝土至施工现场,由一台HBT-60型混凝土输送泵输送混凝土入仓。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施工现场人工安装,混凝土振捣采用6台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底板与边墙灌浆管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固定,人工抹面收光方法。

2.1 关键技术

2.1.1 边墙弧形模板设计

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和几何尺寸主要靠模板整齐规则和优质的加工以及掌握好拆模收面的时间来保证。弧形边墙采用半径为1.5m,1/4的圆弧设计,模板设计时考虑安装方便和拆模收面的需要,特别是边墙混凝土在初凝之时,混凝土能够收面的情况下必须拆模收面,而弧形上部混凝土在初凝时拆模会坍塌,因此设计成上下两块,下块拆除收面,上块模注振捣好混凝土即可。拆模收面的目的:解决弧形部位混凝土振捣时聚积在钢模内壁上大量的气泡和水泡。

2.1.2 混凝土入模顺序

从底模设计中:混凝土设计采用了三种同标号,要连续浇筑起来。由此,先浇筑底板C25混凝土60Cm厚至C60硅粉混凝土底部,再浇筑C60硅粉混凝土,浇筑C60硅粉混凝土时,将弧形边墙两侧的C30混凝土位置留出,然后浇筑C30边墙混凝土,浇筑弧形混凝土分三层两侧边墙对称浇筑,振捣密实。最终在C60硅粉混凝土收好面之后,对弧形边墙拆模收面。无论是硅粉混凝土还是C30边墙混凝土收面,均要掌握好时间,保证拆模收面的施工人员。

2.1.3 抗风措施

由于底板流水面设计采用厚20Cm的C60硅粉混凝土,而硅粉混凝土在浇筑后表层凝固相当快,1.5-2.0小时之内,表层5-8cm厚形成一层硬壳,在常温下遇风凝固更快,30mih内可形成硬壳。隧洞开挖完成后,洞身断面大(开挖最小断面宽12.6m*高14.6m),洞身纵坡7%,因此,从洞中流过的穿堂风较大。为避免硅粉混凝土表面凝固太快,影响混凝土表面收面,必须采取抗风措施。其具体做法:每仓混凝土浇筑前,在底板混凝土一端用脚手架杆,架设5m高,再用花格布挡住,直至收面完成,混凝土表面覆盖养生毡毯方能拆除。

2.2 工艺流程

底板混凝土施工工艺:底板基底清理、岩面冲洗、浇筑垫层混凝土(找平,浇至设计开挖底标高)、钢筋扎、支立模板、浇筑混凝土等工序。

2.3施工要点

2.3.1 基底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对基底进行清洁工作,保证基底的洁净是对混凝土浇筑的先决条件,对混凝土的粘接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在对基底进行清理之后,要使用质检专用的小锤对基岩进行敲击,检查基岩的坚固情况,在这个过程掉落的岩石碎屑要清理干净,然后才可以实施下一道工序。对岩面清洁干净之后,要对地质情况进行绘描,然后联合所有相关人员和部门对基底开挖情况进行研讨。所有程序执行完之后,再对基底的清洁状况进行检查,保证基底内没有积水和泥浆石粉等,要对这些杂质清除干净,保证基底的清洁。

2.3.2 模板安装

按设计图纸测量放线,每环节9.95m,模板安装严格控制标高,加固稳定,防止变形和偏移。模板的面板涂脱模剂,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光洁度。安装完工后进行位置检测,主要测量模板中线与隧洞中线

偏差和模板控制点高差。弧形模板的安装更为重要,由于模板是悬置在钢筋上面,因此,预先设置支撑和内拉的锚杆,用锚杆控制模板的设计位置,使模板不得下沉和上浮。

2.3.3 混凝土浇筑与收面

严格按照底板混凝土施工流程作业,特别控制好不同标号混凝土的浇筑位置。硅粉混凝土流水面收面,自制长10.5米φ200的钢滚筒,一端靠在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底板上,另一端靠在档头板顶面用来控制高程的槽钢顶面来回滚动找平混凝土表面。使用钢滚筒的作用:一是来回滚动压实混凝土表面有收平表面作用;二是来回滚动压出混凝土的水泥浆易收平表面作用和提高表面混凝土强度。待混凝土将要初凝时人工用木抹子初步压平,再用钢抹子分三次进行抹面收光,因硅粉混凝土凝固快,混凝土浇筑完1.5-4小时内必须完成抹面压光工作。

2.3.4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采用插入式软轴振捣器进行振捣。根据尾水洞底板混凝土的仓面大小,每仓混凝土浇筑时应布置6台振捣器。两侧各布置3台,振捣器宜垂直插入,如略有倾斜时,其倾斜方向应一致,避免漏振。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并开始泛浆为准,避免欠振、过振。两次插入混凝土的水平距离以40cm为宜,插入位置呈梅花型布置,并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以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振动棒距模板距离20cm,且不得触动钢筋、埋件和模板。

结语

一般情况下,采用水工隧洞施工的条件是在山岭起伏地区的引水式电站,过水建筑物的设计高程在地面以下的,如果采用明渠的方式会产生很的经济成本的,修建明渠的时候可能受到滑坡、塌方或者是泥石流等自然界的外力破坏,在深山峡谷中修建当地材料坝无条件采用其他导流及泄洪建筑物的情况,水电站厂房采用地下结构等等这些情况下,都需要采用地下水工隧洞的施工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中,底板的混凝土施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是在地下施工和应用,所以对于隧洞的质量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上文对施工程序和注意事项的阐述,为以后在水工隧洞中的施工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c30混凝土篇10

关键词:混凝土企业 制造费用分配 综合分配法 成本影响

一、引言

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没有做硬性规定,只是强调制造费用科目的账务处理,科目一般无余额。制造费用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砼企业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考虑到混凝土行业季节性的特性,制造费用数据收集的难易程度,有必要对制造费用分配常用的产量法、机器实际工时法、年度计划分配法进行比较分析,以寻找一种更切合实际的方法反映企业真实成本。

二、砼企业常见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利弊

混凝土企业主要采用产量法、机器实际工时法、年度计划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生产工人工时法,因工时资料难以获取,一般很少使用。本文以案例说明各方法的利弊。

(一)按产量法分配制造费用有不妥之处。因产量法计算各品种的制造费用均相等,显然不符合各品种对成本的要求。另外当产量波动较大时,每月的制造费用波动很大。但此方法简单实用,目前绝大多数混凝土企业均采用产量法分配制造费用。

(二)机器生产实际工时法,也存在不足之处。即机器工时如何界定,砼企业的机器工时主要是双轴搅拌机的搅拌时间、下料时间、皮带机上料时间、铲车工作时间等,另外要求机器工时计算准确,工时管理严格。此方法简单实用。

(三)年度计划分配率法分配制造费用。此方法要求砼企业各项定额管理严格,单位定额工时准确,对财务人员、生产统计人员的要求也较高,各种表格也较多。因可以进行成本差异分析,此方法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三、砼企业常见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案例分析

假如1月实际生产C25砼2.8万M3、C30砼1.7万M3;双轴搅拌机机器产量定额工时为C25砼46h/万M3、C30砼52h/万M3。本月双轴搅拌机实际生产工时为C25砼122h、C30砼84h。

(二)砼企业制造费用分配分析。

根据资料,制造费用总额为173.75万元,本月总产量为4.5万M3,按产量法计算的分配率是38.61元/M3。分录是,借: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C25砼1 081 100元、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C30砼656 400元,贷:制造费用(各部门)1 737 500元。

C25与C30砼平均制造费用相同,表面看没什么问题,但进一步分析制造费用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妥:C30砼的生产工时比C25砼生产工时要长,占用机器的时间较长,理应分配更多的制造费用才比较合理。但因此方法简单实用,目前绝大多数混凝土企业均采用这一方法。

2.按机器工时法分配制造费用。

按机器工时法计算的分配率是0.8434万元/h。分录是:借: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C25砼1 029 000元、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C30砼708 500元,贷:制造费用(各部门)1 737 500元。

可以看出,单项C25与C30砼制造费用分配的总额及平均制造费用均不相同,表3平均制造费用品种间实际相差41.68-36.75=4.93(元/M3)。另外表3中的C25制造费用总额比表2中的制造费用少5.21万元,C30制造费用总额比表2的制造费用多5.21万元。由此可看出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不一样。

机器生产实际工时法与产量法一样,也存在不足之处。即当产量波动较大时,则每月的制造费用波动较大。假设2月份为春节,采用机器生产工时分配法,若C25与C30砼产量分别只有0.8万M3和0.3万M3;C25与C30砼实际生产工时分别是35h、14h;2月份实际的制造费用88.2万元(因固定资产多,折旧较高,固定费用部分较大),经计算2月份按生产工时计算的分配率=88.2÷(35+14)=1.8,C25与C30砼按生产工时分配的制造费用分别是63万元和25.2万元,平均制造费用为C25砼=63÷0.8=78.75(元/M3),C30砼=25÷0.3=84(元/M3) ,这与1月份的平均制造费用表3比,分别增加42元/M3和42.32元/M3,因平均制造费用增加,势必造成C25、C30砼平均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使得成本波动非常大。

3.年度计划分配率法分配制造费用。假设年度计划制造费用为1 721.42万元,C25砼年产量27万立方,C30砼年产量16万立方。年度计划分配率=1 721.42/(27×46+16×52)=0.83。本月实际产量C25砼2.8万M3、C30砼1.7万M3。年度计划分配法计算如下页表4所示。

从下页表5可知,年度计划分配率计算制造费用与各品种产量、单位定额工时、分配率有关,计算的平均制造费用值波动较小,较合理,不像产量法和机器工时法那样波动较大。从使用机器角度看,C30砼平均制造费用与C25砼相比增加了4.98元/M3,表明生产C30混凝土需机器运转的时间相对较长,机器消耗相对较多,从实际出发比较合理。但是这种方法要求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定额制度较全,而且年度计划数、单位产品定额数是否准确与实际结果计算关系较大;另外如每月制造费用出现结余,计算时比较麻烦。但此方法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混凝土企业。

经过分析,三个方法计算的结果均不同,各有优缺点,结果差异也较大。为便于制造费用分配更合理,更真实反映产品生产成本,有必要研究制造费用综合分配法。

四、综合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

(一)综合分配法分配制造费用的思路。

1.将制造费用适当分类,如表1中的制造费用中的工资、折旧、其他一些固定性的开支部分金额,按产量法分配。

2.制造费用中燃油费用(柴油、机油、黄油)、车间机器修理费用、车辆的租赁费用等与混凝土定额非常相关,金额随产量变动而变动,这部分按年度计划分配率法分配。

此方法既考虑了产量法,也考虑了年度计划分配法,能真实地反映制造费用分配值。

(二)综合分配法案例分析。仍以1月份资料计算,工资、折旧、其他等如表1所示为52.75万元,随产量变动的燃油及维修费用为121万元。假设年度计划制造费用(变动部分)为1 244.4万元, C25、C30砼年产量分别为27万立方和16万立方。单位定额工时为C25砼46h/万M3、C30砼52h/万M3,年度计划分配率=1 244.4÷(27×46+16×52)=0.60(万元/h)。C25应结转制造费用=2.8×46×0.6=77.28(万元)。C30应结转制造费用=1.7×52×0.6=53.04(万元)。

根据表6的计算,综合分配后的C25制造费用总额为110.10万元,平均制造费用为39.32元/M3;C30制造费用总额为72.97万元,平均制造费用为42.92元/M3。

比较表5、表6可以发现,C25与C30砼按综合法分配制造费用平均值比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平均值分别增加1.14元/M3、减少0.24/M3。同时表6的砼品种间C25与C30砼平均制造费用差值减少到3.6元/M3。笔者认为这种方法更为合理,因它既考虑了产量,也考虑了年度计划分配率法,克服了季节性的制造成本大幅波动的缺陷。

表7是四种方法下对生产成本的分析。

由表7知,产量法、机器工时法、年度制造费用分配率法、综合法等平均成本差异分别是10.5、15.43、15.48、14.1元/M3。相比之下,综合法下C30与C25平均成本差价=268.92-254.82=14.1(元/M3),与机器工时法平均成本差价15.43元/M3、年度计划分配法平均成本差价15.48元/M3相比,差异值较适中,因此是一种比较折衷的方法,较真实地反映制造费用分配的成本。

五、小结

综合法是一种创新的方法,混凝土企业可以尝试对制造费用运用综合法分配,它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产品成本。而且,在产量大幅波动情况下,综合法分配制造费用能避免产量法、机器工时法下产品生产成本的剧烈波动。同时该方法具有年度计划分配率法的特点,但对制造费用划分更细化,将制造费用分成固定费用类和变动费用类,对变动费用类制造费用可进行定额成本的考核。采用综合法分配制造费用,可以进一步增强企业定额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