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文化十篇

时间:2023-04-05 23:09:21

狼性文化

狼性文化篇1

这封信的内容流露到外界后,引发了舆论的热议。其中,有赞誉之词,也不乏批评之声。作为一名企业观察者,我更愿意摒弃这些舆论的纷扰表象,去揣摩、思考一位企业家的战略胸怀。李彦宏此时看似突兀地提出“狼性文化”,其实源自于他一直深思熟虑的12个字,那就是:“倡导企业变革,防止精神懈怠”。

图变思举,对企业而言是一种常态。小企业不变,则不能存活发展;大企业不变,则无法抗衡对手竞争。优秀的公司善于“现实之变”,卓越的公司敢于“未来之变”。诞生于1968年的英特尔公司,以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起家,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成为行业巨头。当时英特尔的领舵人安迪·格鲁夫却不满现状,在明辨时展大势后,果断踏上了从存储器向微处理器的彻底、艰难而重大的战略转型之途。英特尔因此完成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蜕变,成为了你我今天所看到的这样一家伟大的公司。

优秀向前,需要攀登一座珠穆朗玛峰,才能达到卓越;优秀向后,仅需退出半步,便是平庸的葬身之渊。从搜索巨头,到移动互联网,这对于百度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特别重大的战略转型,是一次从优秀到卓越的艰难攀升,自然容不得半点的精神懈怠。

用“狼性精神”防止精神懈怠

如果请大家来谈谈对百度公司浮光掠影般的印象,你会想到什么?穿拖鞋、抱玩具、唱词赋、享受舒适的休息室和甜蜜的水果大餐?对了,还有妩媚娇艳的“度娘”!对于一家企业,这些现象正常吗?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小资”其表,内心深处始终怀抱着“无产阶级的奋斗之心”,也就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所提倡的“外松内紧”的状态,则值得赞许;但如果“小资情调”深入骨髓,变成一种“小资主义”,则值得分外警惕。因为“小资主义”背后体现的是隐患,是整个组织的精神懈怠。

最可怕的精神懈怠,其实是一个组织的精神懈怠。一个组织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则迟早会被危机吞噬。而每个组织无疑是由众多的个体组成的,个人的精神状态直接凝聚成了组织的精神状态。李彦宏的真正目的,不是仅为了要开除公司内几个“小资情调”的员工,而是想让大家提高警惕、从思想层面根除“小资主义”。

当然,“小资主义”仅是精神懈怠的某一种表现形式而已。为了防止精神懈怠,李彦宏还需要挑战各种不健康的“主义”和“思想”。他的目的,无非是想通过警醒诸多员工的思想意识从而更加激活百度这样一个庞大的企业组织。如果不懂居安思危,不懂识势而变,只是一味沉溺于行业霸主的幻觉之中,则迟早会似大象陷泥—进退维谷、难以自拔,甚至遭遇灭顶之灾。

凡是重大战略转型,必须会涉及以下几点:一是敏锐而前瞻性的眼光及辨别方向的能力;二是坚定的目标;三是永不言弃的精神;四是千里奔袭的耐力和勇猛;五是近乎严苛的团队纪律性,以及因此激发的强大的协同作战能力;六是时刻保持警觉;七是在追求目标时灵活善变的战术能力……上述种种特征的叠加,会让你联想到哪种动物?那就是狼!“狼性精神”是防止个人或组织精神懈怠的最佳利器。

企业呼唤“新”狼性文化

如果参照以华为为首的诸多企业提倡的“狼性文化”(我们不妨称之为“旧狼性文化”)进行对比,那么,百度现在所提倡的“狼性文化”,称得上是一种“新”狼性文化。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

其一,背景不一样。华为提出“狼性文化”时,正值中国电信行业处于惨烈的竞争之中,作为当时的行业弱者,如果没有超乎常规的企业文化,恐怕很难找到自己的生存缝隙。而百度提出“狼性文化”,则是在几乎独霸搜索领域的时候。

其二,目的不一样。“旧”狼性文化是一种外警力,是企业为了求生存和发展而发起的对现实的挑战;“新”狼性文化是一种内警力,是强者对自身的挑战,是企业为了进行重大战略转型而发起的对未来的挑战。

其三,结果不一样。“新”狼性文化为的是根除企业内部的“小资主义”、防止组织精神懈怠,而对外则和竞争者更多地形成一种竞合的关系。

其四,领域不一样。“旧”狼性文化更多地运用在传统的制造业,“新”狼性文化则更适合新兴的互联网行业,因为这些新产业更讲究透明、公开、合作、互赢。

其五,内核不一样。“旧”狼性文化的思想内核是“法(法家)内法(法家)外”,“新”狼性文化的思想内核则是“儒(儒家)内法(法家)外”,虽然也强调高效执行力、协同作战,但骨子里信服德治,讲究“仁政”,追求的是一种“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竞合共赢。

狼性文化篇2

关键词:大学生培养;存在问题;狼性文化

作者简介:吕宁(1988-),女,山东烟台人,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助教。(山东 济南 2501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207-02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但当代大学生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家长的宠爱和宽松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缺乏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淡薄、奉献意识淡化、心理素质欠佳、团结协作较差等缺点。在自然界中,物种优胜劣汰,逃脱不了自然法则,许多物种身上体现的品质,都值得大学教育借鉴。狼群具有无畏进取、善于捕捉机会、团结协作等特性,在大学生教育中引入“狼性文化”,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具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一、狼性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教育的启示

1.发扬狼性无畏精神,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增强越挫越勇的决心

狼每天都在实践着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信条。狼可以说是捕猎效率最高的动物了,但对多群狼进行观察计算得出的平均数据表明,狼捕猎的成功率只有7%~10%。[1]一条幼狼从学习捕猎开始到成为主力,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狼群面对失败,不但没有退缩和屈服,甚至没有丝毫沮丧。它们从挫折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习新的捕猎技巧,制定新的作战策略,整装待发,投入到新的战斗中,正是这种无惧无畏的精神,才使狼成了强者。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有的人面对挫折会找借口,会胆怯逃避,这种人将会一次次失去成功的机会。而有的人却会越挫越勇,积极的面对失败,不断的总结提升,他们深信迈向成功的转折点通常是在失败之后出现。

在对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让大学生意识到,只有困境才是产生强者的土壤,才能激发人的斗志。当大学生遇到挫折时,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鼓起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不当逃兵和懦夫。可以对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有的学生非常优秀,从小到大都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着,他们没有经历过失败的痛苦,甚至认为成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这类学生步入社会遇到困难后情况往往异常糟糕,他们没有心理准备,当头一棒的打击可能会使他们一蹶不振,因此培养和增强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快速恢复反击能力在竞争如此残酷的今天显得愈发重要。

2.发扬狼性目标精神,培养学生专注的品质,增强人生规划能力

狼在捕捉猎物的时候往往盯紧一个目标而用尽全力,对一个目标的专注能使狼产生一种爆发力并保存体力,不至于因为目标过多而分散精力。寻找、发现、追逐、获得是狼群生活的四部曲,狼群绝不会花费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对目标的专注和执着是狼群捕猎成功的关键。

大学生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订立一个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这一切都离不开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完美人生的规划。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目标教育时要注重内外的统一。内要提升大学生对于理想信念、人生目标以及人生规划等内容的科学认知,将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为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科技基础。外要提高大学生的规划能力,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和困难,教会其修正和完善目标的方法。在内外双重教育的引导下,使大学生最终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3.发扬狼性竞争精神,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环境适应能力

狼不但要面对与不同动物种类之间的竞争,还要面对狼群之间的激烈竞争。在狼群内部会有一只头狼,狼群成员都要无条件的接受它的领导,头狼的位置不是论资排辈安排的,每只公狼都会打斗竞争,但只有最强者才能得到这个位置。狼群就是这样一个能者为王的世界,也正是这种激烈的竞争才使得狼群能够生生不息。

在人生过程中竞争也是无处不在的。当代大学生要培养竞争意识,安于现状的人是难以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时刻准备竞争的人。现代教育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从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向民主型、激励型的教育方式转变,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接触社会,广泛学习,增强实力,从而培养较强的竞争能力,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4.发扬狼性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共赢意识,增强沟通协作能力

狼并不是上帝的宠儿,与自然界的其他动物相比,上帝没有赐予它特殊的本领,甚至从某些条件来说,狼还处于弱势地位,但狼群之间团队协作的力量却使它们一直居于最高食物链终极者的位置上。

大学生要想在人生中有所作为,必须认识到群体力量的重要性。不论是在大学中的班级、社团,还是步入社会后参加的各种组织,都需要大学生发扬团队协作精神,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要培养大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帮助大学生获取正确的认知,在彼此交换信息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和行为方式。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学中营造和谐、愉悦的良好氛围,建立民主、互动的合作关系,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5.发扬狼智精神,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增强认知迁移能力

狼群在捕食时靠智谋取胜,它们不会贸然行事,往往计划很长时间,不漏过任何一个细节,每只狼根据自身特点不同都有明确的分工,按照计划将猎物追赶往预定地点并将其捕获。狼群深知追逐猎物仅仅靠猛跑是绝对不够的,必要的准备和步骤是获得成功的基础,而谋划则是梦想实现的基本保障。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不会蛮干、傻干,他们都有敏锐的洞察力,花在分析问题上的时间要远远多于解决问题,只要计划方法得当,问题的解决便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高校不能仅仅把大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知识的人,更要培养成一个有智慧的人。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仅用知识代表智力是不完备的,提出了智力三元理论,即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包括智力的内在成分、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三者缺一不可。学校不可能将大学生在社会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提前告知,需要教授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6.发扬狼纪精神,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增强组织纪律性

狼族是群居动物中最有秩序、最有纪律的群族,在狼族里,任何一只违反了纪律的狼都有可能被彻底赶出家族。一个狼群就是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部队。正因为崇尚纪律,狼群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步调一致,形成群体的战斗能力。

铁的纪律是效率的保证。被誉为战神的巴顿认为:“纪律是保持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士兵们发挥最大潜力的基本保障。”其实,不仅战场上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是如此。大学生要改掉散漫拖沓的习惯,将纪律意识溶于自身发展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令行禁止。高校要制定详细的行为规范,将纪律意识溶入校园文化,领导教师要做好表率作用,引导学生从自律到自觉,帮助学生成长为纪律观念强、执行能力强的人才。

7.发扬狼忍精神,培养学生忍人之所不能忍的能力,增强其处人之所不能处的魄力

狼族在捕食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忍耐力令人叹为观止。狼群会耐心的观察猎物的特点,以年老或弱小的动物为目标,先由狼群中的一只“刽子手”抓破猎物的腿,随后这只猎物被放回归队,狼群继续耐心的等待时机,它们定期更换角色,由不同的狼扮演刽子手,让受伤的猎物旧伤未愈又添新伤,这样的故事一天天重演着,受伤的猎物失去了大量血液,磨尽了力量和反抗的意志。最后,当这只猎物再也不会对狼群构成威胁时,狼群便群起而攻之。狼群之所以饥肠辘辘的等待,就是为了避免在战斗中两败俱伤,长期的煎熬换来的是最终的胜利。

忍耐是一个坚持的过程,在这段时间里不能无所事事,而是要默默奋斗,不断的为成功增加砝码。忍耐是把痛苦的感觉或情绪抑制住,为的是胜利的到来,这是顽强意志的体现。在这个浮躁、急功近利的时代,万事万物都被贴上了“快”的标签,培育大学生的忍耐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十年磨一剑,成功需要孕育和过程,唯有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挫折,才会守得云开见月明。若大学生没有持之以恒的信念,没有耐心和耐性,可能会为了尽快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8.发扬狼责精神,培养学生奉献与服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狼是对群体最忠诚的动物,捕猎时,每只狼都非常勇猛,毫不退缩,为集体的利益而奋斗拼搏,当狼群面临巨大威胁时,狼会顾全大局,牺牲自己,保全狼族,这是一种让人类敬佩的精神。

当代大学生崇尚个性,崇尚自我,却缺失了责任。有的学生“两耳不闻天下事”,将社会责任和奉献意识抛之脑后,这样的学生怎能担当国家之大任。高校培养的是国家的未来,而责任是一个强者必备的品质,唯有敢于承担责任,顾全大局的自我牺牲精神,才能担负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高校不能空喊口号,要从小事入手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营造权责利分明的氛围,制定有针对性的激励和惩罚措施并落实到位,让每个学生都做到人人各定其位,严而有责;人人各落其标,严而有序;人人各尽其责,严而有度。[2]

二、狼性文化的局限性

狼的勇敢顽强、积极进取、团队协作以及顾全大局的自我牺牲精神等都值得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借鉴。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狼性文化也是一把双刃剑。狼性文化也有其局限性,人们在接受狼性文化时不能满盘吸收,而要吸取其对自身有用的精华。在倡导狼性文化时不能偏重某一点,如竞争精神不是自私的、狭隘的,不是对他人的暗中算计,更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实力的证明和超越,是公平的较量。竞争也没有排他性,不排除团结协作,当今社会单枪匹马是注定成不了强者的。另外,大学生要学习的是狼的坚韧执着,而不是冷酷无情。高校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也要杜绝硬性文化的产生,不能运用铁腕政策粗暴管理,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每一个学生。因此,高校在充分利用狼性文化优点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缺陷及所带来的危害。

三、结束语

针对当代大学生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竞争精神,狼性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学校需要以开放的姿态,科学的管理赢得大学生对狼性文化的认可,容许他们独立思考,去其糟泊,取其精华,将狼性文化中有用的成分为己所用,在生活与学习的实践中加以融会贯通,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狼性文化篇3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狼意象往往是充满负性情感的阴险、狡诈的代名词。21世纪以来,关于狼性的文章作品重新审视了狼意象的基本特征。梳理并勾勒狼意象及其文化内涵的演变,可以更为明晰地辨识出“狼”形象在文学、史学、社会学等文化中所扮演角色的变迁历程,从而改变中国文化中狼意象在较长一段历史时间上的单纯文化内涵,使之重新恢复其多元象征意义。

关键词:狼性;意象;内涵;文化;演变;变迁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6)01009105

狼作为生物链中的普通物种,多年来一直恣意自由地生活着,与其他生物一样,并未引起世人的关注。21世纪以来,从贾平凹的《怀念狼》、姜戎的《狼图腾》刊行以来,一时间,文坛上“狼言”四起。《狼的故事》、《像狼一样思考》、《狼魂》等作品相继涌现,更有许多未公开刊印,只是在网络上的有关“狼”的作品亦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2015年初,电影《狼图腾》、《战狼》以 “非商业、非主流、非娱乐化”的“黑马”姿态,低调冲入新年电影排行榜并力拔头筹后,“狼”现象引起了诸多评论者的关注。大部分的评论着眼于作品本身所蕴含的幽远意旨、主题意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对作品通过文字所传达的生态话语和人文话语进行了理性的思考。然而,对于“狼”现象及其文化内涵的研究似乎不够深入,有进一步将其延伸、拓展至历史学、文化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等相关领域进行综合研究,以寻根溯源、见微知著,探寻其来龙去脉的必要。

狼作为一种自然物种大多栖息于山地、草原、森林周边。在古代,以至近、现代,这些地区居住的人群多为少数民族、游牧民族。因此,现实生活中与狼关系较为密切的人群大多为少数民族、游牧民族,而农耕民族与狼的关系则较为疏离。狼作为山林、草原地区最为强悍、勇猛、智慧的动物而成为游牧民族、少数民族的精神崇拜,并且往往与部落首领、英雄、始祖的出生、兴起联系在一起,进而形成“图腾”崇拜。《史记・大宛列传》记录了乌孙王昆莫奇异的出生及其成长,与《诗经》中《大雅・生民》篇后稷被弃,各种动物对其的种种保护有相近之处。现代学者认为,《大雅・生民》是远古图腾崇拜下的产物。那么,有理由相信,乌孙王昆莫传说就是狼图腾影响下的文化产物。相似的记载又见于《汉书》卷六一《张骞传》。狼图腾在游牧民族传说中记载还见于《魏书》卷一零三《高车传》载录的关于高车远祖的传说。故事中匈奴单于之小女主动“下为狼妻”,从文中的“后遂滋繁成国”之句来看,或可推测出与她婚配的是以狼为图腾的高车远祖。而“其有好引声长歌,又似狼嗥”之句,或可理解为高车族是喜欢引吭高歌的游牧民族。追认狼为本民族始祖的游牧民族还有突厥族和蒙古族:突厥族认为其男性始祖是一匹狼;蒙古族也认为其始祖是“苍狼”。现代文化人类学学者普遍认为,人与兽婚配的故事,通常是图腾崇拜的产物。在这些始祖崇拜的传说故事中,狼无疑是作为游牧民族之神圣崇拜物而存在的,且后世的诸多史书中亦有不少狼图腾崇拜的痕迹,如《隋书》、《新唐书》、《北史》中都载有少数民族在“牙门树狼头蠹”的习俗。不仅如此,少数民族的可汗甚至常常以狼头赏赐有功之臣,于此可见,绝大多数的游牧民族都对狼保有着特殊的感情上的信仰与崇拜。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以畋猎中一只苍狼不幸殒命于犬群来预测自己命之将尽。从中可见蒙古人对狼在感情上对宗族的认同。

秦汉以来,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一直处于胶着之态。直至汉武帝后,中原农耕集团不断地稳定与发展,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加之汉人在生产技术水平方面不断地提高,农耕集团在与本来就在数量上呈劣势状态的游牧集团的对垒中明显地处于优势,使得生活于周边的游牧集团不断地流转、迁徙、分化、融合,直至形成今天的生活于边疆地区的不同的少数民族。尽管如此,这些少数民族依然保留了不少关于狼崇拜的民风、民俗:如柯尔克孜族至今还有许多关于狼的信仰,认为狼是圣物,它的肉可以保佑妇女生育,它的拐骨挂在孩子身上,作为护身符,可以保佑平安。维吾尔等民族的日常生活中也保留着许多崇尚狼的习俗,远行时要将狼骨带在身上作为护身符;产妇分娩后躺在新剥来的狼皮上;将狼的踝骨挂在婴儿摇篮上用以避邪,并希望婴儿能成长为勇敢的人;在木勺、乐器等器物上雕刻狼头等。塔塔尔族相信狼有非凡的超自然能力,至今乐于珍藏狼的后踝骨。满族和达斡尔族、鄂伦春族、哈萨克族等一些萨满教有崇敬黑狼的信仰,认为它是英勇无敌、嫉恶如仇、除恶祛暴的萨满护神与助手[1]。

与中国古代的狼信仰、狼崇拜一样,在古代,西方也有作为英雄崇拜的狼信仰。如罗马人相信罗慕洛(Romulus)和勒莫(Remus)是被一只母狼哺育的,他们甚至还在罗马的朱庇特神庙(canitol)树立了母狼的铜像;弗雷泽的《金枝》中记录了欧洲大陆直到19世纪上半叶,还保留着的“绿狼兄弟会”;以至波兰人现今还保留有圣诞节时人们头顶狼皮装扮成狼,让别人或牵着、或抬着走,而牵他或抬他的人可以向人家讨赏钱的风俗。所有种种表明,狼信仰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在文化、文学的初始发展中都呈现出多元意象。狼意象的正面形象在西方文学中始终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然而,在东方,尤其在我国的文化、文学发展中,狼意象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生了较大的变迁与演化。

就我国文化的发展而言,由于我国历史的长远,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间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相互冲突、相互交流与交融,汉民族与少数民族间也是一次次地融合与分化,这些复杂的历史变迁所造成的复杂因素,使得中国文学中的狼意象在各个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内蕴并逐渐趋于汉化的统一过程。具体而言,这个历史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唐前阶段、唐宋阶段、元明清以降阶段。

其一,唐代之前因华夏文明所处的历史时期,农耕民族的力量尚未足以掌控宇内八荒,农耕民族的文化尚未足以同化融合游牧文化,故而此阶段的狼意象具有多元多意性,既有狼性贪婪、凶恶、狠毒的一面,又有无畏、勇猛、执著的一面。

一方面,狼性中丑陋方面自不待言:《史记・项羽本纪》中有“猛如虎,很(狠)如羊,贪如狼”的形容;《苏秦列传》有:“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之比喻。然而与其丑陋一面性格相较而言,对其性格中另一面美好品性的描写也不乏见:《诗经・豳风・狼跋》云:“狼跋其胡,载F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 狼F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暇。”《诗序》曰:“《狼跋》,美周公也。周公摄政,远则四国流言,近则王不知。周大夫美其不失其圣也。不失其圣者,闻流言不惑,王不知不怨,终立其志,成周之王功,致大平,复成王之位,又为之大师,终始无愆,圣德著焉。”[2] 郑玄笺曰:“老狼进则躐其胡,退则O其尾,进退有难,不失其猛,喻周公将欲摄政,遭四国流言,归政成王,王复留为大师,进退有难,而不失其圣。……美其圣德”[2]。诗歌将历史中上鼎鼎大名的周公比喻为“狼”,由此可见,汉代之前,狼的形象具有象征美好品德的特性。

狼性中强悍勇猛的一面,在唐前文化中也是常常受到赞扬。《礼记・玉藻》云:“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郑玄注:“卫尊者宜猛也”。这里的狼形象显然是具有正面的积极意义的,它象征着英勇、神猛和力量。法国作家勒尼・格鲁塞在《草原帝国》载,拓跋焘(魏太武帝)于429年决定向东戈壁的蠕蠕蒙古部落采取反侵寇的行动时,他的一些顾问们向他预告说:南朝(南京)帝国的汉人可能要趁机来牵制他的兵力。他简单地回答道:“汉人乃步卒,吾人则骑士。驹犊群岂能抗拒豺狼”。书中又引《阙特勤碑文》有“吾父可汗之骑士英勇如狼,其敌人则怯懦如羊”之句。这里的“豺狼”、“狼”显然也是英勇无敌的勇士的代名词。

由此可见,在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关系尚处于较为疏离游移的历史阶段,狼的意象处于多元多意的状态中。正面形象与负面形象相较,似乎“狼”意象的正面形象稍占上风。随着农耕民族文化对游牧民族文化的影响渐显渐强,狼的意象也渐渐由多元多义走向单一并最终归于统一。

其二,唐宋时期是狼意象发生转变的过渡阶段。此时狼意象的出现往往与异族犯边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与胡人、胡族结合在一起。具体而言,唐代时期,安史之乱前文学中很少有狼意象,渔阳鼙鼓阵阵擂响后,唐代文学中的狼意象陡然增多。无独有偶,靖康蒙难前宋代文学中狼意象也很少,而自金、辽犯边后,宋代文学中的狼意象频频出现。如李白《幽州胡马客歌》、刘商《胡笳十八拍》、李光《水调歌头》、胡铨《好事近》、吴潜《满江红》(齐山绣春台)、李曾伯《满江红》(得襄阳捷)等,诗词中的狼意象大多为凶狠、狡诈的形象。

唐宋时期之所以在以游牧民族为主题的异族进犯中原后频频出现狼意象,其主要原因当在于异族的入侵打破了农耕民族的祥和安宁,使得农耕民族的百姓流离失所、家无宁日。而游牧民族的节节胜利与农耕民族的连连失败两相对照,严重地伤害到农耕民族的民族自豪感,激起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的怨恨、排斥与对抗。而以游牧民族为主题的异族胡人多以狼为图腾,以崇拜仰慕狼为信仰。故而,唐宋文人在表达内心对游牧民族的愤懑不满之情时自然地与狼相联系。而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入侵与践踏抢掠之残暴野蛮行径自然也为狼意象涂上了一层血腥的色彩,使得狼意象由最初的英勇神猛逐渐转向贪婪、野蛮与残暴。

其三,经过唐宋时期狼意象与胡人相缠绕的过渡时期,至元明清时期,狼意象逐渐由专指走向泛化。在狼意象走向定型的过程中,元代是其重要时期。元代时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封建专制国家,其对国家的严格管理及对国人的严格分级,使得汉人难以以胡人指斥统治阶级的严酷统治,而转以蒙古族图腾狼来指代。故元代文学中以狼指斥统治阶级是一鲜明特点。如:马致远《黄粱梦》:“怎禁那公人狠劣似狼豺”、施惠《幽归记》:“虎狼似恶公人”、孟汉卿《张孔目智勘魔合罗》:“则见几个巡捕弓兵如虎狼”等。元代文人以狼比喻统治阶级以发泄心中对异族统治的不满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封建统治的加强,这种对异族统治的不满情绪逐渐泛化下移,出现了以狼贪酷之人的义项:如,郑廷玉【感皇恩】:“你恶如虺蛇,毒如蝮蝎,狠似豺狼”;白朴【伊州遍】:“恨冯魁,趋恩夺爱,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元代狼意象的下移表明狼意象已经完全由多元多义走向了统一。明清两代的文学作品中狼意象都成为残忍、贪暴、缺少人性的象征:如何景明《述怀》:“豺狠满道尤行路,戎马他乡有战尘”、郑燮《悍吏》:“豺狼到处无虚过,不断人喉抉人目”、王惟孙《征谷谣》:“怒吏如虎虎拥狼,踞坐上头索酒肉”。

非仅诗词如此,明清小说、戏剧中的狼意象亦如此。如马中锡《中山狼传》中狼意象即显示了狼之贪婪残忍、恩将仇报的本性,借此以警戒世人。《聊斋志异》卷六《狼三则》中有对狼因贪婪之本性而送命的揭示。《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中载有富人家自小养的两只狼在长大后食其家人后被杀的故事。作者讲完故事后,议论道:“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对狼凶险狠毒的本性进行了揭露。值得注意的是,在有关狼的故事中,往往加入了人对狼本性最终的洞察与制裁,表现了残暴不论如何伪装,必将被正义之剑挑去其脉脉面纱。“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是蒲松龄对残忍、凶诈、狡猾的狼意象所象征的一切邪恶势力的慨叹和评价。

自元明清以来,狼之贪婪、狡诈、阴险、狠毒的意象形成后,中国近现代以至当代的文学作品很少有狼的正面形象的出现。提起狼,人们脑海中涌现出的往往是厌恶、甚至是恐惧的情感。然而,自20世纪50年展起来的“造田”运动,以至于八九十年代对经济指数的扩大化追求,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予取予求,毫无节制的破坏与掠夺破坏了自然的平衡,导致了生物链的断裂,自然物种不断减少甚至趋于灭绝。当作为邪恶化身的狼因现代工业车轮的碾轧而不断地失去栖息地以及人类的大量猎杀而导致数量骤减, 草原鼠害肆虐、沙化严重,人们开始反思,开始对自身的生存的困境有了一种深深的忧虑与恐惧,开始对社会、对现实、对自然、对人生表现出了一种更为深层次的关怀。

较早对狼性的有多重意象进行反思的是贾平凹的《怀念狼》。小说中,狼既可以被看作是自然的生态学的对象,也可以被看作是抽象的形而上的对象,具有强健、气概和精神正映衬着人的强健、气概和精神。但是,在滚滚的商品经济大潮的推动下,作为人类生存威胁的狼没有了,人的意志也因之消减了,人性中原有的顽强、进取、坚忍也随之消减,进而人的美好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只能作为一种怀想而存在了。《怀念狼》中,傅山与子明身上所体现出的狼性上的美好和烂头身上所体现出的狼性的丑陋完整地体现出了狼性的全部。然而,就狼意象而言,总是让人感到有一丝的缺失。狼性中贪婪凶狠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如狼群在白天公然地围攻家畜以至人类。而狼性中机智英猛仁慈的美好特征似乎缺少全面的表现,只有老狼送金香玉给老道士一笔是肯定的描写,即使如狼群叠摞攻城的智慧似乎给人的感觉仍然是狡诈而不是机智。这或许就是长久以来狼意象所形成的“集体潜意识”的存留。《怀念狼》中人性中的狼性意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狼性中的人性意象却较为含混,没有得到充分的呈现。从而作品中人的形象与狼的形象的某种隔阂,难以引发读者情感上的高度共鸣。

姜戎的《狼图腾》是一部值得深入思考的小说。“横看成岭竖成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关照,可以得到不同的内核,狼意象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全面而细致的反映。如狼在捕黄羊时的耐心,其等候黄羊松懈,以抓住最佳时机提高成功机率,表现了狼的智慧;在围捕猎物时,群狼合拢三面而留一口,以诱惑猎物出逃,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猎物,表现了狼性中的合作精神;母狼为了小狼崽的安全,独自出去诱惑敌人,表现狼性中的护犊慈爱;当狼群落入狗阵时,群狼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终于置之死地而后生,表现了狼性中的勇猛;失去父母仅三个月大的小狼在没有父母言传身教下独自谋生,表现了狼性中的顽强;母狼主动养育为失去妈妈的小狼,表现了狼性中的仁爱,等等。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浓墨淡彩地为我们刻画出狼性的不同风貌,展现出狼意象的多重内涵。难怪评论家孟繁华说:“《狼图腾》在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是一个灿烂而奇异的存在:如果将它作为小说来读,它充满了历史和传说;如果将它当作一部文化人类学著作来读,它又充满了虚构和想象。作者将他的学识和文学能力奇妙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作品的独特性。它的具体描述和人类学知识相互渗透得如此出人意料、不可思议。”[3]评论家白烨认为:姜戎笔下的草原狼,是生物的狼,也是人文的狼;是现实的狼,也是历史的狼[4]。因之,这是一部狼的赞歌,也是一部狼的挽歌。小说通过对狼意象的剖析,可以从中体味出许多令人深思的人文话语:狼作为自然物种,其身上所体现出的勇猛、顽强的生命本能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机智勇敢、团结合作、耐心待等精神,都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故而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评价《狼图腾》时指出:大草原上的生物百态在揭示着一个市场竞争的准则――竞争和变化是常态,谁也无法回避竞争,只有置身其中。

其实无论是狼还是羊或是其他生物,都在为生存拼搏,在拼搏中进化,强者恒强,适者生存。永远是“有序的非平衡结构”,如果你在竞争中被平衡掉,不是竞争残酷,而是你不适应竞争。而狼的许多难以置信的做法确实也值得借鉴:其一,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的“多算胜,少算不胜”。其二,最佳时机出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方,并在其最不易跑动时,突然出击,置对方于死地。其三,最值得称道的是战斗中的团队精神,协同作战,甚至不惜为了胜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职。商战中这是对手最恐惧,也是最具杀伤力的。

以狼性作为写作视角的文学作品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狼意象的丰富性,同时在对狼意象的展示中“直逼儒家文化民族性格深处的弱性”[5],引起人们的深层思考,与受众产生互动与共鸣,从而有可能改变中国文化中狼意象在较长一段历史时间上的单纯文化内涵,使之重新恢复其多元象征意义。

参考文献:

[1]富育光.萨满教与神话[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1990:19.

[2][唐]孔颖达.毛诗正义[C]//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体.北京:中华书局:1980:400.

[3]汤哲声.中国现当代通俗小说赏析[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196.

[4]姜戎. 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封底.

[5]姜智芹.中国新时期文学在国外的传播与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11:275.

The Wolf Image in Chinese Literature Shape Evolution

and the Reform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ZHANG Guiqin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Law, Dalian Radio & TV Univerc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1,China)

狼性文化篇4

读这部作品,想到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也让我想到了美国作家福克纳的话:“诗人和作家所能恩赐于人类的,就是藉着提升人的心灵,来鼓舞和提醒人们记住勇气、荣誉、希望、尊严、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这些人类昔日拥有的荣耀,以帮助人类永垂不朽!”

《小狼小狼》就是一部提升人的心灵的作品,作家是以自己在内蒙古牧区插队时的亲身经历和经验为基础,以与草原上蒙古族牧人长期一起生活的体会和体验为依据来创作的。作品中所写北京知青掏狼窝、养狼崽、驯狼习等小狼生长的情景,与小狼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敏感敏锐、勇悍勇猛、凶狠凶残等天性中所显示出来的生存智慧、生活意志,以及蒙古族牧人对狼性的理解、崇尚、膜拜,都真实真切,活灵活现。这是一部意在凸现狼性格狼精神并揭示其对蒙古民族文化、心理的巨大影响,以充实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的少儿文化小说。

正由于此,作家写“小狼”的着眼点聚焦于揭示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弊端,揭示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的历史合理性。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话题。但作品的魅力在于发自作家心底的深切的感触和深沉的感叹流淌在字里行间,撼人心弦,感人肺腑。

小说一开头就写一条灰黄色的大狼在羊倌眼皮底下叼走一只羊羔的情景,事情就发生在转眼之间,而且悄无声息,这是一次埋伏多时后的突袭,狼嘴叼紧了羊羔的后脖颈,勒得小羊叫不出声。而小羊是活着的,正是训练狼崽的活教材、活道具。发生在眼前的这件小事,已见出草原狼性格并不只是凶狠、勇猛、狡诈、残忍这一面,它还很有耐心,细致周全,而且也有很深的母爱。紧接着,作家又从牧民的讲述、草原的传说和知青们目睹的现场来记叙和描述狼怎样死等一夜,趁天刚发白黄羊憋尿时抓住;又怎样趁草原刮“白毛风”的时机将成群的健壮军马赶进大泥塘捕杀;又怎样集体出动、相互配合,跳越高六七尺的石墙来咬吃羊群等等,来表述狼在猛兽之中的非同一般。但,狼的不一般并不止于此,草原母狼对于狼崽的细心呵护和精心爱护也不同寻常:母狼下崽的地洞总是选择在牧人们意想不到和意料之外的地方;如果母狼遇到掏狼崽的人,它就会跟人拼命,抵抗到底;它也会认清人回家的路,伺机报复。可见,狼的猛与凶、勇与智、仇与爱,都有别于寻常猛兽。它们出色的生活智慧和生存技巧、出奇的抗争策略和作战本领,都令人惊诧。而其间所展示的合力合作的团队作战的气势、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气质,更使人震惊。作家由此领会、领悟到为什么狼既是草原上蒙古族人的仇敌,又是他们心目中敬畏的神灵和图腾。当然,狼的性格对这个民族产生了何等难以估量的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小说中的那个知青马倌说:“汉人恨狼,结果把狼的本事也恨丢了,学到狼的真本事的,大多是游牧民族。”那个知青羊倌想:“蒙古女人要是像汉族女人那样溺爱孩子,他们的民族可能早就灭亡了。”都是作家的切身感受。

显然,作家抱持着“为人生”的启蒙主义文化观,企望从传统文化的围城中突围,并在文化突围中汲取草原民族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元素与传统对话,在突围的对话中重建现代中国的民族之魂。作家对“小狼”题材的锤炼与提炼,正是他的文化观的体现。小说因此显现出眼光的犀利、故事的新异与内涵的深邃。在这里,姜戎显出他的独特:在生活中有独特的发现,在创作中有独特的悟出,并赋予文化观以独特的感受形态,从而使这部小说以题材的独特、情节的独特、语言的独特,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中独辟蹊径,独树一帜。

姜戎行文是非常自然流畅而富有隐喻意味的,他运用典籍文化和生物学知识,打破了长久以来对狼的简单化认知模式,又通过发生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草原狼的故事,使读者不得不作民族精神的反思和人生哲理的反省。在作家看来,“草原狼的自由独立、勇猛顽强的性格是具有其超强本领作为基础的。人也是这样,一个民族自己的本事不高,性格不强,要想独立自由也只能是空想”。而群狼战术“让人顾头顾不了尾,顾东顾不了西。群狼的这招要比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更厉害。”于是,作家笔下的北京知青“常常感叹蒙古人有这么好的草原军校,有这么卓绝的狼教头”。由于小说中的北京知青在养育小狼过程中有切身之感、切肤之痛的体验,不仅能洞察其在草原民族文化演进中的推动与在汉民族文化发展中的缺失,而且对由于汉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中长期占主流地位而形成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缺陷作出了反思。由此及彼,这样的文化现象在世界文化思潮的演进中也屡屡可见。显然,这部作品的文化意蕴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作家是把草原民族文化的清理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探寻、青年一代意志的淬砺融为一体的。

狼性文化篇5

关键词: 《狼图腾》 狼的形象 主题意蕴

姜戎的《狼图腾》叙事主题是以狼为创作背景,文章的主线是由几十个狼的故事串联而成的。情节紧张,场面宏大传奇。有独闯狼阵的英雄,上演狼口脱险的场面;有一个蒙古猎人在山上看群狼围攻羊,然后坐收渔翁之利;有蒙古妇女和九个孩子与狼徒手格斗;有石圈里的飞狼之谜,展现出惊人推断;有狼群与军马惨烈的生死决斗,同归于尽;有白毛风和蚊虫的天灾人祸,生死存亡;有狗和草原狼的你死我活,不共戴天;有人与狼的殊死较量,相存相依;有作者千辛万苦喂大的小狼,狼性不改;有小狼非凡的命运和悲壮的一生……歌颂狼团结智慧的精神,呼吁人们要保护自然。

电影存在的意义是艺术的再现。电影《狼图腾》在小说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删改,电影展现的是以狼为代表的蒙古草原的文化精髓,并进一步阐释中华文化的狼性。狼代表的事实上就是一种草原上的强力意志,一种非理性的哲学命题。狼作为草原的强势文化,当与世界的工业文明交汇时,强势文化被另一种文明摧毁殆尽时作为强力文明的本身,它的命运必然是毁灭,正如狼的灭绝一般。

一、《狼图腾》中狼的形象探究与主题意蕴

《狼图腾》一书对狼的形象做了全面而深刻的探究,书中有多处对狼的外貌、习性的描写。狼牙是狼最重要的东西,狼以杀为天,如果狼没了狼牙,就从根本上剥夺了它主宰草原的生杀大权。它在草原上所有的骄傲和雄心,在狼群中的地位和同类的尊敬,将统统化为乌有。它只能暂时苟延残喘地活着,有口无牙地活着,活活地看着同类的屠杀和欢宴,把它最不愿看的东西全看在眼里。狼是宁死也不愿受辱的硬汉,头狼更不愿看自己的儿女受辱,所以头狼会干脆地杀掉重伤兵。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是没有宁死不屈,敢于敌人同归于尽的精神,只能被别人统治和奴役。

在中国,人们常说的猛兽是虎豹豺狼,但是虎豹是稀有动物,而狼是普见动物,恶行多。狼是历史上对人威胁最大、最多、最频繁的猛兽。“贪”就是狼性的代名词。董仲舒说秦“以贪狼为俗”,也把贪与狼并列。中国人形容贪食总是用“狼吞虎咽”“狼子野心”。到了草原,狼简直就是人马牛羊的最大天敌。但为什么草原民族还是要把狼作为民族的图腾呢?

贪食只是狼的一个特征,是狼精神和性格的表象。商周时期的华夏族对饕餮神兽的崇拜,是对游牧先祖狼图腾崇拜的承续,狼虽然贪食,但是它的凶猛进取、威武不屈、宁肯战死、不愿病终的精神才是早期华夏族崇拜它的根本原因。这个原因只有深刻了解狼以后才能理解,而后来恨狼怕狼的农耕民族和儒家就难以理解,所以无法给人以信服的解释。再后来,当农耕和儒家越来越占统治地位的时候,贪吃的恶兽――饕餮,就必然从国家神器上退位,被改造成龙,让位给龙。在作者看来,龙图腾实际上就是改形换面不变心的草原民族的飞狼图腾。

中华龙令人恐惧的凶猛形象和身体里面最初蕴含的很可能就是令人敬仰的狼图腾精神和灵魂。中华龙图腾与中华狼图腾也可能具有不可割断的血缘关系,但是在精神实质上,中华龙已完全异化:自由的狼变为专制的龙,全民族的精神楷模变成了独裁者的化身;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图腾演变成毫无生命力的龙舞道具空壳、纸龙纸老虎。

在草原上,狼是弱者而非强者;在残酷的大自然和人类文明的双重挤压之下,如果不屈服又不想灭亡,那么仅仅顽强的求生意志和超常的生存能力(比如中华民族)是不够的,严格的纪律和团队精神几乎是它唯一可能的“自然的”选择。草原狼那令人称道的集体主义是本源性的,基于险恶的生存条件和缺乏选择的生存方式,恰恰是弱势群体(比如曾经的日本民族)在“别无选择”的艰难处境中最自然因此也是必然的选择[1]。

只有抽掉中华龙图腾中的封建帝王专制精神,重新“注入”狼图腾自由强悍的进取精神,那么未来的中国巨龙才有可能真正腾飞,飞向全球,飞向太空,为中华民族和整个人类开拓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为了用事实改变人们对狼的偏见和敌意,为了充分证明草原民族以狼作图腾的合理性,从而最终将“狼图腾”变成对人类生活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资源,作者让小说中的人物陈阵抓回一条小狼养了起来。陈阵不仅能“亲身感受、亲手能摸到狼性温柔善良的一面”,而且慢慢地品味着这种纯净的友谊,认为自己的生命向远古延伸得很远很远。

《狼图腾》中最重要的一个生态观念是书中多次提到的大命和小命的关系,毕利格老人是原始和草原朴素生态主义的代表,如毕利格老人所说在蒙古草原草上草原是大命,剩下的都是小命,把草原的大命杀死了,草原上的小命全都没命。原始宗教和朴素生态主义通常在保护生态中起着积极作用,不应一味视为落后而抛弃[2]。人对自然要永怀敬畏之心,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文学驮着影视走

“因草原狼所a生的恐惧与敬畏,是不是从原始时期起,就是人们心灵中所崇拜的图腾。我对这种神秘的力量给予我的帮助满怀感激。我有种感觉,我已经推开了通往草原人民精神世界的那扇门”,这是电影《狼图腾》中开场主人公陈阵内心的独白。20世纪60年代,北京知青陈阵(冯绍峰 饰)和杨克(窦骁 饰)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加入了蒙古族牧民毕利格老人(巴森 饰)及其儿媳噶斯迈(昂哈尼玛 饰)一家的生产队,从此开始若干年的放牧生活。在与狼群的接触过程中,陈阵带着强烈的好奇,逐渐了解了这种动物,甚至有了想自己养一只小狼的念头。蒙古人民崇敬狼,热爱草原,而汉人则功利地掠夺土地,这导致狼群与人之间的“战争”。以场部主任包顺贵(尹铸胜 饰)为首的生产队最终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让狼群和人类之间的关系陷入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自然与人的关系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电影改编自姜戎同名小说,耗时五年才拍摄完成。

影片结束播放主题曲《沧浪之歌》的时候,小说中的种种画面在我眼前浮现:“用你想念我的方式敬仰我,用你遗忘我的风格憎恨我,不要探寻所有我无为的迷惘。”体会词里的意境,配合狼的血性,马头琴的苍凉搭配汪峰沙哑的声音,有种淡淡的悲伤,挣扎过后的无奈,挥之不去的忧郁,却又声声道出自己的执着、坚守,仿似回到狼图腾的精神世界,遥想腾格里的高旷、草原的一望无际、肥硕的牛羊、沉默的牧人,还有时刻准备冲杀的草原狼,从一本小说到一部电影再到单曲循环一首主题曲,文字、影视和音乐的力量真的不容小觑。

虽然很久之前就听说了这部电影,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在电影上映期间看,当我看完小说怀着期待的心情看电影时,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震撼,导演没有放弃对灵魂、精神和信仰的追求;没有放弃对不同民族文化、科学与时代的探讨,让电影充满浓郁的情怀。它让我明白,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生命才能延续;向往自由,敬畏自由,灵魂才能永生。但因看过原著的原因,这部电影离我预想的还是有点差距的,两个多小时的电影肯定不能把原著的情节和思想完全表达出来。原著对于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思考,对于现代人类生活对草原生态破坏的深深担忧,让人意犹未尽。电影对小狼的结局做了更改,原著里的小狼死得很凄惨,而电影里的小狼被放回大自然,个人觉得小说中小狼的结局更能突出主题意蕴。

文学驮着影视走,好的影视作品的产生离不开好的文学作品,《狼图腾》电影自从2015年2月19日上映以来累计票房达到7.03亿(数据来自360百科),口碑票房双丰收,有很多观众感觉意犹未尽,电影在争议声中不断发展着。《狼图腾》是作者以自己在“”时期在蒙古草原的亲身经历、以近乎自传体的叙事角度,描述了狼的活生生的世界。该书在中国出版后,被翻译成30种语言,在全球110国家和地区发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信息破碎且断裂的时代,电影(以图片为载体)相对于小说(以文字载体)更具有传播广泛性,你可以在两个小时之内看完一部电影,可是一般不可能在这个时间内看完一部小说,所以人们更倾向于以看电影的方式来告诉自己,你看完一本书,你知道相关的内容。但是,电影是以制作人的视角看这部小说,相当于别人向你转述这个故事,转述人不可避免地会带上自己的爱憎。一本小说不只有一种观点,每个人对小说和电影的解读也不同。于我而言,先看小说后看电影让我对《狼图腾》有更深刻的了解。

三、结语

电影《狼图腾》花费五年时间:一年多来调研、写作;两年来训练狼群、选营地;一年半拍摄,2013年12月16日结束拍摄后,是一年的后期制作。即使最后没有达到大众期待的水平,但是这五年的筹划足以说明这部电影所有主创的用心与努力。电影中的很多人与狼相处的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姜戎在采访时说:“竞争时代国民需要强悍进取、不屈不挠的狼精神……我希望狼性在现代社会中,更多地表现为顽强进取、友爱合作,为争取独立自由,不屈不挠。”通过对这本关于狼的文本的研读及主题意蕴探究,我对狼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狼也不例外,众生平等,我们应该和狼和平共处而不是大肆捕杀他们,也应该学习狼身上展现的一些优秀品质。作者写作的初衷及对生态和精神文明的关切实际饱含作者对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热切关怀,而且用文学的形式来探索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大思想命题,实在是当代文学的一种可喜的努力。

参考文献:

狼性文化篇6

关键词:狼群算法;交互策略;函数优化;自适应;搜索策略

中图分类号: TP301.6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Aiming at the shortcomings of Wolf Pack Algorithm (WPA), such as slow convergence, being easy to fall into local optimum and unsatisfactory artificial wolf interactivity, a wolf pack algorithm based on modified search strategy was proposed, which named Modified Wolf Pack Algorithm (MWP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artificial wolves, improve the wolves grasp of the global information and enhance the exploring ability of wolves, the interactive strategy was introduced into scouting behaviors and summoning behaviors. An adaptive beleaguering strategy was proposed for beleaguering behaviors, which made the algorithm have a regulatory role. With the constant evolution of algorithm, the beleaguered range of wolves decreased constantly and the exploitation ability of algorithm strengthened constantly. Thus the convergence rate of algorithm was enhanc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six typical complex functions of optimization problems show that compared to the Wolf Colony search Algorithm based on the strategy of the Leader (LWCA), the proposed method obtains higher solving accuracy, faster convergence speed and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function optimization problems.

英文关键词

Key words:Wolf Pack Algorithm (WPA); interactive strategy; function optimization; adaptive; search strategy

0 引言

Liu等[1]仿生自然界狼群捕猎行为提出了狼群算法(Wolf Colony Algorithm,WCA),该算法抽象出狼群搜索行为、围攻行为与狼群更新行为,仿真实验证明了WCA算法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相比具有更高的求解精度、更快的收敛速度;并在此基础上,将WCA算法应用于机器人路径规划等问题。吴虎胜等[2]在分析狼群的协作捕猎活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与WCA算法搜索策略不同的狼群算法 (Wolf Pack Algorithm,WPA),该算法分析狼群捕食行为以及猎物分配的方式,抽象出游走、召唤、围攻3种行为,以及“胜者为王”的头狼产生规则和“强者生存”的狼群更新机制,并基于马尔可夫链理论证明了算法以概率1收敛问题的全局最优解;最后通过实验说明了WPA算法与经典的鱼群算法(FishSwarm Algorithm,FSA)、PSO算法、GA算法相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全局寻优能力,尤其在处理多峰、高维复杂函数中效果明显。等[3]引入领导者策略,提出基于领导者策略的狼群算法(Wolf Colony search Algorithm base on the strategy of the Leader,LWCA),该算法通过竞争选出头狼,引领狼群不断进化。文献[4]通过定义运动算子,对人工狼位置、步长和智能行为进行了二进制编码,提出一种二进制狼群算法(Binary Wolf Pack Algorithm,BWPA),成功解决了01背包问题,具有较好的求解稳定性、收敛性和全局搜索能力,尤其在求解大规模01背包问题优势明显,拓展了狼群算法的应用。针对狼群算法(WPA)存在的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人工狼交互性不理想等不足,故本文提出一种改进搜索策略的狼群算法(Modified Wolf Pack Algorithm,MWPA)。

本文在基本WPA算法上,对狼群寻优策略进行了优化,对游走、召唤阶段提出了交互策略,增加狼群间信息的交流,促使狼群对搜索空间充分了解,使得全局探索更加精细,提高了算法的探索能力;对围攻行为提出了自适应的围攻策略,使得围攻行为随着算法的不断进化,攻击范围逐步减小,开采能力增强,收敛速度提高。

1 基本狼群算法

基本狼群系统分为头狼、探狼和猛狼。头狼是狼群的首领;探狼负责搜寻猎物;猛狼负责围攻猎物。狼群的整个捕猎活动抽象为3种智能行为(游走行为、召唤行为、围攻行为)以及“胜者为王”的头狼产生规则和“强者生存”的狼群更新机制。

1) 头狼产生规则:初始搜索空间中,具有最优目标函数值的人工狼为头狼,记为Ylead。头狼不执行3种智能行为而直接进入下次迭代,直到它被其他更强的狼替代。

5)“强者生存”的狼群更新机制:猎物按照“由强到弱”的原则进行分配,即在算法中去除目标函数值最差的R匹狼,同时随机产生R匹狼。这里R取[n/(2×β),n/β]内的随机整数,β为群体更新比例因子。

2 改进搜索策略的狼群算法

2.1 交互游走行为

WPA算法中,探狼向h个方向进行探索,h越大,探索越精细,寻优精度越高,但算法寻优速度将会下降,易陷入局部寻优;h过小,探狼搜索过于粗糙,造成算法寻优不精确,甚至出现不收敛的情况。本文分析,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探狼间缺少必要的信息交互,探狼根据式(1)对探索空间进行搜索,不能及时了解“同伴”的信息,影响探狼的全局搜索能力。文献[5]在改进人工蜂群(Improved Artificial Bee Colony,IABC)算法中引入当前局部最优解,增强了算法的开采能力;文献[6]引入邻域半径r来更好地确定观察蜂的邻居,使得观察蜂能更好地掌握邻居的信息;文献[7]融合人工蜂群(Artificial Bee Colony,ABC)算法与蜂群(Bee Colony,BC)算法,增强了混合算法的探索与开采能力;文献[8]采用一种积极反馈机制促使不同蜂巢的蜜蜂进行信息交流,增强了蜂群的交互性。为了增加探狼间的交互性及提高寻优能力,本文采用文献[5]提出的搜索方式,如式(6):

其中:φi,d为[0,1]的随机数,i,d为[-1,1]的随机数,k≠i≠j。式(6)前半段增强了狼群的局部寻优能力,后半段增强了狼群的全局搜索能力,很好地平衡了狼群的全局搜索能力与局部寻优能力,既体现了狼群头狼的领导能力,又保持了狼群间信息的密切交流。

游走行为中,探狼i根据式(1)进行一次游走之后,随机选择探狼k、j。根据式(6)得到新的猎物Vi,随后探狼i感知搜索到的食物源的气味浓度Y′i[h+1](一次游走共探寻到h个猎物源和一次交互探寻到的猎物源Vi),选取气味最浓的且大于当前位置气味浓度Yi的方向前进一步,更新探狼位置Xi,重复以上游走行为直到某匹探狼j感知到的猎物气味浓度Y′j>Ylead,则探狼j成为新的头狼并发起召唤行为,否则,探狼继续下一轮游走直至游走次数T达到最大游走次数Tmax。

2.2 交互召唤行为

在召唤行为中,猛狼要不断地奔袭,直至dis

在猛狼奔袭过程中,猛狼间依然缺少必要的信息交互,不能及时了解“同伴”信息,限制了猛狼的搜索能力。文献[9]提出导向蜂群(Directed Bee Colony,DBC)算法,是依据蜜蜂寻找最优巢穴的快速与准确性提出的一种算法,该算法运用蜂群之间的交流快速找到最优解。群体算法中,群体间的交流是算法重要的一环,故本文在猛狼执行每一轮式(2)搜索时再进行一次式(6)的猛狼搜索过程,选取气味最浓的猎物且大于当前位置气味浓度Yi的方向前进,更新猛狼位置Xi,选取气味浓度Yi最大的狼作为头狼。

2.3 自适应围攻行为

围攻行为要求猛狼具有较强的局部寻优能力。猛狼按式(4)进行搜索,λ在[-1,1]内随机取值,具有随机性与不确定性,随着算法的不断进化,当前最优解越趋近全局最优解,猛狼开采能力应越强,使算法快速收敛全局最优解,式(4)不能很好地适应猛狼的局部寻优要求。文献[10]在ABC算法的基础上,加入PSO算法的搜索方式,指导蜂群进化;文献[11]对ABC算法的邻域搜索范围进行动态调整,使得算法具有调节作用,提高收敛速度;文献[12]在ABC的邻域搜索公式中利用目标函数自适应调整步长,并根据迭代次数非线性

减小侦查蜂的搜索范围,提高算法开采能力;文献[13]在ABC算法中加入混沌局部搜索算子,且随着算法的进化具备调节作用。由以上可知,在算法中加入调节机制是一种较好的改进方向,为了使围攻行为具备自适应的调节能力,本文将随机步长λ改为随着算法迭代次数t增加线性变化的自适应步长公式,如式(7):

其中:ε为因子,取为(0,1)内随机数;υ,先用υ代替,问作者可否有其他符号替代,邮件问过作者,可用其他字母替代为{-1,1}内的随机整数。ε取值在(0,1)内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在算法迭代后期避免υ(1-εt/tmax)趋近于零,导致寻优无变化;υ的作用是保证搜索范围不局限于Gkd-xkid的方向,能够更全面地搜索xid附近区域。若实施围攻行为后人工狼感知到的猎物气味浓度大于其原位置状态所感知的猎物气味浓度,更新人工狼的位置;否则,人工狼位置不变。

2.4 MWPA算法具体步骤

1)初始人工狼位置Xi及其数目N,迭代次数kmax,探狼比例因子α,游走次数Tmax,更新比例因子β。

2)选取最优人工狼为头狼,除头狼外最佳的S_num匹人工狼为探狼,执行交互游走行为,直到某匹探狼i侦察到的

猎物气味浓度Yi大于头狼所感知的猎物气味浓度Ylead或达到最大游走次数Tmax。

3)猛狼根据交互召唤行为向猎物奔袭,若途中感知的猎物气味浓度Yi>Ylead则Ylead=Yi,取代头狼发起召唤行为。

4)按式(7)对猛狼位置进行更新,执行围攻行为。

5)按“胜者为王”的头狼产生规则对头狼位置进行更新;再按照“强者生存”的狼群更新机制进行群体更新。

6)判断是否达到优化精度要求或最大迭代次数kmax,若达到则输出头狼的位置,即所求问题的最优解;否则转2)。

3 仿真实验

3.1 参数设置与测试函数

为了充分测试算法的性能和特点,与文献[3]的LWCA算法进行实验对比。实验设置最大迭代次数为1000,Tmax=15,初始狼群规模为200,LWPA探狼比例因子α=4,更新比例因子β=6,s=200;LWCA设置参见文献[3]。实验环境为Windows 7系统,4GB内存,Intel Core i3 M330。算法实现以Matlab R2012b用M文件编写。测试函数如表1;算法重复运行20次,实验结果如表2。

3.2 实验分析

用表1中的6个函数对2种算法进行测试,从平均值、标准差、最优值、最差值和平均耗时5个方面进行评估。Sphere、Rosenbrock函数为高维单峰函数,只有全局最优值,可以测试算法开采能力的强弱;Schaffer、Griewank、Rastrigin、Ackley函数为多峰函数,具有多个局部极值点,算法很容易陷入局部极值,可以测试算法探索能力的强弱。

首先,平均值和最优值可体现算法的收敛精度和寻优能力,由表2可知,无论是平均值还是最优值,MWPA算法均要优于LWCA算法。对Sphere单峰函数寻优接近理论最优值,精度达到10-16,说明MWPA算法具有良好的开采能力,这得益于自适应围攻行为,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狼群围攻范围逐渐减小,搜索越精细,算法开采能力越强,收敛速度越快。MWPA对Schaffer、Griewank、Ackley等多峰函数优化效果较好,Schaffer、Griewank函数已寻到理论最优解,Ackley函数精度达到10-11,说明MWPA具有良好的探索能力,这得益于交互游走行为与交互召唤行为,两种改进行为使得狼群能够更好地掌握全局信息,降低算法陷入局部极值的概率,提升了算法探索能力。

其次,标准差与最差值则体现了算法的鲁棒性和对抗局部极值的能力。由表2标准差可以看出,除Rosenbrock函数外,MWPA标准差始终处于1E-03级别以下,Sphere等函数达到1E-17级别,同时,MWPA的最差值几乎与最优值处于同一级别,可见MWPA在寻优运算中能保持良好的鲁棒性。

最后,平均耗时可以体现算法的复杂程度。由表2平均耗时可以看出,MWPA与LWCA处于同一级别,说明MWPA在提升性能的基础上并没有明显增加运行时间,是一种高效的改进狼群算法。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MWPA的优越性,给出上述6个标准函数图像进行分析,如图1。由图1可以看出,MWPA无论在求解精度还是收敛速度均要优于LWCA算法,再次验证了MWPA的优势。

4 结语

本文在基本WPA算法上,针对搜索策略进行了改进。对游走行为以及召唤行为,提出了交互策略,使得狼互性强,全局探索更加精细,提高了算法的探索能力;对围攻行为,提出了自适应的围攻策略,使得围攻行为随着算法的不断进化,攻击范围逐步减小,开采能力越强,收敛速度加快。实验验证了MWPA带来的性能提升,表明MWPA是一种有效求解函数优化问题的群体智能算法。狼群算法是一种较新的群体智能算法,如何将狼群算法与其他智能算法融合起来更高效地求解问题将是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文献已查

[1]LIU C,YAN X,LIU C,et al. The wolf colony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J].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2011,20(2): 212-216.

[2]WU H, ZHANG F, WU L. New swarm intelligence algorithm-wolf pack algorithm [J].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13, 35(11):

2430-2438.(吴虎胜,张凤鸣,吴庐山. 一种新的群体智能算法――狼群算法[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3,35(11):2430-2438.)

[3]ZHOU Q,ZHOU Y. Wolf colony search algorithm based on leader strategy [J].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omputers,2013,30(9):2629-2632.(,周永权. 一种基于领导者策略的狼群搜索算法[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9):2629-2632.)

[4]WU H, ZHANG F, ZHAN R, et al. A binary wolf pack algorithm for solving 01 knapsack problem [J].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14, 36(8): 1660-1667.(吴虎胜,张凤鸣,战仁军,等. 求解01背包问题的二进制狼群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4,36(8):1660-1667.)

[5]WANG B. Improved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based on local best solution [J].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omputers, 2014, 31(4): 1023-1026.(王冰. 基于局部最优解的改进人工蜂群算法[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31(4):1023-1026.)

[6]KARABOGA D, GORKEMLI B. A quick Artificial Bee Colony (qABC) algorithm and its performance on optimization problems [J]. Applied Sort Computing, 2014, 23(10): 227-238.

[7]TSAI HC. Integrating the artificial bee colony and bees algorithm to face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oblems [J].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4, 258(2): 80-93.

[8]AKPINAR S,BAYKASOGLU A. Multiple colony bees algorithm for continuous spaces [J]. Applied Soft Computing,2014,24(网上查到的无期,核对是否有误9):829-841。

[9]KUMAR R. Directed bee colony optimization algorithm [J]. Swarm and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2014, 17(网上查到的无期,请核实期数是否正确3): 60-73.

[10]IMANIAN N, SHIRI M E, MORADI P. Velocity based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for high dimensional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problems [J].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14, 36(核实期数11): 148-163.

[11]CAO Y, CAI Z, SHAO Y. Improved artificial bee colony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Kmeans [J].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2014, 34(1): 204-207, 217.(曹永春,蔡正琦,邵亚斌. 基于Kmeans的改进人工蜂群聚类算法[J]. 计算机应用,2014,34(1):204-207,217.)

狼性文化篇7

狼性管理,顾名思义,便知是企业文化中一枝独秀的创举,是一种带有野性的拼搏精神。狼其性也:野、残、贪、暴。企业管理专家谭小芳说自古以来它总是与几千年的孔孟中庸之道格格不入,格格不入的原因便是中庸之道的主导精神:“循规蹈矩、忍辱负重”。数千年来,以至直到现在,这种中庸之道的封建糟粕害得我国民性保守,惰性十足,同步自封,闭关自慰。总以为自己是最好的,不善于进取拼搏,不善于向别人学习,至使我们落后其他先进国家几十年,某些方面至使落后上百年。

一个团队要发展,没有这种:贪、残、野、暴的精神是不行的。品牌营销专家谢付亮说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只有在竞争中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那么,没有这种“贪、残、野、暴”在残酷的企业竞争中就会被撞得头破血流,败下阵来。因此团队推崇提倡的狼性文化,就是要在浪尖上求生存,浪谷中图发展。也只有这种狼性团队文化,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狼也,狠狠地盯住一个目标,锲而不舍、用心专一、不达目的,则不罢休。狼性如此,成功之势定矣。呜呼!狼性可佩可敬,人性对及此乎?

狼席群居,群而发之,群而进之。目标出现,群而攻之。狼对于目标之攻击,常在群首号令之前,便序而不乱,各自心领神会、配合默契,各司其职,有条不紊。主攻者勇往直前,佯攻者避实就虚,助攻者蠢蠢欲动,后备者嚎叫助威………组织之严密人所难及,协作之精神更让人赞佩不已。若把这种精神力量、组织力量用于企业、用之于事业,充分溶入我们团队文化之中,何愁团队不胜?何愁事业不成功!

狼性文化篇8

狼又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它太像人,我们情不自禁要将它“人化”,同时也太像狗了,我们(至少是在面子上)不愿做狗,于是,人更加神往狼。

小说《狼图腾》,似乎就是一部在神往情绪下诞生的作品。里面表现出的思想主题姑且不论,但对狼的描写,并不符合现实中的狼――狼和狗并非对立的两极,而是同一个物种受到了先人不同的影响,又被后人贴上了不同的标签。真实的狼的故事已经足够漂亮,不需要人类的修饰为之添彩。

狼狗同源,食性也没有那么大差异

狗吃人屎,是人的奴才;狼吃人尸,是送蒙古人的灵魂上腾格里的神灵。――《狼图腾》

狼和狗,本是一家。狗经过驯化,变得能够和人相处,狼则没有;但二者依然保留了众多相似之处,其中就包括食性。

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条件下的变异》里,达尔文提出了狗起源的问题。他列举了多种犬科动物,指出它们跟家犬的许多相似之处,狼只是其中一员。狗的品种如此繁多,而且长相各不相同,我们一直怀疑它是多种动物驯化,以及互相杂交的成果。经常被怀疑到的动物是胡狼,包括亚洲胡狼(Canis aureus)、侧纹胡狼(Canis adustus)、黑背胡狼(Canis mesomelas)三个物种,它们和狼同样归为犬属,比狼瘦小,吃腐肉,也攻击弱小的活物,埃及的阿努比斯神长着胡狼的头。

推后一百年,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兹(Konrad Lorenz)也偏爱胡狼,他认为最早的狗来自亚洲胡狼,之后才掺进狼的血统,狗的性格,取决于哪种动物的基因更多一点。不幸的是,这位获诺贝尔奖的伟人,富有才华的科普作家,在这个问题上大错特错了。

如今,基因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可以解决许多悬案。狼的基因与狗的相似程度,比其他犬科动物(包括胡狼)都要大得多。家犬被归为狼的一个亚种,是很合理的。狗的祖先是狼,大方向已经确定,但细节上争议还是很多。狗到底是在什么时候驯化的,由哪里的狼驯化的,科学家们还是各执一词,争端激烈。

随便举个例子。在2013年,有四项关于狗起源的基因研究结果,发表在重要的科技类期刊上,这四篇论文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单位。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结果,认为狗是在1万年前驯化于中东地区,这里是文明的摇篮,最早产生农业的地方。中国昆明动物研究所认为,狗是在3.2万年前,驯化于中国南部。芬兰图尔库大学的看法是,狗在1.88-3.21万年前,驯化于欧洲。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结果是,狗的驯化历史有1.1-1.6万年,但驯化成狗的那批狼已经灭绝,我们已见不到了。

这就解释了,为何真正的狼,食性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高贵”。虽然狼最喜欢的猎物是落单或者受伤的大中型动物,但条件不好时也不会挑食。野兔,狐狸,田鼠,鸟和鸟蛋都是常见食物,蜥蜴、青蛙甚至大号昆虫,就连腐肉都不会被拒绝。(大部分捕食者都不介意偶尔吃点儿尸体,腐食并非鬣狗的专利)

狼的食谱里还有不少水果,比如越橘、蓝莓、苹果和梨。如果狼活动范围内有人类居住,还会加上活家畜、屠宰残余的家畜、剩饭菜和其他生活垃圾。事实上,狼如何被驯化的理论之一就是,当时的狼为了获取早期人类聚居地附近的垃圾而主动靠近人。

至于不吃同类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寒冬时狼不但会吃同类尸体,还会杀死落单的狼并吃掉,甚至是自己狼群的成员死掉后也免不了做最后的贡献。

而狗的食粪行为,更是犬科乃至许多其他动物里都会出现的行为,狼、郊狼、豺、狐狸等都不会“幸免”。食粪行为有时是正常的、有目的的,有时则反映出生理或心理的问题,而且经过训练通常都可以矫正。

其实,以上这些才是真正“正常”的动物行为。动物摄食是有取舍的,但它们的标准并不是从天而降的人类道德,而是能量开支和收入的平衡。正如蛎鹬会选取中等大小的贝壳而抛弃太大的(难撬)和太小的(肉少),狼也会根据环境选择食物的种类,它并不会因为人类赋予食物的感彩而改变自己的食谱。

蒙古的狼,也是狼亚种大家族里的普通成员

蒙古狼是世界上最大最厉害的狼,配出的狼狗准错不了。――《狼图腾》

但其实,“蒙古狼”和其他地区的灰狼,也是一家。全世界40个狼亚种里,体型最大的并不在蒙古,而可能在阿拉斯加的基奈半岛。

蒙古地区有两种狼分布,一种是灰狼,又名亚种欧亚狼(Canis lupus lupus)。这种狼体型较大,但分布极为广泛,横跨整个欧亚大陆,谈不上蒙古特有。另一种则是藏狼(Canis lupus chanco),体型偏小,分布范围涵盖、蒙古、华北等东西地区及南亚的印度和中亚。有些研究者认为藏狼应该归入欧亚狼之中。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物种,基因可以交流,硬要分出个大小其实没有太多意义。

与执着于给生物排座次相比,去观察它们的多样性要有趣得多。譬如,狼的毛色之多彩,在非家养的大型哺乳动物中,可能只有人类能与之相比――藏狼一般是棕色或棕灰色,偶尔有黑色脊背,或毛色发红的狼,也有近乎黑的深色,和近乎白的浅色。把范围扩大到整个中国,不同地区的狼,不仅毛色有差,毛的厚度也各有不同,北方的狼需要更厚密暖和的毛皮袄。

反过来说,这些多样性最后又会汇聚成一个单一的物种;在众多的中文作品中,形形,或善或恶,或愚或智的狼,其实本出一家。从《聊斋》里吃了屠夫一刀的狼,到《狼图腾》里的狼神;从吃掉祥林嫂儿子的狼,到大灰狼罗克,这些都只是人类给狼赋予的种种“狼格(人格)”而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狼狗混血不管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好主意。

狼和狗的主要性格差异有三点:狼在性成熟之后会伺机攻击“主人”或同伴,寻求统治地位;狼面对儿童或受伤的人时,猎杀的本能会被激发;狼会确立明确的领地并坚决保卫其所有物。这三点对人来说都不是好消息――这也是为什么狗身上不再有这些特征。混血是一场,实际上无法确定后代会表现得更接近哪一方,等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一旦条件合适爆发,后果将十分严重。

威风八面的“狼王”,只是人的想象

狼群中的一头被狼群中的大狼们簇拥着的白狼王……射散出一股凶傲的虎狼之威。整个狼群不下三四十头。――《狼图腾》

但其实,“狼王”远远没有那么威风。人类习惯将人的社会结构投射到别的动物身上,其实大部分动物结构相当简单。

一个普通的狼群,包括一对狼夫妻和它们的孩子,数量大多不超过个位数。也可能有一些外来者,例如狼夫妻的亲戚,或者夫妻一方死掉,外来的狼取而代之。有时2-3个狼家庭共同活动,在美国阿拉斯加,曾经观察到一个群有36只狼,算是一个极大的狼群。

这个规模比许多人想象中来得小。我们的祖先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生活在比狼群大得多的群体里(几十到百来人),农业出现以后,人类的社会更是大大膨胀了。人对狼群规模的想象,算不算是“以人之心度之”呢?

在狼群里地位最高的是大公狼,其次是他的太太,这在动物行为学上称作主雄(alpha male)和主雌(alpha female),也就是所谓的狼王(或头狼)和他的夫人。“狼王”这个词杀气腾腾,让人想到一只凶暴的猛兽,以铁腕统治一支钢一样的军队。实际上他平时非常低调。唯一能把他和其他狼区别出来的办法,是看尾巴。地位高的狼尾巴举高,平行于地面,地位低的狼尾巴下垂,除此以外,狼王的“霸王之气”简直没有一点表现。

狼王和王后真正的特权是繁殖,如果狼群里有外来的成年大狼,想要结婚生子,可能会大打一场。但小狼一至两岁,就要离开狼群,去寻找外来的异性做配偶,繁殖权非狼王和王后莫属,也就没有了争夺的理由。在野外,大多数时间里,狼群是非常和平的,甚至比圈养的狼还要安静。(动物园的狼是从各处抓来的,彼此都是生面孔,容易相互打斗,输了也没法逃亡)显然,狼的凶猛还不足以满足人类对野蛮和强大的幻想。

狼群的日常,其实也似曾相识

黄黄、伊勒和三条小狗一涌而上,抢舔二郎嘴巴上的油水,多日不见油腥,狗们馋肉都馋疯了。――《狼图腾》

货比货该扔,狗的不幸是,它的身边有狼这样一个参照点。与狼相比,经过驯化的狗显得过于忠顺,甚至“堕落”。但无法否认,狼与狗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说《狼图腾》一再强调狼与狗的差别,人为将其扩大成鸿沟。然而,在无关主旨的闲笔上,却展示出狼与狗的相同处。

捕食归来的狗和看家狗相互舔嘴,这不止是馋人家吃过的肉,同样的行为也出现在狼身上。在地位高于自己的强狼面前,下级狼表示顺服的“礼节”有两种:一种是躺倒,让“长官”嗅它的生殖器或腹股沟,另一种是兴冲冲地走上来,一边摇尾巴,一边舔上级狼的嘴――狗继承了狼的行为,所以这两套动作我们都不陌生。

虽然狼的行礼并非文化,而是本能,但它与人类的礼节有微妙的相似之处。“舔嘴”来源于小狼崽向父母“乞食”的动作(后面还要讲到)。作为服从礼的舔嘴,只剩下社交的功能,不再具备原先“获得营养”的作用。动物学家劳伦兹把这种行为的进化过程,称之为“仪式化”。这有点像人类世界里,铜鼎变成祭祀的道具,让人忘记它原本是用来煮肉的。

狼的社交行为,经常和“吃”联系在一起。这一点颇像人类。例如,食物资源的分配,反映地位的高低。如果狼群抓到大猎物,足够大家吃饱,无论地位高低,所有的狼都可以一起进食。如果猎物小,狼多肉少,狼父母可以优先进食,然后才轮到半大的少年狼。

幼小的狼崽在狼群中的地位低于少年狼,但在吃的方面,父母对它们非常照顾。母狼在洞里养育小狼崽,公狼非常热情地承担起给妻儿送饭的工作,把猎物衔回来,或者吐出胃里半消化的碎肉喂给母狼和狼崽。甚至自己吃不饱,也要分食给太太。稍大一点的狼崽,父母出猎归来,就会迎上去舔大狼的嘴喙,让父母吐出“肉糜”。

虽然用餐时狼分成三六九等,但狼对于自己“碗里的肉”是有一定所有权的。进食的狼面前半米,是它的私有地带。即使是狼王来抢它嘴边的肉,它都会凶相毕露地护食(虽然无法保证不被抢走)。这也很容易使人想到《狼图腾》中的小狼。

狼性文化篇9

对于学习营销的人来说,万宝路无疑是如雷贯耳的经典案例。万宝路在广告中借西部牛仔形象强调男子汉气概,吸引所有喜爱和欣赏,追求这种英雄气概的消费者.其要领是充分挖掘男人的性格,并将其与美国的西部文化相结合。万宝路给我们什么感觉?粗犷,特立独行,创新。我们还可以用很多词,但我认为所有词都不如一个词准确,那就是“狂野”。万宝路塑造了一个让男人觉得自己“狂野”的品牌。

那么,我们中国有没有这样的烟草品牌?如果没有,那么有谁能当此重任?让我们先简要分析一下当今中国烟草品牌的品牌气质。

中国烟草业的儒道格局

中国烟草品牌(姑且称为品牌)的总体现状可以用“多、杂、弱”三个字来概括。“多”是指卷烟牌号多;“杂”是指品牌形象杂;“弱”是指品牌能力弱。不过,在乱象中,依稀可见一种类似历史上儒家和道家斗争和交织的格局。

由于历史与地域的原因,红塔一开始就是领导品牌,因此,它将自己定位为成功者的选择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实际上也暗合儒家的“入世”哲学。在中国,作为奢侈消费品,将自己定位为成功者的选择不足为奇。2000年,“红塔山”以439亿元的品牌价值第六次位居中国品牌之冠,“红塔山”可谓无限风光。不过,某机构对红塔山的消费者调查结果却表明,红塔山是一个正在老化的品牌。调查结果显示,知道“天外有天,红塔集团”广告语的烟民占26%,对于广告语的具体含义,大多数人表示不知道。当问及看到“红塔山”时想到什么?100%的人想到云南、云烟,红塔集团。想到“红塔”图案的有84%,想到红塔集团标志的仅占27%。对于“红塔集团”和“红塔山”,大多数烟民表示“有钱,实力雄厚”。87%的消费者表示不知道“红塔山”的文化内涵和故事,说不出“红塔山”品牌的具体含义。在选择烟草第一品牌时,34%的人选择了万宝路,23%的人选择了三五。尽管选择红塔山有19%,但于“中华”、“玉溪”和“红塔山”均不相上下。90%以上的烟民认为“红塔山”存在形象老化的问题。很明显,红塔山的所谓文化底蕴实在是缺乏打动人的力量。它之所以还有今天的王者地位,首先是它先声夺人,在品牌缺乏的年代成为了高价香烟的代名词,其次,它也占得地利,因为云南本就是上等烤烟的产地。但随着竞争年代的来临,“红塔山”的这些优势正逐步丧失。定位雷同的品牌也纷纷涌现。除了前面提到的“中华”等品牌,近年涌现的宁波“大红鹰”也是一例。 “大红鹰”摆出 “胜利之鹰”的架势,定位显然与红塔近似,试图成为成功者的选择,但其品牌运作的“假大空”迹象十分明显。尽管他们得益于中国的官场文化而几乎成为高档礼品的首选,但如果有朝一日这种文化逐步消亡,他们的领导地位也将岌岌可危。

另外两个著名品牌白沙与黄山,则暗合道家的“出世”哲学。“鹤舞白沙”,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道家的一部分。白沙在其品牌形象广告中明显表现的是出世者的情怀。 “黄山”则以“天高云淡”对同样的理念进行了阐释。不管是“入世”还是“出世”,从营销角度看,都是利用文化积淀对社会公众造成的心理影响而铸造品牌。我们姑且称之为文化品牌。围绕“入世”的传播可以让消费者产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幻觉,而围绕“出世”的传播则无非是制造“超尘脱俗”的幻境界。

但他们都不是狂野的品牌。中国烟草业不止是没有狂野的品牌,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性格品牌”。 我们从众多品牌的命名可窥一斑。有直接使用当地自然风景名称,如“武当山”、“五台山”、 “黄果树”等。有直接使用当地文物古迹名称,如“红塔山”、“白沙(白沙古井)”等。有使用历史传说中主要人物、事物名称,如“阿诗玛”、“刘三姐”等;更甚者的就直接使用当地的地理名称,如“春城”、“山城”等。 总体感觉是“文化”有余而“性格”不足。

世易时移。随着文化风尚的变迁,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可以预见,“性格品牌”将成为烟草业真正的“黑马”。

反叛者的狂野暗喻

2002年,全球男性最性感偶像桂冠被布拉德皮特摘走。想必大家还记得他在《秋日传奇》中饰演的狂野形象。深沉,追求自由,决不循规蹈矩。这实际上就是万宝路的牛仔形象。那么,中国的“狂野”偶像又是谁呢?

周润发应该可以称为“狂野”男人之最。他在成名作《上海滩》中饰演的许文强可谓家喻户晓。相信大多数人对他的感觉源自这一形象。一个受尽人间苦楚但最终成为黑帮老大的人,重情重义,追求自由,但勇于承担责任。不过,我们可以注意到,他扮演的角色其实是一个反叛者,具有一种“狂野“的气质。

实际上,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反叛者似乎总是显得更为“狂野”。或许是因为反叛者总是显得精力旺盛。在西方,从猫王和甲壳虫乐队开始,代表反叛文化的摇滚乐几乎成为一种宗教。在中国,同样有着源远流长的反叛文化传统。这种传统几乎与儒道佛并列。不过由于几千年来被主流文化所压制而显得不够张扬。《水浒传》成为四大名著决非偶然。其中的众多粗壮、豪爽的好汉形象同真是“狂野”酷比。

在一个权力交织的社会里,如果是“入世”者,已经成为权力的一部分,他要的自然是“指点江山”的感觉,如果欲“入世”而不能,则容易选择“悠然见南山”。不过,还有另一种选择,那就是“反叛”。有时是“聚义梁山”,有时则仅仅追求一种反叛的感觉或者生活方式。

当代中国的烟草品牌中,既有“红塔”或“大红鹰”来迎合“入世”者的取向,也有“白沙”和“黄山”来营造“超凡脱俗”的幻觉。却唯独没有一个让反叛者心仪的“狂野”品牌。不过,当我遍寻中国品牌时,我发现,一个以男装起家,也已经涉足烟草业的品牌让我眼前一亮。它就是七匹狼。

七匹狼成为中国万宝路的潜质

1990年,七匹狼的第一代产品变色茄克上市,在中国最大的市场上海成为抢手货;1992年,“七匹狼”商标获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同时,“真假狼之战”成了当年上海乃至北京、广东、福建报刊的头版新闻; 1996年,七匹狼鞋业有限公司成立,同年与福建晋江烟草专卖局、龙岩卷烟厂联合推出“金牌七匹狼”高档香烟。

“七匹狼”在男装领域的成功使其品价值迅速增长。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关键应该在于其成功的品牌推广。七匹狼集团公司董事长周永伟说:男性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包括家庭责任、社会关系、事业成败等方面的因素。男性在表面和潜质上兼具狼的性格:孤独沧桑,荣辱胜败、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精诚团结,而这些正是中国男性中“追求成功人士”必经的心灵历程。成功和正走向成功的“男士族群”大多数时候只是表面的辉煌灿烂,而正是在这群人身上折射出一种在人生漩涡里激流勇进、百折不挠、积极挑战人生的英雄气概,这就是“七匹狼”品牌形象的文化内涵所在。将狼的性格引伸为男人的性格,是这一品牌最终成功的最关键创意。正是这一创意,使得其具备成为万宝路的潜质。

或许因为烟草业的某些限制,七匹狼并没在烟草品牌的推广上狠下工夫,迄今为止,七匹狼香烟仍然只是地区名牌,而其男装品牌则已名列前茅。但实际上,如前所述,当前中国烟草市场都正在酝酿大的变革,原有的格局必将被打破,新的格局规划尚未最终定型,这其中蕴含着巨大发展机会和空间。烟草品牌角逐中,“性格品牌”将异军突起。七匹狼虽然以服装起家,但服装与烟草行业都注重“体验营销”,在品牌塑造上有许多共通之处。七匹狼如果淡化行业,走“性格品牌”路线,将在烟草和服装品牌上取得双丰收。

七匹狼品牌定位应从“性格”入手

我们从周永雄的描述中,可以将七匹狼的定位理解为“追求成功的男人” 。尽管似乎能与红塔的“成功者的选择”相区分,但仔细一想,却仍然令人感觉模糊。 “追求成功人士”,也就是“奋斗者”和“挑战者”,实际上既涵盖人生的不同阶段,也涵盖性格完全不同的群落。一个事事循规蹈矩,小心翼翼的公务员在追求官位升迁,是在追求成功,一个办事严谨,兢兢业业的科学家致力于科学研究,也是在追求成功。但他们不太可能认同“狼”的意象。在我看来,狼的真正应该挖掘的特性应该是“野性”。也就是说,让七匹狼区分其他品牌的关键特性并非“地位”或“精神”,而是“性格”。但是七匹狼的品牌口号却是“做强者”。这一口号透露出一种中规中矩的气质,使得七匹狼的整体品牌形象趋于“中庸”。

七匹狼传播可以更“野”些

几千年来,我们这个民族的确是“中庸”文化当道。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狂野”的文化。尤其是进入中西文化交汇的当代。追求“狂野”的群落正日益壮大。自由、个性是年轻一代的标志。所以,如果七匹狼将其定位为“狂野”品牌,在针对目标群落传播时,对狼的“野性”性格的挖掘就显得尤为重要。

2002年3月,曾经以一首歌曲《狼》让男人纷纷自喻为狼的齐秦,正式出任七匹狼形象代言人。 随着齐秦的一声“我喜欢狼,Be Strong(做强者)”,在Sohu网站首页上的醒目位置上、在报道世界杯群雄争霸的《足球》报内、在中央电视台广告黄金时间段中,都出现了七匹狼的足迹。

齐秦的《狼》相信许多30左右的男人都应该记得。“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凄厉的北方吹过,漫漫的黄沙掠过。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报以两声长啸,不为别的,只为了传说中的草原”。歌曲中对追求自由的“野性”的抒发,再加上齐秦的一头长发,可以说使得七匹狼选择他作为形象代言人恰到好处。不过,从一个反叛者的代言人已经成为成功者的齐秦嘴里说出来“做强者”的声音,使得本来该挖掘的“野”性似乎有了偏差。另外,齐秦后来的作品多半表现了一个为情所困的“小资男人”的气质,使得他的“野性”已经大打折扣。而且齐秦当年的歌迷基本已经渡过自己的反叛年代,成为社会的主流阶层。这使得他们更接近主流价值,如果较为成功,则容易接受“红塔山”,而如果失意,则容易选择“天高云淡”。

七匹狼其他的传播也采用了一些常用的难以加深品牌文化内涵的传播手段。例如赞助足球赛(今年就赞助了皇马来华表演赛),将七匹狼男装作为国礼送给布什访华团成员等。赞助足球赛事也是万宝路的常用手段。不过,在我看来,喜爱足球者充其量只能称为体力上的“野” ,尽管针对喜好体力上“野”的群落做传播也是应该的,但同时绝对不能忽略针对气质上“野”的群落。他们有时是重叠的,有时追求“洒脱不羁”气质的人却不见得就是球迷。针对后者,七匹狼或许应该有更多传播的手段。让齐秦做代言人应该说这种尝试的开始。但七匹狼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狼性文化篇10

2010,我们开始迈入下一个十年。如何才能精准无误地把握市场脉搏,了解行业动态?如何才能在硝烟四起的战场上看清胜利的方向?2010年,《财智》倾情打造精品栏目――锵锵三人行。每月固定一期,力邀优秀企业、出色、金牌店家、精英讲师、战略专家等参与其中,针对最新行业现象深入剖析,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

2010,倾听《财智》,倾听中国美容化妆品行业最前沿、最客观、最与众不同的声音。

自出版界于2004年4月推出《狼图腾》一书以来,以狼为核心符号、图腾、宗旨的企业文化甚至社会文化充斥国内大小企业,弥漫各个城市及大小媒体。狼从无数个童话和寓言里邪恶、狡诈、残忍的化身,转而受到了英雄和明星般的追捧――服装里有狼,歌声里有狼,影视剧中有狼,广告中有狼,“狼”成为了一些渴望成功的人的榜样,大有形成一种文化之势。

早期以“狼性”文化著称的公司当数华为了,狼文化的倡导也为早期的华为带来了很不错的业绩。不可否认,狼文化有它的优势存在,在某些时候确实能为公司迅速打开局面。然而2008年3月,短短10天之内,2名华为员工因不堪压力跳楼,人们开始对华为公司的狼文化提出质疑。2009年,各路媒体对华为狼文化笔诛墨伐,华为最终从狼文化变得“人性化”了。

时间跨入2010年,富士康集团在不到半年时间里接连发生了“12连跳”事件,人们纷纷将责任归咎于富士康管理的缺失。的确,了解富士康企业的人在赞叹其规模之宏大、员工福利相对规范有保障外,还对其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过于“刚性”抑或近乎于“苛刻”的“狼性”文化有着严厉的不满。社会舆论纷纷表示,富士康“12连跳”是对富士康企业光鲜背后掩藏的内部管理制度的企业文化缺失和管理机制僵化的抗议。

面对这种狼文化导致的一系列现象,美容行业将有怎样的思考?本期,我们将邀请圆桌企业咨询顾问(香港)有限公司执行总监杨国庆先生和广州市欧洁蔓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瑞超先生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富士康事件带给行业的思考

记者:对于前不久富士康的一系列事件,你认为它带给美容企业管理者的思考、借鉴与启示是什么?

杨国庆:据我了解,富士康企业实行的是等级森严的管理体制,其基于保密而采取的高度精细化分工、机械式的标准化作业,容易导致基层员工的工作枯燥、乏味――生存环境是再简单不过的“三点一线”。因此,虽然不能直接说是狼文化导致富士康“12连跳”的悲剧,但其间也存在着某些因果关系。

其实在美容行业,也曾疯狂地刮起过狼文化的旋风,当然现在也有企业崇拜和倡导狼文化的经营模式。不可否认狼文化在某些方面能起到好的作用,但问题是我发现很多企业片面地理解和滥用狼文化、无节制地放任狼文化,使狼文化变了昧道。

富士康事件带给我们美容业启示是必然的,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加强企业的人文关怀管理,因为缺乏人文关怀是影响员工维持和提高企业工作绩效非常重要的因素。

李瑞超:不能片面地说富士康员工坠楼事件是狼文化导致,但是,企业不断地导致员工跳楼悲剧的发生,肯定说明企业在管理制度、理念方面存在漏洞和不足。这一系列事件带给美容企业管理者的思考是,如何将“视员工为第一宝贵财富”的理念放在第一位,并真正落到实处。美容企业要倡导员工的和谐发展,不仅要在物质上保障员工的权益,还要在精神层面体现人文关怀。

在美容行业,很多公司将美导派向市场,而且一去就是几个月,公司以为派了人下去就万事大吉了,商认为厂商派人来了就会协助他们提高业绩。但是没有人注意到中间环节――美导的艰辛和无奈。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位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你的企业倡导过狼文化吗

记者:你的企业可曾倡导过狼文化?比如对员工进行军事化管理、魔鬼训练,觉得当时效果如何,后续效果如何?

杨国庆:说实话,我的公司曾经也倡导过狼文化,对员工有严格的业务要求,给他们安排高负荷的工作量。但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整个公司的员工幸福指数直线下降,更让我头疼的是这种管理机制让企业流失了很多优秀员工。甚至还曾经出现过一次20多个人集体情绪崩溃的状态,发生过员工因高负荷的工作而导致晕倒的事件。

于是我开始思考这个模式的错误性。人是向往自由的,美容行业本来就是给人传递美丽的,每个人定是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美。其实,我们公司以前不叫“圆桌”,改名也是因为想改变公司原有的机制和理念。如今,我们倡导的是一种更和谐、健康、平等、团结的管理模式和文化理念。

李瑞超:狼文化可以分为对外和对内两个部分,企业可以利用狼文化应对外部环境的激烈竞争压力,同时狼文化对企业内部管理也有重要作用,例如狼文化中强调团队协作、遵守纪律。但是我们公司对内的管理模式更钟情于柔性的人文关怀管理机制,我们把公司定位为家庭,把员工定位为家人,大家在祥和、快乐的家庭氛围中工作,也一样团结、一样优秀。

“狼”重要还是“羊”重要

记者:你认为在企业管理中,狼文化重要还是羊文化重要?如何进行平衡,你的企业是如何做的?

杨国庆:首先我不偏重于某一面,而是将两者结合,因为这两种文化都有它的优势。再者,企业文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公司的规模、管理者的素养等,这些都会影响一个企业的文化趋向。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的是在教育体制上,它是一个持久工程。我的企业是将两者结合,有狼的干劲和团结,也有羊的人性和关爱,再结合自身企业的文化沉淀来进行管理。

李瑞超:在中国市场上,很多企业仍然处在求生存的阶段,为了生存,在一个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特别是一些行业中同质化竞争达到白热化时,狼性几乎必不可少,但是一个企业只有狼性文化是不够的。在外部市场竞争中,狼性体现出一种战斗力,是有利的,但在集体内部如果也想通过狼文化来进行竞争,则过于残酷,破坏力很大。因此欧洁蔓在企业运行中将狼文化与羊文化更好地结合,重在营造一个积极奋斗而又温馨融洽的企业氛围。

未来企业文化的大趋势是什么

记者:“羊和狼”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词汇,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火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文化的倾向。你是否认为,未来企业的发展,将会更注重另一种更温和、更人性的文化?

杨国庆:我认为,不应只思考某种文化的趋向,因为未来中国经济越来越好,人们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文化机制不断完善,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品味和素养也将提高。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企业文化自然就跟上去了。

李瑞超:人文关怀其实是在东西方古老精神传统里共同崇尚的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来企业管理更加人性化是必然的。企业要长远发展,不断创新文化氛围十分重要,要支持创新,打造与员工共同发展、对社会有责任感的文化,用爱心和关怀来对待客户、员工和社会,这样的文化才能体现企业和谐发展的要义。